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区总体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世园会;管线;调整
中图分类号: TU990 文献标识码: A
一、青岛世园会概况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继1999昆明世园会、2006沈阳世园会、2011西安世园会在我国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园艺博览会。选址位于李沧区百果山森林公园,定于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举行,会期184天,主题为“让生活走进自然”,园区总面积241公顷,总体规划创意为“天女散花、天水地池、七彩飘带、四季永驻”。
图1世园会园区鸟瞰图
二、管线规划总体情况
根据世园会园区规划需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情况,园区内共规划设置7种主要管线,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再生水等。另外包括给水加压泵站、给水高位水池、电力10KV变电站、通信移动基站、燃气三联供、直燃机、再生水加压泵站等市政配套设施。
根据世园会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世园会周边区域市政设施及管线综合专项规划,结合园区管线建设及配套规划情况,对园区管线综合的规划种类、容量、间距、竖向、实施可行性等进行了全面复核,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按照调整后的规划进行实施。
三、复核前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存在问题
1、管线综合规划与周边市政专业规划未有效衔接
《世园会周边区域市政设施及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之前,世园会园区内各专业管线除排水管线外主要通过世园大道专业管线接入,而世园大道专业管线却是“无源之水”,配套专业管线的现状及规划未与世园大道规划管线衔接,各专业规划未理顺,存在诸多问题。
2、专业管线容量偏大
因原版管线综合与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步进行,规划指标未最终确定或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展会期间的顺利运营,专业管线在规划设计时均考虑一定的余量,因此,普遍存在容量过大的问题。
3、部分管线的实施对现状苗木影响较大
根据原版管线综合设计,现状水杉路、杜仲路等道路沿线现状苗木因管线的实施将进行迁移,无法保留现状。与世园会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相悖,破坏园区整体景观效果。
4、各专业管线规划未进行全面统筹
根据世园会相关专项规划,园区内采用燃气三联供、直燃机及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供应方案为园区供热制冷,与园区规划敷设热力管线功能相冲突。
5、部分规划管线实施难度大,工程措施费用高
园区内部分专业管线规划敷设于道路沿线边坡上,实施难度大,部分管线的实施需开挖山体,景观影响较大,且工程建设费用高。
四、采取的措施
针对原版管线综合存在的问题,结合园区修规的调整,重新进行需求分析,本着“满足需求、压缩规模、尊重自然、保护苗木、核查现状、降低成本”的原则积极对其进行调整、优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编制世园会周边区域市政设施及管线综合规划
针对园区内与专业管线未有效衔接的情况,增加《世园会周边区域市政设施及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专业单位进行对接,确定相关市政设施站点的选址位置及新增规划管线的实施路由,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解决了“世园会-世园大道-世园会园区”之间的专业管线衔接问题。
(1)给水工程
为解决世园会的给水水源问题,提高供水保证率,与市政公用局、自来水公司研究确定世园会供水方案及给水加压泵站、高位(调节)水池的规划设置位置。
(2)燃气工程
在世园会周边燃气规划的基础上,为保障园区及周边区域燃气供应的稳定性,在天水路与东川路路口以北规划新建LNG燃气储配站,作为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备用气源。
(3)电力工程
在规划新建广水路35KV电力变电站的基础上,在世园会花艺园东侧与安置区A区之间规划新建电力35KV变电站一处,满足世园会双路供电要求,并将世园会园区供电保证率提高至99.5%以上。
(4)再生水工程
增加园区再生水专项规划,并在世园会主题区内规划敷设再生水管线系统,满足世园会展会期间及后续运营期间对再生水的需求,避免后期再生水管线的实施对园区造成的破坏。并在园区南侧增设污水处理设施,为园区及周边提供再生水。
2、核减规划管线容量,降低工程投资
结合世园会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指标,对园区内各专业管线的规划容量、设置路由等进行认真核算与方案比选,并确定园区规划专业管线容量满足世园会展会期间需求即可,核减规划管线容量及设置长度,优化设计方案,并对已经实施的管线予以确认,不再调整,以降低工程投资。
(1)减少电力、通信、燃气等专业管线的规划容量
结合园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及各片区规划指标,认真核算片区内各市政专业的需求量,合理设置专业管线的规划容量。经核算,园区内部分位置的电力管线由24孔调整为12~18孔;通信管线由各家运营商合建,调整为多家管孔共用,管孔数量减少了一半;园区内燃气规划管径由DN300、DN150调整为DN250、DN100。
(2)取消园区热力管线的敷设
因园区内规划道路较窄,沿线规划管线种类较多,实施难度大,结合《世园会园区供热与制冷专项规划》的编制,将园区内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等需求,按照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的理念,主要采用了燃气三联供、燃气直燃机、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供应方案,既节约了能源,又可取消热力管线。同时,将世园会东侧的安置区、玫瑰庭院等小区内需要的热力管线改为沿世园大道、规划纵五路等道路管线。因此,取消了园区内热力管线的敷设,有效解决了园区地下空间不足的问题。
(3)主题区内增加再生水管线的敷设
为体现世园会园区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保证世园会在展会期间及展后对再生水的需求,避免后期再生水管线的实施对园区现状造成破坏,在主题区规划道路沿线绿化带内增设再生水管线。主要满足园区内道路浇洒、绿化喷灌、景观补水等需求。
3、优化设计方案,保护现状苗木
毕家上流水库东西两侧现状杜仲、水杉树木生长情况较好,景观效果明显,按照原版管线综合规划,专业管线的实施将对沿线现状苗木造成较大影响。为保护道路沿线现状苗木,对道路沿线规划管线优化调整如下:
(1)杜仲路
杜仲路现状宽度4~8米不等,规划为满足车辆双向行驶,确定宽度为7米,按此实施杜仲树将大量迁移,破坏杜仲路现状景观。为保护现状杜仲林,施工前由测绘单位按照道路规划宽度实地放线,现场进行调整:经过计算在满足各项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电力、通信等管线建设规模,压缩了相互之间的间距,并将道路宽度由7米调整为6米,同时,向东偏移1米,利用东侧截洪沟并经技术处理,既可截洪,又可行车。通过以上调整,解决了道路、管线与杜仲林的矛盾。调整后杜仲路管线横断面图见图2。
图2杜仲路管线规划横断面图
(2)水杉路
因水杉路大部分现状道路仅有4米宽,不能满足地下管线敷设要求,将规划沿水杉路敷设的燃气、再生水管线调整至外环路A1、B1线,同时核减电力、通信规划孔数并适当减小管线平面间距,规划G线至规划E线段4米宽路段规划设置简易综合管沟(见图3),将电力、通信、给水管道敷设在综合管沟内,以减少管线施工开挖宽度,保护了沿线现状水杉。
图3水杉路管线规划横断面图
4、优化天水路管线实施方案,确保天水路交通畅通
天水路车行道现状宽度仅有12米,两侧无人行道,是世园会南北之间唯一能够贯穿东西的主要道路,不但交通功能重要,且各类管线的敷设也是最佳位置。但因天水路是园区建设期间的唯一施工、办公进出道路。为确保天水路正常交通,将能够分流的管线全部通过其他道路进行分流,仅保留18孔电力管线、DN600给水管道、DN250中压燃气管道和雨水边沟等市政管线。在道路南侧行道树之外规划增加宽度为4.5米的人行道,将管线敷设在人行道下(见图4)。
规划方案调整后,在满足市政专业管线规划敷设要求的基础上,增设了人行步道,增强天水路沿线人行系统通行能力,有利于园区东西向游客的疏散。同时降低管线施工难度,减少工程投资。
图4天水路管线规划横断面图
5、召开管线协调会议,对管线综合进行联合审查
针对园区管线综合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世园执委会组织各相关设计团队及专业管线单位多次召开管线综合协调会议。结合园区现场建设进度实际情况,对设计单位调整的管线综合规划进行联合审查,对规划管线位于道路护坡上或者与现状苗木相冲突的位置提出解决措施,优化设计方案,使管线综合规划中规划管线位置具备实施条件,协调专业管线实施顺序。使调整完成的园区管线综合规划既能满足规划设置要求,又能满足现场实施条件要求。
五、实施情况及总结
[关键词] 物流园区 评价指标 定量化 模型
一、引言
目前物流园区方案比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定断,客观性相关研究指标尚不全面系统。因此,有必要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从而为方案的优选与决策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二、比选模型的建立
物流园区规划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从园区的节点特性、技术特性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影响出发,最终选取9项指标构建模型(见下图)。
图 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三、评价指标量化
1.规模适应性
反映物流园区规划能力对营运年实际需求的满足程度。物流需求与园区设计能力之比即能力饱和度予以衡量,其计算公式:
(1)
式中,为饱和度,为物流需求水平,为园区设计能力。一般认为需求与供给能力之比处于0.75~0.85较为适宜。
2.土地可获性
反映园区获得土地并向周围扩展的可能度。可以用园区规划面积与周围可扩展用地面积来进行量化: (2)
S为土地可获面积,为园区规划用地面积,为园区周围各种用地性质面积,分别为权重,可用各类土地面积的价格比确定。
3.物流集散点覆盖度
反映物流园区对各集散点的覆盖程度。可用物流园区与各集散点之间的加权径路距离予以表示:
(3)
式中,为物流园区至第个物流中心径路距离,其值可用至各配送点的加权径路距离来表示;权重系数,由物流量来确定。
4.交通可达性
反映物流园区与多种交通方式终端衔接的快速可达性。可依据各终端抵达园区时间的多少,采用货物换装量加权计算:
(4)
表示各交通方式终端到达物流园区的平均耗用时间。为换装货物量来表示的权重系数。
5.物流量分担率
反映物流园区分担区域物流量能力大小:
(5)
式中分布表示物流园区日平均物流量和日总平均物流量。
6.与市内配送网络协调性
反映配送网络对园区的支撑程度。可用园区到达物流量与市内配送网络疏散物流量之比表示:
(6)
分别为日均到达和配送物流量。
7.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性
反映物流园区对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遵照度。可用规划面积与城市总规中预留面积之重合度表示:
(7)
式中指规划园区用地面积;指实际布局区域面积。
8.物流园区投资
反映建设投资难易程度。考虑可整合现状既有资源,各费用的计算需充分考虑其时间价值:
(8)
式中为既有资源可利用比重,为既有资源的整合价值;为园区新建估算投资额。
9.工业特征适应性
反映物流园区与周边工业、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适应性。可用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其产品规模来衡量: (9)
式中表示园区适应量,为行业的年工业总产值;为行业年产品处理量,为换算系数,可用行业单位产品占用物流设施资源建立。
四、结束语
本文在对物流园区特性把握的基础上,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定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各不相同,在确定指标实际值后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弥补评价中过度依赖专家主观决策的缺陷,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参考文献:
(一)强化城镇管理。一是队伍建设。根据《__市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方案》文件要求,__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和__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所的工作人员已全部配齐。二是学习培训。组织城建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相关法律条规,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切实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三是按照城镇建设“一书两证”要求,严格实施城镇建筑管理。初步探索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联合土地、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行使职权的管理模式,做好审批发证前的初审和上报以及“限上、限下”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逐步规范城镇建筑的建设程序,确保城镇建设依法依规进行。
(二)加大投入力度。一是造林增绿。2015年新投资50万元,在__路两侧3300米主街路段栽种灌木2000余株,在镇区、沙束路两侧栽种女贞树、小叶黄杨面积1500平方米。二是完善给排水网。投资170万修建了镇区主街南侧通向__大东支和主街北侧通向迎春渠两条排水管网,解决了困扰镇区多年的排水难题。三是构建商贸中心。投资580万元,完成了__镇商贸中心(__市场)2300米的“三纵三横”水泥路面、两侧路面硬化及排水管道工程。四是天网工程。投资30余万元在镇区各主要路口安装了32个高清监控探头。五是城镇环境卫生。镇政府出资24万元对镇区卫生进行了承包,整洁了镇区环境卫生。
(三)优化发展环境。一方面是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全面落实“两个代办”服务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抓好园区建设。新修水泥路800平方米,在园区__路段两侧栽种灌木1000余株,在园区主路两侧新栽红榉树300棵,载种西府海棠600棵。目前,园区已入驻10家企业,我们正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使签约项目尽早入驻开工。2014年以来,华旗、华远、常丰、新泰四家企业获批了“__省优质产品”荣誉称号,其中常丰线缆有限公司充分依托人才优势和科技实力,进行科技研发,连续获得六项专利。
(一)执法力度薄弱,城建管理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我镇的城建办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执法权限,__市派驻的人员不具备综合执法能力,导致城建管理执法缺位,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完全制止,建议上级部门派驻具备综合执法能力队伍或授权镇级相应执法权限,从而改变执法薄弱的现状。
(二)空心村现象严重,村庄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
(三)政府对小城镇建设投入不足,民间资本运用乏力,公用服务设施不到位。四是土地指标紧张制约了项目建设。
(一)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照镇总体规划设计要求,实现建设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等统筹推进,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我镇于2006年委托__信达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镇总体规划,于2012年完成了镇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2014年,由于__市城乡总体规划的调整,我镇再次聘请__信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__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现已初步完成__镇总体规划设计,同步推进全镇45个村依据镇总体规划制定村总体规划,目前已有11个村完成了村庄总体规划。
(一)加强园区软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发展层次
1、认真开展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及省级园区相关数据复核工作,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按照《省工信厅关于开展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申报省级工业园区相关数据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主要针对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否协调,部分入园企业在云南省工业园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上无位置数据进行认真复核。并编制复核说明文本上报。
坚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科学性”的原则,围绕省委产业和“三张牌”、红河州委六大产业,并结合我市“十三五”时期五大产业规划布局,来完善、深化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对入园企业进行了情况复核。将园区范围外的25家重点企业纳入园区范畴统一管理,增强了园区发展后劲,提升园区经济总量和产业层次。
2、认真开展沙甸冲坡哨冶金加工产业区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促进老工业片区提质增效。
园区以关停鼓风炉为契机,规划冲坡哨冶金加工产业区优化升级,分析沙甸冲坡哨地区工业发展的资源现状和28家企业现状,为改善冲坡哨地区的环境质量为目标,开展富氧熔池熔炼粗铅冶炼技术研究和装备建设,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着力延伸产业链,扩大应用消费市场,培育发展新业态,强化节能减排,引导绿色发展,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布局合理的产业集群,促进地区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助推经济优质发展。目前,《个旧市沙甸冲坡哨冶金加工产业区优化升级实施方案》、《个旧市沙甸冲坡哨冶金加工产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
(二)加强“园中园”开发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步伐
1、努力推进现代制造产业区建设。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区、产业转型起步区,绿色发展样板区、仓储物流园和新型轻工产业园融合发展示范区。主要发展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服装制造、工艺品、金属制品等加工制造产业,或以经开区、综保区外的进出口加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的关联配套产业,同时“立足滇南城市群,融入东盟经济圈”,配套发展原矿仓储、金属成品仓储、物流运输、仓单质押、物流金融进驻的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打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瓶颈。目前,已先后完成初步设计、可研、水保、矿覆、地灾评估、用地报批和征收,完成征地691.4349亩,累计投入资金27700.5001万元,A4栋标准厂房已建成并完成竣工验收及结算审核工作。待施工方进行项目移交后管委会将实施厂房管理工作。
2、以做优选矿行业为切入,大力推进北部园区三道水片区建设。
园区以做优选矿行业为切入,以发挥有色矿业优势,做大做强、优化重组传统有色冶金产业为根本,遵循“集中布局,总量控制、淘汰落后,分类指导、规范管理”的原则,搭建民营选矿平台,积极统筹、协调、推进北部选矿园三道水片区的建设,加快推进选矿产业发展和集聚。目前,北部选矿试验示范区(三道水民营选矿片区)已完成2.4公里入园道路、园区主干道(1号道路)、园区供水系统、排水及排污设施、尾矿泵站系统、尾矿输送设施、10KV北部园区Ⅰ、Ⅱ回线新建用电工程建设等主体公辅设施建设,2018年12月29日,成功完成公辅设施联动试车,园区已具备水、电、路、排尾、排污等主体功能运行条件,正在逐步开展边坡隐患治理、消防通道建设、管理服务用房,绿化、围护工程、园区2号、3号、4号、6号道路等后续公辅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的工作力度,提升“点对点、图对图”的建设服务力度,同时做好园区内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园区以“最实举措”为基点、“最佳环境”为目标成效,加快推进公辅设施建设。同时,园区突出服务职能,修改完善园区特色金融服务实施办法补充通知,找准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强协调服务力度,充分运用建设协调推进例会机制及挂联包保责任制,协调解决民企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为入园企业提供“一对一”高效精准的行政服务,督促指导企业开展项目设计及施工建设工作。目前,20家入园企业已有5家正在试生产,5家准备试生产,10家正在安装设备、建设厂房、场地平整分台、砌筑挡墙。按照年底全部竣工投产的要求,全面跟进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进度,奋力推进园区建成。
(三)加强园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园区
1、认真执行规划环评,严控环境准入,确保绿色园区建设。按照园区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控制铅冶炼规模、污染物排放总量,把好环境准入关,在项目引入时均严格按照园区产业规划布局,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容量的要求布控项目落地,坚决杜绝污染项目入园,对入驻园区新建项目,要求并指导企业依法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备案工作。
2、努力完成中环督整改任务,积极推进园区水污染、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做好水污染点源控制。园区要求新建项目、新入驻企业,必须具备环评审批,建设自身的水处理和净化设施,一是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形成中水使用,或者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后排放;二是生产废水,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建设生产废水深度处理设施,达标后回用于生产,循环使用。
二是做好水污染面源控制。依托个旧市鸡街、沙甸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来新建实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现已完成通水调试,并与个旧市环保局在线监控平网,按省州时限要求完成水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任务,并建立“一园一档”水环境管理档案。目前,厂区自动化运行已完成,设备调试结束,生产人员已到位,在进行试运营生产,待项目正式投运后,将净化、处理片区污水汇水,改善园区水域环境质量。
三是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完成个旧市特色工业园区水污染集中治理工程建设(即个旧市鸡街、沙甸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已向省州工信、环保部门提出销号申请,并完成验收销号。
3、认真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园区。按照“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让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基础设施绿色化、污染治理集中化、运行管理规范化。
4、认真贯彻落实《国际生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关于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9】785号文件指示精神。积极配合发改、生态环境部门完成《云南省个旧市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方案(2019-2022)》编制工作,探索园区环境污染防治的方式方法、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缺乏落实国家、省、市环保、安全、防灾等方面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2019年下半年工作重点及目标任务
(一)筑造新型工业化聚集的园区,大力现代制造产业区的建设。完成A4栋标准厂房的项目移交工作,抓住云南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及区域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区、产业转型起步区,绿色发展样板区、仓储物流园和新型轻工产业园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高效推进北部选矿试验示范区三道水片区的建设。
强化园区建设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成。积极协调云锡公司完成三道水选矿片区后续公辅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消防通道、边坡隐患治理;加强建设协调服务,继续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民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维护现场施工秩序;加强入园企业的建设管理,确保按时限要求竣工投产。
一、规划编制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4·20”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部署和相关工作安排,我县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3年7月编制完成了《县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体系规划》(2013—2020)和《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13—2020),我县在体系规划和总规的科学指引下,确立了“一县两城、以城带乡、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将镇、镇同时作为县城,新增城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就地吸纳转移农业人口数1.5万人;确定了317个灾后重建项目,现正按照科学的规划进行实施,确保2014年4月20日前全面开工,实现的跨越式发展。
我县坚持“产城一体、两化互动”,以中心城市为主导,加快中心城区现代化,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镇原有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构筑农民就近就业、自主创业、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
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方面,确立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实现小康”的重建目标,结合全县新村安置点的同步推进工作,有序并顺利的进行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住房、产业集聚、城镇综合防灾体系、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恢复重建等建设,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同规划院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具体的实施措施一是合理利用新增的城镇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与避难场所和产业用地;二是加强重点发展节点、聚居点的重建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定期评估和分析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指标,健全重建规划效能监察机制。
二、工业园区规划管理情况
2012年1月,我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攀枝花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确立了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完善了园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等内容。《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规划按照组团化、地域化、生态化的原则,将北部产居融合片区定义为我县的产业中心。工业园区由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会同重建委、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管理。园区内的建设项目选址、设计方案均需通过县规委会审查后方可实施,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企业厂房建设,从场平到竣工的各个环节都需接受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
我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了市局关于行政权力下放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未出现规划管理权违规下放的情况。
三、城乡规委会的设置和运作情况
我县至成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以来,共召开了39次会议,2012年以来,我县完善了《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章程》,由于人动,相应的调整了县规委会的组成人员,并适当的增加了公众代表的人数。每次召开规委会,均邀请了公众代表参与县规委会讨论并无记名投票决定方案是否通过,其后向大众进行公示,充分征求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后,最终形成会议纪要。
四、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
“5·12”后,我县3镇6乡均编制完成了镇(乡)总体规划,镇和镇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4·20”震前,我县委托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县域新村总体规划》;震后,我县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泸州宏吉设计院编制了各乡镇的新村安置点和聚居点,共计29个,目前,各点正同步进行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创新办法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把相关重建政策与受灾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解决好“要我建”与“我要建”的思想转变。
五、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
2011年1月,我局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乡镇抓紧落实承担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责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及相关工作,并将各乡镇的落实情况汇总上报市局。在日常工作中,我局定期组织相关村镇管理人员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新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前,各乡镇的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在新村聚居点等灾后重建工作中。
震后,泸州对口援建人员和我县特殊人才的引进,为各乡镇灾后重建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六、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一)遇到的问题
执法办事意识不强,依法行政观念淡薄。个别乡镇在农房审批过程中,碍于情面,未会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会商、审批,便擅自批建,导致个别夹道建设等低水平建设情况的出现。
地域性差异,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是虽已明文规定要求乡镇设置规划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但个别乡镇缺乏规划管理人才,现有的人员也是兼职身份;二是个别乡镇对规划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配备的人员为村官等“三支一扶”人员,人员稳定性差,加之人才流失,新人接手后上手慢,导致管理无序。
职称:总图运输工程师,从事工作:总图运输设计与管理 。
1.前言
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特定地段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提品和活动场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山地、丘陵占我国三分之二的陆地面积,而沙漠、戈壁、冰川、永久积雪、石地和高寒荒漠等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总计占全国面积的22%,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不便。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原则──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先开发缓坡丘陵地、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地和废弃地,积极引导城乡建设向地上、地下发展,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2.工程场地概况
项目场址经前期的论证及决策工作定于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江片区的南部、金沙江右岸的钒钛产业园区内。园区距攀枝花火车站约5km,距攀枝花飞机场约10km,距市中心约25km。正在建设的成昆高速公路从园区通过,并在园区留有出入口,金江片区是攀枝花的东大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地区,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
场地位于金沙江右岸河谷坡地,总体地形走势西高东低,倾向金沙江河谷。场址规划红线内地块面积为1181亩(约787720m2)。地块西接园区3号路(建设中),沿线长约1.2km,道路设计标高大致为1245m~1218m;北靠园区架空输电通廊,沿线宽约670m,地面标高为1235m~1125m;东侧两端接友邻单位用地,中部接园区2号道路,沿线长约300m,路面标高为1118m~1122m;南端接园区联络道路及山谷冲沟,地面标高为1200m~1150m。
3.原总图用地规划概要
原主工艺设计方完成的总图用地规划如下图。
该用地规划方案依据设计方所在国的相关政策及规范完成,其进厂道路从场地南侧园区一、二号道路规划联络线接引;功能分区清晰合理、物流路径简洁明确;采用大平台竖向布置,可充分配置生产作业及检修场地,利于本类工程项目的改、扩建。
建设方经过前期评估及审查后,提出相关问题有:厂区用地指标较大,达到50 m2/t,不符合我国土地利用政策;未结合山地地形,有效利用山地高差;土石方工程量巨大、竖向连接设施施工难度大、可行性较小,难以达到工程预期的工期要求;进厂道路未有效依托现有园区2号路及规划(在建)3号路,未结合考虑施工进厂便道。
4.优化总图用地规划
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反复论证各种可行性,切实保证工艺流畅、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并统筹考虑攀钢十一五钒钛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成布置于地块北部占地约480亩(东西宽510m、南北长620m),由西向东(从高至低高差约60m)依次布置原料分区(2个台阶:原料卸车平台、原料准备平台)、主生产分区(3个主工序台阶)、辅助生产分区(1个台阶);厂内干道与场地东、西侧园区2、3号道路连通,每个台阶均有干道贯通连接,可形成环形道路系统,确保满足厂区的消防、道路运输及检修需要的总体用地方案。确定。如下图。
4.1细化功能分区,优化布置形式,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与业主方等相关工艺人员密切配合,熟悉、掌握各工序间的相互关系及协同方式,合理采用联合布置形式,细化功能分区(单元模块化),在确保工艺功能及需求的前提下,大致确定各分区用地框架尺寸。
4.2根据山区场地的自然条件、工艺物料流程等优化竖向设计
搜集、熟悉场地自然条件相关资料,根据详实地形图分析地形、地貌,优化组成员通过多次场地踏勘建立对场地的直观认识,初步酝酿场地总体土地利用竖向设计方案。依据主体工艺流程及物料流程对功能分区进行竖向布置基础序列拟定,尽量使物料运输流向沿工艺流程由高至低进行。根据基础序列,对细化的功能分区进行平面布置合理组合,力求平面组合外形规则,以节约用地。与地质勘察人员深入交流,熟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初勘资料,掌握相关重要参数。将功能分区平面布置组合代入场地地形图,在规划红线内选择适宜的布置区域,其基本原则为:节约土地并利于场地内其余土地近、远期的充分利用(项目扩建、配套及相关产业集约化建设);便于先期施工及土石方就近调配。综合统筹相关因素后,选定规划红线内北部区域,毗邻园区架空输电通廊。综合初步总体土地利用竖向设计方案思路、区域等高线走向及地质情况确定厂区竖向分阶轴线。按分阶轴线方向绘制特征位置地形断面图,用功能分区平面布置组合框架尺寸在最直观的方式下推敲场地台阶的设置。统筹分析工序高差配合、通道配置、干道系统构成、地质条件、建筑基础需求、台阶竖向连接方式、排洪要求、厂区景观等,反复调整台阶的划分、各平台宽度及标高、平面布置组合。通过相关技术经济评价过滤出各要素协调平衡、与山区环境和谐相处并能有效降低生产运营中的物流成本、性价比优良的竖向设计及相应的平面布置。
4.3完善厂内干道系统
厂内干道系统在竖向设计及平面布置的确定过程中雏形已形成,依据生产过程中物料运输、检修及人员对道路的需求理顺厂内干道系统,力求便捷、顺畅,必要时形成环状路网。充分利用边角土地,以对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不造成阻碍并提供依托为原则进行道路展线克服高差连接各平台并接入园区道路网,结合施工道路力求短捷。西侧利用红线内边角地展线,克服高差12m与规划园区3号路接口,作为原料主进厂路径;东侧跨越高差50m接通至现有园区2号路,满足前期施工进场需求、完善厂区道路运输环境并为后续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条件。
5.优化效果
总图用地规划经优化后节约土地约700亩、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上百万立方米,可有效推进工程实施进度,得到工程业主方、各设计协同方、工业园区管理方的一致认可并采纳实施。
6.结语
“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将竖向设计作为山区土地利用的灵魂”是本次优化的指导思想。随着工程的实施推进,大量珍贵的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总结吸收。
参考文献:
为进一步理顺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从6月1日开始,在县政府办组织下,由县民政局牵头,会同县发改委、经贸委、高禹镇、良朋镇等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走访了良朋镇、高禹镇、建设局、开发区(递铺镇)等单位,并通过园区考察、分层座谈、网上查询等,对当前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调研。课题组在学习先进、总结经验、认真探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天子湖园区的发展历程
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县高禹工业园区。由于该园区坐落于天子湖水库旁,因此我县在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均将该园区称为天子湖园区。
1、天子湖园区概况。2003年由县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并审核通过的天子湖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7.45平方公里(发展框架近20平方公里),2004年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并审核通过的天子湖现代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为7.59平方公里(含高禹镇、良朋镇可开发的功能区面积)。而园区内符合“两规”并报经省政府批准的面积为5.68平方公里(具置为04省道以东,园区经七路以西的区块)。其中高禹区块3.82平方公里,良朋区块1.86平方公里。
2、天子湖园区管理体制的沿革。2004年3月,天子湖园区在整合并拓展原两镇工业小区的基础上成立,成立之初为单列的正科级单位;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接管,作为开发区的一块飞地进行开发;2007年3月至今,园区体制下放,由高禹镇和良朋镇按照行政区域界限,分别负责园区高禹区块和良朋区块开发。
3、天子湖园区发展现状。天子湖工业园区经过7年的风雨磨砺和艰苦创业,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享受财政封闭管理等优惠政策扶持,目前已建成面积约2.3平方公里,已修建道路长8.7km,园区渐显规模。截止当前,已引进企业52家,尤其是南方铜业、华特斯、蓝孔雀、永宁尔等一批大好高项目,促进了全县经济总量提升和产业升级,成为县域经济面对当前经济危机保持较快发展势态的重要动力源。200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97亿元,实现利税6628.8万元,预计2009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5亿元。
二、天子湖园区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在走访高禹镇、良朋镇时,两镇干部均表示:取得当前成效,主要是在2007年3月天子湖园区体制下放后,做到园区与乡镇的“责、权、利”一致,激发了两镇干部积极性,征地拆迁、平台建设、招商引资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个园区存在两个行政主体各自进行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园区没有做到“三统一”。一是规划不统一。虽然整个园区有统一的控制性详规,但没有一些具体的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两个区块分别规划的现象。如:高禹镇已在2008年完成高禹区块的绿化规划,今年良朋镇也已着手进行良朋区块的绿化规划,“一园两规”的现象不仅浪费了行政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园区整体形象的提升;二是宣传不统一。当前良朋镇主打的口号是“良朋聚良朋”,而高禹镇在2009年前主打“天子湖·高禹”,今年调整为“天子湖”,两镇宣传口号的不同阻碍了园区整体影响力的扩大;三是政策不统一。从座谈和走访中了解,两镇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这无形中增加了拆迁难度和招商成本。
2、园区没有做到“三统筹”。一是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统筹。两镇对园区企业的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共构意识和共建行动,造成两镇都建了一些,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和实际需求不大,建成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难以满足园区企业需求;二是集镇布局不统筹。园区开发推动了集镇建设进程,但当前两镇均已着手重新制定总体规划,分别选点规划集镇发展框架,这对于建设“浙北第一园”,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一中心五重镇”、促进我县北部区域中心城镇的建设都是不利的;三是规划实施不统筹。虽然整个园区有统一的控制性详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两镇年度发展重点不同,造成当前园区存在很多缺陷。如:两镇在实施园区道路和给排水工程时未进行有效对接,致使纵向道路多为断头路,两镇分界道路无人实施,建成的基础设施无法共享。
3、园区没有做到“三统用”。一是公共服务设施不统用。如:高禹镇已建成了一流的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但由于不能统用,良朋镇现也已着手规划建设企业服务中心,“一园两中心”的布局在造成行政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给入园企业办事带来了不便;二是部门配套站所不统用。如:当前两镇派出所因政府的要求,正研究是否分别在园区设立警务室,这不仅分散了部门派驻的人力,也增加派出机构的负担;三是建设资金不统用。目前园区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推进征地拆迁和平台建设。两镇分开负责投入分散了有限的资金,不利于园区的统筹建设,不利于园区的做大、做强。
三、天子湖园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建议
课题组经过调研认为,天子湖园区发展的侧重点已从征地拆迁、平台建设逐步向招商引资、园区服务转移,现有体制已逐渐显现出园区做大做强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我们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天子湖园区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有利于各类资源充分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园区开发由一个行政主体领导
1、方案内容
依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高禹镇、良朋镇建制,新设立天子湖镇(暂名)。
2、利弊分析
①有利因素。一是整个园区乃至整个区域只有一个行政主体,高度统一了“责、权、利”三者的关系,园区发展做到了“三统一”,整合资源,便于园区做大、做强;二是统一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目标,有利于县域总体规划中“一中心五重镇”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精简机关干部数量和园区管理服务人员,大大节省了行政成本。
②不利因素。一是可能会因镇村干部思想不统一、新镇政府办公楼选址位置争议等引发不稳定因素;二是丧失了因两镇并存时在征地拆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竞争态势;三是依法报批程序繁琐,且报批存在一定难度。因为,目前省政府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则控制在调整后区域面积不超过120平方公里,同时,今年是建国60周年,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省政府对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3、需配套的政策
享受“一中心五重镇”规划中应享受的所有配套政策,积极争取享受《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13号)中提及的优惠政策。
(二)园区建设由专设机构协调
(1)方案内容
成立天子湖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3名,副组长由两镇党委书记和组长所联系的副主任担任,成员若干名,由县经贸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城管局、规划与建设局、交通局等分管领导及两镇镇长、分管招商和园区建设的副镇长等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规划、宣传、政策、形象等的统一。
(2)利弊分析
①有利因素。一是实现了园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宣传;二是有利于两镇干部队伍的稳定;三是有利于调动两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四是设置简便,操作灵活。
②不利因素。领导小组是临时性机构且缺少经济杠杆调控,协调力度可能有所欠缺。
(3)配套政策
(1)协调小组主任需由县处级领导担任;
(2)成立***天子湖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和***天子湖开发有限公司等2个县级自收自支事业性单位,方便两镇融资,合力做大做强整个园区。
(三)园区开发由管委会统抓
1、方案内容
在保持原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组建天子湖园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兼任两个镇党委书记,镇长分设。统筹园区形象宣传、招商政策、融资运行和平台建设,以及整个区域的规划建设与发展。
2、利弊分析
①有利因素。一是实现了园区乃至整个区域的规划统一、宣传统一、政策统一,有利于园区做大、做强,有利于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科学布局和梯队开发,也有利于北部重镇的形成;二是有利于招商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政策,实现两镇招商公平竞争态势;三是有利于科学安排两辖区平台推进计划和两镇平台开发公司融资;四是有利于两镇领导班子稳定,有利于调动两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五是不需要上级部门报批,操作简便、灵活。
②不利因素。一是存在两个独立的行政主体和经济利益,党委书记协调两镇统筹布局园区配套设施和集镇中心位置有一定难度;二是管委会缺少经济调控杠杆,协调力度不大;三是因为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很难彻底消除两镇在招商引资中存在不良竞争现象。
3、需配套的政策
(1)管委会主任需高配为县处级领导;
(2)县财政对园区的扶持资金需经过管委会账户,并根据两镇实绩再行划拨;
城建半年工作总结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上半年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做简要的汇报,并就下半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上半年工作的进展情况
半年来,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以建设银川市的现代化卫星城镇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城、环保模范城为动力,按照“南扩西移,改旧建新,突出特色,融入银川”的思路,全面实施硬化、亮化、绿化、净化和住宅建设工程,倾力打造全区最佳人居县城,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城乡规划修编得到完善,审批执行逐步规范。
修编报批了县城总体规划、园区发展规划和集镇总体规划,城镇规划的总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不断完善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对年编制的县城总体规划进行重新修编,明确把贺兰县定位为“银川市的现代化卫星城”,将规划连接银川德胜工业园区,面积从现在的平方公里逐步扩展到平方公里,县城居住人口到年增加到万人。二是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注意科学合理的布局。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城市规划法》,要求本稿版权属于青年秘书网规划部门严格按照规划审批程序核发“一书两证”,使规划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三是完成了县城所有开发建设项目的测量、规划方案审核和定位放线工作。四是完成了个乡镇个村个村民小组庄点的详细规划工作。
(二)城乡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月份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城镇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万元,同比增长。
——基础设不断完善。投资万元新建欣兰广场西路、光明路东段、育才西路,欣兰广场西路已竣工交付使用,光明路东段预计月日竣工,育才巷西路和新街区北段道路工程待开发改造时同期进行建设。计划投资万元建设县城西区污水泵站,占地面积亩,现进入降水处理和基础开挖阶段,计划月底竣工交付使用。投资万元,在朔方北街县工会北侧三角地建设馨园广场,占地平方米(约亩),以绿化、休闲为主,绿化占。目前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月日前将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兰山公园改造全面启动,预计划月份竣工。
——县城园林绿化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全县把创建国家园林城摆在优化环境,发展经济的突出地位,精心规划设计,扩大种植量,增加县城绿量,严格执行“绿色图章管制制度”。在严把苗木质量关,提高树木成活率的同时狠抓了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绿化。截止目前,园林绿化工程完成植树万株(穴),其中:栽植乔木万株,长青树万株,灌木万株(穴),时令花草墩。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达到,绿化覆盖率达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止目前,全县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园式住宅小区个万平方米。今年共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进入贺兰,按县城总体规划共开发建设项目项,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续建项目项,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新建项目项,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现已开工建设项目项,其它正在进行拆迁、施工图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月日前将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年内将有万平方米建成竣工交付使用。
——旧城改造拆迁力度加大。严格按照《贺兰县拆迁管理办法》依法实施县城处平房拆迁,计划拆迁户,现已拆迁户。其中,永泰兴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拆迁建设的工行后的住宅楼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其他正在拆迁。贺兰一中西侧有拆迁户户,平方米,已拆户。豪森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北街粮库区域涉及的户拆迁户和民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桃林一组涉及的约户拆迁户,目前正在协商之中。启动实施了宁煤集团生活区规划建设,前期征地工作基本结束,涉及新胜村二、八组庄点拆迁工作,待资金到位后实施拆迁。完成了银川市北环高速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和线拓宽改造的前期协调工作。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投资万元,实施了立岗、洪广镇政府办公大楼新建工程,目前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计划年底交付使用。实施了农民新居工程,制定并印发了《贺兰县农民村庄五年规划建设实施意见》,与各乡镇场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了任务,明确了奖罚。目前,已开工建设的新建庄点有个,基本完成建设的有户,下地基的户。
——城市经营工作稳步推进。加大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对全县固定资产进行了分类计帐,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了融资工作力度,加强和商业银行的合作,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宁夏支行建立新的信用关系,争取中长期的信用贷款,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三)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认真贯彻了国务院《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通过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政府下达的指标。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加强了地籍信息的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土地产权管理,开展了城镇住房登记证发证工作,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建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精神,规范了县城、园区规划区内及农民宅基地的管理,维护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半年来共制止非法案件起,拆除违章建筑平方米,复垦毁坏的耕地亩,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的发生。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了城乡规划管理,严格了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规划预审,确保了全县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认真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确保耕地动态平衡,完成了常信乡谭渠土地整理项目公顷并经国土资源厅验收,完成了洪广镇北庙村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积极做好习岗镇、常信乡公顷土地项目的申报工作。全面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共挂牌出让土地宗,收取土地出让金万元全部上缴财政。
(四)环保工作成效明显。
进一步理顺了环保机构管理体制,强化了环保部门的监督职能,配合“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活动,狠抓了重点污染企业的废水排放和污染达标工作,得到了自治区人大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广泛开展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县城活动,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认真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德胜工业园区和暖泉工业区的监督管理,完成了个建设环境评价项目的预审和个项目的审批,有效防止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五)抗震设防工作逐步规范。
严格执行了《贺兰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完成了家拟建项目的确认审批,完善了个重点单位,个乡镇场,个大中型企业的地震应急预案。
(六)城市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加大城乡综合整治力度,认真抓好“三乱”专项整治工作,全面维护县城交通秩序。集中对银河路及文化广场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临时摊点摆放进行整治,通过指定停车及摊点位置,进一步规范了车辆运营和商贩经营行为;强化了沿街各单位、个体户的门前“三包”和户外广告的管理,清理烟草广告多处;加大了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力度,清理垃圾达吨。接管新贸市场环卫工作井然有序,卫生死角得到有效清理;加大了环卫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了硬件设施水平;社区工作突出了宣传教育、培训就业的主题,加强了治安防范和矛盾调处,解决了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活动蓬勃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缺乏创新理念,发展眼光不够远,水系规划和大项目、标志性建筑还没有策划。
二是在基建规划方案审查中缺乏专业人才,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不强,布局不尽合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监察力度不够,个别工程存在不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
三是征地拆迁、物业管理、分户供暖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还不能完全妥善处理,群众上访现象还时有发生。
四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县城道路及部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
五是“三创工作”进展不平衡,尤其是县城绿化、美化档次还很低,停留在平面的状态,没有立体的感觉,离国家园林城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六是城市管理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社区工作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物业管理不够规范。
三、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一)尽快完成县城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认真做好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一是要将完成的规划及时报请自治区建设厅审查,人大通过后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尽快完成报批工作。二是要做好正在实施的各项建设工程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坚决杜绝不按规划进行建设的各种违规行为。三是认真做好各乡镇总体规划的监督执行和新建村庄规划的监察工作。四是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新建项目的拆迁、测量和规划方案的评审工作。
(二)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进行审批,强化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意识,对全县的建设项目进行综合检查,确保全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要加大小城镇的改造建设力度。在全面完成洪广、立岗镇政府办公楼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道路改造、供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工程。积极争取区、市小城镇改造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和资金投入,协调金贵、常信做好集镇改造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力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四是要认真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要认真抓好续建、新建住宅小区的工程质量,全面推进县城平房区的拆迁改造建设进度,抓紧时间完成西区污水泵站和兰山公园的改造建设,积极协调实施宁煤集团生活区建设和村庄搬迁。抓紧实施东区集中供热工程。五是进一步规范天然气的使用和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六是加强项目的抗震设防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能力和工程质量。
(三)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土地的招拍挂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要继续严格执行保护耕地的各项政策,严格控制养殖用地、林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杜绝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完善保护基本农田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二是要密切关注县城和集镇规划区内违章建设动态,有效遏止乱占乱建行为。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区和集镇庄点的管理,确保“百户村庄”工程顺利推进。三是要全面掌握县城规划区内土地总体利用情况,对每一块土地价值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分析,严格完善土地的招拍挂手续,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价值,为城乡建设聚集资金。四是认真贯彻落实《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矿产资源开采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抓好贺兰山东麓我县境内的采砂整治工作。
(一)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城镇化水平。
1、加强规划策划,落实“两轴三圈”空间战略。
(1)策划打造“两轴”,开展重要节点规划。在南起老城及河口、北至西江新城滨江带区域,以新城快线和河杨公路为依托,做好“两轴”(精品生活服务轴和高端产业联系轴)策划。一是开展区域范围项目、功能、形象策划,推动新旧城区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如加快“云谷”整体概念性规划暨城市设计的编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现已完成现状地形图(1:500)的测绘,修改完善了“云谷”交通组织图、启动区效果图、整体效果图和总平面图,组织开展了“云谷”整体概念性规划暨城市设计的招投标工作;加快新城快线的建设和形象设计,对新城快线余村段(南起新城快线与324国道交叉点,北至新城快线分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制订了余村周边地区景观优化设计方案;对云浮东站周边及各条出入主干道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突出宣传平台的作用,兼顾实际需要以及整体协调,使东站站场及周边一带的功能配套既实用、便民,又有品位、时尚。二是提早谋划“两轴”范围要发展的建设用地。将按省住建厅部署,开展“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加强与云浮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做好云城组团北片区、西片区以及西江新城沿江片区、中央商务区以北片区、河杨公路热电联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等“两轴”可发展的建设用地控规编制工作。其中,已与云城组团北片区控规中标单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技术咨询合同;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发展规划与详细设计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新城中央商务区以北片区控规、文化艺术中心片区控规划正修改完善。
(2)统筹“三圈”相关规划。一是组织编制中心城区重要法定规划。目前根据行政区划的调整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对西江新城总体规划、六都组团分区规划及六都组团启动区控规进行梳理、调整,把云安区的商贸金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居住、行政服务等功能向西江新城集中,强化西江新城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环境吸引力。南园启动区总体规划已完成征求意见、批前公示及专家评审会等系列工作,正在修改完善。南园西片区控规近日再次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二是跟进云浮新区相关专项规划的审批、报备工作。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已印发实施,并于6月12日与新区低碳生态发展规划、水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上报省发改委备案。三是强化专项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充分发挥“三规合一”优势,加快新城公共设施、道路竖向、市政管线综合等专项规划编制。其中,新城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已于5月18日上报市政府审批,待按市府办意见补充批前公示环节后再报;已完成新城公共配套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现正修改完善;新城电网专项规划已于3月18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同意,现正修改完善。
2、强化规划引控,推动现代生态城市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云浮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构建科学合理、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生态安全格局。已完成生态控制线调研工作,《云浮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印发,6月30日确定中标单位为深圳市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云浮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体)。二是统筹规划西江岸线资源,形成了《西江云浮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研究报告》(包括现状图、规划布局图、管理办法),现根据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市政府,同时配合西江码头整治工作。三是加强新
城北湖启动区项目规划对接,严格对北湖景观设计、标高进行把关。目前正在细化完善景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四是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标准划定新城东山森林公园范围,推进公园规划设计,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工程。目前已划定东山森林公园控制范围,并提交市林业局作参考。五是统筹编制相关规划。修编中心城区云城组团“三旧”改造规划,灵活用好棚户区改造和空间管理政策,推进旧城成片连片改造,现正对规划修编成果进行公示。六是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全市域内谋划好资源配置、城市等级、产业布局等功能,构建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三者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相互统一的规划体系。目前已落实规划经费。3、健全规划制度,规范城区建设管理。
一是强化依法规划建设。组织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审议了原钢铁厂“三旧”改造项目相关调整事项等6个议题。二是制定切合实际和适合发展的规划技术标准,结合《云浮市中心城区云城组团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通则》,修订《云浮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已完成二次征求意见,现正修改完善。三是积极配合省派驻云浮城乡规划督察员开展工作。配合到各县(市、区)进行调研,协助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接访群众规划投诉。目前,已综合形成《云浮市历史建筑保护情况报告》及《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情况表》报市政府和省住建厅,并按省、市的要求,制定了《云浮市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的实施方案》,现正上报市政府审定。四是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体制。针对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三规合一”试点工作以来的实践经验,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已形成了调研报告初稿,现正在修改完善。五是以作为省遥感监测执法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配合做好我市城市总体规划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及违法图斑处理工作。
(二)配合项目建设,加强规划服务。
全力配合省、市重点工作、项目,完善市政等各项基础设施,依法、高效办理规划业务,为中心城区提质提供规划服务。今年以来办理市国土规划局来函的业务案件117宗,其中用地规划业务40宗,工程管理业务10宗,市政道路业务7宗,其他业务60宗;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30项,竣工验收测量29宗、放线测量16宗、市政管线测量4宗,完成了云谷项目2.4平方公里1:5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在用地选址方面,认真做好云浮新区互通立交工程、民办三立凤凰学校等选址工作,积极配合各类征地留用地和拆迁回迁地的安置及道路排水设计,对已审批的“三旧”改造项目进行规划对接核实并动态跟踪管理。在市政交通方面,配合金山路北段、乐谊路西段等道路贯通工程建设,调整完善金山北路(东方路至星岩四路段)及牧羊路、城区污水管网(恒大城至龙华路段)规划线路,核实清云高速跨沿江路规划方案、广梧高速增设云浮新区互通立交等项目规划,修改完善《云城区国道324沿线企业户外广告规范管理及环境整治规划(广梧高速云浮东出口示范段)》,配合完成市区新建道路命名。
(三)深化“三规合一”,夯实规划基础。
着力深化“三规合一”,逐步完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收集机制。一是加强地理信息平台建设。重构委内业务系统结构,开发基于b/s模式的规划展示系统,测试完善地形图数据规整工具软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控规数据整理与数据建库系统等功能,优化“三规合一”应用系统平台,不断完善基础数据。二是夯实中心城区规划信息基础,努力争取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工程专项试点。已形成“一张蓝图”试点工程方案送审稿,并于4月底报市政府审定后上报省住建厅。三是建设集现状与规划成果、规划审批数据于一体的、统一的、完整的“一张蓝图”数据库平台。收集整理更新四组团规划信息数据、规划方案,重点更新新城云谷启动区、新城快线二期和中央商务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完成六都组团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规整入库,为规划编制、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了云浮市中心城区gps-d级控制网和四等水准测量项目建设;通过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整理各部门数据,形成各部门数据库结合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规划报建审批系统建设,完成相关规范及数据建库的流程梳理和标准制定,完成思劳启动区三维空间建模等工作。四是配合市直部门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前期调研准备工作,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新城市政管网规划已完成初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现正修改完善;积极配合市城管局草拟我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已完成初步方案,待报市政府审定后上报省住建厅;召集相关管线单位进行市政管网普查动员,5月2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普查工作方案。五是开发利用好城建档案。上半年共整理著录城建档案资料1100多份,装订入库220多册,整理其他资料250多份,接受办理查阅资料170多次,提供利用120多卷。
(四)加强指导协调,强化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全省“三规合一”试点市的先行优势,指导开展各类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冲突问题,提高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的效率。一是加强与云浮新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的对接,配齐配强驻新城规划工作小组,专责协调、对接新城规划编制、实施等工作,主动提供规划咨询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已完成郁南县“三旧”改造规划编制征求意见稿,安塘街总体规划送审稿和安塘街消防设施专项规划及镇安镇总体规划和镇安镇片区控规,天堂镇消防设施专项规划初稿;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帮扶完成我市1条生态文明村、1条贫困村的建设规划。三是配合市重点工作开展。配合开展2016年生态文明示范镇、村督查工作,配合各县(市)开展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申报工作;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调派了8名干部参与园区建设、“三旧”改造、宜居建设、市道路贯通工作。
我委下半年将强化职能,以攻坚的劲力、改革的措施、实干的作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规划编制研究。
一是根据省住建厅的统一部署,加快编制中心城区“十
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通过这个法定规划进一步梳理、细化各重点发展片区、项目的具体建设安排,同时也解决个别建设片区、项目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二是对新城近期重点连片区域进行总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形成“总规--控规--专项规划--项目设计”良性互动的规划体系,系统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用地布局、道路设计、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问题,强化给排水、道路竖向、管线综合等市政专项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拟于10月完成规划成果。三是完成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年底前完成生态控制线详细划定、调研、建库等工作。四是加快新城相关规划设计,尽快完成《新城快线线位规划调整及沿线土地储备规划》、《云谷深化规划及设计》、《云谷功能延伸区城市设计》、《“一带两区”景观环境提升(含道路市政)》、《水景中轴的建设策划》等。五是围绕全市2016年重点工作,抓紧完成西江新城总体规划、转移工业园启动区总体规划和六都组团分区规划以及一批已经启动了的控规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六是启动云浮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招标采购。七是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编制部门“十三五”规划。(二)加强规划技术支撑。
一是做好省、市各类重点项目用地规划选址及规划建设工作。二是配合市国土规划局办理各项业务案件。三是积极配合市国土规划局、云城区政府做好各类征地留用地和拆迁回迁地的安置及道路排水设计等工作。四是继续配合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交通局等做好管线普查、市城区市政道路贯通、各高速公路与市政道路的规划建设衔接工作。五是积极配合、协调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组织、参加各项村镇学习培训、技术交流活动,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对各县(市、区)村庄整治进行技术帮扶等。六是加强与云浮新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的对接,为园区招商、项目落地提供规划依据。七是筹备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第二次会议,计划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框架下成立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历史建筑咨询、审议和评定等相关工作,完善历史建筑认定审批程序。
(三)深入推进规划信息化。
一是规整地形图数据。继续开展四组团原有地形图整理入库,推进新城快线周边用地和“两轴”片区地形图测绘及入库工作,计划年底完成中心城区约300平方公里的基础底图,为规划编制、管理及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依据。二是完善地理信息标准建设。在使用中完善全市大比例尺地形图采集及入库标准和更新制度,完善规划编制数据入库标准。争取年底前申报相关标准并争取获得奖项。三是落实三维建模工作。计划开展“云谷”片区三维建模工作,逐步推进西江新城三维模型建设,并计划年底前完成。四是推进市区管线普查工作。配合市牵头部门,计划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统一规划信息化管理模式。计划引进佛山市的先进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经验,并向四个组团规划管理部门推广,利用规划“一书三证”管理信息系统和规划项目总平面及建筑单体审核入库系统,将规划审批管理信息及时收集并入库,实现统一的规划管理信息化模式及信息收集系统,解决规划管理信息不畅、资料分散和混乱等问题,同时整体提高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