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全科医师 签约 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2-0021-04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ment of family doctors signing the contracts with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MENG Zhong-ying, DU Zhao-hui
(We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22,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program of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issued by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Health Bureau puts forward to realize the goal that all the families have their own family doctors, who guide the patients to avoid “paying attention to medical treatment and underrating prevention “ and establishes the community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As one of the pilot units of the leading general practitioner signing family contracts in Shanghai, 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Area has performed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family doctors service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10 and has achieved some experience after more than one year implementation while practicing and finding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signing contract;service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是国务院的新一轮“医改方案”重要内容之一。上海市正在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2],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以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推行全科医师签约服务责任制为目标,让全科医师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
1 一般情况
1.1 领导重视
中心领导十分重视全科医生的签约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领导小组,设统筹调控组、信息组、质控组、公共卫生组等,制定了“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方案实施细则”。通过中层干部例会、中心职工大会层层发动,动员全科医生踊跃加盟签约团队,及时出台了针对医护人员签约初期的奖惩激励机制,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印发签约服务专题宣传资料,在中心内部和周边社区以挂横幅、展出专题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宣传。同时利用全科团队、公卫医师等深入居委社区向社区群众讲解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为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门诊签约程序、双向转诊、门诊预约服务、全程健康管理等优势,曾一度使得全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成为挂在潍坊社区老百姓嘴边最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1.2 确定目标
在中心内和社区动员取得的成效基础上,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签约服务实施目标。其中近期目标:全科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和协议式服务关系,到2011年4月份完成约5 000户的居民签约,并通过完善的服务取得了签约患者家庭的信任,为下一步突出健康管理概念、避免重医轻防、建立社区人群健康综合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阶段目标: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和协议式服务关系的基础上,3年内逐步完成全社区95%以上家庭的签约工作,完善社区人群健康综合管理体系的部分工作,包括家庭健康档案的完善、家庭人员合理用药的指导、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家庭内孕妇、儿童、精神疾患的服务转托等;远期目标:实现社区内所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指导患者避免重医轻防、完善社区人群的健康综合管理体系。
同时以目前中心的4个全科团队为基础,结合中心门诊组及病房组筛选的12名医生作为第一批试点签约医生,与全科团队社区护士(包括公卫)组成4个全科签约团队,签约具体指标落实到各签约团队及每一位签约医生,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
1.3 初见成效
1.3.1 沟通良好
已与联合体单位公利医院签订合作条约,并召开了两次签约医生与公利医院转诊接待专家组的见面会,商讨人员培训、转诊指征、转诊流程等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保障签约后转诊、会诊等工作的开展。
1.3.2 预约较好
目前信息化签约系统、门诊预约系统已全部到位并投入运作。培训工作也已结束,站点联网工程正在调试中,以便通过与信息公司的及时联络沟通,将医生针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意见进行反馈汇总,完善信息化系统构建,最大限度的提高签约效率及服务水平,至2011年底完成门诊预约2 730人次。
1.3.3 培训到位
联系居委会联合宣传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理念,开展社区培训3次,内容分别为“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重要意义”、“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签约内容解析”、“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流程”等,全科团队负责人分别就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具体内容、预约须知、优惠措施、转诊流程等,作了详细讲解及互动,培训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签约工作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与阻力。
1.3.4 宣传强化
签约书及双向转诊单发放到相关团队签约医生手中,旨在加强家庭医生理念宣传的批量宣传折纸宣传单等印刷品也已到位。
1.3.5 流程通畅
初期自评、测评计划流程已完成。
1.3.6 档案维护
12名全科医生已完成两批共2 216户居民的签约服务,社区护士每天下午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补充、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维护[3],完善了签约对象的健康档案。
1.3.7 奖惩兑现
中心兑现了初期的奖惩激励机制等政策,包括全科医生每签约一位服务对象奖励3元,护士每完成一位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维护,奖励2元。至2011年底共发放专项奖励3.56万元,中后期的激励机制目前正在制定中。
1.3.8 整合顺利
2012年上半年将筛选并针对早期预签约的大约5 000户居民进行重新梳理工作,原签约医生与患者通过信息化支持,系统重新进行匹配,两个月内将把所有信息无误患者的健康档案移入现有的签约系统,完成补充签约,参照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细则,重新制定、完善健康教育等服务。
2 问题和困难
2.1 签约量不足
近期完成正式签约8 000户居民的目标有较大难度,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1 群众不理解
社区群众对于新的服务模式尚未完全理解,对于签约态度不积极。
2.1.2 签约医生流动性大
签约医生流动性比较大,医生的站点值班、中心门诊、外出学习等任务繁重,服务场所难以固定,相对接触患者的机会也较少,患者对医生不熟悉,导致其对医生的依从性和信赖程度下降。
2.2 双向转诊未达预期效果
原因可能为以下几方面:
2.2.1 区域限制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局限于区域联合体的二级医院,患者对于固定转诊的二级医院认知程度较低。如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单位为公利医院,由于该医院的交通便利程度不及仁济医院、东方医院,而且不是三级医院,患者转诊到三级医院就诊,就无法享受转诊的便利与优惠,影响了患者签约的积极性。
2.2.2 药品差别
转诊后患者在上级医院开具的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配备,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的药品也各不相同,患者不理解家庭医生对于同类药品的更换原因,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2.3 完善签约患者家庭健康档案时阻力较大
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信息核对采集量很大,工作进度开展很慢,效果也不理想。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家庭医生服务理念的宣传
虽然中心在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新闻媒体和街道居委的宣传有限,所以居民知晓率仍有提升空间。建议上级领导部门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电台广播等加强全科签约服务的宣传报导。
另外,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平台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建议通过街道要求居委会加大宣传有关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的内容,迅速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签约服务的知晓率,从而提升签约率。
3.2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管理的依从性[4]
针对患者对于健康管理依从性下降问题,Haynes等[5]于1979年将“依从性”定义为“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建议全科医生门诊尽量固定应诊时间与地点,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但此问题目前尚难解决,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有限等原因,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时间无法进一步增加。且全科医生流动性高,较固定的医生又多为退休返聘人员,对家庭签约服务模式一时也难以适应。中心应加强对退休返聘人员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实施方案,熟悉全科医生预约须知、签约对象应享受的优惠措施、转诊流程等,以提高其服务水平。
3.3 完善机制,提高双向转诊的实效性
3.3.1 加强转诊的宣传
政府在新闻媒体、医院在社区居委会的宣传中应加入转诊医院的宣传,尽量减少患者对全科医生的误解,否则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及信赖度的下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加强宣传,联合体的二级医院也必须加大自身的宣传,经常派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指导、坐诊等工作。
3.3.2 加强与联合体医院的沟通
是否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配备基本医疗所需的药品,但主要需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理解,上级医院医生指导患者时最好能够告知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哪些同类药品可对他们的疾病有替代治疗作用,避免患者对于社区医生产生用药方面的误解。
3.4 通过服务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
针对完善签约患者家庭健康档案时阻力较大的问题,建议每一位全科医生签约时都要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注重发挥社区护士在签约服务中的作用,比如电话随访、健康档案信息的核对、补充、维护等,建立与全科医疗相适应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7]。另外,鉴于部分居民比较注重保护自己的私人信息,例如有些居民不愿意随意透露身份证号码,且是否采集同居人的身份证号码并不影响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因此可以考虑暂缓采集同居人的身份证号码。
3.5 引进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
有计划的引进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8],保证签约服务的质量。
4 体会
4.1 领导重视是关键
街道及中心领导将全科医师签约服务提上议事日程,重点部署;社区宣传力度大,氛围浓,医护人员积极性高,社区居民有一定的知晓率,是保证全科医师签约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4.2 真抓实干明目标
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操作程序有条不紊,每位签约医生和维护护士对自已的目标任务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4.3 激励措施是保障
中心为推进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的顺利开展而特别制定了奖罚制度,具体到每周签约医生提供签约周报表,报表具体到每一位签约医生的签约情况。医生签约成功一位奖励多少,未完成或信息不真实罚多少;护士随后维护一份健康档案奖励多少,弄虚作假重罚等,体现奖勤罚懒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医生、护士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4.4 信息化显优势
中心业已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如HIS、CIS、LIS、RIS、CHSS等条线模块在签约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采用预约门诊的方式能够保证完成信息化的预约服务、转诊网络畅通、签约对象医疗、健康管理家园体检、公共卫生服务等信息自动录入健康档案,信息化尽显优势。
4.5 健康教育作用大
中心根据时令特点和签约家庭的需要,编印了10余种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病种的签约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途径有面对面、宣传栏取阅、邮寄等,深受签约居民的欢迎,提高了签约对象的信心。健康教育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肖肖, 杜雪平, 刘伟竹, 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1): 28-29.
[2] 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6): 997-998.
[3] 田艳霞, 陈德昌, 殷明, 等. 某干休所离休干部不良生活方式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1): 48-49.
[4] 刘瑜婕.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7): 1904-1906.
[5] Haynes RB, Sackett DL, Taylor W. Compliance in healthcare[M]. Baltimore: John Hopkins Press, 1998: 1-18.
[6] 沈爱宗, 陈飞虎, 陈礼明. 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 2005, 24(8): 712-714.
[7] 郭玲, 刘素珍. 社区护士执行社区护理服务水平的现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8): 929-932.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在市、县行政领导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院紧抓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机遇,加强医院管理,改善诊疗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 2017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精神,医院一是制定了《 中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自主招聘医技药护专业人员的管理规定》、《 中医院行管考核管理规定》。二是成立了由院长 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改革领导小组。三是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实行短期、长期聘用合同制,逐步完善晋级、晋升、降职、降级、解聘、辞退制度。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制。扩大了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将技术、管理、效益等生产要素纳入分配方案之中,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成立由 院长任组长, 任副组长,药剂科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医院基本药物的实施方案。 (1)、对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
医院现有西药品种203个,中成药品种114个,共计710个,其中基药251个,占全部药品品规数79%。中药饮片408种,中药配方颗粒288个,对以上药品(包括非目录药品),医院药剂科通过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在网上实行统一集中采购,其药物生产企业资质合法,均为达标企业。
(2)实施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医院建立了以医疗质量、用药规范、工作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了绩效综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了服务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3)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督
医院严格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强化了对基药进货、验收、储存、调配环节的监督,加强了对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了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保证了基本药物质量和用药安全。
3、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中医政策的落实: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院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优惠政策:一是向群众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理念,引导民众崇尚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促进医务人员热爱中医、使用中医、发展中医;二是搞好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组织中医药人员认真学习四部(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经典著作,并认真组织考试,近年中医人员考试合格率为100%;三是鼓励中医人员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手段治疗疾病,规定中医门诊处方量不得低于40%,中药销售额不低于药品销售额的35%,住院部中医处方量不低于50%,中药治疗不低于60%,销售额不低于药品销售额的25%;四是中草药处方量及收入较上年增长迅速。2020年医院中草药处方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2%。中草药收入:至2020年10月比去年同比增长32.7%。五是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门诊比例由之前的18.2%增加到23.5%,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到36.58%,中药饮片处方比例达31.52%。六是门诊、住院病人平均费用及住院天数稳步下降,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4、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开展中医药服务情况
一是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了门诊预约服务和特殊病人的绿色通道,优化了急诊和门诊流程,使病人随到随查,随到随治。二是改善就医环境,开展便民服务。医院实行单休日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医药特色护理”及“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三是努力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医院针灸康复科、肛肠科现为渭南市重点中医专科。医院从资金、人员、设备购置等方面加大其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中医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四是落实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将中医服务项目的报销费用在原比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鼓励参合群众选择中医药“简、便、廉、验”治疗手段。
二、中医药治未病工程的建设与推进
医院成立了中医药“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制度及职责。二是开展了“治未病”诊疗项目20余项,主要为:药物帖敷疗法、针挑疗法、断食疗法、推拿疗法、按摩疗法、刮痧疗法、热敷疗法、冷敷疗法、梳头疗法、雾化吸入疗法、药物熏洗疗法、药酒疗法、药茶疗法、艾灸疗法、蜡疗法、耳穴疗法等。三是加强对“治未病”工作情况的评估,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障“治未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1、中医科室建设及人员配置
医院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合理设置了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等中医药临床科室;同时设置了药剂科、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医院不断引进医、药、护等方面的中医药人员,优化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医院现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医院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61%。中药专业技术人员3人,临床科室负责人70%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相关专业六年以上或经过西学中等培训。医院目前开设的6个病区中,4个病区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设在针灸康复科。
2、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我院被白水县卫健局设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医院成立了适宜技术推广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多媒体技术推广教室(100余平方米),负责全县中医药培训与考核工作。医院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职管理人员2名,专兼职师资人员3名。配置了三维多功能牵引床、中药熏蒸治疗仪、多功能电动牵引椅等数十种适宜技术推广设备,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筛选项目8项,如电针治疗偏头痛、非药物治疗颈椎病、刮痧防止感冒技术、温补法治疗慢性胃炎等。2020年全年,医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次,培训人员总数182余人。
3、对农村或社区的中医药服务
2020年,医院基层指导科开展了对各乡镇卫生院医生
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共计150余人参加。医院与尧禾、收水、西固、雷村四个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采用接受进行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全年对口支援下派医务人员共8人,接收基层医务人员进修5余人。
四、继续医学教育和支农工作
医院派出1位年青医师到省中医医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
全面培训,以提高年青医师的执业水平。我院与陕西省中医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与 市中医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单位,医务科负责此项工作。另外,定期到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讲座。
五、“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评审工作。
今年3-8月份,医院多次组织职工开展创建“二甲”
中医医院培训会,累计参加培训人员300余人次,让广大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结合“全国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多次去蒲城县中医医院参观学习,并邀请市中医医院、蒲城县中医医院专家来我院进行指导,9月12-14日,经省级专家组的检查评审与验收,于10月24日我院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渭南市卫健局【渭卫发2020】39号)。
六、师承教育情况
积极开展师承教育,培养了专科学术继承人。2020年元月我院石智勇主任中医师被陕西省任命为名老中医,医院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成立了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并配备了示教室,制定了师承教育计划与激励措施,同时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制定了《 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配备了针灸铜人、火罐、艾灸、毫针等基础诊疗设备,同时配备了书柜、培训演讲牌,购买了中医经典书籍20余种,为名老中医配备了助手,8名中青年中医医生为继承人跟随其学习;
七、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针对医院“针灸康复、肛肠”特色中医科室及中西医结合的肝、肺、心脑血管、肝胆、乳腺、泌尿等优势明显的临床科室,医院一是加大人力、财力及设备的支持力度,今年在重点专科建设上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做好了针灸康复肛肠市级重点中医专科的评审验收工作。二是制定向中药饮片、院内制剂、中医适宜技术倾斜的激励方案,积极鼓励重点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与应用。三是聘请了全国中医知名专家吴茂荣主任医师到院坐诊指导。
八、中医文化宣传
今年以来,医院投资15万元对院内进行了中医文化氛围建设,院内设立中医文化墙,整修路面与绿化带;综合住院楼内设置中医文化展室,中医文化壁柱,楼道内悬挂中医文化知识、中医养生知识、健康教育等宣传牌,设置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示教室,中医药氛围浓厚。
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下基层、进村镇进行宣传中医药文化大型义诊活动5次,在县城广场积极参加中医药法颁布一周年大型义诊活动、世界肝炎日、爱耳日、结核病、艾滋病防治、预防接种等宣传义诊活动13次。
九、控感工作
1、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医院建离了医疗废物贮存点,配置了专职人员、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及监控设施,1到10月份医院感染监测出院病例467人次,无医院感染病例,无漏报病例,医院感染率0%。院内感染、医疗废物知识培训4次,考试2次,培训合格率90%。科室做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院内及运送途中无医疗废物流失、泄露、买卖等情况,无意外事故发生。1-10月份共收集转运医疗废物2621.56公斤。
2、1-10月份共上报传染病15例(乙肝15例)、肺结核疑似病人0例、无手足口病0例。查现行病例无漏报。传染病知识培训4次,传染病知识考试2次,合格率95%。3-4月份分别进行结核病、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各1次。
十、护理工作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完善各项护理指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医药卫生;改革;体制;思考
一、寿光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区投资8亿多元新建了门诊大楼、病房大楼等医疗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和条件;规划建设了9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到了全部城市社区居民。在镇区,对乡镇(街道)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在行政村,对408处村卫生室进行了省级达标建设与配备,市财政投资1995万元对未达标的村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全市形成了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镇(街道)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先进医疗设备配置,引进了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128层螺旋CT、ECT等国内领先的诊疗设备,检查诊断水平居全省前列。深入推进“卫生强基工程”,市人民医院与省立医院、口腔医院与省口腔医院结成医疗联合体,3家市直综合医院与部分镇街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定期派人坐诊、帮教,让群众不出市镇就能享受到高一级医疗服务。
(二)加快了医保体系建设。新农合保障水平明显增强提高了新农合筹资标准,2014年度财政补助达到了320元、个人筹资提高到了90元,参合率达100%,新农合制度得到农村居民的普遍认可。改革支付方式,推行总额预付和总额预付框架内的按病种付费制度,目前已开展30个病种,有效防止新农合定点医院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依托“数字卫生”信息平台,将村卫生室诊疗服务和报销服务置于全面监管之中。群众就诊后在我市范围内均能得到即时报销,并与10家上级医院签订了新农合即时报销协议,最大限度方便了群众。
(三)完善了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寿光市创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对所有镇村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卫生院完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实行“双轨制”:所配备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非基本药物适量配备并按国家规定加成销售。在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又于2012年取消村卫生室非基本药物的销售使用,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目前,寿光市基层医疗机构所有药品全部通过省网平台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货款统一支付。
(四)开展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对寿光市的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机构布局、中医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结构、业务开展、收支结余及工作人员的收入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制定出台了《寿光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市中医院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探索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等改革措施。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放心和看病不方便问题,积极推动远程医疗、先诊疗后付费、检验检查结果“一单通”、临床路径管理、预约诊疗服务、门诊“一站式”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无假日医院、院外公开等十多项惠民便民措施,患者满意度由
2012年的92.7%上升到98.78%。
二、当前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编制不足,限制了医院的业务开展和长远发展。医改工作开展以来,上级编委办等部门按要求对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员编制重新进行了核定,对市中医院的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但仍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各医疗单位只能自主招聘部分合同制和临时工作人员进行补充。但限于现有的用人机制还不能打破身份和编制界限,做到自主聘任、同工同酬,编外人员待遇低、主人翁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真正的高水平技术人员招聘不来,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
(二)乡村医生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寿光市乡村医生年龄在61周岁以上的占24%,51至60周岁的占13.2%。乡村医生呈现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信息化知识缺乏等问题,导致村级医疗卫生组织服务能力不强,影响了医改政策在农村的落实。乡村医生的月均收入低于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水平,特别是乡村医生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乡村医生仍普遍存有后顾之忧,导致60周岁以上的乡村医生退不出去,年纪轻的又因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大、风险系数高等原因不愿意从事村医工作,致使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三)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临床和群众需要。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反映药物品种偏少,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特别是麻醉、儿科、妇科用药和治疗精神障碍类药品;群众普遍认可的常用药物如:三九感冒灵、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复方大青叶片、金嗓子喉片等均未纳入基本药物的范围,造成了群众的不理解和不满意。
三、对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进一步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打造“10分钟”卫生服务圈,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要继续健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政策和机制,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社区医生(乡村医生)签约式服务。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离岗制度,初步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
(二)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多样化。要加大政府购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力度,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精心实施免疫规划、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持续提高社会办医的管理和质量水平,进一步搞好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发展空间。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
(三)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会同有关部门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院长职级制,推行全员聘用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编制核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核定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等工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巩固发展医疗联合体,建立县级医院对口支援镇街卫生院制度。
用科学理念规划工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
用现念教育农民用全局理念谋划未来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秦淮社区居委会
20__年3月29日
秦淮社区是由原石马村经征地拆迁建设而来,总面积3.63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小区,15983人,原石马村10个居民小组的1827名群众全部“赤脚进城”,农民变成了居民。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社区实际,以盘活集体资产和推动富民工程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尝试社区发展改革,目前,初步形成了集体资产增值、社区群众增收、干群合力增强的良好局面。我们在20__年获市级示范社区、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荣誉称号,在20__年获省级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我社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全力夯实集体经济支柱。
几年来,社区发挥优势,克服困难,以标准厂房为载体,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使社区经济实力得到稳步提升。一是为工业园家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每年按时上缴租金400万元。二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平台,积极寻求投资项目,进行招商招租活动,去年我们成功引进1个千万元项目,至此社区已有大小企业23家。三是广开渠道,发展三产,创新举措,盘活资产,每年创收利润30万元,为社区经济增加了活力。同时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回收各种欠款,为社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现在社区年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万元。
二、强化社区建设管理,不断提升现代化文明城区建设
水平。
一是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对小区物管落实工作责任制,实施百分考核,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以各类创建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服务网点为纽带,以社区志愿者为载体,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文化、环境、治安、计生等便民利民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清理占道经营和门前乱堆乱放,营造优美环境。
三、强化富民工程,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本“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富民落到实处,一是积极寻求就业岗位,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群众就业,同时做好宣传,鼓励群众自谋职业,几年来共安置劳动力3868人次。二是认真做好合作医疗服务工作,在确保全社区参保率达95以上的同时,按时兑现群众的报销资金。三是计划生育月服务参服率达100,社区几年内无一例计划外怀孕,同时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四是切实加强帮贫解困力度,真正帮助那些因病致穷的困难群众,每年拿出120万元用于群众补贴,几年来共帮扶困难户180多户,目前有低保户15户,全部做到应保尽保。
20__年我们将分析不足、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区委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社区建设、招商引资、社区经济三大重点,开拓创新,自加压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全力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一、化解压力,积极探索社区发展之路。
一是解放思想,增强推进经济发展的主动性。通过一“比”,跳出社区看社区,在干部群众中展开新一轮“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不进则退,从而增强工作主动性。二“逼”。按目标定责任办法,把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层层量化分解,落实到人。三“学”。通过聘请专家讲课,举办培训班、引导干部群众走出传统思维定势,使他们思想围着经济运转,眼睛盯着市场看。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增强社区经济实力。充分利用区位独特,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等优势,借助开发区和街道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做大做强社区经济。三是创新发展模式,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结合实际,拟定《创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工作
实施方案》,引导群众自觉把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的托带费、保养费部分转化为创业资本,成立创业发展基金,解决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成长性,创立社区发展和群众创业的经济联合体,科学确立创业合作社的投资项目。二、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富民安民工程建设。
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确保群众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心,一是确保百姓安居。完善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使小区内宣传橱窗、亭台甬道、篮球场地、健身器材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投入15万元资金进行小区美化工程。二是加大群众就业力度。确保“劳者有其业”。明确专人,强化分工,签定责任状,实行风险抵押,重点将4050人员转移到环卫保洁、园林市政、物业管理等工作岗位上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15期。举办送岗位进社区活动3场,积极与用工企业办理劳务,进行劳务承包,以不同的服务形式实现劳务输出最大化。三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合疗服务工作,在确保全社区参保率达96以上,按时做好报销兑现工作,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四是继续做好干部帮扶工作。完善党员干部带动群众致富机制。五是做好民调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确保一方平安。六是深入开展干部“入户走访”活动。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社区。
关键词:医药企业;第三终端;第三方物流;合作博弈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15-02
1引言
新医改方案实施三年来,医改的工作逐步、分层次地推进;“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实施方案中将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方面列为下一阶段医改工作的重点。近日,根据卫生部部长陈竺的介绍,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即将出台;新版基药目录中药品品种将增多,覆盖面将扩大。同时,他还表示,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不仅是社区平台,也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带着几个二级医院,辐射一片社区和乡镇,实现城乡医疗统筹。由此可见,国家将继续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这将为医药第三终端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将针对第三终端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但我国第三终端发展路径、规模结构、区域布局差异很大。如何选择建立适合的配送模式,最大限度实现网络覆盖与成本最优的有机结合成为医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第三终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第三终端是针对医药行业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而言的。城市医院市场是药品市场的第一终端;药店市场则是药品消费的第二终端。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和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开展,除医院药房、药店之外的,包括城市、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的小诊所、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卫生院、乡村医生的小药箱、企业和学校的医疗保健室、农村供销合作社及个体商店中的常用药品销售小柜等称之为第三终端,逐步引起了医药领域的广泛关注。
第三终端市场的特征与第一、第二终端有着较大差异。首先是其复杂性,第三终端营销的药品总体以中低价位品牌的普药为主,市场分布广泛,分散而且规模较小,如广大农村、城乡卫生院,社区门诊等,地理位置的特点表现在点多、面广;其次,第三终端的各医疗机构收款的诚信度参差不齐,拖欠货款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无法放心进行销售;最后,第三终端市场偏远,道路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一次销售数量较小,药品消化迅速,进货频率高,次多量小繁杂的需求,导致配送的成本大大增加。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现状及特点
第三终端市场复杂的特点,导致医药企业很难承受对第三终端市场高额的配送成本。借鉴其它行业成功经验,一些医药商业公司开始尝试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对药品的第三终端市场进行配送,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物流中存在的风险,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第三方物流公司专做物流,运作方面经验丰富,企业内部机制完善,有着专业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已成规模的物流设施,经过多年的运作形成了物流配送网络和专业的物流人才。这些都是医药企业自身不具备的,将药品的流通过程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将会大大提高药品的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并且能够使医药制造企业不必关心物流,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药品的研发创新。
以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为例,从2001年起公司定位做药品的专业物流,完全专注于医药市场,2004年邦达物流面对企业一直亏损的不利局面,提出将药品销售到第三终端,并做到不论量多量少都能准时出发,准点到货,解决多批次小批量配送难题,物流过程透明,追求顾客满意。至2006年,邦达配送药品价值已逾150亿之多,覆盖全国800余座城市门到门,江浙沪5万个终端。
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合理地配置了各种资源,但也存在着不足,如不是专业的药品流通公司,对医药行业的流通体制、业务模式不熟悉;缺乏专业的医药人才,在运输环境和储存条件上可能会对药品质量管理控制不够。
4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博弈分析
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也差异于内部化物流模式,二者通过合作达到一个双方的共赢,这个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博弈,双方的博弈在合同签订前、签订中和签订后一直存在。
在我国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所以本文把医药企业同第三方物流的合作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委托合作,具体来说,医药企业即模型中的物流使用者将自身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即物流提供者,所以第三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可以通过委托模型来实现其合作。
4.1模型建立
(1)将模型中第三方物流区别为高水平和低水平服务,其中高水平服务会满足委托人物流需求,相反的低水平服务则不能满足委托人的物流需求,在委托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对委托人造成负面影响,如在客户群中声望名誉下降等,其损失以字母r表示。
(2)将人的服务成本按照水平高低分别设为C第三方物流(高)和C第三方物流(低)其中高水平服务的成本高于低服务水平的成本。
(3)模型中委托人依据人的服务水平,即针对客户群的满意程度对人支付报酬,在高水平服务下,客户满意。委托人支付的费用为W1,反之则为W2。
(4)简单的将该模型分为几个阶段,首先由医药企业即委托人决定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如果为否则博弈结束,二者的收入均记为0,而后由人即第三方终端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如果拒绝博弈结束,二者的收入为0,如果接受委托则选择以什么样的服务水平完成任务。博弈模型如下图1所示:
4.2模型分析
(1)在模型第一阶段即医药企业的选择阶段应该有C自我配送>C第三方物流,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会去选择第三方物流,这将是第三方物流的存在条件。
(2)在第二阶段第三方选择不同水平的服务而得到相应的酬劳W1、W2,只有当W1>C第三方物流(高)和W2>C第三方物流(低)时第三方物流才会接受委托的条件。
(3)医药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应有C自我配送>W1,同时第三方物流以高水平完成委托,应有W1>C第三方物流(高),即双方均有利可图满足C自我配送>W1>C第三方物流(高),为该委托发生的条件。
(4)由于第三方物流进行高水平服务和低水服务在委托初期并不知道,所以不妨假设其进行高水平服务的概率为p,低水平概率则为1-p,委托方的收益公式表示为(C自我配送-W1)p+(C第三方物流-W2-r)(1-p),若其大于0则表示医药企业进行委托是盈利的,会选择进行物流外包。
(5)对公式(C自我配送-W1)p+(C第三方物流-W2-r)(1-p)进行分析,其结果大于0主要由p值决定,p值越大则公式的数值越大即带给医药企业的盈利越大。
根据上述博弈模型分析,本文认为,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成本,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空间;其次是努力提高物流需求方对第三方可能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的主观估计,提升需求方的物流外包动机;三是建立并完善对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低水平服务”的惩罚机制,使其“提供低水平服务”得不偿失,从而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
5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建立共赢合作的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关系,由过去此消彼长的价格博弈,转向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本文为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双赢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5.1强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
医药企业选择了第三方物流,二者合同签订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率及任务完成程度直接影响医药企业发展的成败,所以医药企业必须重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中医药企业应及时与物流企业进行信息上的交流,保持信息的统一性。企业实施物流外包后,应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各项具体的物流活动进行详细讨论,确定合理的业务流程、信息沟通渠道,如双方共同确定配送路线、对物品的运输、仓储等细节统一制定等。
5.2逐步完善第三方物流体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加大力度自我建设的同时,在医药企业的带动下可逐步完善第三方物流体系,以适应合作的需求。首先,信息化是第一个重要方面,有专家称,信息化等于对整个物流进行了一个重新定义,对物流所有的环节和所有的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意味着,一个物流企业有多强的信息化技术,也就有多强的竞争力,所以医药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物流公司的网络平台系统共同起作用;其次着重提高满意度,医药企业为物流企业的定货到送货的时间周期,商品的快速交付等问题提出意见,督促物流企业及时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在物流企业完成某项目时,由医药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对委托任务进行考评;最后,医药产品的物流是特殊的配送,医药产品在包装、运输、仓储上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征,医药企业应指派专业人员对物流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知识与技术培训工作,使专业物流人才尽快成长起来。
医药第三方物流配送从举步维艰的单纯产品配送到被广泛接受,曲折走过了它的基本生存阶段,到达了其发展的“黄金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崛起,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医药企业达到“双赢”,而企业在良好的物流环境下迅速发展又为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活力,所以二者顺应发展,寻求契合点,在“双赢”的模式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信明慧,陈永法,邵蓉.提高第三终端基本药物可及性的配送模式研究[J].中国药业,2010,19(14):1-2.
[2]顾海,陶丽宁.第三方物流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分析[J].上海医药,2006,27(2):56-57.
[3]沙文茹.邦达领舞第三方物流[J].中国药店,2005,(7):74-76.
[4]温博语.基于SWOT分析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9,(7):61.
[5]易兰华.第三方物流合作机制的博弈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82-83.
[6]哈罗德·W·库恩.博弈论经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建设,北京
作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之一,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已经进入崭新的阶段。随着《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的颁布实施,研究考察已经实施的特许经营项目,客观评价所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将有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改革,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进展与成效
(一)进程及特点
1.制度构建方面。北京市真正意义的特许经营是从2000年开始起步的。2000年市发改委出台《关于对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实行回报补偿的意见》,规定国有、集体、私营及外商企业均可以参加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标。2003年颁布的《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是北京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的一个里程碑,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许经营项目规范化运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关于深化本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确立了在增量经营性基础设施中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的思路;《关于本市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增量改革、存量试点”为原则,开始启动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改革。2005年,《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从地方政府规章提升为地方法规。至此,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2.项目实施方面。20世纪90年代是北京市基础设施行业改革的探索阶段,总体运作不够规范,项目实施缓慢而艰难。2000以后,随着多项政策法规的出台,北京市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进度也开始加速。2000年以BOT经营模式成功运作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肖家河两个污水处理厂项目。2002年北京市政府选择第十水厂项目进行了规范化运作试点。特别是随着134号令的颁布,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到2005年底,共有十多个基础设施项目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累积吸引境内外各类社会资金100多亿元,特许经营项目已经覆盖了水务、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和燃气行业等多个领域。
3.运作特点方面。北京市特许经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特许经营者的选择以公开竞标方式为主;特许经营的实施与监督管理主要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特许经营项目主要涉及增量部分,存量改革比较谨慎,而且各行业实施速度和程度不同;特许经营模式主要以BOT为主,同时结合项目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其它经营模式。
(二)主要成效
1.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市场化改革取向确立。首先,与134号令相比,《条例》对推进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进程,规范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活动,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其次,随着多项法规制度的相继出台,基本取消了外资和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行业的制度障碍,确立了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取向。
2.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财政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从目前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情况看,北京市基础设施行业,尤其是污水处理领域,已基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逐渐改变了原来政府财政单一投资的僵化模式,使当前基础设施行业的资金不足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减轻了财政投入和补贴压力,尤其是减轻了2008年奥运前面临的巨大投资压力。
3.竞争经营体制开始形成,服务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北京市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行政垄断局面开始打破,竞争性经营格局将逐渐形成。虽然尚未改变国有垄断的现状,但由于竞争压力的存在,将迫使特许经营者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项目经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竞争将有利于提高定价效率,发挥价格机制在公用事业中的作用。
4.支持经营方式创新,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性提高。除了采用BOT经营模式外,北京市积极尝试了一些新的经营模式。如地铁奥运支线以BT方式建设,缓解了当期财政支出压力;而地铁四号线的PPP经营模式则是对非经营性项目市场化经营的一次积极探索;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烧厂的BOO经营模式,是对由私人完全负责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这些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使社会资本的参与像地铁这样初始投资巨大的项目成为现实,适应企业各自的特长,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可行性。
5.规范项目运作,政府信誉进一步提高。通过第十水厂项目试点,逐步推广规范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借鉴北京大岳咨询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等中介专业优势,帮助政府决策;不断完善各项法律制度,规范参与各方行为,成为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三条成功经验。它们不仅规范了特许经营项目的运作,同时更规范了政府自身的行为,提高了政府信誉。
6.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监管能力增强,风险不断降低。特许经营的实施,加快了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职能的减少和角色的转换两个方面,即政府逐渐转变为规章制度制定者,这从根源上防止了政企合一的行政性垄断的再现。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北京市加强了行业监管职能,在燃气、污水处理等行业方面的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另外,与传统体制下政府承担无限风险相比,社会资本的参与,经营风险得到有效分担。
7.拓展项目实施范围,加快了奥运项目建设。首先,随着市场准入限制的消除以及大量特许经营项目的成功运作,为拓展特许经营实施范围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验基础。其次,奥运建设资金的巨大需求为拓展特许经营实施范围提供了现实动力。目前,已通过招标等方式,对奥运会主要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法人进行了选择,吸引了社会资金的参与,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为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基础。
总体而言,北京市基础设施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改变了过去政府独家投资、独家建设和独家经营管理的旧体制,逐步形成了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多元化投资、多模式运作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新体制。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实施程序方面的问题
1.非国有资本的进入障碍问题。目前非国有资本的进入在法律方面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主要障碍来自观念上认识不足。政府对市场化后可能出现的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不好或出现安全事故、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很担心,从而在特许经营项目准入、审批,及银行贷款、土地政策等诸多问题上,存在国有资本优先倾向。
2.授予特许经营权的政府级次与项目实施范围问题。《条例》规定,市、区、县级政府对属于本级的特许经营项目拥有特许经营权授予权。这种特许经营项目审批权与特许经营权授予权的下放,可能会出现区、县级政府为了自身的经济、政绩利益,而忽视北京市总体规划,滥用特许经营权力问题。而且部分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管网类行业,只有足够的市场和范围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如果特许经营被过分分散,将大大提高服务提供的成本,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3.特许经营权授予形式问题。《条例》明确规定特许经营采取BOT、TOT等模式,以招标等方式授予。但特许经营并不等于BOT,也不局限用招标方式。例如,在我国对已有项目而言,与TOT这种国际上通用的方式相比,直接委托、引进合资股东等方式目前可能更适合。一律采取招标,虽然引入了公开竞争,但往往会导致较高的社会成本和新的不确定因素。
4.特许经营审批程序中的问题。现行的特许经营项目从立项到开始建设涉及到两次审批。第一次审批是立项与实施方案审批;第二次是特许经营协议签订后由特许经营者办理的审批。由于在特许协议签订前,除了负责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单位,其他审批单位或者没有介入项目,或者介入程度不够。这样,一方面使第二次审批常常重复第一次审批内容,拖延项目时间,增加企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有关审批单位的前期介入不足,可能对特许协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意见不一致,势必增加二次审批的不确定性,致使签订协议的企业并不能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已经获得特许经营权,不仅影响了特许经营协议的严肃法律地位,也有损政府自身的诚信形象。
5.项目建设各主要环节实行强制性招投标问题。北京市特许经营项目的各主要环节全面推行了招标制。尽管这将有助于防范暗箱操作和腐败,但这种强制性招标的要求并不合理。首先,从法理上来说,特许经营者一旦被授予了特许权,它就有权决定以何种方式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再受招标法或采购法的约束。其次,在招投标实践中,政府允许投标方往往以联合体的形式存在。联合体中常常包括了设计、施工、生产设备供应等专业公司。成立联合体的意义在于投标时增强整体的竞争力,一旦中标后又可以发挥专业公司的优势。如果中标之后中标方采用公开招标,也就没有必要在当初成立联合体。此外,公开招标费用费力费财,在所有主要环节都采用这种方式,大大增加特许经营者负担。
(二)特许经营协议方面的问题
1.价格问题。一是定价机制问题。在目前的定价方式下,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与投资回报率。就成本而言,政府预测的成本不够科学合理,容易造成价格失真。如高安屯医疗废物处理项目以很低的价格中标,导致运营困难。就投资回报率而言,由于特许经营协议的法律地位没有充分体现,政策不确定性较大,使得特许经营企业对项目风险贴水要求很高。二是调价机制问题。特许项目经营期内往往会因物价水平上涨、管制技术标准的提高等原因,造成设备、人工、原材料等成本的上升。高安屯医疗废物处理项目就出现了由于环保标准在签订特许协议后提高,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的问题,但由于调价机制没有细化,缺乏跟踪研究和可操作性,导致价格调整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2.政府承诺与规划问题。政府承诺难以兑现与政府规划的法治性、科学性、连续性不强密切相关。一是政府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够,从而影响到特许经营项目的实施。如首都机场扩建占用第十水厂管线路由。二是政府规划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致使项目和规划发生冲突。如市发改委希望规范交通设施项目的运作,但行业管理部门要执行市政府加快发展的要求,使操作的规范性与速度相矛盾。三是政府换届、拆迁困难等因素导致规划变更,从而使特许经营项目的进展受阻。如定福庄污水处理厂项目,项目地址变更拖延了项目的实施。
3.防范恶意退出问题。有的投资者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动机比较复杂,为了达到获利目的可能中途恶意退出,影响基础设施服务供给的稳定性、连续性、安全性。如亦庄燃气项目,项目公司在收集开口费后,主要人员全部撤离,股东也发生变化,导致天然气供应一度中止。
4.特许经营权使用费问题。政府收取特许经营权使用费缺乏明确的经济和法律依据。首先,从合同法律上看,特许经营权使用费表明一种以特许经营权为标的的买卖关系,而特许经营权来源于政府的行政管辖权,行政权利不能买卖出售。其次,从具体操作来看,由于特许经营权的市场价格难以确定,容易变成政府的主观评价,导致暗箱操作。再次,从经济学角度看,特许经营者会将这部分成本转移到产品或服务价格当中,让公众承担。如果公众拒绝涨价,最终结果还得政府补贴。
5.政府部门间职能分工与协调问题。政府职能分工不清,导致特许经营实施中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出现似乎哪个部门都可管,但又都没有足够的权限加以解决的局面。如在高安屯医疗废物处理项目中,由于政府职责界定不清且难以协调,导致供电等配套未能及时提供、土地证至今不能正常办理。另外,政府职责界定不清、分工不明确,使得投资者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三)外部环境与政策方面的问题
1.土地政策问题。一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存在随意性。目前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应以何种方式授予特许经营者,法律法规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二是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带来的障碍。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对特许经营项目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如京承高速二期项目的建设成本就因此而大幅上升,导致拆迁难度加大,建设时间延长。
2.项目融资方式受限问题。特许权抵押与质押的融资方式的相关法规法律不健全,金融机构对这两种方式也比较谨慎,给特许经营项目的融资带来了困难。如东坝河、垡头两个污水处理项目,第一中标人就因这种限制而遇到了融资的困难。在质押与抵押的贷款融资方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项目公司只好借助股东贷款的融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如项目公司的股东的资金紧缺、资金链断裂,其风险可能会传导给项目公司,导致特许经营项目的运营受到影响。
3.垄断经营体制问题。一是垄断经营体制对特许经营的实施造成了比较明显的障碍。如顺义区燃气公司在购进价方面受到北京燃气集团的挤压,导致公司经营状况不佳,顺义区天然气实行特许经营的条件丧失。二是国有垄断经营体制还对特许经营的监管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监管部门很难在人力、财力、物力、权限有限的条件下,对价格与成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实施有效监管。
三、几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在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化过程中,尽管世界各国具体情况和背景有所不同,但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却是共同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基础设施资金供给不足。二是政府投资和运营管理为基础设施经营企业提供了垄断市场,降低了企业活性和服务质量。基于这两种考虑,欧美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基础设施的特许经营,并积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
1.清晰界定政府职能。欧美国家在特许经营过程中,根据特许协议或合同,严格限定了政府和企业的边界。政府保留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权,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开发、依法运营、自担风险。一旦签订合约,政府就不能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干涉。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设立专门的特许经营管理机构。尽管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背景和现实状况,特许经营的方式、过程可能因此而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建立独立的特许经营管理机构。无论是美国的公用事业管理委员会、英国的分业管制,还是德国公法企业下的管理机构,皆是如此。
3.灵活多样地选择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无非是谁拥有、谁经营的问题,哪种特许经营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利用资源、能够提高公用产品的性价比,最大限度地发掘政府和私营投资的资源优势,就选择那种经营,关键要因时、因地制宜。例如,德国推崇“公法企业”,英国采用彻底的“民营化”,法国则发展了特色的“委托经营”,虽各具特色,但都运营良好。
4.科学规范的特许经营程序。从项目立项、招标、到最后的建设、运营、移交等,整个特许经营流程都规范、具体。每一步骤的政府和企业行为、注意事项已经约定俗成,成为一个规范体系。
5.用法律有效规范特许经营市场。首先,颁布国家级法规。如法国、巴西、菲律宾、韩国、英国、美国等都制定了专门的特许经营法规。其次,根据项目或特许行业需要,可进行特别立法,如我国香港的《(中区)越港隧道条例》、《东区海底隧道条例》等等。另外,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范特许招标制度、特许经营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等。
6.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一是对市场准入、服务质量和价格管理等政府监管的主要内容,制定严格的监管标准,由责任明确的监管机构实施动态监控。二是通过听证会、各级各类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特许经营企业内设置公众代表等方式,扩大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7.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特许经营时间长、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争端。为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都重视采用仲裁方式,建立特许经营争端解决机制。如英国垄断与兼并委员会是专门负责争议仲裁的机构,法国和尼泊尔的特许经营争端则往往采用双方推举仲裁员的方式解决。
8.明确对特许经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实施良好的特许经营项目,会使企业盈利、公众受益、政府减负,达到“三赢”的结果。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西方国家比较注重对特许企业的扶持。首先,政府注重加强配套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给予特许经营企业部分特殊权利以及一定的资金担保。其次,为鼓励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对特许经营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土地优惠等优惠政策。
归纳起来讲,无论从各国立法、运营模式选择,以及监管等方面的做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寻找既能够确保有效竞争又能规范秩序的平衡点。为此,我们在进行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实际、保证其精华的“本土化”。
四、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切实保证北京市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和高效运营,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适时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制定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中长期规划
为减少“重引资、轻规划;重单个项目突进,轻整体协调推进”等问题的发生,建议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市政基础设施”部分,尽快制定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中长期规划。第一,进一步明确北京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保证基础设施行业的改革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第二,科学测算在未来5-15年内北京市基础设施的供需状况,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规划优先实施特许经营的领域、项目和规模。第三,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特许经营中的职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第四,明确各项配套政策和相关措施,为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提前做好研究准备,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后奥运低谷”效应。
(二)成立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领导小组
为增进政府部门间的相互支持和协调一致,减少推诿扯皮问题,建议成立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领导小组。组长由北京市分管市政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各个职能部门的主管副局长(主任)和各个区县的主管副区长组成。领导小组的基本职责包括:负责特许经营中长期规划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对特许经营项目流程中重点环节进行原则性指导;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工作,解决由于职责不清导致的项目拖延或受阻问题;解决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有关的战略性、宏观性和配套性政策措施等问题。
(三)分行业制定监管细则和特许经营协议范本
《条例》的出台为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依据,但不同行业间的差异很大,造成《条例》在实施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分行业制定特许经营实施细则,对具体行业的进入标准、质量或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并在分行业监管细则的基础上,出台分行业特许经营协议范本,增强特许经营实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分类管理特许经营项目
由于项目结构不同,运作模式也不同,例如BOT的管理流程就不适用于TOT项目。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建议采取分类方法管理特许经营项目,制定专门的特许经营管理流程。根据项目的特定结构,选择不同的管理流程,在国内法律框架内,可初步分BOT、BOO、DBFO、ROT、TOT五种基本的公私合作模式,实行特许经营分类管理,建立以行业为横轴,以流程为纵轴的科学管理矩阵。
(五)改造审批流程,防止对特许经营企业过度干预
特许经营具有公私合作性质,但不同于政府直接投资,不应按照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基础设施一旦确定按BOT等结构化模式运营,就应依照特许经营条例细则进行监管,尽量简化政府审批程序,防止对特许经营企业过度干预。当前的重点为:一是强化政府部门在特许经营实施中的行政服务职能,印制项目审批流程指南,切实增加审批的透明度。二是简化二次审批程序。在特许经营协议签订前,其他审批单位就介入项目,确保负责与企业签订协议的部门与其他审批单位在特许经营协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达成一致,避免两次审批间的实质冲突,使审批手续尽量简化。三是区别对待特许经营投资与一般政府投资,注重加强项目实施标准与结果控制,逐步放松对特许项目的强制招标规定。
(六)调整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中的土地政策
针对目前北京市特许经营中的两类比较突出的土地问题,建议:第一,确保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用地享有比一般商业用地更优惠的待遇。针对《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148号文)和北京市民政局41号文件,专门就特许经营用地问题出台补充规定。第二,对不同所有制特许企业采取一视同仁的土地政策。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规定,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属于行政划拨方式供应范畴。当然,针对不同的基础设施领域,可以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如对污水处理和交通项目采取不同的政策,但对同一领域、不同性质企业应该一视同仁。第三,切实履行征地拆迁责任,坚决维护政府诚信形象。在实施特许经营过程中,要做到既加强不同级次政府间和不同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又防止有关政府部门在土地问题上过度承诺,协议一旦签订,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特殊情况,必须严格执行。
(七)进一步加强对特许经营企业的支持
通过特许经营将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交给了特许经营企业,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退出该领域或仅仅进行必要的监管。根据国际经验,为确保项目的成功运行,使公众的利益得到切实保证,政府往往给予特许经营企业一定的支持和优惠,甚至通过某种方式分担投资人无法独立承担的部分风险。除土地优惠、税收减免、备用贷款等方式以外,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特许经营企业以支持。第一,建立项目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降低融资难度,建议北京市成立“行业项目建设专项基金”,用以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第二,发展“准市政债券”。可以通过发行项目建设债券,来确保政府部分的投入资金。第三,设立公用基础设施运营风险补贴制度。为了确保基础设施的高效供给,可以根据产品实际价格和企业正常运营价格之间的差异,安排一定的财政补贴。
关键词: 三长一短 综合预约 一站式付费
Abstract: "Three long one short" problem in the third-level hospital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especially in the hospital of center living area. Through multi-channel comprehensive appointment process and one-stop pay platform for patients which will help reduce the time for waiting and queuing and shorten medical process for patient. This combined medical process design will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hospital operating efficiency.
Keywords: Three long one short Comprehensive appointment One-stop pay service
《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第十条提出:要切实解决居民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方便居民就医,推行门诊预约诊疗,提供网站、电话、现场等多种预约途径,逐步提高门诊预约率。试点开展专家门诊实名制挂号。推行门诊“一站式付费”和医保病人“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提供网上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服务,减少患者就医往返次数。
研究表明,“综合预约”和“一站式付费”如果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将能够更好地方便居民就医,缓解“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 候诊时间长、交费买药时间长、诊断时间短)的矛盾,以下是我们的分析。
一、“三长一短”的时间分析
“三长一短”的问题在三级医院的门急诊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位于大中城市中心居住区域的三级医院,某些医院门诊量每天甚至超过1万人次,在这种情况下,“三长一短”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大中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对于长时间的等待,在医院内往复的排队付费,无疑会降低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加剧紧张的医患关系。在现有的诊疗服务过程中,除去核心的就诊过程和检查检验流程,患者主要时间用在排队取号挂号,以及各环节的往复奔走和排队付费过程中。将这几部分的时间进行分解得出:
(一)挂号排队时间过长
为获得一个当日的专家号,部分患者或家属凌晨就开始排队。这不仅给患者造成了不便,也为黄牛党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不利于有限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没有分时段的就诊机制
就诊医生工作站前大量患者集中排队,集中候诊,极大地浪费了患者的时间。
(三)浪费患者大量时间
现代医院门诊往往是多层或高层建筑,且每层的面积较大,医院财务处难以在各层楼均匀布置收费处,患者需要在检查付费、取药付费等环节往复于医技、药剂和付费处之间花去大量的时间。
(四)容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如患者有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前来医院就诊,或医生停诊等情况,缺乏高效的手段通知医患双方,就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基于这些情况,医院有必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改造和创新来实现医疗服务流程的高效化,为患者节省不必要的排队和等候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
通过调研,对于目前的改进需求,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的综合预约平台[1]。
通过网站、客服电话、第三方预约服务、城市医疗联合体预约服务、手机终端等渠道实现对于医院的可开放的医疗资源的预约,覆盖多种医疗服务,包括专家专病门诊、特需门诊、个人和团体健康体检、干保门诊等。
第二,采用信息系统对医院的医疗资源实现统一全面的管理。
医疗资源可以通过数据建模的方式归纳为某专家在某时间段的诊疗服务,个人和团体健康检查的服务包,医技服务,病房服务等多种类的医疗服务,并且通过分时段的预约[2]和管理机制提供给患者。
第三,引入多种方式。
如身份证验证、医联医保卡验证,确保实名制预约。在实名制预约的基础上,开放预约专窗,通过与现有HIS系统中的排队叫号系统建立接口,使得患者在约定的分时段就诊前实现预约签到,快速专窗挂号和优先排队叫号就诊。分时段预约将大大减少预约患者看病等候的时间,缓解“三长一短”的矛盾。
第四,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在院内部署自动化金融终端,并与医院的HIS系统实现收费流程集成。
患者通过ATM装置,实现就诊卡、医联医保卡与个人金融账户的绑定,并可在自动化装置上实现(区分医保和自费的)刷卡付费,收据打印,大量节约患者在院内的往复路程和时间。
本文就这些需求探讨通过综合预约平台和一站式付费系统结合的方案实现新的就医预约、付费流程,达到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的目的。
二、综合预约平台设计
(一)预约网站设计约束
目前许多三级医院已经建设了预约平台,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没有开放网站预约,部分网站预约仅仅有专家挂号,没有覆盖其他的医疗服务,网站设计不合理等。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的普遍应用,网站预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和方式,但是在设计网站预约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操作快捷简单:与其他互联网应用不同的是,预约平台的用户有些是仅具备较低使用技能的老年用户,需要引入互联网应用设计经验,精简页面元素,突出医疗服务内容,尽可能优化注册、登录和使用流程,使得病患在尽量少的页面内能完成预约过程。
2.终端配置考虑:从国内互联网机构的统计数字来看,目前许多用户的终端还停留在Windows XP + IE6这样较低的配置。由于IE6浏览器的诸多限制和对新技术的有限支持,需要在设计网站和预约过程中,一方面保证使用体验,一方面不能采用一些低端平台所不能支持的技术,造成无法正常使用预约平台。
3.实名制的认证[3]:患者进行实名制认证,系统首次使用时要输入有效的身份信息和有效的手机号码并进行效验和(短信)认证,确保病患身份。
4.设计时需要采用先进的架构,将预约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SOA的设计,流程中需要的应用接口采用Web Service等标准的方式出来,为其他方式例如第三方预约平台和服务的接入,手机预约应用的创建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 预约资源分析
通过建设综合预约平台,实现对医院可预约的医疗资源的管理也是平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三级医院大都开展了多种面向不同客户群的医疗服务,这些服务在性质上和目标服务人群上还是有相当的区别,医院各机构对于预约平台的要求和关注点也不尽相同,以下是某大型三级医院的调研过程中的部分发现:
为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定制化的管理工具,但是采用统一的模型和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流程管理。提出了预约签到的概念,类似于机场候机前的签到,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便于患者合理安排时间,在预约签到时采用二代证信息读取、医保医联卡信息读取等方式,快速确认患者的预约情况,完成签到、预检和挂号一站式服务。
另外,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失约问题[4],预约资源和患者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失约,需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失约信息的双方可知性,需要有好的失约处理流程。
(三)预约相关实体分析
一个全面的综合预约系统不仅仅是面向病患,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其他用户实体,包含第三方系统实体,从设计的角度上可以将用户实体(User)分为如下几类:
这几类实体对系统有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流程和相应的用户界面和工具是综合预约可用性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流程和场景设计之外的深层设计上,需要重点考虑几个数据模型(Entity)和数据元素(Property)。在医院医疗服务不断发展和延伸的过程中,保留足够的冗余度和可扩展性,可动态扩展支持更为丰富和精细化和医疗服务:病人资料的模型(Patient Profile)、预约数据模型(Appointment)、医疗资源(Resource)、医疗资源定义(Resource Definition)、医疗资源池(Resource Pool)和通讯管理(Contact / Contact History)。
通讯管理将借助目前成熟的各种通信手段,包含短信提醒[5]、短信应答等方式直接与医患双方进行互动,确保医患双方之间保持信息沟通,甚至是诊后随访和客户满意度反馈等。
综合预约中分时段预约的方式可以大量减少患者在医院候诊的时间。患者来了立即可以挂号,挂了号之后立即可以就诊,患者的满意度将得到极大地提高。另外,在付费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一站式付费的方式,通过诊间或者自助设备付费的方式来减少患者往复奔波,将进一步减少患者在医院停留的时间,患者在诊间看好病之后,马上可以进行现场确费,然后可以立即去拿药或者做检查。
三、一站式付费
(一)一站式付费的目标
一站式付费是目前在日益成熟的金融小额支付业务上发展起来并与医院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尝试。目的是尽量简化支付流程,减少患者往返次数,从而节约就诊时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缓解“三长一短”的矛盾。当然,对于患者来说,一站式付费只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结算模式[6],并不强制使用。
(二)一站式付费的模式选择
如下图所示,目前主要从三个收费环节切入,通过与银行金融服务相结合,建立实名制“预储值账户”的方式引入银行卡,并与现有的就诊卡、医联医保卡关联,让患者在就诊的多个环节通过类ATM设备,简单操作即可实现一站式缴费。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遵循如下的原则:
1.多种模式并存,优势互补,逐步推进
采用了一站式付费的新流程和设备后,依然保留原有的传统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实名制都是必要的,可以采用的模式有:
a)医保医联卡可与银行卡二卡分离的绑定交易模式(现金充值)
b)医联卡与银行卡二卡合一的关联交易模式 (单一银行卡充值)
c)单一社保卡/医联卡的与银联卡或现金充值交易模式(任意银联卡充值)
2.尊重患者现有的基本就医习惯
3.尊重医院现有的管理措施和运转流程
遵循这些原则既最大化减少对于医院现有流程和制度的影响,也保持了新模式的优势,保证了新方案在医院实施的灵活性。
(三)一站式付费的权责设计
由于一站式付费流程涉及到医院和银行,对于付费相关的业务,银行有银行的要求,对于就医流程,医院有医院的要求,故在一站式付费流程设计上,需要保证权责分明、各负其责,银行的业务由银行管理,医院的业务由医院管理,界定好彼此的边界。
对于患者来说,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
1.自助绑定/解除绑定银行卡
2.自助充值
这些功能将仅出现在银行管理的自助设备上,由银行负责管理。
对于患者来说,医院的业务主要包括:
1.自助挂号/与综合预约平台相结合的预约挂号
2.自助缴费/支持医生工作站缴费
3.自助查询
4.自助检查报告打印(与LIS结合)
这些功能将仅出现在医院管理的自助设备上,由医院负责管理。
由于平台的可定制性,将来可集成更多功能在自助终端上。自助终端可以部署到医院的各个建筑的不同楼层,也能在同一楼层根据业务性质和业务量进行部署。给医院的收缴费工作带来很大的灵活性。
(四)一站式付费的发展方向
一站式付费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现金使用的逐步减少,向“任意银联卡充值”迈进, 并且最终实现医疗就诊卡的功能和银联卡的功能合并,患者的就诊卡本身就具备银联卡的功能。患者不再需要来医院进行就诊卡和银行卡的绑定,在家通过电话或者银行的网站即可完成绑定,如同通过银行卡来自动支付水电煤相关费用一样。
目前金融机构(银行)的ATM设备和网络发展较为成熟,通过对于相关功能的客户化定制,可以在银行传统的菜单上加入定制的医疗服务相关的菜单和流程,将预约、付费的服务延伸到银行的网站,为患者提供更方便的就医方式。
四、小结
综合预约服务鼓励患者先预约再就医。综合预约中的分时段预约将能够极大的减少患者排队候诊的时间。极致的情况是患者来医院挂号后马上可以就诊。
一站式付费系统的建立,支持患者在诊间确费或者通过自助设备进行自助确费,将能够极大的减少患者排队付费的等待时间和在付费环节中的往复走动,为患者节省时间,提高就诊体验。极致的情况是看完病后立即可以确费,然后去拿药或者检验。
总体来说,综合预约平台和一站式付费系统的建立并结合使用将很大程度地缓解“三长一短”的矛盾,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服务的感知度和满意度,是一种多方协作下对于业务流程的创新,通过设计良好的平台实现可扩展性,为日益精细化的医疗服务的延伸和扩展打下基础。本文从系统需求和设计角度分析和研究了这两种服务各自特点和要求以及结合点,说明流程改造和重构后,新的平台和服务对于医院运营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定河.预约挂号知易行难[J].中国医院院长,2009,22:42-45
[2] 王静成.公立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医院院长论坛,2009, 6:26-28
[3] 韩翠.医院网上预约挂号系统的实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09,5:59-61
[4] 王新, 季新华. 专家门诊实名制预约挂号失约率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2): 1171-1173
这次全市住房保障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是市政府确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住房保障工作座谈会、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全省住房保障暨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部署安排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科学务实,积极作为,2011年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新区、片区两个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积极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科学务实,积极作为,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中,建设系统和新区、片区两个开发建设指挥部,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努力,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两城”成功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市投入资金26.85亿元,优先落实安居工程用地2309亩,新开工建设项目71个、245万平方米、28389套,完成计划的111%,连同结转项目竣工17343套,竣工率达到68.1%,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其中: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800套、87.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790套、4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0.5万套、25万平方米,新增租赁住房补贴378户,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用房1.1万套、131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提高了住房保障标准,由原来每户年收入2.7万元,提高到人均可支配收入1.35万元,并实现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并轨。全年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7.6亿元,同比增长28%;发放贷款16亿元,实现业务收入2.1亿元。在去年2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了会议;4月和8月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调度会上,我市都作了典型发言;国家住建部齐骥副部长来检查工作时,对我市保障房建设公示制度给予充分肯定并安排了中国建设报予以宣传推广;省人大视察时,对我市的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实现房地产信息系统省市县三级联网,具备了个人住房信息异地查询、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三项功能。完成房地产投资175亿元,增长16.3%;商品房施工面积1173万平方米,增长21.6%;新增商品房预售面积770万平方米,增长19.2%;商品房销售面积730万平方米,增长18.6%。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房屋征收机构,较早出台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规定》及配套制度。物业企业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启动了物业质量保修金征收工作,专项维修资金共归集1.33亿元,累计归集4.42亿元。
(二)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9.6%,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71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和面积达到172万人、173平方公里。一是小城镇建设实现新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开会部署,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确定了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采取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扩权强镇、领导联系、挂职帮扶等措施,推动率先发展。重点镇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其中4个已经市政府批复。全部设立经济园区,新上工业项目208个;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230多亿元。其中:傅庄街道财政收入过2亿元;义堂镇、汤头街道过1亿元;李庄镇打造百亿家电园区;大店镇设置了“三办”、“五中心”、“四平台”;兰陵镇成立了全省首家镇级国有独资投资公司,设立了城建规划分局;义堂镇组建了全省首个镇级消防中队;地方镇建设了全市首家镇级老年公寓,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二是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唱响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实施“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的“四步曲”,实施组织部、农房办、社区办、整治办、文明办“五线”联动机制,突出沿河村、沿路村、镇驻地村等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住房品质,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创建生态文明乡村。2011年,全市在建和竣工农村住房13.7万户,改造危房2.7万户,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0%、108%。三年来,共完成农房建设投资443.8亿元,配套设施投资402亿元,集中建设农村社区1343个,建设农房36.4万户,改造危房7.5万户,拉动居民消费47亿元,腾空土地10万亩(其中可复垦耕地5.25万亩),完成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发证3.2万户、农房抵押贷款4.5亿元。全省农村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南片区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作了重点发言。在我市召开的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高度评价,蒙阴经验在新农村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是中心城区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各项重点项目推进顺利。新区、片区开发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兰山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和河东汤泉旅游区建设按计划顺利启动,形成“三点抱城”之势,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会议中心西楼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竣工落成,三河口祊河隧道、大剧院、沂蒙精神纪念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体育场片区、南坛片区、沂景南片区、运输公司片区等一批旧城改造提升项目,拆迁还建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三)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城市建设完成投资39亿元。排水及污水处理工作有序开展,新建排水管道335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26座,规模89.77万吨/日;新建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63处。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滨河路拓宽,沂蒙路、金雀山路、陶然路、东兴大街改造提升成效明显。新增道路长度143公里,我市第一座全互通式立交桥—双岭路立交桥建成通车。亮化工程向细节延伸,中心城区新安装路灯3437盏,173条开展背街小巷路灯安装完毕,群众反映很好。“气化”全力推进,建成天然气高压、次高压管线8条,总长度337公里,除平邑、蒙阴外,其他县区全部接通天然气主管道。建设供热管线83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90万平方米,城区供暖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新增供水管道13.35公里,年供水总量达到5050万吨。组织了燃气安全应急救援演练和城市防汛应急演练。390个农村社区完成“三上”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建设中更加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结合人防工程共新增利用城镇地下空间87200㎡;腾退地下停车场2处,多项人防结建工程开工。
(四)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审批管理。一是城乡规划编制成果颇丰。《市总体规划》已通过部际联席会审查,即将获批。编制完成《市近期建设规划》和《五区统筹规划》,东风东关、体育场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文化医疗、农贸市场等专项规划。4个县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29个省级中心镇、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100个特色村和1130个中心村的完成规划编制。二是城乡规划审批进一步规范。共召开24次市规划委员会例会,审批项目795个。大力实施“阳光规划”,对规划设计成果和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全过程公示;大力实施“效率规划”,增设了专家委员会,实施项目预审和现场办公服务制度,开设“绿色通道”,提高了规划水平和审批效率。三是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加大批后监管力度,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另外,规划展览馆共接待国家、省、市参观团体3700余个、15万余人次,成为展示大美的重要窗口。去年4月份,全省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对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五)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一是创新县城管理工作初显成效。在费县召开全市创新县城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其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管理模式,各县积极借鉴,加大力度,建立了管罚一体的城市管理体制,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城市管理队伍。《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费县经验,省住房建设厅杨焕彩厅长对我市创新县城管理工作专门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开展市区城市管理责任区、环境卫生责任制考核,每月一通报、一点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沂南县、苍山县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建好队伍,莒南县出台《城市管理暂行办法》,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两城”同创为契机,以和谐城乡建设、创建城镇管理明星镇、环境卫生示范村、户外广告样板路等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城区市容环境集中整治、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百日会战活动,大力推进干线公路、城区外环路和水域环境集中整治,全面提升环卫保洁水平。中心城区共清运生活垃圾36万吨,道路保洁机械化清扫率和冲洗率达到40%,建筑垃圾处置率达到90%。新增临时停车泊位8000个、收费停车场25家,打造户外广告样板路16条,查处违法、违章建设1260余起。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进程。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8座、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3座,实现了“一县一场”;建成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135座,在建32座;完成了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行,启动了市餐厨垃圾处理场筹建工作。加强环卫保洁队伍建设,提高环卫保洁作业标准,改善环卫工人福利待遇,试行环卫保洁“一体化”作业方式,市场化、物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扎实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突出抓好了二级平台建设、系统升级、案件处置、优化服务等环节,现有6个县区、18个部门、27个专业平台上线运行,发现问题6.9万个,处置结案4.5万个。
(六)建管并举,园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完成园林绿化投资5.9亿元,新增绿地面积407万平方米。一是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沂南县、苍山县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达到8个,9个乡镇荣获市级园林小城镇称号,54个单位荣获市级花园式单位、小区称号,带动提升了全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二是城区绿量明显增加。开展绿色廊道建设,对全市180余条(段)主干道进行绿化补植,新增乔灌木1164万株,形成了“景不断链、绿不断线”的道路景观效果。开展老城区绿化补植工作,投资2500万元,补植各类地被植物25万平方米,提升改造公园、绿地32处。三是滨河景区进一步繁荣。开展了大树栽植提升、橡胶坝除险加固、水上违法整治等工作,举办了世界杯滑水赛等活动,武河湿地升格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景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达到了人、水、绿和谐的新境界。四是管养工作实现跨越。按照“养护管理同城同标准”的原则,出台《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等8个规范性文件,强化督导检查,提升养护水平。以防控美国白蛾为重点,加强了园林病虫害防控工作。
(七)扎实开展建筑节能和“禁实”工作,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成绩显著。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完成节能建筑267万平方米,标准执行率达到98%;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45个、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6.3%;太阳能和浅层地能建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应用项目57个、面积214万平方米,完成省下达推广任务的214%;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全市138家粘土砖厂全部拆除,168家非法页岩砖厂拆除155家,节约土地2万亩,节约燃烧标准煤3.2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500吨/年,全省治理粘土砖厂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加强节水研究和宣传,积极推动了节水器具和新技术应用。
(八)狠抓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业快速发展。编制了《市建设工程管理责任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五大主体责任。完成勘察设计项目1500余项、500万平方米,实现收入12.6亿元。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证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共办理施工许可项目462个、面积1309.3万平方米;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263个、面积596.2万平方米。创“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项,“泰山杯”奖8项,“装饰泰山杯”奖5项;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1个,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6个,省级安全文明优良工地19个。大力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制度和农民工工资储备金制度,共受理拖欠投诉273起,同比下降28%,清理拖欠工资1343万元,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制度被省住建厅予以推广。征收建设行业养老保障金1.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4%,拨付1亿余元,惠及职工近3万名。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力推动了我市建筑业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50.5%;缴纳税金12.9亿元,同比增长51.7%;完成外出施工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66%。
今年各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指挥部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和密切协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益于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得益于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城镇化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比先进发达地区相差近10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县城和小城镇支撑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仍相对薄弱。四是城市基础设施总量仍相对不足,市政管网不够完善,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健全,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五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按实际供热计量收费尚未大范围推广。六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仍很繁重,配套资金压力较大。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振奋精神,乘势而上,扎实推进全市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实现县域经济大跨越、小城镇建设大突破、民生质量大改善的关键一年。国家和省市安排的安居工程、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创新、新旧城区开发建设,项目多、投资大、工期紧、要求高,是近年来工程量最大的一年,任务十分艰巨。做好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构建和谐、加快富民强市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今年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进一步振奋精神,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迎接新的挑战。做好今年的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国家宏观政策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将明显增加,国家确定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有关政策,为我们克服困难、加快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看,省里将组织实施100个省重点项目,安排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万亿元,省政府近期将制定出台支持沂蒙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实施《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推动鲁南经济带发展,将给我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我市情况看,经过这些年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城乡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建设系统干部群众士气高涨、团结和谐、干事创业,凝聚了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今年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三大重点,积极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在城乡建设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四重四强”原则,即:更加重视民生项目,进一步强化安居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更加重视城市内涵,进一步强化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更加重视和谐发展,进一步强化服务与管理的统一;更加注重品味质量,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住有所居为目标,扎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一是统筹建设,规范管理,不折不扣地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今年省下达我市的任务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9280套(户),竣工9000套(户),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81户。省里要求9月底前要全部开工,三分之一主体结构基本完成,三分之一进入楼层施工,三分之一开始基础施工。今年新开工数量虽然比去年少,但是加上去年结转续建项目,在建工程规模将达到3.3万户,任务实际上更加艰巨。市房管局要尽快分解落实,各县区也要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及早完备手续,确保项目早开工、多竣工。要落实好建设用地,对保障房用地继续实行计划单列、优先保障、应保尽保。要多方筹集资金,充分利用好沂蒙革命老区对接中部政策的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向保障房倾斜等政策,加大信贷支持,满足工程建设资金需要。要加强分配管理,严格准入程序,确保分配公平。研究探讨轮候期限,使符合条件的家庭能在合理轮候期内获得保障房。完善退出机制,控制户型面积,引导保障对象在收入提高后退出,制订和实行有利于退出的动态租金标准,真正让困难家庭受益。要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严格落实土地供应、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运营。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认真贯彻〔2011〕45号文件,制定配套政策,出台公租房管理和保障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规范保障性住房的租售和使用管理。统筹解决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转户人群、企业困难人员的住房问题,使其平等享受城市发展成果。二是严格落实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调控政策,综合运用房地产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支持自住性住房需求,着力抑制投资性、投机性购房。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场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合理的社会预期和有效的监管调控体系。要有序调节住房供应,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积极争取金融部门信贷支持,更好地满足群众自住性、改善型住房需求。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健全完善前期建设条件意见、中期预售把关、后期综合验收备案的全过程监管体系,重点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严格监控房地产企业资金运作。三是抓好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今年,国务院将修订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更好地发挥这块资金的作用,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先期研究,吃透精神,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拓宽资金使用渠道。要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依法强化归集工作,重点做好规模以上城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社团组织在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要督促未建、不缴、欠缴单位按规定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审计检查和内部稽核,完善贷后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二)以城乡统筹为出发点,加快小城镇、农村社区和中心城区建设。一是小城镇建设要力争有较大突破。去年是我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第一年,应当说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都有了明显起色,势头不错,但是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近邻江苏省,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小城镇有24个,而我市12个重点镇中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只有3个,有的还不到1000万元。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近年来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的一项决策,市里出台了非常强的激励措施,并从领导力量、包扶措施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各县区务必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进一步自我加压,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城镇承载力和产业支撑力,争取今年有大的突破,打造繁荣生机小城镇。要建好工业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项目,带动人气、商气、财气聚集,开辟县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要建好农业示范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办基地,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要建好小区宜居园,加快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和园林绿化建设;完善道路、路灯、排水和供热、供水、供气等设施,吸纳更多的人进入小城镇生活。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举办小城镇建设培训班,请先进地区的小城镇负责人传经送宝,请专家学者传授先进理念,组织外出考察观摩、学习先进经验。要加大督导考核。《市重点镇建设发展考核办法》已多次征求意见,现已进入签发程序。其中一条,就是将12个重点镇的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并将占到20%的权重。五•一前后,市委、市政府将组织一次小城镇建设观摩会,不仅要看小城镇建设,还要看创新县城管理的亮点,看一个实施“三上工程”的新建社区,看一个沿河、沿路、矿山塌陷区农房纳入重点优先改造的亮点,这项工作张务锋市长在兰陵会上已经作了安排,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又进行了强调,会前张务锋市长又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各县区、各镇提前做好准备。
二是打一场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攻坚战,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的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要按照重点攻坚、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继续全面推进,新建农村住房9.5万户,改造危房2万户。首先,要实施重点攻坚,把沿沂河、沭河、祊河两岸和国省道沿线的村庄以及矿山塌陷区旧村居纳入优先改造之列,迅速取得整治效果。市农房办和有关县区要制定方案,摸清底数,编制规划,明确计划,努力创造条件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条件确实不成熟、今年暂不改造的,要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美化,使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其次,要全面提高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品质。坚持经济、实用、美观、节能的原则,切实提高农村住房设计水平,推广应用省、市农村住房优秀设计图集,引导群众建设“百年住宅”。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第三,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和长远生计,妥善处理拆迁、用地、补助等问题,统筹建设老年房,切实做到宜楼则楼、宜房则房,不搞“一刀切”。春节后,我将带队到有关县区督导检查。三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好、快、稳,搞好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提升改造,掀起新一轮建设。加快兰山区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和罗庄区“一城五基地”、河东区“五区托一城”规划建设,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联动发展。依法开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工作,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加快拆迁进度,推进东风东关、南坛、体育场、沂景南国棉八厂、运输公司、兵学城、西关王六居、巨灵集团、机场等片区开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要加快市政设施建设。按照建设300万人口大城市的标准,落实城区大排水规划、全市域污水处理规划和城区亮化规划等专项规划,抓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三河口祊河隧道要科学施工,保证质量,加快进度,争取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全线贯通。大剧院、沂蒙精神纪念馆、书法城二期工程、动植物园、开罗大桥等公共文化设施,要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施工,打造标志性工程,书圣阁主体工程要在园博会开幕前完成建设任务。完成南环路、西环路和机场扩建二期项目建设,打通兰山路、考棚街等断头路,特别是结合运输公司片区改造,加快与隧道南端相连接的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加快停车场建设,优化城市交通。利用前期考察、研究成果,积极推进雨污合流城区初期雨污水调蓄池(管)建设,解决城市内涝和雨季污水对、沂河污染问题。要提高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加快供水管网建设和管线改造,推进供水户表改造和自备井封停,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加快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确保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气化”进程,完成市区至平邑、沂水至临朐、新泰至蒙阴的高压、次高压天然气管道建设。在新区建设地下管线示范区,搞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积极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档案归集和查询利用,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各县城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魅力县城。
(三)以创建“和谐城管”为抓手,全面加强城乡管理工作。“和谐城管”,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促进和谐的管理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由政府唯一主体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建模式转变,由重管制控制向重协调共赢转变,构建有序高效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模式。构建和谐城管,必须做到管理为了人民、管理依靠人民、管理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大城管”工作模式。调整、理顺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联动处置、考评奖惩;以市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整合相关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资源,大力推进二级管理平台和终端建设,建设覆盖城区的城市管理动态监控网格,构建“城管委领导协调、数字化平台指挥调度、城管办督导考核、责任单位落实处结”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各县数字化城管系统要于2013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出台《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县城管理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城市管理责任区考核、环境卫生责任考核制度;科学界定市、区、街、居四级城市管理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各县也要参照市区的做法,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县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乡管理效能。适时召开创新县城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全面推广费县“大城管”工作经验;开展争创县城管理先进县、城镇管理明星镇、环境卫生示范村活动,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充实壮大城镇管理队伍,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县城管理特色,着力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环境整治、彰显特色、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实现“四点对接”、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创建和谐城管。春节后将召开全市和谐城管动员会议,部署开展和谐城管创建活动,实施市容秩序整治、市政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提升、建筑施工管控、违法建设清拆、交通秩序整治、户外广告精品、园林绿化景观、数字化城市管理和创新县城管理等十大工程,唱响和谐城管主旋律,树立“当好城市仆人,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打造人民满意的和谐城管品牌;坚持合理布局、方便市民、整洁有序、规范管理,加快编制集贸市场、公共停车场、便民服务摊点、广告设施等专项规划,推进便民市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方便。增加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互动性,推进市民献计城管、呵护城市好行为宣传、市民不良习惯曝光、志愿者城市护卫队等活动开展,全面提升居民的城市意识。四是提升环卫质量,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力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10月底前,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处日处理能力8吨以上的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实现“一镇一站”。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村居生活垃圾收集站点、配备环卫保洁队伍,建立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奖补制度,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一条龙”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尽快启动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场建设项目,探索、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机制,中心城区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扩大“一体化”环卫保洁范围,在县区试点托管、半托管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环卫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环卫保洁物业化、市场化水平。五是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和建筑工地管理,建筑渣土密闭化、规范化运输率和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加强火车站、汽车站、广场、游园等窗口部位环境整治,全力推进路域环境、水域环境整治和城乡重点区域广告标语集中整治,打造整洁、靓丽、有序的城市窗口形象。
(四)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调控作用,加强实施监督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结合贯彻省政府《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深化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做到“五规合一,同向同步”;深化中心城区规划,做好罗庄区“一城五基地”、河东区“一区托五城”分区规划,重点编制商城、河东区沿河加快发展带、兰山区西部新组团、镇山风景区和新区二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各县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实现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增加对村镇规划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详细规划覆盖率,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编制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建设规划;加大交通规划研究力度,缓解市民出行难、停车难问题。二是努力创新规划理念。继续做好“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三篇文章,深化、细化、强化城市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涵;加强对城市色彩规划、亮化规划的研究,在规划深度和精细化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低碳规划,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做好规划展览馆的维护和更新,开设城市地下管网、地下空间利用专区,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市民参与城建、护卫城市的意识。三是全面提高规划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阳光规划”、“效率规划”制度,保证规划审批的快速高效、公开公正;结合《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实施,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尽快在乡镇、街道设立规划管理所,在村、居指派规划联络员,完善城乡规划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进一步加大规划批后管理力度,做到“严、细、实”。“严”即对于规划实施情况检查要严,着重对平面位置、楼间距、高度、层数、退让距离、外立面装饰、配套设施等多项技术指标内容进行检查,与规划不符的坚决不予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细”即对规划批后检查和资料收集要细,从工程放验线到竣工验收等各类表格、坐标数据、图纸等都要认真仔细地审查收集。“实”即对建设项目现场检查要实,要走到、看到、问到、测量到,掌握情况全面,发现问题准确,采取措施及时。关于规划实施监督和违法建设查处,市规划局和城管局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共同组队、联合检查、联合处理,要健全定期检查与日常巡查机制,严厉查处未批先建和违规变更规划行为,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一是加快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领域关键技术学习、掌握和推广力度,重点引进消化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环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实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抓好建设类执业师继续教育,加强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扩大一线农民工培训规模。二是深入推进建筑节能。认真做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强化建筑节能监管。加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确保完成全年114万平方米的工作任务。健全供热计量资金筹措、产品准入、工程监管、能耗监测、热费改革等工作机制,加快供热计量项目建设;凡是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取消按面积收费,实行按实际用热量两部制收费。加快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关键技术装备引进推广和产业化。努力争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三是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方位实施绿色建筑各项措施,申报、认定一批绿色建筑。建立“禁实”长效机制,防止死灰复燃。在保证页岩多孔砖主导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粉煤灰砖、混凝土砖、粉煤灰加气砌块、轻质墙板等新型墙材。以CL建筑结构体系的试点和推广为重点,推进建筑节能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四是健全以环保型公交车、电动汽车和公共自行车为主体的节能型城市交通体系,努力创建“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五是继续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价改革,加强节水管理,努力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六)以举办省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带动提升园林绿化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办好第四届省园博会。与前三届相比,今年9月10日在我市举办的第四届园博会将首次采取落地形式建设永久展园。目前,已确定50多个室外展园,是自省园博会举办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展会。为办好园博会,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切实抓好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丰富博览会内容,体现“水绿相映,生生不息,文化与自然共生”的园林主题。要扎实做好运行保障,确保园博会顺利、有序、高效进行。要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和扩大园博会的影响力。其中很重要的是搞好园和县区园的建设,以充分发挥东道主的带头作用,彰显我市园林绿化水平。从调度的情况来看,已有9市明确表示主展园投资在200万元以上,我市作为东道主,园和各县区展园建设标准也不能低,投资也不能少。今天,就算一次园博会筹备的全面动员会,受务锋市长委托,我正式就各县区园建设问题,在这里作出部署安排,请各县区要尽快成立专门协调推进机构,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迅速与市园林局对接,并制定工作方案,积极落实建设投资计划,从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充足的保障,尽快完成设计并通过组委会审核,3月上旬要进场施工,7月底前建成并全面进入养护。要大力加强安保工作和工程质量,确保实现平安园博会的目标,真正把园博园建成园林精品工程,把本届园博会办成永不落幕的园林盛会。二是齐心协力,做好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复核工作。今年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复核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中心城区、平邑县要分别确保实现增绿170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年内所有县城要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要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严格绿线管控,严把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关口,开展“绿色使者进社区”活动,借鉴西安市的做法,建立城市绿地管护公示制度,聘请社会监督员,接受群众监督,彻底扭转绿地“变菜园”、“变硬化”现象。三是开展绿荫行动,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深入贯彻全省绿荫行动,力争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要选择冠大荫浓、生长较快、病虫害较少的大规格乔木作为行道树,搭配适宜本地生长的灌木,形成绿色和谐、层次分明、乔灌结合的绿色廊道。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面积适宜、功能齐全、贴近群众的公园、游园和“街心花园”,形成点面结合、布局合理的公园绿地系统,适应人民群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出门见绿、500米见园”的出行、游憩要求。要继续推行拆墙透绿、见土钉绿、以绿盖硬,把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实现绿色共享,年内力争新增花园式小区、单位100个,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屋顶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林荫停车场300处。四是着力建设民生园林,进一步放大滨河景区综合效能。要全面实施滨河景区景观提升工程,围绕群众需求和绿化、亮化、彩化、美化“四化”原则,增植各类高大乔木、各种彩叶树种,并利用LED彩光源或地灯、射灯等做好建筑和树木的亮化,打造滨河景区垂钓区、休闲区、运动区、健身区,着力增加便民甬道、座椅、健身器材、公厕等服务设施,在景区内形成更多的文化精品园、滨水景观特色园,让群众进得来、坐得下、留得住、玩得好。要加快水上运动之城、水上娱乐之城、水上文化之城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争创4A景区。实施小埠东橡胶坝上游基础截渗和坝袋更换工程,确保第一大坝的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五是精心实施清水工程、湿地工程,保护好“一澈清水”。落实《中心城区水质保障考核办法》,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坚持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原则,编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方案》,进一步扩大湿地建设成果。重点实施小埠东坝下湿地、柳杭湿地、角沂湿地修复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城市湿地群。(七)以规范管理、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做大做强建筑业。一是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管理的通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勘察设计市场,繁荣建筑创作,把好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关,抓好抗震设防工作。严格落实招标信息、投标资格审查和专家评标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招投标控制价和竣工结算备案管理。结合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完善工程项目信息和参建单位信用信息系统,强化对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二是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严格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5号令),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的质量责任体系和政府监管方式。强化建设工业产品备案管理和市场监管,组织好建设机械类产品节能认定。加强对图纸会审、按图施工、材料监督抽检等关键监督工作节点的控制,加强对深基坑(高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等技术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管。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年内中心城区所有工地全部实行出车轮胎冲洗制度。三是妥善解决清欠、和劳保金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劳务资质管理、工资支付监控、劳务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等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清欠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增强全市建筑业发展整体实力。一是提高本地企业竞争力。实行分类引导,专题研究,重点扶持,鼓励与外地大型企业组成联合体承接工程;在人员培训、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政策咨询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引导企业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做精施工业务,拓宽服务领域。二是规范外来企业发展。建立健全外来企业准入、清出制度,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高端建筑企业落户。严格注册登记和税收管理,增加地方税收收入。三是大力发展外出施工。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激励制度,积极扶持劳务企业发展,拓展外埠市场,努力巩固建筑业大市地位。四是丰富房地产市场品种。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办公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推动地产开发模式多元化。根据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策划建设一批集商业、贸易、商务、文化娱乐、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
三、落实责任,创新机制,为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城乡建设事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领导关注,群众关心,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创新机制,扎实高效地做好各项工作。最近,张少军书记分别到新区指挥部、片区指挥部现场办公并作了重要讲话。张书记的讲话不仅对这两个片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学习体会,全面贯彻。由于去年以来,城乡建设事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困难,主要是房屋征收工作难度加大,资金筹措困难增多,加之我市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些关键时期,所以,希望同志们要更加重视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积极进行有益探索,工作中既不能简单从事、粗暴蛮干,也不能畏难发愁、束手无策、止步不前。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改变工作效能、解决新问题,推动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工作纳入科学发展大局,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细化工作责任,逐级分解量化任务,明确工作标准、节点进度和完成时限,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具体到岗位、人员的执行责任体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推行“一线工作法”,到一线调研指导,在一线搞好服务,在一线检验成效。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二)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要针对制约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瓶颈因素,理顺体制机制,创新思路办法,务求工作实效。完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着力规范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行为。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科学制定并落实好各类城乡规划。完善推动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含量。完善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要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奖惩机制,加强对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包括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调控和节能减排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对工作进展快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影响大局的,要启动效能督察,必要时约谈主要负责人。市政府已经与各县区签订了相关目标责任书,具体工作都已做了部署安排,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调度和通报,及时汇总并报市政府。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设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吃透上情;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摸准下情,掌握翔实、全面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对重要事项的制约和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商业贿赂。继续深化“四比四看”活动,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切实改进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