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信息化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2012年进军医疗卫生行业以来,联想集团大步快进。依托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联想集团实现了对业界优势资源高效整合,截至目前,联想已经与全国医疗行业近70家ISV厂商开展合作,参与5个省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功进驻363家三甲医院。
据CHIMA荣誉主任、中国数字医学杂志主编李包罗介绍,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份额仅占医疗卫生行业总投入的1%,即200亿人民币,但每年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美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而中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比15%不到。”李包罗对此表示,“这说明目前这个市场并不成熟,我们期待大鳄进入,更好地规范市场。”
而所谓的“大鳄”,不应仅局限于开发移动设备终端,而应考虑构建数字化医院,运用IT技术促进革命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产生。
这个理念与联想集团当前的战略不谋而合,联想致力于成为医疗行业整合方案提供商。“近几年,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医院内部及医院间的信息化建设陷入无法整合的困境。”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新兴行业总经理王云峰进一步说明,“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对业务进行前瞻性和规划和管理。联想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创造医疗新体验。”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医疗卫生行业总监瞿忠表示,目前国内具有整合能力且能够真正构建智慧医院的供应商,也仅在10家以内。
联想在会议现场展示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联想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联想移动护理终端解决方案、联想医生护士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影像中心医技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虚拟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15个子方案。联想将前端业务应用与后台数据运维紧密结合,提供从IaaS到PaaS再到SaaS的云服务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5月12日,Motorola Solutions携其全新推出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亮相一年一度的“2011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全面展示了其所倡导的“医疗信息化无缝移动”理念,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无缝移动
实现优质服务
“MotorolaSolutions医疗卫生行业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不间断的护理,在紧急救护、医疗卫生机构、家庭保健与护理等三大不同领域提供支持。” MotorolaSolutions亚太区医疗行业业务发展总监何玉心女士对《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说,“Motorola Solutions专门为亚太市场提供的医疗卫生行业解决方案能够改变患者体验,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机构运营效率和安全通信,从而实现无缝连接。”何女士表示,摩托罗拉医疗卫生行业解决方案应对医疗卫生行业挑战,在成本方面,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管理其资产;在信息获取方面,能够提供对信息的持续访问,以支持在医院内和在偏远地区提供保健服务;在质量方面,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实现五个正确操作――确认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流程、正确的时间,从而减少医疗事故。此外,在医务工作人员方面,能够增强工作人员之间的通信,以应对医务人员短缺的局面。
此次大会期间,Motorola Solutions展示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其最新推出的企业移动产品ES400企业数字助理(医疗版)、全新 3G WAN MC65企业移动数据终端、专为最严苛的医疗卫生环境提供无线和语音服务的MC55A0企业移动数据终端,以及专供医疗环境部署的全新数字扫描器DS6878-HC和手持式二维扫描器DS6707-HC等等。其中,ES400是Motorola Solutions推出的最小巧、最轻便的企业数字助理,具有强大的移动计算功能和对讲功能,可实现现场采集数据、访问关键业务应用程序和后台系统,非常适合医疗机构人员随时保持对HIS医院信息系统的访问和信息存取。
针对国内确立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体系和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Motorola Solutions企业移动业务医疗行业销售经理陈阳认为,这些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系统建立后相关数据的完善运用,都离不开无缝的移动信息技术。Motorola Solutions所致力于打造的无缝医疗解决方案,将全程帮助医护人员精准快速地采集患者信息并实时更新,大大方便了医疗机构建立患者数据库,充分完善患者电子病历,并在医疗过程中通过无缝医疗解决方案的应用,实时更新医嘱执行情况,追踪患者信息,使医疗信息系统保持精确的“动态平衡”。
合作伙伴是关键
今年1月4日,摩托罗拉将其个人移动设备业务和家庭设备业务分拆为Motorola Mobility Holdings公司,同时公司更名为Motorola Solutions公司。Motorola Mobility致力于服务个人消费者,MotorolaSolutions则专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业务和任务关键型通信产品及服务,专注于公共安全无线电和手持扫描仪业务,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移动解决方案。
“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2011年Motorola Solutions在医疗行业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何玉心女士表示,“合作伙伴是关键。Motorola Solutions将进一步加深与中国医疗机构和中国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为医院提供定制的、满足实际需求的多样化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以无缝医疗解决方案体现Motorola Solutions致力于改善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承诺。”
具体而言,Motorola Solutions将致力于继续推动中国市场的医疗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化,其举措包括:积极参与中美两国政府共同推进的PPPH 中美医疗合作计划和新加坡iDA计划;为中国市场持续引进针对医疗行业的产品,包括针对医疗定制的耐用、耐消毒的手持移动终端,条码扫描自动识别产品,更适用于医院楼宇内部密集无缝覆盖的无线网络的设备等,并将加深与国内软件开发商的合作,进一步推进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PPH 中美医疗合作计划是在今年初中美政府间合作框架下的一个项目,目前已经有10多家美国企业加入,将致力于把美国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经验推广到中国。
2012年1月5~6日,为提高深圳市医疗信息化技术水平,活跃学术气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由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为期两天的“2011年深圳市医学会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深圳曼湾禾田居度假酒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广东省卫生厅信息中心李奕明主任、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罗乐宣副主任、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林德南主任等相关领导,近1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本次会议在规模、时间两方面都刷新了以往年会的纪录。
会议在罗乐宣副主任的新年祝福中拉开序幕,他对深圳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罗乐宣副主任强调了代表们应积极配合深圳市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利用此次学术年会难得的分享和学习机会,找出所在单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配合各单位领导更好的推进卫生信息化的各项工作。
会上,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林德南主任介绍了2011年深圳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现状,总结分析了目前深圳市医疗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进步及不足,并再次为参会代表详细介绍了“139工程”。深圳市人民医院电脑室汤学民主任、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科吴永胜科长、宝安区人民医院赖伏虎主任、深圳市卫生监督局信息科邓奕明科长、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项目部郑静部长、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发展部谢山部长等相关专家也在会上分别介绍了电子病历搜索引擎的开发和应用、基于统一管理的疾病预约控制信息体系建设、等级医院评审中的统计管理和信息支持、卫生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统一应用、区域卫生信息化在各医疗机构的进展、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电子文献共享平台等课题。
随着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医疗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任何基础网络及数据中心的故障都有可能带来医疗应用的严重后果,基础网络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声誉,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首要关注点。本次会议协办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针对目前医疗信息化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华为数字化医院网络及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该方案牢牢契合医疗信息化的现状需求,具有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安全性等特点。此外,华为还介绍了其云计算、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卫生行业的应用助力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等智慧医疗方案。会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还邀请了各位参会领导及代表参观了华为深圳总部展厅及物流中心,让各位参会代表了解了华为技术最新成果,并真切感受到了华为公司在基础网络、统一通信、云计算、云数据中心等方面的领先实力及助力医疗信息化的决心。
关于医疗信息化,国际上有一个数字化医院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即以财物收费为核心的第一阶段,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主线的第二阶段,和以区域化、集团化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区域医疗是医疗信息化的最高阶段。
区域卫生信息化缘起(2003年~2006年)
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医院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在2003年以前,卫生信息化主要是医院自发建设内部的医院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机构信息化。2003年SARS之后,以政府为主导,重点建设了以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条线信息化。条线信息化的建设与医院信息化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存在矛盾和冲突。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感觉更直接的是“看病难、看病贵”。在新医改之前,部分地区就在自发地探索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
以上海为例,2003年SARS之后,上海市及其下辖各区县开始探索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其中有些区县不仅考虑政府管理和应急指挥,也在考虑基于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例如浦东新区在2004年立项浦东卫生信息网一期工程。该项目以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为核心,同时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业务,是平战结合、一体化的工程项目,在当时是极富超前理念的。不过在工程实践中,一些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参考中国疾控的网络直报模式,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登录到浦东卫生信息网上,报送病例,完成业务流程。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传染病管理、慢病管理、计划免疫等与疾控系统中业务重叠的模块,社区工作人员只能放弃。这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一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中开展,一部分要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开展。工作流程不连续,数据要重复录入,数据标准也不统一。这样工作效率、数据质量、工作积极性都很难保障。这就是所谓的条线信息化与机构信息化之间的冲突。
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不同,医院是以疾病为中心,而社区以居民为中心。社区卫生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居民健康,因此社区全科医生要通过健康档案来维护居民的健康历史和健康状况。在本世纪初,健康档案收集的手段,主要是全科医生上门开展基线调查、主要现状和回顾性调查,但是无法了解居民以往就医的详细情况,并且调查的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有局限性。在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后,居民在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有了比较全面的记录,但是居民在医院及其他社区开展的卫生服务记录就无从知晓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必须依靠区域信息化来支撑。
医疗机构传统上是一道围墙相隔,“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三级医疗体系的分工,本来就是要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疑难杂症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这种医疗模式,要求医疗机构通过分工合作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即社区发挥可及性、成本及服务的优势,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发挥技术和资源的优势。目前“社区门可罗雀,大医院门庭若市”的局面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现象,这一现象只有通过“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才能改变。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必须依赖区域信息化来支撑。
1.探索实践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原卫生部到地方原卫生部门,以及医疗卫生信息化企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
还是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海率先开始了以“管办分离”为特征的医改探索。作为国务院首批两个“管办分离”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借鉴香港医管局模式成立了正厅级事业单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持,开始了以“医联工程”为名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探索。“医联工程暨上海市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暨协同服务工程”于2006年启动,首要目标就是把申康所属23家市属三级医院互联起来,实现跨医院诊疗信息交换共享,建立就诊患者统一的电子病史档案资料,实现医院之间协同医疗服务,实现申康对所属医院运营及人财物的综合管理和辅助决策,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医联工程“无疑是以医院为核心实现区域医疗的代表。
2.原卫生部工作
原卫生部主要围绕标准规范来推动卫生信息化工作。从2003年开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在国家层面,主要从标准和科研两个角度出发开展了许多积极和有意义的探索。
在2004年底启动了《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和《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编制工作。其中《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委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牵头。2006年启动了《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由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牵头。2008年启动了《中国卫生监督信息标准》和《中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编制工作,分别由原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和中国妇幼保健中心牵头。这些标准范围涉及医疗和公共卫生,大部分是数据元和代码等业务标准。
3.企业发展
在这一时期,一些先知先觉的IT企业开始参与到了相关项目的建设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承担了上海医联工程、长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浦东卫生信息网建设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信息”)总部在上海,前身是上海市科委下属的上海市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该研究所于1995年整体转制为企业,成立了上海万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200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备案更名为“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是国内比较早的专业从事以政府信息化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的软件企业。1999年承建了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在政府信息化和医保信息化积累的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大型信息系统集成和异构信息整合的经验,万达信息积极探索医疗信息交换和整合技术。
在上海,上海金仕达卫宁公司(以下简称“卫宁”)、上海兰恒公司(以下简称“兰恒”)、上海乙木公司(以下简称“乙木”)、上海易可思公司(以下简称“易可思”)也是比较早就开始在该领域进行探索的企业。卫宁和兰恒最早都是做医院HIS系统的企业。在本世纪初,上海开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依托在HIS方面的经验,卫宁和兰恒开始研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承建了上海多个区县的健康档案系统。乙木是上海比较早的专业从事公共卫生信息化的企业,承担了上海市疾控的传染病、慢性病相关系统的开发,并在松江等区县建设健康档案系统。易可思的张少荣总经理从海外归来,带着新的理念来做闸北区健康档案系统。此外杭州创业软件公司(以下简称“创业”)也在上海的闵行建设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上海的区域卫生和健康档案建设应该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区域卫生信息化初探(2007年~2010年)
1.工程实践
先以上海市为例。在上海除了长宁区,闵行区和闸北区也开始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但是角度和切入点不同。长宁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时,先期完成了所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及部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其中二级医院的开发商有卫宁、兰恒、军惠,社区HIS系统均由军惠承建,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由卫宁统一开发。因此长宁区有强烈的把异构信息系统整合、建立基于区域平台的健康档案的需求。在上海市科委“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的资助下,长宁区开始了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而闵行与闸北的情况不同,闵行主要由杭州创业来建设,闸北的医院、社区主要由易可思复高来建设。
2.课题研究
上海科委牵头,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以下简称“IHE课题”)2007年在科技部立项。
在前期长宁区域医疗信息整合课题实现一个区内部医疗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解决市-区两级纵向医疗信息整合共享,这是IHE课题的核心。以医疗资源共享、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协同服务共享为目标,解决大型城市区域医疗信息整合与共享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在市、区、医院集团等之间实现健康档案、诊疗信息、医学影像等医疗信息资源的信息互通和共享,为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协同服务奠定基础。该项目总投资1.45亿,其中中央财政4500万,上海地方配套1亿。
除上海市以外,厦门市也是比较早的以整个城市为单位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地区。厦门市从2006年开始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探索。恰逢科技部2006科技支撑重大课题“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分课题“军民协同共建区域医疗协同示范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总医院(以下简称301医院)来厦门选择合作单位,双方很快就敲定了这次合作,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纳入该课题的研究范围。
科技部于2006年启动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2007年启动了“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2008年启动了“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上,科技部主要从区域医疗协同业务领域入手。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启动了三个以区域医疗为方向的科技支撑项目。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总投资1亿,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000万,承担单位配套8000万,承担单位是301医院、华西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电子科大。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总投资2.9亿,其中中央财政拨款9000万,浙江省地方配套2亿。
301医院与厦门市卫生局合作的“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厦门示范区”,即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于2009年启用,是中国首个成功投入运行的地级市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该系统已覆盖占厦门市90%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并为厦门市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126万份),每月共享调阅万余次。实现了一个中小型城市完整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上海医联工程于2008年3月正式上线,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档案的整合。诊疗档案的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疗事件记录、诊断、处方、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医学影像、病案首页和出院小结等主要的诊疗信息。上海市23家市级医院可实现跨院诊疗档案调阅。2009年针对自费患者的“医联卡”系统上线,患者在任何一家医院办卡,可以实现在联网范围医院就诊,并实现诊疗信息共享。2010年7月,治疗安全警示和近期诊疗信息智能提示全面推广。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兰娟教授联合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本着现代健康维护的理念,结合我国医改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了“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准备利用计算机和新一代网络技术,开展研究并示范应用,构建区域数字卫生体系,为实现数字卫生、健康中国而努力。这也促成了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原卫生部联合向科技部申报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运用研究”项目(即“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
项目通过构建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交互式卫生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健康咨询等系统,进行数字化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数字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等区域示范,将有效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推进卫生改革发展,从而达到突破信息孤岛、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就医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和谐医患关系、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好评,项目取得的关键技术和成果不仅在浙江省内22个示范区和5个样板示范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也给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技术支撑作用。
3.原卫生部工作
在各地自发实践的同时,原卫生部继续以标准为核心开展探索和研究。特别是2007年原卫生部电子病历委员会和CHIMA启动了《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与前面的几个数据标准不同,《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首次在技术架构标准上作了探索,它在技术架构上采用了IHE规范,基于IHE规范实现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的互操作,并且在规范文本编制完成后启动了配套的《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的概念验证工作,为国际规范的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些标准工作的基础上,原卫生部2008年在上海的长宁、闸北、闵行三个区开展了标准化健康档案应用系统的试点,在广东的佛山和江门开展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试点。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原卫生部承担了两个关于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的课题。2008年,在基本完成标准化健康档案研究后,时任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的饶克勤意识到:健康档案可以在社区管理,但数据来源不仅限于社区,需要整合医院等区域内的其他健康信息。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并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为此,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开始面向全行业广泛征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意识到方案征集工作背后的重要意义,多家国际国内IT公司纷纷提交了自己的答卷。方案提交后首先由部里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遴选出十家企业提交的方案。然后请这十家企业的代表到北京讲解方案。由原卫生部专家、全国省卫生厅信息化负责人和部分开展区域卫生试点地区的卫生局信息化负责人组成的评委对各家企业方案最后打分。
2009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信息作为医改方案的“四梁八柱”之一,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等。原卫生部领导要求必须尽快制定信息化对医改的支撑文件,所以建设方案就精简成《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9年5月完成。该《指南》在技术路线上参考了加拿大Health Infoway电子健康档案蓝图的基础,结合了中国卫生体系和信息化现状及中国健康档案建设目标,提出了我国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架构,可以说是一种引进、消化、再创新。
原卫生部《指南》后,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写工作,在《指南》的基础上,在业务方面深化了结合中国业务特点和健康档案要求的业务建模和信息模型;在技术方面强化了区域平台的架构是基于IHE互操作规范的要求。《方案》于2009年12月。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于2009年12月启动,该项目遵循《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基本数据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化大潮(2010年至今)
1.原卫生部工作
2009年初,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提出“打好三个基础,建设三级平台”的顶层设计思路。逐步明确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2010年底,我国首个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即全国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35212工程建设蓝图出台。该规划在充分总结“十一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总投资达到800多个亿。该规划概况为医改信息化“3521”工程:“3”即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平台,围绕三级平台建立的业务系统和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资源库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国家将投资上百个亿;“5”即五大业务领域,包括医改“四梁八柱”中的“四梁”――医疗、公卫、医保、药品这四大领域和卫生综合管理;“2”即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资源库;“1”即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
从2010年底开始,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连续启动多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卫生信息化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其中与区域卫生信息化相关的是35212省级平台试点,即按照35212规划,在省级层面进行试点,要求建立省级平台,试点若干地市级平台及下属县级平台,在省内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资源库,通过试点为国家、省、地市三级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2010年,第一批五个试点是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2011年,第二批八个试点是北京、内蒙古、江苏、湖南、河南、云南、宁夏、新疆建设兵团;2012年,第三批是湖北、陕西、贵州。截至2012年,全国省级平台试点三批共16个省,相关地市平台超过50个,各地自发投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百个。区域卫生信息化从象牙塔走向全国。
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以下简称“发改委基层项目”)建设。表面上该项目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业务系统,并不属于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范畴。之所以要提这个项目,在于35212省级试点的投资规模是5600万(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是2100万),一般仅能试点性地建设1个省级平台,2~3个地市级平台,每个地市平台下接2~3个县,即使完成试点,也无法实现地市级和县级的全覆盖。而发改委基层项目县级全覆盖的,即大部分项目以县为单位来建设,部署在县级数据中心,供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通过发改委基层项目可以实现县级数据中心全覆盖。
因此部分省开始考虑利用县级数据中心建设的机会,在软件上建设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把县内的基层卫生、医院和公共卫生系统互联起来。2011年启动了第一批――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甘肃、江西、安徽、浙江、山东、黑龙江十个省的建设。2012年启动了第二批剩余20个省的建设。其中贵州、黑龙江是省级大集中云计算试点省,浙江、甘肃、辽宁、广西是地市级集中云计算试点省。
在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个人身份唯一识别问题。原卫生部从2010年底启动了居民健康卡标准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在2012年初形成了6大类15项标准规范。
原卫生部选定了河南全省、广东佛山、内蒙古鄂尔多斯和辽宁锦州四个试点地区作为首批居民健康卡试点地区。在2012年3月1日,这四个地区同时启动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佛山已经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2009年起,佛山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于2011年1月1日正式上线,并开通佛山健康卡。因此佛山发行原卫生部居民健康卡,主要是替换现有佛山健康卡。居民拿到居民健康卡后,可以通过区域平台开展自助预约挂号、居民健康档案调阅等跨医疗机构的服务。由于佛山在居民健康卡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佛山市卫生局荣获2012年中国卫生信息学会首届“卫生信息化推进优秀奖”。
之后原卫生部又启动了居民健康卡第二批试点,包括以下单位:四川成都、绵阳、雅安,湖北武汉、鄂州和湖北同济医院,湖南湘潭、郴州、株洲和湖南省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上海闵行,河北石家庄,江苏连云港、淮安、高邮、扬中,山东枣庄,陕西榆林、子长县和安塞县,重庆部分区县和试点医院。
2.课题研究
2011年,“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科技部启动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跨区域医疗健康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中央财政拨款5000万,各地配套1个亿。该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数字医疗三个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探索。可以说“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完成了一个单一区域内部的医疗信息整合和协同,而“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实现了市-区两级互联基础上的大型城市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和协同。以上两个课题的重点是一个城市的区域医疗信息整合与协同。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探索了跨城市跨区域的医疗协同和异地医保结算。跨区域医疗医保协同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最尖端。2013年7月12日该课题通过了科技部验收。
2012年科技部又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主题项目”。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以建立医疗信息标准体系为基础,重点突破医疗信息集成与融合、个人健康信息获取与分析、医学知识库与临床决策支持、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研发医疗信息集成引擎、功能性临床信息系统、高端电子病历系统、临床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等产品,设立不同模式的数字化医疗示范工程。
3.各地成效
从2010年起各地自发开展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010年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2011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2012年武汉市“智慧卫生”一期项目――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广州市一直高度重视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于2009年12月招标的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对国际标准有较高要求,特别是HL7。广州市也成为首个按照原卫生部平台方案落地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2011年11月1日,经过近两年建设,国内首个千万级的全人口基于HL7的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正式上线。2013年全国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佛山召开前后,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和原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分别到广州市卫生局调研,对佛山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都市在2011年3月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该项目由成都市发改委医改办牵头,业主单位为成都市卫生局,涉及医保、食药监和新成立的医院管理局,因此该项目也成为全国首个面向医改四大体系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通过该项目将形成临床数据一次采集,人社、食药和医院管理共享的局面。
近年来武汉市把“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医改,把“智慧卫生”作为“智慧城市”的切入点。武汉市区域平台与上海、广州、成都等采用的市-区两级平台不同,在一期将以市级平台为中心,市级平台直接接入10家三级医院和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三级医院与社区的直接打通,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因此也算是区域卫生对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支撑。
4.卫生信息标准
区域卫生指南和技术解决方案出台两年后,结合各地工程实践,原卫生部在2011年7月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编制该规范的背景是,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基本上仍主要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基本上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指南》、《方案》给出了建设的思路、方法和设计,35212规划给出了各级平台的定位。但是对省市县卫生厅局而言,区域平台在卫生信息化领域中更偏重于技术,区域平台是卫生信息化的金字塔,对建设方有一定门槛;《指南》和《方案》更多地是从如何建的角度、而不是如何评价的角度出发,建设方很难开展对承建方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
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而言,《指南》和《方案》的外部约束性不强,企业首先考虑如何占领市场,如果采用规范化的手段来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产品成本较高,则企业趋于规避采用符合标准的技术来开发,最终市场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因此在2011年,原卫生部在《指南》和《方案》的基础上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本项目由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包括上海、四川、浙江、重庆等4省市和医疗卫生IT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研制工作,并从各参研单位抽组长期从事临床、卫生信息标准化、医院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工作的专家组成标准研制项目组。在2012年5月通过了原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标准报批会议的评审。
在此基础上,原卫生部于2012年6月30日启动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试点工作。到2013年1月完成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预实验,出台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评方案》、《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等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并编制了测试中的典型测试用例,开发了用于机器测试的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平台。
当下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1.35212工程进展情况
截至2013年8月底,各地工程建设情况概况如下:
第一批:上海健康信息网基本建设完成(万达信息),实现了对全市600家公立医院的全覆盖,接入38家三级医院和17区县平台;浙江省、安徽省(东软)、重庆市(重庆亚德)的平台基本建成,其中浙江省5个地市建立了区域平台,安徽省2个地市建立了区域平台,重庆市若干区县建立了区域平台。
第二批:湖南省(万达)、河南省(蓝海联盟)、江苏省(东软)、内蒙古(用友)建立了省级平台,湖南省建立3个地级市、江苏省已有10个地市建立了市级平台,内蒙古有2个地市建立了市级平台。宁夏、北京、云南在筹建平台。
第三批:陕西、湖北和贵州也在筹建省级平台。
其他省市中,福建省(厦门智业)、天津市(厦门智业)、河北省(厦门智业)、海南省(东软)已经建立了省级平台;四川、广东、江西、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在筹建省级平台。
2.发改委基层卫生项目进展情况
截至2013年8月底,各地工程建设及承建商分布概况如下:
第一批:四川(自建)、贵州(万达信息)、湖北(创业)、陕西(卫宁、天网、世轩)、甘肃、江西(万达、创业等)、安徽、浙江正在建设。
第二批:湖南(卫宁、东软等)、内蒙古(用友)、河北(厦门智业)、云南、重庆(亚德、中联等)、青海、辽宁(东软)、福建、江苏(东软、卫宁、创业、中联)正在建设。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下一步
(三年内的“智慧医疗”)
关键字:数字化医院; 建筑智能化; 医院信息化
引言:数字化医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与理念,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促使医疗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数字化医院融合架构
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数字化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在新一轮的医院变革历程中,数字化已被明确定位为变革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化技术与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医院正致力于楼宇智能化与业务数字化的建设,以期改进就医环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患者满意度,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型医院转变。
延华智能作为专业系统提供与集成服务商,多年来在探索医院业务及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深入了解各类医院各科室的工作性质、功能、流程及发展需要,并结合医院管理者的要求,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医院智能化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它集成了医院管理流程中诸多复杂的环节,将诊疗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集为一体,“以病人中心,以医疗信息为主线”,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医院诊疗自动化、建筑设备管理智能化、管理信息集成化,并以信息的互通和互操作构架各类应用系统,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总体架构
2.数字化医院基础平台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基础平台建设解决方案针对医院的基础硬件平台建设和现状,从弱电综合管线、综合布线、无线信号集成覆盖、计算机网络、数据与语音整合、信息安全、数据存储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医院基础平台的系统整体构架, 为医院用户提供端到端品质保证的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的融合通信平台。
2.1医院公共区域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的公共区域主要包括门/急诊大厅、候诊区、公共走廊/通道、停车场、就餐区等场所。这些公共区域是医院人员最密集的公共场所,同时又是医院多种流线的交叉点。根据公共区域与各功能科室的相互关系,通过智能化技术,从多媒体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门禁管理、防盗报警、巡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和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公共区域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系统整体构架。
2.2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
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既是一个面向医院医疗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面向医疗服务的信息服务系统。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分诊、信息和语音导航等手段,设计出合理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尽量避免操作的繁琐、数据的重复和信息的冗余,使患者在挂号、候诊、就医、检查等各环节都感受到安心、快捷、有序的一流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准。
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触摸屏多媒体导诊与查询系统、预约挂号系统、排班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分诊排队叫号系统、门诊信息系统、门急诊收费系统、门急诊医生工作站、门急诊护士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手术管理系统、门诊部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等。
2.3住院数字化解决方案
住院数字化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智能化技术进行住院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业务流程涉及医疗、护理、检验检查、药房、收费和病案管理等医院多个部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病人获得更为适宜、便捷和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延华智能住院智能化解决方案包含了住院处管理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住院药房管理系统、配液中心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PDA临床支持系统、无线查房系统、RFID无线定位系统、重症监控及家属探视系统、病区医护呼叫对讲系统、可视对讲式病房家属探视系统、病案收缴归档及借阅系统、病历数据分析挖掘系统等。
2.4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根据手术部的业务流程和其功能需求,从手术洁净空调系统管理、手术室的群呼/专呼/背景音乐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手术示教系统等多个方面整体建立手术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架。
2.5医院医技管理解决方案
该方案为医院各医技科室提供实验室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管理系统(PACS/RIS)、超声信息系统、内镜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系统、核医学信息系统、心电信息系统、血库管理系统等完整的数字化医技建设架构。
2.6医院物流智能化解决方案
根据现代化医院的需求和国内外医院物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提出院内物流信息化管理及其自动传输系统。其中医用物流传输系统用于医院内各种日常物品传送,可传送药品、医疗器械、单据、标本、血液、血样、X光片、敷料、处方等等,实现医院内绝大多数物品的自动化快速传递。而物流的信息则通过药库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卫生材料管理系统、制剂和试剂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物资流向监控与质量管理,达成院内物资的高效流转
2.7医院节能和设施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人员密集、设备密集,医院建筑设施管理和节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对医院建筑设备如:HVAC设备、供配电及照明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梯等进行统一管理,用能量计量系统对医院内的用电量、水量(冷水、生活热水)、医用气体(氧气、压缩空气、负压空气、笑气)、空调热能实现量化管理,建立自动抄表系统,即时提供系统的能耗数据,建立单床能量消耗的统计数据和节约分析的意见。是提高后勤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最终创造一个高效、节能、环保、舒适的医院环境,并对医院设施的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反应。
2.8多功能厅/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建筑,设计和配置完整的多媒体电子会议系统已成为医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医院综合业务的基本要求。
本方案根据各种会议室的规模和功能定位,从多功能电子会议系统、远程诊疗支持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功能厅/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系统总体构架,在满足医院日常会议需要的同时,可按需与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中心联网,形成统一指挥立体应急体系,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9医院管理中枢智能化解决方案
信息中心机房和消控机房是医院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中枢。机房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各类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化设备只有通过稳定、可靠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益,机房的环境条件是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方案针对医院信息中心机房和消控机房的需求,从机房装修、机房电气、机房空调、气体消防和机房环境监控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管理中枢的系统整体构架。
2.10医院办公管理解决方案
医院办公管理解决方案旨在为医院提供一个专属于医院的定制开发的全数字化无纸办公办公系统。它包括了自动化系统(OA)、医务科管理系统、护理部管理系统、医院感染管理及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医院医疗信息查询系统、医院药品信息查询系统、医院物资信息查询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医院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绩效考评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管理系统、医院经济和经营分析系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分析系统、患者关系管理及市场预测系统等。在数据单点录入多点授权后共享的建设方针下,提高全院协同工作的效率,真正建立涵盖全院的简洁、有序、资源高度共享的办公自动化体系。
“其实医院到底用信息化来解决什么问题,这一点必须清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刘帆表示,按照医院的业务来看,“医院主要围绕三件事展开工作”。第一,医院的运营首先需要一套IT系统来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二,医院的IT系统要能够帮助医院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第三,IT系统要让病人在最方便、最快捷和服务最好的医院就诊,保证医疗服务。
为此,医疗信息化在20多年的历史中,正逐渐从以科室和部门为核心,向以病人和健康为中心发展。而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化、移动医疗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医疗IT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到目前为止,技术的进步并没能完全实现医院CIO们的美好愿望。“我们跟大公司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我们付你钱,同时要给你做R&D。”刘帆说,尽管很多公司都有很好的技术,但落实到医院里,却无法提供一套能够直接落地的解决方案,“老是差一点点”。
比如,在目前流行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中,医生查房可以使用平板电脑。但实际上,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平板电脑产品都无法应用在医院的环境里——医院里有很多传染病人,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所有的医疗设备都必须能够抗菌,或能够达到可以接受消毒酒精的标准。“我们试过用75%的酒精去擦平板,大部分擦过几次之后,屏幕就不再像过去那么清晰和明亮了。”刘帆说,“在医院严酷的条件下,很多产品都不适合。”
此外,刘帆还表示,跨设备、跨所有终端的平台也是目前医疗解决方案中所需要的。而这正是Windows 8所具备的。
从医疗行业多年来的发展看,其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重视程度也不言而喻,特别是一些体量较大的三甲医院,每年的信息化部署投入至少在几百万元,但这些投入后的结果和成效又如何呢?大多数医疗管理者都有一个感受,医疗信息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对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特别满意,例如客户业务系统运维成本高、资源孤立且无法共享、缺少业务连续性保护等问题依然突出。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医疗卫生事业部市场部总经理梁增雪认为,形成当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造成的,总体来看是由于整个医院的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没有一个整体化的设计,医疗机构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局部问题,但整体的改变和亮点并不明显。而如何适应医疗行业的整体需求,建设可靠的、创新的、能够匹配医院未来发展趋势的IT系统?
近日,“强强联合创新、共建全联接医疗―东华医疗行业客户走进华为”活动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与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东华)正式数字化医院联合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华为高端八路服务器+华为FusionSphere云平台+华为OceanStor融合存储双活方案为主体形成ICT基础平台,搭载东华iMedical8.0.0应用系统,解决医疗信息化突出问题,同时在可靠性、性能、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目前已通过了双方的联合验证测试。结果显示,华为IT数字医院基础平台与东华iMedical8.0.0系统在任何部件故障的情况都可以进行自动切换,业务不中断,保障医院业务连续性。
医院信息化瞄准三大方向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IT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胡维琦表示,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朝着x86化、云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医疗卫生行业是华为企业业务重点聚焦的价值行业之一,未来将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广大医院客户提供可靠、融合与智慧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服务。
首先,为什么要用x86替换小型机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业一部部长李学成介绍:“过去有不少医院做的HIS系统、信息化系统都是放在小机上运行的,目前已陆续显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后续的服务和扩展。应用小机的客户,系统的横向扩展、纵向扩展都只能沿着原有的固定体系进行,此时就有不少呼声―医疗行业的软件业务系统能否在基于x86的服务器上运行起来?”实际上,随着x86服务器在计算能力、兼容性等方面的提升,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x86服务器替换小机的测试。“我们把东华的软件系统放在华为x86服务器上进行磨合和调优,测试结果表明,x86完全可以胜任医疗行业的应用需求。”李学成如是说。
其次,医院IT架构的云化主要是为了实现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等资源的融合,为数据中心带来资源弹性调配、环保节能、维护方便等好处。另外,也能满足用户在简化IT、敏捷创新业务模式等诉求。
最后,构建智慧型的未来医院是目前市场竞争的“蓝海”,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核心。比如,HIS等核心系统业务连续性方案(双活)、医疗影像管理方案等,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四类新技术推动下的新医疗模式创新。基于以上的信息化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了打造满足这三大方向的解决方案,华为和东华走到了一起。东华软件副总裁韩士斌提到,此次和华为合作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硬件厂商联合推出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华为具有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全线的硬件产品,东华具有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全部软件服务产品。“希望两家的强强联合能给医疗界的朋友呈现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他说。
那么此次华为和东华的联合测试结果在行业里是否可参考,有借鉴性呢?针对这个问题,梁增雪强调道,同行的医疗应用大多是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这种架构要在终端机上装一定的程序,要求终端机有更高的速度和稳定性;而东华软件的HIS系统架构则与众不同,采用了纯粹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更多地将计算压力放在了服务器端。
因此,C/S架构下的HIS系统需要计算能力更强的客户终端,而B/S架构下的HIS系统需要计算能力更强的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更高一些。
显然,在东华HIS系统上的压力测试能够通过,那么通过其他医疗应用系统的压力测试也基本不成问题。
达成深度合作
梁增雪分析道:“医疗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我们试图向前再走一步的是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在云计算方面,华为现在所有的硬件产品全部具备,包括虚拟化的软件。东华软件云平台上的HIS系统、区域医疗系统,包括云平台上的诊所等有关医疗信息化的全线产品也都具备了。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华为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把云平台延伸到每一个层面的医疗机构,也就是一个大的医疗方案再加上云平台的服务,即涵盖医疗领域大大小小不同层面的医疗机构。”
通过云平台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从一定意义上为一些中小型医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特别是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公共医疗的补充,这些规模小的医疗机构如果花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去做一套大型的系统是很困难的,所以这类型的医疗机构更希望通过云的方式购买软件的服务、租赁硬件,医院只需要每年根据使用情况支付服务费就可以。
从这个角度看,双方的合作才刚刚开始。另外,从业务层面看,梁增雪也做了明确的说明:“未来和华为的合作,将逐步下沉到二级医院,一直到下面的社区诊所。大型的三甲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往往多一些,基本可以自己来承担软硬件费用,可以自己建设、运营。但是小的医院往往喜欢云服务的方式。所以我们两家服务可以基本把大小医疗机构和诊所进行全联接,全覆盖。”
强联合打造差异化竞争
目前在医疗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各行各业都有向医疗领域进军的案例。比如,早在2014年,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获得腾讯战略投资,投资规模为7000万美元,腾讯公司此举也意味着将正式布局医疗健康领域;“蓝色巨人”IBM公司近日宣布,将收购两家医疗科技公司Explorys和Phytel,并深化与苹果公司的合作,成立华生 (Watson) 健康部门,专为医疗健康行业提供数据分析服务,该服务将利用来自海量的苹果设备收集的用户健康数据。
2016年度中国信息化建设杰出CIO奖
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何春甫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郑鸿飞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周榕
河南省天伦集团 张道远
中国银行河北分行 许静芝
中国人民第二炮兵总医院 卢敬泰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贾建领
承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高伟
南充市商业银行 邢呈礼
天津市规划信息中心 才睿
伊美尔控股集团 张岩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夏晓波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徐晓东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贺东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十六研究所 王建青
人物类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人物奖
四维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曹天景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招标采购领军人物奖
上海汇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张利江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汇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徐t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海美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刘彬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领军人物奖
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 江有归
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周新宇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福建六壬网安股份有限公司 王琦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赵福君
2016年度中国数字电视领域领军人物奖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徐佳宏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南洋万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朱正文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成都优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陈小林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史立功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领军人物奖
中网数据(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孙远根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领域领军人物奖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古永承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风云人物奖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范渊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杰出贡献人物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沈柏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行业技术发明杰出人物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科研领域杰出创新人物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新涛
2016年度中国公益慈善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人物奖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龙全录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人物奖
北京中电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李光平
2016年度中国IT行业杰出证券人物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姜楠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超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杨肖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创新人物奖
北京元支点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任俊博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孙茂杰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高远华信科技有限公司 张会宾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贺新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中电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杨锐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汝冰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晓中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中电平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降晨
2016年度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太极华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伟东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康凯
企业类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财务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安全领域领军企业奖
上海观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身份识别智能服务领域领军企业奖
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领军企业奖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增值税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大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旅游领域领军企业奖
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领域领军企业奖
深圳市恒扬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视频图像领域领军企业奖
北京多维视通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领军企业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财政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厦门同步天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IBM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领军企业奖
慧科讯业(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幼教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北京环宇万维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领军企业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上海普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政府空间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奖
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供热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微金融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北京微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洛勤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领军企业奖
北京优炫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中电科华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军工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北京华天海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奖
福建伟思国瑞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领军企业奖
中网数据(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奖
北京博图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软件测试领军企业奖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字电视领域领军企业奖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渲染平台领军企业奖
深圳市瑞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服务领军企业奖
上海顺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能化医疗行业领军企业奖
依据数据(湖南)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奖
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奖
四维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奖
重庆兆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旅游领域领军企业奖
杭州天迈网络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餐饮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武汉刻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领军企业奖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饲料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上海麦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水陆联运物流信息化服务领军企业奖
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化领军服务商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突出贡献企业奖
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贡献企业奖
大连同方软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突出贡献企业奖
天津大海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深圳中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工业网络安全行业标杆企业奖
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深圳知学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四川精工伟达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字文化展示产业领导者企业奖
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廉政信息化建设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江苏优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在线客服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深圳市云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金融行业风险防范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西安优卓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疗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康博嘉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云打印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安徽天斯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上海恒锐智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厦门正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数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法律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营销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力美传媒科技股份邮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杭州联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幼教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山东朗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能交通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山东佳泽睿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商业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南京中新赛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药大数据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上海安捷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叠云(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江苏保旺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慈善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商业Wi-Fi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坤腾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畜牧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上海麦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北京中电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北京华宏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山东和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行业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厦门骐俊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中国互联网+新能源领域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中创三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兰州乐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创新企业奖
北京元支点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智慧校园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福州中海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奖
北京炎黄新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北京永杰友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最具创新企业奖
广州丰石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上海君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节水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
北京木卫六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上海艺赛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企业云领域创新企业奖
山东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中科云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创新企业奖
芯盾(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财政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创新企业奖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领域创新企业奖
海南银风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创新企业奖
上海博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创新力企业奖
上海汇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跨境电商综合服务领先品牌奖
福建海丝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舆情监测领域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上海蜜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服务领军品牌奖
深圳市深科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字营销服务领域领军品牌奖
北京安锐卓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服务领军品牌奖
厦门用友烟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WiFi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IM云服务领导品牌奖
北京云中融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IT职业教育金口碑奖
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最佳培训机构奖
北京联立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最佳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奖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能教育最佳培训机构奖
聚能教育集团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资金管理领域卓越企业奖 深圳市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最佳供应商奖
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大数据BI领域卓越供应商奖 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类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应用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计算虚拟化领域技术创新奖
广东微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奖
山东远邦科技集团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奖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技术创新奖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类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佳服务奖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用户推荐奖
北京伟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上海景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健康管理行业信息化杰出服务商奖
天津秉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领域杰出服务商奖
上海擎云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酒店营销系统领域杰出服务商奖
上海益沃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全程供应链最佳服务商
乐商云集(厦门)供应链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汽车行业创新服务商奖
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客户满意度金奖
无锡联云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疗大数据领域杰出服务商奖
依据数据(湖南)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校园用户推荐奖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领域最佳服务奖
海南银风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旅游行业最佳大数据平台奖
杭州天迈网络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智能库房优秀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
北京航星永志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新能源行业最佳服务奖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类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河北华诺联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甘肃成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云平台领域最佳产品奖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外研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据库安全领域最佳产品奖
深圳昂楷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山东乾云启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佳产品奖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私募领域最佳产品奖
深圳纽麦克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佳产品奖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平台最佳产品奖
陕西优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最佳产品奖
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营销领域最佳产品奖
北京软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最可信赖的大数据平台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
2016年度中国商业WiFi领域最佳产品奖
成都瑞小博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融和友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PaaS云平台最佳产品奖
西安中服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佳产品奖
上海蓝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最佳产品奖
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杭州联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银行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大连同方软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幼教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环宇万维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政府空间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最佳产品奖
成都优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最佳密码管理产品奖
上海林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安全最佳产品奖
南京安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移动办公产品奖
北京沃立森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灵利信息技术张家口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计算虚拟化领域最佳产品奖
广东微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桌面安全与管理领域最佳产品奖
北京德普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网约车服务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首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据安全管理最佳产品奖
北京中安比特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英特尔公司
2016年度中国操作系统最佳产品奖
天津麒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领域最佳产品奖
上海擎云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金融行业最佳产品奖
上海翰明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政务领域最佳产品奖
成都丰窝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廉政信息化建设领域最佳产品奖
江苏优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最佳产品奖
天津大海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农业最佳产品奖
北京云华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最佳产品奖
天津赢达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最佳个人信用评价产品奖
江苏未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党建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山东汇佳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广东积木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民政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众智创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最佳产品奖
四维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不动产登记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西安必特思维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大数据BI领域最佳产品奖 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杰成合力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奔隆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药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奔隆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佳产品奖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SAP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政府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最佳解决方案奖
安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节水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木卫六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服务最佳解决方案奖 厦门用友烟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移动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雨花石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映盛广告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停车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迈思汇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三农信息化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正非(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最具价值解决方案奖 福建伟思国瑞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计算领域最具价值解决方案奖
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公安行业信息化最具价值解决方案奖 博康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青岛容大高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赛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疗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康博嘉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计算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量子云未来(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健康管理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天津秉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酒店营销系统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益沃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政务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湖南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服务最佳解决方案奖
广州江南科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深圳中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顺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顺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储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南京中新赛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智慧校园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福州中海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园区行业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浦东软件园汇智软件发展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应用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四川精工伟达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供应链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智慧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政务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易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易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帕科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中电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智慧餐饮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武汉刻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全域旅游最佳解决方案奖
杭州天迈网络有限公司
应用类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杰出项目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应用创新奖
河北华诺联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政府空前重视
与往常卫生信息化会议有所不同的是,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厦门市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到会,并纷纷表述对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看法。
备受行业关注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无疑成为本次会议的焦点。这是我国卫生信息化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对卫生信息化投入严重缺位的基本状况。这无疑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国家发改委高新司吴珏处长在大会发言时表示,“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专项调研。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在医改过程中必然引发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二是卫生服务的重心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卫生信息化涉及到管理理念和利益结构的改变,必然遇到不同的阻力和挑战。”
吴珏还表示,“国家发改委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信息化,高新司正在制定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重大工程的计划。我们建议大家在信息化中注意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孤岛的问题。第二,重硬轻软的问题。第三,投入渠道单一的问题。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政府部门,短期看会有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营运有问题,难以贴近群众实际需要,需要调动社会资源。第四,多头建设的问题,这也是医药卫生部门的特有问题。卫生信息化涉及医保、社保等不同部门,部门各自为战,影响整体推进,这也是医药卫生信息化必须解决的问题。发改委愿意和大家共同努力,在上述方面取得突破;目前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医改办协商,启动区域医疗试点、远程医疗试点。”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对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共有“重点任务”,除了此前公布的、并已广为流传的“3521”(“3”意为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5”表示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2”意为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1”代表一个国家卫生信息专网)外,最终版本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又增加了两项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安全体系建设。简称为“35212”。
“卫生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思路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孟群说,“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
关于下一步工作思路,孟群提到:“卫生部将组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力量,集中智慧,集中时间,集中办公,统筹推进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尽快研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大督促指导的力度。”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吴琦介绍了目前的工作计划。一是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二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研究下发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深化医改的配套文件。
三是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是以点带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六项试点:(1)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42万多个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按照每个村卫生室4500元标准补助;(2)开展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5省(区、市) 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3)县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4)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5)支持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央补助每个城市2000万元,其中1800万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6)支持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建设,2011年〜2015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下,逐步在全国除省会城市以外的310所地(市)综合医院和2572所县级综合医院建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每个地(市)综合医院补助650万元,每个县级综合医院补助280万元。
四是开展卫生信息化标准工作。2010年〜2011年底,完成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平台为建设重点的有关信息标准与规范的修订完善工作。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发表了题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演讲,建设国家卫生信息专网是“35212”的重要内容之一,清华大学将参与其中。
点面结合
探索电子病历
孟群用“三个最”来强调电子病历(EMR)和居民健康档案(EHR)的重要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最基本、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医药卫生基础数据资源。”
最基本的问题,往往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为破解电子病历难题,卫生部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试点,另一方面抓紧制订出台相应的技术方案和功能规范。
在前一段时间电子病历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正在网上征求意见,建设方案涵盖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维的一系列工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张成普介绍了盛京医院的电子病历试点经验。11月中旬,“全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刚刚在沈阳召开,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盛京医院。据介绍,盛京医院拥有4388张开放床位,2009年的门诊量是242万人次,2010年实行了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并在门诊试点推行EMR。
“盛京医院实施电子病历的主要经验就是要以临床应用和医疗管理为主导,要比较实用,要解决临床问题。”张成普说。
目前,盛京医院的住院病人已经全部用上了EMR,门诊EMR正在试点推行,并集成了各种医疗信息,譬如:电子体温单、电子医嘱单、重症报告和肿瘤报卡等;系统还能自动生成麻醉记录单,解决了麻药使用监管困难的问题;还能将无线查房的录音自动嵌入到EMR系统。
张成普还介绍了EMR在医疗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者可以实时调阅和检查病人的病历;对于书写不规范的情况系统可以自动反馈;基于EMR优化了会诊流程和电子交班流程;电子签名完成后,系统可以自动提示查询和监管;麻醉科、病理科、输血科以及院感科等科室都能共享EMR的信息;系统还具备危重症自动分析评分预警功能。
厦门长庚医院行政中心特助何国豪介绍了长庚医院实施EMR的经验,长庚医院下属的10家医院已经100%实现了电子病历,并且在10家医院内实现了信息共享。何国豪认为,需要有四个要素来保障EMR的成功实施:首先是法规保障,要颁布医疗法,赋予电子病历以法律基础;二是管理保障,要设置并运营医疗凭证管理中心;三是标准,电子病历必须符合标准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及交换;四是要对电子病历的内容设置一个基本格式。谈到EMR的未来发展,何国豪认为EMR将在四个方向上不断进步:法规面、标准面、推广面和安全面。
区域卫生信息化急须配套软环境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认为,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化至少缺乏五大支撑:一是标准;二是流程规范;三是平台,这个平台首先是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而不是面向医疗机构或者政府管理部门的;四是法,缺少法律保障,“如果国家立法的程序很复杂,很难短期内实现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先颁布一个‘部长令’呢?”五是关口,“要设置一个IT厂商的准入原则,这个原则至少包括两点:符合标准、承诺开放接口。”
厦门市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方面堪称佼佼者。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黄如欣在会上介绍了厦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情况和经验,整个系统包括六个平台:一是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市民可以预约挂号、调阅健康档案、查看检验报告等;二是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平台,可以调阅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避免重复检验检查、不合理用药等,厦门市有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100%预约挂号,并能预约到具体的时间段;三是面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平台,市民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能够自动转化成为社区的健康档案;四是面向妇幼保健的信息平台;五是面向第三方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六是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平台,可为管理部门提供日常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
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建设也日益摆上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议事日程。
远程医疗不再沉寂
11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几个部门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面向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拨付27亿元,专门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其中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远程医疗和远程培训。而近年来一度沉寂的远程医疗,在本次大会也成为十分活跃的议题。
事实上,新医改方案早已明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有四大优势:访问(无边域限制),质量(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服务),高效(提高效率)和收入(降低成本,使医疗机构利益最大化),这就好比是一个凳子的四条腿。”美国远程医疗协会首席执行官Jonathan Linkous说。
在下一步工作计划中,孟群明确表示要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具体有四个要点。一是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在中西部地区每个省份选择地处偏远的5个县开展试点,每个县的一家综合医院与省级定点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每个系统补助50万元。二是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三是在卫生部所属的综合医院建立远程医学综合服务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医疗设备和完善的应用系统软件,开展高端远程医学活动。在西部地区每个省选择2所省级综合医院,或2所地市级医院医院,建立远程医学中心,完成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医学影像实施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历切片等高端远程医疗业务。第四,该项工作要见实效,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困难。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介绍,北京将对口支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医院和陕西神木县医院,上海将对口支援云南。“中日友好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将建设3D手术会诊中心,为边远地区提供3D的手术指导。”许树强表示,“此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先做2D,再做3D,2011年3月30日完成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