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分为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两种。教师通过预期的设计让学生明白通过教学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教案中要花功夫,整个学习的流程、活动的设计、数据的应用、信息的播放、问题的设置等都要经过思考,明确编写的目的性。在讲授下节课前,可先将学习目标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讲授中可以检查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向性学习和总结性小结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可设置悬念、布置问题、捕捉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转变思维模式,提高认知能力
转变教学思维,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不同的模式训练,也可以尝试多样化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的转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融学习、娱乐、引导、激发为一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发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课程的相关资料,来反映存在的环境问题,指出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危害,并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展开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可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认知感悟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改的背景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创设情境。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就是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时,师生共绘“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边讲边引导读图,设疑问难:①低纬度或高纬度地区为何纬度地带性明显?②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为何在南半球相同纬度没有分布?属何种分布规律?③中纬地区为何经度地带性明显?教师在设问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鼓励并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构思、多画图,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和点拨,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合理选材,丰富学生想象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教师,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选取充分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事想做。比如在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讨论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地理特征和发展优势。让学生分别来指出对方区域的发展的局限并要求对方回答解决的措施。讨论结束后,可安排学生为对方所代表的地区地理特征进行总结,使学生印象深刻,加强了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让教师和学生都大有收获。
五、运用地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解读;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04-01
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是教学顺应时代要求的结果,"新旧交替"无疑是困难的,本文将对这一新标准做探讨,提出笔者所理解的新思路。
1.解读新课标
高中地理新课改标准解读在教学之前,我们要对新课标的相关标准进行解读,才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的核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即教学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学习地理知识,与实践要求相结合,教学内容要是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地理科学;同时要兼具人文情怀,关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问题,学习理解地理知识的最终落脚点――可持续发展观。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出了五大教学理念,了解这五大新教学理念的具体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指导教学。
1.1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无疑是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关的关于人类生存的问题,这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是息息相关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一重任就落在了地理教学上。秉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我们有必要肩负起这一教学任务,也是社会责任。
1.2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想要了解自然环境的奥妙,有的同学想要了解人文地理知识,有的同学想要学习地理科学技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尊重学习的多样性是前提。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实现自身知识的积累的与能力素质的提高。
1.3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学科被称作"文科中的理科",因为从知识结构来看,它也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所以它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来丰富发展,当然,作为人文科学,同样也离不开对知识问题的探究;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是新课改的一大要求。
1.4 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科技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同样要顺应社会的发现,充分利用这个便利。在地理科学研究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普及,而在地理教学中仍然是以书本为主,这与实践是脱轨的,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也阻碍了知识的实践运用。将地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是教学改革迫切的需求。
1.5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传统教学中的一大弊端就是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习好坏的标准,但是考试成绩虽然具有一定的依据,但它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体现在书面上,也体现在他们通过课程的收获,包括一些地理思维的构建,学习方法的掌握,或者是从已知的知识中发现一些新的关注点,通常先有的考试中都没有对这些方面的考察。所以,在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作评价时,要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才能实现客观科学,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也是十分必要的。
2.教学新思路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发现它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学,创新教学思想与方式。所以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思路创新的主线就是:改变思想,创新方法。
2.1 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活动,为了为教学树立正确的方向和标杆,我们需要在思考教学方法之前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由课标要求中可以了解到,教学不再唯成绩至上,而倾向于对学生发展的考虑和教学的社会效益,所以我们教学也要适应这一变化,把学生的综合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注意与社会实践问题结合。
首先,转变教学的着眼点。以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地理知识本身,比如它的知识结构,它的特点及如何对此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如今我们更多的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方式,并对此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其次,建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是没有信心的,我们认为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方法不正确,总是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于是我们总是习惯于采取强制性的教学方式。这就类似于一个对子女总是不放心的母亲的心理,但是物极必反,过度的干预强制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我们需要改变这样的心理,要树立对学生学习的信心,相信学生有自己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我们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2 创新教学方法
2.2.1 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于自然地理知识,它更强调一种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对于它的教学适合采取引导式的方式,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逐渐养成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关心。
2.2.2 因材施教,多样化教学。同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目前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明显只满足学生对于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学习的需要,地理科学技术学习缺少相关的课程。所以教学方法需要丰富和发展,综合全面运用。
2.2.3 注重学习探究。探究学习主要方式为开放课题研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自主研究课题选题,将同学们分为学习小组,让各小组选择课题自主研究,我们在此过程中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最后让各小组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做成果展示。
2.2.4 地理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我们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地理信息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解的程度,既然称之为技术,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实践运用。所以建议课程中增加地理信息技术实验课程,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深入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评价标准
《高中地理》是整个高中教材中科学性比较突出的一门学科,它包含了巨大的知识量,虽然高中教学中不更多的教授深度科学性的东西,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学校内闭门苦读书本知识,对地理学中很多自然和人文方面的概念理解起来也不是很容易。高中地理教材包括自然科学中天文、地学、大气等空间动态性很强的并富有探索性的理科类知识,也有社会科学中人口、资源、城市、工农业布局、环境保护等较为抽象的理论化的文科内容。其综合性和区域大跨度及复杂性的特点十分突出。这些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显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在于学生合理运用地理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这也是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的终极目标和最佳途径。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增强自身业务能力。一直以来教师就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主宰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之中,从而积极主动思考,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在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给予学生足够的质疑和自我展示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心情状态,让学生敢于想、勇于说、乐于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同时教师在新课程要求之下要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让自己的知识涵盖量和职业操守达到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助理”、“配角”、“服务员”,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并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教学关系链”,达到教学同长的目的。
其次,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强化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改原有的“私塾式”的教学模式,避免“填鸭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加强教学互动。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课前学习笔记,然后教师加以指导,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我的教学创新探索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创设有创意的地理教学情境。创设各种创意情境来激发学生地理思维。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模块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让课堂摆脱教师的“影响”,让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知识点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模块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2.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提倡:“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由于学生成绩、兴趣、知识厚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自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作为组长。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过去的地理教学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老师则更加注重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的传递,信息的处理与行为论作为教学的基础,讲述的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地理规律与地理知识和地理分析手段教授给学生。
学生的任务就是通过练习掌握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掌握地理分析方法,所以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虽然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很讲究,但也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地位,把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当作教学目标,老师要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强调原理和规律的探索,教会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自行连接知识,根据内化能力和知识迁移,创造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在这种改革背景之下,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和分析,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具有地理思维与地理能力的学生。
为了提升地理的教学效益,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程教学理念。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其地位可见一斑。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互教互学和主动开发的过程。地理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体会地理的情趣、活力和智慧。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掌握地理价值和地理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障碍、疑问与矛盾,同时也会展现学生的心理、个性、喜悦与成果。课堂是学生获得教育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就像战场,需要时刻把握课堂上学习的机会,才会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理解地理对自身生活与终身发展的意义。
二、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地理课堂具有推理性、记忆性知识、实践性和陈述性知识的特点,教学开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然后让学生可以自主分析课本知识,再进行知识整理,最后进行知识处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知识的结构与要点,通过知识指导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通过课堂学习实践,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存环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发展观、价值观与环境观。
地理课堂的教学要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指导,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不断探索与创新,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融合与联系,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教学改革与未来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以学生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教学目标。
教学中要通过视觉感知,训练学生去看、描和画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第一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亚洲地形”时,可以让学生先听《亚洲雄风》,让学生感知亚洲的魅力,学生听完后心情澎湃,对亚洲的敬意油然而生。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学习,教学效果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得多。教师要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地理的魅力所在,通过壮观和优美的图片打动学生的内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常识积累,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教学要走向生活,还要走向世界,这不但是时代的呼唤,同样是地理教学的必然过程。教学方法还要向实际生活靠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结合理论与实践,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例如,阿拉伯人们传统服装是非常宽大的白色长袍,头上戴着长纱,这是因为当地的天地非常炎热干旱。而我国的藏民,服装是长袍腰间,藏民喜欢把袖子挂在腰间,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温差大的气候。学生旅游时就需要了解这些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准备好适当的衣服,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交通条件与特产。
学习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去动、去玩、去演。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内容要以“活”为主,给教学提供有效的空间。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活动要充分把活动性的地理问题利用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水平、探索能力、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性,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按照新理念,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改革,加强审视与思考,不断学习、思考与充实自身,通过不断地实践去感知新的课程理念,充分掌新课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包财花.高中地理教材中数学知识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1).
[2]王芹.新课标下地理比较法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12).
[3]侯俊.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准备[J].池州师专学报,2007(3).
[4]李爱荣.探究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中学时代,2012(16).
关键词:兴趣;地理教学;高中;新课改
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才能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完成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在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想要学生更好的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让学生明白地理的重要程度,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目的性便会比较强。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再像以往一样,认为讲完课本上的知识就完成教学任务了,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时候品尝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必须紧抓学生的兴趣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二、改变教学模式,更好地呈现知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因为,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往往更愿意进行探究,经过努力获得到的知识,学生记得也会比较牢固,并且还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是没有一点帮助的,并且还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地理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是现在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疑问去层层解决问题,并且努力观察生活,带着疑问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老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多种方式进行地理教学。根据实际的需要,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去,而多媒体能够把那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学生对于声音和图画的兴趣要远远高于文字,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中应该充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适当的创新,不但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还应该有目的地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学习。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课堂已经不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地方,学生知道的知识也远远多于以前的学生。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是非常正常的,教师教学的时候也必须抛开课本,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好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表扬,让学生更加愿意提问,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
五、改变以往的作业形式
在以往,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比较侧重让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学生在做作业和学习的时候,容易出现过度依赖课本的情况,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以及思维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侧重让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出那些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并且通过思考还能促使学生动手进行模拟,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更加侧重对于学生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更加努力的思考,灵活的回答。
创新教学理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思考,更好地进行思考、探究以及学习,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更加努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愿意去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努力获取到的知识,学生记得才会牢固,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对于地理这个科目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段巨川.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心得[J].今日科苑,2009(14).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 读 论 讲 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90
读是学习过程中最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只有在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参与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而讨论是新课改下合作探究最为重要的方式,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精讲释疑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练习则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是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方式。将四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初中地理教学才能在创新中获得发展。
1 自主阅读,夯实双基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倡导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导入中就直接让学生进行讨论,课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而实际效果却不佳。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试想,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那么在讨论中也就只能人云亦云,甚至“盗取”别人的成果,让探究被架空。因此,在新课改下,要进行创新教学,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是基础环节。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是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的问题来自主阅读,尝试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在《河流与湖泊的治理》教学中,教师以问题“长江的发源地是哪里、流经哪些地方、长度是多少、水量如何?你还了解有关长江的其他地理知识吗?”两个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为探究奠定基础。
其次,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也可采用活动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将教材上的图以幻灯片的形式来放大呈现,甚至可以动态呈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如在《水循环》学习中,让小组内学生画示意图;当然,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以讨论、话题填图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问题引导,讨论探究
在新课改下,初中地理不再延续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教师逐渐从“讲”的角色过渡到“引”的角色,课堂中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经过讨论、交流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因此,课堂中以问题为主要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同桌互议。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在小范围内分析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解决问题,再将问题延伸到小组。如在《中国的疆域》的学习中,先以表格形式对中国、巴西、日本、蒙古、俄罗斯的海陆位置(濒临的大陆与海洋)进行统计,然后讨论“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从中比较中国海陆位置相对于日本、蒙古的优越性,中国纬度位置相对于巴西、俄罗斯的优越性,如果学生不能得出结论,教师再引导小组。
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同桌互议进行小组谈论质疑。如在《中国的气候》的教学中对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的学习,结合教材中图文资料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②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③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④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⑤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讨论后小组归纳、展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活动过程,促进知识的构建。
3 精讲释疑,练习巩固
新课改下提倡探究式的学习,但这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相反更应该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经过合作后获得了一定的知识构建,但同时也会因知识基础的限制而无法解决一些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以精讲释疑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学中教师首先可采用示范性的讲授来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等。如在《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教学中,教师围绕地图册填图和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人口等进行总结性讲解。同时,在精讲释疑中,教师要注重围绕重、难点进行讲解。同样是在该课时的学习中,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一知识点教师就需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进行精讲释疑。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精讲释疑后获得了知识构建,教师就需借助练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分层练习的方式进行。其次,在训练方式上,要注重小组竞赛练习、学生相互出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总之,在新课改下,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学中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来进行创新教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浅谈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4).
[2]陈剑.谈初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做法[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1).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运用
一、善于运用新教材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立足于新课标,把握好新教材是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从知识构成上来看,更加突出“新”和“精”。例如,教材中的每一章节的“引言”部分,都是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或者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方面总结而来的。教材中的每一单元学习之后都有与之紧紧相连的“活动版块”。教材中的“阅读教材”能够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地理水平和人文素养。由于新教材具有高度浓缩的知识精华和通俗易懂的案例解析,这就让学生在学习时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文本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新颖的情景教学
创设新颖的情景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没有重视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单调的解说地理知识使得课堂氛围沉闷而没有生气。创设情景教学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氛围,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学习“季风”时,引入歌曲《黄土高坡》,让学生思考歌词里的: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黄土高原的地形对季风有什么影响?又如,在学习“气候的垂直分布性”时,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更加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气候的垂直分布问题。
三、充分利用地理图像
地理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最明显的地方就在于地图教学,可以说,地理教学就是地图教学。地理教学的特色是地图教学,地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概念,通过地图正确地分析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地理图像教学,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认知地图能力。如,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青藏高原,学生对其有一定能力的地图认知能力后,通过地图,知道青藏高原的海陆位置、经纬度、海拔高低,继而正确地分析出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总之,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就要立足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教材、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和重视地图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完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导学案教学 模式建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起来。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这也使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创新成为可能。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与方向,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需要地理教师仔细研究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并细化课标,在导学案中将课程标准转变成学习目标,并且呈现在导学案中,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究。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指导
“导学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实现的。因此,在“导学案”使用前,教师需提出如下使用要求。
首先,当拿到“导学案”后,要结合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都要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再做提高题,遇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做好标记,利用课下时间和同学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使用“导学案”时也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其次,课堂学习时也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笔记,方便后面的复习使用。当学完一章节内容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段时间,要把导学案归类管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以上这几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不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最终养成学习和使用导学案的好习惯。
三、增强情境导入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
从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看,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整合教材的编排意义和背景,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00后”,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以往年龄阶层的学生有很大差异。从个人理解来说,他们对动漫、微电影、PC游戏、通俗小说更感兴趣。对这类东西,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合理使用,这些东西也能成为地理教学的有用材料。比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地震非常频繁,因此,日本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克赛、奥特曼等人物,这些动漫人物都拥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本土民族的危机意识较强,此时,可利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地理问题融入视频之中,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变化和地理区域的特征,使得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程度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强弱产生较大影响。当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便会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方面知识,并且有可能会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笔者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设计如下问题:
首先,请大家结合图标谈一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什么差异?
其次,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看,四川和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呢?
再者,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一谈四川为什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呢?
最后,通过以上问题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设置以上问题,能较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讲解、归纳总结学案,实现疑难释疑环节
新课改强调学习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作用。导学案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等得到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在讲解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言简意赅。比如,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讲解、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重点强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了解自己,知晓哪些知识是掌握了的,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应该如何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导学案模式的有效建立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还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学案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可能,这样,也使得导学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杨雪,仇素芳.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发挥思维导图优势[J].新课程(中学),2014(08).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07).
[3]刘振泉,姚智君.地理“导学案”追求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J].地理教育,2012(Z1).
[4]党为民.提升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实效性的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关键词】大班额 初中 地理高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4-02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面临的难题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初中地理的教材来讲,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提高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力,不应该只是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能力,还应该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使用能力等。然而,目前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例如,第一,初中的地理教材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教学的内容多,这些问题都是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面临的客观问题。第二,学生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活动中,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习惯了过去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模仿的学习模式,对于教师在课上设定的一些小活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绪,这无疑给课堂的情景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三,在新的教学改革来临后,还有一些教师根本无法改变教学观念,他们的教学手段自然是比较陈旧的,对于自己不能确立一个全新的定位,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及积极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构建大班额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这几年来,大班额的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难题,例如,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使得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地理教材上许多的知识很难真正的落实到位,这些无疑给大班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读者对构建大班额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在一节课堂上,无论教师讲的再好,学生不学习或者不听讲,那么这节课的意义也是为零。所以对于一节课能否实现高效来讲,它的课堂纪律比讲好地理课还要重要。无论是课前教材准备工作,还是到课上的坐姿、问题的回答要求等等都要做到严格的要求。因为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才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用于知识的讲授。事实可以证明,如果课堂拥有一个好的纪律,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顺利的进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面对地理意识都会得心应手,课堂的效率也可以获得保证。
2.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把学生作为整个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自主的进行学习。班额大是目前的现状,要想让60几名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真正的掌握好地理知识,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而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而新课改一直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可以分为6人为一组,这样可以共分为10组,每个小组都要合理安排人员,尤其是按照能力的强弱进行分层再分组。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选取一名小组长,在课前教师可以对每组的小组长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好如何组织小组练习、角色分配、维持纪律、帮助落后学生等。当遇到共性的问题以后,可以派出小组代表来阐释,如果其他小组能解决,就让小组解决;如果不能就由教师解决。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展示交流的一个互补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组与组之间不仅有竞争还有学习。在迁移默化中这样的大班额就会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了。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当前的教学中,分层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大班额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同样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因为,每一名学生他们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是存在着差异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定会出现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应该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课堂的主人是自己,自己不能够置身之外。于是,我们就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在每节课都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练习,争取做到每个层次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收获,同时也应该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
4.创新教学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
课堂如果想要得到高效,教师就必须认真的进行备课,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精心的设计,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去完成教学内容。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主要依据。因为,课堂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课堂进度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节奏而进行变化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及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开放的、多维的、甚至是天马行空的。教师应该随时的掌握好与学生的互动方向,让整节课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有序、有节的进行。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在许多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严肃和端庄的影响展示在学生面前,因为,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课堂。而这些教师更希望学生敬畏自己,这样才可以拥有一个纪律完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或者是充满善意的一个小动作,都可以比严厉的训斥所产生的效果要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乐趣,而教师也会体会到成就感。因为只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可以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动力,最终使这门课程有一个优秀的成绩。
三、结语
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丢掉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更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让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加个人的修养,并且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更为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树仁.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其实施策略[J]. |宁教育研究, 20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