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

第1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教育背景下,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场所,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1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发展的意义

实践教学能力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技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高职会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其它专业的校企合作能够为合作企业带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缓解当前企业用工紧张的矛盾,而会计专业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会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情况,而财务信息向来被企业看作是商业机密,因此企业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的会计岗位实习,这样一来会计专业的实践锻炼机会就相对比较少,因此为缩短学生实际能力与岗位的差距,需要教师增强实践教学的能力,以此弥补学生实践锻炼不足的问题。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师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了教师来源渠道,但是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结构,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企业实践操作的技能。会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其没有企业实际岗位操作的经验,缺乏必须的实践技能锻炼;二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任务大,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高职院校教师匮乏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瓶颈,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从事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同时他们还要应对各种科研项目,为此他们很难腾出相应的时间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2.2 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重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教师实践中,教师很难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其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偏重理论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思想,他们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建立在牢固的理论知识之上,因此教师比较侧重理论教学;二是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的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必须要依托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但是高职院校因为种种原因,会计实训训练体系还不完善,导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很难顺利的开展工作。

2.3 教师缺乏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实践教学设计是一项高度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经历科学设计,但是由于教师社会实践能力的匮乏,导致教师设计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教师设计的实践训练与真实工作岗位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师不能及时针对实践教学中的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 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

3.1 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首先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高职院校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加强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高职实训教学的环境,为教师实训教学提供重要的工具。

其次高职院校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例如高职院校要将科研项目与教师的实践锻炼相结合,将教师参加实践锻炼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实践技能资格考试,并且创新学校教师的薪酬待遇改革制度,加速会计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转化速度。

3.2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教师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建设相比其他专业不理想,但是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深入的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比如允许教师担任企业的科研项目,并且为企业提供有偿或者无偿的财务管理咨询服务活动。同时高职院校也要聘请企业优秀的会计人才到企业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在校教师学习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以此促进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选派教师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3.3 建立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要改变过去的以对教师理论教学水平的单一考核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标准:一是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将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职业教育能力等标准纳入到绩效考核中,优化绩效考核的效果;二是建立完善的培养效果评价方式。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效果评价,主要采取企业、学生、高校以及同行共同组成的评价小组进行评价,以此实现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公正评价;三是高职院校要建立测评考核机制。通过测评使教师找出差距,以形成专业教师主动“回炉”参加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的外在推动力。

4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实施教师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培训是一项涉及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工程,只有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培养培训的方法、内容、措施和保障体系,针对会计专业的实践特点,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评价体系,才能确保高职教师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2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关键字:实践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大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如同人的左膀右臂,共同支撑着人的发展,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为例,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探究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之路。

一、高校会计实训各课程教学内容现状

(一)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特点

会计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2012年会计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开设的课程由基础会计等简单的课程到中级财务会计等内容复杂的课程,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同时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建立了现代化的会计实训中心,拥有20个校内仿真实验室,包括现代商务实战中心、会计综合实训室、ERP实验室等,安装了用友ERP软件、金蝶K3财务软件、厦门网中网会计实训平台等,每门专业骨干课程都安排一定比例的集中实训,聘请企业会计专家到校指导学生实训,会计系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约8000余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审计、财政、税务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业务骨干。从对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情况来看,会计系多数毕业生谦虚好学、踏实肯干、专业基础功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内容的缺陷

1.在实训条件有较大改善的条件下,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创新有许多需要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在此与示范性院校有较大差距。

不管是科研项目、课题还是教材和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与示范性院校相比还是有差距,因此要加大学校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投身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

2.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队伍的力量需要充实。

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包括账务手工操作能力、运用电算化软件的能力。然而,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会计实践能力匮乏;一部分老教师对手工操作虽然很熟练,但对计算机的操作特别是网络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却相当陌生,离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这种现状,使学生的校内模拟实训得不到规范的指导,实践技能根本无法提高,因此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质量有待改善,还存在一些不完全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

随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需要随着方案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目前很多人认为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将原有的资料如课件、习题、教案等传到网上去,并不注重资源开发的质量,以致于资源建设后要实现对学生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促进,有没有对教师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存在很模糊的概念,导致建设完后,基本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注重它的使用效率,使用效果与预期脱节。

另外,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校内模拟实习,实训中一般会将账务处理作为实践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对一般经济业务的核算能力,能够根据原始凭证做出记账凭证并编制报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实训的内容是事先给定的,实训步骤也是固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学生做完实训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外部条件变化时,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总体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岗位职责也划分不清,学生即使很好地完成了模拟实习,也仍然不知道具体的人员负责什么,人员的职责混淆不清,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其实际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更没有达到会计实践教学所设定的目标。

4.会计实践教材不够全面。

实训教材主要集中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上,而涉及财务管理、纳税实务、审计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材很少,而且,不同科目的实践教材之间各自独立,相互衔接较少,内容整体上缺乏联系性,使得学生对单项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而对会计的综合运用技能无法全面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改M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投身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为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申请、承揽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积极申请、承揽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努力争取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加大教师撰写著作、教材和学术论文的支持力度。资助教师经常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时“充电”,并争取宣读论文,提高知名度。

2.提高师资质量、继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人才的关键。因此,学校加大财力支持,统筹安排教师进修、接受短期培训,支持现有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对外交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尤其是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的学习,支持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和各种业务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将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等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指导的效果,又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3.树立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会计是一门动手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凭证、账簿、报表的登记和手工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中心,更加着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锻炼他们能运用会计知识来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更要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加强实践教材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相关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会计实践教材要跟随政策的规定不断进行修订,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已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参与编写,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避免教材的滞后性。不同科目的实践教材之间要整体上进行相互衔 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本文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教改课题“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优化与整合-基于会计信息化过程”编号2015JY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第3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综合性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旨在向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技术人才。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合格与否,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完成、社会经济部门效益能否提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江苏省具有会计专业学位点的综合性高校培养方案中,都有独立设置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且时间安排都在最后一个学年,持续时间都在10周左右。各高校都有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均规定了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答辩的要求、程序及论文评分标准等,明确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定稿等各阶段的截止时间,并且全部工作都要求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完成。各会计专业学位点都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和写作规范,对相关附件也都有相对应的写作指引或参考模板。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经管类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各会计专业学位点每年都会根据形势发展设计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基本在第7学期末商议确定选题,学生根据选题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然后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然而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期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选题难定。由于会计学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对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既有规定的账目也有规范的核算方法,只有涉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事项时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样一来,如果对于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研究,难免落入教科书的窠臼;而对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也只能对规定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对目前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展开理论研究,探讨其不足和如何改进,以及对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都是不错的研究方向,但对缺乏研究工作基础的本科生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对综合性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更难,因为其教育模式并不偏重于理论分析,而是融入一定数理分析和计算技术的应用创新模式。

 

上述原因造成会计方向的选题范围过小,而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学生人数又众多,因而只有将相关或相近研究论题都纳入选题范围才能满足选题需求。相关论题包括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审计方向,财务危机、财务绩效等财务方向;相近论题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方向,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企业管理方向,高管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对于相近方向的选题往往要求必须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以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导致题目设计的难度增大。

 

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难执行。确定选题后,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出研究框架,再由指导教师审核把关。一般来讲,选题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主要做案例研究,而定量分析则主要做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主线,而实证研究强调归纳和演绎,从样本推知整体,从宏观分析微观。

 

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实证研究的选题,但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却发现并不简单,如数据难找、模型难懂难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困难等。那些不愿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的学生,后来发现案例分析也不那么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现状和问题”及“问题和原因”,提出的建议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写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多数学生会自行改变开题时设计的方案,任意删减,造成框架不合理,逻辑不严谨。

 

3.写作不规范。教育部门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一般在25%~30%之间。对于定性分析论文来讲,由于规范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的运用,导致文字叙述占大量篇幅,且多数是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为了降低重复率,学生往往将原本科学规范的学术语言替换成大白话,甚至出现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况。而对于定量分析论文来讲,由于其包含一定量的数据、模型和处理分析,相比定性分析论文而言,修改任务较少,但仍有降低重复率的压力,因此学生常常会在字数达标的前提下,大量删减理论部分,造成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对实证分析的支撑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成因

 

1.专业特点的原因。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相关论题往往比较敏感,会计数据也会涉及到商业机密(主要涉及非上市企业或敏感信息)。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或案例的,只能针对公开数据(如财务报告、公告等)进行分析,未公开的数据则因无法获取而无从分析;以非上市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即使通过一定渠道拿到部分资料,也往往因数据不全而无法分析。上述情况导致有些好的选题被迫放弃,造成会计选题范围小、选题难。

 

2.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不当。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献检索、图书情报学等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要么设置为选修,要么根本未出现在培养方案中;二是常用统计软件、财经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设置为选修。由于有些高校对于选修课程规定选课人数的上限,没有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对文献检索工具不熟悉、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论文写作第一个环节——查阅文献时就遭遇了困难,继而会产生撰写论文的自信心不足,严重制约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是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的高峰时期,很难保证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指导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增大,非财经类院校也普遍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并大量招生,而师资力量却并未成比例增加。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加大,与学生沟通交流次数减少,导师对学生论文质量跟踪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吃苦耐劳的品质相对匮乏,加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学校不会在最后关卡亮红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1.开展科研技能训练。综合性高校应积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高校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并通过开设多项技能培训项目,如数学建模竞赛、模拟股市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既帮助学生修完了创新学分,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除了开展上述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外,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还应在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数字文献资料检索的工具、建模、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此外,应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对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本文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生认为选题应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应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但这一时期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较多的专业课程,给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建议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对总学分的要求或适当压缩非核心课程或其他实践环节的授课学时,减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上课压力,既给学生考研、就业留出空间,又能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投入。

 

3.严把论文质量关。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并增大核算工作量,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指导教师应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时间节点,督促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对于科研能力欠缺或专业基础不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告之外文文献的常用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获取的主要网站、案例分析资料的获得途径,并且对数据的真实性、模型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度严格把关。经常召集学生开会研讨,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总之,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论题难定、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执行不力、写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从学校方面来讲,应全方位的规划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缓解毕业论文的各种矛盾,减轻毕业生负担;从教师方面来讲,应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技能和方法,以责任心和爱心对毕业论文全程跟踪指导,严把论文质量关;从学生方面来讲,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在毕业论文中的主导作用;从社会方面来讲,应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减轻毕业生论文工作的外界压力。

第4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1引言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型的人才,我国开始在高等教育中设置高职教育,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原有的高职会计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剖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2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是其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的高职会计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教育观念方面

虽然高职会计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目前在教育观念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目前很多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老师为教学中心,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此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对于老师的讲课内容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无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第二,过分地重视理论课程的讲解,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会计专业来讲,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中,往往过分地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22课程设置方面

对于高职会计教学来讲,课程设置得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教学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教学课程设置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出目前部分高职会计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照搬普通高等院校会计教学课程设置的情况严重,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很多高职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直接按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来进行,没有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很好地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竞争;第二,从高职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结构来分析,目前很多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依然以理论性的课程为主,理论教学占据了会计教学的大部分课时,未出现过的实践课程教学或者是实践课程教学的课时比较少,因此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师资方面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不断地实施,暴露出高职会计教学在师资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教师仍然存在着比较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只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可以,对于如何引导课堂气氛,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方面,都没有做过多的思考;更有甚者教师认为教学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责任;第二,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虽然跟前些年相比,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方面加大了投入,并且聘请了一些企业的会计师作为教师,但是在教师队伍结构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同时高学历的教师占据的比重较少、教师队伍数量的增长没有满足高职会计专业的扩招,等等。

3针对高职会计教学中问题的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会计教学的教学效果,弥补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优化策略。

3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来讲,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能够使得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全新的教学理念也能够更好地对教学过程起到指导作用。为了使得高职会计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来讲,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才自身的创新能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目前大多数的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师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地位;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必须要让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体,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第三,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对于学生来讲不仅仅要学好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也需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入社会工作后,也需要进行不断地学习,才能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

32不断完善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

对于会计教学来讲,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加紧密地结合,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搭建更加合理的知识框架,从而学到更多的会计专业相关知识。因此,为了不断地完善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对于会计专业来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实践能力是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要求,因此需要安排合理的课时,从而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第二,不断开拓学生的课程内容学习来源,由于目前网络技术发展比较迅速,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实现会计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课余实践不断巩固会计教学的相关内容,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教学的教学效果。

3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对于高职会计教学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会计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会计教学的不断发展,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对于教师来讲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且还需要肩负起为祖国和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够不断取得突破;第二,要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来讲,知识内容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如果不进行持续地学习,很多知识都会过期,因此必须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增加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申请一些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5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会计实验室; 会计实验室建设

一、广西改革开放30年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回顾

会计是一门技能性强和特别注重经验积累的学科,会计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进行实践性教学。会计实践性教学包括在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也包括到企业进行会计实践和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这一发展过程,可以通过会计实验室的建设阶段得到反映。

(一)无校内会计实验室的阶段

计划经济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西会计教育的校内实践教学是一片空白,实践教学都是由学校提出计划,再由自治区财政厅(当时叫自治区财政局)下发红头文件,指派各地市县财政部门和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给予安排落实的。应该说,当时各地市县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学校学生的实习是非常热心和高度重视的,都专门派出了业务熟练的干部担当指导教师,毫无保留地、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实习,不但传技术,而且还教如何为人处事;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非常高的,不怕苦和累,事情抢着干。正因为老师教得欢,学生学得勤,学生都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会计工作的要领,并且为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学生很多都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或者走上了领导岗位。

(二)会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作为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有它的独立性,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已经不再受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由学校提出计划,再由自治区财政厅下发红头文件,指派各地市县财政部门和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给予安排落实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学生的实习只能由学校自己联系、自己安排。80年代中期起,由于三方面原因导致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越来越难:一是到企业实习不再是免费的了,一些企业收取不算少的实习费用,学校和学生都承受不了;二是市场经济下企业要讲求效益,财务部门不再有冗员,会计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繁忙,生怕生手插入,使其忙中出错、忙中添忙、忙中添乱,不再乐意当实习生的指导老师;三是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企业的会计资料属于重要的商业秘密,会计部门已经被视为企业的机密部门,一般不再欢迎外人介入。因为有后面两种原因,致使实习生就是到了企业,安排到了财务部门实习,所能接触到的经济业务也极为有限,动手机会不多,甚至出现坐冷板凳,无事可做的情况,实习效果并不理想。面对会计实践教学的困境,当时广西会计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思考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使学生不出校门,也可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当时的广西财经学校、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了部分老师深入企业调研,搜集资料,整理加工,分别编制出了《会计学原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于1988年建立了广西财经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会计实验室、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实验室,开了文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先河。当时的这些会计实验室都只是手工会计实验室,尽管设备简陋、资料粗放、项目单一,但是实验资料的仿真程度都比较高,基本上解决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难题。需要说明的是,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会计实验室还专门拍录制作了工业企业生产流程和会计业务处理的录像带,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开始引用了现代化手段。

(三)会计实验健全和完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几年间,是广西会计实验室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年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手工会计实验室相继配置或更新了设备,有了专用的实验桌,配置了幻灯机,放像机、凭证装订机等等;二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实验资料都及时地得到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实验资料不再粗放,实验项目也不再单一,不但有了学生毕业前必须进行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而且也有了一些主要会计课程理论教学结束后的课程实训以及随课进行的单项实训;三是开始建立了会计实验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四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校纷纷投资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和实训提供了条件。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末,是市场经济逼出了各校的会计实验室。那么,2005年后,人们便开始了对会计实验室规范建设的理性思考。2004年,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广西财经学院,由原财专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原商专会计模拟实验室合并整合建立了广西财经学院会计实验室。如何建设本科院校的会计实验室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一些专家、教授先后主持课题对会计实践教学和会计实验室建设开展了研究,先后提出了“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会计模拟实验的运作方式在专业配合上,设置军团组合式,在时间安排上采用波浪式,在选择上采用菜单式以及会计实践教学应采用立体实战演练的模式等设想。2006年6月,广西财经学院召开了实验教学工作大会,作出了《广西财经学院关于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的决定》,充分认识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构建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的要求,对会计实验室的建设给予了巨大的推动,会计实验室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制度建设。会计实验室隶属于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为了保障会计实验室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实验室先后建立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各岗位工作责任制,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此完善而且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2.会计实验室硬件建设。经过整合,广西财经学院会计实验室现有手工实验室三间、电算化实验室四间,使用面积共计7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640名学生进行实习实验。会计手工实验室均安装有多媒体设备,方便直观教学。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安装有用友财务软件、金碟财务软件、博科审计电算化软件、“无纸化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软件(CS模式和BS模式两种)。

3.实验范围和实验项目的拓展。现在的会计实验室不再是单纯的会计实验,已经拓展到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实验,而且各种实验都已经具体细化为许多的实验项目。

4.健全和规范实验教材的建设。目前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已经建设完成可供使用的实验教材有会计学基础综合实验教程、会计学基础单项实验教程、工业企业会计综合实验教程、岗位会计核算实验教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验教程、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实验教程、网络会计分步实验案例、会计信息化仿真实验案例、会计电算化实验教程、财务管理综合实验教程、财务管理课程实验教程、企业财务审计综合实验教程、审计电算化实验教程、成本会计实验教程、预算会计实验教程等15种。实验教材品种不仅达到了空前的齐全,为实现学生进行“菜单式”实习实验选择提供了可能,而且新编和修订的这些实验教材基本上达到了实验教材的规范要求,改变了过去那种以大练习代替实验教材的做法。由刘蓉等老师编写的《企业财务审计综合实验教程》所附的自主研发的一套带有“审计陷阱”的审计资料,目前在全国尚属首创。

5.实验形式多样化。实验形式包括手工模拟实验、无纸化手工模拟实验、电算化实验和网络实验。手工模拟实验有会计核算手工模拟实验、审计手工模拟实验和财务管理手工模拟实验;无纸化手工模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实现会计核算无纸化手工模拟实验和审计业务无纸化手工模拟实验;电算化实验是利用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和审计电算化系统软件以及ERP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审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和财务管理模拟实验,财务管理实验还可以在学院的ERP实验室模拟进行实战演练;网络实验是指利用网络服务器,将“无纸化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和资料(BS模式)挂到网上,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登陆服务器便可进行无纸化手工会计模拟实验。

6.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开放式地建设会计实验室。目前广西财经学院已经与15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与100多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密切联系,学生可以到这些单位实习,老师也可以到这些单位进行业务实践和科学研究。老师们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实验教材和实验资料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广西财经学院与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可以穿透原始凭证的“审计之星”教育版教学软件,拥有部分产权,是实验室走产学研结合成功的一个例子。目前该软件已开始向全国大专院校转让,也实现了实验研究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2007年1月广西财经学院制定了《广西财经学院实验室流动编制管理办法(试行)》,为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开放式地建设会计实验室给予了制度保障。按照该办法,实验室根据其实际工作需要设置流动编制,有关人员带着建设实验室的任务或有关科研项目,经申请批准后以流动编制形式进入实验室工作,其原人事关系不变,期满后再回到原工作岗位。进入实验室流动编制的老师可以到企业调研,结合实际地编写、修订实验教材和实验资料、完成科研项目。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该办法确实有效地推动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

(四)会计实验室尚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广西的会计实验室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实验教材的建设尚不够全面,尚不能开出足够多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因此,会计模拟实验的运作方式在选择上,采用菜单式的设想目前尚无法实现。

2.会计业务不是独立发生的,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训练也不能孤立地进行,但是,现在的会计实验室对于如何将会计专业的模拟实验置于全院财经类各专业(包括金融证券、财政税务等)的综合实验之中,实现融资、申报纳税、供、产、销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通过生产经营的运作,与假设对手竞争的全仿真环境下的综合实验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因此会计模拟实验的运作方式在专业配合上,设置军团组合式的设想以及会计实践教学应采用立体实战演练模式的设想也暂时未能实现。

3.与其他文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一样,现在的会计实验室所能开出的实验项目中,基础操作性实验居多,综合应用性实验较少,创新设计性实验几乎为零。

会计实验室存在的以上三方面的不足,应该是今后会计实验室建设努力改进的方向。

二、对未来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纵观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会计实验室建设的情况,要进一步改进会计实践性教学,完善会计实验室建设,必须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一)进一步完善实验教材建设

会计实验教材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规范性。会计实验教材既不能是会计理论教材的翻版,也不能以大练习代替,应该严格按照实验的要求规范地编写。要认真地分析各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技术技巧点,设计相应的实验项目,提出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提供实验材料(资料)、实验步骤(或者实验路径)。

2.仿真性。会计各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材所提供的业务资料都应该取材于企业实际,应该置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之中,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实际逻辑;所用的账、表、凭证都应该是当前企业所实际使用的格式。

3.典型性。企业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非常繁杂,许多业务是重复发生的,会计各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材所提供的业务资料不能简单地照搬企业实际,应该经过认真加工整理,撷取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经济业务即可。

4.系统性。从会计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材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的内容、体例、应该开设哪些实验项目统筹安排;从会计实验室来说,会计各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材构成了一个大系统,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税务等等相关的实验教材如何有机地联系应该通盘考虑。

5.全面性。从会计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材来说,它所设计的实验项目应该包括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知识点、技术技巧点,不能有所遗漏;从会计实验室来说,应该建设的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税务等等相关的实验教材都应该建设起来,而且各行业的会计、财务管理的实验教材和各种审计的实验教材都应该建设起来。如能这样,会计模拟实验的运作方式在选择上,采用菜单式的设想就可以实现了。

6.形象性。会计实验教材不但应该是纸质的和电子文档的,相当多的一些实验场景、实验对象的环境,一些具体的实验操作需要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因此,会计实验教材应该具有形象性,应该附以相应的音像资料。

(二)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财经院校一般除了设置有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以外,还有金融专业、财政税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等。在这些不同专业就读的学生今天是同学,毕业后就是所从事职业的职业环境中的合作伙伴或者博弈竞争对手。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是互相交融,紧密联系的。因此他们的实践教学理所当然都应该联系起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能够使得他们在学习期间体会到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环境情况,如何应对自己职业环境中的合作伙伴或者博弈竞争对手。这就是会计模拟实验的运作方式在专业配合上所采取的军团组合式或者会计实践教学所采用的立体实战演练的模式的设想。

广西财经学院已经成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统管了学院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从形式上看已经为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和条件。现在缺乏的是能够进行这方面考虑、安排的人才和经验以及适合于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同时进行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教学的系列实验教材。万事开头难,只要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牵头,各系配合,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如何组织立体实战演练模式的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联合(综合)实践教学终会形成一个成熟的方案的。

(三)进一步完善和认真贯彻实验室流动编制制度,使会计实验室成为师生进行创新设计性实验和其他研究性实验的阵地

2007年1月,广西财经学院制定了《广西财经学院实验室流动编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教师带着科研课题进专业实验室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对促进实验室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果会计实验室能够引进相关企业数据库资料,如果教师带着科研课题进会计实验室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比如实证研究)的同时,能够带着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一起进行研究,那么,会计实验室就将成为师生进行创新设计性实验和其他研究性实验的阵地,创新设计性实验几乎为零的现状必将改变。

(四)重视校外毕业实习,认真组织好校外毕业实习

校外毕业实习是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练,是检验学生在校所学财会理论知识是否扎实,是否能够运用于实际,同时也是了解社会,熟悉职业环境,学习为人处事,进一步增长才干的一次极好机会。通过校外毕业实习,可以为正式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缩短不适应期,尽快拿起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说,校外毕业实习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应该以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取代。对于校外毕业实习,学生应该重视,学校更应该重视。

学生重视校外毕业实习,就应该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在毕业实习期间,好好地到一个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去虚心地拜在职会计为师,真正地进入会计角色,虚心地向师傅学习,学习他们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诚恳热情的服务态度,把师傅要你记的账全部记好,把要你办的事全部都办好,实习结束时,让师傅给你写一个好的实习评语,让实习单位给你写一个好的实习鉴定。

学校重视校外毕业实习,就应该对每一届的毕业生都要制定完整周密的毕业实习计划;详细地将学生自己落实的实习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记录在案,动用学校的实训基地单位、关系单位为不能自己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落实实习单位,不让一个毕业生毕业实习落空。在毕业实习期间,学校应该派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巡回检查指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毕业实习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不至于流于形式。

学生要把找工作与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如果已经落实了就业单位的,而且现在又能够接收你在那里实习,那就最好,实习阶段就应该在那里好好地干,好好地表现。如果实习单位已经落实,但并非你已经落实的今后的就业单位,那就更应该安心地在实习单位好好实习。如果实习单位已经落实,但是就业单位没有落实,为了找工作经常要外出跑一跑,要跟实习单位提前打招呼,请个假,不要不辞而别,随便缺勤,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把实习搞好,是为找工作打下好的基础,而工作就业是学习、实习的目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其实也是毕业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校要像向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一样向实习单位隆重推介毕业实习生。自从有了会计实验室,有了校内会计模拟实验以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既具备了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有了一定的会计技能技巧。实践证明,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生到实习单位不但不是累赘和包袱,不但不会给实习单位添忙、添乱,而且成为了实习单位业务工作的生力军,可以帮助实习单位做很多事情。因此,不少曾经接收过会计专业毕业生实习的单位,现在每年都主动要求学校派毕业生去实习,有些单位不但不收取实习费用,而且还主动给实习生发放实习补助。因此,要使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生能够受到更多的实习单位欢迎,需要学校向更多的业务单位隆重推介。

【参考文献】

[1] 唐振达,苏艺.立体实战演练法在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1).

[2] 张臻,马英华,唐振达.构建会计实验教学体系[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S1.

[3] 隋英杰,夏鑫.会计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体系架构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8).

第6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为例,探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品牌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并指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旨在将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会计专业。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特色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30-05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会计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内,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内涵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研究,一部分业内专家认为,专业特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培养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有较高社会声誉。强调内涵建设的专家则结合专业建设中的普遍现象,总结出专业特色应具有三个特征:独特性、优质性、发展性,并据此提出专业特色建设的内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思路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素质好,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教学设施精良,实践教学条件好;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有保证,社会声誉高。有专家学者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稳定互助的产学合作机制、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品牌专业的内涵,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不同学者的界定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品牌专业,一般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达到一流水平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社会上知名度高、竞争优势强并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

(二)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内容研究

有学者认为,专业特色可体现在不同层面:(1)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专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3)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甘娅丽通过专业建设的常规性分析总结出会计专业建设的六要素,即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方法等,并提出专业特色建设六要素基本架构和闭路循环管理体系。李翠莲、喻穹认为,还应将“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专业特色建设的内容。黄世秀从品牌专业建设方面提出几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专业建设规划;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加大品牌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加强品牌专业的宣传等。

(三)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

有学者认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2)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专业建设创新。(3)分类培养与岗位就业紧密结合,加强教学模式改革。(4)充实完善实训设施,加强实践教学改革。(5)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分四步走:学习研究——思考规划——投入实践——总结提炼。刘沂蒙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师资队伍为先、专业带头人为重、外部市场为导、教学条件为要、学风建设为基、特色方案为本”的方针。关于如何进行品牌、专业特色建设,有学者提出以下战略:(1)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战略要有明确定位与目标。(2)将研究教学型理念贯穿于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始终。(3)建设一支科学、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5)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有学者认为,要创建品牌、特色专业,首先必须有一流的培养方案,一流的培养方案必须有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支撑;为了有效地实施方案,还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管理制度,包括一流的师资、实践条件、优质课程资源和实施办法等。

(四)关于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有学者总结目前国外高职课程体系的几种模式:(1)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2)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又可分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CBE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和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3)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模式。(4)以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为代表的合作教育模式。(5)以印度为代表的遵循企业技术路线来开发专业课程的NII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模式。刘晓红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属于知识本位型,而国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属于能力本位型。欧阳丽君对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后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一般分成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目前,虽然国内各职业院校都在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上进行着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甚至有的院校有的专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能在国内乃至国际享有自己独有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的院校及专业还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在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上集中优势,重点突破,早立项,早实施,早出成果,必将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建设中走在前列,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风格。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

建设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过程中, 专业是重要的载体, 办学特色正是通过特色专业来实现的。抓好专业特色建设、精品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高质量的专业特色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和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专业。尽管目前有许多专家学者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设性理论,但如何打造和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品牌,创立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学说,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考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当前状况下,结合许多高校品牌建设实践,在理论上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1)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内涵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特色立校的总体方针为专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具有特色的专业品牌建设研究必然会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最终也会有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2)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优势在于我们有条件在发挥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将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专业特色转化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价值。而具有优秀教学质量的品牌建设可以在提高专业影响力的同时吸引更多高品质的生源和社会资源,锁定更多的用人单位到高等职业院校选拔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近年来各职业院校竞争激烈,普通高校和民办院校的扩招也给我们带来潜在的生源危机。所以,尽早地进行专业特色与品牌价值研究,有助于化解专业乃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对于学院品牌建设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上,只有真正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在日益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才能凸显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优势,转变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树立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良好形象。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按照各级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围绕会计专业建设现状,总结归纳目前会计专业建设中的特色之处,发现会计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炼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构建品牌价值 在实践育人过程中,体现校企融合、实践育人、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成为会计专业的特色,而品牌建设需要的恰恰就是上述特色和独创性,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凝练,从而有效地树立起自身的专业品牌。

在课程体系方面,结合会计工作岗位群开发专业课程,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 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对会计岗位群进行深度分析基础上开发的若干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一套强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校内学习阶段阶梯状递进。如在会计系会计专业课堂上,按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使教师享受到一种成就感。能够与企业业务流程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课程内容,必然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

形成性考核方式有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 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亟待创新,只有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考核方式,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针对青年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通关考核,可以是三级、五级、若干级。这样,学生如果一次没有通过,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此举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一次次能力过关中找到自信,职业能力稳步提升,学生反响热烈。具有特色的考核方式促进了专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第二部分:在充分分析会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品牌建设,研究具有特色的会计专业品牌建设的目标、特征、内容及举措,从而提升专业影响力。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仅仅侧重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同时要注重专业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影响力,不但要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要尽可能地扩大专业的影响力,让准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和需要聘用毕业生的企业充分了解这个专业的实力,使会计专业成为我院提高竞争力的品牌。

(二)基本思路

第一步:首先,对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和品牌建设做深入细致的调研,然后,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国内国际对比、分析、研究。

第二步: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结合各级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总结提炼出会计专业的特色,作为品牌建设的价值支撑。

第三步:借鉴国内外会计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针对目前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优劣势, 在专业建设环节中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本质特征,以明确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完善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方案。结合自身优势和院系资源,制定本专业品牌的内涵。实施精品战略, 形成师资品牌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形成实训基地品牌特色;服务人才培养目标, 形成会计课程品牌特色。以1~2门成熟的会计核心课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口,以教学团队的方式打造精品课程,借以提升专业知名度。

第四步:归纳、汇总包括调查问卷在内的调研成果,做进一步的研讨。然后,由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整理,结合专家意见,在会计专业内部展开研讨、论证,完成专业品牌建设定位工作,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品牌建设方案,并做可行性分析。

第五步: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总结项目调研报告的结论,从学院、系部、学生和企业等的角度,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就选题研读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专业设置方面的代表性理论著作,借助CNKI中国知网平台,搜集整理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辅以google等学术搜索引擎,获取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源,为本研究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比较研究法 专业特色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为了比较直观地说明专业特色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课题组对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为准确地归纳出专业特色。

调查研究法 本项目主要通过调查访谈的方式,围绕品牌专业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内容,对高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状况进行访谈,旨在发现可借鉴的内容。

案例研究法 课题组收集国内多家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案例资料,并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剖析,归纳出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普遍规律。

访谈法 通过对北京市重点行业的典型企业财务相关岗位人员,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毕业生、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相关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岗位需求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等相关信息,在访谈中总结出各方的具体观点。

系统分析法 将学生、高等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等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系统内部的多方主体,研究系统的机构层次及关系。

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见图1。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

研究的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是:(1)如何将本专业的特色及优势转化为一种品牌价值。(2)针对本专业的优势如何创立特色中的品牌。(3)如何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水平和速度。

(二)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基本观点

我们认为: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永远是稀缺资源;要建成会计特色专业品牌,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注重品牌的内涵建设 我们将会计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为:建成符合区域经济特点,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深度的专业课程开发和良好的会计人才输出体系的特色专业。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凸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2)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3)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4)以解决教改中重点问题为能力导向的教学团队建设。(5)基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建设。(6)科学高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7)以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8)体现民族特色、区域特点、行业特征的专业文化建设。因此,结合上述八个方面,我们初步构建了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即“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特征。

二要开展品牌的外延建设 (1)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活动、特色工程,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外宣传力度。(2)对于已开的定向班适度控制生源,变粗放型教育为集约型教育。(3)彰显会计文化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有计划地进行品牌推广。

(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专业品牌建设提倡精品课程做加法、小班教学做减法、校企合作做乘法、教学资源做除法。正如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有拳头产品一样,学校专业建设也需要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作支撑。过去,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及申报主要靠个人的力量,而我们提倡靠团队的力量创建会计专业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会有助于专业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正如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分工就越细一样,职业教育越发展,市场对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就越强烈。所以,适度分层教学、适度减少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将有限的教学学时让给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包括实验室、校企合作在内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企业的利益、学生及家长的需求、教师的利益与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促进品牌建设的凝聚力。

第二,以专业系部为平台,争取更多项目资金的支持,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鼓励教师主持院校级重点项目,从而获取广泛的资金支持。同时,作为一项立体化工程来建设,在全方位开展专业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专业品牌价值。只有树立一流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考量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唯有获得来自行业企业、培养对象的认可和欢迎,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形象,专业才能办出特色。

第三,在职业教育领域,将创新工程引入一个专业的特色与品牌建设中,要在一定时期内结出丰硕的果实,不仅需要对自身的困境与逆境、优势与劣势有审慎的自省,同时也离不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创新工具、离不开对于行业发展潮流与趋势的观察与洞见。

参考文献:

[1]邓姣.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特色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2]姜韵宜.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思考[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

[3]伍玉娟.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浅探——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4]甘娅丽.高职高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探析——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5]何玉英,蔡秀勇,白安义,刘世荣,韩宗强,闻乐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品牌、特色建设的研究[J].经济师,2007(4).

[6]陈洁.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为例[J].金融经济,2010(7).

[7]袁红萍,涂瑛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7(4).

[8]杨寿康.浅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9]刘英.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10]刘晓红.国内外高职课程体系模式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11]欧阳丽君.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12]黄日强,黄勇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13]李杰,孙娜娜,李镇,陶秋燕.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4]胡玲敏.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J].会计之友,2010(9).

[15]何玉英,蔡秀勇,白安义,刘世荣,韩宗强,李书建.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品牌与特色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16]黎铁新.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07,7(5).

[17]黄东星.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2008(6).

[18]杨杰.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途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9]李翠莲,喻穹.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20]黄月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方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3).

第7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对申请进入卓越会计师实验班的学生,我们要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至少要从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两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是选拔范围的选择,从理论上来说既可以是刚入学的新生,也可以是大一学期结束,既可以是全校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选择大一结束时,针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进行考核。原因在于经过大一一个学年的学习和生活,大家对大学逐渐适应了,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校对每个学生也有了必要的了解,建立在双方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会更合理。同时大一下学期一般都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在进入大二之前所学的课程基本是一样的,不影响后续学习,如果在全校范围内选拔,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没有学过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些专业基础课,后续的学习会受到很大影响。其次是选拔条件,采用双重标准: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二者的比例为7:3。学习成绩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因为会计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学习能力是掌握技术的首要条件,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是卓越会计师的全部,所以还要从其他方面比如:道德修养、外语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我们的做法是以上学年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会计专业的学习成绩专业排名前30名,非会计专业的专业排名前20名的学生有资格报名参选。因为我们是实验班,所以招生规模比较小,仅仅招收一个班30名学生,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比较高。对于符合条件的学生统一组织面试,面试主要从道德修养、外语和数学基础、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最后择优录取组建班级,对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制定单独的教育教学计划,单独编班,采取单独的管理办法。我们的做法是单独编班,配备专门的班主任,为每个学生配备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实行学年结束,末位淘汰10%,补选3人,补选的学生从同年级会计专业的学生中按成绩则有选取。被淘汰的学生进入同年级会计普通班。这一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最终选拔到真正的卓越人才。

二、开创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

实验班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开创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会计学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以致用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学生毕业面临的市场就是企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我们就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联合共同培养会计人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卓越会计师的培养方案,学校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在企业的实践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已经和将近二十家大中小型企业达成了合作培养会计拔尖创新人才的协议,这些企业横跨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农业等各个行业,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已经达成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有:中国电信集团河南省分公司、郑州银行、郑州市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洛阳钼业集团等。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学生方面,学生大学前两年主要在校内学习,从第三年开始到企业(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实验班的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和校内模拟实习的时间累积至少1年。校内培养阶段重点拓宽学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素养,赋予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思维,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企业培养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强化创新思维的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感。校企双方共同探讨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成长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可行性。从培养目标的制定到培养中具体任务的完成都是双方基于人才培养的高度确定的,体现了“真枪真刀”做和“干中学”的特色。坚持双赢的校企合作原则,经过近几年的合作,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已经建立了较成熟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其次,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我们聘请企业资深会计师担任某些专业课教师,邀请企业高管到校园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使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掌握行业标准和行业实践经验。最后,我们与企业深度开展科研项目的开发合作,使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开发,一方面使教师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实际项目训练,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教学效果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实验班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多种途径来实现:首先,制定教师进企业和企业财务人员进课堂的校企共赢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还实施“双导师制”,即从学生入校就配备校内导师,四年内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指导;同时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帮助学生制订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早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尽早接触社会和企业实际工作,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开拓精神。其次,鼓励和督促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和职称;提供参加培训和参加校际访问的机会,旨在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理论水平。目前我校卓越会计师的校内师资队伍分成不同的课程组,每个课程组由教授或者博士作为责任人,定期研讨。利用假期去国家会计学院等机构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也有教师深入会计师事务所去学习调研。

四、建立以市场为需求的课程体系

第8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关键词】 管理会计;能力本位;教学改革

能力本位是20世纪末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论认为,教学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已经开始能力本位的实践性教学探索。在《管理会计》能力本位教学实践中,把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基础,既重视学生就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具备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能力本位教学的灵魂。

一、《管理会计》课程能力本位设置的理论基础

能力本位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力本位教学重点是培养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力本位教育的实施以能力本位课程理论、能力本位学习理论、能力本位教学理论、能力本位教材理论四大理论体系做支撑。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分支,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改制结合其他的信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一门技术性、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

能力本位课程理论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管理会计》将现代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是一门以企业管理方面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业绩考核为主线的综合叉学科课程。

能力本位学习理论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管理会计》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展开案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以致用,为将来从事会计或其它经济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能力本位教学理论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管理会计》的教学需要把握管理会计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管理会计领域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案例的分析,掌握管理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其能够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能力。

能力本位教材理论认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学习主体对其进行信息加工的客体,是教师用以构建学生心理结构的外部工具或手段。《管理会计》的教材需要贯穿管理会计为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坚持全部工作按“成本效益分析”的原理进行,理论结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组织内容,结构清晰,易于学生把握课程的脉络。

二、《管理会计》课程能力本位体系的构建

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必须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综合开发课程体系。充分调研企业对会计专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与相关企业的会计和财务人员一起进行工作分析,把实际工作要求作为设置课程和确定课程内容的根本依据,明确教学目标,设置课程模块,确定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模块组合。

(一)解构学科体系,设立课程模块

《管理会计》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过多的理论,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为此,应该解构学科体系,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专业课和基础课平行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时展开。

为适应“能力本位”的培养,《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共十三章,按4学分计算共计76个学时。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括号内为学时数):

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是: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前两个模块是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属于学生应当了解的新内容。

各模块及章节具体内容、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二)明确能力培养目标,遴选课程内容

目前,高校采用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率非常高,有的学校甚至主张将管理会计课程取消。笔者认为,仍应保留管理会计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取消,应把会计专业基础课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门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突出《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重点。

首先,《成本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础课程应以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为主,而有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容应纳入《管理会计》课程。

其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一个重复点,《财务管理》课程应侧重于讲述财务预算的编制与考评;《管理会计》课程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来展开。

最后,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重复点。《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证券投资为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项目投资为主,这能够与全面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内容实现有效衔接。由于二者的内容均以时间价值为基础,出于对教材体系完整性的考虑,二者都应保留时间价值内容,可通过教学计划,根据授课时间先后调整各自的教学内容。

三、《管理会计》能力本位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在高职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不仅需要实践者对能力本位体系的理论基础进行不断研究与发展,还需要得到高职教育主体及其相关部门的系统支持,这样才能确保能力本位教学体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上发挥作用。

(一)《管理会计》能力本位教学体系的硬件支持

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大量的硬件需求,涉及到对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物质支持。教育政策在教师进修等教学准备上,应给予教师更大的时间与物质空间,从而完成教师在教学上由逻辑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变。能力本位体系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体验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将使学生对实验(或实训、实习)设备、图书馆、信息网络室等的硬环境使用率大大增加。例如《管理会计》和ERP软件的结合是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点,传统的会计模拟实习和管理会计的教学完全是割裂的,而如果能够利用ERP软件结合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软件利用能力,进一步掌握管理会计的重点内容。

(二)《管理会计》能力本位教学体系的师资保证

师资是保证能力本位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但当前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模式无法达到综合化与实践化,对学生的指导则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管理会计》能力本位体系既要改变传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授受模式,形成以实践促认知的新思维;又要求教师走出校门参与企业管理与财务实践,获得实践体验,并建构初步实践理性的知识结构。主讲教师有以实践企业基地为依托的科研项目,通过把从科研和企业实践中得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中的生动内容,将管理会计领域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主讲教师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预测、决策、控制和责任考核所积累的心得、体会与理论传授相契合,开拓师生的视野,充分达成“市场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的共识。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思维模式与教学方法,这正是建立《管理会计》能力本位教学体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当前师资教育体系提出的重大挑战。

(三)《管理会计》能力本位教学体系的评价导向

当前的《管理会计》教学评价标准是学科专家提出并认可的,较多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建构,而缺乏知识、技能、态度等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之间的联系,忽视知识在职业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而后者正是能力本位体系所致力追求的目标。因此,《管理会计》能力本位体系对学生提出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应在教学评价标准中得到切实的体现,这既是对能力本位体系在行动上的支持,也是对职教教育改革方向的转变。冲破传统教学评价标准对逻辑理性的桎梏,渗透更多的实践理性标准是促进能力本位体系深入开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市场调研、课程论文、案例分析、小组辩论等新型方式,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责任考核的专业知识,综合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原理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掌握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发端于职教领域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经过改造能够适合高等会计专业《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该模式在不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实施教学中心的转移,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培养具有适应社会要求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会计专业人才,使管理会计在推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项目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淑娟,候金柱.论能力本位教学体系的支持系统[J].职教论坛,2003(6).

[2] 陈庆合.能力本位教育的四大理论支柱[J].职教论坛,2004(12)下.

[3] 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9篇:会计专业的科研项目范文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应用型;审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233-03

总书记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要求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基础设施等,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面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所呈现的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发展动力以及所对应行业发展变化快等特点,需要按照高起点、开放性、国际化、现代化的思想改变审计专业的建设面貌。面对教育现代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环节、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哈尔滨金融学院于2012年9月招收第一届审计学专业本科生。审计学专业确定了建设精品专业方向,在师资、课程、实验室建设、教学管理、学科发展方面做出许多改革举措。总结哈尔滨金融学院审计学专业发展和改革历程,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用面向教育现代化需要来影响带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改革是可行的

总书记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要求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基础设施等,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面向教育现代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环节、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是将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等内容的有机结合。在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指引和影响下,国内许多高校包括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有许多先进和富有实效的尝试,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和手段创新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的建设改革也在改善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进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教育现代化在各地区各类高校的实现过程具有多样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势条件,合理规划“专业群”建设,突出那些易出效果的小而精专业建设,打造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二、确立面向教育现代化办学思路,有利于迅速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建设现存问题,开拓崭新的工作局面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专业存在的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及跟不行业发展速度等问题,迫切需要从教育现代化办学理念、制度、方法上加以促动和改变。

关于基础薄弱是审计学专业特有问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教育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背景下合并相近专业,将审计专业作为会计专业的近似专业取消掉了。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演进,会计、审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社会上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起开始逐步在全部财经院校恢复设立审计专业,此后国内开设审计本科专业的高校日益增多。因此,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审计专业都属于新建专业,专业自身呈现出人员少、经验少、设备少等状况。

关于专业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特别是师资支撑值得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审计专业大多是以会计专业为基础组建或是从会计专业中独立出来的,所以,大多数审计专业的教师是原从事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缺少具有较强审计实务能力的审计专任教师,具有审计执业资格或能力的师资匮乏。另外,审计类课程内容复杂,与相关专业知识关联紧密,教学难度大,学生的学习难度高,又因其主要面向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就业面有限,从而削弱了审计专业发展的动力。

不适应对应行业的发展速度是易被忽略的问题,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所面对的行业情况看,具有行业规则发展变化快、国际化程度较高、对“一专多能”型人才需求迫切等特征。行业规则发展变化与会计准则变化、国家和行业监管政策及企业舞弊特征关联紧密,国际化程度与经济全球化及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等效密切相关,需要审计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扎实的法律、管理、工程、计算机及外语知识,才能胜任审计工作要求,这些情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办学导向为我们提供了绵绵不尽的动力,打开了工作空间,促进了校际学习和交流,使许多原来不敢想、没机会尝试的事情,现在都变成可以想甚至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必将大大拓宽工作视野和思路,促进我们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安排专业建设工作。面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所呈现的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发展动力以及对应行业发展变化快等特点,需要按照高起点、开放性、国际化、现代化的思想改进审计专业的建设面貌。

三、对小而精的审计学专业定位高一点,理应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审计学专业面对的是复杂高效和充满竞争的行业,行业就业特征决定了这种专业人数较少,同时标准也比较高,所谓“船小好调头”,这样的小而精的专业能够建成怎样的专业,很大部分取决于建设思路的先进性,思路决定出路,相对而言,过程和成本问题不应是主要问题。

审计专业建设在思路形成上,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必须充分利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总体要求是“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为此,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面向教育现代化需要,结合审计行业职业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充分利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条件,按照“高起点、育精品、出特色”的原则,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等方面科学规划专业建设内容与方法,打造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的“极品”形象。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职业化取向。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日渐趋同直至等效,各国的会计、审计民间实务交流也日益加强,从而大大提升了各类审计人才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培养审计人才不再是为自己本国本地区培养,而是服务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应用型本科专业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职业化取向,以满足“一专多能”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需求。

四、必须紧紧依托教学改革平台,打造富有特色的“一专多能”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教学改革应适应审计事业发展变化对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这一条是专业建设诸多方面工作中的核心和主线。

审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计办法、审计工具和基本思路,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可以设置作为主干课程的《审计学原理》,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财务审计》,以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和风险审计为核心的《内部审计》,以合法性、舞弊和任期责任为主的《国家审计》,以造价咨询中介机构为主的《投资审计》等,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适合审计需要的复合性人才,也可为学生打开不同的就业窗口。

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应遵循“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原则,课程内容应适应审计专业特色,注重业务流程。教学实施中打破章节的限制,运用“案例”解析实现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对某些实务色彩较浓的课程可以按照“案例”或“专题”进行设计,并与实习基地相结合,让学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集团在亲历审计过程中去破解预设的问题。

专业教材应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与具有丰富审计实务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深人员合作编写,将专业性与实务性有机结合。

为营造促进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环境,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教学管理应树立人文关怀的指导思想,重视文化内涵建设和现代大学制度构建,通过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强化办学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带头人制度,选择科研水平高、审计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作为审计专业或所属学科的带头人,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发展;创新管理理念,改进教学评优和考核制度,按照“目标管理”理念构建教学管理方式,要将学生评教和督导评教结果与所在教学团队的社会声誉结合起来评价和考核教师的业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条件更新教学管理手段,依托校园网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五、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特征至关重要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们的先进性和利用程度,直接决定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审计专业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应着力强化综合性实验所依托的实验室环境建设,为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审计职业所需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达到锻炼系统审计思维和方法训练的目的。为此,应强化审计对象相关会计、财务和业务资料建设,努力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组织合作开发审计实验解决方案和设施;创造条件将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请到课堂,建设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室,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使学生了解在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现实中,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如何影响和改变传统审计理念和方法;大力扩展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深度合作,在原有大多以会计师事务所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增加大型企业集团、金融企业、审计机关等实习基地,以适应审计职业方向多元化的特征。

六、必须高度重视科研与学科建设对教育现代化的助推作用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建设应确立正确的科研方向,使审计专业的科研成果能够服务于专业建设和发展,直接助力于当地审计事业发展,如扩大审计机关审计成果,提升当地社会审计水平,使当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貌发生积极改变等等。应从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发展中汲取审计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营养”,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本着联合共建原则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发展对外联系与合作,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学历教育合作、学术会议交流、学者访学、调研学习等形式,切实加强学科发展水平;确定切实可行的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规划,包括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建立相应的运行制度,实现有制度、有内容、有考核。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专业建设必须紧跟现代国际先进水平,根据本专业所呈现的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发展动力以及不适应行业发展变化快等特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总体要求,满足“一专多能”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化审计专业教学改革,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与体系,依据切实可行的建设改革规划,助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

[2] 赵海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审计学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