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资产管理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阶段,许多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部分企业董事局、监事部门法规建设不健全,与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尚有不少差距;部分董事局成员直接内定,而且在职责方面与经理层高度重叠,行政任命的内部人员同时担当战略制定者、决策监督者、方案执行者的角色,其定位存在冲突;董事会、监事会、决策层、经营层的权责和分工不清,不同程度出现内部人控制和“一言堂”现象,企业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新形势下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一)深化认识,大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所以,要积极对工作机制进行革新,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推进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行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在财会管理部门年终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分值,进而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评价方案,逐步建立起较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督促各级管理主体认真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堵塞工作漏洞。另一方面,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资金运作等工作融合。加大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品牌的树立,把国有资产管理标准列为单位年终检查的审核条件之一,提高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标准的关注力度,逐步形成以企业资产管理为主体,各级部门相协助的管理建设保障机制。
(二)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新机制
为了强化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必须要设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为相关人员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从而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质量。而在此过程中,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督和管理的功能,能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起监督和辅助管理作用,监督企业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情况,从而保证资金能够落到实处。内部审计体系的设立是为了监督一切与企业资金运作相关的活动,对于一切失真的财务资金信息进行及时核对和改正,而对于一些不合法的经济活动则予以纠正和处理,以保证资金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企业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方面实行监督行为。首先是事前监督,主要是在经济活动计划阶段实施监督,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是事中监督,主要是经济活动计划落实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解决当中的资金信息失真和经济行为不合法等现象,以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失误。最后是事后监督,主要是把审计结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就这样,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开拓进取,努力构建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1.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首先,企业可以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三纳入”“、四同步”,即:纳入计划规划、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负责人职责范畴;实现布置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和验收鉴定工作的同步。同时,在保证符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管理标准,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把岗位职责及岗位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把相应的工作责任落实到负责人身上,做到事事都有相应的人跟进,规范管理工作流程,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
2.推行相对集中办公,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借鉴各省级机关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的发展实际,进行管理思路的创新,在确保单位财政支出不受影响的基础上,走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管理思路。同时,采用土地置换等方式,科学合理配置国有资源、盘活资源存量,以达到相对集中办公的目的,力争国有资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
三、结语
摘 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将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做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期望能给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资产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制度”的重大任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最近我们对本县的事业单位资料进行了清查,发现我县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少数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缺乏一套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部分单位还没有树立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意识,认为资产就是部门的私有资产,随意购置、处置,不讲使用效益的情况依然存在。
2.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够健全,内部职责不清,也未建立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和离任资产责任审计制度,造成资产使用、移交手续不全。也有少数本单位的人员借工作调动,带走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些单位没有设立资产管理人员,安排财务人员兼任资产管理人员,管账与管物同一人,不利于相互监督。因为财务人员平时工作量大,主要精力放在财务管理上,疏于管理实物资产,使许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造成资产管理不到位。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的核算不规范。①少数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保管不善,导致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情况严重。②少数单位账面仅仅是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与账务管理脱节、有物无账、账卡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③建设工程项目,如办公楼、教学楼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未及时决算,但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或仍在基建账户未及时结转存在大量账外资产。有少数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已交付使用,可是没有办理竣工决算,缺乏记账的价值依据,长期未结转为固定资产管理。少数单位违章搭建简易房,且产生不小的效益(房租收入),虽为事实房产,但单位多以违章建筑为由不予入账往来款缺乏有效管理。还有少数单位暂存暂付业务经常发生,挂账严重,很多专项工作早已结束,但专项经费依然挂账,未予结转。部分单位账龄三年以上(有的高达十多年),债权数额较大,形成了名存实亡的空壳资产。比如一些已经按房改价格出售给个人的住宅类房屋,账面仍未核销相应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账实不符。
4.资产处置随意。个别单位将国有资产当作自有资产擅自处置,处置前未经评估,未经审核,未经批准,手续不健全,处置收入更是完全脱离了监管。针对非经营性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不到位,有少数事业单位所占有的国有资产都是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未办理“非转经”的手续。
5.国有资产收入管理混乱。首先是租金收取不及时、不足额。极少数单位未能按合同规定的金额如期全额将租金入账,存在跨期收租现象。其次是隐匿或转移收入。常见的是将租金收入直接入工会账,或先通过下属单位先入账,再转入本单位工会账。还有就是把收入直接去抵冲水电费、餐费等支出,不在单位账面反映。
6.大多数事业单位资产的划转、调动、赠予等财务往来关系复杂,有些资产(包括负债)的调转、赠予等情况没有相关的权属证明,没有调转的凭证,有的已经丢失,有的已经超过使用年限。还有少数单位对上述财产(物资、材料、款项等)没有及时入账,也没有认真清点,形成账外账,造成财产损失和盘盈。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应转变两个观念:①转变钱重物轻的观念。要明白钱重物轻的观念只会导致固定资产等实物形态资产的非正常缺失,甚至流失,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②彻底改变资产管理观念,要明白资产管理实际上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工作,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资产管理者不但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对相关资产的结构原理性能指标和技术状况等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健全账簿。严格做到账物相符,各种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各种账簿卡片表格编号等统一格式,使用规范。加快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①建立规范化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台账制度。②建立国有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度。③改进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废制度。④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转经”审批制度。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切合实际,便于操作。
3.定期检查,明确责任,民主监督搞好自查自纠。根据“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原则,尽快理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统一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实施办法。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是由财政资金形成的,归国家统一所有,各级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的管理权。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资产构建预算是部门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有机的结合,既有利于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编制预算,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应当把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责,明确指定给具体的部门来承担。按照政事分开、权责一致的原则,由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使所有者权力,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财政部门依法履行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权;各行政事业单位享有行政事业资产占有使用权。实行定期盘点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敢于同损坏侵吞国有资产的不法行为作斗争,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4.以人为本,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业务精、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要把队伍的建设作为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点,常抓不懈。不仅要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各部门明确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并将人员名单报财政局备案。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一经确认后,要保持相对稳定。还要注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做到双管齐下。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能通过获取的新知识,指导和改进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达到增强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极具探索性和挑战性,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开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新局面,为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继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国有资产 核算与管理 问题与建议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基础。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理念逐步更新,但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还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特别是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方面有着很多不足,我们要细致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都存在“重视购置而忽视管理”的现象。在2007年,财政部对所有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实施了全面的核算,虽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规范,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不力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改观。究其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缺乏知识的学习,导致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2.核算不规范。A.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核算不准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房屋、设备与传导设施等,这些资产在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经历了相当长的建设期,特别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当前,造成国有固定资产形成前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因素是临时工程费与临时设施费处理的不当。B.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后核算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国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上有缺陷,有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足额提取折旧,不但容易形成成本费用的降低,而且还会导致国有固定资产净值与实际不符,这就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效益。C.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不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后续投入包括资本性投入和费用性投入,但是这两种投入账务的处理方式不同,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这两种投入的界限不清楚,为了简便,就把数额大的作为资本性投入,数额小的就作为费用性投入,这种不规范的核算导致对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失去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3.管理手段落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规模逐步增大,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虽然引进和利用了国有固定资产的财务软件,可是并未真正发挥该财务软件的效能,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使用流水号进行登记,很明显,这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为适应日益提高的管理要求,需要有一套新的管理模式。通俗地说,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想随时了解某一种设备的数量、存放地及金额,或者是领导想根据设备的现状更换设备,只凭原有的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没办法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这就体现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手段的落后。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改进的建议
1.增强意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首先要增强其意识。要树立正确的国有固定资产的采购意识,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来采购国有固定资产,并且要建立相适应的制度来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从而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管理、科学分配、合理规划,切实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要明确责任,建立自我的约束机制,从而有效避免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虚置和悬空现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增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国有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国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维护、报废等程序要细致处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状况要及时地实行财务处理,认真做到帐表与实际相符。
2.规范核算机制。基于目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形势,要想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建立项目业主责任制,把原来的临时工程里的部分项目,如办公楼、招待所、车库、环境工程、水情测报系统作为国有固定资产实行管理。在工程项目立项中要把管理所必备的设施、养殖、环境治理、旅游等资金列入主体工程的投资中,全面考虑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管理水利工程变为经营水利工程,从而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3.加强管理手段。要真正提高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水平,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要对本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行彻底的清查,把家底搞清楚,做到帐实相符;要依据国有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结合本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建立一套明细账目,并根据明细账目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从而确保国有固定资产的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汇总。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构建一套管理系统,这样可以让各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实行操作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信息互通,大大提高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问题;建议
一、国有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有利于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主要是为了达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新词,对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帮助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公共财政体制目标的实现和达成;第二,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健全体系,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资源从预算到报废的同一性;第三,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资产使用的实施监督,是实现资产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能够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产生,从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行为,保证单位内部公正廉洁的党风党纪,避免危害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行为出现,在国有资产保值的情况下增加其价值。所以,对国有资产实现科学化管理对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整顿单位内部风纪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中,由于思想陈旧,管理理念落后,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重钱轻物,对待固定资产时只是一味的购置,却不注重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中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约束体制,使得内部资产管理出现不规范和混乱的行为。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来进行购置的,并且是无偿调用的。国家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对资产的利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致使很多资产出现了严重的浪费、闲置和流失。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资产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过多的进行投入和支付,形成了只要多结存就是最好政绩的片面思想。因为获得更多利益思想的驱使,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的获取上总是想要争取更多,对于已经下拨的资金和资产都会认为是自身独有的,认为只有在不违反大的原则基础上,可以对资金和资产进行随意支配,不受其他人或者部门的约束,认为挪用资金和使用超出原本范围都是情有可原的,没有真正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所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改变重钱轻物和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首要问题。
(二)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机构
在当前的行政事业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类属于单位的财务部门,还有一部分单位的国有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很多省都设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自己的国有资产管理,很多省级以下的城市一般不会就设置机关事务管理局,还有一些机关事务管理局只负责本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在很多机关单位都没有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是不管理。这样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方式缺乏统一性规范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缺乏科学,健全的规范体系,相应的管理部门经常出现管理不足或者管理超出自身责任的现象,使得国有资产账目不清晰、不完整和不真实。
(三)管理中存在资产存量不清,账务缺乏真实性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资产存量不清,账务不符实的现象经常存在。很多固定资产都不在账务以内,而是以账外的形式存在,很多债权类资产都名存实亡,很多账面上都是负债的情况,其实质就是单位的一些隐匿的资金或者是收益性资金,还有一些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产都转入了账外的账户中,大量的资产不能进行完全回收,账面数据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这种状况周而复始的延续下去。
(四)国有资产使用率低,资产闲置,浪费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率低一直存在于管理体制中,也是历史遗留问题。虽然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解决,但是却不能完全克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都要求有良好的办公环境,领导都希望自己独占一间或者数间甚至数百平米的房间,而一般的中层领导有的也需要独自享用单间。而一些小的机关也需要配备容纳百人的会议室。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备一些小会议室、活动室、办公设备等。公务用车也要达到一定的档次,培训时也要达到宾馆化,内部装饰追求齐全,舒适、高档。为了达到这种标准,需要和财政掌管者进行“沟通”,很多陈旧设备和未达到年限的房屋都被丢弃或者不知所踪,导致大量资产浪费,没有发挥出固定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但是在某些地方仍然缺乏一定的漏洞。因此,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是当前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清晰、明确,全面的管理规范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安全和完整的主要保障。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制能够对资产管理流程和使用状况给予有效的制约,对管理过程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约束,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和货币资产的流失。法治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进行资产管理的主要约束机制。在当前的工作中,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落后,管理目标不明确,没有确切修订管理定额,当出现失管问题时也不能给予及时的追究。所以,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责任制度能够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财务部门必须对资产流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对各个阶段进行审计,与社会舆论相结合,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体制。同时,需要将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纳入到审计机关必须履行的职责中,做到查错纠弊,快速纠偏,保证工作人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的落实管理工作。
(二)建立集约化的管理方式
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采用集约化的管理手段,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集中,并将相应的经济效益划入到财政预算系统中。在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一些原有企业在表面上看是事业单位范畴,但实际上是经营性企业,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的国有资产。对于这部分的资产,可以采取有效的改革,采取一定的政策,与真正的国有资产进行集中,实现统一管理。而对于已经可以进行转型的资产,可以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转化,而没有达到拍卖条件的,可以纳入到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另外,在固定资产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部分制定相关规定,并上缴国库中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当发现资产管理中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违法乱纪的行为时,需要按照严格的惩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做到有错必纠。
(三)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必须具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管理,这也是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真正的达到资产管理的目标。首先,在资产的配置中,需要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对国有资产的购置限额进行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资产预算,并将管理责任落到部T和个人。严格避免经办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确定资产购置需求的审核标准,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的预算进行明确的限额规定,保证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其次,可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调剂,在各部门或者各单位间进行合理的调换,杜绝追求奢侈,浪费之风的盛行。如果其中不能达到合理的调剂,再考虑购买新的资产,防止资源的严重浪费和闲置。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各个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针对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改变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防止出现挪用公款,行为出现,创造国有资产的最大价值,更好的为公众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谭静.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J].中国财政,2012(02).
[2]张玉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J].财会通讯,2011(10).
[3]侯文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新西部,2010(08).
[4]李凡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2010(14).
邓教授的这本新著共有八章,以一种循序展开的分析框架论述了国有资本财政建立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支出、预算、管理等基础性问题,形成了一套有关国有资本财政的完整理论体系。并且,该书紧扣中国经济转轨实践,联系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现实要求,重申了“双重结构财政模式”在我国当前财政经济生活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丰富了“国家分配论”的理论内涵。
仔细研读,该书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与创新性探索,折射出作者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一体两翼”,明确厘清了国有资本财政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在邓教授的这本新著中,一个非常旗帜鲜明、非常突出的观点就是重申和坚持我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应该构建“双重结构财政模式”,认为这种模式内涵着一个“一体两翼” (或者说“一体五重”)的关系.即“一个主体(同家或政府)一两种身份(政权行使者、国有经济代表者)一两种权力(政权、财权)一两种职能(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一两种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本)收益)一两种分配关系(税收分配关系、利润分配关系)”。对这样一个观点,作者在本书中不仅仅是给出了原因分析,而且还就这一观点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拓展,从而使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了充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因而显得更加厚重而有力:除此之外,本书还首次对国有资本财政所研究的国有资本进行了严格、规范的分析,认为国有资本财政所要研究的国有资本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国有资产,而非会计学意义上的国有资产;它并不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栏的简单加总,而是企业资产与负债的代数和(资产减去负债),也即指国家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这种所有者权益为国家提供了行使重大决策权、剩余索取权及经营者选择权的基础,却不会影响企业依法人财产权而进行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作者的这一定义不仅为国有资本财政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石,也为国有资本财政的提出夯实了基础。
二、立足国情。层层深入,融合现代西方财政理论与我国传统财政理论的合理内核。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国有资本的特殊性着手分析,阐明了进行国有资本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使国有资本财政的提出水到渠成。
我们知道,邓教授是国有资本财政的主要倡导者与坚定支持者之一,在他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国有资本财政建立方面的论文。而在他的这本新著中,则首次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集中、系统的论述。首先,作为财政模式或类型的现实选择,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和决定的。要判断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财政到底属于何种模式或类型,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包含以及包含了多大程度的国有资本。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有资产面广、量大,而这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因而在市场盈利性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就必然相应产生“国有资本财政”。其次,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存在着诸多国有资本“越位”与公共财政“缺位”现象,而要改变这一财政“错位”格局,除了正确划定公共财政的活动边界外,更重要的还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财政职能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国有资本财政的投资和退出,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在相关领域中的扩张和压缩,从而达到调节、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才能将国有资本财政的增量更多地投入到市场失灵领域,从而使公共财政更加健全。
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讨国有资本财政预算与运营管理体制。作为财政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环节,预算与管理是这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邓教授在这本新著中以两章的内容专门阐述,从而使得作者的理论体系显得完善而具有说服力。
首先,作者从理论依据、现实状况着手分析,说明了编制国有资本预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当前主流财政学理论体系――“国家分配论”中内涵的“一体五重”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双重结构模式”;而对于财政管理部门来说,则形成国家财政部门和国家税务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体两翼”格局(其中,财政是“母体”,税务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与母体不可分割的“两翼”)。并且,这种格局所反映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身份与两种职能,则是编制国有资本预算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不仅如此,编制相对独立的国有资本预算将有利于从体制上确保政府双重经济职能的分离,从而强化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将有利于实现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其次,作者对具体编制预算的主体、目的、原则、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论述,认为编制预算的主体应该是居于固有资本经营体系中的两个主体――国资委及其授权的出资人代表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主体之间的管理权限,加强国有经济范围的宏观战略调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后,作者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方法、措施,认为在坚持法理意义上的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的前提下,将中央政府统一所有权分解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级所有,确认各级地方政府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地位,从而使其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同时,享有所有者权益,即“分级所有”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战略选择。在这一战略选择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三分开、四主体”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目标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在纵向上解决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管理国有资本的权责问题,在横向上解决了部门多头管理(五龙治水)、产权分割的问题,而且实现了“管人、管事、管资产”三种职能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实现了国有资本管理责、权、利的统一。
四、文章紧紧围绕国有资本财政这一主题,围绕“发展中国家转轨经济”这一实际,通过细致的结构安排和合理的方法应用,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一个独树一帜的鲜明观点,突显出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
第一,每一相关理论的提出,作者并没有拘于冗长的理论铺垫和边缘化的资料堆砌,而是用不大的篇幅网罗、梳理大量国有资本研究的前沿信息,进而简洁有力地勾画出自己的研究结论,使用的例证也都直接服务于宗旨。这种简洁明快的处理便于提高阅读兴趣,理解作者分析问题的思想精髓。第二,经济运行和财政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财政“错位”是我国公共品供给不足与经济波动的主要诱因之一,而如何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作者的充分重视。构建国有资本财政框架既是作者的研究起点和结论,也是该书的立论基础;这一服务于中国实际的分析框架,使文章的论证过程和政策建议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针对性。第三,细致的结构安排,使作者的研究思路一目了然,脉络清晰。全书共八章,逻辑严谨的组成部分清楚而简单:前四章分析国有资本财政建立的理论,接下来的三章分析国有资本财政建立的实务,最后则提出作者有关财政模式选择的主张。这种颇具匠心的简约安排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第四,对分析工具的应用准确而灵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使宏、微观经济进一步结合,增强了理论说服力。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26-01
固定资产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随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学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增长和提高。许多学校因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如何正确分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的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摆在中小学学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1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绝大多数学校能按照《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分类,并设置账簿进行核算,部分学校已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软件进行计算机管理,向正规化迈进,但距离规范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现就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固定资产管理混岗现象较为严重。普遍存在一人兼职互不相容的多岗现象,违背互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的会计原则,账、物管理一人承担,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借用还手续不完备,存在管理漏洞,对个别固定资产不能正确断定其是在校内使用还是已被私人使用,从而形成资产流失的暗道。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交接手续不完善,工作衔接性差。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稳定,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好的普遍现象,特别是乡镇的中小学,由于人员不足或是其他原因,加之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是领导一句话就是另一个人,交接手续过于简单,甚至没有,容易使原来已经漏账的资产(主要是指校外个人使用的部分),可能永远不能入账,造成账实不符;由此,还容易使一些体积较小、价值较高的资产变为私有,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等,这种混乱现象使得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3)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手续不完备,入账价值不准确,入账时间不及时。①手续不完备,部分学校对无偿调入、调出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对有些资产的转让、报废等处置,不履行手续或履行的手续不全,就自行冲减账目,特别是单位价值超过规定额度应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的资产,有“先斩后奏”的现象,也就是处置结束后再补办手续,处置资产的过程失去了控制,容易形成舞弊,没有真正理解审批的含义,失去了监督的意义。②入账价值不准确,购入固定资产时,将应记入资产的运杂费等,只记入了“事业支出”,未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同样,将基建工程中改扩建的建筑物等的净增价值,只记入了“事业支出”等科目,未同时增记“固定资产”,还有,有偿转让及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在会计核算中应该记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而误记入“其他收入”科目。③入账不及时,个别学校固定资产购入后已超过一个季度,还未记账,对已交付使用的楼房等建筑物,因没有结算,久拖不入账,使账实严重不符。
(4)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形同虚设。好多学校对上级规定的定期(寒暑假)不定期(管理人员变动或其他特殊情况)清查盘点制度执行不力,对报表应付了事,不进行实地盘点,账是账,物是物,未能通过实地盘点根据盈亏进行调整,二者失去一致性,真正的家底不清楚。
(5)会计与资产管理员不能平行登记,达不到账账相符。部分学校由于内部管理不到位,账务运行程序不完善,会计与资产管理员双方的账目彼此之间不能实现平行登记,有漏账现象,使两账资产总额不相符;还有部分学校,会计与资产管理员虽能达到两账资产总额相符,但记账过程不符合规定,会计平时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进行核算和登记,而是学期终了或年度终了把资产管理员的资产账面本期增减余额过度过来,完全是“拿来主义”,从而失去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
2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上述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根本原因:
2.1 领导不够重视
中小学的财务是采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者支出财物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种方法。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正是现金减少固定资产增加的过程。一些学校领导盘算的只是本单位的现金余额有多少,很少顾及固定资产余额。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争购高档设备和仪器,有的重复购置,造成固定资产的积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不设法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则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将成倍加大,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一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中小学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对固定资产的购建、技改,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明确规定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必须按规定纳入账务核算。而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的会计内部控制是形式上的控制,而不是实质上的控制。
二是部门之间职能协调不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小学各职能部门之间,比较重视对行业这个“条条”的管理与指导,而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重视不足,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尴尬局面。
2.3 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中小学对造成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
3 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的对策
如何进行学校资产管理呢?一、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更新思想观念,严格依规办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必要条件。只有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才能有序地推动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才能使人人关心资产管理工作。目前,学校的经费和投资,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学校必须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增加法制观念。学校的员工,都有义务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建立多维一体的内部牵制体系,做到机构专一,责任明确。从现在各类学校的财产状况看,学校拥有的资产数量和价值都较大。学校应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和财务总管部门、总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资产管理室,配备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履行资产管理的各项职责。三、建立与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切实建立有效的考核责任制,是保证资产管理好坏的前提与基础。管理好资产,除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将制度落实到位。一级管理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并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归口管理,即由学校物资管理职能部门和具体使用科室共同管理,物资管理职能部门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和监督。四、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得好坏,其核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因此:一是完善资产购置计划采购制度与验收制度。严格资产的计划审批流程,从严把好入口关,对各科室提出的资产购置计划,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防止重复购置、闲置和浪费。在购置方式上,要推行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办法。还要把好资产的验收关,实行采购与验收分开,对质量达不到要求和以次充好的资产,要坚决拒绝接收。二是健全资产使用维护制度。资产使用维护制度包括使用登记、保管措施、安全防范措施、赔偿措施等内容。学校要对资产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要防火、防盗,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严格资产处置制度。四是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防止隐性资产流失。对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有计划,适时购进。学校资产如课桌椅、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不像企业生产设备那样搬不动、扛不走,而是处于开放的、不断循环的周转之中,易损易失,有一定的管理难度。因此,资产配置后,财务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配备专职实物保管员,负责各类校产验收、入库、保管、领发。建立固定资产等专用账簿,对资产进行入册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要在财务部门内设立专管人员,每年对账物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层层控制,互相监督,责任到人,以保证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总之,校产管理工作,校领导重视是首要条件,建立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是主要手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提高自身素质是完成任务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2]刘志强.学校资产管理实务手册[M].银川: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3.
[3]杨周复.学校财务会计手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0.
[4]最新学校后勤工作从业规范与管理制度及管理表格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关于召开公司“以案促改”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为贯彻落实好2018年10月26日市纪委在股份公司召开“保山市纪委监委‘以案促改’工作建议送达通报会”精神及李**书记在2018年10月31日股份公司“以案促改”工作方案通知、《关于认真做好“以案促改”工作的补充通知》,公司于2018年11月16日在猴桥营地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通过此次会议:我深刻反思腐败案件对公司政治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影响;深刻反思腐败案件发生的土壤和根源;深刻反思腐败案件的警示意义;深刻反思腐败案件当事人的蜕变之路;深刻反思,以案为鉴,准确把握“以案促改”的重点,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通过纪律违法问题,再次给我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也再次警醒全体党员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于服务人民的,不是个人用来谋取私利的工具,负责必将遭到权力的反噬。以真抓实干和动真硬碰的措施推进“以案促改”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以注重质量,严格督查,严格按照“原因分析不透彻不错过、风险点查找不准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过硬不放过、成效不显著不放过”的四不放过的要求,认真抓好“以案促改”各项工作落实。通过对公司的案件深挖思想根源、薄弱环节、漏洞不足,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来自我反省。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通过“以案促改”工作落实,不断加大预防治本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标本兼治的效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新塑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公司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深刻吸取公司腐败案件教训,坚持做到“五个反思”。从源头上根本上杜绝腐败发生,坚持做到“六个查找”。即:查找履行“两个责任”不力,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查找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查找项目招投标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查找国有资产管理松懈的问题;查找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的问题;查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不到位,以权谋私的问题。切实抓好“以案促改”工作,坚持做到“七个带头”。即:带头剖析公司典型案件,勇于刀刃向内,自曝家丑,自揭伤疤,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自画像;带头查找岗位风险、廉政风险有哪些薄弱环节、有哪些关键盲点,深入查找思想上是否引起足够警觉;带头制定整改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制约权力的措施要真正有效、管用、便于监督;带头自我约束,规范权力行使,主动堵塞权力运行的漏洞,自觉把权力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带头整改,以毅然决然的态度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履行好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带头上好廉政党课,结合典型案例教训,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强化警示教育;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责任人进行约谈提醒,严肃批评。 坚持立行立改,确保标本兼治,坚持做到“四个决不放过”。查找不足、改进提高,是我们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手段,对市纪委、市监委指出的问题,务必要认真梳理,逐一登记,深入分析,明晰责任,建立台帐,立行立改。我们要按照市纪委、市监委提出的“以案促改”工作八个方面的要求,做到: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风险点查找不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过硬不放过;成效不显著不放过。通过对“以案促改”各项工作的落实,达到剖析一起案子、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以务实的整改实效,重塑电力公司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决不辜负组织对公司的期望。
反应了公司领导党性修养不强,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是纪律规矩意识的淡化;自我约束不严,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谋取私利,特别是党的十之后,思想还没有转变,认识还没有提高,更不知道及时收敛,及时收手,而是任由这种违纪违法行为继续发生,致使犯下严重错误;缺乏廉洁意识。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廉洁意识不强。
对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充分体现党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纪律审查、政治腐败、推动当方廉政建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对于发生在群中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严格律己,从中吸取教训,切实引以为戒,强化纪律刚性约束,时刻紧绷纪律之弦,让讲纪律、守纪律成为每位党员的红线共识和思想自觉,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纪律红线和逾越法律底线。
一、作为一名房地产估价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建筑知识包括建筑造价知识。我们知道运用任何一种评估方法时,都会涉及一定的建筑知识,尤其是运用假设开发法进行评估时,更是考验估价师建筑知识的水平。我们曾接受过这样一个案子,南京某大型化学企业,委托对其一个下属储油基地的房地产及其附属码头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评估。当我们与委托方第一次接触后,才发觉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①该个案中“真正的”房地产并不多,确有大量的包括储油罐、输油管、高压电、泵船等在内的“动产”;②该国有老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以“工业学大庆、干群上土地”的方式建起了码头、罐基、栈桥等等,既无原始造价资料,亦无任何竣工图纸记录。当然,从委托方处我们还了解到,他们已接触数家资产或房地产评估机构,都因案值不大,案“情”复杂而不了了之。甚至收了费用,交回个“纯”房地产的报告了事。经委托方一再要求,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接下了该案。对其中“即无造价资料,亦无图纸”的,如码头我们采用了重置成本法,首先我们向船厂、码头、设计院等进行咨询,并结合“替代原理”,先“模拟”出以当今设计思想及施工工艺状态下重建能达到实物“最佳”使用状态的建筑施工方案,其次,分部分项测算工程量,再查找相关水利、土建定额,以此测算其新建成本。事实上,我们承接这个个案是亏损的,大量的“外调”成本,短暂的作业时间,结果出来后,一开始委托方不高兴,认为结论与他们的“心理价格”差距太大,比如高压电部分,他们认为有近50万,我们的结论只有18万,当他们看了我们的技术报告,并听取了我们的过程介绍后,其老总、资产管理部、财务部均心悦折服,并表示费用决不打折,实事上该客户已成为我们的长期客户。
二、估价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房地产经济理论。众所周知房地产估价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房地产的分支学科,因此,只有具备较深厚的经济理论基础,方能真正地做好估价工作并能进行相应的探索。事实上,一个全面的估价师,不仅可以从事“单一”的评估业务,更可以为大众提供房地产投资/置业顾问服务——为房地产投资者排忧解难,或者为置业者出谋划策。现实生活中,本人就曾听说过一个估价师为了自己购房打听价格值不值的事情。本人在从事估价工作中,了解并探索最多的经济问题包括:贴现、折旧、经济增长、机会成本、边际收益、收入与税收等,并经常地参加高校举办的培训班,通过这类的学习,加上不断深入实践,本人已探索性地开展投资顾问服务数年,并获得了一批客户的信任。我把这类业务作了一个归纳,包括:①预算不动产投资价值和投资回报率;②测算投资/置业成本,安排购置资金;③测算改造成本,改进物业收益水平;④预测市场波动,确实投资/置业方向;⑤测算租售、抵押(留置)成本,安排物业资产管理计划。有一个事例如下:通过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前的清华毕业生,现做私企,她要购置一套住房,要求是“档次”高于大多数“住宅”,低于“别墅”,环境要好,价格要适中,我并没有向她推荐任何楼盘,而是站在她的立场上,采用置业分析方法,告诉她如何选择,之后她选择了几处,于是我赔她实地看房,并逐一分析,包括售价的高低、升估的潜力、区域可能的发展等,于是她确定了她的置业地点。没多久,她又找到我,说她的企业准备将主要的生产基地从南京迁到苏北金湖县开发区,希望我们能帮她测算投资可行性,为此,我们不但对她现有企业的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还在她的协助下进行了她从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特别是未来市场结构进行了摸查,最后我们重点对金湖县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当地劳务工资情况,当地金融供给情况,交通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假定几种情况分析了二十年的长期现金流量,并与假定生产基地还在南京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①如果按现今产品结构,且金融政策有一定支持,该项目动态回收期为14-15年,应变市场风险能力太差;②如果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陈出新,且市场比重加大,即使按一假定的产品售价降低率,只要金融政策松驰有度,该项目动态回收期可控制在11年以内。另外,我们还建议:①适当加大自有资金的投入,减少金融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干扰;②将原定二期计划调整为三至四期,不要一味追求投产和产量,并立即着手与金湖当地商谈日后扩建所需储备土地事宜。当她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后,立即通知财务支取现金,并要求与我们签订长达十年的顾问合同,并要求其企业经理在处理该企业与银行及资产管理相关的事宜前,必须听取我们的意见,当然,在这之后,她周围的一些企业或个人纷纷找到我们,事实上,该项目的银行融资,以及她为项目投入的部分资金,均由我们协助沟通相关银行以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等品种给予。
三、估价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房地产专业技术知识。顾名思义,房地产估价是对房地产标的物或者以房地产为主的标的物进行估价的一项技术工作,缺少房地产专业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做一名估价师。从房地产估价的基本方法也可佐证,成本法是以成本测算方式估算房地产价值,其中比如社会平均利润率(不同种类的房地产理应不同),资金占用成本(不知道前期准备期限,施工周期等就不可能分析资金占用周期)如何确定,直接牵涉到估价结论的可靠性;市场法是以市场可比价格估算房地产价值,但是如果没有房地产专业基础知识,又如何选择所谓的“可比实例”,又如何进行“区域”、“个别”等因素的调整;收益还原法是以贴现原理测算房地产价值的,试问如果不具备房地产基础知识,其中的客观收益又怎么判定,特别是针对一个收益整体不可分,但只评估其中部分房地产的价值时必须确定分摊价值时,更离不开房地产专业知识。事实上,房地产专业知识的面很广,包括建筑、规划、土地、质量、计划、营销、物管等等。有些估价师在用市场法进行评估时,对物业管理作为个别因素修正时,只分“有”和“无”两种,然而实际工作中,物业管理的水平大有不同。本人以为,不仅要分析物业管理水平,还要将物业管理费的高低作为“机会成本”,采用贴现方式调整可比对象的可比价格更为科学。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不断充实自身房地产专业知识,对我们开展估价业务,甚至拓展资产/置业顾问业务大有帮助。有这样一个我们用房地产产权知识协助相关部门破获一起假证骗贷案:林文浩(假名,假卖方)于二一年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期间,约三次到我处咨询房地产交易及抵押贷款事宜,并于十二月五日下午5点以后将吴琼(假名,假买方及贷款人)带至我处,同时将相应的交易交件必需的证件交给我处,且要求我们尽快协助其交易及贷款。“林”、“吴”两人提供的交易房屋为XXXX街X号X幢X单元X室,其双方确定的交易价格为31万元,并准备办理18万元的抵押贷款。至十二月十七日,“林”来电催问进程,因此我们与南京房管局XXX同志联系,希望加快办理。经交易科经办人初审,对交易房屋的产权证有质疑,于是十二月十八日上午南京房管局的同志迅速将该情况通知了我们,并表示准备进一步到产权处鉴别真伪。此时我们感到有必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并开始怀疑其“第二住所”的房产证的真实性,怀疑这是南京第一起企图以假产权证向银行诈骗的案件。我们立即派人将该证送交房管局的同志,以便帮助验证,同时又通知拟放贷银行——工行南京市下关支行,其后又立即与公安及土地部门联系,首先确认了相关土地证、身份证、户口簿和有关证明文件实属伪造。至此,我们立即将该等情况向南京市房管局作了通报。随后警方研究了抓捕方案,并于2001年12月19日中午1:00左右,在下关工行一举将疑犯二人抓捕,并当场从二人身上搜出多张假证。从目前的追查来看,上述二人于十月十八日通过某中介机构承租了真林文浩的房屋,其后伪造了相应证件准备骗取贷款。通过这件事情,工商银行被我们的认真所折服,从此,进一步加强了与我们的业务合作。
四、估价师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房地产评估甚至资产评估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等的各项规定。我们知道“无规不圆”,作为从事估价业务的估价师来说,诸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房地产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等都是我们必须熟悉的内容,并且有必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看,常想,常推敲。本人所在的评估机构由本人牵头,经常组织估价师及相关业务人员学习相关政策,报保持定期的交流。比如,通过反复学习相关税法及税收政策,并向税务部门咨询,我们可以准确地测算包括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在内的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由于本人坚持法规学习,具备一定的功底,在从事评估业务中受到很多方面的认同。比如,某一商业银行,以前基本未开展个人信贷业务,正在进行个贷试点,主要以个人现房抵押为主。去年,该行让我评估某公司名下的房地产,我以为是办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经与产权方接触,方知是办理个人贷款,只是担保形式采用公司房产抵押,并以取得信贷人员的同意。于是我立即与该银行信贷部门联系,告诉他们按《合同法》、《担保法》的规定,这种担保无效(最高院2000年12月8日关于《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为“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于是避免了一场“干戈”,否则对客户来说可能是付了评估费最终未贷成款,对银行来说如果贷出款,则担保无效,如果不放贷则遭客户指责,正是基于此,很多商业银行对我们机构非常信任。
五、熟悉房地产市场及其交易变化情况,也是估价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大家都知道市场比较法的原理就是市场检验,而成本法中的社会化平均成本等一般也用比较法取得,收益还原法的“年收益”也是主要以市场比较而定,假设开发法中的市场销信价格更是市场现值等等。因此,熟悉房地产市场及其交易变化情况,对于估价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注重了解、搜集、判断相关市场交易案例,包括买卖、抵押、租赁、拍买、抵债等方面,事实上,我们认为只有具备大量的案例并建库管理,才能在具体办理估价时得心应手,为此我们与多家开发商、经纪公司、拍卖公司以及相关部门保持着良好的协作关系,比如在与部分银行合作中,考虑到南京银行界大多已取消对二手房购房按揭贷款中的房地产评估的要求(文件要求在银行认为必要时及年龄较长的情况除外),我们主动表示免费评估(不出具评估报告,只出具所在区位价格幅度证明),因此我们也从搜集收到众多二手房交易实例,加上我们与报社及电台定期举办的二手房估价专栏而取得的案例,再加上我们开拓的业务品种“帮您谈房价”(针对客户购买商品房)而取得的案例,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案例库存量,正是我们完善了这些基础工作,时常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就在前不久,南京某担保服务公司推荐给某银行一笔二手房贷款业务,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建成于2002年11月,成交价30万元,欲货款21万元20年,银行要我们对其成交价把关并已同意放贷21万元,本人看到资料后,立即反映出该楼盘我很熟悉,去年冬我去过其售楼处,当时售价约1800—1850元/平方米,为万无一失我又去了该楼盘,经了解现有的余房售价在1950—2050元/平方米之间,且是布局更合理,设计更新颖的“跃层式”,因此我估算该房实际成交价应≤23万元,并判断这是一笔买卖双方涉嫌炮制高价,以求高额信贷资金的交易,甚至是一笔经纪人员“收购”二手房的案例,此后,经银行了解证实,确属一笔中介“收购”个案。通过这件事,该银行对我们信任有加。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