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供应链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事美国资本家在大萧条时期干过,把牛奶倒进了密西西比河。现在,荷兰、德国、比利时的奶农也开始干这事了,原因是奶制品公司为控制成本而一再压低牛奶收购价。
除了降价,奶制品公司该怎样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新西兰的乳制品公司Fonterra应用业务活动监控技术,将全球供应链尽收眼底,实时操作处理问题,从而控制成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自2007年年底以来,荷兰主要奶制品企业的牛奶收购价从0.5欧元/升下降到0.34欧元/升,当地奶业委员会要求奶厂将收购价提高到维持成本的最低价――0.43欧元/升,并呼吁奶牛农场主销毁牛奶,停止向奶厂供应原料。
成本之争导致在荷兰、德国和比利时,奶制品企业和奶农们正上演着一场“损人不利己”的博弈――奶制品企业拼命降低牛奶收购价,而奶农们则宁愿将牛奶免费给当地居民喝,甚至倒掉,也不卖给奶制品企业。
奶制品企业如何才能有效控制成本,维持供应链上下游的良性运营?
Fonterra的世界级供应链
Fonterra作为新西兰1.1万多个牛奶场的联合体,是世界上最大的6个乳制品公司之一,主导着超过1/3的国际乳品贸易,其市场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每天销售的乳制品超过2600万吨。
Fonterra希望在其跨越140多个国家的供应链中实现端到端的可视化效果,能从一个界面上就了解到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订单的状态,能知道每个订单的牛奶是处在建立订单状态,还是在跨国运输途中,亦或是已经到达客户手中?
Fonterra选择基于业务活动监控(BAM)技术,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全球供应链可视化解决方案。
早在2004年,Gartner创建了BAM这个新名词,为IT行业的三字经增添了一个新成员。BAM,Business Activity Monitoring,业务活动监控,是通过对业务绩效指标的实时访问,改进业务运作的速度和效率。
总的来说,BAM就是帮助企业了解企业运作的实时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说,BAM就像一个医生,通过系统这种医疗仪器来了解业务运行的一举一动,监控运行某个特定部分的健康情况,提供目前状态的详细信息,并在情况发生变化时给出告警信号。与一般医疗仪器不同的是,公司可能还需要知道其业绩――例如财务数据,BAM能及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供他们进一步分析调查,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BAM尤其适用于B2B流程,例如,那些依赖于实时库存的分布式供应链的公司,如果他们能够监控其原料库存的情况,并实时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联系进行调整,那么这样的公司的竞争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Fonterra基于BAM建立的全球供应链可视化解决方案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帮我们实现了运营世界级供应链的目标。我们很快地部署了这个解决方案,并且所用的成本也很低。现在,我们在管理全球供应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Fonterra公司供应链策略与实现总经理Nigel Jones不无骄傲地介绍说。
Fonterra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对Software AG公司的webMethods系列产品的应用。Software AG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业务基础架构软件独立供应商,其产品理念是通过自动化,优化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IT系统,快速实现业务价值,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目前,它已经帮助全球4000个客户快速实现了业务目标。
Fonterra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中,Software AG公司结合了业务活动监控(BAM)技术和业务流程管理(BPM)技术。通过该方案,Fonterra能够度量其按时足量交付(DIFOT)能力,每年能增加数百万美元的收益。Fonterra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服务,让商能够知道任一订单在任一时刻的状态。同时,基于自动报警机制,Fonterra也能提前发现、解决问题,更严格地控制非计划成本,更好地管理卖主。
这似乎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对Fonterra而言,这并不简单,因为Fonterra的供应链需每天要处理的乳制品原料超过2600万吨,覆盖140多个国家,其运输与储备网络都异常复杂。Fonterra高度依赖于各种外包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按时足量交付的服务。Fonterra要确定某一时刻一个订单的状态,通常需要在11个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手动搜索――这是一个复杂而迟钝的过程。
基于这些原因,很多时候,Fonterra在问题发生之后通常都无法及时获知相关信息。日积月累,Fonterra的管理非常被动。尽管之前它也花费了不菲的成本,但客户一直无法直接受益,直到Fonterra开始应用BAM技术。
Fonterra应用BAM技术为其全球供应链建立世界级的可视化解决方案的目标是降低非计划的成本;从单一的数据源获取其全球网络中订单的实时可视化状态;实现提前有效的事件管理;当数据不完整时,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提供数据以进行持续性的流程改进;将分布在不同地理地区的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3PL)提供商联系在一起;以最少的成本创建一个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我的订单在哪里?
基于Software AG 的webMethods系列产品,Fonterra的可视化解决方案包含了非常多的步骤和流程,它与Software AG公司之前实现的BAM或者BPM解决方案相比,所涉及的内容多出至少一个数量级。它连接了12个不同的内部系统或者合作伙伴系统,一切都是为了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的订单在哪里?”
Fonterra的主要投资用于webMethods企业级服务总线(ESB),它已经被确定作为公司的中间件整合平台。Fonterra选择webMethods系列产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成本很低,并且部署速度快。此外,webMethods系列产品具有流程和工作流管理功能,这点也超越了第三方物流(3PL)传统的可视化平台。
为整合来自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数据,Fonterra部署了Software AG的webMethods贸易网,用于B2B的整合。与ESB一起,这个B2B的网关为所有来自3PL提供商的事件信号提供消息接口,并将封装的消息到Fonterra的全球供应链中。webMethods贸易网捕获来自3PL提供商的数据,并立即封装,放到全球订单可视化解决方案中供查询。
此外,Fonterra还使用webMethods流程优化工具来监控和管理基于事件的流程。这个BAM产品可以提供关键业务流程活动的实时调查。它能够管理各种可控信息,迅速做出解决问题的决定,从而提供改进机会。
与Software AG公司的策略性业务解决方案团队一起,Fonterra的项目团队基于业务功能和角色设计了10个业务视图,其中一些流程包括20多个步骤,非常复杂。使用webMethods流程优化工具,Fonterra可以对这些事件驱动的流程进行实时分析,看到这些流程运行的过程,哪些是顺畅的,哪里可能是瓶颈,为什么会成为瓶颈,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等。webMethods流程优化工具所收集的流程数据,将作为排列、优化和重新分配性能测量的重要依据。
为了给订单创建独立的图形化视图,Fonterra用webMethods混合应用程序框架(CAF)建立了一个门户。客户服务商可以在系统中输入任一订单标识符,例如订单编号或者是集装箱号码,然后就能在屏幕上看到关于这个订单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如果供应链的情形有变化,系统也会收到信号,从而自动更新屏幕上显示的信息。Fonterra应用webMethods系列产品提供的业务调查能力,强有力地支持了供应链传递给贸易网的数据,收获了以下好处。
业务可视化
BAM可以让Fonterra实时地通过贸易网络监控业务的流向,使用基于元数据的简单方法跟踪业务文档中的关键数据,并与业务KPI联系起来,Fonterra能迅速轻易地得到一个公司贸易伙伴活动的相关业务视图。Fonterra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哪些供应商在按时交货方面做得最好或者最差,在指定的B2B流程中哪些环节是影响流程运行最严重的,等等。这种形式的可视化能够极大地提升Fonterra的竞争力。
运行生产力
应用webMethods,Fonterra的工作人员可以专心从事他们的日常工作,因为如果流程中发生了什么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事情,系统将会自动给他们发送告警信息。而且,对于发送告警信息的界限,系统可以通过使用统计算法自动学习掌握运行指标的正常范围,而不是让用户输入写死的界限值。例如,可设置当每天的订单比前一天减少20%时就生成告警,但webMethods可以通过统计学习确定各正常值的范围,可能调整为25%,也可能是18%,然后在超过这个范围的情况下自动生成告警。使用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就不必整天在屏幕面前监控数据,或者在所有上报数据中查找出问题所在。工作人员可以不必再干这些耗时耗力的事情,依赖于系统,只有在出现意外的情况由系统生成告警时,才去关注它。
流程改进
webMethods提供的视图能帮助Fonterra做出业务流程改进的决定。例如,流程分析视图提供一个流程的不同视点,让工作人员可以看到一些统计信息(如已经开始和已经结束的交易数量、已经出现错误的次数等),还有一些与特定交易实例相关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比较,了解目前交易运行的情况如何,并进一步关注特定的相关内容,从而决定如何改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一致性和生产线。Fonterra使用webMethods贸易网来整合其供应商和客户,并用来处理海关单据,能够及时监控订单的运输与交互过程,可以追踪其产品流向,满足其服务等级协定(SLA)的要求,保证货品的新鲜。
在影响客户前解决问题
Fonterra进一步加强了这个解决方案,整合了BPM工作流技术,以便能够得到提前的管理告警。根据BAM的规则,系统可以触发一个事件,这个事件能够在BAM的收件箱中创建一个告警,相应的工作人员登录这个收件箱之后,就会发现这个告警,并采取相关的措施。
当工作人员从其收件箱抓取了任务之后,他就可以立即访问到这个订单的独立视图,并开始处理这个问题。如果这个工作人员忽略了这个任务,或者在预先设置的时间段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么系统将会生成另一个告警,发送给另外的工作组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功能可以让Fonterra监督工作人员了解工作人员对告警的反应,并知道工作人员究竟花了多长时间去解决这一问题。
细分x86市场
如果细分x86市场就会发现,1路和2路服务器即低端市场容量几乎占据整体x86市场的55%,但其成长率较低,年成长预期为8%~10%。而中高端的4路以上服务器有三分之一的市场占有率,刀片服务器占12%,后两者总共占45%,而年成长率达20%。“x86整体市场保持较高增长,高成长的部分正是高价值的部分。”叶明判断。
从应用热点细分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云环境选择了x86平台,并且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考虑在x86平台上实施虚拟化。大数据、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和IT基础架构融合等领域是x86的价值市场所在。System x每年投入6亿美元研发经费,凭借独有的eX5芯片组、eXFlash I/O加速技术、GPU芯片支持,以及效率高达94%的电源技术在高价值领域市场为用户带来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绿色节能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而去年新的专家集成系统Flex System以独特的高价值系统软件帮助客户构建领先的IT基础架构,在云计算、大数据、桌面云、高性能计算、灾备等领域发挥着独到的价值。
聚焦六大行业
从行业角度来看,叶明表示:“2013年,政府、流通、中小企业、制造业、电信和金融等热点行业对x86服务器的需求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IBM将与合作伙伴一起,以整合的行业解决方案为x86用户带来更高的IT价值。”
政府领域对服务器的需求近年来增长迅猛,不仅在x86市场,在Unix服务器甚至大型主机上都有同样趋势。无论是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还是智能交通、医疗改革“3521”等,都为整体服务器市场带来巨大商机,据悉,政府和公共事业的商机就占据了x86市场30%的市场份额。叶明表示,IBM System x也重点为政府行业提供针对大数据、云计算、IT基础架构融合、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整合解决方案,包括智慧的城市/园区、医疗改革“3521”、社保系统、平安城市等,与中国市场一道发展。
而在其他五大行业,System x均就热点应用和行业特色进行了细分:在交通物流行业,System x提供基于大数据、Web、IT基础架构融合等整合解决方案,聚焦城市轨道交通、零售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智能电网等;在中小企业客户中, System x提供基于私有云、IT基础架构融合等整合解决方案,聚焦整合的IT平台、ERP、Web 2.0应用、渠道和供应链管理等;在工业制造业,System x提供基于3D桌面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等整合解决方案,聚焦MES系统、供应链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在电信行业,System x则重点提供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虚级化等整合解决方案,聚焦智慧的电子商务、业务平台整合、资源/业务云平台等;在金融行业,System x提供基于大数据、桌面虚拟化等整合解决方案,聚焦新渠道业务客户体验、客户行为分析、中小银行资源池、安全与风险等。
IBM全球电子行业总经理Bruce A. Anderson认为,工业正在面临工业革命、铁路浪潮、钢铁重工业浪潮、能源及大规模制造浪潮以及IT和通信浪潮之后的第六次变革。电子产品需要更加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电子行业企业也面临着变革带来的挑战。
电子行业需要变化
“对于电子行业公司来讲,他们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向基于解决方案和顾客为中心的方式来转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些公司又必须进行变化,否则在智慧化的电子行业市场他们是很难取得成功的。”Bruce表示。
基于对市场的研究,Bruce对电子公司成功转型的要素进行了归纳:“在这一变革过程中,电子公司必须要关注两个重要的业务因素:一是生产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这需要与消费者建立更加深入的关系,从一开始的产品开发环节就需要纳入消费者的观点与需求,在之后的环节也需要与消费者保持接触,这就是所谓消费者驱动的创新;二是建立一种动态的价值链, 这需要整个供应链同步运营,需要优化生产过程及整合全球的力量,要在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中保持开放、高度可视与协作性。”
新技术成为转型动力
“在新的电子行业,企业不仅仅要购买一些新的软件,还需要开发新的能力和技巧,更好地利用商业信息,对产品继续管理,并提供给消费者。”Bruce介绍,作为率先从提供硬件向提供服务转型的公司之一,IBM在变革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解决方案中。“IBM公司在过去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和改变,现在我们提供的是被称为整合性或者一体性的产品开发方式,将综合利用产品、服务、基础架构来帮助客户去开发产品。”
谈到电子行业企业在转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Bruce举了个例子:“例如,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公司进行密切合作的时候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是否有综合性的分析能力来利用这些信息给公司带来增值,就是一个挑战。”
电商让用户享受无限多样的选择和超低的价格。这是互联网思维连接供需、撮合交易的神奇,这种红利让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电子商务企业走上了风口。
盛景之下,许多企业开始思考如何“接网”。大家叫嚷着“要有线上营销,要懂得社交网络,要懂得新生代用户”……于是,传统企业今天上个天猫、京东店,明天做个App,后天开个微信公众号,企业注册蓝V,老板注册黄V……然而,阵阵喧嚣过后,钱倒是花了不少,网上的东西却没卖出去多少。
为此,“坚守传统”派鄙视互联网思维,不断用“日本的工匠精神”和“德国的工业4.0”等“盾牌”来为自己的不安掩饰。
事实上,将互联网思维等同于电子商务类本来就幼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交易效率只是红利之一,互联网商业世界的神奇远远没有铺开。所以,当生产制造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不适合在网上售卖,互联网还“打不过来”时,它们正在错失一次最大的机会,也同时在遭遇一场更大的“浩劫”――这就是产业互联!
流通企业向后延展
生产制造企业一向都有优越感,认为凭借自己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沉淀,流通企业始终需要自己。在互联网企业搭建平台撮合交易时,他们甚至能够从放大的出货量中获益不少。但当流通企业在掌握用户和数据之后,却突然开始向产业链后端延展,这让生产制造企业措手不及。
流通企业为何具有如此大的能量?因为他们具有“打穿”行业壁垒的两大利器。
一是用户赋权。当一个几千万用户量级的流通企业杀入生产领域,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必然受到强烈威胁。首先,流通企业通过与用户的交互形成粘性,足以让其硬件获得出货的便利,因为用户更愿意相信熟悉的品牌。其次,通过与用户的充分交互,也能保证产品符合用户偏好,形成爆款。最后,产品本身加上用户界面,能够形成一种更好的、基于“交互感”的体验。
举例来说,海尔作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率先开发了空气盒子,其售价为399元;墨迹天气作为一款天气类App(本质上是卖信息的流通企业),随后开发了空气果,其售价为999元。海尔首先开发出这款产品,定义了一个市场,甚至还具有价格优势,但其出货量却占不到什么便宜。究其原因,墨迹天气聚集了2.7亿的用户,日活跃用户达4500万(截止2014年5月),已经形成的用户界面(App)决定了其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二是数据赋权。当一个企业沉淀了用户的若干数据,就能够精准勾勒其需求。生产企业曾经有个坚守是“我只做好自己的产品,赚自己该赚的钱”。殊不知,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要的不再是产品,而是解决方案。而提供解决方案,最需要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生产企业缺乏与用户的交互界面,流通企业则能够通过这种交互界面累积大数据。当明确了用户需求后,流通企业就可以反向整合,或是定制产品(自营),或是引入第三方(平台),集合成为解决方案。请记住,越是靠近用户,就越有话语权,越能够获取丰厚的收益。
最近我在苏宁调研时,就惊讶地发现,苏宁已经在智能家居领域进行了布局。其管理层告诉我,苏宁拥有1亿以上的粘性用户和沉淀下来的大量数据,而且还与若干电器生产厂商建立了良好的供应链关系,相对于单一品牌的电器生产厂商,显然是最有条件来做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的。
另一个例子是移动医疗类App春雨医生,它原来提供的是医疗知识查询、网络轻问诊、就医信息等服务。简单说,就是利用医疗信息的和“移动计步”来吸引用户,并撮合专业医生对病患进行浅层次诊疗。尽管老板张锐有着“中国医院中心制将瓦解”的判断,但最初几乎没人认为移动医疗可以替代医院。2014年10月21日,春雨医生宣布联合益体康、宜诺等厂商移动医疗硬件,包括心脏关爱套装、计步器、腕表等。以心脏关爱套装为例,用户建立健康档案后,可通过手机App查看实时心电数据;而宜诺与春雨合作的腕表,可检测用户运动、睡眠、心律、体温等数据,这些移动传感器收入的数据会进入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上,春雨医生将升级为基础的医疗服务平台,平台上拥有4万名二甲以上医院主治级以上的执业医生。基于这些更为精准的数据来完成数据解读和分析,最终给出健康指导。甚至你还可以大胆想象,诊疗不过是“数据+算法”,如果春雨能够通过传感器监控,收集每个人的健康大数据,再将名医的诊疗思路固化为算法,为什么不能造一个虚拟的在线名医?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就颠覆医院了吗(除了手术等实操部分)?
至于有的生产制造企业坚信的“技术沉淀”,其实根本守不住行业。
这是因为:第一,当流通企业拥有用户和大数据后,生产制造企业根本不可能替代它们,只有接受被集成的命运,成为其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零件;第二,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全球研发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技术的增长极一定是分布式存在的。正如《维基经济学》中那句话――全球是我的研发部。
生产企业向前挺进
其实,先知先觉的生产企业一直有建立用户界面的希望。这种希望可能是基于“甩开流通商,独占收益”的原始动机。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终端成本巨大。在工业经济时代,线下终端是唯一的出货方式,要甩开流通商,就必须自建线下终端,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二是没有流通企业来调剂供需(相当于一个缓冲器),生产企业无法整合大量的需求形成规模生产,除非产品是“强势刚需”。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失了供应链的效率。
当互联网袭来,有的生产制造企业也开始建立线上终端。或是融入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的生态,或是自建App,抑或是基于微信开发线上终端。但线上终端一建立,企业马上就发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由于长期埋头生产,生产制造企业已经失去与用户“交互”的感觉和语言。一方面是听不懂用户要什么,依然沉醉于自我主张;另一方面是再好的东西也没有办法用“用户的语言”传播出去,让用户理解。
第二,少部分生产制造企业能够通过与用户“交互”把产品卖出去,且出货量庞大,但互联网带来了新的问题――订单放量的同时,也造成了零散下单,涉及原料众多,生产根本无法统合。如果盲目备货,又会造成高库存。严重一点,甚至会冲垮供应链。事实上,一个小小的线上终端背后,是庞大的供应链做支撑,如果没有进化成“超级供应链”,出货放量只会是灾难。道理很简单,互联网用户的特点是“轻点鼠标即可离开”,一次的失败体验后,企业就可能无机会将其唤回。
所以,很多生产制造企业开始“接网”建立线上终端后,都会重新回到供应链管理的主题上来。
首先,要做内部的供应链数据化,即ERP1.0。这种转型难度极大,因为原来的企业信息系统都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是各个职能部门来推动的,存在严重的“平台分化”。各个系统之间基本上不能实现信息和数据的自由流转,每转换一次平台,就涉及信息和数据的损耗、时间的浪费,大大降低了资源调配的效率。所以,ERP1.0致力于建立企业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即“私有云”,使得各类本地资源调配实现效率最大化。
其次,要做开放用户接口,变成用户界面,即ERP2.0。当内部的超级供应链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就需要有更大的出货能力来匹配,否则就是浪费生产力。传统的出货模式是线下渠道+终端,这只能叫“用户接口”,出货效率很低。而一旦建立线上终端,连接的就可能是互联网上的所有人,“用户接口”就变成“用户界面”。此时,依然会有生产制造企业与用户交互的障碍,但由于供应链强大,每一次接入的用户都会产生良好的体验,用户数量仍然会稳步增长。所以,ERP2.0致力建立一个打通企业和用户的信息化平台,即“半私有云(半公有云)”,使得本地资源调配效率最大化,并对接市场需求。
典型的例子是山东红领。这家服装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获得订单,而订单(包括花型、色系、胸口袋等10多项款式和总肩宽、中腰位、上臂围等19个部位的数据)直接进入企业自主研发的RCMTM系统(Redcollar Made to Measure,红领西服个性化定制系统),并自动形成版型储存在云端,进而指导车间的生产。红领庞大的数据系统已经将款式和设计等最终都归结为1和0的组合,可以满足超过上亿种款式和设计的组合,这便于数据在不同环节流转。红领的生产车间里,每个工位前都有一台电脑识别终端,用于识别订单形成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这种模式下,红领每天生产1200套西服,每套西服的制作只需7个工作日。
最后,要做的是开放社会生产力接口,变成社会化协作界面,即ERP3.0。当用户大量涌入后,企业本地生产力必然无法满足需求,否则就是浪费流量(用户)。传统的生产模式是用本地生产力,必须将资源买入后才能生产,这只能叫“生产力接口”,始终是有产能上限的。但是,一旦开放“创客平台”,连接的就可能是互联网上所有的生产力,“生产力接口”就变成了“社会化(生产力)协作界面”。此时,企业由“自营”变成了“平台”,再多的用户需求都能通过社会生产力的进行形成对冲,而平台则在供需的对冲下越来越强大。所以,ERP3.0致力于建立一个打通用户、企业和社会化生产力的信息平台,即“公有云”。使社会化生产力与市场需求进行最大程度的匹配。
沈阳机床正在创造这种未来的可能性。其通过机床(硬件层)和自主研发的i5系统(软件层)搭建生产平台,创客和用户都就可以自由进入平台,用最有效的方式实现交易。假设某个创客产生了某个生产制造的创意,就可以在线寻找用户和协作者,后者包括具体生产模型的设计师、原材料供应商、物流商、金融服务商等。当各个利益相关方形成合作协议后,各方就会往生产平台上投入资源,而投入的资源是适时产生回报的,这对于参与者具有无穷的吸引力,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展合作生态。为什么资源的接入能够形成这种即时接入和即时反馈的效果?还是基于其云端,只有云端才能够合理调配如此复杂的资源。
“供应链叠加”新玩法
毫无疑问,流通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都在试图将自己延伸到全供应链体系当中。过去,它们力图在供应链的某一个环节上回归核心能力,深耕到底。而现在,则基于云端的用户数据和生产数据,开始频繁跨界,全供应链整合,并将其升级为可以无限满足用户诉求的“超级供应链”。这就是云端制造、互联制造、分布式制造,也是工业4.0的精髓。所以,大可不必通过支持工业4.0来抨击互联网思维,这不是对抗现有互联网的新玩儿法,而是现有玩儿法的逻辑延伸。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最大程度地缩短用户与资源之间的距离,这既包括如何提高交易效率,又包括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最初,撮合供需是首先被想到的,这是商流的整合,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的对称,让供需双方的信息能够自由、高效地匹配。在这一过程中,有两大现象:
其一是连接增多,如Uber、途家、人人快递等商业模式中生产要素或产品的“共享经济”是一个趋势。越是“共享”就证明利用得越充分,也就是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高。有时,为了整合商流,使得供需双方愿意涌入平台,平台运营者甚至要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中纳入一些供应链环节,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比如,钢材B2B平台找钢网,作为一个撮合交易的平台,就纳入了钢材粗加工的环节;再如,某些农产品B2B平台在对接餐饮企业的过程中也在考虑自建中央厨房。基于对庞大供需的整合,这类供应链环节的加入不仅不会造成亏损,还能够增加商业模式的盈利性。
其二是基于连接的资源流转更精准,如小米、山东红领等企业几乎实现“零库存”,并快速实现“端对端”的交付。供应链管理一直是企业的难题,并不精准的需求信息层层传递,要么是造成供货不足,要么是形成庞大的存货。而一旦有了线上终端可以感知用户的需求,一旦供应链的数据都能在云端实现共享,供需之间就能达到奇妙的平衡,各环节之间物料的流转就能恰到好处。例如,小米就是将库存数、当周销售额、百度指数、论坛帖子数量等结合起来分析,计算出三个月后的产量和开放购买的数量,并做出相应的生产计划。
有了商流作为基础,企业可以叠加,做物流整合和资金流整合。
一方面,物流是跟着商流走的,只有掌握最翔实的交易信息,才能够使物流完美匹配。有时,甚至是能够减少一些无谓的物流环节,使“商品不动,信息流转”。例如,有的企业正在实践数码仓的商业模式,即货物进入本地库后被信息化,信息则进入线上终端进行销售。用户完成支付后,货物就能直接从本地库发出,这样就减少了中转库的流转环节。另一个层面上,为了使物流资源能够完美地服务于商流,也应该事先进行物流资源的数据化,并进入同一个云端(云台)。例如,国内零担物流业的领导者德邦物流通过实现运作的数据化,使得空驶率下降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提高了资源运作效率。
另一方面,资金流也是跟着商流走的,更是“”商流的关键,使得交易更有可能发生。在掌握最翔实交易信息的基础上,金融产品能够渗透进每个交易环节,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不是实际交易产生后金融才能进入,而是基于商流数据显示的交易倾向就能推荐金融产品。而且,基于商流信息,金融机构也能够形成有效的产品布局,最大程度地做好风险控制。例如,在苏宁易购的平台上,一旦用户通过登录点击行为释放了某种消费倾向,根据云端数据显示其实际消费能力,平台就会推荐相应的金融产品。
所以,看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撮合交易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全部,于是不断强调C端的社群,不断强调自组织,不断强调新生代用户……这些没有错,但都只是一个局部,而不是整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完整画卷。例如,B2C的电子商务市场份额,仅仅占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1/4,还有很大一部分是B2B。但很多人认为,C端用户的“社群性”是互联网的精髓。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C端用户,我们体会最多的是to C的市场。但正是因为互联网思维被“狭隘化”,才会有人感觉到“融不进来”。
看明白的企业则开始基于互联网进行“三流”整合(甚至叠加其他的“流”),这几乎勾勒了整个商业世界的画卷。例如,苏宁在最新的“一体两翼三云四端”战略中,就把三云描绘为数据云(商流)、物流云(物流)、金融云(资金流),实际就是基于云端的大数据做三流整合。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又称“集成包装解决方案”或“完整包装解决方案”),是指包装供应(制造)商向终端用户提供从包装设计、包装制造、产品包装、运输、仓储、发运直到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的一整套系统服务,图1所示为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常规流程图。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包装企业突破单一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将业务横向铺陈,最终能够提供一揽子服务。掌握了客户,无疑就掌握了市场。
多点发力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已被美国全包通公司、瑞典耐帆公司等率先尝试,21世纪初作为“舶来品”被引入我国市场。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包装企业将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奉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但从行业发展来看,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仍处于萌芽期。而且对于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这一概念的演绎,不同的企业根据各自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发力点,且有些企业的发力点不仅仅局限于一方面,也可能是全线发力。
1.包装材料/产品采购服务
一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本身只提供单一或多种包装材料或产品的制造服务,仅靠自身力量并不能实现在整体包装解决方案链条上的全线发力,于是选择向广大中小型包装企业借力,抱团共同撑起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属于这种类型。
例如,成立于1998年的上海整合包装有限公司,面对客户需求多样化、多家供应商管理难度大的现状,以“整合者”的姿态,与一些相关企业合作,帮助客户解决采购多样化材料、管理多家供应商的难题,同时还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包装指导。“我们就是要做好客户的包装‘秘书’与‘顾问’。”上海整合包装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经理刘锋枫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国内整体包装解决方案“龙头”企业之一,深圳市美盈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包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与各种辅助包装产品供应商积累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起了专业的第三方采购服务网络,为客户多频次、少批量、低用量的零星辅助包装产品提供规划和及时配送的采购服务,促进客户专注于其核心业务,降低客户采购成本。
2.物流配套服务
对于一些工业制造型企业需要包装企业为其提供打包服务,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包装企业结合自身物流资源,向包装产业链后端延伸,为客户提供包装装配、现场打包、仓储、运输等服务。
江苏前程工业包装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其主要面向机电、化工、通信、太阳能、医疗等工业制造型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物流配套服务。目前,江苏前程工业包装有限公司在江苏的无锡、苏州、宿迁和安徽的广德、六安等地均建立了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常州、南京、大连、东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和物流周转仓库,以便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物流配套服务。江苏前程工业包装有限公司包装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客户需求,我们会选派包装工程师和操作经验丰富的技工,到客户生产车间进行现场包装。”
3.设计、测试服务
有些包装企业本身只是包装设计、测试公司,但为实现包装设计与产业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也参与到了包装的研发与制作等后端服务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天津天测包装设计有限公司,其凭借权威的包装测试专业实验室以及包装设计实力等优势,培养了大量客户,而有些客户接受设计方案后,还提出了供货需求,于是天津天测包装设计有限公司则做起了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一体化服务。
一些跨国包装企业具有强大的设计实力和实验室测试水平,他们在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时,往往以此作为发力点。济丰包装(上海)有限公司就是这一类型的楷模企业。济丰包装(上海)有限公司包装技术中心经理黄昌海告诉记者,“我们拥有专业的设计团队,并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可为客户提供整体包装设计方案,同时我们被委托作为第三方检测单位出具相关的权威性检测报告。”近几年,济丰包装(上海)有限公司已将包装方案设计和测试服务列为今后发展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重头戏”。
两大误区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带来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如有利于优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终端用户的采购成本,解除终端用户管理多家供应商的困惑,实现终端用户“零库存”的理念。据资料显示,宝洁公司采取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后,卖场销售空间增加了70%,成本节省了2/3。某知名光伏组件企业采用江苏前程工业包装有限公司为其提供的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后,光伏组件的装箱效率提高了15%左右,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且产品在正常物流条件下的破损率几乎降为零。
不难看出,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对终端用户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就目前的市场推广与应用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在认识上仍存在两大误区。
1.大企业的专利?
在大多数包装企业和终端用户的印象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即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是大企业的专利。
一是大型包装企业才能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终端用户普遍认为,小型包装企业的“单枪匹马”很难承担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重任。实际上,一些小型包装企业也能成为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无须全线发力,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即可。
二是只有大型终端用户才能享用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服务。可以想象,从包装方案设计、加工制造、测试、打包、仓储到运输,一系列环节下来,高昂的报价确实会让一些利润低、产能小的终端用户望而却步。其实,这些小型终端用户只是还未意识到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优势,但也有一些小型终端用户已经尝到了应用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甜头。刘锋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与我们合作的一家小型终端用户,只需要2000个打包带,但通常订单量达到5万个才可以开模具,也许大家都会认为这种小型终端用户就不适合采用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其实不然,我们会收集所有需求打包带的客户,使订单量达到最低要求,这样一来,小型终端用户也能以最小的订单量、最低的成本采购到所需的包装材料。”
2.成本太高?
受访终端用户对于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普遍反映“成本太高了”。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大多数终端用户更多地只是将目光集中在产品上,很少关注包装,即便关注,也只是关注其本身的价格,却常常忽略其他环节更为重要的隐形成本,更不用说对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内涵的认识了。刘锋枫略显无奈地告诉记者:“其实,很多终端用户并不能真正体会到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在整个包装价值链上会带来多少收益。”此外,终端用户在产品广告费用上的投入,更进一步挤压了包装成本投入的空间。
因此,终端用户应该转变观念,在产品包装环节投入更多关注,试着先采取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某个环节的服务,也许这样更能节约成本。
当然,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也要通过建立更易于被终端用户接受的服务模式来提高终端用户的接受度,在这方面有些包装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例如,济丰包装(上海)有限公司包装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服务点,且每一个服务点上都设定了一个成本报价,从而便于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成本投入情况,去选择相关的服务项目。
三个“更多”
一旦成为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专家,包装企业的话语权及其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地位就会迥然不同。然而,在这条成为专家的路上,包装企业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以实现更大的突破。
1.更多协作联合
采访中,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即以运输包装起家的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于设计人才缺乏,生产技术、设备跟不上等原因,很难涉足到销售包装领域。黄昌海表示,“不同的包装领域对包装设计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销售包装领域更加注重包装设计人才的创意灵感,而运输包装领域更加注重包装设计人才的严谨性,如果想要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还有待磨合。”反过来,对于销售包装供应商来说,也很难在运输包装领域发力,雅诗兰黛包装部门相关负责人也指出,“销售包装供应商提供给我公司的服务就止步于灌装环节。”
可见,在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链条上,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还没有真正结合起来,我们期待运输包装企业与销售包装企业未来会有更多的协作联合。
2.更多自我保护
包装企业在这条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转型道路上,可能并非一马平川,难免会遭遇到一些尴尬。“自己熬夜赶方案,客户却将方案拿给别的供应商来做。”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对此深有体会。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大环境下,依靠研发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想要保持这个优势也颇为困难。
因此,作为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敲门砖”的设计环节,不得不由免费服务转变为有价服务。黄昌海告诉记者:“包装企业将包装方案设计作为收费服务将成为一种趋势。”为此,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也不得不采取保护措施:首先,签订保密协议,保证双方利益不受损;其次,签订战略合作合同,保证双方能维持一段时期或更长久的合作。
3.更多增值服务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所有服务项目都是基于客户的需求。然而采访中,海尔集团包装负责人很遗憾地告诉记者:“我们的原则是朝着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力,但当前包装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是很全面,生产能力还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而且在执行力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 RFID技术 物流管理 医院物流
一、引言
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中,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将面临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飞速进步,让社会组织和企业对自身要实现的目的和运作的内容进行再造,这也是当前信息化社会的一大特征。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这种信息化的手段应用于医院物流管理体系中,对医院物流过程进行优化,正是应时而生的一种先进医院物流管理工具之一。
二、RFID技术简介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包括电子标签(又称RFID射频标签或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射频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发射器发射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器工作区域时,电子标签感应到射频脉冲,被激活,将其中存储的数据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接收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后送给阅读器,经阅读器读取信息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对合法的卡信息数据进行提取并操作。
三、RFID在医院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目前,在物流管理中最常用的识别工具主要是利用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是用一组数字表示商品信息,它将商品信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直接印刷在商品包装上。与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这种识别方式在医院物流管理中更具有以下优势:
1.无磨损非接触式阅读
RFID的阅读器能透过泥浆、污垢、油漆涂料、油污、木材、水泥、塑料、水和蒸汽阅读电子标签内的信息,而且不需要与标签直接接触。由于无机械磨损,因而射频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可达十年以上,读写次数达十万次之多。医院物流管理中涉及的大量医疗物资在管理上有不同于一般物资的特殊要求,医疗物资必须保证其达到消毒标准规定。如果使用传统的条形码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势必会有一个信息采集过程中的直接接触过程。这种接触将会带来医疗物资在使用前被污染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到医疗过程的卫生安全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采用RFID技术这种非接触式的信息读写方式,可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无疑是一种更理想的选择。
2.快速多个读写
RFID技术还有一大特点,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例如药房对入库药品的信息进行采集时,可将整批药品同时通过阅读器区域,而不需要像采用条形码技术采集信息时那样拆分整理,然后逐件录入。这也大大减少了医用物资被污染的可能性。
3.体积小,但数据存储容量大
射频电子标签具有超薄和多种大小不一的外形(如卡形、环形等),能封装在纸张、塑料制品上,使被标记物美观。虽然其体积小,但数据存储容量很大,往往超过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包含的信息容量,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充到几十K字节。并且标签内数据可更新,而条形码是只读的,一经打印生成就不可更改,因此RFID系统的电子标签特别适合存储大量数据或物品上所储存的数据需经常改变的情况下使用。医院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的物资正具备这一需求。药品和医疗物资的使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从采购环节到最终用于患者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管理,数据存储量大,并且这一过程中既有一些如药品名、生产日期等不变信息,也有如采购价格等变动信息需要随时改变,RFID技术非常适合这种需要。
RFID技术应用于医院物流管理中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有人称其为“在线革命”。条形码技术适合售价极低的商品,而电子射频技术适合于各种价格或多目标同时识别的场合。可以预见,当电子射频技术的电子标签价格进一步降低后,电子射频技术将是条形码技术的最终取代者。
四、RFID应用在医院物流管理中的解决方案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很快,它可应用于货品的追踪、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订单控制等方面。例如美国三角洲航空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其全美的服务网络中建立射频电子标签系统。以解决航空公司遇到的行李发送到错误地方甚至丢的问题。机场采用了RFID技术后,通过试验证明RFID电子标签识别的准确率在99%以上,远高于条形码技术的85%,由此为他们挽回约1亿美元用于赔偿旅客损失而带来的花费,并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RFID技术应用的热点主要在物流领域,主要代表是世界各大零售巨头,如世界500强第一的沃尔玛公司,从2005年初开始在公司内部全面使用RFID标签技术。但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我国应用的领域和规模还很小,仍处于起步阶段,RFID在医药领域行业物流管理的优势人们尚未认识到。医药行业新的一轮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是以网络、射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作为支撑,实现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到小时等所有环节的实施监控。基于RFID技术的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与医院其他职能系统集成为一体,使医院管理流程真正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于RFID技术的医院物流管理系统管理流程如图所示。
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中部分信息来源于RFID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国外医药物流供应链体系中,主要采用电子商务平台下药品采购方式。包括网上交易、网上资金结算和物流配送。我国现在实行的药品招标采购不是真正意义的药品电子商务,只能说是电子商务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原因。目前医院在一些大城市中正逐步采用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中小医院几乎没有引入,遍及广大城镇、农村的医疗机构甚至没有听说过。当然,这与费用有密切关系。并且,即使引入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其建立的基础主要针对医院内部管理,与外部系统联系的网络平台还不成熟,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可遵循,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医疗供应链体系中的供应商利用RFID技术将产品重要信息采集并输入到物流配送系统中与电子商务有效集成,便可使物流体系的信息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得到共享,为我国医疗电子商务平台下的药品采购的真正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阶段,医院库存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物资,以人为记忆实施内部管理。由于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劳动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严重浪费。同时,随着医疗物资数量的增加以及出入库频率的剧增,这种模式会严重影响正常的运行效率。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医院物流管理中,解决了仓储管理操作人员的流动性问题的同时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在仓储管理中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上。它能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将供应链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划、发放计划等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高效地完成各种操作。如:指定堆放区域、药品上架补货等。这样,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劳动力,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货错误等损耗。
在仓储管理中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上。它能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将供应链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划、发放计划等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高效地完成各种操作。如:指定堆放区域、药品上架补货等。这样,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劳动力,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货错误等损耗。
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系统中的使用流程为:在接收医疗物资的同时用编码器往电子标签中写入到达存放的时间、存放位置等信息,并核查到货通知单与实物是否相符。出库时,在出口处安装读写器,当装有医疗物资的设备通过时,读写器读到物资的基本信息,并将信息传给指定的管理机。该管理机收到数据后,与电子处方比对,判断出库的医疗物资是否正确,手续完整。如果正确无误,允许出库,否则报警。出库的同时,用编码器往电子标签中写入出库的地点时间等信息。
在配送环节,采用RFID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如果到达配送中心的所有医疗物资都贴有RFID标签,当配送中心收到发货信息时,可根据管理中心数据库中的物资信息,快速查找到需求物资的准确位置,操作员据此提取物资,再通过阅读器核对提取物资的正确性,如正确,则打印物资发放清单,否则发出报警信号,重新验证。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的医疗物资所处的状态信息。
可见,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实时管理系统成为医院物流管理中仓储和配送环节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五、基于RFID技术的医院物流管理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上的主要问题。技术上目前的问题不是说RFID技术实现本身,而是指技术标准不统一。RFID技术非接触式读写优势有赖于电子标签的作息数据发射出去。目前,国际上对电子标签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北美指定使用915MHZ,欧盟则用868MHZ。因此协调出一个RFID系统使用的频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目前RFID系统的标签成本还较高,多则达到每枚几十元人民币。对于医院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的上万甚至百万件物资,如全面使用射频标签则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太大,几乎没有医院能够承受,使其不能大规模推广。
2.RFID技术在医院物流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虽然RFID技术在医院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存在技术资金等问题,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它发展的美好前景。医院管理中利用RFID技术,将医疗物资从采购到最终到达患者手中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并记录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医院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汇总,实现了过程监督和追踪以及分析与预测等功能,是医院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RFID技术在医院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尚处于开发阶段,虽然存在着技术资金等难题,但其优越性是现存的数据采集技术不可比拟的。可以预见RFID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定会被广泛接受,并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参考文献:
[1](德)Klaus Finkenzeller:射频识别技术―无线电感应的应答器和非接触IC卡的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5
[2]宋远方 宋 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 [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6
[3]夏文汇:现代物流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7
[4]王 玉 王占明: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优化设计.[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4):292~293
AI最先商业化的项目,应数2011年初次亮相的IBM人工智能认知系统Watson。2016年,借助商务领域的积累切入具体应用,Watson的商业模式逐渐明朗,并为IBM的第四次转型贡献了亮丽业绩。
然而还不够快。受传统业务下滑拖累,IBM 2017年一季度营收继续下滑。
拖着铅球,Watson在与未来赛跑。
百年商业帝国的第四次转型
与眼下最热的围棋AI等通用人工智能不同,IBM的“人工智能”一开始便是为解决商业问题而生,其方向是商业领域的增强人工智能(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2007年8月,几个人工智能专家告诉IBM高级副总裁约翰?凯利,他们要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可与人互动的人工智能系统。2011年人工智能认知系统Watson初次亮相,就打败了美国问答游戏电视节目《危险边缘》的连胜纪录保持者和最高奖金得主。2014年,IBM专门组建Watson部门,并陆续投入数十亿美元。
2011年IBM百年之际,《经济学人》周刊曾撰文总结IBM三次重大转型: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从大型机制造到包括个人电脑在内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从计算到服务。2016年初,IBM董事长兼CEO罗睿兰宣布IBM正式进入第四次转型,目标是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未来五年,我们所作的每一个决策,无论个人或专业机构,都将受到Watson的协助。”
2017年4月,“天工开物 人机同行”2017 IBM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IBM展示了其作为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突破性进展,及与中国本地伙伴在电子、能源、教育、汽车、医药、高性能材料及相关服务等行业或领域的合作成果:
神思电子采用IBM 的Watson Explorer,在金融和医疗行业锁定“智能客服”、“实体服务机器人”和“自助设备智能升级”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与杭州认知合作,应用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医生获得循证型癌症诊疗的决策支持,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隆基泰和与IBM共同合作,借助Watson平台构建综合能源云平台,为工业商业企业构建完整的客户能耗视图、用能预测及能效水平的分析和洞察能力打造智慧能源服务体系。
此外,IBM为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打造“儿童英语口语辨识及评价系统”帮助6-15岁学生学习英语,与禾嘉股份共同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医药采购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在精细化工行业,默克正在利用IBM IoT技术打造全新智能物流与智能工厂,而一汽大众也将采纳IBM大数据、云计算、认知计算等技术打造佛山创新中心,建立智能工厂。
除了垂直行业,IBM“商业人工智能”也在为专业人士提供增强智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目前,Watson系统已进入法律、医疗、教育、金融,零售,服b设计等60多个职业领域示范人机协作,将专业人士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论坛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表示,“我们相信,企业大规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期就在当下,并将为各行业和专业带来巨大的创新价值。”
拖着铅球赛跑
商业的残酷在于,仅凭方向正确,未必能赢得赛跑。除了亚马逊、微软、谷歌这样的外部竞争者,IBM对云计算和Watson孤注一掷,更大的压力来源于自身:新兴业务的增速能否超越传统业务下滑的速度。
4月19日,IBM2017年一季度财报,其“战略业务小组”(IBM重点发展的云计算、分析、社交、安全及移动产品)营收增长12%,至78亿美元。Watson所属的认知解决方案业务板块营收同比增长逾2%,达41亿美元;云计算业务营收增长33%至亿美元,净收入为23亿美元。
与战略业务表现亮丽形成对比的是,受传统硬件和软件业务增长停滞的拖累,IBM整体业绩依然继续在下滑: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8%,降至181.6亿美元,低于预期的184亿美元。其公司营收连续20个季度下滑,并创下2002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财报后,IBM股价下跌超过8美元,跌幅近5%。其大股东伯克希尔哈撒韦2016年报显示持有8120万股IBM,也就是说,如果巴菲特一季度没有减仓,将损失约6.5亿美元。
有趣的是,之前尽管和比尔?盖兹关系很好,巴菲特开始尝试购买科技股的时候,并没有买微软的股票,而是选择了IBM,几乎全程体验了一把IBM转型带来的缓慢复苏。
2015年,巴菲特入股IBM时正是其收入连年下滑之际,2016年初,IBM股价已跌至不足120美元。一年之后,2016年IBM财报显示,IBM云业务当年实现137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35%,占IBM全年总营收的17%;云业务年化营收达8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3%;计入“技术支持及云平台”项目的年毛利率达41.9%;以Watson为主的IBM认知解决方案营收达182亿美元,毛利率高达81.9%。2016年,IBM股价上涨了20%。
2014-2016年,IBM犹如传统企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借助自身在商务领域的积累,在云服务和人工智能领域大力投资,切入具体应用,商业模式逐渐明朗。
并购与合作
IBM对云服务和Watson期许甚高,Watson的十年布局也逐渐步入收获季。随着医疗、物联网、金融、零售、时尚、教育等多个行业标志性样本的出现,Watson的商业版图正在扩张。
Watson成为全球医疗健康第一人工智能系统,其秘籍是不断吸收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并加以学习。为了“喂饱”Watson, IBM不断收购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两年间花费超40亿美元。除了加大并购,IBM为拓展商务版图同时也采用了更实际的方式:与垂直领域巨头合作,补充基础数据和垂直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
2016年10月,IBM宣布与通用汽车合作,Watson为其新版车机系统OnStar提供技术支持;与全球教育机构培生合作,Watson为其学生提供自然语言下的学习指导。今年3月19日,IBM认知商业战略在中国正式落地一年之际,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与IBM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正式进军公有云业务领域,万达也将成为Watson在中国落地的重要基础设施。
从另一方面来看,万达选择IBM,很大程度上是由于IBM这部分业务的体量。IBM云业务在2016年实现137亿美元营收。亚马逊AWS 2016年营收122亿美元;微软未透露Azure云业务的实际营收,摩根大通分析师估算约26亿美元;谷歌也未披露云计算业务营收,外界估算在10亿美元左右。从总体营收规模来看,IBM云计算业务其实并不输于AWS、微软云和谷歌云。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厦门,是林德物料搬运在亚洲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基地,销售网络覆盖全国80多个城市。提供全系列的平衡重及仓储等叉车,专业、全方位的服务,最优化的物料搬运综合解决方案及物流方案设计及咨询。
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
丰田集团的前身丰田自动织机株式会社成立于1926年,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由丰田自动织机投资成立,是中国丰田产业车辆的总经销商,已在中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运营系统,包括叉车组装厂、销售和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永恒力叉车(上海)有限公司
永恒力集团是物料搬运、仓储及物流技术领域世界最大的供应商之一,2004年在中国设立了直销公司――永恒力叉车(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北京、天津、青岛、上海、苏州、杭州、武汉、广州、一福州及深圳建立分公司,并将逐步完善覆盖全国的直销体系。公司将利用集团在欧洲的成功经验提供适合中国市场的物流及物料搬运设备解决方案。
胜斐迩集团
胜斐迩集 团(SSISCHAEFER)1937年创立于德国,是世界著名的仓储物流设备制造商和国际大型物流工程承揽商之一。除生产各类仓储物流设备和自动化物流管理系统外,还制造专供废料处理及再循环工业使用的绿色环保环卫设备及周转箱,为工业、医药、电子、科技等行业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服务。
博索尼奥拉茂公司
博索尼奥拉茂公司主营叉车属具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主要产品:侧移器、调距叉、纸卷夹、软包夹、多功能夹类,推拉器等及相关属具配件。
丹纳赫传动
丹纳赫传动是全球领先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医疗、机器人、半导体。电动车辆和包装等工业部门,能够大幅提高这些技术应用复杂且要求严格的部门的效率和生产率。
小松叉车(上海)有限公司
小松叉车(上海)有限公司专门销售小松品牌物流设备,通过覆盖全国的销售店,向用户提供以叉车为中心的从手动托盘车到自动仓库及无人搬运系统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公司充分发挥店优势,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并且对拥有大型设备的用户开展特别支援活动。
TCM(安徽)机械有限公司
TCM(安徽)机械有限公司是由日本TCM株式会社出资兴建的独资企业,专业生产并销售各种叉车、装载机、港口机械、建设机械、物流专用设备等及其零部件。TCM是日本最早研发和生产叉车、装载机的专业厂家,“综合物流系统”是其长期追求目标,除日本外,在中、美及欧洲等国建立了工厂,销售网络覆盖世界各地。
瑞士卡迪斯系统有限公司
KARDEX(卡迪斯)集团是工业与办公自动化储存系统领先制造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宇航、文件管理、金属加工等领域。自1996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已成功销售安装500多台设备。KARIEX自动化仓储系统包括垂直升降式货柜和垂直回转式货柜。
金东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金东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AIDC与执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和实施服务的专业公司之一,是美国HonevweU公司、DATAMAX公司、日本CASIO公司在中国的主要业务合作伙伴。
世腾科技公司
世腾科技专业提供供应链打印系统、条码与RFID自动识别系统、移动计算与无线网络系统、实时仓库管理系统以及固定资产跟踪管理系统等,同时提供将这些系统接入企业后台管理系统(如WMS、MES、ERP等)的技术手段。
欧麟物流有限公司
欧麟物流有限公司是从事供应链物流工程规划设计咨询的专业机构,核心业务包括供应链战略咨询、物流工程咨询、物流信息系统咨询以及物流工程实施支持。欧麟物流咨询面向企业实际供应链物流,拥有上医、苏宁、可的、好孩子、Caterpillar、Staples、Kraft、名爵汽车等众多高端客户。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工业车辆科研、生产、出口基地,是安徽叉车集团(2006年进入全球叉车制造商前十名)的核心企业。主导产品“合力”牌系列叉车有内燃、电动、石油液化气等22个吨位级、512个品种、1700多种型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此外,还拥有叉车整机、集装箱堆高机、正面吊等工业车辆装备及关键部件的开发设计、生产、试验检测能力。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仓储搬运设备制造企业,连续六年产销量名列国内同行业第一。主要产品有四大类30个系列、200多品种,畅销国内外市场,占据了欧盟市场35%的份额和全球市场30%的份额。
德马集团
德马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专注于物料搬运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现有7个子公司和2个生产基地,已发展为中国最大的输送辊筒及零部件制造商,也是规模最大的输送机制造商之一。公司在仓储设备、物流容器、工位器具等方面持续投入,产品线涵盖了物料搬运各方面的需求,广泛应用于汽车、制药、百货、烟草、食品配送、快件中心等领域。
卡斯卡特公司
卡斯卡特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叉车属具、货又及相关产品制造商。卡斯卡特(中国)总部位于厦门。卡斯卡特(厦门)叉车属具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叉车属具专业公司和最大的叉车属具制造基地;卡斯卡特(河北)货又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货叉制造基地。
上海晓宝仓储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晓宝仓储系统设备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正式hA,世界一流知名品牌Dexion(Australia)公司的大家庭,主要负责中国地区的物流设备业务及出口业务。
久保田发动机(上海)有限公司
久保田发动机具有86年生产史,是满足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的世界级品牌之一,在中小型马力柴油发动机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FORT OF HAMBURG
2007年汉堡港货物吞吐量达1.4亿吨,其中320万标箱来自或发往中国。汉堡港最主要的优势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及先进的设施,是往来德国、奥地利、瑞士、斯堪的
维尼亚地区、东欧和俄罗斯经济中心的最短运输路线。
EUROGATE
Eurogate是欧洲最大的港口物流集团之一,Eurogate经营的海运码头网络遍及从北海到地中海以及大西洋,把欧洲内地紧密地连接起来。除了集装箱处理外,Eumgate还提供其他集装箱方面的服务,如货物模式的服务、集装箱装卸设施、集装箱保养和维修。Eurogate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经营者。
TCO Transcargo GmbH
TCO Transcargo GmbH是汉堡港口领先的中性仓库和物流提供商之一。占地约十万平方米,拥有两个多用途码头(保税仓库),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货物。它拥有自己的货代公司TCC,提供全球的运输解决方案,尤其是亚洲和欧洲,包括东欧之间的船运解决方案。
安特维普港
安特维普港是欧洲第二大港口,是常规货物如钢材、水果、木制品、咖啡等的市场领导者,有着欧洲最大的干货仓库和化学罐储存容积。安特维普港定位为欧洲托运人和出口商的转运港口的同时,还着眼于中国和远东地区的进口货物。
瓦隆州物流促进会
瓦隆州物流促进会是比利时瓦隆州地区运输与物流的核心,聚集了200多家来自瓦隆州的物流行业会员单位。瓦隆州是比利时联邦的三大地区之一,欧洲绝大多数的市场都在瓦隆州半径500km以内。瓦隆州还拥有各种竞争能力和国际公认的基础设施建设。
锐得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Ryder公司成立于1933年,是美国最大的供应链物流公司之一,2007年营业收入为66亿美元。Ryder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尖端的物流、供应链、交通管理和分拨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在中国,先后成为上海通用汽车、北京奔驰克莱斯勒公司、中远物流、惠普等公司的物流服务商。
大铲湾码头(一期)
大铲湾码头(一期)是深圳西部港区内的全新世界级集装箱码头,是集散泛珠三角各主要生产基地货物的理想站点。
大铲湾码头有5个深水泊位,首2个泊位已投入运营,其余3个泊位计划于2008年陆续完成。码头总面积112公顷,岸线长1830米,纵深600米,前沿水深初期为-15.5米,远期可浚深至-18米。
中海物流(深圳)有限公司
中海物流(深圳)有限公司是中国海外集团全资下属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物流网络运营、供应链管理及战略投资为一体、多元化经营同步发展的综合型物流企业。核心业务为生产流通企业全球采购、全球营销、全程配送、物流咨询、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管理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货代、船代、航空服务和公路运输。
深圳市南油(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南油(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目前由招商局集团、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经营。南油集团拥有的前海湾物流园区66万平方米土地,正致力于以物流地产业为核心业务,逐步将公司打造成国内网络强大、竞争力领先、一流的物流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
深圳市万港物流集团
万港物流集团是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物流集团。提供涵盖采购、生产、销售领域、包括国际采购、多式联运、劳工配置、设备代置、机械租赁、分拨运输、仓储配送、流程控制等的全方位供应链一体化综合服务。
深圳市保惠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市保惠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多项物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企业,主要经营进口保税货物及出口监管货物,开展进口副食品货物的流通性简单再加工、国际配送、进出口贸易、冷链运输、集装箱运输和通关服务等业务。
深圳市海格物流有限公司
海格物流是“深圳市首届重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奖”获奖企业之一。9家子公司与分公司以及近20家办事处遍布香港、广州、上海等地,业务范围涵盖国际物流采购、零售物流、分销配送一体化、VMI等项目型物流服务,以及拖车、代订舱、仓储、配送、报关、报检、保险等单元服务。
深圳市佳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市佳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被评为“中国物流民营企业100强”。经营范围包括海陆空货物运输;道路集装箱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及增值加工;报关、报检、保险及进出口业务。
安中机械(深圳)汽车尾板有限责任公司
安中机械(深圳)汽车尾板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安中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企业,是中国汽车液压装卸尾板产销规模最大的专业化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是物流运输、城市商业配送、邮政、金融、印刷、气体等行业的优选装备。“安中”尾板是各部队车辆的主要供货商。已成功开发出各种高度调节板(月台平台)、特殊液压平台、各种液压动力单元、剪叉式升降台、登车桥等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设备。
深圳市八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八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商,是深圳保税区指定服务商。专注为客户在中国开展业务提供信息咨询管理,进出口贸易管理,供应商管理,仓储、配送管理,国外产品在中国销售管理等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深圳市铭可达物流有限公司
铭可达物流园是深圳市铭可达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大型物流基地,规划仓储面积高达30万平方米,仓储规模名列深圳物流行业前茅,是深圳市宝安区重点扶持物流项目之一。已引进客户有三菱重工、美的、长虹、海信、科龙等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家电物流为主的多功能型物流园区。
美国泓维软件有限公司
美国泓维软件有限公司(Dimensional Insight,Inc.)致力于多维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及报表软件的研发和行销,拥有杜邦、米其林、信诺、纽巴伦和Avis等500强企业客户,以及中型机构客户。泓维的产品非常适应他们在解决方案上的需求:快速实施和方便维护。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半封闭活塞式压缩机、压缩机组、变频螺杆机组、涡旋式压缩机的各种一体式、分体式、并联式冷凝机组。三洋压缩机在中国市场稳定运转12年,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高度评价。
东莞市三思得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三思得仓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规划、设计、制造、安装及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仓储设备生产商。可度身订做各种轻、中、重型货架及多种仓储周边设备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物流、航空、电子、汽车、制药、军工、电力等行业,并远销日本及欧美各国。
珠海亿邦达物流有限公司
珠海亿邦达物流是一家3PL企业,公司的业务函盖公路、整车零担、码头拖车、铁路行包、行邮、仓储、供应链管理及物流配送等专业服务。几年来,亿邦达积极推行“3PL”物流规范化管理,已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深圳市鼎恒冷冻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鼎恒冷冻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冷冻设备生产专业厂家,已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冷藏链中各种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及超市冷饮类的保鲜运输。
新兴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新兴集团主要经营航运、船务、运输保险、仓储物流等业务。新兴集团的目标是在大中华及周边地区建立一个多元化、服务完善、设备先进的仓储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完善、快捷、准确的服务。
日东电子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日东电子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是中国极具实力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商,致力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规划、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并提供物流领域的系统总体解决方案。于1998年在同行中首家荣获IS09001品质管理证书。
广州立峰建材有限公司
广州立峰建材有限公司是广东地区最早从事工业耐磨地面和干粉砂浆材料研发、生产、施工的专业公司。现已成为广东地区最大的地面材料和干粉材料生产商之一。
深圳市大洋物流有限公司
大洋物流有限公司是一个充满活力及创造力的公司,将自己定义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铁路联运、海运、空运和物流服务领域的专家,提供个性化并具有竞争力的物流方案。
上海恩熙保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恩熙的服务领域涉及建筑、运输、家居、办公环境的隔热和保温节能。公司的ETL集装箱隔热保温衬垫系统是一个革命性的专利产品,可以有效保护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极端气温波动以及潮湿度的影响。
深圳深蓉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深蓉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深圳首家生产符合市场标准的注塑成型塑料托盘(塑胶卡板、栈板)的厂家,采用共聚PP或HDPE注塑成型,具有质轻、坚固、美观、耐用、易清洗、无静电和可回收等优点,是包装、仓储、运输和出口堆货的最佳选择。
深圳中建材投资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中建材投资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大型国有现代物流企业,是中国建材集团的核心企业,集团商业流通领域的旗舰公司。
深圳市华亿通运输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亿通运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陆路普通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海上运输、出口报关、保税仓储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已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华亿通已形成了以深圳盐田港、蛇口港为基点辐射全国各地的网状物流链。
深圳市安迅运输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安迅运输实业有限公司原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全方位提供集装箱拖车运输、进出口报关报检、海运、散货拼柜、空运、保税区物流、运输、物流方案设计等全方位物流服务。
深圳市森帮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深圳市森邦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以第三方国际集装箱海运物流为核心业务并涉及诸多领域。20余家分支机构遍布珠三角、中西部内陆及沿海地区,海外已遍布世界各主要港口城市,成功地为格力空调、东风集团、格兰仕等大、中型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物流方案与服务。
东莞市达成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达成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特种汽车的改装及精密模具的加工制造。曾荣获“中国最可信赖的物流装备提供商”、“中国物流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通过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E安全认证。
深圳市海格捷顺运输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格捷顺运输有限公司主要提供集装箱输港运输、散货配送(干线)运输、码头内拖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大件运输、报关服务等。已成长为深圳市专项业务处理能力最大的陆路集装箱专业运输企业之一,并且是深圳市唯一具有道路危险品运输资质的社会化危险品运输单位。
深圳市擎天达仓储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擎天达仓储物流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仓储物流设备的科技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拥有多项国内外同行业领先的产品,并获得了数项国家专利。
瑞典阔福门业
瑞典阔福门业隶属瑞典卡都制门集团,是工业用门和泊存设备世界最大的生产商之一,主要产品有Crawford(阔福)工业滑升门系列、快速卷帘门、装卸平台、装卸雨蓬、装载房、豪华车库门、超大门等。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1952年建厂,1993年5月改组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成为上市公司。一直以来,东阿阿胶坚持走质量兴企之道,发展至今已拥有8个成员企业,3个生产分厂。
管理难题
随着东阿阿胶的不断发展,医药保健品市场占有的份额不断增大,销售业务也越来越复杂。目前东阿阿胶产品包括了中成药、生物制剂、保健食品、医疗仪器、药用辅料等7个系列32个品种,药品部有20余个办事处,约200家经销商,2000家分销商和4万多个终端网点。
如何理顺东阿阿胶与经销商、分销商、终端网点的业务流程?如何建立更好的销售渠道体系?如何有效地控制经销商、分销商及终端网点?如何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防止库存积压,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并最终扩大市场份额?这些问题,已成为东阿阿胶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解决方案
明基逐鹿供应链管理专家自2005年6月始,历时半年时间,通过项目准备、系统调研、系统实现、系统试运行、系统上线等阶段圆满实施了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管理项目。
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管理项目包括分销渠道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平台及BI商务智能分析平台。迄今为止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东阿阿胶21个办事处,100余家经销商,并逐步向分销商层面推广。
明基逐鹿分销供应链管理项目的实施,为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许多的业务应用价值。
明基逐鹿分销供应链管理系统基于Palau平台的集成系统架构与弹性基础数据整合能力,为终端用户与IT维护人员带来了便利的使用方式与稳定电子作业能力。
良好的系统架构是一个管理系统成功的开始,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管理系统基于统一的Palau平台,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菜单管理、编码规则管理、系统词汇表、扩展数据设定、功能导航、订阅管理、报表中心等几大功能模块,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在高效安全的前提下,让东阿阿胶用户能方便、灵活地进行系统使用。
实施效果
经过半年多时间实施推广,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系统应用模式已稳步成熟,目前该系统正在快速推广应用到东阿阿胶各办事处、经销商及分销商,并已开始发挥出效益。
降低渠道管理成本
基于Web平台的集成管理,所有渠道管理过程均通过系统的手段透明化,各终端网点、分销商、经销商及内部业务员、总部管理人员的沟通可通过系统轻松实时实现,避免了大量电话、传真、E-mail等,将人员的精力从烦琐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
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轻松的数据采集,让东阿阿胶销售管理者随时看到最新、最快、最准的销售数据;强大的商业智能分析,能分析终端客户需求,预测市场动态,并最终做出正确有效的市场策略。昨天市场一线发生的细微变化,通过Guru eChannel平台可以快速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
优化渠道库存
渠道库存数据一目了然,借助系统提供的商务智能分析工具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经验,合理调整销售策略,对后端生产计划进行指导,对库存结构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