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武松打虎读后感范文

武松打虎读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武松打虎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武松打虎读后感范文

刚刚拿到书时,觉得好奇怪,没头脑和不高兴,什么意思呀?难道是什么怪物吗?看了后才知道,呵呵,原来是两个人,一个名字叫“没头脑”,还有一个名字叫“不高兴”。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呢?那就让我慢慢来向你们解释吧。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请您阅读。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看了许多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

里面的主人公是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虽然名字叫没头脑,但人可有头脑。头还挺大的,眼耳口鼻,哪样不少。他读书也聪明,绝不可能没脑子。可大家都叫他没头脑,因为他记什么都打折扣,缺点零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丢三落四。“不高兴”则有一个怪脾气,一件事情,大伙儿谈得好好的,他偏来个“不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大伙儿要上东,他不高兴上东,要上西;大伙上西了,他又不高兴上西,要上东。那么个人,谁还高兴和他玩呢!可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换句话说,就是他偏高兴跟你玩。真把人烦死了!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里没头脑要造一栋三百层的少年宫却忘记了造电梯,害得大家把生活必需品全都带上去,看一场演出。不高兴演老虎,另外一个人演武松。演出开始了,本来好汉武松喝了酒来到景阳冈,遇到老虎,抡起拳头,三两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但不高兴想自己竟然被打死了就很不高兴,每次被武松打死了,都再次爬起来。就这样,他们打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观众们都劝不高兴:“就被打死算了,现在是演戏,又不是真的被打死了”。不高兴还是叫着“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可把现场的观众急死了。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让我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这样,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会一事无成。还有,在和同学、朋友的交往、相处时,要学会体谅、宽容对方,要与人为善。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好习惯,不要做“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2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叫《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怎么叫个没头脑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一天,没头脑来他叔叔家玩,玩完了,走了,叔叔刚把门关上,嘭嘭嘭,有人敲门了,叔叔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没头脑,对不起,我把书包给落下了,叔叔刚把门关上,嘭嘭嘭有人敲门了,我打开门一看,还是没头脑,对不起,我把帽子给忘了,叔叔刚关上门,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把门打开,也不看是谁,就把一副手套塞出去,没头脑,你的,拿去!叔叔在进屋一看,那不是没头脑的书包吗?多半他回来找帽子,又吧书包给落下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已经90岁高龄的任溶溶爷爷,他写的书很多很多,有我们熟悉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爸爸的老师》、《我是一个可小可大的人》、《土土的故事》、《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丁丁探案》、《当心小妖精》……都是任溶溶爷爷写的。

那下面我就要给大家介绍不高兴了,大家明明聊得好好地,不高兴偏偏来了个不高兴,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了。大伙要上东,不高兴不高兴上东,大伙要上西,不高兴不高兴上西,一天,没头脑心烦不做功课了,直接睡觉,忽然,不高兴来了,叫到没头脑,快出来,大事不好了,没头脑认出是他的要好同学不高兴,没头脑,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头去了,从窗户跳出去,跟了不高兴就跑,到了,不高兴说,只见一位仙人漂浮在空中,不高兴说:“我有位朋友叫没头脑,也让他高兴高兴吧。”仙人让没头脑变成了工程师,让不高兴变成了演员。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不能像没头脑和不高兴那样,没头脑总是丢三落四。不高兴总是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3我读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是任溶溶老爷爷写的,故事情节非常有趣,而且语言幽默,不过有些话语有点绕口。我最喜欢看其中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故事了。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12岁了,其实没头脑是他的外号,他做什么事情都要打个折扣,缺点零头,总是毛毛躁躁,丢三落四,不用心。没头脑有个同学叫不高兴,他脾气怪,总是不高兴的样子,他总是和别人唱反调,别人说东他说西,是个不合群的人。

没头脑就像没有头脑的人一样,我可以拿一个例子给你们看,比如说,没有脑到不高兴家写作业,写完作业了,什么都不拿就走了,不高兴刚准备坐下,就听见了“嘭嘭嘭”的敲门声,一看,是没头脑,没头脑说:“不高兴,我把我的书包忘在你家里了!”就这样,反反复复的拿东西,直到把东西拿完为止,这就是没头脑的表现,而不高兴呢,也有一个例子,就是别人都商量好了去东,不高兴说:“不高兴,不高兴,我要去西!”当别人走西的时候,不高兴又说:“不高兴,不高兴,我要去东”

有一天,同学们放学了,大家都走大路,而不高兴说:“不高兴,不高兴,我要走泥坑!”别人劝他不要走泥坑,可是不高兴就是要走泥坑,大家想,不高兴的毛病又犯了,不高兴一边走一边说“不高兴,不高”“兴”字还没有说出口,就掉进一个大泥坑里,不高兴抬起头一看,是仙人,仙人要实现不高兴的理想,把不高兴变成一个大人,仙人准备说:“变”这个字的时候,不高兴说:“我要把我的朋友没头脑一样变成大人。”不高兴拉着没头脑到仙人面前,不高兴说:“我想变成演员!”而没头脑说:“我要当建筑工程师。”仙人把他们变成了各自想当的人,演员不高兴正在练习表演,建筑工程师没头脑正在设计少年宫,他设计的少年宫有三百多层高,过了两天,他收到了邀请函,让他到少年宫去看戏,看大门的人拦住了他,问:“你干嘛?”“我来看戏了,这是我的邀请帖。”没头脑说。你这样不能进去的,楼房有三百多层高,看戏的地方在二百二十五楼,你没看成戏,反倒儿饿死了,算了,我给你开张条子,可以供你吃喝的,没头脑硬着头皮拿走了票,进了少年宫,第一天很开心,有说有笑的。第二天还好。第三天第四天安安静静的走着,很没意思。的第五天第六天垂头丧气,都怨起工程师来:“这么高的楼房,连个电梯也没有。”没头脑也想,我怎么忘了装电梯了。总算到了表演场了,它们做了下来,后来老虎和武松就打个没玩,观众们都请求老虎倒下死了吧,要不然就打不完了,这时,没头脑一把拉起不高兴的老虎尾巴,骑上楼梯扶手往下滑,几分钟,就滑了下来,他们坐上出租车到仙人哪里,让仙人把他们变得原来一样小,忽然他们变得跟原来一样小,他们回去好好的睡了一觉,醒来之后,不高兴送来一只钢笔,没头脑把这件事用钢笔写了下来。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不能像没头脑一样丢三落四,也不能像不高兴一样,别人说东,你说西,我们做事情要严谨、谨慎、认真仔细,还要做一个学习好,懂礼貌的小学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4《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有趣好笑的故事书后,我不禁笑了起来。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想笑呢!

这本书介绍了两个小朋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总想打个折扣,而且很马虎,常常丢三落四,因此总挨批评。可“没头脑”并不在乎。他长大后当上了工程师,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楼做少年宫,里面有剧场,有运动场,有游艺园……总而言之,应有尽有。可就是忘了设计电梯,要去二百二十五层楼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子,上下一次要一个月。而“不高兴”为什么叫“不高兴”。其实,他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与他人协调配合。有一次,他跟人搭档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却总不高兴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结果急坏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说简单点,就是别人让他上西,可他并不乐意,偏上东。你们看,这就是他们名字的由来。

读完了这本书,我又很多的感悟想与大家分享。其实,“没头脑”和“不高兴”两个人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没头脑”告诉了我们做事要仔细,无论什么事情,都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否则必定会徒劳无功。也告诉了我们在学习上,工作上更要仔细,如果你建好了一座大厦,但却忘了装电梯,那前面的坚持和汗水不就白费了吗?所以,在生活上,只要你细心,坚持,努力,什么事情都会成功。而“不高兴”告诉了我们要用微笑善待每一天,与别人也要团结相处,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那和每一个人都会和睦相处的。如果你每天板着脸,自然就觉得身边每一样东西都不好。那换一种想法,你每天都笑嘻嘻,乐呵呵的,那就会觉得大自然是如此美好,我们也应该多发现大自然中许多的乐趣,自然就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的的确很多,只要我们慢慢领悟,大自然中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人与事,那必定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5今天妈妈给我买回一本《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我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却让我深有感触。

故事讲的是两个小男孩,他们各有一个外号,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名如其人。没头脑是一个做事马虎,丢三落四。不高兴是一个动不动就生气,别人说东,他说西,别人说西他偏说东,做啥事都和别人对着干固执任信,我行我素。一天,不高兴遇到一仙人,仙人为了让不高兴变得高兴满足他一个愿望,让他们做一个月的大人。

不高兴成了一名演员。他的好朋友没头脑成了一名建筑工程师。没头脑成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后盖了一座少年宫,共三百层,里面应有尽有。一天,他收到一封请帖请他到少年宫第二百五十层去看《武松打虎》他高兴地去,一路上看好多人都带着帐篷、炉子、被子、毯子等以为大家是去露营,可是等他到了少年宫才发现自己盖的大楼没有设计电梯。一路上大家都在埋怨起来:“这么高的大楼,连电梯都没有真是没头脑”没头脑在一边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不高兴演的是《武松打虎》里的老虎。

戏开始了武松拿着一根棍子摇摇晃晃地出来了,突然一只吊睛白额猛虎窜了出来。这只老虎就是不高兴演的,武松一棍下去,棍断了,就赤手空拳打起来。一来一回打了几个小时累的武松直喘气拳头都举不起来了,央求老虎快点躺下,可老虎还是精神赳赳,一个劲地说:“不高兴不高兴”。

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打了好几天,可老虎就是不高兴死,最后观众都求老虎快点倒下。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要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长大后就会跟没头脑和不高兴一样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6小时候,每当我做错事撅起嘴巴的时候,爸爸总会说我是个“没头脑”,妈妈呢,总说我是“不高兴”。我纳闷极了:没头脑?不高兴?这是什么情况呀?今年暑期,在老师推荐的“暑假读好书”书本里,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写得精彩又有趣,让我简直要笑掉大牙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位主人公的外号。他们可是一对儿活宝。“没头脑”,做什么事情都是丢三落四,糊里糊涂,缺点零头;“不高兴”呢,开口就是不高兴,总是任着自己的性子来。后来,他们经过神秘仙人的点化一下子变大。

变大了的“没头脑”做了工程师,建了一座九百九十九层楼的少年宫。但是小朋友去看戏都要背着行军袋、穿着运动鞋,还带着被褥和炊具。怎么回事?原来这个“没头脑”呀,长大了还是没头脑,居然忘计设计电梯了!这下可苦了小朋友了,到少年宫顶层看戏,来回可要走一个月呢。“不高兴”长大了会变成高兴吗?错啦,他长大了还是不高兴。

他当了演员,在《武松打虎》里演那只老虎。可他却闹脾气要演武松。当“不高兴”听到观众喊“武松打死老虎了啦”心里很不高兴。于是,老虎反扑向武松,穷追不舍地打了起来。读后感·好好的一场戏,闹了很多笑话,他们俩也给别人制造了很多麻烦。通过这些事情,他们觉得很惭愧,决定去找神秘仙人,把自己变回来。

第2篇:武松打虎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写作水平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加强课外阅读入手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我对四、五年级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种课外书?”在5个备选答案中,90人中有32人选择故事书,占35.6%,而其他均不足25%。由此可见,故事书是学生对课外书的首选,所以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可以组织一次名为“故事会”的班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在“故事会”上带有表情、动作、声调地来讲故事,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应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王子与乞丐》的故事,讲到王子为了好玩,与小乞丐换了身份,在外面过着辛苦的流浪生活,受到其他人的欺负,而且经常受到小乞丐父亲的虐待,而小乞丐却在王宫里过着小王子的生活,受万人景仰,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出示《王子与乞丐》一书让学生课外阅读。

二、师生共读,营造氛围

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先锋,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阅读滋养底气,阅读能让教师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也是老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可以从阅读中寻求教育思想,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语文课堂不再僵化、刻板、生硬和枯燥。但据调查,教师中每天读书2小时的人不足20%,一些小学老师的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一本教案走天下的语文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思想还非常普遍。很多教师还是在把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和书本内,把学生关闭在乏味的说教中,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使他们感到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调动自身阅读优势,打造动情的、个性化的阅读课堂,用教师阅读来引领学生阅读;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倡导良好阅读风气,用课堂的阅读引领课外阅读。有的教师就以评书的形式组织教学,如“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常常让学生舍不得下课,进而引领他们走进四大名著,欣赏和品味名著带来的精神愉悦。

三、指导方法,强化兴趣

1.多读

读有三种方式,一是泛读。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或报纸,可采用这种方法,只要了解它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还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些知识点记下来。比如:指导阅读报刊,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对价值不高的内容只要看看标题就可以了,而有价值的内容可以仔细看看,并简要地做些摘记。二是速读。我们看书只要看有价值的书,而对自己有价值的书也有很多,因此要快速查阅资料,必须“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节约时间。三是精读。对于名篇或者名著等阅读价值高的作品,我们要静下心来细读,体会其构思,欣赏好句,体味其意境,使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

2.多思

读完书,我们对书本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因此,我应采用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等形式进行训练,目的是使自己多思考,以便真正了解这本书。

3.多记

即多做读书笔记,笔记随时可记,好处很多,又可分为许多种,如:疑问笔记,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可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疑问等记下,以后再看这本书时体会就更深了;摘录笔记,可将读书时发现的好的词句整理成册,时常阅读,其好处不言而喻;创作笔记,即在读完一本书后对其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写读后感等形式的创作。这样不仅能读书,还能锻炼写作能力。

四、展示成果,巩固兴趣

1.读书笔记展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小学最为常用的是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我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要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阅读的方法,把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为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可以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获胜者和进步较大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并把得奖的作品贴出来,在班级中展示给同学们看,使同学们能够向获胜者看齐;还可评出最佳改写作品、最佳扩写作品、最佳读后感等单项奖,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奖,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希望,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继而不断提高读书兴趣。

2.开展游戏表演

第3篇:武松打虎读后感范文

精心选内容,激发学生乐读

阅读是种享受,醉心于书间,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在书籍的滋润下快乐成长。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认为,一本书如果只是孩子喜欢是不可靠的,孩子的读书空间应该由老师控制。因此为人师者,应选择那些既有品味又有趣味的书籍,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坚持每天早晨利用五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讲寓言、成语故事、童话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班一直坚持全班诵读国学经典、外国文学名著等书籍,但不管是读哪一类书,我都尽量在班级中创造师生共读的氛围。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写读后感能为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深度和广度。向学生推荐书之前,我都会事先对这本书进行比较细致的阅读,并从中归纳出与内容相关的两三个重要问题。孩子富有好奇心,只要问题提得足够吸引人,他们一定会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揭开谜底。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作为必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在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逐渐学会自学。

巧妙设问题,引领学生必读

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全班反馈中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读书的体会,从而解决问题。读中有思,思中有读,阅读不应浮于表面,教师要将阅读的过程放进学生的心里,从而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如在读《小女生金贝贝》一书之前,我先向学生简略地介绍这本书,然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女生金贝贝是一个很受老师喜欢的学生,请在书中找出至少三个理由;小女生金贝贝是一个不太受老师喜欢的学生,请在书中找出至少三个理由;想一想,小女生金贝贝的老师到底喜不喜欢她?这些问题似乎自相矛盾,但答案就在书中,学生必须读完整本书才能找出答案。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无疑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作者凭借他对社会生活的了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使人物的描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水浒传》的一大特点是,人物虽然众多,但各自的身份、经历各异,表现出来的性格也各不相同。金圣叹在点评这本书时,曾说“人有其性,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肯定了《水浒传》的这一特点。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这样提问:在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学生们议论纷纷,争着发表自己的言论,有的说喜欢林冲的谨慎、机智,有的说对洪教头的鲁莽印象最深,有的说最喜欢武松打虎的情节。学生的回答实际上再现了一个个经典故事,由此可见,读书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过程,交流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内心存在得越长久,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对词句的欣赏,学会了习作的方法,乐在其中,收获很多。书籍在与学生的不断碰撞中,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修养、情趣、气质。

品悟做记号,促进学生读写

大量的阅读撞击着学生的思维,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保存材料,并真正从中受益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背十遍不如写一遍,品读书中文字,随时做记号,写感受,是阅读的拓展。一个故事或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可以启发想象,引起思索,带来发现。因此,我常常鼓励学生编写故事,或对故事人物作出评价。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情感与语言交织在一起,描画出绚烂的人生。

在读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写读书心得。通过边读边思,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层次、脉络和重点有了清晰的思路,体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的阅读刚起步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相互提问,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也可以引用书中的话语来为自己的发言增加砝码。学生的阅读量增多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仿写、改写、扩写训练。学生写出习作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设计手抄报,动手编辑,以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书签,这不仅形式新颖,便于阅读,还能将读书的收获展示出来。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改编为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也是一种提高阅读效果的途径。通过表演,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籍和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智慧启迪智慧,真情唤起真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内容,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能有效提高阅读的能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与衣食住行一样重要的需要。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