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荀子劝学范文

荀子劝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荀子劝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荀子劝学范文

关键词:明辨善恶、善学笃学、不断积累、适应发展

荀子是战国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著书终其一生。所著《荀子》一书,共32篇,行文气魄宏大雄浑。《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开篇之作,《劝学》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现如今,科技发展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档案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各种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变更了信息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传递方式和利用方式,从而带来思想观念、知识层次、服务方式和技术能力的更新换代。社会对档案工作提出了全方位、高品质的要求,其所涉及的知识面都远远超出了每个馆员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容量,要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就必须不断学习,方能胜任。

1 “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人类社会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组成,精神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对人们素质要求的提高,学习已成为个人、组织、社会的迫切需求。在当今社会里,我们档案工作者应该如何进一步认清学习的意义,认清形势,提高自己呢?

深邃的荀子,一眼看穿人生全程,斩钉截铁般的态度令人躲闪不及,没有商量。他为自己的结论从几个角度展开论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而经过学习后的人又是怎样的呢?他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为轮” 、“木受绳直” 、“金就砺利”等比喻,围绕“博学”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点来进行论证,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的结果。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利器就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识广博的人,能天天检讨自己的言行,就会更加聪明,不犯错误。

荀子是善于从生活中悟出道理的哲人,普普通通的现象经过他过滤即成精义,道出了人生体验。

他以黑泥里的白沙不再其白、臭水中的白芷不再其香为例,告诉人们居住时要选个好地方、交友要交那些有学识有修养的人,防止邪恶染身。“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可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综观其上,语言无须华丽,事例无须博人眼球,但道理明澈,一一尽数。荀子无论是从修习先辈文献方面,还是从个人修养方面都有条有理,给出了学习的要领。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读书、做人、明事理,方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因此,不断的修身、修己,才是学习进步,方能使自己全面有所提高。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报负,发展自己的可能性,都要适应社会不断投向他们的课题。档案,是历史的记忆,是文化遗产,档案工作者是与历史对话的人。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明辨善恶,才能不入歧途。

2 “学,莫便乎近其人”

“一个不学习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学习,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档案工作者应有的素质,也是发展档案事业的保证。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取得成效呢?

“学,莫便乎近其人”。在荀子看来,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即使学习也莫过于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了。正像我们常说“读完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当年,《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给人以极大的启发。荀子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德”,说明学习以养德,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接着又用“跬步”、“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后又用 “骐骥”与“驽马”对比,“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对照,说明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用蚯蚓和蟹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可谓对学习过程分析得十分透彻。

审视荀子,其封建色彩毋庸讳言。但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档案工作者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也是文化选择、吸收、加工者。孕育文化、传递文明是档案工作者的特征。前人不但给我们留下了有形的资源,还给我们留下了无形的财富,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方能有所收获。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如此方能完成一个档案工作者传递文明的使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习是个人的事,如果一个人真心想学习的话,也用不着别人来劝学。重温《劝学》,除感叹其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想象,更得益于其循循善诱,苦口婆心。

3 “学,用心一也”

重温《劝学》,就是要帮助我们确定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如今社会,只有善于学习,方能弥补不足。新技术环境下档案工作的发展,依靠的是掌握现代化技能的高素质的档案工作队伍。档案工作者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熟悉自身业务,还应对其他领域也有所涉猎,使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多位一体的通才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培养和造就员工的变革与创新能力,才能给档案事业带来新机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环境。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明理就是自我们获取前人的经验或智慧中,提炼而出不仅属于前人而可属于每一个人的普遍性真理。现代人读书的目的,是在于求取科学知识与技能,这自然也是一种道理。要顺应新形势,接受新观念,就要提升学习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活到老,学到老”,“真学”、“常学”、“善学”、“深学”,不断把握时展的脉搏,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档案工作者应该有一种从上到下爱学、乐学、笃学的精神,应该主动抓好自身的学习,应如蚯蚓那般,才能用心专一,学以致用,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工作和学习之间关系的基本看法,学习成为工作的新形式,形成一种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档案管理与学习形成良性互动机制,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整个层面,从而形成一种好学之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学习的榜样,学习是人们愿意做的事。古人读书以成就道德人格为目的,因此,从书中读出的“理”必须通过人格之实践方能算是真实。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荀子时代已成过往,而所言精髓似未过时。■

参考文献

第2篇:荀子劝学范文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

1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第3篇:荀子劝学范文

关键词:荀子;学习;唯物主义;辩证法

苟子作为先秦时期思想的集大成者,给后人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他的思想宝库中,学习论闪烁着唯物辩证的色彩,是指引我们从事科学学习的向标。

在人性观上,苟子是“性恶论”的倡导者。他肯定“人性恶”,同时又承认人性可“化”,教育是使人“化性起伪”的重要工具。这就为他论证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人性论依据。

在自然观上,他主张“明于天人之分”,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他强调人类应发挥制“天命”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天与人的和谐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要靠学习来完成。这样,苟子为其学习论又找到了自然观的理论归宿。

在认识论上,荀子坚持唯物主义。他认为,“形具而神生”(《苟子・天论》)这是人类学习得以产生的生理机制;他肯定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苟子・解蔽》)他还认为,只有主体与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获得知识,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苟子・正名》)

一、学习的涵义

他认为,学习是人对客观事物所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活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苟子所说的“善假于物’就是指人的学习。这里的学习渗透了人类为了生存而善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意义。他形象地举例说,人为了“博见”而登高,为了“闻者彰”而顺风呼,为了“致千里”而假舆马,为了“绝江河”而假舟楫。正是由于“假”了“物”,人们才从中学得了与自然抗争的知识与技能。这是苟子“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反映。

二、学习的作用

荀子认为,“性”是先天素质,具有“好利、疾恶、有欲”的特点。“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苟子・性恶》)人的这些“性恶”如何变成“性善”呢?苟子指出,这要靠后天的“伪”。人由“恶”向“善”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对人加以“外铄”的工具。他说:“心虑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荀子・性恶》)人只有依粗心智的思考指挥其他器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既学习,才能化“恶”性为“善”性。学习能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人的本质的一部分,是理想的“外铄”工具。外在规范相对于人的内在本质来说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其被“化”为人的内在本质的一部分时,人对这种外在规范的意识就形成了,人的“恶”也就转化为“善”了。可见,学习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法则。

在荀子看来,君子和黎庶本来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特别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苟子指出:“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彼学者,行之,曰士;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荀子・儒效》)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使人从卑贱变为尊贵,从愚笨变为聪明,从贫穷变为富裕,甚至为圣人。

看来,苟子把人由“恶”向“善”的变化和人的素质、地位的变化归功于人的学习。人以学习为中介,促进了自身的改变,这就是发展。荀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这充分体现了苟子学习论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学习的环境

荀子举例说,茎长仅有四寸的射干,傲立高山之巅,下临百仞之渊而无所畏惧,是因为基础坚实;蒙鸠的巢虽然构筑得精美,但因其系在苇梢之上,风一刮就会折断芦苇,鸟卵就会被摔破,幼鸟就会被摔死――环境不同,结果迥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再好的香花落人溷藩,也会变得奇臭无比。故而荀子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苟子・劝学》)环境是客观的,对于学习者来说,属于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

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要通过外因而起变化,二者缺一不可。苟子注重外因作用的发挥,是他唯物主义信念的再度体现。

四、学习的方法

1.积

苟子十分强调“积”的作用,因为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积累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飞跃,荀子认为,积累绝不是一蹴而就,片刻可成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勇气和精神。“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为了把积累说得更明确,他进一步指出:“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子・大略》不下工夫是不能把璞磨制成玉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切、磋、琢、磨,并把一点一滴的改变积累起来,才会变“璞”为“玉”,目的才可能达到。因此,学习要有所成就,必须积累,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积微成著。我们知道,只有注重量的积累,才会出现质的变化。对于“积”的作用的强调是苟子坚持唯物辩证的质量互变规律的充分体现。

2.“壹”与“静”

何谓“壹”?荀子说:“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荀子・解蔽》

荀子这里所讲的意思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注意的分配”。他认为,人的注意不仅有必要知“两”,因为“知而有异”;而且也有必要知“壹”,因为“心枝则不知(智)”(《荀子・解蔽》)。可见,他既承认注意的分配性,又强调注意的集中性。但是苟子主张把注意的分配性和集中性统一起来。“壹”并非不要知“两”,也不排斥知“两”,而是为了在知“壹”的基础上更好地知“两”,也是为了在知“两”的条件下更好地知“壹”。这样,他就把知“壹’和知“两”,即注意的集中性和分配性统一起来了。

何谓“静”?他说:“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荀子・解蔽》)这个“静”与冷静地思考问题有关。按照他的观点,心常常在活动着,如睡觉的时候就会做梦;放任的时候就会想入非非;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思考问题。心的这种活动对学习来说,有的是有害的,有的是有益的。我们为了保证学习有效地进行,就必须排除那些有害的“动”,使那些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不干扰认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从而保持冷静的头脑、安谧的心境。“静”并非绝对排斥“动”,而只是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苟子认为心理活动的“静”与“动”是统一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积极地进行思维,才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进行。

注意的集中性和分配性、“动”和“静”是两对矛盾范畴。苟子所倡导的把注意的集中性和分配性统一起来、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有“动”的学习模式,是他坚持唯物辩证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生动体现。

3.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苟子・解蔽》)所谓“蔽”就是对复杂的事物和现象缺乏全面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说:“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苟子・解蔽》)解除其蔽,以救其偏,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全面掌握知识。

蔽何以解?荀子提出“兼陈中衡”的办法,具体说就是“兼陈万物中悬衡焉。”(《荀子・解蔽》)“兼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方面或各种情况都展示出来,摆列出来。“中衡”就是通过比较权衡而确定或选择适当的、中正的。有时他也简称为“兼权”。“这是对孔子的‘叩两端’思想的发展,含有辩证法因素。”

五、学习的过程

苟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把学习分为“闻”、“见”、“知”、“行”等阶段。“闻”、“见”的感性认识阶段是基础,进而是理性认识阶段的“知”,然后再进一步达到“行”。他特别强调“行”,认为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实行,因此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如何根据这个学习过程来组织学习呢?他指出;“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即从“耳闻”、“目见”到“著心”和“形乎动静”。从感性到思维加工,并进一步付诸行动。

他认为,学习者通过感官积累的感性材料愈多,他的经验与知识也就愈丰富,“所谓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苟子・修身》)而闻之的知识是间接经验,不如亲身见之的直接经验可靠,但这两者都是感性的认识,容易产生片面性。“闻”、“见”的阶段只是学习知识的第一阶段,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要克服第一阶段的不足,必须进入学习的第二阶段,就是“知之”或“著乎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心”的思维活动是按照“虚壹而静”的规律进行的,就能把前一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予以整理和概括,从而对事物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获得了知识,并不是终结。他认为,还要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用于个人修身和治理国家,即用学得的知识作为指导自己行动言论的法则,这就是“学止于行”的最后阶段。

在阐述学习各阶段的关系时,荀子提出,学习知识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必须向理性阶段过渡,因而知比闻、见在认识上处于更高的阶段。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行动,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很多知识,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等于缺乏知识。“闻者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他提出的完整的学习过程论,基本上符合人类的认识过程。他强调第二阶段的思维活动,也是比较符合学习过程规律的。苟子基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学习过程与认识结合起来,从人的心理活动去加以阐述,并特别论述了知与行的依赖关系,具有辩证法因素,是他学习理论的深刻处和闪光点。

六、学习的态度

苟子从3个方面阐述学习所应具备的正确态度。

1.“虚”

何谓“虚”?苟子说:“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这个“虚”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态度。荀子认为,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定的知识储量。但是为了继续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就应该保持一种不满足的态度,即“虚”的态度。“虚”就是不使已汇人心中的东西妨碍所要记忆的东西,也就是不要先入为主。“虚”并非无藏,而是为了更好地有藏和多藏所采取的一种虚心求进的态度。

2.“恒”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苟子・劝学》)荀子把蓝、水、直木比喻人未经雕琢时的质朴状态,用青、冰、轮比喻学习之后的成就。要实现这个变化的过程,就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学习如有间断,就无法达到预定目标。苟子还说,人的学习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为士”、“为圣人”的学习目的,“真积力久则人,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苟子・劝学))因此,苟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终身学习观点的人。

3.“专”

荀子强调,人在学习时,必须专心一致,才能有所造就,他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视而聪”,“心枝别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荀子・解蔽》)他还用蚯蚓和螃蟹为例,说明用心专一和浮躁,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这与“睦蛇无足而飞,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同理。

第4篇:荀子劝学范文

坚持道义真专一,思想就像打了结。

出自《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荀子劝学范文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2、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4、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5、莫要由于侥幸取得一次收获,便否认踏实苦干是成就的基础。——佚名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8、永远别让你的思想平凡了,告诉自己你这辈子不平凡。——杨财成

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11、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1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13、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14、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的、最正确的、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15、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方海权

16、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17、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18、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0、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21、情愿让日子过得忙迫,也不要让日子过得无聊。——罗兰

22、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23、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郑板桥

2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5、要摘取果子的人必须爬上树。——富勒

26、拼搏的汗水放射着事业的光芒,奋斗的年华里洋溢着人生的欢乐。——张衡

27、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28、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拉罗什富科

29、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30、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3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32、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芬兰谚语

3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34、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亨沃比彻

3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

36、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37、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38、勤劳应以所作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

3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第6篇:荀子劝学范文

本人年3月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实习工作至今,通过实习对中国证券资讯市场的总体竞争环境以及在入世之后中国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趋向等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入世的之后的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调整和规范之中,这一规范的过程将对证券资讯业造成三大影响:其一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就越大,二者关系将更加紧密。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将尽可能扼杀投机,加快证券中介业回归,即主力从事投资服务,而这无疑将扩大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其二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券商没有了投机利润,就只能从两块加强力量,一是完善对投资者的服务手段,二是加大自身研究力度,从事正常自营决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券商的收入。而这两者都召唤市场上强大证券资讯阵容的出现。其三在投机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股民将出现意识觉醒,也将极大增强对证券资讯的认同和依赖心理。所以说,证券业市场越规范,对承担着行业责任的证券资讯行业来说越有利。

从目前的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来看,1994年深圳巨灵推出第一套证券资讯系统是证券资讯行业的萌芽的标志,但今天的证券资讯市场已非94年同日而语。短短9年时间,证券资讯业内异军突起,掀起一场日新月异的竞争潮。港澳资讯、巨灵、新兰德、万德、新德利、博经闻、维赛特、海融、万国等等,此起彼伏,你追我赶,好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喜剧。成熟的证券资讯行业市场也开始在这种专业化的竞争中开始成熟完善起来。

证券资讯行业从萌芽开始阶段就是一个以证券财经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内容提供商的面貌出现,是在90年代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证券交易以及资讯信息提供方式的转变提高的过程中漫漫的发展起来的,但直到今日大多数类似的资讯公司的产品层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公开数据的采集为主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有中国股民的素质层次需要和机构市场需求的原因也有证券资讯行业本身在中国证券市场序列体系中地位的原因。从信息质量及服务水平上讲,目前国内证券资讯业市场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质量不高,缺乏深层次的内容;以大量转载各种公开媒体信息为主,缺乏自己的东西和能反映上市公司情况及市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投资分析、投资咨询缺乏连贯性和指导性,为庄家投机服务的投资信息占驻了主

导,各类小道消息和传闻满天飞;市场上同类产品竞相削价,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市场上的产品还没有出现占主导优势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低投入,追求前期收益,缺乏行业责任。在一种低水平竞争的市场中,一批低投入、满足于初级信息服务的企业也能占据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前期收益。

第7篇:荀子劝学范文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4、拼搏的汗水放射着事业的光芒,奋斗的年华里洋溢着人生的欢乐。——张衡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6、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8、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9、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的、最正确的、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10、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

1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12、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3、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14、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15、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约瑟夫·鲁

16、精选列举,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辛弃疾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9、永远别让你的思想平凡了,告诉自己你这辈子不平凡。——杨财成

20、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21、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23、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2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26、情愿让日子过得忙迫,也不要让日子过得无聊。——罗兰

27、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英国

28、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29、要摘取果子的人必须爬上树。——富勒

3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1、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3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陆游

33、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34、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35、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3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37、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达尔文

38、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徐干

3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0、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41、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拉罗什富科

4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43、学则智,不学则愚。——黄宗羲

4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张少成

45、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华罗庚

46、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

47、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48、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49、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50、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5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魏书》

5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53、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

54、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55、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约翰·塞尔登

56、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57、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60、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韩婴

6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2、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63、莫要由于侥幸取得一次收获,便否认踏实苦干是成就的基础。——佚名

6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6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

6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68、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卢照邻

69、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70、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71、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朝鲜

72、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7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4、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75、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76、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77、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7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79、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80、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8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8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83、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亨沃比彻

84、博学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黄宗羲

85、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86、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87、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佚名

8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90、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9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92、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93、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罗兰

94、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95、人不学便老而衰。——程颐

96、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97、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98、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第8篇:荀子劝学范文

2、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3、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4、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第9篇:荀子劝学范文

《劝学》中的经典语句: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有关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