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

第1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费安排

二,表格

安徽省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的基本情况简表

专业教师及教辅人员简明表

专业建设带头人简明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专业教学周分配表

校(院)审议意见表

高等学校专业评议委员会评审意见表

一,关于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返回

为了满足滁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情况,拟在我校开办三年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毕业学生至少具备该两方面中的一方面的应用能力.

1.设置本专业的必要性

⑴从全国范围的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设置本专业是必要的

目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紧缺人才.根据今年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软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强劲,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近百万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大量的是从事基础性技术工作,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而并不全是高学历人才.例如,一般的程序设计人员,即所谓的程序员或软件蓝领,软件工人,未来五年这方面的需求量约25~30万人/年,国家教育部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专门推出了建立软件学院的计划以培养各种层次的软件专业人才.而就网络方面而言,从全国范围讲,电子政务, 根据滁州市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为了充分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我们对滁州市计划发展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局等政府部门及扬子集团,安康集团,全柴集团,天大集团等大企业进行了调查访问,同时也对数十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访问.调查表明,在未来的五年中,每年约有300多家中小企业拟开展 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国外的认证培训与考试.

进制我们还聘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杨寿保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在杨教授的指导下,在办学思路及教学科研方面,我校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备好了一支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⑶实验设备及图书准备情况

目前,我校信息中心有专门供学生上机实习用机房5个,微机310台.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有微机80台.

我校于1998年建成校园网,投入运行以来,对教学和科研发挥了重大作用.

另外我校物理系还建设有专门的电路技术实验室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

以上各方面的实验室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校图书馆现有计算机类图书近4万册,中外文计算机类期刊近百种.另外,我校还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其中计算机类电子读物近2万种.

⑷实习基地准备情况

我校与滁州市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本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目前联系的实习基地共有三个,分别是滁州市国税局,滁州市信息中心,滁州市电信局数据分局.

综上所述,我校已具备了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条件.

3.本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从计算机学科的基本要求出发,本着理论够用,实践加强的原则,特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认真总结了我校信息中心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多年的办学经验,同时结合国外先进的IT教学模式,将注重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本专业的

主要特色应该有以下几点:

⑴厚基础: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及适应能力,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如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厚实的数学与英语基础;

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学生在面向市场,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方面,我们将特别注意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适当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时间,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加大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与实验时间;

⑶紧跟学科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我们将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应用性实践性课程的内容,保证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技术,用得上的技术.

⑷"双师型"教师:本专业现有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丰富的应用开发经验,都有实际的应用项目开发经历,同时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这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也符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求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要求.

⑸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拟借鉴国外IT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方面做必要的改进,以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校已先后有4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国外的认证培训.

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本专业侧重培养计算机软件编程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返回

1.培养模式

(1)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2)修业年限:三年.

(3)学历层次:专科

(4)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业务要求: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最新应用技

术,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使得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至少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或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算法分析和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或者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③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④对计算机与网络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教学和软件开发能力.

⑹就业方向与范围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适合从事一般性的程序设计或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就业范围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以企业为主.本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参加"专升本"的考试,进一步的参加本科段的学习.

2.本专业主干课程

围绕上述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我们设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限选课程等几个方面,具体如表四所示,其中部分主干课程名称如下:

⑴高等数学

学时:168

⑵计算机导论

学时:90

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学时:108

⑷电路技术基础

学时:90

⑸数据结构

学时:108

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108

⑺操作系统

学时:72

⑻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时:72

⑼微机原理

学时:72

⑽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学时:90

⑾计算机网络

学时:90

⑿多媒体技术

学时:54

3.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课程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课.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在本部分的课程学习中,要使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使学生对计算机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对计算机网络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对计算机应用的其它方面也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部分,选修课.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计算机软件编程或者网络技术方面掌握一定的应用能力.本部分课程为两个系列的选修课,学生必选其中之一.本部分课程强调紧密联系技术发展与应用实际.

详细课程安排参见表四.

4.教学时间体系结构

在安排教学时间体系结构方面,充分考虑专科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适当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加大了实验教学的时间比例.

三,设置本专业的发展规划返回

1.专业的课程调整与发展计划

对本专业的课程调整我们拟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与教学规律,从实际需要出发,专业基础课程相对稳定,选修课程根据学科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

按此原则,专业基础课程的调整周期相对较长一些,拟三至四年一次.选修课程,将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课程,紧密联系市场需求,每两年时间调整一次选修课程,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在选修课程方面,拟开设两个方向(系列)的选修课程.一个方向是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另一个方向是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向省级重点专业努力,争取将其中的二至三门课程申报为省级重点课程,五至八门课程申报为校级重点课程.未来我校升本后,争取开设本科的相应专业.

2.教师的配备与培训计划

我校一向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办好本专业,并保证本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势头,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加大本校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为本校年青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与锻炼机

会等.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有关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见附表.为了保证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拟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拟订今后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充实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引进时特别注重本专业教师人员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注意学历梯度,职称梯度和年龄梯度.学校已制订了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与措施.

(3)聘请校外专家为兼职教授.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拟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担任我校的兼职教授.担任或指导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对我校教师进行指导,以便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拟与省内的其它高校合作开展横向的科研项目,以便拓宽本专业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实验条件的配备与建设计划

我校现已基本具备了开设本专业所需的实验条件.信息中心现有微机310台及多媒体教室8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现有微机80台.物理系有电路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我校1998年建成校园网.我们将从校内资源共享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发挥其效益.

同时,为了进一步地做好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学校计划投资如下:

2003/2004学年度投入40万元,新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2004/2005学年度再投入30万元,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

四,本专业所需经费安排计划返回

为了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确保其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和本专业的健康发展,在近三年内计划投入110万元资金用于本专业的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40万元;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30万元;

图书资料:40万元;

第2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渗透于全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商务和生活等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就业岗位涉及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站开发和优化、物联网开发应用等方面,人才需求量巨大。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尤其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从事IT职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现以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一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立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明确专业建设思路,深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思路

贯彻“依托行业,对接企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高水平系统构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通过分析专业所面向的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围绕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确定工学结合项目系列模块;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积极参与创新设计、技能大赛和IT认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公司或IT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表现旺盛。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其中八成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络应用人才缺乏的困境。各行业都迫切需要懂技术应用、会管理、能维护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主要包括网站建设与优化、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物联网应用等实用技术。行业变化可为职场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IT业技术更新换代快,不断为业内人士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人才缺口巨大。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由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经过校企专家充分研讨论证,形成了既满足目标岗位知识、能力与素质需要,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突出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专业课程全部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网络技术专业领域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实践与理论并行,理论以够用为度,以为实践服务为宗旨,以实践动手操作为主,及时把握学生课堂实践教学效果,确保课堂实践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拟定项目实施计划,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内部成员既团结协作,又分工负责,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评定课程效果,并且要保证用于实践教学的项目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

3.实践专业集中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层次来划分,并且要强调数门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专业课程性质,我们将集中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技能层次实践、专业层次技能实践和综合与创新实践层次实践三个层次,把专业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分别划入这三部分之中,递进式实施。

4.加大校企之间实践教学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网络工程真实项目为纽带,与锐捷网络公司、红帽软件公司共建了本专业实践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教学体系中纳入了RCNA、RCNP和RHCE、RHCSA等国内外权威的职业资格认定课程,学生通过相关认定后可进入锐捷等企业实现体面就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校开展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真实工作项目的参与。通过这些举措,很好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学院专业建设、企业人才吸纳和学生就业的三赢。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的高职层次理工科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实践教学也在紧跟专业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不断创新,努力前进,真正以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及时调整、改善实践教学的方方面面,推进本专业内涵建设的不断发展。

第3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任务分析 工作描述 用学转置

1 引言

职业院校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早进入信息化时代,使用的手机、电脑、笔记本、平板,哪一个也离不开网络的支撑,无论是企业老总,还是政府单位,大家都很重视单位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网站建完,建博客,建完博客,建微信,网络信息已经无处不在。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培养出符合信息化井喷的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许多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将其定位自己的专业课题加以研究。

2 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目标

现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一般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是技能加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要能够独立建网站、微信群等虚拟网络平台,能够灵活地使用网络上的资源,配置完善自己维护的虚拟网络平台。

该专业有网络工程、网站建设与管理和网络管理三个方向,培养的就业生要能够依据企业老总为单位建设符合需要的网页平台,完成其硬件的配置,以及单位虚拟网络的建设等等,能够对单位的网站安全进行分析;根据企业需求完成网站的维护,内容更新,网络营销等工作,掌握网络信息获取途径,当网站出现问题或网络中断之后,可以及时恢复网站页面。[1]

3 涉及的基本概念

一般的教育课程系统伦理知识的课程体系和应用理论的技能培训体系,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理论必须和实习结合在一起,理论指导实习,实习过程的结论验证理论知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将一个专业以后就业的工作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分解成一个一个要素,然后指向教学课程的相关内容,然后从事的职业中的每一个工作过程在教学课程中都能找的对应的内容。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以毕业生的就业为目标,以后可能从事的行业的工作过程系统的开发毕业生的潜在就业技能,工作过程的特征有:综合性、运动性和固定性。[2]

4 职业教育中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调整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一门综合性专业,任何单位都需要网络维护等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现在的职业院校的有关课程的安排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时代,很多课程缺少实践环节,缺少应用的步骤,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就是最终评价系统,严重与社会脱节,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毕业生很难胜任岗位需求,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事业单位培训,才能真正上手工作。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现在单位所需要的网络方面的人才有网站建设和网站维护两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想胜任以上两种岗位职责的需求,就要进一步改革以前的填鸭式加一张试卷的教学评价方法,该专业的课程调整的方向就是按照岗位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反复练习,灵活掌握技能。[3]

5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调整网络技术专业有关课程的思路 [4]

构建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步骤有:行业任务分析,主要的工作描述、用学转置。

第一步,行业任务分析,就是针对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行业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分析,主动接触有关企事业单位,了解他们对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哪里,听取他们对本单位从事网络工作人员的描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行业任务主要有:网页美化、网络布线、网站建设及相关硬件配置、网站维护及单位网络安全维护等几十项任务。[4]

第二步,主要的工作描述,通过上一步的行业任务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企事业单位对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具体需求,针对每一个需求进行有关工作描述,然后确定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应的课程设置。例如,网页美化,就是针对某一个单位的网站现状,根据单位进一步改进的需求,收集单位需求的网络资源,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有效改善网页的背景、结构等相关要素,这是一种具体的定向工作任务[5];像网站建设及相关硬件配置的工作描述就是针对单位的性质、文化、项目资金等情况,开始网站后台开发及数据库的建立,由此为基础,完成服务平台的设计和研发任务,再然后就是测试网站的运行能力。

6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调整网络技术专业有关课程的具体要求 [4]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课程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研究才有可能。同时加大对精品课程的评选,刺激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开展精品专业技术课程的设计和讲授。在此基础上,职业学院还要加强校外的实习地点的建设,职业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人才交流的方式走出校园,找实习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不断的接触社会,在“工作”中学习,把企业真正的请进校园教学生,让学生零距离“工作”,比学校的实训场所更现实、更贴近社会,同时在企业里,学生不光学习到专业技能,而且将学到如何做到团队合作,与人交际等东西,企业里还有一些成熟的技术路线,但没有为什么,这一点可以让学生从实践经验中反推专业理论;校企合作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断地培训企业的在职员工,为他们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5]。

7结语

构建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只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的缩影之一。搞好体系构建工作,将有力地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有力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有效缩短其融入企业、融入社会的速度。

参考文献:

第4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504-02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ZHANG Me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tech computer network of the continuous influx of tal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community'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s,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right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how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alent is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computer professionals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ust b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depth reform and innovation,and offered to employment-oriented, with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s the entry point, Computer Network Training efforts to explore new ways to cultivate a generous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skills,superb,outstanding students a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diploma program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engineering with; personnel training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网络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网络隐患问题日益严重。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在解决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1 我国高职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产生了大量需要从事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络维护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架构工程师,系统架构工程师,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等工作岗位的IT专业人员。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能从事基层网络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总体来说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而展开的。我国高职院校开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志着我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目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高职院校所处的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同及高职院校本身办学条件的不同所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尚未形成科学的模式。由于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个高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办学思路。

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毕业生基本操作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工作状态周期较长,未能体现出高职培养人才的特点与优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些学校简单照搬办学模式;学校的师资水平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由于人们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相对较弱。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十年的改革,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技术课,都更加接近所期望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特点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有巨大的区别,是相对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而立的又一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社会发展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某种技能,动手能力强,到岗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工作踏实,能吃苦耐劳。高职计算机专业就要努力按照市场要求去办学。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学校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逐步实行持“双证”上岗制度。只有教师拥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培养出本领过硬的学生。

3 改革措施

1)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可以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通过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很快熟悉并巩固书本知识,并且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予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基,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与“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相比,依据“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2)课程改革:我国应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模式,采取“工学结合”这种课堂学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更愿意接收学生,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根据社会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际要求,课改要实行有保、有压、有扩充的方针,注重通过所开设的课程让学生确实掌握某种技能。对实际中使用较少的理论性课程要压缩,对有助于形成专业技能的课程要增加。课程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前瞻性。实用性保证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毕业后能立即用上;前瞻性保证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所学知识不会落后于实际应用。

专业课程流程为: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具体流程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确认、学习领域开发分析、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这样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某方面的技能,毕业后能较快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为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是动态的,按社会需求而设置,随市场变化而调整。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把原先的“以产定销”的模式转变为“以销定产”的模式。

3)教学内容改革: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起适合当前状况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素质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的两大坚实基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

而技术基础课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立足之本,其设置情况应该认真探讨。在技术基础课中,增设了"专业导入"的内容,这是高职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的,以讲座,报告或参观的形式,让学生在入学后首先了解培养目标,了解他们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岗位特征,发展方向等,进而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4)引导“双证”制:高职院校要把“双证”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学生必须达到素质合格要求,取得一个素质达标证书;具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微机操作基本能力;参加一个学生实践团队;利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一个或多个实际项目任务;最终达到网络技术应用及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个目标,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达到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目的,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也有利于规范教学,方便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考证扎实掌握一门技能。

5)教学方法改革: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应用性较强的一些课程,如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的教学,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施项目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并注重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6)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对高职学生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要高度重视校内实习、实训环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校内除通用的微机室外还应筹建几个专业实验室;校外要加强校企联合,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安排,将其放在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教学和实践课的比例应控制在3:2~1:1之间。同时,应将平时的实验与毕业设计的集中实践、校内校外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7)考核制度改革:考核的宗旨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建立了以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的考核系统,减少了专业课理论的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同时,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分流。高职生除了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学习,还要通过获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考核中要逐步减少专业课理论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应从传统的卷面考核逐步过渡到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努力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4 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匮乏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紧急警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我国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宏伟目标:“建设国家网络信息保障体系,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增强国民网络信息化意识;提高国民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职院校应按照《发展战略》的指引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网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和谐、高效的网络空间。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就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效,我们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雷超阳,刘军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 程书红,杨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3] 冯小辉,吴昊.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第5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层面;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与必然性不言而喻。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第二批示范院校建设单位,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则是重点建设专业。如何在湖南永州这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校企合作?我们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多层面校企合作模式的含义与合作内容

多层面校企合作的模式是指按照校企合作的深度,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三个层次:浅层次合作模式、中层次合作模式、深层次合作模式。浅层次合作模式主要是指“企业配合”形式的校企合作,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它根据学校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协助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中层次合作模式主要是顶岗实习、“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深层次合作模式主要是指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三个层次合作内容如下表所示:

2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多层次校企合作的需求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具有专业知识更新快、专业技能要求高、专业实训时间要求多等特点。根据该专业的

特点,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该方案分析了专业的能力结构与技能结构,明确了专业技能的获得途径,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多次进行专业实训,且实训时间长短不一,各个实训阶段的内容各有侧重。因此,从专业培养的需求来看,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进行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就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3多层面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着重服务地方经济。在进行多层面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时,注重结合行业特点、地域特点与时代特点:一是学校所在地大型网络公司、电脑公司数量不多,就业薪酬较低,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学校注重密切与当地电脑公司、网络公司的关系,重点进行浅层次合作模式的探索;二是近年开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急需大批网络人才,且湖南永州为农业城市,农产品、特产非常丰富,相关企业常常推销无门,电子商务网站基本是空缺,而在当地仅我校开设了网络专业,因而网络、网站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探索中层次合作模式的大舞台;三是我院现在正在进行新校区建设,中标单位―中国电信永州分公司正在设计与部分施工校园网,此乃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的良好机遇。

(1) 浅层次合作模式的探索

浅层次合作模式主要是我校与本地中、小型电脑公司、网络公司形成的合作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计算机基础应用、计算机组装维修、网络设备识别等技能实训项目。由于本地电脑公司、网络公司规模不大,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且专业人才流动性大,造成软硬件销售、售后服务人才比较紧缺。学院根据这个特点,与当地9家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根据学校的培养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协助完成计算机基础应用、计算机组装维修、网络设备识别等技能的实训,实训时间一般在两周左右。

(2) 中层次合作模式的探索

中层次合作模式是我校与政府、企业合作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顶岗实习、“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网络设备配置、网络互联技术、网络组建与布线、网站设计、软件开发等技能实训项目。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与大面积铺开,本地急需大批网络人才支援乡镇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本地永州异蛇酒、江永三香(香柚、香米、香芋)等特色产品十分丰富,企业也急需创建营销网站,拓宽企业产品营销渠道。学校与永州市农业局等政府部门及长沙恒联计算机有限公司、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制订了富有特色的“学校+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农村”四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专业能力素质,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学习,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由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与平台,参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服务新农村信息化的网络人才。学校聘请了1名行业、企业技术大师为专业带头人,聘请了12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企业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参加专业培训,校企共同组建专业实训室,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商务动态网站设计技术》等特色教材,学校、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考评学生的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

(3) 深层次合作模式的探索

深层次合作模式主要是我校与学院校园网施工单位---中国电信永州分公司形成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网络设备配置、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网站设计、软件开发等技能实训项目。学院抓住新校区正在大规模建设、校园网施工单位正在设计与部分施工校园网这个良好机遇,与中国电信永州分公司进行了“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深层次合作。学校聘请永州移动公司项目负责人、技术大师为专业学科带头人,聘请9名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公司与学校共同制订专业培养计划,建立、完善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师与公司技术骨干共同编写了《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等基于项目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公司投资建设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学校专业教师、学生与公司员工共同参与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校、公司共同考评学生的实习实训状况,公司择优录用专业学生。同时,校企双方针对该项目的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项目实践中。

4多层次校企合作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分别有100%、95%、80%的学生参与了浅、中、深层次合作模式的实践,有近25%的毕业生在这些实习企业就业,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的一致好评。通过浅层次合作模式,加强了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计算机组装维修、网络设备识别等专业基础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通过中层次合作模式,密切了学校、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协助九个乡镇、八个企业进行了网络建设与管理,协助五个企业构建了商务网站,企业网络营销盈利近六十万元,学生网络设备配置、网络互联技术、网络组建与布线、网站设计、软件开发等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深层次合作模式,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工程项目,产学研结合是学生的就业预演,为全面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5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方向

在探索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浅层次合作模式中单个企业接纳的学生数量较少,中、深层次合作模式企业的参与热情不够高,三种模式学校均需选派部分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等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多层次校企合作呢?笔者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要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针,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寻求更多的行业、产业、企业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本着“依托行业、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原则,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2) 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要真正实现示范院校的意义,校企合作就必须向深层次发展。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我认为可进一步构建与推进以下两种模式:一是校办产业模式,学校设立计算机网络公司,部分专业教师成为公司的一分子,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校企资源共享,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公司的项目实施,企业对专业建设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深层参与,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成为校办产业的份内之事,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二是校企股份合作模式,企业以设施、场地、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

6小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其专业的特质,根据专业特点、地域特点、时代特点,灵活采用多层面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更为学校拓展产学研结合的渠道,同时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真正实现高技能、高素质的“两高”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推进学校、专业、行业、企业的发展,实现人才和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杨如顺. 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 职教论坛,2003,(14).

第6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双证融通;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学生取得多种证书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但在推行“双证书”制的过程中,存在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相互脱节未能融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校以示范校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为背景,对“双证融通”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其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双证融通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未能实现自然衔接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设置的课程大多数未进行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导致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乏对应关系。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未能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因此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之间产生脱节。

(二)教学资源无法支持双证融通的实施

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存在不足的问题,包括资金支持不够、师资力量缺乏以及实践环境匮乏。就中职学校目前的状况而言,专业理论教师实践经验少,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在大多数教学中,教师偏向于知识体系的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匮乏,也是职业教育当中的软肋。。

(三)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制度相对分散,尚未形成配套体系,加之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强,使得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中职学校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与职业岗位完全衔接为目标。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不少比例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方面没有认定的对应职业,并且没有配套的资格证书考试。

(四)企业对双证融通制度缺乏支持

在大多数企业看来,学校的品牌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他们所看重的,而资格证书只是作用测试和选择人才的一种参考。企业都是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实践能力和业绩来界定学生的薪酬,而很少会按照学生所持有的证书级别去决定待遇。虽然学生取得的证书越来越多,等级也越来越高,但是证书的含金量却日益下降。而且,大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双证融通”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确认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关系后,中职学校要从双证融通的本质含义上寻找二者之间的基本对应关系,并通过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来确定。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采取企业调研、专家指导、教师研讨、学生座谈等形式,制定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职业资格证书与岗位要求一一对应。

(二)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设备

我校2013年4月成为国家第三批示范校建设单位,国家投入1000万资金支持专业建设,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包括充足的实训场地,以及符合生产要求的仪器设备,以设置真实的工作环境。积极与企业合作,学生到企业参观并参与具体工作实践。在师资队伍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聘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增强社会认知,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三)创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

首先,可以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要加强和改进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考核,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可以为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岗位能力要求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其次,可以以证代考。学生结束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把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变成与其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将学生获得与该课程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作为结课标志。最后,可以采取答辩式考核。

(四)拓宽融通渠道

1.教学与学校生产相结合。我们在实训中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承接生产任务,让学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平面设计实训过程中,承接学校的设计任务;综合布线实训中,承接办公室的布线任务,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加实训,感受企业的真实氛围,锻炼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2.教学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技能训练、突出技能培养。在“双证融通”的实践中,我们除按教学计划要求的技能训练与实际操作外,还将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一套包括组织宣传、自愿与推荐报名、预选、培训、参赛、考核要求及赛后总结表彰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提高双证融通的权威性和影响度

双证融通要求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权威相当,继而还应该赢得公众的认可。公众认可包括认可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能获取相当的能力,愿意参与其中,以及认同持证者能达到相应的规定等。我校在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双证率95%以上才准予毕业,这样增加了双证融通的影响力,学生的认识度增强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促进作用。

三、实施“双证融通”的成效

(一)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的理念,为深入开展“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提供思想保证。

(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实行“双证融通”,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双证融通”的实施使教师在实践中增加了学习、进修的机会。教师在参与企业生产、科技创新、技术培训等工作中,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经济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适应知识更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

“双证融通”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从近年来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看,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以“留得下、用得上、能力强、素质高”的鲜明特色被社会认可,毕业生对口率达95%以上。职业教育实行双证融通制度,顺应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但是随着双证融通制度的不断推行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必然会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日益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2]宇.论学历与资格并重的中职教育模式[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4(1).

第7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基础建设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社会的所需要的这样人才与现在的高职院校所输出的人才不匹配,究其原因就是现在的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不正确的,与社会所要的人才不相匹配,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前景模糊。因此,如何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如何让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适应现在信息时代所要求的人才,是现在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的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资源问题

现在的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是考验现在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老师的教学能力。现在的高职院校都出现教学年轻化这样的教师的理论能力比较突出,但是实际的实践能力较弱,还搞不清楚现在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要求。

(二)基础设施的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高职院校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不断的加大,学校对与这些设施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是对于这些设施的利用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列如计算机的基础设施的使用,现在的院校对学生的开放力度不大其原因是因为是为了保护这些设施,害怕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损害到这些设施,减少学院对于这些设施的保修资金。

二、确定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目标

针对现在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深刻的研究,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目标与自身的价值存在。分析现在各种企业对于网络技术工作的要求。通过对于各种工作与其工作任务,了解这项专业对于学生的应该要具备哪些具体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现在知道现在的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的人才要,面向未来的IT行业、要自觉的遵守网络法律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网络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的高质量的人才。总之是培养符合二十一世纪的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设计以核心能力为基础核心课程

知道了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之后,那么对于学生的课程安排也是非常的重要,要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主的课程强化学生的各方面知识。要让学生不仅仅掌握自己专业的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比如要着重的去了解掌握一下的课程:“局域网几组网技术”要知道局域网技术的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明白局域网的综合布线与网络测试技术。“网络结构化布线与施工课程”。“网络安全技术”要掌握基础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方面的知识技术,要学会运用网络安全的知识。还要一些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要了解并学会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

四、加强对于师资力量的管理

对于教师的人员我们要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就是所教学的老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专业的实践工作。然而培养这样的教师是要花很多的时间,还不能耽误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所以学校要出台一些积极的政策,优惠的政策,让教师主动去企业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加强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做到老师既能在学校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或者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校企的合作吸引企业的专业骨干到学校任教。可以的话让专业的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实践,感受实践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课本上迷惑的问题,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为以后在社会上工作的时候能快速的融入到工作的环境当中,为社会提工作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五、建立设备齐全的专业实验场所

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培养要通过相关的实验训练项目所体现。让学生在实验基地中完成一些专业的知识,在实验室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要具有以下几个实验室“网络程序实训室”、“网络综合实训室”、“网络虚拟实训室”“操作系统实训室”等这些都是要具备的专业实验室,通过这些实验室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的技术。

第8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 混合教学 虚拟教学环境 计算机科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omputer Science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

LIAO B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The hybrid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ode located on an intermediate stat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face to face classes and the distance teaching. The current network-based virtual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mode makes mixing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to students. Especially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o become well mixed teaching object.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eachers use 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achieve hybrid 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hybrid teaching; virtual teaching environment; computer Science

0 引言

开放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其特点是减少受教育机会的壁垒,让学习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在合适的学习时间、地点和效率进行学习,以期获得学习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促进主动性学习。开放式虚拟教学是一种开放式学习概念的具体体现,其是以早期的通信技术为基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常可以较快和较高效率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特别适于作为开放式虚拟教学的对象。借助于开放式虚拟教学手段,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不同时空进行教学交流。①②③④⑤⑥⑦但是,教师借助于这种开放式虚拟教学通常只能实现其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导职能,而不能有效履行其教学职能。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除了能够获取完整的学习材料外,无法获取有效的学习质量评价、完整的课程信息以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信息等。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已在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⑧⑨⑩网络整合了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加高效地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些活动可包括学习质量评价、学习交流、学习资料获取、教学管理和学习所需的支撑网站。学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表决器、同步音频和视频会议、电子白板等多种方式,轻松地交流学习经验,同时进行协同学习。

然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育在突出网络技术的潜力时,还应该注意到,学习不只是某种技术的问题。用来呈现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学习的系统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特点。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成功或失败,还取决于涉及学习者的所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专业混合教学模式。

1 混合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在校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两种模式。本文定义混合教学模式是处于上述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接受的学校课堂教学的次数比在校学生少,但其也并不是纯粹地使用远程教学模式,仍然需要适当地在校课堂教学。

在校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频繁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与学。通过教学过程,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控学习时间,传递学习资料、指导学习活动等。换句话说,在校课堂教学依赖于一个强大的完整的教学管理支持体系。这种对于教学管理支持体系的依赖程度,会随着学生规模扩大呈急剧上升之势。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在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后,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虚拟教学并不等同于远程教学,其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正好符合开放式学习的理念。其教学对象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在职的学生。

虽然许多研究表明,虚拟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虚拟教学课程完成率远低于传统课堂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在校学生可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同时又可保证一定的课堂教学次数。对于在职的学生,这种模式使得他们能够在工作的同时,承担大学课程,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在这种基于网络的混合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由于没有教师的亲身参与指导,必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自我激励,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进步。而在课堂环境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展示他们的理解能力,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确定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关学习资料、评价标准、测验、音频视频剪辑等的任何所需的多媒体信息。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完全是电子媒体,也可以采用非电子媒体,例如文本书籍。长久以来,纸质书籍无论何时都是最适当的学习途径。这样在一次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的任何时间里,通过获取相应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虚拟学习。两个星期后进行一项课程检查,以确定虚拟学习的效果如何。在期末考试时,将“虚拟学习的效果”这个主题作为考试的主观命题,加以考核。其次,通过上述过程,教学确定整整两周,所有内容教学可以有虚拟教学形式完成。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再次,教师构造一个完整课程单元来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一个十八周的课程可能涉及四次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第一次课堂教学是解释这个开放式虚拟教学环境的概况,并向学生介绍学习资源和支持系统。在第四周和第八周的课堂教学通过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在第十八周,也就是最后一次课堂教学,可以用来做出整个课程的总结和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这里所提倡的多步灵活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使用虚拟教学环境学习,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置于合适的虚拟学习的层次中。而教师在通常比较紧张的时间压力下,虚拟教学内容没有较大的改变,就不必进行重复的准备。即使教师在初次使用混合教学模式时感到无所适从,但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是有趣的。对于那些在校学生,其需要一个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将意识到混合学习的灵活性的价值。对于那些在职学生而言,他们也许能够参与每月一次的重要课堂教学,但是他们的工作并不总是允许他们参加每周课堂一次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 虚拟教学环境

本文所提的开放式虚拟教学环境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其关键技术必须支持线上线下的协同工作。线上关键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为这种虚拟教学环境中为计算机应用程序定制专门的网络浏览器。网络浏览器是本系统重要的人机交互接口,这是至关重要的技术难点。

具体而言,虚拟教学环境在配置教学内容时,应该区分存储和使用教学内容的通用特征和实例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自定义教学环境的功能,设置教学环境的约束条件,并可以自定义地配置计算机应用程序。而且,虚拟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内容可以为个人和小组等不同学习组织形式提供可选的功能和灵活的方案及其应用。传统的方法不能通过计算机程序支持高效的处理。对于教学信息的计算机描述的结构化和关联化,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进,以保证一致的信息结构。在虚拟教学环境的方法,使用的管理模块,教学计划和学生课程模式剖面以一种一致的结构的形式存储起来。

虚拟教学环境必须能够提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类似的教学服务。通过前述定制的专门浏览器处理可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料、学习背景知识的链接,以及其它基于因特网的能够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更多服务。该虚拟教学环境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虚拟环境混合使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远程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先进的虚拟教学环境。

3 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对于不同学生的正确的分类能力。这与早期的仅仅是基于网络学习方法有本质的区别。早期的基于网络学习方法是依赖学校和教师简单地传递学习资料来实现基于网络的开放虚拟教育。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教学模式除了提供在线的学习资源,还穿插有适当的课堂教学。并且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网络的开放虚拟教学还具有教学内容、课程管理能力,并且为虚拟环境中的学生的需求而优化。

当前仍有很多学校以简单的网络为基础来传递教学内容。只是将这种方式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这样的系统往往不包括在线支持教学内容的支持,也没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远程学习者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太可能取得成功。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将网络技术作为一个虚拟教学的关键因素,利用其通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支持真正的协同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一个具有沉浸式多媒体体验的混合教学环境中。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0125) 项目资助

注释

① 刘志坚.探析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6).

② 张健.良好学习风气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8).

③ 王出航,任丽莉.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

④ 沈成凤.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完善研究[J].吉林教育,2009(28).

⑤ 梁瑞仪.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育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建设及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4).

⑥ 程新华.对高校课程整合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7(27).

⑦ 赵楠,吴磊.浅谈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2).

⑧ 刘建芳.新时期高校教学评估分析与思考[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

第9篇: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简介]李苏强(1979—),男,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 33170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以实现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指学生入学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合作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设计——项目化:采用基于协作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针对一个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通过再现项目,以案例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以较为完整的实训项目,尤其是综合实训项目,来提高和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2]。

课程组织——团队化:在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则通过听讲、小组讨论等途径,进行应用,可充分地质疑、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方法。

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用课程与项目相融合,适当加大主干课程课时量,集中在实训室上课,模拟仿真环境,更加适合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作品。

课程评价——多元化:在课程“教、学、做”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紧密结合起来,比赛成果和认证通过率都可以横向比较教学水平与效果,并籍此找出差距,调整教学。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沿着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路径开发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面向岗位都以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为核心技能。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实行“企业+学校双主体”方式共建专业课程体系[3]。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打破学科体系界限,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坚持“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并重的原则,改革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三、以企业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教产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产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包括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及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工学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按照“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

1.教产对接

(1)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加强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合作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合作,有效推动宏观层面的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为主线的专业建设与改革,促进微观层面的多元课程改革的深入,该层面的对接以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实训环节中,以校企共建的仿真实训室为基地;在顶岗实习环节,以合作企业为基地。

(2)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校企合作结合点,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软硬件要求来配置。如与上海大数集团共同搭建全国首个针对高职学生的企业项目承接虚拟仿真网络互动平台,模拟企业项目实训实习环境,演练项目技术经验,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的校企实时互动[4]。

2.工学结合

(1)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需求与市场调研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双方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讨论并确立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课的设置、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学生就业渠道。

(2)校企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外聘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的选聘;二是调整安排外聘教师教学内容与时间;三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四是学生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的具体运作;五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等评价[5]。

(3)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实行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方式由百分制考核改为以工作业绩综合评定为核心的校外顶岗实践成绩考核,针对学生的工作业绩、项目成果及工作表现,按校企共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进行综合考核。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并在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信息基础上,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6]。

四、教学手段

围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如图1所示),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开发为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洁.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 游贵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3] 李志梅.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4]刘利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