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科学计数法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计数法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计数法的方法

第1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数学 数学方法论 数学教学

如何按照数学家的思维模式去进行思维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数学方法论的涵义。

1.数学方法论的界定和分类

1.1界定。

我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徐利治先生指出:“方法论(methodology)就是把某种共同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作为讨论对象的一门学问。”数学方法论主要是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造等法则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学方法论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说成对于数学思想(维)方法的研究,其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学会数学的思维。通过对具体数学事例的研究实现对真实思维过程的“理性重建”,获得各个方法论原则的深刻体会,并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

1.2分类。

数学科学和数学史料是数学方法论的源泉,同时,数学方法论还涉及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等众多的领域。一般情况下,数学方法论分为以下两类:数学宏观方法论和数学微观方法论。

数学宏观方法论所研究的是整个数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数学理论的构造,以及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宏观方法论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研究数学史,另一条主要途径是研究数学理论体系的构造。

数学微观方法论所研究的是一些比较具体数学方法,特别是数学发现和数学创造的方法,包括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解题心理与数学解题理论,等等。

2.高中数学方法论的特点

数学方法对于数学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许多比较困难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往往取决于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上的突破,如历史上古希腊三大尺规作图难题,就是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之后,数学家们借助解析几何,采用了RMI[关系(relationship)―映射(mapping)―反演(inversion)]方法,才得到彻底解决。这又启发了后来的数学家们采用类似的办法解决了欧氏几何与实数理论的相对相容性问题。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特别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数学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得到了发展。

对数学方法论的早期研究,十七世纪就已经开始了,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都曾做过这方面的探讨。历史上不少著名的大数学家,如欧拉、高斯、希尔伯特等人也曾就数学方法沦的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是,对数学方法论进行系统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在这方面作了突出的贡献,当首推美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和模拟思维的阶段,就更加促使数学方法论蓬勃发展起来;信息论,控制论、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引进了数学方法论的领域。

1980年出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中涉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是数学方法论。进入80年代之后,数学方法论有很大的发展。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方法论》一书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开头:“数学方法论现今对于我国数学界、特别是数学教育界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称……”特别是在徐利治教授的倡导下,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影响全国的气候。

2.2数学方法论中的思想。

2.2.1抽象化思想。小学从具体事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数字,开创了算术运算的时期。中学用字母表示数,开创了在一般形式下研究数、式、方程的时期。高等代数用字母表示多项式、矩阵,开始研究具体的代数系统,进而又用字母表示满足一定公理体系的抽象元素,开始研究抽象的代数系统――向量空间、欧氏空间。随着概念抽象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学研究的对象急剧增加。

2.2.2化归思想。所谓的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解决问题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中学数学中,化无理方程为有理方程,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三元一次方程组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直至一元一次方程,从一切角度利用诱导公式都可以化成锐角形式来求其三角函数值,这些都用到化归思想。总之,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的基本功能是:生疏化为熟悉,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含糊化为明朗。

2.2.3分类讨论思想。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分类的原则,可归结为:①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2.4类比推理思想。波利亚曾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在中学数学中,由两个数学系统中所含元素的属性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被称为类比推理,运用类比推理的模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在中学数学中,由分数的性质类比推理分式的性质;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类比推理两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学数学通过数轴建立了直线上点的坐标,类比建立平面上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数学方法论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方法论对于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以数学方法论为指导进行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有助于我们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3.1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探究与发现”。在这种理念下,要使数学新课程改得以有效实施,教师就必须加强和重视数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对教材才有正确清楚的认识。

3.2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改革要求。

现在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意在进一步改变数学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而数学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数学的思维”,把问题作为载体,将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渗透到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看到思维的力量,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会的和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知识。

3.3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掌握深厚广博的数学基础,而且要了解数学发展的学科历史,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深刻领会数学的内在本质,懂得其来龙去脉及数学的价值。对于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不能不懂得数学发现的原理、规则和思想方法,它们能使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驾驭教材,把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教出方法、教出发现、教出创新。因此,数学方法论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及自身成长的必备知识。

四、数学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数学方法论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重视如何能将所学到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应用到实际的数学活动中去,包括以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去带动和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1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

在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最进发展区,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迁移。布鲁姆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的差异,又能促进个体最充分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设计、课堂探究等过程中,都应该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不同程度地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使全体学生尽量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有所发展。

4.2设计数学情境,培养数学直觉。

数学直觉是一种不包括普通逻辑推理过程的直接悟性,它的思维方式是有其特别之处的。培养直觉思维,我们还要从数学的发现过程入手证明问题。现行的数学教材都是经过逻辑加工好的数学形式,定理的证明及公式的推导一般都是按照编排好的逻辑演绎方式进行讲授。在证明问题前,如果能先将数学结论获得前的推测简要地重现给学生,或者将自己对结论的猜测告诉学生,又或者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猜测、提出疑问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结论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比如说下面例题:

椭圆+=1的焦点F、F,点P是椭圆上的动点,当∠FPF为钝角时,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分析:点P在椭圆上运动,要使∠FPF>90°,凭借直觉,首先想到当∠FPF=90°时,点P的位置在哪里呢?又根据平面几何知识可知点P又在以FF为直径的圆周上,所以当∠FPF=90°时,点P为圆和椭圆的交点,由对称性有-<x<。

根据直觉思维考查问题,还要重视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系统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选取数学问题供学生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猜想、发现、最后论证。“直觉无处不在,直觉为我们打开发现真理的大门”。直觉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上述思考和探索加上善于联想数形结合,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马忠林,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2.

[3]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张禾瑞,郝新.高等代数(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第2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一、体验成功,协作学习。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人均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基于这种考虑,我将学生分成协作小组,由他们自由结合,并适时加以引导,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没有我不行。让孩子们多看其他同学的优势,只有把全组同学的优势集中起来,才能使全组同学取得成功。在“创作图画”的教学中,有1个小组的同学以有关“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创作图画。他们确定主题后,就进行了分工。由知识比较丰富且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收集方法的同学负责收集资料,由擅长美术的同学进行版面设计,最后由信息技术技能较高,操作速度快的同学负责操作。由于大家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效率。最后,在本节课的评价中,这个组的同学作品并获得了全班同学的最高评价。在总结本课时,我请这个小组同学发表成功感言,他们4人一起走上前来,告诉大家,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我们的目标是尽自己的努力争取最快完成任务。因为全组的成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我相信,在他们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会有自信、欣赏、愉快、陶醉的情感体验,因为他们成功了。

二、学以致用,学科整合。

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立体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首先讲一个“影子的故事”,在美国俄勒冈州有一个小学教案,是在小学三到五年级当中开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校园里每小时记录一次太阳照射自己的影子的位置、角度、长度的情况,然后把记录的数据用Excel做成图形,看影子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比较春天的影子与其他季节的影子有什么区别,用E-mail与其他同伴交流各自的结果。是在综合的实践当中,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技术、了解了天文知识,而且有机会去感觉自己在太阳底下的影子,用尺子亲自去测量,用笔把它记录下来,用电脑对它进行分析,用画图软件给自己和影子作画,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比较,可以去感悟实践的全过程,并从中体验到大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件事情,从小培养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一种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这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

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自我孤立,为技术而学技术,必须将其它学科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渗透于其中,并尽可能地与其它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又有助于其它学科的现代化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整体提高。例如,我们在教学“写字板”时,可以将语文或数学或其它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范例及练习使用;在“画笔”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可与美术科中的有关知识结合,介绍色彩、画画工具、画画技巧等知识,同时可与数学中的有关作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有机整合;在编小报内容中,让学生尝试写作,把自己的文章编辑到小报中。信息教育具有很强的基础性、能动性。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增进和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

三、边讲边练,先讲后练。

由于信息技术操作性的特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占3/4的时间,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边练式和先讲后练式。 边讲边练式的特点是,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由学生自己操作来完成相同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有三个:其一,由于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教师已经实现了的,教师的操作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操作,缺乏创造性;其二,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可能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差生却消化不良;其三,由于一堂课的任务被分成若干个小的任务,所以会出现教师随时中断速度较慢的学生未完成的操作,也会影响学生对下一个任务的学习。 为克服边讲边练式的弊端,又有了先讲后练式,其特点是教师把整个任务操作完成,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就是学生记不住操作的步骤,有些学生不会操作,完不成任务。 要完全克服边讲边练式和先讲后练式的缺陷,可以采用另一种课型――基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式。

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第3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教学 方法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执着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府谷县一完小数学组多年来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都要充分的理解,特别是失败的时候。尊重、珍惜和理解是师生和谐的纽带,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情感动力。要善于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适时的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已的潜能,鼓起学习的信心。要理解学生,以情感的交流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经验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郎的情绪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入门的先导,更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态,才会去自主发挥他们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兴趣在活动中产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也离不开活动。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 "图形的变换"一课时,让学生拿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半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图形的剪纸,以小组合作形式积极参与"拼一拼"、"转一转"、"画一画"、"组一组"等活动,学生的情绪极高,教学效果明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直观操作、多媒体演示、学习竞赛、游戏、谜语导入、编学习歌谣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教学活动的方法和体验,增长数学知识。

在各种活动中学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分组。一般情况下,我喜欢分四个人为一组,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每组各选一位组长,在学习中也能以强带弱,共同进步,争取不让组内成员掉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办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尝试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方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理解记忆法、规律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十种记忆方法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动手动手做一个时钟模型,并说说自己在各个时段都干什么,然后联系实际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4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近几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更是迅速,这在显示出人类自身巨大的创造力的同时,也使它的负面作用表现得愈加明显。科学技术本身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风险源,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与此类似,在化学产品、生物基因工程等领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科学技术使人类进入了风险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风险时代。“风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当然,科技并不是引发风险的唯一原因或最重要原因,也许我们可以说科学技术加速了人类进入风险社会。所谓风险,有客观的风险和主观的风险之说。客观的风险是从科学的角度对风险进行界定的,认为风险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的乘机”。主观的风险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定义的,认为“风险是心情的一种状况,其特征是有关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在未来可能产生不被希望的后果且这些后果不能完全被控制等的意义上使用的。当心情的这种状况变得更加严重时,风险随之增加。”与之相对的社会被以德国社会学家贝克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称之为“风险社会”,在贝克看来,所谓的风险社会,就是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某一看似局部或突发性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和导致整体性的灾难。风险社会是对于现代化进程进行反思的产物。同时,贝克认为风险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全球风险社会。学者吉登斯也认为,风险社会可以看作是对于我们当下所生存的社会的直观的描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各种风险,人类只能想方设法积极应对,尽量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理念的产生。

2环境风险呼吁风险防范原则

在这个风险社会中,风险无处不在,其中环境风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类型之一。它突出表现在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和化学品失控等领域。相较于传统的环境问题,环境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产生的危害具有潜伏性和不可逆转性,引发的后果具有严重性,有时甚至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波及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有时是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因此,环境风险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环境问题的新型环境问题。在以关注确定性为基础的传统环境保护理念下,对环境破坏问题往往采取总量的控制和事后的治理,而前期一般处于疏于监管和控制的状态。在对待科学不确定性上,一般假定环境是安全的,除非有证据证明环境是危险的。在采取环境措施时,经常考虑的问题是,什么程度的风险才是安全的、何种水平的风险才是可以接受的、生态系统可以承受多大的污染与破坏。由于环境风险具有潜伏性、危害结果具有波及面广、涉及人员多等特点,传统的思维方式显然不适应环境风险这类新型的环境问题,势必造成对风险的放任,导致严重的危害结果。人类在环境风险面前束手无策,陷入困境,而随着环境风险的日益加剧,人们的担心与日俱增,显然这种风险是人们不想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风险防范原则应运而生。

3风险防范原则是国际环境法领域一项重要原则

第5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悄悄地对人类社会进行一次技术改革,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发展与深入。而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也极大程度地影响、改变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信息技术,即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应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学生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教育在现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做好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点如下:

一、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状况

由于掌握信息技术是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必需的技能,因此,人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关注程度在逐渐的提高。但是由于该学科的学习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同龄学生中计算机相关知识及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且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课堂所能传授的知识较少,这是现阶段限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程度

计算机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工具,在教育中承担较重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能够完成相关工作文档、计算、统计分析等相关任务。要充分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缺乏将使自己成为可怕的“文盲”,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与社会脱节,无法独立生存,因此应全面培养小学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会让计算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对“信息素养”的敏感性

培养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有关途径,如:利用媒体、互联网、书籍、报纸等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始阶段,通常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部分内容需要反复的、大量地训练,极大程度地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知识的热情。

(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潜力进行挖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思考、创新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只有将学生放置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应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环境下。

三、加强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资源。但是一些非法分子也利用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在互联网上散布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在完成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任务后,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抵制不健康内容的传播。针对小学生喜爱玩网络游戏的特点,教师要采取不回避的态度,要对不同游戏区别对待,对健康、益智类游戏,允许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游戏,而对于一些不健康游戏,则明确告知学生禁止的理由。同时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各种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以最为便捷的方式沟通了各国各地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乃国家的限制,把全世界有效地统一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全球文化的迅猛发展。

总之,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将会被提上重要的地位。为此,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探讨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鉴,郝琦蕾.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方法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8(01).

第6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堂课的导入,对于一节课来说,有着不可低诂的作用。 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总结出了几种较为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复习回顾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课前复习旧知识,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为本节学习新的知识做下了良好的铺垫,这样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结构向未知的知识领域迈进,不仅符合孔子的这一教学方法,而且也符合学生的认知道规律。应用这种导入法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联系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巧设疑问,,起到激发兴趣、调动欲望、引起思索的作用。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我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是这样导入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呢?(三角形中位线的长是第三边的一半)那么梯形的中位线和梯形的底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梯形中位线定理。

二、联系生活导入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用身边的实际例子引入新课,必定也能激发兴趣,调动他们。如我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教师指窗外远处移动信号铁塔)问:“同学们,远出的那铁塔高吗?大家猜猜它有多高?有没有办法准确地计算出它的高度?还有谁能计算出我们学校的红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呢/”这样他们自然七嘴八舌、跃跃欲试了这时候很自然的引入这节课,并板书课题,学生的求知欲可想而知了。

三、设疑导入法

换句话说就是设置悬念进入新课的方法,真正体现因有疑而学习,因学习而无疑的教学理念。根据我多次的教训尝试,采用这种方法时,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即问题的难易程度,不“悬”学生就会不思而 解,相反太“悬”学生就望而怯步,两者都不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目的。看来这个问题就十分关键了。例如我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首先出了这样一个题:“方程2x-4x-30=0的一个根为x=-3,不解方程,求出另一个根x=?” ,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x=15÷(-3),请学生验算。结果学生代入原方程是正确的,于是就有了好奇心,急于想搞清楚为什么?这时我顺势导入“其中的‘-3’是方程已知的一个根,那么15是如何确定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样的导入自然就为新课的讲授作下了很好的铺垫。

四、利用实物导入

第7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1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之一,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因其数学基础薄弱,数学思维不够活跃,抽象复杂、过分形式化的数学逻辑推导和结果令他们谈之色变,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再加上不良的学习习惯,致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难以组织,学生上课趴睡、开小差,课后抄作业等现象俯拾皆是.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积极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在“玩数学”、“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中职数学教与学的有效性.

    2 数学实验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归纳,让学生亲历数学建模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发现数学规律及本质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新事物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拙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2.1 游戏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的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中职学生具有爱玩、好奇心强等特点,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引入适宜的游戏实验,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频率与概率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做如下游戏实验:课前教师制作面值100元、 50元、10元、5元、1元的游戏币若干,学生每人制作面值2元的游戏币5张.上课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开展掷骰子游戏.游戏规则是:每次掷两颗骰子,计算掷得的点数之和,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12,得一等奖,奖游戏币10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10或者11,得二等奖,奖游戏币5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8或者9,得三等奖,奖游戏币1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2,3,4,5,6,7等情况时,负游戏币2元. 游戏后提问学生:出现各个数值的可能性是否是同等的?中奖和不中奖哪种可能性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本节课通过游戏实验,让学生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数学学习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直观操作实验,建立数学表象,加深学生对概念、定理的深入理解

    我国着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观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索活动,有利建立数学表象,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属性理解.

    例如在教授平面的基本性质3时,笔者让学生如下实验:首先在桌面上放一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块硬纸板,观察一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接着在桌面上放两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两颗图钉上放置硬纸板,观察两颗图钉能否将一块硬纸板架起来;然后在桌面上并排放三颗图钉,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张硬纸板,观察并排成直线的三颗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最后在桌面上放不成直线的三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张硬纸板,观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2.3 开放性数学实验,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着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 “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的过程,那么就应让猜想合情合理地占有适当的位置.”由此可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设相应的数学实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动手实践,大胆设想,把教学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和证明方法的探究上,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 “圆锥体积公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实验: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制等底等高的圆柱形纸筒和圆锥形纸筒各一个、直尺一把、细沙一小袋.上课时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探寻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学生在分组实验、探讨交流过程中,发现如下一些方法,并顺利得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1 将圆锥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柱形纸筒,用直尺分别量出圆柱形纸筒的高度和沙子在其内的高度,通过两个高度的比,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2 将圆锥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柱形纸筒,重复数次,通过统计重复的次数,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3 将圆柱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锥形纸筒,计算细沙装满圆锥形纸筒的次数,通过统计重复的次数,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2.4 数学信息化实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信息化教学实验是将信息化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最头疼的是作图和复杂的计算,引入信息化教学软件,借助功能强大的操作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降低课程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2.5 生活实验,让数学走进生活,展示数学魅力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生活实验,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连结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针对当前流行的购物分期付款潮流,笔者设计如下生活实验: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利用课佘时间到商场、银行了解相关产品的售价及分期付款方式,记录不同付款方案的期限和计息利率.上课时指导学生利用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分期付款方式.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建模与实践,依托数学实验向学生揭示数学的本质和学习规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领学生步入数学殿堂大门的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男,朱兴涛.浅谈生命教育下初中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8):122-124

    [2]吴响铃.重视数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 2011(5):57-58

    [3]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课程·教材·教法,2003(1):46-48[4]陈耀忠.关于数学试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中学数学杂志,2004(6):19-22

    [5]戴志生.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数学通讯,2003(1):5-6

第8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 学习方法 学习对策'

新课程教改已实施几年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新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对策作以下分析和讨论。

一、教师要让学生从“听会”变为“会听”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听课是教师要做的首要任务,如何处理好听课、思考以及记忆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初中学生面对课程的增多、学习容量的不断加大以及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提高,很容易出现不适应,对于课堂教学也就自然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效率也就随之下降,因此,初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听课,是学习效率提高的关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要有分明的层次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时专心听讲和思想专注的习惯,使教师本身输出的知识信息与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协调一致。学生在听课时要对每节课学习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做到绝对掌握,同时针对自己的疑点问题更要用心,对于教师在例题中使用的推导方法,以及思路和分析过程要注意听,最后,要用心听课堂的小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了解知识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听课效率的提高。

为了深化听课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并对其加以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思考,最好做到边听边思考,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问题,在思考时要做到追根溯源,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听课和观察,培养学生归纳、联想、猜想及反思的能力。

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笔记,不能让学生只是照抄黑板上老师所写的内容,而不会听课和思考,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听课和思考是重点,要有针对性的做笔记,比如记录问题的疑点和解答时的思路及方法等。只有教师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数学概念是所有公式、定理的基础,所以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熟悉掌握数学概念中的符号和名称,同时要了解这些概念的概论,把握其特性,并利用正反实例开展练习,让学生去体会概念的范围,对概念作出准确判断,同时要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搞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正数、负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要服务于生活的,并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教学效果。

三、将探究性学习的对策传授给学生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从生活中或学科领域中选择出明确的课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在一个类似学科或学术研究的情境中,独立自主的去发现和分析问题,以此为基础,在教学中开展调查、搜集信息、实验或操作等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态度,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使他们进行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得到发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因此,可以使学生获取到情感和理智的双重体验,是一种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及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新课改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让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对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多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氛围,多提供实践、探究的素材,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数学。

四、培养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通常是在前人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他们学到的只是一个抽象而间接的结果,对于数学问题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他们无从得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争取的理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听课过程中,培养他们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忆

要想学好数学,对教师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及类型都必须记住。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传授记忆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已学的知识会经常出现遗忘或记不清的情况,因此,让学生学会克服遗忘,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学生一般都处在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在记忆知识时通常采取机械记忆,通过理解进行记忆的情况很少,这就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记忆的方法进行指导。在具体方法有先懂后记的理解记忆法、将知识进行形象化的形象记忆法、将类似问题进行比较的对比记忆法、生动有趣的口诀记忆法、用字母符号或将内容“浓缩”的简化记忆法以及方便全面掌握知识的系统记忆法等。

在新课改实施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渐转变,教师不断探索和改变教学思路,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将传授知识与学生自行探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科学计数法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趣方法

一、新颖的形象化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是我们数学老师的手法。然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单调形象,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他们已从最初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手法,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因此,要避免形象的单一呆板,要求我们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等来制定教学过程中的形象设计,把他们感兴趣的新形象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一年级数学“9”的加法练习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先出示幻灯,问图上画着谁和谁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打预防针”,然后我再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我们要向哪个小朋友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就上来了。事实说明,丰富而新颖的形象设计在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达到最佳效果,使他们在头脑中树立起鲜明的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直观教具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 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 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 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 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美的结构形式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是美。美的教学结果形式,是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般力量。从本质上讲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课堂的“游戏化”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加于戏剧化融合,吸收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长处,进而联系教学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从而组合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教”与“学”本身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作为矛盾,必然有它的排斥性和统一性。如果我们教师能够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学方式。能够对症下药地唤起学生对数学课的热爱,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那么,教师在矛盾中的主导作用就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游戏化教学的内在因素。当然,美的语言、美的教态、美的板书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的要素之一。

四、注重生活实践、体会数学应用

《小学数学大纲》中提出在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标》中也明确的将“实践与综合运用”列入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小学数学学习领域。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巨大的运用价值。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达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发给每一个学生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各一个和一些大小不同的白纸,请他们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和直尺量出自己手中的白纸有多少平方分米或平方厘米?操作时,要求学生讨论怎样量最方便,然后再让学生动手量。这样经过实际操作,探索得出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完全来源于学生的实践。这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五、设问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