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利与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当下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突破了传统形式的管理模式,即抛弃纸质管理方式应用信息化管理。虽然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满足现展的需求,但是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在安全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档案数据被建立起来,电子档案管理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管理工作中,所以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加强重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档案管理同传统档案管理的比较
电子档案管理充分的体现了现代化元素的应用,例如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存储以及管理。在应用电子档案的过程中,不会再涉及到纸质档案资料的处理环节,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和一些专门的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同传统形式的档案管理相比,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
(一)归档时间不同。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具有归档时间的差异性。电子档案具有灵活的归档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归档工作,没有束缚。在此期间,文件的建立部门能够应用网络把文件向档案的管理部门进行传输,再利用电子数码签名认证,为文件的归类等一系列工作都提供了便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于传统形式的纸质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方式资料收集以及做档案表格等工作提供给相关部门,这些工作都是具有周期性质的,必须要在实施前做好具有标准性的表格等材料,以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发放工作以及回收。
(二)管理方式不同。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电子编码的技术,将各个不同的档案文件贴上不同的标签进行专门归档,所以造成在程序上具有较复杂的特点。与电子档案管理方式不同,传统档案管理因为在进行归档中只要具有有效的证明就可以,所以具有便捷的归档程序。
(三)保存方式不同。电子档案的保存主要是以电子文件为主要载体,虽然保存较方便,但是利用电子文件的方式很容易发生老化以及变质的现象,一旦发生这些状况就会造成档案的可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防止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应用安全备份等方式,并且联合形成专门的文件管理部门,转换文件的格式,将文件的格式统一转换后进行存储。而传统档案管理存储只需要保持纸质的完整性,令其不受破损即可,但是对于保护环境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传统档案管理对于档案的保存更具有困难性。
(四)查询方式不同。对于电子档案的查询,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满足条件方可进行正常的查询。例如,查询者只有经过申请注册的方式,正式的成为档案馆或者一些电子中心的会员,才能被允许登陆查询自己想获得的各类信息。而传统档案管理要先向有关的档案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再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查找所需的信息,所以工作效率较低。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利与弊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电子档案管理具有诸多的优势。首先,应用电子档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档案的效率。因为在归档的时间以及归档的方式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提高了档案的保存以及查询的效率。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应用数据传输技术,减少了文件打印、传输以及张贴的大量时间,采用专门的软件对档案的数据做好归类管理,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其次,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对纸张的利用,所以在环保工作中具有突出的贡献。由于减少了对纸张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能够降低对订书钉、印刷和笔墨等材料的应用。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弊端。采用电子档案管理,虽然应用了科学技术增添了现代的元素,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便捷。但是,不能忽略掉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首先,目前我国虽然对于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制订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其工作行为,但是以现有的法律规定而言,并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还存在较多的漏洞。所以,当下电子档案管理在法律规定上还有待得到全方位的保障,怎样令电子档案真正受到法律的保障,是目前应该深入的研究的内容。其次,电子档案管理具有的最严重的弊端就是文件载体容易老化以及变质。因为如果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其很可能会造成无法读取的状况。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引发文件丢失等问题,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当下有关的电子档案管理部门正在寻求各种方式的保护措施,防止或者避免文件载体发生老化或变质,造成无法读取的现象。例如应用安全备份或云技术等方式,获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再次,电子档案数据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或在实施共享的时候,对于数据的安全保护问题也是一项要考虑的问题。当下信息技术正在高速发展,给数据信息的传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黑客以及各种病毒等不利的因素。在传输数据过程中很容易对其安全性产生威胁,所以应该引起有关的管理人员的重视,并且加强防范,例如应用加密措施或者防火墙等方式,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最后,应用电子档案管理对于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在归档程序中具有较复杂的程序环节,并且工作繁琐,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具备高素质能力的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李丹一.对比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利与弊[J].办公室业务,2014(21).
[2]岳锐.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
[3]孙丽梅.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刍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01).
[4]董利红.试析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的异同点[J].陕西档案,2015(02).
[5]张承宇.基于QR码水印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浙江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优势;弊端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知识性、直观性与趣味性等特点,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改变认知环境,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和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的生机与动力。然而,在认识到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弊端,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粗取精,更加深层次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弊端分析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一种现象:有些教师误将信息技术作为万能钥匙,甚至滥用信息技术的状况也屡见不鲜。因此,我们也必须正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弊端,从而不断改进,真正达到以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例如:有些教学课件的设计,过分追求了声像效果、画面感的营造,过于花哨的内容设计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果。而教师不仅浪费了时间与精力,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简洁明了,避免花哨。另外,有些年轻教师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而课件来源却来源于网络下载,所以并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与目标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学生缺乏实际动手实践操作的经验与能力,从而导致了学而不能致用情况的出现。此外,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只是“个体式”操作,未能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再加上有些教师并未注重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也没有吃透教材,所以制作的课件虽然生动灵活,但并非万能,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导致教学中“死机”现象的常常出现,削弱了教学效果与质量。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分析
2.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再加上思维活动的紧张,长时间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疲劳。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静态的数学知识与问题动态化,减轻其复杂性,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三角形的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利用多媒体这项信息技术展示高低两栋侧面是三角形的房子,让学生想一想,哪个是长颈鹿的房子?哪个是小松鼠的?学生会很容易给出答案: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低的是小松鼠的。教师追问:这样判断的原因呢?从哪到哪是房子的高呢?这时,教师再结合课件演示和板书“底面、顶点”,从而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画龙点睛的作用,将课堂教学推向。信息技术具有视听合一的功能,能够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营造入情入境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形成各种感官刺激,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获取知识,促使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2.2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应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而教师更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立足于生活实践,合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有效整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人文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大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提前精心制作一个视频课件,其中涉及了太空中翱翔的宇宙飞船、巨大泄洪量的长江三峡水电站、美丽的星球之间的距离展示……让学生极大地受到震撼与鼓舞;然后再视频中展示一系列的数字、文字、图表及解说等,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大数;最后,精心设计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下练习,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搜索生活中的大数,并将整理结果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其动手实践的技能与能力,促使其真正爱上数学学习,深化所学知识,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3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合理整合,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然而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应正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短处,所以如何有效整合成为教学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与时俱进,立足于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为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增添画龙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李雪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利与弊[J]考试周刊,2015(56):90-91.
关键词:音乐课;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合理运用;情感教学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渗透到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是指能传播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包括电影、电视、CD-ROM、VCD、DVD、电脑、网络等,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中介。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弥补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音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
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一些老师过于倚重于多媒体的课件展示,忽略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体现,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因忙于课件和电脑的操作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设置好的一个个画面上、一个个程序之中,使音乐课堂变得呆板沉闷,教学的灵活性大打折扣;教师课前设计了完整的课件,结果课前或课间突然停电了,由于牵扯在课件上的精力远远超出了进行课堂设计的精力,结果把教学弄得支离破碎……这是否走进了误区?这是否有滥用多媒体的倾向?音乐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必须制作课件吗?不然就不是好课吗?透过这些现像,笔者就多年的经验谈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的问题。
二、科学理解、辩证看待多媒体技术
随着课改、教改的不断深化和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成了音乐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和素质。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多媒体运用能力势必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使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它的直观性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其动态性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搭起了桥梁,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学生每一次探索都能获得认知和创造的乐趣,使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也对探索过程产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的应用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创设了条件和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多媒体技术更为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全方位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可以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在家中或计算机室等场所进行自主学习。
三、处理好人―机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师优化教学的一个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它不会也不应该超过教师的地位,课堂教学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参与,当然使我们的课堂更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与运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的作用也更大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快地通过学生的反应,得到许多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而就目前而言,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制作课件上,教学过程中又用过多的时间操作和调控设备,似乎有了课件教师就可以解脱出来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教师仍然是上课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所担负的责任也更大了。
第一,教师自身特有的人格修养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情感的教育是任何单纯的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曾说过:“教师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完全借助音响,否则就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比如:在教唱《外婆的澎湖湾》(五年级第九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可以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教师尽可能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
第二,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只有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确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新人音版一年级)。该曲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三个片段的情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如果单让他们听是不太可能听懂的。因此要从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出发,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内容的动态画面,在欣赏该音乐的过程中分别插入,使他们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通过老师的精心准备和设计,将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接着,让他们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更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
第三,明确主体与辅助的关系。音乐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教育、人与人的对话,教师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辅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盲目或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变为冰冷的人机关系,使教师沦为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也违背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的初衷。
四、恰当、适度应用多媒体
合理地使用音乐课件,紧扣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以及智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其次,课前做好精心准备。这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地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应该在备课过程中就把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在教案中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法。课前应仔细检查设备有无故障,事先看或听一遍所装备的教学课件,避免临时出问题而手忙脚乱。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哪些时候该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最佳切入时机,把学生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的对象上去,以保证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制作多媒体音乐课件的原则
1.音乐性、审美性原则。要集中体现音乐学科特点,所使用的影像,声音素材质量要高,高品质的音乐才能营造完美的视听效果。 课件中的影音素材使用要得当,注重审美效果。一是课件本身的审美性,包括文字、插图、乐谱、版面设计等方面,应该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二是音响效果的审美性。音乐多媒体课件中最重要的素材是音乐,必须确保所用音乐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
2.直观性原则。教师在制作时必须要吃透教材,根据教学意图进行稿本设计和课件制作,直观、正确表达学科内容,以利于学生形象、快速、准确地理解知识。如《大海啊,故乡》一课,教师可事先制作好一页为歌曲配音效的页面,在播放或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依次插入不同的配音片段,如汽笛声、海浪声、海鸥的叫声等,歌曲就会显得更加直观生动,更加贴近人们生活,学生也就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3.趣味性、启发性、参与性原则。课件制作要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出趣味性、启发性、参与性原则,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再如《大海啊故乡》一课,可以将该歌曲的MTV和收集下来的各种声音素材都做到课件中,设置一些按钮,点击相关的按钮即可发出声音,还特意把MTV中的声音去掉,只播放画面,声音在现场由老师的伴奏、同学的歌唱以及几位同学即兴现场配音组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互动性强,点击相应按钮马上可以发出各种声音,可以先后,也可同时发声,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就不在话下。
还有如经济性、易操作性等原则,在制作时都应综合考虑,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这里就不一一详尽了。
结语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它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使音乐教学效果得到优化。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一种教学工具,它在教学上的使用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在某些方面占有优势的教学辅助手段,永远不能取代人的情感活动,我们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以情感交流、师生间的默契配合和即时互动等传统经验和方法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丘萍,彭玲 .浅谈使用多媒体的利与弊.教育与职业. 2008.
[2]徐少平.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引用的原则.考试周刊.2010.
[3]张立新.应用多媒体优化音乐教学课堂.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4]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李松梅.浅谈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国教育
探讨与实践2011.
[6]李智.论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河北大
学.2009.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教育;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37-1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物理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可以使他们树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培养强烈的主人翁精神,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以保证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之一,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我国古代的著作《考工记》、《梦溪笔谈》、《墨经》、《论衡》、《天工开物》等所述内容在当时世界都处在领先地位。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的物理现象,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理常识和现象以及课本的有关概念、规律,用辩证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例如,在讲到“宇宙和微观世界”时,从宇宙到行星,从自然界的可见物体到不可见的粒子,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它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在讲到“运动的描述”时,可以让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物理学中的运动和静止、匀速和变速、弹簧的压缩与伸长、力的合成和分解、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物体的热胀冷缩、惯性的利与弊、增大有利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成像中的虚像与实像等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讲述物态变化、导体和绝缘体、电生磁、磁生电时,可渗透“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三、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要求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激情、热情、意志力和积极精神,在性格上表现为开朗、平和、善于交往。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唤起他们对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对生活的信心。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对科学的追求精神,是不会有所成就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讲物理学史,讲科学家为追求科学真理而忘我奋斗的精神,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讲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不计个人名利,为祖国科技发展,为祖国强盛,默默无闻地从事科学研究,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高尚的追求。
例如,在讲解“放射性现象及其防护”中,可以穿插居里夫人对科学的追求进行教育。为了寻找放射性元素并研究它们的性质,居里夫妇在巴黎物理化学学院内寻找了一间漏雨的木屋作为自己的实验室,他们用维也纳地质学家修斯提供的一吨沥青铀矿残渣为原料,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对残渣进行熔解、加热、搅拌、提纯。实验室中烟雾弥漫,空气灼热,他们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在1898年7月发现了这种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1902年又提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镭”,由于居里夫人常年累月地在超辐射的环境中工作,受到核辐射的严重污染,对她身体产生了致命的伤害,于1934年7月去世,她的献身科学的精神正激励着后人继续攀登科学高峰。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一、意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新影响
当前是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向现代公共图书馆过度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及网络化的建设和发展。公共图书馆面对着许多新的服务和技术难题,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已不能适应公共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新模式还没有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分析、修改制定新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对现代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进行专门研究的还很少。一般公共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还主要沿用老的制度,只有少数公共图书馆较为系统地修改、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因此,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新模式还未形成,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研究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是不可避免的,传统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必须向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的趋势发展。
(二)现代开放性信息服务管理实施的新影响
在加强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中,新的现代开放性信息服务的管理实施,使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项目增加,服务的时间延长,服务的领域拓宽,服务的管理增大,这就需要图书馆在管理上应有新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来保证其顺利实施。公共图书馆必须尽快创建一套新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目前,通过实施图书馆舍改造工程和自动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已经实现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计算机化管理,正在全面推行“藏、借、阅、咨询一体化服务”新的开放性管理机制。在新的现代开放管理模式的实施中,我们急需要有新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来加以保证。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系模式的构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二、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在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公共图书馆转变过渡的阶段,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构建面临着新的主要问题是:
(一)公共图书馆传统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与突破问题
在传统公共图书馆向现代化公共图书馆过渡中,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如何更好地适应由传统公共图书馆向现代公共图书馆转变的过程,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研究,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从中找出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补充、修改与完善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建设研究,使传统的图书馆规章制度部分更加完善,发挥其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管理体系的制度创新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现代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管理制度的创建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如:现代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和电子出版物的收集与订购、分类与编目、利用与管理等制度。只有结合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情况,制定新的现代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传统管理制度与现代化管理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公共图书馆传统与现代化管理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不断优化与创新,使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制度资源与现代化制度资源优化互补,形成特色,实现优化配置,加强公共图书馆制度资源建设。
三、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一)公共现代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原则
从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研究的整体上看,构建原则主要有:科学原则、系统原则、完整原则和实用原则。
科学原则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构建的主要原则,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优化配置公共图书馆制度资源,营造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管理环境,建立现代公共图书馆新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的关键。为此,要坚持科学原则,认真总结公共图书馆改革与发展中的新经验,新问题,建立新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现代图书馆制度资源的建设。
系统原则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构建重要原则。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模式的构建时,我们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为前提,自觉地坚持系统原则,体现系统性的新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使新制定的公共图书馆规章制度更加全面与系统,形成体系。
完整原则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构建的原则之一。建立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研究制定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要结合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完整原则的研究,建立制定、补充和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适应公共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管理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
实用原则也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构建的重要原则。新制定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要体现实用原则。是否实用?我们认为,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通过实践检验新制定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实用性。公共图书馆规章制度来源于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模式时,一定要坚持实用原则。
(二)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
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研究在要以科学性、创新性、目的性、连续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为核心,努力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制度创新。加强和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
科学性是说公共图书馆现代管理必须要有一系列科学的现代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指南与工作实施的准则,是公共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的性是在制定新的公共图书馆规章制度中,我们要有明确的目的,紧紧围绕着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总目标,规划与建立公共图书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对公共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确保公共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逐步实现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连续性是要注意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在总结原有的公共图书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利与弊,改进不足的方面。通过进一步地修改与增补,使新制定的公共图书馆规章制度,更趋于完善与合理。
可行性是指制定新的公共图书馆规章制度要符合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客观规律,适应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要有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三)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架构
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包括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公共图书馆文献管理制度体系及公共图书馆现代服务管理制度体系。
(四)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实践
在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中,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应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业务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员,规定考核办法,保证贯彻执行”的精神,采取措施.保证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实施。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教会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还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讲解――演示――上机练习,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收,模拟性地操作。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提升信息化素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计算机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很难满足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传统计算机教学属于一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有非常大的制约,教学模式缺陷较多,教学内容也较陈旧,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接触并不多,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娱乐和游戏,计算机的应用潜能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注意培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且要将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将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原有的教学手段诸如板书、挂图、幻灯片等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仅靠这些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而把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由于它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使我们在课堂上更易创设情,让原本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这样的做法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化解教学的难点,既节省板书,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学习是一个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不是在完全控制下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学生为本位。提倡以学生为本位在于克服传统的重“灌”轻“趣”、重“知”轻“思”的倾向,学生在乐于学习中地位发生转变,从被动走向主动,不断地在自主发展中提升自己,升华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发生角色转换,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过程、结果和质量上,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为学生搭起桥梁;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以学生为本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渗透在计算机教学中就是努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他们所想,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问题,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方法,发现方法,指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布置课堂实机操作的作业时,可以规定作业的主题和效果,而细节问题交给学生处理。
传统教学目标对所有人都一个要求,大家学的东西也都是一样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教学采取相应的育才政策。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对学生有专门的课程外,同时也应该设计一些非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这样让学生把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应用,遇到和解决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主要措施。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是“大锅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受到家庭原因、地域因素等的影响会比较大,因此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既能照顾到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又能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扩大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辅导、重视应用等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上。计算机教师并不是消极被动,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活动。相反,这种计算机课堂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责任更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密切观察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当小组成员集体不足以实现目标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点拨、帮助,以确保他们的互动学习富有成效。
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增加计算机学习的气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开展计算机讲座、智能机器人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课外活动,构建开放式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活动不受课堂限制,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2]丁金叶.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光明日报,2004-9-23.
[3]李天顺.写在“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开题之时.中国电化教育,2002.3.
[关键词]情报中心 资源中心 超市化服务 以人为本 管理模式 服务理念
大学图书馆既是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又是学习资源中心。大学图书馆文献情报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书馆根据学校的总体任务,根据学科与专业建设需要,根据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搜集、整理和提供图书、报刊、电子等各种文献,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在我国教师、实验室、图书馆历来被称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一些有识之士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没有一流的图书馆,绝对不可能成为第一流的大学”。博学多才的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可见,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一、现行图书馆模式
现行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都是由最初的图书只收藏不借阅发展到现在的“借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在图书馆建筑上,由最初的“藏书阁”封闭式的设计,到现在的“藏借合一”。很多高校都是各个阅览室专门设置图书防盗系统,读者为进入图书馆大楼内各个阅览室办理各种借阅手续而大伤脑筋,管理员也要反复为其扫描证件,而读者也要反复忍受这种检查扫描。同时,图书馆要投入相当的人员担当“守门员”的角色,这种“守摊式”的服务模式,一方面,没能给读者提供方便宽松的借阅环境;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浪费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太多的不方便以及不灵活的开放时间,已经使图书馆的到馆人数呈下降趋势。图书馆对读者正在失去吸引力,这对图书馆而言是危险的,因此,图书馆要寻求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只有从自身做起,主动去变革,努力扩大自己的优势,创新服务方式。
二、超市化服务模式的优势
现代商业服务领域中,“超市”模式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商业服务领域中的主要经营模式。最吸引人的就是它视顾客为上帝,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现代超市服务理念已深刻地影响到流通服务领域的其他行业,诸如悄然出现的金融超市、政府超市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超市服务理念,借助超市服务模式,改变读者服务方式,实行“信息超市”,“知识超市”,对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实现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要寻求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必须借鉴超市服务理念与方式,真正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真正留住读者,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地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图书馆建筑带来新的观念。图书馆超市管理模式大胆地采用了超级市场的管理模式,只是在大楼大门口设置图书防盗系统,读者进入图书馆大楼内像在超级市场上自由地漫游书海,选取自己喜爱的图书,然后大堂内的总出纳台通过工作人员帮你办理借还书手续,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三、图书馆超市化服务模式的应用
1.读者好比是消费者,他是图书馆信息消费者,他们的信息需求千姿百态,需求量庞大。所以,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除了保本,不能公开的馆藏珍贵文献,地方文献,年代悠久的古籍文献等)像超市商品一样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宽敞明亮的借阅室里,无任何障碍由读者自由选取,保障了信息流通的自主性,真正体现出信息公平,读者自由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了馆藏利用率,以海量的信息吸引了读者。
2.超市以出售商品而获取利润为目的,为了促销商品,许多商品特价出售,以此吸引消费者。图书馆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服务效益,可以设置畅销书台,新到刊物报道,新图书样本展览,专题文献展览等来推荐最新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求新的需求。超市里通过各种商品广告吸引顾客,图书馆也可以利用信息栏、多媒体等做图书馆宣传广告,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做以广告宣传,让读者理解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3.超市通常有导购和咨询服务,图书馆为了更方便,直接地解答读者疑问,开展解答咨询和阅读指导,应在大厅设立咨询台,介绍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功能及本馆概况、馆藏分布、资源的查找与利用方法,让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咨询台是图书馆服务的窗口,这里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超市有大型的、小型的,一个城市有上百个、上千个甚至上万个,货物大同小异,所以,一个有特色的超市主要体现在特色服务上。为达到教学科研“离不开”图书馆的目的,图书馆应主动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不能将自己游离于整个教育体系之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职责,实施有效服务。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总览、教学大纲、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毕业论文、教学周历、课程表、教研活动、规章制度、师资队伍、教材教参、课外阅读等模块入手,将学校的各类资源集合为一体,积极推进学校教学资源整体的优化组合,并将系统挂到图书馆主页上,使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一直到毕业整个大学生时代都离不开这个系统的服务;使教师从事的所有教学与科研活动同样也离不开这个系统的服务。
5.图书馆出勤制度的超市化。我们知道超市为了获得大的利润,同时方便消费者购物,员工上班都是两班倒,全天候的服务时间。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时间上的灵活性有了很大的加强,他们对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随时都能利用图书馆。
6.与时俱进增强图书馆员的素质。我们知道,超市工作人员人都是以热心服务,对顾客公正公平为原则。高校图书馆根植于大学校园的土壤,图书馆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图书馆员要与时俱进,具备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不断加强图书馆理论的学习,开阔知识面,从思想上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意识,在外语、计算机、艺术等方面加强学习,增进修养,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
四、我院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
1.我院图书馆现状分析。我院于2006年夏天由原益阳师专校区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刚刚起步资金短缺,图书馆大楼没有按期建设,所以图书馆暂时安置在一实验楼内,所以学生借阅,查资料,学习等场地有限,服务过程存在一些问题:
(1)书刊借阅过程烦琐。我院书库一直采取闭架借阅,学生先要在流通部买到索书条――在检索室查找并填写所需书的索书号――流通部的老师再拿条给学生到书库里面找――借阅。学生多次提意见要求开架借书,但书库内相对狭小,一次容纳不下多少学生,而且学生素质也各不一样。他们会随意乱放不想借阅的书,无形当中增加了流通工作的难度。
(2)服务理念陈旧。“馆员就是简单的图书管理者”这一陈旧的服务思想,一直影响着我院图书馆的发展。我院很多馆员认为,只要能完成简单的图书管理工作就可以了,甚至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惰性思维。
(3)硬件设施不完善。我院硬件设施短缺,两个校区各只有一间电子阅览室,配有二三十台电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外借电子资料,查询资料的需求。硬件设备与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没有配置多媒体教室,设置独立的视听室。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
2.超市化管理模式对我院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如下:
(1)我院图书馆采取这种方式极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馆的利用率,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丰富的藏书,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自由挑选自己需要的文献,从而减少了借阅书刊的盲目性,使读者更多的潜在需求得到满足。加快了图书流通率,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2)减少图书的复本量,节约购书经费和人力资源。实行开架管理模式以后,图书馆对借阅率不高的图书可以减少复本量。当读者查阅这部分资料时可以阅代借,也可以复印,不需将图书借走。
(3)节省了读者时间。由于同一学科、同一专业的书籍相对集中,避免了读者查阅不同类型、不同文种文献需要去不同书库、阅览室查阅的麻烦,加快了图书流通率,节约了时间。同时也省去了读者填写索书单的时间,简化了借阅手续。
(4)减轻了馆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闭架服务时,馆员需要进库为读者找书,一天往返书库来回奔走,日行几十里路,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而全开架借阅以后,减轻了馆员进库找书的劳动强度,使馆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读者导读和咨询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5)硬件设施可以极大改善.如果2011年之前建好20000平方米的新馆,加上朝阳校区图书馆,总馆舍面积为24650平方米,学生数按14000人计算,则生均馆舍面积为1.76平方米,生均相差0.27平方米,接近教育部标准。新馆的落成需要经费的大幅度投入,文献总量的迅猛增长,所以图书馆必须更新硬件设施。我馆利用搬迁这一良好的机会,购置或更新计算机网络设备和书架、阅览桌椅等业务设备,并尽可能地对图书馆进行重新布局和设计,使整个图书馆更加人性化,更有文化氛围。相应地设立独立的视听室,学生单独学习讨论间,采用透明的玻璃作为隔墙,这样设置既有利于读者索取文献,又有利于图书馆员进行管理。图书馆可以开辟一些休闲小憩的空间,营造出轻松交流的学术氛围,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多一些亲近感,培养读者求知的欲望和务实的学风。在过道安排坐椅为读者提供休息交流的便利,在一楼大厅设置的休闲桌藤椅绿色植物可使读者消除阅读疲倦。
所以,我院采取超市化服务是新馆落成后最有效的服务措施,同时也是我院作为高等院校适应时展的需要。对全面提高我院图书馆服务质量,实现我院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信息的中心。为读者服务,为师生员工传播科技信息是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集中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既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开辟了服务的新渠道和新领域,也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充分挖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潜力,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服务创新,使这三个基本要素真正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永恒的主题,成为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双莲.超市模式对图书馆全开架借阅管理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4(25):96.
[2]金泽龙.论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利与弊[J].图书馆建设,2005,(2):32-35.
[3]张红.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07-208.
[4]马住英.超市服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