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最近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在编制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材料的过程中,先聘请未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进行审计、验资和盈利预测,然后请有资格的事务所复审并出具报告。而某些已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事务所在执行证券业务时,不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不尽勤勉尽责义务;一些有资格的事务所在接受证券业务委托后,不派具备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到实地查验,而是让其尚未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分支机构代为查验后进行复审,并以自己的名义出具各类专业报告;一些有资格的事务所擅自为其他事务所出具的专业报告进行复审确认,甚至出现“卖牌子”的现象。为保证上市公司申请文件的质量,严格执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准则;同时考虑到在主管部门实施从事证券业务的资格确认制度之前,某些企业为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已聘请了一些事务所进行审计、验资和盈利预测工作,现做如下规定:
1.1993年4月1日前,已聘请无资格的事务所和人员完成初步审计、验资、盈利预测的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或已聘请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从事审计与资产评估两项业务的公司,可以再请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进行补充工作后,由其出具有关专业报告。
2.1993年4月1日后不得再发生上述行为。已取得资格的事务所对其他事务所在1993年4月1日后出具的各类专业报告进行的复审或确认一律无效。
3.已取得资格的事务所在从事证券业务时,必须委派本所(不包括未取得资格的分所)业务骨干和辅助人员按照专业准则的要求到现场查验。出具的各专业报告必须由具备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主办注册会计师签字,并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除特大型企业的审计、验资或盈利预测工作可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有资格的事务所合作完成外,一般企业的证券业务应由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独立完成。
5.有资格的事务所在从事证券业务时,可聘请其他事务所协助其完成部分工作,或替其他机构培训部分专业人员。但该事务所必须独立完成重要查验程序及全部项目中60%以上的工作量,并对出具的报告承担全部责任。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针对我县近2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的现象,现将我县近5年来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和掌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博罗县22个接生单位2001~2006年上半年的妇幼卫生统计报表,11例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病历,死亡病案调查,调查报告附卷,孕产妇死亡评审表。
1.2 方法 (1)每例孕产妇死亡由各接生单位在24h内报县妇幼保健院,并规范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病历。县妇幼保健院组织人员到卫生院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填写死亡病案调查、调查报告附卷。(2) 按《博罗县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和要求》,由县卫生局组织县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小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十二格法”从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及社会相关部门的知识、技能、资源、管理系统四方面对每例死亡病例进行评审。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1例死亡孕产妇中年龄在24~34岁之间;文化程度:小学7人,初中4人;经济收入:100元以上4人,100元以下7人,均低于当地的人均收入;农村户口3人,流动人口8人;计划内妊娠3例,计划外妊娠8例。
2.2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类统计 见表1。
表1 2000年10月~2006年3月孕产妇死亡原因分类统计 略
2.3 死亡孕产妇产前保健情况 在11例死亡孕产妇中,有10例未接受过产前保健服务,占90.91%;1例接受过2次产前保健服务,占9.09%。
2.4 死亡孕产妇的分娩与死亡地点 在11例死亡孕产妇中,在县级医疗保健单位分娩1例,占9.09%;在乡镇卫生分娩3例,占27.27%;在家分娩7例,占63.64%。在县级医疗保健单位死亡3例,在乡镇医院死亡7例,在家死亡1 例。
2.5 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结果 可避免死亡1例,占9.09%;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8例,占72.73%;不可避免死亡2例,占18.18%。
3 存在问题
3.1 医疗保健机构方面 (1)部分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专业技术水平较差,对急危重症鉴别诊断不清,识别能力不足,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抢救技能欠缺,不能正确掌握合理使用催产素。(2)病历书写不规范,病程记录不全面。(3)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不健全,高危孕产妇转诊不及时,个别乡镇医院为经济利益,对高危妊娠管理制度,转诊、会诊制度,高危孕产妇分级住院分娩制度执行不力。
3.2 个人及家庭方面 (1)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怀孕后不进行应有的检查;(2)家庭经济困难制约了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在家分娩时,出现难产或产后出血时才求助于医疗保健机构;(3)虽然在医疗保健单位分娩,但病情严重时却又不接受基层医院转诊的建议,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死亡。
3.3 社会因素 (1)有少数妇女计划外,为逃避计划生育不去做产前检查,致使高危因素难以发现;(2)强制婚检改为自愿后婚检率明显下降,使孕产妇保健意识受到很大影响,孕妇早孕建卡率低,甚至不作产前检查;(3)地方财政困难,卫生经费尤其是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客观上给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4 讨论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 在11例死亡孕产妇中几乎都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流动人口8例,农村户口3例,都属于低收入阶层。由于文化程度低,加上家庭经济困难,致使孕产妇及其家属不重视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研究结果:无产前检查的孕产妇死亡率达844.9/10万,其死亡危险大于7次产前检查的61倍[1]。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如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对城乡、社区、家庭及孕产妇本人进行宣传早孕检查、定期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重要性,使孕产妇能够充分认识到享受保健是自己应有的权利。
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严格妇产科医务人员的准入制,凡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学历及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经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培训且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能从事妇产科技术服务。
提高各级妇幼人员的助产技术及急救水平。11例死亡孕产妇中,根据产妇死亡地点分析,死在乡镇级以上医院的有10例,表明死亡孕产妇在死亡前得到了一定的医疗救助。因此必须迅速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助产技能以及医院的整体急救水平,加强助产人员及临床医生的产科适宜技术再培训,熟练掌握病理产科的诊断及抢救原则,并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抢救方案。
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加大对助产机构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接生。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如高危妊娠管理制度,高危妊娠转诊、会诊制度,高危孕产妇分级住院分娩制度,产科病历书写要求等。明确各级医疗保健单位的职责与任务,奖惩分明,使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保护、支持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全社会的重视,相关部门应解决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问题。建立孕产妇贫困救助组织,筹集经费,使经济困难的孕产妇能够住院分娩。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地区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现将重庆市万州区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2000年1月~2006年12月统计年度,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万州区妇幼卫生统计年报,三网监测统计数据和万州区孕产妇资料。
1.2方法70例死亡病例,以妇幼保健系统为中心,进行死亡调查,并通过产科协作的省、市专家对每一例进行评审,明确死亡原因和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
2结果
2.1孕产妇死亡率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66.91/10万(9/13450)、59.41/10万(11/18515)、101/10万(15/14728)、72.81/10万(10/13734)、65.96/10万(9/13645)、45.66/10万(6/13140)、75.42/10万(10/13259)。
2.2孕产妇死亡情况万州区孕产妇死亡70例,年龄19~42岁,平均31.4岁;农村户口54例,城镇户口16例;在家中分娩36例(51.4%),在乡镇医院分娩18例(25.7%),市级以上医院分娩7例(10.0%),未分娩9例(12.8%);剖宫产7例(29.2%),自然分娩11例(45.8%),阴道助产3例(12.5%),未分娩3例(12.5%);分娩孕周:22、32、36周各1例,37~40周17例,42~43周4例;双胎1例,单胎23例。孕产妇死亡的分娩地点见表1。
2.3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见表2。表1孕产妇死亡原因与分娩地点例表2孕产妇主要死因死亡率(1/10万)
3讨论
3.1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70例死亡病例通过产科协作组的专家逐一评审,分析认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孕产妇死亡多为年龄偏大的妇女,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村为主,缺乏相关知识,对孕期保健分娩不重视。(2)乡镇医院及家庭分娩问题。本组有54例(77.1%)为乡镇医院或家庭分娩,乡镇医院及家庭接生员缺乏专业知识,对异常情况认识不足,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处理不当,加之医疗条件差处理不及时,延误治疗,失去抢救机会。(3)滥用缩宫素,导致羊水栓塞的发生。(4)孕产期保健措施不利,未及时进行产前检查,未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2如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1,2]
3.2.1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主动接受保健的意识,同时加强社区卫生中心和乡、村妇幼卫生机构建设,及时掌握孕情,提高孕期保健覆盖率和保健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3.2.2预防和积极处理产科出血本组资料中有26例为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与全国监测结果一致。故预防和积极治疗产科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而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产科工作者特别是乡镇医生要熟悉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遇可能造成宫缩乏力的产后出血者,可在胎头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宫缩剂。另外要特别注意产后2 h内的阴道流血,有学者称产后2 h为第四产程。此时由于膀胱及直肠的充盈,影响子宫收缩或存在未被发现的软产道损伤,均可造成出血。因此,产后2 h内仍应将产妇留在产房密切观察,并及时排空膀胱,压出子宫腔内的淤血,促使子宫收缩。
3.2.3规范宫缩剂的应用减少子宫破裂和羊水栓塞的发生。本资料中11例羊水栓塞者,均有不规范使用宫缩剂,包括注射部位不当,药物剂量或浓度不当,或者无指征的滥用。因此,应进一步强调规范应用宫缩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羊水栓塞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其病死率可达50%~86%,故应及时诊断及时处理。如发现产妇突然呛咳、口唇发绀,继而昏迷,就应考虑羊水栓塞的可能。产科工作者应充分了解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抢救。
3.2.4加强孕期保健[3]开展孕产期保健工作,筛选高危妊娠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万州位于西部山区,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差,经常导致高危妊娠、难产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妇女卫生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落实避孕措施,必须建立一套由专人负责的、完整的、规范的产前检查体系,筛选高危妊娠,建立高危妊娠监护体系,并建立孕产期系统保健的分级管理制度以及转诊系统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54.
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5d~15d的患者496例,年龄23岁~73岁,平均48岁。其中产妇196例,子宫肌瘤74例,妇科炎症52例,异位妊娠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8例,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能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自愿参与者。2组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QCC管理方法,通过圈员间的互相协作,按照PDCA循环([Plan(计划):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Do(执行):对策实施与检讨,Check(检查):效果确认,Action(处理):相关指标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的程序实施,预防和干预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降低高危患者跌倒率,具体措施如下:
2.1组织培训
2014年1月,护理部选派人员外出参加QCC的相关知识培训后回院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本科室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对QCC知识进行了相应培训。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试,对圈长、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实施应用能力考核以评价培训效果。
2.2组圈
根据自发自愿,将护理人员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人。观察组6人组成一个圈按照品管圈模式对观察组的病员进行跌倒预防干预管理,选举该组的责任组长为圈长,组织QCC小组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分析调查结果;圈员5人,负责为圈活动建言献策,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分派到的各项工作;推选护士长为辅导员,负责指导监督品管圈活动,并评价活动效果。
2.3拟定计划
2.3.1确定主题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需要改善的问题,并按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依照5分、3分、1分进行评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活动改善的主题。选出了本次活动主题是“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率”,实施日期为2014年1月—6月。
2.3.2现状分析
圈员们对我科2009年—2013年住院患者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常见因素有7个,其中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不全面、健康教育不落实、预防措施不得当为要因。
2.3.3拟定对策
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针对妇产科常见疾病情况及疾病性质讨论制定了相关制度及预案流程。分别是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预防跌倒的管理制度,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措施、患者跌倒应急处理程序、患者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住院患者跌倒预案流程等。
2.4对策实施
2.4.1及时准确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或转入24h内即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65岁、视力障碍、体弱、服用镇静药等患者按照自制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评估表》立即给予跌倒危险评估,评分≥4分者评估为跌倒高危患者,给予持续评估;首次评估<4分者,暂不做持续评估,若发生病情变化(特别是产后、麻醉术后)、增加特殊治疗及使用特殊药物后出现了危险因素,及时再次评估;辅导员及圈长对评估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对评分≥4分的高风险病例进行重点预防,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2.4.2注重效果的健康教育
①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和陪护做好入院宣教,介绍室内相关物品使用注意事项,使其熟悉病区环境。②病室内张贴形象生动的“防跌倒十知道”宣传画,并将“十知道”的具体内容对患者和陪护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③反复强化防跌倒重点环节。如:起床“3个30秒”再行走;在活动中若有眼发黑、头发晕、行走不稳等情况时应立即蹲(坐)下,呼叫他人帮忙;若床挡已拉起,患者下床时应先将床挡放下,切勿翻越。④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克服不愿麻烦别人或不服老的心理,有困难及时求助。⑤定期评估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对掌握程度较差者进行反复宣教,直至完全熟练掌握。
2.4.3切实落实干预措施
一般措施:①环境干预。提供充足而适宜的灯光;清除过道障碍物、保持地面清洁干净;走廊和卫生间安有扶手等。②患者常用物品安全易用。呼叫器就近摆放,患者“呼叫器”响时,尽快做出回应;坐椅、床边护栏、轮椅定期检查。高危患者预防措施:①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在评估单上签字。②建立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登记本,并列入交接班重点。③患者的床头挂“防跌倒”的警示标识。④患者活动时有陪护在场搀扶,产后及术后第1次下床时有护士在旁搀扶。⑤患者服用易引起头昏/低血压等药物时,做好解释和观察。⑥对极度躁动的患者如子痫患者恰当使用约束带等安全工具。⑦安排高危患者邻近护士站,各班次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需要。跌倒患者的处理措施:发生跌倒事件后,立即启动病员跌倒应急预案,及时上报。
2.5检查相关制度、措施、流程执行情况
辅导员及圈长定期检查评价圈员们对住院病员跌倒评估、预防措施、流程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
2.6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促进标准化的建立
本次活动将住院病员跌倒评估、防跌倒流程、跌倒预案等纳入妇产科住院患者护理常规,予以标准化;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质量。
2.7评价方法
自制预防患者跌倒相关知识问卷,对2组护理人员进行住院患者跌倒相关知识的考试测评(100分为满分);统计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
2.8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有形成果
观察组护士对防跌到的认知测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高危患者跌率为38.46%。观察组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为5.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无形成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进。
4讨论
4.1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
比较2组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到的认知测评分和高危跌倒患者跌倒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品管圈活动中,圈员们采用头脑风暴法认真讨论,共同查找患者跌倒的要因、预防跌倒的措施等,促使护理人员对跌倒的高危因素、预防跌倒的措施、流程等的认知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亲自参与制定跌倒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制度、流程、预案等,一改以往由主管负责人解决的管理方式,不但能提升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改善对策也较易被员工所接受,从而使执行过程更为顺利,圈员在落实住院患者跌倒的评估、预防、干预管理中执行力增强。一是对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更为全面,准确性提高,降低了跌倒高危患者漏报率;二是对高危跌倒患者主动及时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保证了各项跌倒预防措施落实到位,有效低降低了住院高危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4.2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助产技术医疗安全自查情况汇报
按照全州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专项整顿的通知》的要求,我院组织了助产技术专项检查,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和依法管理方面
1.我院切实加强了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工作。院领导班子分工管理当中有明确分工;主管产科的院领导为谭郁郁、负责具体产科管理工作。2013年9月为止共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会3次,现已开展新生儿复苏、产后出血、孕产妇救助、母乳喂养等相关业务培训4次。增强了医务人员知识掌握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建立完善了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并始终坚持整治与规范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水平。
2.我院2005年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1人;妇产科执业医师1人,护士1人;在执业中未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助产技术的服务,不存在逾期不校验的情况和超许可范围服务等;
二、落实产科孕产妇和婴儿安全管理制度方面
我院严格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孕产妇和婴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规定,制定有产科依法服务管理制度:产科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爱婴医院产科质量自我评估管理制度、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母婴同室安全管理制度、婴儿安全管理制度、终止妊娠制度、弃婴处理制度、胎儿性别鉴定管理制度、产科相关登记制度等。
三、落实产科管理及产科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方面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产科管理及其产科服务机构和人员职责》要求,我院制定有相对应的机构职责、医生、助产士和护士的职责。并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产科管理及其产科服务机构和人员职责》中的机构职责内容要点进行落实;
四、依法管理和发放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方面
1.我院设有《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公室;没有收取《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没有变相收费现象存在;并设定专门签发和管理人员,分别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和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证章分离。
五、孕期检查落实预防出生缺陷方面
1.我院经项目县卫生局审批确定承担本辖区的产前筛查任务,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且具备产前筛查条件;2013年9月20日为止,我辖区产前筛查率达到92%,达到了方案规定的60%以上的指标。并对进行产前筛查且符合补助条件的按照方案要求当天给予补助;辖区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86%,院内出生新生儿筛查率100%,均达到方案规定的70%以上指标。我院按规定及时把新生儿采血标本送县保健院进行检测。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且符合补助条件的按照方案要求及时给予了补助。同时对来院孕检的孕妇及时进行地贫筛查。对可疑阳性及时进行转诊,并对辖区内的阳性孕妇1名按时进行随访。
六、使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方面
1.我院充分利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孕期、地贫、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艾滋病监测、分娩信息系统规范管理;每天及时录入信息,并及时上传和下载汇总信息,每月降信息资料进行系统规范管理,统计、汇总,按卫生部及广西统计报表要求,每月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并做好报表存档和保密工作。建立了规范化的登记本,并按信息管理要求进行的产科登记表格相关记录。
存在问题: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我院的技术力量还是不足,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工作交接频繁,导致有些记录漏项情况存在,信息录入个别时间不及时。产科设备老化。
整改计划:
针对自查出现的问题,我院将组织整改小组,由院长邓昆明任组长,制定整改计划,要求在10月20日前做好整改工作。并重新进行自查,并将自查工作有规范的每季度落实一次。将自查结果记录在档,同时纳入年终工作考核中与工作绩效挂钩。
[关键词] 围生儿;死亡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5.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129-02
围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也是反映围产保健质量和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1],还是我国实施两个《纲要》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更是当前妇幼保健的主要任务。本文对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围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2 842名产妇的资料,围生儿死亡数66例,平均围生儿死亡率为23.22‰。
1.2方法
采用围生期Ⅰ为统计标准,统计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达1 000 g或身长达35 cm)至产后7 d内所有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7 d内死亡数。
2结果
2.1 围生儿死亡率统计分析
围生儿死亡率从2004年的53.33‰降至2009年的18.15‰,下降35.18%,但有些年份下降的比例小。死胎死产所占围生儿死亡的比例较大,占48例,7 d内新生儿死亡占18例,见表1。
2.2 围生儿死亡原因构成比
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臀位、低体重儿和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忽略性横位。首要原因早产、臀位、低体重儿所占比例较大,为33例;出生缺陷占11例,其所引起的围生儿死亡也不容忽视。见表2。
2.3 出生缺陷在围生儿死亡中分布情况
出生缺陷11例,其中无脑儿6例,脑积水为2例,其他各1例,见表3。
3讨论
3.1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
6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有波动性下降的趋势,平均23.22‰。本院围生儿死亡中死胎死产所占比例为72.72%。说明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三级孕产妇管理系统薄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低,产前检查率低,甚至忽视产前检查。有些孕产妇拒绝产检,产检率为零,也未能及时发现死胎。只有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产前检查,加强妇保人员的责任心,掌握每个孕妇的信息,利用一切手段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产前检查率,提倡孕妇孕期有异常如胎动减少、流血、流水等及时住院治疗。在妊娠28周以前确诊死胎,进行治疗性引产,减少死胎的发生;死产的预防为产程未开始发现危及胎儿生存的并发症及时转诊,产妇进入产程后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程监护,加强责任心,提高妇产科人员的助产技术,发现异常情况积极处理、及时转诊,必要时行剖宫产术,抢救胎儿,提高死产胎儿的存活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3.2预防早产、臀位及低体重儿的发生
早产、臀位及低体重儿为围生儿死亡中的主要原因,占50%,而臀位加早产为其重要因素。预防早产、臀位及低体重儿的发生极为重要。也应加强孕期保健,积极预防和治疗导致早产的因素及防止生殖道感染,避免重体力劳动,孕晚期禁及盆浴等,减少早产的发生;如早产不可避免时,可住院产前利用药物促进胎儿肺成熟,如地塞米松、氧气吸入,维生素K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等[2]。同时加强孕妇系统管理,发现臀位,积极纠正胎位,宣传胎位不正的危害性,建立健全三级孕产妇管理制度、转诊制度,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发现高危及时转诊,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如低体重儿出生不可避免时,加强低体重儿的监护,购置保暖箱保暖等,提高低体重儿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3.3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本研究中11例出生缺陷,占围生儿死亡数的16.67%,而出生缺陷是可预防的。①孕前干预,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3]。提倡婚前筛查、遗传咨询和孕前期保健,呼吁政府加大对婚前检查的重视程度,使婚前检查成为婚前必不可少的程序。加大孕前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掌握优生优育的知识,认识到出生缺陷对国家、社会、家庭的危害,尤其是对边远偏僻落后地区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针对引起发生缺陷的各种因素,教育其注意避免有害物质的接触及病毒感染,如选择最佳的生育时机,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疫苗注射,服用叶酸及微量元素,减少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③产前干预,在出生缺陷胎儿发生后通过各种手段检出严重缺陷的胎儿,阻止其出生。加强产前诊断,尽早和定期的进行孕期检查、B超检查,提高宫内诊断水平,发现缺陷力争在28周前终止妊娠,对自然流产,不可盲目保胎,以免影响自然淘汰。
3.4脐带因素及忽略性横位
脐带因素及忽略性横位在围生儿死亡中占10例。脐带因素可通过超声监测胎儿脐血流来诊断,及时处理能使部分围生儿转危为安;而忽略性横位在系统产前检查中可确诊,加强产前检查,提高高危孕妇的诊断[4],认识和宣传横位的严重危害性,发现横位及时转诊,进行剖宫产手术能挽救围生儿的生命,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3.5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和管理
促使妇产科和儿科的合作,针对新生儿室息复苏技术,世界卫生组织(WHO)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使妇产科助产人员能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使轻度窒息的新生儿及时复苏成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总之,要降低围生儿死亡率,针对原因制定计划,加强宣传教育。但是,本县为少、边、远国家级贫困县,虽然有项目资金的支持及贫困救助,但地域广、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制约着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只有广大妇保人员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筛查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诊,普及开展健康教育、孕期保健,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杨进,吴喜莲,米路易.111221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88-89.
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管理的两条主线,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中心点。做好两个系统管理服务,是确保母婴安全的可靠保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牧区妇女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及保健,无疑向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仁心及厚德、优良的诊疗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具有医疗安全教育意识。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及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农牧区妇女也渐渐改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妇女普查工作进展有很大成效,她们已完全接受了妇女各期保健项目及计划生育国策,如婚前检查,孕期筛查,更年期保健,少生,优生等。根据孕产妇和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保健需求和系统管理的特点,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两个系统管理如何适应广大孕产妇及儿童需求的模式,使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走出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困境,谋求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新的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生存难、发展难的被动局面的新课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实破口,谋求新发展。
一 提高认识,政府重视是前提
妇女保健工作归功于三级保健网的建立与完善,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国策,归功于国力的强大,随着20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水平的迅速发展,人类面临着生存竞争的强烈,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健康的概念也同样有了新的内涵。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达到完美,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前进,才能享受完美的人生。保健为本,以人为本,才能保护人类与不同层次内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西部地区属于相对落后地区,医务人员对医学领域的革命及服务模式有待转变,医务人员技能不能适应需求,自我定位不明确,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人性化服务缩短享受保健的公平性的距离,及时推广预防经验,认真总结地区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提高自身素质及救治能力。为保证优质服务,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为总体目标,认真贯彻“一法两纲”,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为契机。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我市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保证市乡村三级网络人员的工资及业务经费。保证网络健全人心稳定的关键,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乡镇卫管站每年对村年终考核,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科室、人头,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的工作格局,使两个系统管理率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儿童保健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均达到新《两纲》规划指标。在孕产妇保健及危重筛查工作方面,能够系统管理,结合有关社会因素、经济、文化、交通、医疗卫生设施等,对高危孕妇及早做到转诊急救准备,提高了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二 健全网络,提升素质是基础
健全妇幼保健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是做好两个系统管理的基础,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妇幼保健队伍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关键。加强网络建设,健全三级妇幼卫生网络。村级妇幼保健人员承担着基层的保健任务,处于农村卫生工作的前沿位置,是农村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从抓网底建设入手,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对村级具备资质的防保人员重新考试、考核、择优聘用妇幼人员,彻底告别男村医承担妇幼卫生工作的历史,每村保证了有一名学医学的女妇幼人员从事此项工作,村覆盖面达到100%。新聘任妇幼大夫的实际整体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三 强化培训,技术过硬是关键
为保证新聘任妇幼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妇幼人员妇幼保健知识、基本技能、高危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管理、出生缺陷认证、血色素、尿常规和儿童尿钙检验等知识的系统培训。为提高服务档次,每年采取聘请上级产科、妇保和儿保专家分别举办培训班,对助产技术服务和三级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使妇幼保健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健全完善了网络,夯实工作基础。
四 设备齐全,操作娴熟是前提
按照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妇幼保健人员认真履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服务项目。为乡镇卫管站配备了胎心监护仪、儿童体重秤、骨盆测量仪、身高体重秤,为村级配备了体重秤,统一配备了村妇幼检验设备。并做好培训,服务水平明显上升。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保健服务又上了一个档次。
五 多措并举,有效降低两个死亡率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的强有力的措施。从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入手,全力做好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对高危孕产妇采取跟踪监护、逐级转诊、死看死守、上下联动、无条件救助的原则,履行职责,切实保障母婴生命安全。加大了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力度,做到早期筛查,重点管理、监护,及时正确处理,加强跟踪、随访,做到筛查、管理、指导“三到位”,确保高危孕产妇100%住院分娩。针对危重的高危孕妇要求乡级亲自管理,并护送到市急救中心住院管理。
1 在这两年我科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
1.1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医疗操作常规操作。
1.2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下,经验不足,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对病人的病情认识不足,病情变化未引起重视,病历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
1.3科室主任要求不严格,法律法规、业务培训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了严重后果,从而影响了医院及科室,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 目前影响妇产科医疗安全的因素
2.1医务人员的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感,而发生医疗纠纷。
2.2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低下,经验不足或技术能力不高而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
2.3用药不当,药物配合不当,孕期用药,缩宫素的应用不当。
2.4产科的工作性质:产科是一个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随时随地接诊患者的科室,而分娩时的顺产和难产是互相转化的,分娩风险往往发生于瞬间,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DIC等,这就要求要有一支专业水平高、应急能力强的医疗队伍,才能使分娩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5组织管理:科室管理缺陷,如:思想工作薄弱,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欠缺,设备管理不善等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
2.6妇产:异位妊娠近年来明显上升,恶性肿瘤手术的范围等。
3 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
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十二项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医患沟通,严格执行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尊重患者权利,提高法律意识,学习法律法规,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主要保障。
3.1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1)业务素质。较好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文书记录能力,病人的病情分析,综合处治,产科合并症的诊治,难产接生,新生儿及孕产妇抢救,文字记录要遵循有关规范,做到记录正确、及时、客观、全面,数字精确,对医患有分歧的处治以及异常情况,要做详实、正确的记录。(2)心理素质。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沉着冷静采取措施,处在产痛中的产妇多烦躁,甚至情绪失控,我们切忌烦躁,要以积极的心理状态,稳重的举止,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适时进行产程健康教育。(3)法制观念。应具备一定法律常识,强化学习《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妇幼卫生工作条例》等。(4)人文素养。医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了解风俗文化,尊重主妇及家属的个人信仰,以利于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
3.2加强产科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分析产科医疗安全的影响因素 随着孕产妇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治疗期望的增高,医务人员要正确认识产科医疗安全管理的误区和盲点,落实全程质量、管理制度,为孕产妇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3.3重视知识更新的医疗队伍建设 在高新技术时代,医院要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理念、全面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健全的心理及身体素质的队伍。鉴于产科工作性质和特点,每位成员应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孕产妇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要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技巧来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以周到、热情、高效的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3.4强化病历质量管理,病历书写规范 病历作为医疗事件完整的综合记录,病人病情发生、发展、治疗,反映出临床医师医疗,学识和医疗技术水平,是对职业医师实际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医疗纠纷重要的法律依据。
3.5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在产妇入院后,缩宫素的应用等。
3.6保持环境、设备安全,严防产妇、人流后患者滑倒,产房配齐相应设备,以保证母婴安全,急救药、器械专人管理。
3.7加强孕前咨询和产前检查工作,并增强孕妇保健意识,加强孕前咨询,重视一系列产前检查。有些高危因素孕前就存在,如营养不良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得到及时纠正,孕产程将更加安全。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孕前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有计划的控制,加大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降低产科医疗风险。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围绕2014年全省妇幼保健工作要点和丽水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任务目标,以保障母婴安全为重点,持续推进妇幼保健全过程管理、全面创建、全人口管理、全员培训、全信息交换的“五全”管理理念,规范妇幼卫生的管理,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全面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三级预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工作目标
(一)质量指标
(1)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杜绝可以避免的孕产妇死亡。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二)保健服务指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2)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
(3)孕28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达90%以上,重度高危管理率95%以上。
(4)3岁以下儿童当年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5)孕妇产前筛查率达60%以上。
(6)新生儿两病筛查率达98%以上。
(7)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检测率达90%以上。
(8)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75%以上。
(9)以县为单位助产机构剖宫产率>50%的县比上年下降5%,在31~50%的县比上年下降3%。
(10)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标达省卫生厅要求。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妇幼公共卫生性质,完善行政管理
一是贯彻落实丽水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任务目标和卫生强市目标,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妇幼卫生管理,认真实施卫生部《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积极争取政策,继续将妇幼卫生重点工作纳入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加强部门协作,强化社会联动,建立重点工作任务向各级政府定期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工作机制。二是推进“五全”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和重点任务,分级签订管理责任书,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基层指导和督查,做好过程和环节管理,提高保健管理质量。三是依法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加大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监管力度,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等违规行为。四是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妇幼卫生工作职能的落实。指导完成《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计划任务书》妇幼卫生工作任务。五是认真贯彻卫生部新修订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完善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管理,提高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二)加强医防和医患联动,保障母婴安全。
一是深化“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加强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分中心的产、儿科建设,开展全市产科质量和孕产妇应急抢救能力的检查,提高产、儿科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继续落实《丽水市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畅通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二是强化医防联动,继续落实临床、保健高危联管制度和流动人口妇幼保健信息交换制度,实现“全信息交换”,掌握常驻和流动孕产妇、儿童基础信息,规范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狠抓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的筛查、治疗、随访,落实“全过程管理”,降低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三是注重医患的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不断创新健康教育载体,组织开展市级《孕妇学校》、《育儿学校》创建工作,编印丽水市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读本,分利用公共媒体,宣传妇幼卫生有关政策及保健知识,提高目标人群保健知识知晓率。四是以“全系统培训”方式,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继续举办妇女保健产科急救和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提高基层妇幼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五是探索建立贫困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和危重抢救救助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全人口服务”,切实提高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妇幼保健基本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三)推进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妇幼保健均等化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浙卫发〔2009〕223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和莲都区宫颈癌检查项目,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叶酸服用率达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70%,农村住院分娩补助发放率达70%以上,控制剖宫产率,服务对象满意度90%以上,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二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相关制度,制定项目工作质控标准,加强项目工作督导。根据卫生部妇社司《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督导评估方案(试行)》要求,完善项目工作台帐,规范项目资料收集、整理。三是推广相关适宜技术,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孕产妇生育安全。认真实施莲都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工作,推广相关适宜技术,规范筛查,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四是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完善管理制度、服务网络、工作规范,落实预防措施,重点加强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梅毒、乙肝咨询检测工作和阳性对象的随访,着力预防二代传播。莲都区根据《省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做好项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