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业务模式

第1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摘 要:资本充足率是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最低资本金的要求,为了满足监管当局的资本金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通过各种途径补充资本金。同时,在资本约束下,要重构业务发展模式,这是解决资本约束与业务发展矛盾的根本举措。要确立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并重、公司业务与个人金融业务并重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保持我国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金;业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5005305

一、资本约束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出新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猛,资产业务快速增长,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7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2.352万亿元,占全年目标的94%。但都不同程度的面临着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在资产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求补充资本金之道,未上市银行寻求上市融资,上市银行则纷纷提出了再融资计划。

1.资本约束的内涵是对风险的约束

《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协议》)均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这是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约束。为什么《协议》对资本金规模提出要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约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协议》对资本金约束的本质是对风险的约束。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具有保护功能、营业功能、管理功能,它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资本金一定的情况下,科学管理资产,合理开展表外业务,在不低于监管当局要求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之上,有效分配资本。

2.资本约束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转型

(1)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途径有限。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资本金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具体的公式是:

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没有考虑操作风险对资本的要求。从公式看,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措施无非是增加分子,及补充资本金,或者降低分母,即压缩风险资产。

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途径有限。从理论看,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途径主要是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产生的未分配利润。[1]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因此,通过利润补充资本金规模有限。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评级《中国银行:2004年回顾与2005年展望》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各银行盈利能力仍与国际标准相差较远,由于贷款增势强劲,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13家商业银行净收入上升了24%,资产回报率为0.43%,股本回报率为10.86%,资本充足率为8.5%。在盈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靠利润补充资本金捉襟见肘。再就是外源融资,就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情况看,对于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而言,外源融资途径差别很大。对于已上市银行而言,目前获得资金的途径略广,包括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混合资本债券及海外上市等途径。而对于非上市银行,是不可能上市融资的。这样,它们的融资途径非常有限。对于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外部融资尤其困难。因此,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外部融资的途径和规模是有限的。

(2)业务结构调整是治本之举。在资本金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调整业务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调整业务结构,降低高资本消耗的资产,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主要是资产业务,在资产业务中,贷款业务又占到70%以上,而贷款业务中,对法人的批发业务又占到了绝大部分,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逐的对象。恰恰这些业务都是风险权重大、资本消耗高的业务,而那些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占比低。[2]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结构与资本金关系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扩张冲动与业务结构不尽合理并存

(1)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快速扩张。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快速扩张,信贷资产增速高达30%左右。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外部环境,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过热,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意识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新开工项目增多,信贷需求明显增加。二是内部原因,从总体来看,WTO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业的开放将加剧商业银行的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在短暂的过渡期扩大市场份额,为自身发展创造生存空间。从国有商业银行看,改制上市前必须达到上市的财务要求,在业务发展上有所限制,上市后快速拓展业务;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看,要“做大做强”,扩大市场占有率,资产规模扩张的更快,尤其是五家上市银行,因为有资本市场作融资后盾,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资产扩张速度最快的民生银行,总资产由2000年的680亿元,迅速扩张到2005年的55771亿元。从2002年至今,除2004年外,招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5%以上,2005年贷款总额为4721亿元,较2002年增加了2652亿元,增长78%。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资产规模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只有深圳发展银行由于经营业绩的压力,近3年资产规模增幅放缓。表1为我国5家上市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及增长情况,见表1。

(2)业务结构不尽合理。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国际一流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大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40%―50%左右,有的高达70%,小银行一般在20%―25%。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为其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而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花旗银行带来了80%的利润。德意志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和净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大致为4∶3∶3的比例。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传统中间业务为主,从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看,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70%左右,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25%左右,中间业务收入占5%左右,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在国有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贡献度远远高于西方商业银行。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3年工商银行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75.13亿元,从收入来源看,存贷利差净收入占到一半以上。虽然工商银行致力于业务创新,拓宽收入渠道,在银行卡、票据、电子银行、结算等方面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高,成为银行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的来看,收入结构依然单一,非利息收入占比不到10%,贷款收入依然占收入的绝大部分。

我国股份制银行虽然经营较为灵活,但其收入中的大部分同样来自于利息收入。从我国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看,利息收入高达75%左右,贷款利息收入占60%左右,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3%―8%。2005年年报显示,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居5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之首,为24.07亿元,占总收入的8.46%,同比上升了1.39%。民生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为16.58%,非利息收入占比为3%;华夏银行中间业务增速近40%,但其所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3.3%;浦东发展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较低,利息、拆借等业务和债券投资外的其他收入所占比例为4.1%,利润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计提准备的相对减少;深圳发展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5.58亿元,较上年增长1.81亿元,增幅为47.79%,占比6.5%。这5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仅为3%―4%,[3]见表2。

2.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资本金不足并逐年下降的压力

我国商业银行在规模扩张冲动的情况下,资产快速增长,必然要求有持续的资本金作支持,才能保持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监管要求。但快速增长的资产业务及业务结构不尽合理并存的情况下,高资本消耗的业务占比大,使资本金补充压力巨大。

在中央政府注资之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明显偏低。2003年末,国家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4]2004年,中国银行发行260.7亿人民币次级债券,建设银行发行233亿人民币次级债券,到2004年底,这两行资本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2005年,两家银行顺利上市,拓宽了资本金补充渠道,资本充足率达到10.42%和13.57%,但随着上市后资产的快速扩张,将会面临着资本金的压力。2005年,国家对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同时发行350亿次级债券,使资本充足率达到9.12%,农业银行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资本充足率,可以推断其资本充足率远低于8%,见表3。

资料来源:各商业银行年报。

说明:(1)中国农业银行年报中未公布资本充足率指标。(2)2004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获得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获得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与以前年份不具有可比性。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以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以前的数据为例)资本充足率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由上年的8.4%下降到7.35%。五家上市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虽然达到最低监管要求,但是,各上市银行在上市之初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随后逐步下降。为了在披露的年报中达到8%,上市银行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再融资。通过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混合债券等途径补充资本金,暂时抬升了资本充足率,却改变不了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的趋势。在经历了上市融资和多次再融资之后,其资本充足率一直在8%徘徊。[3]见图1。

三、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模式

1.确立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并重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

重视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的发展,既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下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给许多企业提供了多渠道的融资机会,导致直接融资的比例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日益受到金融“脱媒”的影响。一些优质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资本市场,更多地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对银行传统业务的依赖逐渐下降。这些变化要求商业银行转变对企业的融资服务方式,逐步从单纯的贷款业务,过渡到为其直接融资提供服务的综合业务经营,达到贷款业务与直接融资服务并重,逐步实现业务和收入的多元化,降低业务发展和盈利增长对资本的过度依赖,重点发展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承销发行债券、资产托管、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

在重视中间业务发展的同时,不能弱化资产业务。从经济学的逻辑上来看,在一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银行在融资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直接融资的需求和供给都会不断增加。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十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发展一波三折,直接融资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与间接融资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在这一大背景下,更多的企业仍将依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因此,资产业务仍将是我国商业银行今后较长时期重要的利润来源。[5]

2.确立公司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并重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

国外经验表明,公司客户(尤其是大型公司客户)所能带来的盈利日益趋薄,以大型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面临生存危机。美国20世纪90年生多起银行并购,就是因为公司客户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提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争夺优质客户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客户业务的盈利水平下滑。使银行在公司业务上的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不断削弱,生存空间萎缩。

相比之下,面向个人客户的银行在世界各国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公司业务相比,个人业务上收入和盈利较为稳定,规模经济和网络作用也更为显著。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的增长是以企业的发展为支撑的,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在这一资金活动中,商业银行是重要的支持主体。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法人客户仍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客户,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在稳定发展公司业务的同时,要把零售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理财意识明显提高,储蓄存款持续增长,消费习惯在发生改变,这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在高收入人群比率相同的情况下,绝对人口数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因此,我国高收入群体规模庞大,零售业务有效客户资源丰富。另外,由于零售业务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对于打造商业银行品牌具有重要意义,零售业务将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零售业务上,应重点发展信用卡、住房按揭贷款、理财、销售保险、证券、私人银行业务等、自营投资业务。[6]

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例,从1997年开始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到2002 年按揭贷款总额已达到了8 000 多亿元。但是按揭贷款仍只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贷款总额的5.9%。2005年底,按揭贷款总额增加到18 366多亿元,按揭贷款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贷款总额的比率,分别上升到10%和8.87%。相比之下,这两项比例在中国台湾分别是35%和29%,在韩国是38%和30%,在香港是50%和35%,而在新加坡更是高达65%和49%。可见按揭贷款在中国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重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提供先进的组织体系

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必然要求组织再造和流程重组,这也是全球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商业银行要以利润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包括服务)创新、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三条线重新构建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创新上,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没有停止探索,像民生银行对零售业务组织架构的创新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民生银行在全国除了设立传统意义上的分支机构外,还在有些地区单独设立零售业务部,作为与分行平行的独立的机构集中开展零售业务,尽管实际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毕竟为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再造提供了一种思路。产品创新方面,从总行到一级分行都应设立产品研发部门,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适销对路的产品;市场营销方面,逐步变“小总行、大分行”为“大总行、小分行”,同时设立一系列专业化的作业和经营中心,对资金清算、单证业务、信贷放款、离岸业务、资金市场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等进行集中化、专业化运作和管理;风险管理方面,按照前、中、后台分离、风险管理垂直化的原则,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加强风险集中管理和监督。

4.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与资本配置体系,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提供支持

商业银行要建立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风险管理骨干体系――风险管理与资本配置体系(RMCA体系),建立统一、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经济资本配置水平。通过风险管理骨干体系的建设,使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重点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变到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从主观的经验管理转变到量化的科学管理,进而使经营转型建立在比较可靠的风险管理保障之上。[7]

商业银行应积极运用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改进传统单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方式,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还应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建设,实现银行的薪酬制度以银行的转型战略和目标为基础,与市场竞争要求和银行自身条件相匹配,充分发挥其基础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彼得•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3).

[2]慕刘伟,张晓怡.资本约束条件下中国银行业证券化资产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12):26-28.

[3]湖北省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改造研究[J].中国城市金融,2005,(6):18-21.

[4]张丽.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现状及提高比率的路径选择[J].金融研究,2004,(10):34-36.

[5]李若谷.中国的金融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J].中国金融,2005,(6):6-8.

[6]马蔚华.强化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N].金融时报,2004-07-09.

[7]杨明生.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转变业务增长模式[N].金融时报,2005-04-04.

第2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摘要:在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使金融创新进入以网络化为基础上的阶段,商业银行的网络化是一次根本性的创新和改革。网络化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不仅使得商业银行在业务上不断创新,而且也使得其在业务范围、产品品种上有了新的突破。网上银行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络化;商业银行;业务模式

人类进入以创新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以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金融产品、经营方式、金融机构、金融制度等都方面的革命,金融创新进入了以网络化为基础的新阶段。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实现网络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商业银行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商业银行网络化经营模式是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银行间更多地体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的互利共赢关系。谁脱离了这种关系,反而会处于资源稀缺的困境,商业银行网络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我国商业银行网络化发展

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实体银行阶段,银行有经营业务的营业场所和人员,办理业务是面对面的,业务处理主要以手工为主,兼以部分电子化;在电子银行阶段,经营实体仍然存在,但电子化应用程度大大提高,银行业务辅以电话银行、无人自助银行等形式,自动柜员机、自动存款机、自动发卡机、夜间金库等电子金融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银行客户;虚拟银行阶段是银行发展的较高层次,在这个阶段中,银行经营实体将不复存在,业务交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来实现。网上银行是该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国金融业主要停留在电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向虚拟银行方向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在于资金和信贷能力,未来商业银行的实力则体现在金融创新和投资决策上。

从目前来看,激烈的银行竞争是金融创新最直接的动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九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外资银行对人民币业务经营仅仅三年,其业务量却以每年10%的惊人速度递增。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与中国商业银行处于平等地位、全方位的竞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在金融创新中,对于网上银行这一新生事物,国内各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不大,我国银行业应该及时把握机遇,未雨绸缪。

以高科技支持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有效途径。银行本身就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部门,它的每一步革新都与高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银行拥有庞大的、完整的网络体系,为商业银行网络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能。网上银行的出现,正是体现了高科技与金融创新的有机融合。

2、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及优势分析

近20年来,特别是91年以后的十几年间电子商务有了迅速的发展。电子商务中交易与服务的发展,呼唤传统的金融机构提供一种以INTERNET技术为平台的支付、结算服务系统,即网络银行。网络银行借助于因特网技术,提供信息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获取与金融业务有关的各项网上服务。现今消费者同时拥有几家银行的信用卡早已司空见惯,金卡工程、POS机、ATM机等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电子货币在被越来越多的顾客认可的同时,也已经悄悄地占据了银行业务传递中的主要地位。在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计算机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加深,客户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倾向于谋求全方位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银行作为社会的金融中介,既是动员社会储蓄并将之转化为投资的主导力量,又是社会支付体系的主体,经济运行的所有环节、每个经济主体或者部门,都是通过银行建立起相互的资金往来关系,并完成各种商品(服务)的交易。银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并具有信息服务业的性质,无论是在发达地区或者落后地区,银行业都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最早和最大的应用者,是最适合应于网络时代的产业之一。网络经济时代的银行不仅是社会资金运动中心,同时也是信息中心、商品交易中心和报价中心。

3、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近几年外资银行已经在我国一些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已成大军压境之势。值得高兴的是,国家正在对中国银行等部分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改制后的银行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网络银行的实力将大大提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加强金融创新,网上银行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借鉴西方国家网上银行发展的经验教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网上银行:首先,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银行改制步伐,激活银行活力;宽松金融环境,松动金融机构的监管,逐步转向混业经营。制定并颁布合理详细的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为网上银行的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培养并引进金融复合型人才做后盾。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缓慢还有遭遇“人才瓶颈”的问题,即缺少既懂银行金融业务又精通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的复合人才。缺乏此类人才,我国就无法完善银行网络系统,提高运作效率,消除网络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大对此方面投资。加强与财金类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有条件的院校,财经金融与计算机、电子信息专业互招研究生、第二学位,培养银行复合型人才。所以在拥有人才的基础上,要及时更新服务系统,提高网络效率。

在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中,金融业作为经济核心部门,其改革和发展一定要从长远目标考虑,以科技为创新动力,大力开发跨世纪的新型服务品种,走内涵式金融创新发展道路,确保我国金融业在国际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此环境中,以网络为依托的商业银行网络化显示出强劲生命力。网络化使银行把传统的业务“搬到”网上,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它改变了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更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具有传统银行业务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商业银行网络化的发展对扩大内需、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化银行业务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它极大地提高了银行服务的准确性和效率,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网络化更有利于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使我国的金融业能够快速发展,在全球的经济浪潮中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杨有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第3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摘要: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私人财富亦不断增长,个人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强劲,私人银行业务正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应该通过增强产品创新,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加强风险控制、增强混业合作,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产品销售等措施来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综合化服务

财富的集中和富裕阶层的增加是私人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市场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向这部分高净值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服务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收入由于相对收入稳定,利润率高等特点,必将成为内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热点。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界定

私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是从继承遗产开始到接受教育,为其打理庞大的继承财产,然后协助接管企业、运营企业,一直顾问到客户年老体衰,辞世前安排遗产。这是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服务,这项业务的特点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和国内目前通常提及的银行零售业务、个人理财服务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核心是资产管理,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研究分析为手段,专业化经营为特色,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来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需求、提升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价值,延长客户关系价值链。

二、我国发展私人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的比例已远超过利息收入,个别大银行的中间收入甚至占总收入的70%以上,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作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财富增加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

我国社会财富增加是从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财富总量增长,二是财富集中度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随着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居民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个人金融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我国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高达50万亿元。与此同时,财富集中化趋势也很明显,富裕家庭的存款已经占到中国个人银行存款的60%以上。中国的富裕人口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财富集中度上,目前约有25万人,掌握着185亿美元的外汇。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富豪拥有的外汇占全中国外汇储蓄总额的60%;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现金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总而言之,社会财富格局的变化为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催生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

2.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存贷差将逐步缩小,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垄断利润,商业银行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日益得到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平均税前利润率为39.96%,远远高于存贷业务,各大金融机构注重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因为其高额回报率。

3.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

自2006年12月底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共8家外资银行向银监会提交申请,在中国境内注册为外资法人银行。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中更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形成。

(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已初露端倪

为了提升私人银行的服务水平,国内各银行纷纷从高端理财服务展开竞争。2005年6月6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高端客户部,率先在国有银行中设置了一个专门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总行一级管理部门。高端客户部负责主管全行“富裕客户”的营销管理,其客户的流动性金融资产门槛达到300万人民币元以上,而一般大众理财业务的经营管理,则分置于原有的个人银行部;2005年4月11日,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账户”正式面市,传承招商银行一贯“鼠标十水泥”模式的营销理念,它将银行卡、账户管理、资金调度等业务整合在一个账户上,并突出了综合投资理财的服务功能。中国民生银行则以重金购入一套客户信息管理系统(CRM),并欲寻找业内顶尖的合作伙伴,在此CRM的基础上开发非常先进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图谋以高起点进军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开始发展起来。

2.我国商业人银行私人业务水平低

对国内银行来说,所开展的私人金融业务整体还比较初级,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缺乏实质内容,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匾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税务、保险、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财产结构,为客户提供长期财产组合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目前都很缺乏,不能为外资私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工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各项私人银行业务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规模上的差距非常明显。

3.银行缺少私人银行要求的人才机制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一般来说,私人银行为客户配备一对一的专职客户经理,每个客户经理身后都有一个投资团队做服务支持;通过一个客户经理,客户可以打理分布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和房地产、大宗商品、私人股本等各类金融资产。但在中国,这还完全做不到。4.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

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往往无人问津。此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个人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5.客户对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不高

在西方,全权委托理财是盈利最大、成本最低的服务项目,因此往往被作为推销的重点和客户服务的目标。但在中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

6.开展私人银行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做好

例如,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整个金融系统又缺乏一套合理的个人信用衡量监督制度.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三、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截止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共管理着超过7万亿美元的资产,分布在日内瓦、苏黎世、伦敦、纽约、迈阿密、新加坡和香港等金融中心。其中,瑞士是最早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的离岸私人银行中心,其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对我们具有较多的参考价值。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开始时间较瑞士晚,但美国却是当前世界最大的在岸私人银行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代表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和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得出以下启示:

(一)发展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业务

美国20世纪发展私人银行的环境与目前的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金融行业的分业监管,居民个人财富大幅增加,个人理财方兴未艾等。从2004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务出现了大举由批发向零售转移的趋势,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各商业银行开发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我国各商业银行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理财业务经验,为将来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应以发展在岸私人业务为主

瑞士是全球富人的“避税天堂”,几个世纪以来能够一直保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绝非偶然。仔细审视瑞士私人银行的成功要素,显然其中有很多条件都是目前的中国所不具备的,比如说政治中立,客户保密制度,低税收体制,货币的自由兑换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

银行业声誉等,而这些都是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客观的说,我国银行

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暂时尚不具备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须的一些基本条件。

四、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

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全套照搬目前西方的服务模式、业务种类和组织架构是不可行的,发展西方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在短期内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逐步提供西方成熟的“个人银行服务”。

(一)增强产品创新

由于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比较晚,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应该循序渐进。首先应该完善各种产品体系,包括:优化普通银行产品服务、完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专业化高端产品、咨询顾问服务等。

(二)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首先,是建立市场营销新机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争取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而为获得这组客户群,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

其次,是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适应发展,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目前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如证券人才、会计师人才等。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积极引入和完善国际个人理财规划师(CFP)资格认证制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我国金融机构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四)加强风险控制

2004年9月,花旗银行因涉嫌从事洗钱等多项违法业务被日本金融厅勒令关闭其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2004年10月,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韩国也受到了监管机构的调查。因此,面对未来中国私人银行的迅猛发展,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依法规范私人银行业务,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五)加强混业合作,拓展金融产品

在混业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加强与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层次。商业银行应按照营销管理的思想,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开发出能够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增值、保值资产及安全、方便投资需求的个人综合金融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全能化、个性化的私人银行服务。

(六)多形式全方位进行产品销售

在银行的各种业务中,由于私人银行私密性、个性化的特点,其对营销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卓有成效的营销,发展私人银行只能是纸上谈兵。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私人银行的产品大多是新产品,被人们所接受更要建立在营销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杜芹平,张洪营.商业银行服务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2005.

[2]任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连建辉.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王金龙.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龚明华.发展中经济金融制度与银行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

[6]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瑞士的范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邢天才.中外资本市场比较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小詹姆斯,法雷尔,沃尔特.雷哈特.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M].北京:机械业出版,2004.

[9]JaneE.Hughes,scotB.MacDonald.国际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继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私人银行推出家族信托业务之后,2015年5月中旬,又一私人银行加入这一针对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的角逐中――兴业银行“兴家兴业财富传承”系列又一单家族信托在沈阳落地。其私人银行部表示,目前该行已与十多位高净值客户签署了家族信托意向书。家族信托被不少银行视为私人银行业务的突破口。具体到服务和产品上,不少银行选择与信托公司合作。早在2013年,招商银行与外贸信托合作在深圳宣布成立国内私人银行第一单家族信托;北京银行与北京国际信托、建设银行与建信信托合作推出家族信托业务。而有综合金融背景的平安银行则依托旗下21个金融牌照的优势,建立了综合家族服务体系“平安?家族通”,提供投资、融资、全球配置、综合金融及咨询规划等服务,尝试将家族信托业务与国际标准接轨。随着国内高净值人群不断增加,对财产隔离、财产传承和管理的需求日趋强烈,家族信托作为家族财富管理的重要金融工具开始受到高净值人士的关注。

二、家族信托概述

家族信托最早出现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长达25年经济繁荣期(1982年到2007年,被称为美国第二个镀金年代)后的美国,是一种信托机构受个人或家族的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实现富人的财富规划及传承。家族信托要求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分离,富人一旦把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打理,该资产的所有权就不再归他本人,但相应的收益依然根据他的意愿收取和分配。因此,富人如果离婚分家产、意外死亡或被人追债,这笔钱都将不受影响地独立存在,因而更好地帮助高净值人群规划“财富传承”。家族信托在中国内地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未来的发展态势还未可知,各大商业银行加快在家族信托上的布局,主要是看中了其未来的增长潜力。

三、商业银行发展家族信托业务的必要性

据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统计,以深圳为代表,第一代富豪有60%的人群年龄已超过50岁,但这些富豪的后代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有继续经营家族企业的意愿。2013年,招商银行与贝恩咨询公司联合了《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该调查报告称,“财富保障”已成为中国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的首要目标,而“财富传承”需求进一步显现,有约30%的高净值人士、约50%的超高净值人士开始考虑财富传承,部分高净值人士已开始进行财富传承的安排,希望接受到家族信托、税务筹划、法律咨询、保险规划等的专业服务。尽管家族信托才刚刚起步,但把富人的家族财富接管过来进行打理,无疑已成为沿海主流商业银行看好和憧憬的“蓝海”。 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家族信托将成为未来高净值人群实现财富规划和财富传承的重要手段,将是未来20年高净值人群和家庭最为重视的综合金融服务之一。

相对于保险、遗嘱等财富传承工具,家族信托则最符合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其资金门槛较高,没有上限限制,信托利益分配的条款完全根据客户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因此,商业银行在初创期应尽可能的抢占先机,对于应对未来金融市场不断加剧的竞争有很好的分散风险的作用。

四、业务模式制定及应注意的问题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的财产传承类家族信托的业务模式可以根据其运作特点划分为养老信托、子女保障信托、人寿保险型信托、遗嘱信托四种。

(1)养老信托模式。该模式的目标客户是有一定经济实力但又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家庭有效照顾的高净值中老年人。其产生是由于目前我国政府管理的养老基金的管理人在资金管理上监管不严易滋生腐败,投资态度谨慎且不如金融机构专业,财富增值能力低等原因。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风险和成本获得较高收益。

(2)子女保障信托模式。对于设立子女保障信托的高净值人士来说,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财产的增值,而是为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做好安排。父母长辈通过为子女设立保障信托,由受托人按信托协议分期定额向子女支付生活及教育等费用,既保证子女有较为健康的成长环境,也能防止离婚的状况中由于向子女支付抚养费而遭到子女监护方恶意侵吞的可能。

(3)遗嘱信托模式。这是指立遗嘱人于遗嘱中载明将其全部财产或一部分,在其死亡后信托于受托人,使受托人依信托本旨,为遗嘱中所指定受益人分配财产。委托人设立遗嘱信托的目的一般是希望在其死亡后,通过信托延续其个人意志,确保遗产可以依照其生前的规划来运用,使受益人能够享受到信托财产的利益。

(4)人寿保险信托模式。指将理赔金作为信托标的物,被保险人签订信托协议,当理赔发生时,保险公司将保险金直接交付予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按照信托协议对该财产进行管理运用,并按协议将财产分配给受益人。该模式的客户是在保险公司投保死亡保险的客户。具体来说,人寿保险信托的使用客户包括:受益人是未成年人或身心不健全者、被保险人是家族企业经营者、购买巨额人寿保险的投保人以及具有遗产规划动机的群体。

以上是可供选择的四种模式,但不限于这四种,还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信托市场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刺激客户需求。投资者育导和刺激和培养客户需求是私人银行开展家族信托业务的必经阶段。客户需求是私人银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家族信托业务于2012 年才在国内金融机构推出,尚属新生事物,因此,让投资者和客户尽快尽全面地了解家族信托能够提供的便利和益处,形成一定客户需求和市场流行趋势至关重要。

第5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库;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830.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包含商业银行支库、国库经收处及集中支付行。支库即人民银行委托商业银行国库支库业务。国库经收处为经收预算收入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信用社。集中支付行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银行。

一、商业银行国库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对国库业务重视不够的情况

由于国库业务难以给商业银行带来直接的效益,因此商业银行对国库业务重视不高,主要表现在国库业务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业务不熟及未设置专职人员。二是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存在会计核算不统一,账户设置不规范,乱用会计科目,例如一些经收处收纳预算收入不通过“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及其“待报解预算收入”账户进行核算,而采用“其他应付款待清算过渡款项-同城提出待处理专户”“同城票据交换-提出票据暂收户”等进行过渡。

(三)国库经收处存在延压税款现象

经收处部分存在经收处延解、占压税款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库经收处按规定当日报解的税票未及时报解,而采用隔日或多日后才报解入库。二是非税收入缴库不及时。一般各类非税收入缴入财政收入专户非常及时,但入库不及时,按规定财政专户资金需要定期入库,但经常存在政专户资金长时间延压资金,不办理入库程序,甚至有的财政收入专户上的资金未入库就直接转出。

(四)集中支付银行账号开设和使用管理不规范。

由于人民银行缺乏财政专户开立审批权,财政专户开立常常五花八门、屡清不止,但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却难有作为。其次是报备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虽按照《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要求报经人民银行审查批准,但未按规定将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备案,致使国库部门对财政账户信息掌握不完全。

(五)集中支付银行“先清算,后支付”的违规行为难杜绝

个别银行为避免自身垫付资金,在没有实际支付资金的情况下,先行向国库单一账户清算资金,国库部门收到银行的划款申请后,只要清算金额在额度控制范围内,人民银行国库就会及时划转资金,无法核实银行是否已经实际支付资金。

二、商业银行国库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国库业务网点多,监管队伍难以有效监管

商业银行参与国库业务的网点多且分散,国库监管队伍无法全面检查,只能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情节严重的银行进行现场检查,商业银行违规操作被查处的概率降低,就导致很多商业银行对国库业务的重视程度降低。

(二)监管方式落后,信息化监管模式未建立

国库业务量大、种类多、风险点不断增加、仅依靠现场监管远远不能满足国库监管的要求。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业务量开始成倍地增长,人行国库单纯地依靠日常会计核算的非现场监督,以及有限的现场检查,已经很难实现国库监管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而监管人员的相对不足更进一步地削弱了现场监管这一传统监管方式的实际效果。

(三)国库业务未参与银行的个人业务考评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自身的考核体系中,没有包含国库业务。商业银行负责国库业务的员工对国库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多商业银行员工除国库业务外还兼职其他任务,很难保证核算工作无差错。

(四)未统一经收处非税管理模式

目前,尚未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非税收入收缴业务银行自行开发和使用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的功能过于简单,许多银行开发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仅具有简单的数据统计汇总功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所以财政部门及国库部门难以对非税收入资金的收缴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监管。

三、信息化模式的解决方案

针对商业银行国库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信息化模式从技术上解决监管难题。图1为方案总体架构图。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监管信息系统、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系统、国库电子对账系统、商业银行考评系统这四个系统共享基础信息。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监管信息系统主要多层次动态监控商业银行情况;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系统实现多个部门共享非税收入信息,实时监控非税资金流动情况;国库电子对账系统通过自动对比征收机关、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账务信息,及时发现信息不符、延压税款等情况;商业银行考评系统通过抽取监管数据,日常业务考核及综合评价生成考评报告。

图1:总体架构图

(一)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监管信息系统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商业银行业务,系统检测业务合规性,自动进行预警提示等。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数据报送、账户管理、现场检查、规章制度、信息交流等模块。基本信息模块主要为商业银行建立信息档案,归口管理机构相关信息。数据报送模块为机构报送日常信息、业务变动、业务报表等。全面分析其业务差错率、人员变动、风险措施等内容,通过及时录入数据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准确把握机构的风险状况、业务变化、实现监管信息电子化和监管工作长效化。账户管理要求商业银行报送所有预算收入报解账户、财政资金专户的账号名称、账号、开户银行、账号资金性质、开设的文件依据等内容纳入系统管理。对没有经过账号报备的财政资金专户,国库部门拒绝办理预算拨款相关业务。通过账号管理模块有效解决账号开设和使用管理不规范问题,全面统计账号开设,实时检测账号变动信息,提高了国库的监管能力。现场检查全面记录现场检查历史记录,提供机构存在问题统计分析平台。规章制度模块罗列所有机构相关规章制度,方便机构查询。信息交流提供工作经验、疑难问题等交流平台。

(二)统一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系统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非税收入征收部门等相关部门可根据非税收入业务,共同研究制定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业务需求和接口技术标准,开发出具有完备功能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软件。非税收入征收部门、非税收入银行、财政部门和国库部门等相关部门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实现非税收入收缴数据信息以及资金入库信息共享,以此动态监督非税资金流动情况。

(三)建立国库电子对账系统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识语言)具备提供统一的方法描述和交换独立于应用程序的结构化数据。每个对账单位的对账数据信息源不同,根据数据信息源设计XML Schema模式,Schema中定义相应XML文档的结构、数据类型以及属性等信息。建立XML Schema模式与不同数据源信息间的模式转换器,通过转换器将不同的数据源映射为统一格式的XML数据文件,从而建立账务信息数据库,如图2所示。通过账务信息数据库,系统可以自动比对账务信息,及时提示对账不符情况,因此有助于各部门第一时间发现并更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疏漏或失误,确保预算执行的准确性与可控性。

图2:对账模式图

(四)商业银行考评系统

与财政、税务、海关联合制定国库业务考评体系。建立多维度多层次考核体系。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及标准,对国库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社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国库经收业务、国库集中收付业务、支库业务及国债业务等方面。分为日常考核及现场检查,按照影响程度、发生次数、处理难度设置相应权重。根据考评体系建立商业银行考评规则,按照考评规则完成对商业银行的考评。系统通过数据中心提取辖区内各商业银行档案信息及相应的监管数据,财政、税务、海关、人民银行用户记录商业银行日常考核情况,每个季度提交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考评,系统按照商业银行考评规则结合日常考核信息及季度综合考评信息生成考评报告。

参考文献:

[1]姚^东.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监督管理的工作措施及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1).

[2]诸秀娟.商业银行国库业务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13(9).

[3]尤忠贵.关于改进国库经收处非现场监管的思考[J].现代金融,2012(4).

第6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关键词:行业金融;小微企业;城市商业银行

课题项目:2015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01027)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立足行业金融创新保定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赋予了更多具体内容。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引起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近几年多次削减前置审批即是明证。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地,保定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论在巩固放大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为主的产业特色,还是承接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将围绕核心大型企业涌现一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选择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当各家银行真正意识到小微金融价值时,发现身边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竞争者。近两年河北银行、邢台银行、浦发银行等纷纷入驻保定,银行机构达到近30家。银行金融服务产品的营销已不再是推销某个产品,而是站在客户立场上提供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

一、城商行提供行业金融服务适用性分析

所谓行业金融是指银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集群状况,选取具有相当规模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行业,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模式,集产品组合改进与服务模式整合的一种创新。一个行业中大型企业是少数,中小微企业占最大比重,且围绕核心企业形成上下游供应链条,因而行业金融模式是更适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种方式,准确地讲是“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首先,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市商业银行最为了解当地产业发展,股份制改制过程中又有地方政府及企业的融入,这加强了城商行与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的密切联系。譬如,保定银行第一大股东为市财政局,前十名股东中包括有河北建设集团、三利毛纺、英利集团这样的当地企业,形成天然的共生关系;其次,国有银行网点收缩以及股份制银行趋向二、三线城市市区的网点布局为城商行深入县域提供了机遇。保定市拥有曲阳石雕、容城服装、雄县革塑、高蠡纺织、博蠡胶带、顺平肠衣、满城纸业、易县建材等众多县域特色产业,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为发展行业金融提供了可能;再次,小微业务单笔额度低、成本高,“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改变以前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做法,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交易进行评估。这种批量化的方式可以分摊业务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二、行业金融业务模式

行业金融业务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集群状况,选取具有相当规模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行业找出核心企业,由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对上下游客户的订单、应收账款情况等信息都有系统记录,因此银行获得产业链的交易信息,依托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和信用,为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使三方达到共赢。(图1)

一个供应链往往以少数核心企业为中心,上下游企业一般是中小型生产企业,资金缺口常常出现在购买原材料、维系正常经营活动和收回应收账款等环节上。因而近年来国内一些银行运用较多的模式有:一是为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银行进行融资的一种行为,即应收账款融资。主要解决供应商因为赊销无法及时获得账款,导致其无法继续采购原材料,或在接到大额订单后因为流动资金缺乏而难以完成订单生产的难题;二是企业把自己的存货作为质押而向银行办理融资业务的一种供应链融资模式,即存货融资模式;三是针对供应链下游企业采购商品的预付账款融资,主要解决商品采购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

“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关注的不是单个企业的资质、规模和财务报表,而是更加关注其交易对手和合作伙伴,关注整个产业链是否稳固。银行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信息互换、供货与结算信息披露共同达到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监控,从而进一步控制贷款风险。

三、行业金融服务实践及面临的挑战

自深圳发展银行2006年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后,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内的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类似产品服务,并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授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大连银行在行业金融的开发上处于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领先地位,制订了包括汽车行业、工程基建行业、煤炭行业、工程机械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内的十大行业金融服务方案,基本上覆盖了各分支机构所在区域的重要集群行业。以汽车行业金融为例,大连银行为汽车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量身设计了国内保理、汽车合格证质押融资、保兑仓等金融产品。再如,龙江银行是最早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尝试者,抓住生产与加工这两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开展了资金流、物流全封闭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尝试。民生银行近年来在地产金融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冶金金融事业部之外拓展特色事业部:现代农业金融中心的茶叶事业部和与泉州分行并列的石材金融事业部等。

对比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由于供应链金融产品复制性强,可以很快被学习,各家商业银行产品范围、服务内容等方面大致相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面对大型核心企业、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等潜在竞争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大型核心企业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积极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展业务,比如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海尔等,试图分享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杯羹”。尽管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但竞争压力已经凸显。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体制因素以及互联网化信息系统的技术因素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竞争能力。

四、对保定市行业金融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化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行业金融特有的规模化、专业化服务对银行组织架构提出了一定要求,而目前一些开展行业金融的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专业化的规划、管理和监控机制。一级支行应根据自身客户资源,精选一批对银行利润贡献大的行业进行深耕细作。为精简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短、频、急、小、散”的需求特点,可以尝试建立适应于行业集群客户的事业部营销模式,根据拟涉足的行业特点设计相应的信贷业务流程,施行信贷工厂作业方式。

(二)做好区域市场规划。“大而全”的发展路线并不适合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想要在行业金融方面有所建树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特色,选定合适的行业开发客户资源。市场可以是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链,或者是一个县域的产业集群等。保定市不仅拥有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行业的大型企业,也拥有曲阳石雕、容城服装、雄县革塑、高蠡纺织、博蠡胶带、顺平肠衣、满城纸业、易县建材等众多县域特色产业,一县一行业、一镇一品牌的集群经济特征可以成为城商行进行行业金融开发的切入点。选择经营机构所在区域的优势、特色集群行业进行批量开发,既有助于依托批量开发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也有助于从行业整体进行风险控制。

(三)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线上化、网络化已成为行业金融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已完成了各自的互联网化改造。例如,工商银行的易融通、农业银行的e商管家、中国银行的融信达、融易达、销易达等系列产品,交通银行的蕴通供应链以及光大银行的阳光贸易融资等,都已经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升级。而作为信息技术起步较晚的城商行,应尽快实现两个层次的技术目标:一是基于银行内部供应链金融作业流程的电子化;二是参与行业金融的合作方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实现银行、客户、其他合作方的信息和工作流程的对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一洪.试论小微企业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2.5.

[2]吴琼.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

第7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我国票据市场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迅猛,近3年票据贴现量的复合增长率高达45%。2015年全国商业汇票累计签发量已达到22.4万亿元,票据交易量突破100万亿元,达到102.1万亿元。然而,我国票据市场仍以纸质票据、线下交易为主,票据电子化程度很低,导致市场信息透明度低、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以及风险大。2015年电票业务笔数仅占全部商业汇票业务笔数的7%,金额占比不到30%。在此背景下,通过推进电子票据与加快纸质票据电子化进程,建设统一票据交易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6年央行积极响应市场呼声,牵头筹建上海票据交易所,并于2016年底上线运行。

上海票据交易所由央行主导,多家商业银行参股组建,按照公司化、市场化方式运作。股东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清算所、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共29家机构。

上海票据交易所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搭建了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系统。向交易成员提供询价、报价、成交及登记、托管、清算、无纸化托收等其他交易辅助服务。票交所系统功能分两期建设,一期系统实现纸质商业汇票交易功能,会员以客户端模式接入;二期系统实现纸质商业汇票和电子商业汇票交易功能,具备技术实力的会员可以系统直连模式接入。

票交所系统产品覆盖了纸质票据、电子票据等各类业务品种,通过标准化的交易模式,实现了票据的转贴现、再贴现、回购等业务产品的实时线上交易。票交所系统直通大额支付系统(HVPS)、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以及会员内部系统。在票交所系统内部,核心交易系统与托管登记子系统、清算结算子系统之间实现直通式处理(STP),极大地提高票据交易效率。

根据央行相关安排,票交所会员分批接入票交所系统。2016年12月8日第一批43家测试机构上线,系统试产。第一批上线测试机构包括35家商业银行、2家财务公司、3家券商、3家基金。2017年2月27日正式分批推广,并安排机构上线。5月底前所有市场参与者法人机构作为交易所会员加入系统。7月底前交易所全部会员接入系统,完成票交所系统试行推广工作。

二、票交所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

票交所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票据电子化交易、系统托收和DVP清算等诸多功能。交易集中化和流程电子化对传统票据交易模式带来颠覆式变化。相较于传统业务模式,票交所制度下的票业务将在以下十个方面发生明显变化。

(一)市场参与主体

在传统模式下,票据市场参与机构仅局限于银行、农信社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对票据交易主体进行了扩容,增加了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资产管理计划、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各类资管产品。法人类参与者、非法人类参与者和央行确定的其它市场参与者均能申请接入票交所系统,进行票据交易。

(二)盈利模式

纸票时代,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主要盈利模式通常是,买入票据并持有至到期,赚取持有期利息;或通过快进快出方式频繁交易票据,赚取买卖息差。电票及票交所时代,市场信息将逐步透明,快进快出之间的息差将逐步缩窄,盈利空间有限。通过票据交易和投资主动经营市场风险获利,波段操作及持有至到期的业务模式将是未来票据业务主流盈利模式。

(三)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票交所成立后,票据业务更类似金融市场业务,原来的客户经理转为票据市场交易员,在票交所系统进行票据报价、确认成交等操作,这将对交易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票据交易员具备较强的市场判断力和抓住市场交易机会的能力。此外,由于票据风险管理重点和风控措施均发生变化,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精细化、量化风险管理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产品创新

以往票据市场上的很多产品和交易模式的创新大多是为了消减信贷规模、减少风险资产计提等为规避监管而进行创新。票交所成立后,产品创新和交易更加透明化、公开化,未来主要围绕提高票据资产流动性、完善票据风险管理来进行业务创新。例如,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衍生产品等。

(五)票据风险点

以往票据业务面临最主要的风险是变造票、克隆票、票据诈骗等操作风险。票交所运行后,操作方面尽管面临新的风险因子,但流程电子化、系统自动化将显著减少整体操作风险。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频繁交易引发的市场风险和主体多元化带来的信用风险。

(六)增信方式

《票据交易管理办法》针对票据交易引入了“保证增信”及“付款确认”概念。贴现机构可按市场化原则选择商业银行对纸质票据进行保证增信。保证增信行对纸质票据进行保管并为贴现人的偿付责任进行先行偿付。此外,还引进“付款确认”概念,纸票贴现后票据实物形式及记载内容不再变更,保管人可以用影像确认或实物确认的方式向承兑行或承兑人开户行发起付款确认,承兑人在对票据真实性和背书连续性进行审查的基础上,对到期付款责任进行确认。“保证增信”及“付款确认”概念的引入将进一步增强票据市场的流动性。

(七)贸易背景审查

在传统模式下,承兑、贴现环节需严格审查票据业务贸易背景,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更是银监部门业务检查的重点。根据央行票据224号文最新规定,对企业申请电票承兑的,金融机构可通过审查合同、发票等材料的影印件,对电票的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在线审核。企业申请电票贴现的,无需向金融机构提供合同、发票等资料。新模式下,票据贴现将不需要审查票据贸易背景真实性,为今后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发展打好基础。

(八)业务资料

新模式下,票据交易无需提供转贴现凭证、贴现凭证复印件、查询查复书及票据复印件等纸质资料。票据成交单、票据交易主协议及补充协议(若有)构成交易双方完整的交易合同。票据交易像进行债券交易一样,交易效率大幅提升。

(九)资金清算方式

新模式下,票据交易通过票交所电子簿记系统进行结算。清算方式包括:票款对付和纯票过户。票款对付是指结算双方同步办理票据过户和资金支付并互为条件的结算方式。纯票过户是指结算双方的票据过户与资金支付相互独立的结算方式。市场参与者开展票据交易必须采用票款对付,同一法人分支机构间的票据交易可以采用纯票过户。

(十)到期清偿顺序

原有模式下,票据到期向承兑人提示付款,若遇拒付可向任意前手追索。新模式对到期清偿顺序进行了调整,票据保证增信后且经承兑人付款确认的,应当由承兑人付款;若承兑人未付款,应当由保证增信行先行偿付;保证增信行未偿付的,应当由贴现人先行偿付。

三、票交所成立的影响

票据交易所成立是中国票据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进入电子化发展的新时代。票交所将成为国内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研究中心。统一、高效的票交所系统的建成运行对降低票据市场整体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丰富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等意义重大,同时也将深刻影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管理。

(一)有助于拓展票据市场广度和深度

当前票据市场是以银行分支机构为主要参与主体的点对点、单笔询价、送票清算的离散型市场。交易壁垒、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票据交易效率。票据交易所的建立将打破目前票据市场格局,形成以法人为参与主体、纸质票据托管电子化、信息集中透明的集约化市场组织形式。拆除票据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藩篱,彻底打通票据资产和其他资金的流通渠道。突破地域和时间对交易的限制,使市场参与者获取更加全面真实的市场信息,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意愿和流转速度,进而强化票据承兑、贴现等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票据市场主体结构。

(二)有利于票据业务创新发展

票据交易所成立为票据业务创新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创新票据做市商制度,选择交易活跃机构成为票据市场做市商,对关键期限票据的买入或卖出进行双边做市报价,提高票据市场的流动性。利用票交所海量的交易数据,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编制票据价格指数体系,完善票据利率形成机制。创新票据信用评级、资信评估、票据经纪制度,为票据业务的发展提供综合服务。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渐推出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理财产品、票据利率互换等票据创新产品。

(三)有助于提升整个票据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

票据业务风险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具有案发金额大、手法隐蔽等特点。借助票交所结合票据评级体系的建设,使票据市场信用环境更加健全,票据流通机制更加完善,@将显著提高票据交易流转的效率,有效防范业务风险特别是案件频发的纸票风险。

(四)有利于完善票据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

票据市场电子化、标准化,使票据交易的效率将更加便捷,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更低。票据业务货币市场属性更加明显,票据市场有望成为重要的货币市场。央行可通过再贴现业务灵活快速地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票据交易平台信息完全透明化,便于监管部门掌握票据市场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票据监管。

四、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建议

(一)争取尽快加入票据交易所

票交所未来将会发展成为票据市场的交易中心、创新中心和信息中心。随着票交所运行成熟,票据市场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商业银行应争取尽快加入票交所,成为票交所全员,为票据业务的发展取得先机。按照《做好票据交易平台接入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申报方案,填报申报材料;采购专用台式计算机,票据扫描仪、租用专用通信线路等各项接入票交所系统所需的准备工作。加强与人民银行、上海票据交易所沟通协调,争取尽快加入票据交易所,抢得市场先机。

(二)改革目前票据业务分散管理体制

票交所制度下,票据贴现、转贴现的各项业务操作全部在票交所系统上完成。由于票据交易不再需要人工送票、验票、保管、托收等工作。交易效率的大幅提升减少了对业务人员的需求,分散下沉式票据管理模式已无必要,前中后台集中和流程一体化将成为未来的票据业务发展趋势。

建议商业银行推行票据业务管理集中体制,将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票据交易权限集中到总行,以充分发挥集约化经营的成本优势以及总部机构的决策优势和规模优势,提升在票据交易中议价定价能力。分支行只负责承兑环节的客户营销与票据承兑业务办理。

(三)重新梳理和完善票据制度及业务流程

为推动票交所发展,央行在下半年颁布了《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上海票据交易所纸质商业汇票信息登记操作规程》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文件。对票据信息的权属登记、票据交易、托管、到期偿付、资金清算等内容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当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相关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已无法适应票交所模式下业务发展。需要根据票交所相关规定以及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对目前的票据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和完善。如:票据信息电登记环节,纸质票据贴现前,办理承兑、质押、保证等业务,应当不晚于业务办理次一工作日在票交所完成票据相关信息登记。贴现查询环节,办理纸质票据贴现时,应当通过票交所查询票据承兑信息,并在确认纸质票据必须记载事项与登记承兑信息一致后,才能办理贴现。否则不予办理。贴现信息登记环节,完成纸质票据贴现后,应当不晚于业务办理次一工作日在票交所完成贴现信息登记。并在纸质票据上记载“已电子登记权属”,该票据不再以纸质形式进行背书转让、设立质押或者其他交易行为。并妥善保管纸质票据。票据保证增信环节,需明确商业银行对保证增信机构的准入门槛、授信额度等内容。票据付款确认环节,纸质票据贴现后,可以向承兑人发起付款确认。付款确认可以采用实物确认或者影像确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明确什么情况该采用实物确认还是影像确认,并明确相关流程。

第8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关键词: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支付服务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12-0065-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2.18

金融服务创新分为两个大的层面[1]。一是金融服务内容的创新,主要包含新型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各类咨询、信息服务;二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使客户获得服务的途径更加方便与快捷。商业银行是金融服务内容的提供者,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商业银行扩大市场和增加利润的内在需要,是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保值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适应经营环境变化、顺应客户变化的需要[2]。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改进用户获取服务的方式,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导致了支付服务市场分工不断细化,非金融机构逐步加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给支付服务市场带来了冲击。在这种环境下,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提供者和睦相处,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一、金融服务的相关背景

1.非金融机构加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

非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丰富了服务方式,拓展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有效缓解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因网点不足等产生的排队等待、找零难等问题,促进了支付服务效率的提高,推动了我国支付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3]。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的支付需求,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支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

目前第三方支付主要的业务种类有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卡和票据跨行清算及集中代收代付等各类形态;其次是提供预付卡业务的公司,如目前销量比较大的资和信、家乐福等企业,均从事礼品卡等业务,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以营利为目的,采用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还有一种是从事银行卡收单的企业,目前多家银行外包的收单业务将被纳入监管范围,他们主要是通过销售点终端(POS)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始自2001年,当时最早的模式是网关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入门门槛低,价值有限,简单地做个网关软件,并不深入到行业。到2005年,新支付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呈现出一些新的模式,包括易宝模式、支付宝模式、财付通模式等。由于网络购物不是面对面的交易,因此如何有效保障买卖双方仍然享受到等同或面对面交易时的利益成为交易成功的关键,而银行业所提供的电子支付功能只能根据通常已成惯例的支付条件,一般是对付款人身份和账号、密码验证核实后即进行付款,并不介入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因此难以满足网络购物的这种附带信用担保的支付需求,第三方支付可以比较有效地保障货物质量、交易诚信、退换要求等环节,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适应了这种支付需求特性而得到了蓬勃发展。

据易观国际8月10日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增长89%。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PayPal(易趣公司旗下)、支付宝(阿里巴巴旗下)、财付通(腾讯公司旗下)、易宝支付(Yeepay)、快钱(99bill)、百付宝(百度C2C)、网易宝(网易旗下)、环迅支付、汇付天下、汇聚支付(Joinpay)。其中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前者主要在欧美国家流行,后者主要在中国国内流行。支付宝、财付通模式,主要解决的是网购中的诚信问题,这个模式在目前中国来说非常有前途,它们承担了培养中国网民网上购物胆量的重任。

2.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

为了加强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准入门槛、申请规则、监督管理及处罚等予以界定,意在规范行业,推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稳健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正当权益、保障资金安全。《办法》符合国家提出的鼓励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将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对商业银行的要求

支付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基础、非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支付服务格局。在新的格局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理顺与非金融机构的关系,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模式。同时,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为打造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尽自己的社会责任。

1.理顺与非金融机构的关系

非金融机构加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是分工细化的产物,是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灵活补充。与商业银行相比,这些支付机构有着自身的优势。它们利用自身庞大的网络资源,成为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其优点是将商业银行与商家的支付接口连接,从而降低银行挨家接入的成本,同时还很好地承接了应用和服务层面的工作,具体表现在其对电子商务、公共缴费等业务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更强的整合客户关系和资源的能力。手机银行得到广泛应用后,移动运营商也加入了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他们利用掌握的大量手机用户资源,将支付服务捆绑于接入网络的手机号,从而为手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稳健发展为商业银行省去了在客户接入渠道建设方面的投入,延伸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触角。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存在可以减少商业银行大规模建设银行网点、缴费终端的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源投入,商业银行可以将金融服务的工作重心放在对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对金融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制定更为精细的市场营销策略上,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2.探索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模式

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可考虑与支付机构合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统一接口标准,打造更加便捷开放的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新的互利共赢的业务模式。对于一项完整的支付服务而言,商业银行与非金融机构都是服务提供者,两者需要共同合作,各司其职。商业银行侧重于服务后台的建设,即银行各类中间业务系统的开发,支付机构则主要专注于服务前台的建设,即客户接入渠道的建设。总的来说,支付服务平台的特点是便捷性与开放性,其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客户为中心。

目前,商业银行虽然拥有广泛的银行网点、缴费终端等基础设施,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系统,但是依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服务需求。如公共事业缴费服务,公众只能到指定的银行网点去缴费,而且经常需要排队等候,而网上银行的服务对象相对有限,服务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如果商业银行能秉承开放式金融服务的理念,将部分自有金融服务开放给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则可发挥其自身优势,利用技术手段与市场营销手段,不断地扩展和丰富金融服务的内容与对象,优化用户获取服务的途径,与商业银行共同建立开放的金融服务平台。

金融服务发展至今,单纯的业务竞争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互联网对生活日益深刻的影响,开放式金融服务平台的理念顺应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顺应互联网开放的发展潮流。应该彻底打破银行与支付机构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传统的竞争关系,商业银行与支付机构一起探索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模式,打造合作发展的新局面[5]。

3.协助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

支付机构的涌现引发了公众资金的管理与安全问题,支付机构在银行的账户中均有大量被称为备付金的公众资金,包括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公众备付金与证券公司管理的证券交易保证金类似,需要采用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加以监管,以保证公众资金的安全。一旦这些公众备付金大规模地流入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将推高资产价格,对社会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通过虚拟账户和在途资金,将沉淀的大量客户资金用于风险较高的投资活动,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也有可能导致洗钱、套现、赌博和欺诈等非法活动发生。

监管部门需要采取行政手段对备付金进行有力的监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直接存放于其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中,支付机构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转移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因此商业银行是这些公众备付金的天然监管者。商业银行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协助配合监管部门,按照《办法》中对备付金安全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对支付机构在本行内备付金账户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在预防风险的技术手段上,商业银行可采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将与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相关的一系列操作行为进行关联性分析,若有违规操作事件发生,商业银行要及时地将具体情况反馈给监管部门,使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

三、新形势下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该从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人员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逐步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1.增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服务创新的核心[6]。商业银行研究人员应不断地研究客户的需求结构与具体内容,掌握各类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动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结合国家政策,拓宽思路,不断探索满足客户需求的新的金融服务运作方式,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新的金融工具。同时,营销手段是扩展金融服务对象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应围绕营销做文章,以凸现金融品牌为手段,适应金融消费市场的改变,有效占领市场及客户。

2.增强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意识

随着支付服务市场的放开,非金融机构逐步进入了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行列中,这是行业分工细化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利用恶性竞争等手段对非金融机构进行排挤,应该与非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利用自身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发出更加便捷的支付工具,打造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商业银行与非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时,还需要规范金融服务流程,通过流程的制定与规范也有利于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引导合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金融服务中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非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非法挪用客户备付金的问题、反洗钱问题等等,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商业银行应该增加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协助配合监管部门,采用技术手段,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测、评估、处理与上报,将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

4.采用安全技术手段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加大技术的投入,提高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按照《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引入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所颁发的数字证书,从而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信息传输的完整性、不可更改性、交易的不可否认性。当前我国知名的金融领域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ion Authority,简称CFCA),于2000年挂牌成立,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权威性的安全认证机构。当前大力推行CFCA认证,有助于提高数字认证的独立性、权威性,同时通过实现证书的统一、互通来便利客户的交易,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5.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实践水平的人才,以适应新形势下金融为经济服务的客观要求。一是要组建专业的创新团队。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业务创新,都必须由人来实施,金融创新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此,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储备,组建创新专家团队,加强对金融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二是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如定期举办岗位练兵活动,通过评比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和服务效率,同时要从服务态度、服务水平、考核机制等基础工作入手,逐步培养每位员工文明服务和优质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营造人员的服务文化。三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这也是服务制度创新的重要表现。通过创建科学的服务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的方式奖优罚劣,从而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的服务水平。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基础与保障,第三方支付服务作为一个新型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规范的同时,在新的环境下,对商业银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理顺与支付机构的关系,打造共赢的业务模式。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配合监管部门,实现对备付金的管理与监督,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川.新世纪的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赵辉,丁玉岚,陈玉平.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央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课题组.我国新型支付组织发展现状及管理政策思考[J].上海金融,2008(12).

[4]张宽海.金融与电子支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9篇: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范文

【关键词】SERVQUAL修正模型 商业银行 服务质量 因子分析

一、理论背景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却相对滞后。美国学者Parasuraman、Zeithamal和Berry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服务质量评测标尺――SERVQUAL模型,一个基于差距模型的服务质量的度量框架,从有形性、可靠性、反应速度、信任和同理性五个层面对服务质量进行度量。

然而,就商业银行服务质量评价而言,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仍需要修正。Bahia等人经大量问卷调查,筛选出评价银行服务质量的6个维度,分别为效率与信任、接待能力、价格、有形资产、服务职责和可靠性,几乎涵盖了评价银行服务质量的全部内容。经修正的SERVQUAL模型对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取

本文借鉴SERVQUAL修正模型的六大维度,结合杭州市商业银行现状选取了评价杭州市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18个指标:排队等候时间、网点地理位置、现代化设备齐全、拥有足够的ATM机、银行政策宣传、金融风险防范成效、银行售后服务、电话热线保持正常、工作者服务态度、工作者专业素质、维护客户利益、业务办理准确、疑问解答清楚、营业环境、网上银行操作安全、金融产品多样化、服务收费合理、业务优惠享受。本文将根据问卷回收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公因子及其包含的指标,客观概括杭州市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现状,提出初步改进建议。

(二)问卷设计与研究样本

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选项有“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没意见”、“同意”、“完全同意”五项,依次记为1~5 分。本次调查在杭州市各地区银行网点随机发放问卷350份,剔除无效问卷2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22份,有效回收率92%。其中,女性占比55.9%,男性占比44.1%,涉及各年龄段、各种职业、各种学历及月收入水平。总体而言,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实证分析

(一)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18个服务质量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在因子分析之前,对样本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样本的KMO值为0.838,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调研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

对选取的18个指标,分别用表示。在进行主成份分析时,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由于因子在原变量上的载荷值都相差不大,故不太好解释它们的含义。因此,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分析,选取因子载荷值大于的指标,并根据因子矩阵来解释因子的意义,选取解释能力最强的因子组合作为杭州市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构成维度。

经过分析,原来的18个指标可以综合成6个公共因子,结果见表1。

表1杭州市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主成份分析结果

因子顺序 因子名称 构成指标 因子载荷 特征值 解释度(%) 累计解释度(%)

便捷程度 排队等候时间 0.765 3.327 14.901 14.901

网点地理位置 0.681

拥有足够的ATM机 0.733

现代化设备齐全 0.658

业务待遇 服务收费合理 0.874 2.975 14.334 29.234

业务优惠享受 0.747

金融产品多样化 0.723

消费环境 营业环境 0.838 2.371 13.560 42.794

网上银行操作安全 0.915

电话热线保持正常 0.725

社会服务 银行政策宣传 0.607 2.172 11.960 54.754

金融风险防范成效 0.744

银行售后服务 0.712

职业素养 工作者服务态度 0.787 1.481 10.995 65.749

工作者专业素质 0.633

维护客户利益 0.703

工作能力 业务办理准确 0.851 1.304 9.977 75.726

疑问解答清楚 0.629

主成份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市商业银行服务质量可以从六个层面来度量:便捷程度、业务待遇、消费环境、社会服务、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三)计算因子得分

运用SPSS17.0,采用回归法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由此可得因子得分函数:

以各因子的解释度与因子累计解释度的比值为权重,将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综合,可得杭州市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函数:

将18个指标的平均分相应代入该函数,可知杭州市民对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评分为3.167分,略高于中间水平3分。

四、结论及建议

杭州市商业银行服务质量受便捷程度、业务待遇、消费环境、社会服务、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六方面的影响。而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市商业银行服务质量尚有提高的空间。结合现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三点改进建议:

(1)合理规划营业网点及ATM机的地理分布,适当增设客户服务柜台,缩短业务流程。

(2)完善和提升网上银行操作及电话热线服务,发挥自身优势,给顾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

(3)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引导员工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杜金涛,滕飞.商业银行服务质量测评模型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6): 4-8.

2.王莹,顾培.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服务质量现状[J].商,2013(12):145.

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财经大学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YJX31)

作者简介:朱佳佳(1992―),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