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流程管理;动态联盟;ISO9004;质量管理模型;
作者简介:周福新(19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管理;E-mail:zhfxbjtu@sina.com
过去十几年一直是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市场顽疾也逐步显现,其中建筑质量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发生的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上海景苑花园的楼倒倒事故、奉化楼房坍塌事故,不断触碰着人们脆弱的神经,也时时提醒着人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现代工程的发展特征来看:大型化、复杂化、专业化趋势明显加强,这些工程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已有质量管理理论进行总结与升华,从新的视角审视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已成为工程管理领域无法逃避的话题。
从目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与发展现状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低,尚且没有形成全行业的通用化质量管理模板;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较差,照搬照套企业质量管理程序的情况严重,与工程项目的实际质量管理情况严重不符;三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薄弱,各项目参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项目质量管理目标难以统一化。显然,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在体系建设、体系运行、组织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将从流程管理的视角入手,借鉴生产性企业流程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现代质量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的ISO9004和动态联盟思想,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基于流程化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运行模型,与此同时,利用流程软件分析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的控制要点,最终利用常用的质量管理分析软件进行流程运行问题的诊断,从而促进一个动态的项目质量管理的循环上升过程。最终希望为中国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思路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1流程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流程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和系统化方法,以规范化地构造卓越业务流程为核心,以持续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本身包涵着丰富的工具和技术,其关键词是流程、规范化、持续化、系统化[1]。流程管理的应用范围广泛,社会组织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一个合理的、高效的流程体系。
1.1流程管理在质量管理领域的应用
在质量管理领域,流程管理的思想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生产性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就已广泛地采用了流程化的思想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伴随着产业化革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流程管理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科技化、理论化。从以前的流程控制逐渐转移到流程的改造上,把已有的产品生产流程中无法造成产品价值增值的流程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颖、更加适应顾客需要的产品生产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流程业务重组思想(BPR),这一思想的产生是流程管理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最早提出与研究这一思想的是Hammer等人,但是,这一思想在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与控制中的执行效果并没有像质量管理专家预期的那样成功,高达70%的失败率使得专家们不得不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张志刚等[1]从现代的项目质量管理视角认为,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流程改造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无法有效剔除;二是该思想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与经验主义者的思维相碰撞,这影响了其的推广与实施。进入21世纪以来,流程管理以企业流程管理系统BPMS为支撑,通过自动化技术对工作流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的同时,将“人”的因素在流程化质量控制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这使得流程管理在生产性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大行其道。截至到目前,80%以上的产品生产企业都采用了流程管理作为本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3],可以预见,未来流程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1.2流程管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度所带来的施工成本的增加;加之过去十几年建筑市场的粗犷式发展方式,以投标价格作为衡量工程施工方的主要参考指标,这些因素促使着施工单位逐渐养成了以团队长期的施工经验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显然,这是不科学的。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无不是因为质量管理流程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曾辉等[4]认为,流程管理能够促进项目绩效的提升,改善项目的质量管理能力,分散工程质量管理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由此可见流程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的价值增值过程是不可估量的。熊瑛等[5]基于ISO9004分析了目前常见的“大企业病”问题,认为将流程管理有效的融入到目前主流的智能管理中,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刘扬[6]将精益质量管理思想与流程管理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流程化的精益质量管理体系,并利用流程框图的形式详细描述了操作说明,论证了利用流程化思想为指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能性与科学性。
从流程管理在质量体系建立的总体研究与应用现状来看,虽然目前针对项目的流程化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实践还相对较少,但是通过对目前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得出两方面结论,一是将流程管理思想应用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领域是可行的,能够促进项目工作流程的价值增值,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流程化管理的思想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随着现代项目的复杂化与大型化而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与进行质量管理的新趋势。通过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已有的大型化、国际化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正逐步向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向靠拢,但是从实际的管理与运行状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在理论上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
2流程化工程项目质量体系构建
2.1构建基础
项目的复杂性、一次性等特点决定了进行流程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站在已有的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成熟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结合目前制约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瓶颈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质量体系构建。
2.1.1理论基础——ISO9004质量体系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是ISO9000标准族的核心标准之一,与ISO9000质量体系相比,ISO9004更加强调质量与业绩的持续改进。从其与流程管理的关系来看,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是流程管理思想应用到质量管理领域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质量管理专家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点。一般来讲,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扩展模式,以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战略和方针,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改进创新与学习6个过程构成的循环系统为基础,强调平衡组织中所有相关方的需求与希望,为组织在复杂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取持续的成功提供操作指南。虽然目前ISO9004质量管理是针对组织质量管理而进行设计的,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项目也是组织的一种类型,因而将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上是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
2.1.2组织基础——动态联盟思想
动态联盟(Dynamic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特定事业部和职能部门,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7],在建设项目中,动态联盟的核心思想是在优化与重组项目建设业务流程,选择联盟成员,设计或调整系统组织结构与耦合方式,确保项目动态联盟组织的敏捷性、柔性和管理效率,从而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8]。在工程项目的质量运行中引入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以建设单位为主导,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政府部门以及其他所有参与项目的单位和部门,通过一定方式形成一个虚拟的网络化组织。在项目联盟中,各参与方之间都是一种平等的组织关系,而不是传统组织模式下上下级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有利于消除传统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壁垒,将项目各个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目标统一化、协调化,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2流程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针对目前项目质量管理领域前沿知识的研究可以发现,通过将基于动态联盟思想的系统化方法与基于ISO9004的流程化质量管理思想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运行模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型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保障,二是流程化质量体系运行。
在组织保障方面,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参照动态联盟的思想,项目参建各方在基于WBS任务分解的基础上订立合作契约,成立一个由建设单位主导的质量管理虚拟联盟,以这个虚拟联盟作为项目质量管理的沟通、协调平台,力图最大程度消除传统质量管理模式项目各方之间存在的利益壁垒。在联盟成立初始,项目参建各方共同协商形成一致的联盟运行章程,制定项目目标体系与责任体系,各参建单位以联盟制定的质量管理文件为纲领,细化分解,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研究质量管理流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流程化质量体系运行方面,通过对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流程进行分类,从质量意识、质量行为、实体质量的3个维度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运行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流程化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反馈,由动态联盟组织质量管理专家对流程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制定改进计划方案。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质量管理经验的不断转化,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流程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分析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般可以将流程划分为作业性工作流程与管理性工作流程两大类。但是与传统流程分类不同的是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领域,对于管理性工作流程,根据流程持续时间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将其分为过程性与验证性两种工作流程。显然,这3种流程的有序运行是流程化质量管理模型的核心。
3.1作业性工作流程质量管理框图
建筑工程项目作业性流程主要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持续时间长、技术条件复杂、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影响较大的工作流程,该部分流程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对本类流程通过规范化的工作程序设计(见图2),在不断促进工程质量提高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从图2可以看出,由项目各方在项目正式开工之前建立的动态联盟将作为各方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协调沟通机制,由其制定作业性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施工程序,各单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各自对于作业性流程管理的责任与管理体系,在单位内部之间,设计单位给予施工单位足够充分的指导,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最终由联盟对项目各方的作业性流程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运用传统的质量分析方法,如鱼刺图、雷达图等进行流程运行问题的诊断与分析,在识别关键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方案的制定与动态调整,其具体表现在于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与实体工程项目质量的不断提高。
3.2过程性工作流程质量管理框图
过程性管理工作流程是管理性工作流程的一种,与作业性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这种软性的管理要求就造成了过程性管理工作流程在运行中的一些特点。一方面,在联盟对管理性流程制定的纲领指导下,各单位应该明确各管理性流程的工作节点,从而建立相应的责任矩阵制度,通过自评价与联盟监督评价两种方式,不断查找管理性流程在运行中的薄弱环节,通过不断地总结与深化,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的调整与更新,这样的更新有利于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施工经验制度化、理论化,从而促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制度保障。同时,各个联盟成员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建设单位应在联盟的统一指导下,对施工、监理、设计单位针对质量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保证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因各自的项目利益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工作搭接,影响项目的质量管理效率与水平的直接提升。具体如图3所示。
3.3验证性工作流程的质量管理框图
验证性工作流程,顾名思义,其强调的是对已完作业性流程的一种检查与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最终的考核环节。因此在识别验证性工作流程关键工作节点的基础上,构建合理化的验证性工作流程框图(见图4),从而有效的指导验证性工作流程的运行,保证联盟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实施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保证项目质量管理经验的有效总结与推广。
在验证性流程框图中,虽然从整体上看其仍然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结构,通过循环来促进验证性工作流管理状况的不断优化。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与过程性工作流程实施不同的是,验证性流程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通过多方合作与监督机制,来保障验证性流程的实施效果。
4企业建立流程化管理的建议
基于流程化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目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将流程化思想与动态联盟思想应用到工程质量管理领域,体现了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工程项目建立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还应遵循如下建议:
(1)加强对质量管理流程的分析。基于流程再造的思想不断优化流程的价值增值过程,将流程化思想植根到具体的项目工作流程中去。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流程化质量管理的模型与整体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各个单位仍然需要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利用WBS技术进行分解[9],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从而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上下的一致性与协同性。
(2)构建基于项目各方的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目前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具有涉及单位多、流程关系复杂,管理幅度大等特点,建立一个项目参建各方都能进入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各参建方通过信息平台传递项目质量管理资料,从而降低项目质量管理的沟通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3)加强运行结果控制。质量管理大师JamesHarrington曾经说没有控制就没有提高,基于流程化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联盟应组织专门的评价考核小组就流程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分析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借助雷达图、鱼刺图等分析工具进行结果的运行控制,从而保证质量持续改进过程的实现。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前 言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在从有限的投资中收获最大的利益,这是每一个基建工程单位最终力求达到的目标,本文就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一、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影响因素
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总结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不同专业之间配合。
2、技术因素:材料、设备、结构、配件。
3、资金因素。
4、环境因素:水文、气象、地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5、其他因素:预计之外的不可抗力因素。
针对以上几项影响因素,要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的加以实施,能够达成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愿望。
二、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预测分解
1、设备因素。电力基建工程自身的特征决定了设备的制造时段会对此工程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电力基建工程单位应该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监督,确保设备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就位。在采购合同签订、确保供货时间、明确违规条款这几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电力主变、GIS等设备监造问题,要确保设备的出厂质量。
2、设计因素。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设计,工程停工、误工等一些现象的出现多数因为工程设计因素的干扰。所以在选择工程设计单位时要考察其资质、能力以及设计质量,同时还要工程设计交底工作与会审工作要详细落实,电力基建工程管理部门要组建一支成熟的工程师队伍,对工程设计进行考察以及核准,一旦发现工程设计中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正以防出现工程隐患。
3、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中环境因素占有比例是非常大的,正常规模的电网工程开始建设之前,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土地征用问题以及线路通道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有效的解决外部因素中有环境引起的民事问题,是对电力基建的一种保证,对整体工程的进度也是一种推进作用。电力基建之前要积极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以至于在工程前期能够受到施工当地政府以及民众的支持,避免民事纠纷隐患,确保为电力基建提供完整、良好的外部结构环境。
电力基建进度目标的分解:
1、按项目组成分解:首先确定各单项工程开工日期,之后制订进度计划。
2、按施工内容分解:首先明确分工条件,之后明确责任制度。
3、按施工阶段分解:需要划定进度控制分界点。
4、按计划工期分解:需要组织综合施工。
电力基建工程目标进度分解的主要目的:首先要确定电力基建项目建成交付使用的日期,其次是要确定工程中各单项工程动工、交工的日期,最后是要根据不同计划期划分不同的施工目标。以便各目标之间能够相互联系,才可以共同构成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管理的目标体系。
三、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控制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是受到许多因素同时影响的,即使预测与编制进度计划过程中已经对其做了充分考虑,但是在电力基建进度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工程依然会遇到未知的新情况以及新问题,导致电力基建进度管理难以继续。相关措施可以总结成“两个前提概念”:
其一,采取措施,维持原定电力基建工程计划;
其二,采取措施后仍不能维持电力基建工程原计划,就必须对进度计划进行一番调整、重新修正,之后按新的电力基建计划实施。在这样不断的计划、执行、检查、调整计划循环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实现电力基建全过程进度管理控制。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涵盖的主要内容:
1、需要制订电力基建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工作相关规章制度。
2、确保电力基建进度控制的大具体措施,其中包括组织、技术以及经济措施等。
3、妥善编制综合电力基建进度计划,使进度总目标与分项工程进度目标得到明确规范。
4、详细绘制电力基建施工进度控制分解图,进一步控制各项工作时间安排、施工工作流程。
5、采用必要进度控制手段,其中包括:数据收集、进度报表以及统计分析,以便详细把握进度计划在工程中的实际执行情况,由此做出相应反应。
6、妥善协调进度目标、成本目标、质量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执行中随时调整。
必要的时候电力基建工程可以采用行政干预手段,这要求能够更好的协调工程参与单位之间的管理工作。在施工专业交叉作业以及工序交接管理等程序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行政干预,此种方法比较适合应用于电力基建工程当中。实际工程中土建完工对接电气施工时,就会接收到严格的检查,以防对电气施工产生影响;电力基建工程所包含的工作部门较多,由于其隶属的单位不同,所以在工程协作问题上可能会面临一些合作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直接影响后果就是电力基建不能按时交工,在这个阶段行政干预就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采取不同种类的行政干预方式,对工程工序、单位以及专业进行协调解决,从而保证整个电力基建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各个行业,在电力基建工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信息化管理,在组织安排工作项目方面可以大量投入信息化管理,在实践中已经得出一些成果客观的证明与应用。电力基建工程中可以制定网络图,是每一个项目的执行性增强,电力基建项目的起始时间与工作路径都可以通过网络图显示出来,每一个工作项目的负责人有明确的标注,针对一些不太熟悉施工项目的人员来说,网络图是简单易懂的,对施工过程的整体掌握时间比较短。目前网络图的成熟理论有: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技术以及图表评审技术,根据这几项成熟理论,就可以有效的管理电力基建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计划时间与参数,能够及时针对一些数值偏差作调整,能够确保电力基建工程更加妥善的进行,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编委会编写.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岳超源.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字:基建施工管理安全质量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of safety and 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
Zhan Yun Teng1.2
(1.Northeeast Dianl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Lin 132012; 2.TianJin ChengXi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TianJin 300000)
Abstract:Summarizes the Tianjin West Division safety problem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he existing compan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ianjin West Branch infrastructur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any cap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qual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e west of Tianjin,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West Branc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quality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the company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West Tianjin power supply branch of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ization,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Keywords: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Safety and quality;Construction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safety and 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为深入贯彻天津市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和适应“十二五”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在全系统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工作中“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部署,按照电网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程序和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工作方向,秉承“细实”的工作理念,结合城西电网建设实际,近些年,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将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各种会议上,国家电网领导不断强调各网省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工作。
1电网基建工程管理当前存在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力需求日益提高,但我国电网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发展相对缓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网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依赖性很强。现在电网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主要依赖施工技术人员,项目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所以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没有提供保障;
(2)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缺乏监管力度;
(3)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基建工程中,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不负责任、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存在惯性思维、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而使管理成为一句口号,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实施没有到位,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4)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5)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发生各种合同纠纷、合同违约屡见不鲜,其直接原因就是盲目签订合同、不合理签订合同以及合同本身不完善存在歧义或漏洞,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相互隐瞒欺骗,在履行合同时钻法律空子偷工减料。
基于上述原因,将安全、质量预案根据实际工作科学进行合并,形成一体预案管理模式,并且规范依据文件列表及内容,加强对业主项目部、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在安全、质量工作方面的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为构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的大建设体系,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与效益提供保障。
本课题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及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框架的指导下,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将质量、安全一体化预案内容与天津市电力公司基建部已经梳理完成的工程建设标准化节点内容相结合,将安全、质量的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建立健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再造,设计并建立一个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生命周期过程全程化、关键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环节在控实时化、安全、质量档案规范化、审核工作流程化,以及建设制度、技术规范全员培训落实的新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本课题在实现电网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全面化、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多样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电网基建工程管理系统相关概况研究
目前国内外相关行业对于基建工程安全和质量一体化预案管理和依据性文件标准库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标准不明确,造成各个网省公司难以有效管理各个参建单位在安全、质量方面的工作。
在国网公司范围内,基建工程的一体化管理虽然时有提及,但依然缺乏明确的制度指导和实施办法,也还处于研究摸索阶段。
目前在基建工程中,进度、造价、安全、质量、技术五大专业中,安全和质量的管理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型可以参考。
2.1 研究意义
对当前的基建工程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重点对于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现实情况。广泛收集基建工程中安全质量方面的频发问题,结合当前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组织行业专家和基建工程管理内部人员,结合前期的调研分析成果和同行业的有益做法,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按照公司要求,组织进行培训课件的编写,制定培训和推广计划。
分析目前在建项目的安全、质量预案所引用的依据性文件,形成文件列表,结合天津地区地址情况和气象情况,形成适用于整个天津地区的依据性文件资料知识库,广泛收集各个参建单位的意见,形成最终版资料知识库。
2.2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原则及设计目标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 为了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按照“三抓一创”工作思路和“四个服务”的总体要求,充分结合天津电力公司的实际,符合天津城西分公司的发展需求,深入贯彻落实“三更两全一强”的建设思路,在遵循《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基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框架的指导下,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进行城西供电分公司质量安全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将质量、安全一体化预案内容与天津市电力公司基建部已经梳理完成的工程建设标准化节点内容相结合,将安全、质量的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建立健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再造,提升对安全、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逐步建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生命周期过程全程化、关键工程安全、主梁管理环节在控实时化、安全、质量档案规范化、审核工作流程化,以及建设制度、技术规范全员培训落实的新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天津城西供电分公司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全面化、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多样化。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应满足以下设计原则:通过统一组织搭建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工程建设关键安全、质量节点的信息化管控,强化建设管理纵向各层级信息的双向互动以及与其他业务之间的横向共享,及时掌控在建工程安全、质量的信息和最新进展动态,切实提升管理效率,持续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公司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3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
城西公司领导提出依靠信息化的手段解决管理人员过少的问题,“用电脑帮助人脑,用电脑约束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细化管理细节,增加管理维度,使基建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完全落地,全面保证设计项目部、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完全按照业主项目部的要求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
3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
3.1主要的系统技术介绍
(1)系统架构的研究:拟采用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UI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目前三层架构的思想已经很成熟。研究三层架构,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
Struts+Hibernate+Spring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开发网站的主流架构,本系统拟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的思想,将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整合在一起;拟采用Struts2框架来解决用户接口层,及其与后端应用层之间的交互。即,控制层由Action类进行请求分发,并执行相关的业务处理。然后将控制权交给JSP,读出数据,数据持久层拟采用非侵入的ORM框架Hibernate,并通过使用javascript实现验证,同时达到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2)数据库的设计以及优化:针对数据库的设计,结合实际的应用以及理论知识的要求,设计出满足需求的数据库,并且,针对后期的维护,拟从查询数据库中表的数据来探讨数据库的查询的优化方法,例如在模糊查询中是否使用索引,以及建立索引之后的效率会相对于没有建立时的不同,需要深入的研究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
本系统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 (BI)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3)用户体验和界面的友好性研究:本系统拟使用Ajax,jQuery等技术和JavaScript插件,来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交互性。对于与用户界面以及操作方面进行研究,让界面更加美观,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用户交互性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操作成功之后自动跳转,减少用户的操作次数。
(4)网站安全性研究:为防止系统被非法入侵造成合法用户的损失,拟加入一些过滤技术,加密一些字符内容或者某个网页(如用MD5算法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
(5)用户权限研究:系统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权限,然后将角色授予用户。从而达到权限的安全,用户权限分配合理。
3.2 系统软件架构
目前三层(多层)体系结构是数据库应用系统构架方案的主流,如图3所示。数据层(Data Service)、应用层(Business Logic)、展示层(Presentation)应为三层应相互独立,保证其高聚合,低耦合的软件特性。展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并把相应请求通过调用中间层的组件传递给应用层。应用层的组件通过SQL等方式向第三层的组件提出资源及其他数据请求并执行具体的事务逻辑[5]。
图3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软件架构图
3.3 系统硬件架构
应急管理系统应保证其安全性,高可靠性和具有高性能的软硬件以便日后进行扩展。应能方便查询可用人力资源、应急物资、工程车辆信息等的要求。系统物理架构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终端/主机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底层平台硬件应包括电源及应急后备电源、应急通讯系统,视频图像监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基本应用的网络服务器及其硬件设施。其中应急通讯系统在应急救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通讯网时应以环网为主,或应用电网系统中已有的光纤通信网,尽量避免无线公网通信,以保证其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4结束语
从21世纪的整体趋势来看,工程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将会进一步将数字化数据的信息应用在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均起到核心管控作用。同时随着国网公司基建工程业主、监理、施工三个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主要体现在各参建项目部数据录入的及时、准确、完整性三个方面)也已作为对参建项目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不难预料,今后五年内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应呈井喷态势,只不过都需要在其自身管控的广度与专业深度之间找到平衡而已。
参考文献
[1]毛鹤琴,张远林.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李慧民.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孙卫琴、李洪成.Tomcat与Java Web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曾云飞.基于Struts框架的电子政务研究和实现 [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5
[6]王路群.Java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7]常晋义.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雷万云.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刘瑞廷.信息管理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0] 萨师煊,王 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张亮.电气安全[J].电气工业,2005(10)
[12] Robert J. Ellison. Security and Project Management[Z]. Carnegie MellonUnivers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2006
[13]ChrisHendricks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M]. Prentice Hall,2008
[14] Layne K,Lee.Developing fully functional.E-government:A four stage.model[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1(18):122-136
[15] Sang Yi-Shun.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tax filing systems:an empirical study[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2(20):333-352
[16] Paul T JaegeLBenShneiderman,Kenneth R Fleis-chmann,et a1.Communityresponse grids:e-government,socialnetworks,and effective emergencymanagement[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7.31(11-12):592-604
[17] 薛明,李红燕.一种基于模板的管理Web页面用户交互表单的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03):473-479.
[18] 肖文峰.通用表单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时代,2005, 1(06):25-27.
[19] 程建霞,杨波,孙丽达,王小唯,潘启树.基于稿件管理数据库信息共享的表单批量输出方法[J].编辑学报,2004,1(03):190-191.
[20] 刘鸿洋.项目管理方法在XY公司STT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3-34.
[21] K.Knoll and SJarvenpa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ignmentor “Fit” in Highly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Concept ofFlexibility[Z],Proceedings of the 1994Computer PersonnelResearch Conference on Reinventing 18,1994:1-14,
[22] G. Fakas, a and B. Karakostas.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collaborative objects[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1999, 41(13):907-915.
[23] Leymann F. Workflow-based applications[J]. IBM Systems Journal, 1997, 36(1):102-123.
[24] 乐勋.基于表单化管理的电力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研究[J].电子世界,2011,1,(12): 32-34.
[25] 陈厚勇,冯朝柄,肖舜富.采用过程方法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J].中国质量认证,2002,2: 27-31
[26] 陈雁.浅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0, 06:191-192
[27] 许晓华.从质量管理到项目管理一论质量管理体系与项目管理体系的关系[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04: 56-57
[28] Wilkinson, G.., Dale, B. G..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A model based ontotal quality approach[J].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2001,318-330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力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如何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电力发展的风向标,我国电力基建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随着大规模电力基建工程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工程管理问题暴露出来,加强对其管理势在必行。
2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受管理人员素质的影响,而在许多基建工程中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并不具备管理资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埋下了隐患。另外,一些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也相对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2.2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
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各单位之间发生各种合同纠纷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因为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在签合同时并没有严格审查合同中的内容,合同本身的不完善会导致合同纠纷的出现。另外,很多单位会利用法律的漏洞在合同上做文章故意欺骗对方,引起合同的管理问题,从而导致合同纠纷。
2.3成本控制效率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企业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对电力基建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的关键内容,然而很多基建项目中并没有做好对成本的控制,引起企业的超支投资。一旦工程的投资单位因资金不足而拿不出工程款时就会出现拖欠工职工工资的现象。此时,企业就失去了凝聚力,必然会导致基建工程质量的大大降低。
2.4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比较薄弱以及财务管理监督不力导致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存在两方面因素导致财务管理意识的淡薄:
(1)当今社会普遍认为基建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工程造价在招标中已基本确定,不需要进行工程成本核算和工程造价的跟踪审核与控制;
(2)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特别是基建工程造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因而也就没有能力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
2.5 管理机制落后
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应用于很多领域,但是电力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因为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没有跟上市场化进程。内部管理机制的僵化必然会影响到电力基建工程的发展。在很多大型项目的开展的前提下必须要求管理机制的改革。
3 探讨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基建工程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只有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市场中脱颖而出,占得一席之地。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整个社会而独自发展,“闭关锁国”永远不是一个让企业拥有竞争力的好策略。这个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在基建工程中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的管理,获得更高的管理效益,保障工程的质量。项目的管理者应积极将MIS项目管理系统推广到基建工程中。MIS系统不仅能支持远程访问,保证参建各部门间联系,还能将各单位提交的数据整合处理生成规范、标准的业务报表。基建MIS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全面,包括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文明施工管理等。如果能将改系统引进到基建工程中,项目的管理成本会大大降低,于此同时管理效率会显著提高。另外,企业资源计划(ERP)也值得注意,它集业务流程、企业规范、组织模型和信息技术为一体,同样也是值得基建企业采用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采用新型的管理技术——工作流和弹性域。该系统在国内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国内少数企业引入了该套信息系统,但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2基建成本控制优化
电网企业工程投资量巨大,造价复杂多变。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由工程前期决策、设计和预算、工程施工、竣工决算等内容组成。工程的设计是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内容。工程设计人员应当亲临现场,采集现场资料,在对工程资料进行了缜密的分析后再提出几项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最后对所有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得出最佳方案,保证拟建工程在技术和经济双层面下都没有问题。工程的施工必须依照目标成本计划进行,严格控制支出,将计划支出和实际支出进行比对,防止二者出现较大偏差。于此同时,管理人员及时分析偏差较大的原因并予以解决。当然,管理人员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计划,使之更切实可行。工程结算阶段同样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的环节,电力建设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造价计算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阶段对漏洞进行截堵,省去虚报的开支,提高经济效益,防止被动要价的局面发生。
3.3 加强电力基建财务管理
由于电力的基建工程投入的资量非常巨大,对财务的管理相对比较复杂。要做好财务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基建财务机构建设,发挥好财务审计对项目的监督功能。对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配备造价工程师等经济技术管理人员,实行独立核算。在施工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工程项目签证的核对工作,保障材料供应能够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防止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另外,审计人员还必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并对其进行考察,做好对隐蔽工程以及设计变更部分的审计工作。对于预付工程进度款,设计人员要严格按施工合同对施工单位所报工程进度表进行审核分析,加强监管,尤其严格要查对工程款的预付与工程进度的符合程度,防止所拨进度款超出预算
3.4 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责任明确化
基建项目的大规模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项目的管理必须精简高效。企业必须依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人员,明确项目部中各人员的责任和分工,保证项目管理流程的编制工作顺利进行。项目部可以采取如下管理方法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1)定期召开参建各单位部门问的例会,审查实际工程进度,与计划工程进度作对比,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做出补救,调整修改下期目标;
(2)重视现场协调,要求参加建设的相关各方不定期到现场共同解决实际施工难题;
(3)确保后勤保障,充分考察物资市场,做好物资使用规划,准备足够施工中工程机械设备及配件的备用量。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事业也正处于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电力基建工程仍会处于高峰时期。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电力企业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将科学的管理融入电力基建工程中,合理规划每一个细节,寻求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冷静地面对新时期的管理改革。希望我们的电力基建事业能够科学有序地发展,为人民大众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
参考文献
[l]黄蔚.谈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与应用[J].科学之友,2012,(06):26—19.
[2]马平.信息化在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18-21
【关键词】电网企业;基建;计划管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目标的提出,电网企业基建工程不断增加,对大中型基建工程来说,资金投入多、建设工期长、技术要求高,涉及众多的电网基建物资,因此,出于企业集约化管理的需要,进行电网企业的基建计划管理有利于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控制工程造价,推动电网基建工程的建设水平。
2 电网企业进行基建项目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电网企业进行基建项目计划管理是由自身特点和需求所决定的,电力行业承担着供应电能需求、安全稳定供电的重任,电网基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并最终影响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2011-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2万多亿元用于智能电网建设,这对电网企业的基建项目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管理时电网基建项目的最根本的和最基础的管理活动,电网基础建设项目点多、面广、跨越空间大、施工环境复杂,而且参建企业多、施工时间长、投资金额高,因此,做好基建工程的计划管理,使得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等都能够得到最优化管理,做好各个阶段的协调以及资源的统筹,建设质量优良、服务优质、造价合理的基建工程,对节约国家资金、提升电网服务质量、提高电网安全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电网企业基建项目计划管理的内容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对电力基建工程实施项目管理模式,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全网推行电力基建项目标准化管理,并提出电力基建项目标准化的“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两型三新”,提倡资源节约型的电力基建项目管理模式。
图1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如上图1所示,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投资控制管理、物资管理、工程管理四个板块,其中,计划管理包括项目策划、工程进度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统计管理、项目建设后评价五项内容,具体流程大致如下:
根据电网建设规划,首先进行项目立项和决策,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从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负荷水平、项目建设选址、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核准,可研项目得到批复后,根据项目安排,就项目用地、排水、用电等问题,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达成一致,然后进入设计阶段,根据项目要求编制初步的设计规划和概算,初设经过评审后,才具备项目进入上级管理部门,正式申报的可能。当获得上级电网公司批准后,对工程进行进度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统计管理、项目建设后评价,计划管理贯穿基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4 我国电网基建项目计划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于具有天然垄断特征的电力行业来说,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电网基建工程管理模式经过一系列变迁,才确立了项目管理模式。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提出,我国电网基建项目计划管理水平总体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在计划编制、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4.1 基建计划编制水平有待提升
基建计划编制是进行基建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电力基建项目资源集约化水平息息相关,目前,电网企业在计划编制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视大中型基建项目计划编制,而对小型基建项目计划编制重视程度不够;计划编制精细程度不高,未能充分结合市场供需、投资预估、电网特征、发展需求等,总是套用固定的套路来编制;计划编制过程中,目标分配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随意性较强等。
4.2 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电力项目基建计划管理还处于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中型基建工程不断增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而与此同时,基建计划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未能同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工程建设水平。主要体现在:投资计划管理与电网发展现状和特点存在偏差、基建计划编制对各类资源的管理不够集约化、项目建设后评价不够科学完整等。
4.3 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基建计划管理信息工具能够对管理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尤其是智能电网的发展,对智能化、自动化、互动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电网企业目前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某些中小项目,在对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率不高,主要以人工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5 提升我国电网基建项目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结合上文的分析,针对我国电网基建项目在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5.1 提升基建计划管理水平
加强对电网基建计划编制的管理,确立基建计划管理的原则:“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并做好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技术可行与投资效益并重,对大中型的电网基建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涉及资金多、项目影响大,必须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市场供需以及电网的总体投资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例如,对于关系到国家智能电网战略发展的特高压工程,就必须经过反复的评估、论证、预测和分析,进行严谨的基建计划管理。
5.2 做好电网基建计划的精细化管理
提升电网基建计划的精细化水平,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的细化基建投资管理,扩充规划库、储备库,以项目为主线,实现对基建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在项目策划阶段,做好对基建项目的指标分析,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每年的用电负荷、售电量、新增电源等指标,以及基建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水平,还有年售电收入、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生产经营指标等资本性收支分析指标,确定电网的投资规模,进行基建项目策划和投资计划管理。在基建工程进行阶段,注重对工程进度的计划和管理,做好工程建设中资金、成本、质量、安全等指标的分析,实现对相关指标的科学统计和分析。基建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项目建设后评价,总结和归纳工程建设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对基建计划管理流程标准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5.3 提升电网基建计划的信息化水平
基建计划管理在电力项目策划、工程进度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统计管理、项目建设后评价等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资金数据和统计信息,因此,对信息的管理尤其重要,智能电网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电网企业应该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相关的基建计划管理和分析软件,与人工基建计划管理相结合,为人工决策和科学编制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提升数据分析和管理的水平,提高基建计划管理工作效率。
6 结语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电力基建标准化管理的不断推进,电力基建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在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将日益成熟,对电网企业的基建计划管理,应该积极优化和改进,以适应智能电网发展背景下电力基建的规模发展,推动电力基建项目的集约、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永敏.电网基建计划编制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2013(9).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问题;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5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各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电能使用量也与日俱增。电力基建工程是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重视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但是,目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下文对此试作分析。
1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如今,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的背景下,电力基建工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工程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电力事业的良性发展。
1.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电力基建工程建设涉及到诸多部门和众多人员,如果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一定会导致电力基建工程的无序与混乱,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虽然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电力基建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相应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还不完善,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
在很多电力基建工程中,施工建设现场管理混乱,施工材料任意堆放,缺乏科学有效的现场与材料管理体系。每一种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都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尝试、改革与总结的过程,但如果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不进行科学改革,不进行合理的尝试与总结,将无法完成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改进。
1.2 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电力基建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建设工程,其中包含着地质环境、材料、机械等诸多学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手段等诸多要素。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有一定的管理知识与专业技能。
在当前许多电力基建工程中,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与专业技能,或本身只空有理论却没有实际管理经验,更严重的甚至连管理理论知识都不具备,进而出现了“在其位不谋其政”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这就给电力基建工程建设埋下了质量与安全隐患。
1.3 工程监理力度不足
任何工程建设都需要相应的监理公司或单位参与,电力基建工程也不例外。监理公司或单位服务的对象是建设单位,服务的客体是建设项目。电力基建工程通常都为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到诸多方面,而且工程建设的时间较长,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大,监理人员应洁身自好,不应被歪风邪气污染,努力做好监理工作。
但是,因为电力基建工程较为复杂,建设人员较多,在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下,难保会有监理人员经不起诱惑,,做出损害工程建设与国家利益的事情。
1.4 成本控制效率不高
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工程施工中,工程项目原始投资主要包括地质环境勘测、工程图纸与施工方案设计、材料与设备的采购、施工建设的人工成本等组成。
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因为成本控制问题而造成工程建设超支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成本控制问题会导致负债压力激增,工资待遇不高,甚至会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这会使人心涣散,影响了企业凝聚力与核心价值观。
2 对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提高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与完善其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施工建设单位因充分认识到管理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②施工建设单位应紧紧把握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了解与掌握科学合理、健康可持续的管理体制与管理办法才能使电力基建工程在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部分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开始借助于信息化技术系统对工程建设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2 实施管理负责制
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项目中,应明确管理人员内部分工,落实各自责任,并依据电力基建工程的特点或需要设置特别的管理人员,编制合适的管理流程,明确各管理人员的权责关系。
同时,还应从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出发,通过对电力基建工程安全事故与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教育与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专业技能,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与质量忧患意识与法制观念。构建与完善责任制度,使电力基建工程各管理人员的分工明确到位。
2.3 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要加强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①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建设单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从经济与技术角度对该电力基建工程进行成本分析与规划,并提出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案,最后相关人员在进行科学的论证与相互比较后选出最优方案。
②在工程建设的具体施工中,应按时间节奏对所有成本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③建设施工单位应对电力基建工程的每一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实现施工与成本核算的同步进行,针对严重超出成本控制的施工环节,要开展例会进行分析,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2.4 严防不良之风滋生
构建与完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障与维护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管理,从各个环节避免不良风气的影响,更要将出现的不良风气彻底消除,这也就需要将个人法制观、价值观与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结合。
同时,还应加强对管理与监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提高其思想意识,使廉洁观念深入人心。
此外,还要加强对工程各项目指标的监管,避免出现的现象。
3 结 语
电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必要性认识,分析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佳梁.试述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2013,(9).
一、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重要性
(一)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是高校基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7月,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第90号令),指出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2014),该标准明确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包括声像、缩微、电子档案。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是随着影像技术逐渐普及、渗透到基础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的声像档案资源真实、形象地反映了高校基建工程从动态建设到静态建筑的转变过程,是高校基建工程“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为高校建设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凭证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完整、系统、生动地记录了高校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其内容丰富、专业,包括项目动工前的建筑原貌,各施工阶段重要节点的跟踪拍摄,隐蔽工程影像记录,建设过程中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拍摄记录。它能够准确、及时地捕捉高校基础工程建设发生的瞬间,为新校区规划、校园改造、建筑维修保养等建设管理服务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凭证。
(三)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是宣传高校建设成果的重要素材声像档案逼真的声音、动态的图像、生动的画面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观者闻其声、观其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基于声像档案资源,利用视频、图像编辑技术,制作宣传片、画册等音像制品,向师生展示高校建设成果,视听结合的效果更让人耳目一新。
二、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遭遇“账外基建档案”的尴尬目前,高校普遍将基建工程档案的管理重点,放在了传统的纸质档案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中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两个方面,对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进行全面收集与规范管理则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认知上的缺位,导致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遭遇“账外基建档案”的尴尬。
(二)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由于对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在管理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过程中,并未对其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如未制定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未制定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未建立适宜的考核机制,从而造成某些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章法。具体表现为高校档案部门与基建部门职责不清;高校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就工程拍摄任务互相推诿;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部分散存在校办、宣传、审计、后勤等部门,未实现集中统一管理;随着高校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后参建单位撤场、解散,一些重要的声像档案资料亦无法追踪;大量的数码照片没能及时鉴定归档,缺少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拍摄者等相关信息,使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部分高校还存在用于拍摄工程建设的录像磁带被反复使用的状况。
(三)基建工程拍摄无计划,内容不完整,拍摄技术性差基建工程声像档案包括工程项目立项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后期维护过程中形成的声像资料,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然而,有些高校并没有根据基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制定与之相对应的阶段拍摄计划,更未明确拍摄重点,造成声像档案采集缺少管控、随意性大,导致基建工程重要节点如施工阶段隐蔽工程的声像资料缺失等情况出现。基建工程声像档案具有时间、空间上的不可逆性,一旦错过相关时间节点,则无法真实地反映建设工程的全过程,为采集工作留下无法弥补的损失。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采集中普遍存在拍摄技术性差的问题。基建工程照片存在画面主题不明确,图像虚化,全景不全,拍摄沟槽深度、宽度、管道深埋场景无参照物等问题;视频资料中常见的问题是拍摄镜头不固定,画面晃动,或定格在一个镜头上不动等,缺乏远、中、近景的变化和动、静结合。
(四)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管理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为实现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科学管理,高校需要既懂专业摄影又掌握图片、音视频编辑技术,既了解工程施工技术又熟悉工程档案管理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这类人才需求一般高校很难实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建工程声像档案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质量控制的举措
(一)建章立制,明确职责《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档案部门的职责包括:拟定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为实现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高校档案部门要把建章立制作为关键工作来抓。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沟通,结合本校实际,会同基建部门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明确高校在工程开工前,要将声像档案的编制纳入工程竣工档案管理;明确将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工程的各个阶段,与工程建设同步;明确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责任主体,高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分工要清晰;明确将基建工程声像档案工作纳入高校档案部门、基建部门的岗位职责中;明确在基建工程档案业务指导过程中,加强对声像档案的指导;明确在工程档案验收的同时验收该工程声像档案等,以保障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基建工程相关单位应明确各自在工程声像档案建设中的职责。高校是高校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管理的总责任单位,负责基建工程原貌、工程前期活动、重大事项(事故)、验收活动以及竣工后工程全貌的声像档案拍摄;负责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监督管理,做好全程业务跟踪指导;负责声像档案的验收及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按照各地城建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执行)。施工单位负责拍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负责拍摄施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事故)。监理单位负责拍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过程。
(二)利用合同约束控制高校应加强对基建工程参建单位编制声像档案资料的管控,取得档案工作的主动权。高校与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时,要将声像档案管理纳入合同管理中,订立专门条款明确声像档案编制要求和质量标准,规定双方在声像档案建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应予以追究责任。在合同中设立预留声像档案资料保证金的条款,直接与工程结算挂钩,规定支付保证金前必须经高校档案部门审核,确认工程声像档案验收合格后方可支付合同尾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工程声像档案的质量,督促参建单位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声像档案材料的积累、整理和移交。
(三)高校内部多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高校档案部门专职档案员具备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但缺乏工民建方面的基础知识,也难以实时掌握基建工程建设进度,更不擅长摄影、摄像及后期处理技术,因而在对基建工程声像档案进行业务监督、指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相关专业知识短板导致的被动局面。高校基建部门兼职档案员基建工作经验丰富,但对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归档内容、标准要求等不甚了了,实际工作中往往见什么就拍什么,有什么就交什么,无法保障声像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般都配备有专业的数码相机、摄像机、全套的摄录编设备,其技术人员熟悉图像、音频、视频采集及后期处理技术。高校与其考虑如何培养管理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倒不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各取所长,积极促成档案部门、基建部门、信息技术部门通力合作,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如科学制定基建工程声像档案拍摄计划、规范工程声像档案拍摄质量要求、开展拍摄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等,确保基建工程声像档案的形成质量。
关键词:基建工程;一体化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及居民都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供电企业都在不断发展和加强电网的基础建设,扩展供电规模。电网不断发展的同时,基础建设过程中不断凸显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
1.旧制度沿用,新制度贯彻落实滞后
由于电网建设规模不断加大,技术含量不断加深。各种顺应新材料、新工艺的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在电网企业内,从网省公司到各地市局,从组织架构到信息系统无不产生各类的更新。仅以南方电网公司为例: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全面推行基建一体化管理,颁布了25份A类管理制度、省公司颁布了14份B类制度,组建了业主项目部,实现了项目的全过程管控。2012年,南方电网公司又对25份A类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缩减为现行的11类;广东电网公司也对B类制度进行更新,缩减为现行的3项。制度的快速更迭,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执行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层需要对制度进行释义并组织宣贯,执行层则需要领会新旧制度之间的差异,及时修正,以达到新制度的要求。
2.多种管理要求并行
对于基建安全管理,各类管理制度仅是一个方向性文件,对于具体怎么执行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在管理制度的框架下,网省公司又逐步提出了“基建七个一体化”、“基建六个管理”、“基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基建KPI指标体系”、“五个严禁”等管理要求。多种管理要求的不断补充,给基建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管理要求之间疏通,以及各种管理要求如何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有效落地,又成了新的课题。在中层管理人员及执行层,新的管理要求往往被当成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往往由于理解不到位或者策划不准确导致工作量不断堆积,阻碍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3.参建方多,人员流动性大
基建工程,由于其建设的综合特性,决定了建设过程中参与的承包商数量,有业主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甚至涉及了当地政府与居民。参建方人员众多加上其临时性,给基建管理提出了众多的难题。对于同一项工作任务,业主的管理要求与各参建方的管理要求也存在不一致的状况。以至于无论是项目阶段性验收还是最终验收都会出现工程因没有达到业主方的要求而出现反复。
优化管理技术路线:
基于电网企业基建管理现状,拟采用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基建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体化的思路即: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管理过程。具体实施路径如下图所示:
管理制度化:即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将各类管理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管控,继而摆脱了以往依靠经验或者领导说了算的进行项目管控模式,也通过建立制度的更新机制,将各种因变化产生的新的管理要求通过制度的更新融入到工作中。
制度流程化:管理制度因其定位较高而不利于管理及执行人员的快速掌握,管理流程的编写是基于管理制度中管理职责及管理内容。结合各级单位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的编制可以将各级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实施岗位,通过各方的确认明确基建工程中各方,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即:将制度分解到个人。解决在各类检查过程中,责任主体找不到,无法进行相应的奖惩及整改措施。
流程表单化:建立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将管理制度要求的各项管理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参建单位及个人。管理表单是基于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将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补充完善,即:管理流程明确了各单位及个人“做什么”,管理表单明确5W1H中,“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做成什么样”、“谁来做?”、“在哪里做”的具体执行问题。通过工作表单的建立明确了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如何开展,达到规范统一的作用。
表单信息化:在工作流程和管理表单建立完成后,对基建管理过程中各环节要形成的交付物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于一个作业事项,业主方、参建方统一了作业标准和交付物。通过信息系统的方式将此类交付数据表格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固化,改变以往数据填报的形式,也便于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大大节约了基建管理的时间和成本。
结束语:
通过一体化管理的建设实施即: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建设实施,最终形成了业主方和各参建单位统一执行的各类标准,避免了基建实施过程中因检查和执行标准不一导致的工程反复。流程和表单的建立,也为项目参建各方的项目管理和人员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关键词]工程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 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71-01
1、前言
项目建设期是指从工程开始施工至全部建成投产所需的时间,建设期内只有项目投资,很少有产出,建设期长短与投资、管理模式、行业性质等诸多因素有关。期间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货方、设计单位等诸多参与单位,合同、进度、资金、采购、质量、安全、资料等诸多要素,合同量大,物资采购量大,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多等特点凸现出来[1],这给管理提出了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历时20余年,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至今多数业主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水平还相当落后,其现行的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2]。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特点,建设方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管理需求,站在建设单位管理角度,应用信息技术,给出企业信息化在工程建设阶段实施与应用,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等信息的平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期图纸资料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进度管理系统,改变工程项目建设资源分散的现状,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对工程项目建设期技术资料的收集、存储、分类、查询及分析功能,来满足不同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及操作层)的需求,能够更科学、更方便的进行多种类型的项目管理,尤其是大型、特大型、有特殊要求的复杂项目等。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改变工程项目管理资源分散的现状,从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主要涉及企业日常办公、合同与物资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工程三控(投资、进度、质量)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本文给出的工程项目和信息化同步建O及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给企业建设期合同管理、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资料收集与存档等带来很大帮助和方便,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3.1 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个人办公、公文管理、信息、公示公告、规章制度、领导讲话、通讯录等功能模块,系统主要针对企业人员日常办公和日常管理建设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权限,亦可与移动办公平台集成,实现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办公效率。例如:公示公告模块,实现无纸化节约成本,消息传递及时、速度快。
3.2 基建工程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物资合同管理、领料管理、库存管理、工作流管理、供应商维护等功能模块,系统主要针对合同和物资管理建设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权限,亦可与移动办公平台集成,实现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3.3 财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总账管理、应付管理、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付款和银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功能模块,财务管理系统与基建工程管理集成来实现基建期各职能部门数据口径和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业务数据的及时传递,便于及时、准确地反映竣工决算报表。
3.4 档案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档案动态、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检索、档案文摘等功能模块。档案收集、及时归档、在系统中检索等功能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极大方便,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3.5 培训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网络考试、网络课件、网络培训等功能模块,给自学者提供平台,通过培训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降低了公司培训工作,提高员工上岗速度。例如:员工考试可以利用该系统组卷判卷,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时间成本,效率高。
4、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
4.1 信息化应用平台
应用集成技术、整合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软件开发、通信协议等技术实现信息化平台搭建,下图1为工程项目信息化应用平台。
财务管理系统、基建工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与协同办公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在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中单点登录,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信息保证。为了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安全性,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设置权限,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权限,对不同的岗位信息进行约束,有权限的人员注意自己的账户密码安全,没有权限的人员不能进入相应的系统。
4.2 效果分析
在工程项目建设时期,利用信息手段,解决了合同量大、档案资料多、三控需要时时掌控等难点,提高了合同接收、查询与归档工作效率,提高了物资采购、领料、厂家管理等工作效率,提高了固定资产统计、收发账款等工作的管理效率。避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为决策层提供企业资源配置、项目建设过程、现金流动等业务过程,进而寻找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方法,最终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
4.3 注意事项
信息化的应用需要注意:首先,它的良好运行需要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支持信息化工作者,坚信使用信息化能让企业降低投资资本,从而给企业投产运行期带来巨大利润。其次,信息化建设中要实现数出一门量出一家,避免计量单位、数据信息的不一致,导致出现错误结果。第三,避免信息孤岛,该集成的集成,该整合的整合,充分利用数据提供证据,解决企业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5、总结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我国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信息带动管理的转变对企业成长有着全方位影响,企业信息化从初始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展和升迁来完成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由窄到宽、由浅至深、由简变繁的特性需求变化。本文利用集成技术,探讨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的实施与应用,而且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与工程项目同时建设和应用,信息系统可以从最原始状态收集数据,可以做到数据全面可靠,为建设单位节省投资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使项目基建时期建设方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先进。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协调和考虑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合在项目建设中,才能为项目建设及投产使用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