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

第1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一、转换师生角色

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讲台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舞台,而是一个让学生思维得以丰富的发展平台,老师也绝不是唱独角戏的“表演者”,而应让每个学生都做课堂的“主角”。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得以高效的最根本前提,在此之下才有教学方式等的转变。化学课作为一门有大量实验的课程,应当提供学生更多更大的舞台去用美妙的制剂迸发出他们多彩的思维。如实验教学就应当是在学生已学理论包括其生活经验等基础上,引导其进行大胆的实验假设,在悉心指导下完成书本理论与假设的升华,最终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去指导、提点,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及人格的完善。

二、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特点,教师应首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课时安排等,按章节制定全面、翔实的教学计划,以期使教学目标、任务等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化学课自身以实验为主等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讲课步骤,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教学结束后,要详尽记录不同课程中相似或相异的教学方法的结果。

三、有效控制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高效课堂教学首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求,最终赢得高效。激发学生兴趣有众多途径,基于化学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1)可以先设置几个生活中常见现象带来的问题,如为什么泡腾片一放进水里变会剧烈溶解?为什么液态水会变成气态?(2)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在课堂中引进据点或设置一些兴奋点使得学生有探究未知的可能。(3)上课前给学生演示几个“神奇的”实验,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让学生对未知产生不解,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许多诸如激励、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方法等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控制还要把握好两条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它的教学应当首先由简到难进行,即梯度教学,让学生在前部分知识完全领悟之后再进行教学,并在每进行下一部分内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要把握好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配比性,尽量使教学规律与学生的理解程度相一致。(2)量力性原则。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应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个难度需要认真的学习思考方能获得。比如化学现象及公式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方能得到认知,这一方面使学生形成相关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其思考及实操能力。综上,教师要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作为化学教学尤其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期更好地领悟知识。

四、精选教学方法

如果说教学的前期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学方法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致命武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及策略,是高效课堂的推动力量。教学方法有多种,但具体采用哪种则取决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状态等等因素,同时这种多变性也要求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町能会多种交叉使用。初中化学有很鲜明的特点,即作为基础性的内容很多,系统性稍显不强,而处在14~16岁阶段的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较强,但逻辑思维较为欠缺,所以他们很难透过问题现象看到本质,也很难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往往不重视对原理、概念的理解性记忆。因而,针对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应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化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课程属性上划分,主要有基本概念部分元素化合物部分、计算部分及实验操作部分。这些部分课程都有着各自的教学特征。(1)基本理论课。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及理论往往与微观粒子运动及物质的宏观变化相关。微观粒子运动是很难观测到的,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放视频、做模型、电脑模拟等辅助手段进行,同时还应用浅显有趣的比喻来给学生理解概念。(2)元素化合物课。在基本理论理解清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讨论等方式,在理论上理解化合物的特性,并可出示实物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讲:NaCI时,可以分发给学生一些盐,使其有直观的认识。学习后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加深化合物共性及个性等的理解与记忆。(3)计算课。初中化学的计算较为简单,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以及题目的理解,以锻炼其逻辑性。对于部分学生,还应鼓励一题多解,提高其发散思维。(4)实验课。化学课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有趣的实验,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严谨、规范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悟。

第2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新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新颖的课堂设计,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课堂教学模式从“灌输式”“理论式”“压迫式”教学法到“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演进到当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互动式教学模式有了一点认识,现结合我的一堂公开课,谈谈互动式教学模式。

课题是《从永磁体谈起》,以往的教案往往是老师收集资料,单调的将这些资料讲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有关“磁”的基本知识。而我这堂课的设计是:(1)精心设计课前问题,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收集一些关于“磁”的资料,并加以初步的整理。(2)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根据知识点的内容整理收集的资料,然后相互探讨交流。(3)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善资料和运用资料,学完本课的知识。(4)通过学生开展自己设计的实验,强化知识点,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5)老师或学生总结课堂知识点,分析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规律。

本课着重就“磁”的应用与危害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通过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1 互动式教学内涵

由以上这个案例,我们得知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沟通和交流为主要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拓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思维动向的指导,以及创设一个能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合作性的环境。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与“学”两个主体在行动,语言、情感、思维上互动,产生共鸣,相互促进,从而构建激情、趣味、求异、互动的高效课堂模式。

2 互动式教学的条件

互动式教学应当具备如下条件: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是保证有效互动的前提;选材的适当是保证互动的关键;教师的合理点评是保证互动的必须;课后的集中与个别反思是互动成果巩固的保障。

2.1 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是保证有效互动的前提:谈及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恐怕会使人怀疑这是否便是灌输式教学?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都不是特立独行的,都会兼有其他教学模式或多或少的介入。问题的关键在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倡导与推行旨在为了解决什么,目的何在。就物理教学而言,通过对问题与相关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即将在课堂上意欲进行互动的选材所牵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互动热情才会被唤起、互动的途径才会顺畅、互动的效果才会呈现。尽管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必要,但是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应力图较少地占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当然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亦可实现教学的互动,但是除属重点难点的基本知识可以进行互动外,其他基本知识的传授不宜运用。

2.2 合适的选材是保证互动的关键:互动的选材可以不拘一格,主要看选材能否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选材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要求:选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材应当在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由易渐难;选材需具有辩论性、启发性、思考性;选材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讨热情;选材应贴近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当给出不同的互动选材,这是教学基本规律的基本要求。但是对所有的教师而言,立足于本职在充分尊重教学规律的同时,树立与培养学生的正面思想与行为应为义不容辞。

2.3 合理地点评是教学互动的必须:当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依据选材的境况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与意见之后,其最原始与现实的心理渴望是希望从教师处得到观点正确与否的评定,或者能够听到教师阐释自身观点理由的声音。此时,教师的点评便显得尤为关键,教师的点评应当在剖示自己观点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互动热情与探讨精神应当多给予鼓励和赞许。尤其是对那些解答偏轨的学生更应在释惑的同时,使其感觉到互动的最大价值不是至少不仅仅在于观点的正确与错误,而在于其是否付出了思维、是否用了真心。唯此,才能保证互动教学的全面、充分与学生互动激情的延续。教师的点评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明、当、激、解。明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曰用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评、激曰激励学生的发言、解曰帮助观点错误的学生理清问题思路。

2.4 课后的集中与个别反思是巩固互动成果的保障:温故而知新――这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条亘古不移的座右铭。“温故”乃指学生对于课堂上的互动选材所作出的林林种种的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者自觉地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知新”是指通过互动选材的梳理归纳与总结,探寻自身发言走偏或者缺憾的原因、思忖其他学生的观点以及教师的点评,从而获取、培育、或者强化“入道”的思维感觉。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课后行为,不仅仅强化了学生对重要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亦在肃清学生思维障碍的基础上,为其搭建起正确的思维平台。从而保证了课堂互动的有效延伸,巩固与再生了课堂互动成果,实现了形而上的教学目的。

3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在教学中怎样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呢?我认为:

3.1 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其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1)教前诊断。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2)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3)围绕目标互动。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4)目标检测。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

3.2 抓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自主学习,多向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具体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激感,诱发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

第3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学;独立学院;教学体会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的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作为其诞生标志。而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起步较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1]。

1 课程简介

在我院,《交通工程学》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比较多,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包括交通特性、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管理、静态交通系统、交通环境保护等内容,几乎涵盖了交通工程学科的方方面面[2]。结合我院“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定位,本课程内容以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为主。

由于交通工程学涉及内容丰富,现行教材版本较多,且多是侧重于理论教学,对于独立学院的本科教学来说则不易把握,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总结。

2 教学内容

交通工程学是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因素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既研究了交通发生、发展、时空分布、运行特性,又研究了交通政策、法规、管理等内容,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在我院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突出“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定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组合,突出重点难点,以适应教学要求。

2.1 课堂理论教学

2.1.1 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优化教学内容,从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交通特性、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分析等。另一方面,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将教材中没有及时更新的内容进行修订,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更新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同时,及时关注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

2.1.2 优化知识结构

在我院的交通工程的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涵盖较广,涉及知识点较多,这对于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稍有不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结构还需进一步的取舍优化。首先,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交通特性、交通调查、道路交通流理论和通行能力分析;第二部分为应用部分,包括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管理、静态交通系统和交通环境保护;第三部分为发展动态,包括交通仿真、ITS等。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第一部分为主要教学内容,第二部分在后续的课程中将深入学习,本课程只做简单介绍,第三部分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作为拓展知识。

2.2 实践教学内容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教材更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论介绍,而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强调不够。若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重点介绍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那么学生就会感觉抽象、枯燥无味,很难抓住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加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附加拟定了相应于课程内容的实践任务,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跟进,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以交通量、速度、密度(占有率)为调查对象,进行交通调查试验,加深学生对交通流三个基本参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3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当对于本课程来说,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较多,内容丰富且不易掌握;而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且缺乏实践经验,对生活中的交通现象也缺乏关注。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多举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通过教师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相关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已知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法――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如:在学生掌握基本调查方法后,精选实际调查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成败得失分析讨论,传授学生间接经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讨论法――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观察交通现象,针对道路交通现象进行描述,在课堂中展开讨论,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探讨中将知识点提炼、升华。

实验法――设置实训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学生基本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之后,设置与课程内容相一致的实训课程,要求学生按照实训要求,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训室或实际的道路上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道路交通的实际中去,进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 教学评价

传统的《交通工程学》的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30%加上期末闭卷考试70%。平时考核一般是侧重于对平时作业与课堂出勤的评价,期末闭卷考试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4]。而很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通过考试,但并不是真正地掌握了课程知识。

为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真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到各个学习阶段之中去,包括课后作业、阶段性考核、课内实践、综合运用能力考核与期末考试五个部分。

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课后作业也可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巩固,占10%;阶段性考核,一般以章节为单位做随堂小测验,考查学生对章节重点内容的掌握,进一步巩固阶段性学习成果,占20%;课内实践,考查学生对重点难点的了理解掌握与运用,通过实训课程及实训报告考核,占30%;综合运用能力,考察学生运用综合多种理论、模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道路交通之中的各种交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且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需要学生综合归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占10%;最后是期末考试,仍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占30%。

5 结语

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具有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并且能够用相应的理论、模型去分析解决道路交通中的实际问题。对于独立学院的本科教学中,更是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改变教学思路,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郑建湖.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交通工程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9.

第4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高考政治;复习;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18

一、认真分析《高考说明》和《课程标准》,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复习目标

高考是根据考纲、课程标准来考的,不是完全依据课本来考的。因而高三政治复习应考要根据《高考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引深、拓展、查漏补缺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立体知识网络,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有可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使学生能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的知识点,以及对它的基本要求,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多维度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同时实现新课程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目标。因此,这一阶段复习中要认真钻研《高考说明》,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既要有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又要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二、扭住基础知识特别是考点知识的落实,增强复习的全面性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应当在根据考点综合训练的同时,回归课本。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另外,在全面复习的同时又要重视和突出主干知识。文综命题都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

一轮复习阶段,不可太高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要做到精细化复习,把握好难度、广度、深度。引导学生以严谨踏实的精神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扎实。

要准确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对相似、相关、错误的概念、观点等进行比较和辨析。另外,结合时代性的要求,学生要对党和政府在近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有准确的了解,要找准与教材基础知识、考点的结合点。在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中,试题的用材及答案要点均贴近社会现实生活,贴近教学内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尤为重要。

凡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都要阅读、分析、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暂时不好理解的一定要记住。不能随意增删知识点,“增”会给学生添负担,“删”则可能会造成高考中的丢分。

三、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1. 通过前测让学生回顾知识,或发给学生教学案,或精选测试题,或设置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使学生对复习内容系统自测、自学一遍。

2.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构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清易错易混点,并联系热点事例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讨论探究,使学生对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有深刻印象;通过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将复习内容编写成网络式知识系统;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

3. 巩固提升,要求学生以考试的方式和要求独立完成练习,及时讲评,使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再现和巩固。及时结合社会热点,即党、国家、政府、公民的大事给出试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的点拨提高能力。

四、重视课堂及课后的训练与检查,科学讲评,这是高效政治复习课堂的重要抓手

为了保证训练的效果,关键在于练习题的选用和编制。选编题目要立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理出知识中的重点。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保证学生在训练中实实在在受益;不要搞偏、难、深的练习,而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知识和思维的趣味性;选编的习题在同类习题或某种方法中要具有代表性,学生解答之后,能以题及类,以点带面,掌握此类题目的解答规律;要进行知识和题型的系统性训练等等。课堂练习必须灵活多样,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可以采用课堂口头号提问、当堂练习、当堂讲评、课后书面练习等多种手段交叉进行。讲评时,不仅告知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指点问题症结,启迪答题思路,从而起到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的作用。讲评后要求学生对练习进行再思考,逐步深化、巩固。这也要求教师要认真组织纠正错误工作,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建立错误试题档案本,尽量做到少犯同类的错误。

五、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维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突破口。要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并使之与教师的复习步调一致;要对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指导,找出最佳解题方法以并总结规律;要启发学生解题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应试能力;要重视进入高三以来的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做错的题目。错题所涉及的考点暴露了学生复习的盲区,抓住这些错题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要收集错误、积累错误、整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确保不再重犯错误。引导学生学会选题、改题、编题,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5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新课改

1. 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1.1 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技术教学与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性人才,培养具有宽泛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较强的技术性人才,这正满足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

1.2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属于一种基础性的课程,辅助专业课程的学习,它拓宽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推理力以及创新力等综合技术与能力. 这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1.3 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数学课程,均具有严谨性特点,在学习与练习中需要学生保持认真、仔细、耐心等心态习惯. 这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这将为学生日后的高效学习与工作服务.

2.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支持

2.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学生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学生的心理与学生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本性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2.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建构主义所蕴含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

3.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3.1 完善备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完善备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具体表现在: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具、备学生、备板书、备作业、备资源等方面内容. 这要求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逐渐地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这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这要求教师上课需要教具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需要在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要提前做好课前硬件准备;这要求教师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这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教学方法;这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用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把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展现于黑板上,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这要求教师设计并试做要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质和量;这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密切联系,本节课所涉及的现实生活资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备课的各个环节的努力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3.2 养成独特的教学特点,提升课堂掌控能力

养成独特的教学特点,提升课堂掌控能力. 具体表现在:教学风格包括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自然型教学风格、幽默型教学风格、技巧型教学风格等类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 一方面,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把握好新学期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从理论出发,形成一套由易渐难,再由难渐易的教学风格.

3.3 加入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的多样性与动态化

第6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 锅炉与锅炉房工艺;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50-03

Educational Reform Ponder and Practice in Boiler and Technologic of Boiler Plant//Zhu Caixia1, Zheng Hongliang2

Abstract According to course position of the boiler and the technologic of boiler plant and need of society development, on the of teaching experience,analyses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for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urse content,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the boiler and the technologic of boiler plant; course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uthor’s address

1 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China 450007

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quipment Management Centre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China 450007

锅炉与锅炉房工艺是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简称建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主要研究如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换为蒸汽(或热水)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锅炉与锅炉房工艺的基本知识,能够合理选择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初步进行锅炉房设计。

目前,工业锅炉作为工业及民用的用热之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锅炉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效、节能、环保概念的提出,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生了很大的发展,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也遇到新挑战。

为此,教师应该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社会需求变化,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以增强教学效果。

1 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该课程普遍选用的教材是由同济大学吴味隆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四版)。该教材属于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系列教材,自初版至今已经先后印刷30余次,深受全国高校建环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与工程技术人员欢迎,其主要阐述锅炉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的计算基础及方法。在具体教学中,虽然各校可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取舍删减,但作为建环专业提供热源的课程,主要是如何高效、节能、环保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热媒,内容应偏重于对锅炉房工艺掌握,对锅炉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要求不高。然而,由于该教材内容主线是围绕锅炉展开而非锅炉房工艺,有关锅炉房工艺的内容太少,且深度不够,因此该教材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建环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必须对该课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整改。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依据本校学生特点,对该课程体系进行大幅度调整。由原来的以锅炉基本理论和计算为主线,更改为以锅炉房工艺的最直接内容为主线,基于原课程,大量减少锅炉理论知识,增补完善锅炉房工艺知识。课程内容由原来的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的基本知识、燃料与燃烧计算、锅炉的热平衡、燃烧设备、供热锅炉、锅炉水循环及汽水分离、锅炉本体的热力计算、锅炉设备的通风计算、锅炉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供热锅炉水处理、运煤、除灰渣及烟气净化、锅炉房设计及汽水系统,更改为锅炉及锅炉房的基本知识、锅炉房燃料供应系统、锅炉房通风排烟系统、锅炉房汽/水系统、锅炉房工艺设计、锅炉房的热工检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并且将课程名称由传统的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更改为锅炉及锅炉房工艺。

2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2.1 及时补充反映国内外锅炉技术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设备

随着科技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不断涌现,锅炉技术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要求课程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然而学生使用的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国内外锅炉技术的新进展、新成果。故要求教师应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把经过检验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及有关发展趋势融入教学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使之保持新鲜的生命力。由于目前锅炉技术要求向节能、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锅炉排污水的回收利用、烟气余热回收、高效除氧、变频调速技术等提高锅炉效率的新技术等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有益的补充,比如及时补充高效除氧技术。

除氧器作为锅炉房的关键设备之一,如果除氧能力差,不仅给锅炉设备造成严重腐蚀、降低使用寿命,还会影响锅炉及热力系统安全性。对于大气式热力除氧器,教材中只介绍了传统的热力喷雾型除氧器,对于新型的旋膜除氧器则没有提及。然而作为一种新型除氧器,旋膜除氧器因除氧效率高,耗能少,目前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重点讲解旋膜除氧器内容,对于传统的热力喷雾除氧器,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自学。

2.2 及时补充燃油、燃气设备与系统方面的知识

由于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许多城市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燃煤锅炉的使用。目前,《锅炉及锅炉房设备》阐述的内容基本上围绕煤锅炉展开,针对气锅炉、油锅炉的讲述内容偏少,而在实际的供热工程中,锅炉房工艺布置和设计往往是针对气锅炉、油锅炉而进行的。因此,该课程应对燃油、燃气设备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进行大量补充。目前,该校的锅炉及锅炉房工艺课程不仅增补了燃油、燃气的燃烧计算、燃烧设备、燃料供应系统等知识,同时,该课程教学内容也是围绕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3种形式的锅炉展开的。

2.3 及时补充锅炉有关的国家新标准、新规范、新规程

锅炉与锅炉房工艺作为建环的主要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及时补充新规范、新规程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及时正确地掌握国家标准。对于锅炉房应遵循《锅炉房设计规范》《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工业锅炉水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常用标准及规范,教师及时将最新内容传达给学生。如在讲第七章锅炉房的布置时,涉及锅炉房设计规范内容,课本只讲述了旧规范的“区域锅炉房”布置部分,对于新规范内“为某一建筑或建筑群体服务的锅炉房”,教材中没有提及,但实际工程中却经常用到。因此,在课堂中及时补充该部分内容,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和掌握。

3 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3.1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授课学时的压缩以及计算机科学应用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而多媒体技术也的确以其强大的音像动画功能和活泼的形式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锅炉及锅炉房工艺课程具有设备结构笨重复杂、工作原理与流程复杂乏味、公式偏多等突出特点。如果全凭教材插图和文字来讲解,学生缺乏具体的感性认识,容易导致模糊理解,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创建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件,课件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素材,将过去难以形象说明的公式、原理清晰地表达给学生,将结构复杂、配件繁多的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以图、文、音、像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即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本课程的主要设备锅炉,其工作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封闭使用,而且不能拆卸,学生即使到现场参观也只能看到锅炉外观,对其内部结构的了解则只能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及插图去想象,很难有感性的认识。同时,由于锅炉结构复杂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仅仅利用书本上有限的信息,即便是再好的口才,也很难让学生明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教师找来锅炉安装时的图片及录像,并将锅炉内部主要结构图做成可以展开的Flas,在课堂上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锅炉本体结构的理解有了很大提高。

3.2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工程实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锅炉及锅炉房工艺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适时地增加案例教学,在教学中能够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对实际案例进行介绍和剖析,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例如,在讲解第四章锅炉房通风排烟系统时,教师首先引入三门峡金渠制药厂锅炉房设计工程实例,通过讲解该工程的CAD图,引导学生了解锅炉房通风排烟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组成,顺势引出该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最后讲解重点内容。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本章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明了、脉络清晰,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目标及针对性,授课内容更容易被接受。

4 探索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验方式,也是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单一考试方式,只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已经不适应当今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此,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实验、实习、调研报告、作品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鉴于此,锅炉及锅炉房工艺采取开卷考试。同时,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全过程考核(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及重能力、重素质的考核原则,该课程最终成绩采用平日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并有意识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平日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日成绩组成:考勤占20%,课堂提问占5%,实验占20%,作业占5%。试卷要求:试卷一般为5道综合分析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面宽度及深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虽然为开卷考试,要想在规定的2小时内完成并不轻松,要想得到高分也并不容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轻视该课程学习,激发其进取意。通过几年实施证明,效果良好。

5 结论

锅炉及锅炉房工艺的教学应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味隆,等.锅炉及锅炉房设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张登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8-20.

第7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分析和研究

随着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各地中学都加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管理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以及相关领导、责任人应当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魅力和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将通过考试作文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过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特征①,没有将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只对课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地阐述和讲授,或将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产生烦躁情绪和厌倦心理,对数学学习的高效进行十分不利。

在课程改革广泛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新型初中课堂教学应当把学生作为教学―学习关系的核心和主体,充分、深入地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个性需求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采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讲课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框架内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可能出现的难点和疑点纳入教案中,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生间的认知偏差,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制定难易适中、紧扣教材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问题和错误。

在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启发性指导,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设立学习、探究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③。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强烈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控制好课堂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时刻跟上教学进程,并敦促学生展开主动、独立的思考,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和不解,并予以解答。

在新型教学―学习体系中,主体和核心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活动的重点目标④。初中数学教师要找准自身定位,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路人,在教学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及活泼、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状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状态的变化,通过对课堂提问和课堂情境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讨论,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已知理论的基础上探寻未知的领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在探究与辨证中体味、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数学的魅力,对自己学习主人翁的身份产生认知和认同。比如在讲解初中数学中同位角的概念时,可让学生在学习时展开自主思考,发现其与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内在联系,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论。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各种讲解内容、讲解方式的利与弊,吸取成果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发现、探索出更符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身份由主体向引导者的过渡,认识到学生身份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变,并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结束语

数学是所有涉及生产建设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学科的基础之一,数学学习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初中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数学概念学习的延伸和高中、大学高等数学学习的前提,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都面临着进一步的转变和改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准,初中数学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机构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利用各种先进手段和有效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注释】

① 李青.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 亚太教育,2015(19):30.

② 任芬.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21-222.

③ 霍琴琴.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4):164+145.

第8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地理复习课;以生为本; 课堂;高效;诠释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后面的二轮复习和综合模拟训练。所以,提高一轮复习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值得每一位高三地理教师高度关注。一轮复习时间长、任务重、难度大,教师除了要做好常规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训练、反思等基本工作外,还应该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能动作用,构建有效甚至高效的地理复习课堂。

一、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人翁意识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有差别的,他们在基础、个性、知识、智能和家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新课程主张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应关注学困生,在教学中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呵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更应如此。因为学困生在新课学习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不对他们采取特殊的“照顾政策”,很难让其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可是,由于教师都承担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因此,部分教师难免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学困生采取冷落、甚至放弃的态度,这种做法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也是极不负责的。所以,高考的复习,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构建学生学习合作小组

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学生对课本知识已有了初步的掌握,复习时教师不必过多地主宰学生的学习,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立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就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形式。学习合作小组不同于班级里的行政小组,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是“强强联合”,或是“差异互补”,或是“优困互助”,目的是推动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共同探究,彼此促进,营造班级学习的“共生效应”。

3.作业布置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别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因而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在复习有关逆城市化的问题时,可设置难度上逐级提高的三个作业题:(1)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它是城市化的反向过程吗?为什么?(3)它与郊区城市化的区别有哪些?要求基础差的同学选做第一题,基础中等的同学选做前两题,基础好的同学三题均要完成。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保证,负担得以减轻,并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可以让部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方法,让学生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去完成作业,从而使地理作业教学成为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教师在留地理作业时可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但要在会做的题目做完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问题一,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目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目有哪些?问题二:本次作业中,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你能分析出症结所在吗?问题一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问题二的设定使学生不做完成不了的题目成了“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去抄袭他人的作业。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二、系统梳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归纳能力

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复习是地理学科一轮复习的首要问题。但复习不是重复教学,它是将过去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提高和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是温故知新的过程。所以,在复习时,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对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理清教材和线索,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建立知识信息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1.横向归纳

就是把各单元、各节中相同的或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抽出来,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呈现给学生,并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组织教学。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二(鲁教版)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三节内容的最后一个问题分别是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复习时可以将这三个位置分散而内容又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整合为一个问题即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能跨节地从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不同角度说明人类的各种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复习内容有新鲜感,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2.纵向贯穿

就是抓住一条主线,把各单元、各节的内容,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高中地理必修二(鲁教版)教材的主线,我们可以由此展开复习,根据人类的各种活动(主要是指人类自身的生产、城市化、三类产业活动和交通通信)的含义和规律,分析不同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改善各种人地关系,由此及彼,提高学生分析、推理、演绎的能力。

3.图表梳理

就是在一轮复习中,把学生已获得的零散、感性、肤浅的认识,通过图表的形式,归纳成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复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时,可以按下图启发学生归纳知识:

通过横向归纳、纵向贯穿、图表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概括,使知识得以系统化、条理化,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归纳和对系统内知识的检索能力。

第9篇: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

 

高效课堂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使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既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的教育质量可以有效得到提高,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仍以讲授教材的方式为主,缺乏学生的参与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很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成效还不高。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讲授教材内容的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没能调动起来,教学的真正成效并不高。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中常常会看到这样情形:教师在认真的讲解政治理论、分析试题,一些学生忙着记笔记,而另一些则在进行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如,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这样的政治课堂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是观众,甚至有些学生连观众的角色都不愿意扮演。

 

(二)以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知识的实践应用

 

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模式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教改的实施和推动使得当前的政治考试试题中开始出现考查学生运用政治知识的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对政治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政治知识的记忆仍是教师推行主要学习方法,他们认为考试的答案都在高中政治课本中,只要能尽可能多的记住课本中的知识点,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就只是死记硬背政治理论知识,真正能够理解和掌握其涵义的并不多,很多学生在政治考试结束后把知识丢在脑后,连理解都做不到,更何谈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应用呢。

 

二、生活化教学对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政治教学来源于生活,蕴含于生活实际,并能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具体应用,发挥政治的实践性,实现教学影响生活、生活促进教学的目的。生活化教学对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意义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充分展现政治的学科特色,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高中政治课程既要向学生教授政治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用正确的价值理念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推行生活化教学,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贴近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积极参与其中,在分析和思考社会事件和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等,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也拓展了政治课堂的宽度和广度,将政治融入生活中,使政治课堂走入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生活化教学关注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在让学生掌握政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在实践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体系,有助于政治功能的发挥。

 

(二)完成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提升政治德育价值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开放的程度加深及网络媒体的发展,一些不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大,这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完成教学的目标,首先需要让给学生对政治课堂感兴趣。生活化教学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事件、实例将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既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简单、形象化,又能让学生在实例的分析中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使政治知识可以真正的深入学生的内心,促使加高中政治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

 

三、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思想对行动具有指导的作用,因此,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的推行,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思想指导,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指导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动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社会形势,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使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能更有效的结合,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将学习融入生活中,其目的是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完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扩展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材,还要增加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创新教学的方式,比如可以设计生活化情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感受、体感、交流、互动,既能让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又能直接的学会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高中政治课堂更丰富、更有活力。

 

(三)扩展教学的时空,增加教学实践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使教学走进生活,除了将教学的内容拓展到生活领域,还要将教学的时空拓展到生活的环境中,而不是限定于45分钟的课时和几十平米的教室中。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积极扩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课外或者周末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政治知识,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政治思想,既使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和谐、良好,又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无论是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念,还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观点,都向我们表明,生活化的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好方式。新课改的的推动下,高中政治课堂应该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运用能力,实现高中政治高校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