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废物处理服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保障居民健康权益。
二、目的意义
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障社区居民医疗卫生安全。
三、工作内容
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执业现状调查和综合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机构依法执业、医院感染和医疗废物管理、放射防护管理等。
(一)依法执业情况
1、机构资质情况:重点查处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等行为。
2、人员资质情况:重点查处聘用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以及未办理变更注册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
3、医疗广告情况:重点查处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违法医疗广告及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篡改内容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
(二)医院感染和医疗废物管理情况:重点查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放射防护管理情况:重点查处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未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未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调研内容
1、许可审批情况:调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审批内容是否符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的规定。
2、实际设置情况: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面积、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置等是否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3、业务开展情况: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四、工作步骤
(一)启动阶段(6月日-日)。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确定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内容,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组织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自查自纠。
(二)监督检查阶段(7月日-8月日)。单位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总结验收阶段(9月日-月日)。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将对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县。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群众基本的医疗保健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真正使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关键词】 固体废物 处理 现状
随着中宁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使得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持续增加。中宁县坚持以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结合地区实际,以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和无害化为目标,以促进固体废物减排、完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和强化监督管理为主要任务,大力实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重点工程,切实减少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中宁县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1 中宁县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中宁县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
中宁县固体废物主要以工业固体废物为主,还有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以锰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硫铁矿制酸渣、镍渣等为主,城市生活垃圾以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和电子垃圾为主,农业废弃物主要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农田残膜为主。
中宁县的固废处理处置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早,现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主要有中宁县工业废渣场和中宁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中宁县工业废渣场设计处理规模为119.4万吨/年,其中I类工业废弃物为19.4万吨/年,II类工业废弃物为100万吨/年。I类渣场全场有效库容为250万m3,使用年限可为13年;II类渣场一期填埋有效库容为240万m3,使用年限为2年,全场有效库容为1260万m3,使用年限为17年。2014年废渣场防渗层铺设完毕,已开始收存工业废渣。中宁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总库容为140m3,一期库容为70万m3,填埋规模为100t/d,使用期为2003~2015年;二期库容为70万m3,填埋规模为120t/d,使用期为2016~2025年。中宁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按照中宁县人口以及经济发展,该生活垃圾填埋场能够满足中宁县城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107.6吨,含餐厨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填埋量。
1.2 存在问题
进入“十二五”时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从全县和长远的发展看,仍存在如下问题:
(1)固废产生量大,缺乏合理规划。近年来随着中宁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也随之逐年增加,不仅有当年产生的固体废物还有多年来历史遗留的,不仅有大量工业固体废物,还有大量的农业废物、市政固体废物以及建筑垃圾,使本来就相对薄弱的固废处理处置难度更大,矛盾更加突出。预计到2020年,全县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可达564万吨,较2014年工业固体废物将增长297.18%。这些工业固体废物将给全县带来巨大环境污染压力的同时,也给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带来了前所未有挑战。工业固体废物以电解锰渣为代表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县没有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合理规划,来指导对历史遗留和未来产生的固体废物科学、有序地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
(2)处理处置不规范,存在环境风险。中宁县以电解锰生产过程产生的含铬污泥、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修渣为主的少量危险废物,主要为临时堆存和依赖宁夏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填埋处置),处理方式较为单一。随着中宁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仅依赖与处理能力有限的填埋处理,存在潜在的环境事故安全隐患,环境风险较大。各类固体废物的简单堆放(既无覆盖、围堤,也无防渗和导排气系统)和不规范处置,增加了环境风险。畜禽粪便产量大,未做无害化处理就施入农田,导致进入农田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引起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及黄河水体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导致影响到附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产量大,加之村镇对于生活垃圾管理回收不到位,处理处置设施不完善,长期堆存会对土壤、地表水甚至地下水资源产生严重污染。
(3)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中宁县目前对畜禽粪便、农业秸秆、餐厨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主要是还田、直接堆放或填埋,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缺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监管及无害化处置规范;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投资体系不完善,还未形成有效的评估、投资、融资机制;产生的农用薄膜回收率低,且回收后的农用薄膜其再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既影响周边环境,又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不利于县城种植业、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宁县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途经仅限于水泥或建材,附加值不高,大量固体废物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不健全。
(4)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处置能力与固废产生量不匹配,中宁县企业2014年前产生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主要采取厂区堆放处理,部分企业堆放场未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599-2001要求建设。中宁县工业园区固废处理厂占地面积99.8万平方米,项目设计库容2000万方(吨),填埋使用年限约为30年,该项目建设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目前,项目土石方清场工程已基本完成,固废厂的排洪暗涵、拦渣坝、渗滤液收集及导排、防渗膜铺设的一期已完成,已完成投资约12000万元,二期工程也在有序进行。但由于资金缺乏,影响了工程进度。
2 对策建议
固体废物的处置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给予重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做到“自产自消”与“自产自销”相结合,减少和控制工业固废对环境的污染。
2.1 落实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规范处置的主体责任
企业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要求,负责落实已堆存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处置和综合利用的制度、措施等。企业在申报扩容增产项目时既要落实原有项目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措施,又要对新项目明确可操作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途径,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管理。
2.2 统筹规划,明确综合利用目标和任务
针对工业固废类型特点,应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全面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质量和水平。
2.3 开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
发改、工信等部门应围绕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等,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技术研发交流与合作,吸引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方式推动资源利用发展。制定产业导向和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固然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的高新技术、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技术研发项目,鼓励设立生态经济研发机构。
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市场趋势等信息的收集和研究,通过市场调研、产业分析和科学论证,着力谋划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改善明显的项目。编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发展计划及项目建议书,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认真包装每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尽量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并纳入招商引资项目库,大力向外推介,积极引进合作伙伴,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成为招商引资的新亮点。
2.4 做好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和企业的认定工作
发改、工信等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对粉煤灰、脱硫石膏、冶金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和植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属综合利用类资源,享受相应的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对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的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或产品,报请自治区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负责认定和监督管理。
2.5 制定积极的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政策
一是减少和限制天然石膏、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提高资源补偿费标准。推广脱硫石膏、石灰石、粉煤灰、冶金渣等综合利用产品替代天然石膏和石灰石等。二是引导企业开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发改、工信等部门应从项目审批上鼓励引导企业研发适合区情、县性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及途径,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开发新型固废利用墙材。三是政府应采取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政策措施,产生工业固体废物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未综合利用部分,无偿提供给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使用;政府投资项目和园区所有建设项目应明确提出采用新型利废建材产品要求,在工程设计时,应优先设计采用综合利废建材产品,将其作为鼓励综合利用产品使用的一项任务予以落实。无特殊需要不得选用可替代的建材产品。禁止设计使用粘土制品和国家明令淘汰限制的建材产品。
2.6 加大政府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从技改资金、企业扶持专项资金等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新型建材产品科研、生产基地建设。对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项目予以奖励。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使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材产品,对未按要求使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材产品的工程可不予审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制订鼓励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各类金融机构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向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等。对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在项目资本金构成比例上可以适当放宽。
2.7 加大监管力度
要落实固体废物排污申报制度,全面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排污申报制度,建立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核定企业固体废物排放种类、数量;建立和完善固体废物监管机制,建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奖罚制度。对堆放库存超过核定量的实行处罚,对堆放库存减少的予以奖励。要求企业废物排放一定时间段内实现零增长,并制定时间表,逐步消耗。同时,对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予以取缔,给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典型企业留出空间,促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规范化、法制化。
2.8 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建设
针对中宁县工业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建设中宁县固废处理处置循环产业链,以中宁县产生的工业固废、低品位原材料和燃料,通过水泥窑炉协同处理、有价元素回收、生物质废渣发酵、秸秆发电等措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有效地实现固体废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利用和循环经济,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推进农业循环产业链建设,加快农田残膜污染整治与回收再利用,充分利用种植业和畜牧业优势,规范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管理,减少秸秆资源损失以及畜禽粪便直接还田,提高有机质资源回收率,采取青贮、氨化、黄贮等措施进行饲料利用,发展生物质燃气、发酵、肥料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逐步改善农田生态。配套发展规模化肉制品加工厂、林果加工业、枸杞制品加工业,形成微生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工业加工生产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现农作物的生态有机种植以及畜牧业生态循环养殖,减少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改善和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伟,袁光钰.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与发展[J].环境科学,1997(2):87-90.
[2]李金惠,聂永丰.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19(6):625-630.
[3]聂永丰,董保澍.中国固体废物管理与减量化[J].环境保护,1998(2):6-9.
[4]孙汉文,安建华,梁淑轩,等.固体废物污染状况分析与废物资源化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5):506-514.
[5]周北海,朱雷,李治琨,等.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现状和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98(3):1-4.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X安发【2020】X号)、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安委发【2020】X号)和XX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安委发【2020】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整体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达到以下目标: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有力。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有效发挥作用。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
——消防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更加完善;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重点安全风险取得显著成效。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等安全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更加健全,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确保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更加完善,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健康XX打下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更新、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建立单位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
全区医疗单位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
三是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科室和一线医务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全区医疗单位要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及时向监管部门和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严格落实治理措施,按照有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1年6月份前,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2年底前,医疗机构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
(二)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深化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全系统逐步建立健全火灾风险自知、消防安全自查、隐患问题自改、消防责任自负以及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提升的工作机制。2020年,争创全区卫生健康行业标杆示范单位;2021年,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2022年,有效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二是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进一步明确全区各医疗机构职责定位,强化部门联动,研究重大事项,通报火灾情况,建立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措施,确保督促整改到位,坚决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会同消防部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甚至渎职失职的严肃问责,同时实行责任倒查,对事故当事人和监管部门都要追责。确保本行业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三是推进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
逐步推进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建设,积极应用物联传感、温度传感、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控、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加强消防安全智能化、信息化预警监测,实现消防数据物联感知、智能感知,提升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22年底前,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
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科学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方案和内容,加强消防普法与消防知识宣传,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各地、各单位要通过线上、线下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消防职能部门和重点部位员工、安保人员、工程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各单位要开展常态化全员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教能力。2022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培训,全区医疗机构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明显提升。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范检查内容,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检查标准。要建立聘请专家指导服务制度,每年定期安排检查;可邀请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专业评估,提高检查的专业性、精准性、有效性,提升安全监管效率效果。完善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逐步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共享、上下贯通。2022年底前完成医疗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四)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一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交接登记和集中处理各环节相关制度和流程,完善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监督管理。
依照行业标准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和集中暂存场所,完善存储、消毒、防蝇防鼠的设施配备。强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对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并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配备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督促医疗机构做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五)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按照《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办医发〔2013〕28号)、《关于印发做好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X卫发〔2017〕X号)、《关于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等十四部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平安医院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督促、指导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安全防范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应急报警装置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网情况和安检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强化警医联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共享、处置和反馈机制,加大医疗风险防范力度,推进全区医责险实施和医调委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涉医违法犯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开展安全防范培训。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
各医疗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密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宣传发动和具体安排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
各医疗单位严格落实本方案重点整治内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问题和风险隐患摸排梳理,落实各项安全整治主体责任,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
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专项攻坚、经验推广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强力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
认真分析存在的突出安全问题,深入查找深层次原因,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成果,推动各项治理工作规范、安全开展。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区卫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12月,区卫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行全面总结上报区政府安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明确承担相关职责的工作机构,及时研究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加强重大问题协调,强化整治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二)强化部门协同。
各单位要明确内部工作分工,细化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并积极协调其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建立上下贯通、分工明确、共同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三)严格督促指导。
要及时收集、准确掌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加强工作交流,建立工作台账,强化跟踪督办,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重点任务按期完成。
通过三年时间,达到以下目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有力。各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有效发挥作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更加完善;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重点安全风险取得显著成效。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等安全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更加健全,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确保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更加完善,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健康打下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更新、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建立单位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
三是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科室和一线医务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2020年底前,建立本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2021年底前,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及时向监管部门和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严格落实治理措施,按照有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1年6月份前,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2年底前,各医疗机构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
(二)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深化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开展示范创建,培树一批典型单位,推进全系统逐步建立健全火灾风险自知、消防安全自查、隐患问题自改、消防责任自负以及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提升的工作机制。2020年,打造卫生健康行业标杆示范单位;2021年,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2022年,有效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二是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明确各医疗机构职责定位,强化部门联动,研究重大事项,通报火灾情况,建立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卫健局将联合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措施,确保督促整改到位,坚决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会同消防部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甚至渎职失职的严肃问责,同时实行责任倒查,对事故当事人和监管部门都要追责。确保本行业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三是推进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逐步推进消防物联
网监控系统建设,积极应用物联传感、温度传感、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控、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加强消防安全智能化、信息化预警监测,实现消防数据物联感知、智能感知,提升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22年底前,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科学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方案和内容,加强消防普法与消防知识宣传,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各单位要通过线上、线下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消防职能部门和重点部位员工、安保人员、工程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各单位要开展常态化全员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教能力。2022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培训,全县医疗机构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明显提升。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范检查内容,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检查标准。要建立聘请专家指导服务制度,每年定期安排检查;可邀请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专业评估,提高检查的专业性、精准性、有效性,提升安全监管效率效果。完善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逐步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上下贯通。2022年底前完成医疗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四)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一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交接登记和集中处理各环节相关制度和流程,完善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监督管理。依照标准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和集中暂存场所,完善存储、消毒、防蝇防鼠的设施配备。强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督促医疗机构做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五)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按照《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做好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督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安全防范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应急报警装置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网情况和安检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强化警医联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共享、处置和反馈机制,加大医疗风险防范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涉医违法犯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开展安全防范培训。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4月至5月)。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密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宣传发动和具体安排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各单位严格落实本方案重点整治内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问题和风险隐患摸排梳理,落实各项安全整治主体责任,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专项攻坚、经验推广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强力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认真分析存在的突出安全问题,深入查找深层次原因,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成果,推动各项治理工作规范、安全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建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明确承担相关职责的工作机构,及时研究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加强重大问题协调,强化整治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二)强化部门协同。各单位要明确内部工作分工,细化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克旗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 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顿活动,规范本院执业行为,深入开展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和“三好一满意”文明服务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实现五个方面的阶段性目标:一是改善院容院貌,营造温馨就医环境;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人员责任;三是开展作风整顿,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四是强化流程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五是建立防范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 整顿内容及要求
(一)院容院貌焕然一新
通过净化、绿化、美化环境,营造整洁、温馨、和谐氛围。
1、标识标牌整齐统一
(1)医疗机构标识牌、医保定点标识牌、民政救助公示牌、科室标识牌做到统一美观;
(2)门厅设置:科室楼层分布图、医疗保险报销流程
(3)专栏设置:设置医疗收费项目公示栏、药品价格公示栏、公共卫生宣传栏、健康教育专栏、创先争优(医德医风)专栏,内容详实;
2、医院文化氛围浓厚
(1)温馨提示醒目,宣传标语到位;
(2)医务人员着装整齐,佩戴标识;
(3)医生座牌统一,标注姓名、职务、电话。
3、上墙制度规范完整
结合实际,对单位上墙规章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确保具有简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院办:院长职责、院委会办公制度;
(2)药房:药房管理人员职责、药品管理制度;
(3)治疗室:治疗室工作制度、查对制度;
(4)其他科室:相应工作制度。
4、清洁卫生达到标准
(1)有清扫保洁制度,有科室卫生责任、有专职保洁人员、有垃圾箱(桶)设备;
(2)楼道及墙壁无污迹,无乱张乱贴现象,室内外无垃圾、无污水、无蚊蝇、无蟑螂、无鼠害、无蛛网,卫生间无异味;
(3)室内设施摆放有序。
(二)内部管理井然有序
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1、日常管理。
(1)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按时上报工作简报,每月不少于1期;及时报送卫生局各科室收集的数据。
(2)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单位值班电话和院长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
(3)文件档案规范有序。上级来文必须保存电子件和纸质件;各种公文必须用正规格式,特别是请示一律规范格式。
(4)定期召开单位各种会议,做到会议有记录,有图片,有简报。按时参加上级会议,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
(5)制定单位请假制度,签到制度,执行效果良好。
2、人事管理。
(1)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廉洁自律,发挥骨干作用、模范执行单位规章制度。
(2)严格执行人事管理制度,无私自聘用临时人员、擅自借用人员现象。
(3)内部科室设置合理,岗位职责明晰,工作人员责任落实。
(4)建立和完善职工上下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应急值班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职工会议制度等综合管理制度。
(5)绩效考核制度切合实际,奖惩分明,能调动单位职工积极性。
3、院务管理。
(1)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公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
(2)严格执行医保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公示就医报销流程和医保补助情况,推行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杜绝骗取、套取医保资金行为。
(3)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和落实医疗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医患纠纷调解预案,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三)医疗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落实岗位职责,开展人员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确保无医疗责任事故发生。
1、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转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
2、优化入院与出院、诊断与治疗、转科与转院等服务流程,合理布局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3、规范治疗,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4、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措施。手术室、治疗室、产房、发热门诊、医院感染等医疗安全重点部门管理岗位职责落实。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按要求落实。
5、规范门诊日志、病历、留观记录、实验室检查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记录单、护理记录等医疗文书,做到“全面细致、及时准确、真实有效”。
6、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进行手术、麻醉、必须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存档备案。
7、加强医患沟通,履行病危告知义务,签订相应的入院告知书。对重症患者及时下达病重、病危通知书,医患纠纷处置预案落实。
8、是否建立医疗责任事故追究制度,落实效果如何。
(四)公卫管理取得实效
通过创新思路,落实项目,强化考核,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1、设置公共卫生科,有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人员,是制定相关的文件。
2、配备公共卫生档案柜,档案柜上资料信息分村标注清楚。
3、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制度上墙,有公共卫生人员考核制度和本辖区乡村医生考核办法;
4、配备健康教育处方、至少12种宣传资料、6种影像资料;是否配备电视机、DVD等影像资料播放设备;每2个月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内容。
5、有控烟工作相关制度,宣传专栏、宣传资料。单位入口处、厕所、楼梯、等候区等主要场所有禁止吸烟标示。设有吸烟区,吸烟区设置合理,引导标示清楚。单位无烟头、烟灰、烟味,单位职工、病人、病人家属及其他人员无吸烟现象。
7、设有接种门诊,接种门诊必须达到合格门诊要求。
8、居民健康档案真实、无缺项、漏项,无逻辑错误,居民健康档案合格率达100%。
(五)安全防范落到实处
通过宣传教育,落实责任,查找问题,专项整改,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1、消防设备齐全,标识醒目,专人管理。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
2、健全消防制度,开展宣传教育,组织消防演练,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无火灾事故发生。
3、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现场危险部位安全标识要醒目。
4、加强交通安全,严格按照《克旗卫生局救护车管理办法》,履行收费告知书、转诊意向书,加强“120”车辆管理,调度及时,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5、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对危旧房屋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医德医风明显好转
通过教育引导,激励约束,加强监督,增强职工爱岗敬业意识,提高社会满意度。
1、单位职工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工作岗位,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达到要求。
2、礼貌待人,用语文明,有无生、冷、硬、顶、推脱现象,做到热心、耐心、爱心、细心。
3、诚信行医。做到不开虚假证明,不作胎儿性别鉴定,不泄露患者医疗信息。
4、廉洁行医。无乱收费,无收受或索要“红包”、无商业贿赂、吃拿卡要现象,无推诿病人、向私立医院转送病人收取好处费现象。
5、有投诉意见箱、咨询电话。
6、耐心处理患者投诉,不敷衍,不扩大,不激化矛盾;
7、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将考评结果纳入系统绩效考核,挂钩奖惩。
(七)严抓消毒隔离,杜绝感染事故
1.加强我院手术室、化验室、抢救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及注射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杜绝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
2.加强和规范我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管理,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并建立记录。建立健全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进货验收登记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索取、审核相关许可证明等文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
3.严格落实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
5.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标识。
三、组织领导
成立同兴镇中心卫生院专项整顿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此次专项整顿活动的领导、组织督导工作。
组 长:李剑锋
副组长:付占文 初景文
成 员:付占友 张丽娜 丁文学 顾险峰 崔士龙 单晓莉 潘秀琴
此次专项整顿工作具体负责人:李剑锋 付占文 初景文
4、 整顿工作安排
本院集中整顿活动时间从5月18日起,至6月25日,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自查阶段(5月20日---5月25日)。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并按阶段组织实施。通过召开领导班子会,全体职工会,患者、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查找,认真清理各种问题。要敢于亮短揭丑,对存在的问题要深查深挖,深刻剖析。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类,自查总结于6月18日前报卫生局办公室。
(二)集中整改阶段(5月26日---6月18日)。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拿出整改方案,制定措施,逐条整改,一项一项落实,建章立制,公开到人人皆知。同时,对整顿后的情况要来一次“回头看”,再次征求意见,直到满意为止。各单位整改报告于6月18日前报卫生局办公室。
(三)巩固验收阶段(9月20日---9月30日)。集中整改验收阶段,本院领导小组,对各科室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未达标的,要重新整改。对弄虚作假、应付形式走过场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本单位整顿方案;三是精心组织,保证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标准。要对照整顿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做到一次整改到位。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一、认真贯彻医疗法规,依法行医,提高服务质量
我院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各项医疗法规,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工作制度》及《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职责》、《诊疗规范》、《院内感染管理》等医疗法规进一步完善各科室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各科室也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医疗质量检查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医疗机构还进行了全院医疗人员医疗法规、医疗管理制度的考试,全院医护人员按医疗法规要求做到了及时注册持证上岗。我院还顺利完成了电子处方的过度工作,更好地改善了医疗服务,对门诊和住院病人的问卷调查满意度均在%以上。
二、医疗工作
医疗机构结合学习医疗法律法规活动、提高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每月进行一次业务质量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对疑难、死亡病例及时进行病例讨论,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先进性。在医保双控指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们努力减少病人的费用,做到了不必要的检查不做,不必要的药物不用,保证了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积极推行惠民医疗服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及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有效缓解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推行惠民医疗服务的意见》的要求和医疗服务项目的"四免六减"优惠政策,使特困患者得到医疗优惠,我院开设了惠民门诊,设立了惠民病床,从年开始我们借助"世界精神卫生日"采取爱心救助行动,共救治了多名特困精神病患者,收治了多名"三无"病人,优惠患者费用高达多万元,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为切实解放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近期我们对某些价格较贵每月销售量前五位的精神类药品和前三位的综合类药品降低%,直接让利于患者。
三、护理工作
护理部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护理诊疗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等医疗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各科室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探讨护理营销在医疗机构的实施情况,加大了护理管理的执法力度,做到护理质量的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遇到问题随时查,并通报反馈到个人,尽量由当事人对查出问题进行更正,提高了其慎独自觉性。通过学习使广大护理人员提高了爱岗敬业意识,增强了责任感,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运行,服务意识和态度都有明显转变,受到患者的广泛赞誉,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机构积极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接受再教育,经常性的组织参加各类护理学习班。先后有四十余人通过成考、函授等形式,先后接受了本科护理教育,全年无护理纠纷发生,顺利完成了门诊和病房护理工作任务。
四、特检工作
特检科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及自查制度,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开展每月、每季度、每年质量管理自查工作,并提出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改进措施。建立医疗人员迟到、请假登记及签到登记制度。继续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年轻医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支持业务骨干参加业务交流、专业学习班,扩大对外影响。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克服苦难、抽出技术人员到外院学习超声技术,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设备积极开展新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五、药房工作
药房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各项医疗法规,组织落实卫生部最近处方管理办法,加强药品管理尤其是品的管理。改善药房服务,认真核对处方,保证处方划价、复核、发药签字齐全。做到了耐心向病人解释用法及注意事项,保证向病人交待明白。药房积极组织货源,严格进货渠道,严格质量检查,保证药品质量,满足临床需要,使药品的业务收入也不断增长增长,顺利完成了药房工作。
六、控感工作
控感人员认真完善和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的工作制度,发挥积极作用,积极组织护理、医疗、特检、药房学习院内感染有关法规,进行了一次全院的院内感染知识考试,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知识。控感办公室还认真检查医疗机构控感工作湿度的落实情况,认真审阅每一份住院病历,统计院内感染发生率,掌握了抗菌素使用情况和病人费用分布情况。加强了一次性医用物品的管理,严格采购、储存和废物处理程序,严格检测污水处理,保证达标排放,保障了医疗机构的安全运行。
搞好云南的环境保护,不仅事关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意义。“十一五”期间,云南组织实施了《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戈IJ》、《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环境保护丁作取得积极了进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硫、有机污染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由此支撑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虽然近年来云南环境保护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1云南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1.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云南处于多条国际和国内河流的上游,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地位,是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保护的压力巨大。同时云南又是边疆、多民族省份,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任务繁重,自然资源开发仍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处理不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将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断流、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
1.2污染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十二五”时期,云南经济总量将快速发展,GDP增速预计将达10°%以上,火电和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等都将大幅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加快将在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方面给污染物减排丁作带来空前的压力。“十二五”国家将氨氮、氮氧化物纳人总量控制目标「'云南将面临有机污染物、二氧化硫持续减排和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的双重任务,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
1.3污染转移的压力加大
云南是承接中国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和扩大沿边开放,势必推动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的地区为了加快引进外资的速度,就可能降低环境门槛,致使国内外一些高污染的产业、设备、技术及污染产品和废弃物转移至云南,客观上形成污染的转移。
1.4跨境环境保护的问题增多
云南地处亚洲大陆四大江河的上游地区,其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到流域云南段,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国外下游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活动。近年来围绕跨境河流污染等引发的环境摩擦上升,对中国的区域合作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在跨境环境保护方面承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2云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1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污染依然严重,从2009年监测结果看,5个湖泊水质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滇池、草海、外海、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质类别劣于V类标准)。全省六大水系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水环境功能不能达标的断面占31.1%,已遭受污染(IV〜V类标准)的断面占20.6%,污染严重(劣于V类标准)的断面占19.2%[4]。城市河流总体水质为重度污染。列人监测的15个主要城市的30条城市河流(水域)中,有45.5%的断面达不到水质功能要求,水质受到污染或严重污染的占50%。全省21个主要城市(所有州市府所在地和5个县级市)40个饮用水水源地中,有12.5%不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4]。
2.2重金属污染危害日渐凸显
云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在带动有色金属采、选、冶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由于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资源无序开采、企业的治理水平低、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对重金属污染重视不够等原因,长期的矿产开采、加丁以及丁业化过程中,重金属特别是铅、汞、镉、铬、砷等5种高危险重金属在环境或生态系统中长时间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一些有色金属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并在部分蔬菜、茶叶、三七等农产品中出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5-6]。
2.3农村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在云南污染物排放总量构成中,农业农村污染物排放量已占相当的比重,其中,总磷、总氮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63.4%和55.6%,超过生活源的排放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0%,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接近丁业污染的排放量,氨氮的排放量是丁业排放量的2.67倍[7]。而农村普遍缺乏污染治理设施,绝大部分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2.4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受保护地区,其他区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不够,污染、生态破坏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非常普遍'紫茎泽兰等外来人侵物种危害比较突出,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生物迁地、离体保护体系还不完善,生物物种资源与遗传资源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2.5环境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云南环境监管的能力还较薄弱,队伍建设滞后,与日益繁重的环境保护丁作不相适应。环境质量监测未能实现全指标覆盖,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生态监测丁作刚刚起步或尚未开展,辐射环境监测网络难以全面反映全省情况,污染源在线监测的监督效果未能有效发挥,重点放射源监测依赖人丁。
3云南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3.1强化产业环境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环境管理,制定主体功能区环境管理政策,将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作为关键约束,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避免资源环境超载。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建立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严格环境准人,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促进重点行业的合理布局。加大炼钢、炼铁、铁合金、焦炭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10],强化对重点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环保验收、环保专项资金申请、污染减排的重要条件。3.2以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流域为重点,搞好水污染防治。
以保障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创新水环境管理思路,推进水污染防治丁作,让江河湖泊得以休养生息。
3.2.1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作为优先领域,确保饮用水安全。按照水源保护区划实施分区管理与整治,一级保护区整治主要针对直接影响影响水质的污染源,采用清拆、关闭、搬迁等措施解决一级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二级保护区主要通过关闭排污口、迁出和企业搬迁等措施控制点源及非点源污染。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监管,合理开采地下水,逐步关停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单位。
3.2.2加大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
加强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的综合防治,以削减人湖主要污染物为核心,深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治理,全面推进人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使河道景观、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开展环湖生态系统修复与生态建设,逐步恢复生态景观和生态功能。加强南盘江、红河、牛栏江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制定并实施云南重点流域水体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方案。加强出境河流流域污染防治,加强跨境河流的监测和应急体系建设,确保跨境断面达到水质功能要求。
3.2.3严格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以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总量控制为重点,推进水污染物的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污染物处理能力,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将现有执行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在“十二五”期间提高到一级B标准。重视污泥安全处理处置,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重点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3.3以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减排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中心,以总量控制为手段,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控制为重点,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3.3.1强化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从注重重点行业总量削减向全面减排转变,加大和强化淘汰产业结构调整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关停、淘汰小火电机组及有色冶炼、钢铁落后产能;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重点抓脱硫设施建设与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锅炉主要抓结构升级,加大小锅炉淘汰力度,大吨位锅炉因地制宜采取脱硫减排措施[13]。氮氧化物总量控制要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控制,形成以火电行业为核心的工业氮氧化物防治和机动车排放为核心的城市氮氧化物防治体系;电力行业全面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新、改、扩建机组必须配套烟气脱硝设施;全面提升机动车污染控制水平,全面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汽车报废标准,强制淘汰不合格车辆。
3.3.2深化颗粒物污染控制
全面加强工业烟尘、粉尘和城市扬尘的污染控制,颗粒物严重超标的区域实施颗粒物总量控制。
电力行业要采用布袋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等高效除尘设施,水泥厂、建材和工业锅炉等要安装高效除尘设施,同时减少无组织排放[14]。加快城市工业污染源调整搬迁,集中整治低矮排放污染源,取缔非法排污企业。改善城市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在城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减少颗粒物排放,控制煤烟型污染。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抑制扬尘。
3.3.3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建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排放量统计制度,探索建立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指标纳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有序开发水能,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发展节能环保型公交运输工具,在公交、公务、出租、环卫、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3.4以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3.4.1推进危废及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加大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云南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心,全面监督和检查企业自行建设和管理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立全过程的管理体系,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设施的运营管理效率,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科学有序发展。实施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污染防治规划,积极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全面控制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3.4.2强化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
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过程监管,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水平,降低固废利用、处理、处置设施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从生产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各种建筑废弃物及桔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建立废旧电子电器的社会收集网络,继续实施电子废物等圈区管理,推动大型集中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设施建设。
3.4.3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配套建设,促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丁程建设,完善城市垃圾收运网络体系,全面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稳步推进各县均建设垃圾处理厂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加强对填埋丁艺安全性和渗滤液处理问题的研究,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丁艺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15]。整治简易垃圾处理或堆放设施,落实渗滤液处理要求,搞好垃圾处理设施污染的地下水和土壤的修复丁作。
3.5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建设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3.5.1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制定和实施州(市)级、县级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全省性重要生态功能区与生态脆弱区、以及滇西北、东川等重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16]。加大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建设,开展系统规划和治理,进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探索实践适宜于各区的生态保护、恢复和治理技术与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生态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3.5.2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以滇西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丁作,落实《丽江宣言》、《腾冲纲领》的精神,加快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丁程规划™。建立完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专家评估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监管,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与规范建设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积极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完善生物就地、迁地、离体保护体系,努力在重要物种、关键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可持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积极防治外来人侵物种危害,加强生物安全监管。
3.6以重金属污染控制为重点,提高环境风险的防范能力
建立长效机制,把环境风险纳人环境管理,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标准制定、过程控制、竣丁验收等环节建立制度,实施风险评价。加强对重点企业、环境敏感地区和环境风险源的监管力度,建立企业特征污染物监测报告制度。重视南盘江、澜沧江、红河等重点流域、跨境出界河流的环境风险源管理,逐步建立环境风险的清单管理、实时监控、应急响应处置体系。
推进《云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规划》的实施。加强重金属污染风险防范,划定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加强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涉重金属企业的综合治理和环境监管,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重复利用。强化重点丁业企业的在线监测,试点建立重金属排放企业特征污染物日监测制度。开展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排查影响健康的重金属污染源。建立和完善省级重金属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系统掌握主要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人群健康影响状况与发展变化趋势。
3.7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以监测、监察、信息能力建设为重点,集成监测预警体系、执法监督体系、管理支撑体系三大体系,统筹基础丁程、人才丁程、保障丁程三大丁程,稳步提高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和标准化建设,改善环境监测基础条件,强化监督性监测。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升级环境监察机构装备,建立应急监察体系。建设集数据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应用、表征、全过程于一体的“环境监测数据平台”。
3.8创新环境管理政策及机制,探索环境保护新途径
3.8.1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建立环境与发展咨询制度,建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环境与发展咨询机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规划实施以及重大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研讨和咨询,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增加环境管理的透明度,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
3.8.2创新环境经济政策
铁腕治污,力促转型升级
贵屿曾经书写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奇迹,短短30多年间,其再生资源行业从收购破铜废铁发展到以电子拆解、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庞大规模产业。据统计,贵屿现有再生企业5169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是全国废旧家电、塑料、五金再生资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再生塑料生产集散基地。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电子拆解和再生塑料产业对贵屿及周边土壤、水体、空气带来严重污染,危及群众身心健康。面对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热切期盼,面对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汕头市各级党委、政府以最强硬手段,强力推进贵屿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取缔拆解经营户2028家,对3141家进行整改。使贵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有效规范。
与此同时,国家、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开创性地提出将发展生态循环产业经济作为贵屿的突围之路,由中国环保节能集团、贵屿园区管委会合作建设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贵屿再生产业的生态化、科学化发展指明了道路,也让人们看到了贵屿环境改善的美好前景。
多措并举,大建环保设施
“贵屿镇的拆解污染在海内外都有影响,解决好了是广东转型升级的一个标志,也会成为粤东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原广东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对贵屿的污染整治及发展前景给予高度期盼。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也指出,“贵屿要走变废为宝、变堵为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贵屿的污染整治及可持续发展牵动着各级有关部门的心,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各相关单位领导多次亲临贵屿现场考察指导,并纷纷作出重要指示,对贵屿再生产业的转型升级给予殷切期望。汕头市委市政府及潮阳区委区政府将贵屿循环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快推进园区各项目的建设,力争将园区打造成国家一流循环经济生态园区。
随着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6部委把贵屿镇列为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同意贵屿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试点)建设、广东省经信委将贵屿园区认定为“广东省第一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一批荣誉的到来,标志着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与支持,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年初,《汕头市贵屿地区电子废物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正式印发实施,届时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将兴建统一规划、统一排污处理的集中拆解楼以及其他相关环保处理设施,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贵屿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3年4月23日,潮阳区举行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家电整机拆解项目竣工投产及湿法冶炼项目试产、集中拆解楼项目奠基仪式,这标志着园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科学规划,打造生态园区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位于贵屿镇华美、仙马、联堤、东洋、西美、南安片区,总占地2500亩。首期建设的华美片区,占地500亩,将于2013年年底前建成,为确保入园企业所产生的污染能得到集中处理,园区内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转运站等环保基础设施目前已破土动工,并将于首期建设中完成。
按照规划,产业园区将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理论为指导,以资源的无害化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建设“一园、二市场、三大区、四中心”。即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稀有金属、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区、废旧塑料再生综合利用区、危险废物处理区;国际环保技术研发交流中心、产业园人才培训中心、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园物流配套中心。到2015年12月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增、产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产业链及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及管理规范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实现年产值500-1000亿元,使贵屿镇逐步走上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发展之路。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据贵屿园区负责人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经与潮阳区人民政府开展合作洽谈;TCL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已经和潮阳区人民政府就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确定合作,出资建设和运营园区内的各项环保业务子项;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国际劳工局北京局、中山大学等专业机构,为园区提供环评、规划设计、工艺设备等全面技术支持;银行、担保公司、医疗机构等将进驻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贵屿再生资源协会也宣告成立,以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强做大。这些企业、机构和协会的参与,为园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有力保障。
谋划长远,缔造城市矿都
据业内人士分析,贵屿年拆解电子量不低于100万吨,再生塑料不少于300万吨,每年可提炼上千吨银、钯、铂、镉、镍等大量稀有金属,提炼不少于50吨的黄金,足以让贵屿成为国家战略物质基地。在我国“四机一脑”(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进入更新高峰期时,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发展,也将为全国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探索路子和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