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

第1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工智能;转型发展

一、高职教育现状

(一)客观层面

(1)社会面。当前社会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高职教育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传统思想中,家长学生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高职教育。随着社会给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很多高薪岗位,部分学生主动选择高职院校进修学业,提高自身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2)政策面。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政府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极大的推动了高职教育的稳定发展。

(二)主观层面

(1)教学理念。高职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往往重视成绩和理论知识,亟需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自身转型创新的必要性,正积极将全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2)教学方式。高职教育逐渐创新教学方式,将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实训教学等应用在常规教学中,适应时展,彰显职教特色。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理念未发生变化,能力无法满足新型教学方式需求,存在亟需改进优化的地方。(3)教学体系。只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依据参考。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中含有诸多不足,如学科单一、理论与实践比重不协调、知识内容陈旧等。高职教育要想适应新时展趋势,应积极完善教学体系。

二、人工智能现状

(1)国家战略。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提出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是人工智能,提倡积极构建全新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的目标,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各部委也积极颁布一系列政策,如《智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2]。可见,国家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产业发展。多年的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有了明显提升,在问题求解、泛逻辑理论、不确定推理、拓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方面有了显著研究成果,一部分成果甚至领先世界水平。例如我国在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文字识别、语言识别、虹膜识别都取得优异成果,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机器人视觉研究、卫星遥感、自主导航、军事等领域。企业十分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像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阿里人工智能研究院、百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研究,使应用和商业价值最大化。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人工智能产业创造700亿元市场价值,预计在2020年产业规模超过1600亿元。

三、人工智能推动新时代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发展的目的是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工智能时代,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部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明显变化,逐渐形成了“机器换人”的局面。企业中简单、重复、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都由智能机器人予以代替。例如在京东电商的物流中,出现无人机配送方式,直接冲击了传统人工物流配送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智能机器人走向物流配送的工作岗位,形成全新的工作体系。此外,在生产制造的质检环节,由于传统人工监测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应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动态检测。可见,人工智能时代会有大批岗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机器人。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模式,顺应时展趋势,结合社会岗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高职教育方向,实现高职教育价值。

(二)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以往的发展致力于“中国制造”,但新时代“中国制造”已无法提升综合国力,国家必须调整发展战略。人工智能时代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这一发展战略的转变,能看出先进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了2025年实现“中国智造”的目标,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同时,高职教育转型过程中,转变以往以理论、成绩为主的思想观念,对人才进行更加系统的培养,调整理论知识、实习实践之间的关系比例。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职教育转变与创新,可以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力度,使人才综合素养得到更好提升,满足“中国创造”的需求。

(三)学生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

时代的发展使高职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传统的高职教育虽能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但并不满足当前企业对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曾经的学生,没有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存在“得过且过”等不良思想。新时代,高职学生逐渐认清自身地位,意识到自己与国家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力量。高职教育转型创新,根据时展要求、学生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与计划。

第2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网络教育;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18

“人工智能”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又同时包含了很多领域的不同学科,例如生物信息学、机械理论学、数理推论、语言文化等,它的研究领域非常的广泛,包括机器翻译研究、智能控制研究、专家系统学、机器人研究、语言和图像理解研究、遗传编程研究、自动程序设计研究、航天科学与应用、庞大的信息处理、储存、管理研究。此后,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研究机构有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索尼公司等,中国的先进研究机构主要有清华大学、北京紫光优蓝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几十家机构。

目前,将人工智能应用在网络教育中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一些先进的成果,但是在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研究人员进行解决并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教育的现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通过研究提出了做好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措施,最后对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网络教育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观念以及接受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教育文化”日趋成熟。网络的发展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它除了将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些显著不足进行了改变以外,同时使教学更富有吸引力和生气,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到Internet教学中来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身份的限制,到这个虚拟的课堂来进行“充电”。但在当前,网络教育还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在实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网络远程教育的过程中,支持学习的服务系统没有很好的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引导学习者学习的手段和给学习者答疑的方法都比较落后,服务的方式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

(2)网络实验教学中有很的问题存在,例如空间的分散性差,时间的流动性和自主性差,除此之外,便携性也比较差等;

(3)目前,虽然网络教育中进行的考试具有开放性,但是考试的公平公正性、考试类型的科学性、出题的权威性都很难保证;

(4)目前来看,网络系统本身具有了信息查询能力,但这种查询的能力是很有限的。

2 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2.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在1980年左右由美国的研究大师波恩切克提出来的,是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由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网络教育的应用和研究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潜力。例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数字和移动图书馆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能够为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帮助他们明确决策和管理的目标,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并加以修改或完善,为数字图书馆正确、有效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2.2 智能教学系统

智能教学系统是在1970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智能的授课环境,它将计算机的模拟功能来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共同形成一个交互式的开放的教学系统,在这个学习系统中,学生可以主动的获取学习知识,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人情况来进行合理和科学的教学,以达到最佳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智能导学系统

支持服务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建立和维持一个高效灵活、强有力的支持服务子系统是有效地开发、管理和实施计算机网络教育项目的保证。智能导学系统可以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方便快捷地调用各种资源,以获得学习的成功。

2.4 智能硬件网络

智能网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的研究课题。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不仅要求多媒体综合化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且要求网络能够提供高级信息处理能力。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对现有的计算机教育网络赋予其一定的“智能”,从硬件性能本身加以提升是一种不乏远见的选择。

3 做好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资金的支持

对于做好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工作,绝对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关的预算,落实好国家对于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政策,对于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科研单位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支持这些企业、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促进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3.2 加快人员培训工作,建立技术研究团队

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工作具有技术性、专业性强等很多特征,因此,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使得这些人员既要懂管理,又要精通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通过全面的业务培训和人才引进,建立人工智能的技术研究团队,使得这些人的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人工智能方面有所创新,保证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3.3 加强和先进研究机构的合作

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方面,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能力较低,与上述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实现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更好的应用,就需要我们的研究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这些国家的先进研究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借鉴其先进的研究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一些实际的合作。

4 结束语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存在着巨大的优势,人工智能网络技术也会不断地进行发展而趋于成熟,这将极大地改善并且优化网络教育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网络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并有望增强网络教育的全面开放性。为了做好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加快人员培训工作,建立技术研究团队,加强和先进研究机构的合作,使网络学习的支持服务更加人性化和拟人化,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

参考文献:

[1]吕生荣.浅谈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01):198.

[2]张园.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7(34):108-109.

[3]陆志一,吴学庆.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4).

[4]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08).

[5]何月瑶.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05).

第3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学校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最早采用人工智能教学法从事英语教育的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教学理论,在英语语言教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田纳西州立大学是一所由政府资助的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其所在地――纳什维尔,是医疗卫生、音乐、出版和交通运输的重要中心,也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素有“Music City USA”之称,曾在2006年被提名为美国最佳居住地第一名。学校共提供45个学士学位和24个硕士、博士学位,主要集中在人文科学、行政管理、心理学、特殊教育和教学、生物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七个领域。学校商学院在1994年获得高级大学商学院国际协会认证,并同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两方面得到了国际认可。

在早期发展阶段,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校采取了以人工智能辅助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今,田纳西州立大学的人工智能教学法在美国可谓独树一帜。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营造了科学高效的学习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田纳西州立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法将文本、图形、色彩、声音、影像等信息融为一体,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地灌输书本知识。这对于激活学生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等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获取的信息量远比传统教学环境下要多,学生学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当微软公司刚推出MS Power Point(PPT)时,学校便尝试将这种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从教学实践来看,基于PPT的教学课件,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特殊功能。教师们借助该课件强大而生动的演示功能和链接功能,将自己多年总结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层次和交互性较强的演示文稿,利用超级链接功能将词汇、语法、语音和图像等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了线性和非线性课程教学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强化了课堂教学。

随着PPT形式、颜色、动画效果等不同的变化,学生们对课件内容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同时,老师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做成幻灯片,拿到班上演示给大家看。学生在准备课堂发言时,会上网查询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正确使用相关专业知识点,既复习了所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还自主开发了人工智能化的语言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校内的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上链接到服务器上的教学软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

创设“人工智能”课堂

田纳西州立大学的教学人员认为,语言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形成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语言材料基础之上的,整个教学活动必须有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而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单词、句型往往都是教科书上或是词典上的,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此,他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大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与时俱进地吸收当前流行的英语词汇,并且及时更新一些旧词汇的新用法。通过人工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全方位地展示英语文化、英语语言思维以及英语语言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从而有效地克服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的缺陷。该系统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拓展了教学空间,让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调取多媒体课件,实现自主学习英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阅读及写作能力培养也是田纳西州立大学的一大特色。传统的阅读及写作课主要采用的手段是教师讲解,教学内容也大多源自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教学系统,使教育教学效率明显提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及篇章结构,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写作能力。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所属体裁类型的特点用多媒体一一展示,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不同题材的语篇结构,使他们在阅读理解相关体裁的内容时,能准确理解内涵,并能够模仿其特点写出相同体裁的文章。

借助人工智能系统,田纳西州立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方位、自主式的学习环境,同时,他们的学习进度会被计算机完整地记录。计算机会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情况,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定制“个性化”学习模式

多年来,田纳西州立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直倡导“自主化、个性化”,力求打造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时短、教学内容多,教师往往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只能够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模式,使他们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还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求助。这样,他们就有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这对于专业能力的形成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咨询者、监督者,学生则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第4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经过比较详细研究Alphago的算法发现,它在布局阶段的前20步采用人类经验,之后开始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学习的权重,变得更加的理性以及所谓的大局观。由于围棋的复杂性,Alphago也不能在每步都能精确地知道当前棋盘中所有下法的胜率。所以,他采用的是在可以期待的近期(20步以内)综合价值和胜率会超过50%的走法。从这几点来看,这次的机器战胜远超过国际象棋中人类被战胜的意义。Alphago的算法是一种新的适应机器的思维,发挥了机器的强项,弥补了机器的短处。这非常让人感到害怕、悲观和失望。因为,人生就是一盘棋局。如果50年后,有一个智能科技机器助手,它不能告诉你最终的未来,但是可以告诉你在几年内的未来,你该如何是好?那这是不是一种宿命论?事实上,笔者在教授数据分析课程的这几年中,一直在宿命论和未来不确定性两种相对的观点中摇摆。数据统计已经有足够的算法和可靠的实践在某些方面做出人类无法预计或预见的准确预测,只不过那些领域还很小,比如,库存的预测、销量的预测,等等。数据已经在显示其巨大的价值,而一旦数据预测技术能够输入足够多的变量,采用类似Alphago或更加高级的算法,进而对你个人、你所在组织、公司、国家的短期未来甚至是长期未来做出80%、甚至是90%的准确预测,你会怎样去接受这样的未来?!当然,不确定性仍会存在,这是一个好消息。在此,我对Alphago事件尝试做一些思考分析。

 

一、Alphago战胜人类的几种可能的基础

 

1.Deepmind公司用十年的时间磨练,修改算法,虽然在算法上没有创新,但是如何融合已有算、如何调整权重等多个方面,仍然是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

 

2.Google拥有超级大量的计算资源供Alphago的使用,也就是说目前机器学习的过程非常的耗费时间以及计算资源。按照以往的经验,20年内,我们使用的桌面型机器就应该能够支撑起Alphago目前所需的计算资源。从现在开始,再过30-40年,可能Alphago这个“古老”的程序只需要几天就能完成现在几个月所需的机器学习时间。

 

3.在硬件上CPU和GPU的协同调度,以及分布式的运算的运用,大大加快的计算的速度。这也是近几年软硬件基础发展奠定的基础。

 

4.Alphago 在击败欧洲冠军时进行了严格的保密,说明当时Alphago团队当时也并不是很自信能够战胜。事实上,我认为,在这次比赛开始前,他们仍然没有这个把握,仍然应该认为是一半对一半的胜率。但是,哪怕输了,也没有关系,反正继续让Alphago学习后再提升。

 

5.Alphago对战时采用方式近似的模拟了人脑的信息的处理方式,只不过速度更快。所以,Alphago也不能百分之百的胜率,但是随着学习的时间不断增加,最终会远远超过人类。

 

二、Alphago围棋人机大战事件将会产生的影响:

 

1.个人,组织,公司,国家间的竞争将会更加重视人工智能的策略参考。人类的思考开始依赖于机器的理性,人的决策变得更加的理性,情感的因素会不断下降,也意味着更加没有人情味。这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的进化进程。

 

2.人与机器的关系需要重新的思考,人应该如何同机器共存。

 

3. IT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将大规模增长,而有些行业将大规模失业。

 

4.基因技术、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这些技术都将对人类产生重大意义的影响,但是如何控制好这些技术将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否则任何一个技术都可能毁灭人类。为了控制好这些技术,需要从现在开始立即进行大量的辩论及监督审查。

 

5.Alphago在最终在决定某个落子的评分中,其权重为人类经验参数同左右互搏这种机器学习得来的概率参数各占50%。Alpago团队曾经调整过不同的权重,但是经过实验发现各占50%时的最终胜率最高。这一数据是否在暗示,如果要战胜人类就必须首先理解人类的思考,否则就无法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在理解人类思考的同时,也会无法避免地继承人类的弱点,这也是Alphago最终会有失败的一局。另外,在具体的步骤中,也不是每步都是完美的。可能这也许是人工智能能够超越人类,但是可能无法毁灭人类的重要一点。因为,如果人工智能自己最终学会思考,相信人工智能最终会参透,或许最符合人工智能自身的利益生存方式是同人类共存,而不是消灭人类。

 

三、Alphago围棋事件可能对教育领域的产生的影响

 

1.Alphago算法有较强的通用性,但也有很多的限制。首先为了更加精确,需要大样本量的学习,Alphago为了加快学习进度在学习现有人类棋盘的基础上,开始自己与自己互博,加快学习的速度。这点在通用领域中实现有一定的难度。在教育领域中,目前比较适合Alphago算法快速进入的领域的是在线课程的学习。

 

2.在线课程的学习目前来说仅仅完成了内容的提供,如何编排现有的课程已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这点目前还没有引入人工智能方法。如果引入,将会对教学的方法理论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线下课程顺序的设计安排。

 

3.多媒体材料的类型的挖掘,不同类型的媒体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有助于通过大数据分析统计出在认知不同阶段采用何种类型的教学媒体效果最好。

 

4.个性化的学习,引入Alphago算法后的人工智能,会为个性化学习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摄像头对学习者情绪的监控,结合学习过程中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可以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

 

5.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会对分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学习的进度快慢会非常容易的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分类,教育会不知不觉走向过程和结果的不公平。

 

6.目前,已经有在线课程网站同招聘网站结合的构想,利用在线学习的记录,为雇主提供是否雇佣的参考。未来可能会更加大规模地出现该类现象,未来各级各类学校的升学也可能会更加依赖机器或网站记录的学习过程,同时造成新的学习能力歧视。但是,这样针对个体的不公平,却可以带来整个组织以及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将来如何面对这样的不公平,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

 

7.Alphago通过在线教学领域的挖掘最终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传统的教学。如在教师多媒体的选择标准、课程顺序及进度的选择。但是,在远远没有量化的教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而一旦传统的教学领域被量化,如学生的表情、情绪、反应等,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将同今天的围棋一样,不得不慎重的思考接受一个类似上帝的理性的人工智能的建议。另外,最快掌握这一技术的组织和国家,将获得先发的优势。

 

四、Alphago围棋事件可能对职业教育领域的产生的影响

 

1.大量的主要是重复性的工作,尽管需要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的工作,将会在30~50年逐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些职业中的低层次职员将被大量地解雇。这一点提醒职业教育的层次需要不断地上移,为符合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及保证国家的竞争力,职业教育中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的比例将逐步加大。

 

2.工厂的工人将被大量的机械手臂代替,全自动化的工厂将越来越多。尽管处于迈向老龄化的社会,却并不能保证年轻人足够的就业岗位。IT产业的人力需求将越来越大,各个产业的从业者都将储存一定的人工智能的知识,以便同智能机器助手更好地共存。

 

3.职业教育的过程将更多地信息化,如教学资源库使用将更加类似于在线教学。通过物联网技术,教学的过程被更加地量化,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实现较高精度的量化,实践教学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但是,工业领域的职业中的实践教学的比例将大幅度下降,由于机械臂的大规模采用,实践教学将被机械臂的操作实践教学大规模替代。对于人工智能分析、操作以及针对不同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能力将成为大部分职业必修的课程。

 

4.有必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机器思维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人工智能的思维的方式,理解这种更加冷静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人工智能不是万能,也会犯错,需要保持警惕,不可过分依赖人工智能。

 

5.在职业道德的教育中需要充分的讨论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智能机器,应该拟物化的看待智能机器抑或是拟人化的看待?如果拟人化的看待,那么,拟人化到何种程度?如果面临险境,是否会因为情感因素去拯救智能机器而牺牲自己?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5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关键词:电化教育 智力 素质 育人 功能

电化教育是在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不断进步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既是实现实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世纪。然而,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化教育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众所周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对受教者进行智力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本文试图就电化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来探讨它的育人功能。

1. 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增强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智力开发

1.1 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为教学手段,电化教学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生动形象,尤其适合于学科门类多、学员层次复杂、应用性强、技术和能力教育占主体的院校的教学。比如,作物的生长机理、机械的结构、工艺的流程、一些无法到达的现场等等是授课中很难讲得明白的,有些即使能参观、实习、实践,但也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利用电教手段便可很容易地搬上课堂,不论多抽象的东西通过电教就变得直观、形象、生动。这对学生理解知识,转化为能力大有益处,加之它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可以反复施教,对学员巩固、运用知识尤为有效。

1.2先进手段的应用,提高了科研成效

在教学科研、实验领域里,电化教育更大有用武之地,许多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易购置的设备、许多配置昂贵的系统,都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得到数据、观看到效果,增强了现场感,快捷、准确、直观、方便且经济。把本来只能为少数科研、实验人员才能开展的工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的结果,马上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1.3直观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智力开发

电化教育效果的直接性、生动性可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习、巩固、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电化教育可以伴随学员的学习全过程,对理论学习、课程设计、实验乃至毕业后知识的运用都很有好处。例如学员参与生产经营实践,就可以运用电教手段模拟管理策略、生产经营流程,网络设计、广告策划、公关科研、过场控制等等都可以运用电教手段来进行。

所有这些,对学生的培养,开发智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或其他手段难以达到的。

2.施教内容的广泛性:扩大了施教范围,强化了素质培养。

2.1 扩大了施教范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电教的运用不仅大大开发了学生智力,且在运用上还具有广泛性优势,这一优势具有两方面涵义。一是通过电教手段可以大大扩展施教范围,除了在校学生外,社会生活中凡能对社会独立负责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获得教育;另一方面就是它的施教内容非常广,任何专业、任何学科,凡是有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知识、技能都是它的施教内容。这样,学生在专业、业务学习中,可以大量涉猎其它相关、不相关但实用的知识,大大扩展了知识面。

2.2与现代科技发展同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现代教育讲究的是在教给人知识的同时教给人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电化教育是将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学员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现代科技的熏陶,使自己感受到与现代科技发展溶为一体,这必然促进学员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更新,对启迪、培养他们思维的开拓性,观念的现代性是非常难得的。

2.3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素质,其中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教育长期以来薄弱的环节。以至于出现了文凭与水平不一致,学历与能力不相当,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不少不受用人单位、具体岗位的欢迎。如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转化过程目前还大多是走上社会之后,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转化提高的。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但又是缓慢的。通过电教教学,可以使学员在学习阶段就能直接地在求学过程中贴进实践,获得运用,加快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效率;加之求学期间科学知识教育又有一定的广度,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掌握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电化教育在其教育过程是起到不可替代作用的。

3.教育效果的显著性:塑造人的思想素质,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课堂教育、政治学习、辅导报告、舆论宣传和政工人员的勾通,这些都是大多让人有一种“说教”感,作用与效果并不显著,做思想工作的施教者是被动的,受教者也是被动的,施教效果大为减弱。

通过电化教育媒介与手段的运用,效果就强多了。比如,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片,文艺性、教育性都很强的录相片,使受教者感到生动形象,乐于接受,便能使施教内容主动进入头脑。对于一些内容优秀、内涵深刻、贴进生活、思想性知识性强的电教教材,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教育内容“入境”,用这种“寓教于乐”,让学员在轻松中受到教育,效果非常好。这也给我们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而电教教育的情感交流效果尤为实出,有时学员面对屏幕比面对活生生的人感情交流更为得体。随电教片进入“情景”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声泪俱下,这就是情感交流,这也是教与学的最佳配合。

电教片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只要在施教内容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可以使信息传输发生质的跃变得。教育者编辑安排施教内容中如安排一些令人振奋或令人痛绝或发人深思的东西,必然引起被教育者心灵深处的振动与思考,这些对一个人思想素质的培养、良好品质的育成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其它教育手段无法取得的。

4.教育功能的持续性:发挥了长期时效,服务于终身教育

每一个人都要接受教育,除了学习内容上的广泛性之外,还都具有学习时间上的广延性:一方面,人的学习是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发展不可能有停滞的那一天,因而学习也就具有了只有开始而没有终结的永久性;另一方面,对每个人来说,不论他的文化程度达到了什么高度,但在社会生活中,知识和能力永远不会饱和,总会有不够用的时候,都要学习和再学习,因而学习也就具有了伴随生命而存在的终生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全球的共同需求,电化教育正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典型表现。电化教育观念具有社会性和哲学性基础;电教技术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界的应用;电教载体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因此,电教教育对促进人们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电化教育一但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便带来了教育格局上的大变化,这在我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乃至成人教育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证明。像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一些高校开办的网络大学等,具有开放性、远距离、高效率的教育效果,都说明了充分发挥电化教育的持续功能,对促进我们教育规模的拓展、运作方式的变革乃至教育观念的更新都将产生新的飞跃。

5.育人功能的综合性:电化教育机构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

第6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育功能;制约因素

成人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具备完善的教育体制和健全的教育操作体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在成人教育具体操作过程中,来自成人教育和社会外部的多种制约因素会集中爆发,给成人教育功能实现造成现实影响。

一、成人教育社会期望过高

成人教育要面对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这是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办学宗旨。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成人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职业认知和操作技能,大大低于社会期望,这势必要给成人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成人教育虽然是专业技能培训,但给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非常有限。特别是成人教育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在较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认知。成人教育有共性特征,就是面对的学生认知基础千差万别,而且其学习形式和学习时间存在较大变数,甚至是没有基本的保障。社会对此缺少了解,自然形成社会期望与成人教育现实之间的差距感。成人教育形式呈现个性化,各地成人学校有自身情况需要考量,其教育功能实现自然存在差异。有些成人教育难以确保给学生上足职业培训课时,实践机会少之又少,学生根本得不到学习实践的机会,教育教学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成人教育给予更高期望,一旦发生教育效果不理想,自然会产生一些认知偏差。这些认知偏差,不仅体现在学生家长那里,在教育主管部门也会蔓延,对制定教学策略会造成负面影响。成人教育隶属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学课程、教学实践、基地设备建设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教育指导思想出现问题,势必要给成人教育体制运行带来不良影响。

二、教育活动自身条件限制

成人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差别,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受到场地、技术、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无论在哪一个环节上出现短板,都会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重要影响。成人教育活动设计需要观照多种制约因素,这也不是教师和学校可以单方面解决的问题。作为成人教育教学执行者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教育活动,并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制定教学方案,科学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确保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实践体验和感知。成人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受制于自身条件,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进行教学预设时,需要弄清制约因素的存在和影响。首先是技术因素的制约,教师专业素质是教育活动的最重要技术保障,如果教师缺少专业知识作为铺垫,教育活动则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是教学场地、设备因素制约,成人教育活动展开时,需要有充足的场地和设备条件,如果不能满足需求,教育活动自然难以启动。再次是学生学习基础条件的制约,成人教育活动开展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操作技能基础,如果学生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教育活动也是不能顺利进行的。最后是教育活动时间制约因素,成人教育活动需要一定时空条件,如果没有充足的学习、操作时间,这样的教育活动也要打折扣,不能形成教育效果。

三、教育操作体系存在短板

成人教育操作体系包括众多内容,成人教育学校与各类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企业的多重联系与协调,应该是成人教育操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成人教育有相对独立性,也有自主培养学生的功能和机制,但大多数成人教育机构还不能单方面行动,需要同其他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科技部门、社会企业等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在这些协调联系操作中,由于各自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存在差异,很容易出现观点相左的时候。不管是哪一个单位、哪一个沟通环节出现联系问题和障碍,都会给成人教育功能实现带来重要影响。成人教育操作体系影响因素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教育专业结构、教学协调、教学评价等,都属于教育内部因素,而用人制度、人才流动、政府干预等,则属于外部影响因素。成人教育要实现教育价值,需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确保教育教学内部操作系统的健康。如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制度的制定、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升级等,都需要教育专业内部机构作出规范管理。另外,为改善成人教育外部环境,也还要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协调好外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与其他学校建立定期教育培训联合行动机制、与教育主管部门保持沟通、与社会企业单位建立联系,这些都可以为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提供重要条件。成人教育功能实现制约因素众多,来自社会方面的过高期望与现实差距,给成人教育功能实现带来重要影响,成人教育也有诸多条件限制,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构成不合理,人才知识结构与社会服务意识不符,都会给成人教育功能实现形成障碍。优化成人教育内部结构,消除外部干扰,应该是成人教育功能实现的最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满玲玲.成人教育价值与成人教育功能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3)

第7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关键词: 隐喻 认知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1.隐喻的认知

(1)隐喻

隐喻的基础是概念,人们常用隐喻来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者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隐喻是在反复出现的体验形式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一个纽带。隐喻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可能随着其发展逐渐消亡。胡壮麟(1993)认为“认知”应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思维过程,即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世界通过大脑对人们思维的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主要通过语言的方式,非语言的手段在认知过程中稍逊于语言手段。

隐喻是借助语言表达出来,但隐喻的源头却落在思维概念上。如果讨论隐喻不深入到思维概念的源头,就不能真正地认识隐喻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冷落了不少原本应该在译文中反映出来的隐喻。隐喻化成分在语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莱考夫的Metaphors We Live B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莱考夫的经典之作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喻和翻译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A事物来进行理解和体验B事物。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此外,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使用上有较大差异。隐喻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掌握隐喻的功能特点在现代外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隐喻比如有一个常用的比喻:Argument is war.辩论本身并不是战争,但这两个现象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首先在战争中,一般有甲乙双方,辩论中也是这样。另外,战争可以有输有赢,辩论也可以有输有赢,战争有攻有守,辩论时也可能有攻有守。但战争毕竟是一个有具体形式,可以有不少物理特征的过程,而辩论就不见得那么具体了。这个例子就是用较具体的战争来构造辩论的概念就更便于说话者表达,也更便于读者理解。这种从思维概念衍生出来的比喻表达法如下:

1)You disagree?Okay,shoot!

2)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3)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he target.

4)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5)I demolished his argument.

6)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

7)If you use that strategy,he’ll wipe you out.

8)He shot down all of my arguments.

?摇?摇?摇?摇?摇?摇(Metaphors We Live By,p.4)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表达战争时使用的一些概念都被用来表达争论了。这种借助一种较为具体的概念来看另一个不那么具体的概念的方法,使人能以一种更熟悉的经历为基础来理解另一个不那么熟悉的事物,这恰恰是比喻的本质。正如莱考夫所说:“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很多抽象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概念的边缘比较模糊,不容易把握。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具体的、可以触摸的,可以感知的东西作为理解抽象概念的中介,那么进行思维就比较方便,表达起来也就更容易。莱考夫用inflation这个词为例,可以看出实体比喻的概念在我们生活中俯拾皆是:

Inflation is an entity.

1)Inflation is lowering our standard of living.

2)We need to combat inflation.

3)Inflation is backing us into the corner.

上面的例子中,inflation这个完全是抽象的经济概念被当成实体。把上面句子中的比喻去掉,作一下对比:

1)Because of inflation,our life is not as good as before.

2)We need to do something against inflation.

3)We are in a very difficult situation because of the inflation.

在1),3)句中inflation就好像一个人,在比喻用法中变成了动作的实施者。而combat inflation中的inflation就如同敌人。2)句中的inflation就变成了被把握的对象。可以看出用比喻的句子文字优美生动,更是为了便于把握意义。这些实体比喻都是隐性的。莱考夫在书中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类隐喻的普遍性。比如:

1)Our influence in the world has declined because of our lack of moral fiber.(entity)

2)He went to New York to seek fame and fortune.(substance)

3)My mind just isn’t operating today.(mind as an object)

4)Life has cheated me.(life as a person)

这些是隐性的,属于文化的,属于语言体系的,约定俗成的比喻。

2.隐喻认知功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层面

人类的语言是以词汇为基础,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首要先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核心。比喻不只是语言的表达形式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方式问题。语言表面上的表达形式都有深刻的原因,比如目前在高科技文化中有人说data warehouse。这种表达方法实际上是说话人在使用这个语言表达法之前先将data比作了一些实物,而将储存data的地方比作一间间有形的仓库,思维概念上这么一比,一个语言上的隐喻就出现了。这个比喻相对来说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翻译成“数据库”,而没有必要说“所有的数据像放在仓库中一样”。有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用比喻说话,因为有些比喻说法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比喻色彩已经没有那么浓厚了,不再如当初开始使用的时候那么引人注意。但仍然是以比喻为基础,比如“Jack is in depression.”,很难意识到其中有一个比喻。in本来是表示三维空间的,我们可以理解为“杰克处于失落之中”。把in所体现的三维氛围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比如:“Lily is in the classroom.”但当我们用同一个in来表达depression的时候,实际上是借用表达空间的in来描写情感。in是一个“隐蔽”的隐喻.但有时隐喻是比较明显的,容易被忽略。比如“There is a farm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其中foot表示说话人将mountain比作人,所以才用foot。也可直译成“山脚下”。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从教材中多讲解隐喻结构的语言点。比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中,“A Valentine Story”这一单元中“Each letter was a seed falling on a fertile heart.”。其中seed很形象地把书信的频繁、密集的联络表现出来。letter和heart的关系,通过隐喻的表现成为seed和soil之间的关系。而seed最终也会萌芽结果,意味着letter也会带给寄信人感情的升华。人类总是喜欢借助较直接的物理性经历来把握非物理性的经历,而这种用一种经历来理解另一种经历的方法恰恰是各种比喻说法的思维基础。比如“Mary is in the classroom.”是纯粹表达物理方位。把in 借用来表达love,实际就是一个比喻。把love变成一个有三维的空间,某人正在这个空间中。在日常生活中,将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引入另一个领域,使其看得见、摸不到。比如,“I have a cold.”,这时cold就像是一个可以用手把握的实体。我们说“我头疼得要裂开了”,是将头比作实体,在内部压力下快要破裂了。还有download a program,是将program这个看不见的计算机软件当成了可以从车上卸下来的实体(如机械)。如果比喻只在语言中存在的话,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美化语言,使语言锦上添花。

在英语教学中如要求学生用较抽象的思维方式,用事物内在的一些特征来组织经历,有时会抓不住想要表达的概念,一用比喻,把握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He is at the peak of his career.”其中的peak一下子就生动地把他目前事业如日中天的状况表达出来。如果不用比喻,可以这样表述“He has never been so successful in his career.”没有比喻的这个说法没有第一个更有表达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运用隐喻进行思想的语言表达习惯。在教学上尽量创造轻松又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有情趣的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以声、形、图、景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兴趣。

(2)文化层面

在课堂教授中,教师应该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联合起来。在讲授语言现象时穿插英美文化内容,由于比喻不少都是借助方位、实体等基本思维概念来表达,不同文化的人在基本思维概念上有相通之处,直译的情况很常见。如in love(在恋爱中),foot of the mountain(山脚下),peak of his career(事业的顶峰),the income rose(收入上涨),seek fame and fortune(追求名利),the seed of his great ideas(他伟大思想的种子),framework of his theory(理论框架),at the crossroad(在十字路口)。但英汉两种语言毕竟不同,有些比喻就不宜搬到译文中来,如虽然可以将under his control译成“在他的控制下”,却不能将control over her译成“她上面的控制”,而应该译成“控制她”。much more inflation不能译成“更多的通货膨胀”,“He is on top of the situation.”不能译成“他在形势之上”。慢慢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培养学生用隐喻思维进行语言表达。重视文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与目的语语言文化密切相关的价值观、交际规则等。语言表达是否得体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是否掌握交际规则,这些都植根于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文化现象。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Civil Rights Heroes”这一单元中,指导学生了解在当时背景文化下的知识和信息,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介绍它所反映的更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民族的、意识所形成的文化,表现不同的民族在崇尚方面的文化倾向。课文中出现了Quaker(贵格会会员),Methodist等宗教名称,对学生举例一些宗教的词语,如Pandora’s box(比喻灾难、麻烦和祸害的根源),Prometheus(热爱人类、反抗压迫的象征)等。这些隐喻都源自于古希腊文明或基督教文明。课文中出现的underground railroad,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已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地下铁路,是一个协助黑奴(用passenger代替slave)脱逃的地下组织,废奴主义者(conductor代替helpers)通过这个组织,以隐蔽的方式,经由秘密的路线和食宿站作为避难所(station代替refuge),指引和协助黑人逃离南方。文中大量地使用隐喻,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强调要区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属于集体的,还是属于个体的。上面讨论的那些所谓的“隐性的”比喻大都是一种文化中的人约定俗成的,反映的不是写作者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而是一个群体的思维模式。在翻译中保留这些比喻可以揭示原文说话人所处群体的集体思维模式。比喻如果为了交流的目的而写,为了充分达到交流的目的,就要尽量提高可接受性,不必去照顾模拟源语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实用性的科技、经济、法律等语篇中就没有必要去反映思维模式,而应着眼于信息的交流。当然纯粹反映思维模式而进行的翻译是不多见的。

3.结语

隐喻的研究可以揭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材中的隐喻式,教师应该把认识语言学有关隐喻的研究成果熟练运用,准确地把握隐喻所表达的意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隐喻环境下的背景文化知识。用比喻就更容易把握住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实质。正如莱考夫所说,不少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都是十分抽象的、不容易把握的(如情感、想法、时间等)。但我们又必须把这些概念紧紧抓住,所以只有求助于另一些概念,用另一些更容易把握、更有物理形状或更能从基本的物理感觉上理解辨识的概念(如方向、物件等)来把握抽象的概念。即用有形的、容易把握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不容易把握的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把隐喻概念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背景进行因材施教,多讲解一些在语言文化教学中适合学习者领会的隐喻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隐喻的分析方法,通过表面的语言现象深层次理解其包含的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Byram,M.& Risarger,K.Language Teachers.Politics and Culture[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9.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01).

第8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关键词: 学分制 高校德育工作 隐性教育 育人功能

自20世纪末以来,学分制模式在我国高校广泛推行,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因材施教的理念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与此同时,班集体概念的弱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重心下移,给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1]。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使原有的德育工作理念、内容、方式、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在学校德育中,隐性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自主、和谐的德育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等教育环境下,隐性教育更具显性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2]。学分制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实效性,不断重视多渠道的隐性教育,切实进行改革。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对传统的德育教育进行反思,对隐性教育的载体及育人功能作进一步的探究。

一、学分制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实施学分制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就必须正视学分制给高校德育工作可能或已经带来的种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有:(1)对传统德育“高度权威化”和“社会中心观”的挑战。学分制肯定学生的自我价值,允许多种价值观共存,这将对传统价值观教育形成挑战;(2)对传统德育视野的挑战。学分制使学生的道德视野更加广阔,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以全球伦理价值观念认识学分制下的大学德育;(3)对传统德育管理观的挑战。学分制下学生不再仅仅是教育和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4)对传统德育方式和机制的挑战。学分制的实施使以班级为基础,借助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模式面临挑战,在德育途径上必须改革班主任和辅导员设置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5)对德育师资素质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果德育教师不能及时对德育内容、方法等进行改革,高校德育就有可能被大学生疏远甚至抛弃[3]。

二、隐性教育的特征

隐性教育是相对显性教育而言的,是指在思想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以比较隐蔽的形式教育[4]。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育的内容具有渗透性。隐性教育讲究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教育效果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因而能做到入耳、入眼、入脑,真正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5];(2)教育过程具有隐蔽性。隐性教育要依附于、渗透到、潜藏在其他物体或活动之中,不能单独存在;(3)教育的手段具有间接性。隐性教育往往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细致入微的“溶情”工作,通过“旁敲侧击”间接达到教育的目的;(4)教育的维度具有超时空性。隐性教育可以超越时空局限,实现多维度的科学结合,使教育者随时随地地开展教育活动[6];(5)教育的效果具有长效性。由于隐性教育目标和过程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使得隐性教育只能是以诱导、感染、熏陶等方式产生影响,这就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经历长期的教育过程[7];(6)育人的氛围具有和谐性。由于隐性教育没有强制性,可以使师生双方心理过程比较顺畅,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潜意识的反感,有利于营造比较和谐的氛围。

三、学分制下高校隐性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

1.教师人格的示范育人功能。高尚的人格是教师“育人”必备的本领和才能,是为人师表必需的修养和精神,更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产生教育效应的源泉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外,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人格和道德水准对学生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身上所体现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分量。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以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教学能力、崇高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现出来的,需要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得到。所以,广大教育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培养人格魅力,用真挚的情感和学生交流,从而感化和教育他们[8]。但是,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一定的判断能力,对榜样的要求更高,高校教师不一定都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典范榜样,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师德建设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力量。

2.校园文化的熏陶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本身蕴涵丰富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为此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无意识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高校还应发扬学校自身的优良传统,设计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榜样,激励先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舆论和校风。高校还要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其具体实施[9]。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广泛开展文化活动,通过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这一隐性教育的载体影响他们[10]。只要善加引导,精心指导,就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生品位,自觉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新一代大学生。

3.校园环境的美化育人功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的最大载体是校园环境,大学生学习生活主要在校园内,校园环境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行为学家罗杰・巴克说:“环境对激发和形成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8]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独特的作用,幽雅的环境对人会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道德水平,调节和规范自我行为,形成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校园环境承载了学校成员的智慧、力量和精神。校园环境应典雅优美,舒适怡人,建筑布局合理。校园应清洁明快,在这优美的环境里每个人将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人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思想、规范行为、催人奋进的作用[10]。

4.校园网络的隐性育人功能。互联网的发展为隐性教育提供了绝好的载体,这一载体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拓宽和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渠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针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和定型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将大大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校园网络也更多地承载隐性育人的功能,实施这种育人功能,就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技术监控手段,完善网络法规;要保证网上有党团组织的声音,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文化活动,实现网上互动、师生对话、同学交流等多位一体的交流活动,保证信息畅通,使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校园网要方便、快捷,网上内容要及时更新,网页设计要优美,板块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健康活泼,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服务性于一体。这样就会吸引大学生更多地上校园网,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网络的隐性教育载体功能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工作者应本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长远规划,统一部署,立足建设,稳步推进,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力度,主动占领网络阵地[9]。

参考文献:

[1]彭辉.学年学分制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初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22-24.

[2]浅谈学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http:///e21web/content.php?id=11066.

[3]学分制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http://.cn/quanguogaoxiao/show2.jsp?informationid=201105091035298283.

[4]费丽敏.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途径[J].科技资讯,2010,(4):195.

[5]周俊,董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隐形教育及载体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4(6):89-91.

[6]唐志龙.隐形教育:入世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的探索[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28(105):74-77.

[7]吕敏.隐形教育及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职业时空,2009,(8):167-168.

[8]蔡芳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载体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4):33-34.

第9篇: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范文

[关键词] 护理;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后认知;术前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35-03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rontal glioma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LI Y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rontal glioma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Methods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care,such as general care,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drug treatment,health educ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are methods,then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nxiety patient ca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 and sense - memory - Attention Test (IMCT) were evaluated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statisticall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ed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Hamilton Anxiety Scal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e-intervention (P

[Key words] Care;Frontal;Glioma patients;Postoperative cognitive;Preoperative anxiety

额叶作为人体大脑皮质中最重要的智能中枢之一,主要支配人体的语言、计算、情感和人格等最高级的人类智力活动[1]。额叶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大多合并有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注意力、记忆力的减退,部分存在定向功能障碍,大大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许多患者家庭中,其成员对此种病理生理改变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对患者进行埋怨、讥讽、逃避等,甚至将患者人为的与外界进行隔离,限制其人生自由,此种做法对患者的病情十分不利[2]。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额叶胶质瘤术后心理护理方面的价值及实施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额叶胶质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6岁,平均(41.4±3.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11例,高中以下者2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66岁,平均(41.5±3.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12例,高中以下者28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神经心理评分,并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认知度的确认及矫正,通过合适的机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其主要家属进行手术后患者可能留下情感、心理方面障碍的解释,正确引导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和过激行为的来源所在,解除患者焦虑和急躁心理,开导患者,并辅助其完善和建立术后人生规划,适应术后环境,并寻找不能适应术后环境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更好的帮助患者发现并认识问题根源,改变适应不良认知行为,其次可以通过操作塑造、强化或示范、信息反馈等干预方式,对存在心理和情绪障碍的患者表现出的认知功能不良进行强化检测、反驳及诘难,为患者提供所遇问题的正确解释,通过肢体及语言双重方式进行生动有力的说服教育,提高患者建立积极生活态度的能力,同时还要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尤其是家庭支持情况,为患者家属详细讲解额叶所发生的胶质瘤在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精神以及人格方面的改变,最大限度的取得患者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建立和谐的家庭及社会氛围,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治疗疾病的信心,最后针对患者认知改变还要做到为患者进行言传身教的护理干预方法,并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功能锻炼计划,在患者出院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制定家庭康复计划,为患者布置相应的家庭任务或作业,鼓励患者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功能康复,做好定期随工作。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心理干预、药物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护理方法,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情况进行评价,使用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IMCT)对患者智力进行评价,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优、良、一般和差四个档次,由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时进行随机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5和0.416,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18.949,P

表1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比较()

组别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

观察组 干预前 18.5±1.6 19.2±2.1

干预后 13.4±0.9 23.1±3.5

对照组 干预前 19.1±1.7 19.4±2.2

干预后 18.9±1.6 19.6±2.3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x2=4.781,P=0.029)。见表2。

3 讨论

额叶作为支配人体高级智能中枢,此部分出现的胶质瘤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优 良 一般 差

观察组 23 13 3 1

对照组 9 18 5 8

术后患者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3]。术后心身康复与患者术前的焦虑水平呈线性相关的关系,故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对术后的心身康复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4]。在对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首先是要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这也是改善患者日常状态的一个前提,同时护理人员要经常和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让患者能够对疾病正确认识[5]。

认知治疗理论提示人类的认知过程直接影响着人的情绪及行为,其中情绪及行为的产生则主要依赖于人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判断和评价及解释的过程,这些评价主要受个体的信念、假设、思维方式等认知因素的影响[6]。本研究观察组重点针对患者主要采用心理干预且重点在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上,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认知功能障碍直接影响额叶胶质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因此应在治疗护理前后进行详细的包括认知功能在内的神经功能评价,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兼顾生存期和生活质量[7]。因为绝大多数患者在围术期内对额叶所发生的胶质瘤缺乏相应的认识,容易出现对疾病预后的过分担心,导致患者身心承受极大的压力和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出现治疗依从性的降低,而影响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生存时间[8]。以及自身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如住院费用、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所以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提高配合依从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9]。

额叶胶质瘤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最担心的问题是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正确性、医师的技术、自身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等。外科手术治疗是关键,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额叶是人体司理认知功能主要区域,许多患者术后虽然不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是情感方面的障碍同样对其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认知功能,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冷腊梅.探讨60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神经心理分析及其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29):23.

[2] 吴景梅.额叶胶质瘤并发癫痫发作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51-652.

[3] 吴景梅,贾胜欣.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4-15.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沈晓红,姜乾金.术前焦虑与术后心身康复相关性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1(3):200-201.

[5] 姜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5(12):336.

[6] 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9-158.

[7] 吴景梅,贾胜欣,李清敏.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神经心理研究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152-153.

[8] 涂利丽,鲍靖,李源丽.额叶损伤的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