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药行业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完善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20-01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迫切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企业如何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现代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当中,进行有效的建立与之相互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当前所有企业都急需迫切希望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如何并探讨其完善的必要性。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的有效体制暂时还是处于一种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经济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社会当中一些单位,其中包括某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环节都出现了薄弱和管理松弛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也逐渐的对外暴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其自身的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是非常的不理想的,笔者经过分析总结认为,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由于受到教育的背景以及专业和见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限制,对于会计控制的认识有着明显的不足,企业会计在现实中的工作任务也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对于会计控制通常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一种成本控制以及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对于具体的会计控制工作则强调灵活性而不注重规章程序处理,强调领导中心论,甚至为了谋取个人或企业集体利益而无视会计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篡改账目,严重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会计岗位职责分工不清
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基础是针对程序和明确的职责权限需要科学合理,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各个岗位在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职责往往无法辨认的清楚,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不能够有效的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在会计准则当中所规定的内部牵制制度,也无法发挥出应当具有的作用以及功效,而且甚至有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直接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代替,这样就直接的导致工作当中正常的审批,只是简单的流于表面的形式,而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导致管理层人员以及的严重恶劣现象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不断出现,导致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流失。
(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随机社会当中经济市场不断的发展变化,会计基础工作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的出现,会计基础工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而且会计核算的数据以及内容不具备真实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造成了当前企业当中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日益严重。我国在部分企业当中,凭证和票据管理制度都不是非常的完善,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有效的原始凭证,在无形中就导致了会计人员填写虚假凭证、会计账簿设置混乱等现象,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而言,则严重的失去真实性。
(四)流动资产管理环节上存在漏洞
企业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现金、库存物资和往来账目等环节,这也是内控控制最容易失控的环节。比如有的出纳员开具只有自己签名、与营业员的交款数额不一致的收据交会计做账,部分现金截留;有的出纳自行签发现金支票去银行提款,伺机贪污等。这些都是在管钱、管账等内部控制岗位上出现的违纪行为,也表现了在流动资产上面企业单位管理环节上的疏漏。
二、会计内部控制完善的必要性
在面临市场全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下,随着企业组织规模化、集团化和资本市场的社会化、大众化,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会计控制作为企业控制的核心,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我国建立了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的政策法规,企业也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内部控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当前内部会计控制出现了上述问题之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本身在其内部进行有效的会计控制,针对会计行为规范化和真实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会使得公允的信息产生成为可能,那么针对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而言,对于经营者受托下来的责任完成情况就可以有效的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对于人员的偷懒情况以及缺乏一定的责任心情况,也可以得以有效的减少,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降低成本。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内部会计控制旨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内部会计控制的提出使得会计信息的范围和源头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经济业务活动的虚拟和伪造形成了会计源头信息的失真。
财政部抽查年度会计质量时发现,被审查的单位资产和利润失真度有较明显的下降,假凭证、假表、假评估等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而这些都是由于会计信息源头失真造成的,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在源头上可以有效防止账目的失真。
(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预防重大审计失败
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协同舞弊以及职业怀疑等。现代审计方式主要是制度基础审计,正是基于有效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财务报告舞弊这一前提之上。这种审计方法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审计基础,以此决定抽样的规模和重点。其理论依据就是抽样的重点和规模与内部控制健全与否有着一定的联系,内部控制差的地方,出现错误和舞弊的概率就大,因而需要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就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市场当中的竞争趋势尤为激烈,那么企业想要在社会当中进行更好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将自身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的给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核心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全面有力的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以及企业资产运行当中能够得到相对必要性的保障,在后期的发展当中需要我们企业自身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进一步进行必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韩洪涛.对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关键词:高职 辅导员 职业倦怠 必要性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46-01
广西高职院校普遍自2005年开始配备辅导员,近几年来辅导员人数逐年增加,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广西30所高职院校(包括独立和民办学院)共有辅导员约1200人,其中,专职辅导员约900人。虽然广西辅导员队伍在不断地壮大,但从总体上看,广西高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还没有真正开始,这支队伍还未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不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导致辅导员对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认识肤浅,抱有“临时”想法,存在“过客”思想,职业兴趣不高,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明显。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不但危害着辅导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还会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对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迫切而又现实的意义。
1 广西高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必要性
(1)提高广西高职辅导员身心健康水平的需要。
受职业倦怠影响的辅导员,经常会产生疲劳感,出现失眠,头昏眼花、肌肉疼痛和僵直、食欲不振,精力难以集中、抵抗力下降的症状,继而容易引发流感、传染病、头痛、消化不良或更严重的肠胃问题。除了身体上的症状之外,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个人成就感的降低,辅导员会感到前途黯淡,没有希望,低人一等,职业心理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调试,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焦急、抑郁、烦躁等一系列心理疾病。因此,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对于提高辅导员身心健康水平及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积极的作用。
(2)完善和加强广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随着高教改革的发展,社会和高校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的高素质要求,然而职业倦怠感的日益加深已经让相当数量的辅导员越来越渴望能尽快离开这个工作岗位。可见职业倦怠引发的直接后果将是辅导员人才的大量流失。如果不及时解决和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将最终导致辅导员队伍“更新”现象频繁。这种“更新”不但意味着辅导员只是一个工作岗位而非一种职业,更意味着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始终没有行业“大家”,这必定会成为制约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专业化以及职业化建设的瓶颈。因此,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对规范辅导员工作制度,稳定辅导员队伍,弥补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广西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3)促进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他们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因此,研究这部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对于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2 广西高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研究现状。
自2006年开始,我国一些学者开始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进行探讨,近两年关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不断增加,至2012年底,关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期刊论文有200多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冯秋菊《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王大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糜泽敏《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初探》等。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区内外学者基本上是从直接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激源人手,主要从社会视角、职业视角和个体视角这三个视角来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围绕这三个视角就加强社会支持、改善职业待遇和完善个体心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2)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全面性研究。虽然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研究内容上还没有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体系,表现为重复性的研究较多,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探索上,横向研究多,纵向研究、跟踪研究少,没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是缺少本土性研究。关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中,能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调查分析的研究不多。就广西来说,以广西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很少,目前只有广西师范大学蒋丽琳、覃干超以广西50所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为调查对象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三是缺少针对性研究。国内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大学本科辅导员这一群体,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不多。所用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模型与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工作特征并不符合,与本科辅导员比较,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体现出较特殊的服务对象、工作机制、教育方式等等,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 曹建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96-98,106.
[2] 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1):82-84.
关键词:医药设备机械技术现状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508-01
医药设备是现代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良好的医药设备,医药企业的发展就举步维艰。医药设备既是医药企业发展中的动力,同时也是医药企业固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企业在医药设备的投资上占到了企业总投资的一半多。我国医药行业自改革开放之后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医药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医药设备并不仅仅应用于医药行业,它在能源工业、食品行业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国家鼓励医疗器械本地化的政策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它促使机械技术在医药设备中得到更加全面深刻的运用,促进了机械技术和医药设备双方面的发展。没有机械技术,医药设备的生产能力将会大大降低,医药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1机械技术在医药设备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到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制药大国,制药行业在短短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加上中国传统的中药以及现代中药生产培育基地的发展,中药的生产制作受到了广大外国人的喜爱。虽然说我国的医药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主要是在中成药上占优势,在药品的研制开发、药品的质量、药品的品种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高端的药品制作中我国还很少有涉足,这大大限制了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
为了改变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必须认识到机械技术在医药设备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医药设备在制药行业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我国医药设备的机械技术水平,促进医药行业生产力的提高。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药品的品种少、以中低端药品制作为主、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等。在制作高端药品的医药设备中完全依赖进口,医药制作过程中的创新力不够。在医药设备的自主研发中的科技投入较少,药品的品质不足。机械技术在医药设备中的运用是要跟着时展而不断发展的,要不断将最新的合适的机械技术运用于医药设备中,努力促进我国医药设备的自主创新,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2机械技术在医药设备中的应用
医药设备是医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药品制作的基本设备,只有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医药企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药品的质量,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医药生产制作过程中,很多都是需要在高温或低温下进行,那么就必须依赖机械技术,利用机械技术来为制药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利用机械技术,还可以大大提高医药设备的技术含量,使得制药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提高制药的生产力和品质,促进医药企业的发展。同时,高科技的医药设备既能保证药品的品质,也能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药品服务。
2.1机械技术应用的设计阶段。医药设备的机械技术应用的设计阶段也就是优化制药工艺的过程,对医药设备的运转结构体系进行合理优化,运用机械技术改善医药设备的生产环境。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医药设备进行各个零部件各个细节的分析研究,根据制药原理提出合理化的医药设备改良意见,优化医药设备的制药流程和工艺。可以针对局部进行机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针对整体进行总体系统的机械技术的运用,最终达到一定的目标。通过对医药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布置和关系、运动的配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促进医药设备科技水平的提高。
2.2机械技术应用的整体规划阶段。在医药设备的整体规划阶段,考虑得更多的是机械技术要如何运用于各个环节的生产中,如何运用机械技术来保证医药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首先根据医药设备的特性和使用年限、用途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医药设备的造价和制药的成本,选择合适的机械技术,选择合适的机械技术应用范围。
3机械技术促进医药设备的发展和创新
医药设备中运用机械技术不仅是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促进医药设备生产力的提高,也是促进机械技术发展创新的重要方面,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首先,机械技术是医药设备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没有机械技术,医药设备的发展创新就没有途径和方向,医药设备的生产力无法得到提高。只有将机械技术合理的运用于医药设备中才能提高医药设备的技术含量,才能促进医药设备生产力的提高。同时,机械技术的应用使得药品的质量得到了提高,逐步改善我国医药行业的产品结构,促进我国医药行业逐步朝着高端药品方向发展,逐步实现制药强国的目标。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医药设备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使得医药设备的技术含量大大提高,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其次,医药设备的发展带动机械技术的发展。医药设备运用机械技术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对机械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加大对机械技术的科技投入,推动机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4结束语
机械技术和医药设备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影响的。在当今机械技术快速发展和医药设备运用越来越广泛的形势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机械技术的研发和医药设备的自主创新,提高医药设备的机械化水平,提高技术含量,促进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设备快速发展也必然带动机械技术的发展,促进机械技术的创新。在当今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展下,我国的医药行业要看到自身发展形势,发现自身的问题,注重医药设备的机械技术应用和医药设备的创新,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辉.机械技术在医药设备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19)
关键词:制药行业;信息技术;自动化
我国的制药行业既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合体,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药产业是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一体的集中型企业总称。制药行业所涉及的领域为: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品及制片、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卫生医疗器械、制药和药用包装等一系列品项。制药行业对社会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于保护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1.制药行业概况及发展措施
1.1我国制药产业贡献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制药行业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与制药行业有着合作关系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及降低出口率等等。
根据目前我们的国家形式分析,我国的各项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研发都处于低水平,产业多而小、散乱生产的现象严重,待升级和优化的行业与日俱增,这为制药产业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由于基层医疗市场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改革推进,政府在基层医疗市场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政策,使得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占领了先机,国家政策已经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1.2我国制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方案
制药行业如果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下措施具有推动的作用。首先,改变药品的营销战略,结合自身的企业特色进行个性发展。其次,建立健全的制药能力,保证药品的质量,占领药品主市场。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即将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制药行业。利用科学技术提升制药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保障药品安全性。
2.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制药行业是传统的制造业的代表。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制药行业正在由传统制造业向信息智能化转型。二者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制药行业信息技能智能化主要研究的是制药的生产系统过程和整体性、网络性的生产设施的建议和完善。第二,制药行业信息技能智能化的生产的主要方式涉及到整个制药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将个人和科技软件进行互动,从而使工业化生产更加便捷。第三,制药行业信息技能智能化的物流交换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等一系列资源,既能够将现有的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大大提高,还能够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物流服务支持。
3. 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制药产业的应用
3.1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制药系统的应用
自动化信息技术的药业应用表现在新建无菌制剂生产线空调控制系统,生产环境监测系统,第三方生产设备数据采集系统,生产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自动仓库系统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通过加热,冷却、加湿、减湿、过滤、通风以及换气等一系列手段。保证制药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清洁度、气流速度以及气味等一系列项目达到制药所要求的水平,保证药品的合格和质量的优化。
3.2.自动化信息技术在生产线的应用
在制药的过程中,无菌原料生产线除了生产视频监控系统和文件控制系统等应用外,自动化在无菌原料生产线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3自动化信息技术在生物发酵的应用
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化工合成原料药和生物发酵等生产线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制药的化工合成生产工艺过程中,制药的生产过程不但复杂,而且生产工艺耗费的时间较长。在制药的过程中,除了控制点比较多以外,还包含了一些其它复杂的控制对象。最具有代表性的药品控制对象就是PM值的监管和控制。药品的PM值直接控制着药品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药品的产品晶型。
对于生物发酵工业的信息自动化过程,与化工合成原料药相对比较具有一定的成熟技术。在补料控制下的逻辑控制的关系逐渐得到优化。最关键的一点是,生物发酵工业的信息自动化的控制器,在扫描周期的选择上得到一定的保障。当然,染菌产生的节能性和在减少发酵系统的阀门的选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制药系统自动化膜过滤回收等其它过程中,自动化信息技术都得到广泛应用。
3.4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在制药的执行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中,自动化信息技术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部分制药企业在规划实施信息技术自动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制药行业合规性这一关键点。针对自身企业的需求,选择适合药业的制造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开发商二次开发的难度,保证制药项目实施的质量。
4. 自动化信息技术对制药企业的影响
在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制药企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目前,在我国的制药企业的生产方式上,大多数制药行业普遍采用的是间接生产方式。即:在每一步药品的生产操作后,都需要停下来进行核实检查,并且要进行实际的体验,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生产步骤。而在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利用科学的分析技术,针对上述批量生产的药品生产方式进行转变和发起挑战。
通过科学的分析技术,为制药企业提供了时事性、连续性的产品质量信息。与此同时,将样品的批量生产转化为连续化生产。在连续化的生产过程中,可以进行不间断的质量检测,不必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中途停止治疗检查。而且,在产品过程后,药品可以马上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便捷程度大大提高。
在将来的制药行业,采用连续性的生产方式将会作为药企主要的生产手段。连续性的生产方式,能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使足够多的药品原材料集中在一起,从而生产出大量药品去满足市场需求。在保证药品合格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
5.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实施重点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规划,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正在引发制造产业内部的变革和产业的升级。在大力推动药业行业,积极自动化信息技术的改革,为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状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制药的自动化信息技术的重点包括如下几种:第一种,新机制和新化学的药物抗体;第二种,药物产品的全新结构和多肽蛋白药物的制备;第三种,具有临床优势的新型疫苗、具有个性化治疗的药物及中药的创新发展;第四种,除此之外在影像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创新改革。利用自动化信息技术,将医疗设备的能力和功能进行严谨的升级。
6.总结语
制药企业一体化功能的优化,不但能大大缩短工程项目的工期,还能够提高设计质量自动数据的对比。近年来,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国内外的各个行业都获得很大的发展。在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自动化信息技术对的长周期优质的项目运行发挥着极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制药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于自动化控制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是处于不断地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在自动化的发展背景下也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制药;大数据审计;数据可视化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及挑战。大数据的产生是时展的结果,随着社会数据的日益增长,数据无论是从体量上还是维度上都日益繁杂。因此,分析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支撑审计的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大数据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美国,但大数据真正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2008年美国的《自然》杂志推出的一系列有关大数据的专刊,这些专刊详细地讨论了有关大数据的相关问题。而其兴盛时期是在最近10年,也就是2011年至今。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具有容量大、类型多、来源分散等特点,这使得传统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原则不能满足如今的审计需求,那么如何使审计人员快速“洞察”被审计单位的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成为必然[1]。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目前社会的问题及大数据研究现状,研究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的审计方法。
二、大数据环境下常用电子数据审计方法的不足
电子数据审计可简单概括为“将电子数据进行采集、预处理、整理、挖掘以及分析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可发现审计线索,进而获得审计证据。在审计过程中,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尤为重要,而常用的审计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有账表分析、数据查询、审计抽样、统计分析、数值分析等。面对数据密集、数据量大、复杂性高及信息化程度高的数据现状,常用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已不能有效应对当下的审计困境。例如,账表分析是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的备份财务数据还原成电子账表,然后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凭证、总账、明细账以及相关财务报表等。但这种方法只能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部分数据,并且都是以财务数据和结构化数据为主,并不能审计如文本、地理位置等非结构化数据或其他辅助数据;数据查询主要是使用Excel、Oracle等审计软件,这些审计软件的应用都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进行抽样审计工作的开展。例如,利用SQL数据库和Excel函数来分析电子数据,其中,系统对账审计、重号审计、断号审计及Benford定律审计是比较常用的审计方法[2],但这些审计方法都是审计人员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选择,不仅审计效率低下,而且审计范围不能全面覆盖,使得审计人员不能根据当前被审计单位的独有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这大大降低了审计效果的准确性及全面性。此外,当前许多数据审计平台的运算及扩展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海量数据的分析要求。从分析角度来说,即使有些审计分析软件有自带的可视化功能,但它们无法针对数据规模大、分析结果信息量较大等问题进行更加精细、直观的可视化分析。
三、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原理分析
(一)可视化分析技术简介
可视化分析并不是简单地把数据、文本等信息分析对象变成图表,它是以信息为基础,以可视化为手段,目的是描述真实信息,探索信息本质。一般来说,人的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优于对文本、数据等信息的处理,所以使用图表、图形等元素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理解信息中的含义、趋势及相关性。也就是说,可视化分析其实是将抽象概念进行形象性表达,将抽象语言进行具象图形可视的过程。可视化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库中每一个单元数据作为单个图元元素表示,然后将大量的数据构成图像,同时以多维的形式将数据的各个属性值表示出来,从而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信息,使分析者能够对海量信息进行更加全面、透彻的分析。当前的可视化分析技术主要包含条形图、树状图、气泡图、散点图、热力图以及地图等。针对审计行业,可视化分析技术能够使审计工作从问题导向型审计向挖掘型审计转变,可视化分析技术能够以更加简洁清晰的方式展现出海量审计数据间的内在关联关系,如层级关系、强弱关系、时间关系等。如此能够使审计人员从海量信息中迅速发现审计疑点,从而提高审计效率。由此可见,随着审计信息量的高速增长,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是审计人员快速明晰复杂信息的关键分析技术,通过将审计数据进行可视化转化,进而掌握被审计信息的特征与含义[3],这对审计人员在海量审计信息中发现审计思路、挖掘审计线索、寻找审计证据具有重大意义。
(二)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原理
在实际操作中,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的审计方法原理可简要概述为:根据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与调查,除了采用传统的访谈、现场观察等审计方法外,还需要采集被审计对象的内外部相关大数据,分别从ST企业的如相关财务数据等结构化数据以及企业以前年度审计报告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数据采集,然后通过审计软件对审计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4],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可结合自己的审计背景知识,利用人类视觉的敏感特性,从总体上系统地对可视化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从而发现审计线索,寻找审计证据[5]。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需要改变审计软件的相关设置,从而根据不同的可视化图像展示不同的被审计数据特征,进而从所观察到的审计特征中挖掘审计线索,剖析数据异常的原因,最终更加快速、全面地获得审计证据。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出现下面两种情况将会被ST。第一种情况是连续两年业绩亏损,这样的股票就将被ST,如果第三年继续亏损,则会被退市,从股票市场消失。第二种情况是上市公司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将直接被ST,甚至还将被直接退市。因此,通过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的研究,可利用可视化技术分析哪些上市公司被ST属于第一种情况,又有哪些ST企业是因为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而被ST,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化分析与探究。由此,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进行分析、汇总,为以后开展审计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四、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分析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加强,因此生物制药行业在近些年乃至未来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生物制药行业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疫苗开发到制药研发新模式都反映出该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犹是如此,生物制药行业依旧有多家企业被ST。因此,本案例以探索生物制药行业中企业被ST的原因为背景,以2016—2020年间A股生物制药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例,研究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在该类审计中的应用。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可视化工具主要包括两种分析工具:其一是有关开源、可编程的工具,如R语言、python等;其二就是商业化产品,如Tableau、IBMCognos、MicrosoftExcel等。其中,Tableau是桌面系统中最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软件,它实现了数据运算与美观的图表的完美结合,用户只需要将大量数据拖放到数字“画布”上,便能创建好所需要的各种图表,这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具可操作性及实用性的软件。因此,本文以Tableau为例分析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
(二)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示例
在Tableau中,将2016—2020年间A股生物制药企业的行业信息表、利润表以及利润表进行多表连接,然后在数据源中进行数据筛选,对2016—2020年期间A股的ST企业年度数据进行分析,以下仅利用了可视化图像中某几个图像为例。条形图是数据可视化分析中的常用图形之一,它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的统计图表,适用于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只有一个变量,从而可以以更加直观的视角展示各个项目之间的差别[6]。条形图除了可纵向排列外,亦可横向排列,或用多维方式表达。比如,在本案例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中,通过条形图分析企业净利润,以X轴表示企业名称及会计期间,Y轴表示各个企业的流动比率,其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ST企业在近五年的净利润情况都不容乐观,尤其是康美药业在近五年的亏损显著严重,由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一问题进一步分析其被ST的原因。散点图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大致趋势,由此趋势可以选择合适的函数进行经验分布的拟合,进而找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散点图偏向于研究型图表,能够使审计人员发现审计数据之间的隐藏关系。在图2中,通过利用散点图分析,可以发现康美药业近五年的营业利润率分布情况比较离散,尤其是在2020年时情况最为严重。营业利润率如此离散,说明康美药业的盈利能力弱,经营风险大,由此,审计人员可根据影响营业利润率的因素进一步挖掘跳跃点产生的原因。例如,可从企业的销售数量、单位产品平均售价、单位产品制造成本、控制管理费用的能力、控制营销费用的能力等角度分析。图2ST企业营业利润率比较分析示例树状图是一个由不同大小的嵌套式矩形来显示树状结构数据的统计图表。在树状图中,父子层级由矩形的嵌套表示。在同一层级中,所有矩形依次无间隙排布,它们的面积之和代表了整体的大小。在图3中,通过树状图可以发现中珠和康美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负,说明他们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很差,获利能力很弱。根据这些分析线索,审计人员可做进一步的详细分析,查找这些公司的具体成本费用支出,从而找出其获利能力弱的根本原因。图3ST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分析示例
五、总结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那么如何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从整体上快速发现可疑信息,挖掘审计线索,找到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果,这些都需要应用到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Tableau为例,研究了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通过实例可以发现:可视化图形更能有效利用人类视觉特性来开展审计工作。当然,本文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全面解决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问题,但能有效弥补常用审计方法的不足,拓展审计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伟,SmieliauskasWally.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1):85-89.
[2]徐超,陈勇,葛红美,等.基于大数据的审计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2020,48(5):1003-1017.
[3]陈伟,SMIELIAUSKASWally.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43(1):8-13.
[4]陈伟,高嘉文.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方法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9(7):65-68.
[5]陈伟,居江宁.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审计线索特征挖掘方法研究[J].审计研究,2018(1):16-21.
关键词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 医药行业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 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
一、转型升级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65%、7.67%、7.4%。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经济增速的新常态。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人口红利消失,我国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三,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主要是指财政政策的新常态:从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从建设型财政到服务型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新常态:从宽松货币到稳健货币,从总量宽松到结构优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总体上也呈现出以上趋势。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医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1682亿元,同比增长17.9%。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所的最新预测,医药工业2014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由原先预测的19.7%下调为17.7%,虽然相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17%以上的高速增长,而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仅为7.4%。医药产品由于其特殊性,产业发展受相关政策影响大,特别是药品价格、招标采购、质量监管、医疗保险、药品临床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影响较大。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2014年11月发改委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6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放松了对医药企业开发新型医药产品的束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医药企业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更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为以后在市场上攻城拔寨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二、我国医药行业现状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医药产品生产经营涉及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规模化生产到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其间的审批与研究环节周期较长,新药产品的开发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设备。因此,总体来说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技术手段在医药开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进入医药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
此外,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根据SFDA南方所数据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为7038家。其中大部分是技术含量低,效率极为低下的中小型制药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相互恶性竞争又导致利润率更低。这些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特点是研发费用不足、研发实力不强、产品单一化。我国有很多销售额上亿,甚至是上十亿的中小制药企业只依赖于1~2种主要品种,而主要品种的销售额一般占其营业收入的60%以上,甚至更高,这种产品的单一性结构也从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型制药企业积累了不小的风险。在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达22%之多,而在我国一般医药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为:一是技术层次低,在世界医药工业体系中扮演者原料药供应商的角色,而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的制剂产品则大量依靠仿制,因而不能打开制剂药物的国际市场。二是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厂家众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加剧。三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如受医保政策和国家定价政策的影响大,企业之间难以展开充分的市场竞争。
三、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政府对医药行业管制逐渐宽松,预期我国未来几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趋于宽松,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一)大型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整合,来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一般情况下,通过并购实现业务的增长要比从规划图纸开始实现自身增长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风险较小。医药行业中新药研发有着“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大型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整合其竞争优势,有利于其产品线的不断创新,加快其产品投入市场进程。此外,面对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国内医药企业需要迅速扩充自身的实力,通过并购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纵观欧美著名大的制药企业,几乎都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国际大公司只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例如,国际制药巨头辉瑞收购并整合法玛西亚、惠氏,而最近又宣布将以大约1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药物及医疗设备制造商HospiraInc;默克收购雪兰诺;赛诺菲收购安万特等等。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并购的案例举不胜举。通过并购将国内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中国制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必经过程。
从我国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自身财务竞争力来看,我国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偿债能力较强,很多公司财务费用甚至为负值,不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相对于其他财务指标表现出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大部分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较强。这说明医药行业整体在资产管理质量和盈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大型生物医药企业获取净资产现金投入的能力不足,获取现金能力较弱。公司的资本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其中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总体财务特征来看,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非常有利于其进行负债并购和扩张,可立足于现有的资产优势,充分利用杠杆融资进行并购和重组业务。另外,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生物医药公司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周转期过长,经营现金流少的特点。所以生物医药行业在保持销售增长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合理安排现金收支,保持足够的资金流。
此外,我们预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将在未来几年一直保持宽松,现有的经济环境非常适合有稳定现金流,信用良好,资产优质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兼并扩张。企业可依靠自身实力,扩大自身的融资渠道,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充自身的实力,增强自身研发实力。同时,企业也要注重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随着企业并购之后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将会有所增加,企业短期容易出现过度膨胀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的财务资金也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在举债融资并购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多。因此,加强财务整合风险控制就是并购财务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能够顺利实现并购后的财政整合,首先要加强医药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快速剥离劣质资产,对并购后的医药企业现金类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
(二)中小型合同研究服务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依靠规模效应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采用并购重组可以迅速扩充其实力,并利用其信用度高的优势,可在资本市场上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资金来支持其扩张,而对于一些拥有科技优势的服务性中小型合同研究机构(CRO)来说,银行贷款对借贷主体有严格要求和评估,还要有抵押和担保。一个刚起步的医药研发项目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上市筹资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更是只能望而兴叹。可见,以上融资渠道均非理想选择,而风险投资却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好的选择。
风险投资,是对那些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实质是一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相结合,将资金投入风险极大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中,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的新型投资机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过程的支持系统。
医药产品研发的特点是资金投入高,周期长。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不仅包括在实验研究阶段,还包括进入临床的各研究阶段(临床Ⅰ、Ⅱ、Ⅲ、Ⅳ期),耗资大、耗时长、难度高。当前国际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风险投资机构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进行投资,并积极参与到其研发业务和日常管理中去。但医药产品的研发具有高度的风险,因此必须设计出合理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具体医药行业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来自对医药企业投资股权的转让所得到的资本收益,而首次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时机,目前我国创业板、新三板的蓬勃发展也为风险资本在医药产品研发各阶段的退出创造了合理可靠的资本市场环境。除此以外,各类资本中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投资银行咨询服务、医药行业咨询服务、审计和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也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了市场保障。最后,政府为外包服务企业和风险投资的有效结合又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税收、利率、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间接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转移支付支持,为中小型医药合同服务机构的风险投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为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韩武,张育粹,苏倪玲.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 竞争态势 战略选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较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制造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84.6%下降为2001年的78.6%,降低了6个百分点,而医药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由2.1%上升为3.2%,提高了1.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在我国整个制造业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制药企业总体创新能力有限。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命脉。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健康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疾病的威胁,医药行业必须不断拓展自身开发的领域;二是细菌和病毒的变异使传统药物的疗效降低,这就促使人类加快药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医药行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由于医药行业一直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医药企业就必须得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亿美元以上。而我国2003年的医药产业的总产值是1200亿人民币,不如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一年的产值,而我国整个医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几年来都只能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徘徊。
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普药,是指较为普通的药物,具有临床应用普遍、疗效确切、用量较大、价格较低的特点,并且大都为国家基本药物,普药的生产厂家大多为缺乏资金实力、研发力量、营销网络等基础的中小企业,所以,与新药、特药相比,其技术含量低,由此导致附加值也很低。从总体上看,我国制药水平还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剂附加值与原料药的比值是3:1,仅是美国同类比值的十几分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普药生产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我国制剂生产落后,以仿制国外新药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着的国产药品基本都不是原创新药,生产非专利药(仿制药)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支点。事实上,除中药之外,我国目前的药品中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
医药制造业的竞争态势
由于我国医药事业起步较晚,相比国外同业来说,其较低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现阶段呈现出特有的竞争态势:
(一) 行政性进入壁垒较高,垄断势力较强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生产要受到国家行业部门的严格控制,其行业内企业均要进行资格审核和获取许可证。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已宣布,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我国所有药品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符合GMP要求,并取得证书。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相应类别GMP证书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特别是新药的生产,由于存在一定的行政保护,其垄断势力凸显。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对“新药”的界定有两种标准:一是从未在我国批准生产的药品,二是未被批准在我国上市的药品。由此可见,我国的“新药”概念既包括专利药,也包括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超过专利保护期的非专利药。正因为如此,我国对新药主要实行特殊的行政保护,即“对通过审批的新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新药证书。”这种行政性进入壁垒使在位制药企业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较高的价格获取垄断利润。
(二)企业经济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经济规模是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医药制造业总体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规模经济要求不是很高,但企业的经济规模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我国过去由于实行地方审批,受地方利益的趋使,各行政区分别审批建立医药生产企业,造成全国的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都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明显。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幅度上升,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仅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平均规模的5.6%~28.2%。较低的生产规模和众多的企业数目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医药制造企业CR4为6.85%,CR8为8%,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也仅为42%,而世界医药市场上20强却占据了世界市场66%的市场份额。可以推断,随着我国今后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医药制造业面临的国外同业的竞争压力会日益加大。
(三)竞争方式主要依靠价格手段,技术创新和服务等非价格手段使用较少
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的医药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另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创新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国外普遍实行的专利保护制度相比,我国对新药的保护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国外医药生产企业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是与其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带来的垄断地位分不开的。
(四)子行业间竞争不均衡,优势部门的优势不突出
制药行业如果按照制药的方法和原料分,主要可以分为化学制药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和中成药制药行业三个子行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和相互渗透的新兴产业,其所需的高投入、高技术及其所具有的高风险特性使该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年销售额223亿元,占医药制造业8%。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在资金投入、新药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上都远远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生物制药的产业化水平很低。化学制药行业在我国是相对成熟的,是我国制药行业中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我国化学制药主要以普药为主,技术含量低,其优势尚未张显。中成药作为我国的瑰宝,目前我国中成药年销售额578亿元,占医药制造业的21%。三个子行业中,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利润率达11%,超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化学药利润率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化学制药行业的重复建设较为严重,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药厂之间竞相压价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相对而言,生物制药由于其资本投入要求高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中成药往往由于其配方多为专有技术,也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所以生物制药和中成药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医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一) 加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
化学制药行业目前是我国制药业中的主力军,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比较薄弱,所以仿制药和原料药成为主导产品,特别是原料药,在我国药品出口中占到了90%以上。尽管当前我国医药业亟待提升创新能力,但研制新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及较高的风险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无法承担的,这一点与国外著名的医药企业是无法比拟的。但是我国可以集中发挥在原料药生产中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原料药的制造,等到我国原料药的输出在全球制药产业链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就可以反过来影响国际医药产业,而国内产业规模的升级也会给研发带来更多资金。
(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
从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促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上所述,一种新药从研制到上市常常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周期,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而且要面对研制失败的风险,因此医药行业较高的利润回报与该行业所承担的高风险是相联的,而为确保医药企业在创新成功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给予医药企业必要的垄断特权是必要的,所以许多国家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非常大,这一方面表现在药品具有较长的专利保护期,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开发新药的产品专利保护期一般为18年,工艺技术类专利保护期限另外新增15年;另一方面表现在专利期内的新药价格不予限制,完全听凭市场决定。这样就保证了专利新药可以获得应有的高利润,在利润的刺激下,企业具有了进一步创新的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市场上新药不断涌现,整体医药水平不断提高,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已是世贸组织的成员,要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应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接轨,为专利新药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以鼓励和支持制药企业不断研制专利新药,增强国内医药行业的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确保我国医药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国外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
(三)推进企业重组和兼并
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证明,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日益明显。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是基于市场的并购和重组,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金融业和汽车业的大合并中得到说明。但从我国实际状况来看,在规模达100亿美元的我国医药市场上分散着3000多家本地企业,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占据领先地位。分散的格局和重复的建设带给企业的只能是无序的竞争和低廉的价格。因此在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压力下,我国医药企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 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生产
目前国际上中成药销售市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90%的份额,我国中药业之所以未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中药缺乏制作的标准化规则,与西药的制作相比,缺乏完善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导致传统的中药没有专利,无法在国外市场上获得认可。国家医药产业“十五”计划鼓励中药现代化,我国医药企业应积极利用政策的支持,不断改良中药的生产方法,推进中药生产的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申报药品专利,甚至可以采取“以医带药”的做法,通过在境外开办中医诊所将中药带出国门。
总之,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制药业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3
3.窦尔翔,吴航.构建我国新的医疗价格运行机制[J].中国物价,2003(6)
【关键词】医药产业;风险投资
就目前中国和世界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总体说来,医药企业在数量上会逐年下降,但从质量来看,每年都在提升。因为现在医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在生活中发现更具有实用性、针对各种疑难病症的新药,才会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才会在市场战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医药行业是否有前景,决定于医药企业会投入多少,这是关键。现阶段我国的医药行业的研发资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药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医药行业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融资,为医药行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
一、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1]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
风险投资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发展和运营时刻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无论是创新一个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是让很多有潜力有技术的医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风险投资除了给医药企业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行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仅要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参与到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同时还要对医药行业的技术研发过程进行监督,提高研发的动力,为企业在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提供支持,从而来促进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协作企业不断的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持。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增长的速度也在逐年的提升。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
1.3风险投资的发展障碍
目前在我国运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来源不太合理,据统计统计局统计企业法人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没能够给风险投资的运作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制度极为形式化,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无法满足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需求;2)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定程度上使风险投资企业更加的谨慎,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以此来提高风险投资业对医药行业的信心。
二、医药产业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2.1医药企业强有力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其实就是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竞争为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现在在需求一定的基础上,医药行业迅猛发展,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加强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这无疑成为了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隐形动力。
2.2相关的技术配套
医药尤其是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三、医药行业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的策略
1)对于国家和透支体系来说,首先应该逐步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和投融资素材的规划化和多层次化,将技术、产品和资本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应该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给创新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政府是市场的管理者,并不是产品创新过程中资金的投入者,政府的职责就是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制定合理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市场流动做好后盾。
2)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一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形成具有创造力的项目,并对研发的项目进行科学性和经济行的研究认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因素;二是对医药行业加强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逐渐的完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三是提高企业和经营者的素质,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稳定性,为增加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提供保障。
3)对医药行业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医药行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结】
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靠风险资本的增加,在不断成熟之后增加普通权益性的资本,这样不断发展。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的金融市场处于低谷状态,全球经济不太理想,但是医药的需求刚性较强,受到的影响较低,仍然是朝阳产业。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发现,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资金会自主的寻找防御的地方,医药行业也理所应当的承担了这个任务。所以在金融危机下,应该抓住时机,充分的发挥医药行业的优势,积极的去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实力。
在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各企业对此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医药行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国家利用减免税收的有关优惠政策,管理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投资。这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充分的相信,风险投资在医药行业领域将大有作为,会让医药行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药行业;医药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 15 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作为河北省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今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们仰仗原料药产能上的实力,技术上的优势,成本上的竞争力驰骋国内外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全国上下公认的医药大省。河北省引进和培养的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人才资源相对缺乏。而且各行业人才需求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深入分析医药产业的人才需求,对未来人才需求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对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对河北省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现状
1、行业企业空间分布结构
我省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省会城石家庄市,其产值、收入、利润、利税均占全省的 70%左右。目前我省的医药营销人员专业技能层次较低,与我省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对营销人才需求的质的短缺。
2、医药制造业人才分布情况
据一组数据显示,我省目前医药企业有四百余家,汇集了化学原料药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机械制造业等等人才。其中,化学原料药制造业企业数最大,人才聚集也最多,占据了58.8%,排在第二位的是中成药制造业,汇集了20.8%的人才,排在第三位的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企业人才占据12.4%。人才最少的医药企业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企业和制药机械制造业,均不足1%。
3、医药产业人才数量情况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辖 11 个地级市,36 个市辖区、22 个县级市、108 个县、6 个自治县,总人口达 7037 万,2009 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 17026.6 亿元。全省共有卫生机构 14757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3086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85 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371 个。卫生技术人员 25.9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11.4万人,护师、护士 7.4 万人。卫生机构床位 23.3 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 21.4万张。乡镇卫生院 1962 个,床位 5.4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1 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 9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9.4 万人。
二、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何,可以从《薪酬报告》中窥探一二。在该报告中指出:在医药行业中薪酬最高的人员是销售和研发人员,与其他人员相比,他们的年度总现金收入要高于很多,尤其到了高层,这个差距就可以达到 40%,而生产、人力资源和财务人员的薪酬相对而言比较接近,行政人员的薪酬最低。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医药行业研发和销售人员是该行业赤手可热的人才,同时也是在该行业中流失率最高的人员。他们体现了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医药行业离职率一路走高,跟医药行业人才短缺不无关系。就河北省而言,医药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从量上看,总量不足;从质上看,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三 、河北省医药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是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企业开发进程不同,对生产、销售人员的需求也会有阶段性差异,一般开发初期企业大都需求生产人员,成熟的企业则多需求销售人员。尽管需求不同,但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应聘者的“创新性”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素质。在医药行业,仿制药大量充斥着市场,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产品竞争力下降。正如某大型生物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所说:“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下,最重要的是开发出新的产品来。”因此,制药行业急需有创新性、能突破思维定势的人才,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河北省医药行业的调查和对我国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我省医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高,结构呈多样化。
1、用人单位青睐复合型人才
从目前情况来看,医药企业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营销技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要营销人员具有灵活的头脑和开阔的思路,善于分析面临的情况,及时做出决策,需要有丰富的销售经验,踏实勤奋。同时具备以上要求,才是目前医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营销人才。这种人才在目前的销售队伍中是十分稀缺的。在这种人才奇缺的情况下,行业内部的挖墙脚现象就会时有发生了。除了销售人员外,医药企业对于一些辅助部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2、企业需求的是高质量的营销人才
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医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对医药产品的销售队伍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河北省是一个医药大省,医药企业数量很多,近年来,医药行业以超过 20%的速度持续增长,因此,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从河北省来看,我省目前共有 3.2 万多人的医药营销队伍,从数量上来看,基本上能满足需要。在这些人员中,首先从毕业的专业来看,从医学、药学专业毕业的人数非常少,大多数人都是从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国内贸易专业和其他与医药没有多大联系的专业毕业的;其次,从学历水平来看,大学生仅占到 8%左右,专科生占到 32%,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占到了 37%左右。从专业上和数量上看都不尽人意。
进入 20 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医药制度改革和规范措施,使得以往那种单凭好的销售政策就能做好市场的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企业还必须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方便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作为营销的坚强后盾。基于这个基础,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开始转向同时具有药学理论知识和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研发人员上。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医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对研发速度、生产速度、销售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销售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几年中,各医药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营销队伍。
3、研发人才未来需求数量巨大
在研发领域,由于医药商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外资企业科研本土化的进行,使得医药企业对研发技术人员也有热捧趋势。一位从业人员介绍说,“原先医药行业中许多中小企业并不重视研发,仅依靠仿制来扩大自己的产品增量,销售终端获得利润。如此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回报率较高,却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如今市场的转变和一些列政策的出台,使得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近研发技术类人员的薪资较去年有迅猛增长,增幅达 26%,也从侧面反映了此类人才的脱销。随着河北省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很多生物医药企业不仅加工药剂、销售产品,还开始设立研发机构。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医药产业的研发人员需求数量巨大。
作者简介:
刘薇,(1982.5-),经济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翟少华,(1979.12-),讲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杨博,(1978.3-),讲师,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