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工程管理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施工阶段的有效管理可以帮助施工方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计价和控制,施工实施阶段又是资金投放量最大的阶段,因此,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
一、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建设所需要消耗的人、材、机资源、间接费以及其他相关的费用投资。这在造价控制工作中最为复杂,也最难以开展工作。为了创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意识不强
在目前的建筑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承揽的施工任务比较多,建设单位的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往往比较苛刻,还要把很多项目分割出来,建设单位自行分包。这样施工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经营和管理上的困难就比较多。施工总承包企业为了能够承揽施工任务,就忽略了签订合同,也缺少对项目实地考察及合同条款的研究,就简单的套用招标文件的条款。而对于施工过程中由建设方分包单位、当地群众干扰以及设计单位的原因而造成的工期延误和费用的增加,施工合同条款上却并没有体现出来,施工总承包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对于工程的索赔问题也不够了解,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就会为竣工结算带来麻烦。另外,项目管理人员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也不认真、不履行约定义务,给供应商又进行了索赔,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了项目成本。
2、成本核算不合理
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在计算项目施工成本时,一般是以当地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为依据,以及参照市场信息指导价来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工程量计算都是根据当时投标书中的工程量清单数量,没有在计算施工成本的时候重新计算施工图中的数量,对于项目当地材料的价格和施工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而组成的项目单价。但这种确定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不重视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使用,严重影响了造价的控制。
3、项目部成员的经济意识不强
施工企业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对施工成本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项目部人员的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对于施工成本没有合理的计算,只是要求项目管理班子完成合同内约定的工程数量、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没有要求项目部控制施工成本,造成施工中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现在大多数项目部管理人员对于质量、安全和技术管理的重视高过施工中的成本控制,而工程造价人员对施工现场又不熟悉,对施工方案也不清楚,对地方资源的调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计算出的施工成本与实际的成本又有很大的差别。
三、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措施
1、做好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也是确定和调整合同双方经济关系,解决合同纠纷,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施工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大多是通过招、投标取得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露天作业难度大,并且还有很多的不可预见因素,所以,施工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一定要重视合同的重要性。
1)规范建设单位管理行为
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及造价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 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做好自身在合同中规定的工作, 正确表达建设单位意图, 下发符合要求的指令, 在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实施各项管理工作, 做到管理科学、规范。
2)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 对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 应利用合同条款予以处理, 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 及时处理现场各类问题, 避免产生合同纠纷, 减少施工单位的索赔机会。
2、做好成本控制
1)人工费的控制
建筑施工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人工费占工程造价的20% 左右,只有控制好人工费,才有可能控制好工程成本。要从工日数和工日单价上控制人工费。首先,根据劳务市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各工序人工费的消耗,依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工人积极性,减少工耗损失,从而达到控制人工费的目的。其次,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强班组的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力,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精减非生产人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最后,对于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分项工程。可以分包给班组,让班组包干,自行组织人员,降低工费成本。
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 ,是工程造价中的主要方面。要控制材料费用的支出,施工前就要对材料做出确定,按照成本预测中提供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防止浪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造价人员要求施工人员在安排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不必要的返工,改进施工工艺,节约造价。另外,对于材料的采购价格不得超出成本预测中的材料价格,合理确定材料进货的批量及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 5%-8%,施工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施工企业也要不断更新和改造设施,加强机械设备管理。通过合理组织和调配,减少施工中机械台班消耗,加强机械租赁管理,限制外租机械台班单价。
3、工程变更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有极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首先要考虑经济因素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跟踪管理,对承发包双方的实际履约行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动态纠偏,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要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会引起工程造价的上升。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因素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及造价变更;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等。要减少设计变更,首先,应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认真对待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及时核算有关设计变更的造价,并及时与设计者沟通,作出调整或修正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另外还要注重技术与经济结合,加强投资控制。施工中遇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方联系.选择既科学又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克服盲目指挥造成的浪费,充分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特别是负责项目的工程技术员应与财务人员相结合,从工程招标、合同谈判、造价预算、签付进度款到竣工决算、造价分析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4、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的管理
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施工,执行自检、互检、交检制度。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问题。为此,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同时,必须做到按设计图纸施工,防止出现因混凝土捣厚、基础挖深、垫层加厚等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以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造成的赔付,增加工程成本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设单位要采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原则,健全成本、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郝艳粹,姚啸江.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探讨[J] .才智,2012(13).
[2]闫 颖. 浅谈工程造价与控制[ J] . 山西建筑, 2007, 33( 6)
关键词:施工质量;现场施工管理;
1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1.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水利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振兴,而且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用高质量建筑产品为国家现代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服务。
1. 2以人为核心,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企业中无人不与质量有关,质量管理,人人有责。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素质,发动企业的全体职工,通过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1. 3以预防为主
以预防为主实行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要实现这一观点必须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管理状态之中,从而发现问题,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1.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科学的管理,必须依据准确无误的数据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采取正确的措施。
1. 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实事求是。
2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
任何工程项目都由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组成,而工程项目的施工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所以,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单元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自检、复检"和专检验收制度,每个单元、分部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3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控制
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方面。
3. 1人的控制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职业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合理的控制人的使用。
3. 2材料控制
材料控制主要是指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明确材料进场验收的职责、步骤及依据,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及构配件必须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其它质量证明材料,经现场监理,甲方代表检查抽样,送试验室复试,凡未经检验和已经验证为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均不得投入使用;材料验收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并做好材料验收的各项记录和标识。做好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各环节的技术管理,从而避免混料和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保证工程质量。
3. 3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和工具,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求项目部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3. 4方法控制
方法控制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3. 5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4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质量最为关键的阶段,它将“蓝图”中的各种意图变为现实,为了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要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施工阶段质量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3个阶段。
4. 1事前质量控制
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并且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1)施工准备工作的范围: ①全场性施工准备,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 ②单位工程施工准备,是以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准备; ③分部工程施工准备,是以单位工程中的一个分部工程或冬、雨期施工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准备; ④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是在拟建项目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一切施工准备; ⑤项目开工后的施工准备,是在拟建项目开工后,每个施工阶段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施工准备,如大坝工程,通常分为基础工程、防渗工程和填筑工程等施工阶段。
(2)施工准备的内容: ①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水利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②物质准备包括重要原材料准备、半成品、构配件、施工机具准备等;③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员、施工员、施工班组长组成的质量管理,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集结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④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三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编制冬雨季施工措施;编制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等。
4. 2事中质量控制
指在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质量控制工作。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如发现质量异常、隐蔽未经验收、质量问题未处理、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代换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无证上岗未经资质审查的操作人员等,均应对质量予以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凡是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水准、坐标位置,测量、放线记录,沉降,图纸会审记录,材料合格证明、试验报告,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计变更记录,调试、试压运行记录,竣工图等都要编目建档) 。
4. 3事后质量控制
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
(1)成立验收小组,组织调试运行。
(2)准备验收资料。
(3)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4)组织竣工验收。
5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或必要的试验等。
5. 1对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
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有:
(1)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3)审核有关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检查、检验报告。
(4)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
(5)审核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资料。
(6)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7)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技术鉴定书。
(8)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单元、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9)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
5. 2现场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的依据:
(1)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等。
(2)已批准的设计文件及相应的设计变更、施工图纸会审、工地例会决定等。
施工质量检查内容:
(1)施工准备检查。目的是保证主体工程正常进行和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施工过程检查。必须对每道工序按“三检制”的程序进行,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对象始终处于质检人员的监控之下,确保工程质量。
(3)隐蔽工程检查。隐蔽工程经现场监理、甲方检查验收合格后填写施工质量联合检验合格(开仓)证,未经检查验收的隐蔽工程一律不得自行隐蔽。
(4)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需复工时,亦应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
(5)单元、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现场监理、甲方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能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
(6)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
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3种。
(1)目测法。即用观察、触摸等感观方式进行的检查,实践中人们把它们归纳为看、摸、敲、照的检查操作方法。
看,就是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如混凝土拆模后是否有蜂窝、麻面、露筋等现象,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工人操作是否正确等,均是通过目测检查、评价。
摸,就是手感检查,主要用于装饰工程的某些检查项目,如大白是否掉粉,地面有无起砂等,均可通过手摸加以鉴别。
敲,是运用工具进行音感检查。对地面工程、装饰工程中的水磨石、面砖、和大理石贴面等,均应进行敲击检查,通过声音的虚实确定有无空鼓,还可根据声音的清脆和沉闷,判定属于面层空鼓或底层空鼓。
照,对于难以看到或光线较暗的部位,则可采用镜子反射或灯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检查。
(2)量测法。即使用测量器具进行具体的测量,获得质量特性数据,分析判断质量状况及其偏差情况的检查方式,实践中人们把它归纳为量、靠、吊、套的检查操作方法。
量,是用测量工具和计量仪表等检查断面尺寸、轴线、标高等的偏差。
靠,是用直尺、塞尺检查墙面、地面、屋面的平整度。
吊,是用托线板以线锤吊线检查垂直度。
套,是以方尺套方,辅以塞尺检查。如常用的对门窗口及构配件的对角线(窜角)检查,也是套方的特殊手段。
(3)试验检查。指必须通过试验手段,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桩基础承载力的静载和动载试验检测;基础及结构物的沉降检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检测;对混凝土、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进行试验,确定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钢筋焊接头进行拉力试验,检验焊接的质量等。
6结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在实践中积极发掘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稳步发展。
1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意义
水利工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提高建筑项目施工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实用性。高质量的水利工程不但可以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更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因此,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当前必要之举。完善工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在高新科技的引领下获取最高效益。伴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也在不断进步,管理工作的地位就显得愈加突出,怎样深化相关工作的管理、利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多的收益成为了目前首要考虑的问题。管理工作贯穿在整个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例如各类合同与文件的管理与施工作业的管理等。另外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注意和各部门负责人交接好相关工作细节,对于项目建设承包方要仔细把握施工质量关,在施工结束后积极接受相关部门检查。由此可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1]。
2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质量问题。衡量水利工程建设成功与否,最为直观的考察因素就是施工质量。目前水利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体系不达标,并未明确施工质量要求,造成质量管理工作混乱的局面。其次,国家监管工作不到位,对整个项目的监管没有持久性,为安全隐患的出现带来契机;(2)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所有建筑施工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项目中没有充分注意安全施工,极易造成重大安全隐患。这也是由于管理工作的滞后性导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施工方忽略安全管理工作,使施工人员出现懒散的工作态度。其次,没有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再次,相关部门在安全施工上的资金投入不够,相应设施不健全。最后,施工方虚报施工安全材料,没有进行规范的施工建档工作。以上几点都从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审视并拿出有效对策进行解决和防止;(3)成本问题。成本控制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比较敏感的课题。在不断探索减少成本投入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进而有效提升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作用下的产物,因此,提高成本控制是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可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突出性问题。第一,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项目投标的风险和成本控制工作的难度持续增加。第二,工程评估的指标没有进行统一,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出入过大,同时还缺少创新性。第三,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项目成本控制观念不深,造成成本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第四,水利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并没有获得实际效果,致使相关规定归于形式化。
3解决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3.1深化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1)深化施工人员施工质量观念。想要有效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就要从施工人员的思想层面着手,使其全面认识到工程质量问题会引发的严重后果,从思想层面使人们意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性作用,进而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把守质量关,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加强安全施工培训工作,针对施工技术和精准度要求向更高水平进行提升,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难度比较大的工序需要从技术能力方面入手,使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有效提高;(2)深化技术管理工作。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以防止建筑承包方缺少作业资历、技术水平以及质量管理,引起项目质量问题的产生。在进行具体工作的分配时,合理提升承包方的准入性要求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本质上将那些达不到项目施工标准的承包队淘汰掉,有效把握质量管理环节的工作;(3)明确监管和质量管理工作责任。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相关工作负责人对待其管理力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各级负责人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与重视,全面明确并落实工程质量的个人责任,针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明确其管理责任,分层次的将管理工作责任制进行全面落实,这样就可以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准确的找出问题的源头,并追究具体责任方向,从而有效提升项目的施工质量。
3.2深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应优化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力度,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同时制定严格的制度落实方案,着重加强对于作业难度较大操作的安全管理,进而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全方位落实。其次,在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深化安全防范。水利工程建设对应的管理工作水平能否得到全面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防范工作是否落实到位,项目的施工方应从基层员工开始入手,层次性的相领导层发展,全面深化其安全防范认识水准,使其时刻将安全施工的重要作用铭记于心,促进安全施工原则得以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并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和预防为主的观念,全面进行动员与培训工作,通过积极地宣传教育来达到提高全体员工责任意识的目的。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有效深化针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工作,最终有效保障项目施工安全。最后,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一个不同环节进行进一步完善,比如,完善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评定等环节。参照项目施工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变化,选用差别性的对应策略,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建筑施工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的管理,进而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2]。
3.3深化成本控制工作
针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建筑施工成本的管理是当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成本管理工作中,核心环节就是成本的控制。因此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要坚持对于施工成本的控制,进而推进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第一,应充分结合水利部门的发展实际,并以此为落脚点,合理制定项目的建筑施工成本投入目标,使其成为整个工程得以有序进行的重要依据。第二,有效确认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目标和工作特点,并且把这一目标视为实际投入成本的有力依据。同时,持续增加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管理和项目检查工作力度,完善和优化项目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三,在进行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对一些不规范的工作行为与施工操作予以及时的纠正,从而有效完成施工成本的动态化和常规化建设,最终全面避免和降低水利工程的经济损失。
3.4深化工程的专业化和信息化管理
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积极深化针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系统性知识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各级项目领导层在整个项目工程发展中的管理功能。另外,针对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想要做到专业化,那么就务必要有一个具有高素质、高专业技能以及高专业素养的人才团队,将其注入到整个项目建设的血液中,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伴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随,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上也进行了应用,并且取得显著成效。所以,水利部门一个适当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水利工程的科学性管理,最终完成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4结语水利施工管理是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显著地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还应在实践中积极发掘问题并充分发挥创新精神、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和完善,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1(04):35-36,39.
[2]郭勇.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16(01):43-44,86.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管理
前言:道路施工企业在具体的工程施工当中一定要以施工规范技术为依据,这样才能够成功的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其中,市政道路施工工期控制与环境保护问题是不容易进行有效掌控的,为此,施工企业需要以工程实际情况入手,综合以往成功施工经验,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提升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才能够使得市政道路施工问题得到显著的减少。
一市政道路施工特征
(1)市政道路施工的公益性。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当中,市政道路工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代表着一所城市的外在形象,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及未来发展,可见,市政道路施工直接关系着整个城市市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2)市政道路施工的社会性。市政道路施工贯穿于整个城市当中,施工作业过程中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譬如,新建市政道路工程与固有的工程存在一定的冲突,为此便会使得市政道路施工作业中与固有工程管理部门产生一定的联系,市政道路施工作业当中,各方面紧密联系,为此,市政道路施工的社会性是非常强的。
(3)市政道路施工的系统性。大型市政道路施工作业当中,配套施工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譬如,高架桥工程施工会配有供热、电力、路灯等工程施工,为此则要求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对子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协调好施工时间、采取的施工办法,兼顾到子工程之间的关系。
(41市政道路施工与其他建筑施工对比来看,战线比较长,加上受到施工地区复杂地质的影响,体现出地基基A处理复杂多变的特征。针对同一条道路施工,会由各种复杂的地质问题出现,所以采取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5)市政道路作为交通运输枢纽,是联系各所城市问的管线网络通道。除此之外,对市政道路施工还有着协调统一性的要求,要独具自身的显著特征。
(6)在市政道路施工作业当中,促使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开展文明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为此,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工程造价措施费要比工程项目费用明显高出很多。
二、市政工程道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能力差
基于市政工程施工的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并明确施工程序和范围,按照既定的规章程序进行。但是当前在实践中,由于管理人员能力受限,对整个施工流程了解的比较差,同时自身专业水平比较差,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上岗进行管理,很难兼顾到工程的实际管理。此外存在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性的情况,所谓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多是敷衍了事,导致实际管理流于形式。长此以往造成施工管理效率低,无法对工程管理中涉及到的相关程序进行预见性分析。
2.现场管理混乱
施工现场的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果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则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对建设单位而言,在视察施工现场的相关工作时,需要找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实际发展形式的要求,确定管理措施。当前在实践管理中存在现场管理混乱的情况。包括管理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程序规范等。材料和设备是施工现场涉及到的主要物品,其占地面积也比较大,当前在施工现场存在材料摆放不准确,设备保养不当的情况。但是当前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材料随意堆放的情况,没有对其进行分类别整理。其次存在设备保养不当的情况,设备的工作效率是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性因素,如果设备频发出现故障,无形中增加施工难度。
3.质量监督不当
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是施工管理中涉及到的主要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质量的监督。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质量控制部门对其质量监督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承包商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仅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设备的应用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中标单位对现场施工管理形同虚设,导致单位技术和管理质量差,缺乏综合性的指导意见,给市政工程管理带来很多隐患。
三、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
1.增强对市政工程的重视度
要想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到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首先市政工程的主导工作人员要重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筑企业也要明确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并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必须明确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对地方人民的日常生活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市政工程的具体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并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强制性的措施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2.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人为中心,在实践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能力水平对市政工程管理的整体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育,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和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政府需要发挥指导性作用,必要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通过行使有效的管理措施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工作队伍,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可以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掌握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施工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达到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目的。
3.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要想从本质上提升市政工程的管理水平,必须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本质上优化管理措施,同时提升施工管理质量。在实践中要从当前施工管理程序为研究点,在现有的管理程序的基础上,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此外要从城市当前发展状态入手,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掌握施工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施工管理制度,进而保证施工制度的完善性。
关键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施工单位的生存、信誉和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实施,可以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业健康的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 1)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是管理。技术管理则是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应用,是施工顺利开展的保证,能够使施工技术得到改进,从而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以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技术管理也可以使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生产面貌得到改变,改变了施工单位的企业形象,提高了其竞争力。
( 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关系着施工单位的信誉、经济效益。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要具备技术装备和条件,而其施工的顺利展开要有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支持。
( 3)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其必须有高水平的技术管理。建筑品种类型多样、规模各异、多工种施工、受天气环境影响大以及较多的工序搭接等,这些都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技术管理,来使施工顺利的进行,以保证建筑工程预期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从而使建筑成本降低,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 4)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壮大,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不断的应用和推广,使工程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与其功能更加特殊。从而促使施工技术不断地提高,对技术装备的要求更先进,使其对技术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水平。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1 建筑工程前期设计的问题
可行性的分析和论证是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全面施工之前必须要做的。目前,我国许多施工单位因施工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和不少施工单位没详细的了解施工当地的具体情况,没能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和论证,以至对施工前期的评估不足,最终导致,到了施工的后期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占时较长、涉及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比较多,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大,以至于工程施工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也会受到工程施工的工期长,多工种交叉作业及各种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安全管理中要对这些不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把握。
2. 3 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成本控制方法不正确,先进管理经验的缺乏,技术落后、施工随意等都极大制约了整个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在整个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专业和管理水平有限、综合素质不高,会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2. 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理问题
监理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既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也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产生直接影响。由于监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工程监理工作效率较低。此外,施工单位资金的匮乏,很容易易导致监理工作不能有序开展,以至不能及时的检查出工程的质量问题,带来了建筑施工安全隐患。
2. 5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收支问题
目前,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因对施工资金的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资金收支不平衡现象,这种收支的不平衡的现象将会对整个的建筑工程施工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程施工的安全,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3. 1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及明确管理职责
在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及明确管理职责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 施工单位要建立各项人员责任制和技术管理的机构,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要明确,行业的技术水平要规范。
第二方面: 施工单位要注重提升技术水平。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三方面: 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本着“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能够做到真正的安全施工。
3. 2 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既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保障,也是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加强,必须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包括以下主要几个方面:
( 1) 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熟悉了解建筑工程的设计图及相关的会审制度,与设计人员及时进行交流,以明确其设计的目标。
( 2) 依据建筑工程编制设计对应的工程施工流程和安排对应的工程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大型机械需聘请专业人员的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
( 3)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工程验收时,对建筑工程要仔细的核审,特别对相应隐蔽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审核落实到实处,对其进行记录和保存,便于以后查阅。
3. 3 在建筑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
( 1) 在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设计制定相应的工程施工制度和准备工程施工机械,加强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仔细分析施工图。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以使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
( 2)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加强其施工水平,使其在施工中能正确的使用施工技术。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查,及时解决发现的质量问题。同时在工程施工中还要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 3) 在建筑工程施工后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后阶段的技术管理关系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施工的质量,所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就需要在技术管理中要认真仔细核对施工的数据,工程验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及时对发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避免今后引起经济纠纷。
【关键词】工程单位 物资资料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工程单位的物资资料管理是完成建筑管理的关键,也是决定工程单位管理实效的重点,而要提高工程单位的物资资料管理质量,就必须抓好材料信息化管理工作。本文探索了加强工程单位物资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工程单位物资资料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工程单位物资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高准确性,能按需求做各样的统计分析,给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资料
物资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将物资资料的情况整体汇总起来,并通过现代化计算机管理功能形成各种形式的分类统计。物资资料的统计数据对工程单位领导的工程计划、施工管理的相关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工程物资管理过程中,由于物资消耗比率大,工程成本高,在不少企业里,由于物资管理不当造成越定额、超标准的消耗是屡见不鲜的。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工程单位对物资的管理更为明晰,避免了浪费情况,也使得领导的管理更为快捷方便。
(二)使信息传递更及时,实现资源共享,加快物资调配流程时效
物资资料的信息传递对工程各个部门来讲更为重要,信息化管理下的单位资料其数量、内容和应用渠道更为明确,调查的速度也就更为快捷方便,能够在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加快物资调配流程时效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缩短工程建设活动的运作时间差,实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之间的协同发展。使得企业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能够互相连接、彼此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而这种信息的共享全面地促进了建设部门对物资的有效调配,节省时间的同时就是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物资管理静态化到动态化的转变和跨越。同时,信息化管理模式还使得信息有了跟踪功效,对物资调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形成经济业务活动和建设施工工作的协调发展。
(三)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少纸质化
信息化的管理使得工程物资管理人员的劳动量降低,减少了纸质化的浪费和保管问题。当然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要求工程单位物资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以及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如市场营销、市场预测、企业管理、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以扩展视野,提高业务素质。
二、工程单位物资资料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工程单位在物资资料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认识相对滞后,基本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相当多的工程单位都存在“重信息使用,轻信息管理”情况,对物资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行动上缺乏动力。对其必要性认识首先来自工程单位领导的意识缺位。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对物资资料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认为手工做账就可基本满足需求。显然,这些理解有偏差,对于信息化建设而言存在阻碍,必须要从工程单位企业领导者思想的转变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标准规范建设滞后
标准规范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信息化具有系统性强、集成度高和技术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在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着严格的要求,否则将无法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大规模集成。但是,如今很多工程单位却对这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导致工作滞后,严重影响了工程物资资料的有效管理。严重的情况下还导致资料管理出现了重复劳动的情况,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使得信息的传输、共享、安全等方面都出现了隐患,这些都是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其实,工程物资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标准规范建设滞后问题是信息管理体制引发的,信息管理和技术能力相对较薄弱,信息系统建设大大落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部门和公众之间信息交互手段落后;支离破碎的数据,分散于各业务管理部门,形成多个信息孤岛。而这种“孤岛”化的材料信息其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较低,难以充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信息管理标准,实现信息化的网络体系和收集制度,才能使得信息管理出现新的模式。
(三)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
工程单位物资资料信息化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使得单位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缺乏管理应用的综合性人才。虽然对于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而言可以依靠软件公司,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简单维护来讲还是应该由工程单位的内部人员来完成,而且工程单位的内部人员会更为熟悉工程的管理情况、单位内部的数据情况等。从这方面来讲比软件公司的人员更有优势,因此应该全面培养单位内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工程单位内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人才观,没有想到人才培养是有周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现在有一些单位在人才培养上有“速成”的错误认识或急躁心理,违背人才培养规律,做出一些适得其反的事,结果欲速则不达。其实,信息化人才的成长也是由初级到中级、高级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全局考虑,通过长期的培养来鼓励信息管理人员不断进步,并从领导层开始给予一定的信任,确保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能够解决当前工程单位的人才需求问题。
三、工程单位物资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意识保障信息化管理发展
信息化管理意识的培养要从这样几方面来考虑:(1)责任意识。工程单位物资资料信息化管理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要重点针对具体的信息管理人员而开展,保证信息管理能够为工程管理服务,而不是随意调阅的内容。(2)全局意识。信息化管理有着网络化的优势所在,因此工程单位应该考虑到全局意识,自单位领导开始对物资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全局作用必须要考虑周全。通过软件建设使物资系统能准时提供信息、共享信息。(3)发展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时间与空间的差距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缩小。工程单位的领导必须具备发展的意识,必须紧扣时展的脉搏,通过唤醒全员的信息化意识,有效提升全员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使物资工作不落公司的整体发展。
(二)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训机制
信息化人才引进培训机制主要包括培训和引进两方面。培训信息化人才要请软件学院顾问做指导教师,对单位内部的物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除了聘请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之外,还应该重点培养信息管理人员的良好沟通技巧。如果单位领导不关心也不了解管理软件的细节和技术,信息人员就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和领导沟通效果才好。其次,也要重视工作态度的管理培训,要教会信息管理人员以专业化的态度对待物资资料信息化的管理工作,爱岗敬业、专业管理,确保信息管理为工程建设服务。
(三)建立健全配套规章制度管理运行
建立健全配套规章制度管理和运行,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从人员、设施、软件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特别是内部信息网络。以制度化管理来控制资料信息的外泄情况发生,保证企业的利益。其次,要建立健全各类物资资料管理制度,为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提供有效资料依据。物资资料的信息化管理除了进行档案化管理之外,还要建立实体物资管理体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物资资料信息进行详细的信息化备案,确保物资资料的价值能够随时得以调阅和全面化的价值估量。另外,要建立健全奖惩激励制度。年终对各物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对信息化推进快、任务完成好、解决问题效果好、报送情况及时的个人授予 “物资信息化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对工作不积极、有推诿现象,影响项目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综上所述,对于工程建设单位而言,物资资料采用信息化的管理能够调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物资系统对资料信息的共享,实现团结合作的工作局面。工程单位物资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解决要增强意识,保障信息化管理发展,多角度地培养物资信息化管理操作人员,并通过规范化的制度管理控制物资资料信息化对工程建设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世.关于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郑铁科技通讯,2009(04).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2-01
引言:作为工程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工程经济学以研究工程项目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为主。[1]通俗来讲,工程经济学就是研究各种施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如何在实现作业、产品及服务的必要功能时达到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供大于求,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如何科学预测、管理、控制、转移各种风险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析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类型
(一)投标报价风险
第一,施工图与工程招标的清单量不一致。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发展迅猛,很多业主往往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提前进行招标,由于初设深度的不够,施工企业所确定的“综合单价”不可能完全涵盖施工图的内容,工程施工图一般在工程开工后才能到位,这时施工企业就会发现初设施工图与实际施工图在数量上、内容上都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异往往造成工程综合投标单位上浮10%以上。
第二,工程量清单的项目与计量规则存在差异。这一方面指清单的内容和项目与计量规则不相吻合造成工程招标报价时理解上的误差,另一方面是指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并未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而实际工程量的计算由承包方自行根据招标图来计算,两者标准认定上的差异很容易造成工程报价失误。
第三,低价竞标的风险。不合理的低价竞争现象在我国建筑市场大量存在,这主要是因为:(1)业主对工程招投标制度认识不到位,许多工程业主错误地认为工程招投标的主要目的是压低价格;(2)建筑市场规则不合理,施工企业普遍处于弱势地位,业主经常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将不合理的工程款项结算方式强加给建筑施工企业;(3)我国建筑市场处于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施工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缓解设备闲置及人员窝工的情况,实现施工设备的现值化,不得不为了中标而压价。[2]
(二)施工管理风险
第一,选择施工方案的风险。工程施工无法避免会受到气候、水文、地质、设备、资金、工期、技术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方案技术含量越高,施工越复杂,其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大。
第二,工程安全与质量风险。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未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安全操作条例而导致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事例经常发生;业主临时提出加快工程进度,却不给予施工企业补偿,这些都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劳务分包风险。建筑工程的实施需要使用大量的农民工,即使施工企业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他们也会由于缺乏操作经验、对施工环境不熟悉等原因,存在质量事故和工伤隐患的风险。如果选择了错误的劳务队伍,还会引起合同纠纷。
第四,合同风险。许多建筑工程业主缺乏正确的合同观念,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通过各种不合理的条款将工程风险与责任转嫁给施工企业。如将2%~2.5%的工程总承包风险费视作转嫁所有风险的跳板,把二三类设计变更、非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不可预见的风险、增加工程量等均强加给承包的施工企业。
二、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增强对工程经济管理的科学认识
首先,要帮助工程项目工作人员树立经济意识。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全体项目工作人员、涉及施工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无论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层还是基层的作业层,都应该有成本控制意识,只有把成本、安全、进度、质量等科学合理的协调,施工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其次,要正确处理工期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追求效益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由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还停留在重进度轻效益的认识层面,不惜一切代价提前完成工程的例子比比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没有效益就难以生存与发展。
最后,强调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我国现有建筑市场上,工程造价员大多不参与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造成懂技术的不懂经济,懂经济的不懂技术的尴尬局面。为此,应该充分强调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的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既科学又经济。
(二)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第一,施工企业要完善组织体系。为了适应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设计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为了增强工程经济管理,施工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以负责检测、监控预算成本、索赔管理和企业定额测定等工作;施工企业的各个子公司和分公司也应该配备相关人员成立并健全自己的工程经济管理机构。
第二,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分离。施工企业集团主要负责项目分包、采购机械设备与原材料、安排资金、制定施工方案、确定主要价格等工作;集团下属的项目部和施工企业项目是项目执行的主体,他们主要负责工程的安全、质量和工期。
第三,完善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与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完善的内部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通过适当吸引外部单位参与投标、开展内部竞标等方式在招投标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招投标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最后,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采购的规模优势,加强内部物机市场建设。即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企业物流配送的范围,形成企业的物流配送网络,达到规模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目的。条件好的施工企业还可以利用企业丰富的内部资源,完善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并建立企业内部的原材料调配周转市场,以减少企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节省交易成本。
结论: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它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来源,明确防范风险的措施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工程技术监督站
参考文献:
采用接缝灌浆技术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是指通过水泥浆液或水泥与玻璃的混合浆液等,对孔隙、裂隙、软土地基等条件差的地质进行接缝灌浆的封堵,这样可以使接缝灌浆浆液和水利工程下的原始土进行有效的结合,确保土石结核的稳定性,以此固化成一个受力的整体。因此,通过封闭隔水的作用,使水平帷幕封堵地下水通道得以形成,这样就可以减少对持力层的影响,并将位于基岩面附近发育的岩溶裂隙水受到地下水位季节性的变化得以消除,还可以因各种震动影响造成地表的变化得到消除,从而有效降低投入使用后局部塌陷的产生,使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得以消除,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病害的原因
2.1软土地基处理不完善
根据调查显示,地基沉降所造成水利工程质量病害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在进行施工图的设计时,地质钻探布孔较少以及深度未能符合施工的标准要求,没有对软土地基的存在及时地发现,对软土地基的范围、深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没有进行准确的探明,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的处理或处理方法选择的不合理等。同时,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与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无法使软土地基的处理满足施工的要求。另外,经过雨水的侵蚀,会降低填料的强度,导致填料的流失,这样也会导致水利工程沉降的产生。
2.2填料压实度不合理
坝体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坝体施工时,须对填料进行一定的处理。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材料、机具、施工环境和施工操作等会影响坝体填料的压实度,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该压实度与施工设计的标准要求不相符合,导致水利工程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同时,在当地天气、环境及各类荷载等影响下,会使水利工程土基塑性变形得到一定的累积,水利工程会产生差异沉降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3接缝灌浆技术的准备工作
3.1缝面张开度测量
在施工前,应先测量所有接缝灌浆区域内缝面的张开度。当接缝灌浆区缝面的张开度大于1mm时,可以采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进行接缝灌浆施工。当缝面的张开度在0.5~1mm时,可以采用磨细的普通的硅酸盐水泥进行施工。当缝面的张开度小于0.5mm时,可以采用与其相关的有效措施,改善该区域内缝面的张开度,当采取处理方法后,如果还未满足接缝灌浆施工的要求,可以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类的化学灌浆技术进行处理。另外,对于缝面张开度的测量,可以采用电阻式测缝计的预埋进行测量,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温度趋于稳定后,方可进行测量。除此之外,当施工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时,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这样可以确保缝面的张开度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3.2温度测量
当进行接缝灌浆施工前,应确保接缝灌浆区域两侧混凝土中的冷却管处于通水的状态,然后将水管阀门的开关关闭,将其闷热保持在4~5d,确保冷却管中的水与混凝土热交换的充足。当进行温度测量时,将闷温的水装入到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容器内,及时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测量,测量的次数应连续地进行3次,取平均值作为施工资料的参数。
3.3通水、压水检查
在施工前,应全面检查接缝灌浆系统的通水情况,要求通水的压力应满足接缝灌浆施工压力的要求。对于通水的检查,主要是测量各个单开管口的出水流量,检查是否符合施工设计的标准要求,如果单开流量无法满足接缝灌浆施工的要求,必须对造孔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对通水过程中是否存在外漏以及灌浆区域互串等问题加以注意。为了对接缝灌浆区域内自身封闭的情况和接缝容积情况进行更好的掌握,必须做好压水的检查工作,可以按照检查核实的容积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进行估算。如果有严重的外漏现象发生时,必须采取可行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3.4缝面充水浸泡
为了给浆液的灌入和缝面的结合提供有利的条件,必须确保缝面的湿润性,缝面可以采用充水浸泡的方法。如果缝面经过充水侵泡一天后,需要轮换冲洗各个管路与缝面,持续到每个管路涌出清水,然后全部排出所有缝面内的积水。
3.5通水的平压、循环
在进行接缝灌浆施工前,应先对接缝灌浆区域内的邻缝进行水平压的施加,直到完成该处的接缝灌浆后,方可停止作业,这样可以避免邻缝受到挤压的影响。同时,确保接缝灌浆区域内相同横缝上部区域的通水循环,并实时监测其出水情况。
4接缝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4.1钻孔、裂隙的冲洗
在接缝灌浆施工前,应采用高压水流进行钻孔的清洗,清理出接缝中的泥质以及其他物质,这样可以提高岩石接缝灌浆的质量。当完成每段钻孔的清理工作后,可以直接对管道进行灌浆作业,进行封堵。然后,对其注入一定量的清水,使水从回浆管处返回,当水逐渐变清时,利用灌浆压力的提升进行裂隙的清洗。需要注意的是:在该过程中,要有足够冲洗时间,通过一次冲洗量进行单孔、群孔的冲洗。
4.2造孔
对于岩基中的钻孔来讲,对孔斜的测量应分段进行。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性质,采取合适的岩心钻孔方法,可以采用金刚石、钢粒等进行钻孔作业。当进行钻孔时,如果有铁血以及岩石粉末的存在,易于塞住孔壁的空隙,以此严重影响接缝灌浆的质量。如果钻孔在沙烁石层上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优质的泥浆进行固壁。当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当其强度达到施工要求时,可以在灌浆施工进行造孔,进行钻孔时应施加适当的压力,采用合理长度的钻具进行垂直导向作业的提升。当完成造孔作业后,应采用仪器检测亵渎。
4.3压水试验
在进行灌浆施工前,应进行压水试验,其主要目的是对岩石渗透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是否与地质资料相对应。同时,应根据渗透情况,选择合理的灌浆材料,并对所需要浆液的浓度进行确定。另外,还需要对各个次序灌浆空洞的渗透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当进行孔与先导孔压力试验的检查时,可以采用单点的方法进行试验,当接缝灌浆压力达到施工的要求时,可以按照相应的时间确定压入的流量,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以此确保接缝灌浆施工的质量。
4.4灌浆施工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工序以及施工规范进行作业,可以将其分为一序孔和二序孔等,随着序数的提升,应确保灌浆孔设置的加密性,这样可以避免浆液沉淀现象的产生,确保灌浆接缝施工的质量,且固结、帷幕类型的接缝灌浆施工常使用这种方法。当下水库溢洪道进行接缝灌浆施工时,可以采用帷幕灌浆的方法进行作业,由上到下的顺序分段进行灌浆施工,同时采用固结接缝灌浆的方法进行一次性灌浆作业,并封堵不同的施工段,最终确保灌浆施工的质量。
5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 现状; 解决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market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market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s a management science learning,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building the goal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management level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就项目施工的管理在以往的基础上,要不断深化、细化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施工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对具体项目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贯彻实施,使各施工管理人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水平。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思想认识不足
近年来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机遇。各建筑工程企业都以承揽作为首要工作,进而往往忽略了对工程的管理工作, 管理混乱以至于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 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筑企业必须要对工程管理给与足够重视,从思想上敲响警钟。
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3、工程管理制度落实困难
近年来,我国中央以及地方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制定了许多相关管理制度,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然而,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 各单位并未对其认真贯彻落实,导致这些管理制度成为 “一纸空文”,难以发挥实际管理作用,这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相对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三、抓好项目工程人员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都需要各类人员的参与,所以对人员的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为了达到高效率的人员管理,首先就是要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确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核心人物,项目经理素质应符合政治素质、领导素质、知识素质、实践经验、身体素质五个方面的要求。项目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编制, 由项目经理申报企业高层领导审批、备案后确定。项目部组织机构要建立项目经理部绩效管理办法及完整的项目 HSE监督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遏制了“低、老、坏”作风,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积极性。项目管理工作的从管理职能上来分,主要分为绩效考核、检查监督、 项目管理实施三个管理模块,要明确项目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组主要职责。
四、加强工程质量控制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体系文件按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级编制。编制专门的程序文件, 作业文件。管理文件后,项目部组织各分包商按照管理文件的要求,针对各自的施工任务编制相应的作业文件,如质量计划书、现场检查表等。
2、执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在工程的开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的都进行质量控制,安排落实专职人员到每一个质量管理岗位,严格按照制定的项目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来执行。在每一个阶段,根据阶段的实际情况,按照此阶段质量管理的流程,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每一个工作报表,每一个检查,每一次审核,每一次执行都要按照流程图来执行。
3、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
如上所述,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对项目管理人员,根据职责分工,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搞好团结协作,对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对外包施工队伍严格施工资质审查,并进行考核上岗施工。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人与任务的平衡,防止造成人为事故。
五、保证工程项目进度
1、 要做好计划、跟踪、调度三项工作
根据工程特点,项目执行计划可采用国际先进的 P3 软件编制出倒排式项目计划,对工程总体进度、设计、采办、市场开发等各项工作制定出明晰具体的分级实施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完成时间、责任主体、保障措施、工作标准等,并建立健全了从上至下四级控制体系,将责任层层分解,最终落实,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建立流畅、有序的工程调度体系
流畅、有序的工程调度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协调平衡、整体推进。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控制和协调整个项目进展上,以项目计划为刚性指标,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检查分析上月计划执行情况,安排部署下月计划,并制定措施促使各项指标不折不扣执行。
3、进度计划及时更新
工程进度控制要重视进度计划的及时更新。项目进度控制的标准是进度计划。进度计划是表示项目中各个单位工程或各个分项工程中的施工顺序、开竣工时间及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编制进度计划的关键是计划的选择,及时更新的进度计划指导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以某工程项目为例,其完成期限为 1 年,要按照施工时间进度计划表,针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是有具体的时间计划和安排,并且按照这个进度时间表,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实施全面的跟踪和管理,建立工程调度体系。在总的进度表控制之下,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进度控制安排,明确工作内容和预期的完成时间、工作标准、保障措施等,建立从高层到项目管理层在到基层实施层由上至下的循环控制体系,及时更新和调整进度计划,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
六、 注重成本控制中的各个环节
1.依靠先进的技术以及工艺实现对成本的降低
承包人在具体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节约措施,对将会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做好的统一的规划和周密安排。在方案实现验证之后, 对确定下来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工艺应该坚决贯彻落实,并保证其技术可以得到安全可靠的顺利实施。
2、实现施工组织设计上的优化
建筑企业需要从工程承包的源头,也就是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以及合同签订等阶段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工艺特点, 并充分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工艺装备以及技术水平,实现对动能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选择其中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安排,在组织流水作业、强化管理、控制施工工期的同时,实现成本支出上的减少。
3、加强材料费管理,做好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 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必须创新和完善施工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力度,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