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平面设计课程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面设计课程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平面设计课程概述

第1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作者简介:(1975―),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摘要:激发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这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本文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阐述了“乐学”的理念以及将其应用到“三段式”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关键词:平面设计;“乐学”;“三段式”教学

本文针对平面设计的教学实践,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提出“三段式”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改革的模式[1]、内容和实施方法,并将“乐学”理念应用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

一、市场营销专业平面设计教学特点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营销和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设计对销售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条件下,不可能也不应该让营销专业学生像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那样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认为,应在专业定位的背景下,合理地选择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程一般性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将设计技能应用到本专业实践中去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一)构建“乐学”技能教学

“乐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且伴随着成功而产生愉悦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进而“乐之”,才能充满热情地以学为乐,求知欲高涨。

平面设计是一个基于某种思想和文化的创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其中必须有持续的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挥洒自如的联想,茅塞顿开的快乐和成就感。它使设计本身变得更像一个不停的充满新鲜感的思维和视觉游戏,促进了相关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进步。

(二)“三段式”教学方案

1讲授演示阶段

这一阶段是课程的启蒙阶段。因为在课程的初始,学生头脑中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学科特点一无所知,教师应以相关理论讲授为主并采用案例教学法完成教学,本阶段安排12个课时。其中的作品及案例呈渐进递进式难度,可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到课程的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借此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2]。

2半自主学习阶段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接下来的18个课时里,由讲授演示式课堂教学逐步向学生半自主式学习阶段过渡。本阶段是“乐学”理念实施的强化阶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模仿制作相对简单的平面设计作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兴趣。在半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要根据具体实验任务,依据实验教材自行完成设计,教师在实验前简洁扼要地讲解实验主要思路和重点、难点,起到导向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譬如,在进行人脸“移花接木”设计制作时,主要步骤如表所示:

人脸“移花接木”实验简要步骤表

步骤功能要求步骤1准备好两个图片素材图片甲是原始“被植入”图片,图片乙是“植入”图片;图片乙的选择要求考虑其中人脸部的角度。步骤2选择图片乙脸部将图片乙的脸部用选区工具选定,移动到图片甲的相应位置;要求注意选区的缩放、透明度和位置。步骤3色彩调整将“植入”的脸部进行色彩的调整,直至和图片甲色彩吻合;注意使用选区的羽化。3基于项目的自主创作阶段

培养创新能力是本阶段基本目标,而且此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实现。本阶段也是“乐学”理念的完成阶段,共26个课时。

具体实施如下:首先教师为学生确立探究任务。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组长,为本小组所有组员进行任务分工,并对进度负责。教师提供资料,让各组就作品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按此进行本组的作品设计。

在“三段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第一阶段定位为以单向为主,第二阶段以双向关系为主,第三阶段则演变成多向关系,分

别如图(a)、(b)、(c)所示。

(a)

(b)

(c)

“三段式”教学示意图

“三段式”教学法以学习兴趣为基础,充分融入了“乐学”的教学元素。其中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讲授演示方式学习阶段,以简单、直观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半自主学习阶段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将完整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自主创新阶段,让学生综合使用前阶段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发挥、自主创作,完成课程要求。

三、考核方式一个公正、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实践中,在讲授演习阶段和半自主学习阶段,采用试卷进行理论的考核;自主创作阶段,采用“组内评分+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1组内评分

组长为每个组成员(包括自己)打分,以满分30分计。由于组长对本组成员的情况掌握更加直接,组内评分易于做到客观公正。

2组间互评

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在全班汇报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说明本组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过程,遇到过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并展示最终的效果。随后进行互评,满分30分。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各个小组,以满分40分计。①教师根据本小组汇报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该小组进行打分。此项满分10分。②书面材料评分。每个小组都要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精简扼要的书面项目总结以及最终设计作品,教师据此进行评分。此项满分25分。

平面设计课程在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采用本文所述基于“乐学”理念下的“三段式”教学改革方案以来,已经在我校营销2009级、2010级和2011级等多次施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改革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立一个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第2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

平面设计课程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平面设计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具有强有力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如采用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把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仔细的前期准备,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案例,再辅以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快速地把设计知识变为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案例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案例能够使学生进入学习内容的情境中,更好地体验知识的内容和实际运用,提高了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改变教学方法,利用设置情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课堂内良好的互动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缩短课堂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距,对于学生掌握理论有着良好的助力。案例教学因为其能够模拟工作环境,老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内容可以对于案例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有:一是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难度要适宜,还必须要与课程内容共通,紧密贴和课堂、课程内容。二是教师通过仔细备课对案例有总体了解,在课堂上介绍案例时,语言要生动,内容要详略得当。三是案例要将理论内容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学生课上的讨论和互动,教师要积极地引导不能够偏离课堂的主题内容。四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教师对于案例的详解,可以让学生在软件操作中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

2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规划

平面设计课程很有难度,因为一方面需要美术、美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计算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平衡设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使学生所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平面设计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平面设计课程存在的时间仅十多年左右,很多院校的此类课程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些院校偏重于美术教学,有些院校偏重于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国内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定论。第二,平面设计类课程课堂内容随意性较大,很多院校经常根据教学效果改动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对学生连贯性的教育,使老师有些无法适从。平面设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应该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中与实际设计工作相联系,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在课程内容教授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而不是仅仅借鉴美术专业的相关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了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适应设计工作的内容。

3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的优点。第一,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于该门课程更加认真和上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上平面设计课程时,就会更加钻研这门课程,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平面设计课程是需要设计理念和灵感的课程,如果只讲述枯燥的理论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知识,课程的趣味性不高,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此外,平面设计的灵感来源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老师也可以列举多方面的灵感例子,并对案例的设计方案、技术原理进行讲解,为学生解惑。第二,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平面设计知识。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课程讲授时,可以通过案例来解读计算机软件的功能,然后在互动阶段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个案例的设计方案,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单个案例教学中,可以在实训室利用计算机的屏广功能在学生的计算机演示案例中的设计步骤,让学生能更加仔细地观察,之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加强记忆。第三,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环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向学生讲解案例,也可以在计算机实训室通过屏广功能来演示步骤,这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平面设计。此外,通过计算机演示的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这个一方面指的是互联网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案例教学也形成了小型网络,从而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互动式教学的效果。第四,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程讲授时,一个优秀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案例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训室中自己动手做一个同样的,甚至是改良的平面设计,以此看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动手能力。任何的创作都是从模仿借鉴开始,之后才能够超越,故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应用,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课程开始前就要做出规划,研究出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样的案例,并通过课题组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能够事半功倍。具体如下:第一,进行总体规划。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也都是为人才培养方案来服务的,故应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该门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在开学开课之前就应该准备好充分的案例,才能够在教学中一以贯之地进行案例的学习。这样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至少能够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解决一类问题,通过思维扩展便能够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第二,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在课程讲授前选择的材料,教师要在平面设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地修正,使材料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加符合,并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传授给学生用来学习。第三,教师的引导。平面设计课程必须要使用计算机软件作为辅助,大量的平面设计软件为设计者提供了很好的助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学会了软件都能够进行设计。所以培养出的学生要更加突出,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用案例来让学生获得设计灵感和艺术美感,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作品。

4结束语

平面设计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具有特殊性,既需要学生具有美术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可谓是要求颇高。案例教学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是十分适合的,其能够创造出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达到了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本文在案例教学的概念和平面设计规划下,研究了案例教学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促进作用和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案例教学在平面设计课程的使用上提供浅显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插画;设计;特点;发展;异同;联系

一、插画

1.1什么是插画

插画,就是用来解释说明一段文字的画。《辞海》解释:“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书籍插图作为的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插画的应用有很多,广告、杂志、说明书、海报、书籍、包装等平面的作品中,凡是用来做“解释说明”用的都可以算在插画的范畴。插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人物、自由形式、写实手法、黑白的、彩色的、运用材料的、照片的、电脑制作的,只要能形成是“图形”的,都可以运用到插画的制作中去。

1.2插画的特点

插画具有浓重的商业性质,它所突出的特点有引人注意、塑造商品形象(给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好的形象),还有一个就是图解记录,当用文字难以说明的东西我们可以选择用图片来表达。它有着很好的直观性,我们常说“图文并茂”为的就是使得枯燥的文字添上几分生动,让我们阅读起来不觉得无趣,并且通过图片传达出的内容我们也能猜出大致的文章内容结构。

1.3插画的应用范畴

出版物:书籍的封面,书籍的内页,书籍的外套,书籍的内容辅助等所使用的插画。包括报纸、杂志等编辑上所使用的插画。

商业宣传:图解广告类――包括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招牌、海报、宣传单、电视广告中所使用的插画;商业形象设计:商品标志与企业形象(吉祥物);商品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及说明图解-消费指导、商品说明、使用说明书、图表、目录……影视多媒体:影视剧、广告片、网络等方面的角色及环境美术设定或介面设计。

游戏设计:游戏宣传插画、游戏人物设定、场景设定动画、漫画、卡通动画原画设定、漫画设计、卡通设计基本上所有商业性绘画都可以算在插画的范畴。

插画应用的两大类型在平面设计领域,我们接触最多的是文学插图与商业插画。

文学插图——再现文章情节、体现文学精神的可视艺术形式。

商业插画——为企业或产品传递商品信息,集艺术与商业的一种图像表现形式。插画作者获得与之相关的报酬,放弃对作品的所有权,只保留署名权,属于一种商业买卖行为。

二、平面设计

2.1什么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

2.2平面设计的特点

手段性——设计是一种中介,它不可能为设计而设计,它的核心是简化大千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简单的主客观互动的关系,最终传达设计者的意图。

主观性——平面设计是设计师的一种主观行为,他们把感受到的东西作为题材,将设计意图借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用图说话、用视觉传神。

客观性——设计的前提是努力寻找能使人相互沟通的东西。设计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来理解的,说白了,设计实际上是将一种文学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的艺术。

创造性——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形象将要传达的内容和传达的载体巧妙的结合起来,将所有的元素汇入到一个传达的形式里。艾伦·弗莱彻说:“在设计中除了意念,其它所要做的就只不过是设色涂抹罢了”。

2.3平面设计的应用范畴

标志设计(标志的分类,标志的功能,类别与特点,标志构成的设计构思,表现手法,组合形式,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商标与标志的区别)

名片设计(平面设计色彩运用,名片的尺寸,不同行业制作名片的特点)

宣传折页设计(版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版面构成的原则,版面构成的形式,封面,内页的制作)

画册设计(装帧设计基础知识,装帧设计必须具备的要素,装帧设计开本尺寸与规格,装订,装帧设计内容及功能)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VI的基本知识,CIS的具体组成部分,优秀VI对企业的重要意义,VI设计的基本原则,VI设计的流程)

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概述,包装设计一般流程,包装设计计划书,包装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包装的形式)

三、插画与平面设计的异同

3.1插画与平面设计的区别

在上文也说到了插画和设计的大致特点。插画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一般来说,它大都有三个功能和目的:一是作为文字的补充;二是让人们得到感性认识的满足;三是表现艺术家的美学观念、表现技巧,甚至表现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现代的插画的功能性非常强,偏离视觉传达目的纯艺术往往使现代插画的功能减弱。因此,设计时不能让插画的主题有产生歧义的可能。必须立足于鲜明、单纯、准确。现代插画的基本诉求功能就是将信息最简洁、明确、清晰地传递给观众,引起他们的兴趣,努力使他们信服传递的内容,并在审美的过程中欣然接受宣传的内容,诱导他们采取最终的行动。

设计具有鲜明的实用价值,设计的产生、发展是与商业行为结伴而来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设计体现的是多层次的理性思考,是在设计理念和功能体现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技术、材料、工艺、机械加工等工业化的生产综合水平,生产出各类产品,最终满足全社会消费者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因此,设计是物质性、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是不能完全凭感觉去完成的,而更需要接受和服从广大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文化品位与生活习惯。例如,各类电器从设计到生产,再从市场到消费者的使用,整个过程体现了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设计、策划、市场、消费、生产、成本、企业文化、品牌、设计思潮、设计风格和流行趋势等问题,寻找最佳的表达方法,把设计师的构想变成消费者能够接受和采纳的现实。

3.2插画与平面设计的共同点

虽然插画与平面设计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不能否认插画和平面设计这两个同属一根藤的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本质都是围着视觉美术,美化大众的生活。比如早期的插画与平面设计的起源在艺术规律和基本特征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印刷术发达之后被带动的。又或者,无论是插画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功底,即素描、色彩、速写的绘画知识,只有具备这些必要的绘画知识,才能表达各类形态的造型,并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抽象表现能力、对形态的审美能力等,这也意味着素描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设计素描、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课程的学习进行绘画的进一步训练。这些课程是培养成为插画师或者平面设计师的设计意识以及设计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虽说平面设计只需要掌握软件的操作即可,但是缺少了美术基础的训练,缺乏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观,也不会设计出好的设计作品来。

四、结语

插画与平面设计,就好比“一根藤上的两颗瓜”,彼此区别着却又密不可分,只有正确理解了插画和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奥秘、特点与使命、异同与对比、整合与发展等,才能对两者的关系有着客观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第4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3-0118-02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高职院校教育已步入快速发展道路。作为艺术类的基础学科,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与一般专业有很大区别,除了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外,还对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高要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平面设计人才非常不利。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和教学特点,提出了创新平面设计教学的策略。

一、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是视觉语言,是集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视觉表现。平面设计是在二维空间进行的设计活动,以视觉作为交流和沟通的途径,把符号、色彩、图形和文字等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创意达到传递信息或思想的目的。平面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并历经美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美术设计—工业及艺术设计等多个发展阶段。我国的平面设计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到现在也才有30年的发展历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平面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其价值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并引起了企业、商业和文化界等行业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平面设计专业的迅猛发展,平面设计逐渐发展成为网络平面设计,并呈现出用视觉、听觉、互动视觉传递全球化信息的特点,通过整合多种文字及图片信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吸引力。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而言,在认识与方法上还存在着误区,对实验性及探索性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缺少原创性空间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在作品创作时缺乏创意,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亟须创新。

二、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时较短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制设置一般为三年,扣除正常的暑假、寒假、星期天及法定节假日,学生每年在学校的时间也仅仅半年而已,再加上学校还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而且很多学校在大三时都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很多学生实际上就是参加了工作,因此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时间也就一年多点。在这有效的一年学习中想要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显然时间是不够用的。

(二)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

平面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除了先天的艺术素养和超前的设计思想外,还要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因此,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产生设计创意和灵感。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文化课和专业课水平较低,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熟练地操作电脑,更别说运用设计软件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落后

平面设计专业需要学生有先进的设计创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创作灵感。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对平面设计专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习平面设计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静坐在教室里会丧失思维主动性,完全失去了创新意识。而且,平面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只有在实际创作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创作灵感。

(四)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由于我国开展平面设计教学的时间相对较晚,在教学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模仿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内容,这对平面设计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有些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缺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利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元素,以更好地体现我国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三、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使学生在平面设计上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就是学生要拥有创意能力,善于用新方法、新思想设计出独具特色和创意的个性作品。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色彩、造型及点线面组合等基本技能,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平面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走出“教师讲—学生听—布置课后作业”的教学困境,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视野观察事物,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能够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事物。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积累和储备更多的知识

平面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作过程,需要学生拥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倡学生广泛学习和涉猎多方面知识,以便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在教学及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构思,多方面搜集和积累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用超前的创作意识和丰富的知识创作出优秀作品。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悟能力就是指创新意识和思维,具有创造性活动,要有积极主动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意识,这也是进行平面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贯穿于平面设计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摩和临摹优秀作品、观察客观事物、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合学生特点研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当前,平面设计专业所使用的课本一般都是高校的通用教材,然而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接受知识及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遵循教学和专业规律的前提下,要结合学生特点研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同时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走平面设计的“中国之路”,使平面设计专业得以健康发展。总之,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实际大胆创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平面设计专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平.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

[2]刘静瑜.初探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与创新[J].科教文汇,2014(23).

第5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这套艺术设计教材都是由有多年艺术设计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设计师撰写,具有丰富的平面设计和制作工作经验,并长期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工作,能够熟练把握本课程的教学规律。通过把艺术设计的设计知识与内容与计算机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的同时,对艺术设计的技能也同时进行介绍,使学生不但学会了操作,还懂得了艺术设计的设计原理。这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全面翔实,例题丰富多样,操作讲解详细,步骤完整,突出重点,根据艺术设计的技巧内容较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软件的艺术设计应用。每章后面都列有思考与练习题,可供读者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上机练习使用。

(2) 在介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还较详细介绍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使读者可以了解艺术设计的原理和设计艺术规律,并运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之中,不但可以学会计算机应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艺术设计与制作。

(3) 注重可读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大部分内容是以作者自身的设计经验撰写,目的就是使读者能够学会最实用的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方法,本书所涉及的案例为计算机软件操作中比较实用而又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与制作,更多的是实际艺术设计工作的经验之谈。

该系列教材主要包括以下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一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平面设计概述、基本知识;平面设计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绘制图形、图像处理和文字编辑的方法;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绘制图形、高级绘图、编辑位图、编排版式的方法,等。采用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运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和CorelDRAW矢量绘图软件进行平面设计与制作的技能。

《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一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环境艺术设计知识和三个常用于计算机环境艺术设计的软件:工程制图软件AutoCAD的主要功能和使用、三维动画设计软件3ds Max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效果图渲染软件Lightscape的主要功能和使用以及环境艺术设计制作实践,等。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工程制图以及环境艺术效果图设计与制作技能。

《计算机辅助插图设计》一书主要内容包括插图原理、创作方法和计算机绘图技术,介绍了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绘图软件,以及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在商业插图设计中的应用技术。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地展开,且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巧妙地将计算机技能训练与绘画、设计、图形创意以及商业应用的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

第6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民间美术 剪纸 审美素养 课程联系 创造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撞击出现的“现代艺术热”之后,各国各民族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转而形成了对传统文化反思之后的“寻根热”,对传统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全面认识就势在必然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宝藏中的精华。因此,在美术教育,特别是专业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教育教学,在全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近年来教改的深入,我系设计专业基础课阶段开设了为时四周的“民间美术”课,作为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设计和尝试,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和体会。

一、民间美术鉴赏与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学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种类浩如烟海,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不可能囊括所有内容。因此,结合本省地域和平面设计专业特点,在课程设计上,重点选择以中国民间剪纸与年画鉴赏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与基本造型要义。第一周主要为理论讲授与阅读,后三周为剪纸创作实践。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民间美术虽然来自民间,但却为其他美术形式提供了营养,成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民间剪纸艺术而言,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跨度,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心理素质、感情气质的结晶。

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要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这就必然要涉及到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间审美文化。因而从基础性文化特征、设计思想、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艺术语言及思想内涵。在材料使用上,用俯拾即是的自然材料,“化腐朽为神奇”,不作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率真、质朴的制作痕迹,显露出质朴天然的趣味。主观创作意图与材料自然形态巧妙的结合,有真情、去粉饰、不做作,呈现出返璞归真的艺术气质,历经千百年的积淀,仍旧给现代平面设计以富有无限生机的创作启迪。

我国当代的青少年,伴随着影像文化成长,尤其是那些外来的影像文化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欣赏习惯,就近年来的新生而言,入学前重素描、色彩“技术”的单一训练,又使得大部分学生视野较窄、理解单一,审美素养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对艺术规律认识苍白。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兴趣,引导在“卡通”世界里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具备基本的民间美术鉴赏能力,应该说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理论讲授部分,在中国民间美术概述之后,以点切入,主要在中国民间剪纸综述中重点解析经典作品。在创作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困惑,在作业讲评过程中不断渗入有关民间美术名家名作的解读和欣赏,特别是结合地域优势,引导学生重点解读秦晋地区民间剪纸、年画及皮影作品,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广泛浏览,注重比较,辨别“真伪”,并可和将来的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近几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中,有多篇有关山西地方民间美术的研究论文,直接源自基础课阶段学生对“民间美术”课的兴趣以及学习和探讨。

通过“民间美术”鉴赏,填补了学生的认识空白,激发了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学生在民间美术的学习、创作实践中,受到民间美术朴素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探究到民间美术丰富、深远的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美术鉴赏能力,这就为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或是成为设计师,建立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审美素养。应该说就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是责无旁贷的。

二、剪纸创作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拓展

处于二年级基础课阶段的“民间美术”课,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和此前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外出写生等课程形成有效的链接,对于培养学生的造型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之根,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它不是自然形态的模仿,而是哲学形态的观物取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与艺术造型体系。中国民间美术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形态。传统题材与表现语言经过长期的历史锤炼,已经形成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模式。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民间剪纸既有自己的形式规范,又有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民间艺术家用最单纯的心灵感悟生活,以其独特的形式不断地丰富并拓展着剪纸艺术形象,形成了独立的审美观念、造型规律和表现手法。

中国民间剪纸不是简单意义上客观事物的重复和真实再现,而是劳动妇女根据事物原形进行大胆想象,用艺术的手法提炼、加工、再创造的结果。创造者对现实物象进行大胆的删减、夸张、程序化处理,保留其精神面貌,巧妙地运用二度平面展示丰富的内容,使形态简洁、单纯、一目了然。在这里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摆脱客观事物的束缚,中国民间剪纸这种意象造型的理念正是现代设计所推崇的。民间剪纸的夸张变形、简单概括、色彩对比强烈以及视觉冲击性、想象性、意象性等特色正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具有超越时代的审美特质。

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原理是把繁杂的图形高度概括,以二维空间的形式来表达,即通过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的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依照一定的美的法则进行新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从而达到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它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民间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平面构成元素。剪纸艺术的表达方式,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大量使用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合理地夸张变形,从而表现出图案形式的艺术美感。剪纸艺术经过两千多年的继承、发展、流变,其传达方式已经非常丰富,其中对称、平衡、重复、发射是剪纸图案形式中最常用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平面构成的要素。现代设计造型上提倡的“少就是多”,“纯化形态”正好与传统装饰上的这一特征相符合。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发现了很多构成主义的“影子”。这也说明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在追求形式美感上的一致性。

将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深化对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认识,有助于弘扬传统艺术;同时,平面构成也可以借鉴剪纸艺术,丰富扩展自己的传达方式。

透过中外图形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可以使学生理解到图形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的冲击下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中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因此,要使中国的传统图形艺术在现代设计当中得到延伸发展,打造出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引导学生对民间剪纸造型重新认识后的再创造,是深化和提升,从民间剪纸造型发展到对民间剪纸文化内涵的深刻剖析,这应该是在“民间美术”课的实践环节――“剪纸创作”阶段所力求做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课程的联系点,重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是民间美术课的主要目的。在民间美术课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既保留本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是全新的视觉形象,具有全新的视觉效果。

在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寻找设计元素,进行有意味的、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创造,可以将无形的抽象的某种理念和心理状态转化为一种具体形象,引发出抽象意念延伸和连接。这样做能够锻炼其“发现”和“表现”能力,锻炼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寻常事物、从杂乱中寻求秩序以及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思维从以往再现性素描、色彩表达方式中解放出来,在设计中想得深、想得广、想得合理、想得周到,使思维方式扩展开来,敢于按照自己的美学意愿和生活情趣塑造对象,丰富平面设计的思想内涵。

民间剪纸艺术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仅凭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他们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具有清新的原始趣味和充满了活力的野性美,由于很少受到各种理论的干扰和外界的影响,作品富于表现性,风格也更加纯化。现代的“美术工作者”们受到的束缚更多,“包袱”更重,与真情就更有距离了。在剪纸创作中,学生的思维被解放出来,脱开了“明暗”、“形准”等等束缚,更多地关注内心,注重表现,在特定材料的“限制”中找到“自由”,放手直剪,在实践中理解民间美术造型要义,提高了动手能力,这是单纯的理论“灌输”所达不到的。在低年级进行有关剪纸创作的这一次尝试,增强了设计专业学生的“平面空间”控制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今后的创造自信。

应该说在大学美术专业教育中,能够注重本课程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联系的,是好的课程;善于举一反三,找到课程间的联系点的,便是好的“教”与“学”。

经过“民间美术”课的教学实践,由一个民间美术的“欣赏者”和“旁观者”转而加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年学生的“沟通者”的行列,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反思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感触颇深。

现代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借用外来模式、内容、思维观念,失去了本土文化特色,明显地丧失自身应该具有的民族“语言”;过于依赖、摹仿西方艺术审美的形式与内容,没有意识到民族艺术被同化的严重性。凡此种种,更加凸显了高等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课程的必要性。

对于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我们的平面设计可以从中吸取精华,从中获取设计创意的资源,形成我们民族特有的设计风格和艺术魅力,把部分优秀传统的民间美术融合于现代美术教学之中,对于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是极为有效的途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渗透大量的优秀的传统美术知识,而如今民间美术教育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仍然是薄弱环节,我们的关注力度及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作为新课程,“民间美术”课在学生审美素养以及设计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不尽的探讨空间。

第7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由于动画专业涵盖了影视动画、网络动画、游戏动画等诸多方向,因此在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各种方向的课程不分重点地全面铺开,内容多、覆盖面广,涉及从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影视后期等影视动画的课程,到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等网络动画及平面设计的内容,再到flash、3D-max、premiere、AE等数字化技术。由于课时限制、师资不足和学生兴趣点的差异等原因,大部分课程限于点到为止。具体到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以下几点问题尤为突出:一是,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比如理论教师对优秀案例分析往往侧重于艺术效果的陈述,至于取得这种艺术效果需要采用哪些视觉语言、镜头剪辑手法,特别是一些动画和特效需要用什么技术、怎样操作才能实现却含糊带过;实践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讲软件操作或演示案例本身,较少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较少与学生在动画片创作中的问题相结合,较少与理论课的内容相结合。二是,较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目前的动画专业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因此无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如何,每门课程都在教师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方向的内容之后草草收场。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掌握深度不足。三是,一些院校的实践课在简单概述后就直接进入以分组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的阶段。这部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课程教学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对所学课程进行框架性的理解之前,就直接进入细支末节的探索,难以形成对课程本身理解和专业定位中的整体性把握,不利于未来的深入学习。另外,以综合作业替代专项训练的方式本身也值得商榷,其一,教师对作业的讲解易于就事论事,加上分组之间缺乏交流,在作业中未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关注。其二,以个案分析取代一般创作方法的研讨是否合适?其三,学生的自主性大的同时造成专项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如何解决?等等。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较好模式。所谓“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指,一,教师以自身的研究方向为依据组建不同的工作室,侧重不同动画方向的教学;二,学生以自身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加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和参与实践;三,工作室以实际或虚拟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展开互动教学,将各类设计竞赛和社会服务项目引入工作室。学生根据创作中的问题与教师沟通主动学习,既避免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也避免了正常课时内以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导致的以偏概全的问题;四,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及时用于实际案例的操作,工作室教师对其创作方向和技术难点进行指导,学生遇到困难及时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避免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而忽视课堂讲解内容,遇到问题又不知用那些理论和技术解决的状况;五,课程与课时分配依据工作室的侧重点进行设置,不同工作室的学生需要修习的课程和课时量相应有所差别,与传统方式相比缩减的课程课时,用于延长侧重课程的课时、或用于完成工作室的动画创作项目;六,以此达到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课程与课时分配分类、各有侧重,以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根据目前的动画产业结构和学生生源情况,工作室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的培养目标:第一,原创影视动画。学生通过课程的修习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熟悉中外影视动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熟悉相关的动画制作技术,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践创作影视动画短片,侧重培养学生在影视动画方向中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原画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到案例实践中的艺术潜质和创新能力。第二,网页动画及平面设计。学生以平面设计中编排、版式、色彩等实用美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等内容,侧重于学习网络环境中各种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最终以完整的网页动画作品作为综合的教学考评依据。第三,动画效果及后期编辑。学生在艺术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以动画特效和后期处理能力为主要研习方向,侧重于动画制作技能的培养,以完成诸如电视频道包装、动画广告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践项目为教学任务和考评依据。

二.创作课程设置———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的分工合作

联合短片不同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是完整的动画片或完整的动画设计作品创作,使学生了解市场,熟悉生产流程。学生按照不同作品的实际生产模式和创作步骤自主地跨工作室组建团队,选择不同专业特长的组员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与传统动画毕业短片设计相比,基于工作室的联合短片方式优势在于:一.传统毕业短片的创作中,学生自主组队的人员构成往往没有形成不同专业特长的互补与协作。这是由于传统教学一勺烩式的模式导致学生同一化,学生天赋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性没有通过分类指导获得专业特长的培养和强化。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缺乏专业定位和专项训练,选题时举棋不定,不知自己能够胜任哪种方向、适合哪项任务,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而工作室的项目经历能够使学生在进合创作时,定位准确,较快进入创作状态。三,通过工作室项目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联合创作中也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结语

第8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研究

正文:

1. 观点的提出

场景一:

在一堂常规的美术实践课上,老师按着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饶有兴致的讲解和“卖劲”的示范表演非但没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和兴趣,反倒形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混乱场面。三分之一的同学被动地跟着实践;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现出了懈怠;三分之一的同学干脆打着哈欠,甚至埋头大睡。

场景二:

上课铃声响起,师生互致问候。

同学们在翻阅《中职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以确定本堂实践课自己的实践课题。

经老师统计,本堂美术实践课中选择素描课题的有x名同学,选择色彩课题的有y名同学,选择书法的有z名同学,选择平面设计的有・・・

同学们依照自己的选题、参考《课题手册》的要求进行着各自的实践。

选择素描课题的同学:有的在画几何形体,研讨透视规律;有的在画静物,研讨调子的处理和质感的表现。选择色彩课题的同学:有的在练习调色;有的通过临摹锤炼对色调的掌控。选择书法课题的同学则以间架结构为突破口,进行着实践・・・・・・

课堂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与自信。不时蹙眉思索,不时笑逐颜开;不时两两交谈,不时提疑发问・・・

教师阐述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并游走于同学们之间,对于同学们的发问及时予以解答。对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优秀作业及时予以表扬。

下课,同学们将作业交予老师,脸上洋溢着笑容,做起了课间活动。我们看到场景二中所展示的美术实践课深得师生们的广泛喜爱,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首先,通过有效地课堂实践,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蔚然成风。上课睡觉和无所事事的现象被彻底杜绝,自学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教师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其次,同学将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各自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美术考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全国美术类竞赛屡屡摘金夺银;美术班的同学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就业率大大提高等等。这种美术实践课的授课方式我们称之为"无主题"美术实践课。它建立了一种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模式,十分适合中职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际,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普遍的借鉴意义。

2. 概念阐述

“无主题”――即不确定主题或多主题,是相对于单一主题而言。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并结合专业特色设立单一主题而进行的。而"无主题"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自主选题(选择所学课题和学习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开放式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服务性理念上。

美术实践课――通常意义下的美术课都具有实践性。这里所指的美术实践课,首先是指区别与纯理论性质的美术课;其次是指不借用诸如电脑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所进行的实践课。它指更侧重于动手能力的训练、更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如:绘画基础中的素描和色彩,构成基础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和广告设计,以及雕塑、书法等课程。

研究――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对过往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力求更深入、更全面地探求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新形势下符合教育教学新规律的新思路、新方法。

3. 背景及理论根据

"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之上的。我们知道: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以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还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的艺术,都给人类文明带来了质的飞跃。从根本上讲,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或弱小。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都普遍带有其明显的个性,但它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还没有哪个国家是只重科技不重艺术的。设想一下,日本的汽车再好如果没有完美的外形设计,甚至跑在马路上的只是一堆部件的组合你愿意购买吗?我们似乎仍然记得二战时期德军的装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同时设计上也是最完美的。说到底,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经过设计的,从吃、穿、住、行、用、玩样样都少不了。记得上个世界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的艺术教育的滞后、设计理念的平庸和设计人才的短缺,致使中国的名酒在世界博览会上遭受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一个酒瓶的造型和标识设计上的欠缺竟使当下的中国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从中看到,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制约着经济、国防、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科技的发展决定国家的生存、艺术的发展决定国家品位和生存的状况并非危言耸听。科学和艺术就像一对恋人,是行与影的关系,缺一不可。我们看到中国的艺术教育,经过了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的三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深圳市作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沿也提出了效益深圳的战略口号,而作为深圳最大、龙岗唯一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我们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

在多年的艺术教学(美术)实践中,我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场景一中所描述的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制约的集中表现,带有普遍意义。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他们的兴趣,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兴奋时间也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一堂缺乏学科间相关知识的对比和参照的单一主题的实践课中,就必然导致暂无兴趣或兴奋点、兴奋时间不合拍的学生被动、消极和懈怠现象的发生,因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教育资源。

为了改变和彻底扭转上述现象,为了让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让我们的教育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发挥,为了让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为了让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得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我们提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命题,借此抛砖引玉,展开一些较为具体的、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从而探索出更多的符合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职教新路。虽然立足于校本,但如果他对大背景下的职教有一些借鉴作用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事啦。

在“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的研究探索中,我注意到理论的指导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自主建构”理论认为:接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自主建构”理论对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与共性、差别与个性,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的舞台。

“学习是终身事业”的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果放弃了其中任何一方,都将使教学变得毫无意义。从这一朴素的意义上讲,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从而肩负起育人的目的。所以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这才真正体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意义探索的真正价值。反过来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运用讨论试的学习获取知识,甚至学会帮助那些尚未弄懂、弄明白的同学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相信会让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一观点对于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激发和鼓动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水平。对教学环节中同样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通过更新的但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而得到成长,并早日成才。

“主体与主导”作用不能混淆的观点认为:将“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处相互作用的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毋庸置疑。举个更为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画家用起初的构想完成了一幅创作,但这幅画的全部内涵绝非仅仅是画的本身,它应包含在创作中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后来观赏者对其作品的品评与褒贬。不同之处在于画家和观赏者虽都是主体但并非同步,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师生)作用都是同步发生,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形成了互动,为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能否取得更加优良的教育成果还要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其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得以发展,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可悲的,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致命的,它将导致教育的无为。

4. 研究目标

4.1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4.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3 解决学生片面理解知识的问题。

4.4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5 提高美术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5. 研究原则

5.1 以问题为先导,注重教学实践反馈的原则。 在研究中带着问题,具有针对性地去做,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启动阶段性成果检测体系,避免无病,避免片面性和武断性作风。用科学的态度和学术的严谨维系其研究的尊严。

5.2 尊重教育规律,注重师生成长原则。 研究应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循序渐进原则、"试点式"方法等。避免无度实验,把学生当成实验品。保障学生在接受应得知识的基础上,清晰、能动地参与、配合研究,使所有研究纳入整体教学计划。

6. 操作实施方案

6.1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专业教师的优势与特长,努力寻求学校方方面面(诸如教务科、学生科、班主任、其它学科及所有专业教师和学生)对研究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6.1 深入课堂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使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教学实际。

6.2 项目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原则,这样既保证了各个分科项目的个性特征,又能保证各分科项目在整体意义上的协调与共性。

6.3 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探讨与争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征求学生、家长、专家和其它学校、其它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交流中将学术研究引向纵深。

6.4 制定研究组成员教师的学习和再进修计划,不断提高其自身修养和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为课题研究增加原动力。

6.5 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研究中蕴含的诸多未知因素做好思想准备,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6.6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完成课题研究的显性成果。

7. 研究步骤

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建立课题组,讨论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明确分工,做好初步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1)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美术实践课学生参选范围。 (2)根据美术实践课参选范围,编撰《中职学校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 (3)配合《课题使用手册》,组织实施教学用光盘等辅助工具。第三阶段--总体检验:将研究阶段性成果通过实践反复进行检验的同时,形成文字总结。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将研究成果(论文、报告、手册、光盘等)汇总、分析和再度检验,上报上级机关鉴定。

8. 研究过程

8.1 首先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各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美术实践课中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 (素描、色彩、平面构成、平面设计、书法、雕塑等)

8.2 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编撰出《职校美术实践课题手册》及各分册,如:《素描课题手册》、《色彩课题手册》、《书法课题手册》、《平面设计课题手册》、《平面构成课题手册》、《雕塑课题手册》等。(各课题手册中包括:各课题不同时间段的要求、简述、例图、自评标准。)

8.3 在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毕业班和晚修课程)实践中进行小范围尝试,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9. 创新成果

9.1 创新之处:

9.1.1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课程和时间的选择上以最大的自由。

9.1.2 一堂课中出现多种课题实践。

9.1.3 老师随堂了解选题情况,进而阐述课题要求及各课题间的共性 与差别,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

9.2 措施合理有效:

9.2.1 各尽其职、优势互补、强强联手从课题的分工可以看出,都是将教师的长处有效的得以体现。《手册》的撰写都是各位参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这种来自于日常实践的总结,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学,从而形成一种新模式。使其成为促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促进剂。

9.2.2 对象正确、时间合理。 选择毕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不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秩序。选择晚修课进行实践,能将学生的"垃圾"时间和"真空"管理盲区有效利用起来,节约了教育时间与教育资源。

9.3 成果真实可信:

9.3.1 体现在课堂实际的"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生动鲜活,极富凝聚力。学生的才华在这里绽放,教师的智慧在这里闪光。

9.3.2 体现在各《课题手册》中的知识点像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着学生的潜能,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

9.3.3 体现在竞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升学和就业诸方面的项目研究成果,展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勃勃生机,其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将学生的未来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10. 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气氛热烈的前提下,也有少部分同学存在嬉戏状态。做作业不认真,课堂纪律也不易控制。另外,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的阐述,也会给上课教师带来挑战。课题手册的撰写也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激励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天津出版社 国家一级期刊

此文获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主办方: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附录:《中职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摘要)

一、《平面设计课题手册》之《图形创意课题手册》:

课题 设计基本元素训练 备注

要求 1、 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基本元素作联想2、 要求各元素形似或意象3、 每个元素至少做10个相关图形

简述 对于学习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是最基本而重要的课程,联想的训练是图形创意的入门课程。 以点、线、面作为基本元素训练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元素本身源于生活,以三元素"、、"为依据,通过联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视觉形象,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对周边的事物、物体发生兴趣并加以观察,再用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至此你便开启了通往专业平面设计的大门。

例图 ""

三角形

""

正方形

""

圆形

同中寻求不同,这是一种直觉与感悟,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直觉与想象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图形创意课题(初级):

1、 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

2、 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

3、 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4、 正负形、影子

5、 同构图形

6、 异变图形

7、 元素的替代(意和形的替代)

8、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海报设计)

9、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标志设计)

2. 《书法(硬笔)课题手册》:

课题 汉字外形之美 备注

要求 1. 尝试着用直线将附图1中的汉字围拢起来,看看你发现了几种几何图形.

2. 尝试着用直线将附图2中的汉字围拢起来,你是否发现了大小不一、宽窄不同的图形.

3. 尝试着在你的记忆中搜索出符合下列图形的汉字、每个图形至少归纳出三个汉字

简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前一课我们学习到的汉字结构上的美之外,汉字的外形也是姿态万千、美不胜收。虽然汉字是方块字,但它没有让让人感受到丝毫的呆板和僵硬,其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大小和外形上的变化而为。汉字的大小和外形变化既合情又合理。比如:口、田、国相比较中笔划多的字,必然要大些;口、日、目相比较中横划多的字必然要长些;日和曰相比较,虽然中都有一横划,但长的叫日(ri)扁的叫曰(yue),不长不扁的" "非字也

例图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硬笔书法课题(初级):

1、书法常识 7、 避让穿插

2、汉字结构 8、 主笔与副笔

3、汉字外形之美 9、 书写规则

4、书体风格 10、 楷书临习

5、均衡与舒展 11、 行书临习

6、上紧下松 12、 草书临习

上、下、土、丁、士、于、飞

厂、卜、器、业、术、市、中

小、主、告、果、示、里、十

个、人、非、北、堂、思、美

未、早、主、合、由、平、不

戈、长、为、九、七、乙、义

口、田、回、国、日、目、用、曲

一、二、王、皿、卜、月、明、辩

三、《素描课题手册》: 课题 结构分析法 备注

要求 1. 分析右图中茶壶的组成部分,每部分 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

2. 以圆形、三角形、方形为基本元素组合成赋予个性的新茶壶

简述 结构是指物体间的组合方式。无论是人、动物还是静物都有它特定的组合方式,它既科学合理,又生动美观。以茶壶为例,它的任何部分都有其功用,其美感也蕴涵其中。缺失了任何部分以及各部分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所以科学合理、和谐并赋予个性的新组合便是创造的开始。 世间万物皆有结构,人、动物、建筑、汉字……..

茶壶的嘴像动物的喙茶壶的把手像…茶壶的盖像…

形状不同,茶壶迥异大小不同,茶壶迥异位置不同,茶壶迥异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素描课题(初级):

1.素描概述 10.空间表现(黑白灰)

2.整体意识 11 .空间表现(虚实)

3.基本形概念 12 .结构分析(单体几何)

4.结构分析法 13透视说(详说)

5.特征把握 14.笔触运用

6.体分三面 15.结构分析(组合几何)

7.透视说(概说) 16.固有色初探

第9篇:平面设计课程概述范文

【关键词】 动画 课程设置 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53-02

观察目前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难看出,由于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笔者看来,对于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应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作课程三方面寻找突破口,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互动式教学,以此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流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具有设计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一.基础课程设置――以专业特点为导向的课程贯通

目前,在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美术基础课基本上与专业课程独立。从总体上看,从事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师自身多为纯美术的研究方向,不具备动画专业的知识和素养,甚至不清楚动画制作的原理与技术要点。因此在教学中通常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以静态造型写生为主,以静物、头像的模仿性绘画为主,以光影和结构绘画为主。

然而,这种对培养纯美术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动画专业的教学要求,更无法成为专业课和创作课的有效铺垫。因为一是目前基础课阶段往往忽略动态特征的手绘训练,仅依靠后续《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的讲授,学生知其原理却难以在实际操作中绘制出合适的动作幅度、节奏、预备动作、跟随动作、角色反应、相互关系、表情口型以及夸张变形等;二是目前的基础课程显然没有培养学生以简化和夸张的动画手法思考对象、表现对象,于是学生进入后续《漫画技法》、《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课程时,往往另开炉灶,以模仿动漫作品中的造型为起点;三是而基础课教学却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研究动态对象和组织连续画面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进入后续课程时的思维模式仍停留在静帧的角色和场景设计,难以组织成整体性的连续画面。

因此,针对目前动画专业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课程脱节的现状,以动画专业自身的特点为导向,建立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所谓贯通式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是指,一方面,在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动画专业特色,将动画创作中的造型规律和设计需求作为基础课的授课侧重点。其一,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对“动”的把握,因此在基础课中应侧重动态速写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动态特征的把握;其二,动画作品的创作有自身造型规律,应侧重培养学生以简化夸张的动画方式捕捉对象特征,进行手绘训练;其三,动画作品的创作依赖于操作的“可行性”,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场景设计等,不仅需要静态“可看”,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动画制作阶段技术上“可行”。因此应在基础课教学中侧重动画思维习惯的培养,训练组织连续动态画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以基础课的课程作业为起点,在《漫画技法》、《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等专业课程中做进一步深化训练,以基础课训练促进专业课教学,使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动画设计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作室为单位的互动教学

由于动画专业涵盖了影视动画、网络动画、游戏动画等诸多方向,因此在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各种方向的课程不分重点地全面铺开,内容多、覆盖面广,涉及从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影视后期等影视动画的课程,到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等网络动画及平面设计的内容,再到flash、3D-max、premiere、AE等数字化技术。由于课时限制、师资不足和学生兴趣点的差异等原因,大部分课程限于点到为止。

具体到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以下几点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比如理论教师对优秀案例分析往往侧重于艺术效果的陈述,至于取得这种艺术效果需要采用哪些视觉语言、镜头剪辑手法,特别是一些动画和特效需要用什么技术、怎样操作才能实现却含糊带过;实践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讲软件操作或演示案例本身,较少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较少与学生在动画片创作中的问题相结合,较少与理论课的内容相结合。

二是,较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目前的动画专业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因此无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如何,每门课程都在教师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方向的内容之后草草收场。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掌握深度不足。

三是,一些院校的实践课在简单概述后就直接进入以分组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的阶段。这部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课程教学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对所学课程进行框架性的理解之前,就直接进入细支末节的探索,难以形成对课程本身理解和专业定位中的整体性把握,不利于未来的深入学习。另外,以综合作业替代专项训练的方式本身也值得商榷,其一,教师对作业的讲解易于就事论事,加上分组之间缺乏交流,在作业中未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关注。其二,以个案分析取代一般创作方法的研讨是否合适?其三,学生的自主性大的同时造成专项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如何解决?等等。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较好模式。所谓“以工作室为团队进行互动教学”是指,一,教师以自身的研究方向为依据组建不同的工作室,侧重不同动画方向的教学;二,学生以自身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加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和参与实践;三,工作室以实际或虚拟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展开互动教学,将各类设计竞赛和社会服务项目引入工作室。学生根据创作中的问题与教师沟通主动学习,既避免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脱节,也避免了正常课时内以作业为任务进行教学导致的以偏概全的问题;四,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及时用于实际案例的操作,工作室教师对其创作方向和技术难点进行指导,学生遇到困难及时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避免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而忽视课堂讲解内容,遇到问题又不知用那些理论和技术解决的状况;五,课程与课时分配依据工作室的侧重点进行设置,不同工作室的学生需要修习的课程和课时量相应有所差别,与传统方式相比缩减的课程课时,用于延长侧重课程的课时、或用于完成工作室的动画创作项目;六,以此达到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课程与课时分配分类、各有侧重,以动画创作项目为线索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根据目前的动画产业结构和学生生源情况,工作室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的培养目标:第一,原创影视动画。学生通过课程的修习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熟悉中外影视动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熟悉相关的动画制作技术,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践创作影视动画短片,侧重培养学生在影视动画方向中动画编导、角色设计、原画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到案例实践中的艺术潜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网页动画及平面设计。学生以平面设计中编排、版式、色彩等实用美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网页设计、网络动画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等内容,侧重于学习网络环境中各种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最终以完整的网页动画作品作为综合的教学考评依据。

第三,动画效果及后期编辑。学生在艺术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以动画特效和后期处理能力为主要研习方向,侧重于动画制作技能的培养,以完成诸如电视频道包装、动画广告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践项目为教学任务和考评依据。

三.创作课程设置――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的分工合作

联合短片不同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是完整的动画片或完整的动画设计作品创作,使学生了解市场,熟悉生产流程。学生按照不同作品的实际生产模式和创作步骤自主地跨工作室组建团队,选择不同专业特长的组员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

与传统动画毕业短片设计相比,基于工作室的联合短片方式优势在于:一.传统毕业短片的创作中,学生自主组队的人员构成往往没有形成不同专业特长的互补与协作。这是由于传统教学一勺烩式的模式导致学生同一化,学生天赋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性没有通过分类指导获得专业特长的培养和强化。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缺乏专业定位和专项训练,选题时举棋不定,不知自己能够胜任哪种方向、适合哪项任务,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而工作室的项目经历能够使学生在进合创作时,定位准确,较快进入创作状态。三,通过工作室项目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联合创作中也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四.结语

通过以专业特点为导向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贯通;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互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专业特长的强化;以联合短片为主导组建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使学生熟悉市场生产流程、发挥专业技能、形成团队意识,三个方面的课程设置,能够强化学生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为教学与产业对接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王珉,薄芙丽.论动画教学链接式课程模式探究[J].装饰.2008,(10)