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范文

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

第1篇: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范文

在进行易混概念、法则、公式的对比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有效利用黑板,采用上下或是左右的对比形式来进行辨析。在这过程中,教师可用彩粉笔及时进行勾划,以明确重点。这种板书设计鲜明而生动,学生通过鲜明的对照,进而能清晰地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方便了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要明确比较目标,这样才能使各种特点更加细化和明晰。如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内容时我都采用了对比式板书,课堂效果相当良好。

此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可采用串联式板书或是图解式板书。尤其是在进行函数性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示意图,将正确的图形作为观察对象,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总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各种板书类型,要分清主次,精心设计,保证板书结构设计的新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板书的文字和图表也应该清楚和美观,要实现图文的有机结合。如几何图形要边说边画,同时也要各种颜色的粉笔搭配运用,准确运用实线和虚线等,并尽量创新板书设计,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

二、通过数学板书设计实现美学教育

(一)美观、大方,实现示范作用

数学教师在进行板书书写过程中,应该做到清晰、工整,格式要规范,整体布局也要合理。教师的板书主要是给学生呈现数学知识以及知识脉络。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或是在板书书写过程中要凸显学生这一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方便学生的笔记记录,才能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如果高中数学教师能绘制出正确、美观的图形,那么就能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几何空间观念,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而在高中数学板书教学中,我们也会接触到较多的符号,我们在运用和书写的过程中要注重其数学意义,切忌随意使用、乱写。

如外文字母大小写问题,一般都是用大写字母表示点,小写字母则主要表示数,对它们的有效运用能呈现出美观的板书,同时避免学生出现概念性错误。教师在板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规范的解题习惯,如解方程时的“解”“设”,解应用题中的“解”“答”,解证明题时的“已知”“求证”“证明”等缺一不可。教师要规范安排解题步骤和图形画法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有所依据,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美好而美妙

高中数学板书的设计要讲求内容的简洁、对称、和谐,要能给学生带来感官美,从内容上也要能体现出数学美。同时,板书的设计要巧妙而具有启发性,教师对例题的位置也要进行合理布局,以发挥板书的引导作用。如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椭圆、双曲线知识会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知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一块进行有效的板书设计,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第2篇: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范文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1.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1.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1.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2.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3.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高中数学课程的创新培养

4.1高中代数教学的数感培养和创新。通过高中数学中的代数部分的教学设置从而实现对于学生数感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就是在进行高中数学部分,尤其是高中数学的代数知识部分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具体的培养应分别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以及学生方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首先在进行高中数学代数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意在进行讲授过程中注意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对于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或者举例教授,在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原理的理解掌握过程中逐渐启发学生去找寻,进行实现创新。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代数知识部分的学习时迎当主动将数学知识原理以及内容等与日常生活现象等进行联系对比,以在对于知识理解基础上,有更多的新发现。

4.2高中几何教学的数感培养和创新。高中数学知识中关于几何部分的知识结构多是以和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一些图形有关。因此在进行高中几何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将高中数学的几何教学实践活动与生活现象进行联系从生活常识中注意对于学生几何知识学习的数感进行培养,进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的创新。

第3篇: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多种表现手法

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音、影像等整合到一起,利用多媒体投影工具显示出来,由于整合了图形和影像等多媒体元素,无疑是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某些元素也会留给学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在讲解《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拉链演示双曲线的形成,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来,给了大家一个非常直观的双曲线的印象。在评课的时候老师们都感觉书上的演示,无论是椭圆、双曲线,还是抛物线的演示,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不强,而利用几何画板来演示这这一过程,则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成果。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很好地体现出动态效果,尤其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有些内容依照传统方式很难讲授清楚,学生也不好理解。比如:多面体欧拉公式的证明,在多面体欧拉公式的证明中,牵涉到将多面体转化为由多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一步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压缩平铺过程。老师若在讲授本节课的时候利用Flash制作成渐变的过程,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观测出这一变形中的不变量。

另外,多媒体教学还有可重复性,师生交互好等优势。如在讲授的三角函数复习课中,做题时,学生对公式的记忆不是很清晰,老师可以利用链接的方式返回相关知识点以达到做题和记忆的双重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生动的动画形象的展示中,学生对学习产生新鲜感可以消除长时间上课带来的疲惫,也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时,在引入部分,我利用古印度国王给大臣分麦子的故事,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很自然地把等比数列的规律告诉给学生,漂亮的图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整节课的听课效果都很好,课堂容量大量增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让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需要书写大量文字,表格的习题课或复习课,以往都是通过另加小黑板的形式来解决,有时一节课要擦几次黑板。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方便地把这些东西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显示的大量文字信息显得游刃有余,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利用师生一起填写表格的形式,优势相当明显。倘若这些板书工作通通需要课堂上解决,无疑有些浪费时间,整个课堂的容量也很小。

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弊端。

部分老师在长时间地利用课件上课后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大多数学生虽然肯定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但在素材丰富的时候还是对吸收知识的效果流露出了一定的担心,因为人脑毕竟不如电脑,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量大,变化快,有时学生很难跟上课件的速度,想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知识有一定困难,想记笔记却又来不及,找不到重点。

现在的中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不高,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模仿,老师无疑应该承担起榜样这一角色,哪怕是画图的一笔一画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学习立体几何阶段。学好立体几何的第一步是能画出直观、准确的立体图形。而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很多在把文字、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过程中存在不小的困难,画不出一个直观的图形,自己都看不清楚,很难想象能顺利地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因此老师应当把每个典型图形的画法以直观、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助于学生尽快入门。按一下鼠标就出现一个几何图形的多媒体教学就无法适应这样的需要。

数学的学习在逻辑、严密方面要求较高,对于证明题的推导必须按照步骤进行,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没有经过板演学生会误认为很简单,也无法很好地记忆推导的步骤,这样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

四、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要点

在教学中我们看到了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方面应用的优点,但也发现了一些弊端,我们认为数学教学使用多媒体应该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尽量地克服弊端才能更好地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为了让课堂变得花哨,更不是为了博取学生一笑。因此在课件设计和制作同时,切忌贪多,追求形式上的“漂亮”。多于夸张的动画、震撼的效果反而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选择素材。比如过于活跃的漫画人物或者主题就不适合在高中数学课件里使用。如有位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设计了一个会动屁股的小娃娃,结果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动画上,根本无心听课。

第4篇: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应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数学复习

培养和指导学生科学备考,立足于教材,克服盲目的题海战术,以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为重点,构建系统知识网络,立足双基,认真研讨教育部《考试大纲》,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真正提高学生的题解能力和应试能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全国高考卷力求试题创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命题小组(教育部考试中心)力求高考的背景公平,思维公平,应试环境公平。淡化知识点覆盖率,重点知识重点考(如函数与导数),主干知识反复考。试题体现入口宽,深入难,很难完整性的特点,试题容易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重点章节的合理衔接);试题充分体现开放型、探索型、应用型的特点。

二、高考数学卷的卷面结构和主干知识

考试中心强调:卷面结构形式不变,即由12个选择题和4个填空题和6个解答题的形式不变,六个解答题的重点知识考查内容不变,即:(1)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2)概率与相关知识;(3)空间几何(一题两法);(4)数列与极限(含归纳法);(5)圆锥曲线与相关知识;(6)函数与导数。

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22个主要考查知识点:

(一)复数

(二)函数与反函数

(三)简单线性规划

(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五)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六)排列与组合

(七)向量法平移

(八)向量运算

(九)立体几何中的性质与应用

(十)导数的几何意义与切线方程

(十一)解析几何:直线与圆

(十二)解析几何: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

(十三)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与基本性质)

(十四)二项式定理(重点是通项公式)

(十五)空间向量的应用

(十六)解斜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十七)极限(函数极限)

(十八)统计初步知识(包括正态分布)

(十九)概率(重点是经典概率)

(二十)旋转体与球体

(二十一)导数的应用

(二十二)数学中的逻辑关系(充要条件的判断)

卷面中可能的新题型:

1、数学建模类题型。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应用是以其它知识解决为前提的,如何把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化,构成了数学应用的基础――数学建模。它在合理规划、经济、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新定义运算。新定义的基础是高等数学的概念,新定义运算容易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题型新,运算简单(2010.山东.理12),但要注意方法的特殊性和运算灵活性。

3、信息技术类。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建立在数学应用基础上的信息技术考题,越来越基础化(2010.湖南.理7),二十位制之间的转化,信息处理的模型化。

三、数学学科在高考中的应试策略

(一)认真分析试卷,整体把握试卷结构,做到做题的针对性,切忌盲目。容易题先做,疑问逐步逐层解决,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应用和数学思想的通式通法。一般来讲,新增内容《平面向量》《线性规划》《概率极限》《导数》是必考内容,但以工具性为主。

《三角函数》《空间立体几何》题型稳定,难度适中,依教材题。《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知识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中学数学和高等数学的有机链接,是高考的难点与重点,特别是函数知识,高考40%的内容都与之有关。

(二)教材中重点章节的复习、练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注重学习中通式通法。同学们知道,“高考题材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解释),它到底哪些源于教材,哪些又不拘泥于教材呢?由于同学们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教材改革的方向不同,很多知识点的考查仅限于教材或者他的翻新。例如立体几何、函数极限、线性规划、正态分布等章节。

(三)数学复习中要始终保持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要学会持之以恒,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在具备相同的先天条件下,个性品质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养成的。要善于把握重点,力求和老师辅导同步,规范练习,切忌虎头蛇尾。高考知识点的覆盖涉及教材知识点的40%,所以个人复习往往不求面面俱到,要学会选择,认真总结,勤做笔记。后阶段集中复习为280天,练习量达到300道题。

(四)谨慎选择资料,一般来说资料的优劣取决于每个人的适应与否,宜精不宜温,宜少不宜多,所附答案要详,要精,正确的答案给人一种启发,错误的答案往往给人一种误导。

第5篇:高中数学双曲线笔记范文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中数学教学总结,请笑纳!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1各位老师:

下午好!非常感谢郑州市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了这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更感谢市教研室领导冯瑞先老师等对47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肯定;同时,我也感谢47中校领导一直对我们数学组的关心和支持;还有我们高三数学组的各位同仁,正是大家辛勤的劳动和团结一心,让我们在去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代表备课组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加强两纲研究,紧扣课本复习,注意新课程与大纲之间的关系备课组认真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仔细琢磨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熟悉高考命题的题型与要求,明确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首先放在中档及其以下题目上,要在“会、熟、快、准”上下功夫。

通过研析每年高考试题,我们发现源于课本的考题总在100分左右.那么怎样研究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呢?

1、钻研教材,追根溯源.一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话不断在重复。

事实上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延伸与交错、再生与裂变,在教材中早有它的脉络和雏形。这些课本上的例题、练习、习题就像散落的珍珠,只要经过老师的发现、打磨、提炼,它们就会变成学生所需要的项链。

2、就地取材,锐意开发。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是考查教师的研题水平。 研题一类是对他人试题的鉴赏,另一类是改题编题。不懂得鉴赏,教数学就丢失了味道;不学会创新,教数学就失去了活力。

紧扣课本复习问题上,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四点:

(1)复习每一个专题时,必须联系课本的相应部分。不仅要让学生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方法,还要弄懂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

(2)在训练中,如遇到障碍,要学生有查阅课本的习惯。通过课本,查明学生在知识和方法的缺陷;

(3)关于答题表述,要求学生以课本为标准,通过课本来规范。

(4)注意通过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推广题目的训练功能。

复习中同时要注意对新课程中与大纲教材有结合点,有变化点的知识,以更好在把握复习的要点。认真研究全国已经实施新课程高考的试卷特点,揣摩新课程卷的设计意图,深刻领会“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新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搞好高中数学教学和复习备考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一些传统内容的新的考查方式,有其独特的复习功能。它既可作为复习课的例题、练习题、测试题,更可用作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加以开发。因此我们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应研究新课程高考和渗透新课程理念。

二、尽量帮助学生纵横梳理知识和方法,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利于提取的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对数学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建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的前提。狠抓基础,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是以整体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这就要求考生把数学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而不机械地分为几块。这个特点不但在解答题中突出,而且也在选择题中有所体现。

(1)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理解准、透,如概念复习要作位:灵活用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提防误用或错用;全面准确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条件,熟练掌握表示有关概念的字符、记号。

(2)要注意通性通法,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总结并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怎样灵活运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怎样选择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等逻辑学中的方法:是否熟练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具体数学的数学方法。做自我诊断,会什么?你是怎样处理问题的?(成功、失败)怎样把新题转化成为你熟悉的知识方法?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成一种能力,在高考时就能游刃有余,战无不胜。

(3)掌握中学数学贯通的观点,如在立体几何中用平面图形合成表现立体图形的观点;将立体图形分解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观点;用关于形的逻辑思维统帅识图,做图的技能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观点,学生运用好这些观点,就比较容易驾驭立体几何的解题。

三、使学生从“模仿型”向“领悟型”的方向转化

(1)注重双基,突出重点。真正理解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公理的来龙去脉,不死记硬背。

(2)提炼和运用数学思想,常能使解决问题事半功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挖掘知识内涵,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尝试发现方式、自主探索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亲历发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4)倡导研究交流。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过程就是加强理解的过程。

(5)进一步强化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学会阅读,学会正确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正确运用信息,并将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数学模型,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化科学加以观察现实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加以分析、判断,并将其解决。

四、注意强调学生书写规范,合理运用答题策略

在平时考试阅卷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为一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感到可惜,高考阅卷也不例外。因此,在解答题的答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解答既要简单又要准确,要紧扣关键步骤,当然也要思路清晰明了,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要重视和加强解题策略的训练与研究,在平时要多给学生应试策略指导。如:(1)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即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效率);先小题后大题;先点后面(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2)审题要慢,解答要快,一慢、一快相得益彰;(3)确保运算、推理的准确性,立足一次成功,但也不放过检查得分这一环节。要善于不断积蓄解题经验,回顾反思,不断完善。

有人说高分是学生学出来的,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其实我们认为老师对高分学生所起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经过规范训练。学生要考出高分,老师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严格要求:

适时调控“桃子”的高度,培养学生追求完美,不断超越的学习品质。要想考150分就得用高于150分的水准要求自己.

2、规范表达:不同题型和不同内容的题目都有不同的书写格式。

数学语言要严谨、准确、简洁,卷面要整洁。因此我们在批改作业、评析试卷和上课板书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细节与表述细节。

3、挖掘潜力:

与学生交流,给尖子生心里暗示;及时肯定,适时鼓励,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同时适当加压,另开小灶,让他们的潜力得以开启和释放。

4、探求最优:一般的难题都有多条路径,都是值得欣赏、比较、玩味的。

让尖子生在不同解法中PK,寻找最简最优的解法是件很有趣的智力活;也是让尖子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情挑战的游戏。应该说这与我们的充分备课、经验积累、学养沉淀有很大的关系。

5、杜绝低级错误:因为低级错误是导致失去高分的尴尬情景想必大家都熟悉。

扼腕叹息还是因为功力不够,因为防范低级错误也是一种能力。它要求考生的注意品质、兴奋点把握、追求完美的意识等方面都有上乘的发挥。这些都要来自于平时规范化的训练.

五、明确复习计划,侧重阶段提升

高三数学的复习要按计划复习,阶段提升,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以及所选定的复习资料综合分析认真修订的。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作用与功能,不可冒进,否则欲速则不达。所以三轮复习要有条不紊、不折不扣地进行.

第一轮:加强基础,落实知识。这一轮复习重选材,侧重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完善解题程序,渗透思想方法,突出规范、缜密、全面。本轮复习应以教师为主,教师的备课选材不能生搬复习资料,素材的来源有复习资料、课本以及老师的经验积累。纠错微型训练题:要依据近期学生的错误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编,加强变式题型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这一轮复习重在提炼,重在通性通法,重在第一轮的薄弱环节和高考的重点、热点,以中档题为主,点缀难题.突出主干、板块、链接。本轮复习应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典型题型的分析让学生归纳出解题规律。综合训练卷,必须要模拟近几年高考试题难度,注重知识交汇,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轮:综合演练,模拟测试。这一轮的重点在于掌握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经验性,不做偏题、怪题,冲击难题。突出稳、准、快。那么具体教学中该怎样操作呢?本轮复习应重组卷,以实战为主。不同时期的组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轮的组卷要有整体性,兼顾知识点;要有侧重点,重点知识,重点突破;要有前瞻性,研究上几年高考试题;要有时代性,广泛采集信息。客观题的限时训练:在第二、三轮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入客观题的限时训练,以提高学生解答客观题的准确度与解题速度。

六、重视集体备课,科学安排备考

在每一轮的复习备考中,我们注重加强集体备课以及与校际之间的交流,发挥集体力量,精选、精编每一轮复习资料,科学安排备考。依据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和编好练习题,力争使每一套训练题有针对性,有实用价值(说明:我们第二轮的资料都是组内老师编写的)。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对每班内容上要讲的内容,每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认真分析并制定措施,通过小专题训练去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每周全组统一听一位老师的课,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专题讲座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加强集体备课,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从而能使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从容发挥。个人单干是向来没出路的。

七、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的各类教研活动,为复习备考把握方向

一年来,我们备课组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和协作区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能虚心聆听各位主讲老师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一摸、二模后的高三复习备考会,我们能从发言的各个学校中,学习到各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市教研室冯老师和孙老师等在会上的总结,既高屋建瓴,又实实在在,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了方向。例如冯老师屡次强调的“不等式考的很基础”,“圆锥曲线解答题一般不考双曲线”,“规范做题要从第一轮复习就要求”,“今年高考要与宁夏卷结合,注意收集他们的试题,把握高考的难度,一定不要做难题”等等。我们坚定的认为市教研室的方向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特别欢迎他们到学校对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正是基于对上述精神的领会和落实,在复习备考中,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各位老师,20__年高考的硝烟虽刚刚熄灭,20__年高考的脚步即将来临。面对挑战,我们应满怀信心,更要从容应对。自信应来源于我们聪明和睿智的备考计划,应来源于我们坚持不懈的实践和行动。47中备课组的点滴体会,如果能给你的工作带来益处,我们将无比荣幸。今天,在各位老师和高手面前,舞刀弄枪、班门弄斧,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2我深深地懂得:一名新世纪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数学使命和对未来的数学责任感。为了不辱使命,为了无愧自己的良心,我只能在教学这片热土上,做到更加勤恳。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从教十五年来,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进,以下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心得,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想成为个人永久职业,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作为教师,若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很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是不能胜任工作的。俗话说“要给人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打铁先得本身硬”,都说明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教师学识的精深或粗浅是能否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与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直接相关。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运用纯熟的专业知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包括了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内容之间的顺利衔接,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板书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试卷评讲更应详细备好课,有人说试卷评讲能看出一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确实不无道理。因为这不仅是对卷面上试题的简单解答,更重要之处在于教师评讲过程中解体思维的延伸和发散,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自觉能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先学后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每一章节之间都互相联系。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学习空间向量的知识时,让学生类比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如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夹角等),从而理解新知识。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4.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

一。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个人认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品味,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

课堂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历来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古今中外的数学教育家通过探索都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并被继续完善和发展。正是因为其永恒前进发展的规律,课堂教学成为了一项亘古不变的研究课题,促使一代又一代辛勤的“园丁”为之冥想苦思,为之呕心沥血。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3我有幸搭上课改的这列快车,身为第一线的数学教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高二年级的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的经验:

1、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我是一名课改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上能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运用。如:我在上等比数列一课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采取直接从概念导入,而是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关细胞分裂若干次以后的细胞总数问题,独立探索,由此知道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不断增加个数,而这一问题可以由等比数列来处理,再让学生验证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让学生在活动中捂出等比数列数学模型与实际的细胞分裂问题的关系,建立了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等比数列的重要性,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2、课改使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

通过学习课标,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课堂一味地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踏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新的学习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走。“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能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关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

存在问题:

一是组织学习活动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面不是很广,往往让少数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细细观察会看到,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根据两点所想到的:要想改变上面的状况,我认为:首先要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进行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再次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纯粹追求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应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学习活动都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弹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和解决。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4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它内容也有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学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从实际的算到理论的思。当初中学生第一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已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已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他们感到数学中的问题所在,思路的矫正,以及对数学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师对教数学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已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5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