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常见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现行教育体制、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虽然全面实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但社会对一个学校的评价还主要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也还
存在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大学之分。在学校里,老师“盼生成钢”,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许多学生为了获取高分、升重点中学,为以后考上重点大学奠定基础,整天都将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从而产生精神紧张、心理压抑等情况。而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和指责,更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
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各种方式给自己的子女增加学习任务,或以不适当的方式教育子女,很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形成畸形心理。还有一些父母离异或未离异但经常吵架,也会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广大农民工进城打工,将子女寄养在亲戚家或由老人管教。由于管理不到位、教育方法不当,又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些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暴力影视、网吧、电子游戏、不良广告等内容与学校教育格格不入。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不知该信谁,从而产生了迷惘和失落的心理。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甚至出现某些极端的行为。
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中小学里,基本上没有配置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更没有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医疗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平时主要是通过班团队活动来进行,多依靠班主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即使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处理,也要抽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解决,这样做起工作来才能事半功倍。
通过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细心观察。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且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些,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言行举止的变化窥测其内心深处。如有的学生平时喜欢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有的故意大声说话引人注意;有的神情变得非常怪异,等等。只要班主任做到留心观察,就一定能捕捉到这些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2.耐心工作。班主任在发现问题后,要通过谈话等形式,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这时老师要有耐心,注意方式、方法,同时还要选择适宜的环境,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任,毫无顾忌地倾诉心里话,便于尽快找到原因,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例如,有一次,笔者发现班上一平时比较活泼好动的男孩下课后眼睛红红地独自坐在教室里,于是就走过去跟他聊,问他为什么不出去玩。开始,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低着头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在笔者的再三询问下,他抬起头正想说点什么,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他又低下头,不吱声了。见到这种情况,笔者温和地对他说:“放学后,你到老师的办公室一下,好吗?”放学后,笔者放心不下,怕他不敢来办公室,就直接到教室走廊接他。面对笔者的笑脸和关怀的问话,他哭着说到:“老师,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以后该怎么办啊?”看着他那无助的眼睛,笔者安慰他说:“爸爸妈妈离婚是大人的事情,他们虽然分开了,但他们仍然会像以前一样爱你,以后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让爸爸妈妈放心,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帮助你,好吗?”事后,笔者及时和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与他们交流了想法,争取他们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男孩终于又变回了之前的样子。
3.对学生要真心。一项调查表明:在回答“我碰到麻烦首先找谁商量”时,找同伴的占70%,找父母的占10%,找老师的占8%,其他占12%。这说明学生在遇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同伴,对家长、老师则敬而远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作为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学生玩,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并充分信任他们,这样他们才会痛快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才会倾诉心里的沉闷和不快,教师也才能找出应对的策略。
4.要与家长交心。当学生出现问题后,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坦诚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与技巧。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以关心孩子的态度与家长接触;二是要尊重家长,表现出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既要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指出不足之处,从而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感到学校的教育目的与自身愿望相同,并乐意与教师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说孩子的缺点,家长就会很伤心,觉得孩子无药可救;有些家长自尊心很强,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感到有压力、没面子,因而不愿意配合教师。由此可见,只有真正做到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才能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学习型社会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现下与“学生管理”相似的概念还有“学习支持服务”“学生事务管理”。就前沿性与精准性而言,“学习支持服务”“学生事务管理”比“学生管理”更为贴切,然而,既然研究“扎根在田野”,运用“学生管理”这个已显“土气”的概念还是有道理的。概念的流行总是寄于一定的历史和实践背景,到目前为止,基层电大“学生管理”这个概念已涵盖了“学生事务管理”或“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同时,基层电大也不具备上级电大或开放大学的专业化和先进性。基层电大在当地“高等教育圈”属弱势群体,这不仅反映在师资与硬件上,也反映在教育的话语权上。“学生管理”这个来自于传统学校教育的概念正如很多基层电大的校舍、师资来自于“正规学校”的馈赠一样,一直为基层电大从事开放教育项目所沿用。开放教育已成为中国推进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1]它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卓然贡献。然而,应该看到开放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众教育,它主要面向基层、农村、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新居民以及残障人群,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相比,在社会支持、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时间保证上尚显劣势,“学生有的是干部、有的是骨干,绝大多数是普通职工,且来自农村等的弱势群体居多。”[2]此外,开放教育依托信息技术采用以远程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这与传统的校园高等教育相比在学习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又迥然相异。上述事实,为开放教育的学生管理带来挑战。学生管理工作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持开放教育规模的落脚点。在承认开放教育学生是“不成熟的自主学习者”的假设下,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支持学生达成学业目标,不仅事关基层电大和开放教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涉及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课题组成员经过对嘉兴电大系统(包括1所地市电大,5所县市学院)开放教育学生管理的长期观察和实践,发现基层电大学生管理最为常见的3个问题是: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和“休眠和滞留”。课题组通过对相关问题表征和原因的微观分析,试图把问题置于更为宏观的教育背景之下进行理解,通过宏微观视角的结合提出改进学生管理的设想。
一、微观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常见问题解析
在开放教育项目的基层教学单位,学生管理问题的最直接、最表面、最显眼的表现就是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以及“休眠和滞留”。这些常见问题贯穿在开放教36育教学的全过程,它们是开放教育项目学生管理的矛盾爆发点。这些问题点往往反映开放教育项目实践的基本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也是教学管理问题的表征。原本,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于分析的方便,才这样界定。
1.课程漏注册
基层电大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课程注册,这是从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开始的。开放教育项目管理沿用电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基层电大每学期都要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对学生开设课程进行注册。由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虽然省电大在管理流程上进行了优化,但如果基层电大出现漏注册,由于管理权限在上级电大,所以当事学生的漏注册课程在本学期就不能参加考试,如果是实习课程,实习成绩就录不进去。因此,课程注册成为学生当期学业得到认可的基本前提,课程漏注册成为基层电大最为“揪心”的管理事故,学生与学校的纠纷也往往由此而发。在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初期,基本每学期,都有因学生自己、学籍管理员、班主任,甚至上级电大的原因导致课程漏注册,导致个别学生、整班学生不能考试或延期毕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层电大加大对课程漏注册问题的关注,制定《课程注册流程规范》,从流程机制上保证注册的零差错率,课程漏注册现象得到控制。尽管如此,开放教育仍然没能实现事实上的“零差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免修免考政策运用不到位,免修免考是电大对学生前期学习成果认可的一种政策规定,这项政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避免重复教育的手段,然而,由于免修免考工作程序性强,不免会有个别学生遗忘申报,或者由于政策变化没能通过免修免考而影响毕业;二是没有经验的新班主任上岗,会因业务不熟而想当然地漏注册“实践课程”,或遗忘申报免修免考,因为实践课程和免修免考课程不用参加考试,从而疏忽注册。基层教学单位针对这些问题往往采取对新上岗班主任进行培训,对漏注册个案分析与公告,从而最大限度上达到“前馈控制”的效果。
2.面授到课率低
开放教育面授到课率不高在基层电大是个普遍问题,自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开展17年以来,面授到课率从“50%强”降到了“30%弱”。对此,目前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开放教育属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范畴,所以低到课率也是正常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承认了“中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是不成熟的自主学习者”,那么面授环节就是必要的,所以要重视到课率。嘉兴电大近3年的面授到课率如下:2012年上(35.2%),2012年下(36.8%),2013年上(31.4%),2013年下(31.7%),2014年上(28.2%),2014年下(25.6%),2015年上(17.6%),2015年下(18.2%),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笔者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如果班主任不对学生做面授动员工作,那么到课率将更低。其中主要原因虽然与工学矛盾以及面授质量有关,但班主任的引导以及学生对所在学校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面授课的到课率。笔者对嘉兴市某县电大学院的调查就印证了这一观点:由于电大学院是该县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对它有一定程度的敬重,而且该学院全员担任班主任,因此,该学院的面授课到课率达到70%—80%,这实在是难得的一道“亮丽风景”。3.休眠与滞留上面两个问题点反映的是学生管理工作过程的难题,接下来的问题点或多或少与学生管理的成效存在一定关系。一般而言,传统全日制学校把辍学率当作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而由于开放教育的服务对象是采用业余学习方式的成人,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弹性学制是有别于传统全日制学校刚性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核心。为了给成人学生提供便捷的教育支持服务,开放教育学籍一旦注册8年有效。因此,适合传统全日制学校的辍学率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不仅难以统计而且所能反映学生管理成效的程度也并不明显。尽管如此,仍有研究者使用“开放教育流生率”,并明确定义为“注册报名的学生中,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继续学习中途永久性终止学习的人数与当年所有注册学生总人数的比例”[3],此处的“流生率”即是指辍学率。虽然定义明确,但实际上,要统计“学生中途永久性终止学习的人数”必须是在学生入学的8年后,因为8年之内,学生不来注册在学籍管理上是允许的。另外,目前正在开放教育学界讨论的“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4]也把“辍学率”列入“远程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虽然这样的工作在价值旨向上很有意义,却在操作上很难实施,因为学生一般不需办理“永久性终止学习”的退学手续。因此,“辍学率”这个适合传统全日制学校的统计概念,在运用于开放教育场景的时候,在操作方面显得不那么实用。在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实务中,具有辍学率相近意义又兼具管理操作意义的是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休眠生”和“滞留生”。休眠生是指还没完成学制内的课程就不来注册的学生;滞留生是指修了学制内所有课程,但并没有全部合格而导致不能毕业,却终止注册考试的学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休眠生就像还没跑完全程就停下来的学生,滞留生就像跑完全程不合格而停下来的学生。显然,休眠与滞留的人数越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开放教育基层单位学生管理成效越显著。正是这个原因,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把休眠率和滞留率作为评价基层电大教学服务与学生服务成效的重要指标。自2006年春到2009年春嘉兴电大录取新生6323人,在2013年春这个时间点上统计共有休眠生1022人。为了鼓励这批中断学业的学生修完学制内的课程,嘉兴电大出台了《休眠生管理办法》,总共激活休眠生61人。通过实践发现要激活休眠生首先要对所有休眠生进行分析,找准有激活可能的学生,比如只有1—3门课程没通过的学生可以被列入目标对象,挂科太多的学生实际上已放弃了学业,再激励也于事无补;同时,班主任是激活休眠生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应主动联系休眠学生,了解他们休眠的主要原因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发挥班主任的主动性是减少学生休眠的基础。与休眠生不同的是,滞留生的同班同学们已有一大部分完成了学业,而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学业不够理想。嘉兴电大近3年的滞留生数如下:2012年上(360),2012年下(315),2013年上(298),2013年下(325),2014年上(325),2014年下(351),2015年(348),滞留生数大致占到在校生总数的10%—15%,且近年来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嘉兴电大受招生下行的影响导致在校生降低,然而滞留生绝对数却在增加,这不能不引起注意。与对休眠生的帮助不同的是,嘉兴电大通过加大对他们的学习支持服务,尽力帮助滞留生克服学习困难尽快取得毕业文凭,来达到遏制滞留的目的。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还是激励班主任采取“一对一”的办法,为每个滞留生提供灵活的学业支持服务。
二、宏观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常见问题透视
任何教育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宏观背景原因。把开放教育学生的常见问题置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宏观背景之下,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宏观因素的必然影响。第一,远程教育是商业化的教育,是商业领域而不是教育领域催生了远程教育,商业化模式改变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改变了学生群体的构成,并因之改变了学生管理的方式。第二,远程教育是媒体化的教育[5],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以教育技术的进步为基础———印刷、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当下,先进的信息技术虽然使学生管理更加“迅速、便捷、安全、便宜”,但也对学生管理的主体,比如班主任,提出更高的信息素养要求,否则,就有可能面对“基于计算机的远程教育优势将被大量的问题所掩埋”的现实。
1.商业化的理念和实践对学生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远程教育在肇始时就与商业和商业化发生密切的关联。[5]创立世界第一所函授学校的主要动机是经济因素———降低成本,其创始人是民营企业家而非教育家。时至今日,远程教育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在学生规模、运作成本和教学质量之间取得最佳平衡。[6]因此,商业思想和运作在远程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服务作为商品,院校成为商品的供给者,学生成为商品的需求者;学生支付费用购买教育服务,学校收费提供教育服务。虽然商业思想和实践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对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给当下基层电大的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基层电大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网校提供的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项目具有相似之处,普通高校的函授高等教育具有学制优势,自学考试也有悠久的传统;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的是,有很多民营教育机构加入招生市场,其特长就是招生,他们利用自身灵活的体制优势把市场手段发挥到极致。个别民营教育机构的招生行为失范往往会起到“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粥”的效应。本来在远程教育市场上,学校出售的是远程教育机会而非文凭,包括: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网上学习技能,要求学生完成网上学习环节,参加面授学习,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基本互动,培植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自律精神等。而招生行为失范的教育机构扭曲了教育产品的本质,它们把文凭当商品,这样的思想在当前“生源至上”市场氛围下,正好迎合部分曲解教育机会内涵的学生,他们认为支付学费是来购买文凭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过程是负担,能简化则简化,能省则省。激烈的生源竞争也存在淡化基层电大教学质量意识的风险。按照市场规则,质量和营销是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支柱,然而,由于目前开放教育所处竞争领域中几家教育机构的品牌质量区分度不明显,于是“营销”就成为“各路英豪”争夺生源的重点依靠。招生成为基层电大的中心工作,招生不仅是常年性的,而且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要渗透招生意识。不仅把每一个学生当作顾客,而且也当作为电大宣传招生的“传单”,积极鼓励他们为学校招生。厚此薄彼,重“招生”轻“教学”的现象也就悄无声息地产生了。教学监控出现漏洞,有个别老师上面授课应付了事,甚至出现面授不讲课,发个试卷让学生自习或者与学生聊聊天打发时间的情况。学习过程管理削弱,开放教育所强调的个人学习计划、个别化学习指导、集中面授、小组学习活动、形成性考核等学习过程管理环节不同程度地出现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疏于教和学的监控与学生的懈怠互相强化,使得面授课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有些学生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借助开放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不关注自己的学业进展,他们不把自己看成是电大的成员,缺乏归属感,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缺失,认为“交了钱就能拿文凭”,可见他们对教育服务的理解已明显出现偏差。激烈的生源竞争常常模糊班主任的职责界线。现代远程教育的商业化模式使得:一方面“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教育机会,无论他们多么分散,也无论他们在经济上、个人上或政治上处于多么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学生复杂性特点得到了全面的呈现,与传统大学生相比他们涵盖社会所有阶层,波及人生各个年龄阶段。早在1997年,就有国外学者论述过虚拟大学的生源复杂性问题———随着时间和距离限制的破除,大学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异质化,教育背景和需求日益多样化。[7]国内也有研究得出相似的结论,“学生年龄差别大、学习需求多样、弱势学生增多、心理压力大、工学矛盾突出。”[2]开放教育面对差异悬殊的学生群体,需要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和情感特征,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其开展导学、助学和劝学,提高他们的面授课率和考核合格率。然而,由于部分基层电大和班主任在生源压力下片面理解学生的顾客地位,把学生服务理解为取悦学生,降低教学标准,帮助学生蒙混必要的教学和学习环节,线上学习不系统,线下学习流于形式。课程注册、面授和学业计划这些本来是自主学习者分内之事,现在似乎都成为需班主任完成的事。大部分学生对注册课程以及面授课的意义不甚了解,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应有的规划,遇到“难考课程”没有对策,几次考试失利,往往就会“休眠”。
2.学生管理的网络技术要求挑战班主任的信息技术能力
远程教育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现在已成为革命性的概念和实践,其每一个发展阶段———函授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所诞生的教和学的新类型都以特定的媒体技术为基础。19世纪中叶诞生的函授教育,其技术基础是铁路、公路的发展和机械化印刷,它导致了在文本化的教学对传统面对面口授教学的革新,成为远程教育的先驱。20世纪七八十年生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其技术支撑是多媒体、广播电视、音视频磁带、专业化开发的自学教程、视频会议和卫星技术扩展课堂教学。为了强化传统函授教育,多媒体的使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音频和视频磁带、实验工具、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另一个远程教育的新时代彻底地诞生了,那时,工业化发展进入后工业主义时期,前所未有的数据信息和通信技术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代,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在线学习作为新的概念正在形成。因此,互联网(包括万维网)是潜在的最强大的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不仅在开放教育的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在学生管理中也起到基础性作用。目前,开放教育的招生录取、课程注册、学籍管理、成绩录入、毕业审核等都依托网上系统开展。无疑,这种网上管理系统符合远程教育的“大规模生产特性”,它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同时,网上管理系统打断了习惯化的人工管理过程,改变了班主任和学生面对面的、个性化的、深入的、缓慢的交流习惯,班主任主导地位式微,同学间真诚的感受或感情消减。虽然开放教育是以先进生产力(互联网)为前提的,然而由于体制、机制和历史等原因,从基层电大的实际来看,其学校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在当地的高等教育圈内属于弱势群体,是“长不大的孩子”,似乎,开放教育项目的先进性与基层电大的相对落后性之间铸成了一种悖论。班主任是开放教育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学生管理的常规工作都由他们完成,就理论而言,他们应该熟练地掌握各种网上管理工具,熟悉在线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实务。但在实践中,由于基层电大的人员编制不足,社会地位偏低,班主任大部分只能由没有教学经历的企业退休人员担任。他们年龄偏大,体力和脑力相对不足,知识结构老化,信息技术能力弱,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开放教育采用“整合的数字化学习”(IntegratedDigitizedLearning)方式,它借助网络技术把各种媒体———印刷品、音视频、专业化开发的学习教程、实验工具等整合为“学习包”,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网上选课、网络考试报名、网上学习过程监控、面授管理、实践课程支持、考试通知、作业催交、毕业论文催交、毕业审核等。整个过程都是在网络环境下并且需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作为班主任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否则只是被动应付,甚至因时间贻误而造成管理事故。学生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开放教育学习的支持系统,如果班主任不具备一定的开放教育教学经验、教学管理经验以及信息技术素养积累,创新很难发生。因为,创新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缺失创新,教学、管理效益就得不到保证,课程漏注、面授到课率低、休眠和滞留率高等问题就遏制不住。
三、宏微观视阈下的学生管理问题
破解工业化设计是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远程教育管理是一个过程,由许多独立的、彼此分离的,且又互相整合联系的事件组成,在远程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点,远程教育的演进可以分为“函授”“多媒体”和“整合数字化在线学习”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都有独特的逻辑和矛盾,“整合数字化在线学习”对当前基层电大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另外,基层电大总是嵌入在特定的区域之内,当地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因素总是影响和制约着基层电大的发展。因此,基层电大开放教育项目的学生管理常见问题是“宏观见之于微观,微观见之于宏观”的问题,要破解这个问题必须要有“宏微观联动”的思路。
1.以转型为契机提升基层电大社会地位
国务院、教育部的文件已明确电大的功能定位是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8]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列入重点任务后,以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为宗旨的开放大学建设探索行动正式启动;2011年中央电大经教育部批准《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9],提出“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整合相关教育资源,组建覆盖城乡的开放大学,是中国推进终身学习的重大战略措施”,自此,中国拉开了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序幕;2016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10],重申“切实办好开放大学,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由此,“借助电大转型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擘画在中国已然成型。然而应该看到,在基层,电大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还不甚明朗。虽然基层电大服务社区教育的地位已确立,但如果不能看到社区教育只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支柱而不是全部,如果不能站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来践行终身教育,那么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后工业化背景下提出的先进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很难得到真正落实,因为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学习,全员的、全面的、终生的学习。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11]指出:“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到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各区域都要有一大批县级城市开展创建工作”。可是,文件颁布两年来,鲜见市(地)政府层面出台学习型城市建设规划,更不要说县级城市了。当然,这些问题已属于地方政治的范畴。本文的意思只是要强调,如果基层电大不在当地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扮演主力军角色,它的地位就不可能提高,它的弱势边缘角色不会改变,硬件和人力资源配备等问题当然不会解决,因而实践开放教育所需的信息素养也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被有效遏制。
2.以制度创新应对学生管理常见问题
正如,创新成就了远程教育一样,只有创新才能处理好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既然商业机制内在于开放教育,那么对待商业机制既要积极利用又要防止其对教学机制造成侵害,而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加以确保。如前所述,生源压力使远程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曲解远程教育的商品属性,导致学习过程淡化、班主任职责模糊,那么用制度清晰教和学的过程,规范管理机制,明确班主任工作流程、方法和机制就不失为解决学生管理常见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把教育机会的商品属性泛化到学历文凭的错误观念,积极探索形成开放教育常识及技能渗透制度。例如,通过学校开学典礼、班级始业教育以及第一学期开设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让学生了解开放教育的概况、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基本情况,重点掌握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所必需的技能。面授课不仅要讲解课程重难点,也要传授课程学习方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大的特点,推行开放教育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制度。明确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建立在满足学生学习条件、学习层次、学习背景参差不齐的学习需求上,构建有利于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空间,采用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多种媒体相综合,多种教学内容相整合,以及多种学习方式互补的混合教学模式。面对教学监控疏忽、教学行为失范、面授到课率低的现象,建立教学监控实施办法。一是由教师上交教案,由学院组织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查,由学生对教师的任课进行评价。二是采取小班预约的办法,对一些学生人数特别少的课程,采取预约面授教学的方式。三是采取措施改正学生懒于参加面授课的坏习惯,一方面对学生提出刚性要求,“逼”学生参加面授,如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专业主干课程一定比例的面授教学;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柔性要求,“引”学生参加面授,如不达到一定比例的面授课,不能申请奖学金,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由于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落实者,规范班主任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机制是确保遏制学生管理常见问题的基本保障。为此,第一,修改《班主任工作规范》,对学生管理常见问题作详细界定,要求班主任按照工作流程规范,对每个问题进行重点关注;第二,修改《班主任考核实施办法》,把流生、到课率、课程注册、免修免考、休眠生、滞留生列入考核目标;第三,建立班主任培训工作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学期有一次班主任培训会议,有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对常见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并个案分析,同时在会议上组织班主任对常见问题进行讨论,二是对新到岗班主任除进行上岗培训外,还由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对其工作的几个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第四,严格执行《课程注册工作流程》,加强教学管理员对班主任所选课程进行复查工作环节的执行力度;第五,建立县市与地市之间电大学生管理联动机制,通过联动工作机制在县级与地级两级基层电大之间就学生管理共同问题,进行集体诊治,共享集体智慧。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班主任对学生的连续关注,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课程漏注,以及高休眠率和高滞留率。这也印证了西沃特(DavidSewart)在1978年提出的观点:对学生的持续关注是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主线。
3.运用新技术媒体辅助学生管理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地质体;演化过程;力学特性
1 地质体的力学特性
(1)地质体产生于一定的地质环境,地质体是由地质环境中按照某些结构排列的岩石、水等构成的,其具备非均匀性、非连续性的地理特征,无论是初始状态特性,还是流-固耦合特性都充分体现了地质体的独特性,区别于传统力学的研究对象。
地质力学界对地质体特性的研究并没形成一个统一的描述方法,其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需要做好相关的室内试验,进行精细性的分析,获得丰富多样的本构关系,掌握地质力学的特殊规律。地质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仅仅通过局部的岩石试样,并不能代表其整体的特性,岩石试样缺乏典型代表性,岩体试样不能脱离地质体本身,否则其会丧失处于母体中的作用。在某些状况下,获取试样,会导致其内在特性的改变。为了更为深入地研究地质体的整体特征,需要深入了解地质体的局部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体整体特性的描述及探测,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2)地质体的特性与地质构造运动、地质环境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到地质体的一系列的力学行为。通过对力学分析方法的应用,不能取得定量化的结果,为了获得地质体的初始状态,需要应用工程地质力学的应用方法,从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地质体的特性具备多样性,比如非线性特性、非弹性,这些特性与岩体结构面的特性密切相关,温度效应、时间效应是固体材料的常见特性,地质体的特征与温度、天气等密切相关,其中外界因素的变化,导致其出现更为复杂的力学过程。
2 工程地质力学所面临的常见问题
(1)地质工程主要分为两类问题,地下工程问题,比如水电工程的地下隧道、地下核肥料、地下矿藏等区域的采空区,地质体的活动断幼纯觥⑷硌易纯觥⑼杆状况等,对于工程的稳定运作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与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密切有关,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到高地应力前提下的地质体的变化状况。第二类问题是地面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基础工程建设,铁路公路边坡、矿石开采,主要引发的问题为滑坡、泥石流等,我国的边坡工程规模日益庞大,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存在的主要力学问题是水、地震等作用下的破坏状况。
一项合格的工程建设必然要经历选址、勘察、设计等几个模块,在不同的工作模块中,由于其工程阶段的不同,工作目的的差异性,其工作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地质工程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其内部各个阶段间互有联系,密切相关,为了解决实际工作需要,工程地质力学的应用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切实解决地质工程中的问题。
(2)在地质工作中,避让是非常重要的原则,避开危险区域,是地质工程工作的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首先明确哪些区域存在着危险状况,获得相关的地质资料后,再针对山体的稳定性进行判定,这种可靠性关系的判断与地质工程的顺利开展密切相关。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地质条件基础上,如果将良好的地质条件误判为不稳定,将会造成地质工程工作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地质工程实践中,有些地质问题依赖于工程师的工作经验,比如利用边坡稳定判断方法进行滑面参数的分析,这些参数的确定依赖于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工作步骤需要利用有限元进行计算,这些可靠的地质工程分析方法都离不开大量的工程实践工作。
3 地质体力学特性探测的一般方法
(1)在地质工作中,选址是一门重要的工作,在选址过程中,地质人员需要依据地质条件、环境等,进行工程建设可行性的判断,这需要进行工程建设地点、线路等的综合性分析,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从而判断出工程建设状况。通过各种工程手段获得工作资料将作为下续工作的依据,一般来说,勘察过程中获得越多的资料,其工程设计的可靠性也就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勘察的手段诸多,受到实际工程状况的影响,地质资料的获取比较困难,工程设计往往要进行多次设计。
为了实现地质工程造价的优化,必须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成本,而又获得最大的工程效益,在最优成本的前提下,获得丰富的地质材料。地质力学研究不仅仅需要获得给定条件的结果,也要最大程度创造地质工作的良好条件,这通常需要进行表面位移监测、波动等方法的应用,进行地质体力学特性的探测。这些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合理性。
上述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进行某工作区域某点特征的获取,而又不破坏地质体的原本形态,它的探测成本也是比较低的,目前来说,我国的地质勘察体系并不健全,缺乏丰富的理论体系支撑,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尚不健全。
(2)相比于工程结构,地质体的可容许变形更大,工程结构与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远甚于单纯结构的变形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给出合理性的工程设计,必须进行地质体初始状态、地应力场状况的深入分析,从而给出恰当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工程涉及到优化。在地下工程工作中,岩体分类技术是常见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来说,我国的岩体分类技术理论体系尚不健全,通过对这种岩体分类问题的论证,能够满足我国复杂环境区域工作的要求,进行复杂性地质工程可行性的判断。工程岩体分类是比较笼统的,它主要适应于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预算阶段、招投标阶段,这种方法与一般工程的力学计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性,有些精密、复杂、大型的地质工程,需要精细化的岩体分类技术方法,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适宜的工程方案,满足实际地质工作的需要。
(3)在地质工程工作中,力学、地学是密不可分的,这两者的结合都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工程建设效益,这与力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发展密切相关,需要满足工程建设工作的需求。通过对力学研究工程的应用,模拟复杂性的地质结构状况,通过科学性的建模,满足复杂的工程需要,这也需要工作人员的综合性判断,实现工作经验与计算机数值计算结果的结合,确保力学及地质学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从而进一步解决工程常见问题。
(4)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工程师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进行某地区地层的直接判断,从而有利于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节省工程成本,如果不能确保地质判断的准确性,将会导致工程实践的失败,也不能获得正确的力学分析结果。为了满足实际地质调查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力学分析手段的补充,进行地质体力学参数的获取。
通过对力学手段定量化的分析,可以实现地质体的准确判断,再通过一系列的力学理论方法,做好工程的定量分析工作,为工程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依据。这就需要进行地质环境定量化的分析,进行地层的辨认、定性地分析,进行地层几何特性的分析,这都离不开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相关的现场监测工作。
4 结束语
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工程密切相关,其实现了工程学科、力学、地学的结合,地学是地质工程的基础,力学是重要的工作研究手段,以此为标准,实现工程工作的高效化,通过对不同学科的结合、研究、分析,实现工程地质力学的长远发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何满潮,王炯,孙晓明,等.负泊松比效应锚索的力学特性及其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学报,2014(2).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班主任的依赖性非常的大,学生家长对于班主任也有足够的尊重,这个时期班主任工作似乎是最好开展的时期。可事实上,真实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正因为学生对于班主任具有依赖性,所以对于班主任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问题展示
1.班主任自身定位错误
由于小学生对于班主任过分依赖,再加上小学生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班主任有时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不准确。比如由于小学生自身缺乏自律性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班主任一般会独揽管理大权,任何事情亲力亲为。一方面要应付家长对教学的种种要求,另一方面要面对每天班级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协调教师之间的教学问题。工作压力较大,每天陷入多种琐碎的问题中,精神和体力上都受到较大的压力。
2.对于学生能力估计错误
有的小学班主任愿意构建班干部团队管理班集体,可是在构建班干部团队时对于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从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师将部分权利放归于班干部进行管理,但是班干部的个人意识较强,不懂得学生群体关系和问题的协调,导致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甚至导致学生群体中形成背后打小报告的不良班级风气,学生之间产生对立派别,学生群体友好、单纯的学习氛围被打破。班主任对于学生之间的问题情况了解不清,过于感性的偏听偏信个别班干部的单方面说法,导致学生之间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造成班级的不良风气。
3.对于学生不真的了解
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班主任作为一个人,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难免在工作中会出现对于学生真实情况了解不足的情况。如由于班级人数众多,班主任自身精力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缺乏与学生家长的深入沟通,同时也没有细致观察学生的在校具体状况,主要凭借个人主观和有限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判断,从而对学生进行定性,甚至对部分学生处于放弃的态度。
4.亲和力不足
小学生依赖班主任,并不表示小学生没有判断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在感到班主任的“爱”时,才真的愿意亲近班主任。班主任没有充分地与学生拉近距离,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威严有余而亲和力不足,或者与学生距离感较近,亲和力过多而威严不足等,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班主任的形象定位一直是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更多的教师通过保持一定距离来树立自身的威严,让学生有一定的惧怕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有敬畏感,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情况较为实用,但是却缺乏一定亲和力,让学生无法对教师敞开内心世界,班主任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状态,也无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配合教育。
二、解决策略
1.制定班规
班级是一个群体,每一个学生只是班级的一员,每一个学生在享有自身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必要的责任。对班级的相关管理制度要有明确的规范,这种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对以往班主任进行调查来搜集,同时也要充分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进行细节规定。让所有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避免人管人导致的工作压力和不科学性。班主任可以将班级规章制度通过主题班级会议来制定,充分地讲解相关规定的内在含义,同时将规章制度张贴在班级的显著地方。当违反到规定时,可以有清晰的处理方式,便于学生提升自律性。
2.群策群力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任何事情都抱有极大的热情,愿意不计报酬的付出努力,所以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一点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要应对家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具体工作,因此管理工作压力较大。班主任要懂得适当放权,培养班级管理助手,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助,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但是班干部的选择要充分发挥民主性和科学性。首先制定班干部竞选的基本条件,满足条件者再进行民主投票选择。班干部竞选条件主要是要求学生有基本的管理能力与精力,避免自律性较差或者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参与竞选;而民主投票则是选择有较高支持率的班干部,这样可以提升班干部日后管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度,方便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班干部之间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班干部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对于班干部反映的情况班主任要做好核实,不能偏听偏信,对于有品德问题的班干部要及时更换。
3.熟知学生真实情况
【关键词】 新时期;班主任管理;解决策略
一、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班主任的管理观念守旧落后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们中学班主任开展管理和教育的工作目标,但是仍有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判断学生的标准,他们一味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的思想观念表明了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思想的保守和落后,不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的管理理知识薄弱
中学期间一个班级往往是由几十个个性不同的学生组成,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现阶段部分中学班主任的管理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来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或者好的班级管理理论知识,仍是运用老一套的教育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来管理班级。
(三)班主任的心理压力繁重
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问题。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校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都非常重视,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方面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导致家长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二是职场方面。很多学校将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班主任评职称、评优或者晋升的一个标准,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利益问题,没法全心全意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严重影响到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全面加强中学班主任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学班主任应该加强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深入学习新时期的管理理论知识和思想。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分析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管理理论知识的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系列班主任管理技术的培训活动,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
(二)注重缓解中学班主任的心理压力
班主任过大的心理压力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而且也会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其所管理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所以有效地舒缓中学班主任的心理压力可以有助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培育出优秀的青年人才。如何有效缓解中学班主任的心理压力呢?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一 是班主任要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学习状况反映给家长,家长也要及时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学习状况告诉班主任,通过双方的沟通,有助于班主任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发展状况,也能让家长更加信任班主任,从而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游刃有余。二是学校要给班主任制定一些奖励激励政策,如给班主任设置一些奖学奖项,给班主任提高一定的班主任补贴,减少班主任的课时任务,开展一些班主任学习培训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奖励激励政策,让班主任能够感受到学校对其的重视和关心,让他们能够更加愉快地工作,从而能更用心在班级管理上。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已经慢慢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相比小学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所以中学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他们自我管理的渴望,让他们规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班主任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一些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队伍,让他们做班级的学生干部,通过班主任的指导,让学生自主管理班务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要求这批班干部及时地向班主任汇报班级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以便班主任及时地把控班级的动态,以此来调整班级的管理方向,从而慢慢地构建长期有效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四)积极打造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
积极打造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有助于中学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今后走上社会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注意集体观念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课来告诉学生集体团队的重要性;开展一些团队合作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互帮互助,感受团队的温暖和力量;通过合理分组和换位,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同学之间的归属感。
总之,中学班主任做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面临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定要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定和实施各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缓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重视学生自身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团队精神,来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中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广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5,(05):163-164
[2]张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06):212-213
[3]余启军.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3,(2)
>> 浅谈中小型钢结构加工企业的成本控制 浅析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小型服装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 中小型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中小型电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强化 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管理制度 浅析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小型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 浅析中小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不足及建议措施 浅析加强中小型酒店成本管理 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如何管理中小型企业的成本 青岛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中小型企业的投资问题 浅析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问题 中小型国有企业绩效管理问题浅析 浅析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中小型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3-03.
[6]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崔奉伟.钢结构工程预决算快学快用[M].北京: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四川省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07Tszy203);西华大学会计学重点学科(编号:XZD0909-09-01)。
作者简介:
>> 大众旅游时代 中国走向大众旅游时代 大众旅游时代重在品质 论红色旅游与当代中国大众化 大众旅游时代还有多远 浅议大众旅游消费活动 生态旅游,如何大众化 论智慧旅游的建设 现代大众旅游异化现象及其消解 智慧旅游对大众旅游市场影响研究 “大众旅游”背景下康养旅游的研究 大众休闲旅游时代让利于民引导消费 论情景化旅游 论养生旅游 旅游投资在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模式浅见 两会话旅游:做好这五件事迎接大众旅游时代 大众旅游时代推进四川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 大众旅游时代镇江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铁路部门主动迎接“大众旅游时代”,推出“中国铁路旅游・清新福建”主题旅游 大众旅游新阶段的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年12月21日访问.
[4]李跃“对旅游陋习要敢于说不”梅州日报2013年10月12日2013年12月21日访问.
[5]肖佑兴《论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及其规范》[J],《法律与社会》2007年8月,815-816.
[6]李敬《国内游客不文明行为研究述评》[J],《管理学刊》2012年10月第25卷第5期80-85.
[7]刘丽莉《出境游中不文明行为的内在文化机理分析及其管理策略的认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10月第18卷第5期662-665.
>> 基于B2C电子商务的供应商评价与优化 云计算平台下物联网助力B2C电子商务的策略分析 物联网技术对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B2C电子商务配送运输中的应用 B2C电子商务仓库拣货路径优化策略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优化 基于用户体验的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策略探析 基于B2C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探析 浅析B2C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与营销策略 B2C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B2C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B2C电子商务审计探析 B2C电子商务营销策略探讨 B2C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虚拟试衣间在B2C电子商务中的推广应用 互联网对B2C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影响 基于J2EE的B2C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的细分 应用第三方B2C电子商务平台的审计探析 B2C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与服务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EB/OL];2014年5月25日。
基金项目:本文是武汉市教育局2010年市属高校科研立项课题“基于物联网的B2C电子商务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0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1.张健(1981―),男,管理学硕士,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教学。
>> 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质量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现状及其人才培养 商品质量问题折扣 加快由食品安全电子备案向商品质量网络监管发展步伐 以制度建设为先导积极构建商品质量监管网络 论网络交易平台商品质量监管制度 进出口商品质量风险评估方法及运用研究 抽样检验标准与商品质量监测 加强商品质量监管 确保消费安全 浅析国内商品质量低下的原因 商品质量风波中美国的责任 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商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浅谈我国网络融资风险管控问题 熟食商品品质管控方案等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研究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危机对策研究 加强农村日用品市场商品质量监管 关于北京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立法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李波.消费者对淘宝网商品质量状况认识及监管态度研究[J].标准科学,2015,(11):82-86.
[3]中国消费者协会. 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EB/OL].[2016-03-04]..
[4]李波,温德成.网络购物中商品质量问题发生机理及监管研究述评[J]. 财贸研究, 2013,(02):20-28.
[5]刘欣欣.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网络购物中商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12:25-30.
[6]张黎夫.科技时代的伦理(责任伦理)之困惑[J].湖北社会科学,2004,(03):47-50.
[7]高富平.政府与平台经营者在网络经营行为规制中的责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02):29-34.
[8]黄梦婷,阮丽华. 传统企业在电商转型中企业文化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06):57-59.
[9]陈美蓉,刘晓红.电子商务个人信用评价分析[J].决策参考,2015,(07):38-40.
[10]权薇,张琦,李大圣.网络商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抽查检验机制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02):96-9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