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1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1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始建立生产、技术和管理准则,对工程组织、协调、控制、人员、经费以及设施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是提高工程质量,强化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2.1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工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同部门工业之间和企业之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标准通道,能有效减少不同技术标准之间互相适应的时间。标准化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监督五项功能,各项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标注化管理、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大力发展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仍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2.2.1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落后。电力企业标准化竞争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研发和实践,多数企业直接实施“拿来主义”,套用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实施的标注化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严重不符,影响了管理效率。

2.2.2 标准体系不健全。电力企业对管理标准的重视力度较大,在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工作方面较为出色,但与管理标准配套的技术标准以及工作标准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导致标准内容不健全,影响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降低管理效率。

2.2.3 设备和技术落后。我国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系统的改造和升级进度,但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还需继续运行,这不利于国家标准制度的实施。多数电力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标准,没有对人身安全、健康、环保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不对应,也影响了我国电力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2.2.4 标准化管理应用性不强。我国电力企业制定了很多标准,但各项标准制度缺乏应用性,没有对企业生产运行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基础,实施才是整个企业标注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各项标准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才能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效益,但在实际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配电网工程是电力系统基础性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以配电网工程为例,对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进行分析。

3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标准化要求 配电网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项目策划、招标管理、建设协调、原材料进场检测以及设计交底等内容进行安排和规定,根据各工程特点、地理位置、投资额度制定工程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各项资源。①项目策划时,要按照基建部的要求,制定项目管理策划范本,结合工程情况,变质项目管理策划;②招标阶段,根据施工、监理招标管理规定,参与招标工作;③建设协调方面,建立定期协调机制,主动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通道手续办理等问题;④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组织协调的描述、质量控制中的检验、试验程序等。⑤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是工程质量的关键,设计质量决定工程的使用质量及其寿命,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依据,未经会审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设计交底时应包括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注意事项;设计变更情况;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的应用情况;施工条件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图纸会审工作则由参见单位各级技术人员组织实施,成果要形成会审纪要,分发各部门执行。⑥原材料进场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均需要进行检验和复检。

3.2 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首先,施工流程要标准化,制定工程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巡视制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其次,施工进度方面,要按照合同编制工期组织工程施工、控制工程进度。当施工期间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时,应对生产日期进行调整;若需要进行技术变更,则应通过审批手续后方可执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旁站、巡视监理制度》、《工序质量交接验收管理制度》、《见证取样送检管理制度》以及《原材料跟踪管理办法》等制度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实施。再次,施工安全方面,应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以及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事故后,应根据事故性质,分级上报,调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性质特别严重的,应在24h内报告主管部门、监理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于5日内书写质量事故报告。最后,工程质量责任及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定期资信评价结果,将结果作为合同管理和招评标的重要依据。明确建设单位及人员岗位的质量责任和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职能重复或职责不清带来的质量隐患。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到业绩考核范畴,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3 工程竣工阶段的标注化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管理制度,按照检验项目、检验批次,分项、分步的完成工程的质量验收。建立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统一和规范配电网工程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规范性、完整性,为后期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4 结语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电力企业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后,能显著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完善机制 提升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5,01:1.

第2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与该单位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中国商飞公司开创性地进行复杂的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工作,其档案管理工作必然有其特点和要求。中国商飞公司旗下的支线飞机ARJ21-700已于2008年11月28日实现成功首飞,笔者借鉴ARJ21-700飞机项目档案管理的实践,就大型客机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一些研究。

一、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

1 大型客机项目档案共享程度高

大型客机项目是复杂的系统综合工程,在中国商飞公司领导下三大中心协同合作进行研制,作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主制造商。同时涉及国内参与设计的供应商、参与制造的供应商等。国外有材料供应商、系统供应商等。大型客机项目中这些参研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档案资料,应该是高度共享,一个参研单位的档案会是另外参研单位工作的输入条件,各个参研单位档案既是本企业大型客机项目工作的最终环节,同时又是整个大型客机项目研制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档案数据即形成即利用,必然相互间共享程度高。

2 大型客机项目档案信息化程度高

从新支线飞机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实践来看,新支线飞机项目建立了基于Wind chill的系统平台。该平台的实施范围涵盖了ARJ21参研的四厂(上飞、西飞、成飞、沈飞)、一院(原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三所(630所、637所、623所)以及近20家的国外供应商,成为了ARJ21飞机研制过程中各个参研单位的协同工作和数据交换、共享及管理的统一平台。同时该平台与各参研单位内部的自身的系统管理平台、设计平台实现数据接口,数据从形成、归档、分发、发放完全实现信息管理。然而对参与国内、国外供应商尚辅助以邮件、移动介质以及纸质等手段进行数据传递及交换,尚未纳入到信息系统平台管理,档案管理并未实现完全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在传递中存在着一些滞后现象。

借鉴新支线项目管理的经验,大型客机项目信息管理程度必将更高,档案管理作为大型客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化的程度也必将更高。不仅在中国商飞和三大中心内部会实现统一平台,数据交换无缝链接,充分地按需索取。同时实现对国内外供应商的数据管理有序的、规范的信息管理。因而档案管理实现数据传递过程中的完全数字化,传递速度、准确性、效率等有根本的改善。

3 数据多头传递,档案部门负责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传统意义上对企业档案工作的理解可以主要概括为三个字收、管、用。企业档案部门往往是企业研制资料的最后管理部门。档案部门在收集到这些资料后进行索引、分类管理,为档案检索利用提供便利。因为档案资料在归档后可能很长时间利用一次甚至可能不用,档案部门的工作往往被企业管理者忽视。档案工作者在对档案编研,深层次加工,为企业产品研制提供参考等工作上花较大的工夫。

在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企业档案部门除了行使好档案的收、管、用的职能外,还承担了数据传递的重要责任。从新支线飞机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设计所档案部门在形成工程数据档案的同时,通过系统平台将数据发给生产厂档案部门。生产厂的档案部门将数据作为生产依据在企业内部各生产车间进行数据传递。由此可以看到档案部门直接参与型号项目管理工作,进行数据的有效传递。从新支线项目档案管理趋势以及大型客机档案管理的特点来看,各企业间工作实质性的、最终的接触将以档案部门交换的数据为依据;适航审查、检查设计、生产符合性将以档案部门保存数据为准;企业人员工作利用也将以档案部门发出的数据为准。档案部门在数据传递中将越来越多地承担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的工作职能。为此档案工作组织结构以及功能行使也在型号项目研制中有所拓展。档案部门将在大型客机型号项目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4 新增民机特点的档案门类

民用飞机项目具有其区别于军用飞机项目的特点。最为典型的民机必须接受适航审查,取得TC证和PC证。民机必须顾客至上,注重售后服务,民机必须加强客户服务工作。中国商飞公司开创性地筹建了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

针对民机特有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摸索出适航档案管理和客户服务档案管理特点,制定新增门类档案管理办法及规定,将该部分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

在民机研制中还将产生其他民机特有的工作,档案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充分适应型号研制的需要,建立、健全民机档案管理体系。

二、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的设想

针对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原则,可以为大型客机项目的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大型客机项目档案制度体系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型客机项目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为了使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制度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商飞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将建立大型客机项目档案制度体系,以指导中国商飞内部、三大中心,甚至供应商的档案管理工作。

大型客机项目制度体系的建设从型号档案门类上应包括设计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制造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客户服务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试验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试飞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适航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等。从档案业务要求上应包括档案文件的管理规定、档案工作程序、档案控制程序、档案发放和接收程序、档案归档著录通用要求、档案系统平台管理要求等。

2 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的原则

变前端控制为源头控制。前端控制是现代文件和档案管理的重要理念。前端控制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文件从形成到永久销毁的不同阶段看成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活动是中端,保存、利用或销毁

是末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科学规划,把需要和可能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功能尽可能在这一阶段实现。档案工作者总是试图在前端对文件进行控制,就档案工作实践来看,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对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的管理应走出前端控制的误区。努力将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的归档要求贯彻到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中,进一步规范文件的源头控制。源头控制强调在文档顶层设计框架中对整个业务范围和流程进行分析、描述和设计,建立信息化的总体架构以实现理论上一致、功能上协调、结构上统一、资源上共享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从全程着眼,规范电子文件从生成、流转到保存的技术、方法和规则,以确保电子文件长久真实、完整、可读、可用。档案部门人员必须在项目前期与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将档案管理要求贯彻到标准化管理的顶层要求,在审签流程中规范文件的形成过程。进而保证归档文件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利于查询和利用。

将档案管理紧密结合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以往的很多情况是档案工作者往往不知道该型号、该任务会产生哪些资料,会有多少资料需要归档。尤其是对于那些不需要档案部门参与发放等工作的数据、资料。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可与项目的研制紧密结合,将档案归档建立在大型客机项目管理计划、考核、任务评审等的基础上,把大型客机项目管理计划作为档案的归档计划,做到对型号档案归档的资料有据可查。将归档情况上报型号管理部门,作为型号管理考核的依据以督促型号资料的归档。参加大型客机型号的各项任务的评审会,既对各类资料有效地归档,又充分了解型号研制的进展,为档案编研、档案的深加工奠定了基础。通过多项措施将档案管理紧密结合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充分为项目研制工作服务,同时全面地收集型号档案资料,便于今后的利用。

对大型客机型号档案的合理组卷。因为飞机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设计系统之间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文件之间相互引用,多头引用,循环引用等,型号档案的组卷存在一定的困难。

笔者认为可以从飞机的研制阶段、具体型号任务等方面对型号档案进行组卷。飞机研制可以分立项论证阶――可行性论证阶段――预发展阶段――工程发展阶段――批生产和产业化阶段五个阶段。如果需要查找一份设计文件,可能在不同阶段的文件描述也是不同的,这样仅能从文件名称上作些区分。如果档案人员能够在型号研制的不同阶段对档案进行逻辑上的组卷,笔者认为能够为用户查询利用提供便利。同时也整理出型号档案的脉络,为民用飞机研制积累有益的经验。然而,仅靠档案人员从文件的题目、内容等判断该文件属于某个阶段,很难判断准确。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每次飞机的转阶段都将召开评审会,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审。可以以评审时间来划分,做个粗略的判断,作为型号项目档案分阶段划分的有效依据。在划分每份档案的所属阶段后,应可以再按主题进行组卷。主题可以分类别对待,如外协项目以合同为脉络,试验及试验件以试验管理流程为脉络,特殊任务如物理样机、展示样机、电子样机等可以以具体任务的执行流程为脉络……总之,合理的组卷,能够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清晰档案的查找线索。

三、基于大型客机项目的档案系统建设

1 建立数字档案馆

数字化时代,飞机的研制将全部实现数字化定义、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这就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异地数据的接收与发放;档案部门与设计、工艺、质量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如何进行数据的在线归档;档案部门对原有纸质档案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管理利用等问题要达到知识管理目标,都需要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来实现。

大型客机项目是国家投资,型号项目档案理应归国家所有,中国商飞公司代表国家对大型客机项目档案进行管理。中国商飞公司下属三大中心在大型客机项目中目标一致、职能各异、避免了企业因为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原因,档案、资料的交换壁垒,为建立公司统一的数字档案馆奠定了基础。

中国商飞公司可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的数据源,形成共享模式的大型客机项目数字档案。三大中心的大型客机型号档案是中国商飞公司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商飞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搭建大型客机项目数字档案馆的共享功能框架。

在大型客机数字档案共享功能框架中,其所存储资源的长期可存储性是重要前提,因为共享是一个系统,没有资源的摄入,存储、利用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所以大型客机项目数字档案共享框架必须以三大中心数字档案馆的大型客机项目档案资料长期可存储性为基石,通过标准接口实现资源共享与服务整合。其中重点要解决的是集成现有各种异构的设计、制造系统,兼容大客研制过程中应用到的CAD、CAE、CAM、EDA及其他软件设计等工具设计数据,确保这些数据的一致性、有效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并作为大客研制过程中的统一信息中枢和型号的统一数据中心。

2 建立独立的档案系统平台

以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在研制ARJ21飞机项目来看,目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档案管理涉及的系统平台主要有CPC、ECMS、VPM、OA和金航百科档案管理等系统。

第3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28-02

前言

乌鲁木齐电业局油气检测实验室依据国家、行业与乌鲁木齐电业局的法规与标准,开展绝缘油、SF6气体、绝缘子盐密、灰密检测和密度继电器、气体继电器校验等各项工作。本着最大限度为乌鲁木齐电业局服务的宗旨,以“科学、准确、高效、及时”为质量方针,在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实践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通过对检测过程各环节的标准化,初步形成了检测程序规范、人员职责明确、操作过程标准的管理模式,为实验室技术能力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完善,确保检测工作科学、准确、及时进行了有益探索。

1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表现形式,运用到生产、管理等方面,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实施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以改进完善质量体系,规范内部管理程序,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还可以完善工作程序,规范操作过程,提高检测工作的有效性,避免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电气设备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为发供电企业提供服务的需要

电气设备油气检测实验室以科学准确的数据,为发供电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为生产单位提供检测技术服务。随着新疆电力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对油气检测技术和检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检测工作量的不断增大,电气设备油气检测实验室需要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技术能力、确保检测准确性和时效性,满足电力生产对检测工作的要求。

1.2 实验室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标准化实验室是实验室在管理体系、操作程序上的自我积累、自我改进、自我发展。通过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能通过标准化的操作程序避免不符合工作标准的发生。

2实验室建设新的要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新的要求

当前新疆电力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是关键时期,油气检测技术作为发供电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手段,也被赋予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初略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油气检测实验室要适应电力行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和要求(即“检得了”)

(2)油气检测实验室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提供检测数据科学有效(即“检得出”)

(3)油气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要规范、准确,且应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即“检得准”)

(4)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即“检得快”)

但是,现阶段实验室检测的总体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电力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差距,大致可分为4类问题。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检验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油气检测实验室工作量和任务量成倍增加,但人员增加不多,且检验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非本专业人员,加之检验人员知识层次和实践能力不一,并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对新标准,新的检验规程和新检验方法理解和熟悉程度相差较大,从而造成检验数据不准确、不一致、不可靠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的质量。

(2)检验设备装备差,更新慢。技术含量高的检验项目少,由于投入有限,自身资金紧张,大部分检测实验室在一起设备的配备上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新标准出来了,还是用老的设备,特别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出的新产品基本无技术手段。

(3)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虽然各个检测实验室都由相应技术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并在内部建立了质量体系,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但由于各公司之间的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一,尤其是在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方面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4)标准时效性差。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会不断地补充、修订和更新,尤其是当前,标准的变更全面提速。但实验室内部往往因标准信息不畅造成对标准的现状不够了解,导致使用的标准信息滞后而执行过期的、作废的标准,给检测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探索

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实践,本实验室摸索出一些标准化实验室建立和管理的几点做法:

做法一、构建油气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

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为确保标准化建设合理有序开展,应建立相应的过程控制体系,组织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制定详细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度。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根据检测任务划分监测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量化岗位标准配备类别、数量。确保实验室标准化体系的良好运行。

做法二、编制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作为实验室开展检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围绕“标准领先、行为规范、持续改进、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写,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8、《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14001-2004等相关导则和各类技术标准,坚持实际、实用、实效、落地生根的原则,对实验室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人员、环境、仪器、检测方法、报告、样品、档案管理等方面应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检测过程和方法标准规范、仪器设备状态良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做法三、规范记录档案

为能使档案资源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供服务,在档案管理方面,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档案和各种记录、报告。对档案分类管理应清晰明了,便于查阅,各类记录表格和报告应具有简洁美观的格式和详细齐全的信息内容。

做法四、编制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作为检测人员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基准,优先选择最新、有效标准导则和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从方法、仪器、操作过程、数据处理、结束工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检测活动的标准化实施做详细的描述。整个过程都有信息齐全的记录表格进行监控,为正确、有效地控制检测质量提供了客观证据。

做法五、引进质量监控方法

为维护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我们引进质量监控方法。先是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细化仪器核查条件和核查周期、编制质量监控方法、依据监控结果评定设备状态,通过这样的程序来保证质量监控活动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第二是将实验室设备按照“可按国家检定规程核查”、“可用标准物质核查”、“可用未知样核查”三类。三是编制方法来指导期间核查的具体操作。

4取得的成效

通过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实验室进行标准化建设,从人员、仪器、样品、方法、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要求和控制,不仅确保了检测质量,也提高了一次检测的成功率而节约成本和开支。并从标准化、实际性、实用性、实效性进行了巨大的优化。

(1)标准化:以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的基本原理对检测过程控制进行详细的描述,使实验室开展检测活动获得最佳次序和效益。

(2)实际性:无论从部署、实施、管理上来看,都是以实验室现有条件作为基础,进行标准化建设,避免了跳跃式的发展,更便于接受和推广。

(3)实用性:电气设备油气检测实验室标准化体系基于便于操作和管理的基本理念,降低理解难度,并紧密围绕保障检测质量的方针,做到内容规范化、格式标准化、要求细致化、步骤清晰化以提升其实用性。

(4)时效性:贯穿开展质量活动的全过程的各种表格记录,能完整地反映管理体系中每一要素、过程和活动的运行状态和结果,为评价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5认识

通过探索和实践, 乌鲁木齐电业局油气检测实验室对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认识到,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环节:

(1)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应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通用原则,既是指导实验室管理者建立、实施、改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也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要充分利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发挥质量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功能,做好标准化实验室管理。

(2)上下结合,循序渐进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会一蹴而就,可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由下而上”通过划分实验室基本单元、提出基本单元的标准化内容, 保证标准化内容的有效性;“由上而下”对基本单元标准化内容整合,并实施标准化实验室通用和个性标准, 保证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有据可依。

(3)督促检查,促进标准化实验室不断完善和提高。督促检查可采取内审、管理评审或第三方审核的方式开展,对标准化实验室的管理过程、管理效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修订和完善标准化实验室管理标准,促进标准化实验室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2]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第4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档案管理; 电子文档;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09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从思维观念和工作实践上都深刻影响着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十一五”建设期间,各高校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建设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还不容乐观。目前各高校正在制定“十二五”建设规划,在此之际笔者就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作些探讨:

一、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体和核心

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总称。目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各高校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院(系)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教学档案材料主要由院(系)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其中需永久保存的档案移交给学校档案馆(室)保管。因此,院(系)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核心,院(系)信息化管理建设程度直接影响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1]。

(二)推进院(系)教学信息化管理的迫切需要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院(系)教学管理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如课堂管理、学籍管理、专业建设管理、教研管理等等。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大都院(系)使用了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师授课用多媒体等等。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中会产生大量、形式多样的电子文件,如文字、图表、录音、影像等等,这些电子文档需要做到及时、科学、高效的收集、整理、汇总、编目、归档,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已无法适应,需要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现代教学及管理中也需要档案管理者为其提供高效、全面、准确的服务。因此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管理正呼唤着信息化的教学档案管理的出现。

(三)网上教学评估和项目申报、评审的重要依据

院(系)教学档案承载着大量的教学、管理、研究的信息,通过教学档案材料可以对院(系)的各项工作做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随着教育改革及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申报验收等都将采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如: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现在已经采用网上申报和网上评审。专家和有关主管部门在网上评估、评审主要通过看申报单位在网上提供的数字化的真实的档案信息材料。而齐全、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档案材料才能全面、真实、系统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情况,是获得专家好评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

二、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实行档案信息化存储、标准化管理、网络化利用等等。高校院(系)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无明确的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

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往往只作为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没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领导分工中,没有指定负责人,也无明确管理职责。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而院(系)从行政领导到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业务出身。大都高校没有确定对院(系)教学档案信息管理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部门,即使有的指定了管理部门,但管理职责也不具体,导致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处于不规范的、自成一体的自然发展状态。

(二)无科学的管理手段

目前,各高校院(系)大都配备了计算机设备,引进或自行开发了教务管理、实验管理、论文管理等多个应用系统,逐步在推进办公自动化,这些使教学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档案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系统,却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处理阶段,没有实行网络化管理,办事效率低,与正在发展的院(系)信息化教学管理不相适应。

(三)无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教学档案管理是独立于行政管理之外的一门专业性学科,从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别、归档、编目、保存、检索等都应有专门的管理规范,大都高校只对档案馆(室)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对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各院(系)档案管理者面对形式多样的电子文档,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保存的电子档案从形式到内容都各不相同,即使实现网络化管理,也无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三、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建设

目前部分高校院(系)档案管理处于一种既无具体领导管理,又无业务部门指导的不规范、自然发展的状态。导致院(系)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跟不上学校和院(系)教学、科研、管理的发展需要。

首先,成立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成员由各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组成,办公室设在学校档案馆(室)。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学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档案馆(室)负责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监督和管理。这样院(系)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有统一领导,又有业务部门指导业务和监督检查工作[2]。

其次,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很多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不完善,特别是对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还没有具体管理办法,另外随着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如电子文件、多媒体文件、声像文件等信息资料不断出现,对于它们的管理还没有制定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等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制定操作性强、管理明确的管理制度。如《XX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办法》、《XX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办法》《XX学校档案信息化标准》,还有具体的《文档一体化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档案备份制度》、《监督管理制度》、《院(系)档案管理职责》等等,做到从学校档案馆(室)到院(系)档案信息化管理都有具体的管理制度、责任明确。

(二)加大经费投入,开发或引进相应的系统

首先,引进或开发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应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功能上做到有机对接,使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融合起来,即从文件的撰写、修改、签发、接收、批阅、归档、著录、检索、借阅、编研等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能在应用系统上按统一标准顺利进行,即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3]。院(系)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教学秘书兼任,采用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将大大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并且使他们工作得心应手,同时应用系统操作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料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基础。

其次,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还要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实现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各院(系)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院(系)还要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网,上与学校档案馆(室)相连,下与院(系)各教研室、实验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相连,左右与其它院(系)和职能部分相连,实现档案信息上下左右贯通,建立起学校档案系统网络。不过开发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靠学校和院(系)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迫切要求。只有把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才可能实现档案网上整理、存储、检索、利用等。院(系)档案管理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首先要建立专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室。管理室配有专门的电脑、网络系统、电子存储设备、档案柜、档案盒等等,实行专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散在系办公室、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各个专业教研室、实验室的档案材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才有可能做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4]。其次,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过程管理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如教案、试卷、实习材料、开课计划、毕业论文等,这些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都在院(系)完成,各院(系)档案工作者应该遵循档案信息的形成、保管、利用的客观规律,严格按照学校的《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信息化标准》等要求去管理。否则,不仅严重影响院(系)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也阻碍学校档案馆(室)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如:新生录取名册、在校生名册、毕业生名册是学籍档案的一部分,如果有的院(系)长期保存,有的短期保存,甚至有的不保存等,这不符合档案管理的完整性、统一性、科学性的原则,档案信息资源也难以实现网络共享。

总之,院(系)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也需要第一线的每个档案管理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院(系)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春.本科高校系级办公室档案管理之规范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 魏丽平.高校档案网络化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2008(2).

第5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养殖业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提升产业、科学跨越为主题,以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突出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养殖生态环境保护四个重点,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我市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保持养殖业稳定发展,进一步优化养殖产业结构。全年出栏生猪189万头、肉牛2万头、黑山羊65万只,出笼家禽1100万羽,水产品总量2.6万吨,养殖业总产值(当年价)22亿元以上。规模养殖占养殖业比例达65%以上。

2、落实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确保浏阳无疫区。

3、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瘦肉精”阳性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孔雀石绿等水产违禁药物阳性检出率在2%以内。

4、加大融资引资力度。向上争取融资项目3个,争资到位资金1500万元;引进畜牧水产招商引资项目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00万元。

三、主要措施

(一)推进三个结合

1、推进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的有机结合。积极争取和严格落实养殖业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养殖行为,严格执行种畜禽调运审批,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养殖档案登记,兽药、饲料使用,畜禽防疫、检疫,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标准化管理制度。

2、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结合。切实落实动物防疫各项措施,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费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严查贩卖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行为,推进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新的水平。

3、推进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浏阳市规模养殖场(户)管理办法》和《浏阳市“十二五”养殖业发展规划》,落实“三区”(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划分,科学布局养殖业发展。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生物发酵“零排放”养殖、有机肥加工等生态养殖技术。加大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力度,在重点乡镇推广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窖建设。加大浏阳河等三大水系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实施国家级浏阳河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建设。

(二)加快四个转变

1、加快政策扶持对象的转变。落实国家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重点扶持管理规范、防疫条件合格、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养殖场(户),重点扶持加工、流通企业和合作组织的成长。

2、加快项目投入方向的转变。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推进养殖污染治理的同时,加大对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原种、良种供应站(场)建设的投入。

3、加快管理手段的转变。以投入品使用为重点、以日常检测为主要手段加强监管,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疫病防控上以定点监测、抗体检测为主要评估手段,促进基础免疫质量提高。

4、加快服务方式的转变。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和应用动物防疫远程管理系统、兽药饲料远程管理系统等网络管理体系,不断拓展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水平,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设备在行业服务的效益。

(三)实现五个提高

1、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通过保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市场开拓等措施的联动,确保养殖业效益提升,养殖户效益增加。

2、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加大养殖技术推广,重点推广规范免疫、标准化生产、生态养殖、养殖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完善相关技术推广体系,切实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

3、提高综合执法水平。推进畜牧水产综合执法,加强养殖生产全过程执法监管,推进区域性、流域性的渔政联合执法行动。加强执法人员法制培训,完善执法装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第6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一、主要工作内容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负责公司行政及后勤管理工作,其工作重点是进行公司规章制度的建设;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全面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行政、后勤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人力资源工作规范性建设;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面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行政、后勤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项目部规范管理的建设;2010年11月1日至今,负责公司行政及后勤管理工作。本人实际上是从事了12个月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6个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个月的项目部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行政管理工作

1.完成了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主持制定了17套规章制度,其中亲自主笔编写11套,这些制度基本上满足了公司目前的管理需求,从而使公司的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员工有“法”可依,为公司实现企业现代化规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公文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各种内、外公共文书的管理流程,使公文的收、发、送、阅、审、存、借有了严格的管理程序,确保了公文传送的及时性、公文执行的有效性及公文使用的安全性,从而对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3.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建立了公司专业的档案室,并实行了专人管理,对公司档案进行了分级、分类、编号登记管理,对档案的归档、保管、调阅、借用实行了严格的审批管理,并实行了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的管理方式,确保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及延续性。

4.完成了前台接待的标准化管理。公司现有三个前台,均进行了统一的形象布置,并对前台接待员的岗位进行了全面培训,统一了公司的接待流程及工作要求,为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公司各部门的业务接待起到了模范作用。

5.会议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标准化。公司对内、对外的会议,从会前准备到会中服务及会后跟踪,都能全面完成,无论是会议接待、资料制作、会场布置都能较好地完成,保证了各项会议的成功召开。

6、印章管理工作基本规范。严格按照《印信管理办法》执行印章使用审批制度,对印章的启用、保管、使用均进行详细的登记管理,确保了印章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总之,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在海南企业中已达到了上等水平,我们的公司也跨入了现代化规范管理的企业行列。

(二)信息管理工作

1.加强了网站的管理工作,对网站内容进行了严格审核,并不断充实网站内容、更新网页,及时上传新信息、搜集外来信息,为企业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宣传窗口,并对网站后台进行了分析、汇总,及时掌握网站使用动态。

2.建立了企业信息库,完成了公司信息的统一管理,规范了公司信息的使用流程。目前已建立客户信息、通讯信息、项目信息、新闻信息、资讯信息五个子库,并完成了通讯信息、客户信息及资讯信息三个子库的信息收集,共收集信息515条。

3.加强了信息收集与信息传递工作,增大了公司的信息量及信息流,按照公司领导要求进行了《资讯周报》编制,并提供给公司中、高层领导学习与运用,方便了领导的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制定并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细则》,规范了招聘、录用、转正、离职等人事工作流程,明确了人才选聘标准。

2.完善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人事档案规范内容,健全了人事档案,规范了人事档案管理流程。

3.企业文化建设初具规模,先后组织了项目开工典礼、周年庆典、抗震救灾捐款、新年联欢晚会等大型活动,组织了大、小六场培训活动,并组建了篮球队,开展了多场篮球比赛,以及印发《项目简报》41期、参展冬交会、参展海洋渔业博览会等多种宣传活动,不断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有效地塑造了企业文化。

(四)后勤管理工作

1.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对公司资产在进行彻底清查的基础上,依据公司《资产管理办法》分别按部门对资产进行了分类、编号登记,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使用人或保管人,规范了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回收、调拨等管理流程。

2.车辆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对公司车辆的调度审批、调配使用、维修维保、行车安全、违章处理、费用控制、车辆保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并严格执行了派车审批制度,达到了有效地使用车辆和有力地控制费用的双重效果。

3.办公用品管理工作规范化。实行了办公用品月计划制度,并结合以旧换新的节约措施,既保证了工作需要,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有效地控制了办公成本。

(五)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工作

1.以创建先进集体为目标,加强本部门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使本部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且具有很好的团队精神。本部门在公司的重大活动中均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2.本着严要求、勤指导的方式,以树立模范、培养骨干为目的,加强本部门员工的教育和培养。

三、主要工作经验

1.做人原则:做员工表率,为下属老师,当同事朋友。

2.做事原则:原则坚定,奖罚分明;身先士卒,带头实干。

3.管理原则:理论上高度,实践到深度;分工要明确,责任必到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行政管理力度欠佳,行政监督职能不强。

2.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执行制度时有宽松之短、仁慈之弊。

3.考核制度还待进一步完善。

五、新年工作愿景

1.为总经理分忧解难,与员工一道艰苦创业,为实现公司的宏伟目标而奋力拼搏。

2.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3.务实敬业、勇担重任,希望有机会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新年工作设想

(一)行政管理工作

1.在对现行规章制度执行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行规章制度,并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2.新建《合同管理办法》、《保密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办公场所管理规定》、《员工行为规范》、《工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3.建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有效预防或应对企业经营危机;

4.建立规范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管理力度。

(二)后勤管理工作

第7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1.利用优势 谷城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商贸交易活跃、交通条件便捷,为当地农民搞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蛋鸡养殖由来已久,但主要为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小规模养殖。2006年庙滩镇开始打造蛋鸡养殖产业,然而为抢占市场,养殖户相互封锁、抬价压价现象严重,从孵化到最后的销售都是养殖户自己单干,不仅浪费资源,也造成环境恶化,一般养殖户一年下来也就挣两万多元,部分养殖户因为经验不足,育雏死亡率动辄超过50%。

2007年8月,谷城县庙滩镇魏家山畜禽生态养殖合作社成立,建起了占地80公顷的百万只蛋鸡标准养殖园,申报注册“魏家山”生态鸡蛋商标,获得食品卫生许可证、质量安全认证等。至此,谷城蛋鸡养殖初具规模。

2.示范带动 为做大做强蛋鸡养殖产业,谷城县质监等部门以魏家山畜禽生态养殖合作社为农业标准化示范主体,制定了《蛋鸡养殖场通用管理标准》,并参考相关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形成了鸡场选址、建设布局、蛋鸡养殖、防疫消毒、产品出厂全过程标准体系。同时,邀请省农科院、畜牧局等单位的畜禽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技术培训50多期,培训8800余人次,基本做到一户一个标准化养殖明白人、一区一家示范养殖户,蛋鸡养殖渐成产业。

2010年12月谷城县蛋鸡养殖成为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为提高蛋鸡养殖的质量和效益,该项目采取“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苗供应、统一饲料配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加工销售”的模式。

统一技术服务即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对养殖各环节统一制定生产管理办法,督促养殖户严格按标准生产。统一种苗供应即以养殖合作社为单位,选定优质鸡苗为主推品种,由合作社集中育雏80天后,出售给养殖户上架。实施这一举措以后,示范区内养殖户蛋鸡产蛋率达95%以上,每只鸡年产蛋达330个以上,既缩短了养殖周期,又规避了疫病风险。统一饲料配比即养殖户统一使用配比合理的鸡饲料,所产鲜蛋质量高且稳定。统一疫病防治即围绕《疫病防治工作标准》,推行重大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引导养殖户经常性消毒灭源。

此外,示范项目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大体系,对所有的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加强对投入品的监管、抽检、化验工作,实现了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围绕“魏家山”生态鸡蛋商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创建,并通过了认证。

第8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企业一般将档案实体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和专门档案。在这种分类体系下,将照片、录音、录像、奖杯等特殊介质档案称为声像档案。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存在划分标准不一,同一层级的内容相互交叉等不足,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因可操作性强,管理方便,在企业逐渐成为一种档案分类习惯。近几年,笔者所在企业在各类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声像档案越来越多,声像档案已成为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做好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对于声像档案的检查验收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更好地做好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声像档案的作用,确保声像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有效,为提升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所在企业积极探索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建立了适应企业自身管理方式的声像档案管理模式,下面就具体措施做一介绍。

强化制度建设,声像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从立档部门与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落实抓起,明确声像档案的摄录、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要求;明确声像档案归档范围,建立归档控制措施,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明确声像档案保存时效,对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并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按照企业声像档案管理办法谁主管、谁归档的原则,建立声像档案目标考核制度,使声像档案管理得到足够重视而成为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重视文字档案,轻视声像档案的局面。企业对声像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维护声像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利用,明确责任,严格管理,解决了声像档案由个人保存或随意处理造成流失的问题。

控制摄录源头,做好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

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源头,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必须从源头做起,确保声像档案各种要素齐全,特别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专门载体。声像档案的收集主要由摄像人员具体负责,档案部门协助。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方法一:通过正常移交收集声像档案。企业各部门按照程序和归档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声像资料进行整理,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这是正常声像档案的收集形式。方法二:通过重点单位、重点科室收集声像档案。企业重点单位、重点科室产生的声像资料,档案部门应该明确具体的收集对象,定向、定内容的进行收集。方法三:通过重点人员直接收集声像档案。部分摄录人员不仅承担本部门的摄录任务,有时还被指派到其他单位摄录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部分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资料,档案部门抓住重点摄录人员,不失时机地做好收集和征集。

为保证声像档案所记录的信息齐全、完整,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地记录所摄录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由、摄影、摄像者等相关要素,根据记录中的内容再通过计算机进行登记、整理相关要素,准确地反映出声像资料的内容,避免出现声像资料积压和信息含混不清的情况发生。为保证声像档案及时归档,及时解决收集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特别是对企业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企业建设、外事活动等重要声像资料的收集,档案部门采取开会集中协调,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与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声像资料收集完整、及时、准确、有效。

科学立卷归档,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企业声像档案产生的领域十分广泛,而且内容交叉的情况很多,我们根据声像档案管理的特点,按照企业的自身需要和管理要求,选择了声像档案单独立卷,分库保管的管理模式。采取分年度整理,把一组具有共同主题内容关系密切的若干份声像资料排列在一起,对每份声像资料编号,按介子类型+问题+案卷号组成案卷,集中编放的编制模式。按案卷编写文字说明,填写卷内目录,并利用一系列手段完善这一编制模式。如企业在重大活动中,一般会形成文字、照片、录像、录音、领导题词等档案,在立卷编号时,如果按介子类型分别立卷编号,就将这些档案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不便于展现整个活动的全貌,为了弥补这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在声像档案与其对应的纸质档案可作出参见号或指引卡,编制对应目录,便于查询和提供利用。采用介子类型+问题+案卷号组成案卷这种档案分类模式,使所形成的声像档案突出反映出档案的分类体系,既完整、又准确,存取更方便。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从而达到了为档案各项工作服务的目的。

严格保管制度,确保声像档案长期保管

声像档案的保存必须根据声像档案载体的化学性、物理性等特点创造条件,妥善保管,确保声像档案长期保存下去。声像档案保管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声像档案与纸质档案分库保管,使用音像磁带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入库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被污染、破损的,要及时进行处理。二是声像档案库房要恒温、恒湿,远离光线、磁场,对录音、录像制品采取定期倒带检查、刻录光盘等保护措施。三是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保管。目前声像摄录工具都是数码产品,与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在计算机上观看或保存。利用计算机保管还有不易丢失、操作、查阅方便等优点,代表了未来声像档案保管的方向。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

第9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煤矿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一、 建立员工准入制度

(一) 执行岗位准入制度。对新入矿、转岗职工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准上岗。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继续培训期间不支付工资。

(二) 实行入井资格证制度。对全矿符合入井条件的人员颁发安全资格证,入井时随身携带,以备检查。对没有安全资格证的人员严禁入井,否则,每人次罚款500元,罚井检工100元。

(三) 开展隐患人排查。对有重大疾病的人员不予颁证或吊销安全资格证,严禁入井;对十一种隐患人进行排查,对短时期不具备入井的人员暂扣安全资格证,严禁入井。对隐患人入井的每次罚责任人500元,罚值班人员200元,罚井检工100元。

二、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一) 强化矿级培训。

1、培训形式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内培或外培、脱产和业余相结合的形式,重点推行现场实训的方法,由分管矿领导不定期组织分管系统内的特殊工种进行实训,逐个进行过关考试,并建立考核档案,让受训人员能够真正掌握现场操作技能。

2、强化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并随身携带方能上岗,没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上岗的,罚款2500元;不随身携带的每次罚款500元。

(二) 强化区队培训。区队每天要利用班前会进行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的学习贯彻活动,要坚持开展班前岗位风险评估、坚持开展每日一题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因工作差错和操作失误造成事故。没有坚持培训的,每次罚单位正职各500元。

(三) 开展事故案例教育。每季度,由人力资源科组织,安监处参与,开展一次事故案例教育活动,通过事故案例教育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四) 坚持全员每月一考。每月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考试,由体系办出卷,机关包保部门组织本部门所包保的基层单位人员进行考试,负责阅卷及成绩汇总,安监处督导。对考试不合格人员每次处罚200元,并进行补考,再次不合格的停工学习,直至合格为止,学习期间不支付工资;对不参加考试人员调到武保科培训。

三、 严格落实岗位行为规范

(一) 坚持班前礼仪和集体升入井制度。

1、 坚持班前礼仪八项程序、 井口精神状态确认和举旗列队集体升入井制度,凡一次不执行的,罚带班干部及班队长各500元,罚当班职工每人100元。

2、 严格井口入井秩序,班前会结束后,由值班干部举牌将当班人员集体列队带至井口大厅,并按点有序入井,否则,处罚值班人员500元/次。

3、 实行全员编号管理。将工号、发射卡号、自然编号及入井安全资格证进行统一,使编号做到能够直观识别出所在单位、工种,对不挂牌号的每人次罚款500元;严厉打击套牌人员,对工号、卡号、编号与安全资格证不一致的,每人次处罚20xx元。

(二) 坚持现场风险预控和安全确认。开工前,科区带班干部及班队长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填写记录备查;每道工序开始前,职工对本岗位范围内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安全确认;专职安监员对所承包片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进行评估。专职安监员对科区干部和职工的评估确认情况进行督查,职工未执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确认的每次罚款100元。带班干部、班队长未对职工进行检查的,发现一人次罚款200元。

(三) 制定执行岗位安全行为规范。由分管专业副总牵头,分岗位制定本系统员工安全行为规范;由安监处牵头制定全矿员工安全通用行为规范,并严格落实到工作现场。对职工不安全行为每次处罚200元。

四、 强化对职工不安全行为监督

(一) 强化自我监督及约束。强化日常安全行为的养成,积极参加单位及矿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思考,强化安全观念,推行月度安全工作计划制度,个人、班组、科区每月都要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对月度安全工作进行思考,将该项工作纳入安全收益考核,占安全收益总额30%。

(二) 职工间互相监督。班组成员或每个安全家庭的成员要相互关照,发现不安全行为立即强行制止。班组作业岗位各自分工负责、责任明确,相互制约,必须形成无隐患、无缺陷、无违章的作业氛围。带隐患作业或不规范操作每次罚责任人200元,安全家庭的其他成员各100元。

(三) 区队监督。各区队要自主开展自检活动,每周由单位第一责任人组织一次针对现场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巡查工作;带班干部负责对每班人员的作业行为不定时的巡回检查,特别对重点岗位、关键的作业环节要采取重点监控,巡查要覆盖所管辖区域生产作业全过程、全方位。要建立区队及带班干部巡查基础档案,没有按要求开展的每次罚责任人200元。

(四) 专业监督。安监处负责对全矿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管理。安监人员带任务进行监管,对任务基数的超额部分和不足部分,分别按10%给予奖罚。

(五) 职能部门及矿领导监督。

1、 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周一次,由各专业检查组组长召集,检查线路、人员安排由组长安排,遇有特殊情况增加检查频率时具体调整。

2、 动态检查。采取矿领导及业务部门、专检员日常随机进行;安监员、机关跟班人员24小时不定时的对各作业点进行巡回检查;以小分队的形式突击检查。

3、 带任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应现场予以纠正;涉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不安全行为,应当责令停止一切作业活动。职能部门及矿领导对不安全行为的检查带任务进行,每检查一次纠正不安全行为2人,对完不成任务的每次处罚500元。

4、 检点。不安全行为检点关注采、掘、一通三防、顶板控制、机电运输、辅助运输等重要场所,对于井下重点工程和搬家倒面、打眼爆破工程、大型器材长距离运输等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作业环节重点监控。

5、 统计归档。职能部门及矿领导对每次检查出的不安全行为报至安监处,由安监处建立台账,具体不安全行为人员姓名、所在单位、违章时间、违章情况、处理结果及记分等情况要详细记录在案。

(六)强化科技装备的监督。

1、强化人员定位系统的监督。将人员定位系统纳入日常调度管理和体系考核,作为干部下井、跟带班考核和职工下井考勤的重要依据。对全矿人员定位系统运行不正常、信息上传中断2小时的,按重大非人身事故追查处理;对个人的人员轨迹的考核由调度所负责检查,发现不正常轨迹及时通报并每人次处罚200元,安监处对调度检查进行监督,对漏检的每人次罚调度所200元,矿领导对安监处进行监督,对漏检的每人次罚安监处1000元。

2、强化视频、信息平台和手机传报安全信息的监督。强化视频系统监管,安监处值班人员每天对基层视频使用和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使用并记录的,每次罚科区值班人员200元。对信息平台中隐患没有按期闭合的,每条罚单位正职50元;对没完成录入下井数的,每缺少一个罚责任人200元。对没按要求进行手机传报安全信息的,每次处罚责任人100元。

(七)强化对零散人员的监督。在井下设置安全监督岗,重点对零散人员进行登记,对非零散工种的人员在井下单独走动每次罚款200元。

五、 强化对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监督

(一) 强化对用人的监管。

1、基层单位正职及班子成员要对本单位使用的班组长、重点岗位人员的安全行为负责。班子成员要率先做到不违章指挥和行为安全;选用的班组长要符合岗位素质要求,能够做到不违章指挥和行为安全。对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每次处罚500元,对违章指挥的严格按三违论处。

2、基层单位管理人员要根据岗位设置要求科学地选择和配备人员,做到人机匹配;要积极开展岗位技术比武,从中发现优秀的岗位工人,充实配备到重要、需要的岗位上;鼓励员工加强岗位技能学习,确保业务上精一门、会几门。对没有合理用人的,发现一人次罚单位正职及相关管理人员各500元。

(二) 强化对安全环境的监管。

1、对井下安全环境进行划片责任承包。轨道运输系统、乘人器斜巷及矿指定的区域属于运输区;皮带运输系统及相关区域、采区变电所属于保运二区;二水平泵房、变电所,三水平泵房、变电所,Ⅳ53泵房、变电所属于保运一区;永久挡风墙周围属于通风区;采煤工作面两巷及到阶段石门的区域属于采煤区;掘进头开窝拨门周围及沿途属于掘进区;修护区域及后路属于修护区;及矿上划给相关单位的承包区域。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承包范围,明确分段责任人,并挂牌管理。对所承包区域环境不达标的罚责任人200-1000元。

2、作业环境要舒适,员工操作设备时与周围环境、高低、前后、站、坐等达到适宜状态;作业地点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光照度;噪声大的设备要采用消声设备及采取相应措施;作业环境要保持清洁,设备清洁,标识清晰。以上每条不达标罚责任人200元。

(三) 强化对隐患排查整治的监管。对安监处、职能科室及矿领导排查出的隐患进行五定管理,对逾期没整改的隐患每条罚责任人、单位正职各300元,班子其他人员按系数执行。对所辖区域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单位没有及时发现处理或上报的,每条罚单位正职20xx元,班子其他人员按系数执行,带来后果的,进行经济处罚外并行政问责。

(四) 强化跟带班、值班和现场交接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3号令,按照《杨庄煤矿科区干部下井带班及值班制度》执行。

(五) 强化安全思想工作。基层单位要成立以党政正职为组长的安全思想教育小组,从控制不安全行为的角度出发,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通过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端正安全态度,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基层单位每月要组织一次不安全行为人员安全思想教育会,不按要求组织的,每次罚单位正职500元。

六、 考核管理

(一) 实行记分考核。

1、对副总及以上矿领导的记分考核。每罚款100元记1分,记分达100分的由矿长、书记进行谈话。

2、 对管技人员的记分考核。每罚款100元记1分,月度管技人员每记40分由组织部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当月安全工资;累计记60分降职;累计记80分撤职。

3、 对职工的记分考核。每罚款100元记1分,职工记5分暂扣安全资格证一周,进安全法制班学习,取消一个月安全工资;记15分暂扣安全资格证一个月,进安全法制班学习,取消当月安全工资及季度安全分红;记30分暂扣安全资格证三个月,进安全法制班学习,取消三个月安全收益和季度安全分红,是辅助岗位的调到采掘单位;累计记40分达安全黄线,吊销安全资格证6个月,重新办证,留用察看一年处分;累计记50分达安全红线,留用察看两年处分或解除劳动合同。

4、 安全考核管技人员以3个月为一个记分周期,职工以6个月为一个记分周期,采取记分累计制,调到其它单位实行连续记分,每3个月通报一次全体员工记分考核处理情况。

(二)建立员工安全诚信档案。

1、安全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证复印件、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血型、持证情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安全记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等。

2、定期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要重点监控对象。

不安全行为危害1、从管理制度上,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体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责任制考核及奖罚等制度,完善的制度是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基础;

2、从标准化管理上,当前国家开展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基本规范》,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给予最基本的界定和要求,各个行业都逐渐实行标准化管理,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级行业规定,并建立企业相关制度,认真落实,以此促进现场标准化工作,从而预防不安全行为;

建立和维持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3、从执行力上,管理办法的效果如何,是用实施的效果来检验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企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做到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才能检验效果,才推动不安全行为预防工作的不断向前;

4、从培训教育上,不安全行为出现,主要是因为不安全意识的产生,不安全意识的产生主要是接收的安全信息不足,即接受的培训教育不足,足够的安全知识武装头脑,作业者才能主动去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