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管理学的主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的主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的主体

第1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注意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一、注意与大学生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具有选择性和集中性。心理活动的选择性是指人脑信息加工时对刺激的有意的或无意的选择,如在课堂上学生不是对教师所讲的所有内容都予以注意,而是有选择的注意了一些内容;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同一时间个体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同一刺激,如在课堂上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课;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续而深入的集中于一定的刺激,如在课堂上学生一直注视或倾听教师的教学内容。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由此观之,注意对于个体而言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高校课堂教学而言,经过有效管理的注意将极大提高大学生听课的效率。但是,根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对34个学校的大中学生做过的一项为期两个月的调查显示,58.18%的学生自认为能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39.17%的学生自认为能坚持集中听课30分钟以上,48.16%的学生自认为在自习时能集中注意力[1]。因此,尚有大部分学生不能对课堂上自己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管理,无疑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注意的特点与大学生注意的特点

注意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清楚地观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如课堂上学生能注意到的授课内容的量,也称注意的范围,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越鲜明,注意的范围就越广,如教师在授课时声调抑扬顿挫或是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学习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换言之,学生在听课同时带着学习任务或是问题听课注意的范围会更广,并且学生对讲解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有助于提高注意的广度。当前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范围较小,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大脑常常开小差,玩手机、看视频、听歌聊天、睡觉或是盯着黑板却心猿意马,自己不能控制思维飘逸。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是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2],使注意持久的集中在某一对象上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注意可以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比如听课这件事情,学生可以边思考边做笔记边听课,尽管他进行的活动很多,但都指向学习,这时他的注意是稳定的。并且这种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如课堂教学内容如果单调无趣,学生的注意就很难稳定,反之,就容易稳定。同时注意的稳定性与人的积极性也有关,如学生如果对授课教师或授课内容持积极的态度,兴趣浓厚,注意就很容易稳定,否则就很容易分散。当前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稳定性比较差,一方面注意力容易涣散,易受环境的干扰,教室外的小小动静都能引起注意力的转移,而且长时间不能静心;另一方面注意力很难持久,恨不得三心十用,只有偶尔听到感兴趣的内容时,或是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才会注意教学内容,即便这样,注意的内容零碎,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一片茫然,学习效率低下。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在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现象。实现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是,个体对几种同时进行的活动都是极其熟悉的,并且有一种活动是完全或部分自动化了的,这样个体才能够弱化对这一活动的注意从而将注意分配到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上。如课堂上学生记笔记就是一个部分或完全自动化的行为,同时边听课边思考教师讲授的内容,实质上就是注意的快速转移。当前大学生在注意分配方面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处理课堂上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注意的分配,要么认真听课记笔记却不进行思考,把自己当成复读机,或是认真听课就没时间记笔记,最终课也没有听到位,笔记也没有做好。

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有意将注意在不同对象和活动间转移,如两节课讲解不同的内容,注意力需要从上一节课的内容转移到下一节课的内容上。之前注意的强度越大,转移起来越困难,但是如果下一节讲解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注意转移起来就越容易。当前大学生注意范围小,稳定性差,在处理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移上更是不尽如人意,如果两节课是完全不同的内容,经过第一节课之后,第二节课极有可能完全无法专注。

三、大学生注意力疏于管理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在课堂注意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注意范围窄,注意稳定性差,注意的分配与转移不能自主,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效率,荒废了学习资源。造成大学生在注意力上疏于管理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注意力自我管理的意识。主要表现为“任兴”,注意力任兴趣摆布,有兴趣就听,无兴趣就不听的一种被动的注意状态。事实上,大学课程除了是否有趣之外还有是否重要,对于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科目,其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而不是有趣,学生是学习知识而不是权当娱乐,这时候就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约束自己的注意行为,使自己能够在重要且难的知识点上保持注意力。

(二)教学内容或形式过于单调。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有效设计,照本宣科或是照着幻灯片念经,不考虑教学内容特点,一味的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与知识内容间缺乏互动,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降低,学生的注意力难免涣散。

(三)缺乏注意力分配和转移方面的训练。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有时候是显见的,如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有时候是隐藏的,如学生自我的思考活动,先前知识经验与学习的新知识经验之间的互动,新知识经验内部的互动。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生不只是听,还要有能力进行注意的转移和分配用来思考和消化。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是一种需要训练的能力,有人天生在注意力转移和分配方面有优势,像周伯通左右互搏术一学就会,但是大多数人是要通过训练才可以形成的能力。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注意力分配和转移的训练,以提高其听课的能动性和效率。

四、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管理

(一)帮助学生树立注意力自我管理的意识,把握注意管理的主动权

做一个注意力管理方面的课程专题,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出发,让学生对注意这一现象本身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对自己注意状态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对自己身上存在的注意问题予以重视,在讨论和交流中形成满足个体需要的注意力管理方案,把握注意力管理的主动权,扩大注意的范围,增强注意的稳定性,不再“任兴”出发,被动的接受注意的安排,进而提高听课效率。

(二)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主动管理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可以分为主动转移和被动转移,被动转移更多由客观刺激本身决定,比如强度大、生动形象、新异刺激很容易吸引人们注意。而主动转移则更多由主体自身决定,人们会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需要、喜欢、感兴趣或熟悉的刺激上[3]。因此,学生如果不知道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管理,由被动进入主动,只不过这个使其进入主动注意状态的管理者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要注意:一教学内容越是有特点,学生注意的范围越广,注意的稳定性也就越强。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尽可能丰富,除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外,辅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或是热点的新闻事件,作为引出问题或是深入讨论问题的支点,越是贴合学生自身知识经验的教学内容,学生注意的广度越大。二教学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高,注意的稳定性越强,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供学生分组讨论,辩论,或是情景模拟类环节,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设置一定的教学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围绕教学任务或是问题进行学习,知觉对象的活动任务影响知觉主体注意的广度,因此,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注意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注意管理能力

管理注意是一种能力,尤其是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善并提高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注意力的训练。主要分为方法的训练和注意状态的监管。方法的训练主要是给学生讲解介绍一些提升注意力改善注意问题的训练方法如凝视法,冥想基本训练法,感觉能量训练,舒尔特训练法等,介绍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去操作,并在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进行效果监测,以监督学生坚持;注意状态监管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注意状态进行监管而非漠视或纵容,要时常提醒注意分散的学生并适当的对注意分散的行为进行惩罚,这种惩罚不是体罚而是通过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进行,迫使其被动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注意。

综上,注意是进入学习状态的中心环节,尽管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学习,更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但是,大学学习是建立在专业定向基础上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不一定有趣但是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注意管理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明确自身责任的基础上更好的管理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伟.高校学生注意力管理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6):132 -134.

[2]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28 -234.

第2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体地位 ;班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80-01

中国入世,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需要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需要大量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在于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由于当前学校教育是以班为单位来组织实施的。所以,培养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关键还在于班级教育管理。班级教育管理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班级的具体实际,并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活动。班级教育管理是班级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中之重,又是十分艰难复杂的工作。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教育管理者凭经验统、包、分的方法,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班级教育的成败,班级教育管理呼唤改革创新。如何优化班级教育管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点讲究课题,笔者认为:优化班级教育管理应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入手,以班级管理者为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教育管理活动,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力,科学地进行系列教育管理活动。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班级教育管理者是主体,是主动的,而学生则是客体被管理者。这观念是片面的,现代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人是系统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对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班级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社会化。而作为教育管理对象的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和管理,学生是教育意识和能动性的人,对接受班级教育管理影响及参与具体的教育管理教育自主选择性。班级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内化,才能发挥其作用。而且,班级的教育管理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进行教育管理活动不可能仅靠班主任单枪匹马孤军奋战,需要整个教师集体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笔者从事多年的班任工作,也曾对多所学校的先进班作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越充分班集体就越有活力,班风班貌越好。魏书生老师所带的班集体无论以前是好班还是差班,他同样可让好班更好,差班变先进,成功经验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

其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和学生自我教育。青少年学年年少气盛,个性各异,好表现自已,希望自己的所做的得到别人的肯定,而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各展所长。成功时有同学们的庆贺和分享,失败时又能总结和自我反省。

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独立自主和创造力,是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学生的大脑潜能巨大,能开发一点点应用于班级管理已足够,学生思维单纯但又具创新,他们想法往往就会成为好点子、好方法。在这一系列的参与活动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体现和发挥,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而实际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教育管理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作为班级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尽可能组织、信任、关心和重视每一位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班级教育管理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班级和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管理,参与教育管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班级得到更好地发展,也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班级教育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

一、澄清不当认识,学生是班集体的真正主人,建设良好班集体需要每一位同学作奉献。有学生会认为:“班集体的管理是班任班干的事,与己无关”。班级教育管理者要澄清这些不当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由一个个人组成,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集体的发展需全体同学的合作奉献。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和正确评价每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近你相信你才能去为班集体做事。班管理要公平公正甚至要公开,对每一位学生都要赏罚分明,正确评价。如对部分优生班干经常偏私袒护,就会对学生参与班管理的积极性挫伤,所制定的班规班法作废。班任应融入集体中,必要时,班任做错事也要罚。

三、制定切实可行,公正合理的班规班法。这一点,我们又要来学一学魏书生老师的“以法治班”,由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班规班法,然后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订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如犯错误,写说明书等。

四、设计教育管理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去创新去实践,给自己说话,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之所想,顺应孩子的天性,设计教育活动,让孩子说话。如“让我来当一回班主任”,“成立足球俱乐部”,“用招标的方法完成班内任务”,“不良习惯演讲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各展所长,创新实践,同时,把管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又如:全员参与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备品承包责任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班集体做贡献。

五、培养得力中层指挥官。学生存在能力差异,要人尽其才,班级教育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独具慧眼,知道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并作适当的分工。但贯彻落实时往往需要中层指挥官――得力班干来协助,假如把班级教育管理者比作战役的总指挥,而班干则是各分战场的指挥官。因而,班级教育管理者就要多想办法去培养。班干的正确引导和指挥各学生才知道为班集体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为集体作奉献。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教育管理活动,做班集体的真正主人,是每位班级教育管理者进行教育改革,优化班级管理的最好方法。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有可无,相反对教师“导”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作整体的规划和指引,需要教师培养得力的中层指挥官,需要教师合理分工协调各项工作和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正确的评价。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需要教育改革,需要学校优化班级教育管理,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更需要我们新一代班级教育管理者的努力探索,敬业奉献,去创造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业绩。 お

参考文献:

[1] 林冬桂,张东,黄玉华著.《班级教育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3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项目管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58-02

一、引言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奥苏贝尔(D.P.Ausubel)有意义学习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中,不仅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重视知识点的系统性传授,也彰显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知识点设计出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相互合作、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去学习知识点,探索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形式可以表现为“小组任务”、“小组项目”,教师发挥引导式作用,扮演类似“导演”的角色,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答辩”的形式讲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后表现出来的可量化行为的具体描述。本课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确定了三大专题式教学目标:概述、九大知识领域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的总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美国的杰克・吉多和詹姆斯P克莱门斯著的《Successful Project(the 4th edition)》,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站在通识的角度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主要介绍了项目管理的三大基石(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技术。

2.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题主要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方向,让学生以掌握知识点为目的,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不同知识点所需的不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以下是根据不同专题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1)专题1:项目管理概述。第一个专题――项目管理概述,介绍的是项目管理的一般性知识,由于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和技术都是学生以前没有涉及到的,这门课又是一门双语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项目管理(双语课)的学习很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喜欢线上学习这一特性,这个专题可采用网络自学的学习形式。

(2)专题2:九大知识领域。项目管理中的九大知识领域的学习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也是授课难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先讲解九个知识领域的主要内容和要使用的技术、方法等知识点,然后再通过案例分析、流程演示等方法展示给学生看,最后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学生就会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思维也会严重受到教师思维方式的影响,难有创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只是将教师所授课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复述而已。而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我领悟、自我创新,并体现出学生思想的创新活动。为了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专题是通过利用教师所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先自学范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完成本专题的学习。

(3)专题3:项目管理应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目的是学生使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进行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项目报告(英语)并对软件运行结果进行答辩。由于完成一个新的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因此由教师编写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具体实验操作,在考虑到实验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在实验指导书的学习中部分采用相互授课、教师点评和答疑的方式进行。

三、教学效果实验

(一)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取2012级本科物流专业01班和02班进行实验研究,2012级本科物流专业01班为传统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2012级本科物流专业02班为实验班,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二)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包括实验班和传统班,采用前测、后测固定组比较设计,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差异,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具体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班 前测 实验教学 后测

传统班 前测 传统教学 后测

(三)实验变量

根据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确定实验研究自变量为:“教学设计方案”。两个水平,即: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因变量为:(1)学生项目管理基础知识成绩;(2)学生项目管理Microsoft Project软件操作能力;(3)学生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践能力。

(四)实验数据分析

以实验班和传统班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前测成绩,通过SPSS15.0软件统计对两组样本进行T检验,输出结果如表1和表2。

从表2中看出,F检验得出F=0.111,P=0.738,得出两个样本方差齐性,所以不需要进行校正,同时,我们得到:经双侧T检验,P=0.862>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意义。所以两个班级实验前的成绩大致处在同一水平,差异不显著。

四、结语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三个部分的考核,传统班(01班)的总分是75.15分,而实验班(02班)的总分则到达83.08分。从总分来看,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项目管理双语课教学设计方案好于传统教学设计方案。

2.对于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部分,传统班(01班)略好于实验班(02班),说明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项目管理教学设计方案在“基础知识”授课方式及效果上比不上传统教学设计方案,说明这部分知识的传授更适用于教师的讲解。

3.对于项目管理Microsoft Project软件操作能力部分,传统班(01班)略好于实验班(02班),说明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项目管理教学设计方案在“Microsoft Project软件操作能力”授课方式及效果上比不上传统教学设计方案,说明这部分知识的传授更适用于教师做讲解和指导,不适合于小组相互授课。

4.对于项目课程设计实践能力部分,实验班(02班)远远好于传统班(01班),说明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项目管理教学设计方案在“课程设计”授课方式及效果上好于传统教学设计方案,说明这部分知识适合开展小组互相合作的学习,在范例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的情景设计下,学生能更好、更容易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叶楠.新编教育学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顾小清.主题学习设计[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8.

第4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 职业中学 自主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中专校学校的毕业生应成为具有从业能力,具备发展素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下,无论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还是在专业理论、文化素质方面,毕业之后都具备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作为中专校的班级管理,应从学生就业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创新班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从而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形成学校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在职业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很必要。因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促使学生由“被管”到“不用管”,由“被迫”到“自发”、“自愿”,从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这是职业中学班级管理应该努力实现的。当然,当前大多数班级的班主任都在不同程度地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得到一些成功的经验,也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常年担任中专校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一直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现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实施中等专业校学校学生自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等职业中学学生实施自主管理的动力问题。

首先,职业中学学生由于是中考的淘汰者,有的同学进校的目的并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此外,中专校学生职业理想模糊,个人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不明,认为现在学得将来不一定有用。有的学生认为进校只是为了文凭,或是由于他们年龄尚小,没有用工单位管要他们,不得已进了职校,这会导致学生在自我管理时的动力不足。

其次,中专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动力主要来自就业和升学,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制约,中专校学校往往会出现就业难或就业不理想或高职院校减少招收人数等情况,一些学生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即出现自我管理动力不足的现象。即便是就业状况良好或高职院校扩招形势良好,但中专校学校学生在身心方面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如学习的挫败感或人际交往障碍等,也有可能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和自我管理的动力不足。

再次,现在是个信息社会,学校不是处在真空中,各种社会思潮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学校里来,而学生的识别选择能力较弱,极容易受到其影响。此外,电子游戏、网络游戏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2.中专校学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后进生转化难度大的

问题。

在当今普高热的情况下,中等职业中学为了求生存,必须找足学生,因此招生时甚至带有盲目性,只要有学生愿意来就读,把入校的门槛放得低又低。虽然当今的教育提倡不能以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但中考分数的确能看出学生的素质。再加上中专校学校的学生,学生构成比较复杂。据了解,中专校学校的后进生一般分为:一是“独生子女”+“单亲学生”的复合问题尤其突出;二是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且多数为“留守”的一族,长期在亲情缺失的环境中生活,会存在感情脆弱等心理障碍;三是由于某些家庭教育的不当,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任性性格,极易形成懦弱、孤僻的性格,有的做事缺乏恒心等。对于这样一群学生,要一下子自觉参与班级的自主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二、中专校学校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拟采取的对策

1.积极开发和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内驱力。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特别是学力不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专校学生在智商方面并不差,之所以在初中阶段学习落后,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发展差或滞后。因此进入职校以后,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实施学生的自主管理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兴趣。中专校学生由于进校目的并不十分明确,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此班主任要向学生传达进入职校应学好技术,学会做人,学习文化。同时改革课堂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适应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第二,逐渐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不良行为习惯不是短时间一下子能改掉的,这就要求班主任正视这些实际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切合实际的方法,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管理教育才行,不能急于求成,奢望一下子使学生全部转变过来,只有做到:勤观察、勤谈话、勤检查和勤管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问题激化。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充满自信,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然后加以恰当的引导,做学生的引路人,在他们参与事务的过程中加以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悟出做好每一事务的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同时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体现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感到班主任老师是公平办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机会面前一律平等,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真正主人。

第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目标。中专校学校的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潜能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认知,包括对社会、对职业、对自身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如果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就会更强。

2.学校、家长、社会多方联合,形成职业教育合力。

中专校学校在实施学生的自主管理中,可利用多方联合,形成职业教育合力。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实施学生自主化管理中,可联合学校内部的教育力量,协调好各任课教师的关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班主任要利用学校内部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校内部的教育合力表现为学校教育部门的教育力量,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利用学校的学生党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让优秀学生参与这些组织的学习、活动甚至管理,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从而形成班级自主管理的先锋队,带动全班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各项制度,个个为班级工作献计献策。

其次,班主任要协调各任课老师的教育力量,使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的管理。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都会有多位任何课老师,班主任要把各科教师“拧成一股绳”。在学生自主管理的事务中,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戒备心理不强,表现比较自然,任课老师容易发现班级的问题,班主任协调好任课老师的教育力量,可以p轻工作压力。

再次,在实施学生的自主管理中,可借助家长的力量,作为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表现,特别是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中取得成绩,或学习中有了点滴进步,或做好人好事,或在管理班级中得到同学肯定等,及时向学生家长报喜,家长也会乐在心中,因为进入中专校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的家长很少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赞赏,由于老师一句赞赏的话语,家长会发自内心地鼓励孩子今后争取做得更好。学生得到肯定后,相信他们会更严格要求自己,自控能力也会增强。

最后,社会要转变对现代职校生的看法。近年来,中专校学校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人格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而且中专校学生定位比较明确,心态相对稳定,因而进入企业后能够安心现状。另外职校生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中专校毕业生涉世不深,敬业精神较强,能对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也大大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社会企业面对的是这样的一群社会就业者,社会企业应该改变对中专校学生的态度,相信他们能给社会、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总之,在中专校学校采用学生的自主管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变“他律”为“自律”,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规范,将来成为社会的合格劳动者。

参考文献:

[1]班华,刘明远,主编.职业学校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第5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就像钱老师讲座里告诉我们的那样: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老师是决定性因素,老师采取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氛围和情境的主因。做为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老师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心灵的媒介。老师可以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能受到感化决定权在于老师。

两位老师的演讲赢得了在场老师们的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包含着真诚、佩服和赞扬,他们以声情并茂的经验之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智慧而又精干的班主任形象。我在敬佩之余,更多的是对过去自己工作的自查、自醒。

在这次的培训中,两位老师从如何打造班主任专业精神、班主任自主性发展及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几个方面理论联系实践进行阐述的。

一、钱惠仙老师在讲到如何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的时候,讲到了三心即树立自信心,永葆进取心,增强责任心,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做为班主任,爱是教育的前提,由爱升华为责任,对孩子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通过学习,使我明白教育是心的事业,教育更是爱的事业。生活中我们要摆正心态,树立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提倡三个快乐——顺境时助人为乐,逆境时自寻其乐,平静时知足常乐。人生漫漫,岁月悠悠,尽管我们不断被生活溶解,被阳光加热,被寒月冷却,但我们依然执着地用粉笔谱写着我们平凡的人生,用爱心托护着我们心中神圣的太阳。十年的教学历程,给我一个最深的体会:对于几岁的孩子,更需要爱心的呵护,“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吉化一小的李亚南副校长则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学校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更是我们学习的方向。李亚南副校长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班级文化建设,即班级内部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作风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

我一边听一边思考,我发现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班主任老师作为社会中的人,难免出现烦躁、敏感、恐惧、悲观、心理障碍等多种疾病,这些也将会间接影响到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要学会不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人。

钱老师,是用心、用情,用满腔热血在当班主任。李亚南副校长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他的管理班级的先进理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幸福。及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第6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一、搞好理论武装,打牢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基础

党的理论把握的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经验凝结,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人生的指路明灯。理论学明白,理想才坚定,精神就充实,动力就充足。

作为真理捍卫,筑牢精神支柱。人是精神动物,任何积极的人生都离不开理论的精神支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创新理论既是党先进性的政治旗帜,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灵魂。把党的理论作为真理不懈追求,牢牢捍卫,毫不犹豫地置于精神家园的制高点,我们才能更加清醒的瞻仰未来,更加客观地审视自我,更加热情地投入生活。才会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生路上的困难、挫折和考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不管多么艰苦的环境,不管经受什么样的诱惑,都会斗志不减、乐观面对,矢志不渝。

带着感情学习,开掘前进动力。理论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满感情的。归根结底,理论一方面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另一方面理论还为人们创造着利益。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最能实现和彻底维护人民利益的科学理论。只有从利益的角度着眼,对理论本质的揭示才深刻、才彻底,对党才能无比忠诚,对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坚信不移。理论武装愈彻底,对党感情越深厚,前进动力就越充足。

结合工作感悟,扎深实践根基。理论不是空洞的书斋教条,而是生动的实践总结,成熟的理性经验,现成的科学教义。我们搞好理论武装,就是要紧紧围绕其来自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的基本属性,在具体工作中思考感悟,在解决矛盾问题中学出答案,在贯彻上级指示中学出思路,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出办法,在牢记组织嘱托中强化责任使命意识,提高工作标准,在个人成长进步中不断加深体会,坚定信仰。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素质

按客观规律办事,最终要靠实践来落实。这就是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不盲目蛮干、生搬硬套,也不畏首畏尾、浅尝辄止;既要学“大禹治水”的顺势而为,也要学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与坚守。

会掌握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是工作的先决条件。现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特征越来越为明显,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被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所包围和影响,借助各种现代工具,学会采集、选择、整理和消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新的形势任务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和发展趋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大项任务和工作要点,以及本级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基层单位现状和需求等等,都是干好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必须牢牢掌握。除此之外,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现代科技知识等相关信息,也是提高本领所必备。掌握的信息越丰富,头脑就会越清醒,对工作形势的把握就会越客观理性,遇事才能迅速反映,作出正确判断。

会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做工作,是哲学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开展工作首要掌握的方法。会抓重点,首先要会找重点内容。单位的中心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政治性敏感性强的工作等,作用大、影响广,无疑是重中之重,应高度关注。其次要把握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不同的事物,都有各自规律,同一事物的关键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其特点规律,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及时抓住关键点,牵住牛鼻子。

会协调落实。讲求协调,历来是我们所极为重视的工作方法。这不仅是中国人情文化的传统使然,更是遵循运动观点和事物多样性观点的科学方法。正因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是多样复杂的,所以许多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尺子量、用规章制度的模板来套,而必须予以灵活协调变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提高落实质量,求得目的实现。做好协调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准工作政策规定,把握好事物的度,不能只顾一时效果而违背原则、偏离方向;也不能为了协调而协调,只求一团和气、大家都好,工作质量却大打折扣,“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会总结反思。总结思考是工作的收官和升华阶段,同时也是创新的开始,解放思想的钥匙。每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坚持思考,就象牛的“反刍”,营养多在这个阶段得以提取、吸收一样,才能消化吸收获取的经验教训,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得以深化、升华。养成思考的习惯,日积月累,经验和知识就会日渐丰厚,能力素质就能得到较快提升,做事就能应对自如,推陈出新。

会休闲放松。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思想,古已有之。这其中既有人们对如何做事才能求得好的质量效果的深刻认识,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追求的洞察和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会休闲,是人的一种基于清醒认知的把握生活的能力。一是要学会做事的休闲。干工作既要提倡“关键时候瞪起眼”,“铺下身子”、“甩开膀子”,不含糊、不马虎,也要该休息就休息,甚至想办法挤出时间来休闲;二是要学会保持精神上的悠闲。在物质日益丰富、生活精彩纷呈的时代,要学会有取有舍,克制自己,抵制诱惑,不被无壑欲望所俘获,不疲于奔命、无度索求,安守一份清静。

三、确立和谐目标,探求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真谛

客观事物的全部规律,就是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总和。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与落脚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它包涵了人自身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这“三个和谐”,既是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终目标,也是做人做事符合客观规律的至高境界。

尊重生命,快乐工作。人个体的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人自我价值实现、快乐幸福的源头。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是万物之长,生为人类,实属造化之福。尊重生命自然规律,注重提高生命质量,热爱社会生活,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理性处事;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创造更大价值,让有限的个体生命放射出最绚丽的光彩,是对自己、对人生的最大尊重和负责;积极塑造工作勤奋踏实、生活不骄不纵、待人诚信友善,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的人格魅力,是我们化解矛盾、挫折以及荣誉所带来的各种压力,积极构建和谐人生的必然要求。

第7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学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等等。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几个角度来诠释旅游管理的内容。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著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醒华 .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39-42 .

[2] 田里 .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姚行正 .对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浅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07):153 .

[4] 颜醒华 .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造.2007(01):21-24 .

[5] 颜醒华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总体思路(J).旅游专刊.1999(09):42-46 .

第8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 主题班会 独立学院 学生特点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84-01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学习等方面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入手来加以分析,浅谈主题班会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1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过程中的矛盾日益凸显,独立学院的学生成为了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尤其是90后),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2]。

1.1 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心理状态不稳定,独立性较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富裕,有一种“优越感”。表现在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个性鲜明,见识较广,主流意识多元化,追求自我个性张扬。但从小缺乏艰苦朴素作风,怕苦怕难;情感方面相对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独立意识差,依赖性强,攀比心理重。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所适从,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

1.2 文化基础总体较薄弱,参差不齐,且自觉性、自律性比较差

独立学院被确定在三批本科的段次上,录取控制线普遍低于学校本部的分数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独立学院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难于落实到行动上。更有一些学生有不良的爱好,例如迷恋网络游戏等现象比较严重。

1.3 自尊心强,自信心不足

虽然独立学院也属本科层次的教育,且录取分数线远低于一、二本高校,加之就业压力所造成的“名牌大学”效应,难免会挫伤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人文视野狭窄、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较为突出。独立学院学生大多综合素质较强、兴趣爱好广泛、乐于接受新事物、参与意识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信心不足、缺乏吃苦精神,缺少坚定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

1.4 善于展示自我,但人际交往缺乏,集体观念较为淡薄

独立学院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善于展示自我,但他们追求自由独立的空间,满足于生活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平时不愿过多的与人联系,却更喜欢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感受,寻找自己的知音。部分学生自感优越,自视清高,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荣誉感。在利益面前争先恐后,在奉献付出面前缩头缩脑,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

1.5 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学习动力不足

经过紧张而残酷的高考竞争,学生完成了上大学的梦想,很多学生上大学后没有了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时间运用不合理。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初、高中时期,老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缺乏专业兴趣,停留在迷茫中。

2 主题班会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主题班会作为学生管理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对于统一思想,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班级凝聚力,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班级管理的有效形式。

2.1 主题班会作为德育的主要阵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强调个性发展的自由性和差异性。所以,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尊重学生,实现德育目标人性化。同时,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主题班会中,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相互信任,才能促进师生间的真诚对话和交流。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主阵地的主题班会,应该针对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和心理状态不稳定等特征,结合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平台,实施主体性德育,从而达到德育的效果[3]。

2.2 主题班会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主题班会的形式多样,可以为每个学生创造个性施展的空间,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同学们能力的培养,特别的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集体活动中实现的,而主题班会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促进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场所。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独立性差、缺乏自律意识、自尊心强、自信心不足等特点,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作用弥补这些缺点,提高他们的能力。

2.3 主题班会是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途径

学生作为个体,其成长环境对个体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为此我们只有通过优化育人环境,才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同时把环境的不利方面作为反面教材,给学生提供是非判断的现实标准和依据,而主题班会恰恰能给我们创造这样的条件。主观上,我们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积极创造和谐的校园育人气氛,不断更新德育教育手段,充分利用主体班会的特殊作用,定期地开展有鲜明主题的,针对性很强的,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

2.4 主题班会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的目的就是上大学,然而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却迷失了方向。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非常淡薄,缺乏系统化和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应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全程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总之,在现阶段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主题班会的探索中因时求变、紧扣时代脉搏,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丰富主题班会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仇志熠.浅谈如何主题班会活动,2010.(1).

第9篇:管理学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理实一体”;职业教育;关键环节

“理实一体”教学就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以及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提高职业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电子技术应用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处理好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教师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注重教学导入技巧

俗话说“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理实一体”课是职业学校教学的“响鼓”的话,那么良好的导入设计便是重槌中的第一槌。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重要环节,一开始就扣紧学生的心弦,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熊熊的智慧之火。著名教育家艾宾浩斯说要“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强度”。针对职校学生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教学导入一定要精心设计。“第一槌”要铿锵有力,击到学生的心扉上,从而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教学导入方法有很多,如以旧拓新导入法,提出疑问、设置问题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联想对比法,复习导入法,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导入法,只要应用得当,都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1:]在《基尔霍夫定理》教学环节中,引入复杂电路概念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如下两个电路,让学生先观察熟悉的图1。接着教师总结这个电路是前面学过的混联电路,同学们可以利用电阻串、并联的方法把它简化成最简单的单回路电路,再用欧姆定理就可求解各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时再让同学们观察第二个电路,这个电路有两个电源,这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这时学生的成就感瞬间失去并激发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这时教师要马上抓住学生的求知欲,讲解复杂电路的概念。接着引入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基尔霍夫定理。由此引入新课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师若一上课就告诉学生什么是复杂电路,然后接着往下讲的话,知识过渡大且难理解,学生对这堂课就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率。这样以旧拓新的教学引入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做到理论与实践灵活衔接

“理实一体”是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摆在同等的位置上,不能因为强调实践而忽略了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是盲目不科学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理实一体”教学在强调实践训练的同时,也应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常规的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来,理论都集中在班级由主讲老师完成,实践课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班进行教学,分别在不同的教室由不同的老师完成。鉴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到实践课上就基本不记得了。因为教学时间的关系,实践老师不可能把理论基础知识再详细地复习一遍,而且也把握不好主讲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所以就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学生一门课程要接受两个老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压力,也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离开来,得不到教学资源的最大整合。

“理实一体”教学既不应偏向理论,也不应偏向实践,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灵活衔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案例2:]在《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理》教学环节中,我们没有先在班级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去实验室验证。而是在实验室让学生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好电路,测出实验报告上的数据,然后根据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节点电流的关系,从而得出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理。这样学生经历了设想、实验、分析、归纳的过程,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要好得多,而且也节约了教学课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理实一体”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更重要的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论毫无兴趣。因此,在“理实一体”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注重实验,忽略理论。实验结束学生就认为完成任务了,而不去思考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验?甚至实验中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都没有记录,更不要提分析实验现象,实验过程非常盲目。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应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要结合课堂内容设置一些疑问,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带者这些疑问去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做好有关记录。实验结束,学生认为任务完成打算放松时,教师应循序渐近地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现象来分析问题,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盲目实践。

[案例3:]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环节中,在得出闭合回路中的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设想,若闭合回路中的导体不切割磁力线,而用其他的方法,闭合回路中能否也产生感应电流?如下图3,让导体与磁场保持相对静止不动,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完成学习提纲上的实践并记录实验现象。实践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开关闭合与断开瞬间,A线圈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因为A线圈套在B线圈中。A线圈的磁场发生变化时,穿过B线圈的磁通也发生变化,B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开关合上保持A回路接通状态时,A线圈周围的磁场不发生变化,则穿过B线圈的磁通也不变化,B回路中没有感应电流。分析完实验现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在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时,通过改变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闭合回路中也能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实践目的,得出实践结论,避免了学生为实践而实践,为完成老师任务而实践的学习态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做好课堂小结

“理实一体”教学中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课堂小结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还可为新课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传统的课堂小结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机械地听、记、写,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系统,使课堂小结流于形式,达不到教学目的。

“理实一体”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导,应重视学生在小结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小结的作用,强化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与巩固,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融合,提高“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理实一体”教学中,教师应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善于总结,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2]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