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

第1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导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甚至熟悉自己的学生,当学生出现状况的时候,导师作出应对,找出对策,这种帮助应该是及时、有效的,这不仅逐渐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而且学生将身心受益,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复合型人才。远程教育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不受空间的限制,是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导师制是高等教育上的一种改革和探索,更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营造一种开放、生动和受教育者真正参与学习设计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另外导师制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弥补管理上的缺陷。

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一)行政管理专业的导师制活动

自2011年秋季开始,为了深化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山西电大基础教学部决定以导师制为抓手,以省直开放学院为试点,以开放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对象,实行导师制。导师制由学业导师、学外导师、学友导师组成四个教学小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导师制自实施以来,先后开展了多次活动,诸如入学教育活动、学习指导活动、学习交流研讨以及素质教育考察参观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业导师就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习准备、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就中央电大在线平台、山西电大在线平台的使用及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课程网络考核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技术培训。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学位申请要求、教育部统考课程、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学业导师和学外导师还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辅导。并重点就入学以来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了思想上、学习上的疑惑与困难,以及入学初期面临的各种学习难题。为了帮助学生在期末取得优异成绩,课程的学业导师还在网上专程开辟了课程期末复习专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政管理专业通过建立导师制,努力将开放教育的学生引导到“个别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上来,真正把导师制活动落到实处。

(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实行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导学员体制出现了不少问题,导学员负责学生工作却不代课,很多学生却仅有一位导学员,工作做不到位,也不可能去教导每个学生做人、做学问,从而导致高校导学员工作难以开展。代课教师作为导师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跟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理想追求确定适当的导师,同时也有利于导师根据科研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择自己看中且能担任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的学生,更有利于在培养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磨合。

以制度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大学新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实行导师制,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健康发展。导师与学生一确立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适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导师制工作当中,向导师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导师制的发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由此可见,导师和学生是在互动中协调有序进步的。学习小组活动与个性化学习指导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学习小组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校中普遍的学习组织形式。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应采取自由组合与教师调剂相结合,教师是导师制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指定学习方案和学习目标,再选出一位学习成绩好,责任感强的学生当组长来分配工作,每一位小组成员通力配合,将个人目标与小组成果和教学计划三者有机统一,小组之间也相互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个人的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因而,以导师制为平台,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同小组学习教育相结合是推进导师制更稳、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导师制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网络学习指导与传统指导相结合。网络指导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指导模式相比,它是一种可协调性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中的导师,应该关注网络学习中各个成员的需求,引导与帮助他们通过网络途径学习。显然,这种网络学习模式比较先进,根据导师与学生双方的兴趣、意愿与需求,进行指导、沟通。由于模式的灵活性、开放性、自由性,其活动组织难度很大,也不容易控制其发展进度。若组织不力,很容易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在效果方面,传统指导模式是一对一,针对性强,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体现效果,而网络指导模式则由于其指导的开放性难以在短时期里有直接效果,而是需要慢慢使学生熟悉、接纳这种模式后,才能逐步体现它的效果。因传统指导模式有时间性,也就是在教学期限内的教育,往往在毕业后这种指导关系自然结束,只有极少数的关系会延续。而网络指导模式因多种交流联络软件的发展,使得关系大多数可以自然延续,这种关系容易在良性互动中延续下去。从而使学生长期受益,甚至在今后,导师也会因此转换角色受教受益。

三、实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导师制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导师资源不足。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变革,院校自主招生逐渐扩大,每年新生人数有增无减,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是师资队伍与入学新生形成明显差距,师资队伍显然不足。导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出类拔萃,而且在学术领域也要有所建树,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显然,符合要求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足,这样就自然形成一个导师带多名学生,也就使学校导师制有其名而无其实。我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行政管理专业目前教师资源不均,另外,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行政和科研任务一样不少,本来就师生比例失衡,造成困境更加窘迫。导师责任心不强。大多学校不重视大学生本科生导师制,因为从来都是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大学里一般都是导学员制,而作为教师本身也不重视本科生导师工作,看不清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只要负责授业,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与个人素质有关,学的好坏无关自己的事,把教书和育人从思想上割裂开来。即使在指定了学生后,学生见导师次数也很少,甚至从未谋面,更谈不上履行导师职责,这样的导师制如同虚设。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有多数学生对导师制知之甚少,被动地接受导师制,同样导师也不负责任,没有切实贯彻好导师制,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今后的择业都极为不利。

(二)完善导师制的主要措施

开展导师一帮一教学活动,优化师资配比。我们给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能给予年轻教师专业的帮助和指导,这种指导关系有利于双方,指导教师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整个导师制的良性发展,使年轻教师可以尽快适应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当然也有利于整个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指导教师越是无私,教学指导越有效果。然后逐级导学,由资历深厚的导师根据专业背景指导年轻教师,再有年轻教师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办法选择学生。这样的阶层关系,有利于提高导学效率,合理配置师资。本科生导师的工作难度不大,但要付出时间、精力来辅导、关心学生。本科生的导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切实的专业指导,导学有画龙点睛之效,这就要求导师本人要有坚实的综合性社会知识和优良的教学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教学环节节节相扣,上下贯通。

进一步合理化导师制运行模式。要使导师制更加有序有效的运行,要继续开展并且深化实行资深导师和年轻教师有机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将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现行的“一帮一”的教学活动深入的贯彻执行。从制度上要确保人性化的选择导师,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消极怠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我们要为大学生尽可能按照不同阶段来确立不同导师,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缩短学生的适应期,先由导学员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详细介绍学校基本情况,提供方方面面的帮助,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当学生进入高年级,时机成熟后,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意愿,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导师,较快的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本科生导师制事半功倍,以合理的师资获取最大的收益。

加强师生互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导师“学习和生活都要关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但事实上导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不够,导师制名不副实。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通力配合才能使导师制有序发展,其中任何一方的不配合,就会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导师制的核心内容,才能使导师制落到实处。我校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实行导师制以来,为学生解决了不少实际的问题,导师的持续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导师的沟通也帮助学生消除了一些学习疑难,无形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导师还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学生从中受益后,就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以致用,导师制名副其实地有序运行。2012年5月6日上午,基础部组织行管专业全体导师和开放学院11秋、12春行管专业50余名本科学生赴山西博物院参观学习,学习感受厚重的山西历史文化。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作为导师制深化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活动,得到了全体导师制成员的广泛赞誉,大家普遍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赏析的饕餮大餐,也是导师制开展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通过参观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2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技能考证 措施 通过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81-02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推行“双证教育”。所谓双证,一是学历证书(毕业证),另一证书则是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双证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已有的学历教育制度和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更好地结合。采用何种方式来完善双证书教育,保证职业技能考证的通过率,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考证现状分析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与运输企业密切合作,坚持以岗导学,岗学对接。铁路运输岗位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行车、客运和货运三大岗位群,因为这三大岗位群囊括的岗位众多,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也种类繁多,具体如表1所示。

在这些职业技能证书中,目前学校以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情况为导向,结合历年学生的专业水平,筛选出信号员、客运员和货运员三种职业技能证书供学生选择考证。这三种技能证书分别对应行车岗位、客运岗位和货运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须考取其中一种证书方能毕业。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属于标准化考试。技能鉴定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理论考试,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机考形式,系统随机组题,满分100分,合格60分;另一部分为实作考试,考核该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满分100分,合格60分。考生须在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这两项考试中成绩均为合格方能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技能考证通过率在2014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5%以上且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2),通过率较高。从2015年开始,理论考试第一次启用铁路总公司推出的新题库进行职业技能考证,总体通过率不到30%(具体见表3)。据悉,该通过率与全国其他铁路高职院校基本持平。

在所选样本的考证班级中,实作考试通过率高达98.28%,而理论考试通过率仅为62.02%,导致通过率不高的原因在理论考试,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深究原因在于新题库的启用。

在新题库启用之前,理论考试的题库是公开的,考生只需态度端正、刻苦用功掌握题库中的题目,理论考试达标的难度不大。启用新的理论题库后,题库内的题目不再公开,再加上第一次启用,对于题库考核知识点的分布没有把握,指导教师的辅导做不到有的放矢。笔者以辅导班级的学生共58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受调查者提供的信息,对新题库的题型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对新题库的特点进行了概括:面广、重职业道德、重路风建设。

面广,即新题库分布的面非常的广泛,总体上以客运方面的基本规章为主,但有别于旧题库的是,新题库的分布不再以《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为主,而是更均衡地分布于与旅客运输相关的所有规章中,包括《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程》《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铁路客运运价规则》《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除此以外,题库更有不少来自《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行车方向,以及货运方向的少量题型,知识面较旧题库要广得多。这也充分体现铁路运输企业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 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身怀精专的专业技能。

铁路运输企业历来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在旧题库的指导书中,把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篇章。但是路风建设这块内容在新题库的部分样卷中占比超过10%,这也反映出铁路运输企业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狠抓的方向。

二、提高技能考证通过率的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以铁路运输企业的行车、货运、客运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建设铁路行车、货运、客运典型岗位课程群,形成以精品课程为示范、重点课程为支撑、其他课程为配套的铁路运输岗位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成果非常丰硕。但是已有的课程体系在横向和纵向上仍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点带面,横向、纵向一起抓。所谓以点带面,即以单门课程的建设带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知识更新较快的课程建设促进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的铁路运输现场相比,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以旅客、货运输组织尤为典型。客货运输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专业教师需时刻保持充电状态,才能确保所传授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建设也应及时、配套。课程体系建设横向、纵向一起抓,一方面在纵向上要遵循知识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拓展课之间,甚至是专业课之间一定要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在横向上各门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强化各门课程的关联性和融通性建设,共同开发建设综合的专业题库,这是应对新形势下职业技能考证严峻形势、提高考证通过率的关键。

(二)加强校企合作,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规范作为教改风向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坚持“两同步、两结合”的建设理念,即“专业建设与铁路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教学服务与行业需求结合,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历史上铁路院校隶属铁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密切,无缝沟通。现在铁路院校已划归地方,这给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应把握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现场的零对接,需请现场专家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细化课程标准。及时了解运输企业的发展动态,跟进铁路总公司对铁路特有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员工培训规范的调整方向,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规范作为专业技能考证培训的风向标,做好调研分析工作,密切与企业的用人联系,杜绝闭门造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紧抓“送出去,引进来”。本专业的教师多为双师型教师,这得益于一直以来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大方向。但是由于近些年铁路运输企业对一线运输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我校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办有铁道交通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担负着超负荷的人才培养任务,专业教师严重超负荷授课,无法到现场挂职,与运输企业的现场联系不够密切。作为运营人才的培养者,专业教师应当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运输企业的技术更新。教师一旦与运输企业一线工作现场脱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与现场实现零对接,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更谈不上服务企业、服务地区经济和服务社会。在运输企业对人才需求趋于平稳后,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到运输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吸纳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其次,外聘铁路运输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支援教学。外聘教师有着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案例和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内专任教师实际经验的匮乏和新技能新知识的滞后。外聘教师在第一时间把运输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传递给学校和学生,按照企业的人才培养规范来实施教学。

新的职业技能考证题库的启用,旨在夯实铁道特有工种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新形势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新的职业技能考证题库的启用为发展契机,理清技能考证培训的思路,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运输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明祥.中国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的里程碑――“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访谈录[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2]张天瑜.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技能考证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3]徐丹.围绕职业技能考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报,2005(12)

[4]马燕萍.关于技能考证与旅游高职教育关系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基金项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研究开发与实践 ”(2016A03)

第3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财政厅、省劳动局《关于对国营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费用实行统筹管理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望研究试行。

对国营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费实行以率提取、统筹管理的办法,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之间退休费负担悬殊的突出问题,有利于企业利改税之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此,各地区在统筹中既不能作为增加预算内外的收入来源,也不能增加财政负担;退休职工的费用由财政按企业报送的职工退休金的名册,经核实后拨付给企业,退休职工仍向原企业领取,标准待遇不变。试行阶段的统筹管理工作暂由各级财政部门为主负责。各地在试行中遇到的问题,望及时向省财政厅反映。

关于对国营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费用实行统筹管理的报告

省人民政府:

根据企业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单位职工离休退休、退职后的费用,均按实际开支数由原单位在营业外支出列支。据省劳动局统计,一九八二年末全省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机关有离休干部三千八百七十五人,退休职工十八万七千七百二十七人,退职职工四千八百八十七人,合计十九万六千四百八十九人,占在职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三点三,比一九八一年十七万人增加二万六千四百四十一人;全年开支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一万二千一百六十六万元,比一九八一年增加二千零五十六万元,占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八点六六,占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十一点二。其中工交企业退休费用四千二百八十七万元,占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八点四九,占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十四点三。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负担畸轻畸重,特别是新老企业负担悬殊很大,新企业退休职工少,老企业退休职工多,退休费用开支很大。有的企业由于退休费用开支过大由盈利变成亏损,出现难以维持的局面。这样,企业经营好坏就很难正确体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工年岁增长,退休人员越来越多,每年新增退休人员约二、三万人,这个矛盾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各企业之间的退休费用均衡负担,有利于企业利改税后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准确地考核企业经营成果,做好退休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我们意见:

一、在国家对退休费的支付办法未作统一修改之前,先对全省国营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费用试行以率提取、统筹管理办法(具体办法附后)。实行此办法后,离、退休和退职职工与企业的隶属关系不变,职工退休金(或生活费)由财政按企业报送的退休职工费用名册核实后拨付给企业,退休职工仍向原企业领取。

二、对退休职工的费用实行统筹管理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办理。从省到县(市),设立“企业退休基金管理所”,负责管理企业职工退休费的提取和拨付工作。这个机构暂归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全省暂核给事业编制三百人(分级的具体编制由财政厅和省编委另行下达),其经费由企业提缴的退休基金中开支,所需人员从企业多余干部中选调。

以上报告,如属可行,请批转各地积极筹办,认真试行。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统筹管理试行办法

职工退休制度,是党和国家关心退休职工生活而实行的社会劳动保险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现行规定,企业职工退休费用(包括离休、退职的费用,以下简称退休费)均按实际开支数在原单位列营业外支出。随着企业退休职工逐年增加,退休费由原单位承担的做法,使新老企业负担悬殊很大,不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为使退休费在各企业之间均衡负担,更好地考核企业经营成果,做好退休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在国家对退休费的支付办法未作新的统一规定前,暂制定我省国营企业职工退休费统筹管理试行办法如下:

一、建立退休基金制度。凡实行国家规定退休制度的国营企业(不包括中央企业、农牧企业和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不论本单位有无退休职工、不论退休职工多少、实际支出退休费多少,都以企业为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退休基金,缴所在县、市的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统一管理支付。

二、退休基金统筹管理支付范围。包括退休职工的退休费、粮价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死亡丧葬补助费,和离休干部按规定发给的生活补贴、提取的特需费。不包括用工制改革中试行养老金保险的劳动合同制职工。

不属于退休基金统筹管理支付范围的其他退休劳保费用,仍由本企业列“营业外支出??劳动保险费用”项目负责开支。

上述退休费用开支标准,均按现行有关制度规定执行。

三、退休费统筹管理单位。考虑到这是一项新的工作,缺乏经验,目前先不分企业隶属关系,暂按企业所在地,由县、市财政局为统筹单位,以后逐步发展由省统一集中管理。

四、退休基金提取办法。根据国家现行规定职工退休费的各项待遇标准,以县、市为统筹单位,按上述统筹管理范围,根据上年实际支付的各项退休费用数额和企业退休基金管理所经费(不包括仍由本企业负责开支的其他退休劳保费用)与年末同口径在职职工基本工资(标准工资)总额,换算成一个比例,作为退休基金率,逐级上报经省财政厅批准后,通知所属企业执行。待条件成熟后由省规定统一提取退休基金率。

五、退休基金的上缴和拨付。企业每月按退休基金率和标准工资计算提取的退休基金数额,于月后五天内上交所在地财政部门,并同时编报企业当月开支退休费用名册和用款计划,经所在地财政部门审核后拨给。

退休基金是用于支付退休职工退休费的专项基金,不交纳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统筹单位掌握的退休基金当年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足部分先由财政部门垫付,由第二年专项基金归还。

六、退休基金统筹单位的职责。主要是:(1)要管好用好退休基金;(2)根据国家有关的退休政策,加强对基层企业提交和使用退休基金的检查;(3)督促企业做好退休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

第4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随着热电公司生产运营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热电厂人员增加、管理层次增加、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相继出现,这对于热电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当下热电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在应对人员来源庞杂、素质参差不齐的热电公司职工现况时,就必须加强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道路,开展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是推动热电公司发展,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关键。

二、热电公司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理论

1.热电公司行政管理专业化定义

热电公司行政管理专业化是指整个管理专业当中,以热电公司管理为基础,通过终生的管理专业训练,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管理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行政管理专业人员。

2.热电公司行政管理专业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专业性要求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改革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市场经济为导向,热电公司的行政管理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指导,对人员管理实现行政成本最优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职业要求热电公司行政管理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这是由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身份使然。热电公司的行政管理是一种专业要求很高的职业,行政管理团队必须是职业化的队伍,对热电公司生产经营运作,有着专业化的管理方法,这是促进热电公司管理工作发展的关键。

行政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要求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改革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行政管理团队在热电公司当中占据重要地位,行政管理团队是以公司高层为主的管理经营团队,对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指导和决策作用。行政管理团队是一支机关队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长期稳定性,因此一项决策的开展也是一件长期性的事情,这就决定行政决策必须具有专业化,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行政管理改革的专业化道路。

三、目前我国热电公司行政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热电公司的发展较快,公司经济效益提升的幅度也呈现递增的趋势,但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却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热电公司的长足发展。热电公司行政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着专业性不强、职业意识不高、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部分热电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比例失调,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专业性知识缺乏,这是造成行政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强的根本原因。行政管理人员职业意识不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对工作满意度不高,这是职业意识不高的关键影响因素。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性不强以及职业意识不高等问题,是造成管理效率底下的直接影响因素,这对于我国热电公司提升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具有重要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热电公司行政管理队伍面临的严峻议题。

四、推进热电公司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有效措施

1.完善热电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应聘机制

热电公司在进行行政管理人员招聘时,要注重应聘人员的专业性、人员聘用时的发展性、从事管理工作的开放性以及管理工作的层次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行政管理人员投入工作之中,要注重人员的发展性,提供择优的晋升机会。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行政管理工作要具有开放性、讨论性,集思广益。同时管理工作要具有层次性,根据行政管理人员不同,工作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2.建立合理的人才考评制度

人才考评制度是对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一个考评,也是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状态的一个反应,合理的人才考评制度,对于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意义。人才考评制度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以四项原则推进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3.加强热电公司行政管理专业化培训体系开发

热电公司管理队伍专业化需要公司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化培训体系,为行政管理队伍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行政管理队伍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种专业化培训体系主要针对于行政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满足热电公司行政管理工作需要。

第5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1.1便于学生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领域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之高。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实践大部分都是一片空白,对行政管理学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学习之上,他们对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只能是停留在几个片面的、散乱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则通过系统的案例,将一个个理论知识串联成一个鲜活的案例,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而更加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学知识。

1.2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主导地位,通过“填鸭式”的方式,让学生对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以应付考试为教学目的。而案例教学法则严格区别于行政管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它是由老师或者学生自身搜集案例,在课堂由师生共同讨论,并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知识分析案例,可以说,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占据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模式,而变成了教学互长,师生之间互动良好的教学模式。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极大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有效提高其应用行政管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具体实际案例的能力,为其今后进入社会,快速的融入社会,并运用所掌握的行政管理学知识夯实了根基。

2.行政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

2.1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经验还不足,方式还待改进。案例教学法源自于美国的哈佛大学,虽然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但是传入我国,并真正的应用到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却还是于近几年才开始。行政管理学教师往往是大学毕业就开始站上三尺讲台,传授行政管理学知识,他们普遍都缺乏真正的在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经历,因而,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明显吃力,而仍然习惯于照本宣科,甚至部分教师会误解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意义,而是将案例教学法误解为仅仅用举例子就可以代替。而有部分教师虽然理解了案例教学法的真实意义,却还是更习惯于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上述问题,导致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行政管理学课堂中还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上还有待改进。

2.2学生自身素质和自身性格极大的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发挥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着学生有着较高的自身素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目的,而让他们快速的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去案例当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显然,这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知识,并能够很好的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而当前我国大部分行政管理学专业学生都还停留在过去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上,怀疑精神不够,缺乏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此外,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勇于发言,敢于针对具体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这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而言,可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否发挥其价值和功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素质和自身性格。

3.如何有效促进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发挥其价值

第6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本小组于2010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六所高校进行“南京地区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经过努力,本小组在其中四所高校,成功发放750份问卷,并收回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506份有效数据,经分析得出以下一些结论。对于第一个问题“选择行管专业的原因”的回答,从整体来看,同学们对此专业的选择过程中,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同时,这些客观因素,显示出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不甚明确,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自身定位产生偏差。对第二个问题“你平时的学习态度”的选择进行分析,一方面显示了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从侧面显示出,行管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学生没有积极性。目前,在绝大部分高校中,行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共同问题,政治学趋向性表现得十分强烈,政治学学科设置较多,管理类、经济类、技术类所占比重过小。目前,“考证热”在各个高校都十分流行,由此可见,相对来说,选择进行社会实践和强化本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数明显要少于选择考证的人数。这说明了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传统的心态和社会的普遍选择,都导致了三本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小于二本一本以及名校的学生。本小组研究认为,心态也是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软肋,短时期内,这种差距是无法消灭的。求职中,什么方面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很明显,专业技能,实习经历,技能认证这三个占了明显的比重,而成绩这一项,所占几乎被忽略。从表面看,选择的都十分正确,也都合理。但是,这种可怕的心理,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偏差,从而使得自己在以后的求职路上,由于严重缺乏本专业知识而困难重重。在谈到为就业进行的准备的时候,大部分人选择了“参加培训,考取技能证书”“多方实习”,部分人处于茫然焦虑状态之中。分析认为,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思想是和传统的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相差甚远的,这昭示着本专业在课程改革上的迫切要求。此外我们还通过调查分析得知,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进企业,而不像20世纪80年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大多在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工作。公务员实行考试录用制度后,在公共科目考试方面,行政管理的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但具体职位对专业以及专业知识的要求却限制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报考以及录取,从而降低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共部门就业的概率,加大了其就业的难度。[1]在激烈的竞争中,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并不具备优势,而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其跟重点高校的该专业学生比应试能力又更处于劣势,所以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进入企业工作,从事文员、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工作。但由于该专业的学生学的都是些纯理论的知识,缺乏实际的技能培训,写作能力一般也逊色于中文专业的,导致其工作的可替代性强。

2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激增

急剧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导致社会总体就业趋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就业形势自然也很不容乐观。高校扩招的同时,伴随的是民办高校的兴起,据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278所,比上年增加26所;独立学院318所,比上年增加了23所;民办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80余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7万余人。民办学校招收的大多是高考分数低于二本线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考试技能上明显逊色于名校的学生,在这个学历和各类证书是工作敲门砖的社会,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又会多遇到了一些障碍。

2.2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不清晰

从我们调查的几所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会导致学生对自身定位产生偏差,对将来从事的工作的心理预期很高,尤其是党政机关这样带有明显吸引力的关键词。目前,在绝大部分高校中,行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共同问题,政治学趋向性表现得十分强烈,政治类学科设置较多,管理类、经济类、技术类所占比重过小。这种情况下,就会是理论知识扎实,而实际技能很不足。在知识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3缓解就业难的措施

3.1学校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做好就业指导

首先,民办高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生源方面和重点大学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不能盲目地跟从重点大学制定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其次,在制定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时,应注意适应市场需求,专业定位应做适当的调整。在课程设置上,应更多的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实践操作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最后,学校还应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就业形势;联系用人单位来校开讲座或咨询会,让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第7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行政管理是经过几次教学改革才被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原有校园文化建设队伍之中很多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水平比较低,急需专业人员加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之中。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兼顾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的高要求,但是各大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各不相同,再加上有些校园管理人员的选拔方式不合理,校园里也存在着腐朽的思想和不良工作风气,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影响了行政管理建设校园文化。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受到阻碍也是由另一重要问题引起的,就是工作人员对行政管理认识程度比较低。从客观因素来看,行政管理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的时间比较短,在我国行政管理用于校园管理工作的经验还不是很充足。从主观因素来看,各大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对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解不深刻。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引起的约束会不断被扩大,行政管理工作值得借鉴的案例不多,引入时间比较短等很多方面仍然需要改善等问题,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知难而退情况的发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于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受损,从而引发在高校内从事行政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越来越不了解。

2解决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述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三项解决措施予以改善问题,提高行政管理在校园建设方面的工作效率。行政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理解、认识并且业务素质比较低的情况尤为突出,是急需解决的关键环节。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行政管理人员招聘环节,校方领导应该严格把控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从根源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第二阶段是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环节,对高校从事行政管理新员工上岗前需要进行培训,专业知识考核合格之后方可投入行政工作;对于已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对业务水平进行考核,以此作为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直接手段。第三阶段是行政管理人员交流环节,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很多理论都在加速进步,行政管理理论也受此影响,为了能够开阔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眼界,借鉴优秀的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例,应该定期举办行政管理人员交流会议。从开端、中端以及末端三方面出发,从而实现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逐渐变得更为自主,学校的宗旨也转变成为以人为本,更为重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环节中的作用。学生与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之间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讲,由学生组成的团体代表着全校学生的意愿,学生团体自主举办的各项活动能够建设和完善好校园文化;而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把握学生团体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支持,两者之间相互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就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全体师生的支持和理解。

3结束语

第8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自1982年夏书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后,行政学开始受到国家和学术界的关注。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市召开了行政管理研讨会,表明了政府开始正式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同年底,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在京成立,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这是我国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并且,关于行政管理的教材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行政管理这个学科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但是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相比国外来说起步晚,虽然发展较快,但跟国际上这一专业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34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行政学类的本科专业,而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规模相当庞大。从人才培养和接受教育的层次上来看,既包括本、专科层次的人才,又包括了博、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人才;从人才培养的特点来看,既有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又有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院校来看,不但有文科院校、理工科院校,甚至还有少数的农学、医学院校。从表面上看,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好像已经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各具特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在对国内各大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国内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还较薄弱,无法适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参与性和研究性的要求。而且国内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滞后于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都没有符合时展的要求以及结合各大高校自身的优势专业。用一句话概括:高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范围广而内容杂,缺乏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许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真正明确,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首先,尽管国内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将行政管理人才定义为一种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这种定义是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它没有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加以定位,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毕业以后自己该从事何种职业。这样就造成行政管理专业的泛化、边缘化。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做;但是一些适合其他专业的工作,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很难胜任。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要么升学,要么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其次,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从各大高校开设的行政管理课程来看,很大一部分的课程都是知识的传授,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传授知识为主。而相对缺乏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智能的培养。例如,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方式很少有启发学生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结构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首先,由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渊源,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科设置的政治学取向突出,政府管理偏向明显。从行政管理学发展历程来看,行政学最早是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从政治学中分支出来的,伴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后,行政管理学也从政治学科分离出来纳入到公共管理学科门下。然而由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渊源,尽管行政管理专业所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但是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依然是介于政治学和管理学之间。从其所属的教学机构来看,既有把它放在管理学院的,也有不少是放在法政学院、文法学院的,还有将其归入政史系的。而且,即使是管理学院内,前面还会冠有“政治”两字,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现今这种管理体制,必然会导致行政管理专业长期受政治学科的影响,使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政治学色彩。其次,行政管理学的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部分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和学生就业需求。由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一直受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日益完善,政府的行政活动的日益高效,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应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如果课程设置不符合新时代的变化或者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那么该专业必然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于时展。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课堂教学质量日益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而现阶段,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滞后于时展,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有待于更新和丰富,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通过对我国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特征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不管从培养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还是从其教学理念来看,都有其一定的代表性。这个专业是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恰恰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特征,这要求专业知识的传授必须要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和强化学生对公共行政知识的掌握。但是,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往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虽然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并进行了一些改革,增加了实践环节,但是力度远远不够。

(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各大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对实践性依赖非常高,而国外公共行政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例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的学生有一半时间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的学生有70%的时间在课堂外。但是,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很低,与国外差距很大,也与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不完善,缺乏比较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很难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训练。

2.校外实习基地少,远不能满足学生岗位实习需要。岗位实习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最为有效。虽然各高校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会与多达几十家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不完全了解和掌握合作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流程以及改革趋势,不能结合学校自身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合作单位提供科技、决策等服务,导致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很难接触其行政事务的核心。

3.高校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良好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也是使实践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实施的前提。但是,许多高校的实践环节缺乏系统的大纲、考核办法等,这样大大影响了实践效果。参加实践的学生大多去做一些繁琐的小事,很难在较短时间里了解组织的运作情况、演变过程等最为重要的实践操作活动。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而行政管理人才都是将来在政府部门担任管理职位的人员,他们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度。行政管理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社会主义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干部,核心在人才。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已经成为新时期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任务。在新时期政治、经济、行政体制改革日趋深化的过程中,在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时,也对行政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水平、方式都必须要跟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我们要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各种模式不断地进行探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要使行政管理人才掌握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培养行政管理人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大环境下应具有的新的素质要求,即要培养以人为本的服务素质、培养公仆意识,提高责任素质、培养公平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培养效率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素质。

(一)结合时展,创新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起点,就是各大高校中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照搬传统的习惯,应该结合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的步伐,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将一些过时的教材进行更新,引进一些新的教材,并可以根据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大高校的优势资源、优势专业进行研究教学,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思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形成特色,扩大研究的领域,缩短与国际上研究的差距。还应更新学科知识体系,凸显时代特征和各高校优势。高校开设的专业必须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有快速应对力,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保证专业体系的时代气息。因此,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结合时展的要求,引进一些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课程。

(二)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注重实践的作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在学校教学中,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性,培养活学活用的专业意识。各大高校应积极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接触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办公室事务管理的相关技巧,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同时,也要鼓励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深入实践一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能够很轻松地讲解清楚各种复杂的理论,但是却难于把理论化为实践指导。要想上好行政管理类课程,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需要有更多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感受。只有身在一线作为管理人员,才能够有对理论深入浅出的理解和讲授。因此,要鼓励和积极提供各种途径使教师也深入实践,更好地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知识。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因人因时制宜地进行行政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活动要注意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为了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模拟科学研究活动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探究式学习。高校应该为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研究和实践平台,推动行政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高校应该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践与研究课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减少课内讲授学时,改革与加强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或进行自主课题研究,走开放性、研究性教学之路。

2.“案例分析型”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是近来较为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管理人才的,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调查和总结的话,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案例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行政管理领域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开发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开展案例教学。推行“案例型”教学模式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点:首先,案例选择要恰当,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其次,任课教师准备要充分。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更要对案例的背景知识有充分的掌握,这样才能增强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最后,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时刻记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是永远的主角。

3.“实践型”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对于实践的要求很高。只有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管理经验。对于实践型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校外实习来进行。高校可运用自身掌握的资源,积极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签订合同,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岗位。二是邀请一些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担任管理职位的从业人员来现场为同学们解答各种问题,这些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可以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大量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三是观看教学录像。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入校开始就为他们安排大量的国内外与公共部门及管理相关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公共事业,热爱公共事业,让他们从成功的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中得到管理理论的感悟。

第9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分析项目

1. 知识素养高、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合理,对行政专业知识掌握较全面和精通

 

 

 

 

 

2. 具备先进的行政管理观念和行政管理方法

 

 

 

 

 

3. 对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流程、管理手段和模式有深入的认识

 

 

 

 

 

4. 具备极强的领导及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具备出色的组织协调及分析判断能力

 

 

 

 

 

5. 精通授权艺术、激励艺术、批评与赞扬艺术

 

 

 

 

 

6. 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7. 具备较强的计划、控制能力

 

 

 

 

 

8. 具备较强的说服能力和洞察力

 

 

 

 

 

9. 具备较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