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条为规范市直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防止重复建设,节约资金,进一步提高我市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由市信息化建设中心负责解释
。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项目,指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不包括零星的硬件配置)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需符合我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强制性规范。
第四条市信息化建设中心是市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协调和管理。
第五条市信息化建设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进行项目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市财政安排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申报,并提交项目申请书和技术方案以及其它有关资料。
第七条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
第八条对通过初审的项目,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形成意见后由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下达项目计划任务书。
第三章项目实施
第九条市财政安排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应当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报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确认,并将确认意见书送市财政部门备案,作为财政安排经费的依据。
第十条市财政安排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政府推销并由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市政府推销部门及市监察部门依法进行招标,确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从事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
第十一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范和合同要求,承担项目建设的单位应当对项目履行保修责任。项目实施过程应接受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实施过程发生变卦必需报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十二条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并通过建设单位初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申请验收。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工程质量检验机构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信息化建设项目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一、完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基础,只有配置完善的硬件设施,才能有效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各个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配置相应的硬件设置,构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平台。要组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完善和建设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系统,根据军队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集思广益,开发和研究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软件,不断丰富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形成军队政治工作的网上交流和网上学习[1],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将单向的军队政治工作拓展为多维的信息化模式,改变传统模式下乏味的军队政治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为军队政治工作注入新鲜的工作模式,将单调的平面模式转变为灵活动态的立体模式,让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平台成为开展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场所,为广大官兵提供丰富的政治工作信息,为广大官兵学习军队政治工作内容提供便利,促进官兵的快速成长成才,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二、把握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做好八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设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信息资源、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信息系统化系统等。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军队政治工作的良好形态,构建一套高效、完整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运行环境,健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立具有较强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能力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系统。为了更好地实现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必须要全面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标准化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系统是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换句话说标准化是推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是保障军队政治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的根本要求。因此要逐渐构建实用的、合理的、科学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框架体系,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系统平台上,真实模拟各项军队政治工作内容,提高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
军队政治工程信息化建设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思路,但是当前,我们只有少数机关单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目前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只是通过机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来推动整个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很难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优势,并且如果只是为了提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这样的眼光过于短浅。因此必须全面把握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明确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将提高军队广大官兵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作为工作中心。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要着眼于军队基层,集聚基层的力量和经验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要以基层为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使军队基层的广大官兵加入到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且享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军队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各级党委和相关机关单位为核心,带动军队基层广大官兵承担起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尊重和保护基层官兵的劳动成果,依靠群众,相信群众[2],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四、培养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
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必须注意培养一批高素质、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当前,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信息化知识结构不完善,信息化人才紧缺是制约当前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技术特点,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理论,研究和探索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思路[3],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鼓励广大基层官兵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激发政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政工干部和广大基层官兵的综合素质,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五、加大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投入
各级党委要加大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投入,设置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经费,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办公设备,构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经费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持,在军队中推动政治工作信息化软件的广泛应用,提高军队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
高效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可有效地提升交通系统各个单位工作的效率,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给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效果,进一步增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在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因此,全面地分析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交通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实际意义。
1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推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专业化
在传统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为档案多数均为纸质的材料,这就限制了档案的有效使用,并降低了档案保存的安全系数。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消除传统的借阅交通档案资料在地域和空间上的差异,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难度,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1.2符合当前时展的需求
当前国内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使车辆服务于人民,需要提高交通档案管理的效率。而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加入交通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社会有效的接轨,降低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较低
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低制约着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交通管理部门中,档案管理部门为辅的科室,地位总体较为边缘化,交通档案管理实际需求人员较多,但具体从事人员较少,特别是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更为缺乏,多数交通档案管理部门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提升。其次,作为交通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传统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与方式仍旧处于主置,限制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2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应的规章制度较为缺乏
现阶段,因为多数单位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机构设置、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在信息化建设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职责交叉、分工模糊等情况,甚至部分区域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经过信息化建设之后,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交通档案管理工作非常混乱,信息化技术应用较为表面。
2.3交通档案管理高级信息化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当前由于受到传统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实际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并非科班出身,往往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培训之后就直接上岗,在受到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影响时,对应的在职培训工作也不能及时地跟上,限制了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再加上多数工作人员心态等方面因素,导致了高水平管理人员较为缺乏的现状。
2.4信息管理使用软件不统一
现阶段导致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水平较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进行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录入的过程中,使用的录入软件不够统一,导致格式不够规范,导致后续在使用相关数据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数据不兼容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交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混乱。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我国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有着直接关系,在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间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非常容易导致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不兼容的情况,降低了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效果。
2.5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方面较多,所包含的工作也较为琐碎,再加上我国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在完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当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不能够满足我国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使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比较落后。
3完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3.1构建完善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进行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构建过程中,要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工作规章制度。在实施时首先要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对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把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需求添加到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中。另一方面,在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听证,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及工作技术人员等进行听证,并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其次,在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性的调整策略,保证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建设。
3.2增强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应制定具体的措施。首先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招聘环节入手,对于招聘的工作人员,应该设立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招聘条件,选择那些专业与信息化建设相接近的人员,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条件,以便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保证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第二,制定出完善的在职培训策略,由于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和知识是处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这就需要对已经在职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动态,保证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第三,建立合适的考核机制,合理科学的考核对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应对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进行变革,可多采用一些互动性的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晋升、薪酬等挂钩,保证培训工作与考核工作的效果,防止出现考核流于形式。
3.3增强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为更好地增强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树立交通档案信息管理理念,提升相关工作开展的紧迫性,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对所有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这对于增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4明确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为了切实增强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应当明确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首先构建完善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库,最为根本的任务就是对其中包含的所有档案进行整理,将整理的结果形成数据,这是形成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的基础。其次是进行归档,在归档时应当对所用的电子文件进行分项检查,保证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若纸质原件和电子文件不是完全相符的,则应当进行完善调整,保证今后使用过程中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另外,应当和交通设计部门、监理部门等相关的单位形成计算机网络,在确保档案资料保密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资料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更加方便后续资料的使用和收集。同时,还应当从复杂的交通信息材料中将其中具有结论性和代表性的数据提炼出来,形成完善系统档案材料和严谨的档案构建,从而为后续档案调用和决策工作提供更为便捷和完善的档案服务,实现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5规范交通档案数字化软件的操作
针对当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录入标准,形成统一的录入规范,这对于提升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衔接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档案数据的流失,这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还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交通档案信息的录入工作顺利进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调查性。第三,结合当前我国多数交通档案信息的实际情况,与IT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对接,研发出适合当前我国交通档案信息化录入工作特色的数字化软件,并在全国交通档案单位内进行全面培训,保证每位人员均可以使用这个软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3.6增加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在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少的问题,应当针对性增加对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与运营单位应当认识到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一本万利的项目,虽然在初期的投入比较大,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会增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在具体实施中,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单位应当充分发挥项目较大且属于国家使用的优势,严格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确保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基础上,提升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性价比。
3.7完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检索工具
完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检索工具对于及时掌握信息化建设动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应当完善交通档案的内容,让使用者可以迅速地定位自身需要的信息,构建出专业索引目录,让使用者可以更快更好地定位自己所需的信息。其次,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将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形成完善的交通档案,然后进行交通档案基础数据的汇总,及时将交通档案的项目向领导汇报,以便给领导的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增强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加强信息的反馈工作,交通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反馈,这样不仅能够反映档案信息的内在价值,还能增强社会档案的意识,将交通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为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4结束语
【关键字】 信息化建设 文博行业 影响 策略
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1],将信息化建设运用到文博行业之中,既是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又是大力推进文博系统的建设,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有力保证。
一、 信息化建设对文博行业的影响
1、信息化建设利于文博藏品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在国内一些规模不够庞大的收藏机构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不能够清楚的表述出馆内文化遗物的数目,且在对文物进行建档时缺乏统一的准则,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文案。这就致使很多文物无法进行界定,更难以探寻其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在文博行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有利于文物的统一管制,从而实现收藏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2、信息化建设利于文博专业化队伍建设。在馆内开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然而,一直以来,文博行业信息化的基础就比较薄弱,专业的技术化人才匮乏,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则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将信息化建设运用到文博行业能够使得文博工作人员在培训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博专业化队伍。
3、信息化建设利于文博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历史悠久,是一个文明大国,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然而,由于我国文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较滞后,使得很多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文博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为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打下基础,提供渠道,从而为文博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贡献。
二、文博行业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文博行业中信息化人才匮乏。现如今我国的文博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信息化建设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表现在信息化人才的匮乏[2]。目前文博单位的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信息化技术缺乏。文物收藏机构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其间收藏着大量各式各样珍贵的文物,如何把实体的文物变成在电脑上就能触手可及是对目前文博工作人员的巨大考验。
2、文博行业中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加强文博行业建设,促进文博行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虽说每年国家都会拿出很多资金来支持文物的保护工作,但是在资金的分配上不够合理,使得大量的文物资金用在了收藏单位的基层设施建设上,而忽视了人才和软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够,这严重后阻碍了文博行业的良好发展。
3、对文博资源管理和利用不够合理。我国的文物资源丰富,因此在管理和利用上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点。由于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当前对文博资源的管理有些杂乱,难以及时获取文物的具体信息资料。而对于一些难以移动的文物资源,也由于缺乏信息化的建设而难以得到很好的利用,难以凸显其应有的文化价值[3]。
三、实现文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文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资金投入的建设过程,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投入。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努力,首先从意识上要加强重视,把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建设作为年度计划的重点工作;其次从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入手,通过与企业合作,使企业投入到文博行业的建设中来,带动投资,实现文博单位和企业的共赢。此外,还可以与慈善机构合作,接受社会热爱文物的爱心人士的募捐,从而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2、加强文博行业信息化人才专业知识的培养。针对目前文博行业信息化人才匮乏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文博行业信息化人才专业知识的培养。一方面,文博单位在吸纳人才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即要多吸收一些在信息技术方面比较精通的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与各大院校进行合作,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人才的不足。两者双管齐下,一定能够使文博行业的管理和发展呈现专业化的趋势。
3、加快文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对于文博资源管理和利用不够合理的现象,文博单位可以通过加大文博系统建设的信息化,加快文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予以解决。加快文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文博单位要建立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规范文物的资源的信息管理。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对于文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大对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文博行业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文博单位应持之以恒,结合时代特征,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为文博行业的未来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微.关于文物及文博工作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7)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
引言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向,但是从目前我国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不得不说其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传统人事制度和体制对信息化建设的制约,传统人事档案内容的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制约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本文以信息化建设为视角,对其在人事档案建设发展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1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优越性分析
在人事档案建设发展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并逐渐实现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其优势是非常显著,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1.1 文档输入是人事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部分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降低了传统工作模式工作强度,操作方便,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可以有更多的事件去做其他的工作,因此从整体上大幅提升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外,由于人事档案工作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工作人员需要随时将变动的人事信息记录和更正过来,保障每个时期人事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这样一来,工作人员的工作就会相对繁琐,并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信息化工作模式构建之后,档案管理人员就能够从繁重的模式化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信息化模块会自动更新人事信息,并保障人事信息的全面与准确。
1.2 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在人事信息搜索上速度更快,更便捷。领导进行员工培训计划拟定、绩效管理等都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查找到依据。从大量研究中发现,传统的人事信息档案工作,以纸质档案为主,档案数量庞大,整理、分类与管理、储藏都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很比较容易出错。另外,人们在调取档案信息的时候,会消耗比较长的时间,快速而全面了解一个员工的档案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信息化档案工作模式,在信息查找功能上十分完善,员工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信息检索完成,动一动鼠标就可以轻松查找到想要的信息,这位相关人事计划制定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支持。
1.3 除了以上优势,信息化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还具有提醒功能,会及时提醒领导以及相关管理者一些员工退养、退休等事项,一般来说,在一个单位中,员工数量比较多,领导公务繁重,不可能每项工作事宜都记忆得细致入微,但是信息化档案信息管理,会自动提醒这些事项,这种备忘的功能非常人性化,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压力,也保障了各种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建O优势显著,目前其主要的形式基本有以下四种:
2.1 利用offic中的word与excel软件进行的档案信息管理以及目录打印、系统分析等。offic的功能十分强大、齐全,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满足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相对来说,其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人事档案信息录入虽然简单,但是检索内容过于单一化,数据处理功能不完善,工作效率相对低下,数据安全性也不高。
2.2 单机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包括人员基本情况信息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以及植物变动数据库等。能够对档案基本信息以及查询进行管理,会自动记录档案节约、转递以及归档等记录。该系统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档案业务、人事信息采集以及查询输出、统计分析融为一体。第二类通过计算机对人事档案目录进行管理,实现目录管理的统一与规范。单机档案管理是目前单位人事信息化管理中主要形式。
2.3 部门局域网系统。此类系统就是在本单位档案部门建立局域网平台,并借助计算机与数据管理,实现对人事档案目录信息的网络化管理。此系统包括信息管理、档案管理以及档案变动等几个部分。局域网应用十分便捷,能够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比如,在该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能够进行档案盘点,并保证人事档案目录信息的管理统一化与动态监控。
2.4 人事档案信息化在人事部门的应用,实现了人事基本信息的共享,同时也能够自动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接收、移交以及借阅、传递等基本业务。另外,在获取相关部门授权的基本前提下,人事部门可以快速实现对人事档案信息的查阅。此系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人事档案基本信息与人事信息能够保持一致,这大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二是人事档案管理成为了人事信息管理的一部分,这使得人事档案归档更加容易,操作也更加便捷,这全面推动了人事工作效率。
3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显著,并且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从科学化、规范化的角度来看,其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财力、物力以及使用效果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就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领导和总体规划
从现阶段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一些单位领导并没有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领导支持,在落实上也更加困难,经费与政策投入都明显不足,这样一来,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得到彻底落实。
3.2 一些软件在功能设置上存在缺陷
一些单位虽然落实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并且也非常积极的开展建设工作,但是却忽略相关软件的建设与完善,功能设计过于随意,存在很多隐性缺点。软件售后服务不完善,后续开发与升级不够及时,缺乏良好的数据迁移功能,进而导致软件寿命缩短,如此一来,人力、财力、物力都消耗严重,进而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3 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
由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尚无相关标准与规范,人事档案数据库建设问题多多,诸如数据著录、数据格式、元数据标准、数据库质量等等都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此外,一些人事部门的人事、考核、职称评审、薪酬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科室都有各自的软件,彼此互不兼容,数据库通用性差,数据难以交换和共享,无法体现信息化技术的优越性。
4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工作思路
4.1 以融入单位的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原则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本部门业务发展的要求,也是单位相关部门之间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要求。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服务平台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主动融入单位层面的信息化建设,才有利于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传递,才有利于局网络内人事信息的综合利用。同理,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化在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之时,单位应考虑该系统与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对接问题。惟其如此,方可避免重复建设,从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2 以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和核心任务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很多工作要做,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种种困难,会受多种隐形因素的制约。在此情况下,我们既不可急于求成,亦不可无所作为,而应当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具体措施是:将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从而带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提升。目前,我国各地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在此背景下,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分三步走。首先是建立人事信息数据库和人事档案目录数据库,以满足快速检索的需要。同时要注意收集电子档案材料,为数字档案数据库积累资源。第二步是将使用频率高的档案信息(干部履历表、学历学位材料、职称申报表、干部任免表等)数字化,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第三步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后,开展人事档案信息的接收、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建设,全面实施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4.3 以建立和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决键环节
所谓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指信息化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资格认证技术等技术,以确保档案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同时,在防范恶意侵入方面要严把软件设计质量关,通过先进的软件技术和可靠的软件性能将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要在技术上使人事档案部门的局域网与外网真正实行物理隔离。
所谓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指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不能照搬传统手工管理阶段的制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整个实施过程的安全。同时,还必须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严格的用户管理机制,并合理分配用户管理权限。
所谓严格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信息化建设的每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行安全责任制。在操作管理层面,必须及时有效地对数据予以备份和维护。此外,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宣传和教育,使其在意识上对人事档案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引起足够重视,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4.4 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人才保障
人才建设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人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一靠培养,二靠引进。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应积极支持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其现代化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引进急需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的专业人才,以其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提供技术保障,有效改变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结束语
本文首先明确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优势,并提出了目前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对策,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瞿晓菁.刍议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2).
[2]刘隆佳.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J].机械管理开发,2012(05).
关键词: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发展更是十分迅猛,可以说,信息化已经渗透到许多行业的运行中,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信息化就业就是其很好的例子,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有效建设让就业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不仅如此,信息化就业具有便捷、节省时间、信息丰富等优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率,为他们创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当前各个地区在就业指导过程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对毕业生在提供信息及就业指导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采取措施构建适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化平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概述
在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以前,各大地区选取的是在传统的就业开展模式,传统就业指导开展模式主要依靠的是人力的宣传指导作用,通过具体的就业派遣部门与招聘企业取得联系或进行毕业生的相关推荐,是一种“实体”型的就业指导表现,传统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模式最大的弊端是耗费人力及时间资源,涉及的部门多、工作开展程序繁琐,不易达到预期的效果等。同时因为多借助的不是信息网络化技术,因此在工作效率上也大大降低了,另外,采用传统的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不能及时准确实现信息共享,极有可能造成信息不完整或实时性不够。现代就业指导信息化模式依靠的主要是先进的网络信息科技,信息网络科技能够有效而快速地对就业采集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及系统的管理,这样才能够让就业指导工作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简化,摒弃掉传统繁琐的流程部门审批,让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它之所以能够发挥其就业指导优势,主要是因为就业指导过程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将采集的信息通过处理进行数据化,然后借助网络信息化将这些信息储存到信息数据库当中,然后利用网络信息化先进技术对就业指导过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这样无论是对于信息平台管理着对就业招聘信息的更新,还是毕业生通过信息平台关注招聘信息,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总之现代就业指导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于统一进行就业指导管理操作,准确及时进行平台管理,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三、基于就业指导过程的信息化建设探析
对就业指导过程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效进行就业指导中至关重要的措施与手段,基于就业指导过程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从毕业生的实际就业需求、高校就业指导目标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要从社会对角度出发,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这是因为就业指导最终会将毕业生推向招聘单位推向社会,这就需要就业指导过程信息化建设与社会性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样才能够让信息化平台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而言,构建基于就业指导过程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支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与高校内部学籍管理及部门工作的紧密联系与配合,采集毕业生有关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这些数据主要包含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成绩、个人特长优势,并通过对毕业生数据的建立,通过网络信息化的分析,得出其相应的指导方案,为毕业生确定就业意向,有针对性的实行就业推荐。第二,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完善用人单位信息,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情况介绍、联系方式、历史招聘信息及以往毕业生在该单位的就业状况等,提供单位接口,方便单位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协助就业部门准确掌握用人单位情况及职位招聘要求,有针对性地实行毕业生推荐,加强就业部门与用人单位的互动,方便就业部门及时了解实习生或毕业生的实习就业状况。第三,按权限设置与管理就业数据,根据工作需要,为学校就业工作人员(包括院系)分配不同权限账号,方便相关人员根据权限有序参与协助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账号按学号分配,不提供注册,毕业生可以上网激活账号。第四,加强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与省就业系统接口,实现就业派遣数据的共享,提供数据的统计表与分析功能,统计的数据可以分别选择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单位属性、就业市场需求等;就业统计分析的对象可以选择专业班级等。第五,建立用人单位招聘方式管理,设置双向选择、网络匹配及管理员推荐等招聘方式;学校可以设置用人单位的招聘权限和范围,使用人单位的招聘和毕业学生求职都在学校的管理调配之中。第六,建立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功能,对于自主就业的毕业生就业登记的工作单位,采用自动采集就业单位信息功能以扩大学校的用人单位信息库,拓展实习就业渠道。
四、结束语
基于就业指导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它能够毕业生得到更多更好的求职机会,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得到了更多的人才引进与选择的机会。
作者:彭伟妹 单位: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管理
顾名思义,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就是利用现代互联网和多媒体存储技术,对档案保存方式进行有机变革,实现档案内容的网络化存储和网络查询,是一种资源的现代化整合和利用方式。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信息网络资源的运用,建立数据库等方式,实现档案管理方法的提档升级,是事业单位总体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1 信息化建设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行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社会运作的重要机体。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从其本质来说,是对事业单位工作历史痕迹的客观记录,是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服务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所积累的大量案例和大量数据,是现代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载体。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资料收集和查询方式,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大数据分析的要求,传统档案管理的弊端也在日益凸显,包括占用空间、不利于查询、不利于资料的跨区域利用等方面。因此,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过程中,强化档案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总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笔者所工作的环保单位来说,在提供环保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很多环保问题,具有跨区域的相似性,也具有临近区域的特殊性,通过大量案例的整理和收集,可以有效实现环保问题解决方法的总结和创新,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托大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不仅对于提升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全国范围的环保治理水平而言,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这种观点放大到所有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都具有相似性的特征。
2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瓶颈
2.1 资源利用效率低
在我国事业单位体系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其中可利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很少,大量的资料堆积在各自的档案室内,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事业单位档案馆资料开放的总数为6301万卷,这一数字,还不到我国事业单位档案馆藏资料总数的四分之一。
从总体来看,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4000多个数字化信息数据库,但是仍有大量的档案资源被闲置,无法实现高效的利用。
2.2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安全堪忧
在事业单位过程中,形成的很多档案资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甚至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升信息资料的安全保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很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来看,现代事业单位开展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忧,比如内外网区分不明等,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成为制约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3 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3.1 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和体系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挝淮恿斓季霾卟忝行顶层设计。在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下,事业单位的性质相对较为特殊,很多事业单位存在身份上模棱两可的问题,因此,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受到了制度层面的制约。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现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指引。
3.2 规范化建立档案数据库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过程中开展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学规划和系统安排,切忌盲目开展。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数据库建立环节,利用无限的网络存储空间,分步骤、有条理的开展本单位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备案过程,既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同时对于信息调取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开展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配套和支撑。在很多事业单位当中,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往往思想不够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足,因此,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和技术所限,一般不具有专业化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因此,通过服务购买等方式,和企业合作开展建设,是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路径。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全局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关乎事业单位的服务和职能行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历史因素和现代制度的多方面制约,我国事业单位目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并不容乐观,是一个持久性的工程。综上所述,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深入探索,寻求现代事业单位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粟盛民.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128-128,129.
[2]程巧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J].档案管理,2011(4):86.
[3]塔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6(16):84-84.
[4]项静瑶.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3(30):214,216.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度增长,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越来越严峻,同时其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毕业生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功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渗入了各行各业,相关信息化技术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资金、人员投入不足,相关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以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等因素,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并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要求。所以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必要性以及改进措施进行具体阐述。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目的和意向不明确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对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目的和意向还不够明确,部分高校只是单纯地响应国家的号召或者随大流而进行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不明白其中意义所在。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是一个不小的阻碍,会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甚至倒退,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不利于就业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2.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大部分高校存在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前期高投入,后期低产出现象。许多自身资源良好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极大,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基础硬件设备建好后,利用率却很低,造成了浪费。既浪费了资源,又没有为毕业生提供应有的就业信息。
3.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
目前,各高校各自为战、标准不一,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形成信息孤岛。大量的就业信息资源鱼龙混杂,不利于毕业生选择利用,易对毕业生产生误导,耽误毕业生就业。高校之间就业信息的共享率低、利用率低已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急需解决。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改进,统一标准,共享信息,完善模式,对就业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4.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专业性有待加强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但是高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部门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性人员来建设、维护、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为毕业生提供最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为了达到此目的,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高校需要整合各种就业信息与专业型人才,来完善队伍,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促进传统就业模式改革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相比传统就业模式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传递的广泛性、实时性以及跨区域、跨国界性,这些特征也是现如今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最关键、最重视的。随着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拓展和深入,传统就业模式必然受到挑战,但是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机遇。俗话说“不破不立”,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不被时代所抛弃,传统就业模式就必须做出改变,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传统就业模式才能扬长避短,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渠道,把单位招聘信息全方位更详细地展现给高校毕业生,同时也将高校毕业生的信息传递给用人单位,使毕业生根据就业信息接收职业指导,从而进行有效的职业选择。所以,高校毕业生信息化建设必将推动传统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改革,将信息化与传统就业模式相结合,建立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产业环境、高校、政府,产学政“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支持模式。
2.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
我国高校现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质量无法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接。高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受我国国情以及经济的影响,实行整齐划一的、单调的培养模式,学校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甚至是统一要求来培养教育学生,忽视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学校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无法与日益发展的科技对接,而且在学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多数学生没有一技之长,导致高校学生毕业以后难以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工作,总在抱怨没有合适自己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是每逢毕业季,面对众多的求职人数,却无法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优秀人才。毕业生信息化建设可以很好地缓解或是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的建设打破了传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脱节的现象,加强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毕业生通过网上投简历、面试,与招聘单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直接了解到招聘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可以有目的地提高自身能力。这种双向交流不但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而且对招聘单位而言,等到毕业季招人的时候,也能更大限度地招到满意的员工。除此之外,高校毕业生还可以直接与招聘单位对接,得到专业的就业指导,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职业发展能力,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3.提高企业效率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本
从高校毕业生的角度而言,就业信息化有利于毕业生借助信息化就业平台用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了解求职公司,节省下制作精美绝伦的简历、去往公司所在城市以及面试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财力。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提交个人简历省时又省力,大幅度降低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从招聘单位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毕业生的简历筛选,在网上只需要检索自己要求的能力即可出来相对应的简历,方便简洁,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网上对应聘者进行远程面试,节省面试者来公司进行面试安排的时间、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工作量;网络招聘成本低、速度快,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减到最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物力。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1.建全信息一体化平台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近年才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实力支撑,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数据传播不通畅,数据信息不对称、经常出错、矛盾突出,究其本质,是因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缺乏一个系统的体系,一个足够大的、一体化的平台。一个优质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不仅可以囊括并且定期更新我国几乎所有的网上招聘信息,同时还必须包含所有网上求职者的信息数据,以方便招聘单位和求职者的双向选择。在岗位和求职者之间建立起一个对等的桥梁,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配对以及漏审浪费。
2.信息化建设目的明确化
加强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对国家、社会、毕业生而言,都非常有利的重要举措,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的尚不够明确,虽然,某些平台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某些平台上也有毕业生或是一些想要就业人员的基本资料和信息,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平台的专业性不够强,建设目的不够专一,都是零散的小平台,没有一个大型的、专业性、目的性强的平台将他们联合起来,导致招聘信息和就业人员的信息无法很好地对等起来,难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造成一些优质资源的浪费,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目的明确化刻不容缓。
3.信息共享规范化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而且数目十分庞大,如果不能规范共享的信息,那么通过平台扩散的垃圾信息带来的危害会远大于垃圾信息本身的危害。一旦信息平台没有一个信息的准则或是没有对的信息进行规范,那么首先对于毕业生而言,他们要从数以千计的消息中分辨出哪些是他们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倒不如直接去公司面试来得快,大且繁琐的工作也失去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初衷;对于招聘公司而言,首先他们的招聘信息在被毕业生看到之后,毕业生首先要去考虑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如果判断失误,那么公司很可能失去这个人才;其次,一些虚假信息冒充或是模仿一些招聘公司的名字,会给这个公司的名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信息审核机制完善化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信息化的实际运营中,高校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是毕业生和招聘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毕业生和招聘企业相互交流的桥梁,这也就对高校就业规划相关负责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的审核,确保用人单位在校宣传的真实性,避免有的单位过度夸大企业规模和薪资待遇,同时也防止一些虚假单位钻空子恶意欺骗或是诱骗毕业生签订不平等的合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毕业生信息的审核,确保毕业生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为用人单位找到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人才。如果信息审核机制不完善,就会被一些单位钻空子,危害到刚出校门的毕业生的利益,或使单位找到名不副实的毕业生,导致公司利益受损,所以完善信息审核机制是保障求聘双方利益的关键。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是时展的产物,是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一大趋势,就业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就业必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作者:欧阳杜娟 沈高峰 刘楠 吴佳 张陆燕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探究[J].学园,2015(24).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015-02
0引言
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使人的智能与物质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向着高效与优质的方向发展。对企事业单位而言,它们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信息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单位自身的整体运营状况,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也影响到其竞争力。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一——认识阶段。很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业务结构相对简单的单位对信息化的认知处于朦胧状态或者是对相关具体情况了解不够,需要对信息化以及如何管理进行学习。 这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阶段二——关键应用阶段。为了满足业务本身及发展的需要,或者为了配合外界对业务的信息化要求,而采用一些局部信息化应用。据工信部调查,我国化肥、造纸和肉制品加工行业基本处于这一阶段,而重型机械和棉纺织行业总体上是处于由局部覆盖向集成过渡的阶段。
阶段三——扩展应用阶段。指的是单位在关键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其应用的内容,并逐渐形成以流程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比如ERP、CRM、SCM等集成化信息系统。我国钢铁和轿车行业,以及一些制造型企业普遍都处于该阶段。
阶段四——整合应用阶段。指的是企业在不断扩展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之上,需要配合多种专业服务,以提升其信息化和业务本身的融合,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和业务运行效率。主要的应用范围有智能商务、随需应变的架构和机制等。
图1信息化应用阶段分布
图2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本框架
图1表明了2010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阶段分布,处于基础应用阶段的企事业单位只在少数地区和某些特定行业。我国2010年的信息化综合指数为48.06,这表明我国基本完成了信息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覆盖,正逐步开始深度关注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着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阶段。而从信息化成熟度区间和其它国家比较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整体还处于中等水平,而且地区之间差异化明显,从前20名的平均指数77.9到后20名的平均指数30.9。这些数据都说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巨大潜在需求及必要程度。图2给出了信息化成熟度较高的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框架。
2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路径:
(1)总体规划。对单位运营状况进行诊断并对目前信息化应用现状做出评估,然后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确立总体规划目标。而信息系统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总体规划的框架是由IT系统来支撑。
(2)立项启动。规划完成后,确定切入点并组织相关团队。明确各级项目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按照计划和时间节点来执行。
(3)流程优化。在业务流程设计中遵照ESEIA方法,也就是Eliminate——清除不合理设计、Simplify——简化相应业务流程、Establish——建立各流程之间的联系、Integrate——整合可合并业务、Automate——使整个业务系统自动化运转。
(4)产品选择。在信息化系列产品中选择比较多的有国际品牌SAP、ORACLE、SSA等;国内品牌用友、浪潮、金碟、神州数码等。在选择过程中不要迷信国外品牌,应该考虑单位本身的需求、资金与技术的匹配、产品满足程度、业务量负载、安全、维护成本等。
(5)实施应用。注意分步实施,设置里程碑,坚定“有所为有所不为”,追求全局的成功并对最后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6)持续改进。单位的CIO或者信息部门负责人与领导在实施后明确信息化应用的成绩和不足,找出持续改进的目标和方法,促进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之间的理解,对信息化应用的目标达成共识。
3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在企事业单位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
内因:①资金与认识不足。总体来讲,单位信息化的周期较长、投入多、风险大,而企事业单位局限于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对信息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明显提高,就会迅速停止资金投入;②信息化过程缺乏统一规划,各个部门独立行事,仅仅考虑各自部门的程度而不考虑其它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了与本部门相匹配的技术和能力,这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整体信息化的失败。
外因:①复合型人才的匮乏。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又需要精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具备决策、协调、领导、沟通等才能;②政府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引导和支持不够系统。经贸委、发改委,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等都分别有自己的扶持政策,相互协调不够,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这些都造成了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思路的混乱。
总之,企事业单位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也是信息化的消费者和收益者。信息化建设道路还很漫长,在此道路上应增加企事业单位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积极创新,推动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品改造升级,改变局部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工信部电子一所,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数调研报告[R].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4).
[2]吴春青.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
[3]朱筱群.关于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7).
[4]尹艳梅.我国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1(4).(责任编辑:孙娟)
Research on Informatis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