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金融理论与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理论与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理论与教学

第1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

论文摘 要: 作者从本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入手,指出了本校原有金融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本校金融高等教育模式即“商学院”模式的观点,旨在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为此相应地规划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性内容,并提出了教材的选用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的措施。

一、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

21世纪的金融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金融阶段的新特点及新趋势,伴随着这些新特点和新趋势,银行经营的理念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型、国际性、复合型、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我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我区现有金融从业人员中这类人才则更是少之又少,这将严重阻碍我区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给担负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重任的金融高等教育带来严重挑战。面对新世纪、新经济、新金融的冲击和挑战,有必要对我校金融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我校金融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金融学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得较高,缺乏特色。

现有的金融学本科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未能较好地考虑金融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地方实际和本校实际情况,定得较高,未能注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金融本科生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

2.现有的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许多问题。

未能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且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是走“经济学院”模式还是走“商学院”模式之路;未能很好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分层安排四年的教学计划,使层层之间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虽也设置了许多新课,但从教学内容上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各课程之间的定位及逻辑关系未能恰当地处理好,等等。

3.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应用较少,未能注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模糊,与外界联系较少,等等。

三、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精简内容,优化课程,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原则:(1)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扩大面向,培养复合型人才;(2)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减课不减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还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给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3)加强平台课程建设,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建立有利于多样化人才成长的教学体系;(4)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强调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5)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6)立足知识传授,注重能力培养,突出素质提升,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于一体,培养能面向未来世界、把握环境变化、适应工作转移的人才;(7)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8)注重交流技能的培养。

四、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金融学教育呈现出多头并进的竞争格局,传统的金融学优势专业通过创新极力维持固有的地位,综合性的一流大学依靠学校名牌和综合资源优势抢夺高端市场,一般的综合大学和各种专科性大学遍地开花争办金融专业。对于我校金融专业而言,如何在下挤上压、前堵后追的严峻形势下找到自己的市场领域和发展空间,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我校金融学科的基础和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应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定位。因此,我校金融学科的发展要强调办学特色,以差异性竞争策略来获得领先的地位,并将其落实到课程体系设置和具体教学之中。

结合以上专业定位,我们认为我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金融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操作和公司理财及投融资运营的基本能力,以及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以及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投融资业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该培养目标中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注重素质教育和原理性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

在分析了西方国家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及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应该考虑前述培养目标的界定,倾向于基础性、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参照国外“商学院”模式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和金融发展新趋势的需要,增加一些微观应用课程,进行课程整合,适当归并和改革专业课以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根据这个思路,在对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安排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安排的特点是:(1)能依托我校经、管、法等学科优势,突出金融学科发展中对财经、管理、法律及理工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便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金融学科理论及实践性发展要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2)把金融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既涵盖现代金融学的主要内容,又符合国家教委对金融专业的统一要求,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均要学习,体现了宽口径的要求;(3)注重了微观应用性课程,减少了重复设课的现象;(4)以《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为专业基础课,改变了传统的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为专业基础课的观点;(5)体现了教学内容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六、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教材是教学过程诸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一套规范且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规范教学内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在对国外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材的大体模式应该是:21世纪优秀的高等教育教材应是由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编写,被大多数院校采纳,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全面系统反映现代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方式,并便于教学的新型教材。为此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材选择的基本程序是:(1)首选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教材;(2)选择面向21世纪教育部推荐教材;(3)选择省部级优秀教材;(4)在国内没有的教材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选择国外翻译的教材。二是自行编写。选用原则是:选择2000年以后编写的教材;选择权威部门推荐教材。

七、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较完备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各门课程的设置意图及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实现我们提出的培养目标。目前,我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手段较落后的情况。因此提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改革与创新,增加投入,添置设备,以利于我校金融学科教学效率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提倡针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而在教学手段上要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要。同时应实行考试形式多样化,对有多名教师授课的课程坚持统一出题、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以保证考核的公平性与同一性,促进总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密切联系,还需要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2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摘要:金属工艺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工程实践性,为培养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中职教育要加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的更好融合,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 金属工艺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融合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强调了学生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教学的实践性及操作的熟练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但其课程内容庞杂,知识面广、概念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学会分析、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及工程实践的意识,这是中职金工教学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一、抓好理论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金工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考虑专业面的拓展,其次,要放在专业改革的系统中来加以统筹、规划。因为中职教育一般时间较短,总学时是一定的,学时的分配,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分工、配合和衔接,必须全面进行考虑,最大限度的在短暂的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金属工艺学这门课,也存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分工和配合。中职课堂教学时间紧迫,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选讲等方面,都必须认真对待。在教材的编写上,应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减少重复的内容,重视应用性,增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内容。同时,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教学要求,能进行内容的选择和装配,以适应社会多变化、多学科的要求。另外,改革课堂教学手段。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幻灯片、录像片和部分自制的投影片,这不仅大大减少了书写和画图的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CAI教学手段也得到了进步。

二、抓好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实用性人才,因而实践环节相当重要。金属工艺学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验和金工实习。这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并能正确使用。

(一)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是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传统的实验目的在于对理论的验证,将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标准化、理论化,这种实验方法扼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思考和创新。为此应改革实验环节,使学生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自行确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验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计划进行实验,并且允许实验失败,允许重新实验,大大地解放了思想,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独立操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实习环节

金工实习包含铸、锻、焊、钳、机加工等五大工种的内容,为在较短的实习期内完成诸多实习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方法上要下一番功夫。在实习前通过录像的方式对实习内容加以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各工种的实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设备的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时采取学生分组、工程轮换的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

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更好融合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要求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讲课时,必须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努力将二者很好的融合起来,将感性的东西通过慎密的分析与思考上升到理性,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能逐步掌握实践学习和做学问的方法。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在金工课与金工实习相互穿插中,教师仅起提示和引导作用,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交给学生。并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必要的知识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工艺图,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完成实习操作,掌握内容后,教师再进行下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动脑筋安排操作步骤,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掌握完整的工艺知识,是很难达到规定要求的。这样促使学生必须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让学生制定加工工艺,自己完成实习操作,顺应了青年人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要求,符合激励原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知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循环上升过程,通过对该课程再认识可以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合理的金工实习教学管理体制,是保证金工实习以实践教学为主、提高金工实习教学的质量的关键。可以将教学和生产分开,成立专门从事实习任务的车间一金工实习基地。并成立了由教务处、实习工厂、金工教研室联台组成的金工实习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金工实习教学工作会,组织、实施金工实习教学计划和任务检查教学质量,研究和落实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和指导人员的培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这种管理体制,除了有助于金工实习基地实习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术平的提高外,最重要的是还能够使学生在这种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能力培养的机会。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宽视野

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模式无论在内容和教学手段上都存在着不足,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在设备补充方面,实习基地在保证传统设备充足的前提下,还要添置数控车床、数控线切割机等现代化机床。这样学生在掌握传统的加工方法、工艺(如钳、车、钻、铣等)之后还能了解到当今较为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这些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对各工种、工件的了解。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实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能力培养自然随之加强。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从金工实作考核看出,许多以前实习过的同学看到现在的考核件,都说比以前难多了,而现在考核的成绩比以前普遍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课程设计与实习的整合

《金属工艺学》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工程材料及其强化改性,包括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材料的强化改性以及材料的选择:第二部分是材料的成形工艺方法,包括铸、锻、焊、冲压、粘接及车、铣、刨、磨等机械加工方法。其内容的广泛,内在联系的不明显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掌握运用知识的难度。为此,我们除利用电化教学介绍新工艺外,还应把铸、锻、焊和部分机械加工内容放到热加工及轮换工种实训中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操作,现场考核。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工程材料及其强化改性与材料成形工艺之间缺少一种整体性,学生们不能灵活运用材料的强化改性与表面技术。为将这两大部分知识融会贯通,在课程结束后,宜安排适量时间做课程设计。拟将课程设计内容与轮换工种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校办工厂、到当地工厂实地考察,归纳总结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第3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关键词:战略规划 教材建设 多元化考核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业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活动越来越市场化,金融交易越来越国际化。金融学是从应用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在金融理论的研究在产生之初着重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直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注重金融理论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同时金融学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金融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比如,资产定价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等。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金融学本身的微观化研究方向对金融学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也对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学学科的发展需要我们对现行的金融学教学进行评价,对未来的金融学教学进行战略规划。金融学教学要符合市场需求,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金融人才。这要求金融学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既要熟悉本国宏观金融体制与规律和精通微观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不仅要掌握金融学的知识,还要熟悉与金融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财务管理学、应用数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学等。

金融学教学的改革需要以金融业和金融学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学教学的战略规划。金融学教学的战略规划既要注重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等,也要注重实验室、多媒体等硬件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金融学教学的长远发展。

在金融学教学战略规划中,首先要注重层次性。在现代经济中,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性,不仅对高端人才有需求,而且在低中人才市场中也存在大量需求。这是与我们金融发展阶段相适应。所以,在金融教学战略规划中,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特学培养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可以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培养计划,高校根据自身的实力的升降制定培养目标。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金融学教学发展的基础,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一)增加金融学微观方面的内容

在金融学教学中,注重对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在微观金融学方面比较不受重视。这与我国金融体系管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金融运行的绩效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度、政策等宏观因素,在金融学课程设置上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倾向于宏观理论方面忽视对微观层面的教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微观层面的金融学理论在金融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把金融学的微观内容加入到教学之中。在金融学课程设计时,加大微观理论的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的相结合,不能因此而忽视对宏观理论的地位。把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强调课程内容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在金融领域更是如此。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合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更需要参与到全球经济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经济发展中真正培养出人才。所以金融学课程设计要增加国际金融学的内容,比如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包括已有的国际金融、外汇业务、对外结算等课程。此外,在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如国际经济法、国际惯例、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国际性金融贸易组织及其运作等;国际交流方面,如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外交军事政策、国际交往礼仪、国际谈判学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扩大金融学教学的国际视野。

(三)实现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这就需要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掌握数理知识,否则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进行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除与数学关系较为紧密外,金融业务的信息化也是金融发展的趋势,这要求金融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因此,课程设计时就要注意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促进金融理论的转化成为市场所需的技术,促进金融的发展。

二、教学手段的现代

教学现代化,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手段。在金融教学中要更好的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是脱离原始的“黑板粉笔”教学,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掘金融学教学的潜力。比如,建立金融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的软件配套设施,比如银行软件、证券软件等进行实践教学。金融实验室可以真实地模拟现实市场环境,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股票、期货交易环境。金融实验室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式操作逐步熟悉现实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技能。在现代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鼓励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金融教学还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多形式的开展实践教学提高金融学微观理论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开展合作等实现。也可以开展金融模拟投资竞赛和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组织专家讲座、创办自己的金融学术报刊。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现行的金融学教材偏重与理论,对实践的部分重视不够。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降低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在教材建设中要注重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外,在教材建设上要注意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论成果,将其及时地补充进教材中去。此外,在教材建设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材建设应与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相结合

教材建设要与师资建设同步,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建设能够确实起到作用,发挥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在师资力量建设中,要对教师进行评估,尤其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给予全面了解,从而制定有针对性对方案来提高教师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针对教材就教师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对教师进行培训、业务交流等来提高教师的素质,以便能够与教材同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根据学校的规划,也要根据教材的适应性,有针对性地发展。

此外,教师队伍建设紧跟时展,金融学理论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快,要求教师具备较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合理的理论结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师培养上,要切实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培训、参与课题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科学的考核奖惩办法优化教师队伍。对教师的培养不仅是要从制度上安排,促进他们自身的提高,学校也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他们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二)教材建设需与提升网络教学环境相适应

教材建设立体化才能有助于提高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使用。所谓教材立体化就是在一整套教材建设中,包括核心教材、课程说明、课程大纲、学习指导、学习要点、重要概念、问题解答、活动建议、教学案例、教学图片、实验实训指导、在线课堂、复习题库、课程试卷、政策法规、参考文献、专业期刊、相关网站等在内的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课程立体化教材。通过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先进条件。

(三)教材要注重实践内容与实践课的一致性

金融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应用型人才,需要他们能够对金融市场做出敏锐判断,对市场业务能够熟练操作。所以在金融学教材的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的实践内容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最佳手段,是纯粹的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材实践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与纯粹的实践课的衔接,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同时,在教材实践课的设计上要教材结构“模块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使用时可以将银行、证券、理财等内容进行模块式的剪裁,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模块,便于选择性组织教与学,使教材更加实用、适用,职业特点更加突出。

此外,在金融学考核方式方面要多元化,根据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改变过去以笔试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例如,对于课内实践,可以按照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对实践环节,比如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之类,采取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写作、答辩等方式来考核。

四、结束语

在金融学教学战略规划中,以教材建设为核心,通过师资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来整体提高金融学的教学水平,应对新形势下金融学教学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金融学教材建设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6

[2]张静琦,孔曙东.新世纪对金融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改革探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

[3]田玉兰.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N].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

[4]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

[5]“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大学教学,2005

[6]李琼.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7]杨胜刚,乔海曙.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基本思路[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2

[8]杨淑娟,刘明显.高校金融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2011

第4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关键词: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5-0068-03

一、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金融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精确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领域现实问题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金融学、工程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利用财务会计、法律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对信息技术、产业技术、金融资产运作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新一轮的“金融革命”中金融工程已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被引进到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4月批准了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院校设立金融工程学科,2003年又批准了广东商学院等一些高校设置本科专业, 目前我国已有近40所高校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专业的设立,是我国加强金融学科建设、调整学科结构、推进学科融合、积极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 提高学科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 将有利于依托金融学学科的坚实基础,加快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强化金融工程科学研究,全面提高金融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认识金融工程学作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对现代经济金融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实现金融理论研究的定量化、工程化、应用化、产业化为目标,建立和发展金融工程学科是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的必要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人才, 除了要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可以看到,数理定量分析已成为经济学、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所以学习金融工程必须要有数理基础。 训练学生在注重定性研究分析经济金融现象本质的同时,加强定量研究。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应用只有借助于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的支持, 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工具。 一定要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 从而转化为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我国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金融工程学大量运用运筹学技术、 仿真模拟技术、 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使得金融新产品的定价更符合市场要求,使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更趋完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配置, 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传统的运作模式,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融工程学作为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同时又为更高层次的金融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性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转变的时期,明显滞后于国际金融科学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使理论严重脱离实践,远远适应不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对相关理论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在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中, 相当一批高校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对推进相关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 武汉大学金融系的金融工程实验室等。 由于这些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在风险预测、建模、蒙特卡罗仿真分析及决策优化中应用了分析软件等工具, 使得该学科在金融工程教学和研究领域在全国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

从目前国际国内的金融工程学科发展来看,理论教学必须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并了解最新学科的前沿发展。 金融工程已逐渐作为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应当认识金融工程学科的本质所在, 强调应用型教育, 为企业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三、加强我国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对策

金融工程学是将现代金融学、 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实验教学是金融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坚持“两个结合”,对“三个模块”和“四个方向”组织教学。

(一)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坚持“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了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建立实验课程体系时,要注意加强实验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在注意实验平台层次性的同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对实验项目进行分解和组合,强化对具体课程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2.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不仅需要大量模拟仿真实验,还需要增加综合交叉的、具有研究性、创业性特点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尽量考虑与企业实际的结合, 用于实验教学的模拟软件尽可能多地来自于实际运用的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是与学校共建实验室或实践基地的企业提供的, 在企业删除了某些数据后仍保留了基本的功能, 可以很好地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在实验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三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

1. 金融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基础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金融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远期与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概念与定价原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以及金融工程的新发展等。

2.数理方法模块。金融工程学注重于综合采用决策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技术等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方法展开实证分析。 通过对基本的代数知识、微积分、线性代数到微分方程,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乃至模糊数学、博弈论(包括微分对策)、概率论、随机过程和其他随机分析理论方法(包括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应用,建立仿真模型,对金融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 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最新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如混沌理论、小波理论、遗传算法、复杂系统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模拟退火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等已经或正在成为金融工程学重要的技术基础与实践工具。

3. 相关软件模块。金融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当程度的数理金融知识, 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必须进行实验教学,针对金融工程领域2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教学,从最简单的Excel电子表格做起。学生应该至少熟悉一门编程语言如Matlab, 学会一种以上数据分析软件使用,如Eviews、Spss、SAS等。只有掌握了相关软件的使用, 学生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完成模拟实验,进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四个方向”的动手能力

1. 培养学生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 定价及运用中的动手能力。衍生金融产品是金融工程的构件,而衍生产品的设计、定价、应用是金融工程的重要内容。金融市场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以及场外一些非公开交易的衍生产品如远期利率协议(FRA)、奇异期权、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irectives)、互换、结构化产品等,结构越来越复杂,其定价和应用也越来越复杂, 但都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远期、期权和互换等进行分析。通过本方向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熟悉具体金融衍生品的种类,掌握无套利原理、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积木分析法等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 定价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风险、创造利润和金融创新。

2. 培养学生在风险管理中的动手能力。 金融风险有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波动风险等)、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金融衍生产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转移风险。 通过本方向的实验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各种金融手段的用法, 能够模拟和分析公司的各种风险以及不同风险回报的投资组合, 能够找到公司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金融建模能力。 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出一个投资或资产组合将来或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的变化, 从而帮助决策层更准确更快地做出决策。金融模型方向的实验学习包括Linear Modeling、Operations Research、Stochastic Calculus、Dynamic Control、Monte Carlo simulation等建模方法, 因此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对基础数学的掌握要扎实。

4. 培养学生对金融数据的分析能力。 金融数据分析方向的学习主要是以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为主的金融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内容。 通过本方向的实验学习,学生能够应用现代金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市场和定价的有效性,探求各种经济变量间的长期、短期关系,寻找套利机会,开展实证研究。

通过实验教学的学习, 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上满足社会对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 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成为具备现代金融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水平及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能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要求, 能够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 论中国金融工程的发展条件与障碍[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8).

第5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1.1将师资队伍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目标实现的灵魂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课程相关教学老师直接相关,教师的知识构成、阅历丰富程度、对前沿的把握等都将影响该课程的建设效果,因此,在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首先将师资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积极组织、动员老师参与各类对外学习、学术交流、进修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扩展知识层面,不断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提高对教学内容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把握。除此之外,还可邀请区域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或业务人员直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不间断交流,促进货币银行学教师在学术视野和金融业务方面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自己对金融学科的掌控。

1.2将教学内容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因此在选用有影响力的教材方面和教学大纲制订和修订方面以及紧跟时代步伐方面,应始终选用国内使用度高、评价较好的教材作为授课教材,同时,坚持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思广义,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大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顺利完成的每节课程内容有要求有质量有特色。

1.3将实践性教学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中无论是讲货币还是讲银行,还是讲金融市场的平衡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等,对于刚接触该课程的同学来讲,难免具有抽象化的感觉,无法达到感性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对一些重要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组教师在讲授相关章节过程中,针对理论性课程实践教学难以创新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实物票据或单据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直观操作性,或是通过带领学生亲自前往相关金融机构面对面地讲授,实地考察,实地提问,实地操作,且在此过程中不断穿插现实中的案例,从而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实践认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和对金融实际问题的解释能力,很好地实现用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

1.4将教学质量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根本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尽管目标尚未有统一的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但只要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会应用理论,并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续相结合就算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此,既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程,通过相互研讨、相互听课、相互借鉴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讲课水平,同时,做好“院—系—课程组”听课和学生听课的方式加强对该课程组教师授课质量的质量监控和考评,确保教师精心准备,认真授课,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以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课程组老师可以结合当前金融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分别采用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学生课前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金融模拟与金融调查分析相结合、金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及重难点专题讲授法、“请进来”等教学方法改革,全力提高货币银行学的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该金融类基础课程建设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双重实现。具体来讲,主要要求做到:

(1)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该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货币银行学基础理论、概念的理解,积极借鉴国内外现实发生的金融案例,结合所讲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此扩展成为课后进行金融专题讨论的方向,这样既讲清了理论,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说明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又能用这些理论的发展来解释现实金融经济,从而拓宽学生分析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问题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课前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内容讲授中需要学生先行进行预习,然后再由老师在课堂中进行讲授,且应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始动脑筋,进行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较快地让学生从理论的学习中转变到自我思考和理解过程中去,更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和内在金融学原理,更好地实现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认识。

(3)金融模拟与金融调查分析相结合。金融调查分析是进行金融类课程学习的主要环节,通过课前调查,时刻关注我国金融发展趋势,给予现实金融经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进而结合当下某个金融热点问题,通过进行相关理论假设,通过一定的货币银行学金融模拟软件,指导学生对该金融现象进行金融模拟实验,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调查和分析来加深对现实金融发展情况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金融模拟增强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实际操控能力,极大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4)货币银行学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大学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授课教师在努力探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同时,应当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有重点地培养一批货币银行学基础理论扎实,科研功底较强的优秀学生,从而实现货币银行学学生基础理论和科研水平都有一个大幅度提升。

(5)货币银行学重难点专题讲授。重难点内容讲解方面,货币银行学课程组的全体教师要集中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集体编写并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修订货币银行学重难点释疑和案例分析,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理解、释疑机会,促使货币银行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以达到明显的学习效果。

第6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国家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

[4]刘波. 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 教育与职业 2009(6)

第7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金融企业会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36

Abstract With the finance becoming the core of the modern economy, the society put forward a deeper require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We must focus on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 personnel, but also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applied talents. As colle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lan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have stressed the need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institutions, focusing on the social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in the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setting for the "financial enterprise accounting" teaching.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 accounting of financial enterprise; practice teaching

金融企业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集合金融企业业务特点而制定的具有特定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应用于金融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专业会计学。金融学、会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金融企业会计这门课,且是金融学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还应重视会计实践与应用,同时还应关注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从事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和专业技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 当前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现在高校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1.1 缺少针对性教材

目前针对本科学生适用的金融企业会计教材较少,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教材是很少的,本身的教材不能及时反映出课程的发展趋势,太过于稳定性。这一点在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上表现更加明显。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可想而知金融产品的更新发展是非常的速度,更加电子化,并且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也不断变化,而金融企业会计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材设计跟不上。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落后于金融企业的发展。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企业业务会计处理,不能将所学很好地运用于实际,就谈不上培养应用型人才。

1.2 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目前教学的主要模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方式比较单一,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学生被动听课,缺少主动实践的机会。在学习了会计学原理课程后再学习这门课,容易让学生把金融企业会计与一般工业企业会计的处理相混淆,虽然会计原理一致,但容易因为不明确会计主体地位,而不能将金融企业会计的要素性质与工业企业会计的要素性质进行很好的区分。如看似金融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要素与一般工业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要素刚好相反,实则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确会计主体这个基本前提,不能很好地从一般企业主体转换到金融企业主体,导致要素性质判断错误,从而引起业务处理错误,甚至会计账户用错,导致教学效果较差。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导致对具体业务理解不够透彻。课堂实践讨论等教学手段较少采用,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程度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尽管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提出要有辅的会计实习,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金融企业专业会计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学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金融企业会计实验实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只能是采用少量的实例进行演示,并不能让学生切身参与,也不能很好地将会计、出纳实务等全过程操作都让学生进行实践,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会计实习软件进行操作,从而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从这样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将来的动手能力差,成了只懂理论知识不懂理论联系实际的所谓“理论型人才”。

1.3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开设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不管是金融学专业还是会计学专业均由研究会计或财务方向的教师担任,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相关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教师队伍整体呈现低龄化、高学历现象,教师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对扎实,但缺乏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由于一部分教师本身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产物,毕业后没有获得充分的社会实践经验,无法指导学生完成金融企业会计的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学习时普遍感觉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困难,教学效果不好。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未建立起梯队式的教师团队,也使得课程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金融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增加,教师课时增加,上课的负担加大,使得开展应用型实践教学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 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2.1 教材优化

根据三本院校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材内容上不仅要包含本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让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完整的掌握,同时还包含本领域的基本实践问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务操作方法,以应对未来工作的挑战。

虽然各大出版社都有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但要选择适用的优秀教材,需要任课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知道不同教材的优缺点,为学生的学习来选择一种相对优点多些的教材,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并内化。另外,学校也可组织教师力量,编写适合本校自己培养目标的实用性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自己的系统化理论优势,同时吸取金融企业专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关注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关注国际通用的会计方法,并且每一部分内容应尽可能引入实例和习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应用能力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注重实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介绍金融企业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还需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加强实践教学。首先,需要高校自身的重视,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投入,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完善实验室资源,要求高校购建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购买信贷会计结算等实验系统,开展专业会计模拟实验。金融会计类学生的数量每年递增,对实验室资源的利用也是提出新的挑战,实验室资源也应该相应进行匹配,学校要加大投入。其次,教学大纲中提高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实践的重视,同时,建立人才储备,引进相应的软件人才,后期维护、系统升级等人员。

金融企业会计理论比较抽象,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提倡教师授课时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各个相关业务项目中,穿插到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强化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和实践做法,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让学生对实务操作有一个真切的体验。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毋庸置疑,针对比较弱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对承担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邀请金融企业专业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实际业务的培训,或有条件的派教师到实际岗位中学习了解金融企业专业业务,以提高任课教师实际操作技能,并且事后考核进行效果评估。培训应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一般教师对于理论部分较为熟悉,实践部分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模拟实验,同时也可以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另外,随着高校重视程度的提高,应该积极建立教师梯队,既能发挥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又能发挥年轻教师的前沿优势,加强课程的深入研究,优化教学效果。

同时,高校应提高教师跨专业的教学能力。金融企业会计在不同的专业中开设,面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对象,需要任课教师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思考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诉求,在教学中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来阐释教学内容。在分配课程任务时,要将教师的授课专业进行合理划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这样,教师在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提升时,可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专业拓展方向,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跨专业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2.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中,逐步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设计的理念,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并不占主导地位,而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及主体,由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基于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实验教学法等的运用,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参与业务,有效掌握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从而毕业工作时能有效加以应用。(2)树立效果意识,重视教学质量。金融企业会计的专业教师应关注教学效果,注重教学质量。教学周期内不应只是考量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同时要考量学生的习得效果。因此,教师就需要经常对日常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好了才会有所改进,才能更进一步地优化发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教师应树立好反思意识和效果意识,重视教师教学质量。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和货币银行学的复合课程,通过对金融企业各项业务具体操作的描述,结合金融企业的实际工作,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它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更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会计不仅仅是部门会计,而是全社会的会计,它是宏观会计学与微观会计学的结合。即金融企业会计既要研究如何合适金融企业自身财务的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又要反映全社会资金的变化过程和结果。结合该课程这些特点,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做如上的优化与改革,实现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二妹.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思考[J].教学导刊,2014(1下).

[2] 修雪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背景下的银行会计教学之我见[J].经济师,2014(10).

[3] 毕金玲.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第8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关键词】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1.金融工程专业简介

金融工程专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专业将数学、计算机以及工程类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金融领域,形成了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金融工程专业的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对学生计算机编程等能力要求比较高,所学习的课程主要一般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证券衍生物定价、风险定价、金融模型、金融信息分析和一些高级的金融理论等。金融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相当强的计算机和数学素质,同时具有管理和商务技巧的专业人士,使他们可以在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公司财务部门等,从事证券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理和市场预测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等领域工作,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现代金融人才。

金融工程专业自兴起以来,就吸引了许多立志投身金融业的申请者。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国内很多学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但仍不能满足申请者的需求。开设金融工程的院校主要为一些深厚财经类背景的学校以及一些工程类的学校,如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这些学校的特征体现为金融学理论方面的雄厚师资或者工科背景比较深厚。

2.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金融工程学作为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领域问题的新兴学科,融合了金融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新一轮的“金融革命”中金融工程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金融工程学已成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金融工程专业的设立,是我国金融科学迈向现代化金融科学的重要一步,对于加强金融学科改革与建设、改善学科结构、提高学科整体实力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金融理论研究定量化、工程化、应用化、产业化的目标和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的必要途径[1]。

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可以看到,数理定量分析已成为经济学、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金融工程学科的设立也将有力的改变国内传统的以定性为主的金融学科的研究方式。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应用都借助于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且要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使得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人才,就是培养具有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端人才[1]。

3.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已有40余所高校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开设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高校有60多所。在这些高校中,相当一批高校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在国内金融工程研究领域中处在前沿水平,对推进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但从总体上讲,我国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定性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转变的时期,同国际上金融科学的发展水平尚有差距。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经济学内容和金融政策研究上,金融教学主干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是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相应的课程的设置与国际脱轨。从而造成了金融教学基本以描述与定性方式为主的特征,缺乏应有的数理分析和定量分析内容,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不能够适应现阶段我国金融业发展对高端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的需要[3]。

从实践角度看,国内金融工程的应用主要有两个领域:风险控制和量化投资。风险控制多应用于保险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中;量化投资主要应用在证券投资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中,集中体现在量化投资方法的应用上。国内金融工程研究的瓶颈在于与实际市场的结合,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具有很强的投机性,金融理论中关于市场的假设难以成立,而且金融工程理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是证券从业人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也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这种知识上的隔阂导致反馈的缺失比较美欧成熟市场而言,国内金融工程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国际国内的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完善理论教学,了解最新学科的前沿发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金融工程已逐渐作为一种富含创新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应用型教育为主,为企业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专业人才。

4.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规划可以如下概述:强化三个理论知识板块的学习、做好四个资源保障以及培养三个主要能力。

首先,三个理论知识板块(如图1所示)包括了金融知识板块、数理知识板块和软件知识板块:

第9篇:金融理论与教学范文

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掌握农村金融与保险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把握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农村金融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农村金融与保险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农民要增收、农业要增产、农村要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信贷投入的增加,因此,农村金融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势必对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仅满足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将农村金融基本理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着眼于省情、适应时代要求,探讨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为地方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二、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教学的支柱之一,高素质、懂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学质量过硬的保证。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师资队伍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缺少在企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直接毕业就走向讲台,这不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开展。而农村金融与保险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课程,由于教师本身实践经验的限制,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二)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

学院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的学习,该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目前学院只有两个农业领域的教学实践基地,尚未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就无法给予学生在金融领域校外实训、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实现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也难以达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三)教学条件有限,教师被迫理论教学

目前经管学院学生1020人,19个教学班级,多媒体教室仅10个,实验室2个,实验室目前用于满足会计的实践教学,并且多媒体教室无法连接网络,因此,很多课程无法进行实验室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农村金融与保险运用板书教学很难把实践性较强诸如农产品期货等内容讲清楚,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增加,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进行理论教学。虽然目前教师职务评聘机制已经加大教学责任和教学业绩的权重,但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要上升教学水平层次很困难。

(四)教材内容过于偏理论,缺少适应学生需求的教材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大都选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学教材,内容难点多、理论性强。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的教材选择面小,理论性强,不利于开展实践教学,并且知识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学生了解金融时事的需要。因此,适应应用性高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实践教学的难度。

三、应用型高校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农村金融保险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的支持。应用型高校应创造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企业学习的条件。教师应该积极申请博士学位,考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必经之路,学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管理机制,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总的来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地方高校需要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必须先让教师成功转型。

(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能力

注入式、填鸭式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学生只求期末考试过关,缺少学习主动性,运用课堂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因此,这种授课模式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如采用互动式、情景式、研讨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农民、银行家、承保人等角色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将授课走出课堂,走入证券、保险公司、银行等企业,将实训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出版应用型高校农村金融与保险教材,突出应用型高校教学特色

与研究型院校采用的教材不同,应用型高校的教材应更加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另外,地方高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佳且吸收蛮。因此,在借鉴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农村金融与保险课程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讲稿编写所授课程的讲义,积极考虑出版适合应用型高校授课的教材,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接轨,突出地方高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实用性。

(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1.加大实践教学的应用软件投入,加大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学校应积极引入与贷款、证券、保险、投资与理财等专业软件,为农村金融与保险等经济类课程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开设更多多媒体教室,并开通网络,农村金融与保险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2.积极与企业联系,开设校外实训基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农村金融与保险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室里,应该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培养。学校可与当地一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践教学周学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学习及业务培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校外实训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金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