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网络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各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普遍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仍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校把安全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但是对于网络安全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曾查询了济南市一本科高校办公系统上的一年内关于安全的所有正式通知,包括加强春季安全大检查、五一、暑假、国庆节、元旦及寒假前等安全工作的通知,竟然没有一项提及网络安全的教育内容。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欠缺。
(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
安全是高校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安全教育亦是如此。但是,目前高校的网络完全教育更多地进行表面的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口头陈述发生的网络安全事故以及怎样防范事故发生,几乎都是从理论层面开展教育,缺乏对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探索和实践教学,更没有针对学生的性别、专业、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这样的教育内容刻板老套,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然也不会入耳入心。
(三)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介入方法
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大都是由班主任、辅导员或班委通过班会、QQ群、飞信等方式传递给学生。这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递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会让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的大学生缺少主动性,仅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而失去受教育的信心和乐趣,导致目前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效果较差,学生入耳但不入心,各种网络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具有相通性
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摆脱困境,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正是让大学生摆脱现存的或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困境,摆脱危难,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其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达到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最终促进社会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优势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通俗来说就是社会工作者不仅是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其所处的困境,还要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与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的潜能并促进其提升社会适应性。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站在新技术、新思想前沿的群体,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处于这个阶段的群体有其独有的特点。从社会因素来看,在校大学生基本都出生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物质相对富裕,对高科技的使用较为广泛。从家庭因素来看,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从小就倍受宠爱,导致多数在校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差。从个体因素来看,大学生思想活跃,注重民主平等,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掌握这些特点,因人、因时、因地施教。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已无法解决大学生个性化的问题,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而社会工作正符合这个要求。社会工作之所以能成为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在于其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利他主义为指导,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总是将人放在首位,同时用整体观点来看待社会,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中的个人。
(三)社会工作介入可有效稳定学校和社会环境
安全稳定是各个高校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标,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在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在网络不断冲击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背景之下,高校网络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不仅对学生本人带来伤害,而且对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安全教育则是一个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稳定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措施。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坚持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稳定的社会。将社会工作介入到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可以通过网络安全教育起到稳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三、借鉴社会工作理念,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新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普遍采用“一人讲、多人听”的灌输方式,把大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的对象,完全忽视了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形式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佳。而借鉴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将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集合,寻找学生中的“金点子”、“好办法”,肯定学生的潜能,逐步提升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实践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四、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探索网络安全教育新模式
(一)个案工作方法有助于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个性化问题的解决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中起源最早、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强调个别化的原则,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内外资源,强调自决、尊重和平等。同时,坚持“人在情景中”,把学生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考查,充分理解学生行为产生的背景,也就更能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种个性化的工作理念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等个体差异,对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分类。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入社会工作个别化的原则,将网络安全教育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不同层面、分门别类的因人施教,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一类学生的个体需求,开展个别辅导,提升教育效果。
(二)小组工作方法有助于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共性化问题的解决
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学习到小组经验,并建立起良好的朋辈支持网络,这种朋辈间的支持远比教师的教育引导更为有效。同时,因为小组工作强调在达成小组目标的同时完成成员个体的转变,更适合在广大大学生中开展。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更多采用集体辅导、课堂通知的方式。笔者了解到,学生对这些形式兴趣不大,更希望通过角色扮演、示范教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演练。所以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借鉴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教育活动,比如编写网络安全教育剧本,组织学生设计剧情进行角色扮演,亲身演练各种危机状态。同时,还可以根据各种网络安全隐患开展不同的学习小组,比如网络交友安全小组、网络交易安全小组、网络信息安全小组等,通过这种朋辈群体之间的互动和支持,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三)社区工作方法有助于整合校内校外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在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更应强调学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等学工人员实施,还需要积极协调校内、校外资源,努力扩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空间和范围。在校内,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教育的统一领导,设立网络安全监督部门,培训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人员等。其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队伍,推进“全员育人”的工作思路,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网络安全教育除了依靠高校之外,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联合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整合教育资源。高校可以邀请社区内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者、网络警察等专业工作者,结合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案例和自身的工作感悟,到校开展网络安全方面的专题教育。
作者:李霞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彭阳慈航.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3.
[2]邬萍.社会工作介入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以东胜新园社区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杨延存.浅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J].山西青年,2013,(11).
11月16日下午第三节课,我们五年级的全体师生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观看《冬季话安全》安全教育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如何防范和应对紧急突发危险情况的发生,如:一、防范煤气中毒。二、防止踩踏事故。三、冬季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四、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说的是有很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认真学习,最后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因为网络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看完影片,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脑海里浮现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件事:
现在环江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记得有一天早上,我走在人很稀少的大街上,走着走着,我看见前面有一本书,我马上跑去,这还是一本崭新的书,大概是有人刚买就弄丢了。正当我暗自高兴刚想弯下腰捡起那本书,却被一个急促颤抖地声音喊住了:“快躲开,快躲开。”我抬头一看,一辆电动车像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向我驶来。我迅速的一躲闪,那辆车从我身旁呼啸而过,随即撞上了停靠在路旁的小轿车。我一下愣住了,仿佛在做梦似的。因为我差点就被车撞上了,如果反应慢了,不死也脱皮了。后来才得知是那辆电动车的刹车坏了,才发生这样的事情。
还有一次,我和我的几个朋友在一起玩耍,玩得正开心,有两个同学发生了一点争执,吵了起来,最后还动了手。他俩打得非常厉害,我赶紧上前去劝阻,可他们还在打,另几名同学也一起上来劝阻,没想到由于他们打得太激烈,把其中一名劝架同学的门牙打掉了,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网络浪潮扑面而来,成年人似乎还没有准备好,青少年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这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父母不得不和网络争夺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谈网色变”,生怕孩子染上网瘾。记得十多年前,笔者在“家教热线”值班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她说自己上班时把家里的电脑键盘拆下来拿到单位,下班再带回来。然而,这种方法早已过时,很多家庭已经使用笔记本电脑,迅猛发展的移动终端也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再用拦截的方法更是无效。
但是,网络并非洪水猛兽,不是所有人都上网成瘾,有的人被网络牵着鼻子走,有的人却能有效控制自己。可见,孩子上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家长、教师不了解孩子上网成瘾的特点,缺乏有效的引导方法。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小学生上网成瘾的状况和特点,找出规律,更好地引导、应对和预防。
笔者曾组织科研团队对全国5000多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进行调研。调查中获得了一些珍贵数据,从中发现网瘾中小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家庭教育特点,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家庭角度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成瘾。
10种学生易成为网瘾高危人群
第1种:初二至高二、男生、家住城乡接合部的学生
数据显示,网瘾中小学生约占中小学生网民的6.8%。高一有9.1%、高二有7.8%、初二有8.7%的学生沉迷网络,超过平均水平。初三有6.7%的学生陷入网瘾,与总体水平相当。另外,住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有7.8%属网瘾少年,高于家住郊县(6.9%)和市区(5.8%)的中小学生;男生网瘾比例为9.0%,女生网瘾比例为4.8%。可见,初二至高二的学生、男生、生活在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更容易染上网瘾,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特别关注。
第2种:经常到网吧上网或用手机上网的学生
由于父母和老师的严格控制,网瘾学生大多选择到网吧上网,或者偷偷用手机上网。网瘾学生到网吧上网的比例比非网瘾学生高24个百分点。朋友或同学家也是他们经常上网的地方,比非网瘾学生高近5个百分点。而家中、学校、亲戚家则不是他们喜欢上网的地方,比例明显低于非网瘾学生。从这点看,网瘾学生更想摆脱父母、老师、亲戚的监管。另外,网瘾学生更喜欢用手机上网,比非网瘾学生高13个百分点。手机上网的多元性、隐蔽性、便携性,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所以,父母要特别关注那些常常爱去网吧或朋友家的孩子,以及那些手机不离手的孩子。
第3种:把网络当玩具而不是当工具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上网最常做的两件事是聊天和玩游戏,均比非网瘾学生高出20多个百分点,而非网瘾学生上网查询学习资料的比例要比网瘾中小学生高出30个百分点。另外,非网瘾学生上网浏览时事新闻、看书、收发邮件较多,均比网瘾学生高出5个以上百分点。可见,网瘾中小学生经常拿网络来娱乐,把网络当成玩具,而非网瘾学生则用网络来学习。这启发我们要关注学生平时使用网络大多在干什么,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他们不仅会使用网络,而且要理智地、科学地使用网络。
第4种:学业失败、没有学习乐趣的学生
成绩好的学生网瘾比例较低,成绩差的学生网瘾比例偏高。数据显示,学习成绩下等及中下等的上网学生中,网络成瘾比例为33.4%,而学习中等以上的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为14.6%。另外,不喜欢学习的比例,网瘾学生高于非网瘾学生近12个百分点。自我感觉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中,网瘾学生比非网瘾学生高11个百分点。很多家长和教师常常把少年儿童学习不好归罪于网络,事实上他们往往是因为学业失败、感受不到学习乐趣、缺乏学习方法才逃到网络上去的。
第5种:对生活不满意、对未来缺乏信心
网瘾学生大多对生活满意度较低,对自己及生活环境都不满意。其中,六成多对自身学习状况不满意,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两成;三成多对自己身体状况不满意,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一成。此外,他们还经常觉得自己有能力但没机会表现,比非网瘾学生高近20个百分点。在对未来的态度上,网瘾学生不够乐观,明显高于非网瘾学生。可见,网瘾学生大多对生活不满意,不喜欢当下的生活,对未来不乐观。这一点启发我们,要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多发现优点,多帮助他们感受生活乐趣。
第6种:休闲内容单调的学生
网瘾学生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缺乏丰富的休闲活动,他们大多休闲内容单调,以在网上打发时间为主。近八成网瘾中小学生在节假日里大多在网上打发时间,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38个百分点。访谈中,不少学生也表示,去网吧其实就是想跟朋友在一起,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网吧的价格又很便宜。六成多教师也认为,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是“学生课外活动不丰富,活动场所少”。
第7种:缺乏伙伴没有朋友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大多独自一个人待着,比非网瘾中小学生高出10个百分点。非网瘾学生课余时间大多与同学、邻居伙伴、亲戚家的孩子等一起玩。可见,课余时间独自一个人更容易上网成瘾。因此,我们要多鼓励中小学生与同龄伙伴交往。
第8种: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与父母、教师、同龄人的人际关系均较差。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更差。11.7%的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不好,而仅2.9%的非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不好。数据还显示,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住校的学生网瘾比例更高。父母是孩子的靠山,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谐的亲子关系是避免孩子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第9种:没有人说知心话的学生
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瘾学生大多感觉不被他人了解,他们认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不够理解他们。有了知心话,他们也大多“藏在心里”,比非网瘾学生要高出近一成。非网瘾学生更愿意把知心话告诉爸爸、妈妈等人,尤其愿意告诉妈妈(将近一半),而网瘾学生把知心话告诉妈妈的比例不足三成,相差20多个百分点。
第10种:经常感到孤独,缺乏交往技能的学生
七成网瘾学生感到孤独,而非网瘾学生感到孤独的比例为五成多,可见沉迷网络无法真正帮助中小学生解除孤独感,相反容易使孤独感增强。网瘾中小学生还缺乏交往技能,有近三成感到无法与第一次见面的人轻松交谈。这样的学生常常因为不敢与人交往而躲避到网络中去满流需求。访谈中,山东一位13岁的网瘾少年说:“没上网以前,我心里压抑得很,在班里没朋友,大家都瞧不起我,觉得我是从农村来的,见识少。有一次老师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社会实践小组,谁也不跟我一组。当时,我觉得特别没面子。开始时我还努力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但后来我也害怕了,见到人不敢开口说话。那时候每天到学校去简直像受刑一样,晚上睡不着就害怕第二天上学。有一天我心里苦闷,到家附近的网吧上网,这才发现网上真好,网上什么都有。我变得爱说话了,在网上和人说啊说,什么都敢说……”可见,缺乏朋友,没有伙伴,对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成长压力。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还要教给他们一些交往技巧。
网瘾高危家庭的5个主要特征
特征1:与父母交流少,共同活动少
网瘾学生大多生活在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与父母交流较少。数据显示,网瘾中小学生父母平时与孩子不交流、极少交流的比例为6.7%,有少量交流但不深入的为45.9%;而在非网瘾学生家庭中,二者的比例分别为0.9%和31.9%,少于网瘾学生父母。
父母忙工作、忙生活,有时会忽略孩子的成长。
在家庭中感觉被忽略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调查发现,网瘾学生父母四成多“从不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近四成“从不与孩子一起使用电脑或者上网”,近三成“从不与孩子一起运动健身”,近两成“从不与孩子一起谈论感兴趣的事情”,比非网瘾学生家庭均高10个百分点左右。
特征2:越围追堵截,网瘾比例越高
上网环境不同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有较大差异。越是家长不上网,孩子网瘾比例越高。家长上网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为5.7%,家长不上网,孩子网瘾比例竟然为8.4%;家里不能上网,孩子网瘾比例为7.7%,家里能上网的孩子网瘾比例为6.3%。这说明,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上网,对孩子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拔掉家里网线,自己也不在家用电脑,可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网络行为也有较大影响。放任不管的家庭,孩子网络成瘾比例最高,其次是反对孩子上网的家庭。而支持孩子上网的家庭,网瘾比例仅为1.7%。可见,父母开明的态度使孩子乐意接受父母的监督指导,从而避免或减少网瘾状况发生。
特征3:电脑放置在孩子房间网瘾比例高
电脑放置的位置对孩子是否沉迷网络也有影响。电脑放在父母卧室,孩子网瘾比例为5.9%;放在客厅,孩子网瘾比例为7.3%;放在孩子卧室,孩子网瘾的比例为8.0%。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适度监控很有必要。父母要检视家庭中电脑的放置地点,最好让孩子在家庭的公共场所上网。
特征4: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放任、粗暴或溺爱
少年儿童是否沉迷网络,和家庭教育方式关系密切。粗暴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最高;溺爱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其次;放任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排第三,均超过总体平均水平(6.8%)。只有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庭,中小学生网瘾比例低于总体水平,为4.9%。如果父母能多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孩子做朋友,他们反而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导。
特征5: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
七成网瘾学生的父母表示,孩子对自己平时的教育不接受,或者即使接受也没有行动,非网瘾学生父母仅为四成多;近六成网瘾学生因上网问题与父母等长辈发生过争执,较非网瘾中小学生高出40个百分点。这说明,网瘾学生的父母普遍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为孩子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沉迷网络的孩子大多生活不如意,学业失败,缺少朋友,人际关系差,没有好的休闲习惯,家庭关系不和谐,与家长疏远,在被忽略的环境中成长,有的孩子被溺爱甚至放任,有的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孩子从现实生活中逃离,网络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宿。不是网络带坏了孩子们,而是孩子们的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才寻求网络的庇护。
1.营造和谐的家庭文化
生活在放任型家庭和粗暴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所以,家庭首先要为孩子创造温馨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不是大房子,不是高级家具和锦衣玉食,而是家庭的精神、文化氛围。父母的和谐恩爱也是孩子成长的精神营养,给孩子带来精神支持。
2.了解孩子的快乐和烦恼
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多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知道孩子的烦恼和快乐,让孩子的苦恼有发泄的出口。另外,青春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要与之平等相处,多做朋友。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生活中“失败”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会更多地将精力转向网络。在网络上,他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甚至成功地创造一个或几个“理想我”。少年儿童时期正是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期,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长处,用这些闪光点激发孩子对生活的乐趣和自信心。
4.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
一些父母往往并不看重孩子的同伴关系,总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小孩子的交往都没有什么长性,不值得浪费时间。可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朋友比分数重要。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苦恼,远远不及缺少朋友产生的孤独感。所以,家长要特别关注少年儿童的交往,多鼓励他们走出家门交朋友。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与人交往看起来简单,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大问题。家长或老师要帮助孩子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增长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5.父亲要多参与家庭教育
孩子沉迷网络的家庭中,父亲的教育大多是缺位的。一位接受访谈的男生说:“我爸每天就是忙着挣钱,他以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其实我特别恨他,我长大有了孩子一定多陪他们,钱少点儿没关系,够生活就行。”所以,要鼓励父亲多参与家庭教育,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要给父亲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6.给孩子培养至少一两项兴趣爱好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育 对策 建议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亲密伙伴。虽然许多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积极参加各种计算机技术等级考试,取得了各种计算机专业领域的认证证书,但在信息安全方面,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表现令人担忧。高校学生作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高端人群,在技术上和知识积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成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快速发展和网民低龄化的趋势,中小学生群体的在计算机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安全意识不容忽视。认清网络安全教育的严峻形势,努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网民信息安全意识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庞大的人口基数成为网络的蓬勃发展的基石,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为网民数量的攀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此大规模的网络应用群体,使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网络安全工作者必然面对挑战。
《报告》显示,由于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30岁以上年龄段网民比例上升,一方面,说明我国信息化进程中所覆盖的群体范围较广;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安全教育工作的非同步性,导致多数网民重应用轻安全,给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风险。从时间上来看,30岁以上网民多数在2005年以前接受正规教育,由于当时的条件和环境限制,难以对当时的学生从网络安全方面进行足够的宣传教育。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网民学历结构呈现了低端化趋势。截至2010年6月,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分别占到整体网民的27.5%和9.2%,而且这一群体比例的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下降至23.3%。分职业看,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1/3的网民为学生。如此大比例的学生网民群体,如果在校期间得不到良好的网络安全教育,那么当他们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势必会成为网络安全的弱势群体,给未来网络的安全性带来隐患。中国今天的网络环境的严峻形势与2005年以前网络安全教育的薄弱与缺失不无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如何在当前环境下为在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帮助,是信息安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网民中85%以上的用户在提交个人信息时,虽然对信息安全问题存在顾虑,但为了获取免费服务、免费产品,或者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仍还是会在网上填写个人的真实信息。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遇到该类不安全事件的网民规模达到2.5亿人;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之所以存在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窘境,与用户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缺失有关,也是过去网络安全教育不足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多数网民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少数网民存在作恶心态,企图通过病毒、木马等所形成的利益链条中获益,存在作恶行为,导致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由于即时通讯、网络安全领域出现了一家独大的情况,广大网民面临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窘境,2010年11月,腾讯QQ和360出现的纷争可见一斑。网络安全基础教育的缺失为厂商的全方位垄断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对策及建议
从各项分析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的现实清晰的告诉我们,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已经不是未雨绸缪,而是亡羊补牢。虽然网络安全问题不可能随着网络安全教育的提升而消失,但随着网民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和网络安全技能的增强,中国信息安全整体水平将大幅提高,由于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和网络安全技能缺失所带来的损失将大大降低。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加强在校生网络安全教育,让未来的中坚力量打好基础;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第三,借助专业网络安全机构力量,强化和提高网络安全教育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在校生网络安全教育
当前许多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仅仅停留在保管好密码、安装杀毒软件这一基础层面,许多学生对定期修改密码、定期升级杀毒软件这些基本安全要求或者置若罔闻,或者完全依赖软件自身功能实现。而对于病毒、木马完全依赖杀毒软件的识别和判断,对于邮件中的附件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在诸多钓鱼网站面前更是缺乏辨别能力,上当受骗的例子屡见不鲜。高校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网民群体。目前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仍停留在重应用操作轻安全培训的水平上,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也以应用操作为主,缺乏对网络安全知识的考评,从指导方向上导致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漠视。所以从课堂教育角度加大网络安全知识的讲授程度,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增加相应内容,以必修和应知应会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和掌握网络安全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2.规范信息安全宣传教育
以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为规范,积极发挥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群众的信息安全意识,将群众的信息安全主动防御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安全意识和计算机使用水平同步提高,尽最大可能将计算机安全领域的法盲现象降低,避免无知者无畏的现象发生。
3.借助网络安全机构力量
高校教学环节中的信息安全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渗透、钓鱼等技术手段介绍较为浅显;对于当前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难以及时补充和跟踪当前网络发生的热点问题。高校和其他信息安全相关教育机构和宣传部门应与网络安全机构及时沟通,尽可能地将最新的网络安全热点问题和防护措施提供给高校学生和社会群体,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立德;创新
新世纪科技迅猛发展,高素质人才逐渐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支柱,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于树立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建立人生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搭建校内校外两种实践平台,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才能在交流互动、竞技中的到自我提高,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一、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
1.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文明网络行为教育和提高网络防范意识。开学之初是对学生进行操作行为的规范教育,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最好时机。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中,我借鉴了《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等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生活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以及构成网络犯罪的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倡导学生自觉、自律的规范网络言行,正确发挥网络的正能量。
2.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立好校内资源。我根据教材内容,每天利用两节课的时间,针对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创建学科教学资源,通过日积月累形成了完整的校内学科资源。在创建校内学科资源的过程中,我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分工协作、相互帮助、资源共享。
3.信息技术教师人人参与优质课创建,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录制,分组点评,筛选出优质课,并在校内推广。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录制,初步形成了我校信息技术优质课资源。这些课堂教学实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教师能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也能使新教师很快获得教学经验。
4.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课题小组制定详细的计划,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研究课题。2016年9月初,我校信息技术课题小组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确立了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课外活动》的课题研究。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交谈,发现学生对动画制作很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兴趣,在课外活动中,以Powerpoint动画制作为切入点,细致的研究动画案例,认真编写课外活动教材。如用Powerpoint制作倒计时动画,教师通过案例展示,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细致的示范讲解,使学生明白了动画制作的原理,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实践环节,学生不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作品也很有个人特点。展示交流活动中,学生能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不仅交流了经验,也让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分享的优良品质。
5.充分利用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收集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每天花1小时学习研究,并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将收获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通过运用这些教学资源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其结果就体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很高,信息技术素养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内化为小学生对自身网络行为的道德要求,从而为小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校内校外两种实践平台
1.学校为发挥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作用,根据特定的节假日,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德育任务。如在“3・8”妇女节,倡议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的母亲制作电子贺卡。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爱的教育,也打造了家校互动的平台。环保健康的方式加上学生用心的创作,汇聚成对父母的爱心,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功能。
2.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为学生营造积极、开放、交流、创新的实践平台。学校每学期都把信息技术小能手纳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中,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选拔,评选出我校的信息技术小能手,并把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评。在活动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和交流的意识,实现了学生真正从课堂练习的知识积累转换到实际的应用创新的成果上。
3.利用本县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互通、互学、互帮的交流平台。我校c五小结成兄弟学校,共同打造了信息技术作品展播平台。通过两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个展播平台日益规范和成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两校的共同平台不仅增强了民汉师生的关系,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学生在参与平台的活动中,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提高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整体规划,完善舆论体系
网络时代给教育界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手段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青少年对网络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毫无约束地挥洒自己的个性、体验各种人生角色的酸甜苦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对新型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
2004年4月,泉州德育网的开通有效填补了课堂“八小时”以外的空缺,对泉州德育工作的物质平台搭建、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家校协作以及拓展和丰富学校德育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泉州德育网站通过建立百个子网、迅速更新平台信息、设立法纪专栏和展播爱国主义影片等多种方式,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文化中“刮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学习和践行之风,在无形之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网站开通至今,已有100多所学校在泉州德育网建立子网,及时上传各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泉州德育新闻栏目共报道新闻信息4439条,通过开设“国内德育”新闻栏目,采集、各地先进德育理论与事例共2000条,使全市德育工作者及时感受国内各地德育工作动态,与时俱进促进泉州德育工作的飞跃发展。
从小到大,实施全程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应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在创建网络德育平台的过程中,泉州市教育局充分发挥网络的多元化属性,将视频、电子刊物等融入其中。同时,利用网络的动感化和形象化,在网站开设特色版块,丰富德育文化,不定期举办“网上素质拓展夏令营”和“网络读书节”,在寒暑假期间,利用泉州德育网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而开通的“青少年学生网上读书”平台、“好书推荐”版块,让同学们在家就可以参加丰富的、活跃的德育活动,并通过举办“好书伴我成长”活动、“万祥”杯读书征文活动,在网上发表学生的读书心得、读后感,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网上展览馆是泉州德育网站的一大重头戏,目前已开设“人民防空宣传资料”“地震知识展览馆”“科普之窗”“闽南文化”等专版,通过与市地震局、文化局、科协等单位联合办展等形式,提供了生动的网络课堂,丰富中小学生科普知识内涵。“德育成果展示”和“网上德育文化活动”,展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不断增强网络德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开设“网上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栏目是该网站的一大核心,通过持久开展,家长在家即可大面积的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吸取更多的单位协助、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使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三结合,在网上凝成一个有效的德育整体。
源头入手,形成长效机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名师才能出高徒。因此,德育网络从教育者入手,从源头起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形成全程全面育人长效机制。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大家谈”“民办学校德育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各种网上专题论坛,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学生、教师、家长根据主题在网上进行交流,让德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广大的家长和师生都非常喜欢这种交流的形式,乐意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而使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得到加强,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健全学生人格,泉州德育网站还聘请22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网上工作室,设立专题网页,让家长、学生了解心育知识,进行网上心理咨询辅导,报道心理活动新闻,交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经验,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由泉州市教育局主办的《3G德育手机报》,是全国首创面向广大的家长的德育专项手机报,刊登教育大视野、一句话新闻、教养心得、名人家教、成长驿站、心理导航、专家互动、快乐实践、生活小常识等多个可读性强、家教知识丰富的栏目,向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资讯,让家长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兴通讯方式的诞生,泉州市教育也逐步将德育教育阵地向微信端拓展,通过微信联络的便捷性、易操作性和实时性等优点,以微信联络德育环节中的“你我他”,建立起“校园――家庭――师生”的全覆盖德育教育模式。
1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美,媒介素养研究中心1992)。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是一支特殊的职业群体,其知识结构、沟通技能、职业态度和健全人格是整个医疗体系发展进步的基础。媒介素养教育发源于英国。英国学者FR•利维斯等人即时提出了媒介素养(medailietracy)这一概念,并开始把旨在反对大众传媒的流行文化价值念、训练青少年抗拒流行文化推销的“低水平的满足”为目的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很多西方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内,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期,媒介素养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后,在教育界掀起研究和实践的热潮。其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进行的实证调查研究,为媒介素养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证依据。第一,针对某一区域受众媒介素养状况展开调研。例如针对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广州市、南宁市、扬州市、郑州市展开调研的,这些都是人口比较密集的省或省会城市。第二,针对某一人群展开实证调研。例如学界针对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青少年、甚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学生父母、领导干部或政府官员、农民工、官兵、儿童、武术运动员等各种人群进行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其中尤以大学生群体是媒介素养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与大学生作为我国新媒介主要消费者有关,部分研究者己在西安、上海、武汉、河北、江苏等地的大学生中进行过问卷调查和有关分析。也有研究者将媒介素养专门指向医学院校,例如山东省的泰安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河南的新乡医学院,四川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等医学院校都做过媒介素养的调查与研究,其中的新乡医学院在2015年还实行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程,并被评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就辽宁省来看,辽宁省作为东北的核心区域,拥有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医学院等6所高等医学院校,在这些医学院校,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媒介素养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对医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2016年4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要想“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离不开媒介素养的教育。其次,从医学教育的本质看。“医乃仁术”是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精湛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当的人文素质。当前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双改”的深入推进,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只有“呼唤人文回归”才能完成“还原医学本质”的根本目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为身处于其中的医学生提出新的课题,医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最后,从医学生网络舆情事件来看。2009年,网上爆出某医学院校医学生在解剖课上将人体骨骼标本当道具拍照取乐;2011年,网上爆出医学生用人体骨骼标本摆成“LOVE”形状求爱照片;2011年,有医务人员无视患者生死,盼其下班后再死;2012年,浙江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曝出的“虐婴门”事件。尤其是“虐婴门”事件,时至今日,以关键词“实习护士+虐婴门”在百度仍能找到5640个相关结果。客观地讲,这当中有媒体扩大渲染宣传的嫌疑,但是也暴露出医学教育中一个非常现实而严重的问题,即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因此,加强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培养医学生媒介素养的能力,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丰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提高医学教育实效性,促进医学教育深化改革。同时,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接班人,其媒介素养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当前国内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3.1高校开设的媒介素养课程。课程开设分为两种,一种是开设独立的媒介素养课程,且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传媒相关专业一般都是开成必修课,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其它非专业性院校一般是选修课,例如新乡医学院。另一种是以整合课程的形式开设,与信息技术整合,改设综合素养课程或与其它人文课程整合,内容理念渗透其中。绝大部高校采取的是这种形式。
3.2各种媒介素养教育中心、团体或组织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主要也是由学校牵头成立的,例如在东北比较有名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渤海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这些中心主要提供媒介素养的相关讲座、报告及组织一些相关实践活动。
4关于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途径构建的几点建议
最后,笔者根据上述经验,提出几点关于媒介素养教育途径的建议:
4.1独立课程教育和多元渗透课程教育相结合
4.1.1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独立课程能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课业负担重,开设必修课也不太现实。因此,医学生的媒介素养课可以开选修课。
4.1.2多元渗透课程教育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政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
4.2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1)线下教育主要借助校园媒介,包括校园走廊文化、校报、校刊、校园电台、校园网、校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最美乡村医生、南丁格尔、钟南山等先进事迹,宣扬非典、四川汶川、玉树大地震历史时刻医务人员发挥的作用,构建医学信息传播平台。
(2)线上教育主要借助网络媒介,在网易、搜狐及千龙网的新媒体素养学院学习媒介素养的网络公开课或相关知识。
这次专题组织召开网吧管理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通报网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抓好网吧整治,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大家的发言和近期检查的情况看,网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必须要下决心进行整治。
一、为什么要召开网吧管理工作会议
召开这次网吧管理工作会议的目的,一是政府责任;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三是学生家长的期盼。从政府责任方面讲,200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网吧的设立、经营、管理、处罚都做出详细的法律条文规定。条例属于国家行政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法规的执法主体就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网吧的监管管理,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我县网吧只有16家、720台终端设备,总体规模、辐射范围和占用面积都不大,看起来很小;但从条例的执行情况,从今天与会人员谈到的危害和网吧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学校、家长、政府所为之支付的社会成本与网吧经营成本绝对不能相比的,绝对不是小事。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方面讲,近年工信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举报不良网站等形式,净化网络污染,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是网络源头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传播的一些信息良莠不齐、鱼珠混杂,加上青少年的分辨能力与抵御诱惑能力相对较低,一些不良网络信息导致青少年成长受阻。受此影响,有的未成年人整天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有的步步沉沦、堕落,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家庭、社会为之付出巨大代价,而且青少年因直接或间接网络因素,所引发的犯罪比例逐年攀升。有的网吧甚至成为预谋犯罪、窝藏犯罪的地点,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从学生家长的期盼方面讲,近期许多家长通过电话、短信的形式反映,要求政府加强网吧管理,还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言辞恳切,心急如焚。我们都为人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成长都有较好的心理预期;同时我们又为人子女,都经历了未成年时代,父母对我们也寄于了深厚的期望。因此,必须要履行责任,认真贯彻国家条例规定,加强网吧管理。
二、我县网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现有网吧16家,计算机终端设备720台,证照齐全,经营手续相对齐备,无证经营问题基本绝迹,但是违规经营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一是执行条例不严格。上网实名制登记、禁止通宵营业措施网络限进接入及消费者上网信息记录备份规定没有完全落实,超范围经营食品、烟酒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此,必须要追根求源,对其经营范围必须要严格,相关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二是网络服务环境比较差。有的网吧疏散通道和计算机占地面积都达不到规定要求,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三是执法不严格。执法部门疏于管理,协调不够,打击不严,涉及的文化、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整治合力,而且监管手段落后,以罚代法普遍存在,对于如何规范网吧经营行为探索不够。四是提供网络服务的资源渠道单一。学校网络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资源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不能满足青少年上网的硬件需求。五是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非常严重。国家规定落实不到位,还存在违规转让、出租《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许可制度的行为。
三、开展网吧整治专项行动,切实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1、认真贯彻《条例》,各司其职,依法整治。《条例》第四条规定,公安机关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信息网络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登记注册和营业执照的管理,并依法查处无照经营活动;电信管理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分别实施有关监督管理。第二十一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第二十二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第二十三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0日,并在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在保存期内不得修改或者删除。对此,必须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一要加大经营业主的培训力度。文化部门要对网吧经营业主,免费进行法规知识、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培训,学习条例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端正服务态度,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二要严格执行实名登记制度。这是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根本措施和基础工作。要按照网民须持成年人有效身份证件申请认证办理实名上网卡之后才能在网吧内刷卡开机的要求,严格执行实名登记制度。对其网卡发售一律由公安部门统一办理,再不允许经营业主自行发售。三要严格执行限时营业制度。《条例》第22条明确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电信部门要严格落实互联网限时接入制度,会后政府办以县政府名义向电信局发出通知,从4月23日开始执行限时接入措施,如果拒不落实将取消县政府与电信局的所有合作关系,同时申请县人大常委会对《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电信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人大质询。地税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对现有网吧的营业额重新进行调查核实。
2、把解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作为网吧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来抓。一要建立不良记录登记制度和黑名单制度。由文化部门牵头,公安、工商部门配合,借鉴公安部门车辆积分制管理办法,制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不良记录登记的具体办法和黑名单制度,设定标准,对违范次数较多和一次接纳人数达到一定标准的网吧,要退出经营市场。二要建立有奖举报和公众监督制度。设立举报电话,聘请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作为义务监督员,查实后给予举报人奖励,文化部门要牵头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同时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将网吧执法罚没收入的全部或者按比例提取建立网吧管理基金,用于举报奖励和公益性网吧建设。三要强化教育部门的责任。教育部门要把防止在校学生进入网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细化责任,实行分级负责管理制度。各执法部门检查出的上网学生,要及时向教育部门通报。教育部门要对学校建立考核制度,明确各个最高限额,定期进行通报。学校在强化对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品德和做人做事道理的教育,要逐级细化落实责任,年级、班级学生上网吧情况要与教师个人的评优、待遇相结合,并要探索与学生的各项减免政策享受相结合,但必须事先告知学生家长,四要组织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学风,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要通过挂横幅、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宣传;组织开展公开签名和承诺活动,让学生互相监督。共青团也要组织签名宣誓和现身说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他律为自律。五要成立经营性网吧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文化部门要指导经营性网吧成立行业协会,制定章程和自律公约,推广并普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自我监督与业内约束。网吧经营业主要公开向社会承诺并签名,如若违背承诺,主动退出经营市场。六要强化家长和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责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完全把学生的教育、安全、成长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同时是学生家长不负责任的一种心理状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依托现有学校阵地,举办家长培训班,传授心理辅导方法,教他们科学教育学生。七要加强信息互通。目前对网吧彻底关闭法律不允许,登记注册网吧是文化市场建设的一部分,网吧有参与文化市场竞争与经营的法人资格,经过国家法律认定;同时社会需要,健康的网络市场是科技进步、文化传递、信息交流和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对其积极作用应当充分地肯定,但关键在于管理。要加强管理信息互通,相关执法部门要及时向牵头部门通报网吧查处情况,加强协作,主动工作。
3、强化日常管理。条例和14部委通知规定,经营性网吧在醒目位置要标明“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的标志,但形同虚设,没有落实,日常管理不到位。对条例规定的各项措施必须严格落实,对经营性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强化严格的日常管理。对部分达不到消防安全标准的网吧,消防部门要认真组织进行整改。各执法部门必须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杜绝,行政监察部门要同步跟进,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行政监察就要延伸到哪里,对发生违纪行为的执法公职人员要及时进行处理,调离岗位。
4、控制总量,提升质量。一要从严控制网吧的规模。从现在起暂停审批新的网吧,对今后新开网吧的审批权收归县政府常务会。要通过行政许可、提高税率、严格执法等调控措施,改造和提升现有网吧产业,促进市场整合,特别是地税部门要对网吧的营业额重新核定,严格按照国家税率规定据实征收、足额征收。二要推行标准化网吧建设。要在全县网吧中开展创建“放心网吧”、“星级网吧”评选活动,文化部门要设计各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开展评比,对守法经营的政府要适当进行扶持。三要探索建设绿色网吧和社区公益性网吧。对合法经营、能够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网吧,通过配套制订专门的扶持政策,改建成立纯公益性的社区网吧。文化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探索开展试点。
5、建立文化监查视频监控系统。信息网络市场监管必须依托现代科技作支撑,必须要建立网络信息监控平台。文化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建设预算方案,提交政府会议讨论研究。
以上五项内容,由文体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尽快出台实施方案,报请政府分管领导讨论、常务会议审定后,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
四、整合信息资源,拓宽网络服务途径
一要整合教育资源信息设备,做大教育信息网。目前全县各学校拥有计算机3872台,生机比为16:1,其中小学生机比为20:1,初中生机比为13:1,高中生机比为14:1,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周末和课余时间基本不对学生开放。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及早着手谋划,整合利用现有教育网络资源,做大做强教育信息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上网条件,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网络信息需求。
二要加快信息网络共享工程建设。2月份文化厅把我县列为文化信息资源的实施县,现在已经完成了县级中心的试点安装调试,接入了无线和有线两套传输系统,近期要尽快投入运行。同时,文化部门要依托信息共享工程的实施,着手谋划建立社区公益型网吧,真正使一些确实需要网络资源的学生,能够在社区公益性网吧内实现上网的愿望。
五、健全执法机构,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