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商管理创业管理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工商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当中不断的开展起来,工商管理专业在这十多年的开展教学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后在进行求职的过程中,很多单位和企业都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在学习该门专业课的过程当中不能有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就会致使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出现求职就业难的情况,进而使高职院校在该专业每一届的招生方面也遇到了阻碍;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方面,作者就根据自身所在学校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现状做为实例,对14和15界的两届该专业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该专业学生对专业教学模式的看法和了解熟悉的程度,和未来毕业就业方向等问题;通过调查后发现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对教学模式有一些意见和看法,提出了在专业教学内容当中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又多又杂缺乏具体的实践,没有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也比较盲目。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当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制定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教学内容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制定,是该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当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步入社会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努力的培养出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性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各科教师仅对自身负责的课程开展了实践教学,没有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总体角度来进行设计实践教学,例如在证券投资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电脑利用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模拟投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对这一门课程知识进行了锻炼,并没有对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起到一定锻炼和加强的效果。
1.2缺乏健全完善的学生实践设备
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应占据总体教学内容一半甚至更多,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当中非常的重要;然而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时没有配套和实践设施或者配套实践设施较为陈旧和简陋,这就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具体的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1.3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由于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各科教师都缺乏实际在企业当中进行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就应该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所讲述的大多都是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缺乏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能够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具体作用,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作用与实际不符,使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商管理工作经验,通过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累积一定的经验,对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教师自身的一种理解和体会,此时再给同学们进行课程讲授时把自身对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和体会等结合教学内容讲解给学生们,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们对工商管理专业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2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在工商管理教学当中引入创业教育,建立起创业型教学体系。
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当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教学理念,创业教育这一理念在广义上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培养具备开创性人才,由于用人单位和组织不仅要求受雇人能够在事业方面达成一定的成就,用人单位对个人的开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技术及管理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越加的重视起来;在大学教育当中引入创业教育,就是依据学生相关专业来进行创业知识的讲授,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使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和培养,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充满自信的步入社会,在社会中进行自主创业或者在其工作当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发展。在大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教育和培养,最后再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具体创业中得到具体的表现;由于想要真正的获得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就必须进行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创业教育引入到工商管理教学过程当中来,将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互相融合的来进行教学工作,能够使工商管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创业式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当中学习到更多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进行自主创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首先,设置以大学生创业为主的教学课程;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依据在创业实践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来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和讲解,形成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2.2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应明确学生就业的具体方向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涉及的行业也较多,在工商管理专业所毕业的学生能够在物流企业,销售类企业,会计等多方面进行就业,高职院校当中的工商管理专业完全可以依据学校自身教育资源与学生的就业需求来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确定具体的就业方向,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了工商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之后就主要培养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上主要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涉及,主要对学生进行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能力及企业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努力的培养出能够适应税务工商部门,工商企业部门当中的行政管理和税务工作。
2.3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实践平台,加大实践设备方面的投入。
在高职院校之内为学生建立创业园区,使学生能够进行实践训练,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与创业扶持政策,能够把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实行创业实践学分制度。
2.4应及时的转变教学形式和手段
对以往陈旧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多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在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多增加一些实际情景模拟,实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和主题研究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讨论和分析,增加学生社会实训时间,多采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5对教师的创业理念及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管理的培训,通过使教师进入到企业当中参加企业管理工作实践活动,使教师的创业理念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更好的回到学校当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式的工商管理教学。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及各种企事业单位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过程当中,应对陈旧落后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伟.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本科教育改革探析[J].开放式教育研究,2012(01).
关键词:创新创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由于《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已经不是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必须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课程进行知识模块化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化技能,以及丰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课程优势的实现路径,让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同时学习《战略管理》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校园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一、高职《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高职《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而言,首先,战略管理理论属于不断变动的学科,由于我国现代社会理论研究速度飞快,使得实际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理论存在落后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严重不符,所以,如何明确规范、科学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如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等方面是该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关键点;其次,因为高职《战略管理》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编排此课程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构建起系统化的战略管理思维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营销管理等各职能管理在企业战略平台上统筹规划,让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然而,该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习,很多基础课程都没有学习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全面地思考问题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比较困难,阻碍了有效提高高职学生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最后,当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没有与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1]。
二、创新创业导向下高职《战略管理》课程的改革策略
根据高职《战略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对其进行知识结构系统化建设,建立课程实训项目与校园创业项目同时进行的平台,不仅提高高职学生对创业项目应用战略管理技能的能力,还有助于实现《战略管理》课程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
1.高职《战略管理》课程的改革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战略管理》课程知识结构系统化,以及确定知识结构系统化的方式,知识系统主要包括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等两大部分,其中技能应用部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组织战略管理的需求;其次,系统化构建《战略管理》公开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教学方式,此课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与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处理,让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全方位地应用,实现《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三,《战略管理》课程实践活动共有两种类型,分别为: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将其余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包含了高职院校创业项目开展战略管理实训教学,以及开展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教学活动,搭建高职《战略管理》实践项目与校园创业项目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教学平台[2]。
2.课程改革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战略管理》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系统化教学活动,如何与其他职业技能管理基础课程进行良好的链接,以及怎样更好地与其他课程的重要知识进行完美的接轨,如何完美地将其融入到这些课程教学之中,如何相互促进提升各自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次,《戰略管理》作为公开选修课程,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内各个专业的特点,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最后,《战略管理》如何设计实践项目与校园创业项目相互协调,以及其可操作性性问题,高职《战略管理》实训项目与校园创业项目共同进行的开展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3.《战略管理》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战略管理》知识系统化教学项目的研究与其时间试试方案均是需要逐步推进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验证在校园创业导向下《战略管理》知识系统式教学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其次,《战略管理》课程标准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将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点作为教学的基础,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组织变化的要求,接着进行编排《战略管理》固定与变动知识结构,制定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的教学模式,以及制定非工商管理专业公开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再次,共同规划《战略管理》课程校内实训实践教学活动和校园创业项目,设计出项目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的战略方案;最后,开展高职创新创业导向下《战略管理》知识系统式教学改革实践,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战略管理》教学与实践任务,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和认真分析项目实践教学效果[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进行知识机构系统化建设,将《战略管理》课程校园创业项目与实施课程实训项目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战略管理》课程的实际需求,实施公开选修课和必修课等综合型教学模式,完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技能教学和非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优兰.创新创业导向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以《战略管理》课程为例[J/OL].中国商论,2017,(01):174-175.
[2]余育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39.
[3]郑葵,陈江波,刘畅.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3):64-66.
作者简介:李曼(1987-07-20),学历:本科,籍贯:山东滨州,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一、大学生网上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大学生网上创业的优势分析
1.大学生网上创业拥有较多优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善于自主学习和分析领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思维普遍活跃,自信心强。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2.创业门槛较低。大学生无论是否毕业,也不管所学的是何专业,只要他熟悉网络,热爱网络,只要有好的理念、创意和能力,就可以去开网络公司。借助网络和风险投资完全可以跳过传统商业中最艰难的原始资本积累”,利用风险投资商的融资,实现低成本投入和快速扩张。
(二)大学生网上创业的劣势分析
1.大学生自有短板明显。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缺乏明确的创业方向,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2.创业教育机制不够健全。现阶段,我国网上经营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传统的法律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应用还处在理论探讨阶段,法律与信用环境有待提高。电子合同、在线支付、产品交付等问题虽有了初步的法律规范,但还没有做到全面的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保护、欺诈等问题困绕着消费者,缺乏对网络安全的信任度。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网上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比较而言,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因专业课程开设优势对于网上创业接触较早较多,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网上创业的销售期望过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尽管在教学安排中有相应的实践课程。仍然存在着各种风险。在淘宝等平台上建立网店都需要一定的周期,创业成果一般到两年的时间才能有所显现,很多大学生往往缺乏对网上创业项目的全面分析,不能理性地看待创业过程的艰辛和风险,以务实的态度去经营自己的网络事业;缺乏毅力和坚持,容易半途而废。
(二)缺乏必要的网上创业知识和技能。工商管理专业涉及过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管理学及网络营销课程等知识,但网上创业知识和经验较缺乏,从找渠道进货、登录描述商品、设定价格到银行查款发货,步步操作都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每一次交易都是谈判、财务管理及人际沟通的各种实践。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刚起步,多是从书本上认识创业,相关知识积累不足,知识面不够开阔,另外本专业实践教学也没涉及此类内容。
(三)缺乏对创业时产生矛盾的处理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过简单的人际沟通理论但缺乏实践。在创业时会寻找创业合作者,组建团队,其互助形式的合作创业有很多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各自投入资金的多少、是否明确的分工、能否健全的合作机制、团结一致的创业精神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合作伙伴之间关系产生裂痕,发生的矛盾如没有得到及时的协调处理会逐步激化,创业团队的解体也就造成了创业项目搁浅。
三、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网上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改进对网上创业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应摒弃创业不如就业、网上创业虚拟不可靠等狭隘观念,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网上创业有新的认识,充分认识网上创业本身也是就业,理解、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从事网上创业活动,为大学生网上创业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不但在学校政策、活动场所上对学生创业提供支持,而且也应该鼓励在校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业前提下,做些小的网上创业项目,这不仅会让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创业契机,而且对大学生最终就业也能提供帮助。
(二)注重大学生网上创业技能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是老牌专业,就业质量一般,高校应注重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网上创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创办和经营个人网店,掌握实践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各种短期实习和调研,体验其实际运作;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邀请网上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网上创业竞赛,高校与商业网站联合培养等途径,增强工商管理大学生的网上创业能力。
(三)认真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目前,有企业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解决办法是外请有经验人士作为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辅助师资。
(四)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网上创业平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当前尤其要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网上创业,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同时着手解决电子商务法律中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在规范管理与鼓励创新之间求得平衡,既要看到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又要认识到其不同于传统商务的特殊性,为网上创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有序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在工商管理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其大学生网上创业对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针对大学生网上创业存在的问题,高校应通过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加强网上创业的思想教育,以提高网上能力为目的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并注重网上创业技能的培养。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包括: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金融学、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向,各专业方向的企业人才需求数量比例分别为62.69%、35.82%、23.88%、26.87%、14.93%、40.3%、50.75%。
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工商管理方向市场存在较大需求,一方面说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可能存在毕业生不足以满足企业的能力要求,导致需求与供应不协调。对工商管理毕业生需提高的能力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强调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占34.39%,沟通能力的占31.34%,团队协调能力的占26.87%,领导能力的占16.42%,学习能力的占20.9%。这说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个人基本素质能力上与企业需求还存在些差距。另外企业还反映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社会阅历和实际经历了解甚少,占67家调研企业的4776%,实际解决能力欠缺占46.27%。
个人素质与实践能力的缺乏正是造成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难就业的主因,供需矛盾突显。
因此,笔者认为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能力的培养应强调:
(1)专业知识基本功要扎实。专业知识不能仅于背诵和应付考试,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转变为自己的能力;
(2)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如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协调能力等;
(3)行业职称证书的取得。如会计师证、物流师证、导游证等。
2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定位
(1)确立培养层次。通过对多所高校的调查,实践应用就业型占33.1%,创业型22.7%,学术研究型25.9%,技能型18.3%。根据以上数据并结合独立学院特点,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突出实践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2)明确办学定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是满足区域与服务地方经济。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区域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全面评估后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3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实践教学没有层次性
从学分数来看,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比例并没达到应有的高度。比例超过20%的不多。有些独立学院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层次性,没有很好的衔接,“各自为政”现象时有发生。
3.2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足
实践教学往往以演示型和案例型实验教学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辅。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实验硬件不足;二是实践师资不够;三是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
3.3校外实习基地缺失,实习质量难保证
独立学院都想校企合作,但说的多落实的少。就算有校外实习基地的,不少实习就是参观,流于形式。
4构建“一核三维”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一核三维”即以“应用型”培养为核心,从课堂维度、企业维度和评估考核维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应用型:即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用实践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实际构建别需要注意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引进、培养以及应用型教材的选用和编写等。
(2)课堂维度:协调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关系。第一课堂指按照培养计划在校内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如理论与实践课间的学分比例分配、课程的设置、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关系等;第二课堂指教学计划外在校内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各种竞赛、培训、创业等,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第三课堂指在校外进行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计划内、外教育活动。如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前,教师应做好相应实习目标和内容的指导工作,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工作导师共同实施。
1.课程定位的目的
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人数增多便无形加大了学校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难度,企业挑三拣四的情况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变得困难。在众多的地方院校还出现了大同小异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化,课程定位的不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重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实践能力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地方性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于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既精通管理知识又能统一大局、管理公司的综合性管理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味地沿袭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不知创新,那么地方院校将丧失自己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在深入研究当地院校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课程定位是保持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
2.科学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抓住重点,贯彻落实改革计划,明确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层”“业务层”“职能层”和“战略层”四大层次。在“基础层”“业务层”和“职能层”可分别设置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估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管理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基本主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最高端即“战略层”设置“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主干核心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能力,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战略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领导和创新的三大能力以及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三大职能,有助于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与过去的对比
过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要求却越来越高,自然,当地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毕业生被排斥。而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敞开大门,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了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场越来越重视营销人才从而使管理类专业主体逐渐向销售集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营销这个岗位,少之又少的管理类岗位只留给了工作经验多或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是不容乐观。如今,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并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否认,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
2.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
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好就业形势,很多就业准备生不禁要问,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生的“早餐”在哪里呢?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主要可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二是国内外的大小型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三大方向也可分别归类为常规型工作岗位、实际型工作岗位和研究型工作岗位。不同类型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自身能力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当然,除此之外,在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出国深造也都是不错的毕业打算。
3.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
1.课程设置形成体系
工商管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是各单位企业的管理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专业的分析能力还有处理事件的技巧等。总而言之,就是工商管理的学生的就业目标是成为适应社会要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我国的工商管理课程建立的体系并没有很好地结合现有环境,没有满足现有的客观实际,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就是要将未来就业作为课程设置时考虑的重点,要结合市场的要求,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将职业的规划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到一起,不能彼此剥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调整:第一,教学时间制定时要侧重于对于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讲解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能与其他相关行业完全的的脱离,要注意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课程各个所占的课程比例,不能单线发展,要进行融合,穿插,此外学校也要提供良好的时间平台,要让学生多进行接近真实的技能演练。第二,专业教学计划要常做更新。应用型人才的塑造要考虑社会整体以及经济模式发展的动向,要与时俱进的调整本专业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为主要教学方法,由教师提供要点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教学贴近国际化。对工商管理的学生进行国际化的教学,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或者小语种教学,这样锻炼学生的国际交流表达能力,以及外放管理的思维。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国际管理领域的先进理念以及精品教材。例如可以引用各个不同时期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时的原因以及相关举措,让学生从各个国家的领头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寻找漏洞和优越性,进行相关的对比比较,然后在由国外的案例进而引入中国的相似案例,这样在不断地分析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发散工商管理的思维能够为今后对与国外经济接触时所涉及到的管理知识进行铺垫和锻炼。
2.重应用实践的课程安排,是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塑造的必要保证
教育的实质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工商管理的学生如果想在社会残酷竞争中,行业激烈竞争中走得长远一定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合作意识还有创新的思维。第一,开启实训模式。工商管理类的活动实践起来需要专业的、特定的实验室,具体可以分为:模拟、单项、学科综合等各层次的实验室。学校还要适当进行网络资源的投资,可以利用仿真等技术做一些模拟演练,案例讲解,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模块也带动了学生对管理专业的积极性。第二,丰富相关的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知名的管理企业进行采访和观摩,遇到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当面请教相关的人员,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不仅加深了学习的相关知识,也是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模拟训练,学校里的工商管理的学生和实际岗位的工作人员用一种类似辩论的模式进行一些问题的深入探索,这样有碰撞有冲突的记忆模式更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工商管理工作在一个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会更加的努力,辩论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但是这里也建议我们的组织者尽量选择近期比较有针对性的课题进行辩论,更具冲击力。学校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影响力和相关平台邀请一些国内外工商管理行业的成功人士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到学校里做专题演讲会议,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第三,评估体系要健全。之前大部分的教学评估尤其是实践性质的都是由教师进行单独评估,由于教师侧重的方向不一,评估的结构并不能很好的作为全面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所以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健全的评估体系是特别重要的,有了完善统一的考核准则,这样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二、关注地方性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关于地方性的落实已经在工商管理的教改机制中多次被提及。伴随我国的飞跃式发展,经济跨越迅速,各个行业对于管理岗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工商管理专业也成为了各所学府开设的专业。而对当地经济的扶持是教育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基于这个因素,各个学校可以结合本区域的特征、优势和当地特色的单位联合教学,成立互助式人才输送和培养目标。发展区域特色的工商管理教学,这样因地制宜进行人才培育,也是基于应用型塑造的本质含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院校作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与政府和产业形成密不可分的互动组合。
1.以学校定位为核心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院校以培养通识人才,进行通识教育为主,学校在判断其定位后,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要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地方对人才的需求。
2.建立课内外整体创新模式
以科技活动为依托,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必须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在创业教育中,应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搭建学生科研平台,实行教师课题学生参与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3.与企业加强合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一、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为了主动适应地方产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坚持以转换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要满足地方各类产业、行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
结合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民办高校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基础薄弱的局面,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围绕市场的需求定位在各行业的基层管理岗位。
二、围绕能力的培养创新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要围绕工商管理类人才能力培养这个主线,把普通高等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学校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相结合,突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基本原则应当是:重视工商管理理论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强调工商管理知识与方法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理论课程体系结合社会的需求与专业特点,根据课程的地位,采用阶梯化设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选修课程四个阶梯组成。理论课程阶梯化设计能体现知识积累与提升能力的层次结构与能力培养的递进规律,即理论课程体系能够符合“底层宽基础能力、中层厚专业应用能力、顶层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围绕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必须突出应用性,体现层次性和渐进性,坚持开放性。
(一)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环节的安排应当与理论课程联系密切,按照理论课程体系的不同阶段进行设置,要能够凸显专业知识、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要能够体现从认识到深入,从见习到实践,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课堂到企业逐层递进的过程。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应采用“学、用、创”相结合的形式。基础能力训练以师教和生学的方式为主,以启蒙为目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以生用和师导的方式为主,以启智为目的;设计创新能力训练以生创和师评的方式为主,以启能为目的。
(三)注重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专题讲座、校企合作课程的方式,把行业或企业的专家请进来,让师生接触更多的行业企业新形势;二是通过学生的校外实习,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师生走出去,从而补充师生的企业实践管理经验的不足。
(四)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实训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提供仿真实训条件,实现贴近实际的实训效果。如长春科技学院开设的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的,该课程实现了把企业搬进校园,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手工业务操作,使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迅速提升;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实训类型,采用灵活多样化的实训方法。
四、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
(一)重视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业相关理论课程、创业实训课程、创业模拟课程、创业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大赛等;利用学校创业园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创业实践、注册实体公司,真实体验经营管理的内涵和职业人角色,真实体验市场环境与规则,真实体验创业风险,培养创业经验。
(二)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协调育人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讲求实践教学的成效,围绕工商管理类专业,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不仅应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而且有关实习形成常态,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双向培养,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明显提升。来自行业、企业专家成为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形成一批稳定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兼职教师,学校专职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定岗履责,丰富了实践经历。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不仅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保障作用,而且完善了双师型结构,学科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明显增强。
(三)改革考核方式,引入能力评价的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和教育效果的反馈,是认定教学质量、衡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手段。首先要做到评价内容全方位,这样不但能够检验教学效果,更能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从而促进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第三,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做到以“一条能力培养主线贯穿始终”;能够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体系,坚持理实一体、强化实践的教学体系;能够实施专业教育同职业认证相结合、同学科技能竞赛相结合、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关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王立平,贾欣宇,裴英凡.现代经济信息.2017(17)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日益严峻。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达到70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军超过1000万人。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不景气的国际经济大气候,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大类之一的工商管理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专业竞争力不够碰壁不少。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涉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从理论上说,该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一般包括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国有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外资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等。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从应聘这个环节来看,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1 职业技能和素养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现在的企业单位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很大,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在内,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很多毕业生居然只能“望洋兴叹”。究其原因,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比如,市场营销岗位需求很大,但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从基础的销售工作做起,觉得这是个中专生都能干的低技术含量的活儿。愿意从事基层销售工作的学生也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销售技巧实战训练(如销售语言、心理培训,销售人员外形设计包装等)而在实际的销售工作中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一段时间后遭到淘汰或自己放弃。很多应聘人力资源岗位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无法胜任人力资源岗位的工作。
1.2 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来自受到非专业求职者的冲击,工商管理类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面对本专业同学的竞争,还要接受其他专业同学的挑战。大部分学生虽然按照培养计划大纲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但在求职的时候,往往感觉自己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投资策划几乎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能胜任,但具体到一个岗位一个工作的时候却又手忙脚乱了。受到专业课程设置的限制,工商管理专业往往忽视专业分支的差异性,导致在人才培养上同质化,工商管理类学生虽然广泛涉猎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专业纵深上知识技能的积累却不够。作为偏“文”专业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由于没有理工类学生那样拥有一门实用的专业技术,而且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岗位设置的门槛比较低,常常受到其他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甚至落败于理科背景的应聘者。
2 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是处于一种混沌转型期,旧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完全淘汰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完全形成。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哪个层次的管理人才上?是高层还是中层还是基层?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是通才型还是专才型?
2.2专业知识面宽但不够深入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从知识结构上看,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因此不少同学对今后的就业去向很迷惘,觉得自己什么都学却什么都学不精,甚至有人置疑,有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后,工商管理专业还有没有必要开设。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竞争力。
2.3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管理人才,其教育必须体现“与市场接轨,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宗旨。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比重依然恨大,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学生实践环节缺失。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培养环节中普遍缺少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和重视,再加上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实践教学场地、设备、人员以及经费等跟不上学生人数的急剧膨胀,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实践环节的矛盾曰益突出,导致每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实践环节时间比计划要求的大大缩短。
2.4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脱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比较典型的课程有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人WTO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此外,目前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教材都是舶来品,即使是国内编写的,从理论到案例分析都与西方教科书如出一辙。诚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3 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为核心,发展专业特色建设,走课程创新之路
3.1 人才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地区性,为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管理人才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地处广西,面临新的经济合作形势,这是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兼顾本专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此外,针对北部湾经济的技能与技术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北部湾区域经济、越南语、国际贸易、报关实务、物流等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要求。
3.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方法根据应用型的办学方向,以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与理论教学协同发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大致可分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大方向,在四个大方向中都设置了实操性的具体课程,如财务方向有会计基础、成本管理、统计原理;企业管理方向有物流管理、小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市场营销方向有推销理论与技巧,提供营销师的考证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提供了助理人力资源师的考证支持。
课程实践环节从明确要求、严密组织、成果考核三个方面确保其教学质量。环节当中强调实用性、综合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建立完整配套的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课堂教学的课程实践、独立开设的校内模拟实验、校外的见习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一样,精心编制教学大纲。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习完毕后都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记录实习过程和实习成果。教研室保持与实习单位的定期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开展,可考虑在系部设置专人统一负责实践教学的各项事务性工作。同时校方会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基地、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专业阅览室的建设。
此外,还注意推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条件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应用和扩展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全面发展。通过寒暑假社会调査,参加校、全区、全国的竞赛,促进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拓展能力。
3.3实施素质教育’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本专业确立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按照系统的思想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化设计。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先进经验,精选压缩必修课,突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核心地位,加强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增设管理沟通、服务业管理理论等课程。增大选修课范围,通过采取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适度放开专业方向选择权等措施,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增强课程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跨学科选修、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挖掘、拓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提供条件。
而且,如果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全面扎实的专业课程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基础。再次,我们在课程里开设了小企业管理、创业管理等课程,专门针对有创业志向的学生,为他们毕业后多一条可选择的道路。同时,校方也会努力帮助学生申请创业基金,对他们的发展给予尽可能的指导与帮助。
3.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工商管理专业
能力本位主张按照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将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具备的能力,从而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单位以这些能力作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相关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本文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以云师大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塔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想法,力图使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及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以能力本位为基础,结合对本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存在下列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欠市场检验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现有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虽然得到在校部分学生的认可,但是仍然不能以市场为方向,走不出传统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圈子,课程设置随大流,没有体现独立学院的优势,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市场竞争力,有欠市场检验。课程体系结构中,理论课的比重较大,学生普遍反映“没意思”、“没用”。在调查中,学生希望能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活动训练、增加亲身实践的时间,希望得到创业能力训练方面的指导。
(二)校内实践综合性不强
建立仿真综合实验室是目前解决大量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困难相当较好的途径之一,实验教学的验证作用、学习作用、实践作用以及相应的职业素养培养作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一是目前的校内实践主要体现在模拟操作,如会计方向的手工会计、营销方向的市场调查等,很少涉及到职业素养、职业环境的培养;二是校内由于场地及环境的局限,使大部分的实验成为单项试验,缺乏系统性,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工商管理专业各方向下的职业能力需求。
(三)缺少实验、实践课程
从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中,课时基本上均为“理论讲授”,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并没有给予很大的重视,课程设置缺乏实验、实践环节,多数的课程仍然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层次。学生缺少了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操作、运用的环节,在整个教学上,“学”和“用”基本上的脱节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展开实验、实践和相关的实训活动,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下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一)基本思路
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过度到社会的一种重要的适应过程,也是将理论知识逐步运用到实际操作的过程。设计环节应该按照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从事相关行业所需要的技能为一定培养目标,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成绩的评定都围绕此目标展开。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强调的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原则
在我国教育的相关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结合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相关院校该专业先进的教学设计,以能力本位为基础,建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用人单位需要,展现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适合我专业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1.体系化构建原则。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我院能力核心嵌入社会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采取层层递进的思想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2.国际化意识原则。实践教学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加之云南省特有的区位优势,应当站在面向“桥头堡”建设需求的角度,积极培养创新型、国际化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3.过程化监督原则。在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展开的基础上,加强对其过程的监督管理,落实在教学、教师、学生及教学相关部门,将过程化监督具体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各类教学档案的完善、各部门岗位工作的要求以及学生日常学习中。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构建的以“理论基础+专业理论+综合应用”为三个阶层,涵盖“基础技能-专业实验-综合实践”的由独立的“理论+案例”到综合的“现象+讨论+分析”、由个案到共性、由常规到创新,层层渐进地设计以能力本位为基础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素质培养贯穿“塔式”实践教学体系全程
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与学生学科知识的增长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关系密切、互相促进。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低年级时通识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通过“科学”及“技能”两大模块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锻炼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甘于奉献,有大局意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保健的一般知识与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二)科学理论体系构建应符合社会需求
通过科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各类分析方法;熟悉国内外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惯例;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在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通识选修、专业选修,丰富学生在人文、社科、科技方面的知识,以丰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结构。
(三)技能培养应层层递进展开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及社会、市场的需求状况,该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应呈现出“基础技能-专业实验-综合实践”层层递进的方式。
1.基础技能。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技能;具有计算机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技能;具有基本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撰写论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