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的现代中医药产业经过近50年的艰苦创业、开拓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中医药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药品注册、监管、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必然阻碍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多年从事药品研发的业内人士,笔者不揣冒昧,将自己及一些同仁在中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反思疏理出来,尽管其中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可能是片面的或不尽合理,但还是期望与同行交流,以共同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健康、稳步、和谐发展。
1 关于药品研发
建国以来,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一直以仿制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可谓凤毛麟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创新已成为我国制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尽管国家已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事药物研究和开发,但是到目前为止,除少数专业承接国际制药大公司新药研究外包的药物研究企业发展迅速外,我国的药物研发型企业以及制药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大多规模小、底子薄、水平差,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明显。
1.1 企业创新能力弱
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研发创新能力弱、缺乏品种与技术创新,迄今仍集中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或传统药品,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仿制、改型。简单的重复、模仿,协作性差,造成了产品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大部分企业难以成为医药研发的主体,使一些关键性产业化技术长期没有突破,制约了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无法及时跟上和满足市场需求。由此造成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低端领域,国内市场的高端领域也主要被进口或合资产品占据。
笔者认为,国内企业应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联合、兼并,做大做强,以形成科工贸一体、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医药企业。这样才有能力投入巨额资金、组建优秀科研团队、完善创新机制,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
1.2 企业管理、运行体制制约了新药研发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已培养了不少医药行业管理人才,很多国内企业也曾经雄心勃勃,高薪聘请了一些在外企有成就的管理和研发人员,但由于国内企业运营管理太急功近利,政府对企业从事新药研发的政策扶持力度有限,导致短期行为严重。每年愿意拿出几亿做广告,却不愿意拿几千万来搞新药研发的企业不在少数。而国外大企业的创新研发大都是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量投入和耐心积累完成的。
要改变上述被动局面,就需要政府在技术、产业、组织、税收、金融、人才、进出口等政策以及投资、采购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企业予以扶持。处理好新药研发与医疗体制改革、新药与基本药物目录等方面的关系,促进企业自发地积极从事新药开发。
2 关于药品注册、监督、管理
2.1 药品监管体制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
药品监督体制改革力度尚需加大。药品注册、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统一监管体制的建立尚未完全到位;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的建设还需要大力推进;技术监管机构体系和药品执法监督体系还未在全国形成;对监管对象的导向尚有一定的差距。
监管法规体系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在短短10年内经历数变。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已经几易其稿,药品监管法规、规章随之进行修订和制订。诚然,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更完善,但频率太快或没有经历充分论证的调整结果只会使药厂、研发单位叫苦不迭。所以,决策者必须要有足够的预见力,也要有坚持原则的执行者,否则只会导致恶性循环。如国家将中药仿制、改剂型的门槛提高以后,大家又一窝蜂地注册保健食品,这必然会导致保健食品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引来新一波的恶性竞争和市场混乱。
转贴于
为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新药开发,应当为新药的顺利上市创造条件。如若在新药研究过程中,已证明某新药较国家医保品种安全有效,则该新药在获得新药生产批件的同时自动进入医保,这样企业可迅速获得回报,自然投入新药开发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应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建立早期沟通机制,将风险预警提前,减少盲目开发,避免国外已经专利公告而我国企业还在埋头实验室研究的尴尬局面,减少因信息不通、认识不同造成的重复或错误投资等。或通过利用专利的新颖性等特殊要求对一些外国专利产品提出异议,突破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制,有效地保护自己。
国家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已超过5年,但迄今为止,真正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获得利润的还不多见,这就挫伤了企业建设中药材GAP基地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药材标准没有相应提高,中药材没有实施市场准入管理,导致质次价低药材充斥中药材市场。
2.2 应对药物研究机构提出更高的资质要求
我国新药研究在规范性方面与国际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GLP、GCP和GMP尚达不到国际公认的水平,也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要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药监部门对从事药品研究的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监管,包括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管理规范等均应有明确的标准。
由于这方面的监管严重缺位,全国药品研究机构最多时曾达到上万家,目前各级药监部门的核查已导致数千家小型、不规范的研究机构倒闭。但比较而言,在药物临床前研究机构的备案、日常监管和动态监管上多下些功夫,比起在这些研究单位已经行为不规范、造假成风、药物研发市场被严重扰乱的时候再亡羊补牢更好。
2.3 注意新药注册政策的引导
我国新药研发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但方向绝不是完全照抄西方。应该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制定出合适的研发政策来引导未来的发展战略方向。
我国中西医结合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中西医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如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消渴丸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是我国独有的优势。但目前我国对评价中西药复方制剂安全性、有效性的思路和法规要求过于严厉,对临床拟用适应症或主治功能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上缺乏适当的政策引导,目前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开发基本处于停顿状态,这等于放弃了一条我们具有优势的新药研发道路。
我国是最大的化学药原料(如抗生素)生产地,现在面临的局面是资源较为丰富,出口额大,但因为附加值小,利润空间极低。能否鼓励国内企业开发抗生素等复方制剂,以达到增效减毒、减少耐药性、提高附加值的目的呢?
中药新剂型、新辅料的开发应用进展缓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第一家使用新辅料的企业需要为该辅料通过国家审批买单,其它的厂家则可不掏一分钱搭顺风车,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厂家得不到合理的支持和保护,严重打击了积极性。笔者认为,应该调整政策,鼓励或支持对新辅料的应用,来提高厂家的积极性。
3 关于药品流通
点评:有中医药界权威专家表示,《中医药法》不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以及管理制度分别予以了肯定及优化。而该法对中医药的监管及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望为中医药行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医药法》的另一个亮点是,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以加强对中医药的监管。针对中医药行业存在的服务不规范、中药材质量下滑等问题,中医药法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同时通过该法案加大了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大力扶持的同时,《中医药法》也高度重视产业规范。《中医药法》明确了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此外,《中医药法》还加大了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对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明确了严厉的处罚。《中医药法》对中药的保护有助于企业强化对上游中药材的布局,中药的质量可控将为企业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及国际化奠定基础,因此目前A股市场中拥有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天士力、白云山和华润三九等公司将从中受益。
必创科技(300667):两机构席位买入1235万
创新股份(002812):四机构席位买入3874万
普路通(002769):国联成都锦城大道及国君成都北一环游资封板,两机构买1007万
开立医疗(300633):光大温州划龙桥路及华鑫宁波沧海路游资封板,一机构买466万
恒通科技(300374):华泰青岛宁夏路及光大佛山绿景路游资封板,一机构卖1603万
思创医惠(300078):财通绍兴人民中路及东兴泉州温陵北路游资封板,两机构卖2416万
八一钢铁(600581):国金上海芳甸路及国君成都北一环游资封板,一机构买1455万,两机构卖4315万
民和股份(002234):中泰上海建国中路及浙商临安万马路游资封板,两机构买2472万。三机构卖1149万
益生股份(002458):财通杭州体育馆及浙商临安万马路游资封板,三机构买1447万,一机构卖595万
弘信电子(300657):湘财杭州文二西路及招商深圳蛇口工业七路游资封板
【关键词】:临沂市;中药材;中药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R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有近千年的中药文化历史,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对传统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转型的机遇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一、临沂市中药药材种植情况
临沂中药药材种植地集中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和鲁东丘陵南部,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主要分布于平邑、蒙阴、郯城县区,主产道地金银花、丹参、银杏叶、黄芪等,中药材质量高、产量大,占山东省中药材产量的1/2,尤其是郯城县的银杏产业基地,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银杏资源。目前已形成初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平邑、郯城、费县、蒙阴被省科技厅、财政厅命名为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县)。通过国家GAP认证基地2处,GMP认证企业7家,GSP认证12家。中药材产区地区一些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建立金银花、银杏叶中药材GAP基地和示范园区,这对区域中药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临沂中药材
二、临沂市中药制药企业情况与生产现状
临沂市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中药制药企业有鲁南制药、绿茵药业、罗欣药业、翔宇制药、百草药业等8家制药企业,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6家,占山东省的一半以上,其中半数以上企业是经济规律下自发形成的原始产业链。随着中药产业社会分工的深化,逐渐暴露出诸多不协调的现象,譬如药材生产管理粗放、基本环节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连贯、核心主体不明确等诸多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工程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
临沂市虽然中药资源丰富,但中药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研究与开发薄弱。中药制药企业大多数以中草药材的初加工为主,生产工艺落后,工程化水平低,中药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状况,即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及自动化生产水平低,一些技术成熟的品种,如金银花提取绿原酸、银杏叶提取黄酮甙、聚戊乙烯醇,有3家企业同时生产,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不良市场竞争,市场风险抗击力差。
(二)中药引片企业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
中药引片生产企业,普遍存在标准零散、水平较低、技术薄弱、市场不规范等问题,除了康源药业有较为完备的引片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等的饮片加工车间和引片管理制度外,县区引片企业多为作坊式的加工点, 其生产条件简陋, 生产、质量检测设备落后;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生产过程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易流失, 使饮片质量难以保证。中药饮片在整个采收、加工过程中, 基本没有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规范或标准, 这样对饮片的有效成份影响根大, 造成质量差异,阻碍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少配套科研研发机构和企业创新平台,新药研发能力滞后
临沂市大部分中药制药企业多以普药为主,中药剂型落后,一般是感冒、止咳药、心脑血管药品,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低,市场占有率低。企业对新药研究开发能力落后,一般都是依托北京、上海等地的研究所,实施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或依靠隶属集团单位提供科研资金,融资能力弱,其本身的技术完善和研发能力不足,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调研的几家企业中,拥有博士以上学历科研人员的企业只有2家,并且没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对新药开发能力和自身提升能力滞后。
三、探寻临沂市中药制药企业发展突破点
临沂丰富的区域药材资源优势为中药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建立的种植示范基地起到到良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使发展中药材种植来发家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医药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院对中药引片的需求量急剧萎缩。在企业发展前景趋势方面,企业普遍认为从中药中提取有效的化学成分,然后依照西药的标准将其制成各种西药制剂,把传统的中药剂型膏、丹、丸、散改成片剂、胶囊,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未来中药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市中药制药企业针对银杏叶提取黄酮甙、聚戊乙烯醇、白果内酯,金银花提取绿原酸、丹参提取丹参酮方面有丰富的实践。针对如何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及附加值,拉长产业链,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药材种植突出“道地”特色。开展药材地道性的现代化研究,通过对地道区域的生态因子群内涵的研究,包括生态因子群经年变化与药材内所含物质质纹图谱变化的关系,确立因子权重关联,建立不同药材地道性的生态因子群特征谱,为地道资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规范生产标准,保障药材质量。药材质量和道地性是决定药材效用的关键。引导药材的生产源头企业,加强药材规范化的种植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标准化、国际化的药源基地。积极探索组织农民的多种模式,因地制宜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中药农业在地道性基础上的现代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积极开展野生药材研究,把野生药材资源纳入可控的可持续发展范围。
热心社团 凝心聚力
曾超庆先生出生中医药之家,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因而深谙中医药经营之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乐於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服务领域。
在他所参与的众多专业社团中,尤其为香港中药联商会有限公司出力最多。据了解,该会成立历史悠久,约已经过八十餘年发展历程,是一个具有活力的集体,由於经常举行各种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坊间形成了有效影响,是其它社团的榜样之一。二十餘年前,曾超庆先生是香港中药联商会普通的一份子。岁月更迭,如今,他已是当届会长。历史的浸润令该会成为了一家深含社会情怀的商会,几度春秋,培育出累累果实。亦将他磨练成为一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物。
鉴於他所作的贡献,2011年12月,他成功当选新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代表同仁行使职权。
香港中药联商会一直以来都对中药的进步和发展关心有餘,所以,较於一般团体,该会的活跃程度更甚,安排更为密集,更受媒体关注,常常出现於各大报端,而曾超庆先生的名字自是屡屡可见。
2005年7月,值香港购物节即至之际,该会举行了为期四天的中药博览,展出名贵药材,並别出心裁地以讲座、义诊、表演等多种方式吸引众人眼球,是次他作为主礼嘉宾之一,主持了开幕式。
2005年11月,他作为代表之一,接待了副区长一行领导,就商会的发展作了大致介绍和美好展望。
2006年2月,香港和深圳两地有意合作打造“深港中药经贸圈”,曾超庆先生亦作为代表之一接待了来港参观访问的药展中心成员一行人,介绍了香港的药材销售情况及合作情况。
2007年1月,该会与香港参茸药材宝寿堂商会远赴山东,共同捐建两所希望工程小学,曾超庆先生再次作为一方代表之一,前去出席观礼,见证当地教育事业崛起的始发点。
2008年3月,该会联合香港表列中医协会主办“预防流感药包行动”,曾超庆先生极力帮忙,为坊众赠医施药,提醒预防疾病。
诸如此类的活动不可胜数,他都一一出席,而今身为会长,更显义不容辞。其中的共同点不外有二。一是拉动两地的专业交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促使中药地位的提升;二是向市民推介中药知识,规范业界的统一品质,树立放心的端正形象。
不问收穫,但问付出,尽现实幹精神。提及时,他並不过於渲染,而是简短地说,“这源於市民的需要,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体质都偏弱,中药能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言外之意,为了普及大众的药理知识,弘扬本领域的中医文化,他愿竭尽所能,倾洒一腔热血。
讲求品质 道德为先
曾超庆先生经营着祖辈传承的曾福记药行。他介绍说:“曾福记的药材包括参茸、中成药、草药等,主要向北美洲如加拿大等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出口。”
为了经营好曾福记,曾超庆先生在保留原有销售链条的基础上,转换思路,再次创新。他打开经商视野,拓宽投资渠道,到内地省市寻找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技术到位、人工合适的宝地。三年前,他在四川种植三千亩的中草药,以保持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他说,“形势与之前大不相同,不一定要拘泥於固定思维。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是与政府或者大学合作,研究更为科学、先进的药材。”
生意场上的曾超庆先生讲究以人为本,只卖正品,从不欺哄顾客。所以,赢得良好口碑。可以说,这不仅是作为商家的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更是他作为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业监管小组成员的责任驱使,双重作用令他无法割捨道义和良知。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是本地的一间权威的法定机构,主要为确保中医中药行业的专业水平而生,现已成立有12年之久。此会分中医和中药两组,中药又分为中药管理小组、中药业管理小组、中药业监管小组。其中监管小组主要负责处理投诉,监管职业操守,並为行业的改善提出中肯建议。曾超庆先生是该组的副主席,自然秉公行事,致力於发展中药的稳定和飞跃。
中医作为国粹,一直以来都为人所关注,但其在香港的发展卻差强人意,还不足以引人骄傲。与其休戚相关的中药亦处於一种不温不火的境地。不少人对此持观摩态度。但曾超庆先生则乐观看待,他说,“与从前相比,中药的地位正处於稳步提升之中,这是事实,人们不可能对之置若罔闻。”当年,他还曾宣言:“中医可以走向世界,它只不过需要一个窗口。只要香港与深圳配合有道,实现的这一天便不会太远。”
曾超庆先生身为曾福记药行、康怡科技药业製造厂董事,同时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业监管小组成员、香港中药联商会有限公司会长等近20项职务,在中医药界的地位崇高。
中医药界凝聚了一众爱国爱港的专业人士,每至国庆、回归前後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邀请八方来客,为庆贺祖国和香港的日益强盛而济济一堂,增添信心,展望美好,一表决心,以示团结。
1.1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绝对比例。在对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
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2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1]。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hm2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因此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人员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同样不高。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将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并取得跨越式发展。
2对策
2.1把农业信息当作产业来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把农业信息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本身也可以被当作产业来发展。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绝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2]。在农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农业通过信息化可以获得倍增效益,信息业可以通过对农业的信息软、硬件服务形成农业信息产业,最终形成农业与信息业双赢的良好局面。政府要扶持,要给予优惠、引导,最终要按市场规律以企业运作方式来完成。
2.2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一项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信息量、信息装备、信息主体水平、信息消费等组成[3]。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必须按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各方面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与我国目前农业水平、农村条件和农业人口来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地区性不平衡,西北地区相对落后,而东南沿海由于开放早,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农民已经向富裕小康水平转化,初步具备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条件,有了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投资能力,只要领导重视,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全有能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另外,在目前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许多统计材料中,尚缺乏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记录,应把农业信息化等有关量化指标加以统计,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 知识产权
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工艺技术,工艺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工艺创新大部分是在原有工艺技术基础上的革新改进、完善和提升;也包括新技术的创造,从无到有。从广义上说它与新产品的发明、新理论的创立、重大的科学发现一样都是创新,不过工艺创新的产生更多地取决于需求。
1 工艺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产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即诸多生产力要素的整合上。
根据产品创新决定工艺创新,但又受制于工艺环境的规律,从创新活动的源与时序着手,把工艺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1) 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工艺预创新。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产品型号发展必需的关键工艺;二是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必然要发展的技术(如CAD,CAPP,FMS,CMS)等;三是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工艺。其创新源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为未来产品创新服务。
(2) 源于产品创新的工艺实时创新。即产品研制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于产品中当前产品设计投入生产的技术瓶颈,主要为正在研制的产品服务。这一阶段的工艺创新更多的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3) 源于规模经济的批量工艺创新。即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是规模经济,目的是使试制的产品达到批量生产的质量和效能的要求,其实质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2 工艺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视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和行为,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现象。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早日进入市场取得较大经济利益,必然首先把资源投向产品创新,尤其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过分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市场周期缩短,很多新产品上市后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因质量、性能、价格等问题被淘汰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不断地转换产品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其次,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产品质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业效益滑坡。由于忽视工艺创新,某些进口商品一旦实行了进口替代,即国产化之后,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竞争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工艺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1 工艺创新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工艺技术水平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各种投入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变换效率,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在企业工艺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及其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致区间,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开展工艺创新。
2.2 工艺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并能更好地推动产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实现产品创新效益。反之,如果工艺创新能力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会导致企业产品创新因为生产工艺“瓶颈”而不能实现,或是因为效益差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我国的上游基础研究可能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在某些领域如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方面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下游工艺水平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寥寥无几,据报道,两者的比例不超过0.5%。因此,工艺创新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3 工艺创新可以延长创新企业的领先时间
新产品是一把双刃的剑,一方面它开辟了新的市场,企业获得高额回报;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大批的模仿者。企业一般采用专利来抵御这种迅速的进攻,但专利的保护具有时间性,专利失效后,产品在市场上就不再具有垄断性。同时有些专利技术到技术商品化的过程所需时间很长(比如新药的研制),许多专利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已经失效。而工艺创新却可提供较为长期的保护。因为工艺创新企业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高,模仿者在短期内无法企及,客观上存在一个模仿的时滞,制造技术的扩散速度要比产品技术慢。
3 促进工艺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与国外贸易交流更加频繁,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的国内企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外国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确立、增强工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工艺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重视、加强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工艺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的工艺创新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是我们在促进工艺创新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3.1 保持工艺创新的连续性
与产品创新相比,工艺创新通常不是通过一些重大的跳跃式步骤及突破式完成的,而是通过稳定连续的、渐进的创新完成。在工艺创新过程中,有时也有可能采取一些重大的变革步骤,如采用新的生产系统或改进组织的信息处理系统。但总的来说,企业长期成功的工艺创新来源于连续不断的渐进式变革。企业在工艺创新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视角,将最终导致企业所采用的工艺与企业的具体环境脱节,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效率。
3.2 注意区分工艺创新中的要素
与工艺创新相关的要素有两类:结构性要素和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包括一些具体的工艺要素:生产设施的数量、位置、尺寸、质量等;生产设备的类型和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的基本组织形式;生产配套服务的状态,如水、电、排污设施等;外部供应和分销网络的状态。基础性要素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流管理系统。同时基础性要素也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生产人员的素质、年龄、经验等;生产任务的组织方式;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倾向;企业的沟通模式以及总体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最后,基础性要素还包括文化的因素,如生产部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的行为模式。与前者相比,基础性要素略为抽象,但它对工艺创新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把握这些要素对工艺创新过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3 注重工艺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工艺创新过程中将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专利的保护方式,而对于解决“瓶颈”问题的特殊方法则可以以技术秘密的方式加以保护。这种将工艺创新成果固定为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一方面可将成果从隐性知识状态转化为显性知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形成排他占有权,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人力资源中的个人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知识资本,促进企业对知识资本的更有效控制和利用,并可以减少由于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资本的损失。
3.4 加强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组合
技术创新组合是20世纪80年代由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提出的。许多事例都说明单纯的产品创新难以长期维持其竞争效益,必须依靠工艺创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工艺基础。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且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呈交替式地发展。形成这种交替转换模式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的演进之间存在依赖性和交互性。所以在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相互作用,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5 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对工艺创新加强管理
当企业只着眼于短期的工艺应用,而对未来的工艺模式缺乏准备,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资金来发展先进的工艺系统,但最终却无法融入企业原有的生产系统的情况发生。而当工艺创新缺乏统一规划时,企业的产品将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由于这种不稳定性,企业可能将最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所以,工艺创新必须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晓朋. 高技术企业应重视工艺创新[]J. 科学管理研究,1997(5)
Abstract: The middle service is one which of three big prop services the modern Commercial bank and the asset operation, the business operating at a liability keep pace with, at present has become various commercial banking competition and the innovation important domain; Meanwhile, Commercial bank's income structure gradually is also changing one kind to be more scattered, moreover is also the quite balanced income structure. The middle service's development will bring the service structure and the assets structure change without doubt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following will be take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as representative's internal commerce bank return structure reforming.
关键词: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 收益结构
Key words: Middle service Commercial bank income structure
作者简介:于镇洪,男,1978年12月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与投资管理;刘秀丽,女,1979年11月出生,山东省即墨市人,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中间业务是一项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业务工作,也是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巴塞尔协议》规定,中间业务包括客户资产管理、贷款承诺业务、担保业务和金融工具创新业务。在国内,工商银行于2002年颁布并执行的《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将中间业务定义为“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和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和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这就是中间业务的主要内容。中间业务与传统的存、贷业务比较,它具有风险低、收益较稳定、不需占用自有资金等优点。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收益结构也将逐步转向一种更分散的,而且也是比较平衡的收入结构,从而实现对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平衡发展,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平衡发展,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考虑通过如下途径实现其中间业务发展与收益结构的转型:
一、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品种,扩大经营范围
由于各种原因所限,一些中间业务向纵深发展受阻,那么国有商业银行就应从开拓新的经营品种入手,如信托类业务、租赁类业务、包括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回租租赁等;咨询类业务,包括资产评估、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组合,家庭理财。这些智力密集,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重日要利润来源。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点多面广的优势,刺激广大居民对各类金融服务的需求,以扩大中间业务的服务范围。
二、收费标准应体现层次化的特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这里,我们可以强化一下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意义:首先将会对行业竞争态势产生显著影响,银行之间的竞争会逐步深化,形成公平价格。银行之间竞争环境会更为公平,以本身的实力、信誉、服务水平为收费标准,避免乱收费。其次,收费将提高银行服务的水平,业务创新,吸引客户,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这种规定还可以细化,如商业银行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就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大客户与小客户之间的资金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观念上的差异等,收费标准应呈层次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三、巩固已有的优势,抢占利润至高点
1.我国银行中结算类中间业务已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其中国际结算业务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将飞速发展,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将会大大增加,市场份额可观。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都开展了国际结算业务,特别是中国银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因此,各商业银行应在操作规范、结算技术,网点增加上多下功夫,并进一步增强业务的灵活性,形成多样化服务,不断拓展融资性结算业务,如打包放款、出门押汇,引入创新的结算业务,如国际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作为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的补充。2. 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管理的加强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要有长期发展准备。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这类业务应成为基础性中间业务。3. 利用证券市场空前发展的机遇,保险业发展的潜力,为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在企业改制、并购、重组、破产时期,开展咨询类服务,以建立符合当前市场特点的新型银企关系。
四、重视对中间业务人才培训和利用
中间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从业人员不光要有复合性的、广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开拓新业务、新领域的能力。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要唯才适用,给人才以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进而推动各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由个人信用和社会信用两部分构成,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的途径,一是宏观约束机制,二是行业自律机制。一般来说,自律机制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宏观约束机制,则要靠完备的社会信用评级体系及法律约束。在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国有商业银行应率先建立较为有效的重点关注客户信用系统,这样可以既弥补个人信用体系缺失可能带来的风险敞口,同时又进一步完善了法人客户社会信用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信用水平,才能为中间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在提高个人信用水平方面,美国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设置专门机构,开展对个人信用调查、收集并保存信用资料。建立资料库,不同地区机构之间签署可以互相利用资料库的协议,可以获得迁居另一处的个人信用资料。
六、强化中间业务的监管体制
中间业务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应灵活监管手段,既不能过度宽容又不能过度遏制创新业务的发展。如存折炒股,应防止企业资金通过个人账户进入股市以及通过银行承兑的票据进行贴现后进入股市。对保管箱业务可能出现的变相腐败现象,如保管受贿、走私等获得的钱币等要严加防范。
七、完善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填补了有关中间业务在规章制度方面的空白;例如工商银行为加强中间业务管理,整合业务资源,促进中间业务发展,于2002年1月19日制定并印发了《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试行)》,涵盖了中间业务九大类420种业务,并且从定义分类、组织管理、申请审查、收费、内部授权和风险防范、违规行为处罚等几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以及规章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还需进行细化和完善,加以创新。同时,应规范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的有关规章,使它更符合国际惯例,对新型的结算业务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但能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而且将改善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收益结构。总之,在扫除一些障碍性因素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和途径,中间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支柱业务。
参考文献:
[1] 邵承伟;国有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基本思路及对策;金融时报;2007年06月
[2] 孙晨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及研判;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著名药品营销人士李武菁先生早在2002年就明确指出:“善待顾客”的深度等同于“产品生命”的长度,而“服务社会”的纯度等同于“企业寿命”的质量。
药品企业出现目前这种状况,当然有其外部的诸多因素,但我认为最大的因素在于药品保健品企业自身,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经过痛苦反思后认识到———企业自身营销行为不规范,平时不注意善待消费者,投机取巧,竭泽而渔,产生各种“诚信危机”,才会造成竞争劣势。从泛滥成灾(甚至高达90%以上)的医疗、保健品、药品虚假广告,到社区居民对“免费义诊人员”的横眉冷对,都是其典型表现。
对于一个中小型药品保健品企业来说,这一情况尤其严峻,问题更加突出。论资金、技术、实力,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都无法相比,但它们同样要生存,要发展,要效益。脚下的路也许有千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应该是:尽中小企业最大的能力“整合自身资源”,并根据增值、扩张后的资源,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出路。酷乐团队认为整合直接营销是目前中小型医药保健品领域中比较好的一条出路。
整合直接营销的关键是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与运用。企业资源是指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产品、品牌营销、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要素;社会资源是指市场环境、政策法规、消费者、经销商、广告、零售商、媒体、社会组织等。在众多资源中,企业要区别哪些是可用的、有用的、可以互相结合的,进而创造出一种特色的、特征的、标准的、双赢的营销行为规范。
企业资源是决定企业如何运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政策、法规的约束,这时不应放弃其发展模式(企业基因),要在此基础上求得创新和突破——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规范自己的营销行为,取得政府职能部门的许可绿卡。这种基因变异,即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利用,以外国直销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表现最为突出。
整合直接营销沟通点的关键是把重点消费人群利用简单的信息沟通从大众中挑出并集合起来。药品消费人群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治疗型消费,二是预防保护型消费。第一类是迫切性的消费心理,比较容易说服,沟通成本较低;第二类就相对冷静,一般在市场较成熟后才会产生较大销量。利润导向型的企业产品操作,在市场启动期内不宜大面积、连续性地操作媒体广告——因为居高不下的广告成本已成为药品经营的最大风险;但可以借助造势型、由头型、公益型媒体广告搜集顾客信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运用如“赠送、寻找、征询、免费”等有直接利益点刺激、有较强促销力的字眼,迅速搜集到顾客姓名、病情、联系方式等数据库营销的素材。将顾客信息采用计算机管理,形成一个互动、循环,可同步操作或专项操作的系统。随后,就可以集合消费者,与专家进行双向、深入、准确的“观念”层面的沟通———即时下流行的“服务营销、健康营销、会议营销、电话营销”或“一对一营销”。这样的资源整合营销,势必更有方向,更便于操控,也更容易赢得利润。
中小型药品营销企业要生存发展,除了有效整合资源之外,还要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地“善待顾客、真诚服务社会”,并把这一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最终成为企业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企业营销如果纯粹是产品交易的沟通,其实是无价值的沟通,这是产品和企业的不幸,因为顾客不是无生命的木偶。企业经营者一定要从定价、广告诉求、服务等方面把善待顾客落到实处,服务应该是沟通的延续和消费价值的体现。南京“冠生园”因陈馅月饼一损俱损,而肯德基等面对“苏丹红”却风采依旧,这就是品牌的作用。而品牌是什么?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深入人心,也就是企业长期善待顾客,顾客忠诚信任企业的互为反哺。销量以及由销量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和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在销售活动中强迫销售,就容易造成顾客反感,长此下去,就对品牌造成损害。而企业营销人员过度关注强销抢销,势必忽视整个营销链条及顾客长期购买产品的其它重要因素(如发自内心的感激、认同感等),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国际营销界的一种前沿理论认为,消费者关注具有以下四种特征的产品:1、能满足学习欲;2、有趣的;3、有归宿感;4、享受终极体验的。21世纪的全球营销大趋势是“服务营销”,服务做到位了,销售自然而然就完成了,既快捷又稳定。其核心就是善待顾客。试着把顾客当作亲人,去真诚关爱他们———这种付出一定会得到顾客和市场的丰厚回报,附加了服务和感情的产品,是独特、不易模仿和不可替代的,坚持下来,便发展为品牌。因此说,品牌是顾客对企业的期许和奖赏。
中国炒作型药品保健品的产品寿命一般不超过3年,企业寿命一般不超过8年,大多数企业昙花一现后身影全无。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跳过了这个生死线,如养生堂、红桃K、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关键是营销行为不规范,没有善待顾客造成的。医药保健品资深营销专家张国栋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消费者对企业的惩罚,市场对企业的惩罚”,可谓大家之言。
时下,中国消费者日趋“理性”,已经不再盲目,对医药保健品的消费更有耐心——企业可以尽情打广告,工作人员尽情地说服,赠品可尽情地免费,他们就是无动于衷,没有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营销技巧的当,所以许多企业打几个月广告或操作一年半载后就不见了,无形中让产品和企业同归于尽了。
善待顾客就是主动延长产品寿命。决定药品保健品生命长短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产品本身质量(效果)过硬或科技含量高;二是企业说该说的,做该做的,说和做有理论依据或符合逻辑的,即有什么功效就宣传什么功效,切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否则顾客就会远离你,破坏了整个市场的生态环境。目前中国药品保健品的寿命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产品寿命就像人的寿命,保养得好就能长寿,甚至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保养产品当然主要是企业经营者自身。否则政府救不了你、媒体救不了你(一些媒体自身可行度也在不断下降)。
关键词: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其植物的检疫工作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为有效保护国家和社会地区的林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整体安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加强我国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止由于森林植物等一系列产品产生的森林危害或具有危险性的生物传播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森林病虫害检疫现状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被病虫害严重影响,病虫抗性在不断的进行提高,这对我国的病虫害防止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病虫害面积在不断的上升,对我国森立资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病虫害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危险森林病虫害、经济森林病虫害、常发性病虫害以及偶发性病虫害共同构成现阶段我国病虫害类型,下面我们对这些病虫害的危害性进行分析。
(1)危险性病虫害。这类病虫害主要针对天然林,对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
(2)经济森林病虫害。经济森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保证居民收入。这类病害主要针对人工林发生,发生后灾情相当严重,不仅对森林的发展不利,还会对经济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3)常发性病虫害。在特定时间里层出不穷是常发性病虫害的主要特点,且常发性病虫害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4)偶发性病虫害。防治困难,危害重大是偶发性病虫害的特点之一,且偶发性病虫害爆发性极强,对森林的长远发展有严重影响。
2.森林病虫害的检疫现状
现阶段我国病虫害严重面,对检疫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工作压力大,工作滞后是我国病虫害检疫工作现状。广西是我过病虫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主要有外来林业物种对森林进行危害,本地物种也具有分布性广,危害性大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对我国的病虫害防止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森林植物甲检疫的内涵
1.森林植物检疫的基本定义
森林植物检疫的意义就在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森林资源的综合性管理,政府可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治理,对有害生物传播进行有效的防治。对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并对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森林植物检疫的意义
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森林的危险性,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通过贸易形式或非贸易形式等人为活动进行传播,保护一个国家和相应地区内的林业生产活动正常运行以及地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作用安全发挥。关于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中所针对的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危险性高、危害严重、防治起来比较困难的危险传播的有害生物,传播的主要形式是远距离的人为活动传播,特别是由受害的国家和地区传播到尚未受到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
三、森林植物检疫的对策与建议
1.根据森林植物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检疫工作
防止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人为性传播,首先要从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防治,尤其是在植物产品在进入流通领域前和中途要有效切断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终止有害生物通过人为活动的传播。在不同的传播环节中,针对传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检疫,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产品的培育期间,可以通过严格划定“疫区”和“保护区”进行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有针对性地实行各自的消灭与封锁以及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大力加强植物产地的检疫力度,把握好植物产地的检疫工作;从境外引入新品种的环节上,要严格履行相应的检疫审批程序和法律手续等;在具体的流通过程中,检疫关卡和产地检疫工作也要认真落实,严格履行各项检疫措施,包括进出境的检疫工作、出境人员携带品的检疫及邮包检疫等;在到达境外区域或植物种植地点后,要通过集中种植、疫情监测及生物隔离试种等必要的措施,对新引入的植物进行深层次的检疫,确保生物的安全性。
2.合理安排检疫工作中的“把关”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的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职能主要有两项,一是有效防止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生物通过贸易或非贸易等人为活动进行的不同生态区域间的传播,不仅要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出,更要防止其传入;二是为了保证森林植物产品的种植者及经营者的利益,对林业产业的安全发展做保障。因此,在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中,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把关”和“服务”二者的关系。“把关”和“服务”是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中的矛盾统一体,在具体的检疫工作程序上是相辅相成的。“把关”是检疫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林业生产活动安全的保证,而“服务”是保证林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目的。
3.把法制手段与检疫技术有机结合,推动检疫工作的发展
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作为一项关乎社会生态安全的重要工作,其自身的法制性也是非常强的,作为一名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其根本的任务就是通过积极贯彻有关部门颁布的森林植物检疫法规,认真执行国家对检疫工作进行的系统规定。不光要在森林植物的不同区域间流通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疫,更要对森林植物和植物产品的运输人员和经营者进行必要的法律宣传和相应监督,通过对其进行国家有关检疫法律法规宣传和法制教育,使森林植物生产经营者明确保证森林植物流通安全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日渐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最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森林植物和植物产品中的有害生物传播,不仅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安全,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阻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