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电子专业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专业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专业实践报告

第1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一、方式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提倡采用多种形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采用社会调查方式,即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报当地电大审核批准,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二、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电子商务系统的运用、管理和维护等范围内。

三、要求

1.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2.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向所在学校(分校以上)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负责安排指导教师,实践活动完成后,由学校组织评定成绩。原则上在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完成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三周。

3.进行社会调查的学生要根据选题列出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调查过程记录。

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结论要有理、有据。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原则上每人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如小组合写,需在报告中附上每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说明,且字数须在5000字以上。

6.提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时必须附调查过程记录或活动记录。

7.调查报告应自主完成,禁止抄袭,如有抄袭行为将视同考场作弊,取消下次补做机会。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社会实践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

(2)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2.考核标准

社会实践成绩原则上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对于社会调查,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为合格;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没有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如果能够对调查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体会者也为合格。凡调查过程记录不完整,调查内容不真实者为不合格。

3.成绩评定办法

(1)由个人填写鉴定表,由被调查单位或从事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所在单位签署意见。

(2)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由两人评定,其中一名应为被调查单位有关负责人。分校负责审核。

(3)初评不合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4.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模拟实验等)经审核合格后给予3学分。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未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者不计学分。

五、时间安排和步骤

1.学员于前一学期的第16周填写社会实践资格审核表,学校通过学员自审、班主任审核及专业责任教师审核三个环节对学员参加社会实践的资格进行审查。

2.学校于前一学期的第16周确定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学员应及时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

第2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熟悉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间隔。社会实践报告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进调查时发现,题目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熟悉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治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熟悉仍然停留在低级阶段。

在对edi的熟悉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经济治理类学生。可见,在深进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以经济治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治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上风。但是所占社会实践报告

第3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电子商务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而缺乏扎实的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多数学校在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时,都将实践教学提到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特开设了淘宝实训室,以供学生练习电子商务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子商务的运用过程及原理。

现有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问题是学校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实验变成就是上网。这种做法主要是学校在实验课程开发滞后的情况下采取的补救做法,让学生自己去浏览网站或者购物。这种方法下,学生只了解电子商务的前台,对具体的业务处理流程无从得知。

2、电子商务实验变成就是建网站。部分学校的电子商务实验就是让学生制作网页或构建商务网站。这就是以偏概全了,真正的电子商务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有自己内在规律的商务活动。

3、电子商务实验变成了一种无约束的活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学生自己到企业参观学习。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实验效果无法检验。另一种是实验课没有目的的指导,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实验,对实验缺乏引导和监督,这也因为本身老师也没有电子商务经验的原因。

4、学生缺少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机会,使用模拟软件实习。软件的作用只是让学生了解流程,并不能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这也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发现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系统设计、技术选择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发现现存模式中的问题并改进。

针对电子商务的实训教学的专业特点和现实,商业学校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实施了自创特色的训练内容,以求教学和社会需要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把电子商务实践活动形式分为实验、实训和实习三种:实验是对已有的规律进行验证;实训是对已成熟的工作进行反复训练;而实习时对已存在工作的认识和熟悉。当前中职教学正在推行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企业生产实习。在此期间,这三种实践活动也是分段分层、有序进行。下面就以中职为例,阐述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创新:

一、模拟实践教学

模拟实践是在软件模拟环境中,在专业实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仿真的模拟实践的一种电子商务教学方法。老师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去完成。软件模拟中可以仿真模拟现代电子商务企业正常的业务系统,从进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涉及到。进入此模拟系统,学生就像进入一个真实的公司进行业务处理。按照不同的模拟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身份,可以从采购商、供应商、公司各管理者及第三方中任意选择。通过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系统中有网络零售、企业销售及网络交易市场等多个试验环节。在网上零售环节,要求学生以商店管理员和消费者的身份进行模拟实践。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实践,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从而对各种营销策略的制定有所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通过模拟实践,来检测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也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方便。

二、完善创业实践和自学系统

创业实践是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等,将自己所学习到的业务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及经营模式、技术模式等进行现实操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把理论知识在现实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可以将理论真正运用于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参与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多家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拍拍等,这些平台可以免费为学生提供创业板块,使学生能够进行零成本创业,也为创业实践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其成绩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还应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将电子化的教学内容实现共享,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可以对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评选、奖励,将创业实践得分与学生成绩挂钩,从而提高学生们创业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校企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对于电子商务学生来说,毕业后可能选择自主创业,也可能选择就业。为了培养出更能适应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需要不断加强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首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培养出更加适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另外,大多数企业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其次,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的开展以企业的特定需求为目标,从而在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及精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节约。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设备,从而有利于科研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明显的帮助。

第4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并延展到国际领域,塑成了当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行业企业、政府与高校逐渐形成了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各自在生态圈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各个因素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其它因素的变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探讨应用型大学如何适应生态圈的环境并利用生态圈中其它因素的优势群求和提升自我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应用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人才培养

引言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学术型大学更加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商务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但是企业却找不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而高校也苦于脱离行业发展现状而与实际市场人才需求脱节。行业发展现在与高校培养目标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若不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人才的巨大浪费,同时给双方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既已形成的跨境电商环境中平衡各个因素特别是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对于发挥行业的优势和引领正确的人才观都有积极的作用。

1、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的组成

在跨境B2B生态圈中,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由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消费者、政府、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共同组成,旨在实现共创、共享、共赢。其中,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有一致性,高校在生态圈中扮演何种角色,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成为行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关系到跨境电子商务的潜在发展动力的发挥。

2、高校在生态圈中的角色与定位

高校担当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对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电子商务进行整合,以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培养更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与行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符合行业发展和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合格人才。应用型大学应关注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扬以及政治经济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实践能力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为己任,将着眼点立足于地方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侧重于技术应用、素质培养和实战经验。高校在B2B生态圈中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角色不可忽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质量,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水平。因此,高校在生态圈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方面。

3、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和尽快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高校人才培养与工作实际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复合型,既有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呈现实训与实际的差异性以及在校岗位实训与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往往无法做到课堂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就业率低;即使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需要进行“二次培训”,给企业造成额外的成本。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曾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走出去,多到社会上去实践锻炼”,“同学们也可以向企业亮相,为就业做准备”。

因此,今后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趋向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和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毕业生和具有高效就业及自主创业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而这一发展趋势也是当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极度缺乏的,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3.2 专业建设缺乏统一性和特色性

电子商务专业性强,是由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从概念上讲,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然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行业背景与专业特殊性,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固守传统,应该推陈出新,符合时展的要求,从而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高质量的企业后备人才。

3.3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盲目性

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语外贸人才或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大跨越式发展带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其中紧缺的市场运营、供应链管理及攻坚能力较强的技术和外语双项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占到需求总量的70%以上。目前,现有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改革集中于内贸,而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改革较少,多数改革侧重于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并未涉及到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和提高师资的实战水平。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分析报告,我国目前的人才状况如下:行业迅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电商人才稀缺,流动性大;电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增。人才问题的核心矛盾呈现在多方面:快速的行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不足;电商企业微薄的利润与高额的人力资源成本;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以上分析报告为人才培养需要校企联合共建和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但增速快,发展势头迅猛。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在高校中如遍地开花,雨后春笋。然而新兴专业必然会面临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匮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当的问题,或是在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人云亦云,互相照搬。于是几年下来,“热门专业”势必变成“冷门专业”,最终出现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导致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毕业生的就业平均水平。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已经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遇到了瓶颈。

此外,企业在选聘员工时也存在模糊性和盲目性。据有关报告统计,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存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高、普及率低、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企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统一衡量标准,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不同规模和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差很大,这一点无疑给高校人才培养制造了重重困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出现盲目性的原因所在。

4、改进措施与建议

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应与行业对接,与企业用人标准为引领,以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为己任,立足于专业办学特色,向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和操作性方面拓展,逐步探索并构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并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鼓励学校教师去企业定岗进修,成为“双师型”教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体,应在岗位对接、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特色、师资培训和与企业的融合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4.1 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需求

高校应积极探索及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内外贸高端技能型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求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减成长周期;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突破了教学内容与设施滞后于行业动态发展的状况,解决了由于学校缺乏资金而产生的教学设备与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从而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借助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山东省多所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已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外语外贸人才实验室或商务人才培训中心,将企业引入校园,通过阿里巴巴第三方平台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批量入驻实训基地的形式,形成校企对接、三方共同培育学生的机制。短短三年时间的实战操作已为当地跨境电商企业输送了上千名合格员工和优秀人才。

4.2 优化专业人才结构突显专业特色

目前各行业相关部门并无出台人才质量和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在跨境电商领域,根据近年多数跨境电商企业招人和用人情况,此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应同时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高校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与岗位对接有助于应用型大学深入开展专业校企共建,校中企、企中校,实现理论学习和商业实战的零距离对接。高校在选择合作的企业时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特点,突出本专业的优势,逐步探索和建立特色专业和实现专业特色化,切实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以及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三方面的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5、结语

高校与企业合作应本着互惠互利和自愿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战经验和实际的工作环境,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以把握最佳的合作契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可课程体系,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是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3.

[2] 魏志明.基于实训室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55-56.

第5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家行业职业标准;课程开发

高职教育是面向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类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目标。[1]从课程对应的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出发,融合相应的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对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都是十分有利的。

一、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

职业资格标准是在一定的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对某一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工作内容、技能水平及知识水平的明确规定。根据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职业等级常分为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说明。将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与高职课程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岗位能力相融合,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开发思路。[2,3]

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技术应用课程——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为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是调试岗位。[4]调试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是,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单元电路进行调试;根据性能要求,对电子成品进行总调;工程安装过程中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岗位的技能、知识与素质方面的要求是:调试人员能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和调试设备,能对电子产品和工程系统进行调试;掌握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仪表的使用;掌握单元电路的调试;掌握现代电子产品和工程系统的调试方法。调试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是:调试人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根据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对应的调试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任务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为电子行业特有工种——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5]因此,可根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国家职业标准,确定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的课程标准,实现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

1.基础知识理论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包括理论知识鉴定与实践操作技能鉴定两部分,标准中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考核点都做了详细说明。在进行课程的教学内容取舍时,应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为参考依据。

表1 职业标准基础知识与课程先修课

关于理论知识鉴定部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与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的先修课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在先修课的基础上,课程补充介绍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功能及使用。

2.教学内容设计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调试人员的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标准中规定,有关电子产品调试的类型,主要包括功能单元、整机、复杂整机及大型设备。通常,功能单元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电子产品。功能单元或大或小,可简单可复杂,常见的功能单元有电源和电源模块、调制与解调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锁相环电路、AFC电路、AGC电路、变频电路、以及视音频处理电路等。[5]

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并依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电子产品调试类型的要求,设计了四个教学项目,内容分别是: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校准与使用、功放电路的调试与检验、电源电路的调试与检验、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调试与检验。

3.实践技能训练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技能要求,如表2所示。可见,对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而言,需要具备电子产品原理图的读图识图、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电子产品功能单元原理、电子产品的性能指标、调试结果的记录等知识与技能。

表2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调试要求

因此,教学中在进行项目实验步骤与内容的设计时,应参照表2的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调试要求,用职业资格标准规范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过程。

以项目二——功放电路的调试与检验为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有源音箱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同时完成项目的实验报告。项目实验报告内容包括,有源音箱的料单表及检测结果(报告一)、有源音箱的电路原理(报告二)、有源音箱的制作调试(报告三)。其中,报告一的任务是,自行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和检测方法,对有源音箱各个元器件散件进行检测,判断出元器件的好坏。报告二的任务是,查找资料,熟悉有源音箱的电路原理图。了解电路中主要集成芯片的引脚分布及芯片功能,以及功放电路、音量控制电路、电源开关及电源开启发光指示电路等主要功能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及可能的故障原因判断。并了解常用衡量有源音箱好坏的主要指标。报告三的任务是,完成有源音箱的装接后,对音箱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对音箱电路的功能电路单元进行调试。首先检查音箱能否正常工作。其次,依次检查电源开关及电源开启发光指示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功放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音量控制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并分别调试各个功能单元电路。如果各个功能电路单元不能正常工作,要分析原因,正确排除故障。

4.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过程考核(70%)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考核包含个人自评(20%)、小组互评(30%)、教师评价(20%)。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团队交流、项目中承担的任务、项目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情况、项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包括理论知识鉴定考核与实践操作技能鉴定考核两部分。理论鉴定内容包括电工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射频电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理论知识点的考核。实践操作技能鉴定中,调试的电路模块根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实践操作鉴定考核,要求考评员根据鉴定人员的现场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现场评分主要从熟悉电路原理图、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完成调试、测量内容、测试结果记录正确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完成时间、安全无事故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

三、教学团队建设与成效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指导水平。基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的课程,其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的要求更为紧迫。

2010年4月,课程教学团队中3名教师经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调试工考评员资格。几年来,通过同行间的学习交流、访问工程师、国培省培及校级培训等多种方式,课程教学团队逐步熟悉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内容,并完善了课程的各项教学资源。自2009年11月起至今,以3名考评员为主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江苏省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先后组织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约400余人,参加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考试通过率在96%以上,学生反映良好。

四、结 语

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需要的是毕业就能上岗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而学生毕业、就业则需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基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的课程,较好地满足了以上各种需求,使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实际,也更加实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也会发生变化,相应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及时做出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教高〔2006〕16号.

[2] 覃国蓉,何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72-75.

[3] 王迪.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传感器

电子制作与电路调试开发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1,(32):22-24.

[4]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Z].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

第6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自主式学习;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52-02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具有专业知识密集、技术发展与更新快、实践性强、工程应用面广的特点。当前,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尝试,逐步建立起了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式学习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环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一、引入竞赛培养机制,扩大学生受益面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以历时最久、参赛规模最大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例,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并提供书面报告和实物,这对于全面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和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电子信息专业自1999年起一直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积累了丰富的大赛组织与培训经验,但是参赛队员毕竟只是选的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缺少这种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挥竞赛的特点与优势,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从2013年开始,我们在全国与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校级电子制作大赛的基础上,又增设开展了系级的“电信杯”电子设计竞赛,建立了三个层级的竞赛培训模式。将竞赛培训模式推广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体学生,既为国赛、省赛考核和选拔了参赛队员,也使得未能参赛的大多数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了整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信杯”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形式借鉴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模式,感兴趣的学生都可报名参与,3~4人一组自由组合。第一阶段由专业课老师出题,学生自由选题、完成电路的设计、焊接与软硬件调试,参评作品必须同时提交详细的技术报告并制作实物,最后对所有参加比赛的同学进行统一验收和评奖,入选的小组将参加下阶段的角逐。第二阶段采用企业命题的形式,在了解了相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将其急需的或者正在研发的部分电路模块设定为比赛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通过答辩与电路测评选出最佳方案提供给企业作为参考。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双赢,一方面缩短了企业研发与实验的周期,节省了其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赞助部分资金作为学生竞赛的活动经费,解决了元器件与电路制板的费用。通过两年的试行,我们发现引入竞赛机制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使得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专业课实验学时不足导致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电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去。对于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而言,仅仅通过在实验箱上进行电路模块的连接和调试,完成验证性试验课题,只是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有限。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2011年与2015年两轮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整合了现有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构建了突显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多个环节,各环节循序渐进、相互衔接,保证大学四年每学期都有综合性实习。除了第一学期的金工实习、第二学期的C语言课程设计、第七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以外,在第三至六学期分别设立了电子线路教学实习、电子工程教学实习、信息工程教学实习以及应用系统设计教学实习四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些综合性实习安排在学期末,内容涵盖了该学期相关专业课程。例如,电子线路教学实习对应《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Multisim仿真、充电器焊接调试、多级放大电路设计以及数字钟设计;电子工程教学实习对应《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以及《现代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课程,内容涉及Proteus仿真、Protel原理图设计与PCB制板、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FPGA数字系统设计等;信息工程教学实习对应《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象处理》以及《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应用系统设计教学实习对应《嵌入式系统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综合性实践教学不再是书本知识简单的重复或验证,而是根据相关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精心设计若干个课题,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能力和需求,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完成课题任务。最后,各小组制作幻灯片向全体同学汇报其选题依据、设计方案、调试与测试过程,并进行实物演示。汇报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指导老师可以及时点评。整个实践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使其感受到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电路设计中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自主性设计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方案汇报时现场气氛也十分热烈。

三、开展多层次沟通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除了课堂授课与实践教学,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促使学生开展学习与交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培养也非常关键。为了消除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间的隔阂,我们创建了电子信息研创会QQ群,其宗旨是“老带新、强帮弱、互助互学”,各年级学生自愿加入。为了给学生课后自学、交流、进行科技小制作提供活动场所,我们专门设立了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专用实验室,安排电子信息研创会的同学轮值。通过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答疑解惑,让有学科竞赛经验的学生帮助新生分析、解决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中更快地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打开思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针对于部分低年级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初期“不知道如何学”、“学了能做什么”的困惑,安排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体会、分享经验,引导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专业课的学习,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即将毕业准备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高年级学生,安排研究生就考研或推免、学习与科研等方面做报告。

专业知识面的宽窄和对学科前沿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不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为此,举办了电类专业系列报告会,邀请相关专业青年教师,特别是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老师开展专项主题讲座,介绍学科新的动态、相关科研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国外先进的测试方法与实验技术手段等,培养学生对前沿科技的学习、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从而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学生科技团队,发掘学生创新潜能

依托专业实验室与学科平台建立“学习型、创新型”学生科技团队,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信号采集与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等专业实验室为平台,初步形成了图像/视频分析与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智能仪器嵌入式开发三个相对稳定、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科技团队。每个团队配备1~2名相关方向的年轻教师,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学校创新人才基金、大学生科研立项基金以及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利用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完成获得资助的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

学生科技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各类发明、制作和小型仪器装置不仅综合运用了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还涉及了机械加工、工程力学以及外观设计等其他学科知识。这种由学生自发组成的科技团队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挥各自特长,形成了一股合力。各类实践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硕果累累。例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直流稳压电源、单片机系统板、FPGA核心板以及射频模块、数据采集、放大滤波等功能单元模块被成功应用于我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设计的CC2530无线传感器环境感知模块已成功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

五、结束语

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从“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转变,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笔者在学生培养方式的探索和实践中,通过引入竞赛培养机制、优化重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学生交流与互动、建立学生科技团队等一系列举措,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自主式学习的培养模式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and the demand for the talents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aking car electronics as the background, one system, two main lines,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school-running purpose of cultivat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of reform by taking simul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as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课程体系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training goal;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258-02

0 引言

信息产业不仅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信息产业应占领自身产业的制高点。电子信息技术支撑着很多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它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手段,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必需要大批的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人才,这无疑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有责任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人才,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创建发展步伐。

1 以培养汽车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立“以汽车电子为背景、一个体系、两条主线,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建设理念。凝练出“以学生为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汽车电子为背景,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确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统筹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创新性,优化、重组、整合了课程结构,构建了汽车电子系列课程模块框架,在教学内容方面,克服了课程设置内容重复、交叉和分散现象,加强课程内容的关联度。在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加强实践与科技训练。形成五个模块(公共基础类模块、电子类模块、计算机类模块、信息通信类模块和汽车电子类模块),四个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学分由之前总学分的28.2%提高到47.6%,基本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

教学体系强化了汽车电子课程实验教学、工程训练教学、创新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2 优化专业和基础课程,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以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为课程核心,形成满足行业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以项目为主线、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在企业学习工程实践能力,并以实际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获得见习工程师资格;充分利用校企优势资源,共建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机制。

按照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定位和特色,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标准。通过本计划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基础、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并掌握一门外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汽车构造、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与分析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初步设计、集成、应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同时使学生深入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汽车传感、汽车总线、车载GPS定位以及汽车电子控制等汽车电子相关技术,进行汽车电子的相关实习实训,具备汽车电子产品试验、检测及产品开发的初步能力。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方向,掌握汽车电子电器、汽车电子零部件设计生产制造相关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设计方法并能应用。

3 突出“应用型”特色是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贴近汽车电子、信息工程实际的四个阶梯层次(基础应用层、能力提高层、综合设计层、创新层)、四个模块化(基本能力、独立实验和工程意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具有汽车电子信息特色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重视基础、提高应用、强调综合、引导创新”四个层次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新模式,锻炼一支兼顾产、学、研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是要求实验项目及内容坚持以汽车电子信息为背景的三个综合性(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并重、模拟与数字共e)、四个结合(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结合、工程应用与研究设计结合、基本技能与创新意识结合、课内外结合)来开展实践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是实验室建立灵活多样的开放运行机制,从时间开放,到内容开放,形成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大学生综合实验立项项目、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连贯教学。以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改革为例进行说明:

3.1 基础实验:验证课本知识

基础实验包括8个验证性实验(共射极放大电路性能测试、仪器使用等),这些实验都跟课本章节相关,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训练学生分析、设计与调试电路的基本方法。教师授课完毕后,依据所授理论课程给学生布置实验题目及要求,并提出预习问题,学生据此查阅相关资料写出预习报告,提前熟悉实验内容;之后学生参考实验教材中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自行搭建电路并测试其性能指标,验证理论知识是否正确;能够熟练使用仪器设备,并能够利用仪器设备及时发现电路中存在的问题。

3.2 课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和课程实验结束后的综合应用实践环节。本项教学改革将模电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弥补实验设备不足而进行的仿真设计。仿真设计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进行常用单元模块电路仿真;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给定电路参数和设计要求,进行仿真电路设计;最后拓展内容,对一些实际应用广泛的应用电路仿真进行学习。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层层递进,前两个环节为“必做”,第三个环节为“选做”。二是从设计、制版、焊接直至调试全过程的综合设计制作选题。

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①电话机振铃电路设计;②简易函数发生器。

3.3 综合实训:提升综合素质

2周的电子综合设计与工艺是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综合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的能力,它已经不仅仅是模拟电子技术一门课程,它将与单片机技术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综合开发设计题目。

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其训练方法通常包含三个步骤,分别是主动学习、自主设计和创新设计,具体分析如下:

①主动学习:根据实验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和达到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利用软件仿真电路,并通过调试确定适合的参数;写出预习报告。

②自主设计:根据软件仿真电路搭建实际系统的硬件组件;完成系统程序设计;进行软硬件调试,通过查找错误、解决问题,达到锻炼提高的作用;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和功能。

③创新设计:完成实验系统的进阶指标:如增加功能或提高指标;对系统进行最终测试,给出误差分析;写出实验报告,提交实验作品。通过综合实训,能够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4 结论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和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程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效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科学的实验思维、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得到了训练;分析数据、讨论误差、撰写报告的能力得到提高;符合因材施教培B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改革,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旭琼,韦保林,段吉海.“应用型本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

第8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F713.36-4;G712.4

1.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所谓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合二为一,课程内容参照企业岗位工作任务,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经验的同时,积累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经验。我国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为“三段式”教学,即将教学过程分为理论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其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实习实训教学的软硬件条件相对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技能标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因此探究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2.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心得

2.1 明晰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笔者认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1)知识和能力兼顾的原则。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协调,保证教师能承担好教学任务;强调教学形式、资源配置、教学环境布置是否科学,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为后续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然交融,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2)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强调职业性,做到专业与职业直接对接,所学为所用,学用相结合;(3)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如下表所示)。按照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要求,教师可以将课程设计为若干子工作,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作内容来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如针对典型工作任务--店面装修设计,教师可以设计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具体课程)。

2.2 理顺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笔者认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流程为:教学设计分组式教学项目的实施学生实际操作抽查检验教师指导分析评价实训报告。其中,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要根据企业调研及专家访谈结果,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力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分组式教学环节中,可以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训室,以圆桌分组的形式设计实训室,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项目目标;项目实施环节中,根据学生提交的计划,由教师监控整个过程来确保项目的实施;学生实际操作环节中,教师要不定期抽调几个学生对关键环节或操作技能进行模拟操作,然后针对出现的错误讲解正确的操作规范和要领;抽查检验环节中,教师要在项目实施的各环节中抽查一些相同环节,以防学生出现过大的偏差;教师指导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巡回检查和个别指导,对集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演示和讲解,对个别出现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分析评价环节中,一方面学生小组内按照能力目标进行自评,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及技能掌握程度等进行评价;实训报告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完成整个项目报告。

2.3 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训

首先,模拟公司教学。模拟公司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模拟公司,构建全套的模拟电子商务交易。教师在指导学生筹建模拟公司时,可以根据班级总人数以5~8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确定模拟公司的名称、类型、经营范围、部门设置、人员结构及成员角色等;模拟公司建成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淘宝、易趣等C2C网站上开设个人网店,开展真正的电子商务实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如店面装修、网站推广、网站优化、解决客户疑问等)真正用到实处。

其次,兴趣分组实训。当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自愿为原则,构建诸如网站优化、客户纠纷处理、网点管理与运营等兴趣小组,让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化。

2.4 优化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部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为此我们要从如下方面来优化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课程分析,包括课程特点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分析、课程资源分析;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一体化进程表;教学评价设计;学生分析;课程教学效果。

3. 结语

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理想模式,不少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开始实施,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理论实践教学结合不合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缓慢、课堂气氛混乱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结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优化,以求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电子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摘要:从国家、地区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讨论了电子科学与

>> 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模式的探索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之探索 基于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运行条件的探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冶金专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力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中原经济区打造应用型电子专业人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新跃,董世洪,周金其,等.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3).

[3]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