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

第1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一、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档案作为最大的信息库,需要做好搜集、精炼、储存、分享及管理费等工作,通过强化档案的管理,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使人们善用知识,更好的解决信息不足的问题。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信息构成了学校档案,学校档案不仅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凭证参考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职学校档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一直得不到有效的重视,档案重管轻用。这在当前对信息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学校发展的需要。

因此需要加强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更直观的体现出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实现,构建完善的数据库,为档案信息的查询带来更多的便利。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在当前中职教学活动越来越多样化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也更为复杂,这也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完善的功能性更满足中职学校档案建设的基本需求,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的转变,这是当前中职学校档案发展的重要变革。

二、加强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制定并完善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在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制度作为约束,利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建设行为,这是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保障。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控遵守国家档案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制定一部适宜本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录入、保存和查询等工作,并进一步完善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具体档案操作制度,加快推动中职学校档案工作的制度、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进程。

(二)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基础网络和各类辅助设施,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本保障条件。根据档案信息采集的需要,配备档案室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设施。建立电子目录和电子档案录入接收中心,实现目录数据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工作。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要能涵盖对电子文件采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服务功能,具备同其他数据库进行连接和交换数据的能力,保证校园网和档案系统管理网络之间的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统一的上网目录标准。其次,建立规章制度。学校档案具有保密性。充分体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规划、管理方法和质量要求。

(三)创新学校档案服务手段。随着档案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利用者通过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利用档案,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将随之而发生改变,档案管理模式也在从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向着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因此,档案部门必须用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实现由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师生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我们要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学校在人才使用上要把好关,引进一些档案专业和计算机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也要注重档案人员的培训和深造,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提供机会让他们参加上级档案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

(四)构建完善的学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的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将档案信息安全放在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强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的管理,做好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备份工作,有效的提高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档案信息失密、丢失等情况,制定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责任制,根据人员的级别来设置工作和查询权限,以此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

第2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调研分析

一、前言

本研究通过收集资料与调查讨论的基本研究,了解目前我国保险业信息化的特点及有待解决的地方,再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专员、专家以及客户的实践问卷调查、走访总结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因此,本研究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其他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信息化建设是指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营公司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效益、以及经营水平。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占领市场份额的重要角色,因此各公司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不断挖掘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保险业之所以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即是因为保险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保险营销人员从事室外工作较多,范围较大,流动性也较大,无法实时更新掌握保险信息;其次,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客户不能了解公司以及客户信息无法录入等问题出现;再有,保险费率的计算比较复杂,客户登陆官网后无法进行相应的计算,这样造成网上保险的销售额几乎为零;最后,由于每一个保险销售人员需要记住自己保户的大量信息,难免时间长了会有疏忽,而业务信息系统又支持不足,这样由于客户跟进服务不及时导致了大量老顾客的流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同时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

第三,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对外商机。第四,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进行自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国际接轨,目的是为了摆脱孤立的局面,也可以摆脱单一的信息化建设流程,实现统一组织、统一领导、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最终建设保险业信息化的有机整体。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成立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第二,提供改善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对策;第三,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第四,保险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充分结合。

衡量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测度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保险公司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应用的程度;第二,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和普及率不同的是,覆盖率强调信息技术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第三,即是网络化程度,主要是保险公司中PC使用数量中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总量的百分比;第四,集成化程度,信息集成包括新老客户的信息统一与控制;第五,智能化程度与水平。

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

本章节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走访等一系列信息分析与管理方式对我国的保险公司中的一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得来的数据使用软件等方式进行分析,最终根据分析结果以及基础理论得出结论。

本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通过对中国人寿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来了解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从而发现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种疑难杂症的方式和方法。

调研对象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客户、专家、随机抽样人群、本人的亲戚朋友以及保险行业专业人士,调研时间2014年9月――2015年3月。

在调查的准备阶段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法;在调查过程中,采用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最后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施,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分析得到结果分别如下图2-1、图2-2、图2-3、图2-4所示:

图2-1 保险公司信息化不足之处

图2-2 对保险公司信息化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议

图2-3 了解保险信息的主要手段

图2-4 购买保险途径的选择

四、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就是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因而对于今日的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找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当务之急。保险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一定要建立高效率、现代化的信息化体系,对于公司特别是保险集团公司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种种问题和失误,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得出以上数据,将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专家访谈的意见,归纳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业内专业人士指出,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于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们在非常困难时期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也由于我们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数据集合、信息集合的严重滞后,这不仅限制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也是我们难以及时处理可能遇到的风险。

第二,原有业务系统更换难度大。当下,虽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一些大公司在研发新一代的核心业务系统,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更换难度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新系统性能不稳定,系统功能不规范,系统功能不适应,系统对接不规范;新老系统切换存在脱节;二是涉及范围较广,不单纯是技术层面,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个别公司仍然使用老系统,无法与总公司系统进行对接,数据存放在本地,容易出现违规问题;三是人员的更换整合;四是业务流程的整合;五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三, 缺乏挖掘数据中隐藏知识的手段。由于缺乏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缺乏挖掘数据中隐藏知识的手段,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大量数据资产闲置,再加上业务流程不规范,信息标准体系不同意,导致信息系统割裂、数据资源难以利用,这不仅制约了信息化效能的发挥也制约了保险业的科学发展。

第四,缺乏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通过合理的业务流程管理,中国人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价值,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应用与管理决策,不仅能够提升保险整体运能,还有利于降低风险。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深入的阶段,信息化正在努力全面覆盖,但是仍然缺乏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导致应用仍然不深入,对管理战略决策的支持还十分薄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缺乏较为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大部分只是形式,信息化参与公司战略和决策制定的程度明显不足,因此将信息化深入管理决策已经十分迫切。

第五,未及时采取营销和调整策略。客户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中心目标,因此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实现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转变。需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能够深层次的挖掘既有信息资源,从客户行为、客户忠诚度等方面准确、完整的分析客户,从我们上面调查的研究可以发现,根据年龄的变化,即将成长起来的下一代也即将成为消费的主力,而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因此能够及时的采取营销和调整战略,才能够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针对以上的调研原因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和重视人才培养。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人才和技术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公司决策层重视不够导致的。而人才资源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能够走出个性化、特色化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同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2015年的38妇女节,太平洋保险已经联合京东开始对产品进行保驾护航,即是通过多种信息化建设渠道加大保险业务的业务量。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不仅通过自己的官网也通过其他渠道加大业务量。

第二, 推动信息化自身的多层次技术应用。要推动信息化的多层次技术应用,首先应该加强公司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IT服务商与保险信息化进程的配合,提高IT服务商对保险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理解能力、对政策环境的把握能力。我国银行行业对IT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视,相对应IT技术也比较关注银行行业,而对于保险行业的关注度远远低于银行和证券,而保险业企业自身的IT技术比较薄弱,因此就要推动信息化的多层次技术应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其中包括信息安全、网络保险、数据集中与整合、CRM系统、核心业务系统,这些都为IT商提供巨大的服务商机。网上支付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但对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来说仍然是新生事物,这不仅由于大家的接受能力比较慢,也是媒体的宣传不到位,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因此保险电子商务要借鉴其他电子商务的做法,使得信息化建设多样化,寻求公众对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点。

第三,集成数据优化关键客户的管理工作。信息集成管理,就是指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各分支机构、各部门的信息数据统一起来,实现集中管理、存储、分析和,从而提高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经营等方面的效率和安全。当下时代金融业的信息大集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

第四,加强信息化参与战略决策的程度。随着保险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寿保险应该逐渐将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我国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借鉴国外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进信息化咨询、信息化整体规划、信息化战略决策,同时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作为保险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部门中国保监会也将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提高到战略层面,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信息化相关的研究与交流,保监会也加强对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这对于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通过多渠道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多渠道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可以通过德尔菲或者其他调研方式获得结果,不断提高理论指导信息化实践的能力,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应用,以客户的需求为价值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信息化支撑并服务于客户的能力和水平。信息化不能单纯的定位于成本中心,而是应以客户为中心,成为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创造中心。

五、结语

本研究尽可能从本人所知角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然而能力有限,对于更加深入专业的研究可能会涉猎较少,研究的人员不足,方法也没有很全面,因而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并不至善至美,希望能在日后的研究和学习中不断深化理论,精确调研和研究结果。

注:该项目研究成果由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YJSCX2014-122HLJU

参考文献:

[1]刘平.保险学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薛伟贤.入世后中国保险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9.9.

第3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 意义 建议

财政部于2009 年4月份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努力在5~10年里,使会计信息化法规化和标准化,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贯彻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一、财会信息化的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指在会计管理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过程,包括会计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会计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将企业业务、会计处理、控制、审计和信息中的流程整合起来,使会计财务信息及其它非财务信息集成化,使会计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资提升公司控制力和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

二、财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财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财会信息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财会信息的透明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随着市场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会信息披露的内容、频率、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迫切需要提高企业财会信息透明度,及时披露企业的相关财会信息。从另一方面上,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好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和企业财会信息化工作,提供给利益相关者更准确、完整的财会信息,良好的一个企业财务状况也有利于增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心,继续持有企业股票或债券。企业的财会信息化不是仅仅会计核算信息化,了解基层核算单位的实际状况,而是要将具体的业务活动处理融入其中,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信息的管理实现一体化,有效地实现对业务运营、资金管理及预算管理等的全面控制,合理支配资金,并提供更为详实、充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

(二)财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实时获取财会信息

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所有子公司的数据服务器进行访问,通过检查财务数据的处理过程,从而可以及时、准确了解所属子公司财会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

(三)财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加强财会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七条规定,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使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自动控制业务和事项的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第7号采购业务中规定,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以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情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第8号资产管理中规定,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调存货出入库和入账等相关记录,有效控制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财会信息化使实时查阅子公司财会信息成为可能,获取数据并进行管理分析,实时监督所属子公司的会计核算、投资、融资和资金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不足的地方。

(四)财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加速财务集中管理

企业财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加速推进了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进程体现在:首先,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管理层要获得基层活动的信息不必经过层层部门,也不必等待财会部门或生产部门上报信息表,直接利用信息化系统这个平台即可获得相关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及时调整生产、销售等计划,合理配置资源。利益相关者也不比等待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其次,实现了静态管理向动态转变,管理层可以积极主动获得信息,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信息,还包括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的信息等,促进企业由封闭式管理向信息化、规范化、一体化和透明化转变。

(五)财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全面沟通,消除财会信息的孤立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相互作用的,信息流来源于物流、资金流,物流和资金流又受信息的控制,相互适应,决定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的运营,我们传统的管理中没有重视这一点三者是相互分离的,而ERP系统就可以把三者有机联系,实现信息共享。

三、我国企业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在领导的思想重视程度、信息系统软件的兼容方面、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结构特点和财会信息安全等方面还存在缺陷,鉴于以上不足之处,我国财会信息化建设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完善:

(一)思想上,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明确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是会计信息化成功的保证,企业高层首先应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意识到本文以上提到的几种优势,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完善内控体系的主要手段。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必须加强对主要领导培训,通过各种方法使其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等。具体方法是:让领导亲自参加会计信息化的宣传中来,多多了解国外的成功案例,使财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和本企业的战略方针制订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计划方案;做好每一阶段的预算,并按计划实施,各环节专款专用;增加会计信息化系统设备的投入。企业主要领导决定这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要想会计信息化建设成功,首先必须要有支持会计信息化的领导,领导支持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维护、配套人才建设的进行,有信心现在的投入将降低企业的成本,将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技术上,软件的选取注重兼容性

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和企业间会计系统趋同化,会计软件的职能发生了变化,从单纯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使得会计的职能变成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扩展到参与决策,适时控制和经济分析等,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全面核算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管理的系统。这种转变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也要求全过程、各方面兼容,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现存的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更新与现有体系的兼容性,保证现有会计体系的稳定性。建立财会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和转换工具,同时保持信息系统传输畅通,为企业节约了纸质记账的成本和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信息集中处理,确保资源的有效共享,准确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三)组织结构上,充分兼顾公司内不同业务部门的特点

现代企业的业务领域是复杂的,体现在品种种类上、地区分布上、经销商及消费喜好上,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特点也不同。因此,在全面建设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针对当前企业不同部门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薄弱环节,针对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之间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财会信息化制度,因地制宜地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四)安全上,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会计信息的安全,即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表现在会计数据的完整和安全。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和实时控制的作用,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实时控制财会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企业应该注重企业经营业务原始凭证信息的安全获得,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监控,加强预防和应急机制。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措施如:对财会信息的接触者限定条件,利用验证码、电子数字签名技术来确认对方身份,密码不定期的更换;建立防火墙和网络漏洞监测、修补等,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改善企业硬件和软件,如配置质量优异和口碑好的计算机硬件,采用技术先进、安全。

四、结论

世界上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大公司,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如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从资金的充足投入体现出来。拿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投资额占销售额的比重这一指标来看: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资金约20亿美元,这一指标达1%;雪佛龙德士古公司这一指标占到1%;壳牌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30亿美元,这一指标达1.3%;英国石油(BP)公司仅勘探

开发板块的每年信息化投入有25亿美元。我们要借鉴国外公司财会信息化的经验,在一定资金投入的保证下,加强财会信息化建设。

因此,在信息经济时代,财会工作要创造一个可以整合财会信息资源的集中式管理平台,达到有效提高财会信息处理速度,缩短信息处理的渠道,争取时间,从而提高财会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信息越及时越有效;降低财会信息处理成本;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吕海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10;12

第4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摘 要]企业信息化是铜陵及周边地区发展的推进器,文章在对铜陵及周边地区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在企业信息化广度、深度、创新和执行力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创新等对策建议。

[关健词]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一、企业信息化是铜陵及周边地区企业发展推进器

1.信息化助推企业生产和销售步入快车道

铜陵及周边地区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徽省属于经济相对活跃的区域。这里交通便利,企业众多,资源丰富。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铜陵及周边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加快发展的步伐,在企业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处理和利用上会大大加快工作效率,实现高透明度的管理,能助推企业生产和销售步入快车道。

企业信息化初期主要是指在企业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将运营中的物料转移、现金流动、客户沟通、事务处理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以便企业各级管理层及时做出决策。企业信息化的深度运用是把信息系统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运转,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经营手段的提升和科学管理的基础。而且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运营中,促进管理的创新。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信息化开始于1997年,三年以来,已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MIS系统已初具规模,部分功能得以实现,计算机作为辅助生产带来的效益越来越明显。该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该企业建立新型企业运行机制的需要,也是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迎接挑战的需要。

铜陵三佳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塑封模具和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位列国内同类精密模具生产企业第一并已成功在上交所上市。随着国内外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手段急需变革和突破。近几年,该企业信息经建设步伐一直走在该地区的前列,瑞典IFS公司的ERP系统成为三佳公司的首选,并先后覆盖了企业所有核心业务流程和辅助业务流程,企业运营效率大大提速。

2.信息化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大显身手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举措。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利润空间,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对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全面掌握,能快速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进一步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铜陵及周边地区整个制造行业中,企业已经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在铜陵及周边地区已有部分企业已经实施或将要实施ERP管理系统。实施ERP系统的目标,就是辅助企业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企业的有效产出、降低存货和减少营运费用。例如,通过实施ERP系统的库存管理使库存数量更加透明和准确,减少了盲目采购,从而降低了原材料存货。再比如,成品在装配时,经常发生停工待料的现象,而实施ERP系统的物料可用性检查功能后,可以提前预警,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准时交货率和有效产出,减少了在制品存货,改善了现金流量。

皖能铜陵发电公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方向约7.5km的横港工业区,2010年该公司开始建设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ERP)项目并在国内公开招标。该公司拟建设一套管理信息系统,按照ERP系统管理思想构成理念制作软件集成系统,将新建的百万机组与老厂各系统溶为一体,充分整合可用的资源,实现管控一体化,形成全公司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铜陵电信在2005年~2010年期间,投资5亿余元,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十大工程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完成党政协同办公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安城市、应急联动、数字物价等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铜陵市城乡信息化水平,为该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搭建了优良的信息平台。

二、铜陵及周边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企业信息化的广度不够

我们对铜陵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水平调查,从调查数据分析看,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正逐步提高,在调查的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正从基础系统应用向综合系统应用过渡;还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推广了无纸化办公等;但还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信息化才刚刚起步。

笔者认为整个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广度还有待拓展。企业信息化推广程度与京沪等发达地区相比还稍逊一筹。在整个制造业中,信息化建设水平因具体的领域不同而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但是随着该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利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逐步形成共识。部分企业负责人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少企业还在用传统的、原始的方法在运营。有些小微企业电脑总共才只有几台,信息化建设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距离。信息技术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最重大、最辉煌的成就之一,也是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在现阶段,该地区不少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应当刻不容缓。

2.企业信息化的深度不够

铜陵及周边地区在安徽省属于经济相对活跃的地区,但不少中小企业仍以传统的管理模式经营,缺乏现代ERP管理意识,失去市场竞争能力,由于信息意识不强,加上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不少中小企业在经营中面临许多危机和困境。不少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还很肤浅,虽然有了信息化的意识,不少企业在用局域网方面,都只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应用都很少。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都主要集中在信息的网上、资料的网上查询、文字处理、表格打印等方面。像真正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还是仅占三分之一不到的比例。一些县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可见,该地区的企业信息化的综合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企业信息化的创新不够

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设备和手段,结合企业的实际,灵活地创新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在铜陵及周边地区企业中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一方面是企业决策层对信息化技术的功能理解还不透彻;另一方面企业还缺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无论在产品设计阶段、还是在生产销售领域,如何融会贯通地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有待加强。有些上马了ERP系统的企业,和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结合得不紧密,机械地使用,效果不显著。铜陵市立成工控技术有限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自主开发的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买卖交易平台及ERP为一体的电子一站式服务,将物流管理系统、中小企业ERP系统及电子商务买卖交易平台进行了整合,有一定的效果。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已在企业运营中采用,但是普及面不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时有效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每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4.企业信息化的执行力度不够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铜陵及周边地区企业大都有信息化发展规划,有的企业硬件设施也已到位,但执行力度欠缺,不少企业都是摆设,有些企业在实用,但由于执行力度不足,很多信息化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强大的作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不统一,信息化的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欠火候等原因都使得企业执行力度打折扣。不少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急缺也是一个事实,所谓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专门人才,否则执行力度不好,将会造成上马信息化而造成企业成本大幅提高,企业效益受影响。不少企业缺乏生产销售信息监控体系,有些企业有,但是执行力度不到位,使得企业战略规划无法落地。

三、铜陵及周边地区企业信息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一个企业想独立于信息社会之外,就难以在国内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有所作为,企业经营面临着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在错纵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顶层设计极其重要,信息化建设如果脱离企业发展战略,其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我们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信息化社会已呈现在你面前,所以企业必须从企业领导层开始就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强软硬件融合,给信息化社会中企业一个准确的定位。铜陵三佳公司管理层从一开始就充分意识到实施ERP系统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制定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是三佳公司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该公司早布局早谋划,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该地区的前列,十年前就已实现无纸化办公了。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实施ERP项目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按照美国专家诺兰提出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要经历六个阶段,分别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集成阶段,根据企业所处阶段,着眼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与信息系统功能的完整规划。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业务部门会从自已部门的角度提出与实施ERP系统的目标毫不相干的一些要求,将使ERP软件公司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客户化,开发统计报表。最后导致项目超支、延期甚至失败。所以,企业高层不重视、目标不明确会严重危害ERP项目的实施,也影响信息化的建设。

2.完善制度建设,促进信息化融入企业日常运营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既要重视信息化又不要盲目崇拜信息化,对信息化寄于过高希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建设。如信息安全制度的建立,信息沟通体系的完善,信息化发展中经常要对各种信息项目进行分析,确定这些项目的优先顺序,分配有限的信息资源。作为这种分配的基础,企业必须能够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信息管理体制。把信息化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建立方便快捷的查询系统;向外搜索市场信息,向内掌握经营动态;实施实时有效的监控方式;上报生产经营状况,下控资产营运质量;加强企业的各项基础工作,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挥企业内部信息联动、信息联控的效果。加强企业外部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及时共享,确保信息化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使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一定会引领企业管理的变革。

3.加强管理创新,让信息化助企业迈上新台阶

铜陵及周边地区企业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企业置身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氛围中,企业必须在实施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高标准要求,借势信息技术,努力加强管理创新。美国管理大师迈克・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在1993年合著的《改造企业―经营革命的宣言》一书中多次提到,企业信息化是企业进行改造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流程重组也是企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前提,人们往往重视资金流、物流等物质形态的变化,而忽视了信息流、价值流、业务流。僵化地实行信息化,还是采用原来的企业运行格局,只能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只有在信息化建设中,进行企业的流程重组,企业有望迈上新台阶。信息化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发现机会、规避威胁。要结合本企业特点选择最适合于本企业的信息技术。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发展相匹配将给企业带来腾飞的空间。信息化建设中关健是企业流程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创新,盲目追求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不靠谱的,灵活创新地利用信息信息技术将给企业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相明琼,殷令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第5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问题;对策

当前时代是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对的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这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挑战与考验。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信息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条件与机遇,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但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需要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现代化的体现,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保证。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企业实际的财务信息平台,将财务人员从传统繁杂的报账、核销等琐碎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促使财务管理标准更加标准化,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为财务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二)是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对企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可以说现代企业谁占有更多的、更全面的信息,谁就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是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企业顺利发展的要求。

(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财务其中监管的重要手段。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立足于企业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这个大背景下,以信息为纽带实现企业与社会的联系。与会计电算化不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立足于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及时的处理财务信息,使传统财务管理流程得到了改变。对管理者来说能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企业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正确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制定出合理的措施,为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企业整理管理水平。

(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竞争,还要应对国际竞争。为了跟上国际发展步伐,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依靠现代信息为财务管理提供支撑。经济全球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需要在信息系统上运作,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管理理念、模式、资金运作等方面的变革,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这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但目前一些人员安于现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信息化建设,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有的企业虽然实行了财务信息化,但职能机构、岗位设置等还沿用传统记账模式,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这不利于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二)复合型人才匮乏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各类技术人才,还需要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与研发人员等,我国企业有很多技术人才,但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懂信息化管理的人才,企业这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如一些企业财务人员学历不高,缺乏信息化管理思想,其财务管理理念已无法跟上时展步伐。还有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接受了信息化建设培训,但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不多。很多财务人员只是停留在财务软件应用的表层,从事简单的网上财务信息处理等。而财务工作中的其他事项还是以传统手工核算为准,未能充分发挥此阿武软件的辅助核算、自动结转等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进而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因此企业急需大量的既有财务管理能力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管理软件发展滞后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软件,但现在很多企业缺乏能自主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统一软件的专门技术人才。国内软件企业规模较小,开发能力有限,所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开发适合我国企业便于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软件,是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保障。同时财务管理软件又存在安全性与适用性问题,一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不足,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外漏。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财务软件,财务软件应设置防火墙,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四)管理体制的制约

国外大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类似于我国商业银行结构,虽然有庞大的规模,但实行的是总分公司体制或事业部制,这种结构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合理调配资源等奠定了体制基础。与国外大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组织管理体制有很大不同。我国大企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制度,有的甚至有上百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组织结构形式下,资金与财务风险多会发生在子公司,而又不利于统一管理。所以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管理体制必会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五)信息共享程度低

企业财务工作涉及面广,要综合处理财务信息就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各个部门,但有的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只是财务部门配置了相关软件,而其他部门没有要求,这样核算信息时还是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取,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的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没有统一标准,各部门采用自己的信息建设标准,将自己所负责的业务模块反映到信息系统中,这样多个部门信息共享时,由于数据指标口径不一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信息的及时处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

(六)管理基础普遍薄弱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投入不足,一些管理者想用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所以投入时关注点在于资金回报率。由于资金紧张,一些企业比较注重生产投入,忽视管理方面投入,并且企业又缺乏信息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变得比较困难。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管理者认为进行财务信息化投资是一种浪费,为了适应时展步伐,一些企业购置了财务软件,认为这样就解决了。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软件就能解决的,需要统一的指导思想,将财务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起来。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管理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加剧,谁占有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也就是说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所以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实行统一财务管理提供了条件,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企业领导者及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摒弃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抓好财务管理,以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从整体上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与监控,从而规避资金风险,做到资源共享。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与传统会计核算相比,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在于技术人才的广泛参与,可以说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到整个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将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这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转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并强化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与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应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成为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的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服务。

(三)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会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必须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可以自行研发安全预警程序,也可以通过专业计算机程序公司设计,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保护系统。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从结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严格把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避免舞弊事件发生。企业应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设置防火墙,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会计专业软件上应避免安装其他软件,做好授权安排与密码控制,防止重要信息泄露,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四)规范管理运作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应用问题,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变革,会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因此企业应规范财务管理运作模式,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监控。要做到这点,必须重组原有的业务流程,改革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规范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与制度,其实就是改革财务管理制度,使其适应信息化建设的

要求。

(五)加大配套设施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核心,用信息化财务管理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必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首先加大硬件投入。财务信息系统包括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涉及到多个方面,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将各部门的信息汇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其次加大软件开发。企业自行开发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或者在市场投入财务软件后,结合自己业务处理需要改进软件功能,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总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

地位。

参考文献:

[1]吴成莲.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论探索[J].时代经贸,2008(6).

[2]卢辉,平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中国商贸,2013(21).

[3]闫珍立.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13(11) .

第6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评估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而确保信息化战略与业务战略相匹配,使每一个信息化项目都与战略相关联。

回顾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办公自动化阶段,信息化建设主要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手工劳动为主要目标。二是集成阶段,建立了集团公司信息化标准体系,使得集团人、财、物等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共享。信息化建设从减轻员工工作强度变为加强业务流程监管、加强风险控制,提高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力度为目的。三是能力建设阶段,为满足集团战略管控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启动ERP实施工程,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发展进入到了能力建设阶段。四是价值实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推动集团公司管理与业务的创新,推动经营模式的创新,使信息化能力为集团公司创造价值。

中国五矿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充分学习借鉴了国际知名咨询服务公司的方法论,并结合五矿的实际情况,在工作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包含三个基本层面:IT战略方向、IT架构和IT管控。

IT战略与其业务战略紧密相关。一方面,业务战略决定了IT的战略方向;而另一方面,IT战略则为业务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因此,在确定企业的IT战略方向时,既要看业务发展对IT提出了哪些要求,也要看IT能在哪些方面促进业务的发展。具体来讲,确定IT战略方向时要明确IT愿景、IT发展的目标、以及信息化实施的总体策略和方法。

IT架包含应用系统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以及信息安全架构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应用和数据部分解决的是IT与业务的接口问题,对于企业而言,有必要在制定IT战略时有可能需要对部分的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

第7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规划,没有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制度、资金、人员等方面没有做出合理的安排,相关的投入不足。另外,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人员的水平较低,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

2.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认识信息化建设意义。企业的相关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地位,认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时候,离不开档案的参考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在这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更好的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2.2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更好的规范和约束电子档案管理各项工作,防止出现混乱的局面。企业需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包括电子档案搜集制度、集中管理制度、归档制度、查询和借阅制度,更好的约束和规范各项工作。建立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规范,建立责任制,明确各工作人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职责,完善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确保他们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3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与企业经济信息需求、企业技术发展相协调,促进信息资源不断完善,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开发信息资源的时候,要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例如,加密措施、防火墙技术、信息识别技术等,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避免资料丢失,为企业更好的发挥作用。

2.4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基础性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数据库建设,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连接起来,加强管理和维护人员队伍建设,为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保障。

2.5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规范标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这些建设标准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应该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健全标准规范和档案工作制度,对电子档案的格式、标准、存储、管理、借阅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档案使用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同时也有利于按照统一规范标准进行归档,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2.6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应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一方面,企业需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充实档案部门工作队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趋势下,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与扫描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等,具备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加强实践锻炼,促进实践工作经验的提高。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增长自己的综合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更好的处理和应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3.结束语

第8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实意义还表现在有利于医院领导正确决策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医院领导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医院的运行情况,在做出医院经营管理相关决策时,以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当的调整,可以使医院经营管理变为集约化管理,从而向科学型模式不断转变。因此,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2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水平,在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具体内容如下。

2.1加大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加大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关键。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为使计算机技术得到较好地应用,医院领导要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引进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大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时候,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并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对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不仅如此,医院还可以与软件开发公司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技术相关工作的开展。

2.2重视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院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软硬件的一次性组合,它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软硬件运行状况的维护与更新也尤为重要。重视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是注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重要表现,在具体做法上,要加强对系统内的硬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医院信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与此同时,加强对系统软件的定期杀毒和升级,以确保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此外,在日常使用中应对基础数据进行定期维护和备份,以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有效运用。

2.3加强医院信息管理部门人才建设

加强医院信息管理部门人才建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医院在建设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可以从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两个方面,加强医院信息管理部门人才建设。在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内部培训人才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职工进行管理意识和软件操作的培训,不断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医院信息管理部门人才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推动医院实现信息化。在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外部引进人才建设方面,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引进大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弥补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人才不足的现状,促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3结论

第9篇: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范文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 IT 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 Internet 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 PC 机的深度使用率为 38%,而中国只有 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 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