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老师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启发学生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时,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如果问题过难要进行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思考。
(二)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非常少。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课堂节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还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关键进行提问
教师在进行特唐提问时要抓住重点,选取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创新提问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二)进行启发性的提问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能盲目地进行,要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过于呆板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还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教师提问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上,要多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知识,对初中地理知识点进行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三)在提问时要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由于初中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每一个知识点能够延伸出许多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抓住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不要把时间用在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上,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纠结于固定模式内容的记忆。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融入到课堂提问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对初中地理教
学内容的难点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初中地理的难点,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3)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会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和一些较为模糊的知识点,这就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存在盲区,所以教师要对这些易疏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四)提问要有一定的联系
初中地理知识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提问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点与旧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通过紧密联系的提问,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点的同时回顾旧知识点,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对其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注意提问的层次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提问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提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问、反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先提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在思考讨论之后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将困难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解决困难的问题,最后对初中地理知识进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本文研究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一定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晶新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J].中国校外教育 ,2016(14):135.
[2]李延玲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技巧 [J].学周刊 ,2015(15):205.
关键词:初中生物;地理学科;德育;渗透
一、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当前,初中生物和地理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不仅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整天处于学习压力的氛围中,缺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初中生今后发展极其不利。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例如,在进行生物课教学时,因为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教学或边实验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沟通,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还让学生感觉到浓厚的科学氛围,体会到科学的谨慎性和严谨性,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多了一些严谨,少了一些粗心。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产生高度的感慨与崇拜,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更加的热爱。其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就是德育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德育渗透,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总结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盲目性与分散性的问题,缺乏教学中的归纳与总结,从而导致当完成教学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老师应该把有关德育方面的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然后再把德育融入课程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和教学中所有有关德育的知识放在一起讲。
例如,老师在讲“初中一年级地理”课时,先把本书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一下总结,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中一年级地理主要内容是世界地理,讲一些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要想在世界上很好地生存,就必须有保护好周边的环境的良好意识。
通过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地理学科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更加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价值。学习地理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上各地区的环境、自然、人文特征,还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和使命感,进而衍生出热爱祖国、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隐藏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然后在授课时,在适当的讲课内容中渗透一些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讲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时,其中有些科学家需要老师去介绍,譬如:施莱登和施旺是如何发现细胞学说的、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做实验的以及做实验的次数,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科学家产生了仰慕和崇拜之情,并且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从而更加地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使学生的个人素养有了进一步提升。
3.联系实际渗透法
在现今的初中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科学的认知、思想的觉悟、个人修养、实际生活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的渗透。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时,主要讲完善运输业,怎样去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现在发展如何以及分布情况。知道主要讲的内容后,老师根据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去让学生观察了解现在的运输状况、农业发展状况等。通过了解,学生感觉到了当前生活与发展的状况并不理想,从而让学生生成想改变自己的家乡,甚至改变国家发展进程的想法,使学生热爱国家的心情进一步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的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马芳.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1(10).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地理素养
一、地理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老师就有以下要求:老师需要利用业余的时间,在课堂上,运用课外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潜力进行开发,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更快提高,只有更多的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多更深刻,通过自己进行学习来加深印象,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和改进,学习经验和技能都是在不断改正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的,一定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让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就是通过实践把这些与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教学结合起来。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的去查找资料,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这样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可以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处于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今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4.有利于日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升入高中后地理教学过程存在着衔接问题: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理的观点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内容联系问题;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同;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的意志力和学习品质不同。因为存在着上述这些问题,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会觉得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则有利于今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法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前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明确当堂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所准备。利用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解决课上学习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开展针对性学习,在学习难点和重点前做好心理准备。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也可以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学生课前预习要想取得较好效果,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善于总结过去学习的重点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不只包括当堂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求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要做到平等,保证课堂气氛的轻松与和谐,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多利用表扬少批评学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要体会学生的思想,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将教材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鼓励每一个学生进行创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鼓励学生课后反思
学生的课后反思在学生课后总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反思就是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重新认识课上内容,也对今后的复习巩固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要求教师做好学生课后反思的鼓励工作,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总结当堂所学内容。可以采取让学生填写课堂所学内容的做法,以此考察学生在课上掌握知识情况和课后巩固情况。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也可以明确自己对当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后反思过程中。再有,教师还可以应用评价的做法,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课后反思,可以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时,达到积极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今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质疑的条件。所以,对于中学地理老师来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加自己的地理知识。其次,地理教学还需应用启发式方法,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教给学生应该问什么,应该怎么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提问。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但准确性不够,这时教师就需追问学生,引导学生提出准确和深刻的问题,全体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引导中发现质疑方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策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在看到自学的效果后,就会主动投入到自学过程中,可以促使自身提高地理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伟超.浅谈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张宏文.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地理.赤子,2015,(10).
一、地理图像内涵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地图、漫画图、示意图、实物图、景观图、统计图等。采用这些图像可以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和讲解,地理图像包含的知识内容丰富,准确性更高,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是一种十分有效且科学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图像教学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水平。老师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图像类型,经过处理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发挥优势提升教学效率。
二、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由于在初中地理相关书籍和教材中具有数量非常大的图片和图像,这些内容相互结合构成了具有丰富意义的系统。该特点也是地理教学和其他学科的一种区别,也是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的一种优势。地理图像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可以直接形象地表达出具体的空间内容和联系过程,能够显示出地理的数量特点、形态特征、时空分布等规律以及原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图像进行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探究和研究中需要应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图教学进行引导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总体规律,依据教学内容和特性,以图像为引导,带动学生积极地加入教学环节中,能够深化学习、教学效果。
三、读图技能的培养
1.一图多用
利用图像教学必须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思维的高度,提升学生对于同一图片进行全方位思考的能力,带领学生展开对比学习和关联性思考。从同一幅图片中挖掘出多方位的信息,避免单一片面的思维方式,培养自我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能力。
2.多图并用
老师合理利用不同图像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图片,总结分析出其中包含的地理内容和现象,让学生在图像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最后解决问题,梳理知识点,构建地理结构体系。
3.掌握规律,图文转换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地理图像转化成具体的知识内容,分析实际的问题,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深度问题表层化,方便学生灵活地掌握,图文结合,将图像表达转化为文字表达,增强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
四、具体的实施方法
1.运用生活中的图像进行教学
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内容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无法通过简单的记忆和背诵来进行教学活动。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教学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合理科学地利用生活中的图像知识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学习世界概况时,结合实际的图像来进行引入,老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选择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省份和区域的地形图片,可以是我国上海的地形图片,或是欧洲著名城市的地形图片,适当地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心里带着疑惑进行预习,课堂上将图片内容和教学知识点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将我国的地形图片牢记在脑海里,方便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不同城市、区域的位置,深入学习不同地区的经纬度和其他关联内容;学习自然灾害等内容的时候,可以播放图像,结合我国发生的实际地震灾害情况,充分展示地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型破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震所产生的根本原因,结合经济等多方面发展因素,总结出符合具体实际应用的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候还可以采用相关食物的图片来深化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
我校的教育特色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精髓是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生命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每一堂课都是一堂“唯一”的课,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奉献给学生高质量的每一堂课,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因此,各学科的教师都应刻苦地锤炼教学设计,努力地打造精品课堂,向“课课精品”迈进。我校初中地理学科组在向“课课精品”教学方向迈进的过程中,尝试建立起了“炼课四式”教研活动形式,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对该教研形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一、“炼课四式”第一式——“备”
“炼课四式”第一式——“备”,是指通过集体备课锤炼教学设计。我校地理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推行“螺旋上升式”集体备课方式,即上轮教学者为下轮教学者的指导,将最好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进行一轮一轮的优化更新。具体包括三方面,1. 从教学资源库里挑选最新、最有效、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重组和进一步美化教学课件;2. 补充和完善乃至重新设计学生活动,以活动材料的形式进行落实;3. 花大力气对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思路进行详细推敲,以讲稿的形式进行落实。在这套备课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下,教研组在组会时间定期举行集体备课观摩。组内教师轮流担当主备人,进行集体备课展示。集体备课的主讲人展示的就是三方面创新的物化成果——精心设计的“上课材料包”,包括讲稿一份、课件一个、学生活动材料一份。下面表格所示即为我校初中地理学科组“练课四式”教研活动第一式“备”——集体备课展示会相关信息:
二、“炼课四式”第二式——“试”
“炼课四式”第二式——“试”,是指通过试讲初看教学效果。每一位主备人于学期初选择好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按照大致进度提前完成个人试讲和组内试讲,同时可邀请其他组教师及学校相关领导进行听课、评课。课后根据听课嘉宾的评课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再修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表格所示即为我校初中地理学科组“练课四式”教研活动第二式“试”——公开课试讲相关信息。
三、“炼课四式”第三式——“展”
“炼课四式”第三式——“展”,是指通过公开课的展示、观摩、专家点评等活动形式,对锤炼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交流、改进和发展,完成对“炼课四式”教研活动的汇报性展示和发展性评价。学科组在学期初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将公开课研讨活动的时间、场地、参与班级确定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下面以我校初中地理学科组的“练课四式”教研活动展示环节为例:
2008年4月22日第八周周二上午8:00-12:30,地理组在校B座五楼多媒体教室二展示了四节公开课。应邀而来的有省市区教研员,各大校教研组长、教学骨干,东北师大讲师、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参会嘉宾120多人,会场气氛热烈。上课教师和学生精神抖擞,充分展示了附中的风采,特别表达了东北师大附中“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
特邀嘉宾——吉林省初中地理界唯一的特级教师,省二实验陈晓冬老师对本组的四堂公开课进行了一一点评,既对各课的优点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比如,评吴紫阳老师的《中东》,既肯定了吴老师知识渊博、思想深邃,专业深厚,特别是对现代信息技术——gooleearth的灵活应用能力,又对教学板块的时间划分以及难易度提出了建议,倡导教学设计的选材应更贴近学生实际;评刘晓杰老师的《欧洲西部之旅》,用了“最舒服的一堂课”的评价语,对刘老师如诗的语言、如画的课件、醉人的音乐、趣味十足的学生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又对多一些“地理味”的读图、析图设计提出了建议;评张海燕老师的《新疆》,对张老师的设计思路、专业功底、知识落实给予了全面肯定,但,希望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评王瑶老师的《珠江三角洲》,在教师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希望老师将时间的把控做得更好一些。
特邀嘉宾——吉林省教研员骆秦俐老师最后对本组的活动做了总结性评价。用四组八字语进行了高度概括,“生命教育、积极践行”、“回归专业、保持个性”、“胸怀宽广、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共同事业”的话语掷地有声。从实践、专业、心胸、理想四个角度做了层层递进的评价,既肯定了本次“炼课四式”教研活动的成功,也为本组教师乃至所有的地理老师指明了方向,鼓舞了斗志。
地理组还通过当面请教的方式一一征求了其他到会嘉宾的评课建议。并通过来宾填写评课建议单的方式收集了到会来宾近100份的评课建议。
四、“炼课四式”第四式——“思”
“炼课四式”第四式——“思”,是指通过个人总结、教研组总结、学生、教师、专家、领导评价等多种反馈形式,对“炼课四式”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和提升。在公开课研讨活动之后,教研组要在专门的组会时间开展全组的经验交流活动,把宋至各方面的评课建议进行汇总,认真清点和梳理“炼课四式”教研活动的收获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下面以我校初中地理学科组的总结为例:
地理组通过本次“炼课四式”教研活动,收获了十大成果:
1. “螺旋上升式”集体备课方式,以及本学期的备课三创新,大大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增强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生活化、落实和吸引力,要坚持而且还要创新。
2. 集体备课展示、公开课、教研活动的筹备和组织,为组内年轻教师搭建了平台,也是一种督促,全方位锻炼了组内年轻教师。
3. 全组教师同心同力经历了一次大型活动,提升了地理组的团队协作力和战斗力。
4. 邀请全校教师听课、评课,恳请信息中心、生物组协助开展活动,增进了地理组和其他各组教师间的友谊。
5. 扩大了东北师大附中地理组在省市的影响。
6. 为了对学生再多一些认识和理解,应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今后的集体备课应在学生活动设计上多下功夫。
7. 继续研究课标和全国八套教材,设计出有东北师大附色的初中地珲课堂教学。
8. 重新提炼地理组的学科特色,以“活动化教学”的新形式在东北师大附中的教育教学舞台上精彩亮相。
9.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衡培养各类班级,让各班学生都喜欢地理课,都能在地理课学有所获。
10. 积极规划组织更高质量的教研活动,让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地理组再上新台阶。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1
一、学好地理,首先要摆好心态,保持对地理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学习多问为什么:例如在学习洋流时,就要问: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受什么因素影响,如果洋流改变了方向,将会是什么样的?这样一步步追问,知识就联系起来,即复习了旧知识,也学习了新知识,还使知识联系了起来。做到了举一反三。
二、学好地理,要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时不能只图快,要建立知识框架,明确目标,发现问题不逃避,遇到难题不泄气,而是把他们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在老师讲课时,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学习。要有质疑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独特的观点就要及时提出,及时探讨。要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使地理知识鲜活起来,利于记忆。
三、复习是前进的第二动力,首先要图文结合通读教材,系统复习,通过做题把的重点、易忘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同学交流复习情况,从对方那里发现自己复习的漏洞,使自己的复习更加全面。同时要有意识的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日常发生的事情或现象。例如:11月初降得一场大雪,就要与冷锋知识联系起来,想到是寒潮来袭,再想到寒潮的危害,这样多想多做多联系。就会使学得的知识牢牢记在心中,当然这需要发挥主动求知精神。
四、学好地理,要会用地图,地理好多知识都是用图的形式展现,要是能学会利用地图进行记忆,则会事半功倍。另外学习地理还要要灵活运用知识,多动手、动脑,要有错题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2
xx年x月x日我参加了xx区“青峰杯”初中地理“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第十中学和第四中学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
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3
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心得: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七年级下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经常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4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应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与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作好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5
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慨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课程标准从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七个模块的课程要求。由于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啊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挖掘生命教育资源新课程的要求指出要让学生学到生活化的知识,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时要将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就是生命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因此,地理老师要科学合理地将现实生活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并且在其中结合生命教育,保证了生命教育的有效性。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地图》这部分知识时,要让学生明白地图是以平面为载体,用来反映现实具置以及其他地理元素的工具。地图中最重要的构成就是比例尺、图例以及指向标,老师便要让学生准确掌握这些地图的要素,在学生学习了地图的这些基本的内容后,老师便可以拿出一张某酒店的逃生示意图,然后提问学生“如果现在酒店的面食间发生了大火,而你在面食间的楼上,那么你如何才能最快地脱险,逃出酒店呢?”这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讨论着,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根据地图的比例尺来确定最短又可行的路线,从而安全逃出酒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使生命教育渗透到地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求生意识和求生能力。
二、组织开展课外实践
提高学生生命意识老师在教学时,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识记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地理知识进行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这就需要老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合理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教育。举个例子,老师在教《中国的自然资源》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让与学生讲述一些由于水资源匮乏导致很多人干渴而死的新闻,让学生针对水资源与生命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完之后,老师便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对自己所在小区的用水量进行调查,看看哪户家庭的用水量最多,哪户家庭的用水量是最少的,并且对这些用户进行平时生活用水习惯的访问和调查,从中找出节约用水的生活小妙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生命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明白水资源的宝贵以及生命的重要,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生命的教育,深化了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懂得了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了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会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更多的是用来展示课件,这就使得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地发挥其效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地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再只是播放课件,而是适当地播放一些小短片或者是展示一些图片来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保证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举个例子,地理老师在教《自然环境》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展示一些自然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播放一些野外求生的小短片,让学生充分利用地理知识来求生。例如,学生在森林里迷路了,那么学生可以根据树木的繁密来确定东西方向,而树木的东西方向是因为地球的运转所决定的等等。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享受视觉和听觉盛宴的同时,也能强化自身的求生意识,明白如何在野外获得求生的可能,从而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了生命教育,有利于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结束语
关键词: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高中地理;初中地理;相关性分析
气候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像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荒漠化主要的自然因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这一部分的地位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相当显著。高中地理教材中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以大量的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很有必要比较分析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1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1.1气候的形成没有占用单独的章节,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高度概括
人教版高中地理在必修一的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讲述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其主要理论知识只有两小段话,第一小段主要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小段主要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有文字都是结论性的概括出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2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没有全部列出,只以案例的形式出现
主要在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的气候具有明显地带性,高一学生刚学完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很好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因此,述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显得得心应手,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和基本特征。
1.3论述气候形成的综合因素时,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活动
课本给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然后提出问题,让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从而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初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2.1气候的形成机制占单独的章节,由浅入深详细论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用整整一章内容专门讲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详细讲述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相关知识。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由于把气候一部分分四节讲述,因此特别具体详细,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2.2讲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逐步分层展开,篇幅较大
课本第三节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主要归因与太阳辐射的差异,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第三节并列分层讲述了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3世界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全部列出
课本第四节列举了世界主要的十种气候类型,按照温度带的差异排列,首先先讲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其次是对比较分析亚热带的两种气候,温带的两种气候;最后是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每一种气候类型主要让学生看图得出其分布位置,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认识其气候特征。
3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初高中气候类型分析讲述相似点分析
初高中地理教材在气候一部分的安排分别符合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突出地理教学特色,运用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初高中地理教材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学生的“活动”设计占了较大比重,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不同点分析
从前面“初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初高中地理的不同特点,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内容精炼。初中地理从对气候的认知开始,详细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而且在区域地理中把不同类型的气候具体化,在不同的世界地理区划中像“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近国家”都把气候和区域地理特征结合起来,成为区域自然地理中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深刻影响当地的地理环境。
3.3高中气候类型的学习应该重新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
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然后以案例的形式讲了三种气候类型,然后以学生活动的形式涉及到其他的气候类型。这样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对气候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没有彻底理解,大多数学生一知半解。老师讲气候一部分时也是意犹未尽,是不是按部就班,遗留问题呢?这给老师很大的考验,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这样对我们以后学到大量和气候相关的内容非常有利,尤其是应对高考地理,我们必须如此。以2016年全国文综卷Ⅱ的36题为例:(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分)学生在必须知道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而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结合最紧密的是初中“欧洲西部”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科的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初中地理课的上课时间并不多。所以,当前我们初中地理老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努力探索提高初中地理课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设置必要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观念都把重点放在“教”上,而容易忽略学生的实时掌握知识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要实现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必须将学生视为主体,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善于适当点拨,发幽探微,在严谨的教风中,适当丰富审美情趣,在恰当的课文部分运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更易接受。一些地理老师比较爱好文学,就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合适的诗词,在渲染情境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熟记课文,获取美的享受。例如,在讲到“庐山瀑布”相关课程内容时,可以借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来渲染情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到桂林山水时,可以运用“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来加以诠释。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亲身受到真实情境的感染,获得巨大的美学享受。让学生在上地理课时,如同亲身在秀丽的山道上漫步,感受那份在画境中的优美娴静,美不胜收。自然,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每一个老师的品德修养、知识层次和个性特征都会有所不同。而这些极不相同的因素就构成了各种风格的地理教学模式,构成了千姿百态的教学风貌。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丰富,课文中的图示也比较多,教材的实用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新教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解说教材,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要注意看图教学是有技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图,还要做好各种图的分类,使学生能清楚的区分各种图和相关注意事项,切实强化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例如,要注意区分参照图和比例图,这两个图既是学生易出错部位,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区分这两种图,避免混淆。针对比较复杂的图,应该引导学生分模块学习。如在讲到“七洲五洋”时,若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各个图的特点,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应该对地球进行南北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看图的技巧,轻轻松松就能学好地理。
三、通过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就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主动学习合作的过程当中,得到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锻炼。可以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把一个课题分给各个小组,让各小组在课下进行探究、调查和总结,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互相比较各自的探究结果。可以进行的课题包括“在结合当地气候状况的基础上对周围的植被进行观察和分析”“调查当地用水类型、灌溉方式和水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学到地理知识,更能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地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操作的融合。对学生来说,不仅能获得经验,更能培养能力。所以,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手段都实现了现代化,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工具能集采集、处理、编辑和存储展示等多个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形式于一体,能实现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媒体资料的同时呈现,直观性强,极具感染力,是一种倍受师生青睐的教育教学手段,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粉笔+黑板+挂图”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我国淡水湖的分布情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各大淡水湖的实际分布情况,可以按照湖的分布由东向西向学生展示各个湖的风景图片,如此一来,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了,也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掌握起来也就容易一些了。显然,这种方法比简单的讲解效果好多了,能节约很多时间。
五、借助其他方法辅助教学
因为地理内容的多样性和死板性,依赖学生的视野很难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地图
有些内容学起来比较枯燥,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地图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也可以通过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地理略图,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画地理略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且随着老师的粉笔和语言自然转移,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二)充分利用时事新闻
我们还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时事新闻时效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新,具有真实性,跨度比较广,很多新闻还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三)利用谚语、古诗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怕的莫过于记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古诗、歌曲来帮助学生记忆。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谚语、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熊晓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沙棘:科教重横.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