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临床医学的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的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的课程

第1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为了解决人文素质教育课时与目标培养的矛盾,通过对国内外各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依据精简、实效、系统、规范的指导思想,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显性+隐性”的两大课程形态的“(3+3)”模块。第1个“3”指显性课程形态中的思想政治理论与一般人文课程模块、医学人文交叉课程模块、人文技能课程模块。第2个“3”指隐性课程形态中的活动形态模块、物质形态模块、制度与人际氛围模块。显性课程见表1,隐性课程见表2。在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文课程模块的构建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拟定和细化各个子模块所包含的项目或专题,强化隐性课程建设,形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的课程结构体系。优化显性课程结构,减少课程门数,强化隐性课程功能,把部分必不可少的显性课程内容纳入隐性课程范畴。突出医学人文子模块以及部分核心课程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依据三年制临床医学生特点,突出医学人文技能模块,从重点模块上切入,以点带面,培育医学人文模块使之成为核心课程。

通过模块化架构和各子模块的项目化,加强人文隐性课程显性化的项目预设与实证,丰富激活活动模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等全员参与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网络,实现显性和隐性两大课程形态的外化内化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子模块的人文教育功能。

2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文素质课程模块的教学实践

2.1教学内容

根据三年制临床人才培养培养的目标,按照人文素质模块的构建和功能定位,可对大的模块设置子模块,对每个模块根据培养目标、功能、课时分配设定新的方案。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的实践环节,可将卫生法学和医生职业道德要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之中,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重点结合新农合和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拓宽临床医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行业政策和职业精神的理解。应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三年制临床专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与一般人文课程模块教学让大一新生在专业熏陶和部分临床见习过程中较早接触临床,较快进入医生角色,较早树立终生服务患者的理念。医学人文交叉课程模块强化“以人为本”的医学价值理念,突出医学生实施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意识的培养。临床后期开设医学人文技能课程,让医学生反思临床中存在的人文医学问题。制订见习、实习阶段的人文课程教学大纲,由临床带教教师统一对学生进行培训讲授。构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解决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中只重视课堂教学、不重视见习、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难题。

2.2教材改革

根据一、二、三年级分阶段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对各个模块的开设时间和具体学时进行分配,使各个模块在设置上与分配上功能的互补与配合形成整体效应。同时,依据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人文执业技能认证标准,结合临床专科生专业课程任务重、学习周期比较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整合课程资源,突出人文医学核心课程的建设。组织编写《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根据人文医学的教授内容和课时量编写相对应的教材内容,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医学专科生在医学人文方面的工作能力。解决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之间课时分配的难题。

2.3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的特点,让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进修有关人文医学主干课程,让文科专业的教师学习有关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实现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渗透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既要保持传统教学法的长处,又要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特点,取长补短。结合学生专业学习活动进程,增加临床实践人文指导教学、自我教育交流平台教学、人文讲坛交流空间、临床调研等突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多元教学方式,实现课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文教学方式。理论学习阶段可采取开放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针对临床见习、实习阶段人员比较分散、集中教学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可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观摩录像、角色扮演等相对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解决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单一、枯燥的难题。

2.4评价方式改革

第2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胸外科;临床带教;课程设计

胸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三级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临床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又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枯燥,难度大,难以掌握,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而在临床实践中,难以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得情况。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必须更新教学法和教学内容,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注意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临床医学模式,循证医学倡导以“最可靠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其目的足为患者提供现代医学证实的最理想的医疗服务。本文拟探讨将循证医学理论运用到胸外科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以提高医学院学生的循证医学水平。

1 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整合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专业知识,患者价值观,从而形成最适合的诊疗措施,以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和生活质量[1]。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临床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客观证据。也就是说,临床医生所做出的任何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定,医学专家们所制定的各种诊疗指南,政府部门制定的各项卫生决策,都要依据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进行。

循证医学的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模式[2]。这就对医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与患者和同行间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计算机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将基础科学应用于医学实践的能力,在处理疾病时会考虑社会有关因素的能力,学会在工作中考虑医学伦理和专业精神相结合的能力,具备衡量所获得信息正确性的循证医学的能力,感知自我能力和心理状况的能力[3]。

2 胸外科临床培养带教中体现循证医学理念

循证临床决策需要医患双方权衡治疗方案的利弊,医生必须了解治疗方案的利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患者希望决策的方式等。因此要强调学生要查房的重要性,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首先,要与患者交流,真实地体会临床医生的神圣与责任。其次,查房前认真阅读病历,仔细了解患者病史,熟悉患者各种相关检查,仔细为患者做好体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修正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在查房过程中,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并应勤于思考,善于在临床实践中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选择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学习新的知识,而且学会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医学生在学科实习中要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4]。

胸外科解剖结构复杂,相应并发症多,不能把胸外科手术看做简单的基本操作,而是要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查房也是是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5]。

3 寻求“最佳”证据,制定“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的手术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强调获取可靠的科学证据。在决定手术方案时,由于胸外科疾病多病情复杂,有时可能缺乏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医疗原则,治疗指南,应强调可靠的科学证据,即“最佳证据”,真正做到“有据可循”。要根据各种文献,找出可靠的根据。要正确处理好最佳证据同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关系, 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合理合法的医疗服务。带教医生既要传授给学生临床经验,也要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并培养其过硬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生和患者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物质基础,而临床医生是实践循证医学的主体。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具备:①较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知识和技能;②一定的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和卫生经济学基础;③较强的协作和交流能力;④专业技术的继续发展和提高。因为医学研究非常活跃,很少永恒不变的“真理”。现代临床医生应终身学习,随时更新知识,跟踪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才能保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层出不穷的临床科学证据,只有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所熟知和应用,才能对诊治产生有利影响。因此,要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利用实习阶段打牢医学实践基础。并在考试中加大实践内容,以此来巩固临床实习内容。

5 尊重患者权益

患者的参与医生的任何诊治决策的实施,都必须通过病人的接受和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如果病人不广合作和接受是不可能奏效的。循证医学的实施是要求医生充分地关心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权和正当权益,与患者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有效的诊治措施取得病人的高度依从性,从而产生最佳效果。在临床课程设计中,一定要灌输这种理念。比如在选择胸外科手术方案时,告诉患者各种方案的利弊,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患者,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兼顾患者的意愿及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最让患者满意的方案。

总之,在胸外科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引入循证医学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仅要巩固理论知识,也要提高临床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方式,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继懋.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意义[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5,7(4):41-43.

[2]陶军,杨天德,刘禹莲等.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3]秦孝智,关立克.循证医学理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9):1314-1320.

第3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成人医学教育是对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人进行的医学再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医疗水平[1]。换而言之,夜大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学生,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体质之下,如何与时俱进;如何真正的在提高他们学历水平的同时使之能力也获得提升,以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这成为了摆在我们成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在这种形势下,也促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有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着眼于探索适合成人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方式,在第三年不脱产的临床实习期间, 进行定期的10个临床讲座, 内容涵盖内、外、妇、儿。包括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密切结合的对临床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及灵活运用, 临床问题分析方法,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医患沟通和防范医疗事故等, 充分调动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突出临床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对各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衔接及综合运用, 对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收获, 学生临床诊断更加思维开阔, 在运用理论只是进行临床治疗时考虑的问题更为全面, 对新知识的认识和追求也更为迫切。此项教学改革,其目的在于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适应临床实际工作需要, 培养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多方面能力: 即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获取、处理和交流有关信息的能力; 更好的进行医患沟通和防范医疗事故的能力; 在处理临床急诊时的应变能力以及强化规范行医的认识等本文由收集两年来, 我们连续开展了两期系列专家讲座,因其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因此,我们不断对讲座进行改进更适合于探索性改革。并对2010级参加系列专家讲座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 现对结果分析如下。

1.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

1.1 听课对象: 我院夜大2010 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38人。 他们已完成全部教学大纲内的课程学习, 并在原单位进行不脱产实习,即将毕业。

1.2 研究目的:通过讲座, 激发同学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同学思考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初步建立起批判性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基本正确地处理疾病;并能够主动并独立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动向。讲座讲的是一些普遍的原理, 是通过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展开的。夜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有实际临床工作经历的,在经过他们以往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再为其理论性的梳理和总结临床知识,同学听过讲座后, 就会得到更高层次的质的飞跃, 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3]。即使对比较复杂的病症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 也能顺利做出判断。在同学的笔记中还可见到, 同学们根据讲座的讲解, 结合临床实践就一些很难掌握的内容和教师展开讨论, 包括症状与疾病变化的关系, 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等, 反映了讲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学生很快能把从讲座中获得的知识融于他们的知识建构中,并进一步的付诸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

1.3 研究方法

1.3.1 邀请专家: 均为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多年的的各科室专家、教授和我院领导。每人每个讲座授课3小时, 共计10个讲座,30个小时。

1.3.2 讲座内容: 校外专家都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 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出发,讲授各科室相关临床知识和诊疗技术常规、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事故和如何加强职业防护等内容;增强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具体内容见如下表1。

表1专家讲座的内容

讲座内容

1.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2.医疗现状与对策

3.骨折的诊治要点

4.急性胰腺炎的诊疗进展

5.x光片的阅读分析方法

6.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7.妇科急腹症诊断及其鉴别

8.如何分析心电图

9.医院感染管理

10.如何做一个好医生

1.3.3 问卷调查: 全部讲座结束后, 给学生发放不记名的问卷调查表。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项内容:1、你是否在职及工作年限 2、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意义; 3、认为专家讲座的内容重点放在哪里,专家讲座的内容是否适合你; 4、对本次专家讲座的总体对象; 5、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 6、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 7、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你出勤; 8、认为是否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入大学课堂讲课; 9、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助于你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10、你对今后我院组织专家系列讲座工作有何建议。发放问卷调查表138份, 回收135 份, 回收率97.8%。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 本次系列专家讲座问卷调查表结果见表2。

表2 讲座问卷调查表结果

问卷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n ( %) ]

1 你是否在职及工作年限: 在职(3年以上)

34(25.2%) 在职(5年以上)

80(59.3% ) 非在职

21(14.5%)

2 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意义: 很有意义95

(70.4%) 较有意义

26(19.3%) 一般

11(8.1%) 没有意义

3(2.2%)

3 认为专家系列讲座的内容重点应放在: 学科前沿知识

105(77.8%) 现场工作实践

113(83.7%) 其他

26(19.3%)

4 对本次专家系列讲座的总体印象是: 非常好

112(83%) 还可以

18(13.3%) 一般

5(3.7%)

5 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 合适

104( 77% ) 时间太长

21(15.6% ) 时间太短

10(7.4%)

6 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 毕业班学生

125(92.6%) 所有年级学生

10(7.4%) 进入专业实习学生

125(92.6%)

7 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你出勤: 非常有效

105(77.8%) 还可以

26(19.3%) 没有影响4

(2.9%)

8 认为是否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大学课堂讲课: 很有必要107

(79.3%) 有必要

21(15.6%) 一般7

(5.1%) 没必要

9 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是否有助于你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非常有帮助

102(75.6%) 还可以

28(20.7%) 没有帮助

5(3.7%)

10.对今后我院组织此类讲座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2.2 从调查结果可见,其中94.9%的学生认为专家讲座占毕业考试成绩的30%是否有助于出勤,参与讲座的学生到课率在85.8%以上,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2010级夜大临床专业本科生84.5%为在职人员,工作5年以上的占到59.3%。由此可见,这一大部分学生是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全日制的学生要广,另一方面他们学习的功利色彩也比较浓厚,只学对自己有用的,不学所谓“无用的”。成人医学教育学生更喜欢按既定的目标学习,注重实效和有否实际意义,更多的注重学习的价值,没有价值的理论学习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根据成人学员的以上特点,决定了他们怕基础、怕理论、重临床、重实践的学习特点。长期以来,成人教育教学又是普高的一个缩水的复制品,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临床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循证医学观的发展,临床理念和诊疗技术均有很大程度的革新。面对这些又是临床大夫、又是学生身份的成人学生,以往这种重理论、轻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忽略了成人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不了他们对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需求。因此,对成人医学教育方式的改革也就显得更为迫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以灌输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坚持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尽可能多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2]。探索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理论教学,更多的让学生与老师互动,通过优秀教师的讲解,教会成人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潜能。

2.3 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很有意义和较有意义的占89.7%; 有94.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邀请这些专家进入大学课堂讲课。96.3%的同学认为专家系列讲座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临床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说明邀请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成人本科生进行讲座, 一方面专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多年的宝贵临床经验,以及补充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新知识, 帮助学生总结梳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这对于解决目前教材滞后的现象是有一定意义的,对于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成人医学生也是完全有必要和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介绍一些重要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 进而开阔学生视野, 扩大知识面, 以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夜大学生也会为知名专家给自己授课、解惑而感动,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4 认为专家系列讲座的内容和重点应放在临床实际环节实践上占(77.8%),学科前沿知识占(83.7%)。且83%的同学对本次系列讲座有很好的印象。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是目前高校的年轻教师较为薄弱的环节,对于夜大学生,实际上大部分授课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他们的临床经验可能欠丰富,且成人学生普遍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教师具有排斥心理,专家讲座弥补了成人学生对获取老师临床工作经验的需求,且面对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他们多饱含敬仰之情,不爱学习也难。由于我们邀请的均为附一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且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在各自的领域都多有建树,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 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认为专家系列讲座适合我院哪类学生这个问题。有92.6%的同学认为合适进入专业学习的毕业班的。进入专业学习和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全面学习了培养方案里的所有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而对专家讲座内容涉及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容易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这些知识对于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对毕业班学生开设讲座更为合理。

2.6 本次专家系列讲座安排在2010级夜大本科生不脱产实习期间, 分别有10名专家分10 个专题进行。对本次专家讲座的总体印象: 有83%的同学认为非常好, 13.3%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同时认为举办专家系列讲座时间安排合适的占77%, 时间太短占15.6%, 时间太长的占7.4%; 而在认为专家系列讲座内容是否合适你这个问

题, 有73.6% 的同学认为非常合适;23.5%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因此, 总体来说, 同学们对专家系列讲座的总体评价较好, 认可度较高,专家系列讲座的许多内容对同学们今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和临床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一点,从学生的课堂笔记中可见一斑。

2.7 部分同学认为专家系列讲座应该增加一些专业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发展。并对我院今后组织专家系列讲座工作提出建议: 如更加合理安排讲座时间, 增加讲座的次数,充实讲座的内容,每一个讲座后留出提问的时间, 增加与教师互动提问的环节。

3、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我院夜大临床本科学生不脱产实习期间开设专家系列讲座作为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 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举办此类专家系列讲座活动, 会考虑以此为契机,对成人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讲座时间安排上会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更多的考虑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使讲座真正在学生中间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讲座内容上也会与学生代表开展座谈,共同商定,更加贴合成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并会在安排上增加一些现场临床现场实践教学内容的知识、以弥补成人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同时, 适当调整专家系列讲座的时间, 使同学们有与专家提问、答疑等互动的时间。举办专家系列讲座的教学改革, 目的在于在现行的成人医学教育模式中, 探索更适合成人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我们培养的成人临床医学本科生能成为理论扎实、基本功强、素质过硬的能够经得起患者考验和医院能用得上的高质量的人才。

第4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1临床导论实习使当今医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医疗情况

笔者实习的地方是一家区医院,医院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对于一家区医院来说设备已然相当齐全。我实习的科室是医院的内科,这里的分科并不像那些大医院那样详细,因此无论是消化道、内分泌,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都会被收治进来。该科室共有七十多张床位,是几乎不会出现床位不够的现象的,其他配套的设施也很是齐全,从环境到设备都丝毫不在三甲医院之下。但是笔者却发现在实习这段时间里,科里竟然没有一名55岁以下的患者,患者几乎都是长期住在医院周边的老人,主要以60岁左右老人为主,也有八九十岁这样的生命濒危的老人。住院患者的生活条件大多都很艰苦,即便有医保的报销,但仍有一部分人无法支付他们的住院费用,而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一些三甲医院则一床难求。

再将大小医院的医生进行比较,三甲医院的医生们医术精湛在各自专攻的领域都有所建树,他们追求疾病的攻克与排除。再看笔者实习的这家去医院,这里医生虽然没有尖端的水平去攻克那些疑难杂症,但每个大夫都对自己的病人十分了解。这里的病人大多都是多次反复住院,所以医患之间更像老邻居、老朋友一样相互熟悉信任,在这里病人得到的关怀以及情感上的安慰会更多,病人在这里会更加舒适,有一种家的感觉。不像住在大医院里,医生都那么忙碌,大多都只针对疾病很少给病人精神上的慰藉。但由于社区医院分科不细,医生没有专攻,所以对很多重症病人束手无策,使得他们又不得不转到大医院,而最终折腾的是病人,损害的也是他们的利益。

实习让笔者看到我国目前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也让笔者看到了大小医院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导论实习对医学生了解我国医疗情况并使他们在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更新更准确的认识有着重大意义。

2临床导论实习激发了我们对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

学以致用,这便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最大的肯定,这次实习的机会便大大拉近了我们与临床的距离,我们懂得了其实临床离我们并不远,我们现在所学的一点一滴将来也必将应用于临床之上。想到这里笔者明白了即便是基础课程我们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我们是医学生,“勤奋认真,胆大心细”是要深深刻在我们心里的,任何丝毫偏差带来的都将可能带来让人无法想象的后果。现在如果不努力的话并将是我们将来遭受灾难,而产生的一切痛苦却要病人来埋单。

有了这些感触之后,我们对现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并不再仅仅是感兴趣那样轻松了,更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鞭策着我们。

因此实习对我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

3导论实习使医学生能首先拥有仁爱之心

树人先树仁,实习过程中,我们收获最多的便是那些临床医生的仁爱之心。

人若脱离了道德即便其再有能力也不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同样一位医生如果脱离了仁爱之心那么即便他的医术有多么的精湛他都无法成为一名好医生。

社会上对医生的舆论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那些高昂的药费、检查以及一次次的医疗事故让很多人对医生丧失信心,失望透顶,甚至有的患者因为遇到一些没有医德的医生而深受其害,十分遭罪。甚至有时我们这些刚刚步入医学的医学生也对自己的道路有所徘徊,未接触临床的他们受到言论的影响,还有人竟然开始怀疑自我,止步不前。

而这次实习的机会让笔者坚定了自己的道路,让笔者看到了医生们真正的奉献,真正的仁心仁术,让我决定去义无反顾。笔者实习的医院里患者经济条件大多艰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在医院周边的空巢老人,他们无儿无女,在春节前夕却要承受着疾病的痛苦,而伴随着他们的只是那阵阵的凄凉与无边的孤寂。

此时是我们的医生想尽办法,为他们开着最便宜的处方,却使他们收获着最佳的疗效:也是我们的医生一直在陪伴着他们。除夕前几天医生办公室更像接线站,每位医生都在帮着老人们给他们的儿女打电话,劝说儿女们能够将老人接回家或者他们到医院来陪老人们过年。医生们与老人萍水相逢,却为了老人们的心愿,或许是老人们的遗愿,在那里苦口婆心劝说着老人们不孝的儿女。看着医生们万般周折的劝说老人的儿女,再看儿女们推三阻四,态度极为恶劣,笔者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医生们深知每个除夕都可能是老人的最后一个除夕,为了老人们的心愿,他们坚持着,他们努力着。实在没有人接的,值班医生便在除夕夜到每个病房陪老人们过年,在这万家灯火的时候,他们却陪伴着的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要知道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孩子需要他们去陪,但医生们用着自己的热去暖着别人的心。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赞扬吗,那些总传递着负能量的,你们忍心吗。但我们医生们并不去计较这些,他们或许是习惯了,但笔者知道他们此刻内心的骄傲,他们为他们的奉献所骄傲,为他们最美的白大褂感到自豪。春节期间一周的实习,仿佛真的是过遍了人生的四季,而医生们天使一般,吹拂了病人们的春花:清凉了他们的酷暑:清爽了他们的秋日,温暖了他们的冬雪,每时每刻都给着患者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正用着自己的仁爱之心发光发热,无私的奉献着,无论面对多大困难、委屈、不解,甚至是谩骂,他们都坚定着自己信念,用自己的医德去捍卫每一位医生的尊严。是这难得的见习机会,让笔者对医生们有了正确的认识,让笔者懂得了自己所走的这条道路有多么神圣,也是这次见习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方向。

第5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26-04

Applied research of OSCE-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surgical residents training

LIU Diangang1 CAO Zhanyu2 CHU Changbiao3 LI Fei1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3.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ical resid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first phase). Methods Eighty surgical training residents (accessed September, 2014) from Xuan Wu Hospital and Beijing Tian Tan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resid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 with 40 residents in each group. All the residents were trained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moreover the resi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ained by OSCE teaching method. Then at the end of three-year-training program, the skills in clinical theory, clinical practice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the skill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1), whereas their clinical theory skill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Specifically,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 was improved after the training program within each group (P < 0.01),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more significantly (P < 0.01). Conclus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 the OSCE teaching method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the trained residents.

[Key words]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Surgical residents training clinical practice; Clinical practice skill;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临床人才,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措施,是医学生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必经之路[1-2]。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外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目前仍在探索中。医学教育培养的目的更强调能力的培养而不单纯是知识获取[3],客观结构化临床测试评价(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中承担中心作用,常用来评估各种技能,如病史、体检和技术能力,以及其他对医生要求的能力,如沟通和职业精神[4-5]。OSCE作为基于能力的评估模式已成为医疗卫生教育的中流砥柱,OSCE不单单是教育评价工具,还是很重要的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或可行性的教学工具[6-7]。结合OSCE评估方式,本研究在住院医师培训实践中着重加入了与OSCE相关操作技能、医患沟通等培训课程,以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9月入职的住院医师共80名,其中男72名,女8名,年龄为23~2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的住院医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三年住院医师培训加讲述式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三年住院医培训加入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前,两组性别比例、学历背景、年龄、入院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三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加讲述式教学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具有临床丰富经验、人文教学经验的外科主任医师担任,定期授课,授课内容主要结合轮转过程中外科疾病的诊治及医患沟通技巧,把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关系学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到临床,以单纯讲述式教学为主。

1.2.2 观察组 采用传统三年住院医师培训加入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OSCE考试内容和形式包括:?俗蓟?口试(采集信息、信息综合和管理能力)、体格检查(腹部专科查体)、沟通(如告知坏消息、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操作(如切开缝合、腹腔镜模拟训练)、资料分析(如X线片、CT、心电图)和对应的培训课程。每年设计的培训课程根据住院医师轮转内容设定,3年住院医师培训周期中没有重复病例(如普外科阑尾炎、胆囊结石,泌尿科前列腺增生,骨科椎管狭窄等)。案例内容由常年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的资深普外科专家编写并通过专门知识主考官审查。在沟通培训中建立临床情景病例来模拟临床实践,将观察组中每5名住院医师分为1组,每组医师根据实际临床角色扮演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各组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包括分工,医生要告知的患者的具体内容等;在模拟病房中,住院医师按事先讨论过的案例进行现场模拟,分析病例资料,制订手术方案,与家属沟通病情,模拟操作,术后并发症处理及再次与家属沟通等。教师在一旁全程监督,随时指导,及时指出住院医生在诊治及沟通中的缺陷与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住院医师当时的情况设置潜在问题、突况等,然后指导住院医师分析解答。

1.3 观察指标

1.3.1 理论考核 从首都医科大学住院医师外科题库中随机抽出100道选择题。

1.3.2 临床技能考核 应用的OSCE模式考核方法(采用5站式考核):①标准化口试。包括采集信息、信息综合和管理能力。②体格检查。如腹部专科查体。③沟通。如告知坏消息,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充当标准化患者及标准化患者家属,标准化患者、家属和2名观察员(副高以上医师)根据住院医师表现评分。考核方法:考核时间为20 min,所有住院医师被要求结合事先准备好的经典案例进行相关病情告知谈话,在规定时间内将计划沟通内容全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完毕,帮助其决定治疗策略,并获得支持与理解。④技能操作。如切开缝合、肠吻合。在操作性考站设置主考人,使用预先设计的测试表格对考生操作进行打分。⑤资料分析。如X线片、CT、心电图。

1.3.3 沟通能力考核 医生沟通能力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医生评价:利用利物浦医生沟通能力评价量表(liverpool communicationskills assessment scale,LCSAS)中文修订版[8]进行评估。各个组成部分不同权重,由专题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决定。总得分根据每个案例受试者的打分表和等级量表分数决定。每站成绩权重相等,总分得出的分数满分100。

1.3.4 问卷调查 对观察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评价OSCE培训模式。问卷内容包括认可OSCE培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及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增加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同意、不确定、不同意3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医师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后,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技能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 0.01)。两组LCSAS量表考核成绩培训后较培训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P < 0.01),且观察组培训后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

对观察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住院医师对培训过程中应用与OSCE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表示认可,并认为可以提高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技巧;95%的住院医师认为该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大部分住院医师认为可以促进理论知识掌握、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3 讨论

OSCE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理念,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兼顾知识、人文和技能的评估方法,能客观评价医学生和低年住院医生综合能力[7,9-10]。通过模拟病房、手术室等,设计多站考核,结合标准化病人,通过病史采集、查体、病情沟通谈话,在模拟器材上进行消毒、换药、切开、缝合、拆线、清创等技能测验,来考察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以及沟通与职业素养[4,7]。OSCE突破了医学教育传统的书面考试方式,是一种较全面的评价体系[11-12]。OSCE具有统一的考核标准;采用与临床实际情景结合非常密切的测试手段,对考生临床技能的评价有广泛连续性[13-14]。OSCE不单单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或可行性教育评价工具,还是很重要的教学工具,是医学生新的思考和学习方式[6]。

住院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医生必经的基础训练阶段,也是住院医师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15]。由于外科的独特性,临床技能是每位住院医师必备的专业素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技能培训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而目前对医师的临床技能的考核也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住院医师培训中对临床疾病的讲解,主要通过带教教师以幻灯形式讲解示范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外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提高其临床思维、实践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等,是目前住院医师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在住院医师培训中加入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老师通过基于OSCE的培训课程,能够以考促学,能更好地训练住院医师的临床思辨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能提高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技巧及职业素养等临床综合能力。尽管书面考试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这些只能提供学员医学知识的信息,不能满足评价综合临床能力的需求,比如有效沟通的能力[16-17],因此在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本研究采用OSCE?M行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的考核。研究发现在加入与OSCE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后,发现观察组临床技能成绩及沟通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第6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临床思维;病例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b)-099-02

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解剖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后,接触到与疾病最相关的科目就是临床医学概论,这门课要求学生对临床医学中检体诊断、病史询问、常见症状有一个概要的认识,应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方法。疾病的成因和基本治疗方案是这些学生踏入对疾病认识的开端,而我们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往往强调的是多向学生讲解一些临床知识或技能,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忽略了教导学生在临床上如何去思考。其实一个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不但要学到临床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并建立一种严谨的临床思维,这对其将来在医药卫生行业实际岗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师,我们有义务在这些高职学生开始接触临床时给他们一个好的引导,帮他们建立良好的、严谨的临床思维,注重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呢?

1 注重布置预习

大三下学期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具备解剖生理和药学相关理论知识,但尚未完全巩固,尚不能运用自如,上课之前先向学生交代下个大系统相关的病种,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熟悉该疾病的理论知识。学生只有在充分熟悉了该疾病的理论知识后,才能在临床上建立起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思维及处理问题能力。如见习支气管哮喘时,叮嘱学生预习,并思考几个问题,如:你认为临床上在怀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问诊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表现是什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充分熟悉相应的理论知识。

2 授课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

在疾病教学中穿插大量病例分析实例与练习,在学生询问病史时,教师在旁边聆听,待学生问完病史后立即给他们提问,如:这个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主要症状有些什么特征?就目前你掌握的病史和体征,初步考虑什么病,你认为哪些病最容易跟该病混淆,需要作相应的鉴别。让学生立即思考解答,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他们在临床上思考。学生开始可能并不能把疾病主要症状及其特点描述的很全面、准确(比如学生往往只注意喘息发作的诱因及特点而往往忽略了缓解因素、发作频度等等),这时我们可以做一定的提示,提示完后让他们再去补充病史,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补充这些病史(确定气道可逆性痉挛及哮喘严重程度分级)。在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问诊时,学生往往会“大撒网”式地将呼吸系统几乎所有症状都问一遍,这时我们首先让学生知道这种问诊是没必要的,再让他们结合这个患者的病情思考,哪些病最容易跟该病混淆,这时学生会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病史体征去思考需要作什么疾病的鉴别,等他们思考好后再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去补充询问相应的、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

在做病例讨论和总结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思考,在其充分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最后给予指正和总结。比如在询问完病史和体格检查后,学生需要获得该患者相应的实验室和器械检查结果才能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而这时教师往往喜欢直接把这些结果读给学生听,学生记录下这些结果后,他们并不很清楚哪些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及做这些检查的意义。笔者在分析病例前先让学生充分分析患者病史和体征,并总结出该病例的临床特征,让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思考该病例可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果学生觉得仅根据目前的病史和体征作出相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困难,就启发其思考――应该补充什么实验室或器械检查的资料才能明确诊断或明确排除容易混淆的病。经过这样思考学生就明确了哪些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及做这些检查的意义,也启发了其临床思维。在病例分析时有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患者原有病情基础上设计一些新病情,诱导和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比如在学习支气管哮喘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该患者哮喘病情长期未给予很好的控制、反复发作,他下一步的临床表现会怎样,会向什么疾病发展?这时我们在询问病史和体征上又应注意一些什么?学生会根据学到的知识去思考、讨论。最后教师从哮喘的发病机制向他们讲解答案(哮喘本来是可逆性气道痉挛,如果长期反复未控制好的哮喘患者气道会出现重构,最终导致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形成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其实这就是培养学生动态临床思维的方法。

3 病例讨论后作业的布置

病例总结后为了让学生巩固见习的知识,教师往往要布置一些作业。但布置作业并不能简单要求学生将教师总结的东西复述一次。在授课中,通常要求学生回去后不但要总结病例特征,更要其思考如果以后碰到类似的病,该怎样去思考,怎样去诊断、鉴别和治疗,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路。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就会逐渐形成一套严密的临床思维。

总之,病例讨论是学生接触临床的开端,我们不但要教授学生临床知识或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教导学生在临床上如何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及总结中提高自己对疾病认识的水平。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还要掌握常见药物应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要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会尊重患者,除了关心疾病本身的诊断和治疗外,还应考虑诊疗过程给患者带来的躯体、心理、经济和权力等方面的影响,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蒲军,傅劲草.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01-702.

[2]曾勇,王国民,蔡映云.“临床思维”的理解与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2005,1(10):14-15.

[3]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2005,1(10):17-18.

[4]陈金秀.谈临床实习生对内科疾病的临床思维[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0):106-107.

第7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岗位工作过程具体操作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具体的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和融“教、学、练”一体的课程体系。是以医师诊疗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以改变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施教方式。通过项目引导、教学情境的设计、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步骤

根据基层医疗行业实际,按医师诊治疾病过程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并以学生的“学”和基层医疗岗位的“需”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融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标准,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医师诊治疾病的工作过程。现在临床医学专业正在按照职业岗位(群)的确定→职业能力分析→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四个步骤,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

2.1确立临床医学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

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专家专访、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开展专业定位调研,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及公共卫生科等医师岗位。

2.2分析基层医疗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卫生部网站、教育部网站、高职高专网站等文献查阅,较为详实地了解国家对基层医师的政策法规及基层医师的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围绕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计划生育等工作任务对河北省服务于一线的医师进行岗位调研,归纳出基层医疗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状况。

2.3构建学习领域

以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工作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确定学习领域框架。学习领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以行动为导向,针对基层医疗实际过程组织教学,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的递进规律,通过新的课程体系,从而把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需要进行整合,形成工作过程学习领域。

2.4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是由一个或多个任务组成,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情境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该专业学习情境实施采用六步法,依次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让学生在“工学”教学情境中尽早体验临床工作过程。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标准,构建“1个理念、1个体系、3个模块、3个结合、5门核心课程”的11345课程体系。“1个理念”即课程设计理念紧贴基层医疗岗位任务;“1个体系”即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3个模块”即专业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模块;“4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相结合、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相结合、医学技能与护理技术相结合;“5门核心课程”即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所开设的27门必修课和15门选修课,理论1350学时、实验实训858学时、毕业实习1110学时,使实践教学总时达总学时的59.3%。

4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措施

4.1建立“工学”一体的实训室,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为了保证课程的改革,学校加大了临床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实训条件基础上,把部分实训室改建成模拟病房,建立了仿真的“工学”一体临床实训中心。通过项目教学,学生随时能够在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感受真实职业环境,观察诊疗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为了满足课程改革需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医院实践进修,到附属医院顶岗实践。每年每位教师的医院一线实践工作不低于3个月,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了解,促进了教师对医师工作过程的掌握,帮助教师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教学情境设计,将医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中去,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

4.3编写新的教学文件

为了课程的改革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指导、见习和实纲,重新编写《临床医学专业诊断技能训练手册与操作标准》、《外科学操作技能训练手册》等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训教材。

4.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积极推广启发式、案例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把教学地点由教室转到校内实验中心,通过“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式教学,使项目导向与岗位需求实现对接,讲练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4.5建立教、证融合的“三站式”专业技能考核制度

第8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全程教学法血液内科学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24-02

本文此次阐述了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入的50名临床实习生中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教学法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文数据分析目标即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入的50名临床实习生,分组法即为随机法,参照组(n=25),女性24名,男性1名,中位年龄数值(22.32±1.22)岁;试验组(n=25),女性23名,男性2名,中位年龄数值(22.55±1.11)岁。比对两组临床实习生涉及的基础数据,P>0.05,数据指标之间不显示统计学分析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开展传统教学,试验组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教學法:(1)初次课堂教学。带教老师依据《血液内科学》内容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压缩以往传统教学90分钟的课程时间为70至80分钟,教师需要省略部分简单知识,加快教学进度。剩余10至20分钟,带教老师需要布置实习案例,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学习。(2)学生课后自学。带教老师在学生自学中需要及时和其沟通,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其进度进行了解,及时改正错误问题。(3)课堂再次教学。依据自学情况,学生通过讨论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同时带教老师需要组织实习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依据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时间设置为30至40分钟。随后教师通过讲授方法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随后带教老师步骤下节课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事先预习。带教老师需要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依据讨论学习效果、安排自学环节及其设置教学内容制定问卷,了解实习生的感受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3观察指标

分析及其研究试验组与参照组临床实习生学习体验情况(课堂学习良好率、课后学习良好率、全程学习良好率)、期末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全部录入到SPSS19.0软件内,用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学习体验情况),行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期末考试成绩),行t检验,P<0.05,有数据指标的分析价值。

2.结果

2.1分析研究试验组与参照组临床实习生学习体验情况

试验组临床实习生课堂学习良好率100%(25/25)、课后学习良好率92.00%(23/25)、全程学习良好率96.00%(24/25),参照组临床实习生课堂学习良好率84.00%(21/25)、课后学习良好率68.00%(17/25)、全程学习良好率72.00%(18/25),卡方分别是4.3478/4.5000/5.3571,P=0.0370/0.0335/0.020<0.05,有数据指标的分析价值。

2.2分析研究试验组与参照组临床实习生期末考试成绩

试验组临床实习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89.32±2.33)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92.32±2.24)分,参照组临床实习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78.15±3.54)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80.54±3.54)分,t分别是22.2157/14.0600,P<0.05,数据指标的分析价值。

3.讨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体[1],以问题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是依据现有案例建设实际情境,基于老师引导下学生在案例中学会发现、分析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据问题讨论过程学生可以自行获取相关信息,学习知识。

第9篇:临床医学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50%以上患者在并发症形成后常缺乏明显的下肢疼痛、肿胀等典型特征,受静脉栓子脱落情况影响可诱发急性肺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健康存在显著威胁[1]。以往临床常采用超声、血管造影等方式给予诊断,但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有创性损伤状况使其应用受到影响。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应用在并发症诊断中,本研究通过比较上述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旨在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建立更具可行性的临床诊断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261例患者均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妇科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入组前均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符合临床医学伦理学相关要求。本组患者年龄分布20~63岁,平均(45.2±7.1)岁;原发病类型中卵巢良性肿瘤61例,卵巢癌34例,子宫肌瘤94例,宫颈癌36例,子宫腺肌瘤29例,子宫脱垂7例;术后发生下肢疼痛56例,下肢肿胀39例,下肢麻木16例,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症状表现。

1.2方法 选用麦迪逊X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频率为5~10MHz。辅助患者建立仰卧位,将其下肢外展外旋促使下肢与腹股沟部位良好暴露,分别对股深静脉、浅静脉、总静脉髂静脉与大隐静脉等位置进行探查,扫描声速同血流方向呈60°以下夹角。而后转为俯卧位,再对其胫后静脉、腓静脉、腓肠肌、N静脉与小隐静脉等位置行探查。根据横纵扫查结果判定其血管管径、管壁结构、管腔异常回声及血流充盈情况等指标。采用加压肌肉、加压扫描等手段分析血管充盈状况与静脉血流改变情况,并以此判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共29例,两侧下肢血栓部位共63处;超声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诊断准确率为93.1%,两侧下肢血栓检出部位共60处,其特异度为99.1%(232/234),灵敏度为93.1%(27/29),见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为周围血管性疾病,多因术中损伤与术后长期卧床等原因所致[2]。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部分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症状表现,导致诊断时机延误、诊断难度提高[3]。以往研究中针对并发症患者常采用血管造影等检查方式[4],虽然通过数字影像技术能够良好体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但由于检查的有创性仍对诊断开展形成了明显阻碍。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逐渐应用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5],本研究中妇科手术患者均给予了该种检查方式,其中27例患者均得到良好检出,其诊断准确率为93.1%,特异度为99.1%,灵敏度为93.1%,并且超声诊断对深静脉血栓类型与发生位置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其中,急性血栓患者主要超声表征为静脉血管管腔直径增宽,存在均匀低回声,病症较严重者可清晰表现血管充盈缺损且无血流信号;亚急性血栓超声征象为管腔增强回声,血流通过时存在细束样血流信号;慢性血栓超声表现为管壁边界不清,管腔内实质性回声,存在部分血流信号。笔者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能够保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良好检出效果,并且具有无痛、简便、可重复等特点,可免除手术治疗后的二次生理伤害,进而更适宜应用在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肥胖与腹腔气体等情况或影响到超声回声的实际表现,影像学医师需适时采用探头加压等手段来维持良好的成像效果。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其操作简单、检查无痛,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东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6):145-146.

[2]高静,杨健,杨继正.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术前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60-61.

[3]柴淑慧.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深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探讨[J].河北医学,2015,21(6):100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