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ed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sharing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between owners and construction units, it ensures the smooth and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建设工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information sharing;construction work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085-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是现代的工程技术、管理理论以及项目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于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减少工程建设的周期以及节约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成功实现,需要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互相交流沟通、信息共享、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工作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
1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内容
所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指根据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对该项工程的建设全过程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有规划、有组织、控制协调的全面系统的管理活动。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过程,由于其存在自身的客观规律。项目阶段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管理模式也不同,其所侧重的目标、工作内容也就不同。因此,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业主单位,详细了解整个项目内容以及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不仅是甲乙双方的合作协调关系,而且还是工程建设合同上签订的两个重要主体,两者之间拥有共同的利益,但是也有矛盾关系。为了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开展相关的业务流程,运用创新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模式,来达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双赢结果。通过相关的法律文件,制定工程项目的合同关系,并对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创新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每一个工程阶段所包含的的知识范围都有所了解,并针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
2 业主与施工单位间的关系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该项工程是属于施工单位的产品,该项工程包括了工程建设者的脑力和体力消耗、设计单位所设计的施工图等方面。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工程项目,业主单位负责投资,购买工程。两者之间是属于等价交换的关系,也就是指业主单位负责工程的投资,施工单位根据业务单位的投资建造等价的工程实物。双方通过签订合同来确定关系,并且遵守合同中规定的内容,通过合法的形式,获得利润。如果出现违约的情况,违约的一方就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接受法律的制裁。
3 业主与施工单位间的共享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往的以物质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已经转变成了以信息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即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通信技术进行操作,实现的网络信息体系,对工程建设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建设以及管理,从而让建设工程的信息数据实现以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为一体的程序化信息管理,是一种支持建设工程在高层和中层进行决策管理的集成性质的系统。另外,实现信息技术与建设工程管理间的有机结合,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指通过提前对工程的建设管理进行计划和构建,以达到进一步的严格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程序,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效率,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施工单位建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业主单位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通常是进入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去检查施工过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根据监理单位每个月的工程报告来控制投资金额,不对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材料和人员上的安排等具体实施工作进行实际详细的了解,往往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处于被动。所以,业主单位中的管理创新模式,是通过施工单位自身的工程建设信息系统,并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了解施工情况,最终达到从宏观方面来控制施工的目的。
3.1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中心,着重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对项目管理的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的过程,即所谓的人机系统。
3.2 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是指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运用的管理模式。其包括了三个部分的管理,分别是工程项目自身的管理、工程建设整体过程的管理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参与方的管理。针对施工单位来说,指的是施工的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以收集、分析和存储施工项目中的相关数据,帮助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管理者和决策人员进行的决策、检查和监督,其最重要的中心就是实现对项目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也就是对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工程投资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以及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签订的合同计划等。相对来说,施工单位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工程的进度、投资成本、施工质量以及合同签订等方面的控制。
3.3 工程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控制手段,控制的基础前提就是信息的管理,其宗旨是以信息管理为出发点,通过信息的管理来指导施工的生产过程。施工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有力的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根据信息系统的构成形式和维护,对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运用集成化的方式建设,对于有效的控制现场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集成化建设,是指对于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让信息更加具有标准化、规范化和系列化,从而实现信息的一体化。另外,在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管理时,要求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建设需要在系统、工程化的前提条件下,连接施工现场相关业务的处理、决策和办公系统一体化管理系统,并以工程项目的软件技术管理为核心,加强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
3.4 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性强的项目工程,其所牵涉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建筑设计专业和人员,尤其是建筑工程的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在项目管理方面,合同有保密的要求,因此,造成了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在信息的协同管理方面有矛盾存在。其中主要的矛盾表现在,业主单位资金是否充足、材料是否缺乏以及工程的进度方面。针对施工单位来说,开展项目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并实施集成化建设,是指在项目工程的规划管理前提下,通过多样化的动态规划管理模式和不同项目之间的协同管理,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不同项目和不同种类的专业测评制度,从而实现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间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办公业务的管理。总而言之,在施工单位的现场工程管理过程中运用以信息化为平台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对于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减少工程的管理成本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是结合工程施工技术与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通过积极地推进信息集成化建设的方式,有利于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另外,加强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间的合作、协调、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任非.对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初步研究[J].科技传播,2010,01(18):9-10.
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是指项目法人单位依据特定的程序,招请潜在的投标人依据招标文件参与竞争,从中评定出符合全面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承建单位,并与其达成协议的经济法律活动。
按照建设工程生产组织的特点,由于业主方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知识的集成,同时又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因此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虽然有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但是。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而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管理是业主项目管理的重点。建设工程招投标的过程实际是业主的项目管理过程,是一个短期决策分析、科学合理地选定最为满意的投标人的过程。招投标工作分散在建设工程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中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工程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本文只讨论公开招标。
二、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
我国以前采用的是编制标底、以标底作为评标得分的参照标准的定量综合评标法。该办法通常采用有标价限制评分法,即对参与评分的投标价人为设定控制范围。超出此范围的投标标价即丧失评标和中标的资格。前期采用的这种评标法由于人为限制了标价的范围,特别把标底区间范围作为招投标规定明示,助长了投标单位偷标底、标底编制单位泄露标底的倾向,最终导致了投标就是得到标底。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围绕标底产生了一系列的钱权交易,形成了产生腐败的温床。
我国现行的评标法采用无标底招标中的最低价中标法。这种方法目的是为了和国际招标接轨,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虽然目前我国的低价评标法采用的也是合理低价中标,但实际评标中往往忽视了合理两字或根本无法掌握合理低价的含义,只是一味强求低价中标。这种情形势必造成投标单位采用不平衡报价制造索赔的机会或以低于成本价格的报价先进场再扯皮,建设单位给多少钱作多少活,造成工程因经济原因施工到某部位就停止施工的情形,从而形成所谓的“烂尾工程”。
而且由于建设工程招标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活动,涉及面广、程序复杂,尽管我国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及其一系列配套法规,但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单位并未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造成了招投标工作中随意性大,公平公正性差,缺少统一标准,暗箱操作相对严重等问题。
三、防范招投标不正当竞争的措施及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依据我国国情实际,在参考国内外国有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招投标监督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拟提出以下治理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招投标法律制度
《招标投标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要把握好遵循“三公”原则与顾及弱者的关系。“三公”原则涉及招标方、投标方和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还涉及与建设工程经济利益相关的其他方面,如贷款方,投资方等。与“三公”原则有直接经济利益相关的主要是招标人和投标人两方,这两方中招标人一般处于主动地位,而投标人一般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建设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即使法律有“三公”原则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利益驱动,招标人有违“三公”原则的行为往往难以遏制。投标人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无可奈何。而政府监督部门,也因管理人员少、管理幅度过宽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难以查处。在招投标活动中,如果投标方有违背“三公”原则的行为,只要招标方严格遵循“三公”原则,投标方的不良行为一般容易制止。因此,“三公”原则制度的完善应当偏向于投标方。同情弱者、偏向弱者、保护弱者,是我国乃至国际上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立法和法律实施中纠纷处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当前,立法在体现这一原则的同时,还应侧重制约和规范招标方的行为。通过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规范,将大法的原则具体细化,在保持法制统一的基础上将大法的缺陷弥合。
(二)控制招投标主要环节
1、设置不同竞争平台,随机抽选投标单位
从国际上的经验及国内施工招标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要做好投标人选择的工作,必须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设置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即参加竞争的企业在资质和能力上不能相差太远,只有这样才最能调动所有投标企业的积极性。其二,须排除各种干扰,克服人为因素。既能使招投标企业与业主之间能回避亲朋好友、裙带关系,又使业主与各投标入之间不存在非正常的经济关系与经济约定。否则,招标一开始就会陷入“内定”、陪标等假招标的陷阱之中。
可吸收国外经验,总结国内教训,结合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改革,充分注意在投标人选择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考虑今后较长历史阶段中队伍多、项目少的状况,提倡按照项目大小、技术难易选择不同资质和能力的施工企业,分层次进行公平竞争等。
2、以法律形式确定评标、定标的程序和时间
由于在施工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办法和规定中,尚未对评标、定标的程序作过明确规定以及对评标、定标时间作过严格要求.因此在施工招标的评标、定标中随意性、草率性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规范评标、定标的程序,明确对评标、定标的时间要求来规范施工招标行为的办法,在国内尚未引起充分的注意。因此,为了郑重地、科学地评好、定好每一个标,国家和省市在今后的立法中应确定施工招标、定标的基本程序,并提出对评标、定标时间的要求。要明确规定技术标必须在商务标开标之前子以评定;施工招标评标、定标必须考虑工程的技术复杂程度,在时间上给予必要的、充裕的保证,并应当经过招投标管理部门的核准。从而在程序上、时间上为评标、定标的公正性提供保障。
3、规范专家评委的行为
专家评委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施工招标的评标、定标是否公正。近年来,在反映施工招标评标、定标有失公正的投诉中,涉及专家评委责任心不强、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日趋增多。规范招投标活动的重点是评标,规范评标的关键是专家。针对专家评委不公正评标问题多发、易发的情况,今后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规章和制度:一是专家库管理部门应按照专业更加对口、大小项目分开的要求扩大专家评标库,完善专家评委抽取办法;二要明确专家评委更替的要求,以保障评委组成的合理和专家评委行为的规范,保证评标、定标的公正性;三要明确招标和工程设计等与业主有合同关系的人员只应当作为招标人代表参加评标、定标;四要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施行项目招标结束后公布每个评委评标情况的办法,并将之写入对专家评委的评标、定标工作的检查、考核内容;五要设定对评委不规范行为的处罚细则,对有
违规行为的专家评委实行严格的处罚和清出制,以促进评标进一步科学、合理和公正。
4、完善评标办法
评标办法是招标评标、定标的依据。评标的办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评标、定标的公正性。对于评标办法的具体选择,如果一般技术难度不大、技术成熟的小型项目,可不再采用技术标评审,只要一阶段的评标即可。如果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大中型项目,应采用“两阶段评标办法”为好。特别强调“技术标”评审要评暗标,并且技术标评审要细化、格式化,制订打分的标准,全部打实分,不打虚分;评委要提出书面评审意见,要先议后打分;要适当区分评审的时间或保证评审有充足的时间。因此,在制定招投标法规和招投标规章修改中,应写明逐步推广合理低价中标办法,写明提倡探索网上交易的办法,真正克服人为因素,体现施工招标的公正性。
(三)改革工程定价体制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和招投标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推进建设市场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招投标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的治本措施之一。
我国现行的工程定价模式没有体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目前我国造价的确定之所以出现静止、滞后的局面,首先是信息工作管理方式落后,资料精度不够、不及时、不全面,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而造成的。为了实行对项目造价的动态管理,要尽快建立一套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及时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搜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不同的地区对投标报价的要求不同,不同的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条件千变万化,具体的计算方法难以统一,因此,计价方法也应当可“变”。总之,应当尽快改变目前单一的、滞后的并与市场价格严重脱节的计价标准和办法,制订合理的工程定价。维护国有投资利益,为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竞争奠定必备的价格条件。
(四)推行、管理人员执业(上岗)资格制度
由于现行的招投标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中只有对招标机构有资质要求,而无对招标人员的资格要求;只对招投标管理部门进行了设定,而无对招投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而且目前招标和招投标管理人员中,文化、能力等素质差参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信息化建设 现状 措施
1、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自从1982年引进到我国到现在,已有将近30年的时间,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挑战性。而企业的信息化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去更高效地创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顺利时展的产物,是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
实施和加强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和检查,同时加强项目的管理及其优化,从而促进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和速度的提高,最终实现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使人们对风险进行迅速、有效地预测分析、防范和控制;还可以为项目管理提供定量的分析数据,进一步支持项目的科学决策,同时还可对后续及其他项目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快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等。因此,本文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相关探讨。
2、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科技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中国建筑企业不仅要与国内的企业进行抗衡,更要直面跨国企业的挑战,因此对国内外现代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进程是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尝试摸索的开发阶段,一方面,国产的一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与国外的一些著名软件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对于一些引进的软件也存在消极使用的状况或者处于只能利用其个别功能的阶段。另一方面,虽然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信息化,一些大企业还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和数据的共享等但总体来讲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较国外而言仍然不高,管理模式单一等。
国外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非常迅速。日本近年来主要大力推进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这表明项目的招标、投标、过程管理信息的提交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且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美国方面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相当优秀,如:P3/MS Project软件等。美国对于项目管理软件使用面非常广泛并且普及率也特别高,如:美国的McDonnell Douglas(麦道)、Coca-Cola(可口可乐)、Boeing(波音)等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了P3系列软件。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功臣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纵观整个建筑行业,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定能进一步优化企业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环境,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进而有效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2 建筑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认为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增加投入,会给企业增加负担,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种偏激思想,简单地认为配几台电脑可以上网,企业可以使用互联网,这就是实现了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当大力推广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
3.3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
作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投入不足,,不能形成网络,那么就不能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传递,会导致信息的滞后、扭曲及失真,这对于企业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3.4 信息化建设人才的严重匮乏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不仅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而且具有扎实的信息管理理论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而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和实际的培训长期以来存在相互脱离、人才培养单一等现象。
4、改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工作,诸如进度、质量、风险、财务等,而信息化建设则是一个包含了人才培训、法案设计、网络建设、应用选型等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上述谈到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建立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促使企业的发展。
首先,应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促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普及,使得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更加有理论支撑,更加有依据,令其制定实施起来更顺畅,同时还需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软件规范来知道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其次,就是积极推广和普及项目管理信息化,提高人们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意识。对信息化观念淡薄的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宣传和教育,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积极推动信息化的进程,让各参与方尤其是业主认识到并且认可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对于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提供有效的保证。
再次,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资力度,引导各方面资金尤其是第三方的投资力量等来保证设施的先进性与准确性,这对于做好信息化建设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不可忽略。
最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才相对来说属于参差不齐,我们需要在精通IT技术的同时还具备业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增加大学教学相应内容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来满足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5、结语
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寻求适合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结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情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方法,在现代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有助于企业对项目的整体进行客观的把握和风险的防范,更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令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1信息化建设体系不完善
实现建筑工程业主方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是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从制度和方法上保证相应执行环节中的方向和方法符合实际需求。在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体系层面的构建。这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开始阶段便陷人了一种混沌模糊的状况,负责人不能对相应的建设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在部门设置和执行流程等方面缺乏具体详细的依据,这使得基层的信息化建设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以有效把握建设方向和尺度,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审核与评定阶段很难根据准确的指标进行评价。
1.2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不充分
软硬件技术支持是建筑工程业主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缺乏技术支持造成的信息化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技术等级标准与项目管理工作实际的需求不匹配,在引进相应管理软件和系统构架搭建的过程中,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往往会引进一些相对廉价的技术,认为信息化建设发展就是购买一些软件安装在电脑上,能够接人互联网查询下载资料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偏差导致的技术水平不足,往往会因为技术应用本身的层次较低,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操作性问题,管理效率大大折扣
1.3信息化建设人才储备缺乏
建筑工程信息化发展离不幵专业人员的实践操作,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准确合理的操作相应系统,信息化是难以发挥应有效力的。建筑工程业主管理信息化人才储备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知识结构和实际管理经验不均衡上。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对于工程项目的流程有着准确的认知,同时能够通过丰富的经验识别具体项目的管理重点,而拥有这种经验的管理者往往工龄较长,在知识结构上与当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存在距离,同时由于一些传统工程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1.4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拓展空间不足
现阶段,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是很快的,系统的更新应用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发展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拓展性。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业主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关注点往往局限在眼前较短的一段时期之内,相应软硬件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投入也仅仅以适应当期需要为出发点点,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从长远的角度制定建设发展规划,构建人才体系,在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相应的软硬件和人员知识能力结构便可能不在适应实际需求,需要再次的建设投人。
2.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2.1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体系
为了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提升工程管理效果,建筑工程业主方应充分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的构建。首先,管理层应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带头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指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使信息化发展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在信息化建设发展制度层面应制定严格的实施与评价细则,结合国家指导性文件、行业规范标准充实制度,保怔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第三,体系建设应联系实际,应在深人分析当前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确保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可执行性。
2.2全面提升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建筑工程业主应根据资金储备水平,选择具有实用性的软硬件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来,在软硬件建设过程中兼顾技术的可行性和整体系统的对接有效性。通过系统构建实现内部工程管理者对于工程资料查询使用的便捷性,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及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业主除了重视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平台的构建外,同时也应针对移动端的工程管理信息化进行投人,使工程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工程管理工作。
2.3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储备体制
人才储备使实现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业主方应健全人才培养储备体制。应从当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制定规划,重视对于现有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改造和优化,同时应大胆启用新人,让更多的具有信息化专业背景的人员承担工程管理工作,通过实践锻炼这部分人才的实际经验。建筑工程业主应将人才个人发展与的公司进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与进修机会,让员工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积极投身岗位工作,实现培养人才留着人才的目的。
2.4保证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拓展空间
信息化建设的拓展性,是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工程业主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多的从长远角度出发,在软硬件建设标准与人才培养工作中适当提升标准,充分利用拓展空间实现当前和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过渡与对接,减少技术革新对于信息化管理工作造成的迟滞性影响,保证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长期不间断的发展下去。
3.结语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招标机构;公开招投标
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指的是项目的法人单位根据特定的程序,招请潜在的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参与公平竞争,并从中评出最符合全面完成工程建设项目的承建单位,与其达成协议的一项经济法律活动。自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招标制度已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的招标体系已经形成了政府依法监督招标、投标活动,招投标单位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根据法定的程序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活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及政府形象。
1.当前的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工程的招标过程中,存在着少数的领导利用职权变相插手招标工作,越权包办工程招投标,这就是所谓的“权力标”和“关系标”问题。部分招标机构之类的中介组织在招投标时不依照法律办事,讲人情、讲关系;部分的评标人员基本素质不高,打着感情分和关系分,这个问题在技术标评分时特别突出。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宁波大剧院的腐败案。龙元集团为了成功承建宁波大剧院红线之内的市政工程,集团中的赖野君变着法子找到徐福宁并成功送出10万元。在2003年4月22日,在徐福宁的批示下龙元集团不经投标就成功承接了宁波大剧院红线以内的市政工程。
第二,有些业主为了回避监督,在招投标之前已内定了施工单位,却邀请了几个施工单位投标制造公开招投标的假象。有的施工单位给予其他施工单位利益分成或转包工程等好处,为达到自己中标目的拉拢他们过来陪标。原在深圳水务局的规划建设处任职处长一职的张广松的腐败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2005年的下半年,深圳东部供水水源工程第三阶段的造价皆上亿的三个隧洞开始进行公开的招标,在两百余家单位的激烈竞争中,一名对隧洞工程一窍不通的个体老板居然令人跌破眼镜地“中标”了。经调查此事件就是一个由张广松幕后操刀的陪标事件。
第三,业主过分注重标价,并将标价作为评判的尺度,这种做法让某些施工单位为了抢标而盲目报低价格,且是在不了解业主意图、现场情况及设计图纸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抢标目的而执行的手段。一旦业主在评标前没有对投标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实事求是地了解其施工能力,就会产生盲目投标者或刻意降低报价的条件不是最优的投标单位中标,在这些单位中,有的甚至不愿自己施工,而是将工程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自己抽拿管理费。除此之外,过低的标价还会引发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不到位、审批投资不足,极易发生停工待料的情况,让原本紧密衔接的工程施工不及时,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还会影响投资效益发挥的及时性[1]。
2.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对策探析
在建设工程中,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慢慢变成这个行业的“癌症”。要在肿瘤扩散之前,将其根除,就要建设健全的制度,用制度来防止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围标、陪标、串标的现象,将其发生的机率减到最少,这对实行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透明、科学”原则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对于维护招投标活动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是有利的,以此来减少社会对招投标工作的不良评价。以下,笔者也将与大家讨论几个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效对策,希望业内的人士也能参与讨论,指出不足的地方。
2.1完善、改进评标办法
评标办法是作为后期招标、评标、定标工作的依据存在的。评标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对评标、定标的公正性有着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如果技术难度较小、技术比较成熟的小型项目的评标办法可以采用“通过制”来进行技术评标或商务评标;在技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中大型项目中,就应采用“两阶段性评标办法”,这种“技术标”的评审一般要评暗标,并且,在技术标的评审过程中要求制定细化、格式化的打分标准。在评委要提出书面的意见,并讨论后再打分[2]。
2.2为参与投标的单位建立诚信档案
业主建设工程招标公告后,要报名投标的施工单位必须委派在本单位就职的职工携带法人委托书、劳动合同关系及社保卡或者社保关系证明进行报名。当今的社会风气下,挂靠的现象非常严重,投标单位职工附带的社保卡或者社保关系证明基本上可以杜绝挂靠的现象。与此同时,招标管理中心要利用工程建设招标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物资材料及设备供应等单位办理信用档案信息备案。每次参与到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施工单位,招投标管理中心要严格考核他们的施工质量、业绩、安全事故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对于业绩好的单位,在后面的工程招投标中可以给予优先推荐及评标加分的奖励;对于屡次违约、发生质量问题或者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可以选择评标减分或者甚至考虑取消其投标资格。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把信誉度好的、条件优秀、富有施工经验的单位挑选到工程建设中来,大规模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及整体的建设水平[3]。
2.3“低价中标问题”的认识和处理
低价中标法源起于英国。在英国,当项目招投标进入评标的阶段时,各投标者向业主及技术人员针对文件中不明白或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解释澄清,而后再由业主及技术人员评审投标者资格。在评标的过程中,报价最低的标书就是“财务报价最有利者”。当报价最低的施工投标单位的技术、管理、合同等方面的能力能达到要求,此单位就会被业主认可。目前来说,国际工程建筑施工领域的通行做法就是使用最低投标价中标法。但是,我国在低价中标问题中与英国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在《招标投标法》第33条中规定,投标人不能以低于成本的报价进行竞标活动。但是怎样认定报价低于成本呢?《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的第21条明确地规定“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或者在设有标底时明显低于标底,使得其投标报价可能低于其个别成本的,应当要求该投标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由评标委员会认定该投标人以低于成本报价竞标,其投标应作废标处理”。制定对低于成本报价的程序及认定标准,能有效制止部分投标单位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维护招投标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也对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有利影响,对优胜劣汰有促进作用[4]。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做好建设工程的投标招标管理工作,要深谙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未发生的问题,要有预防的措施,对于已发生的问题,要有解决的办法。中国在发展,建设工程的投标招标管理工作也在发展,旧的问题可以预防和解决,但还会有新问题发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应当以 “公平、公正、透明、科学” 的招投标投标原则为基本去解决问题,去促进管理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桂席.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问题探析[J].经济视角,2006,(09):64-66.
[2]陈跃卫.浅议提高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J].上海水务,2004,(04):66-68.
Abstract:"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verseeing Standard" the companion volume, two standard goals are consistent, the executive program, the measure method is may communicate mutually and supplement mutually, to further raise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supervisory work level, the enhancement overseeing work's foresight, the initiative and the dynamic control, oversee engineer also to know very well "Construction project Overseeing Standard".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监理规范 学习与体会
Key words: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 overseeing standard studies and realizes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简称《规范》)做为国内第一部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家标准已由建设部,并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规程》“全面总结15年来建筑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推行施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进一步规范全国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做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对同一个施工项目,一方面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按照《规范》的有关规定有效地对工程施工进行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监理企业项目监理部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简称《监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施工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施工项目能够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目标,按期、保质、按施工合同规定的工程造价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双方采取的程序、措施、手段、步骤也有可以互相沟通或补充之处。为了积极地配合监理工作,项目经理及其它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熟知《监理规范》的内容;总监理工程师及其它监理工程师为了更好地配合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工作,也应该熟知《规范》的基础上,增强监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动态控制,有利于监理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监理工程师对“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要进行以下工作:
1、审核“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过去监理工程师习惯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应如何审核“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重点、要点是什么?还需要探索。
2、经过审核批准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将做为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如项目管理人员不依照“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从事管理工作,监理工程师有权予以纠正。
二、《监理规范》规定:1、监理企业实行项目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对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均规定了各自的职责。2、总监理工程师应对项目经理及其它项目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如根据有关法令的规定是否通过培训后持证上岗,担任本岗位职务的年限是否符合要求等。3、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与项目经理部的专业或职务对应人员建立紧密的业务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支持与帮助。 4、经过考察后,对不称职的项目管理人员,总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撤换。
三、《监理规范》中对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与要求与《规范》极为近似。
1、主动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控制,并以预控(预防)为主。
2、对工程的“人、机、料、法、环”诸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并监督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到位,正常发挥作用。
3、严格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执行各项试验、检验制度及各项完工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四、项目安全控制
(一)1、安全工作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安全控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总负责人。
2、制定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通过对它们的实施实现施工过程中人的安全、物的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安全,并消除安全管理中的缺陷。
3、对项目管理层及劳务作业层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未经安全生产教育者不得上岗作业。
(二)工程的施工安全工作虽在《监理规范》中没有规定,在有关的法令、法规中也没有监理人员应承担施工安全责任的规定,但是从全面实现工程目标和从道德观念出发,施工安全工作仍是项目监理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项目监理部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监督管理:
1、把督促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列入项目监理部的工作范围。
2、审核项目经理部报送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时,注意审核有关施工安全的内容。
3、督促并检查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安全运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并经常建议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在公路建设工程中,融入科学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公路项目施工所带来的成本投入,从而节约资金费用,增加收益。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目成本管理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中,占有绝对的核心位置,本文的研究基于此开展。
一、D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项目概况
D高速公路项目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某互通段约13公里(含新建洞庭湖大桥9公里)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和大桥(不含布索桥)宽度33.5米;其余路段约59公里,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米,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二)D高速公路项目的成本结构分析
按照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价格上涨因素分析,实际支出额较预算额应当有所超支,人工费用在2013年,较2011年已经上涨约30%,材料费用出现15%左右的上浮,机械费用也出现10%左右的上浮,因此人工费实际支出额较预算额超支必然超支,现主要分析超支情况,如下所示。
1.人工费。人工费实际支出额较预算额超支4.5万元,超支0.24%,随着人工的上涨,超支4.5 万元数值较小,应属于较好的管理情况。
2.材料费。材料费用实际支出额较预算额超支59.24万元,随着材料费用增长,超支虽然正常应在正常范围之内。燃料费用实际支出额较预算额超支6.66万元,超支24.27%,应属于超过正常超支水平。
3.机械费。运输费用实际支出额较预算额超支10.11万元,超支21.99%,应属于超过正常超支水平。机械费用实际支出额较预算额超支37.19万元,超支22.28%,应属于超过正常超支水平。
4.合计费用。合计费用实际支出额较预算额超支142.18(万元),超支-4.8%,应属于正常超支水平,且较低。
二、D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竞争意识不足
项目成本的投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未来。项目经理部管理者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处于核心位置,其工作有效性对企业收益影响巨大。由此可见,强烈的竞争意识的树立何其重要。但是不仅是D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目前整个国内项目管理人员成本竞争意识都处于较低水平。无论是对市场环境还是公路建设市场发展,都没能了解透彻。没有实现全面的竞争对手比较,不了解自身在相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及劣势。人力资源市场及物料供应情况不了解,对供应商选择和劳动队伍选择不够重视。
(二)市场环境因素考虑不全
D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中的管理思路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凸显:
1.对成本管理主体认识不足。诸多观念中都对成本管理存在偏差,认为其专属于财务部门,与其他单位或人员关系不大甚至无关。无论是项目工程建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费用的占用和成本的投入。
2.对成本管理自身认识不足。国内成本管理观念中,普遍认为成本费用大体上是有工程建设中人力、物理、设备的耗损及其他间接费用造成,因此,只要将这几方面全面控制,就能实现目标。忽略了其他方面,例如项目开展的前期准备、后期维修等造成的成本费用。
3.对成本管理实施时间认识不足。长久以来,建设单位都保持这样一种观点:高速公路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在期限内按规定质量完成,其中会出现的成本费用不需要考虑。成本管理也只是对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费用资料整合分析计算的过程,无法有效开展施工项目成本的实现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总结。
(三)目标成本系统性较弱
目标成本存在系统缺陷,是指有关目标成本的构成、方法确定、确定依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D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总成本的预算是使用估算获得,较为传统的估算方法有类比法和参数法。但是由于D高速公路投资总额大,估算过程本身就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其中有关测算方法问题,还会受到测算人员对于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意识问题。
三、加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成本意识
意识的强化对于成本管理的改进十分重要,尤其是战略成本管理意识。战略成本管理是指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彼此结合,管理者对市场竞争对手及自身做出全面分析,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确保企业能够满足外部环境要求,获得与同行业对手间的竞争。战略成本管理不同于以往传统管理方式的特点在于,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水平。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战略定位、成本分析及价值链分析。
(二)加强合同管理
1.提高合同管理意识。D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必须从思想上提高重视起合同管理的意识,把D高速公路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列入合同管理的范围,严格地执行合同的管理要求。D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处的各位领导都要集中精力,专注于合同管理的工作。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开办各类学习班或者张贴各种的宣传栏等方式,让全体员工的合同管理意识提高,这样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观念,可以自觉地按合同要求办事。
2.加强合同变更管理。对于工程实践来说很多境况下都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而变更就有可能需要索赔,所以必须加强合同的变更管理。工程管理的工程师有收集、记录、整理一切涉及相关文件的责任和义务,像各式各样的计划、各式各样的图纸、各种规范、各项技术说明还有与业主相关的各种变更指令。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审核和分析。在施工的同时,变更和索赔一定要同时进行,变更手续需要在双方达成一致后方可按照合同进行办理。如果施工总承包合同、业主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向外分包部分工程。当然在签订分包合同的时候,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地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把双方的权益和义务都列明,分清合同的界限。
(三)加强人工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业主和路桥施工企业之间签订合同后,就需要依据该工程的施工地点和具有的特性来安排施工队伍。施工队伍其实就是劳务分包队伍,这支队伍基本上都是通过招标的方式最终才确定下来的,劳务分包的费用必须按合同的规定执行,一般是每日定额的费用或者是按平米结算费用,这些都有提前确定好,一旦确定就不能再随意更改。这方面的费用一定要加强控制和管理,一旦发现有超出计划的费用,就要及时地分析其原因。在D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劳务分包费用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一般超不过15%。但是实际发生劳务分包的时候,有部分施工公司很难控制一些小型机械的费用和材料的损耗费用。为了避免劳务队伍的工作态度消极懈怠、拖延工程的进度,可采取以下三种预防方式:
1.劳务分包的成本要提前规划出来,不能无故压低把劳务分包的费用,也不要让收费很低的劳务队伍来完成工程,毕竟工作质量是最重要的。
2.企业应该选择有信誉和竞争力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3.如果场地的施工队伍表现得很好,能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比如劳务队伍施工的质量较高,而且劳务进度较快,就需要对该队伍进行资金奖励。拿到奖金的施工队伍更有干劲,更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这是公司和施工队伍共同的目标。
控制劳务费用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从用工数量上进行制约,尽可能地减少某些步骤的每日耗费金额。就现在看来,有很多的劳务队伍都存在开工不合理、重复记工日、重复记录工作人员的情况。需要现场的施工人员监督施工的情况,按规定进行开工,不能把一个农民工在同一天分配到不同的施工工序中,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上报项目负责人。
(四)构建成本管理保障体系
项目经理部需要从项目实际出发,结合项目施工特点派任成本管理的组织及人员,主要任务是项目部所称担工程的成本管理,需要对其施工成本和成本下降情况负责。另外,成本管理活动的实施,需要按照各个部门各自的管理内容和管理特点,明确每个部门或岗位的权力和责任。所以,在明确成本管理的职权内容时,还需注意权力的阶层性,有关决策、落实于执行各个阶层的责任和权限要明确,在规定范围内行使权利并负有责任,良好的分工合作,清晰的关系内容,避免责任混乱导致彼此推脱现象,确保成本管理职能的发挥。通过健全有效的组织构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管理活动的高效运行。
(五)加强物料管理
材料费用的控制,包括D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消耗物资材料的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合理地控制物资材料的成本。在整个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费用要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因此,合理的控制施工材料的费用对于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控制施工材料数量的前提下,也要保证施工的质量,这就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现场管理材料的费用。从材料的采购到材料的使用最后到材料的保管和回收都是一一考虑到材料的成本费用。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
引言
目前,我国电信行业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各运营商为扩大市场占有率,满足顾客不断变化和增加的需求,不断进行着通信网络的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以此支持日益扩大的业务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各方不断引入项目管理的各种新模式,解决原职能化管理的痼疾,进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提升最终用户的满意度。
1.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
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是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实践和项目管理理论,应用系统工程的有关原理,综合考虑工程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考虑项目管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项目执行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在对项目进行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是由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集成、要素集成和组织集成三个部分构成的完整的集成管理体系。
1.1全生命周期集成
全生命周期集成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集成,是把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和手段运用到项目实施的整个周期。从项目的决策、设计、计划、施工、运营到总结评价,将全过程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流集成为一个整体,使信息流能准确、充分、迅速的传递,让各参与方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1.2 管理要素集成
工程建设项目同时具有进度、质量、成本、安全、风险等多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管理目标。对管理要素的集成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管理目标和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和考虑,以全局化的眼光和从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对项目实施管控,达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最优化。
1.3 组织集成
工程建设项目参与方既包括业主、设计商、监理商、建设商,又可能涉及到分包商、设备供货商、原材料供应商等,他们之间是由独立合同构成的简单交易关系。各参与方通常缺乏有效的相互交流,进而影响到整体合作,容易造成追求局部优化而忽略了全局。原有的项目管理体系对分包商、供应商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充分认识,成了项目管理中的短板和盲点。随着管理水平和认识的提高,旧的项目管理体系内的挖潜空间越来越少,发掘外部各方的潜力成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2.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是将工程建设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应用到通信行业中,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有力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业主对工程建设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以此提升运营商价值。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面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进行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未纳入项目管理体系的各参与方的潜力,在保证项目顺利交付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参与方的利益,达到多方共赢。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能够大大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各方的交流和配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可靠性和最优性,缩短了建设工期。在行业内推广集成化管理可以加快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工程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成本,优化资源使用效果,节约工程建设资金,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将引发业内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变革,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3.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孤立的、阶段化和经验化的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舍本逐末”。由于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和各阶段之间缺乏有效协调,项目执行中各种意外事件在所难免,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某个具体活动之上,专注于处理和解决突发问题。这种“症状解”的做法在最初阶段往往能取得一定效果,但长此以往,项目执行中出现的大量意外事件和突发问题被认为理所当然,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被视为是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们普遍认为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意外事件无法避免,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重点就几乎等同于提高应付和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关注于处理具体事件的做法是造成目前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阶段分离脱节,工程质量低劣,进度严重拖沓,控制缺乏有效性的主要原因。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无法适应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只能使突发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改变现状,根本在于使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认识到“最终解”的存在,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上,集中在项目管理各种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从全局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合理计划和控制,从根源上减少和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集成化管理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关注各具体活动之间、各参与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重视对工程建设项目中各子过程之间的衔接环节进行管理,而不是仅仅关注于项目实施的某个具体活动。
4.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可行性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是一种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即使不同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可能在投资、用途、规模、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
首先,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无论大小,都是统一的整体,无论有多少参与方,他们之间都必须进行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其次,完整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都包括决策、设计、施工、试生产等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过程,同时这些过程也是信息收集、存储、传递、加工的过程,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业主方需要的某些功能。在满足项目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工期、成本和质量的优化是业主和各参与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最后,传统的通信工程项目参与方之间彼此冲突的关系逐步被“协作”、“共赢”的关系取代,项目管理者能在各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和协调各方的行为,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整体优化。
这些共同点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速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的出现满足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要求,保障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实施的效率,为集成化管理的实践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一直受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重视。强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要从制度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以计量支付做为工程支付主要管理手段。
1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分析
随着国家对基础水利设施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水利灌区的水利基础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保证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制度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三是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四是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经费来源;五是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1.1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制度管理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是利于农业发展的基本建设项目,灌区水利工程管理要从规范、合理的制度建设入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制度,健全施工、财务、档案、监理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建设制度管理体系,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有制度可以依照与遵循。从制度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同时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1.2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灌区水利工程项目也如此。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中要求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来完成施工过程。专业的施工队伍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能够处理施工现场出现的意外情况;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可以保障施工在正常可控制范围进行;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灌区水利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充分审查投标施工单位资质的基础上,择优进行承包权限的发包。承包方施工单位将水利工程项目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并上报施工发包单位,按实际工程进度控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修改施工设计时,要及时与设计代表沟通,经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双方同意后报请水利工程发包单位进行修改相应的设计,修改部分的设计内容不能与原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相悖离。严格执行施工计划,组织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水利工程关键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与管理。实行监理质量负责制,委托有水利工程施工经验的监理公司建立第三方委托质量保障体系,控制工程工期与工程质量。
1.3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
水利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制度是引入其它行业的支付管理理念。灌区的水利工程管理执行计量支付制。计量支付就是在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进度与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作为工程款支付的实际依据,计算工程量来支付工程款项。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专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在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财务决算,按照财务制度相关规定立帐备查。
1.4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经费来源
水利工程水费是水利工程维护与运行费用的根本来源,是保障水利工程基本设施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水利工程水费收缴过程中,要确定灌溉用水的土地面积,根据确定的灌溉土地面积征收水费。水利工程水费要减少征收与管理的中间环节,解决农业水利用水的纠纷与矛盾。水利工程水费要用于基本水利设施的维护与运行中,节余部分有计划的进行水利基本设施的更新与建设中。水利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是水利设施更新与维修主要经费来源。
1.5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水利工程人员管理一直是制约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壁垒,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在结构层次上存在着年龄偏大、青年比例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等特点。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与年龄因素的限制,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约束。强化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合理化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是水利工程发展的基础。水利工程人员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
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三项制度的推进与实行,切实的发挥水利工程管理项目对于农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2.1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施中,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就是依据项目建设规划、施工管理、监理验收等重要施工阶段中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并确立切实可行的水利工程项目目标责任,层层落实责任,由灌区抽调人员设立办公室,组成核查小组,对水利工程项目依据制定与执行规范与标准实施验收与评定,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质量建设管理体系。
2.2水利工程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招投标确认程序启动到水利工程建设结束前,每个施工项目与具体环节都有相应的工程认证程序。在水利建设项目实行全面包干责任制度,由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平等的法人地位下,以自身的利益保障为合作基础,按照商定的工程建设期限与质量以及相互间的责任签定合同,共同承担经济责任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是农业保障性工程项目,是社会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三项制度的推进与实行,切实的发挥水利工程管理项目对于农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作者:赵会军 单位:五常市冲河灌区管理站
参考文献
[1]杨志杰,李敏志,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J].中国四川水利工程建筑,2016(4):475-476.
[2]左一飞,高艳,水利工程中的承包招投标责任制应用与分析[J].湖南煤炭工程,2015(11):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