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文学范文

小学生文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文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文学

第1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明白,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单一地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所要重视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抛砖引玉,让示范引路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受学生年龄的限制,都有一个知识认知的过程,均由感性认识过渡为理性认识。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上课中,我们语文教师以强压灌输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结果学习的效率特别差,学生像机器一般,被动地工作着,不能自主。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如抛砖引玉一样,给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让学生通过师者的示范性指导,从教师的教学中知晓学法,接受学法。教师示范学法时候,应该做到目标清晰,层次面明确,而且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把握。

二、指导归纳,让认识上升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的感性认识得到了一定的积累。此时,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与归纳,达到学生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目标,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会逐步深入,向掌握语文技能方法的目标迈进。所以,当我们所教的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程度之时,我们师者便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内容进行简要的小结及回顾,让学生在小结及回顾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领会学习方法,再协助他们将感悟到的语文学习方法小结归纳出来,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方法的认识更加到位。

第2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定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的同时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二、丰富书源,提供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保障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我希望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想查的资料。”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古诗文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应该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

1.开放学校图书室。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曾提出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核心思想为“读者第一”。而调查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图书室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甚至无人服务;加上图书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图书室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因此,学校应设法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安排专人负责,让小学生可以天天借到书,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建设班级图书角。由学生自带图书,并订阅包含古典文学作品的报、刊,班级进行集中管理、借阅。学生在课间就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各班同时在班报开辟“读书角”“每周一诗”等栏目。学校还可以制定细则,评选“书香班级”,激励各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3.鼓励家庭购书、藏书。学校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分别向家长发放《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争取家长配合,将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学校定期组织家校共读交流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读书的热情,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读书活动。

三、循序渐进,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方法

1.制订计划。调查显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往往逮着一本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来引导,对小学六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2.指导选择。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不知如何选择读物。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各种节日及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的书:如古诗词,尽量选有注释和译文的;长篇古典名著,选青少年版或儿童版的;更要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掌握方法。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由于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不到位,仅有20.3%的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能认真抄录,偶尔写点感受与体会”,28.5%的学生“偶尔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19.5%的学生“只是在书上写点字,划划线”,竟有31.7%的学生不做任何记录或圈点勾画。可见,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学校可以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安排半小时,并长期坚持下去。

(2)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就查工具书,边读边想,适当圈划,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大部头的书,教材中节选了部分古典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不应提过高要注,只要学生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了解故事的大意即可。

②品味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古诗词,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感悟,并通过背诵、摘抄来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指导做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可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可摘录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可摘录整篇文章,同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2)指导记录的方法。

①批注笔记。

②提纲笔记。

③摘录笔记。摘录好词好句。

④心得笔记(读后感)。

⑤撰写古诗句研究报告(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就有此要求)。

(3)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例如低年级以积累词语为准,中年级已欣赏好句为主,高级年则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

四、讲究策略,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1.自我效能的策略: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及坚持性。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自我要求、自我激励,更能使习惯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做法一:帮助学生建立一本自我评价本,主要是对自己所用读书方法以及对阅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在摘录本上进行自我评价。做法二:指导学生明确竞争对手,并制定简单可行的竞争计划及奋斗目标。做法三:要求学生每天围绕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给自己一句表扬或批评的话。

2.及时强化的策略:心理学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连接的形成,其中强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法一:竞赛。形式可以是:

①古诗文诵读比赛。

②古诗词接力赛。

③“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专题作文比赛,作文形式有读后感、诗歌改为记叙文(包括“文包诗”的形式)、续写、读书生活日记、古诗句研究报告等。做法二:榜样,这是一种正强化。综合每一位同学在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评选“读书大王”或“古典文学作品阅读积极分子”,并及时进行全校性的表扬。做法三:奖励,是对人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其中,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通过以上两个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内因与外因的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促进,展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成果

1.诗文表演。诗文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

①诗配乐朗诵,教师播放与古诗词有联系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配乐。

②演唱古诗词,可以唱岳飞的《满江红》等已经有人谱曲的,也可以由教师配乐,指导学生演唱。

③古诗词名句应用表演。古诗词不是古董,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名句盛传不衰,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恰当运用古典名句,一定会为口语交际和文章增色。

2.诗文图展。利用学校橱窗展览师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词的诵读。诗配画活动可以由每个班级定期组织。

3.古典文学作品故事会。让学生把平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寓言、古典名著、古典通俗小说中读到的故事,以及与古诗词有关的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

4.读书心得交流会。学生们交流读书方法、体会、感受,互相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

六、改革评价,促使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良性循环

为了了解学生的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测评价。评价时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1.制作整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小小的袋中有他们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相关的录音带、照片,有自制的古典文学作品手抄报,有学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和获得的奖状等。

第3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学习能力;方法

一、 小学生语文学习培养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从主观上讲主要是培养小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能力;培养小学生使用字典、词典的能力;培养小学生上课认真思考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培养小学生创作的能力。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力主要是语文学习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优化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可以总结为学生爱学、要学、会学、主动学。

二 、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1.学生学习语文目标不明确,缺少主动性

小学生语文学习该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内容都是带有强制性的。学生的学习常常是围绕着老师和教科书进行的。老师的功能好比是计算机的录入功能和输出功能,完成这两个功能就能完成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因素较少。小学语文知识当中有许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已掌握,但在教学中却被当作重、难点反复的学习。

2.学生学习的知识以间接知识为主。

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通过老师作为传授者,口传身授,学生都是通过书和老师这些媒介来学习知识的,缺少实践性,缺少直接获取知识的渠道。小学生几乎是早晨八点进入校园,下午四点走出校园,一整天都呆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没有亲自体验。

3.学生缺少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条件

查找和利用现有的资料,是现代学习的一种必要方式,而我们现在小学生缺少这方面的需求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机会不多,学生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均以书本为主,学生没有查找资料的需要。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作业是必须要求去查找大量的资料才能完成。而我国的中小学校,图书馆只是一种摆设,大量的书籍处于“沉睡状态”,上网收集资料等方式也只是偶尔用一用。

三、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家长观念的转变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是接触孩子最早,与孩子相伴时间最长的直接的教育者。作为家长,不应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孩子学习的全部,平时多和孩子沟通,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多给孩子鼓励和赞美。孩子在家长鼓励中,他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才能逐步爆发出来。才会不受干扰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个对学习有长远目标的人,才会最终超越庸俗的思维,最终赢得最好的成绩。

2.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师角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神圣不可侵犯,不容置疑。教师始终是主角,学生担任配角,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更是缺乏主动思考、创造思维的锻炼机会。把舞台让步给学生,教师充当组织者、编排者、调控者。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转变成幕后的策划、场外的指导,时刻准备着为学生提供服务,做好后勤工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站在学生的背后做他们坚强的支持者,给他们支持和鼓励,从而能够转化成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3.注重系统的学习的的方法

小学语文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善于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如在语文学习中,记忆方法有:①分类记忆法,将所学过的知识按自己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记忆,比如生字可以按照偏旁部首的异同来进行分类记忆,还可以根据声母、韵母的异同来进行分类,鼓励学生讲出分类的依据,看谁的分类方法记得更快。②短时记忆法,请同学们将纸笔准备好,等候老师发号施令,老师规定记忆的时间,比如说30秒,那么老师将所要记忆的生字、生词展现给学生,30秒后老师将记忆内容收起,学生开始默写。 ③联想记忆法:将易混难记的知识进行联想记忆,比如生字“买”“卖”就经常有学生记不清,总是出错,在给学生传授联想记忆法后,有学生就联想到这卖东西的人把东西卖掉了所以他就有了十元钱了,买东西的把钱花光了,因此就没有钱了。阅读方面:建立以“读”为中心的语文能力培养途径,鼓励学生多读书,为学生提供读书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同时又是一个充满人文、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我们语文教学应摒弃目光短浅的应试教学方式,而应立足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元.小学语文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小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觉有兴趣就会去探索、去求知,不断地研究它,在研究中实现兴趣的提升和对知识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在语文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

1.注重情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在学习中,老师是一个引导者,带领着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改变以往的严肃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多深入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另外要把课文的情感转换到学生身上去,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学中的情感达到共鸣[1]。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全部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把文中的感情转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满足,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这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激发学习兴趣,做好课上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方法来展开学生的思维模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把课文中的场景用多媒体给展现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天赋。事实证明[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设悬念,可增加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还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安排,用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设计问题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自主趣味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很大益处。我国的文字就是一种文化,里面蕴涵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讲解一些学生不知道的造字技术,学生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便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1.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学探究

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模式。老师要承认各个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主发挥的时候也需要有老师在旁引导,让学生充分享受这种求知过程,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效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感到愉悦,教师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进课文,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传授知识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学生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把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2.趣味性教学,培养兴趣

在课外,语文的影子也随处可见,观察、阅读、记忆、思考、写作,都有语文的影子。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多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多思考事情,把每一天发生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小学生本来就活泼且好奇心强,对生动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让学生去观察广告标语,这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识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涉及了“听、说、读、写”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能力培养[3]。游戏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互动性的游戏,这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些益智的游戏,开发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自制力并不是很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只是枯燥地把一节课的内容讲完,学生只会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注意力分散,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看待教育改革。只要教师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教学经验来调整对学生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同时培养能力和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有了兴趣才能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 翠.谈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83):106―107.

[2]于国力.用赏识教育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12):79―80.

第5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

通过座谈、问卷、平时观察等多种形式对全镇的1193名学生学习兴趣情况作了普查,发现:最喜欢语文学习的有136名,占12%,不喜欢语文学习的有418名,占35%,最讨厌语文学习的有188名占15%。我镇语文教研组经过多次调研发现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受到真心表扬后注意力要比平时集中,心情也比较愉悦,学习的效果最好;在需要完成较多的作业或刚完成作业时,学习抵触的情绪最大,学习的效果也最差,学生的心理疲劳现象十分普遍,为语文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许多障碍。

一、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现象简述

心理疲劳是生活体验中的倦态,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和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勉强为之时,就会产生一种无可奈何、身心俱疲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抑郁怠惰,上课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异常活跃;作业敷衍塞责,不愿认真思考,甚至厌学、厌师,有弃学的潜在意识,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学生的身上曾经出现过,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我们能探索心理疲劳的成因,加以调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效率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语文学习心理疲劳探因

(一)从学生主体角度来探因

1.过多的焦虑

一定程度的焦虑对正常学习是必需的,但如果太过焦虑,则会干扰和影响学习。小学生感到焦虑的普遍原因是:升学、频繁考试、作业量大、环境、家庭、教师的批评和过分的激励,排名次、挖苦讽刺,成绩与自我期望有差距。

2.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是行为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缺乏,必然形成学习态度的冷漠。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主要表现为:(1)死记硬背。这样的学生约占被调查者的25%;(2)负荷过重疲于应付,约占被调查者的60%;(3)无方法可言,或不完成作业,或抄袭拼凑,占被调查者的15%。这种学习方法失当造成的心理疲劳,是长期形成的。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探因

1.给学生的信息刺激不当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信息刺激过少,密度不够,容量太小;有的刺激信息过大,过难,超越学生接受能力和负荷能力;有的刺激信息过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手段单一。这样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强烈的动机,引起学生心理倦怠。

2.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

(1)教师的课堂行为控制过多。(2)教师在教学时露出倦怠,或把自己的烦心事带入到课堂。(3)教师过多的惩罚和否定态度。(4)教师课堂上缺少与学生交流,学生的交往需求不能满足。

3.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经过多次的减负,但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

(三)从家庭期望角度探因

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家长都望子成龙,盲目送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学生用尽最大的努力也达不到家长过高的期望,这种自惭负疚的心理长时间得不到解脱,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潜能的发挥。

(四)从学校与社会角度探因

当前评估一所学校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学生考试和竞赛的结果,因而学校半点也不敢放松,家长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坏也是看学生一次次的成绩排名,这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语文学习心理疲劳调适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形象,引起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富于形象思维,用形象化的东西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插图、挂图、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模拟人物情态等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唤儿童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

2.借助语感,诱发兴趣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夏丐尊先生说过:“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要从培养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入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表演、设计悬念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各种心理效应,促进学生学好语文

1.尊重学生,肯定学习,增强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语文学习心理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怕回答错了被老师批评”、“答错后会被同学笑话”等等。不难看出,学生有一种自卑感一种防卫心理。要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2.教会学生提高自控力

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名人的传记,既增加了阅读量,更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明白伟人之所以取得伟大成绩,无不付出艰辛的努力。

其次,正确对待来自周围的评论。教育学生应多与老师、同学、家长沟通,有缺点改之,无则加勉。

第6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好习惯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养逐步形成的。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将一辈子受益,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必须认真踏实地加以培养训练不可。

语文是各科学习的灵魂,而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至关重要。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在山区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就教学工作和地域特色来谈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心得,以供广大同仁们商榷。

一、注重细节培养,并持之以恒

在课改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方法,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二、身教重于言传

根据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等等。并且,尽可能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相结合,教师和家长应及时沟通,教师和父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不断提高追求进步,通过各种耳濡目染的正面熏陶,培养学生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积累的习惯

语文学习就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如摘抄名言佳句,背诵名篇,写读后心得,是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神韵的有效方法。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这样,就把阅读、写作、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要求学生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把自己读后的感悟、启发、看法及时的写下来。教师定期批阅检查,并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积累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读或背诵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讲讲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这样,不光学生的听、说能力会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良性循环也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许多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班内或校内开展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

1.在培养学生阅读时要做到“心口一致”

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在张口读的基础上,眼睛看清自己所读的内容(即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从而培养学生专注的读书习惯,并用心去理解语言的意思,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读望天书”“读无所获”,也同时提高了学生读书的效率。

2.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小学语文低中段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能力为主,要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点,画,圈,勾,注”等方面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度,以便在交流时有话可说。

3.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第7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一、什么是“童话心理”?

何谓童话心理?我们先看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选入小学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有:《皇帝的新装》、《两个国王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每到上童话课时,学生们激情高涨,他们大多能把故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表达出来。究其原因,童话里有趣味,童话里有平等,童话里有善良,童话里有神奇……而“趣味”、平等”、善良”、神奇”这些都是小学生在童年时期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尽管童话里有很多不按逻辑去展开的离奇情节,童话所使用的手法造成时空的错综复杂,但是童话中的中所反映的事件,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折射。如此离奇的事都源于现实,于是小学生便用童话的方式去构想暂时还未实现的愿望和理想,于是便有了形成了童话心理。

二、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童话心理

1.童话心理成因

小学生童话心理的形成,关键在于个人思想逐渐萌发,随着知识增多,阅历加深,他们对越来越多新鲜事物进行追问,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数问题的汇集,当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时,他们就试着用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方法去阐释。童话就可以做阐释的工具,很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在童话里都做到了,比如《丑小鸭》中的那只小鸭子,同时一只奇丑无比的鸭子,当它被那个世界所抛弃时,它已经失去了生活下的信心,曾经它多么渴望自己能是美丽的天鹅,我们以常人的思维去思考,鸭子有可能变成天鹅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童话里,情节发生了逆转,丑小鸭确实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受童话影响,当小学生愿望一时不能实现时,便有强烈的渴望,希望它的梦想也能像童话一样,在某个突然地瞬间能够实现。我们在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学生,社会给他们的定义就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就是全部。当然,学生不可避免的把学习作为中心,一心一意的去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但是,事事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学生无法完成这些任务时,他们便在心理渴望有超现实的出现。比如,某个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而家里的爸爸妈妈一直要求他成绩名列前茅,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某次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难免产生童话心理,希望奇迹发生。通过以上阐述可知,小学生童话心理的形成源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源于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2.童话心理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童话心理既然源于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从这里我们知道,理想在小学生心目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理想是人生的一面旗帜,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如何实现理想呢,童话心理是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因为童话心理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只要努力,终有一天,童话般的结果会发生在眼前。童话心理除了作为一种信仰,支撑小学生不断努力,同时,童话心理还带来学习的激情,因为童话心理包含也神奇的内容,它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童话心理还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因为童话心理不受时空的限制,让小学生能够打破常规思维,让奇思妙想在脑海里驻足。童话心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这样,学习就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事,当学生把自己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如此双向互动,便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童话心理的培养

童话心理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童话心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让小学生激情燃烧。

童话心理的产生源于学生对理想的追求,童话心理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柱,要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童话心理:首先,要调动学生的激情。老师是关键,“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学习的佳,境老师教学激情,学生才能被感染,从而也释放自己的激情。所以,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要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其次,要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

2.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尽情燃烧的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只要老师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学生们一定会让老师有意外的惊喜。童话心理的培养,需要这样开放的课堂,小学生不受时空的影响,充分发挥想象,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8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习惯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反应趋势。良好的习惯养成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人生各方面能取得成功一个必备的要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习习惯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活初始,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模仿、练习而养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方式。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特别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就成为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尤其重要。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我们都知道“幼学如漆”这个词语所蕴含的道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反之,如果从小写字便马虎、随便,久之,积习难返,甚至由此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态度。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教师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4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5 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第9篇:小学生文学范文

1、激发求知欲 培养学生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都非常希望学到很多知识。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知识信息量,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则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例如: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前先有目的地简要介绍作家老舍的创作生涯、文学成就,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同时把大泉晶莹活泼,不知疲倦;小泉多姿多彩,有如珍珠摇曳凸现出来,知识点具体而鲜明,制造了悬念,激发了求知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当然,激发求知兴趣,决不等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用知识点燃的兴趣之火,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获得知识,那样的兴趣才是深沉的、持久的。

2、巧设提问 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设提问关键是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上,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教师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处提问,如教学《草船借箭》的难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时,巧问当时如果不是大雾弥江,而是天空晴朗,诸葛亮敢轻兵逼寨吗?诸葛亮是神仙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非常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便于学生思考。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巧问: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呢?为什么又耐心呢?让学生对这矛盾着的词语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要学生“跳一跳”才能真正理解的目的,这样也就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执教《林海》、《草原》等课文时,教师利用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及歌曲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能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由嫌幸蛔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毅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创设情境有很多的方式,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片,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像来渲染气氛,还有教师或学生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表演。教师要使学生大脑高级精神活动的兴奋,固然与学习内容的刺激有关,同时也是与环境条件的刺激有关。新颖生动富于变化的刺激,才能收到理想的兴奋效果,才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4、运用直观形象 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