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提升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历史;无用论;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历史新知识的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自己多年历史教学经验总结,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历史无用论”
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无用,这正是历史知识缺乏的原因,自己知道得少,当然认为无用,读历史到底有没有用,从宏观上讲,读历史肯定是有用的,一个国家的国民,一个民族,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的历史,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必定会走向灭亡。今天,我们特别提到的是“复兴”,这就要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认识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改革开放30多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复兴”之路上,怎么才能走得更远。
二、中考历史分数比重小
历史在以前的中考中只占25分,现在提高到50分,但和语数外相比,分数比重仍偏小,部分同学认为与其花费精力学习历史,还不如多用时间在其他中考科目上,考试时可以多得分。
三、受历史教师影响
当前大多农村中学历史专业老师缺乏,让退下来的其他科任老师承担教学,大部分历史教师非历史专业教师,历史素养较差。另外缺乏吸引学生的历史素材的引用,课堂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不爱听,课余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学,造成历史知识掌握不够。
要提高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历史学科素养,同时注意收集和中学历史教学有关的历史信息,不断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深
入钻研历史教材,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2.收集教学素材
平时注意收集历史素材,历史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教学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科任老师要借助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建立自己的教学素材库,注意收集历史典故,以脍炙人口的说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历史史观。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导言“引”趣:精心设计课堂引入,好的引入可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多媒体教学激趣:辅助教学设计,好的CAI课件通过图片、音效、动画、音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3)辩论激趣法:充分利用一些历史知识让学生辩论、演讲等,这种方法在激趣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角色扮演激趣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历史人物,能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分组任务激趣法:分组完成同一任务或不同任务,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合,选出自己的组长,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团队协作的乐趣。
(6)知识竞赛激趣法:课堂上利用所学历史知识设计知识竞赛,采用必答和抢答等方式进行,并对竞赛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在竞争中的成功感。
关键词 问题意识;策略;历史课堂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的情况下,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增加了老师与学生的压力。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问题意识”培养教学,将课堂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发挥引导、启迪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基本知识的教授,但是常常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以往历史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在轻松的历史课堂氛围中提出问题,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整个课程的节奏完全由教师操控,即使学生发现问题也不敢问,至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就藏在自己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慢慢被消除。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
任何事物的触发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创设提问氛围。但是现在的老师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随时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育学家在实践中总结得出,要想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只有当他感觉学习的的环境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让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可以逐渐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减少课堂气氛的严肃性,逐渐消除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惧怕感。根据教学经验得出,只有轻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的智利,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有效增加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二、改进学习方式,触发学生爱问思绪
设计“中心题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触发学生爱问。根据教材内容的方向设计“中心题目”让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题目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出新的问题。给出的题目是让学生不局限于书本,让学生多看多学,从而达到博学多问。
留出重难点的“空白处”,触发学生质疑。“空白处”是需要教师故意在问题上跳过重点或者少讲重点,留出这点“缝隙”给学生作为思想空间。这样能促进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思维,提高思维敏捷性,触发提问的欲望。在教学中,留出“空白处”能不断的碰撞学生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善思善问,乐思乐问。
借助感性材料,触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巧问。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因此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需要大量的材料和知识的,只有无边无际的想象,才能提出问题,才能创新,才能有新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史实材料、现实材料、实践活动,来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领悟历史情境等方法,让学生能敢于提出问题,最终还能解决问题。
三、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注重提问的深度
初中历史老师在备课课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更多科学合理的问题。但是,也必须在学生易懂的情况下,尽量加深问题的深度。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积极的参加到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够就简单的将问题呈现出现,在现代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将问题隐含在一些材料中,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速度。例如:老师在讲授”商鞅变法”这堂历史课时,如果简单的提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就不会开动思维去想象。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便可以将商鞅变法的每项内容分别展开来提问,以及这项内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影响?这样学生便能够积极开展思维去探索,启发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商鞅变法知识点的理解。
四、实施鼓励教学,重视问题的评价策略
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如果老师态度生硬,表情严肃,缺乏趣味性,让学生容易对课堂提问产生惧怕性。甚至对于有些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或者没有回答得不够精简,老师便给予藐视的眼光,这样更容易打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课堂提问中,必须做到转变态度,尽量实施鼓励教学,以此消除学生紧张学习的情绪。只有实施鼓励教学,重视学生对初中教材中各种问题的评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无数实例证明,只有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促进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要善问,会问,新问,才能创新,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首先,学校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初中历史课程,认为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仅属于辅助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不重要。这种认识使很多学校及教师忽视了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投入较少,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未得到较好的应用,最终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历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属于关键内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初中历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不理想,在教学方面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及教学设备比较缺乏,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单一、片面,很难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发展不利。最后,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都属于关键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传统的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问题教学、分组教学等均未得到应用,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历史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重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2.创新历史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历史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纯讲解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合更多的新知识及新内容,使历史知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相关知识时,课本对于这一方面知识的介绍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未能较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其融入教学中,使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能够更加丰富,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提升历史认识水平。3.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属于关键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实现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很多历史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以及近代历史上的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改革进行分析,分析其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意义,同时还要分析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改革,并且实现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及能力得以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使实际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及现代历史教学实际需求,一项必要的任务就是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选择有效的方法及途径实现历史教学创新,促进历史教学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艳丽 单位:靖远县东湾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对策
众所周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很多人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看待,而且普遍认为只要对于课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考试技巧的训练,从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阻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对策,促进历史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历史作为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非历史专业转换过来的,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无法有效认识到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的理论和观念比较保守和落后,只是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熟记一些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这样就严重影响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中考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很难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脉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这就严重制约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这样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在教学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不利于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对策
(1)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水平。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带领学生树立对于历史课程的正确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教学技巧,这样才能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教学能力培训,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为了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在初中历史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按照4~6个人为一组,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和背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汉武帝这个人怎么评价,以及汉武帝大一统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安排每个小组自主探究和学习,然后分别派出代表回答。这样在教学中,就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两次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影视作品,展现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对于那段屈辱历史记忆的刻骨铭心,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列出《》、《》以及《》等一些列条约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总结出外敌侵略中国的路线、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比较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高效课堂的构建。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开展实践活动。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表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论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且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和历史思维方式,这样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都是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应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向学生不断地灌输相关的历史知识,导致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枯燥且冗长,从而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素质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内容十分繁多,在目前的初中历史学科中,有大量的时间、事件、人物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掌握的。因此,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负面情绪。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1.注重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把握教材全局的思维能力。要想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善于在教材中进行有效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相关的历史结构、知识点、主题等知识。比如,在学习历史七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与民族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好相关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把握好中国历史的整体部分,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2.正确解读教材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历史课程本身就有学习体系,教师需要注重不断地给学生传授历史学习的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学习“”一课中,教师可以理清楚相关的知识点,针对的时间、背景、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和意义进行准确的解读,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来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教材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双向发展。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3.巧妙结合各种记忆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历史学科本身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在实际的历史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了解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记忆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历史知识的记忆并不是没有规律和技巧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记忆的整体性。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战争时间、名称、条约和赔款内容的知识,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利用顺口溜和联想记忆法等不断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记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技巧,更好地牢记相关知识,不断地吸收历史知识,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是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知识系统丰富的重要时期,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天赋,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自身要注重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侯廷英 单位:高唐县赵寨子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秋晓.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亚太教育,2016(20):152.
【关键词】岳麓 初中 历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03-02
前言
人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发展催化出了历史,历史是对人类生活发展的最好记录,是一种可贵的文献财富。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先人们的所作所为,反手世化,感知世态炎凉,学习历史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我们能够学会真正的评判它,知道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以及是否正确,还有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那么对于初中历史我们有必要认识它的重要性。
一、初中历史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是学生首次接触历史,学习历史文化的科目。里面详细介绍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变化,对中国各个方面做出了细致的阐述,深刻的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只有不断的加深中国历史的学习,才可以真正的了解中国文化,使中国发展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初中历史是对中国过去真实的写照并且带有议论性的指出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对与错,对区分是非曲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历史全面的反映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给了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阅读世界。使他们便于更好的感知中国沧桑的年代,体会先人们与众不同的生活。
二、岳麓版初中历史的优势
岳麓版初中历史更加具体的介绍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于在学生面前真实的还原了历史情境,较之其他版本的历史书都要详细。岳麓版初中历史更加以精彩的历史图画博得了学生的广泛喜爱,为学生认知历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画面感。
比如说的起源地点,公车上书参与的人数,谭嗣同的出生年代,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时间等等这些内容岳麓版初中历史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突出了历史的清晰以及完整性,对学生详细的了解历史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同时岳麓版初中历史还插入了多幅立意新颖的图画,为岳麓版初中教材融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三、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初中历史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呢?那么老师起着关键性作用,老师所教的初中历史课堂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历史是主要接受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水平的过程。所以初中历史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初中历史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课能力,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才可以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初中历史。
四、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对策
1.培养初中生强烈的历史兴趣。
首先,想要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必须要先培养其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兴趣爱好才可以对初中历史感兴趣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初中历史。
2.锻炼学生的自我鉴定能力,巩固学生培养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念。
学生学习历史,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中国文化等各方面的学习而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引导学生走向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历史观念,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有很大的影响。
3.教师需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一种最佳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学生听课是一种被吸引的状态,教他们东西并不是他们自愿的学习,所以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如既往的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甚至是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初中历史。
4.教师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教师是教育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光明前程的职业,所以教师背负着艰巨的使命,而如今社会发展变化莫测,教育更是伴随着高速度的发展节奏,所以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使自己具有更加优越的教学素质,才可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才可以使自己的教学质量获得成功。
5.学校加大对初中历史的注重程度,在课程安排上和考试安排上对初中历史做出有效的调整。
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学校的具体规章制度,学校只有不断的强化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初中历史在教学科目中的地位,才可以使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在课程安排和考试安排上做出调整,合理的多一些初中历史课程或者改善考试题目和增加考试次数来使学生的历史水平获得成长。
五、结论
初中历史对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历史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历史水平有着更加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才可以使初中生具有一个更加优厚的历史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 衔接
近年来,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之下,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初中教材是通史体例,知识系统性不强,基础知识较少,叙述方式较为单一,语言相对通俗易懂,趣味性与直观性也较强;而高中历史教材的模块则使用专题性的体例,教材的内容有着学术性与专题性的特征,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呢?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衔接
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变化和发展是学生了解历史科学的显性成果,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其中的“知识”就是教材与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以及对这些历史知识进行整理、解释与评价的过程;“技能”则是利用书面或者口头形式重复这些“知识”的过程,在初中与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中,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之间的衔接。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实现设置好知识与技能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解“秦始皇”的来历、郡县制的相关知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关于秦统一中国后实施的政策,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涉猎过,而秦始皇也是现阶段下影视剧中塑造较多的人物,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影视剧与历史之间的差异,而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接触过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影响,也没有辩证评判史实的能力,而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强,更加注重学生辩证评判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学生辩证能力的培养上,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堂课的技能培养目标就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内容:
重要概念的传授、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背景与结构、秦朝政府组织权利分配与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变化、发展程度等等,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在简化与概括的条件下,确认史实,了解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任务评价的正确顺序。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有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概括、描述、演示和推理完成,有的内容则可以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探究的形式完成,这种形式包括参观考察、图书阅读、文献查阅、调查访问、课题探究等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集体进行、独立思考等形式进行。过程与教学方法的衔接十分的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因课而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出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已经接触过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于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并不是很了解,对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也知之甚少,对于专制制度之间的连接与比较能力也较差。在学习情绪方面,学生大多对具体的历史知识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政策、制度、措施的原因分析方面普遍不感兴趣。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教师可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教学过程中,将谈话法、动态图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研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处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衔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历史教学的特征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高中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效果。
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这一课的教学中,高中与初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情况、君主专制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了解明清两个朝代进行专制统治的特征。关于明清两朝的影视作品较多,学生对于这一阶段历史的学习兴趣大多停留在感性层次中,为此,教师则需要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情况呈现给学生,并为后续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好坚实的教学基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对比,通过横向对照,让学生了解君主专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可以明确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能够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但是也会阻碍我国社会的进步,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转折阶段,不仅是学生人生的抉择阶段,也是思维的成熟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要做好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为此,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代勇.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整体观——从高中看初中历史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4).
[2]袁尔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01).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9-01
在新课改的进行发展下,教育界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另外,初中历史阶段的学生历史观和知识体系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具有固定思维的成人来讲,初中生的思维空间较为活跃,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因此,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角度上看,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1.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情和景的展现,情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情景来展示一定的境界和意境。历史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课本、历史博物馆等深刻蕴含情境的内容,在生动语言的叙述、真实可感实物的触摸下,主观创建的一种具有历史特点的生动画面。
2.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和意义
2.1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近几年,历史学习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初中历史作为和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历史逐渐关注的背景下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近几年,我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改革发展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课业紧张,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语数外,没有过多时间充分学习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庞大,很多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较差,无法实现历史知识和生活情境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上存在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需要对初中历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实现对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2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意义
2.2.1 知识经济时展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的挑战。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地位被重新确立,教育发展的目的变成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加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2.2.2 新课程改革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对知识的获得,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情感的熏陶,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
3.初中历史课堂情节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创建生动逼真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初中历史知识讲授时,要尽可能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情境进行再现,从而在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同时,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这种情境拉近的方式能够逐渐将其更好地代入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历史学习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在讲授秦统一货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人们为什么将钱称作孔方兄,称贪财的人是钻进钱眼中呢?"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出示圆形的铜币,向学生具体讲解铜币的源流。再比如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历史书本上的农耕图,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古今对比中发现生活的相似之处,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
3.2 利用游戏创设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讲,通过游戏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打开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结。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添入适当的游戏环节,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分为中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感悟。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并结合具体的背景对不同历史背景的历史内容进行阐述。通过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情冷暖。
3.3 积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对重难点历史知识的把握。历史是对过去进行总结思考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是知史而明智,有效对当下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所学习的很多历史知识理解不够,不能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加强基础薄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比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时,学习的重难点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设我们面前有四种人,分别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残余、法国的大资产阶级、法国普通人民和被占领地区的广大人民。之后向学生提问:"这四种人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纷纷讨论回答之后,教师指出这种不同的态度正是体现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重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将复杂的历史问题变得简单化,加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上升。
3.4 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问题情境。随着科技的发挥在那以及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被引入了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促进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能够将声音、画面等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减少 他们对历史学习的陌生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的视频,利用特色的炮火声和视频中的的灰色人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同时,加强对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深刻体验都政府的无能以及英国殖民侵略者的侵略,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总结: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融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秀云.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6:167.
[2] 朱秋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 成功(教育),2013,22:209.
[3] 建坤.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42.
[4]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总目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20-142.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作用分析
历史是真实的记录和解释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进程与事实的一门学科,并带有对当下社会发展的真实映射。初中的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增强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度、理解能力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历史知识,通过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陌生感,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掌握与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的重点在情与境中。情是指教学的情景、状况,境是指教学的课堂氛围,情与境合在一起就是用情景的教学模式展现出历史知识的一种境界。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发展迅速的心理机智,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巧妙运用问题情境,将历史知识通过问答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打开思想的枷锁,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的能力,突破历史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讲解“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将授课的重点与难点划分出来,即如何看待拿破仑发动战争的特点以及意义。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一事件的历史人物分为四种人:第一种是法国波旁王朝的余党;第二种人是法国的资产阶级统治者;第三种人是普通的市民;第四种人是被侵略国家的人们。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这四种人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的,分析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等,并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与归纳。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程度,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二)设计表演情境,有助于挖掘潜力、培养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设计情境的表演教学,学生可通过自己扮演,进入历史角色,体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加深对历史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通过对话、观察、思维、模仿、分析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力,并能使能力得到开发与提升。例如,在讲解“南北战争”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一个南方的黑奴,在看到《解放黑奴宣言》的时候,有何想法,会怎么办?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大调动了广大黑奴的革命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某一时段的历史故事,排演一段历史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表演的任务,让学生毛遂自荐,调到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时间排练,使学生尽自己的所能,将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再现历史的真实度,实现高效的课堂效果,并提升了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表演情境教学方法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三)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历史具有非常高的过去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完美的印象。生动多彩的语言能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给学生的认知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语言情境教学模式,给课堂氛围带来了鲜明的色彩,并提升了学生的观感欣赏能力。教师在用带有感情的语言讲述有关爱国主义的英雄事迹的时候,自身也要带有敬佩之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随着语言的高低起伏而发生变化。当讲述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候,教师的语言要充满仇恨与藐视的态度;当讲述爱国情怀的时候,教师的语言要带有激情,慷慨激昂。以情带情,可以达到师生共鸣的境界,用情感感染情感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近代史女革命家秋瑾的时候,教师要充满激情地讲述教材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达到热泪盈眶的效果,并在学生的内心中流露出对女革命家秋瑾的热爱之情,表达出对秋瑾的敬佩之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四)复现历史情境,有助于激发兴趣,形成动机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的过程中,应通过实物、PPT、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历史情境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应运用心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将无注意、无意识的事物用刺激、新颖等方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教师应发挥出学生学习的欲望,推动学生自主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重现历史情境的教学方法,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高效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保证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转变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发挥出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增强了素质教学的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只有将情景教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情境教学的特点,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作者:于建涛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中学
参考文献:
[1]龙海英.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