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改革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改革总结

第1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200

初中历史教师除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更应该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升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对学生思想与情感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初中历史在宏观视角下为学生展现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和寻找人生意义,并且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得到大范围的认可和重视,初中历史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初中历史教师也纷纷响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突破与创新,这无疑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在已取得的傲人成果面前,初中历史教师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鼓作气,继续突破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初中历史知识面广、有趣生动,却在学生中遭受冷落,学生普遍将初中历史视为记忆性的课程,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更偏向于语数外,或者思维性较强的物理、化学。不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仅仅对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简单地认为历史学习看看书,抽时间背一背、记一记即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初中历史没什么可学的。更有甚者,学生在历史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而历史作业却存在抄袭、应付的现象。这一系列现状表明,学生尚未真正认识到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对初中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

(二)陈旧的教学方法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一方面与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教师有着紧密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令人堪忧的现状,也与教师有直接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甚至制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少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较低,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陈旧,阻碍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代替学生的思考,压制学生思维的发散;还有教师缺乏教学热情,为教学而教学,不善于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科设置不科学,教学资源^少

初中历史一直以来被不少教师和学生视为“副科”,在学科设置上,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历史课的课时量较少,而且在一些学校,不少历史课被用来上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等其他课程,尤其是在临近考试时,历史课被占用率极高。这反映出不科学的学科设置,导致初中历史课时量紧张。而教学资源较少,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因素之一,一方面,不少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较弱,一部分历史教师并非历史专业毕业,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另一方面,教科书和练习册既是仅有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教学资源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能为学生学习助力。初中历史在学科设置上处于弱势,教学资源也较贫乏,制约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

二、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具有积极作用。在思想层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纠正原有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较好地学习历史。比如,教师发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不宜马上批评,而应该温和地提醒,在课后找学生了解情况,看学生是否是对历史缺乏学习兴趣,还是其他原因,再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要想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教师不妨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得学生逐渐喜欢上历史。比如,教师在课前几分钟讲历史趣味性的小故事,或者让学生来分享,以此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二)实现创新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堂初中历史课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表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应该实践创新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的创新教学离不开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再结合教学实际做一些改善,使之满足于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比如讲人教版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时,先观看老兵回忆抗日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上得到感染。接着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归纳,作几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看,积极发言,能够感受到学生较好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三)联系相关学科,整合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切,教师应该主动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合力,促进初中历史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同样是在上《中华民族的》时,笔者联系初中地理知识,通过地图来分析战争局势等。其实,不难发现初中历史与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主动运用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为初中历史所用,这样既能够弥补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学习,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第2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关键词】“以生为本” 视角 历史教学改革 探索 反思

一、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考查的情况,这就导致历史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以生为本”视角下进行思考,打造多样化历史课堂,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的基础上,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

1.要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过程中,往往对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的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考查到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历史的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记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在进行《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并辅助以隋朝时期的故事(例如,隋炀帝绸缎裹树、三征高句丽、杨玄感病变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波澜壮阔的隋末时期产生浓重的好奇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的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改革下,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合理插入历史故事,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好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2.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喜好来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辅助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维持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教学状态,进而有效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历史教学一门人文学科,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有效的吸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具有对于历史的好奇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历史课程中《》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侵略者的憎恨,选择一些历史题材来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述,进而发挥出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冯子材镇南关大破法军”等历史典故,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辅助的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形成独立历史思维的历史教学目的。

3.要尊重学生自我讨论学习的意愿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共同进步。

例如,按照“以生为本”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失败原因的讨论,让学生进行对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的综合性考虑,通过互相合作,顺利的完成课程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实际的进行历史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课程知识点的深刻认知,有效的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满足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苗登. 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S1).

[2] 钱钧. 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设计新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03).

第3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各个教育阶段的各个教学科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明确要求要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创造条件、贡献力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亦是如此。而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新时代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关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应用措施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理论为依据诞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旨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学习动机,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也确保学生综合素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最早的提出者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施瓦布,其指出:“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实际的积极态度。”总之,自主探究能力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态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笔者主要从初中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过程来进行阐述。

相比其他的学科,初中历史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创造性,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历史故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和处事方法,也能够对国家和世界的各种活动有全新的理解,有助于其今后工作的开展和社会活动的进行,所以,就初中历史课程自有的特点来看,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另外,在初中历史中落实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相关历史知识的影响和指导下,能够自行设计学习环节,配合初中历史教师的课程学习方案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进而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并对其内涵和真谛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说,从其实施的过程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的。

三、确保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实践应用的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而如何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历史教学知识,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实践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遵循基本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原则

经总结可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模式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一是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二是遵循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基本结构;三是以初中生的基本认知能力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主体性、体验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五是要充分利用一系列的“活动”来丰富课堂,比如情景剧演出、问答形式讲解等多种形式。

2.注重课程的选择

在落实研究性学习方式之前,教师一定要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课程,避免课程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具有基础的对历史事件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同时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思维也比较敏捷,所以,教师在选择相关历史课程的^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判断能力,以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3.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交流分享平台的建立是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桥梁,所以,教师在展开探究性学习方式之前,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视频、音频、多媒体幻灯片等,让学生能够对即将进行探究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演示的内容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做进一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互相交流意见、感想和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最后,教师还要做最终的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总之,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依旧在不断地推进,在当今的形势下,更多的初中历史教学一线教师面临着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所熟知,而且也在努力地应用其中,就其应用效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但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究和完善,在确保其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促进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发展,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十分值得研究。因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这个现象既影响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向前发展,更阻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存在低效化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一是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初中各科教学包括历史课程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与以往教学模式有了改变。但是由于一些教师仍然延续着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然后教师布置作业。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无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逐渐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教师仍然沿用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意,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学校对于初中历史课程不重视,初中历史课程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来讲是一门副科,存在课程设置少的特点,加之许多学校对于历史教师的培养不重视,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设备等没有给予很大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造成了初中历史教学低效化。四是由于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突破,不重视因材施教,特别是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使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畏难等情绪。

二、解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问题的对策

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有自己的特色。首先,相关内容或者事件时间上比较久远,这种久远往往使学生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化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因素,将久远的历史故事或者实物以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在我身边这种感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将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名胜古迹通过计算机以视频教学方式投射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这些承载当时历史的名胜古迹,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教学的责任感,不能认为自己教授历史这门副科而缺乏教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授课程时特别是在课堂设计上、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和作业布置上都存在松懈懒散、对付的心态,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就不佳,愿意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慢慢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能够不断增强教学的责任感,将历史课程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拓宽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课堂上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3.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所谓课堂教学反馈,指的是教师要能够掌握学生课后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学反馈既能够帮助教师真正了解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够找到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因为,课堂教学反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其重要。教师要能够在课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直接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测验、兴趣比赛等方式检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结合相关测验、比赛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情况后,教师要能够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采用更新颖、更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阻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更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各级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够及时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广阔。

作者:安中娟 单位:兰州市第二十中学

参考文献:

[1]朱秋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22.

第5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贯彻与落实,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历史学科,注重的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通过对曾经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的学习认识,从中汲取经验,获取感悟。要想学好初中历史,就应该在其教学中展开合作探究模式,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最大有效性,将学生都培育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是以“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单纯地只是接受知识的灌溉,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合作,乃是当前社会的大势所趋,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之道,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点就尤为重要。而我们当前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历史学科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中发现问题,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这种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当前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必要途径。

二、开展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虽然很必要,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想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合作预习,课前探究

课前预习对于历史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达到预习效果,可以让学生实行合作预习的方式,进行课前探究,集思广益,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会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由于隋唐时期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现在要学习那时候的文化,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就需要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去图书馆,先对那时的历史进行必要的了解。同学们可以一起去,共同合作,将每个人的查阅结果都综合到一起,再对其进行探究,如此一来,老师在上课时,学生就可以很轻易地理解其中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组合作,课堂探究

课堂上,为了实现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最大有效性,老师可以将班上的所有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给每一小组分配任务,让小组内的所有成员搭档合作,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再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一组的合作效果最好。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有一课是《》,历史老师在讲这一课时,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以下任务:(1)总结“”是如何发生的?(2)“”中出现了哪些新事物?(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老师都不给答案,让每个小组自己去寻找,相互之间合作探究,得出属于自己小组的答案,然后再让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评出哪个小组总结得最正确、最完善。

3.课后交流,加深探究

课堂学习,学到的知识也许当时记得很清楚,但是时间一久,学生就有可能会忘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注重课后巩固。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无知,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的思维方式也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合作,把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大家一起借鉴学习,以求共同进步。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学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前,人们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这一结论,历史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查找资料、了解历史”的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调查父辈、祖辈的生活方式,可以知道: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领取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百姓都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粮食以粗粮为主。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益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已成为百姓饮食的“主旋律”。然后,在下一节课上把所有人的想法都综合到一起,让大家共同探究,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学习,这样就能取别人思维之精华,弃自己思维之糟粕,达到共同进步的境界。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改变一些不好的学习方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实现质的飞跃,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加强他们与人的交往沟通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进步,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李顺衡.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生习惯[J].新课程:教研,2011(06).

第6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低效化;对策

历史课堂是学生对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解的一大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变革,历史教学又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学生的主要学习也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然而,根据对初中生现有学习效果的了解发现,普遍学生历史的学习效率不高。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

首先,教师仍然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在现阶段,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一些年了,然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造成了学生普遍感觉初中历史课堂枯燥无味的现象,部分学生将初中历史课堂看作是休息的时间,甚至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睡觉。其次,部分教师仅仅将初中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部分教师为应付考试,将初中历史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的问题。最后,教学内容重知识框架,缺血肉。走进今天的初中历史课堂,所听到的仍然还是一个个线索清晰的知识点: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背景如何、发生的时间、经过和结果怎样。这样的课框架结构很稳,但是总感觉缺乏血肉和灵魂。

二、改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能只掌握知识,而是应当完善自己的能力,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书面文字的组织能力、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等等综合能力。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更是激发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的最好手段。在历史教学中融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教学,是改善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最佳形式。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间,主要是针对一些客观史实的自由分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展,对历史教学及其他各门学科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索质。首先,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其次,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特点,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及时进行更新。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兴趣

随着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我国教学中使用越来越普遍了。但是部分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仅仅将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呈现在多媒体上,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多媒体的其他功能。在当代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在课件中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有趣的插图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其次,历史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观看相应的历史视频或者历史电影来引起学生兴趣,因为学生对图像或者图片的记忆比文字记忆更加深刻以及持久。

4.引导学生掌握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规律的教学。具体来说,在世界史中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讲授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了解把握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即革命的背景或原因、领导阶级、革命对象或任务、革命纲领、结果或意义等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举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典型内容,让学生自己自学、体会,参与小组讨论,最后让同学起来归纳,教师及时指正、小结,形成正确、完全的结论。由此看来,对于第一次讲到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小规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和小规律以后,逐渐地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从而乐于学习历史。

三、结语

教师必须善于总结课堂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将所学的有限知识通过反思、思考和变相总结练习进行深化,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才是教育的进步和教育的正向发展动力,笔者也真心地希望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课堂的效率,营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水平 有效性

1.引言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逐渐从热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在的本质,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初中历史教学回归本色,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1)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

初中历史教学要从“教法”的研究向“学法”的研究转移,教学活动围绕着如何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主演”,学生充当的是“观众”。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引导学生去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中的“活动课”就是以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操作、表达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切不可一手包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在讲授第二次中“英法联军”的内容时,把电影《》的相关场景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使学生进入历史情景,接着用投影仪放映圆明园被烧的残迹的图片,然后提问几个问题,这样不仅可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启迪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多种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巩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练习,练习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能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如问答题可练习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归纳能力,材料题能够练习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选择题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水平,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心得、课堂小结的方式来总结归纳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对旧知识加工梳理,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清理知识间的联系,找出内在的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清楚、完整和系统的印象。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学会,进而达到会学。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历史知识时,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老师不再局限于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4)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课堂上参与情况应在学期历史学成绩中占一定比例。既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又将历史学习纳入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在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而是放眼更为广阔的历史学习空间。第二,采用“闭卷+开卷”的组合评价方式。闭卷部分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学生的价值态度、学习技能和基础知识相统一的学科教育内容为评价指标,通过笔试完成;开卷部分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根据个性特点自主选择题目来完成相关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如:“某位历史人物的功过论”等。第三,学业成绩考核还要有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课堂剧编演、手抄报编写、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名著读后感、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专题历史问题探究小论文、历史名胜小游记,等等。

(5)利用身体语言的艺术

要想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口头语言,而且要有形象的身体语言。教师应充分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帮助教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无声言语,若恰当利用眼神来帮助教学,常常能收到出神入化的效果。当学生回答对了一个问题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当学生思维开小差时,一个严肃的注视会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迅速改正。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一次苦口婆心的长谈,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也可以用面部表情来增强教学效果。学习中,常常有疑惑、受阻、进展、成功的过程出现,教学时,伴随这些过程,教师应运用面部表情来烘托和渲染气氛。如发现问题时就满脸狐疑,而学生为想知道究竟会积极思索;遇到困难时,可紧皱眉头而引起学生低头沉思;遇到挫折时,可显得乐观、坚毅,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信心;遇到成功时,可眉梢一动,露出舒心的一笑,好像眼前真是一派“柳暗花明”,学生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演绎教材内容的深层次上,要具有艺术表演的风范,善于应用丰富的表情来展示教材内容,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哑剧演员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课堂上教师的手势动作也能使课堂生辉。教师应善于以手势助说话,复杂难懂的知识优势可用简单的动作解释得明明白白,难以言传的内容可通过形象的动作直接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示出相应的举动和手势,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教学语言的作用。

3.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袁勇.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152-155.

[2]冯宝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6,(3):147-149.

[3]姜思敏.谈初中历史课堂的创新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1116-119.

第8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质修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48-01

1.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扎实的历史知识

历史构成于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整个领域。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扎实的历史知识。首先,历史教师要经常钻研历史史学著作,要做到临绝顶,览众山;其次,历史教师要弄懂教纲、教本、理清线索,形成教材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使课本知识简约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再次,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起码要熟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还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方面的常识性知识,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语言文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欣赏能力,其他如音、体、美等一般知识,都是初中历史教师做到博学多才所不可缺少的。

2.爱国主义教育便是高中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由于历史课的特殊功能,爱国主义教育便是高中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源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过深远影响。从四大发明到敦煌莫高窟,从万里长城到秦陵兵马俑等等,这一切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集中体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对世界的贡献和责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同时,要联系现实,进行国情教育,如讲戊戍变法、明治维新时要联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使学生懂得,一个国家结合本国的国情,通过学习他国的经验和长处来发展壮大自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闭关自守是不行的。学生不仅了解历史,而且接触了现实,把改革开放的观念植于脑海,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去。再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论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性,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坚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教育学生树立好用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决心,为今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

3.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初中历史教师决不应满足于做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而应尽自已的全部心力,努力做一名理论水平、文化素养、实践能力等集聚一身的教育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还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主导和主体关系,努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 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3.2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3.3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第9篇:初中历史改革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练习;设计;高效课堂

1引言

初中课堂练习作业优化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各不相同,所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也不一样。针对一年级新教材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教学时,我从开拓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训练动机出发,减轻学生负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堂作业指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的需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其功能主要是通过当堂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双基”,而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体现对三维目标的考查。因此,布置课堂作业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延伸。适当的课堂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教材保持记忆,并将课堂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在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的习惯,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判断意识,形成自己的思想。

2初中历史课堂练习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民族地区的初中历史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历史课堂作业却成了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没有发挥作业对于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简单来说,现阶段历史课堂作业主要表现为:第一,相对于语数外教师对作业的高度重视,初中历史教师对课堂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第二,课堂作业一般由教师统一布置,题量大且题型枯燥陈旧;第三吗,作业形式单一;第四,教师缺乏对作业的科学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工作强度大且难以实现专业发展,学生疲于应付且“高分低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历史课堂作业必须在形式上、内容上及作业评价等方面加以改革。

3案例研究

本文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以三维目标为依据,尝试着对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改革。以《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课为例。该课的能力目标为: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比较两次中国丧失的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教学难点是: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4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设计历史课堂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课堂检测的难度,要有明显的梯度。习题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编排。题型应多样化,题目应以改编题或原创题为主,可选择时政、故事、漫画等作为背景材料。第二,课堂检测的题量应适中,一般以6—8题为宜,其中材料分析题一个(1-3个设问)即可。检测、反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第三,对课堂检测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学生自己制定检测要达到的目标,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过关,获得成就感。课堂检测一定要批改、反馈、订正,有评价和记录。要建立档案,能显示学生进步的轨迹。对历史课堂作业设计在形式上、内容上、评价上加以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历史课堂作业的布置方法,建立科学的作业模式,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课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科学的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作者:岑卫恳 单位:广西田林县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韩省.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途径[J].成功(教育).2012(07)

[2]张卫东,孙自胜.利用乡土历史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以安徽乡土历史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3]李兴平.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历史资源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1(09)

[4]李剑云.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