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第1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思想的确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语文考查;导向方向

语文教育教学是我们所有教育教学的基础问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基础。近几年来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改革呼声很高,涉及的方面也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许多的优秀语文教师也能够融会其他改革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路。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在高中的各种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但也是改革成效难以在短时间内体现的。我们知道现在高中阶段的各种学习补习班遍地都是,而学生进行补习的重要科目主要集中在数理化方面,对语文进行补习的少之又少。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进行探索,寻找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根据问题寻找思路,逐步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热爱语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主要从教学思想和学习内容上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思想,努力研究现代化高中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的发展,单纯地学习语文,将语文和学生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学生对语文并不喜欢,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多的语文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非常单调,教学过程固定,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艺术,学生只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高考而采取了题海战术,这种方法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的记忆,而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内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对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和内涵进行新的认识。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语文绝不是一般的学习工具,语言是我们人类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思维的体现,是人类特有文化的代码,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能力,更好地认识我们灿烂辉煌的文明,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语文教学应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涵即可,而是要培养他们继续学习和将来踏入社会自谋职业所具备的语文能力,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绝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标签,它理应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封闭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语文在将来生活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内容也存在着简单、落后的问题,很多教师还在采取简单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基础能力抓起。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学会听,并能理解所听到内容的含义;能够合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广泛地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写出好的文章,认真书写。我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非常注重这些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把这四个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孤立进行的,而是融合进行的,只要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扎实,相信会为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2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专题课程 研究性学习 困惑 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创造良好课程氛围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专题类教学当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策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程度,还可以促使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状态。但是,目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很多困惑,需要尽快实施有效措施,改变教学局面。

一、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概述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指老师通过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语文课程专题,并进行研究学习,这是一种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教师指导为一体的开放性学习策略。该模式下的语文学习课本、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大胆走出教师、融入社会,从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语文知识,它才是真正能够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中的专题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是老师或学生自己创设、搜寻的,而研究性学习则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专题课程,并围绕这样的主题,自动探索知识、吸取知识,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大胆尝试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的困惑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脱离了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课程配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总是显得与现阶段所实施的语文教学格格不入。

(一)课时分配难题。高中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课时配置为288个,课时分配便成为难题。部分学校将大量精力都用在了成果宣传和展示当中,却没有注意到研究性学习策略的落实是否具有整体性,在很多高中,只有少部分班级能够参与其中。目前,高中学生所接触到的重要学习科目有语、数、外、政、史、地、理、化这几门功课,全部的288个课时并没有明确落实到各科目任教老师的头上,针对课时分配问题,老师无所适从。

(二)评价者是谁。实行新课改以后,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在高中毕业生的学习评价当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比例。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开放性教学,以一种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效果可能作用于课本,更有可能作用于自然人或者某一事物,实际上,老师、学校、社会、家长,甚至企业都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但是这些评价者在学生评价当中应该占据多少分量?能否客观评价?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存在的困惑。

(三)应该选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共有15个学分,进行评价时,这15个学分应该怎样进行分配成了一大难题。学分的分配必须凸显教学特色,满足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但是不能够阻碍学生自由发展,怎样分配才能体现教学的均衡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开发?能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性的学分分配?是否可以按照几种固定的学分分配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这些是学分分配上的困惑。

三、如何实施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实施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建议:

(一)科学分解与整体规制。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存在的评价困难、学分分配困难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分解和整体规制的办法解决。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从下一届入学新生开始,全面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三年学制实施教学与评价,将研究性学习学分作为三年学制评价中重要的加分项目,并提升其加分地位,将其纳入到毕业考试的成绩评价当中。

(二)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对象与实施步骤和策略。高一: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初步接触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并逐步建立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适用感觉和习惯。高一期间,老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专题,辅导其进行研究,给予学生较为深刻的提点,后期初步养成自主研究习惯。

高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专题课程的利用。这一学期,老师可以大量删减掉课本教学内容,全力支持学生进行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将删减部分的课本内容调整到下一学习阶段,或是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

高三:全面回归课本知识,并对专题类研究性学分未修满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成果加以利用。

四、结语

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全面改观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值得推广和适用。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教学内容;德育渗透;小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109-02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1. 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都具有“以生为本”的人文特征

“以生为本”是高中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共同的教学和管理理念。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部分文章和古诗词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独立自律的生活习惯,而班级管理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律守时、勤奋团结的精神,因此,二者在学生的人格塑造上十分契合;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与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人文关怀活动的实施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2. 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是互为辅助、互相促进的协同关系

首先,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初步成熟,但追求独特个性和自我精神的愿望十分强烈,如果班级管理严重缺失,则容易诱发一系列的纪律和心理问题,反之,若班级管理到位,则会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其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实现和发挥,高中语文教学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不高,为了实现教学的实践意义,需要提高语文知识在班级生活中的运用频率,从而升华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1. 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制度和人际活动共同组成的,将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对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首先,教学的工具性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为创建班级文化提供了内在基础;其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优化班级风气和习惯提供了有力保证;最后,语文教学内涵的多元化为丰富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创造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2. 高中语文教学能够通过德育渗透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班级成员对教学目标和教师的认同感是强化班级管理的软手段。这种认同感不仅包括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认同,还包括对教学内涵和教师人格魅力的认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认同感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必然要求。

3. 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塑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进而调节班级课堂秩序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态度和情感所形成的心理氛围。课堂心理环境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教师和学生上课的心境、教学互动中的情绪波动、师生之间的默契度和配合度、学生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师生间的精神体验和交流等。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劣同多种指标因素有关,如班级成员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认同情况、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学生群体间是否友好以及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愿意执行等。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还有助于调节班级课堂的秩序,从而实现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的协调统一。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 班主任任选随意,难以将语文教学技巧与班级管理巧妙结合

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其个人素质的高低对班级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在筛选班主任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师综合能力、学科素养与班级管理匹配度的考察,盲目、随意地任用学科教师。首先,部分学科教师在班级管理上缺乏人文性,管理形式过于压抑,难以实现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和思想上的碰撞;其次,部分班主任利用职位优势,加大自己所带学科的学习比重,忽视了学生的均衡发展;最后,即便任用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但是部分老师的迁移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将语文教学技巧灵活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2. 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施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均不高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存在差异。如果在进行班级管理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仍以学生成绩来作为评判标准,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不良行为。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四、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措施

1.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与班级管理的融合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对语文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层次性和阶段性,因此,层次教学法常常被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实际上,受家庭环境、教育理念和教育经历的影响,班级内的学生会表现出行为习惯上的差异化,因此,将层次教学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进而对学生采取不同的班级管理方式也是可行的。首先,对学习基础薄弱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群体,教师要采取原因导向管理法,即先对这部分学生群体基础薄弱的原因进行剖析和探究,确定原因后帮助学生制定与其学习基础契合的学习计划,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对学习基础较好但课堂行为较差的学生群体,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加强其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矫正教育,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

2. 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班级教育活动的引导

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地引进班级教育活动。例如,开展“我是班主任”评比活动,让学生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由于学生相互认知比较全面,在换位思考的情况下,更能准确定位班级管理的缺失所在。如此实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不良行为进行深度反思,从而在思想深处树立改正意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为教师或班主任更好地优化班级管理手段提供思路和灵感。

3. 积极延伸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加强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的辅助和运用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是引导学生塑造优秀人格、然情感修为以及拓展精神追求。因此,借助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关键。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加强团体意识、集体荣誉感等教学内容的引进,从而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班级管理的完善和升级;其次,在语文教学模式上,要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从而在引导学生正确做人、高效做事的基础上,推进班级管理的建设。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课程《小狗包弟》时,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巴金先生敢于自责和忏悔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反省意识,及时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班级团结,是否会损害班级集体利益,是否以端正的学习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等等。发挥语文教学工具价值,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人格,进而辅助班级管理工作。

4. 重视语文小组教学对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互动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而为班级集体的团结和互助打下良好基础。首先,它能够增强生生、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互动,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理解集体荣誉感;其次,通过在班级管理中建立秩序维护纠察小组,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从而实现全面的班级管理和有效的语文教学。此外,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来创设班级管理情境,进而让学生通过小组沟通的形式将自身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和看法表达出来,以加强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5. 加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技巧和智慧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

大量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亲和力越强,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可、接受感和适应性越强。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技巧来深化学生管理工作是十分可行的。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由于很多语文教师会在考试试卷或日常作业评判时,结合个体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评语激励或学习引导,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将这一教学活动进行延伸和演变。例如,创建班级留言簿,号召全班学生将每天班级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自身对班级管理、学习意见或学习困惑写在留言簿上,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留言簿上为学生答疑解难,或是写上激励引导话语,为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创造条件。

6. 树立平等意识,并用民主管理手段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公平性

首先,学生对班主任的班级和教学管理都期望公平民主,无论开展班级活动还是语文教学活动都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践行民主原则,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全班的语文教学质量;最后,重视学生价值的全面体现,让学生主动探索班级生活的美好,从而对班级生活产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态度,并将这种健康向上的班级生活理念迁移到高中语文学习之中,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势必会发生新的变革,但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亘古不变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借助网络教学技巧和方法,来增强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的深度融合也是未来教育发展体系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斌仙,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构建诗意班级文化--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智慧[J].考试周刊,2016,(24).

[2] 杨理.构建大班额高中语文小组讨论学习模式[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3] 刘晓晖.高中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学周刊C版,2014,(6).

第4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1.高中语文阅读生态课堂的教学意义

我国长期的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在建国初期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国家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中,高分就是衡量人才的观念不符合现代化有用人才培养的标准,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是停留在技能的培养方面,对学生本身人格和精神的培养存在欠缺。阅读教学在语文考试的分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取得高分的语文成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授主要是怎样对语文教学内容中比较精美的文本进行解剖来应对考试中出现的陌生的文本,那么在课本中比较生动的人物和感情就被掩饰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被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发挥。教师和学生过于对高分的追求,在教学中语文教学训练的内容都是重复的,阅读教学也变成了一种乏味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或许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产生高分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却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是知道文本结构分析和要点概括等学习方式,对语文中精妙的文本不懂得欣赏,这种解剖模式的阅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失败的。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告诉学生青花瓷瓶仅仅是作为装稻谷用的,要教会学生去欣赏青花瓷瓶本身的韵味和美的气息,培养学生从平凡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才能。阅读生态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教授知识,学生任务是学习知识,所以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但是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短暂的,学生一生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教师桶中的水再满也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要培养学生获得水源头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得水源头的能力,在学生走出校门后也可以继续找到新的水源来补给自己。在语文阅读生态系统中学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学生有自己的位置,学生要不断的追求发展,立足于自身会有更好的发展。

2.高中语文阅读生态课堂教学特征

生态课堂是课堂教学和生态学相互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生态学的原理和课堂教学规律把生态环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生态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缺少生命力,对知识按部就班进行灌输的机械化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和学生互动,建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态课堂就好比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一样,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健康发展。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阅读教学应该从传统的概念教学方法中分离出来,在阅读生态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要把文本中的情感和蕴含的内涵都读出来,不再是单纯的对文本的含义进行提取,学生借助文本与作品的作者进行交流,开发学生的智慧,实现文本情感的交流。语文是一门具有情感的学科,通过文本文字来传达教材文章的情感意义。生态学的观点是世界是一个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复杂的网络,物种本身与其它有机体都是相互依赖生存的。语文阅读生态教学系统的运行要靠生态因子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促进的过程,每一个生态因子都发挥着自己关键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现出学生独立参与的价值,教师不要一层不变的给学生灌输固定的答案模式,这样学生阅读能力都被禁锢了,语文阅读生态课堂目的是完善教师和学生之间交互主体性关系。课堂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阵地,语文阅读生态课堂的存在是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和言说要有耐心的认真的听取,通过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阅读中存在的困惑,来掌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了每一个学生对语文课本理解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标准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我们要明确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对话性的,对话不是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设定,遵循教师上课的教学思维,学生得到标准的答案。真正对话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才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共同成长,教师要站在学生阅读理解的角度去传授文本的含义,教师把自己的阅读教学的思路转化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思路,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生态课堂的积极性,对主体间性的更好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语文阅读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传授者的角色,变成一个阅读生态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会学生如何与文本进行对话,掌握对话的规则。

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可以更好的提升高中生语文的素养,语文阅读生态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教师和学生、文本和读者之间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师、学生和文本相互作用的和谐生态模式,实现生态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要素和谐发展。把生态课堂引入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社会多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去研究。

参考文献:

[1]安国星.新课程下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尝试与思考——也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J].河北教育,2005年18期.

[2]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第5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 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利用不同的方法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模式,是创新性较高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会使教学活动得以创新,更会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新鲜感。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全面素质,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思考、交流、分享等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

一、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会应用的更为广泛,因为所学的课文中很大一部分都涉及多个角色,教师一般都会安排学生创作一个“课本剧”,然后让学生来表演。比如说在讲《雷雨》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推选出一个文笔较好的学生充当编剧,然后收集大家的意见将剧本编写出来,而其他同学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通过小组配合来完成一场小型话剧表演,在表演结束后,通过投票选出演得最好的一组。这样大家在总结成功与失败教训的同时,也能反思自己,懂得如果各凭己见,不在乎其他成员的感受,注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也让学生更加懂得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2.合作学习在知识积累方面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在当今这种信息发达的社会,获取知识的途径有许多种,以至于人们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选择有用的知识,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庞大的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对此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比如说在学习课文《兰亭集序》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还有词类活用,可以集众人之所长,发挥集体的力量,将冗杂的学习任务进行拆分,学生依据自身所擅长的,寻找自己能处理的知识。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前提下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3.合作学习有益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教学的发展了,要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即合作学习。比如说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来探讨有关“梦想”方面的话题,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老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使学生懂得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师生间能够做到“平等对话”,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另一方面知识是无限,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的知识都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探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民主教学”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发挥,这将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既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那么,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呢?

1.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目前常用的高中语文教学合作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小组讨论、团体组织的活动、随堂学习。小组讨论又可以细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外调查。团体组织的活动主要是是带领学生参加由班级或学校举行的辩论赛或演讲等。随堂学习则主要针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课外名篇互教互学等。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时,需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和合作学习方法。

2.要努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时,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这一技能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当然,这个问题不能老师总是通过简单说教来进行,反而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更有说服力,更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其次,就是要教会学生将合作技能具体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当我们在讲授学会倾听的技能时,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来阐述如何才是会倾听,很多同学就会想到要保持安静、“不时的点头表示自己在听或者是认同别人的观点”等等。由此可见,只有当学生了解了这些技能的具体表现后,他才会知道如何真正去运用这些技能,从而实现和他人之间的友好合作、相互尊重。

3.探究未知,建构思维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第6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20世纪末开始,从考试、课程、教材到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索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可以一展才华,而且为人类发展和时代所需要多方面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各地语文教学虽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方法,改变了以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采取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交流经验、不断学习,也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评价的功利性弱化了其自身的发展功能。多数地方把基础教育办成了升学教育,这样的应试图景与我们教育教学评价不无关系,现在的教学评价简单地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代替全面和发展性的评价,教育效益的滞后性与长效性和教育评价的功利性之间出现了矛盾。

(2)教师对课程变革缺乏深入的理解。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起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中介作用,所以教师在新标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课程的开发及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影响着其教学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仍未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因而抱残守缺。

(3)语文选修受到限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设置相应的选修课,以提高和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设置选修课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将选修课变成必修课来上,除此之外,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及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学校经费不足等因素,都制约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展。

(4)教学改革的行政干预弱化了改革的内部动力机制建设。从总体上看,有三种力量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即行政力量、学术力量和学校力量。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行政力量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通过制定教育方针和重大法规对教学改革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对具体问题的关注和指导影响教学改革。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教学改革探索,张扬创新的组织个性,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改革的外在张力。然而这种缺乏学校变革内部动力的来自学校外部的动力只是暂时的,长期的行政干预使学校教师有了依赖,销蚀弱化了参与变革者的主动性和学校变革内部动力机制的建设。

二、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变革教学文化。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本校实际的教学文化,课堂教学中成功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种包括课堂、关系、显性与隐融的文化,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价值选择、生长及实现的过程,应该超越过程主体物化工具的缺陷和功利的强化而凸显主体性、生命性和人文性。因为语文教学有着极为特殊的一面,文字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所以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要求培养熏陶学生情感、价值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及经验,帮助其与教师互动,逐渐养成相互合作、自主探索的良好的学习方式,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及人类发展。

2.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从整体上看,无论国内或者国外,注重人文性的发展趋势日趋显著。目前,在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改革应当与语文课程的改革同步进行,应包括机制、内容、形式及招生、考试的改革。与此同时,教学评价的改革既要服务于教学改革,以实现其改进的教学功能,又对教学改革起着监督与监测的作用。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应跟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其更应注重学生对语言、生活的一种感受及在长久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学气质和对我国语言的一种领悟。因此,在评价时应将这些考虑进去。

3.教师合理转变自身角色。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要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事实上,传统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有着许多的不能平等对话地方,或者说教师是“权威”的一方,在这种传统教学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开展实施就必须依靠教师自身对于课堂设计、文本引导、把握并且创建和谐、轻松学习氛围的理解和付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其得到更多的熏陶。

4.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增强师资力量、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学习。随着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知识水平也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图景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强大师资力量已刻不容缓。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课堂教学,教师习惯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文本上的知识“倒灌”给学生,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扩展和提高、更新,以至于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知识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应当为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改变教师僵化的观念,使其充分深刻理解和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虽然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的突破,但目前仍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当前的教学环境仍有许多方面的不适应,但是,以学生为改革的重点,是必须坚持下去的,同时教师应当合理的转变自身的角色,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学生为己任,及时更新旧的知识、观念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做好引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丰收的季节。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比喻修辞教学;内容;难点;措施

1.前言

修辞是语言中的一门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促进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修辞的学习在我国高校语言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对比喻修辞的学习要求较高。包括对比喻基本类型的掌握、对比喻在实际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对比喻的运用三个方面。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比喻的内容和难点进行较为清晰的梳理,才能在教学课堂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对比喻修理的与应用能力。

2.比喻修辞在高中教学中的内容

2.1比喻的基本类型

比喻是高中语文学习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用一个相似的事物对另一个事物进行描述的表现手法。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比喻修辞知识的学习要求较高,不仅要学会分辨常见的几种比喻类型,还要求学生能够把比喻修辞用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分类很多,其中要求高中学生必须掌握和区分的的类型一共有四种: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2.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同的比喻修辞,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比喻修辞时一定要懂得结合文章上下文去理解,才能更好的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老师在讲解比喻修辞时一定要选择特征较为明显的文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境,只有结合文章,让学生正确的理解语境,才能真正感受到比喻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语境中比喻修辞的理解能力。

2.3增强学生运用比喻修辞的能力

学习修辞的意义在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学生只学到了比喻修辞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灵活运用,这就失去对比喻修辞学习的意义。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对比喻修辞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还应立足于实际,运用比喻修辞给学生上课;同时,引导学生们运用比喻修辞在实际对话中进行交流。

3.高中比喻修辞教学中的难点和应对策略

3.1高中比喻修辞教学中的难点

高中比喻修辞教学的难点一共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中语文阅读中对修辞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常常会出现难以区分两个句子修辞使用较为相近的情况,混淆了比喻修辞的定义,甚至有的时候,老师也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第二,对比喻修辞内容的拓展,目前,在高中语文比喻修辞的课堂中,学生对修辞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识和区分,不能拓展到修辞的角度,不能认识到辞格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异同,也就不能从辞格的角度分析比喻修辞在一个文章句子中所起到的效果。

第三,理论知识较多,实践运用较少,即使学生知道一个比喻修辞在一个句子中的作用,并且知道比喻修辞的使用能让句子变得生动有趣,但依旧不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这样就不能达到高中比喻修辞学习的初衷。

3.2比喻修辞在高中课堂中的教学对策

3.2.1比较中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不同比喻修辞在不同的句子中进行比较,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对相似的比喻之间不同的用法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不同修辞的印象,从而达到辨析的作用,不会轻易在语言运用在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

在高中课堂中最典型的课文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一个段落中融合了较难的辨析的比喻修辞,包括博喻、暗喻和通感,而老师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把课本中的原句改为不带比喻修辞的句子,再把两个句子进行比较,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比出比喻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3.2.2结合文章进行学习

教师在学习比喻修辞时不能只是单纯的对某个句子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立足于课本。例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整篇诗文中,就大篇幅的运用了比喻修辞,教师把这篇课文中运用了比喻修辞较为典型的句子进行重点学习,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比喻修辞的记忆,更能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修辞学习的效果。

3.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课堂对比喻修辞的学习一定要结合实际,除了课堂上老师引导式的语言交流,还应鼓励学生将比喻修辞运用到写作和日常学生的口语交流中。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一而抽象的阅读教学会令学生感到枯燥对其失去兴趣。因此,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即学即用。例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可以将运用到比喻修辞的地方进行勾选,或在班上学生指出作文中修辞的运用对文章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肯定,很容易让学生记忆深刻,也会试着将比喻修辞运用到实践中。

4.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中比喻修辞学习与运用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高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引起重视,灵活教学。改变以往较为局限的课堂练习的学习,一定要结合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并且,应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到语言表达中,不仅仅只是在纸上,还应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这才是高中语文教学比喻修辞最终应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3):95

第8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引言

根据调查发现,当代的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但是从民族的角度来看,西式教育难以提升人们心目中的内在幸福感。目前,我国的很多大城市又开始重新拾起国学经典,开始尝试着把国学中的经典思想逐渐渗透进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语文课堂经典著作诵读的方式。因为当前很多的中学生都对经典的著作接触较少,例如《论语》、《三字经》和《道德经》等,尽管一些语文教材中编入了部分经典的文章,但是内容太少,国学经典著作博大精深,而且只有认真地研读原著,才能受到那种深邃精神的熏陶,另外,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很多,学校不可能另外开设国学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而只能通过高中的语文课堂来向学生传递国学精神。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逐渐把国学经典内容渗透进语文教学呢?

1.让学生明确国学经典的种类和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

1.1国学经典的种类

在将国学经典内容引入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国学经典,以及国学经典具体包括哪些。通常所说的国学经典主要是指儒家载集等典范著作,例如《汉书》《史通》以及《阅微草堂笔记》等系列经典书目,还包括一些经典的宗教典籍,例如《古兰经》《圣经》和《大藏经》等,此外,一些传承到今天的文献典籍也可以归入国学经典的领域,例如《史记》《中国科技史》和《中国水运史》等。总之,国学经典是指那些价值比较高、意义丰富、影响深远、值得传承的文献著作。

1.2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

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加强国学经典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经典史料,从中学习一些为人处事的智慧和能力。博尔赫斯曾经说过,经典是一个国家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仍然认为价值丰富和值得阅读的典籍,世世代代都热衷于该书的神秘和阅读热情。朱自清曾经在《经典常谈》书中说过,诵读经典文献的价值主要在于文化,而不是实用。经典比较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并且向人们传递着终极关怀、普世命运以及人文方面的价值思想,逐渐向后人传达着内在的高尚品质。因此,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中,教导学生增加经典的诵读数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内涵,完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的素质不能单纯地依靠技能训练,通过诵读经典书籍来培养人文精神必不可少。

2.巧用国学经典,采取多种形式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经典思想的时候要尝试不同的形式,将学生的自主经典学习和兴趣挂钩,从课堂上学习读书的方法,在课下通过诵读经典著作来丰富语文学习,提升文学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巧用国学经典,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诵读经典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的目的。

3.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和国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不仅仅在教材中的内容,而且要强调课外的延伸阅读,即做好和课内内容相关的超链接式教学,从而将价值丰富的国学经典一步一步地渗透进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语文课堂的学习,还扩展了知识面,提升了文学修养。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着采取“预习-学习-学会”三个阶段的导学式教学方法,在第一个阶段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地课程预习,学生读到有兴趣的内容或者存在某些困惑的时候就会尝试着提出“我要学习”的要求,继而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学会”的效果。

4.采取诵读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国学兴趣

通常情况下,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存在一定的惰性,主动性不足,而比赛正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尝试着组织各种类型的经典著作接龙比赛和背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诗人或者词人的推荐会,即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推荐自己欣赏的诗词以及其作者,并说明喜欢他们的原因,还可以推荐他们的其他代表作品或者优秀作品等。总之,通过这种比赛激励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去主动接触传统的国学经典,从中学习到我国比较推崇的价值观,例如感恩、义气、谦虚、谦让、宽容等,并且利用我国的学生来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学瑰宝。

第9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高初中作文教学自下而上搞好过渡与衔接,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切不可慌乱,慌乱就会把棒掉到地上,影响前进的速度和成绩.我觉得初高中学段作文教学在交接”棒”的时候,一要稳妥进行,二要顺利连贯,三要用力做好统筹兼顾.为此,我们在初中与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上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教学研究.

1.初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

我们发现,初中生升入高中,许多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也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尤其是作文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初中写作水品还是挺不错的,到了高中写作水平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写作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练.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初高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还表现在:

2.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目标落实不够分明

语文教师是教材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的桥梁,教师对教材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决定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具体确定,教学的衔接与否将决定学生学习的断层与否,然而初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断层问题较严重.

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只有极少数的高中教师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有少数初中教师了解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并非所有初高中语文教师都对初、高中各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过梳理.

3.初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能力目标落实不够明确

首先是初、高中作文教学缺乏训练系统性,导致学生基本的写作思维训练出现随意性状态.初中阶段主要写体裁分明的几种常用文体,且以写景和叙事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中阶段则要求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抒感,发表议论;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辩证思维).初高中作文相对来说在能力层次上是很有梯度的.但现在的教学实际是初、高中都在针对中、高考进行大量的话题作文训练,尤其是初中似乎以为这样拔高理所应当.

其次是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习惯和能力上不到位.初中写作水平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养成学会修改文章的习惯”.我们知道”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然而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修改文章从何入手.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存在,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2.1研究和执行语文《课程标准》不到位,使用教材上出现偏差

比较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初、高中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则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则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则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很明显,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高中比初中要求都增强许多.⑤作文方面,初中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说初中要求学生写作的水平是以记录为主.高中则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就是说初高中的写作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只要初高中教师把握学段要求,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凭经验教学,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或者是掌握了落实不好.

2.2学生对高中作文不适应的关键原因是学生尚未养成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写作方法

初中写作大多都是教师明确命题,指定写作范围和详细确定要求,而到了高中则是以开放型写作为主,这样学生也就无从下手了.实际上初中的课程要求和教师教学就养成了学生平时不注重平时积累、不注重理解思考的学习习惯.而到了高中的各项考察则大部分是能力型的,尤其是写作,是对语言的一种综合考查,即使基础知识部分也不是原题照搬,也要依靠平日的留心积累,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思考做基础,这就给高中作文教学造成了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