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策略 规章制度 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5-01
引言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促进农作物更好成长,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重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必要的。但目前该项工作存在不足,对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落实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增加农作物产量,推动现代农业增产增收与可持续发展。
1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落实相关的技术措施,注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逐渐受到关注。
1.1 改造现有工程。一些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较长,再加上维修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修复存在的质量缺陷,对提高灌溉效率带来不利影响。而通过落实高标准建设的各项要求,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弥补这些不足,对现有工程实行改造,促进水利工程运营效益提升。
1.2 实现机械化生产。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完善,注重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机械化水平。通过合理配置机械设备,进而更好约束和规范农田水利灌溉和农作物种植的各项工作,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防洪、抗涝水平,为农作物种植创造良好条件。
1.3 促进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极大的节省人力和物力,构建完善的农田水利沟渠网,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防止灌溉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绿色环保,降低对周围环境破坏,推动农业现代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2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不足
工程建设中,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制约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提升,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方向不明确。没有明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向,相关制度措施和技术规范要求没有严格落实,制约施工建设顺利进行,对工程运营也带来不利影响。
2.2 标准不统一。相关规范标准没有得到严格遵循,一些地方的标准不完善,导致不同地区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统一,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灌溉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2.3 制度不健全。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措施,或者工程管理制度、运营维护制度不健全,难以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2.4 资金较缺乏。当地政府资金预算不到位,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没有调动社会的力量来融资,导致资金短缺,难以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和水平。
2.5 人员素质低。一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没有严格执行高标准工程建设要求,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不到位。
3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策略
为弥补工程建设的不足,落实高标准工程建设要求,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3.1 明确高标准工程方向。落实相关规范要求,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明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向,为工程建设和各项规范标准落实提供指导。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有效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并且因地制宜,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指导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3.2 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构建行业规范标准,明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向和具体要求,同时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各项规定。要结合水利专家的建议,善于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指导。
3.3 建立并健全规章制度。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田特点,制定符合本地的规章制度。同时严格落实各项规定,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构建工程建设和管理责任制。健全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让施工人员为农田水利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定期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改进和完善,推动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
3.4 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当地政府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做好预算工作,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需要。积极吸纳企业和私人资金,组织社会募捐,确保资金来源多样化。根据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对资金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得到全面落实,防止资金出现被挤占或挪用现象。加强审计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努力破解资金困难,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5 提高建设队伍的素质。加强施工队伍建设,确保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意识强。重视项目建设过程管理,重视施工材料质量检测验收,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完善奖惩激励制度,让他们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4 结束语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明确存在的不足。然后从规范标准、规章制度、资金投入、建设队伍等方面采取对策,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同时还要加强运营维护,及时处理存在的缺陷,促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更好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正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7), 265-266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Zhao Hui
(TianJin Land Reclamation&Expropriation Affairs Centre TianJin 30022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effec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high-standardbasic farmland. However, many problems were initiat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ianjin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main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Key words: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land consolidation
1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中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2012年3月29日,国土资源部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2 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概况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分配天津市“十二五”期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规模224万亩,国土资源部下达天津市2012年60万亩、2013年4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整治任务,全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度天津市共完成59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面积约67万亩,圆满完成年度任务。2013年度设立了53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面积约52万亩,均完成项目设计工作,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3 主要做法
3.1 完善制度建设
为适应土地整治工作形势需要,在国家以及天津市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转发市国土房管局拟定的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国土房管局下发《关于印发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方案及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调查技术方案的通知》、《关于规范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办法文件,进一步就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工作方案、基础调查技术标准、实施管理以及规划设计和验收环节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制度依据。
3.2 加强组织保障
为切实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天津市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各区县分别设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区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国土、财政、农业、水务、项目辖区内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着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3.3 强化公众参与
一是在项目申报阶段,充分征求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意见,并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字盖章的土地整治项目征求意见书为项目立项的要件之一。二是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方案应充分征求意见,确保项目规划设计符合当地实际。三是在项目实施阶段,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农民自行开发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平整、水土保持等单项工程可由项目所在地村民承担。四是项目建设全程,由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代表实行多方监督,村民意见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五是项目建成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作为管护承担单位和管护责任人,进行日常管护工作,确保后期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3.4 严格制度执行
为保证项目实施的规范运行,严格按照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要求,执行项目“五制”,即法人责任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防护林网等单项工程,凡是需要招投标的,一律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建设过程中,一是聘请专业监理单位和项目区农民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理;二是强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工程造价有预算,材料进场有检验,关键部位有鉴证,工程进展有日志,确保建设工程各个环节规范运行。
4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思考
4.1 资金缺乏动力不足
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普遍缺乏资金,只有少数项目可以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其余项目均为自筹资金项目。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造成各区县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性不高,推动工作阻力较大。且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拨付程序繁琐,拨付进度与工程进度不匹配,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4.2 从业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近几年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天津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设立了土地整治专门机构,但人员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在岗培训,对土地整治行业了解不精的问题。依据相关规定,土地整治专门机构承担着全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审查、竣工预验收等技术性工作,对人员土地整治专业技术知识要求较高,从业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4.3 参建单位水平参差不齐
从目前工作上看,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的招投标机构、勘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监管,仅对于规划设计单位需要具备天津土地学会颁发的土地规划乙级以上证书,其他各类参建单位均未进行准入管理,对其完成的质量成果更是缺乏有效评价,从而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成果质量。
5.有关建议
5.1 理顺资金渠道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对新增费的使用范围、预算管理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渠道不畅通,从财政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比较困难。建议国家出台具体新增费使用程序规定,明确新增费由各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门机构安排项目和管理,增加地方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扩大新增费的支出使用范围,使用新增费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也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5.2 进一步健全文件标准
为了适应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需求,国家先后出台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以及《规划设计编制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标准,建议在此基础上,尽快出台土地整治行业的工程招投标、监理方面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标准,规范和指导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5.3 加强土地整治专业队伍建设
结合不断出台的标准、规范,建议广泛开展针对土地整治基层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与部土地整治中心、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加强与其他省市的沟通交流,学习好做法、新观念,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团队合作意识强的服务队伍,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5.4开展对参建单位的考核评价
建议一方面借鉴其他行业部门的经验,建立土地整治行业资质管理体系,出台对招投标机构、勘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参见单位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借鉴其他省市做法,成立专门的土地整治协会,负责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监管,优化土地整治行业队伍,确保土地整治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55号.2012.3.27
[2]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2012.4.6
[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1033-2012)2012.6.20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以孟河镇和西夏墅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实施整村搬迁,妥善安置农村居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成大面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按照“局部先行、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要求,开展“万顷良田工程”建设,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损害、国土法规不违背。
1.科学规划,城乡统筹。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方案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等相衔接,实现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用地布局优化。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区政府成立“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区政府投资组建*新希望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公司”),作为项目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收益的主体,负责项目建设和资金调度等工作。
3.规范操作,稳步推进。进一步规范农村住宅置换安置房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保的程序。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就业等问题的探索研究。
4.突出重点,连片整理。以建成大面积连片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确保建设工程实施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行规模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
5.依法维权,农民自愿。项目涉及的镇、村要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的协调工作,在依法组织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实施,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总体目标
“万顷良田工程”项目区北至中长沟和郭河,南至S122省道,西至丹阳界,东至大西环线。工程分两期建设,2010年底完成一期S122省道以北、浦河以西片区10000亩;2011~2012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5000亩,净增耕地面积2100亩以上。
四、实施程序
1.项目申报。区国土分局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专项规划方案。方案在工程项目区内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后,由区国土分局负责对上申报工作。
2.项目实施。新希望公司根据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建设工程方案、年度实施计划以及多元化的资金筹措计划,进行工程项目设计预算,具体实施工程项目区土地整理、城镇集中安置区建设等工作。
3.检查验收。区财政局、农林局、国土分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适时组织督查并通报。工程全部完工后,区国土分局负责对上申请验收。项目通过验收后形成的道路、灌排水电设施等由新希望公司统一移交给当地政府管护。
五、相关政策
1.房屋拆迁补偿。项目区房屋拆迁参照《*市征地房屋拆迁安置及地上附着物补偿管理办法》和《*区关于拆迁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标准执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前,土地按300元/亩进行补助;一般附着物和特殊附着物按700元/亩进行补偿;坟墓搬迁按450元/座进行补偿。拆迁工作实行属地负责制,补偿款由项目所在镇包干使用。
2.安置房建设。安置房由火炬置业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新希望公司按成本加固定利润率并经区政府核定的价格购买。区规划分局负责进一步优化安置房建设规划,安置房容积率根据孟河镇、西夏墅镇安置需求进行综合平衡。安置区车位按照0.4个泊位/户的标准建设,小高层不设地下车库,公建配套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规划。孟河镇、西夏墅镇和新希望公司应积极争取*市关于万顷良田建设的相关税费及信贷等优惠政策,区级收费按相关政策予以最大程度减免。
3.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使用。项目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的40%用于安置房建设,60%由区统一调控使用。安置房建设鼓励使用镇存量国有建设土地,40%挂钩指标内节约的土地指标区政府按10万元/亩的标准奖励给镇。
4.农民养老保障。项目区涉及的农户按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区《推进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要求,鼓励项目区内的农户自愿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以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载体,严格执行区政府每年公布的土地流转指导价格,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有序开展。项目区内的村、组要认真做好边界确权和面积丈量工作,项目区平整后增加的土地面积划入相应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产生的收益由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分配。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有关部门和所涉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2.落实相关资金。项目采取新希望公司代建,区政府回购的经营模式。区政府回购资金包括以下六方面: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60%部分;农业重点开发资金返回部分;省、市配套资金;因万顷良田建设新增耕地折抵用地指标而免缴的各项土地规费以及建设用地指标拍卖收入;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用于万顷良田建设部分;经批准用于万顷良田建设的其他资金。同时,新希望公司通过股本金、股东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
3月25日~26日,笔者从在郑州召开的河南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各地因地制宜,在现代农业发展各个领域做出的有益探索,给人以启迪。
“三大工程”推动农业升级
2014年,安阳市市县两级政府列出专项资金200多万元对农用航空器补贴,全市购进农用直升机50架,高标准粮田逐步实现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去年,安阳市高标准粮田建成区粮食平均单产达618.4公斤,较区域外平均增产20%。
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是带动农业转型增效、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2014年,南阳市重点培育的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79.99亿元,直接带动种植基地234.7万亩,畜禽养殖场(小区)175个,涉及62.58万农户,原料供给率70%以上,就地加工率90%以上。
大枣、石榴风情游,黄河鲤鱼、雁鸣湖大闸蟹美食游,生态农业园区采摘休闲游,乡村民俗度假游……2014年,郑州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5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达18.1亿元。
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鼓起河南“粮袋子”,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富裕农民“钱袋子”,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让河南农业摆脱“土气”更“帅气”。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既需要进一步谋篇布局,精准发力,落实好各项新要求,又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发力,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以‘三大工程’统领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就是要坚持的一项工作。”
“互联网+农业”引领发展
“互联网+”劲风之下,河南农业的传统生态也在悄然生变。
大田生产用上了物联系统。鹤壁市将“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粮食高产创建全区域农情监测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农技人员在农技推广区域站就能监测到大田的农情、墒情,及时指导农民田间管理。
郑州市发展电商、微商等流通新业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解决农产品“卖难”。河南万庄化肥集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联系国内大中型农资企业近100家,建立乡镇网商近3000家,年销售收入10多亿元。
“物联网的全方位、多领域示范应用,为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鹤壁市农业局局长金志广说,河南需要搭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推进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农业服务的现代化。
科技支撑实现农业绿色化
过去我们为了“吃饱饭”,过度开发农业资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欠下了生态账、环境账,以后不仅要杜绝再欠新账,还要逐步还上旧账。这就要依靠科技支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安阳市高标准粮田规划区建成农技推广区域综合服务站14个,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全面推广统一供种、精准施肥、统防统治等集成技术措施,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内良种覆盖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0%,秸秆还田率达100%。
2017年梅河口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主要目标是:全市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8.9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970元,增长8.5%;乡镇本级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正常年景粮食产量稳定在15亿斤阶段性水平。
一是强化扩财源,着力夯实乡镇项目建设
把乡镇的财源建设作为核心工作去落实,突出项目建设,加强“飞地”项目调度、跟踪和督导,切实使乡镇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提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抓好“飞地”项目落地,突出产业发展上项目。
二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体系
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特色作物和农牧结合产业、休闲功能产业,实现由注重农产品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要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今年,每个乡镇也要至少列支3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产业,做精做细现代畜牧产业,扶持壮大棚膜蔬菜产业,扶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做稳抓实中药材特色产业,做活做旺休闲旅游产业。
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把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农业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做大规模总量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激活市场,激活主体,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推进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发挥龙头引领示范作用,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四是夯实农业基础,抓好重点工作督促落实
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集中力量在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科技、农机装备及农业生态上下功夫,推动“三区三园”建设,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完成和落实。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机装备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生态工作。
五是注重培育特色小镇,着力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整体水平
以特色小镇建设为目标,以农村环境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实施环境整体提升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和“星级评选”工作,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村建设工程和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打造各级公路沿线,全面加强农村环境建设。
健全机制,确定目标,明确责任抓落实
通渭县列入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针对以往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进展相对缓慢、干部群众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和“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的思路,提出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实现基本农田梯田化的奋斗目标。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推进项目实施,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精品工程,制定了《通渭县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考核奖罚办法》《通渭县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办法》,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直相关单位和有关乡镇的工作责任,并严格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有效落实行政领导定地块、定任务、定时间、定奖罚的“四定”责任制和部门包规划、包质量、包软件、包验收的“四包”责任制,做到了责任到干部、工作到农户、面积到田块、服务到地头,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010年以来,根据考核结果,累计发放梯田建设奖励资金900多万元。特别是把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梯田建设现场作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先后有一大批在梯田建设工程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年轻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
科学规划,严格要求,规模治理抓质量
通渭县始终把规划和质量作为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坚持整体规划、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制订了《通渭县坡耕地综合治理总体规划》。①在规划设计上,严格按照“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度、长不限,大弯顺势、小弯取直”的要求,打破村界、组界、户界和地界,整山系、整流域规划和建设,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做到了“规划一次搞好,措施一次到位,质量一次达标”。②在建设标准上,要求坡角小于10°的田面宽度达到30m、小于20°的达到20m、20°以上且宜修梯田的至少不能低于8m。③在建设方式上,实行统一机修,确保了建设进度和质量。④在建设时间上,坚持以春季修建为主,秋季修建为辅,春、秋结合的方式,对春季治理的坡耕地,坚持修成一片、深松一片、使用一片,做到了“当年建、当年种、当年见”。同时,为了便于机械化耕作,提出“梯田建设到哪里,高标准农路通到哪里,各种农机具开到哪里”,确保新修梯田完全实现机械耕作。
整合项目,确保投入,多措并举抓筹资
通渭县抓住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机遇,多方争取项目,使全县梯田比重大幅度提高。主要是整合了土地整理、整村推进、畜牧、农业等方面的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通过“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的办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项目区群众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针对部分群众筹资难度大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协调县金融部门向农户投放小额信贷,支持工程建设;一方面提出了“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当年实现梯田化”的号召,组织群众赴新疆摘棉花挣钱解决资金困难。2010—2012年,通渭县试点工程建设总投资574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0万元,省级配套600万元,群众自筹达2147万元。2010年,马营镇长川村民苏万军夫妇赴疆拾花收入1.2万元,拿出5000元钱将25亩(1.67hm2)坡耕地全部修成了水平梯田。
关键词:广东茂名市;水稻产业;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08
1茂名市水稻生产现状
茂名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是热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水稻生长种植。2014年全市水稻生产面积297.93万亩,产量为123.53万吨。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经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重视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市的水稻品种结构有很大改善,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了逐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改善。
2茂名市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2.1种植效益比较过低
2.1.1种植业内部比较 水稻种植收入远远低于与晚造水稻同时争地争劳力的玉米、蔬菜、荔枝、龙眼、桔柑等收入。据统计,种植玉米、蔬菜、荔枝、龙眼、桔柑等农产品与种植水稻相比,其经济收入分别是水稻的1.1倍、3.5倍、1.8倍、2.0倍和5.6倍。
2.1.2种植业外部比较 从农村各产业看,水稻收入远低于农村其他产业,一方面农民水稻种植收入比外出劳务工收入低,农民外出做劳务工每天收入达到80~250元;一方面种植水稻低于做小生意或从事运输业。不少农民靠外出做劳务工或做小生意改善生活家境及到发家致富,而水稻种植仅仅作为一项副业生产。
2.2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不平衡
近年来,我市不断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平原地区水利工作建设进度快、标准高,而在偏远山区水利建设滞后,如上述化北地区宝圩镇、高州长坡、大坡等山区镇,有相当多地方农田还未有列入高标农田建设规划,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造成部分山塘、小水库容积缩小,部分沟渠渗水漏水,提排灌溉设施老化,在作物需水关健期却无水可灌,抗灾抗旱能力减弱,严重削弱了水稻生产。
2.3不良天气威胁水稻生产
如2014年晚稻在生长中后期遇到台风“海欧”袭击,灾后部份地区群众放松管理,未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致使部分受灾地区白叶枯病、稻瘟病、细条病发生严重,造成晚造水稻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严重的甚至禾苗干枯绝收,严重威胁我市水稻生产。
2.4引种选种不科学、种植品种单一
如在稻瘟病区,要选用抗稻瘟病品种,同一品种种植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水稻抗性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可有些地方的农民盲目种植一些来源不明的品种。例如化州市宝圩镇有些农民在2014年晚稻生产中,种植一种高感稻瘟病品种,结果在生长中后期遇到台风“海欧”袭击,加上灾后管理不科学,大面积发生稻瘟病,造成严重减产,有的甚至颗粒无收。
3水稻产业的发展对策
3.1推广良种
推广良种。俗话说得好,好种一半禾。建议市每年组织专家研究出台我市主推品种,加大良种示范区建设。近年来,茂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推广单位引进推广了一大批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如Y两优143、深两优5814、永丰优9802等,但有相当部分基层农技人员不了解,更别说群众了。
引种要科学。一定要经过科学区试试验、示范才可推广。未经审定品种不能向农民推广,向农民推广的品种都要经过试验示范。建议政府加大财政力度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引进、示范推广工作。
要经常更换种植品种,特别在稻瘟病区,种植同一品种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即使是具有抗稻瘟病的品种也不例外。
3.2推广良法
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水稻保护建设工程。灾后恢复生产的措施要科学及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狠抓水稻破口期施药,早破口早施药,晚破口晚施药,稻飞虱、卷叶虫、白叶枯病、稻瘟病等一齐兼治。稻瘟病区、感病品种、已发生叶瘟或叶色浓绿白的田块应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防治穗颈瘟的药。
合理施肥、用水。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壮胎,浅水扬花,灌浆至黄熟期保持田间湿润,维持后期根系活力,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稻穗基部充实。
继续做好创高产示范片活动,实施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
培训新型农民,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网络建设。
3.3建设良田
建设保护好水稻用田,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快高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实施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特别是山区地区要加快推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防止水土污染。
3.4保持良态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防汛抗旱;重要作用
1农田水利工程对防洪抗旱的重要作用
1.1有效弱化自然灾害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为干旱少雨且四季分明,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会有效的推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产量。而我国的南方地区则大部分会受到来自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就需要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加强排涝设施的建设。当前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地将自然灾害对农业活动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1.2确保农业发展的可持续
我国是人口大国,用于农耕的土地资源是比较少的。因此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支持下,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能够确保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是多样化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1.3改善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通过实现运转协调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在先进管理技术的支撑下,使具体农作环节的作业量有所降低且确保农产品的收成率,强化农业生产的建设力度。科学化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能力使具体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有效的改善,进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的现象,从最根本的环节实现对土地退化现象的遏制,进而在确保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并在现代化的水利管理设施支撑下,实现环保、绿色、安全的农作物生产,有效符合当下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建设要求。
2无棣县基本概况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濒临渤海湾,属黄泛平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滨州市北海新区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全县版图面积1601平方公里,辖11个镇、街道办事处、571个行政村,人口4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55万人,拥有耕地99.7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棉花生产大县。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据无棣县气象站历年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6.8毫米,降水量的特点是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平均年蒸发量为1285.5毫米,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各月差异悬殊。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2.3倍。其中,春季少雨,干旱多大风,3-5月份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6.37倍,春旱几乎年年发生,有“十年九旱”之说,夏季雨水高度集中、易涝,秋季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2.73倍,晚秋再现旱象,冬季寒冷干燥。一年内呈现“春旱、秋涝,晚秋又旱”的规律现象。属海河流域,地处诸河末梢,境内有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和秦口河四条干流河道和青波河等九条支流河道,大部分非汛期缺水或干涸无水,径流全部集中在汛期,靠拦蓄汛末尾水,丰蓄枯用。有簸箕李灌区二干和小开河两条引黄干渠,年均引黄量1.94亿立方米,但由于处于灌区最下游,受上游用水影响大,非适时浇灌期引黄量占有较大比重,跑、冒、滴、漏以及蒸发等损失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3防汛抗旱工程项目
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2009年8月,首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于2012年6月份高标准完成了三年建设任务,工程效益十分显著,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除涝面积8.2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496.3万公斤,项目区基本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目标,受益人口39361人。在三年总验收中,以滨州市第一名的成绩被省验收组评为优秀等次。2012年我县完成了中央追加小农水建设资金项目1.2万亩,省级验收等次为优秀。
3.1“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①2015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项目区位于车王镇蒋桥社区,投资2556.23万元,建设面积2.26万亩,以泵站提水加管道输水灌溉模式为主,新建提水泵站8座,铺设输水管道37.937千米,维修和新建机耕道路4.49千米。工程已于2015年9月份开工,2015年12月份完工。②农业综合开发提质改造项目。项目区位于佘家镇,投资1189.86万元,建设面积1.4万亩,其中,3696.5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维修生产桥9座,新建4米跨生产桥70座、6米跨生产桥5座,规划新建阀门井12座、泄水井2座。工程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5月份完工。③农业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区位于车王镇芦郭社区,投资3000万元,建设高产稳产良田2万亩,以管道输水灌溉为主,新建提水泵站7座。工程于2015年10月份开工,2016年5月份完工。
3.2引黄灌区治理工程
①簸箕李引黄灌区条渠清淤工程。工程位于簸箕李条渠上游,投资337.33万元,清淤工段长5.798千米,动土方24.75万立方米。工程2015年10月20日开工,11月30日前完工。②小开河灌区沉沙池清淤工程。工程位于小开河干渠沉沙池,计划投资170万元,采用泥浆泵施工,清淤工段长2千米,动土方25万立方米。工程2015年10月20日前开工,11月份完工。③小米河中游段清淤治理工程。工程投资65万元,对小米河水湾镇彩屯村至佘家镇刘仓村段进行清淤治理,治理工段长8千米,动土方10.5万立方米。工程2016年3月份开工,4月30日前完工。④幸福河清淤治理工程。工程投资320万元,对幸福河白杨河渡槽至富路大街段、院前街至张塔测流站段、李白祥桥至南陈闸段进行清淤治理,治理河道32.31千米,动土方41.44万立方米。工程2015年11月份开工,2016年4月份完工。⑤辛庄子沟清淤工程。工程投资280万元,对辛庄子沟进行治理,治理河道长度0.8千米,动土方4万立方米,并建设穿涵、排水涵闸等配套建筑物。工程于2015年9月份开工,11月30日完工。
3.3市级“四位一体”标准化方田建设工程
工程位于柳堡镇郭仪村附近,项目区北至海港路,东至小开河,南至王山水库,西至郭仪村,投资60万元,建设方田面积3000亩,工程以沟渠清淤、田间道路整修、林带种植及配套田间建筑物为主,清淤沟渠18千米,整修田间道路7.5千米,修筑田间建筑物4座。工程于2015年10月份开工,2016年5月份完工。
3.4防潮堤衬砌加固工程
①套尔河左岸海堤续建工程。工程投资3002.27万元,自套尔河左岸防潮堤原加固点向上游顺延3.6千米,其中,加高培厚0.87千米,新建防潮堤2.73千米,主要进行临潮侧护砌、防浪墙及工程观测设施建设等。工程于2015年10月份开工,12月完工。②漳卫新河入海口右岸防潮堤工程。工程位于漳卫新河入海口右岸,总投资1200万元,共砌石加固1.1千米。计划动土方7.26万立方米,混凝土0.72万立方米,铺设土工布2.05万平方米。工程2015年11月份开工,12月完工。3.5提水泵站建设工程①王山水库提水泵站工程。工程位于小开河输水干渠26+080桩号处,投资300万元,新建一座8立方米/秒的提水泵站。工程于2015年10月份开工,2016年6月份完工。②三角洼水库提水泵站工程。工程投资130.87万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清淤引水渠道500米;二是建设4立方米/秒提水泵站一座。工程于2015年10月份开工,12月完工。
4结论
在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体条件有所提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通过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全新的技术应用下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活动在传统环节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不断的发展应用中,还能够为日后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有效的准备,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作者:吴炳祥 单位:无棣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参考文献:
[1]邱胜民.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16:63.
近年来,珠三角外贸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工贸易企业纷纷转移到其他省份,珠三角加贸产业面临“空心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广东省政府出台“双转移”措施,以“资助”和“让利”的方式,计划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投入500亿元人民币,鼓励珠三角加贸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并推动上述地区的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以实现珠三角地区加贸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广东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据悉,“双转移”的财政投入政策将引进竞争机制,全面贯彻能者多得的原则,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需要通过竞标的方式争取每年5亿元资金在当地建设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同时还要通过竞争获得扶持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到两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区。
广东省财政厅长刘昆说,“双转移”引进竞争机制,就是用不均衡的发展手段,来解决广东省在发展中遇到的地区不平衡问题。
“这次对于‘双转移’的资金安排采取竞争性方式,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申请财政资金安排的地市要提出总体的资金使用方案。”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如何争取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的5亿元建设资金?刘昆表示,各竞标地市要拿到5亿元资金,必须先拿一套规划方案说服专家组。各地首先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文件要求,对本地资源、本地情况进行分析和规划,最后形成如何在当地发展示范性产业园区的初步方案,申报方案报到省里后要经过专家组的评审。专家组会认真讨论研究各地上报方案的可行性,比较这些方案在带动“双转移”方面的优劣性,然后初步选出能够得到这笔资金的地市。
广东省委书记对这种竞争机制十分赞赏。他说:“当前进行‘双转移’,也要强调区域竞争,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我非常赞成在广东建一到两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公开竞争,谁能干谁先干起来!”
重点全力倾斜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在八个方面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实行直接的资金扶持,投入金额达到400亿元。
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基础设施。
省财政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15个地市每年每市补助1亿元,五年共投入75亿元作为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支持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争取带动10倍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
以竞争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园。
省财政每年拿出15亿元分三个标,每个标5亿元,通过竞标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三个100至200平方公里的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建设,五年共75亿元进行东西两翼或粤北山区布局,实现珠三角企业的链式转移。与此同时,通过竞争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到二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区。五年75亿的巨额资金将用于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如电网工程和路网工程的建设、补贴转入产业转移园的企业等等。
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
目前,广东有步骤、有重点地认定一批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省财政将在整合现有每年安排的重点项目启动与战略产业培育专项资金7.5亿元的基础上,每年安排10亿元,五年共投入50亿元,用于鼓励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及促进重点产业在全省各市间的合理分布。
实施政府有效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
这是“双转移”中最受企业关注的一项资金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产业转移奖励资金5亿元,五年共安排25亿元,用于鼓励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加快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园区转移。
实施免费技能培训。
省财政每年安排7亿元资金用于培训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劳动力,每年培训50万人,每人每期培训四个月,按每人14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5年投入培训资金35亿元。
此外,每年将对100万在岗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对全省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农民提供一次免费技术技能培训,以适应产业升级优化对劳动力的需要。
鼓励贫困农村适龄青年掌握职业技能。
广东将对全省2.24万户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实行免学杂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省财政每年按每人3500元的标准资助学杂费,五年投入资金共11亿元。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所需经费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范围,按既定分担办法由各级财政负担。
另外,广东省政府将组织两个区域之间建立对口劳务帮扶机制。珠三角各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指标专门招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学生。
以农田标准化建设减少农村单位土地使用的劳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
省财政五年共投入80亿元完成500万亩现代标准农田的改造,整合现有农田建设各项资金,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用农村标准化建设和土地改造剥离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造新耕地挂钩置换,增加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可开发土地和支持解决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问题。
省财政每年将从省级土地收益中筹集4亿到5亿元,在预算中安排3亿到4亿元,五年投入40亿元鼓励和引导市县积极采取措施增加耕地,特别是加快对广东省低效园地、山坡地的改造,争取造新耕地200万亩以上。
政策性减免助力转移
除了得到直接的资金扶持之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地市已经从政策性费用减免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广东已决定对东西两翼销售电价按茂名的现行电价水平、对粤北山区按清远的现行电价水平实行同网同价,降低欠发达地区电价。从6月起,对山区和东西两翼工业用电实行降价。
首先,广东从区域上实行差别电价。从6月1日起,粤北山区一度电减少一毛八,东西两翼地市大工业电价每度电降了6分,非工业电价每度电降了一毛二分八,商业电价降了七分二。
其次,广东在产业上实行差别电价。对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附加值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同时对服务业实行鼓励电价。
另外,广东对产业转移园区实行鼓励政策。凡是进入园区的企业,电价、水价正在考虑给予优惠政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零收费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据统计,仅电费减免一项就可以减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每年约19亿元的电费支出,五年减少近100亿元。加上对“双转移”的直接投入,扶持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