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高考数学能力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数学能力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数学能力要求

第1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考数学;广东卷;全国卷;命题;复习策略

一、高考数学全国卷的命题特点

近年来,高考数学全国卷突出主干知识,全面走进新课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侧重于结合向量、概率的运算;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等相关题型的比重越来越大;空间图形与方程的曲线也成高考的重点.数学高考的复习更倾向于抓住重点建构知识网格,引导学生从科学的高度与思维去认知试题.考生需要有综合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能抓住重点并突破创新,分析解决试题的多种方法,寻找最适合的解题方法.高考数学全国卷从考生出发,在平稳中考基础,在题型交汇处考方法,在综合中考能力与创新,试题充分反映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广东高考数学基于全国卷的复习策略与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高考数学全国卷相对于广东卷选择题比例增多,难度增大,但全国卷的选择题和广东卷的有着很大区别,全国卷考查的更深入一些,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的内容稍微高级一些,需要知道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顺利解题.

这就要求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理解要到位,懂得融会贯通.平时多练习一些形式变化多样的选择题,能够灵活使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联系,把握并适应选择题难度的升高.

2.把握解答题的侧重点,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广东卷与全国卷的必做解答题的考点基本保持一致,全国卷在三角和数列中会选择其一进行解答题的考察,近年来对数列的考察力度逐渐减少,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求和与通项,利用相关算法进行数列求和,三角方面不会脱离三角函数的知识.

高考数学广东卷没有涉及概率内容,而全国卷的概率解答题一直作为必考题出现.16年的考生应注意概率大题的计算与运用,克服自己的概率题的障碍,平时多思考,注重生活实际概率问题的解决.

解析几何和函数综合是广东卷与全国卷共同的压轴题,难度也几乎一致.

全国卷的题型相对具有典型性,比如圆锥曲线最值问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全国卷圆锥曲线占比增大,广东考生应注意备考时加强圆锥曲线题型的训练,弥补在圆锥曲线综合知识上的空缺与不足.

高考数学全国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联系,强调综合创新能力的应用,考察考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15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24)题,结合了几何向量、导数与函数的知识,意在考察考生的交汇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这种命题模型将会成为今后的稳定的考察方向.

3.注意选做题解题形式,强化思维与逻辑

广东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选做题由2选1变成3选1,全国卷不等式成为必做题,分值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考生应把握不等式选讲的学习,增加选修课程的熟悉度.

全国卷的选做题变成3选1,题目与内容都相对增加,要求广东考生注意时间的把握, 建议考试在备考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分析,将试题类型按照自己的擅长做出一个排序,防止浪费大量的解答时间.

将数学的抽象与逻辑进行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与归纳,通过演绎证明、空间想象等思维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推理是近年来全国卷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全国的考题中证明题需要严格的步骤与过程,体现着学生的平面几何知识基础的运用.要求广东考生平时加强逻辑演绎过程的训练,侧重于知识的梳理,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进行推理证明,加强严密的逻辑思维与证明步骤.证明题中考生应注意辅助解答,不能忽视作图辅助与条件表达,防止不必要的丢分.

建议广东考生平时强化理性思维,加强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的系统训练,加强对于逻辑题目结构的探索,找到适用于自己的一套逻辑解题模式.

4.注重知识积累与拓展,结合生活实际

全国卷题量大,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锻炼做题速度,基于常规与基础进行务实的复习,虽然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但全国卷注重在题型中渗透新思维与知识交汇,建议广东考生注重积累知识,查缺补漏,进行反复研究与拓展训练,对题型的规律与特点进行总结,制定自己的解题策略,合理的分配时间.

全国卷近年来将试题融入实际性问题,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这是近年来数学高考的探索与改革趋势.高考数学全国卷保证了考查的重点,也同时兼顾了试卷的深度与创新度,使试卷不仅具有稳定性,还注重考查双基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反映了学生个性品质特点.

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18)题,主要考查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等知识,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要求学生具有数学应用意识与综合能力.又例如201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19)题,侧重于考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查: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2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方得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考查的是相关比赛概率的具体计算与探究.建议广东考生平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对全国卷实际应用解答型的把握.

【参考文献】

第2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一元二次函数;案例

高考,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检测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较高,尤其是数学,因为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智力水平,而且在高考中占很大比例。纵观近年来的数学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一元二次函数以及相关的试题频繁出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具备一元二次函数的思想及其相关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至关重要。而且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一直在努力研究探索。

一、一元二次函数在高考中的作用及要求

一元二次函数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对一元二次的延伸和扩展,可以得到方程、不等式、抛物线等等,研究其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不同形式,可以预测函数的发展趋势,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一元二次函数的灵活改变,可以编制不同类型的试题,锻炼学生不同层面上的能力。在对函数的学习中,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及思维方式。

一元二次函数在高考中多次出现,说明我国对高考的要求级别是C级,C级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不仅要掌握其基本概念性质,还要对其深刻理解,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一元二次函数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是其他数学思源的源泉和根基,只有完全把握一元二次函数,才能对数学这门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数学对函数的要求更为多变,紧随时代的步伐,为题目模拟一些新奇的场景,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其更深入的思考。比如2010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就有一个典例,题目为:将边长为1m正三角形薄片,沿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记S=(梯形的周长)2/梯形的面积,则S的最小值是多少。分析这个题目,归根到底是考查一元二次函数,不过已经经过特殊变形,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两个具体案例足以证明,二次函数的灵活运用十分重要。对二次函数的考查注入新的时代内涵,题目新颖但是对知识点的考查还是最基本的。仔细观察解题步骤都是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基本含义、性质及其延伸出来的不等式、导数进行解答。

一元二次函数在数学高考中,被充分运用,经过多次的变形,可以延伸出无数的数学试题。这就要求学生要对一元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含义,以及其所拓展出来的求解不等式,求最值等一系列的高考常见题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掌握其中的精华所在。这样无论试题如何改变,学生都能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通过本次对高考中一元二次函数的研究,希望能为正在努力的莘莘学子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考数学 复习方法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73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数学复习的核心和关键,从8月底到下一年的3月底,可见高考第一轮复习横跨高考数学复习的“黄金时间段”。在本轮复习中要求学生认真以课本的练习题为主线,老师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复习,不留死角。所以一轮抓不住,二轮,三轮是“纸上谈兵”。有人说“一轮论成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数学老师苦,当高三的数学老师更苦,他们每天埋头做题、再做题,不知不觉,银丝也爬上了耳鬓,学生在数学的复习上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题也是做了海量,但有时复习效果并不明显。可见如何提高高考数学第一轮的复习效率,是我们每一个承担高三复习任务的教育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从教多年,现把自己的高考一轮复习的方法和对策与同仁们共勉,有不到之处愿与同仁们继续商榷。

一、上好高考复习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高考数学复习方法指导

高考复习第一节课,不要大讲集合的概念是什么,应该先给学生分析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介绍高考复习的三个阶段,再分析高考复习中第一轮复习在整个高考复习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第一轮复习,从现在开始要行动起来,最后老师就高三复习进行学习方法介绍和指导,并对今后的复习提出严格的要求。

二、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牢牢把握高考的命脉

高考命题是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高三数学复习要以《说明》为指导,在内容取舍上,应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注意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弄清《说明》中各项要求的具体落脚点,准确掌控、理解,掌握对数学知识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还要对照题型示例,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仔细揣摩,把握试题改革的新趋势。

三、帮助学生建立“笔错本”

“宁可清晰的错误,不可模糊的正确”,这句话不是出自哪位教育家,而是来自我的学生改错本封面上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也作为勉励历届学生的至理名言。我这里说的“笔错本”是“笔记本”和“错题本”合二为一的本子。我们的大多数学生每天做题做题再做题,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只知道做题,不知道把做错的题再做一遍,只知道做题,不知道总结解题规律,只知道做题,不知道反思我为什么没想到这样做。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记笔记,课下要整理笔记,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把平时做错的题改在纠错本上,并在关键步骤旁用红笔标注,然后在错题后写上评析,总结错误的原因,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每次考数学前,把“笔错本”仔细地看看,记住为何犯错,这样就可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四、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一轮复习必须狠抓基础,坚决杜绝“眼高手低”,必须以课本为依据,狠抓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教学,狠抓通性通法的教学,基础题反复练,反复讲,务必夯实扎实。“课本”是高考数学的根本,在第一轮复习中,好多学生与课本疏远,不知道看课本知识,不知道做课本例题、习题,每天苦思冥想课外资料书上的题,不仅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还耽误了夯实基础,消减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在历届的高考复习中,我要求学生必须拿一个大本子,不用抄题,把课本习题跟上复习进度做一遍,每周督促检查一次,帮助学生养成重视课本,重视基础的好习惯,并把课本有些例题习题精选为备课内容,给学生分析讲解。高考命题对考生思维能力、升入高校继续学习潜力的考查是核心,因此高考题中除常规题以外,就会出现一些有意避开老面孔的新题。许多学生基础不扎实,对基本问题、概念和方法的本质缺乏较好的理解,因此遇到生面孔的新题,就不会思考、产生恐慌,不知以不变应万变,也不会选择好的解题策略。

高三数学课后作业应该多样化,留给学生消化理解,要学好数学不做题肯定不行,搞题海也不行,学生整天有做不完的题,自己失去了读书、看试卷,整理笔记,理解和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虽然学生题目做了海量,但对数学的理解却很肤浅,基本是处于机械模仿状态。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高考适应能力不强,甚至可以说相当脆弱,无法适应变化。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可以多样化,除了做题之外,可以把看书预习,本章知识归纳小结,试卷改错,整理笔记,甚至考试后的卷面分析等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足的消化理解和反思提升的时间和空间,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激励,让数学临界生成为二本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变为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演变成了她们对老师任教学科的兴趣。

第4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2014年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启示

一、总体评价

2014年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以新颖的视角,创新的手法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艺术化的“剪裁”,彰显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以及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命题特色,试题高度体现“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价值取向。本试卷很好地坚持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试卷中绝大多数题目采用熟悉的背景材料,常规的设问方式,基本的解题方法,与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匹配度高。从考试性质上审视这份试卷,它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总体来讲,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灵活度,是一份可圈可点的试卷。

二、试题特点

(一)考查全面,突出主干

2014年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如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重点知识在试卷中占主导地位。统计数据(具体见表1和表2)表明,文、理科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均达80%以上。试题有效地检测了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对高中数学主体内容的考查达到了必要的深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体现以问题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在“平凡中见真奇,朴实中考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意图。

表1 2014辽宁高考数学文科试卷考查知识与分值分布表

表2 2014辽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考查知识与分值分布表

(二)考查知识联系,在知识交汇处命题

“数学学科命题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根据这一要求,2014年数学试题命题者注意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通过知识的联系、渗透和综合运用,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文科试卷第9题,理科卷第8题,是指数函数与数列的交汇;文、理科试卷第17题是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交汇;理科试卷第19题是空间向量与空间图形的交汇;文、理科试卷第20题是以解析几何为背景材料的试题,涉及了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的交汇;文、理科试卷第20题,以解析几何为背景,有效融入了不等式的应用;文、理科试卷第21题,打破传统模式,以导数为主要工具,将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完美融合在试题背景中。这类题的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基本作为压轴题出现,主要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强调能力立意,侧重理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试题从多个角度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文、理卷4、7、19题),如文、理卷第7题对三视图进行了考察,考生不仅需要有三视图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理12题),主要从数学语言、数学模式与数学模型两方面对抽象概括能力进行考查,需要考生能读懂题目中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能把数学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结合图象解决问题;推理论证能力(文21题、理21题)需要考生既具有良好的观察、联想、想象等直观发现能力,又要具备探索、演绎和论证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文、理卷17题)、数据处理能力(文、理卷18题)要求考生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强调数据处理能力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给高考带来的一个变化(文、理科数学能力立意考查具体统计数据见表3)。

表3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文、理科能力考查统计表

(四)注重数学基本思想的考查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试卷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尤其在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和运用数学思想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1)文、理科试卷第7题,利用几何体的三视图来求几何体体积,此题处理时可以借助熟悉的正方体,从正方体中寻找几何体,这考查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2)文科卷第16题,理科卷第11题,当x∈[-2,1]时,不等式ax3-x2+4x+3≥0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分析:用变量x的不同取值作为分类的标准,采取分离参数法(常规方法),一边是参数,另一边是关于x的函数,再利用恒成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利用导数法求函数最值,最终求出参数的范围。这两道题主要考查函数单调性的综合运用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在以往的高考题中也能找寻到这种题型的影子。例如:2008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第14题,设函数f(x)=ax3-3x+1(x∈R),若对于任意的x∈[-1,1]都有f(x)≥0成立,则实数a的值为?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数学思想既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提炼问题本身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文、理卷第15题,已知椭圆c:[x29]+[y24]=1,点M与C的焦点不重合,若点M关于C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B,线段MN的中点在C上,则|AN|+|AM|=?此题处理时有两种方案:第一,可以让M点选取为一个特殊点,比如短轴顶点,考察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第二,对比2013年辽宁文科试卷第11题和第15题,理科试卷第15题,彼此共性在于把握圆锥曲线的定义,将问题转化到曲线上任意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问题,实现了对核心知识的考察,体现了命题者着眼基础,立足核心与本质的指导思想(文、理科数学思想考查具体统计数据见表4)

表4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文、理科数学思想考查

统计表

(五)侧重选拔,尊重差异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试卷中不乏解法开放的试题,选拔功能突出,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能够使一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试题既有“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又有“度量计算、思辨论证”。问题设置简洁明了,思维层次逐步提升,解题思路开放多样,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力求使得不同思维方式、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科学的评价,例如理10、19、20题,文19、20题等都有多种解法,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殊途同归”。(1)理科试卷第10题,已知点A(12,3)在抛物线C:y2=2px的准线上,过点A的直线与C在第一象限相切于点B,记C的焦点为F,则直线BF的斜率为?此题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考生可以利用判别式来确定切点,也可借助题目中切点在第一象限的已知条件,将曲线方程化为y=[8x],利用导数方法求出切点。试题的设置关注到了不同考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有效地考查了考生思维的差异性。(2)文、理科试卷第20题,在处理已知中三角形面积最小时,有的考生会先设出直线方程,进而利用点到线距离来确定直线与圆相切位置关系,最后将面积表示成函数模型,进而求得最值及此时的p点。也有的考生会将变量建立为∠pox=α,将面积表示为[12]・[1sinα]・[1cosα],接着利用三角公式化简就很容易得出p点位置。此题考查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知道解析几何问题突出坐标化思想,而方程思想则是坐标化思想的核心,文、理卷第20题很好地体现了解析几何处理问题的强大工具性。由此可见,不同层次的考生会选择不同的解题思路,但计算量及解题所耗时间差异很大,这对高校分层选拔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正好也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区分度在这上面也有所体现了。

(六)适度创新,亮点突出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试题不乏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命题人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养的题目,完美阐明了高考数学试题中命制创新试题的意义、方式、内容和题型。例如文、理科卷第16题和理科卷第12题:(1)已知定义在[0,1]上的函数f(x)满足:①f(0)=f(1)=0;②对所有x,y∈[0,1]且x≠y,有|f(x)-f(y)|

(七)文理有别,体现差异

根据文理科数学教学不同的要求,理科侧重考查抽象概括、理性思辨能力,文科侧重考查形象直观、具体应用能力。对比2013年辽宁高考文理试题,今年的高考试题根据对文、理科学生考察要求的不同,加大了文理差异。2013年文理相同客观题13道,主观题2道以及选做题。2014年文理相同客观题11道,主观题1道以及选做题,同时增加了3道姊妹题。(见表5)

表5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文、理科数学比较表

三、对教学及复习的启示

(一)夯实学生基础,精心构建知识网络。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试卷中,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概率统计仍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基础知识的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考查的好题。因此,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不应只是把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简单地重复一遍,而是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网络,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于在高一、高二学习新课的时候,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不少内容的获得往往是分散的,缺乏必要的深度和高度,而高三学生的视野相比高一、高二较为开阔,对于原来的知识点可能有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教师要注重回归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站在高中数学知识整体的高度重新审视教材,使学生的大脑呈现的不再是一大堆公式、定义、定理等,而是清清楚楚的几张知识网络图。这样,学生在高考时,就能快速地确定解题思路,迅速调集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快速通过选择、组织,使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彰显本领。

(二)注重思维方式,挖掘典型例习题的潜在价值

纵观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试卷,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新课程理念。这也给今后的考生及教师传达一种思想,要淡化特殊技巧,不必将精力花在钻研偏题怪题和过于烦琐、运算量太大的题目上,而应重视基本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所以教学中例题的选择一定要恰当,强调解题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而对于个别题目的特技应少讲。由于课本例习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迁移性,它们或是渗透某些数学方法,或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或提供某些重要结论,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例习题本身蕴含的潜在价值,加强课本例习题的改编、变形、延伸、拓展,多归纳总结,提高“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的能力,善于观察题目,分析题目,反思题目,注重回归课本,跳出题海。

(三)重视阅读理解,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对应,而数学表达则让学生更好地通向理性思维。纵观近几年辽宁高考数学试卷,无论是从符号、图表、数学公式,还是行文叙述、新定义情景等问题,对学生在准确理解、恰当表达方面要求较高。鉴于此,教师需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要善于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把形式化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去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此外,解析几何题目的运算量一般比较大,而且大多带有很多字母,因此运算能力差导致运算出错常常会对解题造成很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耐心与毅力。

(四)强化探究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数学学科的命题特色和发展方向。只有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考生,才能最终脱颖而出。教师需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知识深究细探,尽量少用几十年不变的陈题,从资料中多涉猎新题,以探索性的问题为切入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通过新题归纳解题的思维方法,激发头脑的思维风暴,同时关注题型的多向发展,重视横纵联系,拓展思维方法,加强多元交汇,培养创新意识。

[参 考 文 献]

第5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考数学卷;能力考查;三角函数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将不再由福建省自行命制,而改为由国家教育中心组织专家命制,我们高二下学期才确定了要考由国家教育中心统一命制的全国卷,这对于我们这一届师生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变化。如何调整复习及学习策略,是高三年师生亟须直面的问题。老师利用暑假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研究学习了全国数学试卷的特点。

放完暑假回来老师的试卷命制风格开始出现了变化,试卷命制的风格上开始模拟全国卷。而对于这种变化,一向理科还算是强项的我有那么一点不适应了,开始感觉一张试卷会做不完。数学试卷除了压轴题做不出之外,还会有一两题时间不够做,这下我有点着急了。我开始主动去找老师,了解分析全国课标卷在能力考查及试卷命题特点上的变化,努力调整教学策略去适应这个变化。

一、高考数学福建卷与全国卷的异同点

(一)共同点

从考试内容上来说,几大主干板块像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与导数等都仍是考查的重点,其他的非主干内容考查内容变化也不大。考试内容上没多大变化,不适应主要是由不同的能力要求变化引起的。

(二)不同点

1.试卷的结构分布及试题分值有些不一样

以前福建高考数学试卷选择题10题(每题5分),填空题5题(每题4分),解答题21题是14分,选考题是三选二(每小题7分),其他解答题都是12分,而全国高考数学试卷选择题12题(每题5分),填空题4题(每题5分),选考题是三选一(每小题10分),其余解答题每题都是12分。全国卷选填的总分达到了80分,比之前福建卷高出了10分。

2.送分题少了,中档题多了

全国高考数学试卷无论是选填还是解答题,它的送分题都减少了,中档题多了,很多题目都需要想想算算。

3.对一些章节的知识点及能力考查要求提高了

全国卷对立体几何部分的考查要求要比福建卷高,一是多考查了球的知识,二是三视图的考查难度也比福建卷高些;全国卷数列有时候也是会考解答题,和三角函数轮换着考,而福建高考数学卷很多年都没有命制过独立的数列解答题了。

了解及分析清楚了全国高考数学卷和福建卷之间的差异,我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及复习策略。

二、全国卷背景下的数学高三复习策略调整

1.强化选填训练,注意积累一些选填的解题技巧

针对小题的数量及分值均有提高的变化,我买了本“小题狂做”开始练习,并且有意识地积累及运用一些解选填小题的解题技巧,如排除法、特殊值法等,小题能不大做的,尽量就不大做。

2.注意限时训练,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速度

全国卷送分题少了,需要想想算算的题目多了,就导致整张试卷的运算量及思维量会增大这一特点。我听从老师的指导,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开始有意识地进行限时训练,慢慢地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速度。

3.针对变化,恶补一些新增的知识内容

全国课标卷对立体几何、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及三角恒等变化)、数列的考查要求提高了,那我在老师对这些章节进行一轮复习的时候就特别重视,紧跟老师的步伐,并且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做些相关的补充练习。对于新增加的球的接切问题,刚开始做起来也感觉很吃力,经过复习,及自己在不断练习过程中的消化及整理归纳,渐渐找到了解题的感觉和门道了。

4.积极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全国高考数学卷,在思维能力的考查层面上有不少题目的要求都提高了。针对这一变化,我们老师有心地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开辟了“思维体操”栏目,每周会给出一两个相对比较灵活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讨。我也积极加入到每周的挑战行列之中,通过这个栏目,我和不少同学经常利用课下时间交流思路及解题方法,有时候老师还会鼓励我们尝试对题目进行变式,让我们自己出题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挑战及探索的乐趣,也开阔了自己的思维,提升了自身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到两者的差异之后,我在跟紧老师的复习步伐之余,开始有意识地多做一些题目,多进行限时练习。在学习及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注意培养自己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使自己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并在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方便得到进步和发展,努力适应全国卷的题型和难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发现自己的成绩也慢慢回升了。

在高兴自己实现了适应和过渡之余,我又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三的学习之路,找对正确的复习策略,然后就要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任亚楠,元丽丽.课标全国Ⅰ卷与福建卷的对比:以理科试卷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5(7).

第6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考数学试卷 新课程改革 教学

2007年高考数学试卷,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试题布局上由浅至深、坡度平缓、平易近生,突出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题目语言叙述简洁明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减轻了学生对数学试题的畏惧心理,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但解答题每题第(Ⅱ)问有一定难度,虽题题可得分,但要得满分不是很容易。

纵观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文科选择题第(1)、(2)、(3)、(4)、(5)、(8)、(9)、(10)、(11),填空题(13)、(14),理科选择题(1)、(2)、(3)、(4)、(6)、(8)、(10),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观察可直接获得正确答案,为后面做解答题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障。另外理科六道解答题,文科除(17)题外,都是每题两问,且各题第(Ⅰ)问也非常容易上手。整卷试题难度下降,尤其是选择题确实出人意料,考完之后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叹息。

今年是我省新课程卷高考的第四年,本来新课程改革将原先旧教材“两年新课、一年复习”中的高一、高二课程在经过增删之后变为高一、高二必修,高三选修的三年课程体系,对高考复习的“题海战”进行了正确引导。但回顾一年来的高考复习,由于受应试教育与高考压力过大的影响,又出现了“三年课程,两年学完、一年复习(一本资料再配其它冲刺卷、仿真卷)”的思想在指导高考、抓高考的局面,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相去甚远。

不可否认,我们在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来自于“传统教育”的弊端,存在着“应试教育”及高考压力过大的影响,数学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可见,数学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练习题越来越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整天就是上课、补课,奔波于上课―作业―考试之中,且频繁的考试(如月考、期中、期末及统考等各类考试)使教师、学生忙于应付。一些教师总是担心高考中会出现没有讲过的题型甚至是题目,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成了装载知识的“器皿”,数学教学是将(高考用到的)数学知识注入到这些“瓶瓶罐罐”之中而已。沉重的课业负担成了束缚学生的枷锁,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历数多年高考试题,不少考生难以遂愿,对试题迷惑无措,总结曰:理在书内,题在书外,要想考个好成绩,要大量做题,熟能生巧。这势必为题海战术推波助澜,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及复习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复习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除了解题做练习卷外,不知道如何复习数学。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数学成了玩“杂技”,不仅要学生在题海中遨游,还要求学生有解难题的本事,要掌握解难题的技巧,把数学的解题训练变成了“深挖洞”、“练高招”,形成了以技巧训练为主。这种做法偏离了新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为后续学习培养能力的正确方向。于是,学生基本上是以解题代替复习,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己任。教师不应只是讲课与布置作业、考试与评讲试卷,不能用练习册、练习卷去填满学生的课余时间,抓住个别试题“深挖洞”,盲目延拓复习范围,加重学生负担,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否则就如07年高考数学题必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叹息、无奈与出人意料。

回顾已经过去的高考,反思过去一年的高考复习,在叹息之余,尽管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简单出人意料,但深思细究,也确实在情理之中。

本来学数学不做题就如同“玩儿戏”,这话说明做题训练对学生数学的重要性。要掌握数学知识,必须进行多类型、多层次、一定数量的解题训练,要训练到位。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新的课程改革,数学科采用二、一分段,必修与选修课程结合,且在高三阶段的选修内容属高考范围。对一般人来说,特别是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并不是要成为数学家或从事专门而高深的数学知识的工作,因而对他们进行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常规训练就可以了。坚持常规训练为主的要求,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也符合他们的实际,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这才是抓住了根本,抓到了点子上。没有必要让他们做技巧性很高的训练,以免过多加重他们的负担,而今年高考命题恰好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教学可以培养、提高学习兴趣,同样也能扼杀学习兴趣。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枯燥的数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法,严重的高考压力,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更谈不上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只要我们扎实认真地立足课本,跳出题海战,切切实实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紧扣知识点,适当拓展,三年课程三年完,夯实基础不畏难,那么2007年高考数学又在情理之中,与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合拍的,该试卷确实是一份导向明确的好试卷。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考;高中数学;有效策略;复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文化水平的提高,高考数学也逐渐趋于测试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能力方面的发展,于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复习教学的首要条件及重点。目前,在高中数学学习生涯中,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其在高考中要应对的数学考题都越来越复杂化,其知识点的考查都倾向于学生的逻辑性、正确性、牢固性,尤其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及思维逻辑程度,看学生是否能将书本上的硬性理论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中。伴随着时代的改变,如今的数学考试都建立在以一种新的方式方法来出

一道简单而不是很困难的题,这样的方式尤为重要的是凸显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不同角度及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的整体知识做了一个全面的测试。根据这样的现实情况,摸索高中数学在高考之际的复习方式就成了各位教师应面临的任务,也是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条件。在高三这个压力大、学习任务大的时期,一种紧随时展的复习方法就能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减轻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按照考试基本需求与教材的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通过提出有效策略带领学生走上一条提高运算能力、加强逻辑思维及提高学习效益等全方位发展的道路。

一、以培养数学思维为高考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21世纪这个新时代的引导下,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更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我们都需要用一种理性的、先进的、富有逻辑性的思维去做好每一件事,学好每一门课程。然而在高考之际,数学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逻辑

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

根据这样的要求,教师首先要采用的有效策略就是,在讲课的时候应用先进、科学、紧跟社会发展且符合教材安排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复习,例如,在复习数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及新教材下的出题倾向进行摸索,然后结合课本及参考资料或是历年来的高考真题对学生进行讲解与探讨,运用一种知识程度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复习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在基础复习的知识里培养学生解题的逻辑思维与运算能力,教师还可以

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与解题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像这样不仅

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运算能力与思维,还能让学生在遇见一道既复杂又不懂的数学题背后领悟其不同角度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方式。

其次,教师就应该运用多层角度的数学思维方法对高考数学

进行复习,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他们自身所面临的学习繁重及压力大的问题,其自身的思维灵活程度是很有限的,于是,在这时教师提倡多层校对分析的数学复习法对于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有效策略。例如,在高中数学几何体积的公式推算方式里就结合了代数、几何的两种组成形式的运算步骤,教师就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及灵活的运算能力。用不同角度的解题方法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由此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的数学思维进行分析。像这样的复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就算在很紧急、很紧张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忘记了最基本的解题思维与步骤。因为现今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好、考试应对能力不行等情况往往导致学生出现一些低级且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所以,在即将高考之际提倡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提高数学教学复

习的有效策略,也是提高高考数学复习质量的有效策略,还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及培养学生应对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以不同阶段、不同的应对方法作为高考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1.要紧跟考纲的发展,摸索其隐藏的要求

在即将开展全面复习阶段之前,教师必须仔细地研究每年由国家教育部门及省教育厅发表的高考考试大纲,教师在其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无误地掌握考试要点及考试倾向,然后教师之间可以对其开展有效的、科学的与合理的探讨,并将其探讨出来的结果运用到高考数学复习有效策略的教学实践中去,争取为开展高考复习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及起到建设性的作用。高考数学是一个要求全面发展的科目,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能力及部分解

答能力,并且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考试大纲的要求,并分析怎样的数学思维及解答能力能符合本年高考的发展,由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应清晰无误地掌握高考要点,从中摸索到其隐藏在身后的重点。例如,在分析教学大纲的时候,可以根据它的要求找到与之相应的教学课程与复习方法,通过一步一步地分析过程来摸索这其中的奥妙,然后再以此为基准开展符合考试大纲的复习步骤与方法。通过这种紧随考试大纲要求的复习方法,既能有效地开展复习之路,还能为复习教学制定一个不脱离考试要求的目标,由此达到紧跟时展要求及提高高考数学复习质量,提高学生能力为最终结果。

2.以抓住重点为复习方法,提倡统筹兼顾

在这些参加高考的学子中,大家都学了很多年的数学课程,都做过很多数学试题,都遇见过很多难题,于是根据这样的情况,值得让教师注意的便是学生做了那么多题,对高考来说真的会有用吗?真的能在高考中起到实际性的作用吗?所以,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对于什么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有效策略,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地展现在高考考试中。由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结合实践抓住重点为教学原则,并与各个部分达成统筹兼顾的效果,例如,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在复习几何课程时,教师就以一种问题式的讲解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分析出此篇章的重点及考试重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细节让学生掌握解其题的基本步骤及基本方法。像这样通过久而久之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一种数学思维,自然而然地就对每一道题都有个自身独特的见解,由此就能科学、合理地抓住每一道题及每一个范围的重点,像这种深入学生内心的复习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统筹兼顾的效果,才能提高高考的复习效率,才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

3.以灵活运用的复习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论是复习阶段还是学习阶段,其灵活运用的有效策略始终贯穿了数学的整个环节,尤其是在复习阶段,教师不得不重视其发展。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式多用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师复习公式套用的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很多从不同角度解答同一道题的事例,再通过自身的特点不断创新、不断摸索,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在高考之际运用这种灵活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策略。

总之,在即将高考之际,教师以一种先进、独特、科学、合理、创新且紧跟社会发展的复习教学方法,是高考数学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及新教材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慧敏.“导学案”与学生数学自主学习[J].中学数学杂志, 2011(01).

[2]梁志恒.高三数学复习课探究性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9).

[3]张国辉.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湖南教育:下,2010(04).

第8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考数学压轴题;应试策略;选择题

在高考结束后,有很多考生反映,对于数学试卷中的最后一道题,不知道如何解,有的甚至反映,没有时间去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在很多考生中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寒窗苦读12年,在高考的时刻,竟然连压轴题都没有看,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思考。

思考一:事出有因

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直到现在,数学命题一直是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可否认,压轴题是整个高考数学试卷中最难的题目。之前,数学考题一般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三基的考查,会在选择题型和填空题型安排一些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即使是前两个解答题也是比较容易的题型。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需要难易结合。考生在解答前半部分的试题时较容易得分,在后面几个具有选拔性题型时,就会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但经过实践证明,有些压轴题会超出大纲范围,考生在解答这部分的题型时,不仅会耗到大部分的时间,而且成功率很低,所以考生在这部分的得分会很少。

针对于这样的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特点,大部分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确保一、二题,稳拿三、四题,力争五、六、七,不理压轴题”的应考策略。通过放弃这种高难度的试题,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解答容易得分的考题。这样有的放矢,也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避难就易”的指导策略,有时确实会让学生得到不错的优惠效果。但是,现在的时代不同了。

思考二:形势有变

高考数学命题者已经充分认知到这一问题,与大部分考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难题设置就如形同虚设。这样的试卷结构不仅不利于选拔优秀的学生,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中学的教学秩序,从而会违背命题者最开始的想法。所以,命题者在试题的设置上做了一定的调整。

1.降低压轴题的难度

在降低压轴题的难度时,命题者采用了这样的措施。

(1)选用常规题

(2)使用学生熟悉的材料

(3)分层设问、逐一减缓坡度

例如,在2016年新课标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第23题中,研究的是坐标系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其中穿插考查了曲线的判断方法,方程组的求解的相关知识,这就充分考查了数学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在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2卷中的第22题中,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证明题,其中穿插考查了学生对于平行线的证明、面积的求解以及参数方程与坐标系的联系。考生要想在高考过程中,将整个压轴题的分数得到手,显得有些困难。但是,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充分了解常规的重要性,所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设出参数方程、建立相关的方程联系组,逐一建立相关的解题步骤,在压轴题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解题的起点并不是很高,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是要求很高,所以,考生入手是比较容易的。

例如,在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2卷中第21题中,研究的是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在求解函数的单调性时,就运用了导数的解题步骤,综合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涉及了对于导数和零之间的关系,来辨别函数的单调性,这些都是学生经常会运用到,且非常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学生会对这样的考试表现得游刃有余。这道题还分别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中第一问属于中等的水平,第二问是高等水平,即选拔性的水平,这样的设问形式就减缓了解题的坡度,便使得不同水平的考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能力。

2.评分标准中的优惠政策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轴题的难度,还在评分标准中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例如,在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2卷中的第21题中,如果考生可以设出函数的导数形式,并求出导数在什么情况下大于零,什么情况下小于零,就可以得到导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当考生做到这一步骤时,就可以得到3分。如果考生可以利用零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准确得到函数的单调性,就可以得到6分。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考生如果可以做到这一步是很容易的。在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2卷中的第21题的第一设问中,考生是很容易可以得到单调性的情况,从而轻松得到6分。这种不等值的评分政策,是只有压轴题才具有的。

3.增加了选择题的难度

在降低了压轴题的难度时,相对应地增加了选择题的难度。例如,在2014年新课标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中,后3道的选择题就较灵活,且是考查综合题型的题目。

思考三:题变我变

“考场如战场”,当考试的试题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复习以及应考的策略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如果不这样做,就会由于出现认识的错误,教师在指导上出现的失误,使学生丢分。

就如何看待试题的设置要求变化,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命题者有共识点:

首先,为了准确地控制试卷的难易程度,命题者在保证了整个试卷是一个逐渐增加难度的过程,而且每种题型也是这样的一个坡度。这就告诉考生,得到了基本分,再去考虑得到更高的分数。无论是哪种题型,都需要考生付出很大的劳动才能得到成果,不能说,选择了只要多拿分,整个数学试卷就可以多得分,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完成整个试卷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不同难度的题目,才有可能得到高分数。

其次,试卷的两个极端,过度困难或是过度容易,都容易产生不利的消极影响。命题者在审查试卷时,要努力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即要努力改变在解答题中,前两天是送分的,后两题是放弃的这样一种情况。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攻克压轴题,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最后,数学试题的变化与调整是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是逐渐完善的过程,这些变化是一种创新与发展。我们就要顺应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对策。

参考文献:

第9篇:高考数学能力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三数学 复习教学 有效途径

一、高三复习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高三数学课堂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发现,高三数学课程的时间呈现出以下特征,知识整合复习占到总课程时间的20%,巩固训练和综合练习的时间占到课堂教学的80%。高三数学的复习教师通常采用两条线路,第一条线路是高中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第二条线路是高考模拟试题的练习。在第一条线路中,教师通常按照一定的线索将单元知识进行串接,然后进行跟踪训练,第二条线路就是做题讲题的方式,占到课堂时间的一半以上。高三数学的这种复习思路将学生牢牢控制在题海战术中,学生每天都要做跟踪巩固练习,同时平均每三天要完成一份高考模拟试卷。从高三数学的复纲来看,基础知识的考核占到高考命题的80%,也就是说学生的成绩应该达到110分左右,但是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高考数学的平均成绩在80―90分,这就证实传统以试题为中心展开的高中数学复习是低效的。在试题的讲解上,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向学生询问困难试题然后讲解,教师对于难度较小或者难度适中的试题大多采用的是口述讲解的方法,而关于难度高的试题教师则采用的是详细的书写方式,并在时间的分配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倾斜。高难度试题是区分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过分关注高难度试题而忽视基础试题,会造成更多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影响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认真分析“两纲一题”,确定高中数学的复习重点。

“两纲一题”为高中数学复习课堂有效进行指明了方向,一是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它规定了高中数学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及不同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二是指高中数学的考试大纲,它规定了高考要考察的知识范围,对知识的能力层次做了明确规定,这为教师选择课堂教学的重点提供了航标,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两纲;三是指高考数学试题,高考数学的考题难度如何,高考试题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折射出历年高考试题的基本走向和考查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范例。例如,在高中数学空间几何的复习中,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柱、锥、球的基本结构特征,能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视图和直视图,并计算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图形,通过对考试大纲的分析可以看出,考试更多考的是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图形的尺寸和线条不做严格的要求,也不要求学生记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这就为高三数学复习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折射出高考数学的一个趋势,对记忆知识的淡化和对高中数学灵活应用能力的加强。高中数学教师要有效分析两纲一题,在分析两纲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认识,哪些是基础知识,是应该重点复习的,哪些是能力知识,哪些是超纲知识,是不需要学生掌握的;同时,要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对高考试题进行统一类型试题的横向对比,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把握同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对同一省份的试题进行纵向比较,了解自己所在省份高考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规律,总结出高考的热点、难点和冷点。

(二)回归课本,巩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课本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和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的内容编排,它包含了高中数学基本知识点的要求,试题也是在精心设计和逻辑分析基础上的经典试题,通常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对近些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已经由考查难点试题向考查基础试题转换,有些试题都是对课本原有试题的变型和综合。因此,高三数学的复习课堂应该回归课堂,回归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具体来说,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重现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包括在这个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引导学生梳理出高中数学的知识主线,通过知识主线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性质、数学解题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梳理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试题充分联系高中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第三,充分理解和做透高中数学的典型试题和习题,对试题进行变式、分解、综合等的练习,引导学生活用知识点,活用解题方法;第四,通过在高考试题中寻找课本的原型,记录每一道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对没有掌握或者不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的复习和巩固,以不变应万变,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行,高考数学已经由难点试题向基础试题转变,传统的以题海为中心的高中数学复习方案已经不能够适应高考基础试题灵活考查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两纲一题”,在分析两纲一题的基础上,着眼于课本,着眼于高考原题,训练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