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第1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一、开工前跟踪审计

    工程开工前,内审机构可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对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施工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署等内容进行审核,重点评价工程项目工作的内部流程设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有效等。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基建规章制度越是健全完善,工作流程越是完整有效、岗位职责越是明确合理,工程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越是有保障。内审机构首先要审查基建内控制度的健全完整性,以及审查工作流程的完整性有效性。健全有效的基建制度为基建各部门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管理作用提供保障。

    (二)建设程序审计

    建设程序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的重要管理控制流程制度,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领域的制度,保证建设行为的合法性,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为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建设程序的合规合法也是国家审计及社会审计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以服务工程为目的,也应该关注建设程序。建设程序审计重点包括以下内容: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

    (三)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

    资金安全也是跟踪审计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审查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建立,资金使用、拨付的审批和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是否能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

    (四)招投标审计

    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情况是政府各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确定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依据之一。为顺利通过最终工程造价决算审核,内审机构开展招投标审计可重点督促完善招投标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等方面。

    内审机构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核招标方式是否合规,招标程序包括资格预审、招标方式、开标、评标等过程是否合法、合规;评标结果是否按项目隶属关系报各主管部门备案;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内容是否与投标书承诺内容一致,检查投标保证金的财务处理是否合规;招标机构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标底编制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检查投标保证金的财务处理是否合规等。

    (五)合同审计

    有效的合同管理可减少和消除企业管理和经营风险,内审机构可重点关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过程及合同管理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制度与流程的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条件相符;合同的执行及变更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的审计主要审计管理制度、管理台账、管理机构是否完善。

    二、施工过程中跟踪审计

    为实现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程进度管理的有效监督与控制,内审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能起到控制与促进工程管理的作用。

    (一)造价控制审计

    工程造价主要由合同、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决定,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审查合同执行情况及工程中间量变更的管理及控制流程是否有效。内审机构主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进度款拨付、材料价款及其现场变更签证等内容进行监督控制。

    1.工程进度款拨付的审查。在跟踪审计过程中,首先审查工程进度款拨付的工作流程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逐级制衡、控制造价的目标。

    2.材料价款审查。材料价格确定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则要对材料购买各环节内部控制的严密性进行审查。如果合同为统包价,材料价格跟踪审计主要以材料选择是否与合同承诺一致予以确定。

    3.变更签证的确定。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内审机构要审查是否有明确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流程。其次,审查根据变更的提出方是否有相应的控制流程,同时,审查控制流程中工程现场监督和工程量的核实工作有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变更签证单的内容决定了签证流程的不同,只有发挥监理、造价咨询机构监督、鉴证职能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二)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审计

    工程质量审计是跟踪审计最重要的环节,是“免疫系统”功能最好的诠释。首先审查工程质量管理是否完善,参建方有否有控制质量的有效措施,管理流程是否健全有效。内审部门主要审查工程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环节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审核质量控制措施、进度控制措施是否真实有效,重点审查和评价设备材料验收是否合格、中间环节验收、隐蔽工程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落实是否有效。

    三、工程竣工后跟踪审计

    工程竣工验收后,此阶段内审机构要严把审核质量控制关,重点关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是否有效履行职责。审计首先要查看工程结算流程是否合理有效,就争议费用是否存在有效的沟通机制,其次要对施工方提请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

第2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现将《水务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水务局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财政局《关于转发<四川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为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切实将贯彻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现就全面推进我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局成立由局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科室、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科室)负责人为委员的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控委),负责研究制定局内部控制政策,审定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部署内部控制的重大事项和管理措施,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管理措施。内控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审议风险事件定级和责任追究建议,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内控委下设办公室,负责内控委日常工作。

二、工作内容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局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局机关各科(室)、事业单位。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六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科室、岗位、职责、权限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科室、涉及科室、涉及岗位及岗位职责,解决跨科室协调问题。对科室间和科室内职责分工不合理处进行调整。

3.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对各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人员要求以及奖惩办法等。建立健全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制度。

4.明确经济业务的权限分配。针对不同的业务支出,设置不同权限的分级授权审批,控制风险避免审批权限高度集中。

5.建立内控评价与监督制度。建立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制度,确保我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发挥作用并适时更新。

三、工作目标

实施内部控制,要通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责任制、归口管理、三权分离等,将各项经济事项根据管理职能固化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并对应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1.预算业务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科室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等。

2.收支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支内部管理制度等。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4.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和资金的核查;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等。

5.合同管理。建设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科室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等。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4月1日-4月30日)

对局内控委委员进行调整,强化内控工作的推进力度;制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培训和组织工作。

(二)制度建设阶段(2017年5月1日-9月30日)

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图。

(三)落实实施阶段(2017年10月1日-10月31日)

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关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内控日常检查,切实推动内控机制落实。

(四)完善总结阶段(2017年11月1日-12月31日)

指导和推动单位内部的内控体系建设,总结提升我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在有效执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内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内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二)认真抓好落实。各科室要认真查找内控风险并进行评估定级,通过界定各环节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并切实抓好落实。

(三)强化责任担当。各科室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内控理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将内控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由“要我内控”变为“我要内控”,在科室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第3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基本建设 项目投资 财务管理 预算

所谓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就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标,是一项非常繁杂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就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在基本建设投资过程中的资金浪费。

一、基本建设投资中的财务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项目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编制预算时由于预算编制的深度不够,在实践中预算目标或预算标准不合理,不能合理、及时调整预算目标或标准;项目投资预算与预算执行的不一致,不能满足特定建设项目的需要。

2、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基建项目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基建部门的管理,在实践中,个别单位领导不熟悉新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的职能仅限于会计核算,根据规定进行付款。既不参与单位项目的前期财务分析、研究以及预测;更不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的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和决策控制、监督检查等。无法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主动参与监督,造成被动应付,弱化了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此外,对于那些不符合项目决策程序,随意挪用基建资金以及不合理变更合同等一系列违规现象也不能有效地实施监督。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一些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工程款的审批及复核环节相对薄弱,而财务人员也难以主动地对工程的工作量与进度进行核实,所以引发了虚列或虚报工程款的现象。进而造成超付款。在建设项目竣工之后,财务人员也没有进行严格审计,更没有进行及时财务决算。此外,财务人员对基建的相关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在核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遗漏和错误,总体来说,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4、没有严格执行轮岗制度

目前,财务人员轮岗任然不够,存在各岗位的责任、工作压力、待遇等要素组合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员工不愿意轮岗,有的员工不适合轮岗。

二、基建财务人员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1、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财务工作,做细做严预算工作

基建财务人员在对基建项目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规定来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内容进行管理和核算。首先,应该重视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制,这是基建项目投资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由于决策阶段时间仓促,没有充分分析论证,方案设计粗糙,投资概算只是静态的估算和粗略估计,缺乏充分科学依据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基建项目的审批程序通常为:审批―立项―规划―设计―报建―施工等。从项目的审批直到项目的竣工验收,财务管理人员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在项目的前期,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及价格体系对现行的财务收益和费用等进行分析和计算,同时编制财务报表。通过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考核,充分地反应出项目的整体财务状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概算要力求细化,把握投资概算与概算执行的一致性。(1)科学、准确、真实、细化投资概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的具体建设内容和实际情况的差别对项目建设投资的成功与否是否影响重大,概算是否科学、真实、准确、是否符合特定建设项目的需要,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有效执行,因此,在编制项目投资概算时,还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再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保证项目的各项实际支出都能体现在概算中,为项目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2)严格执行项目概算。预算目标或预算标准不合理,需要调整预算目标或标准。对于非重大变更项目的一般项目变更,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对于变更项目地点、核心内容等项目的重大变更,必须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3)认真落实项目管理的合同制度,贯彻执行合同审核制度。建立健全施工、变更以及结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基建文书签订的管理。(4)要充分实行基建项目的预算执行,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作用。

2、加大财务部门在基本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提升基建财务人员的综和素质

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参与到招标文件和工程建设合同的审计工作当中。对于基建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参与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订立合同等进行分析研究。检查招标机构和项目发包人的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是否定科学、严谨,这样才能确认竞标企业是否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完成其履行项目的能力。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其一,对合同的主体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施工主题具有施工资质;其二,对项目经理进行考察,确认项目领导组织具有相关的项目开展条件;其三,督促项目实施主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开展基建项目。强化招标文件的制定和相应的监管力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人员问责及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投标筛选,投标及招标机构的评标质量。一是利用招标文件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要求,防止投标人提供虚假资料或者有意隐瞒不良业绩,串标、陪标,搞不正当竞争,扰乱招投标市场。二是注重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分析、比较,将方案与投标预算的相关性,方案与工程现场条件的复合性纳入评标范围。在既有的工程概、预算体制下,结合基建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管理部门的进一步优化、细化之后,得到基建工程项目的主体预算,进而编制出执行概算。对于建筑、安装工程以及需要购置设备的项目等,以实际招标的采购金额作为概算执行的计入金额。之后对其它的费用项目进行细分和处理,尤其是对项目法人的管理费、前期工程费用等,要结合基建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对支出标准进行严格管理。在财务环节应该将预算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并将之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确保预算总额与各个明细项目相吻合,为充分发挥出财务资金的监控创造条件。

随着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日益加重,财务人员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应该熟练地掌握概算、预算及决算知识,还应该对基建定额管理、取费标准以及工程造价等业务知识进行必要了解。单位领导层要为基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大力支持财务部门进行建设的全过程管控。

3、提高对可行性研究的重视

在项目论证决策阶段,就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的再论证,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工程造价的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好坏以及建设空间的合理利用。要培养财务风险意识,不能太乐观地估计立项的成功率,也不可盲目地进行前期工作。虽然不能彻底排除前期费用无法落实的风险,然而,建设单位可以进行立项源头管理,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基建项目,在投资之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只有可行性项目才能进入下一个程序。预算执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地分析预算执行的情况并根据性质和差异大小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差异超出范围,需要采取纠偏措施。

重视风险的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明确的、可操作的内控制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如: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人员相分离;预算编制人员与审核人员相分离;项目实施人员与价款支付人员相分离。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才能保证项目建设规范运行,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如在工程变更签证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控制:一要及时做好签证,督促施工单位对变更事项做到日清月结,并对价款合理性进行确认;二要引入监理机制,由监理单位对变更的工程量、价款进行确认,防止偷工减料,保证工程质量;三要建立变更签证审批制度,按投资额确定项目变更审批额度,对超过额度部分,要经建设单位领导办公会议或党组会集体讨论审查确认,以防止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通过变更签证来增加投资情况的发生。完善项目执行的内部监督制度,是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效益的最后一环。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控制,决策控制、概算执行控制、价款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环节,保证项目完成的综合质量。预算执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地分析预算执行的情况并根据性质和差异大小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

4、加快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推行轮岗管理

(1)财务人员轮岗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加强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形式。通过实行轮岗制度,有利于部门工作人员间的业务交流以及财务人员对公司财务工作流程的了解和熟悉。通过轮岗制度的安排,有利于该岗位的新员工发现问题和内控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通过轮岗交流可以培养和打造全能型员工,有利于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2)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对优秀的财务人员实行多岗位培养锻炼,不局限于财务审计相关岗位,可以适当选取施工、监理等非会计岗位上短期任职;(3)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也能锻炼人才,企业可分批选派管理人员去先进企业接受短期培训,或直接从管理会计具体岗位工作,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来发掘培养人才。

三、结语

现在很多单位对财务管理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重视起来,忽视了财务方面的管理,造成财务管理的理念、监督过程的力度都没有能够真正的起到很好的作用。企业应重视抓好基建财会队伍的基本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与工程项目管理各阶段紧密结合,全过程参与到基本建设管理当中去,做到“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真正履行财务管理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 郝亚飞: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2] 肖玉华、李英奎、冯友孝、徐雅丽:浅谈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J].南方农业,2013(1).

[3] 梁志峰、徐静、陈雪芬:医院基建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2010(3).

第4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核算

对于企业基本建设活动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业务种类繁多的综合性工作。强化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规范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基建资金的使用及运动情况,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地避免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和虚假现象。然而,目前企业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制定与此相对应的措施以改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不足,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以达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一、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煤炭建设往往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除了自有资金,还需大量融资。如何及时筹措、合理分股投入资金,更好地进行会计计算,节约工程成本,使投资效益最大化是摆在每一煤炭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基建财务会计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工程的管理,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使建设资金由于财务的参与和管理发挥了更高的效益。但是目前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基建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但在财务管理上相比成本管理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当前基建发展要求,在诸多方面存在空白或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致使财务管理常常面临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

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是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而目前大部分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所能发挥的作用仅仅是核算功能,财务监督和控制功能仅局限于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等常规性审核,至于工程的进展情况、合同签订的过程,财务人员均不能有效参与。

二、完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建议和方法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应针对基建项目情况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概算编审制度、报表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等,确保基建活动中的存货、设备采购、材料等财产物资记录齐全,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时做好财产清查工作。财务管理应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涉及概算编制审核、工程成本控制、资金筹集、竣工计算等各个环节,并以概算编制为指导依据,确保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与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相一致。

2.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监管

强化基本建设项目建造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工作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机构的设置和领导分工,实现各职能部门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特别要健全人、财、物管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监督制度的执行,要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企业基建会计核算的措施

1.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基建期间的会计核算比较繁琐,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应用都有严格的规定,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合理科学的调整。

2.规范会计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应准确掌握基建核算在会计科目设置,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变化;建立新的会计核算流程,代替传统的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模式,根据不同性质的投资支出分别进行会计核算;设立完善的明细账和辅助账,以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投资实时监控;规范决算编制方法,保证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出项目资金投入产出的情况。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及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企业基建项目的内容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其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较为广泛,会计核算工作量大,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应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企业应针对基建项目配备专门的基建会计,以减少会计的流动,使会计能够很好地完成费用摊销、工程成本结转、竣工财务决算等复杂业务,从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此外,财会人员还应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认真做好各项基建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同时向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如实地报送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确保基建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决策风险降至最低。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应进一步充实、完善、细化、规范在建工程会计核算, 使之既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又能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保证煤矿企业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有章可寻, 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 玲:浅谈煤炭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9(12).

第5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 内部控制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09-02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现代企业普遍认同,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其竞争力与企业管理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一般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的实现,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基于项目管理的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控制体系,存在于工程立项、工程设计、工程招标、工程建设、工程验收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一般建设工程项目对于内部控制都比较重视,但在实践中,各个阶段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效,亟待项目管理者的重视与改进。

1 工程立项阶段的内部控制

1.1 存在的问题

工程立项是指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做出判断决策的过程。工程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了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等。在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立项阶段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着无项目建议书且决策过程仅通过会议形式进行,没有决策依据的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着不真实不科学,纯粹为办理项目备案证而编写,没有经过内控部门或是专业机构的评审,没有实际参考价值,项目联合考察及实施论证报告流程缺乏监督等问题;项目评估与决策过程缺乏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与评价,项目实施论证报告未经专业机构评审,项目申请与决策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1.2 管控措施

对于项目建议书的管控,企业应明确投资分析、编制和评审工作的职责分工;应规定项目建设书的主要内容与格式,明确编制要求;对于专业性较强或是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企业决策层应对项目建议书进行集体审议,必要时可成立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

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管控,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明确编制要求;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应制定严格的选择标准,重点关注其专业资质、业绩、声誉、人员专业素质以及相关的业务经验等,确保可行性研究的科学、严谨;切实做到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的有机结合。

对于项目评审与决策的管控,企业应组建项目评审组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组成员与评审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关键环节,核实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取得途径是否真实可靠,特别要对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论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进行决策,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工程项目应进行集体审议。

在此阶段内部控制关键点是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已立项工程项目的决策程序。

2 工程设计阶段的内部控制

工程设计是根据建设工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一般可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着前期规划深度不足,造成后期投资失控;工程项目图纸设计不完整、不详细,施工图标示不清等问题。

在此阶段,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准制度,通过严格的复核、专家评议等制度,层层把关确保工作质量;建立严格的施工图设计管理制度和交底制度,确保施工图设计的完整与详尽。关键控制点包括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完整性、设计变更管理制度的制定。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重点关注是否建立健全设计审查和批准的内部控制;设计完成时间及其对建设进度的影响;建设深度是否符合规定;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是否有效、内容是否完整、数据是否准确;设计文件是否规范、完整。施工图纸完整性主要是指施工图纸设计的完整性及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企业应当向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设计要求和基础资料,初步设计应在技术、经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在O计变更管理制度方面,企业应明确区分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的审批权限及流程;应特别关注重大设计变更的内容是否符合初步设计方案;应重点关注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工程进度的影响;设计变更的文件是否规范、完整。

3 工程招标阶段的内部控制

3.1 存在的问题

工程招标一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5个主要的环节。建设工程招标阶段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即招标管理制度不健全,议标流程、投标单位数量、标底保密制度等的规定不具体;对不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书未做废标处理;企业未建立评委库,对评委的资格审核或要求不严,评委缺乏专业水平;对投标企业的技术、资金实力等考核不严;评标过程中未考虑投标人在类似项目上的投标报价水平,未对投标人的投标策略进行评估;评标中得分最高者没有成为最终的中标单位。

3.2 管控措施

在此阶段,企业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议标、投标单位数量、标底保密制度等相关制度及程序;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方式;企业应完善建筑公司考察制度,应对投标人的信息采取保密措施,防止串标;在确定中标人之前,不得与其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评标委员会成员的选择应综合考察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控制点包括招标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完善;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准确地表达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招标人的实质性要求;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等;开标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评标标准是否客观公正;定标程序及结果是否符合规定,中标价是否合理等。

4 工程建设阶段的内部控制

工程建设阶段即工程的施工阶段,在此阶段,其主要控制点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以及工程变更控制。在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质量把控不严,进度缓慢;盲目赶进度,牺牲质量与成本目标;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设计变更流程不完善;工地项目部变更签证不及时,未做到一事一签,事后补签现象严重;变更签证单签字手续不完整等。

此阶段的管控措施主要为: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分段或是分项进度计划并严格执行;企业应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检查;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细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此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为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与工程投资控制。

5 工程验收阶段的内部控制

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除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外,还包括竣工结算与决算两项重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竣工结算不及时,施工单位在结算时,依照签证资料编制结算书,以预代结。此阶段的管控措施为以合同通用条款约定的时间节点开展竣工结算。关键控制点为:是否存在质量检验把关不严;竣工决算是否及时;竣工结算是否已完成合同约定的全部工作内容;建设项目验收的手续和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参考文献

第6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政府投资;投资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2日

一、从审计视角看基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从审计的视角看,基层政府投资管理主要存在“五重五轻”现象。

(一)重建设管理、轻后期管护。一是项目未及时移交,管护主体不明确。在工作中发现部分项目在竣工验收后并未及时进行资产移交,导致后期管护主体责任不明,一些基础设施严重损坏,建设资金未发挥效益。如某市政公园工程审计时发现,一些造价不菲的小型雕塑,因建成后缺乏专人管护,已被人为破坏,地面铺装也存在一定损毁,部分名贵树木死亡或被盗窃,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管护责任未落实,管护经费无保障。部分项目建成不久配套设施便受到严重损坏,如篮球场变成了晒谷场、绿地变成菜园、消防通道被占用、地下管道被堵塞,不但群众意见大,还形成安全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是建设单位重建设、轻管理,加之管护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项目建成却无法使用。

(二)重当期建设、轻统筹论证。一是项目策划缺乏整体统筹。部分项目只顾当期建设,未整体统筹谋划,导致项目还未完全建成投入使用,因不适应片区要求被损毁重建。如某园区路网建设项目审计现场踏勘时三条支路已未见,经了解,该支路在完成路面结构层后因周边片区开发的需要,由其他单位将已修好的道路损毁拆除,导致建设资金浪费;二是项目建设缺乏系统性。部分项目建设缺乏系统性思考,建设规模标准未考虑建设资金的平衡,导致半拉子工程和重复建设的出现。对审计某市政道路时发现,刚建好的道路已“开膛破肚”,经了解,是由于该道路实施完成后才发现片区污水管网没配套,只好又将该道路再次进行半幅开挖来整治片区污水管网,造成建设资金损失浪费的同时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三是项目决策缺乏科学论证。部分项目在技术方案的决策上缺乏严谨性,由行政领导随意拍板,造成决策不科学,形成建设资金的损失浪费。如审计某公路大修工程时发现,初设阶段片面追求工程造价的经济性,未听取设计建议对路基进行必要的维修整治,导致花了一千多万的路面大修工程效果不佳,完工一年后再次出现严重破损,又筹集资金进行再次整治,造成严重的建设资金使用浪费。

(三)重建设施工、轻勘察设计。一是“三边工程”依旧存在。审计发现,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工程进度,违反建设程序规定边设计、边施工。因设计深度不够,造成变更多、浪费大。表面是节约了时间,实际上由于设计工种之间衔接不够、设计审查不细等问题,已施工完成的工程又要修改,既造成损失浪费,又拖延了建设工期;二是勘察和初步设计工作不够深入。审计发现,由于建设单位不重视,疏于对勘察设计文件的审查,造成部分勘察O计文件质量不高。部分设计文件较为保守,如在对某拆迁安置房进行审计时发现,有“肥梁胖柱深基础密钢筋”的现象,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时发现,部分安置房钢筋含量比同类项目高出36%。

(四)重程序形式、轻管理实质。一是招标管理不规范。部分项目的招标工程内容与最高限价的工程内容不一致。部分项目存在违规退还投标保证金的问题。如某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施工招标过程中,第一候选人无故放弃中标,建设单位和第二候选人签订了合同。但建设单位不但未依法向第一中标候选人追责,要求赔偿中标金额价差,还将该公司投标保证金进行了退还;二是合同签订不严谨。审计发现,普遍存在合同条款表述不准确、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合同条款中结算原则不一致,合同核心条款矛盾等问题。如审计某公共服务中心时发现,招标文件明确约定总价包干,含材料二次搬运费等。合同条款却约定二次搬运费按实签证,导致结算审计存在争议。

(五)重安全进度、轻经济效益。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单位管理制度不清,现场管理职责不明,管理人员责任追究未建立等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投资管理制度缺失尤为突出,如现场决策制度、工程变更、现场签证、资料交接等。如审计某市政项目发现,部分现场签证有业主单位公章,部分签证没有,签证的现场代表也多次变更,无相应人员职责及内控制度管理,部分业主单位现场人员不清楚项目具体情况;二是未充分考虑项目经济性。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只关注项目推进进度,对工程措施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未做论证,导致项目成本增大。如审计某片区平场项目时发现,业主孤立片面考虑一个地块平场,导致大量土石方外弃后又因相邻项目的建设需要,将刚外弃的土石方又拉回来,直接损失数百万元;三是工程现场监管不到位,签证真实合规性不强。部分项目签证依据不充分。如某市政道路工程签证单中反映借土场土质为较硬岩,但缺乏证明资料,无有效的取土点地勘资料和石方单触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参建各方仅凭现场肉眼确定,签证真实性有待商榷。

二、原因分析

(一)建设单位管理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近年来,各地政府投资规模呈现出跨越式增长态势,对建设单位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建设单位的任命基本以行政任命为主,临时性建设单位及各方抽调的临时现场管理人员大量存在。这样易使非专业人员担当项目主管或现场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全局不能有力掌控,在管理过程中必会带来各方面的问题。

(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改革滞后。当前各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代建制、法人责任制、业主责任制、临时性的筹建处等。实行法人责任制和业主责任制的项目多为政府行业部门管理,为解决同位一体化、临时业主建设经验不足、投资超概算等问题,部分地区基层政府在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了代建制的试点,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存在代建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使用单位过多干预项目管理、代建取费无序竞争导致风险转嫁于项目管理等问题,这一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还未得到全面推行。

(三)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责任追究执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前许多地区并未出台当地的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对政府投资活动中各参与方都还未建立相应完备的责任约束,未形成责任追究机制。由于责任追究执行不到位,违规的成本过低、风险过小,收益却很高,增加了违法违纪者的侥幸心理,使得个别行业领域建设管理混乱。由于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对于经济性不强,增加建设成本,形成损失浪费等问题没有有力的监督和追责机制,导致参建各方只重质量安全,忽视经济性。

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队伍建设。建设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应提高宏观规划和协调管理能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对项目业主的培训,既要系统学习有关理论,更要注重培训具体操作技能,不仅要培训业务素质,而且要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对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效益真正负起责任。

(二)完善代建制,培育成熟的代建市场。促进培育成熟的代建市场,发展培育一批具备实力与竞争力的代建公司。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公开招标选择代建单位,实行代建制管理。对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继续实行法人责任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以地方规章形式将代建制管理部T职能、实施范围、确定方式、参与各方职责与地位、实施程序、资金管理使用、支付及奖惩等内容明确固定,使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外部监督体系建设

1、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作用。一是充实和加强投资审计力量,加大投资审计监督的覆盖面,保持一支稳定的力量来实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实现项目决策、管理与监督的分离,克服专业部门自我监督的弊端;二是通过地方性管理条款明确规定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应在合同中约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出具的审计报告,应作为项目财务结算和国有资产移交的依据”。

2、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决策、建设实施和效益各环节由指标量化评价。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根据对投资项目的评价结果,分清责任,将应承担的责任逐一分解到问责对象,真正落实到责任人,确保问责对象的责任得到承担和对责任人的处理得以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一、建立基于网络的共享信息平台

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纳入一个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财务人员就可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项目成本发生情况,并对其效益、成本支出超支原因进行及时分析。

该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子系统:资金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会计核算管理、资金支付管理等。在系统中,以预算控制和纠偏为核心进行设计,按照预算编制的科目、计价基础、方法和控制流程,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系统能够使项目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工程每天的进度、成本等关键信息,从而使资金管理者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及时提出纠偏措施或优化方案,减少损失,并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通过对建设实施阶段中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所设计的功能模块中都以资金流为主线,以施工图预算或资金预算为控制手段,突出和强化效益功能,来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的管理,实现效益预期。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活动目标,维护资产财产物资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和决策,保证经济活动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组织机构。建设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应合理解决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及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2)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健全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如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将各项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工作岗位,按照岗位确定任务、职责和权限,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3)完善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三、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1.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的管理和监督。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项目资本金、借入资金构成。对于项目资本金监督必需按照《公司法》、国家计委制定的《关于建设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建设项目推行项目资本金制度》的有关规定,确认项目资本金筹集的可能和可信度,以及资本金筹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确认项目资本金能够达到规定的最低限额以上,以保证建设项目的资产负债比达到合理的水平,为项目投产后运营提供良好的基础。对于借入资金的监督主要是拟建项目准备利用国内(外)银行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银行是否出具贷款承诺意向书等,以保证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能够按计划、按进度及时借入资金,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加强对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的预测分析和评价,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评价分析指标体系。建设项目在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是对建设项目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研究,采取需要一可能一可行一最佳步骤对项目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在项目立项、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国家的现行财税政策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并结合国民经济评价进行综合考虑,提出投资决策建议。根据不同筹资渠道的特点,提出策略和合理组合。目前我国财务测算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有: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借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动态、静态)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等等,这些分析指标体系能够满足建设项目财务效益评价的需要,财务监督就是对所作的财务预测分析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收益的预测不宜过分的乐观,对项目风险要尽可能预计,防止人为提高财务收益来达到项目建设的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发生,在源头堵住“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确保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四、加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1.加强建设项目招投标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建设项目招投标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主要是对参与竞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等如流动比、速动比等指标体系,以确认竟标企业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有足够财务履约能力,保证项目能够按合同约定的工期完成,提高投资效果。

2.加强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

①规范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结合国家现行财政法规,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活动目标,维护资产财产物资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和决策,保证经济活动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组织机构。建设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应合理解决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及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健全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如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将各项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工作岗位,按照岗位确定任务、职责和权限,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完善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3、强化建设资金监管。建设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因此资金管理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强化建设资金使用的控制和约束,具体有:一、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建设资金必须用于经批准的建设项目,按照批准的概预算控制和使用各项建设资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二、落实建设资金监管责任人。《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建设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建设资金监督、管理、使用负责,建设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建设资金监管的各项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监督管理。三、建设资金监管按照效益原则进行。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厉行节约,防止损失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建设项目竣工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建设任务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设计全部完成后,要求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移交投入生产,为确保建设项目新增资产价值的正确全面反映投资者权益,对项目竣工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竣工项目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清理。建设项目完建后,应对各种的物资、材料、设备、债权债务及时清理,做到工完账清。各项资产进行清理核实,妥善保管,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不得任意侵占,处理的财产物资收入按照规定冲减相关成本;报废工程需按规定的程序上报有关部门批准。

第8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内部审计

一、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特点及必要性

项目追求的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工程施工,所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经济效益审计就是对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应用专门方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评价经济效果,揭示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发现施工管理存在的弊端,帮助项目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容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固定性、多样性、工期长、规模大、技术复杂等显著特点,每一个工程项目几乎都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结构,需要有单独的设计图纸并采用互不相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基础施工地基条件的不确定性、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及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会给建筑施工项目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重点审查的内容为:(1)分包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及分包单价执行情况审计,即包括实体工程量和实际消耗量的大小,分包单价是否偏离合同。(2)材料物资使用情况的审计,即材料定额消耗考核及材料采购单价调查、核实。(3)审计工程价款计量情况,即对完成实物工程量的计量是否及时、是否存在滞后现象。(4)审计工程质量,即其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5)审查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超支付班组借款现象。(6)在建设项目结算阶段,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的事项,如材料市场信息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三、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审计实施过程

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实施过程就是实现项目审计目的的过程,其实施主体是总公司层级的内部审计部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项目审计的一部分,而对影响工程成本的施工组织方案、材料物资供应、施工机械的配置与调度、分包工程成本等重要因素的审计,需要工程技术、经营计划、物资设备及审计部门本身等多部门参与。

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前期审计

(1)确定工程项目营销成本和营销效益,对费用进行认真细致地审核,审核费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无扩大开支的费用,有无已发生的费用或应该发生的费用在账面没有反映的情况,根据核实的数据确定工程项目的营销成本。

(2)审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首先,审查是否签定了合同。如果双方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内容齐全,逻辑严密,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工程项目成本就可能合理,否则工程项目成本可能偏高,施工企业就可能蒙受损失。其次,审查合同双方是否有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履约能力,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完整,责任、权力、利益和相关事项是否明确,合同是否存潜在的风险和与此相关的约定。

(3)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工作情况的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先进,施工现场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工程物资等是否满足需要,各生产要素配备是否合理,工程项目管理部的设置、人员数量、人员素质能否符合管理要求。

(4)对内控制度建立的审查:项目是否签定了内部《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是否建立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劳务管理、工资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分包队伍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是否完善。

五、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施工过程审计

1、工程收入确认的审计

具体表现在:(1)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者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得到实惠和利益等目的,可能操纵收益多计收入;有的为了以长远打算,将当期完成的工作量隐瞒不报留在下期再报,造成人为的少计收入,或待工程决算以后再冲回或再计收入。(2)按形象进度审定的工程量不及时和不准确(仅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参考依据)。(3)工程决算审定严重滞后。

2、工程成本确认的审计

(1)人工费的审查,由于自有职工较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多数使用外来的劳务队伍。

(2)材料费的审查,材料费是工程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品种繁多,审计过程中不可能每样材料都检查到位。

(3)机械费用的审查,主要审查机械台班计提资料是否准确、完整、真实,如果是外租的机械设备,租赁手续是否齐全有效,租赁价格是否合理,租赁费用结算是否准确,有无机械费用的超耗和浪费现象。

(4)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的审查,审查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的开支是否严格控制,有无违反规定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乱挤乱列成本的现象,费用摊销是否合理。

3、安全、质量、工期的审查,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拖延工期,拖延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办理了工期延期签证,是否存在只抓进度而放松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有无违规操作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

4、工程项目法律事务、经济签证与索赔工作的审查。

5、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审查各项内控制度是否贯彻执行,有无流于形式而造成管理失控,对分包工程和分包队伍是否进行有效管理,是否存在只包不管或以包代管现象,有无因管理不善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现象。成本核算制度是否健全,成本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要求。

六、结语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内审人员要对所有可能导致差错、舞弊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并向管理层报告。

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就是以最少的成本消耗和成本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工程项目是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主要来源,由于建筑产品比其它产品更具有特殊性,其经济活动的主要特性是:(1)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多样化;(2)产品生产过程的长期性和变动性;(3)建安工程量的波动性和工程收入的不稳定性;(4)建筑产品的总体价格水平游移不定性。由于其生产活动客观存在的特殊性,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价款收入与工程成本支出不容易确定,从而加大了审计核实和认定企业经济效益结果的难度。

促使被审计的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鸿群,姬晓辉,陆菊春.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J].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第9篇: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的误区、定位及规律

1.财务监管的认识误区及原因分析一是对行业监管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三定方案”已取消水利财务的行业监管职责,财务监管应主要针对所属单位,开展行业监管缺少依据。产生误区的原因主要为对“三定方案”理解有误。如: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水利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水利部具有加强中央水利资金的监管职责,在水利部层面不存在行业监管职责取消的问题。二是对资金转移支付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资金转移支付后,由于资金不经过各级水利主管部门转拨,加强财务监管没有了着力点。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为对财务管理职能理解不全面,以点代面,对拨款控制的作用过于夸大。财务监管的措施很多,拨款控制只是其中之一,此项缺失并不影响其他监管措施的正常实施。三是对财政介入监管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当前财政层层把关,一些地方财政更是全过程介入监管,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再进行财务监管意义不大。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主要为混淆了财政监管和主管部门财务监管的定位,对财政监管被动依赖。财政监管主要为水利系统外的监管,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管主要是水利系统内的监管,两者监管的目的、解决问题的角度及手段均有较大差异,财政监管并不能代替主管部门的监管。四是对系统内各项监管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财务人员任务很重,自顾尚且不暇,可用系统内部开展的各类监管(如稽查、督导、内审等)代替财务监管。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为对财务监管方式和定位不清楚。财务监管的方式很多,如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参与等,财务任务重并不是放弃监管的理由;相对于系统内其他监管方式而言,财务监管具有事前、事中、事后多种监管形式,且有指导、制度制定等多种手段,财务监管具有不可替代性。五是对财务职能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基建财务职能只是对建设期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建设期间的资产管理等与财务无关。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为以偏概全,把财务的单一职能混淆为综合职能,把会计核算内容混淆为财务监管内容、把个人工作职责混淆为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如资产管理虽为财务部门职能,但由于负责基建财务的人员不管资产,就容易产生资产移交与财务部门无关的认识误区;就项目法人而言,财务管理主要为保证资金的安全高效,会计核算只能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手段。六是对中央级项目和中央资金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将中央级项目监管和中央级资金监管混为一谈,认为水利部及所属单位应只管中央级项目,不应对中央参与投资和中央补助的地方项目实施监管。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为对政策理解有误。根据有关规定,中央级资金安排的项目,不仅仅局限于中央级项目,还包括各省实施的中央参与投资的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项目,对中央级资金的监管自然大于对中央级项目的监管。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也属中央级资金的范畴。

2.水利基建财务监管的定位分析财务监管作为水利基建项目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一环,理应服从并服务于水利基建项目管理的大局,这是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的基本定位。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管,均应遵循这个定位和原则。在监管范围上,应做到水利主管部门的水利建设管理职能延伸至哪里,财务监管就跟进至哪里;在监管目的上,应做到立足服务指导和监督协调,切实解决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实施方式上,内部做好与规计、基建、审计等部门的配合,外部做好与有关主管部门及相关施工参与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3.水利基建财务监管的规律分析水利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移交至运行管理,离不开资金和财务支撑。其财务监管与项目管理、资金运动、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水利主管部门的基建项目财务监管必须结合当前实际,遵循项目管理、资金运动、财务管理的固有规律办事。一是把握项目管理的规律。按基建管理程序,找出各环节影响项目效益且适合财务监管介入的突破口。如根据水利基建项目不论资金转移支付与否,均可落实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这一特点,可重点规范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这一重要监管主体的职责。二是从资金运动的规律入手,通过对资金运动全过程的分析,找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建设项目竣工三个阶段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进行全过程风险防控。如针对项目前期工作对水利基建工程的功能设计、造价控制和建设施工均产生重大影响(分析表明,前期工作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这一特点,需加大前期阶段的财务监管力度。三是从财务管理的综合职能和规律入手,从财务筹资、调节、分配和监督职能各环节及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入手,加强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反馈处理,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优化设计,及早发挥工程效益。如从资产管理视角,可重点关注基建自用资产的管理、基建竣工形成资产的接收和交付后资产的运行情况等。

加强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的措施和建议

1.抓好财务监管的顶层设计一是做好财务监管事权的划分设计。按财务隶属关系和基建项目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水利部、流域机构、地方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督指导功能。针对水利基建项目资金转移支付问题,明确项目验收主持单位的全面财务监管职责,使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权限有机结合。该制度可作为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的纲领性文件,建议由水利部出台。二是加强系统内财务监管内控制度建设。以防范风险减少舞弊为目的,以资金运动过程为主线,重点规范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中上下级之间、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财务部门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关系,构建长效的风险防控机制。该制度建议由各级水利主管部门按权限制定。三是加强财务综合监管的制度建设。将单纯的资金核算、检查等单一监管向利用预算、资产等综合手段转变,对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决算审查、绩效考核等进行规范。该制度建议由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部门制定。

2.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财务监管一是落实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财会〔2003〕30号)的规定,在系统内建立健全项目前期阶段财务部门参与的机制。要求相关单位在开展前期工作时,对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的评价应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的概预算评审或审查时,应要求财务部门参加。二是建立项目前期设计优化的激励机制,将项目前期设计与运行管理结合起来,引导项目前期设计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促使生产工艺等优化设计,从源头上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效益发挥。

3.强化项目实施阶段的财务监管一是加强建设项目采购的财务监管。对招标投标项目,要求项目法人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分标方案的制定、招投文件起草审查及合同起草签订等工作;对非招标项目,要求项目法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由财务部门组织采购,上级财务部门按分工实施行政监督。二是加强项目建账和会计核算的指导工作。上级水利主管部门和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组织专家对项目法人的建账情况进行关键技术指导,以保证所建账套可满足概算分析和成本归集的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年度财务达标考核等方式进行监督指导。三是强化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的控制。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健全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的责任制度,提早准备,抓好项目预算执行工作。四是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内部合同价款结算的联签审批制度,组织工程、合同等部门共同参与价款结算审核工作。五是督促项目法人建立自用资产购置、处置及盘点等管理制度,对非经营性项目,其自用资产的处置可明确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权限进行管理。

4.注重项目竣工阶段的财务监管一是加强水利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指导。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及相关水利的财务部门应主动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督促和指导工作,要求项目法人按《水利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的要求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二是开展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工作。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在项目法人申请竣工决算审计前,应督促项目法人将竣工财务决算逐级上报进行财务审查,将有关问题提早消化在竣工审计之前。三是建立健全竣工财务预验收制度。对竣工审计意见、资产移交单位的落实情况,财务遗留问题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必备环节。四是水利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后,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督促项目法人及时上报竣工财务决算,并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核。五是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及相关水利主管部门应对竣工资产的移交和接收情况、未完工程及预留费用的使用情况、验收财务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进行跟踪检查,以防范相关财务风险。六是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及相关水利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法人严格按照财政法规进行分配处理,应交尽交,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法人留用部分要按规定计提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