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第1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1.1研究对象

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底内所有科室手术室的患者为对照组,男性患者380例,女性患者300例,手术例数为680例。将2013年6月至12月底内所有科室手术室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男性患者400例,女性患者320例,手术例数为7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的陈旧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时间内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种类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后半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2.1强化护理管理

增强优质护理理念,建全护理服务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优质服务需要制度管理,全面规范护理工作的所有细节,做到细节化护理。持久性的开展优质服务工作,将个别护理人员的自发行为变为全体护理人员应有的自觉行为。订制各项规章制度如《护理人员管理规定》、《护理管理手册》、《规范化服务流程》、《护理质量标准》等,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护理措施遵守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质量标准是评价护理质控和质量的基础,对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监测,完善护理质量的管理体系,在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护士之间相互监督,科室之间相关监控,并设护理部为总体控制,有效的监控护理服务理念。

1.2.2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做好手术室工作的基础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来说含量较高的高技术的科室,随着临床高学历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逐渐增加,手术系统会出现大量精锐,高端的手术设备及技能得到推广和应用,也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带来压力,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广泛的知识结构。在知识化与信息化的当今,手术室护士必须多方面学习,加强专业知识能力,完善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地更新新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所涉计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汇集了内外妇儿骨科等众多科室的相关知识及专业内容,包括解剖、心理、病理、生理、人文、伦理学甚至机械学、力学等全方面的知识。器械护士想正确的判断和掌握术者的手术需求和过程,就必须做到保证手术中各项设备器械的有效安全地使用,明确每一台手术的作用及目的及熟悉人体的解剖步骤,要具有较强的预见性来主动配合术者手术的操作,熟练掌握手术室内各种仪器的操作程序和工作原理。

1.2.3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是提高手术护理配合主动性的前提

只有手术室护士在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作强大的后盾时,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才能做到主动到位。例如可以快速的在手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手术器械在手术过程中的正常使用,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有效地观察,娴熟地使用专业手术的器械,及时的摆好患者的正确手术,准确快捷地为术者传递手术器械等等。这些术前和术后的工作都体现了一个手术室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专业素质。

1.2.4应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近年临床上越来越深入化的对心理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大多数是探讨因为患者而进行的。在现实中,护理人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同样需要大家的关注。手术中配合的护理人员心理和精神状态会对手术进展与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同样会来自有社会,家庭等不同环境带来的负担和压力,在工作中应对紧张繁忙的手术,在生活中还要肩负着责任,工作环境的人际关系、晋升和竟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出现心理和精神问题。

1.3考核标准

由科室服务小组进行调查考核优质护理服务;采用我院统一为应用护理部评价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7.0进行统计。

2结果

将两组实施护理管理后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与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2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手术室现有29个手术间,共有护理人员10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3人;护理师35人;护士52人,如何挖掘其工作潜力,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高效、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能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

1.2方法 在"能级原则"的指导下,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用能级管理模式,通过科室质控标准进行质控,并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合格率。各级护士质量管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岗位分类分级 我科根据手术护理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技术难度等要素,并对所需人员的条件加以分析,进行分类分级。包括护理管理岗位及护理技术岗位。

1.2.2护士能级划分 护士能级划分是根据护士的能力、经验、专业知识等结合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要素分为不同等级。设为N4级护士(专家型护士);N3级护士(精通型护士);N2级护士(专科护士);N1级护士(成长型护士);N0级护士(助理护士),其中N2级护士(专科护士)又下设亚级为N2-1级护士、N2-2级护士、N2-3级护士;N1级护士又下设亚级为N1-1级护士、N1-2级护士共五级八层护士能级划分。

1.2.3护士划分 根据工作年限及技术职称将护士划分为2年护士和≤3年护理师、4~15年护理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

1.2.4专科组划分 根据各专科组手术配合的难易程度及护士的分级进行专业组划分。每个专科组设组长1名,各级别的护士根据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平均分配到个专科组。工作3年内的护士1次/年专科组轮换,以完成各专科手术配合的培训。

1.2.5各级护士工作职责制定 N4级护士:主管相应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的工作;主持、组织、指导本专科领域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本专科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参加危重症病例讨论,分析患者的护理问题[2],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本专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组织本专科的学术活动。N3级护士:负责手术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带领下级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实施手术配合、评估实施效果;及时指导、检查、协调下级护士的护理工作;承担实习护士临床教学任务;完成本职称范围内继续教育,参与护理科研。N2级护士:完成巡回、洗手配合工作;指导下级护士完成责任班、夜班、节假日各项护理工作;术前完成环境、仪器、器械、物品准备,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器械、物品;正确执行手术医嘱,书写护理文书;指导N0级岗护士、进修、实习护士与护理员的工作。N1级护士:负责手术患者各项核查,配合手术完成巡回、洗手护士工作;及时完成手术前环境、仪器、器械、物品准备,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器械、物品;配合麻醉师完成各类麻醉,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液、输血、给药;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尊医嘱救治,配合应急抢救及记录;正确清单手术物品数量,完成手术间管理工作。

1.2.6能级搭配 合理排班护士长每半年进行大的排班一次,N0、N3、N4级护士排成长白班;N2和N3级护士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情况合理搭配分组安排夜班及节假日值班。

1.2.7能级对应手术排台 N0级护士与N3、N4级的护士搭配,完成对N0级护士的专科业务培训;N1、N2级护士与N3、N4级护士搭配,完成各专科组的专科手术配合。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χ2检验,P

2 结果

2011年与2012年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提高了各能级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护士的能级划分使各能级的护士责、权、利目标明确,在护理工作中每个岗位或每个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促使护理人员多做出成绩和成果。

3.2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通过实施护士能级管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由过去的被动、封闭式变为主动、开放式,从厌烦质量检查变为欢迎督查。增强了护士质量意识和责任感[3]。

3.3提高了护理质量表1显示,明确质量标准,重视质控,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检查分数,应付检查的现象,实现了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第3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37-01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同时手术室护理工作又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全面付出,因此其承受的压力常较其他护理工作大。手术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神面貌,是保证手术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手术室人员要有充沛的精力,毅力坚强,时刻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确保手术时每个人发挥最佳运转水平,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1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及原因

手术室工作来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护士应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操作技能,要全面考虑术中需要的一切物品,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要能随时应付。加之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更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不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影响手术室护士工作紧张,手术室因其对环境的特殊要求,不能通风换气、麻醉的污染、各种化学消毒剂、放射线的损害、各种噪声的影响,均会给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环境中各种废气的影响:如术中使用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中使用的骨水泥异味,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排放等。手术室护士因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以上废气均可对人产生不良刺激,长期接触会使人心情压抑,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等数偏高。他们看到、听到的多是痛苦、,这些作为应激源,可导致心理疾病发生。

1.2 手术室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性质:术室因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每台手术自始至到终都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临床上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护士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风险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1.3 沉重的工作负荷: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经常还有急重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而且手术室护士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姿势,搬运病人时负重且不能按时就餐,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中,易引起脊柱损伤、腰部、臀部疼痛,下肢静脉曲张等。由于经常倒班,他们生活缺乏规律性:长期饮食不规律,处于饥饿状态情绪易激动,夜班所致生物钟颠倒,缺乏足够睡眠,身心疲劳。因此,无论从身体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给其造成一定的性伤害。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护士与病人及其他医疗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会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即包括了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护际关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使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处理不好会陷人人际冲突的困境。由于医疗责任重大,医生、护理管理者担心发生差错事故,往往采用过激、指责性的语言,对其理解与支持不够、批评过多等。可能使护士认为自己的工作不被认可,工作能力得不到肯定,自尊心受损产生压力。同时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仍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也会使护士产生压力。

1.5 家庭关系:由于手术室护士护理工作强度大,又经常倒班,经常是随叫随到,生物钟节奏的紊乱,对家人的关心照顾相对少。想当个贤妻良母,但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不时受到家人有意无意的抱怨,会导致或加剧心理压力,产生焦躁不安。

1.6 个人因素:个人工作的缺能力及有关医学知识的乏以及社会经验不足,使部分护士在应对医护、护护、护患以及众多的社会关系时,感到力不从心,常有疲惫感,使心理压力进一步缯加。

2 应对措施

2.1 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要经常监测手术室空气质量,保证符合质量标准。在对病员进行麻醉时,应检查麻醉机、减少麻醉气体漏出。术中使用高频电刀进行烧灼组织时,应用吸引器抽吸烟雾,避免有害气体吸入人体。更换化学消毒剂和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要戴手套,严格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浓度及使用方法,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改善工作环境,创造工作条件,减少工作倦怠。合理安排工作,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采取人员轮转制度,按照职称不同明确各班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手术是一个集体活动,护士在手术中应该了解合作者的工作特点,掌握他们的工作习惯,迅速准确的递出器械,使工作忙而不乱,同时发扬团队精神,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作为管理者应合理的安排集体业余活动,加强沟通,让护士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护士自己也应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减少医护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及无端的纠纷。

2.3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是要有家人的理解。其次医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尊重护士,形成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尊重护士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注重精神与物质奖励,充分肯定和支持她们的工作,使护士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4 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手术室护士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操作技能,使自己面对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变故能应付自如,为挽救生命赢取时间,进而承担救护患者的重要职责,减轻作用于自身的精神压力。医院可以派业务骨干参加各类专业学习讲座,了解国内、外新动态、新观念,培养护士的业务技术和应急能力,保证护理队伍的良好素质.总结经验,降低护士紧张的工作压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学会和运用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减少护士的压力、维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可使护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自身价值,增加工作自、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保证高品质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建,朱莉.对254名护理人员心身耗竭综合症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4,1(2A):218-220

[2] 乔世娜,叶志宏.应用护士同事支持系统缓解压力与减少倦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4A):857-859

[3] 成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6

[4] 辛泉.消除压力心理咨询手册[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97

[5]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

[6] 徐惠萍.新时期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62

第4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40-01

根据2010年卫生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示精神,2010年决定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及及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目标是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院2010年5月手术室通过加强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随访评价、加强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0例病例均为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39例、女161例,年龄18~82岁,平均(49.6±7.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征求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将40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实验组,每组2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护理组护理方法 按照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1)加强术前访视 由于对医学知识不了解,患者往往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心理,从而引起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加重病情,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术前访视,术前由巡回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知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以及麻醉方式等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树立配合手术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简单介绍麻醉方式及手术过程,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1],用疏导的方法去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思想顾虑,使其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同时向患者说明术前12h禁食、4h~6h禁饮、注意保暖等必要性,向患者说明术前要插胃管或留置尿道管等,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学会有效的咳嗽等健康宣教。

(2)术中护理

手术当天,由术前访视的护理人员到病房亲自接患者,进行三查七核对,核实无误后,带病人进入手术间,主动介绍手术室环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与医护人员进行主动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消除恐惧心理。麻醉后,患者的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要注意调节室温在22~25℃,相对湿度40%~50%。对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手术的患者,当发现患者表现出紧张不安时,要做好心理疏导,亲人般的握住患者的手,叫其随我们一起做深呼吸运动,呼吸的调节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很快地平静下来。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通畅。并认真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观察各种仪器使用情况,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认真做好各种护理记录[2]。

(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协助医师将患者安置好,将患者的情况告诉病房护士,交代家属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加强各种引流管的管理。术后第一天,对患者进行探视。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了解患者及手术科室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内容包括:询问病人术后的一般情况,如切口疼痛、肠蠕动恢复情况、有无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 观察指标 出院前向所有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围手术期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评价,并回收调查问卷,对传统护理组和实验组监测术前2h和进入手术室后5min的血压和心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 ±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满意率为98.5%,传统护理组满意率为86.5%,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 传统护理组术前2h和进入手术室5min后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3],卫生部2010年1月27日启动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其目的是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工作10年以上者为Ⅲ级护士,主要任务是采用护理质量标准评价护士护理工作,保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工作3~10年者为Ⅱ级护士,主要任务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工作3年以下者为Ⅰ级护士,主要任务是做基础护理工作,考核不合格者降低一级。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人文素养、护理礼仪、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4]。手术室护士长敢于管理,科学管理,规范化管理科室护理人员,全体护士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了病人围手术期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缺陷和差错,创建一个十分和睦融洽的护患关系。术前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周到的健康宣教,稳定患者情绪,术中精湛的技术,无一例差错事故,普遍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实验组病人满意率达98.5%,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达到了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的目的,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乔彦华,王佳嵩,张子群.护理优质服务程序在手术室实施体会[J].河南外科杂志,2005,11(1):90.

[2] 晋丽君,杨红伟,焦瑞娟.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10.

第5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查对制度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越来越重视,2009年卫生部三个行业标准,其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三个规范于2009年12月1日强制执行。 2010年2月~2013年9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增加了手术室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工作量也由此剧增,消毒供应中心对查对制度的执行力将直接影响到医疗用品的灭菌质量[2],为避免手术器械在交接过程中数量、完整性及性能的误差,我们制定并严格落实手术器械核对制度,经过3年时间的运行,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的实施

1.1.1 与手术室进行所收器械物品交接核对 核对的项目包括器械的规格、数量、器械的完整性和器械初步情况处理等。做到每一样物品都逐一核对并和交接本上的数字吻合后签名。凡沾有脓血的器械要求手术室护士下手术台后按消毒隔离管理办法及时冲洗预处理,防止血液和污染物干涸在器械上,增加器械后续清洗的难度,从而影响灭菌质量;同时避免残留物凝固而损坏器械。如有特殊感染的器械要求使用者应进行双层密闭包装后做好感染种类标识,以便消毒供应中心按卫生部三个规范中的要求实施清洗消毒灭菌。生锈的器械及时除锈和保养。磨损及不能使用的器械应及时更换。

1.1.2 清洗后的器械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器械是否完整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剪刀等锐器是否锋利。利用光源放大镜检查各种管腔器械的咬合处、关节处是否清洗达标,不达标的重洗;器械性能下降影响正常使用时,予以修理和更新。检查合格后的器械进行打包,由双人进行认真仔细核对包内手术器械与手术器械清单无误后方可进行包装,包装时包内器械关节打开,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在包布的最外层附有器械清单,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胶带上注明手术包的名称、灭菌期与失效期,预真空灭菌器编号和灭菌批次,并由包装者和检查者双签名字。同时要求手术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的填写坚决杜绝涂改,以备使用者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对于那些关键词或重要数据来说,一旦发生纠纷他们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便于实施灭菌后的质量追溯[4]。

1.1.3 规定编号为第一的预真空灭菌器开始灭菌物品全为手术室手术器械及物品,避免和其他科室的物品混装引起手术物品数量误差。每天灭菌前空锅行B-DC测试,由消毒员和质检员核对预真空灭菌器使用前的B-D测试结果是否合格和待灭菌包的状态、核对包的数量。装载按质量标准实施。灭菌完毕注意检查灭菌包的标识如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外化学检测标识、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科别、品名、包装者和核对者,并注意检查是否有湿包,化学指示胶带是否脱落,并再次核对数量是否和灭菌前相吻合,灭菌后的手术物品装载于手术室的清洁箱里经专用清洁通道运送到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

1.2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流程 具体操作包括:手术室送来的器械物品在清洗前都进行画正字逐一核对并和交接本上的数字核对,灭菌前检查各种包的包装质量包外指示胶带及标签是否完整,将不合格包及时检查。若有破损、湿包应视为灭菌失败;若化学指示胶带的色泽未达到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负责灭菌器的工作记录灭菌过程必须严密监测[3],清洗后质量检查合格完好经双人仔细核对无误后方可打包,在最外层包布的里面附有器械清单,包外贴双签名的化学指示胶带。灭菌前和灭菌后都查对物品的品名、数量、质量等,发放消毒无菌物品时,要查对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失效期,做到三查四对,三查:放时查、存时查、发时查;四对:对品名、对数量、对日期、对科室,准确无误后发放给手术室。并和手术室的护士交接核对。

2 结果

护理工作的差错是影响医疗总体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作为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加强科室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及不定期和手术室护士有效沟通,为手术室提供了高质量,数量无误放心的无菌物品,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科室间的纠纷得到防范。供应室的查对制度要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也保证了自身安全,健全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 讨论

长期以来,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不是临床一线科室,因此在管理上未引起足够重视。自2009年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3个规范于2009年12月1日强制执行以来。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灭菌工作很重视。按规范要求,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全院各科室所需器械、用具的供应工作,是医院的心脏科室。其中手术器械的查对工作在消毒供应中心显得突出,通过3年的实践,我科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为手术室安全手术提供了保障,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科室满意率得到提高;同时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也有一个共识即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差错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在很多细节上的失控和忽视所造成的[5]。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繁多,大多数在无人监管之下独立操作,采取自查、相互检查的方法,可查出问题并取到互相监督的作用[6],因此护士要有严谨和慎独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细节管理常抓不懈,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护理清点查对制度,明确制度要求,强化护理人员的职责,可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也就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7]。

参考文献:

[1]王虹,张秀华.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天津护理,2013,21(5):424-425.

[2] 尹家慧.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11,3(21):82.

[3]王平.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90-691.

[4]杨晓光.护理记录书写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A):59-60.

[5]张小燕,苏永静,黄天雯,等.加强细节管理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2007,7(4):59-61.

第6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护患纠纷案例总结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结果:通过责任心构建、制度完善、手术室环境改善、加强护患沟通之后,医患纠纷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

结论: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为医院带来更多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风险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74-01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疾病抢救和重大手术的重要场所,在所有医院科室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具有特殊性,手术人员具有多样性,手术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可知的风险,这些都决定了手术室护理的高风险性。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护理意识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越来越被重视。我院在对手术室常见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改进并提升了手术室护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对所有手术室治疗患者进行详细的疗护记录,主要记录患者的病况、治疗及护理方法、疗效等情况,并建立详细的护理所致的医患纠纷案例库。笔者在此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发生的手术护理风险案例168例,此期间手术室共进行手术4500例,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7%。对168例案例进行医患纠纷原因分析,对影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归纳如下。

2 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

2.1 护理漏洞或缺失。系统、有效的护理是手术室疗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护理质量也直接决定治疗效果。研究显示,手术室护理风险中最大的风险正是来自护理上的漏洞或者护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①术后忽视对患者的压疮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等基本护理;②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③患者信息库填写不全或填写失误导致后续治疗和护理失误等。

2.2 护理管理漏洞。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中护理管理漏洞主要为: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跟不上仪器设备及治疗方法的更新进程,护理方法滞后,导致护理效果低;手术室常用设备未能定期检测导致仪器失灵,影响手术;聘用制护士人员增多,人员年轻化,经验不足和技能不强,导致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下降。

2.3 环境因素影响。手术室环境比较特殊,空气中残存消毒剂或,常用仪器多具有辐射性,术中电刀切割组织形成的烟雾机骨科手术常用的骨水泥等均对人体有负面影响,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健康;手术中刀、剪、钩、针等传送过程中发生意外,增加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几率。

2.4 护患沟通不力。心理护理本就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工作版块,但是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或责任心缺失,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得围术期患者消极心理较严重,不配合手术或术后心理状态不佳影响疗效。而且还容易因护患沟通缺失或沟通方式不正确引起护患交恶。

3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在总结护理风险主要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的完善,具体如下。

3.1 进行护理人员工作考核。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工作考核,由每位患者在出院前对护士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并以此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将手术室护理工作进一步细化,并健全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进行量化质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以此为激励手段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安全意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3.2 完善护理制度。针对医患纠纷所反映出来的护理制度漏洞进行积极完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根据临床手术设备及方法的更新进行护理知识同步更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不定期检修设备等未严格按照护理规章办事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根据手术需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合理排班,以实现护理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有效利用。

3.3 改善手术室环境。加强手术室环境的改善工作,术前术后注意保持手术室通风,以散尽残留麻醉剂或消毒剂。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手术进行的前提下对患者做好防辐射、防意外伤害等安全防护措施。术中操作要小心,术后检查患者体内是否遗留异物。如果同一手术室在很短时间间隔内进行多次手术,要注意每次进行手术时注意做好消毒、更换床铺等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3.4 加强医患沟通。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中即对护士的心理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这也激励护士在工作中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此外,还要加强对护士的责任心教育,强调护患沟通及护患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培训来教授护士相关沟通技巧,以提高沟通效果。

4 讨论

手术室护理对手术疗效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我院在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针对性的完善措施,效果显著。2008年以来,我院手术室护患纠纷率下降至2.8%左右,较之前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普遍较高,护患关系比较和谐,并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声誉,总体上来说,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之后的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第7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XX年护理部继续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为重点,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抓手,以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为契机,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医院总体工作目标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3、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4、加强护士长、护士工作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6、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

7、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推进护理专业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护理部、各科室将对照各项质量考核标准遵循pdca循环模式认真进行考核、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实行目标管理。

1.1护理部:每月专项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

1.2护士长:每周专项检查、每月全面检查1次。

1.3各科室、护理部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追踪评价整改效果,适时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完善制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将品管圈这一管理方法融汇到护理管理工作,鼓励带动各临床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

3、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将不定期下科室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要求进行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3.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领、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3.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于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

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液、输血等治疗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3.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对刚进入医院的实习护士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她们的风险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控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3.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执行夜查房、节假日查房制度,及时给予指导,消除薄弱环节时段的护理隐患。

3.5加强对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监管,保证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的安全。

4、进一步加大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做好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医疗垃圾的管理、使用、处理。

5、健全、完善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危急重症病人及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对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部及时下病区进行查看,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责任护士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理、心理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2、加强优质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责任护士要求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治疗计划,同时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3、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点,各护理单元有专科护理常规、标准护理计划,具有专业性,适用性,责任护士要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要能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4、护理部每季度、各科室每月进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5、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星级护士评选活动。

6、延伸护理服务,落实出院随访工作。

(三)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1、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实施护理人员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岗位分级设置为n0、n1、n2、n3、n4四级,并明确各层级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任职资格等,分层次设岗。以护士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参考护士的工作年限与学历水平,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有潜质的护士脱颖而出,使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学用人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根据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2、配合医院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定编定岗。按照医院要求遵循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与人事科共同测定并设置护理岗位,制订护理岗位配置原则,编制护理岗位目录。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控制其它护理岗位人数比例<5%。

3、合理配置护士数量,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满足工作需要,根据不同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在护理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及关键时间段(午间、夜间、节假日)增加护理人员,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的护理。计划新增护士30余名,缩小与标准床护比的差距,重点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高风险科室倾斜,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岗位风险等要素的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并向夜班、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5、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把制度、标准、职责、常规、规范等贯穿融入到流程中去,加强细节管理,使护士工作具有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6、完善岗位说明书系统,落实各项岗位职责。

(四)加快护士长 、护士工作能力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护士长队伍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1.1加强护士长队伍的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对护士长理论、技能、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并通过有效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强化对护士长的

管理,使各级护理管理者能各尽其职,做好表率和有效管理。计划选派20人次以上护理管理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培训。

1.2护理部组织院内护理管理培训班2期,上、下半年各1期。培训内容详见附件1:护理部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2、加强专科护士培养。

2.1 3月份拟安排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内三科(糖尿病)、内一科、骨科(伤口造口)、血液净化室、手术室等护理人员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加专科护士培训。

2.2 拟安排妇产科、新生儿科护士8名分批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进修专科护理,加快专科护理的建设和发展。

2.3各科室制定本科室专科理论与技能培训计划,提高专科护士水平。

3、加强新护士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护理安全、护士行为与护理礼仪、护理文书书写、临床护理实践、护理常规、岗位职责等,并分别在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急诊、icu等进行轮转。岗前培训内容详见附件2:XX 年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4、加强机动护士的培训。内容详见附件3:XX年机动护士培训计划。

4、鼓励护士、护士长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并提高学历层次和管理水平。

5、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病例讨论,科内每月组织1-2次护理查房。

6、护理部根据卫生部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分层培训要求,制定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内容涵盖护理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的培训,内容详见附件1: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五)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理论考试:

1.1由各科护士长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考试,至少每季度一次,内容为专科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院内感染知识等。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闭卷考试。

1.2 由护理部组织全院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考试。每半年1次。

2、技能考核:

2.2 全院护理人员考试由护理部二级质控操作组负责。

3、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具体安排详见附件1: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4、考核奖惩办法:按护理部相关规定执行。

(六)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压疮、网上上报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完善电子病历护理文书管理。

(七)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推进护理专业发展

1、加强护士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拓展视野,创新思维,积极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提高论文质量。各护理单元每年至少完成论文2篇。

2、组织一年两次院级护理新技术课题申报,为使护理新技术项目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工作,使科研结果能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逐步探索向县、市级申报。计划引进开展新项目5项以上。

(八)“5.12”护士节活动安排

1、评选“优秀护士”10名并予表彰。

2、开展护士多媒体讲课竞赛并予表彰。

(九)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危重(特、一级)患者护理合格率≥90%

3、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6、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

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8、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9、健康宣教覆盖率 100%

10、供应室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100%。

第8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职能的最终表现形式,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缺陷控制[1],通过对缺陷的控制,使医疗护理活动中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将临床常见的护理缺陷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1 临床常见的护理缺陷

1.1 护理观察、记录缺陷: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延误病情;交接班不认真,不能按要求巡视观察或不坚守岗位,工作发生失误;发现问题,报告不及时或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监测数据不准确、不真实、弄虚作假;护理观察项目遗漏,发生漏测、漏看、漏做;护理记录不及时,计算发生误差,漏记、错写、误写。

1.2 口服药发放缺陷:口服药错发、漏发、早发或迟发;发药后对病人交待、解释不详,致多服、漏服、错服、误服。

1.3 注射、输液缺陷:错注、错输、漏注、漏输;注射输液中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发生错误;用药速度快慢调节发生错误;使用过期、变质、混浊、有杂质的药品。

1.4 护理处置缺陷:护理不周发生褥疮、烫伤;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不良后果;漏作药敏试验者或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作;手术、检查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和检查时间;各种检查、手术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时划破多处皮肤,影响手术及检查;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或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影响治疗抢救;手术室护士误点纱布、器械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延误时间;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疗。

1.5 医嘱处理缺陷:医嘱处理不及时;医嘱转抄错;医嘱签字后未执行,或医嘱执行后未签字等。

1.6 消毒隔离缺陷:无菌技术操作管理不善而发生感染;消毒液浓度配制不准确发生感染;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供应未消毒的器械、敷料、药品;一次性用品处理不当发生意外;院内感染监测项目未达标准。

1.7 输血及血标本采集缺陷:输错血液;漏采、漏送血标本;血标本注错试管或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采集血标本,影响化验结果。

2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2.1 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惰性严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慎独精神,不能严格遵循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2 服务对象对护理的期望值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护患关系缺乏沟通,理解与谅解不够,与客观现实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不满情绪。

2.3 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科技进步,信息咨讯网络发展,服务对象健康知识增加,病人维权意识增强。

2.4 临床经验少;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发生缺陷人员的护龄和职称密切相关,护龄和职称越低,差错发生率越高,这与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经验有很大关系。

2.5 行为、心理因素有关;观察发现,发生护理缺陷的人员,并非全是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护理工作者,这与某些行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6 与管理因素有关:(1)护士长管理重心偏移,护士长是医院最基础的管理者,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没有重点,而抓护理质量的时间和护理安全管理的时间相对较少,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的管理职能,从而影响了科室的护理质量。(2)缺乏标准意识,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严格标准的实施是控制护理质量缺陷的重要环节,工作中有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护理服务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但由于护士长的个人认知,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致使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3)缺乏法律知识,未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各种健全的护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但由于护士长在日常的管理中缺乏法律知识,未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明确,再者由于监控的力度不够严格,致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4)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在护理质量缺陷管理中,护士长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缺乏创新意识。(5)护理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激励机制,护理人员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3 护理缺陷的干预措施

3.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和利他意识,遵循病人至上的宗旨,敬业爱岗、认真负责,才能圆满完成工作。

3.2 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经常性的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制度等。一定要养成审慎负责,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第9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范文

【摘要】自我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基层医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层医院今后如何在医院进入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对基层医院护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 基层医院 护理工作 问题与策略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型,护理工作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延伸,人民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医疗消费和生活质量,护理工作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当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管理模式落后 护士长是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精力应放在护理的质量管理,但实际上目前大部分基层医院的护士长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她们要花费大量精力从事繁杂的行政事务,抓护理质量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只受过中等专业教育,少部分受过大专教育,大部分的专科和本科毕业文凭都是通过自学考试取得的,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专业素质方面知识结构明显滞后。当前护理改革的目的是合理开发护理资源,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使患者得到有效的,高质量的,全身心的护理,而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的模式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的模式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患者和护理工作的需求。

1.2 护理人员缺编 目前仍有很多医院的管理者不能真正的重视护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一味的压缩护理人员的编制,造成了护理岗位明显缺编,医护、护患比例不合理现象护士与床位之比达不到0.4∶1,护士超负荷的工作也不能保证达到护理质量要求,加之护理人员都是三班倒,勤上夜班、工作繁重造成了护士易疲劳现象,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1]。

1.3 护理质量检查流于形式 目前大多数医院在质量评审中,年查、季查往往流于形式,因考核方式采用“事后查”,考核时多采用对照质量标准或根据省市指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评定。由于护理病历是根据护士的记录来评定护理效果和病历质量,护士把考核视为负担,考核时搞突击,应付检查,补写记录,编写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小结、健康教育等缺乏务实性,检查时总比不检查时好的现象存在。很多单位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检查过程中对现存缺陷只注重追查责任人扣其积分,未注重纠正措施的落实,从而使有些护理问题连续出现,护理质量标准再高,病人也未受益。考评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护理质量和实际效果。

1.4 管理不严格,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和法律知识,对新的医学模式下新的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刻。有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还从事着一些非护理性管理工作,致使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生活护理工作由病人家属去做,如口腔护理、尿道口消毒。病人输液明白卡书写不规范,使病人及家属不明白。分级护理制度及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与病人实际需求极不相应。

1.5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到位 基层医院由于护理人员人数不足,工作强度大,只能单纯地就病人本身的疾病及症状进行护理,而忽略了对病人其他方面的护理,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需求[2]。

1.6 手术室护理缺陷 基层医院人力资源不足,护士承担多种角色,极易发生角色冲突,尤其夜班搅乱人的正常生理节律,易造成精力疲惫、情绪波动、工作分心;能力缺乏,工作中想当然,凭印象行事,导致工作中出现缺陷。特别是器械护士不能与医生默契配合手术,未能对术中填人体腔的纱布、盐水垫做到心中有数,导致清点困难,延长手术时间。手术患者时多时少,预约手术较少,尤其是在夜间或节假日,急诊手术多时,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与工作量不成比例,可能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劳动,容易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基层医院手术设备比较落后,更加重了护理的难度[3]。

2. 策略

2.1 强化职业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2.1.1 基层医院应重视护士长的培训使其在管理上具备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护士长要胜任管理工作,应具有丰富的科学医学知识、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及护理知识,不断钻研业务,成为护理学科的带头人。

2.1.2 在考核和提拔护理管理离人员时,实施竞聘上岗,坚持护理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双向达标。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护理质量管理从思想上、技能上得以保证,让患者得到有效的、高质量的、全身心的照顾,以满足新形式下护理工作的需要[4]。

2.2 医院的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功能,扩大护士编制,按照国家规定的护士配置,采用合同护士和正式护士合理搭配,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护工,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2.3 建议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改进措施

2.3.1 质量评价标准,要注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实效 管理者的检查方法和力度在护理实践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管理指标的制定,决定了护理行为的调整方向,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为此,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方式应突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模式,真正做到护理全程都为病人的宗旨,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有利于病人,围绕这个中心制定评价标准及质控措施,把护理目标的重点内容放在病人最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在病人需求与管理制度冲突时,重新审视病人需求,处理好拓宽服务思路与规范服务观念,从病人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避免质量目标与病人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让病人真正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2.3.2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观念,把病人的心理需求融入护理管理之中 在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下,单纯的护理技术服务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所以要在关注病人疾病康复护理的同时,更关注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并在护理管理制度中体现出来,改变以往事后质控的检查方法和手段,注意护理过程的控制,即管理过程、控制过程、改进过程,把注意力从护士将工作完成的如何转到护士是怎样完成工作的过程,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制定保证护理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标准。

2.3.3 建议医院管理转向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 要使全院员工都十分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规章制度和奖罚办法,发扬团队敬业精神,相互协调,完善后勤保障系统,充实一线护理力量。学习法律法规,树立法律观念和质量意识,强化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能力。总之,护理质量管理,不单纯为了评出各护理单元的质量优劣、分数高低,更重要在于评价护理过程和成效,为决策深化规范护理质量提供依据,通过质量评比,不断规范护理行为,使病人真正从护理质量管理中受益,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4 强化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

2.4.1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的爱心、细心、责任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减少和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安排班次。

2.4.2 据资料显示,72.22%的护理缺陷发生在工作繁忙时,所以在此时间段应根据技术的难易程度和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分配工作;为了能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根据人员素质、工作时段、手术间配置、手术类型等实行弹性排班,以缓解人员配备不足与工作量增加的矛盾。通过弹性排班,使护士人力得到合理分配,使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5]。

2.4.3 在医院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要引导护士培养积极的差错归因取向,使护士对自己或周围发生的差错多从主观找原因,以修正自己的工作行为与思维方式[6],减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起草小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M].北京摘要:中国法制出版社,005摘要:5101.

[2] 李秀珍。医院的概念和工作特点。护理管理学,2001年

[3] 韩清萍.护理差错的分析与启迪.南方护理学报,2006,9(1):68.

[4] 李秀珍。护士长的素质要求与管理艺术。护理管理学,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