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退耕还林;存在问题;对策
甘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及省市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以坡耕地为主,宜林荒山荒地为主,以生态林为主,以个体承包制为主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严格施工,层层管护,大胆尝试,积累成功经验。截止2016年底,全县退耕还林面积12216.33hm2,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存在的问题
1.1忽视生态优先的原则,经济林比重偏大
退耕还林的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再造一个秀美的西北地区”。甘谷县1999—2006年间实施的退耕还林面积8687.27hm2,大部分为生态林,但因群众积极性不高,管护抚育不到位,林木生长不太理想,生态效益不显著;2014—2016年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达3529.07hm2,树种为苹果、核桃、花椒等经济树种,其生态防护效益不如侧柏、刺槐、油松等生态防护型树种,且重林轻草现象普遍,植被合理性欠妥。
1.2重造轻管现象仍然存在
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退耕还林管护办法,各乡镇也不同程度地将管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但由于农户的经营意识中仍有以前粗放经营的老思想,栽植树后很少管理,任凭林木杂草自由生长;退耕农户从短期经济效益考虑,在退耕地块上间作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影响林木生长;管理技术跟不上,广大退耕农户缺乏专业的修剪、抚育技术,致使树不成林。
1.3苗木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甘谷县国有苗圃的主渠道作用得不到保障,新兴的果树合作社、绿化公司因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困难,难以承载全县退耕还林和果园建设对苗木的需求,个体分散户培育的苗木品质又得不到保证,因而苗木外调现象仍然存在,这样既增大了退耕还林的成本,又延长了从起苗到栽植的黄金时间,影响了造林成活率。
1.4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
尽管《退耕还林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责任和义务,但对退耕户还缺乏有操作性的制约措施,地方政府在定性定量上不好把握,况且又没有执法权,对擅自复耕、林粮间作、林地荒芜,成活率、保存率不达标的农户,主管部门和实施乡镇只能依靠做思想工作,这样无意中加大了基层干部与退耕户的矛盾。
1.5基层林业站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甘谷县财政困难,难以保障退耕还林工程从规划、设计、实施、监理、检查验收、、林权纠纷调解、督查整改、会议、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基层工作干部甚至几年报销不了差旅车费。甘谷县林业站属乡镇管理,人员一般1~2人,且大多承担精准扶贫等乡(镇)重点工作,不能专一从事退耕还林工作。
1.6档案管理不到位
各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重视退耕还林硬件建设,轻视文件材料的归档管理工作,部分材料不完整,存在缺份少页,字迹涂改现象。
2对策与建议
2.1增加管理费用,细化管护政策
相关部门应增加地方政府的管理费用,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研究出台有操作性的管护措施和相关的处罚细则,便于基层对出现的林粮间作和随意改变退耕还林地用途的行为依法处罚,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延续和健康发展,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造福人民的重大举措。
2.2发展林下特色产业,增加退耕农户收入
应重视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在不同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引导农户在退耕还林工程未成林前适时发展特色杂粮、杂豆、蔬菜、药材及副食品,以增加农户收入。
2.3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重视管理人员培训
完成营造林20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1万亩),巩固120.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2.6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对1005万亩森林落实管护责任。森林资源消耗控制在44万立方米以内。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力争中央、省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亿元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55%,全市林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达到21亿元,生态旅游总收入力争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比上年增加20%,达到540元。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推进民生工程,维护生态资源安全,科学编制“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对接大交通、打好三张牌(绿色生态牌、产业园区牌、生态旅游牌)”为主题,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推进重点工程,提升生态水平
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核心,抓好退耕地还林到期阶段验收的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重点核查工作。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专项建设,做好2009年新增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建立完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直补到户、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等政策。
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认真总结第一期天保工程经验,启动第二期天保工程,不断探索新一轮天保工程建设管理、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森林经营、国有林场、森工企业改革、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新办法、新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推进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
(二)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增收基础
完善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结合省政府“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特色产业”和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有关政策,制定完善《*市林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制订好各县(区)及分园区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做好南江县、平昌县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工作。
突出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以桤木为主的木质原料林、以核桃为主的特色干果、竹林等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以绿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发展林特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力度,加强4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景观、景点建设及旅游线路开发,努力构造以生态旅游为骨干、产业园区为重点的新的林业产业体系。
(三)深化林权改革,激发林业活力
完善政策措施。改革和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木材流通管理机制,开展林木采伐改革试点工作。开展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符合*森林资源承载能力的木竹加工企业,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
规范林地、林木流转。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稳定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关系,建立规范有序的集体林权流转机制,依法妥善处理集体林权流转的历史遗留问题,规范我市林地林木流转行为。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探索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开展配套改革。认真落实《*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鼓励担保机构为林业信贷提供担保服务,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探索建立产权交易平台、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投融资体系。
(四)严管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严格资源林政管理。抓好“十二五”采伐限额编制工作,认真执行木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木材采伐和征占用林地监管,加强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监管,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和信息化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重要湿地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大林业执法和森林资源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力度,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加大对火案的查处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加快实施国家重点火险综合治理工程二期项目,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强化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严防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蔓延,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积极探索与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新举措。
(五)统筹城乡绿化,传播生态文明
统筹城乡绿化。扎实推进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抓好乡(镇)所在地集镇绿化美化工作,抓好新农村建设绿色家园示范点,继续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推进以*火车站、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及出口、“六库”、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巴城“八山”为重点的城乡绿化工程,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创建绿化模范县(区)、模范单位和绿化示范村,不断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和品位。
繁荣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全民生态知识,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高度重视生态文艺创作,培养得力的创作骨干队伍,切实提高生态文艺创作的质量,努力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六)强化项目工作,增强发展支撑
强力推进项目工作。抓住党和国家关心*老区发展和国家、省加强生态建设的有利契机,以国家林业投资政策为导向,组建项目争取的专门班子,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健全项目争取的激励机制,加强项目储备,争取实施新增退耕地还林工程等更多更好的生态建设和保护项目,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加快灾后生态恢复重建。抓紧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落实重建项目对接和任务分解,确保政策兑现、资金落实。切实加强重建项目资金监管和稽查,完善资金管理措施,确保资金运行安全,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和生态修复任务如期提前完成。
(七)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建设质量
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展科技推广行动和技术攻关,集成推广10项林业适用技术,大力培养树立100个林业科技致富典型,培训1000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林果苗木花卉种植骨干农民。积极转化林业科技成果,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加强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种苗质量,做好种苗生产和调剂,推进良种化进程。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林;采伐
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它是将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坡地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从而因地制宜的恢复植被的过程。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在退耕还林中,生态林的采伐问题也是很主要的一方面,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 背景分析
在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史上,退耕还林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它的着眼点在于解决目前水土流失的问题,而其深远意义远远大于这一方面。但是,现今林区的的树木正在逐年生长,特别是一些长速比较快的生态林树木应经到了该采伐的年限。所以说,如何对生态林的采伐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般情况下,生态林树种的采伐要在16年以上,但是对于一些速生生态林来说,采伐的时间就会受到约束。而且一些非速生生态林在资金补助年限到期以后,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开采,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要尽力完善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生态林的采伐能够顺利进行。如果出现不适宜的采伐现象,就会使生态林的经济价值遭到削弱,而且对于生态林本身的再生长来说也是很不利的,从根本上讲极其不利于生态林的保护建设。
2 生态林的定义
在当前,森林的生态价值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新课题。国家的相关法律明确指出,要按林业的发展状况对其实行分类管理与经营。根据森林的不同职能以及它的用途,可以把它具体分为生态林和商品林。生态林主要指的就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以及风沙对环境的危害,以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的平衡为目的,并且满足生物物种多样性需求为前提条件而建造的森林和林地。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社会的生态需求,同时具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以及竹林等。
3 退耕还林之生态林采伐问题分析
3.1 生态林树种逐渐进入采伐期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很多省试验点都开始了生态林的建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生态林已经进入到了适宜采伐的年限。比如说退耕还林区域的一些树种,像杨树和桉树等,它们的生长期比较短,而且见效比较快,通常情况下,八到十年的时间就可以进行采伐,而如果到达了十五年的生长时间,就会进入到了成熟林的阶段。而很多的速生生态林在资金补助到期以后,也会陆续的进入到适宜采伐年段。所以说,错误的开采手段,反而有可能会给林木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它未来的生长状况以及良好的生态效益。
3.2 经济效益低不利于激发林农积极性
由于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80%以上的都是生态林,但从目前的经济效益产出来看,除部分兼用树种如板栗、核桃、枣等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外,其它纯属生态林的树种几乎是没有任何收入。因此,如果不实行一定的方式采伐从中获取木材等直接收益,容易削弱林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工程造林的后续管护。尤其是一些造林承包大户,高标准的资金投入之后,仅依靠国家较少的政策资金补助一时是难以收回成本,只有通过从中不断获取更多的利益,才会更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3.3 生态林事权等级归属没有确定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国家林业重点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其生态林的事权等级归属至今还没有确定。根据2009年最新颁布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退耕还林中的生态林只有满足该办法中第七条的规定方可申报为国家级公益林,也就是说除第七条规定之外的退耕还林中的生态林归属去向没有确定,这部分生态林既不属于国家级公益林,也不属于地方级公益林,仅仅是一个国家工程上的生态林种定性,所以在采伐管理上也就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3.4 配套采伐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完善
现行的公益林采伐可依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执行。但退耕还林中生态林采伐管理制度至今还是个空白,没有具体的采伐管理制度或采伐指导意见出台。因此,容易导致林农对生态林林木的采伐无所适从、畏首畏尾,最终可能会做出减少投入、退出经营乃至直接违约等选择,“炒政府的鱿鱼”。
4 退耕还林之生态林采伐建议
4.1 正确处理生态林采伐与林农增收的关系
从目前的采伐政策来看,没有涉及到退耕还林中生态林如何采伐的问题,老百姓普遍认为生态林不能采伐,加上生态林给他们带来的直接经济产出效益几乎没有,这样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就容易出现减退。因此,在退耕还林建设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生态林采伐与林农增收的实际利益关系,允许林农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适度的采伐,实现国家要生态、百姓得实惠的双赢结合。
4.2 区别对待不同区位、树种、坡度的采伐
第一要区别对待不同生态区位的采伐。由于退耕还林涉及区位范围广,既有国家级重要的生态区位的生态林,如重要江河源头、江河两岸、重要湿地和水库、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等,也有一般生态区位的生态林。因此,在实际采伐中应有所区别对待,重要区位的国家一级公益林应当实行禁伐,国家二、三级公益林允许进行抚育或更新性质的采伐,一般生态区位的生态林允许林农进行小面积的皆伐以获取木材收益。第二要区别对待不同树种的采伐。退耕还林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纯属乔木生态林的树种较多,这些树种中既有速生树种如杨树、桉树等,也有慢生树种如樟子松等。因此,在目前情况下要允许林农逐步渐伐速生树种,并于伐后次年完成更新造林。第三要区别对待不同坡度的采伐。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坡度级统计口径,一般情况下划分为三级,即≥25度、15度~25度、
4.3 尽早出台相关配套采伐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如何采伐生态林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所以,国家应该尽早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来规划生态林的采伐工程。并根据以上两点建议从生态林采伐指标核算、伐前作业设计与审批、采伐类型与方式控制、一次性采伐蓄积与面积控制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林农和促进林农增收。
4.4 重点生态林禁止商业采伐
工程建设项目需征占用重点生态林林地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禁止在重点生态林内进行开垦、挖沙、取土、筑坟等损害生态林的行为。重点生态林管护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商品林则将有序规范地放活,使林业投资者能够取得经济效益,使海内外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林业中来,使林业发展具备更深厚的社会基础,真正实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庆博,支玲.退耕还林补偿问题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0(1).
关键词:绥芬河流域 缓冲区 保护规划
绥阳林业局施业区内拥有大小绥芬河两大水系,作为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她的存在为林区生态提供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为切实使大小绥芬河两大水系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实施对大小绥芬河流域两岸缓冲区进行规划整治和保护,为此特提出大小绥芬河流域缓冲区恢复保护规划。
1.施业区地理位置
绥阳林业局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南北长150千米,东西宽50千米,施业区总面积516451公顷。局址设在东宁市绥阳镇。
2.水文概况
施业区区内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属绥芬河水系,主要有大绥芬河、小绥芬河、大黄泥河、小黄泥河、大寒葱河、小寒葱河、细鳞河、黄金河、瑚布图河等。
大绥芬河源于吉林省珲春市西北部的森林山(图门山),全长443千米,施业区内流长160千米,总体流经汪清县、东宁县、俄罗斯,注入日本海。
小绥芬河源于双桥子林场北部神洞山,全长133千米,施业区内流长101千米,在河湾施业区汇入大绥芬河。
3.其它资源
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紫杉、松茸、东北虎、东北豹等珍稀动、植物。
4.设置缓冲区的意义
缓冲区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成为两者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在河流两岸各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区是重要的河流生态修复方法,缓冲区修复可起到分蓄和削减洪水的功能,其次,河流与缓冲区河漫滩之间的水文连通性是影响河流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此外,河岸缓冲区还具有其他修复作用,包括将洪水中污染物沉淀、过滤、净化,改善水质;截留、过滤暴雨径流,净化水体,提供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环境,保持景观的自然特征;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休闲空间等。因此,修复缓冲区生态对增加动植物物种种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治理水土流失、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均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价值。
5.流域缓冲区现状
施业区内大小绥芬河及溪流流域缓冲区视河流的宽度、受干扰情况而确定。
大小绥芬河流域缓冲区的宽度为:无人为干扰区(山地、湿地、丘陵和林地)两岸各10米;人为干扰区(耕地、两荒地、地栽木耳摆放地)两岸各20米、人为干扰区(居民区、道路)两岸各30米。
大小绥芬河区域内缓冲区总面积为321.4公顷,其中大绥芬河流域缓冲区为150.6公顷,小绥芬河流域缓冲区为170.8公顷;其中大绥芬河流域缓冲区各段无人为干扰区面积为112.2公顷、各段人为干扰区面积为38.4公顷,小绥芬河流域缓冲区各段无人为干扰区面积为128.7公顷、各段人为干扰区面积为42.1公顷。
缓冲区内各段无人为干扰区由于是水保林、封山育林区,所以这段流域生态系统连续完整。
缓冲区内各段人为干扰区由于受人为对河流的开发治理修建的道路、堤防和硬质化边坡等,对自然缓冲区的连续化,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各段人为干扰区内来自耕地、地栽木耳摆放地及居民点潜在影响主要体现为,农药、化肥的使用因地表径流致使残留农药、氮和磷流入河中,产生的食用菌废料、生活垃圾被人为倾倒于河岸,对缓冲区的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恢复缓冲区内各段人为干扰区的生境是十分必要的。
6.改善和恢复缓冲区的方法
6.1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具体讲就是对缓冲区内各段人为干扰区的耕地逐年进行规划退耕还林,恢复缓冲区的固有功能,减少缓冲区内各段的人为干扰,逐步增大缓冲区的连续性;同时利用湿地植物构建新的水生植物系统综合人工湿地、微生物及水生动物协同净化等原理设计的生态修复系统,可除去流如河中水体的营养盐和有机物,从而达到构建具有完整营养级结构的水生动植物生态缓冲系统。
6.2生态护岸恢复
对河岸进行加固,防止河道淤积、侵蚀和下切,同时多孔护岸材料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障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透水的护岸保证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也保证了生态脆弱缓冲区的功能的加强。
6.3垃圾清理恢复
在制定林地垃圾管理办法和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对缓冲区内各段人为干扰区的各种垃圾进行清理,改善该区的林地卫生环境,增强缓冲区多种修复功能,从而达到修复河流水环境的目的。
7.保障措施及时限
7.1制定退耕还林计划
在已往对缓冲区耕地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逐年对缓冲区内各段人为干扰区的耕地、地栽木耳摆放地进行规划退耕还林,恢复缓冲区的固有自然生态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缓冲区内各段的人为干扰,还大小绥芬河水系整体优良水环境。
7.2实施专业整治和监督
按照“森林认证”的要求及现实形式,认真执行《绥阳林业局施业区内林地垃圾管理实施方案》和《绥阳林业局食用菌摆放地及废料处理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绘制缓冲区两岸专项管理区划示意图,对缓冲区两岸进行专项清理和整治,定期检查监督和总结。
1林地资源现状
①林地种类:有林地面积253437.5hm2,占72.94%;疏林地面积950.8hm2,占0.27%;灌木林地面积38316.5hm2,占11.03%;未成林地面积1338.2hm2,占0.39%;苗圃地面积40.2hm2;无立木林地面积8634.6hm2,占2.49%;宜林地面积44456.2hm2,占12.80%;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272.5hm2,占0.08%。②林地权属:国有林地面积239876.3hm2,占69.04%;集体林地面积107570.2hm2,占30.96%。③森林起源:天然林面积216767.2hm2,占74.30%;人工林面积74986.8hm2,占25.70%。④各类林木蓄积量:全旗活立木总蓄积431.79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429.41万m3,占99.45%;疏林地蓄积0.58万m3,占0.13%;四旁树蓄积1.80万m3,占0.42%。
2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效
2.1林业建设现状
扎赉特旗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制定了多项鼓励林业建设的优惠政策。近年来,经过全旗人民的不懈努力,营造的生态公益林面积逐年增加、植被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2管理和保护现状
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认真贯彻《森林法》,制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办法及时核发林权证;每年组织营造林实绩检查验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切实保护林地,严控毁林开垦和不合理征用、占用林地;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管理档案,使林业资源经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森林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扎旗森林防火机构健全,成立了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在林业局内设立防火办公室,负责防火的日常工作,防火制度健全,防火机制完善。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显著。病虫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立了相应机构,安排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了专业设备,制定了规章制度,经过长期努力,实现了全旗境内无病虫害大发生、大流行的森防目标。野生动植物得以有效保护。由于野生动植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扎旗大力开展了保护野生动植物知识的宣传活动,强化了管护措施。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严厉打击捕杀野生动物、盗挖野生植物的行为,有效地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低
树种单一,新品种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造林工程总是出现第一年成活第二年回枝的现象。严重挫伤了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少,阔叶林多,针叶林少,难以发挥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
2.3.2缺乏一套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体系
长期以来,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很少,特别是新造林没有管护投入,难以巩固建设成果。
2.3.3部分树种规划设计不尽合理,建设重点不突出
有些地方在分解退耕还林计划时,实行平均分配,利益均摊,没有达到集中连片治理的目的,对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域却没有优先退下来。少数地方片面追求规模、速度,没有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种选择不尽合理,造林后的管护跟不上,集约化经营的程度不高,仍存在重造轻管的倾向,长此以往产生新的低产、低效林分。
2.3.4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2.3.5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
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3.6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经费短缺
由于财政属困难财政,无力投入资金,因而影响着全旗林业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态需求与林地供给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林地保护利用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林地利用结构中,商品林比重偏小。全旗林地面积中,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公益林地面积30.42万hm2,占87.85%;以生产木材及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地面积仅有4.21万hm2,占12.15%。强调林地生态功能的同时,也应该适当注意林地的经济功能。不然,这势必限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用地的安排,一定程度影响到农牧民造林的积极性。林地用途管制任务艰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全旗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加之国家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的用地项目将向林地转移。预测未来10a,全旗占用征收林地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同时,禁止毁林开垦,禁牧舍饲,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管理形势依然严峻。
3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外部条件
一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扎赉特旗加快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将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及其后续产业等国家重点工程。扎赉特旗应借助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可促进形成有利于林地保护利用的新机制,形成多种林地经营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林地经营利用和保护事业。
三是目前恰逢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先行完成之际,针对扎赉特旗的主体功能定位、国土利用格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为今后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把握区域控制和发展方向的依据,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规划方法与经验。
3.2内部条件
一是几年来,扎赉特旗牢固树立“美丽与发展双赢”理念,坚持优先保护、积极建设、合理利用三步并进,不断加快生态保护和建设步伐,努力建设“山水共融、生态共享、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对此,全旗广大干部群众已形成共识,如今正在形成全社会造林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林政管理,防止非法侵占林地。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利用管理,根据林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使林地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及时更新林地管理档案,做好林权登记工作,明晰权属,保护权利人合法利益;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行为,有效保护林地资源。三是土地退化得到整体遏制,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森林资源快速增加,林草植被盖度大幅度提高,南部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条件改善。不仅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还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3.3面临的挑战
一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受着占用林地和节能减排的压力。近些年来,随着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及国家促进产业转移政策,扎赉特旗为了推进经济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引进了一批新型工业项目,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将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加快生态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存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很脆弱,生态建设还需要巩固和大力发展。扎赉特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正在进行中,林业生态建设正经历着由以生态效益为主向生态和经济效益兼顾的转变,过去有林地管理和经营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难题亟待解决。三是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也要满足人们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加强林业产业建设,提高林地经营利用水平,优化林地资源配置,增强林业市场化程度和林产品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这是扎赉特旗林业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
4林业工程建设发展方向
4.1保障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用地
继续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强对沙化土地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增强生态庇护能力,减少和预防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2保证重点公益林地的发展空间
加强对重点公益林的经营管理,提高重点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殖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探索非国有公益林收购或置换、租借、补偿等机制,保障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空间。
4.3科学评定林地质量,因地制宜地利用林地
根据与森林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土壤、地形特征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交通条件,对林地质量进行综合评定,林地质量等级划分5个等级。全旗林地面积中,Ⅰ级林地面积1527.2hm2,占林地面积0.44%;Ⅱ级林地面积191892.9hm2,占林地面积55.38%;Ⅲ级林地面积150167.3hm2,占43.33%;Ⅳ级林地面积2945.0hm2,占0.85%。按照林地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及自然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林地经营目标和利用模式,做到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一般地,扎赉特旗林地利用模式为:Ⅱ级林地,适宜乔木防护林兼经济林;Ⅲ级林地,适宜培育乔灌防护林及经济林;Ⅳ级林地,适宜灌木防护林。
4.4实施森林质量工程
通过扩大有林地规模、合理确定森林培育模式、实施森林抚育和更新等措施,增加森林资源数量,丰富林产品供给,提高森林碳汇功能。扎赉特旗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应以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为主,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林模式推行“两行一带”和“窄林带、宽草带”,以利于实行禁牧舍饲。造林树种以樟子松、杨树、榆树、山杏、黄柳等经济生态兼用型为主,为发展后续产业储备资源。
4.5加快造林绿化进程
关键词:林地资源;林地保护;对策措施;泸水县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1林地资源概况
泸水县地处高山峡谷,相对高差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突出。林业用地面积265 788.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6%;非林业用地面积43 370.7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4%。生态公益林(地)面积141 670.8hm2;商品林(地)面积124 112.6hm2。两类林地比例为53.3:46.7,宜林地面积为5 113.5hm2。泸水县林业建设以公益林建设为主,全县森林覆盖率71.3%,林地绿化率82.5%。全县活立木蓄积量35 672 530m2,其中:乔木林木蓄积35 622 710hm2,疏林地蓄积6 680m2,散生木蓄积12 370m2,四旁树蓄积3 077m2。全县人工林与天然林总面积254 978.2hm3,总蓄积为35 672 530m3,其中:人工林面积11 259.0hm2,蓄积195 280m3,分别占人工林与天然林总面积、总蓄积的4.4%、5.8%;天然林面积243 719.2hm2,蓄积35 477 250m3,分别占人工林与天然林总面积蓄积的95.6%、94.2%;全县年净生长量902 250m3,生长量大于消耗量。
2存在的问题
2.1林地资源经营粗放
经营水平低,林分质量不高,单位产量低。特别是人工林造林质量不高,结构配置不合理,经营粗放,林地综合利用价值低。宜林荒山未得到合理开发,林地利用不充分。
2.2林地资源保护意识不足
2.2.1没有正确处理好林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没有正视近期和长期利益的关系;
2.2.2依法规范使用林地资源的法制意识淡薄,随意非法占用林地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林地资源保护工作难度大;
2.2.3由于没有合理的林地资源保护利用长远规划,使林地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
2.2.4林地资源保护执法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林地非法流失;
2.2.5林地资源保护措施科技含量低,无科学有效的监测监控措施,在林地资源保护上仍采取传统的管理办法。
3林地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根据泸水县林地资源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使林业健康快速发展,保护林地资源迫在眉睫。
3.1认真做好林地资源保护利用长远总体规划
林地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是对林地资源的分配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统筹协调和安排的战略。应按泸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林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地域条件,对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和计划分配,以达到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
3.2建立健全林地资源台帐管理制度
按照林地资源保护利用的长远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林地资源的台帐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林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持林地资源数据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利用它对林地资源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督。
3.3建立林地资源有偿使用体系
鼓励林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林农优惠政策,对宜林荒山的林地资源进行有偿承包,确保林地资源的流失。
3.4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制
林地资源利用上决策部门要有长远目光,在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好林地资源与经济发展、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重视林地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建立机制,切实把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3.5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法制意识
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林地资源意识和领导对保护林地资源的认识度,为保护林地资源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6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执法力度
3.6.1由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配套政策尚未完善,林农对保护林地资源的认识不足,认为林地资源使用权归为自有,毁林开荒趋势上升;
3.6.2林地征占用未批先占,特别是一些政府工程“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突出。为此,保护林地资源在宣传的同时,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征占用林地严格按照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办理,坚决杜绝毁林开荒、未批先占或少批多占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行为发生,确保林地资源的逆转。
3.7结论
为了加快泸水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只有加强林地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泸水”的目标。
4项目建设方面
4.1认真做好我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相关工作,努力推进配套改革工作。为我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林业技术支撑保障,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推进怒江林业产业援区建设。认真组织力量、积极配合好乡(镇)党委政府、县法制局,解决好林权林界争议的相关问题,为创建和谐泸水作贡献。
4.2 在现有特色经济林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特色经济林建设,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将我县建成核桃基地县,大力发展漆树产业,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协调服务工作,要加强造后管护工作,特别是对农户的栽培技术、嫁接技术和后期管理(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的培训力度要加强,引导农民做好林果产业建设后续工作,认真做好各项特色经济林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努力打造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县。2012年力争全县有4.67万公顷的特色经济林。
4.3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的顺利实施,扶持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建设,特别是对退耕地块的补植补种,要适地适树的选择树种,对以前退耕地块进行跟踪监督、管理,防止退耕地块的“复耕”,并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目的实施,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参考文献
[1]左内林,左政文.林业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方式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04).
[2]雷洪玉,刘伶利.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
[3]刁继彬,崔学臣.试论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4]夏望杉.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J].北京农业,2011(15).
一、核桃产业化发展现状
南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现有核桃宜林地60余万亩,90以上属土地肥沃的核桃丰产区。已培植500-20__亩规模不等的核桃丰产示范园(片)45个,年产量10万公斤以上的核桃乡5个,年产量万斤以上的核桃社31个,年产量超千斤的核桃大户20__多户。目前,核桃总规模达17万亩,520万株,核桃产量350万公斤,实现产值近3500万元,林农核桃单项收入户均400元以上。建立了一支以200多名科技人员为主的核桃科技服务队伍,培育了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各类龙头企业8个,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双双荣获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二、核桃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政策保障。县委、政府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三大绿色产业之一来抓,成立核桃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和核桃科研所,实行核桃产业化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核桃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基础和技术要求,反复分析论证,科学规划了9条万亩核桃长廊,总规模达21.3万亩,覆盖全县33个核桃生产基地乡镇,190个村,38000多户。把核桃发展目标分年度下达到乡镇,落实到农户。县人大颁布了《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县府制定了《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县各级都把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规划,一届接着一届抓落实。
(二)科技支撑,夯实基础。全县形成了背靠四川农大、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服务体系,省林科院原院长杨西岳、川农大原副院长肖千文等专家常年在南江指导核桃科研和生产。全县有200多名科技人员从事核桃育苗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核桃低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制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核桃灭虫灵”。在上两乡桂花园建立了四川省唯一的优质核桃采穗圃100亩,在赶场西坝村、流坝金台村等地建立了优质核桃繁育基地450亩,年出圃优良嫁接苗300多万株,在桥亭乡建立核桃原生资源保护区1000亩,核桃科技示范园区占核桃栽植面积的50以上。从新疆、云南、山东等地引进12个优良早实核桃品种,开展四川“十五”重点科技攻关,现已进入田间对比试验阶段。20__年核桃嫁接成活率达70以上,核桃普防面达60,重点村社防治面达100,全年防治丰产核桃树28万株,较20__年增产20,科技贡献值达20__多万元。
(三)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坚持以业主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业主开发。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核桃,退耕还林政策由农户享受,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农户分散的坡耕地集中起来实行业主开发。杨坝林业站与新民乡硝洞村31户村民签订联合经营协议,兴办核桃丰产园679亩,8年后进入盛产期,年产值可达109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赶场林业站在桥亭乡龙门村建立了1139亩核桃栽培基地,采取地上栽核桃,树下种植优质牧草,地边栽植金银花的复合型开发模式。上两林业站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在溪口村至姜家湾一带采取业主开发的方式,营造核桃丰产园3000亩,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产品利润4:6分成,效益明显。二是大户带动。培植大户,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支持发展,全县干果年产量超千斤的大户有20__余户。桃园镇岩房村三社21户有18户年产核桃上千斤,熊昌富今年可收核桃5000公斤,产值3万多元。红星乡黄柏垭村万尚礼,共栽植核桃3200株,20__年产核桃7500公斤,产值4.5万元,今年可超过20__年产量。三是企业参与。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南江县林产品公司投资100万元,在大河镇建立了1500亩核桃基地,农户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待有产出收益后,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产品,实现了农户、企业双赢,每亩土地可增收1000元。四是股份合作。实行资金共投,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多元化股份合作制,根据投资多少确定股份和享受收益。基层林业站和农户之间,农户相互之间实行股份合作的办法较多,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营,而且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五是个体承包。核桃的产业化发展群众是基础,全民参与是关键。四年来,全县通过退耕还林,与3.5万户农户签订了个体承包合同,共新植核桃12万亩400余万株。
(四)把握重点,优化环境。坚持政策导向,强化宣传,形成全县上下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户和专业村,抓点示范。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组织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疫检验,统一苗木销售。实行种苗质量承诺制、终身负责制和“三包”责任制,即数量不够包补,不合格苗包换,核桃实生苗包调。夯实了基础,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狠抓品牌,提高效益。抓好产品加工,主导产品“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荣获20__年西博会优质农产品称号后,又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龙头加工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20__年可实现营销量150吨,产值150万元,利润15万元,创税金5万元。全县现有核桃营销企业巴山山核桃公司、县土产公司、县供销社等三家股份制企业,营销、贩运大户102家。20__年,核桃产量352万公斤,县内销售和县外销售相结合,产品直销广元、成都、重庆、深圳、上海等地。20__年3月在日本东京福冈举办的国际食品和饮料展及中日绿色食品洽谈会上,“米仓山牌”产品深受日本客商及消费者好评,认为“南江核桃品种优良,核仁饱满,壳薄体大,香脆可口,营养丰富”,产品即将打入日本市场。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使农民可 直接增加收益2450万元,林农户平增收820元,人均增收210元。同时核桃产业化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使全县人均增收70元以上。
三、核桃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滞后。个别地方没有把核桃生产作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骨干产业来抓。突出表现在宣传不到位,只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重建轻管,没有把核桃当作庄稼务,核桃成活率、保存率、丰产率、结实率偏低。管护措施不到位,苗木毁损严重。
二是投入不足。核桃生产依靠退耕还林项目调剂,农户自主投入意识淡薄,特别是后期投入严重不足,核桃基地建设局面难以打开。核桃生产的经营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经营水平上,不利全县核桃产业化发展。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因灾造成苗木损失,加大了补植补播费用。
三是龙头企业培育迟缓。核桃营销市场有待规范,没有龙头精深加工企业,商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需要培育一个能够带动基地发展的龙头精深加工企业。
四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核桃产业化发展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现有的科技人员仅以林业部门为主的200多名林业员,个别人员知识老化,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化发展。
四、核桃产业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确保认识到位。立足县情,狠抓核桃产业化发展是加快南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选择。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具体人员全力抓,宣传要到村到户,确保干部群众认识到位。
(一)大力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谱写生态建设新篇章。
1,主要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我市成立“绿化宝岛”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和重大决策,为扎实推进“绿化宝岛”工程建设,我局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多次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对“绿化宝岛”工程建设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采取了有线电视、网络、宣传车、宣传栏和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在规划设计上,坚持规划先行理念,按照符合实际,尊重自然的要求,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对各个重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各责任单位做到了“三到位三落实”(“三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宣传到位,“三落实”即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确保了我市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二是突出重点、以点促面,全力打造亮点。在“绿化宝岛”工程建设中,采取突出重点,以点促面的做法,着力在示范点建设上做文章,把高速路长丰互通口至莲花互通口段作为主通道绿化示范工程建设;把莲兴路和莲神路作为通往重点旅游区通道绿化示范工程建设;把兴梅大道至热带森林花园路段作为通往主要景点通道绿化示范工程建设;把高速路莲花互通口至礼纪希望小镇道路作为墟镇通道绿化示范工程建设,下一步市政府与石梅湾华润置地有限公司联手,结合乡土树种和本土文化全力高品位打造石梅湾高速路互通口至日月湾4.2公里“万州绿廊、美景伴行”通道绿化。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指导.我市“绿化宝岛”大行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督导组(3个督导组)对全市造林绿化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指导,督查主要采取听、查、看三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各责任单位“绿化宝岛”大行动情况跟踪督查并指导,并将督查情况通报,确保我市造林绿化成效。
2,工作成效。2013年全市完成造林35732.8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13.4%。其中海防林完成2000亩;河流水库绿化5017亩;生态经济兼用林完成造林11274亩;通道绿化12059.3亩;城市植树完成3320亩;村庄绿化完成12062亩。中幼龄林抚育20000亩,森林覆盖率66.13%。。
(二)加快构建槟榔产业体系,做强槟榔产业。
1,我局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有关专家分别在南桥等六个镇,举办6期槟榔栽培技术培训班,全市接受培训农民1200人,发放槟榔生产实用技术手册7000册。
2,我局会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通过定点取土样、测验分析,确定富硒槟榔生产区域范围,打造富硒槟榔生产示范基地,树立优质富硒槟榔品牌。
3.建设两个槟榔病虫害综合治理标准化示范园。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园的生产示范作用,实现槟榔增产、农民增收。
二、整治庸懒散贪,推进联村进企促发展工作情况
我局通过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工作重要举措的实施,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思想素养、严肃了工作纪律、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转变了干部作风,推动了科学发展。一是组织“联村进企促发展”工作组,深入三更罗镇二村和上溪两个村民委员会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两村委会制订了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计划。筹措资金3万多元支持二村和上溪两村委员会修建两个栏水坝和六处水渠。帮助三更罗镇田墩村(后进村)完善村级活动场地基础设施(村道绿化,庭院绿化),建设垃圾池2个,公厕1个,共投入资金15万元。二是成立华凯南燕湾项目跟踪服务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项目区认真调查研究,会同礼纪镇及有关部门协助开发商及时解决实际问题。9月18日该项目顺利开工,截至10月底,已投入资金2800万元。
三、业务工作推进情况
(一)落实森林目标管护责任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1、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完善管护措施。2013年2月14日,由市林业局长分别同下属上溪、尖岭等六个自然保护区和长丰、大茂等四个木材检查站的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13年度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状,将管护的地段、任务和责任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专职护林员,按照《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不定期开展跟踪监督检查活动,近半年来,各责任单位管护工作到位,没有发生毁林事件。
2、认真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截至2013年10月30日,全市发生林业行政案件14起,已查处14起,查处率100%。其中查处违法征、占用林地6起,违法收购、运输木材5起,非法掠捕野生动物1起,查处非法收购、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案件2起。没收非法经营木材2.4立方米,没收非法绿化大树2株,行政罚款0.49万元,行政处罚5人次。
3、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我局从责任落实、宣传教育,火灾预防,应急扑救,物资储备处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落实各项森林防火措施。一是抓好业务培训,举办三期森林防扑火业务培训班,受训人数达600人次。二是抓好宣传教育,全市共出动森林防火宣传车128辆次,利用媒体宣传15次,播放公益广告63次,印刷宣传品5.8万份,散发宣传手册5000份,送出《森林防火条例》560本,悬挂宣传横幅742条,张贴宣传标语3.6万条。实现了零发生森林火灾的工作目标。
4、开展“绿盾2013”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2013年5月18日,我局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部署林业检疫执法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全市检查林木种苗生产苗圃11家,苗木检疫登记率达95.8%;木材及其制品生产经营个体户59家,木材及其产品检疫登记率达98%。
5、坚持不懈抓好椰心叶甲虫害防治。我局多渠道筹措防治经费,积极组织专业队对重点区域进行防治。截至2013年6月10日全市完成挂药包防治37865株,释放寄生蜂1985.84万头。有效地遏制了椰心叶甲疫情的反弹。
(二)抓好林业重点项目建设
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我局指派退耕还林验收小组深入造林地块(小班)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退耕还林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截至2013年10月30日全市兑现退耕还林惠农政策补助资金254.6万元,达到退耕农户收入增加,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效果。
2、森林抚育工程建设。我局组织专业绿化机构,依据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按照有关技术规程与要求,完成中幼龄抚育20000亩。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在推进“绿化宝岛”工程建设进程中,存在着造林地块落实难、资金筹集到位滞后,珍贵乡土树种的苗木不足等问题。
(二)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由于森林资源分布置地域广,周边群众生态文化素质低,法律淡薄,给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
(三)在森林防火方面,由于市财政投入少,各镇(场)没有把防火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镇场级防火装备水平相对较低于,不能满足当前防火形势日益严峻的需要。
(四)在林业机构建设方面,一是林业基层单位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无法全额发放,工作经费难以解决,严重影响林业基层的工作开展;二是市防火办和专业森林消防队有机构没有编制,给防火工作带来很多被动。
五、2014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一是增加投入,扩大乡土珍贵树种树苗,生产基地和彩叶产业树种种苗生产基地规模,为全市绿化建设提供种苗保障。二是突出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以“两环”为重点,以高速路长丰出口至莲花出口路段为示范,贯通全市境内高速路通道绿化,打造高速路“美景长廊”。以莲花互通口至礼纪希望小镇道路为示范,全面铺开全市乡村通道绿化工程,打造“乡村美景长廊”。与石梅湾华润置地有限公司联系,结合乡土树种和本土文化,打造高速路石梅湾出口至日月湾出口4.2公里通道绿化精品。三是森林旅游项目建设。提升兴隆热带花园品位,推进青皮林主题公园建设。四是做好菠萝地和沙滩地绿化。充分利用菠萝地和沿海沙滩地,推进退耕治沙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认真配合开展森林目标管理责任书执行情况的检查,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椰心叶甲、槟榔黄化病、桉树枝樱姬小蜂、薇甘菊等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预警和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预测率和防治水平,创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深入继续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举办两期扑火技能和安全常识业务培训班,建立健全完善各项防控措施,确保2014年我市森林火灾发生率低于0.8次/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3‰的防控目标。
(三)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一是建立健全有关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相关制度;二是成立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配齐工作人员,投入正常运作;三是按照省委推进集体林改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木材检查站体制改革,将六个木材检查站工作人员定编并将工资经费纳入市财政全额拨款,促进林业队伍稳定。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林业队伍素质。
1、抓好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林业道路硬化,提高林业应对能力。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市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以下简称“两大工程”建设)会议精神,对我县去年“两大工程”建设进行总结表彰和对今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一)20*年“两大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
去秋以来,全县上下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两大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奋战第一年”的阶段目标全面完成。截止7月底,全县共投资824.2万元、投劳20.3万个,完成“两大工程”绿化造林任务8163.7亩,占年度目标的100%,其中县城周造林1664亩,乡(镇)场周造林1835.2亩,公路绿化60公里、265亩,水系绿化24.4公里、520.8亩,通道可视范围造林3918.7亩,封育补植5958.7亩,人工抚育5000亩,封山育林11330亩,除公路栽植的香樟、水杉外,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我县在全市“两大工程”建设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两大工程”建设先进县。
(二)主要特点
1、高度重视,领导到位。为搞好我县“两大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的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两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规划,制定方案,并进行安排部署,四大家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到责任点植树。县级各部门、各责任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两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领导分工落实到位,绿化责任落实到人,绿化重点落实到区段,绿化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
2、广泛发动,认识到位。县级各大系统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以及各乡镇先后召开各类专题会议和动员大会,广泛宣传“两大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参与“两大工程”建设。县广播电视台、《*周讯》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党群口、政府口、农口等单位率先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发动干部群众,掀起了整地打窝、植树造林的热潮。全县形成了天天看“两大工程”建设新闻,周周有“两大工程”建设简报,每天有数千人上山栽树的建设局面。
3、严格质量,监管到位。一是严把“规划关”。坚持围绕“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农户庭院花果化”的生态建设目标,先后聘请北京大学、省环保科研所等单位制定了我县可持续发展和四川省第一个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将“两大工程”建设纳入了生态县建设的长远规划。二是严把“整地关”。一律按照“统一放线、大窝整地”的要求,科学确定荒山造林、江河绿化、公路绿化、城周绿化等处栽植树种的株行距和整地打窝的质量标准,并严格进行验收。三是严把“栽植关”。严格按照建设规划确定的树种、规格、密度、规模进行放线打窝栽植。四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在重点栽植区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定点指导技术,定点监督质量,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有效保证了造林质量和成效。
4、机制灵活,投入到位。实行个人捐资、单位筹资、争取项目投入、招商引资和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五法并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了“两大工程”建设的投入问题。仅社会各界捐资就达35万多元,捐植大树1700余株。青春宝药业公司捐款10万元在*建起青春宝纪念林,渡建筑公司老总冯文忠个人捐资达1万元,县林业局职工捐资7000多元。
5、落实责任,管护到位。结合“两大工程”建设实际,采取分级分片分区域管护、专人专业管护和承包到户责任管护的三层管护办法,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同时,林业、路政等部门严格执法,依法严厉打击破坏“两大工程”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巩固了建设成果。3月下旬以来,党群口、农口、宣传口、财贸口及林业局、交通局、*乡、*镇等单位多次组织干部群众或督促业主抗旱保苗,县消防大队无偿为乡土树种园送水10多车,把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有效提高了成活率。
6、逗硬考核,督查到位。去年,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绿委办组织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采取倒排工期、定期报表、专项督查、重点督办、明察暗访、定期通报、排名公布等形式和年终倒扣分考核等办法,在造林季节每周进行一次督办检查,每季进行一次管护督办,促进了“两大工程”的快速推进,使我县“两大工程”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两大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一是部分区域造林成活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公路战线长,取水困难,大部分造林地段土层贫瘠,不利于树苗生长。同时,香樟、水杉苗木是从外地调运,从起运到栽植时间过长,苗木失水,导致公路、水系部分造林小班成活率不高,而且香樟树应当是“熟树”带土栽植,而大多数地方为带土少的“生树”栽植,造成部分区段香樟树死亡较多。加之受寒潮、大风和旱灾的影响,加速了苗木的死亡。二是部分地方管护不到位。主要是公路绿化的部分地方栽后支撑绑扶不好,排水不落实,致使苗木死亡,毁损严重。三是工程建设不平衡,县城周绿化好于乡(镇)周绿化。四是个别乡(镇)档案资料不齐,绿化责任不明,上报资料不及时。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一)目标任务
按照市上的要求,今年要将20*和20*年度两年的建设任务一次性完成。建设任务:一是县城周绿化,包括回*沟边3亩,*岩40亩,*及冷冻厂后23亩,*29.8亩,合计95.8亩;二是场镇周绿化,包括云峰镇、*乡等26个乡镇场镇周绿化任务21696.4亩;三是公路绿化,包括国道212线、元坝镇峨溪小学至中土界等路段共642公里、4275亩;四是水系绿化,包括文家角、闫家沟、白桥水库和20座小(一)型水库周边绿化及江河绿化,长度87.8公里,面积2554.1亩。
(二)工作重点
今秋,县城周绿化的重点是*、*和20*年实施地块的全面补植,场镇周绿化的重点是云峰、白鹤、石门场镇周绿化和20*年实施的13个重点乡镇的全面补植,公路绿化的重点是国道212线县城至穿洞子段绿化和212线县城至永宁段、苍剑线、苍旺线的全面补植,水系绿化的重点是文家角水库以及*岩。
(三)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必须坚持:一是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特色;二是以栽植速生树种为主,力求快速成林;三是“补绿、添红、增黄”,体现多类型、多层次、多色彩;四是*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优化配置,兼顾生态、社会、景观、经济综合效益。五是大小适宜,要考虑成本,不要一味追求栽植大树。
(四)栽植要求
要高规格、高质量整地打窝,优选良种大苗、壮苗规范栽植,提高绿化档次,大力推广使用生根剂、保水剂和栽后覆膜等实用技术。一是清杂去乱。部分地方需将杂柴、杂草清除掉,以便放线定点打窝,但不得将现有树木砍掉。二是放线打窝。由县林业局派出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施工,统一放线、定点,按设计规格打窝。三是施足底肥。窝内必须埋有一定数量的杂草或农家肥,促使树木快速生长。四是“熟树”带土移栽。所有苗木在起苗时必须带土并用稻草包装运输,2厘米以上的大苗尽量保证是“熟树”,栽时做到苗正根伸,分层覆土,分层压实,栽后浇足“定根水”。五是地膜覆盖。栽植后要用地膜将树盘覆盖,以保湿保暖,提高成活率。六是扶杆支撑。栽植直径2厘米以上的树苗必须扶杆支撑,以免冬季大风吹动摇摆不易定根;同时,对直径10厘米以下的易遭人畜破坏地方的树木要编围栏加以保护。七是落实管护。各工程实施单位必须每周灌一次水,并落实专人随时加强管护,直至成活。
(五)时间安排
1、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20*年城周和通道绿化地块、线路的补植;全面完成两年城镇周边绿化1922.5亩,通道界内绿化484.8公里、4163亩,通道界外绿化6722.5亩的整地打窝、施底肥、回填土工作。11月上旬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栽植。
2、20*年11月20日前,全面完成栽植任务。
3、20*年11月25日左右,组织验收考核,确定今年权重为60%的倒扣分分值。
4、20*年3月25日前,普查秋冬管护、保存情况,组织人力补植整改。
5、20*年9月,全面验收所栽苗木的保存率、成活率,确定表彰奖励名单和20*年权重为40%的倒扣分分值。
三、强化领导,狠抓落实
抓好“两大工程”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是*发展的需要,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抓到底。从今年全县“两大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来看,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坚定建设绿色*的目标不动摇,坚定两年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决心不动摇,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两大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强化责任。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把“两大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技术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人头,具体到山头、地块,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责任落实。城镇周围和通道可视范围绿化种苗费由县林业局承担,其它费用由组织实施的责任单位负责;公路绿化由乡(镇)打窝,交通部门负责种苗供应和栽植管护;水系绿化资金、栽管一律由县水利局负责。同时,采取“四不变”的办法,即补植地块、地段不变,栽植树种不变,苗木规格质量不变,管护任务和地块不变,对去秋今春达不到造林成活率要求的造林地段(小班)要进行全面补植。
(二)要完善机制。一是完善产权利益机制。严格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绿化、谁管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稳定林权,依法推进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采取承包、租赁、转让、业主开发、股份制合作造林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二是完善投入机制。继续坚持个人捐资、单位筹资、争取项目投入、招商引资和财政年度预算相结合,多方筹措资金。考虑到去年各单位一次性捐资量大负担重,今年城周绿化除由各口组织干部职工打窝,并按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筹集义务植树以资代劳费外,不再分配捐资任务代劳金,严禁向中小学生、弱势群体摊派收取代劳金,违者将按加重农民负担、乱收费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三是完善管林机制。对部门继续实行定基地(区域)、定单位、定时间、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林五年不变的“三定三包”责任制;公路绿化由乡镇负责打窝,交通局负责种苗采购和栽植管护,实行政府采购,一年后按成活率付款,同时将成活苗木移交乡镇,按“栽谁地、归谁有、归谁管”的原则落实产权和管护责任,交通部门、乡镇要随时督促检查管护情况。对城周和绿色通道原有的林木、林地、绿地和新造幼林、幼树、绿地,要落实专人常年管护。要切实加强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对各种毁绿、毁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查处,公开曝光。
(三)要尽职履责。一是各乡(镇)、各部门在“两大工程”建设中,必须坚持阳光招标采购、比价选优,尽量使用本地育苗,减少外地长途调苗,所用的香樟苗要是熟化后的苗木或营养钵苗,并要带土移栽。各责任单位要提早搞好种苗准备,确保种苗需求。二是各乡镇、各部门要大力推行招聘专业队或种苗供应商包栽、包活、分期付款和大苗带土或营养袋栽植的成功造林方式,在春秋季植树造林关键季节,采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歼灭战的作法,一鼓作气完成20*—20*年绿化造林任务和20*年度的补植任务,不得延误季节和留下欠账。三是在春秋绿化造林季节,林业、交通、水利等业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绿化造林现场进行巡查指导,随时发现、及时解决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坚持造林标准,严格规范运作,提高造林质量,保证造林成活,达到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增效。四是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对“两大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实行全程跟踪,定期检查审计资金的管理使用和苗木、造林施工队伍招投标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和绿化资金的安全运行。五是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搞好城周绿化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实行以村组绿化为“点”,以路渠绿化为“线”,以农田林网建设为“片”,构建点、线、片互为一体,功能相互辐射的生态网络,达到“房前屋后树成荫、沟边路旁树成行、农田隙地树成网”的新景象;逐步实现“农村周边园林化,农家庭园特色化,林网建设复合化,农村环境优美化,农民生活富裕化,‘三大效益’综合化”的战略目标。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协调解决好“两大工程”建设占地的问题,做好群众工作,林业部门要加大退耕还林项目争取力度,争取的退耕还林项目首先要解决“两大工程”建设占用的耕地。
(四)要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将把“两大工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分值为3分,实行倒扣分。初步想法是:今年秋栽分值占60%,即1.8分纳入今年的目标考核进行倒扣分,明年秋季验收成活管护占40%的分值,纳入20*年的目标考核进行倒扣分。县上同时将拿出资金5万元,用于表彰奖励“两大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绿委办要紧密配合,创新方法,继续加大对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的督查督办力度,强化阶段督查、现场督查和年度目标考核,要严格按照《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考评办法》进行全面考核,检查评比,逗硬奖惩,对未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要按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进行倒扣分,同时对其进行通报批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责令限期完成绿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