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

第1篇: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保护,不遭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2008年上半年)》指出“2008年,网络攻击的频次、种类和复杂性均比往年大幅增加,遭入侵和受控计算机数量巨大,潜在威胁和攻击力继续增长,信息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可见,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人们不得不采取有力措施来维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当前的网络安全现状,社会各界都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安全、可靠、便捷的网络应用环境,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成为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通过监视各种操作,分析、审计各种数据和现象来实时检测入侵行为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和动态的安全防御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指的是一种硬件或者软件系统,该系统对系统资源的非授权使用能够做出及时的判断、记录和报警。它能检测系统中的非正常行为,并且对这些行为进行识别以判断是否是入侵行为。目前,入侵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误用检测、异常检测。传统信息安全机制的重要防护手段是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静态安全手段,需要人工来实施和维护,它不能主动跟踪入侵者。而入侵检测能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监测,为系统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有效保护,能弥补防火墙的不足起着主动防御的作用,是信息安全中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二、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指从海量的数据中,抽取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并进一步将其模式化的技术过程。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KDD)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核心部分。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

一个入侵检测系统至少应该能够完成以下五个功能:(1)监测、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2)检查系统漏洞;(3)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4)发现入侵企图或异常现象;(5)记录、报警和主动响应。

(二)数据挖掘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作用

数据挖掘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1)分析网络审计数据;(2)从网络数据和审计数据中提取可以区分正常活动和入侵活动的特征;(3)识别出长时间的、正在进行的攻击活动;(4)从已知攻击和正常活动中归纳检测模型;(5)减少误报率,提高检测入侵行为的准确性。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框架

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收集器、数据库、数据挖掘、规则库、检测器和特征提取器七个部分组成。上述系统的各模块功能如下:(1)传感器接收网络审计数据,将数据传送到数据接收器。(2)数据接收器收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过滤等预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入数据库。(3)数据库存储经过数据接收器预处理的数据。(4)数据挖掘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学习,从中提取数据“特征”,建立检测模型,存入规则库中。(5)特征提取器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当前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提取当前用户特征。(6)检测分析器分析特征数据响应入侵。

(四)算法实现

(1)经典的Apriori算法。Apriori算法由Rakesh Agrawal和Rnamakrishnan Srikant在1994年提出,它是目前频繁集发现算法的核心。Rakesh Agrawal等人设计了一个基本算法,算法如下:先求出D中满足最小支持度minsup的所有频繁集。再利用频繁集生成满足最小可信度minconf的所有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使用一种称为逐层迭代的方法,频繁k――项集用于搜索频繁(k+1)――项集。首先,找出频繁1-项集的集合,该集合记作L1。L1用于找出频繁2-项集的集合L2,而L2用于找出L3,如此下去,直到找不到频繁k-项集。找每一个Lk需要扫描一遍数据库。

(2)改进的Apriori算法。经典的Apriori算法的缺点是:1)由频繁k-1项集进行自连接生成的候选频繁k项集数量巨大。2)找每一个Lk需要扫描一遍数据库。根据第二个缺点,对经典Apriori算法改进如下:在每次计算Ck支持度计数对数据库进行扫描时,对将来生成频繁项集不需要的事务,将其加上删除标记。

结束语: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可以增强入侵检测的健壮性和自适应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合入侵检测及数据挖掘的实际,对Apriori算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扫描数据库的次数,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第2篇: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根据一项惠普主导的最新调查表明,云计算和移动数据等主要IT发展趋势已对网络活动的可控性和可视性产生了影响,并增加了潜在安全风险。缺乏可视性会妨碍企业防御网络威胁的能力,从而导致敏感数据丢失、服务中断并损害企业声誉。然而,传统的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系统缺乏在大量数据产生时发现真正安全威胁的能力。

同时,一半以上的中国业务及技术高管认为,缺乏对云服务安全需求的认识令其担忧。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如何保护和利用大数据也已成为问题。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担心移动数据丢失及被盗取所带来的风险。此外,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承认,其所在企业仍就将更多资金投入在被动的防御方式而非主动风险管理。被动、基于边界的防御方案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安全形势。企业亟需能涵盖传统和混合交付模式的主动、智能的安全解决方案,以应对IT领域的新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惠普于近期推出的全新安全解决方案产品组合,能够帮助企业对其安全环境进行评估、转型、优化和管理,从而主动保护企业重要资产。

第3篇: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威胁;管理模式;桌面终端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而现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各大国有企事业信息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到当前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的机遇和威胁。

一、当前信息网络的安全形势

目前,几乎所有企业、事业单位、行政部门都面临着内部信息泄漏的问题。FBI对484家公司调查显示:85%的安全损失是由企业内部原因造成的。面对来自于公司内部的安全威胁,很多员工都有切身感受,虽然不会有股票的跌涨刺激感官强烈,但是他们一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由于粗心误操作造成公司服务器上重要文档丢失;由于没有设定员工在系统内的访问权限,使一些业务秘密出现在本不应有查阅权的员工计算机上,并不小心将其泄露……对于这些来自公司内部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安装了杀毒软件或防火墙就能解决的,单纯的“免疫”手段在“网络风险”、“软件风险”日益严重的今天,都已经不足以让人信任和依赖。

据调查统计,90%以上的计算机终端用户使用的是windows2000,XP或以上的操作系统,而这些系统的安全漏洞及系统缺陷非常多。虽然微软公司会通过定期在网站上安全补丁来弥补这些漏洞,而一些软件公司也会对自己开发的软件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但由于终端用户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补丁安装的不及时、不完全,这就会影响终端计算机的安全,从而影响整个内部网络安全。

二、企事业单位网络终端计算机安全现状

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办公网络,桌面终端计算机数量随着办公的需要不断增多,而出现的网络问题也日趋明显。常见的情况主要有:计算机感染病毒、被安装木马;有些不明程序不断抢占IP地址(ARP病毒)堵塞整个网段,使该网段用户都不能上网。除此以外,部分员工使用公司办公电脑私自从网络上下载海量资源,迅雷、BT、电驴这些下载工具都会抢占网络通道,这样就导致了其他一些用户使用办公电脑办公时网速非常低,严重时网页无法显示,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工作,还降低了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这种问题在当下的网络时代普遍存在于现有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已经摆脱了纸张,进入“无纸化”办公的先进单位更为明显。由于难于发现高危计算机,并对其进行定位,因此一旦问题发生,就需要大量的故障排查时间。如果同时有多台计算机感染网络病毒或者进行非法操作,就会造成网络瘫痪,从而致使其他正常网络业务无法使用。

现阶段,所有企业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扭转这种严峻的局面,并尽可能地出台大量的信息网络管理规定。例如:禁止在办公计算机内安装BT下载软件,禁止在个人终端设备中安装网络游戏软件,禁止私自更改电脑的安全设置,禁止将外部的电脑接入单位的内部网络等行为。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手段、考核制度、使用标准、用机规范等,都不能够有效切实地执行,这样就使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安全水平很低,衍生了诸多不可控制的安全隐患。

三、通过网络防护与终端防护共筑信息安全长城

以往提起信息安全,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防火墙、防病毒、IDS(入侵检测)、网御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的管理上,却忽略了对网络环境中的计算单元――服务器、台式机乃至便携机的管理。

近两年的安全防御调查表明,政府、企事业单位中超过80%的管理和安全问题来自终端,计算机终端广泛涉及每个用户,由于其分散性、不被重视、安全手段缺乏的特点,已成为信息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防护的工作重点开始发生转移,安全战场已经逐步由核心与主干的防护,转向网络边缘的每一个终端。网络管理员已经不是信息安全的唯一负责人,计算机终端用户才是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四、建设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管理业务密集度的增加,在信息安全防护领域兴起了终端桌面安全管理技术。作为网络管理技术衍生的边缘产物,它同传统安全防御体系的缺陷相关联,是传统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补充,也是未来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终端桌面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才是信息安全防护趋势的导向。在进行桌面终端安全防护部署时,必须把提升信息安全的关键放在提升计算机终端安全水平上。

如何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终端成了当前的热点话题,而桌面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的应运而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一可以通过批量设置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措施提高桌面计算机的安全性,及时更新桌面计算机的安全补丁,减少被攻击的可能;第二,它还可以实现动态安全评估,实时评估计算机的安全状态及其是否符合管理规定,比如说,评估计算机的网络流量是否异常,评估计算机是否做了非法操作,评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是否合理等;第三,通过系统中进行策略的配置,对计算机终端进行批量的软件安装、批量的安全设置等,防止外来电脑非法接入,避免网络安全遭受破坏或者信息泄密;第四,利用桌面系统的高科技手段,能够确保本单位的计算机使用制度得到落实,使“禁止拨号上网,禁止使用外部邮箱,禁止访问非法网站,禁止将单位机密文件复制、发送到外部”等这一系列管理措施得以贯彻和执行;第五,在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后,桌面终端系统可以对有问题的IP/MAC/主机名等进行快速的定位,便于管理员迅速排查故障;最后一点可以称之为桌面系统的“增值服务”,在保证信息网络安全的同时,还能对计算机的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这些功能的实现,浅表地说能够持续有效地解决大批量的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问题,真正的意义在于能够切实地帮助企业内部各种管理规定有效地执行。如今凭借这些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企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工作水平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

五、结语

企事业单位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结合自身客户的网络结构、终端特点和管理模式,搭建安全、稳固的内部IT架构。而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信息安全系数,使企业信息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闫龙川,刘永志,来凤刚.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9,(7).

[2] 马国胜.桌面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2009,(4).

第4篇: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Abstract: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honeypot and honeynet technology, on the analysis of enrollment network security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 high—concealment and high—safety honeypot system design scheme is put forward, and it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by experiment.

关键词: 蜜罐;重定向;无缝环境切换;招生网络安全

Key words: honeypot;redirection;seamless context switch;enrollment network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190—02

1 研究背景

基于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高考招生录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上招生录取应用。对于网上招生录取这种影响大、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网络应用而言,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前些年,浙江省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就曾遭受恶意攻击。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如何保证高校网上招生录取现场的网络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成为我们面临的课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从事网上招生录取网络保障的实践,吸取一些网络保障专家们的经验,对高校网上招生院校端录取现场的网络安全进行了研究,引入了一种优化的网络安全保障方案。出于安全保密的原因,文中将某些具体细节隐去,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的完整性。

目前防火墙是网络上使用最多的安全设备,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然而最近的调查显示,防火墙的攻破率已经超过47%。传统的老三样,防火墙连同入侵检测和杀病毒的技术在新的安全形势下,显得过时。

一些新兴的技术在未来则可能成为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有一种称为“蜜罐”(honeypot)的设备,则是要让黑客误以为已经成功侵入网络,并且让黑客继续“为所欲为”,目的在于拖时间,以便网络保安系统和人员能够把黑客“抓住”。继“蜜罐”之后,又出现了蜜网技术,尽管蜜网技术截今为止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蜜网系统“甜度”不高,安全性差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2 现有蜜网技术的不足

攻击者入侵到真实的系统中,必然留下一些记录,现有的蜜场产品往往忽视这个细节,只简单地将可疑流量重定向到诱骗环境当中,这时候,比较高级的攻击者发现自己的记录没有了,会意识到自己处于诱骗环境中,于是退出而不再访问诱骗环境,甚至会伪造一些虚假的信息迷惑和误导管理员,从而使诱骗环境失效甚至会成为攻击者所利用的工具。

不同于其它安全工具,诱骗系统并不只是收集信息的工具,而是充当攻击的牺牲者。允许攻击者进入诱骗系统,从而可以监控他们的行为,这是诱骗系统的特征之一,而诱骗系统的这一本质特征,也决定了其冒险性。而且随着现在诱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诱骗环境的重要性,已经出现了一些针对诱骗环境的探测工具。诱骗主机越多,冒险性就越大,尤其是将诱骗环境放置在网络的核心位置。因此入侵诱骗技术就好比一把双刃剑,能否降低其负面效应是入侵诱骗技术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单一的入侵检测方法无法满足检测日新月异的攻击的需要。

3 HCHS蜜罐系统的结构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当前蜜罐与蜜网技术之后,针对隐蔽性和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引入无缝环境切换理论,并运用误用检测模式和异常检测模式的进行两次入侵检测以及相应的两次重定向,设计一个高隐蔽高安全性的新型蜜罐系统。

高隐蔽高安全性的蜜罐系统优化模型结构图如下:

3.1 混合入侵检测 误用入侵检测——在误用入侵检测中,假定所有入侵行为和手段都能够表达为一种模式或特征,那么所有已知的入侵方法都可以用匹配的方法发现。误用入侵检测的关键是如何表达入侵的模式,把真正的入侵与正常行为区分开来。其优点是误报少,局限性是它只能发现已知的攻击,对未知的攻击无能为力。

异常入侵检测——在异常入侵检测中,假定所有入侵行为都是与正常行为不同的,这样,如果建立系统正常行为的轨迹,那么理论上可以把所有与正常轨迹不同的系统状态视为可疑企图。比如,通过流量统计分析将异常时间的异常网络流量视为可疑。异常入侵检测的局限是并非所有的入侵都表现为异常,而且系统的轨迹难于计算和更新。

对比这两种检测方法可以发现,异常检测难于定量分析,这种检测方式有一种固有的不确定性。与此不同,误用检测会遵循定义好的模式,能通过对审计记录信息做模式匹配来检测,但仅可检测已知的入侵方式。所以这两类检测机制都不完美。本论文分别运用误用入侵检测和异常入侵检测两种方法对网络及主机进行两次入侵检测并相应设置两次重定向机制,误用入侵检测用基于网络的IDS来实现,异常入侵检测用基于主机的IDS来实现。这样做可综合两种入侵检测方法的优点,提高对恶意连接的检测率,使系统的安全性得以增强。

第5篇: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关键词:中美两国 网络安全性 战略分析研究

自从中美两国建交之后,网络安全就已经成为两国发展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网络安全已经融入到了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于国家的建设管理产生了影响。在“斯诺登”事件之后,网络安全更是成了各个国家竞相完善的重点。在经济市场上面,网络安全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超出了资本以及劳动力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以及发达国家的两个重要代表,在两国中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虽然目前两国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但是在大数据的时代之下,两国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在世界格局上的正在不断崛起,那么就必须在网络安全上做出相应的策略安排。

1. 网络安全的意义

自从20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网络安全才有了其基本的定义。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发展作为基础,开始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连接,这样的行为正式拉开了世界格局中对于网络安全的应用和竞争。80年代之后,网络安全迈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的互联以及智能化,将网络深入到了生活、生产之后,各个国家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出现了重大的转变。更多国家开始意识到网络技术不仅能够改变自身所处的世界位置,还对于当前的世界发展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掌握网络的先机就是掌握了国家发展的未来。

正是因为网络以及信息的发展,网络安全的重要作用才突显出来,国家标准化组织对于其定义是:微数据处理系统采取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该定义正式将网络安全的意义展示出来,无论是政治稳定还是经济发展,无论是军事建设还是文化沟通,都少不了将网络安全放入到国家的战略性技术之中。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发展之中,中美两国的发展以及合作都受到了影响。一旦两国的网络安全受到破坏,那么无论是信息泄露还是资源破坏,都有可能对于国家产生极大的损失,网络安全中的人为威胁更是可能导致国家的机密性文件遭受盗取、损坏。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如果不对自身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两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利益受到侵害。

2. 中美两国网络安全现状

中美两国在目前的合作之中,已经把网络安全作为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网络安全存在着多种的威胁,所以有效地保护可以保证数据资源能够不被泄露。

目前,中美两国网络安全都受到三大方面的威胁,分别是:不法分子对于通信网络的攻击,来获取信息来谋取财产,这样的非法盈利组织,有着严密的分工;网络技术在银行、电力等领域的全方位应用,对于系统数据以及资源的保护可以直接关系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之中,经济的新型增长地成了需要重要保护的对象,对于网络安全的环境要求也就更为严格。

2.1 中国网络安全现状

对于中国的网络安全现状进行探索,就需要分析中国网络用户的数量以及网络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网络用户数量最高的国家,但是我国对于网络安全的防护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成了网络攻击中的重点受害国家。在2014年,曾经针对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召开了相关会议,主要审议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文件,对于我国目前的网络安全工作寄予厚望。此后网络安全信息化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又迈进了新的一步。对于中国来说,网络安全不仅能够保证我国的经济、政治都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发展,还能够影响着国家的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我国网络安全仍在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国家对于该方面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之上。

即使我国目前对于网络安全处于大力发展状态之中,但是相比较美国来说,其中存在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无论是操作还是创新研发,核心科技都掌握在美国手里,而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水平与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从目前对于网络安全的管理方面来说,因为体制以及法律不完善,所以管理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相关制度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

2.2 美国网络安全现状

有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美国是在全球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时间最早且战略机制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对于相关法律以及制度的建设,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的信息安全战略的发展就走入正轨,其保密性以及完整性令其他国家到现在仍旧难以望其项背。在美国出台的相关发展战略之中,主要对于预防网络攻击、减少攻击中遭受的破坏以及减少破坏后的恢复时间三个方面进行了战略制定。在优先发展战略之中,对于国家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了大范围的提高,对于国家网络安全合作项目进行了合理的规定。奥巴马上任之后,立刻将网络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对于目前美国的网络安全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对于评估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地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修补。这样的网络安全形势,将美国在网络技术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通过网络安全协调办公室来进行军事以及民事协调,保证了网络安全在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美国目前的网络安全仍在存在问题,其极大的维护预算,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负担,而条块分割导致的效率低下,令其必须通过白宫来全面的统筹和管理。美国为了维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霸主地位,对于网络安全的维护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在商业贸易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几乎已经到了网络依赖的地步。

3. 网络安全对于中美两国的重要作用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技术要素,对于国家经济以及战略的发展自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安全成了关系经济、制度以及安全的重要性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对于现有的网络安全制度进行修复,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进行策略研究。下面,我们以中美两国的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为基础,分析网络安全对于两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3.1 社会制度

对于国家来说,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经济的建设以及发展,而网络安全却直接激励着社会制度的创新。一般来说,社会制度决定着在社会生活中对于生产、交换以及分配的规定,其法律效力保证了国民的生活能够在拥有社会保护的环境下进行。如今,网络因为与社会息息相关,所以其安全问题设计了生活中对于知识产权、专利以及商业秘密和版权的管理制度。在网络安全促进下进行的多方面的社会制度完善,激发了人们对于该方面领域的了解,保证了原创者能够得到合法的收益。

从中美两国来说,网络安全体系防止了个人以及组织通过不法手段进行商业机密的获取,将两国之间的在网络方面的经济损失减少到了最低。作为网络安全最为直接的作用,其也说明了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之下,通过网络安全的立法手段,保证了制度环境能够维护企业以及个人的相关利益。只有在这样的网络安全以及其影响的社会制度之下,国民的生活才能够得到应有的保证,经济才能够健康发展下去。

3.2 技术创新

对于国家乃至世界来说,技术创新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保持在经济建设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创新技术的发展,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信息方面的创新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如何快速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是各个国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其正处于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技术创新可以帮助国家发展突破自身的局限。而以美国为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想要保持目前的互联网霸主地位,就需要在互联网技术上面加快创新发展。

由此可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国家的创新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想要维持正常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就需要以网络安全作为建交的基础,在原有的互联网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保证技术创新能够成为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建设的强劲动力。

3.3 经济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经济安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信息技术作为联系各个行业的基础,网络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对于经济安全来说,其主要依靠经济制度进行人为监督,网络作为最为基础的监督工具,如果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可能导致监督作用大打折扣,不能够技术反馈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状况,将会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波动。因此,网络安全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发展全面依靠互联网通信,经济的脆弱性,以互联网方面最为薄弱。

参考文献:

[1] 金灿荣,戴维来.为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正能量――解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J]. 国际安全研究,2013(02).

[2] 张佰韬,张娱嘉.浅析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演变及对国内的启示[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03).

第6篇: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的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交通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推动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我国交通行业才能适应交通建设、生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展需求,更好服务公众。

关键词 交通管理 信息化 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加大投入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和设施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以高等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城市道路基础建设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以全面提升整个交通行业的管理水平。

一、我国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项业务到关联集成的发展过程,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高效的体系。从发展状况来看,当前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系统正处在从满足基本业务需求到追求深化应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过渡转变期,但在过渡转变期内,交通信息管理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认识

错误的把信息化建设简单理解为网络技术的改进,将信息化当作是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与己无关。这些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立、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局面。不注重思想与理念的转变,对信息技术过分的依赖,认为高科技无所不能,花巨资构建网络系统,能够解决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业务基础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把平时工作简单得搬上计算机平台后,不愿在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大力气,最终,影响了交通信息化的建设。

(二)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从本质上讲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交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既懂交通管理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非常缺少这种的人才。从信息化应用的实际看,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资金短缺、比例失调

信息化建没绝不是像建一个网络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繁琐的系统工程,投资量大,涉及面广,应用环节多,其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产出低,而目前资金的短缺严重影响了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而且在实践中,交通管理信息化投入结构也很不合理,交通信息化投入主要花有三个部分:硬件费、软件费和培训推广实施费,其合理比例大概是1:2:3。但根据对我国多个省区的调研发现,目前各地用于硬件的投入远远超其它两者,硬件费用占总投入的平均比例的百分之八九十,然而用于软件费和培训推广实施费的投入相对偏低。

(四)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健全

信息安全系统是为了保障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配套的一个专门系统,它与所支撑的业务系统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又有其自己的独立性。目前,交通管理业务系统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但配套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还是存在缺陷。主要表现:1、系统应用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能够适应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2、安全备份建设滞后,应急反应机制不完备,安全事件得不到有效及时得处理。3、系统应用安全技术措施薄弱,安全隐患明显。四是现有的安全防范措施缺乏系统规划。总体上还没有掌握信息安全防范的主动权。

二、加强我国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在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交通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管理,而对现代信息运用则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管理观念的科学化则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只有管理观念的科学化才能有效促进管理手段的改进.在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保持先进性与实用性一致的原则,则需要做到信息技术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去片面的追求高精尖或系统的大而全等,应结合实际情况.使之与其相匹配。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要加大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注意培养既懂运输管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批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井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考核机制。总之,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三)构建信息安全体系,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目前,信息化正在深入渗透融合到交通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错误得操作或恶意得攻击都会使系统瘫痪,业务得不到及时得办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改善的复杂过程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交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处于规范建设的起步阶段,今后我国还要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从整体上对信息安全体系的内容进行明确规定,有计划得分阶段实施,以提高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水平,有效识别并防范安全威胁和风险,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交通管理信息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河南省的高速公路管理和信息建设

河南境内主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841公里,全省18个省辖市中有17个省辖市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十字交叉,全省109个县(市)中有99个通达高速公路,通达率92%,其中45个县有两条高速通过。全省高速公路已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1个半小时中原城市群经济圈,3小时可达全省任何一个省辖市,6小时可达周边6省任何一个省会城市。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在建里程596公里,到年底在建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通车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河南省高速公路利用有限的资源迅速在中原崛起。

河南省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心是包括:联网收费、全省监控和通信业务的信息处理和数据管理的中心,是省公路信息网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收费业务的结算涉及到省、路公司的经营收支,高速公路内部局域网的数据传输、对外与INTERNET网络的相连、与银行系统的连接,正因为这样,因此这些均要求网络安全、可靠,同时对本中心的网络系统建设的可靠性、实用性、可用性尤其是对网络安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河南省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心网络拓扑采用星型放射结构。系统具有高可靠性,省中心将省收费中心、一区拆账中心、监控中心统一管理,这样也很好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最大程度的有效合理的利用设备,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采用合用方式高速公路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取决于出色的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和网管技术,强大的安全服务力量和卓有成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其中安全管理是最关键的。河南省信息管理中心和联网收费网络,在网络安全方面做了细致工作。目前,网络中存在的病毒已经不计其数,并且日有更新,由于工作需要,内部网络必然与外网连接,病毒也随时准备毁坏数据、致瘫网络,影响正常的网络运行是其次,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备份用户的信息,快速及时的更新病毒库,系统升级,更全面的保护我省的交通信息管理网络。

合理有效的管理是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十分重要的部分。责权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

在公路信息与管理中更要建立全新网络安全机制,必须深刻理解网络并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网络便成为了当前交通信息管理中的首要任务。一旦上述的安全隐患成为事实,所造成的对整个网络的损失都是难以估计的。因此,网络的安全建设是交通信息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四、结语

现代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的高度,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信息化意识、软硬件条件、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导致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严重阻碍了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在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林达铭.信息化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交通世界.2004(7).

第7篇: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关键词] 科技时代 文书档案 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文书档案工作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文书档案的收集、录入、整理、保管、检索和编研工作均由人工来完成。由于当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活动日益频繁,文书档案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大,单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已经很难满足现在工作的需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网络及办工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文书档案工作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科技时代

我们所生活的当前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时代从科技方面看,主要是指各个科学技术体系的迅速发展。从社会方面看,则侧重在它与社会的关系,即它促成了社会关系的转变。不少学者认为最近30年人类积累的知识相当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正是在这样的推动力之下,人类创造的社会财富呈几何倍数增长。以计算机应用、信息科学、能源与材料科学、生物和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技术及海洋科学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其强大影响力在各方面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革是革命性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文书档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这种机遇又是伴随各种新的挑战。

2 文书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2.1 资料整理所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伴随着它的发展,相配套的存储技术也日益成熟。这为我们的文书档案工作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各单位的文书人员基本上都配套了专用电脑,这些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来方便的进行文档编辑。同时,由于网络的发达,本单位内部往往已经实现了电脑联网,文件传送很多都由网络进行传输,纸面上的文件被电脑中的文件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文档就由手工抄写变成了电脑输入。而电脑所产生的文件有易修改的特性,这虽然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但对我们的文书工作而言,却是不便的。首先,由于文档的易修改性,文档容易被他人所篡改,文档的严密性受到影响;其次,由于修改的便捷,很多工作人员可能对同一文稿进行反复修改,在电脑上形成很多版本的同一文件,这样容易混淆而产生不该发生的意外情况;最后,一般我们文档在领导进行签发后才能真正定稿,但是由于电脑技术的发展,很多单位为了追求文档的美观,对领导确定后文档进行重新录入或修改,在经过多位领导的修改意见后,文档依然整齐如新,这不便于日后工作的调用与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存储技术的发展,在文件的保存上,很多单位都将文件单一保存在存储设备上,并没有进行实物文件的存档,这样不易于长久保存。在电脑发生故障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文件的遗失,不利于我们的文档保管工作。

2.2 对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字秘书是协助单位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并掌管文书的人员,也是党政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必设的工作人员。这一岗位的工作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由于从事文书档案的工作人员,其从事的主要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一方面,他们要协助领导进行文件的起草修订、收发传阅、批示承办以及其它一些日常工作工作,为领导出谋划策,分担繁重的重复性工作。另一方面,他们还要进行文档的保管工作,保证文件的长久保存。而这些工作都必须建立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之上。因此,对于一名从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其不仅应当具备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品德修养和作风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这些工作人员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是如何很好的驾驭科技“马车”,熟练应用当前的自动化办公设备,同时结合原有的办工方式,使自己的工作效果得以提高。其别需要掌握的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由此可以看出,具有较高保管和使用价值的文字资料是文书档案源头,而文字秘书较好的素质修养则是形成高水平文书档案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2.3 文书档案的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由于文书档案很多都涉及到机关单位或企业的机密,其安全问题便成了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于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这使我们的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使企业暴露在网络黑客及其他形式的不法份子眼前,他们极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我们的重要信息进行监控和窃取。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主要体现在安全工作的对象、领域、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体呈现出多元性和流动性,载体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被侵入的渠道不断增加,入侵手段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隐蔽性越来越强,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做好文书档案保管的安全工作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大事。

3 关于科技时代下文书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做好原始资料的保管保存工作

首先,由于工作手段上的变化,很多文档都经由电脑完成,这样使大量的原始资料丢失,特别是经领导批注过的资料,很多都转化为正式文件造成了遗失现象,这是违反我们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的。因此,我们要做好文件,特别是重要文件的保管工作。对正稿、定稿的归档工作中出现同一份文件形成多次底稿,特别是重要的、需长久保存的文件出现多次底稿情况时,我们应当对正稿、定稿和有原则性改动的底稿留存,而对一般性文件这一要求可以适当放宽,甚至只存定稿,不再存正稿、修改稿。

其次,做好文件载体的保管工作。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很多文档都存储在电子载体之中,对于这种类型的文档的保管,我们应当分成两个方面保管。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些文件打印出一份文字性材料归档;另一方面,对于需长期保管的文件,电子存储设备较之纸张等传统的存储方式,具有不易变质的特性,因此也应该进行保管。实现两种载体的材料一起保存,互为补充,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原始文件长期保存不丢失,另一方面便于我们日后的查询。

3.2 加强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各单位对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这些人员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各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招聘到培训到激励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因此我国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就广大基层单位而言,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仍然与时代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能真正胜任文书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数量少,无法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意识到,高校的培养工作需要一定的周期,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因此我们只能从自身已有的条件出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加强队伍建设:第一,在配备人员时,应采取严格的标准,通过竞争上岗,尽量选拔那些既与所学专业对口,又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当任。第二,对在岗的文秘和文档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如送有关院校或各级档案部门举办的短训班学习,使他们在品德、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第三,鼓励从业人员搞好在职自学,对参加有关专业自学考试,提升学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第四,积极改善工作和学习条件,使他们及时获得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前沿信息、知识、技能和经验,开阔思想和眼界。第五,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从而鞭策其不断进取,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对考核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资格证书,并给予工资津贴等待遇。对不合格者,采取通报批评、扣发工资津贴等方式进行适当的惩罚。

3.3 加强安全工作

文书档案工作主要是负责单位内及单位间的来文、通知、信函、传真、电报及内部资料的撰写、收集、整理、存查利用和保密工作,并负责办理各种文件、函件及机要参考资料的收发、登记、送批、传阅、归档、销毁工作。由于其中包含了很多机密,因此各单位制定的工作标准化程序和保密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和管理合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准则。

在新的科技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对这一准则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一方面,应就资料制定详细的、具有本单位特点的和操作性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供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和实践,以便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运作程序,使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实现各个工作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应当杜绝网络安全的隐患,做好网络隔离工作。对重要的工作环节,进行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隔离,使不法分子无法通过网络进行入侵。而对这些环节所用的所有电子设备进行加密,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使用这些设备的工作人员进行限制,对每次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和备份。只有这样才可以在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 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 中国冶金教育,2002,(2).

[2] 杨勇,刘晶.关于文书档案一体化的若干认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 (3).

第8篇: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范文

关键词 安全教育 学科教学 适度 限度

一、校园安全:学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现代学校,管理者不管是选择开放的心态还是封闭的心态,学校与外界环境的联系都是无法隔断的,学校作为一种开放的系统,越来越多地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或者干_。这种形势,一方面,固然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内涵;另一方面,增加了学校的危机和风险,比如日益严峻的学校安全问题。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的拥挤增加了学校的交通安全危险;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加剧了留守学生问题并进一步增加了学校在留守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风险;网络的普及和滥用增加了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压力……这些问题均向学校提出了安全管理与教育的责任。而媒体上报道的安全事故频发不断地给学校敲响警钟。校园安全就是学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学校中的以下几个特征决定了校园安全工作的战略J陛意义。

1.学校组织的公共性

学校作为一种公共的组织,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的公共场所。学校的公共性特点,使得“学校安全是一种公共安全”。义务教育将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中,家家户户都与学校发生着联系,学校的安全工作被赋予了公共的责任,因而显得意义非凡而备受社会的关注。学校安全工作的保障是社会民众在教育安全上的一颗定心丸。而回到学校组织的内部来说,学校的安全工作与学校的前提工作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如果说学校的工作重心是教育教学,那么学校的安全工作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性保障。因此,学校的安全工作不是学校可有可无的“鸡肋”,而是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2.学生的未成熟性

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体力、智力、情感、个性等各方面呈现出未成熟的特征,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对各种校内外存在的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判断意识以及自我防卫能力。这种不成熟性也是青少年学生成为特殊保护对象的原因。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马斯洛把安全感定义为缺失型的需要,即一旦这种需要缺失,它会对人造成伤害并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同时影响后续成长型需要的产生。学生作为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如果安全没有保障,就会严重削弱其安全感,他们难以正常学习,也难以产生更高级的社会情感。基于学生的未成熟性,学校教育及社会法律等必须为学生保驾护航,确保儿童免受各种危险因素的威胁。

3.学校安全的脆弱性

学校安全的脆弱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上所述,学生具有未成熟性的特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学校环境系统的脆弱,即学校对周边环境的不可控。学校作为学生成长与生活的地方,它不是生活的真空,而与外界环境保持无法隔断的联系。学校对外界环境的难以控制也体现了学校安全的脆弱性,比如有些学校地处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有些学校校外车辆较多,还有到处泛滥的不安全食品以及周边不良的治安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学校难以控制的因素。对此,学校只能以防御为主。学校安全的脆弱性也倒逼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重视。

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如何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项迫在眉睫的保障性工作。学校的安全工作主要有安全预防和危机处理。而如何做好预防是更为根本的工作。安全教育作为最重要的预防性工作,探寻科学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与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适度

良好的安全教育需要对各种具体的教育方法与途径进行细致地分析。结合当前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途径是可行适宜的。

1.政策依据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学校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局势,及时颁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以此明确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公安、交通等主体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而对于安全教育,这个《办法》的规定相对宏观,内容比较简单。对于途径的规定体现在“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此项规定在实际运作中,因规定的模糊不清,出现难以操作的问题。对此,教育部在2007年又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为目标,提出更明确的规定,为中小学的安全教育提供了更清晰的政策依据。在安全教育的途径上,《纲要》做了更加细致的说明:“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这为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了直接的政策依据。

2.理论依据

理性的政策需要理论的支撑,否则容易会陷入“随意拍脑袋”的尴尬境地而使实践误入歧途。“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涉及到为何融合、能否融合、如何融合等具体问题,更涉及到教学的本质问题。这需要理论的充分论证。教学作为教育中的一项活动,它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追求。德国的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是教育理论对教学的价值做出的一个经典规定。这个原则纠正了教育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误区,使得教学这项活动被赋予了伦理学意蕴,从而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制约着各个时期评判教学的不外乎两个尺度,即理论层面的目的论取向和实践层面的伦理维度。”而理论层面的取向则“蕴含于‘教什么’的方案设计中”,当前学校的教学仍然以学科教学为主,这一方面固然考虑了知识发展的谱系与逻辑,但是仍然逃脱不了知识的割裂给人的完整性带来的损害,摆脱对“善”的追求的知识教学终究无法赢得人类的向往与尊重。安全教育从本质上是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对生命的保护与尊重是一种普世的价值,更是教学追求价值体系的必备要素。许多学科知识中隐含了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学科教学对安全教育的适宜融人体现了“教育性教学”的理论意蕴。

3.现实必要

由于当前安全教育的形势紧迫,许多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均要求学校把安全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学校要开设此类课程并开足一定的课时。以福建省和河南省为例,两省的教育厅规定学校每年要开不少于12课时的安全教育。这是保证安全教育在学校层面落实的必要措施。然而,对于学校来说,在执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现实的困难。首先,学校的课时总数有限,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任务之余,剩下的学校课程极其有限,它们成了诸多部门争抢之对象。因此,学校课时的现实限制常常使学校难以完成安全教育的任务。其次,安全教育尚未形成独立的课程形态。虽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但是没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最终因为缺乏课程标准而难以真正贯彻落实。最后,我国目前缺乏安全教育的专业师资,这也直接影响到安全教育的实施。

4.路径可能

安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不仅有其实施的现实要求,而且有其实施的路径可能性。当前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中,被纳入国家课程的所有学科知识都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即其所蕴含着普遍的生活价值。“生活即教育”、“生命化教育”等理念不断被社会所接受,进而影响着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课程的开放性、知识的可迁移性和教学的生成性进一步催生了教学过程的价值探寻与内容包容。各个学科中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比如在语文课文《司马光砸缸》中,教师可以针对紧急情况下的救助意识和方法,就此设问引发学生对安全问题的思考。在地理课中的地震常识部分,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在地震中逃生并纠正逃生中的认识误区。……对于各个学科中的安全教育资源,学科教师要有一定的挖掘意识,并且需要强烈的课程开发与整合意识,将课程中蕴含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出来。在实现学科教学与安全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学校须根据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再分析与研讨,从而将安全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三、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限度

安全教育融人学科教学是一种基于学校现状的策略与路径,但由于安全教育本身的特性、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受到具体条件的束缚,二者的融合是有一定限度的。

1.学科教学中的认知趋向

当前的学科教学侧重认知趋向而忽视实践趋向。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可能存在的弊病在于忽视对安全技能的演练。我国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学科,除了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课等涉及活动与操作的成分较多之外,其他学科大多仍然侧重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培养,而安全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从认知层面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同时需要从实践操作层面提高W生的防范和保卫技能,增强学生的自卫自救能力。而后者在实际突发危机的处理中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有些学科诸如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由于学科特性,可能侧重对安全认知的培养,却无法适应对实际安全演练的行动要求。学科教学中的认知倾向从客观上导致行动的忽视从而使得融合无法完全达到安全教育的目标,因而具有一定的限度。

2.学科本身承载的特殊使命

学科课程是“重新概念化、体系化了的教育内容的单位”,学科有“固有的知识、技能、认知、表达、探究方法和价值观。学生沿着学科的逻辑展开学习,可以从学科的视角观察世界”。学科教学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把特定的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学科教学的目标,实现学科的价值。学科课程固有的知识内容虽然可能与安全教育的知识内容有交叉的部分,但是二者之间毕竟不是重叠的关系。两者在价值观等方面也可能呈现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科教学不能抛弃学科原有的特征与独特的使命,简单沦为安全教育的附庸。

3.融合中的操作技术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