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童年的味道范文

童年的味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童年的味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童年的味道

第1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年的味道

小时候,我常常想:童年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的工资很低,生活很艰苦,我知道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所以我从来不乱花钱。每当我看到别的小朋友津津有味的吃零食时,我只能在旁边流口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可以吃到自己爱吃的零食。有一天放学,我看见有一位阿姨推着小车卖饭,嘴里还不停的吆喝着:“买窝窝头喽……买窝窝头喽……”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什么叫窝窝头呀?”爸爸告诉我,窝窝头是用红薯面做的,加上甜面酱,味道很好。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我掰开一半蘸了点酱,放进嘴里。一股香甜的味道立刻在我的嘴里扩散。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最后又舔了舔手指,才依依不舍的把塑料袋扔掉。以后的每天我都要爸爸给我买。它好像迷人的花香吸引着我。

进入小学我再也没有吃过,不过窝窝头的甜香让我今生难忘。我前几天突发奇想买了窝窝头,可是不管怎么吃,也吃不出童年时了。

窝窝头的淡淡香甜,大概就是我童年的味道吧!

第2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在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目前在肠道中细菌已知多达 500 余种,大约1013~1014个,厌氧菌约占98%以上。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 受饮食、内分泌、卫生习惯、地理环境、年龄及卫生条件的影响而变动。本研究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人群为对象,通过常规细菌培养及荧光定量PCR来检测其肠道菌群的数量,进一步研究肠道众多菌群与年龄关系,希望找到长寿老人相关肠道菌群。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共收集健康人群粪便标本81例,其中:少年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8-15岁,平均年龄12.3岁;青壮年人群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27-50岁,平均年龄36.7岁; 老年人群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65-80岁,平均年龄71.2岁。三组人群采样前无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4周内未用过微生态活菌制剂(如酸奶)及抗生素。

1.2 方法

1.2.1实验者留取粪便标本于无菌袋中,置入厌氧罐内,立即送检分离,所需时间严格控制在30min之内。

1.2.2目的菌群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常规细菌培养:无菌获取新鲜粪便1g,置稀释液A内,振荡器制匀浆,依次连续10倍稀释到10-8,于不同稀释度取标本液50uL并用“L”棒涂抹于不同培养基上,依据研究目的,对所选目的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非选择性培养基:肠道厌氧菌培养基BL、肠道需氧菌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双歧杆菌培养基、类杆菌培养基、乳杆菌培养基、肠杆菌培养基、肠球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

培养条件:厌氧菌培养采用厌氧盒,于37℃培养48 h~72 h;需氧菌用普通温箱37℃培养48h。

菌种鉴定:厌氧菌三级鉴定法。采用API生化鉴定系统,将细菌鉴定到属水平。检测下限为2×10-1 CFU/g湿便。

荧光定量PCR:粪便总DNA抽提:采用QIAamp? DNA粪便袖珍试剂盒(Qiagen, Hilden, German)抽提粪便总DNA,按试剂盒说明操作。所有抽提获得的粪便总DNA置于-80℃保存备用。PCR扩增:采用相应特异性引物,在不同条件下扩增肠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以及双歧杆菌(4种菌属)DNA。定量PCR仪检测:采用MJ Opticon 2定量PCR仪(Bio-Rad, USA)及MJ Opticon MonitorTM分析软件(Version 3.1)分析粪便中细菌基因拷贝数。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达,两组比较采用成组的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2.1 粪便细菌培养结果

2.1.1少年组、壮年组、老年组三组肠道菌群值及B/E值比较

老年组肠杆菌较少年组及壮年组明显增加(8.51±0.99VS 9.57±1.11 p

3讨论

肠道微生态与人的寿命、 健康密切相关。微生态平衡时,肠内细菌就有益于人体,而在微生态失衡时,有害菌产生的毒性物质或内毒素的释放,以及肠内细菌导致的内源性感染等又会引发疾病的产生, 加速衰老和死亡。老年人正常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改变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体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 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 属550 多种细菌, 主要由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 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 而仅拟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1],沿着胃肠道,肠道微生态的分布不同[2- 3]。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肠腔内形成3个生物层:深层近黏膜为膜菌群,由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组成,属共生菌;中层为厌氧菌,包括消化链球菌、优杆菌等; 表层为腔菌群,主要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它们以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存在人体的肠道中,起营养、生物拮抗、免疫、 促进生长、抗肿瘤和防止衰老的作用[4]。双歧杆菌通过利用短链糖类物质而大量繁殖,形成竞争的微生态环境,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乳杆菌则是通过产酸降低肠道的pH值,从而达到形成不利有害菌生长的酸性环境,它们已是公认的肠道益生菌,与宿主终生相伴。菌群失调是指肠道原籍菌发生定性或定量的改变,出现益生菌与致病菌比例明显改变。双歧菌与肠杆菌的比值(B/E 值)可以用来作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指标,肠道定植力即指包括双岐杆菌在内的专属厌氧菌对肠道需氧的潜在致病菌群的抑制作用,其比值小于1 表示肠道定植抗力受损[5]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老年组双歧杆菌值较少年组及青壮年组明显减少,(9.25±0.86 vs 8.56±0.89 p

肠球菌及肠球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肠道受到外界影响处于病理状态或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下会转变为致病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此次研究我们发现老年组无论肠杆菌还是肠球菌值较少年组及青壮年组均增加,特别是肠杆菌,增加明显(9.57±1.11vs8.51±0.99 p

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肠杆菌、肠球菌的菌数量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减少,B/E 值下降,肠道微生态出现演替性变化,肠道定植抗力减弱,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降低,易于引起感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就如何调节老年人肠道微生态,保护肠粘膜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 Biagi E,Nylund L,Candela M,et al.Through ageing,and beyond:gut microbiota and inammatory status in seniors and centenarians[J].PLoS ONE,2010,5( 5): e10667.

[2] Ouwehand A,Vesterlund S.Health aspects of probiotics[J].Idrugs,2003,6( 6): 573- 580.

[3] M?kivuokko H,Tiihonen K,Tynkkynen S,et al.The effect of age and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on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J].Br J Nutr,2010, 103( 2):227- 234.

第3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现在随着打工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据统计,全国现有留守儿童约2000万,并且还有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应有的关爱和教育,进而形成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帮助和教育,他们很可能会成为问题孩子辍学流入社会,甚至违法犯罪,变成社会的负担。因此,如何呵护这些长在贫瘠土地上的“花朵”,就成了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现就我校留守儿童的一些工作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留守儿童现状――留守,是孩子的痛

1.在留守的日子里期盼

留守,是孩子的痛。我们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反思中写到,开学报名,她班上的一个学生坐在位置上发呆。这位老师上前问她想什么,那位孩子说想爸妈,特别羡慕别的小孩能和父母在一起,希望能和他们一样。老师说:“你觉得自己和班里其他孩子不一样吗?”她说:“不一样,他们今天有爸妈陪同来报名,而我只能自己来;星期天他们有父母陪同逛街、上公园,而我却只能一个人玩。”老师又问:“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想爸爸妈妈回家。今年春节爸爸妈妈说的回来,后来说没有买到车票,又没有回来。初一看着别的小朋友牵着爸妈的手穿着新衣服逛公园,我真得很难受。”说这话时,那个孩子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始终忍着没有掉下来。

2.寂寞童年渴求特别的关爱

据我们调查,可以将留守儿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由于家庭贫困,爷爷奶奶身体不好等原因,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这给他们本应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抹上了沉重的色彩,这类儿童一般性格内向,自卑、敏感。第二类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的,这样的留守儿童家庭相对富裕,加上临时监护人一般是隔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俗语说,隔辈亲,加上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就应该更加疼爱,于是娇宠溺爱。这些不正确的施爱方式的,不仅没有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等不良行为,这类儿童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霸道。其实这些孩子虽然貌视强悍,其实他们往往渴求特别的关爱。

二、让爱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延伸――教育,守望者在行动

(1)首先我们深入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在每学期初都要求分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好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监护人姓名及住址等,以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身体及心理状况和兴趣爱好等。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实施政府的两免一补政策,而且为及时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进行教育转化工作等做好了铺垫。

(2)设立了“爱心热线”,建立了家访制度,组织了“一帮一”帮扶小组。学校老师,每人帮扶一到三名留守儿童。每个班也成立了帮扶小组,一个优生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一般是住地相对较近的结成对子)校内一起学习,一起劳动;放学一起回家,有条件的回家还一起完成作业。班主任定期家访,或通过电话等方式随时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并记录在留守儿童工作手册上。把自己的工作心德或教育个案写成随笔或反思,以备别人借鉴。

(3)办好家长学校,着力培训“第二家长”队伍。在继续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召开了留守儿童家长会。通过因陋就简、群散结合、注重实效的方式,让“第二家长”了解照顾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与沟通的方法,与学校老师达成教育的共识,增加孩子的监护力度,减少孩子独立的空档。

第4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关键词:少年儿童;道德行为;教育方法

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从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和生活习惯两大方面,确定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为了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学校采取了以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创建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习惯。充分发挥走廊、教室、中队角、校园宣传栏的教育宣传作用,让学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开设名人堂讲座,每周利用红领巾广播时间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成功人士的事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升旗仪式每月进行道德模范事迹宣传,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细节及美德,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学习行为习惯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作为一名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做人做事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内容,并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习惯,好习惯对人的重要性;什么是不好的习惯,它会给人带来什么坏处。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认知教育。

三、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认知体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成立小记者团,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进行采访,了解在他们的行业中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成立考察团,到社会各个岗位上进行实践。开展“小协警活动”,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开展“社区协管员活动”,维持社区秩序,了解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一种推进。

2.通过榜样的激励,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寻找生活中的榜样。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榜样,可以是学校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亲人、朋友,找到榜样后,开展“找优点、学优点、向榜样看齐”的活动,活动中,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将好的行为意识逐渐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寻找社会中的榜样。让学生寻找社会上的榜样故事,开展“踏着榜样的足迹”活动,通过模仿―学习―践行榜样,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3.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影响,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及时地进行宣传,利用班会、晨会、广播时间向学生进行介绍,通过组织的影响,让学生树立一种光荣感,同时在学生中起到一种以点带面,互相影响、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

开展“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比赛活动。根据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原理,在学生中进行“养成好习惯”擂台赛,看看哪些学生能在一个月的时间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在养成习惯方面,要本着“细、小、近”的原则,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这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起到推动作用。

4.开展道德小岗位实践活动,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利用少先队组织的优势,设立“十个小岗位”:生活自理岗、节约水电岗、关心父母岗、交通卫士岗、课间礼仪岗、爱护眼睛岗、文明游戏岗、强身健体岗、团结互助岗、尊敬师长岗,设立好岗位后,明确岗位目标及实践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申请,并进行实践活动。

每月进行一次岗位检验活动,由中队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评价,学期末将优秀的学生推荐为“××岗位小明星”,此项实践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岗位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5.通过情景模拟,检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道德辨析。以辩论会的形式,讨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比如拾金不昧应不应该奖励,看见受伤的老人应不应该去救助,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给我们的启示,看见落水的人该不该去救,牺牲自己去救别人值不值。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总结,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第5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以二年级师生共读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为例 【摘要】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文综合素养和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过程中融入游戏精神,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思维深度及广度。

【关键词】

  阅读游戏;“林-树”课程;拓展思维;发展性评价

【前言】

“阅读游戏”,即通过小组合作、社群学习的形式,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的人人参与,交互合作的,具有趣味的阅读“教与学”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设计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游戏,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阅读,学习方法、激发兴趣,不断提升自主阅读、自我评价的能力。[1]低年段的儿童知觉的意识性和目的性都在逐步发展,在阅读的时候更倾向于浅显易懂,情节精彩,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提出:教师需要走近儿童, 耐心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阅读过程中融入游戏精神,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本学期,围绕我校“林-树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以《木偶奇遇记》作为年级组的师生共读书目,并将其作为期末课程,通过设计一系列阅读活动,带领学生逐步走进文本,与故事人物亲密交流,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共选适切读物,激发学习期待

低年段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因此选取的读物要具有吸引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年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性思维仍占据主体地位,他们还无法快速习得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需本着“游戏精神”,创设阅读情境,循序渐进,让学生既乐读也会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多本童话故事,进行了作者创作背景、故事情节简介,组织学生投票表决,根据表决结果,最终选择了《木偶奇遇记》为本学期共读书目。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克洛所著,其作品以想象夸张、情节生动而闻名。该书以主人公匹诺曹从木偶变成真正的小男生为故事主线,以夸张幽默的语言,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紧紧吸引了低年段学生的眼球。阅读活动中的主人翁姿态将有助于激励学生成为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激发他们的学习期待。

设计阅读游戏,提升阅读情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编程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在课程中是主要的参与者,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使其乐读、会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本期师生共读课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关注阅读情境的创设、阅读游戏的开发。

1.好词佳句对对碰

“佳句对对碰”,是一个佳句摘抄的游戏。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低年段的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占据重要地位。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我们将策略的教授放在重要位置。二年级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能主动积累优美词句。读书笔记是读和想的产物,把那些最好的、最精彩的、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记下来,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使阅读更加深入,提高阅读的效率。[3]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笔记样式,发挥自己的绘画优势,给读书笔记“添砖加瓦”。本期共读书目《木偶奇遇记》的读书笔记共计五份,学生完成后自主将笔记装订成册,设计封面封底(如图)。

2.我是小小漫画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园地中有看图讲故事漫画《父与子》,学生已逐渐了解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并且已习得一系列观察漫画及讲漫画故事的方法。本次课程中,我们及时把握住了这个“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根据情节来画漫画。看似简单的绘画过程,实则会让学生的复述、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 3.英雄人物榜

精彩的故事情节离不开正反人物的演绎。《木偶奇遇记》中人物的形象生动,每个人物在丰富精彩的寓言故事中活灵活现。低年段的学生在读这么生活的故事时会人物的正反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例如故事中仙女和杰佩托,是很明显的正面人物。他们真诚善良、忠厚老实。而狐狸和狼是反面人物,做了不少坏事。而正面人物的品格及其英雄事迹时有典型的教育意义的。因此我们让学生们把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这个故事中的正面人物的信息和细节画出来,然后完成一张“英雄人物榜”。任务完成后,班级里组织了一次以“我要做英雄”的主题讨论。学生讲述着眼中的英雄人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更有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生活,积极阐述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像《木偶奇遇记》中的杰佩托一样,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得到更多正能量的启迪。

4.游戏棋盘步步为营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关注的更多的是情节是否生动,插图是否精彩,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发现及体会。但这不是一个机械式单线授受的过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中有一课指导学生做游戏棋盘。对此,我们进行了学科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照飞行棋来做做《木偶奇遇记》的道德棋盘,即以匹诺曹的行为对错来设计骰子的六个面,掷到正确的行为即前进相应棋格数,错误行为即后退相应棋格数(如图)。

除以上游戏活动外,结合低年段儿童的认知接受特点,我们还设计了学生动手设计人物书签、故事接龙等阅读游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增加积累、理解故事情节、增强是非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低年段儿童的阅读兴趣并让激发其主动阅读、主动学习语言文字的愿望。

搭建分享平台,拓展思维深度 在游戏中获得阅读的体验和能力,这个过程应该是一种活泼有趣的教学与活动结合的形式,它有清晰的、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读完《木偶奇遇记》后,我们设计了一定的拓展环节,带领学生走进不一样的《木偶奇遇记》。在此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迁移、阅读思维的拓展。

1.分组演出,提升综合能力

在本期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游戏情境中学生很乐于进行阅读思考。由于低年段的儿童形象直观思维比较强,自我意识逐渐开始发展。因此,当阅读完整本书后,我们设计了演情景剧的环节。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编剧本、制作道具、排练、表演。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具体表现在: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的加工创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表演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产生分歧时,通过自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及集体意识。

 

积极辩论,明辨是非观念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书本中的知识往往深信不疑,缺乏独立的思考。对于《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匹诺曹,低年段的学生会片面对他定性为顽劣不堪、不爱学习等。然而故事中的匹诺曹经过一系列的奇遇,最后变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为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加思维厚度,我们开展了以“我心中的匹诺曹”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这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匹诺曹内心世界的成长,带着辩证的思维去评价匹诺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知错就改;通过学习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慧的道理。通过对匹诺曹性格的多元解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变得更加深刻。阅读活动的拓展,能促进学生进行多元积累。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让智慧的火花得以碰撞,阅读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吸纳思考,优化视野结构

有效的阅读是一个先“读薄”再“读厚”的过程。由《木偶奇遇记》改编的电影、音频资源较多,我们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版本的资源进行分享。通过观看多版本的电影动漫、听故事等,引导学生比较异同,说说自己喜欢的版本及原因。通过这一吸纳思考的过程,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也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比较思维的种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教学应是开放的、整体的、综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对感兴趣的人物和时间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本次师生共读《木偶奇遇记》课程,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身心发展及年段特点,开展多元阅读游戏。这不仅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让学生会读、乐读。

4.量化评价,关注过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量化评定细则,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为了确保在评价过程中有据可依,我们在每项活动开展前对评定细则进行了量化(如图)。学生根据评定细则完成相应任务,能提高完成的质量,也在一种有效的自我监督。

 

 

 

在课程尾声,我们根据评分表授予了表现优异的学生“会讲故事的匹诺曹”“会画画的匹诺曹”“会积累的匹诺曹”“会表演的匹诺曹”等多项荣誉。除单项奖外,我们还设置了综合奖,根据综合等级评选出十五位“全面发展的匹诺曹”。通过评价评奖,学生本次课程的成果得到了展示和肯定,也体现了课程的完整性。

现代课程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关注阅读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此外,在评价主体方面,应将师生评价、自主评价、生生评价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变得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孙丹.小学语文“悦读”游戏的开发和实施策略的研究[D] [2] 陈迎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游戏策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7.10

 

第6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关键词:协同育人;成果导向教育;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

中图分类: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034-04

随着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日益聚集于职业准备、强调实践能力的功能性知识的迅速崛起以及旅游行业对大学教学质量的强烈关注和问责强化等一系列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要素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目标和本科毕业生职业准备的要求,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为代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重视学生成功的教育理念逐渐开始兴起和渗透。成果导向式教学是强调教学活动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指向性、效率与效益。

一、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应用之意义

(一)有助于全面拓展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代表的能力培养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专业理论课,肩负着引导学生以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理性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为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功能性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旅游消费者行为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任务。成果导向式教学正是为适应本科生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而倡导的全新教学理论和模式,它强调教学活动以成果为导向,不以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性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为唯一目的,更加关注学生对所学功能性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解决旅游消费者行为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成果导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学习效果以及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及未来职业发展要求的契合程度,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本科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拓展。

(二)有助于重新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教学内部生态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处于单边传授与被动接受的“不平等”状态,两者在平等交流和沟通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而成果导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等预期学习结果的合理设定,围绕其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在成果导向式教学下,教师在角色上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提供者、信息者和唯一评价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多元评价主体之一进行转变,将课程教学由单纯的知识讲授的课堂向旨在实现“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平台进行转变,鼓励学生按照科学设定的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必要时给予有效的示范、诊断、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入;学生在角色上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接受者、信息接收者和被考评对象,向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转变,与教师一道平等地参与整个教学环节,在受教育后实现“获得相应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学习成果。成果导向式教学充分实现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构筑平等民主、教学相长、和谐共生的新型教学内部生态关系。

二、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要求下,学习成果就是“某人给定的专业、职责或任务而言的综合能力,换言之就是适应就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要和期望所有团体合作以产生成果的过程”。基于此,“何种知识、能力和素质才是适应就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科学有效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成为在课程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重点明确的关键性内容。在就业导向环境的要求下,单凭学校这一主体显然无法准确有效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与企业、协会等校外主体一起共同解答。不仅如此,为保证成果导向教育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企业、协会等主体实际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和课程教学评估等课程建设中来。为此,我们以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课程考核三个关键环节对成果导向式“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多元聚焦课程目标,为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提供科学有效指引

确立课程目标是应用成果导向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我们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对于旅游消费者行为方面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在旅游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根据江门当地有关旅游企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对于“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目标的意见反馈情况,围绕旅游管理本科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岗位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设定为:以能力培养为主导,以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性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功能性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当地及周边区域旅游消费者行为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二)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夯实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

1.围绕课程目标调整优化传统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模块化、要点化和具体化。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将原有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模块化、要点化和具体化。具体来讲,按照“旅游消费者行为是什么?”――“为什么旅游消费者行为会这样?”――“怎么样识别、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这一逻辑顺序,在理论教学内容上重点说明“从动态上明确旅游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过程”――“从静态上深入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将上述静态要素置于旅游消费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加以动态考虑,并探讨在这个过程定旅游消费者所表现的外在形式、行为结果及其一般规律”这三个主要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知识体系。

2.强化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强化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体来讲,可将实践教学分为两类:

第一类,体验性实践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在以教师为主、以案例为工具的已有实践教学方式基础上,增设真正具有体验性的实践教学方式。一是案例体验,案例体验指根据现实旅游企业在实践中已发生的或提前设定的情境或问题所形成的案例设计旅游消费场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和解决案例中的当事人所面临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生源地、文化背景等差异,案例一般宜选择当地或本区域范围内,提高学生在案例体验中的情境认同感。二是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指按照事先设计的旅游消费行为“剧本”,分别安排学生扮演旅游消费场景中的销售员、消费者、管理者等角色,模拟旅游消费环节、旅游消费决策过程、旅游消费购后评价等场景。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角色体验,从步骤程序上可先由教师设计旅游消费场景,对场景中旅游消费行为过程及其角色进行分析和界定,再由学生扮演旅游消费场景中的特定角色,并由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在旅游消费场景中所体验角色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议、给予建议。三是观察体验,观察体验指处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地观察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过程,记录、分析旅游消费行为特点的方法。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实际消费体验,可事先确定观察体验主题,依据消费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等变量,在旅游企业指导老师带领下分组实地到旅游社、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消费行为实际发生地观察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将特定类型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体验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以便评估该项观察体验的学习效果。四是实际消费体验,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实际消费体验,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组,针对不同的旅游消费体验主题为每组分别设定体验内容和体验环节;在学生实际完成旅游消费体验过程后书面完成体验报告,并口头汇报在旅游消费中的实际体会,由教师结合相关理论并依据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指标对学生体验结果进行评价。

第二类,应用性实践教学。应用性实践教学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选择研究方法、实施调查分析、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结果的过程。应用性实践教学的题目由教师结合当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最新趋势、当地实际情况给出。应用性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办法是:将若干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并选题,并以研究报告的方式递交研究结果。

(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构建与成果导向教育相配套的学习成果测量模式

1.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完善突出能力的考核主体。过去课程考核主要通过教师“一支笔”决定学生成绩的形式来进行,但受教师旅游行业实际从业经验的客观局限,对于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难以开展全面、深入、准确的评价。为此,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构建由教师、企业、学生等构成的多元化考核主体,特别是通过引入企业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与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主体上对教师、企业、学生赋予合理的权重。

第7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今年怀着复杂的心情过完了属于我的最后一个下着雨的儿童节,或许过了今天我就远离了童年这个美好的词汇了吧……

我坐在窗前,看着手里拿着的糖果,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的味道。

如果说要赋予童年一种独特的味道的话,我希望它会是孩提时手中紧握着的棉花糖,看上去软软的,蓬蓬的,看着它就会有种身处仙境的感觉,想要一把把它拥在自己怀里,可是并不能这样做,因为它会在你用力的瞬间缩成一团,就像蜷缩在角落里受伤的孩子,或许,童年就是这样的脆弱吧。棉花糖拿在手中,会在很久以后化成一滩糖水,最后从手中流走,或许,童年就是这样的短暂吧。不过童年的味道像棉花糖一样的是甜甜的。

我看着床头乖乖的坐着的毛绒小兔,忽然发现原来她陪我度过了记忆中的每一个儿童节。

如果说童年是一种无比可爱的小动物的话,我猜想它大概会是那只一直坐在我身边随时都微笑的看着我的小兔吧。可爱的小兔子,雪白的毛布满了她的全身,让人看着就有一种想要拥入怀中的冲动,或许,童年就像这样的惹人喜爱吧。活蹦乱跳的小兔会在你不注意的瞬间消失在你的视野,或许,童年就像这样的活泼吧。

望着黑夜里天闪烁的眼睛,我不禁想赋予童年以它的色彩。

有人说童年的梦是五彩斑斓的,可是在我的眼里,或许也是在大多数女孩子的眼里,童年是粉色的,是嫩嫩的淡粉色。粉色给我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小时候的自己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置身于粉色的殿堂里,那里有粉色的墙壁,粉色的窗帘,甚至是粉色的书桌,因为那时觉得粉色是一种无比温暖的颜色,它不仅构成了我童年的幻想,它还赋予我一个童年的梦。

……

童年,仿佛已离我远去;童年,好像已与我隔离,可是我要说,我要对着天空,对着大地大声的说,对着时光老人坚定的说:“我或许失去了稚嫩的外表,可是童年早已住进了我的心里,而且是永久的住进去了,它是不会离我远去的,就像回荡在嘴里的甜味,抱住小兔的温暖,看着粉色的欣喜,这些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

第8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一股甜蜜的味道扑面而来。这是什么?哦,麦芽糖啊!我眨眨眼,朝小巷跑去,看见了,果然是他!那个人敲着铁片,“滴滴哆,滴滴哆!”从小巷这头敲到小巷那头,经常有孩子来光顾他的流动小摊。“麦芽糖,给我来一块。”我凑上前去。“好嘞。”老人笑着用铜片轻轻敲下一块。“正好两块钱。”“给你。”我拎着装着麦芽糖的袋子走在小巷里,吃着甜甜的麦芽糖,开心极了。咦,那不是表姐家的小狗吗?

一只黄色的小狗正朝我走过来,“卡罗,卡罗。”我轻轻唤着。“汪!”卡罗很高兴地叫了一声,摇着尾巴跑过来。“哈,没想到会遇到你啊!卡罗,卡罗。”我对它说道。我拿出一块小小的麦芽糖,放在手里,给卡罗吃。卡罗舔了舔,一口吞了下去。我拍拍它的头,卡罗便撒欢似的肚子朝天,让我摸它。看卡罗这么顽皮,我抱起它,继续走向巷子深处。忽然,一个人影在我面前一闪而过,我一下就认出了她是谁。

“姐姐!”我叫着跑过去,手中还抱着卡罗。“呀!雯雯,还有卡罗!”姐姐也摸了摸卡罗的头,亲昵地对我说道。“咦,你买了麦芽糖?”姐姐盯着麦芽糖说。“嗯。”我拿了一块给她。“嗯,味道很地道,还是原来的味道,没变。”姐姐边吃边称赞着,拉着我的手,聊着杂七杂八的事,身后还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卡罗。柔和的阳光透过窄窄的巷道照下来,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

突然,童年的大门被关上,我也回过神来,这时,我仍然站在青青的石板上,仍然在小巷里。我回想着那一件件的事,童年的美好时光明明离我那么近,可我却碰触不到。过去的时光就像一片片落叶,是那么的匆匆,但是不变的,依旧是那条泛着古老气息的小巷。

点金石: 本期作文擂台赛的两位“擂主”都是借“小巷”来抒发自己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不舍之情。不过,写作方法上却迥然不同。

《悠悠小巷情》 的小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只要我们对所描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就能借助它们抒发出别样的情怀。在自己上学和回家必经的“含笑巷”中,王玥同学撷取了爬山虎、裂痕和树木印证小巷的古老;用公鸡打鸣、布谷晨叫、树木歌唱衬托小巷的宁静,笔力较为老道,情景较为交融。不过,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悠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幸福的童年生活与小巷存在怎样的虚实关系?可惜,文中没有力扣并点明。

第9篇:童年的味道范文

清晨,我在公园里散步,一株小小的酢浆草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一大片草地中,它是那么可爱、那么耀眼,正是这春天的一抹淡绿,拉长了我的思绪……

那时,我刚读小学,还是那么懵懂无知,每天放学都叫上小伙伴们去草地旁的土堆里挖“宝藏”。一天放学,我们又相约来到“秘密基地”,远远地望着已经被挖掉一半的土堆,个个心里乐滋滋的。只听见一个小伙伴站在土堆顶上,挥动了手里的衣服,大喊:“快来呀!快来呀!”我激动不已,心想:莫不是挖到了宝藏?便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只见小伙伴指着一株草,说:“你们看!酢浆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我看到了,那片我从未见过的草,每株草竟有三片叶子,正迎风摇曳着,仿佛一只只在跳舞的绿色精灵。那抹绿,绿得耀眼,绿得可爱,走近它,我忍不住想尝尝,轻轻地摘下一小片叶子,仔细端详一番,然后放进嘴里——酸酸甜甜,这种味道分明不是草的味道!小伙伴们也纷纷摘下叶子,你一片,我一片,边吃边闹,那笑声似乎响彻了整个校园。为了让整个校园都长满酢浆草,每天下午放学,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将几株酢浆草,种在其他地方,还用矿泉水瓶给他们浇水,偶尔也给它们施有机肥。我们盼望着来年春天,整个学校的坪里都是酢浆草。

可是,还没有等酢浆草长满校园,妈妈让我转学了。当时对于我来说,转学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哭着闹着不肯走,不只是为了那片酢浆草,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我舍不得那群和我种酢浆草的小伙伴,还有那座校园的美好回忆。

离开那座校园五年了,也不知酢浆草是否长满了校园,不知小伙伴们是不是都长高了,长胖了?望着眼前的酢浆草,我忍不住轻轻摘下一小片叶子,放进嘴里,它还是童年时的味道。甜甜的,夹杂着童年的美好;酸酸的,藏着我对渐渐逝去的童年的不舍。那熟悉的味道,从舌尖到心田,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