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医学技术学科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技术学科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技术学科评估

第1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 人文医学学科 指标体系 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19

Abstract To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level of humanistic medicin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With reference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medical disciplin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the Chinese Alumni "Chinese University Ranking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medical humanities subject level index system framework, including the sta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4 first class indexes, seven second level indicators, 12 tertiary index condi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talent cultivation, the. And according to the index system of Guangdong, Guizhou Province Medical College Medical Humanities school was evalu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th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perfec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be improved.

Keywords Humanities and Medical Sciences;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关键,办学质量是高校学校的生命线和灵魂。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以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实施,高校二级教学部门的教学评估则成为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办学效益、衡量人才培养以及检查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举措。②人文医学学科是医学院校开展大学生人文医学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前沿阵地。开展人文医学学科现状评估,对于规范组织管理、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培育治病救人、医德高超的医务工作者也同样意义重大。

粤、黔两省共有医学院校8所,包括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和遵义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它们分别是粤、黔两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进行医学科技创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其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如何,同样关乎医学院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当前,我国高校对人文医学学科及其部门采用的是“条条式”管理模式,③粤、黔两省高校也不例外,即学校一级职能管理部门从自身的管理职能和领域出发,考核人文医学学科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而缺乏对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的整体把握。比如,教务处负责对人文医学学科进行教学评估、学校科研处负责考核人文医学学科的科研工作量等。此类管理方式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构建粤、黔两省高校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办学水平评估,对于获得人文医学学科准确全面的数据,进而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宏观指导具有重要作用。

1 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切实为人文医学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指明方向和目标。然而,人文医学学科办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校院两级领导决策、措施、结果是否正确、能否落实以及是否可控。因此,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为正确的目标导向,落实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环节,把高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学科建设以及专业发展等置于重要位置。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院系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通过人文医学学科评估指标的构建,强化管理,查找优势和不足,如注重过程建设和内涵发展,使人文医学学科紧紧围绕高校中心目标工作有序展开。

(2)突出重点。构建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尽可能涵盖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力图避免遗漏和出现盲区,使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尽量做到全面、科学、公正、客观。在制度设计上,坚持“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的目标,推进高校人文医学学科科学和谐发展。同时,高校人文医学学科还应注重内涵建设,强化质量管理,促进办学质量、人才结构、创新绩效协调发展,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进而实现学校、社会、个体三者间的共赢。总之,构建人文医学学科的办学指标,必须做到突出人才培养,注重质量建设,兼顾内涵发展。唯此,才能科学、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真实的情况,进而才有利于查漏补缺,对照检查,促进发展。

(3)便于操作。评估指标体系的简易方便性是各类评估共同追求的目标。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不宜庞杂、观测点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过于追求大而全,重点不突出。然而,指标体系简易方便并不意味着指标体系越少越好,指标过少不足以反映真实情况,也无法达到评估目标。因此,在符合评估指标体系信度、效度的基本前提下,尽量减少指标,简便可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④从某种程度上讲,指标体系便捷可行的实质问题就是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效益或最佳效果。以最少的指标满足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才有利于发挥评估的诊断功能,切实提高工作实效。实现简易性就要求根据目标,找出关键因素、突出本质特征,同时还应注重异质或区分度较大的因素,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科学性。⑤

(4)指标计量尽量与现行相关评估体系的计量方法相统一。旨在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文医学学科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同时这也是高校人文医学学科课程建设评估的一套有效指标体系。除此之外,各学校职能部门都有一套相对成熟和完整的管理或评估体系,人文医学学科评估是建立在现有工作基础之上,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梳理,而不是另立炉灶、单搞一套,增加人文医学学科填报数据的工作负担。如两者发生冲突,由评估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协商统一。

2 人文医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

参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方案指标体系”、《医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国校友会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等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个别高校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最终构建了人文医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即包括4个一级指标:“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状态”;在其下面设置了7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之下又设置了12个三级指标;在三级指标中又分别设置了数量不等的主要观测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较好地覆盖人文医学学科状况,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人文医学学科水平。根据一级指标在人文医学学科所占的比重,采用德尔菲法即反复分发专家咨询表的形式,将专家的意见集中,返回给专家、再集中,最后将专家咨询的最后意见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形成集权,见表1。

3 数据采集与评估结果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考虑到舆论导向问题,对各高校评估排名情况全部予以匿名。同时所收集的人文医学学科数据难以收集或所收集的数据不完整,遂予以剔除进行评估。因此,本次研究仅对粤、黔两省共五所高校(粤省3所、黔省2所)的人文医学学科相关数据根据已确定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采集。在时间节点上,我们所采集的数据的截至时间为2016年6月1日,这对各高校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进行比较排名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在对粤、黔五所高校的人文医学学科评估当中,采用了单项评估排名和综合评估排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文医学学科的综合考评,就是在各一级、二级指标考评的基础上,按照权重系数,累计计算二级指标、一级指标考评的成绩,最终算出总体办学水平。如此,既能显示各高校人文医学学科办学现状水平的共同之处,又可较好地总结其各自的特色和个性特征。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处理方法都是根据王战军教授编著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技术与实践》而进行的,各指标得分采用的基本方法为加权求和法中的60~100分区域线性规划法进行赋值,而总评得分则采用百分线性规划法进行赋值。具体评估结果见表2和图1。

4 结果分析与建议

从研究结果看,粤、黔两省医学院校人文医学学科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和教学状态等方面水平都比较低,主要表现为专职教师太少、师生比较低,部分医学高校人文医学课程都有由兼职教师完成;除两所高校设有省级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外,其他学校甚至来校级人文医学研究中心都未设置,国家级教学名师奇缺,未见该领域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仅有两所高校(粤、黔各1所)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在科学研究方面,无论是在CSSCI源发表的学术论文,还是获得的教育部以上科研项目都还比较少。这些都与高校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

为促进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实施人才资源强校战略,切实遵循“旨在提高、有序引进、立足培养、最优使用”的理念加强人文医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基本的教学力量。二是要深入推进直属于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建设。规范二级机构职能定位,统一管理全校人文医学学科教学,统一负责人文医学学科建设,统一管理人文医学学科教师队伍。三是要建全独立的人文医学学科二级机构,稳定经费投入渠道,不断健全责任分工明确、基本要求具体、政策制度完善,形成具有较好工作合力的人文医学学科建设条件保障体系。确保人文医学部门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得到保障,在人才培养、评优表彰、科研立项等方面得到支持。四是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专业品牌,一方面应积极构建人文医学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大力加强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推进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人文医学专任教师培养,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着力培养和培育一批人文医学学科方面的专家。

5 结论和不足之处

所考察的五所医学院校的人文医学学科办学状况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除粤省D高校和黔省C高校相对较好外,其他高校人文医学学科办学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教学状态方面(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增强。然而,由于自身学识水平有限,指标体系设置的还不是十分合理,如未考虑卫生部授予的奖励和荣誉,这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些偏颇。此外,所采集的数据均来自网上或对学校学生的咨询,这可能导致收集的数据存在一些偏颇,进而影响研究结果。

注释

① 唐未兵.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5):36-40.

② 吕世彦,郭德红.大学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60-63.

③ 邹建新,彭富昌.地方高校工科院系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1):79-82.

第2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健康服务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WHO:“健康服务涉及疾病诊断和治疗、预防、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与康复的所有服务,包括针对个体和非个体的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相关支撑产业”。(2013国务院40号文)

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相互关系

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域。

健康服务业具有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属性,是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态。

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背景与需求

国家层面:健康服务业具有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围绕健康的产业布局与调整,是现阶段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

社会层面:依据国务院40号文件布局要求,加快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深化医改、走出“怪圈”的必由之路。

国民层面:国外实践证明,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提高国民自身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现状与挑战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医疗服务:一支独大,多元化办医格局正在形成;

健康管理:起步晚,发展快,服务单一,急需融合与提升;

健康保险:规模小,发展慢,前景看好,政策支持是关键;

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机遇

国民健康需求持续增长的牵引;

国家目标和配套政策的保障;

科研与技术进步的支撑;

医学目的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导向。

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健康服务业发展规模及水平不平衡;

对发展健康服务业认识和行动不统一;

健康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不配套;

健康管理服务是健康服务业中惠及民生面最广、吸纳就业量最大、稳增长效益最持久的支柱体系,是健康服务业增量的主体。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初具规模、相关产业链逐步建立,为健康管理学科及其服务业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与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统一了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

健康管理的概念:“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学的概念: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兴医学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健康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医学的重要创新;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健康管理学科范畴:健康管理学是在健康医学理论指导下,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健康测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健康风险因素检测与评估、监测与控制,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等。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概念及要素: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是在健康创新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健康服务。服务的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培训并取得资质者;服务的客体是健康、亚健康、慢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服务的重点是通过“零级预防”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手段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检测、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健康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适宜技术及产品的集成运用。

摘自:《健康管理概念和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2009》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包括健康管理学科基础、健康管理基本概念、健康管理基本理论、健康管理方法学、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和健康管理职业技能等。

健康管理服务范围与服务提供

健康管理服务的范围

健康管理服务:是指从业人员运用健康管理理论、技术和资源,为健康人群和慢病早期以及疾病康复期人群提供旨在维护和增进其健康的一系列活动。

按服务属性:可分为医学服务和非医学服务,其中医学服务,又可分为基本医学服务和非基本医学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提供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提供: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体检与评估、慢性病风险筛查与干预、慢性病康复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心理咨询、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等服务。

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提供:主要包括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美容与按摩、营养指导、健康旅游、养老与健康照护等服务。

健康管理(体检)医学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以健康体检为主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据2013年估计,全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已由2005年的约两千家增加至一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近50万人,年体检人次超过4亿。

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非医学机构逾60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缺位;

健康管理服务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提供单一、质量参差不齐;

健康管理服务信息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

健康管理适宜技术与产品开发及集成应用明显不足;

规范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和路径尚未建立;

健康管理服务付费机制不健全。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促进我国健康管理创新发展,必须转变观念,真正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必须始终秉承“学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推动学术进步”方针;必须致力于形成“产、学、研、用”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朝着2020年健康管理“学科大发展,服务业大繁荣”的宏伟目标迈进。

进一步完善促进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加强健康管理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健康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第3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 056001

[摘要] 在综合医院中加快重点学科的发展建设,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医患的需求,与时俱进,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基于此,文章将从加强对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认知程度、人才梯队建设、科学研究的管理、政策倾斜,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的管理等方面出发,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出一丝启示。

[

关键词 ] 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0173-02

综合医院的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前提,其能够直接的反应综合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整体水平与学术地位。重点学科建设,是综合医院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具有战略性发展的任务[1]。邯郸市卫生局从2001年在市级医院启动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建设,我院内分泌科被列入市级重点学科。经过十余年努力,我院在巩固发展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重点学科建设的适宜模式.使学科建设取的明显成效。总结其发展历程, 体会如下。

1加强对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认知程度

学科在综合医院中就像是蜂巢中的单元一般,是医院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而重点学科则是一家医院重点需要发展的科室,是医院最具代表性的学科。在一所综合医院的所有学科中,只有医疗科技水平拔尖,医疗服务质量优质,人才队伍结构合理,有着一定的学术造诣的学科领导者,强硬的硬件设备才能够称为重点学科[2]。一所综合医院的重点学科水平与数量是直接反映了其整体能力,因此,只有不断的加强、建设重点学科,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综合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科技能力、服务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在人才急缺的今天,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还能够培养出高层次的的医疗科技人才,合理的对医院内部的医疗资源进行利用,不断的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为此,院领导统一认识,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建院思想,把技术水平和基础建设较好的内分泌科作为全院龙头,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重点学科建设策略。树立龙头意识,把学科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有关科室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和培育综合医院的重点学科的建设,从而树立品牌的意识,以其所特有的影响力带动医院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形成一股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团队发展之风,带动群体发展。目前我院发展到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发展学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9个,发展学科7个;打造了6个区域治疗中心,1个市级研究所;大大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

在上文了解到,综合医院中的学科,是一所医院中的基础。而在学科的建设中,人才是重中之重。要建设重点学科,就要有一支思想素质、业务技术以及学术造诣都处于顶尖的团队,而在这支团队中,必须要有一名具有丰富的经验、优秀的科研、医疗技术水平,独到的学科建设见解、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的带领者,才能够带动学科团队团结一致,协调沟通,不断的向上攀登,追求更高的品质[3]。学科带头人选好了,一个学科很快就能发展起来。我院内分泌科公开招聘确定了优秀学科领导者,在医院中推行了学科领导者的责任制,由学科的负责人对所负责科室中的医疗卫生、医疗教学以及医疗科研的发展规划等工作进行承办。执行目标责任制,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内分泌科狠抓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专业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把近年来医疗市场上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及沉重经济负担的糖尿病足作为重点项目,成功开展了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长球囊扩张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糖尿病足局部换药新概念等课题的研究;在全省首家建立了糖尿病足病工作室等特色技术项目;以内分泌科为龙头,建立起邯郸市糖尿病治疗中心及邯郸市糖尿病研究所;从中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具有技术能力过硬的专业青年技术骨干与德才兼备的各重点学科领导者,通过在知识结构上、年龄上以及学历结构上都处于顶尖的专业技术学术梯队,最大程度上有力推动了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提高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3加强科学研究的管理

科研是医院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医院发展的主要来源。一所综合医院的发展,主要是来自与其专业技术支持,学科是彰显医院发展的主要标杆。而科研在学科建设发展中,是起到一种助推力的作用。我院内分泌科以临床需要为主要研究方向,充分发挥人员和技术优势,有重点的加强临床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选择前沿课题尤其是科学技术含量高、临床应用效果好、社会经济效益良、医疗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项目进行团结协作、联和攻关。鼓励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创新,开展了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等研究;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临床技术,积极跟踪和发展更高新的技术项目,促进“课题—论文—成果—应用”的有序生成,树立起自己的科技品牌,努力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明显效益的技术特色,使学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积极完善激励政策,对获得各级不同层次奖项者,给予课题配套经费、通报表彰及金额奖励。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撰写论文,根据水平不同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励,极大促进了大家、申报科研的积极性,科研立项和数量大幅增加。近三年全科共60余篇;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二等奖1项,使学科优势得到发展,医院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4加强政策倾斜,完善激励机制

在综合医院中开展重点学科建设,是将医院的医疗、科研技术以及教学活动集为一体,从而不断的提出新的科研医疗技术理念与培养拥有新思想的专业科研人才。重点学科水平的建设的高低,将对医院在医疗竞争中声誉与品牌带来很大的影响。我院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实行政策倾斜,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并加大建设资金与管理力度的投入,从正规的渠道上筹集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力求在最大限度上满足重点学科的发展与建设需求。在上级科研经费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了自我补偿机制,每年用于重点学科的科研经费占全院科研经费50%~60% ;集中财力优先保证重点学科有足够的经费进行重大和特色项目的研究。比如扩建了内分泌实验室,增置了双向多普勒测定仪、臂踝指数测定仪、糖尿病足感觉阈值测定仪、足底压力感受器及流式细胞仪等仪器,增建了糖尿病足病工作室及百级实验室,开展了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各种科研基金,对获得的国家级及省级科技成果,科研项目给予奖励:①首先为学科的优秀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例如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等,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②在医院内部鼓励科技创新,营造一份良好的、浓厚的科学研究的氛围,达到促进医院人才的培养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内分泌病区由原占地面积1100m2扩建至2800m2,居全省之最。开放床位由50张增至110张,有效保证了重点学科医疗、科研活动的物质需求,使得内分泌学科所具有的特色与科研成果能够在医疗竞争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5完善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制度

任何一所综合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都是需要制度来进行规范的,只有完善综合医院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使得重点学科的建设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5],是重点学科快速建设与发展起来的主要前提。且在综合医院中的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良好的评估指标,才能够帮助重点学科工作进行评估[6]。我院把重点学科管理纳入了医院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院-科两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明确一名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科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学科建设会,对重点学科进行仔细的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向所制定的规划要求进行建设与发展。为了保证重点学科每一项建设都能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在每一个阶段进行评估与验收,从而达到适时掌握的目的。并且还需要定期的对重点学科进行评估,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了解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水平。

通过学科评审,交流学科建设经验,会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学科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估。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成效突出的学科给予奖励;对没有达建设目标的学科责成整改或取消重点学科资格;督促后进,鼓励先进;使得广大的医院职工能够了解到重点学科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到不建设重点学科,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就难以发展,形成了科科争做重点学科、人人争做重点学科一员的大好局面,使我院重点学科能够得到优质优良的发展,使得医院在医疗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大幅度的提高。

总结我院内分泌重点学科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医院;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是综合性医院建设的重要的基础单元,也是重要的组成部位,强化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是不断提升综合医院竞争力、医疗技术水平的趋势;抓好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使之成为集临床高新技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医疗优质服务的基地,对促进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和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刘同亭. 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主要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1, 8(8):125.

[2] 郑承杰. 我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4):374-376.

[3] 林梅,黄俊星,钱晓惠,等. 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6):407.

[4] 吴倩文,卢建华,吴建国. 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方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 812.

[5] 王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全面发展[J].河北医药,2010, 32(10):999.

第4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1.语言治疗专业本科教学

UCM语言治疗专业的课程最早始于1992年,也使其成为西班牙国内最早授予该专业学士学位的大学。该专业师资力量由分别来自UCM心理学院、医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基础心理学、耳鼻喉科学、教育学、语言学-西班牙语、心理生物学、心理治疗和评估、进化及教育心理学7个不同专业的共34名教务人员组成。学系专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独立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平台,会议室,语言治疗实验室和语言治疗中心等。近年来,语言治疗作为一门独立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经和心理学一样被纳人公共健康学科范畴、这一认可推动了新的教学计划的制订,保障了所培养的语言治疗师的职业素养。

语言治疗专业的本科教育共4年,其课程内容涵盖语言学、医学、心理学等。语言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主要是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和语言的使用。而语言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新兴领域,则融合了心理学和语言学而成为一门交叉学科,进而去研究语言加工的心理机制、言语的感知和语言的进化等。教授内容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以此来应对临床的真实案例。例如,Iverach等研究发现,口吃患者在语言治疗中普遍存在焦虑症状。Martinez等人进行了焦躁病人在语言治疗过程中,焦虑和抑郁症状和声音质量的关系研究,并强调对失语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学科交叉干预的重要性。因此,语言治疗师有必要掌握相应的临床心理学测量与评估技术,如果可以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使语言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语言治疗教学强调与社会相关机构的接轨且有大量的实习时间,早期就着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所培养出来的语言治疗师,应该是能够参与到语言障碍的科研、预防,评估和诊断的每个过程中;能够制定针对儿童和成人的语言、听觉,个人交流等障碍的治疗方案。根据其职业特性,主要的从业范围包括:医院、康复中心、语言治疗中心、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社会服务中心,就业中心和老人院等。

语言治疗专业的本科生在完成4年的学业后,应该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技能:①能够发现、辨认、诊断出有语言障碍和存在语言障碍风险的个体,并且可以提供相应的语言治疗方案;②对语言障碍患者的家属,或其工作单位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③帮助患者选择能够提高他们交流水平的辅助器材;④在临床、教育和科研方面,能够教授、监督、制定和领导与语言、交流和语言障碍相关的方案;⑤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并及时修改方案;⑥除了对患者的健康方面提供服务外,还可以从教育、社区及职业方面提供相应的帮助;⑦有设计语言和交流预案的能力;⑧能够对普通人的语言交流技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2.语言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

UCM还招收语言治疗学硕士。其招生范围主要针对语言治疗学、心理学、医学和教育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必修课包括:临床语言治疗进展和语言治疗的科学研究方法两个教学模块。临床语言治疗进展模块包含4门课程:①语言发展和书写障碍的新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特殊语言障碍及语言发展障碍的研究进展、不同病理和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自闭症和其他认知发展障碍患者的语言和交流研究、脑瘫幼儿的语言障碍研究及其干预手段、读写障碍的评估及干预。②神经病原性障碍的语言治疗干预新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认知神经心理学中关于语言发展和脑损伤的相关研究、认知衰老的评估及干预、脑损伤造成的失语症的研究及认知康复与评估、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③听觉和声音障碍的语言治疗进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耳鼻喉科学研究进展、耳蜗移植技术的研究、临床实践中对不同种类失语症的病理研究及诊断、病理性听力缺失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手段。④语言治疗中得心理干预,具体的授课内容包括:语言治疗评估及干预的临床技能、语言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干预手段、语言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语言治疗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模块包含两门课程:①语言治疗的研究方法,具体授课内容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及临床语言治疗的应用、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语言治疗研究的元分析、评估和干预方法等。②临床语言治疗与科学,具体授课内容包括语言治疗学科论文的分析与评价、语言治疗知识与社会融合、现代语言治疗诊断技术和分析。

3.小结

从以上UCM语言治疗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以看到,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大量地介入了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同时我们也注意到UCM语言治疗专业是下辖于心理学院的,这与国内目前的语言治疗专业教学设置也有很大不同。为什么强调语言治疗与心理学的关系?如之前所述,这与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的学科交叉发展无不关系。单纯的语言学和生物医学研究,并不能解决言语障碍的社会和心理基础。语言心理学的发展,对临床语言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崛起的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应当是对一个特殊认识领域的一种心智能力,即语言是一种本能,同时也具有文化的特征。此外,语言治疗究还涉及了其他心理学研究领域。例如,George等人研发出多媒体设配来辅助残障儿童的言语治疗,而多媒体界面设计涉及注意、记忆、学习加工等大量基础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基于语言治疗临床的需要,UCM将语言治疗专业设置在了心理学院,同时将基础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心理学研究广泛结合语言治疗专业。

第5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1.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

    1.1采用“多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从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将原有的“单学科叠加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多学科渗透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打破医学检验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界线,对各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经过“精简一融合一重组”使各学科教学内容相互交叉渗透,通过基础实验、各课程综合性实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4个模块教学,加强各专业课程间的融合、贯通,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2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按照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模仿型向创新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为依据,以学生“三能”的培养和全面质量控制意识和检验实践中标准化为主线,打破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界限,加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将原有的7门主要检验课程优化组合成以下4个模块。

1.2.1第1模块(基础实验)以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共性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专业基础教育和实验室管理基础内容为主。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医学检验专业,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第2模块(各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以医学检验专业的每门课程特点进行根据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对本学科内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按照课程将医学检验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实验设计、操作,接着在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实训。然后轮换小组,完成各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以及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实训。

1.2.3第3模块(跨学科综合实验)以临床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路径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提高综合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加强检验与临床结合的密切性,产生实用性人才。1.2.4第4模块(毕业设计)结合教师的课题和临床实践,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3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1.3.1“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其授课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M。

1.3.2立体化教学立体化教学即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技术、图片、动画等向学生传授知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分析、提取、重组、综合有关因素,把重要的信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启发式地传授知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5]。

1.3.3强化式教学法强化式教学法即课程教学时边学习专业课程边到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实践,最后1年再到临床全面地强化式实践,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2.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改革的目标

2.1构建“多学科渗透式”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2.2调整教学安排,建立更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

2.3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多种便于接受知识的渠道。

2.4编写教材,打破课程界限、加强课程间融合。

2.5完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为医学检验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3.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改革的实施

3.1第1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2009年7月已开始准备,召开专家研讨会对改革的背景、前景进行分析讨论,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师资的培训;完成教材目录的建设;撰写相关教学文件;010年准备完成教材编写;教师做好改革的预试等。

3.2第2阶段教学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进行4个模块的教学实施;中期评价等。

3.3第3阶段总结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撰写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对培养的学生跟踪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

4.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改革的监测与评价

4.1加强曰常管理每学期定期检查改革进行的进度,可以

采取工作组汇报、听课、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

4.2改革实施过程的评价

4.2.1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体系严格按照《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评估。

4.2.2中期评价主要评估改革进展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

4.2.3终期评价主要评估改革完成的情况、分析改革的质量、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4.3 改革实施结果的评价

4.3.1评价小组预备会小组人员学习相关评价文件,准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指标。

4.3.2汇报会包括改革实施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等。

4.3.3随机听课随机参与教学,实地考察。

4.3.4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及教学管理座谈。

第6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1.1新技术有助于药物研发

传统慢性病新药临床研究时间长、费用高、风险大。基于转化医学模式的“多向药理学”(polyphar-macology)与“网络生物学”(networkbiology)等新理论、新技术,为疾病成因通路上的低丰度、瞬时、弱亲和力的节点靶标(nodalproteins)的富集与同步化研究及其功能确证,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个体化预防、诊断、治疗方案的医疗模式,成为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发展的方向,有助于针对性地探索药物疗效判断、疾病疗效评估、康复预后展望的分子标志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由于强调临床工作者参与新药研发,临床实验成功率提高,研发成本降低,研发周期缩短,个体化治疗将催生新兴产业。

1.2干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干细胞技术是再生医学的核心。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可以应用于临床,形成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或“药物”。从事干细胞研究的国家,已批复一批具有特定适应证的干细胞产品用于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干细胞涉及人类胚胎等敏感问题,其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等尚未获得确证。人体组织细胞来源渠道的合理、合法,以及生殖技术领域直接面临的道德与伦理冲击,使之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探索。

1.3疾病相关基因分子研究及临床应用

通过生物标志物测定判断机体生物学状态或疾病进程,有助于疾病的鉴别、早期诊断及预防,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以及不良反应监控。在疾病的预测、诊断与治疗评估、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广泛前景。但临床方案的监管审批、起始场所、志愿者募集、临床数据库建立与维护等相关分子基因领域的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准入管理,需要科研伦理介入评估。现阶段,强调上述三方面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医学转化,已经积累了30年的基础和临床探索,将直接改善医疗和促进健康,更具竞争力和现实意义。随着移动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医学直面个性化、跨地域的大数据最优化方案,新技术的更新促使制药企业不断随之进步。

2转化医学直面诊疗健康服务

中国医学卫生事业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中,提升了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夯实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卫生科技管理中的现代医学理念,为科技型新创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原动力。综观国际转化医学发展的热点,我国整体实力并未处于劣势,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生命科学界,直面历史契机,通过各层面的整合、协调与管理,完全可以创新“中国模式”。

2.1政府直接主导健康卫生事业

诺贝尔奖得主诺斯教授指出“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具有相似性,同样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泉;技术设定了经济发展可能达到高度的上限,但它实际上能达到多少,则由制度决定;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必须与政府创造良好创新环境和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制度相结合”。此说与我国创新型国家学说不谋而合。政府主导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统一管理基础研究,参与投资大、风险大、跨学科、综合性技术及公共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和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对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给予税收优惠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建立了60个转化研究中心以及国立转化医学推进中心(NationalCenterforAdvancingTranslationalSciences,NCATS),投入制药公司既没意愿,也无资源实施的临床研究工作,促使潜在商业项目走出象牙塔,实现产业化。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科技产业强调市场调节,在“市场失灵”关口及时补位,依托强有力的经济与科技法律、法规,培育科技进步的大环境。与过去在文化体育上的国家投入体制相比,政府在现今涉及健康民生的生物医学变革中应担当重任。政府作为总体规划者从国家层面组织专家设计、论证发展蓝图,确立近、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重大疾病和医学科研项目,制订战略并成立协调部门,提供发展资助基金,如国家与地方自然科学基金、产学研专项研究基金、成果转化奖励计划和各级科技发展基金等。通过财政专项预算,加大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矫正引导“市场失灵”。转化医学内涵跨度大,政府要承担卫生战略规划中的“托底”功能。我国科技发展资源的实质投入,与目前公众对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期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实质是科研成果转化链上存在管理缺陷和环节缺失。国外职业专利买家因此乘虚而入,热衷于购买国内“点子”而非已形成的专利。笔者认为,转化医学的关键应是“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重构”,由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高等校院所、医院的管理者和生物医药产业经营者提供“黏合剂”和“油”。比如,研究资金要长期投入,不仅鼓励争取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和单位自筹资金,也鼓励专业技术服务收益、技术转让收益、专利收益以及社会捐款等全方位集合资金、人力和设备的日常运营。多部门、多学科的交叉合作中,引领创新思想碰撞是关键。政府设立转化医学人才培训中心、建立人员流动机制、组建联合科技攻关团队、指导高校博士培养体系改革、促进专科人才过渡到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重要手段。我国科研人员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和信用评估动态跟踪系统,保存了历年科研经历和诚信档案,据此选择专家可有效降低风险成本。通过科研成果转化配套优惠财税政策,疏导有利临床科研的医患关系,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在“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思路中协调主观能动性和执行力,强调团队协同力。由此建立的学科梯队在人员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上配备合理,提供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和学科技术骨干参加继续教育的学术自由和创新空间,将个人学术兴趣向学科建设方向引导。鼓励学科带头人以战略科学家为奋斗目标,拓宽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始终走在发展前端。政府作为转化医学环境的构建者,要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修正“大包大揽”的治理方式。调动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如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志愿者组织、慈善基金及科技中介机构协助政令执行、弥补政府管理缺位,发挥实际操作作用。政府除了立法与规划,同时也是转化医学规范的监督者,营造有利投资的法治和人文环境,维护医学信息标准及汇集,保障数据信息的对接共享和国际认可,在国际合作项目中掌握规则和话语权,增强全球科研竞争力。以国际学术交流为契机,借力他山之石,在消化吸收新技术、新理论中实现二次创新。依托国际知名同行组成的学术评审委员会,使人才、项目及成果的评议具备国际水准。

2.2学科管理面临现实挑战

由于交叉学科众多,转化医学研究机构需翻越传统壁垒。“孵化器”形式有利人员、技术、方法、信息、设备、管理的整合。《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强调“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体制,即围绕产业链系统部署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大学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整合、开放和共享各类科技资源,设立区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试验平台、面向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集成平台等,面向社会开放运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精尖仪器设备为生命科学研究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政府统一购置高端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库(包括大样本病例收集、随访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学科间、医院与合作单位间的专业科研网络及其信息技术,加速研究渗透和深度应用,催化智能、融合和普适为特征的新一轮变革。上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不仅有利遵守国家规范性标准,也有益于扶持民营、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担当公益性的专业孵化器角色,据此培育和聚集研发与管理人才,又能提供自主创新成果及专业性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循环往复,促进市场和科研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及时调整传统学科建设中的象牙塔情结,在学科管理中融合国家行业标准制订、规划指南,体现时效性和灵活性,开阔思路,催生创新增长点、新理念和新设想,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及二级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助推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参考美国NIH对转化医学研究T1、T2和T3阶段的划分,科研战略措施与自身资源紧密结合,深入研发全新或改良医疗产品、开展循证研究获得最佳诊疗方案,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3个不同阶段,集中多方优势,针对特定疾病,开展项目攻关。学科发展定位布局超前,建设目标细化,即阶段任务和实施计划体现系统性、综合性、开放性及可操作性,保障学科建设目标顺利达成。在此过程中,创新文化、诚信环境、尊重知识、宽容失败都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内涵。将基本绩效管理与时代要求和国际水平对接,为个人、团队设立清晰的工作标杆作为激励,在医院科技发展的战略性变迁中,实现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成就感。横向上可衔接高校、研究院所、医院、社区医疗中心、科技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社会学术团体,与产业、企业和科技中介等合作共建的责、权、利共同体,建立长效、互信、互助机制。纵向上从基因、分子、细胞、动物水平,再到药物临床试验Ⅰ~Ⅳ期,直至延续临床循证研究、社区推广和政策咨询研究等。作为庞大的系统工程,转化医学研究对海量医学信息数据的“破译”、对规模化生物样本库的“活用”,获得外部优势资源并融合利用,发挥嵌合体的作用。打通基础医学、临床应用和公共卫生的固有屏障,由此形成创新研发的良性循环,提高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例如,根据死因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基础工作,梳理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疾病负担的民众健康问题,结合国民经济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风险基准评估,做出转化医学研究规划等。“十一五”期间启动的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和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就是典型的转化医学规划案例。

3伦理调适护航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研究以人为对象,带有实验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对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伤害和潜在危险。过去半个世纪,由于缺乏对此问题的客观认识,干扰了技术发展的临床应用,或者干脆中断了技术的研发,在人工授精和优生优育技术发展中尤为突出,宗教与社会等形而上的因素,影响了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对生命、人权、人本的敬畏是社会文明法则与国家政治伦理的体现,1974年贝尔蒙报告(BelmontReport)确立了进行人体实验的科研基本伦理原则———尊重个人、善行及公平等。报告阐述了科研和行医的区别,强调当科研是用来评价一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时,科研和行医是并存的,但该行为须以保护受试的人体对象而接受评审。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ouncilfor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ofMedicalSciences,CIOMS)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联合修订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规范了各国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政策,根据各地情况应用伦理标准并确立和完善伦理审查机制,这一指南成为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在第18届世界医学协会联合大会被采用修订,当科学的利益与人的利益产生矛盾时,要以人的利益居先,其主要包括“知情同意”及“有利无伤”两项原则。2000年,中国卫生部成立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依据《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负责重大医学伦理问题的咨询和审查,但这些法规仍存在操作上的不完善。以风行一时的干细胞研究为例,我国只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且比较宽泛,并没有规定从事干细胞研究的机构需要进行审批获得许可证,也没有规定相关人员所需具备的资质,更没有要求从事干细胞研究的机构,对胚胎来源、干细胞株系建立、克隆胚胎或杂合体和嵌合体如何形成和毁掉等细节进行备案,缺乏有效管理。

我国成体干细胞临床试用超越临床试验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干细胞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规范,也有待细化,其原则是基础研究要宽松,临床试验要规范,医疗准入要严格。当前,医学伦理监管不善主要表现在伦理审查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真正实现对研究项目的约束,医学研究者对生命伦理学不伤害原则的了解,正确率为78.33%;对生命伦理学基本范畴的审慎认识,正确率只有61.67%;在生命伦理的基本权利选择中,选择医生权利的占到51.67%,大大超过选择患者权利的41.67%。研究对象从了解知情同意书内容到签署知情同意书用时不足1日,难以深思熟虑。由于自身认识不足,目前我国医学伦理的进步,部分来自外界倒逼,如投递论文因缺少伦理审查程序,而遭遇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质疑和拒绝。生命科技回答能够做什么,伦理维护解决可以做什么。除了医学界通常思考的医生与患者、研究者与志愿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快速发展的技术进步为生命科学提出了科学伦理的要求。学者对科研方向和研究项目的选择,符合当下伦理或者违背社会伦理,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例如,克隆技术带来了疾病相关基因的细胞研究模型和实验动物模型,受益良多。但是现阶段没有国家政府与主流组织公开支持人体克隆。尽管无数的科幻小说和电影特技已经不断演示冲击大众传统认知的新技术,但在影响到每个个体的产业化决策中,如转基因粮食,社会共识同样面临最大的科学伦理障碍,而不是技术障碍。

4结语

第7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1整合的优点

(1)实验室设备利用率最大化,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使用分光光度计、水浴箱和玻璃仪器,与化学实验教学相似。因而实验室整合后仪器共享得到了充分实现。

(2)打破院系界限。

(3)实验室空间位置得到充分利用。整合后对课程作统筹规划,因而减少了实验室闲置,目前化学分析实验室是满负荷运转。

(4)减少实验室教学辅助人员配置。

(5)减少常用化学试剂的重复购置。生物化学实验一般为小量实验,有时甚至是微量实验,所用化学试剂相对较少。实验室整合后可减少试剂浪费。

2整合的缺点

(1)实验室无法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需要。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通用技术,是学生将来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必备手段。而现行化学分析实验室硬件水平无法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要求。

(2)实验室与教研室的分离严重制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海南省重点学科,又为我校硕士点建设支撑学科,我校从2014年开始承担硕士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同时,由于目前我校缺少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同时也作为教师科研场所。教研室与实验室的长期分离,极大地制约了教师的科研工作,不少教师的课题研究需要到校外实验室进行,这与未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在学校中的教学角色不匹配。

(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难以开展。目前生物化学实验与其他3门实验课程整合为一门化学分析实验课程,课程负责人为化学分析实验室负责人,课程规划、实验室规划都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实施。然而化学分析实验课程中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仍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教师负责教学。每次课程大纲修订、实验教学项目更改都需要由课程负责人跨院系召开不同教研室教师会议,难以实现多部门协调。部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严重落后,学生毕业后真正能用到的知识不多。而如果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设计、实验项目更新,又很难得到实验室的支持。例如近年来被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有效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目前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尚未开展。

(4)实验室规划及设备更新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实验室规划和设备更新都由课程负责人提出并执行,因而难免受到负责人本身专业背景的影响。近10年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所需仪器仅对分光光度计进行了更换,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所需设备没有添置和更新。

(5)实验室教学辅助人员的培养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实验室目前隶属于药学院,因而生物化学实验员无法参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以及教学任务、科研课题的承担,严重影响实验员的职称评定和专业能力提高。

(6)成为急诊医学等新办专业评估的硬伤。新办专业首届学生毕业前,教育厅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评估。而近年来新办专业评估时对医学院校没有独立生物化学实验室提出较多质疑,这会影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7)教学实验室在课余向本科生开放受到影响。尽管学校提倡开放实验室,促进大学生创新实验开展。但实验室的开放需要实验教学人员和工作人员配合,因而目前进行的大学生生物化学创新实验并没有在化学分析实验室进行。

(8)教研室和实验室工作协调困难。由于教研室与实验室隶属不同部门,涉及的跨院(系)实验室较多,而学校规定教职工奖金津贴由各院(系)独立核算,这些都使得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工作协调困难。

第8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Welch医学图书馆

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学科馆员

[分类号]G259.1

1Welch医学图书馆概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是美国第一所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医学院,同时也是全美医学研究领域的顶尖机构。除了拥有卓越的医学科研人员、护士、各种临床专家以及巨额的国家资助外,医学图书馆提供的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能够常年在全美乃至全球的医疗和医护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Welch医学图书馆是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网的主要成员馆之一,该馆的主要任务是为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机构的科学研究、教学和临床医疗提供信息支撑。Welch医学图书馆目前有正式员工50余人(Welch医学图书馆2010年年报)。

2weIch医学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

在Welch医学图书馆所有的信息服务中,作为服务的核心,其嵌入式信息服务具有鲜明的特色。嵌入式信息服务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嵌入式信息服务深入到科研和医疗过程的整个工作流当中,从过程上嵌入;第二层含义是嵌入式信息服务深入到院系的物理空间,从空间上嵌入;第三层含义是该馆信息服务的提供与服务对象所处的时间和地点无关――即服务对象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信息服务。Welch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的理念是把学科信息服务融入到服务对象的工作流当中――尽快回答科研人员的问题,有效满足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充当科研和医疗团队的信息专家。

2.1学科信息专员

Welch医学图书馆的嵌入式信息服务来源于嵌入式信息专员服务计划(embedded-informationist program),信息专员是嵌入式信息服务的核心。该馆的学科信息专员队伍由传统图书馆的联系馆员发展而来,信息专员的主要任务是为指定的服务单元提供图书馆馆藏、服务以及特定院系的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嵌入式信息专员服务实际上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量身定制的信息服务,通过到用户的物理办公环境中,信息专员们能够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更快地解答用户的问题。同时,Welch图书馆要求信息专员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work with),在医学院的科研和医护团队中扮演信息专家的角色。

Welch医学图书馆的信息专员来自于两个部门,即公共健康与基础科学信息专员服务部以及临床医学信息专员服务部,前者主要针对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服务,后者主要针对临床医学研究及护理提供服务。目前共有8位信息专员,她们要面对医学院的2万余名服务对象――包括科研人员、研究生、医生和护士等。

图书馆根据信息专员的学科背景、学科专长以及对于医学研究的兴趣指派她们到不同的院系和科室,首先她们要通过实地或者网络调研了解分配给她们的院系或者科室人员的现实信息需求,并通过信息分析的方法评估服务对象潜在的信息需求。为建立联系,通常情况下信息专员要在科研人员的实验室会议上进行服务宣讲,这种联系成为信息专员为服务对象提供后续服务的基础,也是日后与科研、教学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工作或者合作的基础。为培养信息专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信息专员根据需要参加学术讨论会甚至临床医疗的大查房工作,或在院系楼层设立较为固定的“办公室时间”,或者参加“期刊俱乐部(journal club)”和住院医生会议,或者加入某些学术组织(通常是以委员会的形式),一方面熟悉科研人员的工作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熟悉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在这些多种形式联系的基础上,信息专员逐渐掌握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进行服务的建议。

2.2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形式及内容

2.2.1Welch空间 Welch空间(Welch space)是Welch医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空间初期称为touchdown suite或informationsuite,是由院系提供物理空间,由图书馆或者院系提供相关的设备,为院系的科研人员或者研究生提供信息服务的物理场所。Welch空间强调的是一种“图书馆一用户网络”以及在这种框架下各种可能变化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同时,这种空间的设计也是Welch图书馆服务理念“不论你在哪里(都可以获得图书馆的服务)”的具体体现,它使用户不必离开自己的环境就可以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而对于信息专员来说,他(她)能更加轻易地贴近读者,更方便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通常在这样的物理空间中会有一些硬件设备,例如,用触摸屏电脑一些院系的学术活动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活动,由为院系服务的信息专员每周固定8小时值班提供信息和文献咨询。在值班期间,信息专员也通过一些即时通讯软件(例如:Meebo)进行网络实时咨询。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者本人亲自预约的方式到Welch空间向信息专员进行咨询。

Welch空间的服务方式也是图书馆与学科系以及科室合作的一种表现。通常,图书馆会与相关的院系管理层就Welch空间的建设进行沟通,包括空间的提供、设备的购置以及服务的开展等。根据Welch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理想的情况是在每一个院系都设有这样的空间。目前,每年都会有1-2个新的Welch空间开放。

Welch空间不仅仅是信息专员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也是信息专员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一种手段。有科研人员这样评价Welch空间:“在设立信息空间之前,我只是请图书馆员去帮我找一两篇文章。我不知道她们除了提供文章外还能做什么别的服务,也不知道她们拥有怎样的知识深度。当我在信息空间充分利用了她们的培训和专长之后我才明白(她们可以做文献提供之外的许多其他服务)”。

2.2.2培训、课程及咨询工作

信息专员与院系合作,根据用户的共性需求设计课程以及各种培训。同时,信息专员也是一些课程中与信息相关的主题的主要授课者。Welch医学图书馆2007-2009开展课程培训的情况,如表1所示:

指导性的课程覃节、午餐会演讲、课程指导以及受邀而做的演讲(Welch医学图书馆2009年年报)。

在这些课程中,与信息相关的主题包括以下内容: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信息资源的选择、检索技巧、信息管理、科研过程高效工作流、医护点信息需求、终生学习。

当然,信息专员的服务与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她们也还提供被认为是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内容:解决信息获取的问题,根

据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回答科研人员咨询的问题,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或者其他信息检索方面的服务。

2.2.3个性化信息服务除了根据用户的共性需求提供课程和培训外,信息专员还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深层次的和个性化的服务。因为原则上这些信息专员的服务面对的是医学院和医院的所有人群,包括临床医生和临床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学生、实验室系列,甚至包括院系的管理团队。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嵌入式的学科信息专员服务有不同的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而服务的形式则主要是上门提供服务。

对于临床医生和临床教育工作者,信息专员为临床和病人护理问题寻找答案;参加查房并研究其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设置RSS新闻频道和Email提醒功能保证医生及时掌握对病人护理研究方面的最新变化,搜索一些实践标准或者相关的文献作为参考的依据等。

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信息专员通常协助进行询证医学系统综述工作(systematic review),包括制定检索策略,进行检索,文献管理以及通过专业检索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的制定等。例如:信息专员曾参加到一个研究合作中,与研究人员一起调查全美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通过项目合作,信息专员和科研人员一起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文献综述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可供检索的数据库。同时,信息专员还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检索科学数据和灰色文献;查找政府或者私人投资等相关的科研资助来源;对资源、服务和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到指定的院系演示与该院系研究相关的特定的资源和相关的服务;为科研人员查找并推荐最适合发表的期刊资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论文提供最好的MeSH叙词或者关键词以便其他人能很快发现这些研究成果。

对于一些实验室,她们甚至帮助寻找一些试剂和药品的制造商或者分销商,进行专利检索,或者为提供期刊选择。

对于医学研究生,她们通过课堂讲授、个别辅导或者群组讨论的方式介绍如何发现文章、图片、学习工具以及在线的教材等,如何进行全文获取、全文传递,如何管理文献信息、如何使用数据库等。

对于医学院的管理群体,信息专员介绍如何通过全文传递系统来获取那些非在线资源的电子拷贝;如何通过RefWorks来管理文献;如何使用图书馆目录;如何使用数据库,如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以及一些医学专业相关的数据库等。例如:信息专员会通过搜索关键的数据库资源,在第二年向执行教务长提供一个霍普金斯大学学术产出的评估报告。

表2列出了Welch医学图书馆2006-2009年信息专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情况。

指用于研究基金或者研究项目的信息支撑

2.2.4建立学科门户 为指定院系服务的信息服务专员,大多数情况下提供到现场的服务,包括现场的指导和咨询、检索等工作。但是,面对医学院庞大的用户群,信息专员不可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把服务覆盖到所有人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网络的方式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信息专员通过调研、走访和分析等手段,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门的协助下,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搭建学科信息门户,服务于不同的用户群。目前,Welch图书馆共有5个信息门户,分别是基础科学信息门户、霍普金斯群体中心信息门户、人体医学与康复信息门户、预防一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信息门户、Wilmer护理信息门户。这些信息门户中的内容包括:学科常用的数据库、学科顶级期刊、相关的学会及组织、常用工具及软件、模式动物、政府信息资源、本地图书馆资源、医护政策、基金支持、支持等。通常在信息门户会留有信息专员的联系方式和及时通讯工具,方便用户与信息专员进行沟通和预约服务。

2.3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评价及效果

Welch医学图书馆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信息专员的嵌入式服务进行评价。信息专员对于所做过的服务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对象、解决什么问题、大概用多长时间等。这些服务记录通过网络上载到评估系统中,评估系统具有统计和分析功能,管理层能对信息专员的工作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另外,该图书馆非常重视收集用户对于信息专员服务工作的反馈,一方面从定性的角度掌握信息专员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从中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4嵌入式学科信息专员的学习及提高

信息专员的服务不是独立于其他部门而存在的,因为信息专员需要在图书馆其他部门的支持下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信息专员除了加强自身的学习以提高能力外,还需要与其他部门的员工进行合作。图书馆鼓励信息专员积极参加图书馆的各种组织,以跟进技术的更新,分享检索经验,协调教育项目,讨论拉近与用户之间距离的策略以及评估嵌入式服务的模式。例如:信息专员通过参加图书馆内的期刊俱乐部来跟踪业界的最新发展,通过参加移动计算委员会来跟踪移动计算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最新应用。

3Welch医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启示

3.1重视物理空间的作用

管理层认为随着网络的发达,到馆用户会越来越少,但是到馆用户少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小。通过在院系建立Welch空间,实际上相当于将Welch医学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延伸到了用户中间。Welch空间是服务的基础(base),让信息专员更贴近读者,也增加了信息专员与用户相遇(encounter)的机会,不管这种相遇是偶然的还是有计划的。但是,这样的物理空间并不是一个图书馆实体,与图书馆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没有人全职工作,不提供复印图书和杂志的服务,并且,这种Welch空间不是特定的图书馆空间,而是具有多用途,甚至科研人员可以在里面开会或者讨论问题,是灵活的和可柔性配置的,根据不同的院系特点具有不同的模式。通过Welch空间的建设,Welch医学图书馆把服务物理性地嵌入到用户中间,形成一个服务的网络,如图1所示:

Welch空间的这种设计理念对于国内的学科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在国内有不少大学及科研机构都开展了学科服务,各个院系以及研究所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或者资料室。如果学校或者专业图书馆能充分利用院系资料室或者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资源,加以灵活配置,为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提供一种阵地,加大宣传的力度,学科化服务工作一定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3.2重视收集用户对图书馆的看法

这既是图书馆的一种宣传手段,同时也是图书馆不断完善自身服务的一种措施。为此,Welch医学图书馆在其网站开设了一个栏目,用来存放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welch.jhu.edu/lovelibrar,//index.cfm),还提供了评价人的照片。例如,医学系的系领导对信息专员的评价是“我们的图书馆员BlairAnton已经变成我们部门临床护理研究和教学任务的一个主要贡献者,她在信息技术方面提供的专门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有学生评价“在我的研究过程中,你们帮助我使用PubMed,帮助我检索灰色文献,这种帮助是非常有价值的。非常感谢你们愿意分享你们的知识”,这些用户评价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起到非常积极的宣传作用。

每一个图书馆都有很多的用户,很多用户对于图书馆所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感激的。而学科馆员的上门服务通常更能得到用户的认可。Welch医学图书馆的做法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表扬,还能通过这种宣传吸引到更多的潜在的用户,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第9篇:医学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

1更新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

师与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是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转变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更新学生对临床教学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只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观念和思想上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讲授康复评估和康复方法时,在讲解中穿插操作示范,强调正确的操作步骤与要领,留给学生自我提高、自行训练的空间和时间,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讲授临床常见疾病康复治疗时,以实际临床病例为启端,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讨论,明确功能障碍的原因、评估方法和康复措施,使学生对每一个病种的康复都有完整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应该了解、熟悉哪些内容,并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的;同时,分析比较病种之间康复评估、治疗的相同与不同,从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康复医学临床工作的内容。还有重要的一点,给学生推荐一些康复医学参考书,鼓励学生自学、并勤于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康复医学课程后期临床实验室,设在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依托科室的物理治疗室、运动疗法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疗法室等康复治疗、训练用仪器、设备,以及患者、病种充足的有利条件。通过硬件建设,使临床教学带有实验的气氛,以消除学生毕业后从事住院医师早期阶段对康复医学的生疏感,使他们在从事医疗工作早期就有康复医学意识,增加他们对专业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每一件仪器、设备的名称、作用原理、治疗作用、操作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等。在强化管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摸拟学习使用、进行潜移默化的规范操作训练。

4重视知识更新

由于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康复功能检查和康复治疗器械和方法的不断涌现,也促进了多门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康复工作的开展。作为临床教师,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紧跟现代医学、现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前沿,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前景,对未来从事康复医学专业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