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刚开始,同学们爱取笑他,个别调皮的男生还学他走路。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相关学生进行了个别教育,也在班上讲要关爱弱者,关心他人。我决定给予他更多关爱。我在班上宣布,凡是需要费力的事情,何伟可以不参加,我发觉,当我说出这些的时候,何伟把头低得不能再低,我一时不明白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月末,学校要求搞一次彻底的大扫除。班干部分工时没有安排何伟,可他却主动拿起拖把十分认真地拖起来。张婧抢过拖把,可还是被他抢了过去。做完扫除,他已满头大汗了。下午放学时,我表扬了他,可从他脸上看不出高兴的样子。后来,班干部向我反映,班上的事,何伟都抢着做。班长说:“何伟很少与同学们交往,也不和大家说话,但做起事来比我们都认真。”从那以后我再没表扬过他,我怕我一表扬,他做得更带劲。
新学期来临,学校的新教学楼落成。学校决定六年级的学生搬到新教学楼上课。我在班上公告了这件事,并点了十多位个子高、身强力壮的男同学帮助一些弱小的同学搬一下课桌。我虽没有明说,但同学们知道,其中也包括何伟。那些高个子男生很快就整理完出了教室。何伟几乎是最后出来。当时我叫住了李靖,叫他去帮何伟搬。结果何伟狠狠地将李靖一推,独自搬着课桌艰难地向前走,走一段歇一会。我看方凳要掉了,赶紧过去帮忙。不料,他从我手中抢过去放在上面,继续向前。到楼梯口了,这可成了问题。我说:“我来帮你搬吧。”他没理我,重新把方凳放了一下,然后将手从方凳中间伸过去卡住,就往下走,刚下一步,课桌的腿就在梯子上碰了一下,他一个趔趄,差点连人带课桌滚下去了,我赶紧过去,一手抓住课桌,一手抓住他,可方凳还是滚下去了。这时,他站起来,挣脱我的手,独自下去拾方凳了。我唯恐出安全事故,便说:“我来帮你吧。”不料,他大声说:“我不稀罕你的关照,你走开。”虽然我心里不痛快,但仍不放心,强行拿走他的书包和方凳下了楼。这时,几个男生来了,我说,你们去帮女生搬吧,何伟的别管。
我等了好大一阵,何伟才从三楼下来,我看他已是汗流满面。当我尾随他来到教室,将书包和方凳给他。这时,已过去了两节课。
晚上,回想一年来对何伟的教育,却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我怜爱他,关心他,他却不领情,还说不稀罕。我真是搞不懂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来想去,我决定换一个方式。
第二天,我召开了班干部会,对班干部说:“大家在安排扫除等活动时,也给何伟安排吧,不过,尽量安排轻活儿。”学校有什么较大的活动,也给何伟安排一些事儿,他都很乐意地做。一个月以来,虽然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但我发现他上课不仅昂起了头,不时还举手回答问题,刚开始回答得不完整,且声音小,但我仍旧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下次声音大一些。而且每当这时,同学们很懂事地为他鼓起了掌。渐渐地,我发现何伟回答问题时声音明显地响亮些了,正确率也高些了。中期检测时,他比去年进步了很多。
何伟变了,变得充满自信了。也开始与同学们交往了,学习也似乎更有劲头儿了。毕业时,我特地买了一本硬面抄,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话,然后送给他,他高兴地对我说:“谢谢姜老师,今后我会来看您的。”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类型
1.生理弱势群体
生理弱势群体是指先天或突发事情引起的生理缺陷、生理疾病等问题的特殊群体。这些学生要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克服自身生理条件的不足与缺陷所带来的各种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理缺陷往往会导致心理上的缺陷, 严重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2.心理障碍群体
心理障碍大学生群体是指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耐挫折能力差或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持续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孤僻、自卑、冷漠等,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学业受挫群体
学业受挫群体是指由于入学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学习懒散或心理问题等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群体。学业受挫群体不仅有多门课程的补考重修,还会因成绩太差而降级退学。他们挫折心理表现强烈,迷恋上网和逃课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也是他们逃避现实的表现。学业受挫群体过重的思想负担和无助的心理状态不仅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并易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
4.经济贫困群体
调查表明,70% 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 生活压力, 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 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近几年, 国家和地方政府及学校对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力度越来越大, 但是, 心理贫困却成为很多贫困生的障碍, 容易引发很多问题。
5.其他特殊群体
这主要指就业弱势群体、网瘾学生群体、违纪学生群体、谈恋爱造成阴影学生及同居学生群体等等。 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只是相对的,有很多学生同时兼有多种类型,如生理缺陷群体同时也是心理障碍群体及就业弱势群体等。 这都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深入而有效地开展。
二、新时期大学特殊群体产生的原因
特殊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排除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社会、教育等因素环境则更为重要。
1.家庭成长环境因素
(1)家庭中父母的性格特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家庭中父母自身的性格就比较怪异,如暴躁、怪癖、偏执等,孩子长时间生活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影响。
(2)家庭变故与特殊家境。家庭遭受重大打击或父母离异等家庭变故极易造成孩子性格的严重失落与自闭等倾向;家庭富有或贫寒,也易使孩子在与人接触过程中产生优越感或低贱感,如不能及时加以调整,最终就形成自傲或自卑。
(3)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娇纵放任,这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久之则形成自闭性格;有些父母对孩子约束过严,或教育过程中态度粗暴,致使学生形成胆怯、敏感、容易屈从于人或叛逆的性格。
2.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变革时出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形式的多样化,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多元化的影响。
(2)社会阴暗面,尤其是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容易引发一些学生的不满情绪,如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和引导,可能使学生对社会产生偏见,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心理。
3.教育因素
(1)理想信念问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模糊,理想信念的缺失,造成这些学生对某些问题认识上的偏差,久而久之形成严重的心理症结。
(2)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些教师对专业课教育特别重视,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素质的不健全,必然导致性格的不健全;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强的讲授和辅导,学习成绩迟迟上不来,也易使这部分学生急躁、灰心甚至自暴自弃。
三、大学生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途径和方法
1.高度重视,特殊关怀
大学生特殊群体存在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失控。如果对他们不加以正确引导,不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就有可能酿成大问题。我们不能因为特殊群体学生相对较差、较弱或犯了错误就漠视、歧视或忽视他们,反而我们要特殊关注这些特殊群体,学校要像重视培养优秀学生一样,高度重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
2.建立档案,制订计划
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情况下,逐一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分类,并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分清难易程度,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和管理办法。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类型、班级、基本情况、原因分析、教育措施、教育过程记录、教育效果等。特殊群体学生档案的建立,从新生报到时就要开始收集第一手资料,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交费情况,以及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情况等。随着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的逐步深入,要及时更新和充实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内容。实施科学的教育和管理,以确保对其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针对性。
3.关爱学生,以人为本
今天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关心和信任。作为特殊群体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因为各自的不足,在内心中都有较沉重的包袱,表现为自卑、恐惧、抑郁或自暴自弃等。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用我们的爱去唤醒他们的自尊,用我们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让每一个特殊群体学生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特殊群体学生还要开展“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特殊群体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更多地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真正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功能。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特殊群体学生的信任。
4.赏识教育,培育自信
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越看越可爱;用挑剔的眼光看学生,就会感到他们浑身都是缺点,越看越不顺眼。因此,用赏识教育法对待特殊群体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欣赏和赞扬特殊群体学生身上的亮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ERG理论,低层次的需要越满足,就越能激发个体高层次的需要。反之,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退到低层次的需要。所以,对特殊群体学生,我们不能忽视他们身上的哪怕小小的优点,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赞扬。唯有如此,才能积极地转化他们,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时,我们在做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树立成功的典型,可以用经过教育帮扶,转化到优秀群体之中的学生的成长来影响、教育特殊群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鞭策他们,使特殊群体学生能够正视现实和困难,确立自信,勤奋努力,追求进步。
5.建立制度,齐抓共管
首先,要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定期与家长交流特殊群体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共同探讨教育的办法和措施,形成学校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承担教育管理特殊群体学生的责任。其次,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制度。使任课教师能够全面地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书育人工作。第三,要建立定期与特殊群体学生的谈话制度。通过谈话准确地了解特殊群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便于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第四,要建立“一助一”帮扶制度。学校应选派一些优秀的学生,如党员、学生干部、学习标兵等与特殊群体学生结对,实行“一助一”帮扶,开展“朋辈教育”。因为同学之间有着相似的学习生活阅历,心理距离接近,相互间容易沟通,让优秀的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他们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辽宁省 特殊教育学校 体育教育
在我国,随着人权意识提升和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身体或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的学生在教育民主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形势下,进入了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但由于他们身体的特殊性使得体育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更为困难。辽宁省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与我国南方发达省市相比起步较晚,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就必然存在众多的落后与不足:
1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完善和监督
我国现行的特殊体育法制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此纲要只是在宏观层面做了一些提倡性建议,没有对残疾人的体育发展做出明确的规定,更没有针对残疾人广泛存在的特殊学校体育发展提出可操作的措施;再如教育部、中国残联等九部委颁布的《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针对残疾学生特点开好体育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使残疾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该意见虽然是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活动做了一些宣示性的规定,但内容笼统空洞,与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相脱节,无法指导实践。
以上法律法规的颁布,并不意味着我国关于残疾人体育教育权力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已经完善,可以看到,大部分条款只是在宏观层面上作了一些宣示性的规定,在特殊体育教育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执法标准和处罚手段,缺乏实际的、具体的操作规范,缺乏相关部门的保护和监管,已经完全不符合“生命关怀”为指导思想的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发展需要。
2普适的特殊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急需出台
不能否认,辽宁省基础体育课程改革在近十年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体育教育却明显滞后。缺乏具有普适性的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教学目标定位与不同类型残疾学生体育需求存在矛盾,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少创新性与针对性,针对特教学校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没有明确,这些都是特教学校体育教学方面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特殊学校残疾学生开设的体育课,课程内容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几个特定标准:第一,能满足学生缺陷部位的需求;第二,能满足不同残疾学生的兴趣;第三,课程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可选择性。
在对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中,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比学习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因为这种评价不仅能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还能树立学生成功的信心,使之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进步。
3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严重滞后
根据调查,目前辽宁省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体育教师专业能力较弱;第二,没有形成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体系;第三,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系统的、专业的继续教育规划。
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个别差异性,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掌握系统的特殊体育教育领域的科学知识。特殊体育教师应将许多学科如:病理学、康复学、心理学、测量学、体育学、锻炼学等融合至一起,用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知识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以此来满足这些特殊人群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体育需求;第二,从事特殊体育事业的专业能力。特殊体育教师应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与不同需求、异常的学生打交道的能力;体育康复指导能力;指导残疾人体育训练和组织竞赛的能力等;第三,恪守共同的职业道德。特殊体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残疾学生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教师必须具有深刻的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信仰。
4体育教学经费与物质条件严重匮乏
影响特殊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场地、器材和经费的投入是影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目前,辽宁省大部分特殊学校经费短缺,物质条件落后,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种类单一、数量偏少,特别是供给残疾学生专业使用的活动和锻炼器材更少,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不能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需要。
学校体育工作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国家应尽快制定新时期特教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配备标准,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要求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监督与检查各校具体配置情况,因地制宜使特教学校体育发展得以物质条件的保证。同时,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对特教学校体育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极力改善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在国家有限的资金拨款范围内,合理有效地修建学校运动场(馆)和购置必需的体育设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辽宁省特殊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特殊体育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面临诸多困难,存在许多问题,这已经引起我们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完善和发展特殊学校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对深化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对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特殊家庭 教育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工作区域也在发生变化。目前因外出工作、离婚、犯罪及交通事故等大幅度增加而导致现代正常家庭体制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由此产生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离婚后重新组合家庭、寄养家庭等多种类型的特殊家庭。
这些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而职业学校殊家庭学生比例越来越大,这对职业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中职学校中较典型的特殊家庭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1.中职学校殊家庭青少年基本状况
1.1特殊家庭界定。
特殊家庭包括父母离异家庭、父母或其中一方过早去世的缺损家庭、有继父(母)及收养关系的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的家庭。
1.2中职学校殊家庭青少年的比例。
在近7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以下统计:共有学生227人,其中有特殊家庭学生132人,约占学生总数的58%。其中以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跟着老人生活的比例最大,占到70%以上;其次就是父母离异的,占到20%左右;还有一些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的,如:死亡或犯罪等。
来自于特殊家庭的学生,其家庭结构在孩子的学习成长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产生一些偏激行为。这些孩子往往性情孤僻、古怪,容易自暴自弃,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低下,对生活缺少信心,没有远大理想和长远打算,纪律意识差,存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势必造成极大的损失。
2.中职学校殊家庭青少年常见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2.1社会认知偏差,形成不良个性。
人的社会性发展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经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在少年和青年时期,通过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主要是学习社会规范、认识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接受职业培训等。特殊家庭的子女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得到的多是反面经验,他们的是非观念容易扭曲,产生不良的社会学习,变得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不信任会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甚至产生的极端思想;以离异家庭为例,由于家庭原因,他们自感不如人,矮人一等,害怕别人谈及家庭之事,生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我曾经碰到一个女学生姓王,她的父母在她上小学的时候离婚,她一直跟着爸爸生活,她爸爸在她13岁的时候又结婚并且生了个儿子。但是这些情况都是在有一次她和舍友发生矛盾时才知道的,她还特意强调不要告诉其他同学,怕大家会看不起她。而且她对自己的妈妈充满仇恨,总觉得自己的不幸都是妈妈造成的;而现在最为常见的特殊家庭的组成就是留守家庭,这些青少年的监护人不再是自己的父母亲而是以隔代监护为主,这些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对青少年的教育基本以放任为主,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容易导致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出现严重偏差,从而形成不良个性,如是非观念不强等。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哥们义气,在朋友与其他人发生冲突时不管对错都会帮朋友出口气。我班有一陈姓男生,他爸妈都在外地工作,他和自己的奶奶生活,平常住校,放假才回家,一年和父母见面的时间集中在暑假和过年。他在班上有三个很好的朋友,有一次他的陶姓朋友和别的班的同学发生矛盾,竟然花钱请人帮忙打架,教育时还总觉得自己很有理,最后父母只好帮他转校带在身边上学。
2.2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明显增多。
特殊家庭的青少年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求上进;家庭的特殊性使得孩子易发怒,常做出过激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和不满。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明显低于完整家庭子女,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睡觉和老师顶嘴;而留守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由于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见面的时间很少,总是对孩子心怀内疚,过度溺爱,从而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迁就孩子,以此对孩子进行补偿,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这些特殊原因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事事我最大,别人不能有一点的不同意见,否则就粗话满嘴甚至是拳脚相向。如我的一位学生史某某,他的父母虽然不是离异但是关系很差,父亲常年在外,只在过年回来两三天,他小时候还是很听话的男孩子,但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变得狂妄自大,性格也变得特别怪异,2012年秋天到我校上学,一个月就全校皆知:上课睡觉打同学、与老师顶嘴,特严重的是期中考试因为作弊竟然动手打监考老师,妈妈到学校来说了两句还动手打自己的妈妈。
2.3父母作为养育者,对子女的关爱缺失。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等特殊结构家庭都意味着父爱或母爱甚至是二者的缺失,子女所得到的爱是残缺的,也使得他们缺乏爱心和责任心。一部分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自身的经历和父母的原因,导致心中缺少爱心和责任心,不愿意付出,害怕受到伤害,不相信别人,这些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的能力下降,使得这些青少年不懂得如何关爱别人,没有集体荣誉感,生活没有目标,做任何事都没有动力。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明显感觉到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都不愿意担任班委,学校有集体活动时也很不愿意参加。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在学生快乐成长过程中获得技能
特殊教育学校是学生获得劳动技能的场所,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的学习,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的布局、规划和建设,针對不同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营造文化环境,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向往的优美人文的花园、成功愉悦的乐园、阳光智慧的家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学校卫生的清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分工:有的专门清理教室的垃圾,有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保洁,有的负责学校整理宿舍里的内务,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快乐,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氛围。学生们在快乐中成长,老师们在快乐中工作,为学生们能顺利步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学生,弄懂需求,注重个别化教育和差异性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在把握教育普遍性规律的同时,更要注重个别化教育和差异性教学,充分采用符合残障学生身心特点的特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原有读书活动、教师技能比赛、观摩课、优质课、集体评课等活动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发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坚持“学习——改变——成长”的学习理念。同时,要把握教育的差异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做到教学目标分层提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知识分层实施、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分层布置、学生评价多元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信心。如在为中度智障学生选择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时,首先要考虑需要加工的产品工艺的简单化、单一性及康复功能等因素。例如,可以将成品包装“装袋”的加工任务,主要分为“挂板——装袋——撕胶——封口”四道工序,工序清晰,简单易学,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适合。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增强残疾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劳动技能。特殊教育学校中汇集了各类残疾学生,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像美工专业师生作品展,串珠手工作品、水果拼盘、手抄报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开拓了视野,培养了情操,增强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摒弃了自卑感和孤独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信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
四、加强沟通,用心呵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殊学生普遍存在着情感脆弱和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与老师沟通与交流障碍等问题。然而,学生要获得技能,首先得有良好的心态和自信心,为了驱散残疾孩子的心理阴影,教师应与学生朝夕相处,尽量摸清每个人的脾气和秉性,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进行鼓励和引导。要更加关心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决不能歧视他们,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将来的就业对接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学会一门技能,教师应该坚信这些特别的孩子个个都是天使,只要用心执着地去爱,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片成长的沃土,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另外,让家长陪同学习的方法很好,特教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家长参与对他们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很有好处。通过不断与孩子进行互动游戏、培养感情,和家长进行交流探讨,与家长一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特殊教育学校,是针对身体存在残疾或一定机能问题的学生群体所开展的教学,这样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与更加专业的引导,才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后续更好的成长。所以我国对于特殊学校的建立以特殊学生的教育也更加重视。但特殊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因学生自身的生理缺陷,所以教学也必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甚至很大程度的局限。美术教育的实施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对于听障生来说,这便几乎等于必定会受到限制的科目,但每个人都有对知识的渴求,而特殊教育领域的职责,则是让每个特殊的学生能够学到任何想学的知识。所以最大程度摆脱美术教学的限制,努力让每个喜爱美术科目的学生,都能够最终完成梦想。但虽然这样的设想能够体现出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以及真切的关心,实施起来却必定会遇到许多难点,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努力改进、才能让美术教学的落实率真正得到提升,让更多学生能够学到美术知识,让更多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的精髓,培养出更多特殊的美术人才,才是我国特殊教学领域的真正成就。所以当前摆在我国特殊教学领域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最大程度摆脱教育局限,让受到限制的科目,包括美术科目得到更好的落实方法与渠道,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进一步得到满足。
二、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对于障碍学生的分类,让美术教学规划更加明确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教学规划是要根据学生的类别去进行规划的,毕竟学生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有些学生的生理问题并不影响美术知识的学习,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则会有不同的问题。所以针对美术教学进行规划时,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才能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施不同类型的美术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例如针对身体基础的不同,可以将听障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并针对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会让教学方向更加明确,让每种学生都能找到自身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美术的方法。例如,因为手语的限制,教师可能难以让学生理解美术相关的专业词汇,比如颜料的颜色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利用图片或者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表达的含义。这样能够让学生逐渐摆脱限制,更加顺利的走向接下来的美术学习道路。
(二)不断追求教学改革,最大程度克服教学局限
就当前我国特护教育学校的美术教学来说,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对于特殊学生的美术教学。在听障学生的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难以提升教学效率。但实质上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国外,优秀的听障生画家都比比皆是,这样的成功,取决于对自身思想局限的突破以及除视觉以外其他感触的应用。所以在思考听障生的美术教学时,首先不能够完全否定实施的可能性,要坚信对于艺术的喜好与信念能够打破许多局限。此外针对听障生的美术教学上,无论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都需要更加具备革新性。首先教师应当借助一定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摆脱“我是一个听障生,所以我不可能学好美术”的思想,要让学生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去做,就肯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创作者。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多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体会如何作画。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手段来解决和听障生的沟通问题,打破手语交流的局限。让学生开始利用想象支配自己的手,并用感官去体会每一次的运笔,这样便能够逐渐摆脱局限,无论最初的创作是好是坏,最终通过感受强化,学生的创作都必定会越来越熟练。
(三)致力引进先进技术,帮助更多学生感知艺术
特殊学生的教学改革,除去自身的努力以及教師的引导以外,与校方对教学技术改革的重视以及政府教育部门的技术支持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这对于我国都并不是不能够实现的“天方夜谭”,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特殊学校的教学技术支持,是能够帮助特殊学校解决美术教学问题的援助之手。校方也应当更注重对这种技术支持的上报,引起国家重视,才能达成让更多孩子拥有“耳朵”的目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融合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94年在萨拉曼卡宣言的提出至今,追求教育的平等,接纳全体学生,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需求的相关教育理念深入人心。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前教育列为未来三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给第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重视。因此,加强融合教育教师教育,提高融合师资质量势在必行。我国师范院校目前采用的普通教育师资和特殊教育师资分别独立培养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融合教育的需要,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是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实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的阵地主要为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可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较少,许多特殊教育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选择学前教育相关领域的少之又少,因此,学前专业学生是实施早期融合教育的主要生力军。对于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全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完善早期融合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中的存在的问题
随着融合教育的深入,结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将特殊教育课程融入到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以便培养新时代,新要求之下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但是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种种的问题。现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
(一)正确的融合教育的观念未树立
正确的教学观是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的指路明灯,影响着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学前融合教育的推进不仅仅要求学生建立正确平等、尊重、有爱、多元的教育理念,还要求学生要具备树立关爱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信念,充分认识到融合教育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意义,并能够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接纳和转播接纳特殊儿童的素养,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日常生活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认识较少,普遍认为学前特殊幼儿不是其主要的教育对象,未来工作中,遇到特殊教学的学生概率较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愿深入学习,学习态度较不端正,花费时间较少。其次,学前专业学生课程设置过程中,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教育观念的讲授过程所占比重较小[1],教学过程殊教育理念的铺垫内容较少,学生学习中,对于应有的平等、尊重、多元化的教育观念,理解不深入。最后,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将理论学习的认知观念与实际言行相结合[1],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普遍认同融合教育观念,是还是存在对于从事相关工作存在疑虑,对于未来工作规划中不涉及特殊教育事业,导致教育观念的学习流于表面。所以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挂念,深化融合教育理念是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完善的融合教育的知识未具备
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基础的特殊教育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各种类型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针对其身心发展特点所涉及的教育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这些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施特殊教育服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完整的特殊教育知识体系的相关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特殊教育概论,融合教育概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诊断与评估,个别化教育与教学,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在多数的高校校课程设置中,并达不到完整的课程设计,并且开设课时较少,至今尚未开設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师范类院校所占比重较大[2],学前专业学生对于特殊教育的学习仍处于初级状态,不能做到专业化素养的建立。其次,在学习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相关知识之前还要同时具备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生理学、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前期知识的储备量要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专业知识的学习较薄弱,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为后期学习特殊融合教育的知识不能提供有效的知识的支撑。
(三)专业的融合教育的技能未掌握
拥有专业融合教育技能的学生,应该具备学前特殊教育的环境创设,差异性教学课程设计、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班级管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学方案设计,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家长沟通技巧等等实践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过多课程的设置难度较大,专业性要求较高,且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多项专业必须课内容重复,故开展的可能性较低。可是,学生所具备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知识其他课程中又未体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特殊要求,在有限课时的课程设置规划中,往往陷入困境。其次,学生在课程的课程中过程中,对于相关特殊教育的实际操作课时较少[3]。多数院校在进行特殊教育类的课程时,普遍使用讲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从理论层面认识特殊教育学生,可是特殊教育儿童的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训练形式在有先的实际操作课时难以得到全面的练习。在操作过程中的学生教育技能整体掌握水平不高[4]。最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真实遇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是,只能做到态度上的支持,能力上还存在怀疑。最后,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证更多是教师资格证的评定,可是,现有的教师资格证的评定体系中缺少特殊教育知识的评定,学生对于所需要特殊教育技能没有权威的考核标准和具体要求。
三、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集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并不只是需要学校教育一方面的能够完成,而且需要政策、财政、人员过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学前专业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通力配合,共同实施和完善。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现状,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培养提出以下及点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设积极环境
实践融合教育,态度和观念对于成功开展融合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发展,首先要从学校层门的融合教育观念的建立做起。学校重视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新的发展规划。在提供就业工作引进、实习、见习时,可给予特殊教育机构,学前融合教育幼儿园、康复治疗机构等相关学前特殊教育行业创造就业环境,以就业为导向,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根据市场和企业为导向进项宣传,提供新型就业思路,引导学生加强特殊教育意识。其次,改变高校教师传统教学模式。转变高校教师特殊教育教育理念。针对学前融合教育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特殊教育相关课程老师的任务,在相关课程的特殊教育课程中,可结合特殊教育儿童观的特点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为学生从不同领域,不同的课程视角对特殊教育进行初步的学习。也可以将特殊教育的融合理念更加深入到学前教育学生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创设更加积极有支持性的就业和学习环境。
(二)培育专业教师,促进多方合作
培养就有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具有既有特殊教育知识又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将特殊教育和学前专业的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优质的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是传授学前融合课程知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类教师的专业化是目前培养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的主要任务。专业人才的配备及课程组的建设能够让专业课程建设的设置更有保障。但在专业教师的培养上,也就需要多的财政、政策的支持,让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免除后顾之忧。不仅是对师资的培养,还要注重多个领域之间的研究,使其能打破行业界限和科研知识的预留,为学前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社会文化领域的传播和发展,促进当今社会人员的新观念和新理念,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提供舆论导向支持,加强普通高校之间、普通高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福利院、残联等相关机构之间的联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學生提供大量的见习、实习,实践技能培训的机会和实施平台,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更深入认识和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实践理论和资源的贡献,以便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时也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有保障、更专业的服务支持,让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
(三)提升教育技能,改革学习模式
关键词:高校特殊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教育改革
近年来,国外很多教育学家已经对高校特殊音乐与普通音乐教学做了区分,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制定了完善的教育措施。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教学设计中已经意识到此类教育因素的重要性,但是还无法足够有效的对高校特殊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素质提升,使其不能得以有效发展。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二者之间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特殊音乐与普通音乐之间的差异
(一)教育教学目标的差异
特殊音乐教育就是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结合体,其整体结构融合了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内容,使其与普通音乐教育之间存在较多相同之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教育教学的差异性。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特殊音乐教育受到了忽视,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目标,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还对高校的教学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普通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音乐表演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培养出技能较高的人才。对于音乐教育方向,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能够从事教育工作。然而,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得到音乐知识的启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特殊学生的智力,弥补不足之处,并且突出特殊学生的特长,例如:视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突出其听觉特长[1]。
(二)能力培养的差异性
高校特殊音乐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培养对象为特殊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是教授其一种或几种音乐知识,使其得以有效的肢体或是形态的训练,进而提升训练效率,例如: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可以对其实施舞蹈方面的训练,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动作领悟能力。在知识点技能教学的同时挖掘其音乐领域的特长,如:节奏、音乐感知能力,通过适宜的手段表现。
高等学校普通音乐教育能力培养就是要求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方式,使其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三)教育内容的差异
高校普通音乐教育在入学之前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内容进行拓展,从教学内容来看,纵横发展的都是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主要教学内容。而高效特殊音乐教育,其内容分为两方面,第一就是面对零基础的学生根据音乐特殊教育的特点,教授其主要音乐知识。第二,对于一般的特殊学生,教师会根据其不足之处而设定音乐技能方面的培养课程内容,以便于发挥特殊学生的优势。
二、高校特殊音乐的改革方式
(一)健全音乐机构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较多责任,学校应该设置专业的教育机构,并且对其进行严密的组织,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实施社会实践活动,面对我国高校特殊教育而言,音乐教学还存在较大的空白,很多地区的高校还没有设置特殊音乐教育机构。因此,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特殊音乐机构的建立[3]。
(二)重视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高校特殊音乐教育质量,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目前,国家只有几所高校的特殊音乐教师具有专业的师资,其他学校的特殊音乐教师只具有普通音乐教学能力,无法有效实施特殊音乐教育工作,这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特殊音乐教育人才队伍,使其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与先进教育技能培养特殊学生音乐素质,进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将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作用于常规课堂教学或者活动设计中,摆脱教育定式观念,发展教育教学新常态。
(三)对特殊音乐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高校特殊音乐的专业课程模式对于特殊学生的发展而言是较为重要的,教师要想更好的实施工作,就要有效的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参照普通音乐教学的教育方式,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教学大纲以及培养计划,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以有效增强。
三、结语
目前, 在高校特殊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国外优质的音乐理念运用到课堂实践中转开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视特殊学生的不足之处,根据普通音乐的教学引荐,不断的优化特殊音乐教育方式,引进先进教学技术,对特殊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同时,学校还要设立专业的教学机构,以便于特殊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使其可以在发展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音乐知识,然后在某个音乐因素上,增强自身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到的相关音乐理念和技巧,学会设计和组织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1]钱雪莲.基于高校特殊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差异的教育改革[J].教育探索, 2013(04):150-152.
[2]静文佳.基于高校普通音乐教育与特殊音乐教育下的教育改革[J].音乐时空, 2013(13):115-115,114.
关键词: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作用;分析
G760;G633.955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社会输送人才,并且让社会上各种不同的群体都感受到教育的作用。为了能够让特殊群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生活和自己充满信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美术对人类发现美创造美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这些能力也表现在信息的处理上,语言的交流方面以及思维的推理过程中,因此美术教学能够对人才进行集中的培养,提升人才的素养和能力,以下对美术教学在特殊群体教育上的具体性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美术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一)教学活动更加生动
与其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对比,美术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也更加形象,例如,对于聋哑学生来讲,因为他们的听力和表达能力受到阻碍,具有缺陷,因此只能运用视觉进行感知,这也成为聋哑学生体验生活,感受学习的一种途径。美术教学正是运用图片、画板以及各种其他手段对知识和美丽事物进行传递的,对于聋哑儿童吸收知识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除了这些以外,还有,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和教师以及同伴进行交流,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特殊群体的美术教学具有团队性
很多特殊群体的学生因为寻在各种缺陷,因此非常不自信,并且在性格上也非常孤僻,不愿意参加到各种集体活动当中,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这种状态被改变。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引导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分别展示出自己的能力,特殊群体的学生主要是在绘画、动手以及想象方面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在班级集体的共同作业制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三)美术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由于特殊教育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因此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在需要确定学生的主体性位置。教师以及美术教育者应该关注到,特殊学生的心理情况和情绪是多变的,那么在美术教学时,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不同性变化。例如,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坐不同的座位,感受美术不同的学习,例如,使用围圈做的方式,都在教师周围,那么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物理距离以及心理距离都会拉近,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温暖。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们交流美术知识,自己也参入其中,这样对于特殊学生完成美术学习作品具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2]。
二、美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美术具有较好的心理教育功能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优秀的出众的美术作品会吸引众多的欣赏者,并且对作品也会进行联想和想象,给心灵带来更大的震撼。特殊教育的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为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因此对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常见的主要有自闭症和妄想症,在这样的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教育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在美术教学中,因为有大量的作品展现,并且这些作品当中所表达的都是真善美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美好的事物上徜徉,联想和想象,提升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的感知,对生活和学习也产生积极的影响,身边充满正能量[3]。
(二)美术教学有利于提升特殊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绘画的过程中,更加强调的是对作品的整体关上性以及对作品的整体感知性。如果从哲学的角度上分析,整体是优于部分而存在的,整体的发展对部分有制约和促进性作用。因此在特殊学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的绘画方法。特殊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观察和绘画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在长久这样的学习中就会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宏观性思考习惯。那么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来说,在教授美术素描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明暗调子的使用方式;在色彩的学习过程中,关注不同色彩搭配的不同效果,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的美术感知力具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如果特殊院校的学生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和专业的美术学习,那么在画画以前的形色观察都是独立存在的,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要从这些独立存在的部分开始。美g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手、脑、眼睛的整体协调过程,如果从深度的层次上讲,美术能够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神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美术学习,愿意主动的参与到美术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大脑都是运用记忆去处理信息的,对美术的学习,欣赏美术作品能够让学生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容易更加快速,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有针对性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和情感情绪等等做好分析,以此做到因材施教,极大的发挥出美术教学应有的作用,让美术教学成为调节特殊学生心理,协调学生情绪和心理以及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学科,进而积极的投入到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江丽亚,张世英.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21):114-115.
[2]刘芳.结合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特殊教育中等学校美术速写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14(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