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法治宣传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宣传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宣传的方式

第1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五年,期间又发生青海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等。我们面对灾难,除了悲愤与坚强,还应该有理性的思考:我们有预防地震的观念吗?特别是学生群体,他们是容易受到地震伤害的群体。地震灾区的老师有责任利用讲台,针对学生群体用最简单的方法宣讲防震减灾知识,因为通过我们的调查与观察,发现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普遍缺乏防震减灾常识。

【关键词】地震学生防震减灾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惨重灾情,举世震惊!地震虽然可怕,但人在震灾面前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了解地震发生的成因,强化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其次,当破坏性地震来临时,如果学生们能掌握一定防震减灾知识,掌握简单易行的震时应急避险和震后自救互救方法,就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和他人,就能增强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我认为作为老师,就应该在学生中大力讲解通俗易懂的地震常识、宣传简单易行的避险自救互救方法,树立防震减灾观念。下面我就如何向学生普及防震减灾常识谈点体会:

1.学生应该知道的几点常识

1.1地震是否可以预测?这是学生们时常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们希望实现的科学目标。但1996年在伦敦召开的地震预测评估国际会议上,各国科学家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因为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极其有限,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的、非线性的,其初始条件不明。正因为地震不可预测、突然性、突发性才是它最具危害之处,才是我们应当树立防震意识的原因。老师就要告诉同学,不要依赖地震预报,解决的办法是要求我们在预防上下功夫。

1.2“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这也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可以用“尺子”、“炸弹”这样简单易懂的比喻来给学生讲清楚这两个生僻的概念:“ 地震震级”是科学家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表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正如我们可以根据炸弹装药量知道其破坏力。震级小于3级我们称为弱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我们称为中强震;震级大于6级我们称为强震。“地震烈度”是科学家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另一把尺子,它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有关。这与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汶川地震震中的烈度达到了毁灭性的十一度。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容易理解并感到很有趣。

2.理清几个观念

2.1“抗震防灾”与“抗震救灾”。在学生们口中时常说的是“抗震救灾”,老师要告诉学生其实在这前面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口号:“抗震防灾”!其实无论人类面临任何灾害都要把“防”放在“救”的前面;“防”是主动的,“救”是被动的,要让学生搞清楚救灾与防灾的主次关系,提倡预防为主。然而,我们了解的情况,现在的学生中,知道预防地震、懂得震时应急避险和震后自救互救方法的,不到30%,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对我们的邻国日本全面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感觉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在学生中宣传和疾呼普及防震减灾常识。防震如同打仗,贵在训练有素,强调平时多流汗,震时少流血。

2.2“生命第一”与“财物第一”。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有人感到可笑,认为当然生命第一。但在我们对地震造成的伤亡事件调查中却发现有23%的伤亡事件是因为当事人去顾及财物而造成的,如在“512汶川地震”时,一位学生已经跑出教室脱离危险,但他想起书包里还有他心爱的玩具,又往回跑而造成伤害;另有一位学生也是在能够逃生的情况下,由于去抢拿自己的书包而贻误时间,丢了性命。现在在都江堰友爱学校读书的残疾学生中就有在地震时因为去拿东西而受伤至残的,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令人痛心。因此,我们应该反复教育学生在大灾面前一定要放弃财物,分秒必争,迅速逃生。

第2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一是领导重视。

召开1次全局职工会进行统筹部署安排,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充分认识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精心组织开展好扫黑除恶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为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统筹推进。

以“12.4”宪法宣传日为契机,大力宣传扫黑除恶。宣传结合精准扶贫入户走访,开展“法律政策八进”主题活动,做到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

三是用好阵地。

以普法与依法治理股牵头,集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各乡镇司法所开展岁末年初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开展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检举揭发黑恶势力线索。放宣传资料280余份,解答咨询12人次。全县各乡镇司法所也充分利用法治教育基地、机关LED显示屏、法治宣传橱窗、业务宣传展板等载体,开展图文并茂的专项法治宣传活动,做到法治宣传教育不留死角,形成“扶正祛邪、弘扬正气”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开展培训。

各司法所进村入户,开设“扫黑除恶”法治课,大力宣传五中全会精神及民法典,采取以案释法的方式,向村民讲解扫黑除恶的主要内容和十类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这些学习,加强对村民的法治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了解各种黑恶现象,自觉与各种黑恶现象做斗争。12月,已开展各类“扫黑除恶”法治宣传6场次,为我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3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2、深入学习贯彻《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宪法宣传教育,加大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3、围绕县委和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1、抓好领导干部学法懂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领导班子集中学法、学法情况考核考试等制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2、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加大宪法宣传力度,把宪法宣传教育纳入年度各项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形成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3、学习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才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切实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种法治文艺活动,全面展示我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培育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环境。

三、认真组织中期督查工作,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

1、针对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和劳动保障监察,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2、认真组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健全完善党总支理论学习和集中学法制度,强化执法队伍教育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执法队伍。积极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单位活动。

3、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切实履行审查把关职责,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清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4、积极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系统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宣传载体和形式,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切实加大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发挥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方式,系统宣传《社会保险法》,为《社会保险法》的顺利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力度。加大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政策公告栏、法制宣传长廊等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

3、加强重要法制宣传节点的组织筹划。从分运用“3.15”、“6.25”、“12.4”等重大涉法节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创新发展

第4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依法治企;新形势;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石油企业本身性质的影响以及石油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当前石油企业的依法治理与经营工作有了更大的难度。企业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管理者法治管理思想及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想要企业能够长远发展就必须建立并完善一个科学、合法的治企机制,它同时也是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保护机制。当前由于受到外界种种环境的影响,石油企业都急需一个完善的治企机制来科学的指导管理者与员工,这也是企业的发展的根本保障与基础工作。

1石油企业依法治企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在全国各地都大力开展了法治建设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依法治企工作也在各个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石油企业的法治宣传与建设工作也进入了探索与实施的阶段,领导者与员工间的法律意识及观念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但是由于传统经济体制与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早期石油企业体制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放,权力仍然十分集中,针对普法工作很多企业都是应付了事的态度。与此同时,由于法治宣传力度的严重不足,广大员工根本不重视依法治企的重要性,甚至出现有了问题不顾法律正规程序,仅仅依靠私人感情来进行法外调节的情况。

1.2企业普法宣传工作简单且形式单一

对于依法治企这一问题的看法,许多企业由于受到领导决策与思想上的影响,认为依法治企仅仅是一个政府话题的宣传手段,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配合就行,认为这是政府机关的事情,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观点导致普法宣传方式的单一,仅仅是应付性的宣传,方式上局限于传单、条幅以及企业周刊,根本没有将法制教育上升到工作、管理的层面,这也导致了许多企业在遇到一些法律问题时往往出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现状[1]。

1.3欠缺法律制度,未能有效建立依法治企机制

基于当前许多石油企业领导对于法治思想上的滞后与不重视,使得整个石油企业在法律专业人才上十分匮乏,导致在依法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企业会产生许多问题,这将大大的阻碍石油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果石油企业在进行一个重大决策时,缺少一个可行性的法律制度的执行引导或者没有前期的法律咨询工作,将极易在小事情上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对当前石油企业依法治企机制的几点思考

2.1提升企业全体成员依法治企观念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应当将企业的经营发展与法制观念紧密联系起来,从根本上提升全体成员的法制观念,也只有从观念上提升才能根本上将法治思想注入到企业管理理念当中。只有全体成员的法治观念得到提升,才能更好的规范自身行为与企业的发展,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维护自身利益[2]。

2.2创新普法宣传方法

为了有效的落实普法工作,彻底的改变传统法治宣传方式十分重要和迫切。企业可以用定期普法教育培训与考核方式来提升宣传效果。同时,还可以开展企业征文竞赛,增强员工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就某个法律纠纷问题进行内部讨论来锻炼员工法律条文的运用能力,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宣传效果。2.3做好依法治企的建章立制工作为了将企业发展与员工行为与法制化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必须建立起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章制度,这也就是要求企业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和法律纠纷内控制度以及专门的法律咨询部门。这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企业及员工的损失降至最低。但这个工作需要长期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将员工实际工作与法治制度联系起来,进行考核、明确奖惩,使员工工作行为得到合法性的规范,建立起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3]。

3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之下不仅是国家的发展需要法律来约束与规范,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有相应的法律进行引导与规范。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今天,石油企业受到企业改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急需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法律机制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需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健康而持续的发展下去,同时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树连.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依法治企机制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4).

[2]杨建军,张小宁,吴晓利.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依法治企机制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34).

第5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1、公民法制教育的普及率高与法制理念树立情况不容乐观之间的矛盾

在法律知识与法律理念普及的问题上,法律知识的获得并不难,难的是法律理念的树立和法律素质的养成。我们曾经认为普法就对法律条文的传授,所以在历次的普法活动中都只是注重公民学到多少部法律,记住了多少法律条文,而忽视法律理念的植入。我国这种“至上而下”的法律宣传方式是基于我国公民法律知识缺乏和法律意识荒芜的现实,这种大规模的普法“造势”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对法律感觉相对陌生的普通中国人的观念,让他们初步地领悟到了法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法律条文再背得滚瓜烂熟,而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对公民法律意识的树立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也还是于事无补。

2、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与法律宣传内容、途径、手段过于单一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各种矛盾也将趋于多发和复杂,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也将越加强烈。尽管我们的法律宣传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偏差,集中体现在:有些法律宣传并不贴近人民群众,没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于与公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普法教育依然把教育老百姓如何履行法律义务放在首位,较为忽视权利方面的教育;法律宣传的形式仍然过于单一,依旧以传统的“摆(摆摊法律咨询)、讲(讲法制课)、赛(法律知识竞赛)、考(法律知识考试)”为主,而忽视了公众对普法形式需求的多样化。

3、全民法制观念、意识的不断增强与针对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普法还有差距之间的矛盾。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与此相对应,针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普法仍然有较大差距,少数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法律素质依然不高,在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方面做得不够,执法违法、执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对社会法律秩序的严重破坏,使得一般公民对法律的信任下降,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固然这不尽是普法工作没做好的原因,但其中不少案件确实反映出少数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法治观念淡漠,社会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存在漏洞,社会法治化管理程度不高,依法决策和管理的意识不强。

二、如何解决上述矛盾,使法制宣传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努力的实践:

1、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树立现代法制观念、崇尚法治这一中心,在社会上真正树立起宪法和其他法律的权威

这里面的“渔”和“鱼”分别指的是法律制度、知识和法律观念、意识。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识不能替代法律意识,普及法律应该涉及更深的层次,既要解决普及法律知识的问题,更应当解决法律素质、法治精神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是让人民群众自觉自动地学法守法的根本保证。为完成建设法治国家这一过程,必须树立法制观念这个核心。首先要倡导政府依法行政。政治活动应该倡导法治反对人治,坚持依法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根治权力腐败问题。同时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行动推动政府行为受法制约。现代法治以权利为本位,也就是尊重公民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和地位,强调法治的力量和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作为社会主体及法律关系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崇尚法治就是要着眼于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来规范、调整和引导人的自觉的社会行动和行为,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宪法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重要性毋庸质疑。因此,我们要继续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学习宪法和基本法律,坚持把宪法的学习宣传作为普法工作的长期任务,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基本观念,提高依照宪法和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能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知识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再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用法治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2、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于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也应贯彻和体现这一原则,要把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教育工作目标之一。在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上,应把满足公民的法律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大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结合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法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往在普法内容的选取上,往往偏重于新颁布什么法律法规就一味地宣传什么;或是急功近利的氛围相当浓厚,出现什么社会问题就向百姓“强行灌输”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这绝不是我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普法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的是通过传递各种法制信息,使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生活达到“动态”的法治普及。要承认和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对象人群的个体特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因为普法对象层次不一、需求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普法除了普及一些适用于公众的普遍的法律知识、法治思想和法治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层次、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群体等特点,在现代法律理念引导下,施以不同的法制教育内容。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应率先垂范。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秉公执法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并且胜过上百次的说教。”对普通的百姓要让他们知道法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法律义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提升法律的权威和感召力,使人们能切身感受到法律在政治、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变被动地接受法律教育为主动地学习法律,使学法成为人们生活的内在需求。从历次普法的实际效果看,宣教内容在过度强化实用性的同时缺乏其应有的针对性。理念的偏差必然导致普法内容的片面性甚至公民法律素养的畸形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变异。普法教育要以适应于公众掌握、满足公众需要作为检验标准。

3、树立创新思想,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形式创新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实现手段,是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实目标的保障。在以往的普法活动中,我们传统的“摆、讲、赛、考”等方式在一定的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公众对普法形式的需求多样化,普法不应该是单向灌输,而应根据受众的需要和心理特点开展普法,善于开发新颖的形式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第6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交通运输部门在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落实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塑造法治信仰的重要职责,推动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努力营造“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风尚,为更好完成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执法与法治宣传相结合。牢固树立严格执法就是最好普法的理念,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利用以案释法等生动直观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

(二)坚持日常宣传与主题宣传相结合。在日常广泛开展普法宣传的同时,把握特殊时段和节点,及时开展回应社会关注、公众需求的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三)坚持上下联动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强化上下联动、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指导督促,落实普法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机构主体责任,推动形成分级负责、协作配合的工作合力。

(四)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从业者、社会公众有序参与交通运输执法各个环节,在互动体验中增强法治意识。

三、责任主体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主体包括:

(一)市交通运输局;

(二)市运输管理所、公路管理段、地方海事处,市交通运输局所属各科室配合做好普法工作。

四、主要任务

各普法责任主体要积极面向管理对象、服务对象、执法对象及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具体履行职能的法律法规。

(一)建立责任清单。局拟定“普法责任清单”(见附件),并将在今后具体工作中不断调整完善。各普法责任主体应详细梳理本单位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细化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普法实施方案、编写普法读本,明确本单位拟普及的法律法规以及拟开展的普法工作(包括普法内容、普法对象、活动方式、实施时间等),局汇总后按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并报市局政策法规科备案。

(二)健全学法制度。要建立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法治讲座、学法考试以及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加强对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每个单位每年组织专题法律知识学习不少于2次。

(三)坚持严格执法。要注重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向管理对象、服务对象、执法对象和社会公众宣讲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解答有关法律问题,将普法贯穿于执法全过程,渗透于执法各环节,使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具体执法案件中接受普法教育、感受公平正义。今年特别要将行政裁决相关的普法工作纳入重点,强化工作人员对行政裁决工作的重视,严格办理流程。

(四)深化“法律六进”。要充分利用各单位自身资源条件,组织执法人员送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每年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积极引导和帮助服务对象、管理对象、公民学法用法。

(五)开展“以案释法”。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宣传、生效法律文书网上公开和查询等有效形式,主动解答公众法律疑问,传播法治精神。

(六)强化社会普法。要充分运用本单位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收集信息等新媒体传播优势,借助LED显示屏、老岭大屏幕、公交车、宣传栏等媒介平台,开展公益法治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着重对行政裁决工作的宣传。

(七)注重主题宣传。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安全生产月”活动和重大节日,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法治宣传活动,制作推送普法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本单位执行的法律法规,引导和帮助公民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利用新闻媒体等手段扩大法治宣传效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普法责任主体要认真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将普法工作纳入本单位目标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第7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桂林;平安建设;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首次被写进十报告,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特别是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时代要求下,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创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又对这些思想进行了系统化的阐释,这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而前提就是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好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一、运用法治思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设平安雁山

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底线要求,没有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安。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社会治理与服务群众的关系,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平安建设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树立法治理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无论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还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都亟需各级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和提升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其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民意引领、改革创新,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矛盾化解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坚决纠正过去那种严防死守和“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的人治思维和做法,努力以法治精神凝聚深化平安雁山建设共识,统筹协调推进包括政治、经济、治安、公共安全等各种领域的“大平安”建设,以“大平安”建设促进全区“大和谐、大稳定”。

二、运用法治方式,努力破解平安雁山建设新难题

法治既是平安建设的目标,也是破解平安建设现实难题的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当前的平安建设工作面临着“不信法”、炒作闹事等社会不良心态和不健康心理的难题。实践已证明,只有坚持依法办事,综合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统筹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群体的利益,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平安建设的实效。要树立依法维稳的意识,坚持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做到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对无理取闹的人员,不能总是以息事宁人,花钱消灾的办法来对待,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决依法予以处理。要善于把平安建设中成熟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善于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真正让法治成为社会的“稳定器”

雁山区行政区域与桂林市多个县区接壤,农村面广,流动人口多。针对这一情况,区委、区政府和区政法委认真按上级“五个防止”、“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和“三零”目标的要求,把平安建设作为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实,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开展平安雁山的建设。在区、乡(镇)、村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从人、财、物等方面上对平安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还在辖区内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广泛宣传平安建设对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平安雁山建设的热情,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公、检、法、综治等部门齐抓共管,辖区群众共同参与的平安建设良好局面。

三、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提升平安雁山法治化水平

明确指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政法综治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带头崇尚法治、坚守法治,做依法办事的表率。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政法干警、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对以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守法者依法办事畅通无阻、违法者违法行为处处受限,确保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要提高对社会面的掌控能力,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对广场、车站等重点场所,要完善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执勤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化巡逻力量,提高打击震慑和应急处突能力。对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点部位,要完善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强化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秩序良好。

参考文献:

[1]郭太生.论平安城市建设[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03)

[2]刘旭.当前平安建设中的法律问题剖析及创新对策探索[J].理论观察.2010(01)

第8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党的十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明确指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和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等措施。

农场作为黑龙江垦区的一个基层单位,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场,增强农场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职工群众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农场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构建小康社会步伐。现就法治宣传教育在依法治场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场的重要保障

在依法治场过程中,普法是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必须加强和坚持普法教育,形成规模效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农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一)抓普遍大多数,突出创新普法形式。有些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泊,也有普法不深入,群众不知法、不懂法,究其根本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方法陈旧落后。因此要重点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教育,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将普法工作纳入基层领导干部年终考核;以新视野,新角度去拓宽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度和广度。如拍摄法治微电影、举办普法讲座、开展法治宣传周、宣传月、“12.4”全国宪法宣传日、举行法律咨询、法律竞赛、法治文艺演出等。

(二)抓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普法针对性。实践证明,就普法抓普法是很难取得成效的。普法必须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有的放矢地宣传有关法律,促使热点难点问题的依法解决。如对上访群众宣讲《条例》,对违法治安管理的当事人宣讲《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抓普法阵地化建设,突出法治宣传持久性。在农场建立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立法治宣传一条街和法治宣传一面墙,建立“三微一台”(微博、微信、微电影、电视台)媒体宣传阵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并长期坚持。

二、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场的重中之中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公民,只要是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都要进行法治理念教育,但在开展这项教育的同时,要选准重点,积极推动这项活动的全面展开。

(一)领导干部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保障。通过发挥党委中心理论组学法的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干部的法治学习。

(二)公务员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依行政和依法履职能力。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激发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热情,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的水平。

(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培养法治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保障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使青少年学生做到了学法懂法、知法守法。

(四)企事业管理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提高诚信守法,依法管理的观念。通过普法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带动了企业职工群众的学法用法的热情,提高了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五)职工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群众民主法治和依法维权意识。通过开展了送法下管理区、送法进工地、送法到田间等系列活动,有效维护职工群众和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三、“结合式”法治宣传教育为依法治场营造了良好氛围

法治宣传教育靠单打独斗,“填鸭式”“单一化”的一味灌输是很难达到实效的。要想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就必须联合各部门,形成整体,改变以往的普法方式,使各部门普法依法治场工作相互融合,稳中求新,最终实现良好法治氛围的局面。

(一)法治宣传与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做到“调解一起、教育一片”。使调解程序法制化,做好普法宣传和调解工作的有机融合;结合各村情况,因地制宜依法调解,以案示法,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增强主动性,从根本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二)法治宣传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相结合。利用农闲、大集日等时段开展“重民生 促发展 走基层”活动,宣传《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并挂出维稳工作宣传条幅,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使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有力推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三)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工作相结合。做到“办案一件、警醒一片”,“援助一案,温暖一片”。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律六进”实践活动,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进管理区、进学校、进企业等,为辖区普法对象的做好法制教育工作。

(四)法治宣传与维权相结合。通过法治宣传,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协调机制建设,不断拓展法律服务工作领域,共同做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把上访转化为下访,通过法律途径认真处理好群众的维权诉求。

四、“分类指导式”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场重要抓手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场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农场实际情况,必须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新的措施,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法律的手段加以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

(一)领导带头。治场者必须首先受制于法。虽然依法治理的客体是社会政治、经济和各项事务,但依法治官吏是重点。参与管理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要做到“打铁先得自身硬”,要群众知法守法,干部首先要模范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二)突出重点。打开一个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局面,必须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对实践中出现的典型,要注意挖掘、发现和培育。大力宣传学法用法标兵和积极履行义务、遵纪守法的正面典型,总结推广依法治场、治校、治区的先进典型。同时,对后进单位、反面典型,坚持教育引导为主,用先进带动后进。

第9篇:法治宣传的方式范文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十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新的要求,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心得体会,进行学习交流。

3、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开展法制宣传。围绕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工作基调,落实“依市兴区、项目带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加快建设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努力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4、深入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根据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不同重点对象的特点,分类指导,全力推进,以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带动和促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5、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领导班子集中学法、学法情况考核考试等制度,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六五”普法中期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督导工作。

6、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坚持校内法制教育课与社会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学生大型法制宣传专项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儿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7、加强重点对象的分类指导。注重总结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及时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深入。各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组织地开展对社会闲散人员、安置帮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监狱服刑人员、劳教(戒毒)人员等群体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区”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8、认真组织策划。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在全区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区”法制宣传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各部门、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方案,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载体,丰富内容,创新途径,努力提升主题活动效果。

9、推进主题活动深入基层。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广泛发动和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讲师团成员、普法志愿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使主题活动更好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组织相关人员,印制“六五”普法宣传资料,免费发放到社会各界。

10、建立健全“法律六进”工作制度。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加强对“法律六进”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部门、单位要将“法律六进”推进情况纳入部门的目标考核,并将推进情况每月报区法建办。

四、进一步加大省级法治区创建活动力度,促进全区各项工作法治化

12、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平安、法治建设,按照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进行。

13、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区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14、深化基层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乡镇”等基层创建工作,扩大基层法治创建活动范围,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五、认真组织中期督查,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全面落实

15、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做好“六五”普法中期督查工作。区法建办于6月以前发出通知,对中期督查工作进行安排,制定督查标准及办法,并做好动员发动工作。

16、扎实开展自查和抽查。各部门、单位从下半年开始,对本部门“六五”普法中期督查进行自查,要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抽查,确保督查活动取得良好效果。7月左右,区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将在各部门自查基础上,组织开展全区抽查工作。8月,区将迎接市法制建设领导小组检查。

17、认真做好中期督查工作总结。各部门、单位于7月以前对本部门“六五”普法中期自查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区法建办。区法建办在各部门总结和抽查的基础上,对“六五”普法中期督查工作进行总结,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六、加强阵地和载体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18、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各部门、单位要开辟适合自身特点的宣传载体,使法制宣传教育更便捷,更有针对性,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19、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法制公园、农家大院、法制广场、法制长廊等普法窗口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城市、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文化场馆的作用,加大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动态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各单位加强法制宣传栏、宣传园地建设,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

20、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法制文艺汇演、法制文艺大奖赛等推进活动,促进法制文艺进一步发展繁荣;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推荐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运用“12·4”、“牵手农民工”、“6.26”、“3.15”等各专项法律的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适时制定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21、加大对外法制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结合各种重大外事活动,加强对外法制宣传,展示我区法治建设的辉煌成就。

七、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2、充分发挥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作用。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要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23、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发挥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各级普法讲师团成员、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法制新闻工作者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引导他们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各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报道,确保法制宣传教育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充分利用司法行政网、各类新闻媒体和普法简报,及时传播信息,加强学习交流和指导。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